圆专题分类

2024-04-09

圆专题分类(精选8篇)

篇1:圆专题分类

圆中小专题

专题一、圆中折叠问题

例1、如图,将⊙O沿弦AB折叠,圆弧恰好经过圆心O,点P是优弧上一点,则∠APB的度数为____________

1、如图,在⊙O中,AB为直径,点C为圆上一点,将劣弧沿弦AC翻折交AB于点D,连接CD,若点D与圆心不重合,∠BAC=22.5°,则∠DCA的度数为_______.2、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C是半圆O上一点,将半圆沿弦BC折叠,恰好经过点O,则∠ABC=__________

例2、以半圆中的一条弦BC(非直径)为对称轴将弧BC折叠后与直径AB交于点D,若AD:DB=2:3,且AB=10,则CB的长为()

1、将弧BC沿弦BC折叠交直径AB于点D,若AD=4,DB=5,则BC的长是______

2、如图,半圆形纸片的直径AB=10,AC是弦,∠BAC=15°,将半圆形纸片沿AC折叠,弧AC交直径AB于点D,则线段AD的长为____________

3、如图,已知半圆O的直径AB=4,沿它的一条弦折叠.若折叠后的圆弧与直径AB相切于点D,且AD:DB=3:1,则折痕EF的长.

例3、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已知AB=2cm,AD=4cm,上面有一个以AD为直径的半圆,如图甲,将它沿DE折叠,使A点落在BC上,如图乙,这时,半圆还露在外面的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且AB=8,点C为半圆上的一点.将此半圆沿BC所在的直线折叠,若圆弧BC恰好过圆心O,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结果保留π)

2、如图,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弧上,∠ABC=30°,沿直线CB将半圆折叠,直径AB和弧BC交于点D,已知AB=6,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分别等于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二、弧长和面积

例、如图,将半圆O绕直径的端点B逆时针旋转30°,得到半圆O′,弧交直径AB于点C,若BC=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

练习1、如右图,将直径AB为3的半圆绕A逆时针旋转60°,此时AB到达AC的位置,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

练习2、将△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到△A′BC′使A、B、C′在同一直线上,若∠BCA=90°,∠BAC=30°,AB=4cm,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3如图,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连接EA、EB并将△BAE以B为中心顺时针旋转90°得到△BFC,若BA=4,BE=3,在△BAE旋转到△BCF的过程中AE扫过区域面积是___________

例、如图,A是半径为2的⊙O外一点,OA=4,AB是⊙O的切线,B为切点,弦BC∥0A,连接AC,求阴影部分的面积____________

1、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半圆O上的一点,AC平分∠DAB,AD⊥CD,垂足为D,AD交⊙O于E,连接CE,若E是弧AC的中点,⊙O的半径为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_____________

2、如图,AC⊥BC,AC=BC=4,以BC为直径作半圆,圆心为O.以点C为圆心,BC为半径作弧AB,过点O作AC的平行线交两弧于点D、E,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三、圆锥展开图

例、如图1,用圆心角为120°,半径为6cm的扇形纸片卷成一个圆锥形无底纸帽,则这个纸帽的高是_____

1、如图2,在纸上剪下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的纸片,使之恰好能围成一个圆锥模型,若圆的半径为1,扇形的圆心角等于120°,则围成的圆锥模型的高为____________

2、如图3,要制作一个圆锥形的烟囱帽,使底面圆的半径与母线长的比是4:5,那么所需扇形铁皮的圆心角应为_____________

专题四、沿圆锥表面爬行的最短路径

例、如图,圆锥的底面直径AB=2,母线长VA=3,点C在母线长VB上,且VC=1,有一只蚂蚁沿圆锥的侧面从点A到点C,则这只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练习1、如图,圆锥形甜筒的母线长OA为6,AC是底面圆的直径,底面圆的半径为3.若一只蚂蚁在底面上点A处,在母线OC的中点B处有一粒残余甜点,蚂蚁要沿圆锥侧面吃到甜点,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为

2、如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3,一只蚂蚁要从底面圆周上一点B出发,沿圆锥侧面爬到过母线AB的轴截面上另一母线AC上,问它爬行的最短路线是多少?

篇2:圆专题分类

(满分12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本题共计

小题,每题

分,共计21分,)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平面上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B.在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C.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

D.与某圆一条半径垂直的直线是该圆的切线

2.如图,点B,C,D在⊙O上,若∠BCD=130∘,则∠BOD的度数是()

A.50∘

B.60∘

C.80∘

D.100∘

3.如图为一条圆柱形排水管的横截面,已知圆心O到水面的距离OC是3dm,水面宽AB是8dm,排水管的截面的直径是()

A.16dm

B.10dm

C.8dm

D.6dm

4.图中实线部分是半径为9m的两条等弧组成的游泳池.若每条弧所在的圆都经过另一个圆的圆心,则游泳池的周长为()

A.12πm

B.18πm

C.20πm

D.24πm

5.下列语句中不正确的有()

①相等的圆心角的所对的弧相等;②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③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④半圆是弧.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图,等腰直角△ABC中,AB=AC=8,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交斜边BC于D,则阴影部分面积为(结果保留π)()

A.24-4π

B.32-4π

C.32-8π

D.16

7.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在圆上,∠BAC=20∘,则∠ADC等于()

A.40∘

B.60∘

C.65∘

D.70∘

二、填空题

(本题共计

小题,每题

分,共计30分,)

8.底面直径和高都是1的圆柱侧面积为________.

9.如图,AB是⊙O为直径,∠ACD=15∘,则∠BAD=________度.

10.在半径为1的圆中,长度是2的弦所对的圆周角为________度.

11.已知点A到圆心O的距离是2,圆的半径是5,则点A与⊙O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12.如图所示,A、B、C、D是⊙O上顺次四点,若∠AOC=160∘,则∠D=________,∠B=________.

13.边长为6的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的周长分别为________.

14.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如果直线和圆心的距离为4.5cm,那么直线和圆有________个公共点.

15.如图,△ABC内接于⊙O,BC=a,CA=b,∠A-∠B=90∘,则⊙O的半径为________.

16.如图,直径AB垂直于弦CD,垂足为E,∠AOC=130∘,则AD的度数为________​∘,CBD的度数为________​∘,∠CAD的度数为________​∘,∠ACD的度数为________​∘.

17.如图,是⊙的一条弦,点是⊙上一动点,且,点、分别是、的中点,直线与⊙交于、两点,若⊙的半径为,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本题共计

小题,共计69分,)

18.已知:如图,△ABC的外接圆⊙O的直径为4,∠A=30∘,求BC的长.

19.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AB=4,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点D在⊙O上,连接CD,且CD=OA,OC=22.求证:CD是⊙O的切线.

20.如图,已知直线l与⊙O相离,OA⊥l于点A,OA=5,0A与⊙0相交于点P,AB与⊙O相切于点B,BP的延长线交直线l于点C

(1)试判断线段AB与A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PC=25,求线段PB的长.

21.如图①,在△ABC中,OA=OB,C是边AB的中点,以点O为圆心的圆经过点C.

(1)求证:AB与⊙O相切;

(2)在图①中,若OA与⊙O相交于点D,OB与⊙O相交于点E,连接DE,∠AOB=120∘,OD=6,如图②,则DE=________.

22.如图,以点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切小圆于点P.

(1)PA与PB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2)若AB=8,求圆环的面积.

23.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C,D是半圆O上不同于A,B的两点,AC平分∠DAB,AC与BD相交于点F,延长AC到点E,使CE=CF.(1)求证:BE是半圆O所在圆的切线;

(2)若BC=AD=6,求半圆O的半径.24.已知两个以点O为圆心的圆,OA,OB是大圆的半径.

(1)如图①,OA,OB交小圆于点C和D,直线CD交大圆于点E和F,求证:AE=BF;

篇3:圆排列的相嵌与组合的分类枚举

预备知识 (1) f, g是以n的约数为变量的函数, d是主变量, k是负变量, 则有:

f (nd) =k|ndg (ndk) g (nd) =k|ndu (k) f (ndk) ;

d|ndk|ndu (k) f (ndk) =d|nϕ (d) f (nd) .

(1) a1元素有n1个, a2元素有n2个, …, ai元素有ni个, n1+n2+…+ni=N, Dn1, n2, …, ni的最大公约数, N个元素的圆排列的总数是1Νd|Dϕ (d) Νd!n1d!n2d!nid!.

定义 不改变圆排列元素的顺序, 将所有元素平均分成元素相同, 排列顺序相同的若干组, 并且使所分的组数是最多的, 每组元素的个数称为圆排列的周期, 组数的倒数称为圆排列的相对数;不能够进行分组的圆排列称为整圆排, 能够进行分组的圆排列称为分圆排.

整圆排的周期等于元素总数, 相对数是一.周期是Νd的分圆排的相对数是1d (dn1, n2, …, ni的公约数) 相对数之和与线排列的关系:多种周期、任意数量的圆排列的相对数之和 (每个圆排列的元素总数均为N) 乘以N, 等于这些圆排列展开所产生的线排列之和, 这是因为任意一个圆排列展开所产生的线排列数, 等于这个圆排列的周期.

规定 圆排列展开变成线排列, 要顺时针展开, 线排列变成圆排列, 元素也要顺时针摆放.

圆排列性质 (1) 一个周期为k的分圆排, 任意取k个连续的元素, 不改变原有顺序所组成的新圆排列, 每次都相同, 且是整圆排. (2) 任意一个圆排列展开所产生的任意一个线排列, 复制k个再组成一个分圆排, 每一个线排列所组成的分圆排均相同, 且周期与原圆排列相同. (3) n无序拆分成k个正整数之和, 即a1+a2+…+ak=n (a1≥a2≥…≥ak≥1) .n有序拆分成k个正整数之和, 即a1+a2+…+ak=n有Cn-1k-1组正整数解.无序拆分与有序拆分的关系:每一个无序拆分都进行线排列, k个数字的线排列之和就是有序拆分数Cn-1k-1.

说明 本文中u (k) 表示Möbius函数, ϕ (d) 表示Euler函数.A (全部) B (部分) 出自本人的论文, 新恒等式与Möbius反演公式的新理解及其在圆排列计数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年第四期 (下半月刊) .

引言 从n+m个不同数字中, 取m个数字的组合数, 与n个黑球、m个红球的线排列数是相等的, 这里通过圆排列使得组合与线排列形成具有规律的对应关系.两个同心圆, 将1, 2, 3, ….n+m从小到大均匀的放在一个圆周上, 将n个黑球m个红球的任意一个整圆排放在另一个圆周上, 整圆排每转动一个数字的距离, m个红球所对应的m个数字就是一个组合, 转动一周可以得到m+n个不同的组合;如果是分圆排转动一周, 得到的组合个数与分圆排的周期相等, 因此任意一个圆排列转动一周所得到的组合数, 与这个圆排列所产生的线排列数是相等的.绝大多数圆排列正反面是不同的, 因此很多圆排列的反面转动一周, 也可得到与周期相等的组合数, 因此互为正反面的两个圆排列, 只需保留一个.由以上可知组合的枚举, 关键是两种元素的圆排列的枚举.

定义 两个圆排列的元素个数相等, 不改变元素的顺序, 将一个圆排列的元素, 放在另一个圆排列的元素之间, 且每个位置只能放一个元素, 这就称作两个圆排列的相嵌.

命题1d1与d2的最大公约数是r, 周期分别是nd1nd2的两个圆排列之间不存在相同的元素, 相嵌可得到周期是2nr的圆排列nrd1d2个.

理解说明d1, d2, r是可以等于一的, n是元素个数.

证 由圆排列周期的定义可知, 在元素排列顺序不变的情况下, 一个周期为nd1的圆排列, 只有kd1的约数时, 才可以将n个元素分成元素相同, 排列顺序相同的k组, 对于周期是nd2的圆排列也有这种特性.两个圆排列的元素, 从任意一个元素开始都可以分成完全相同的r组, rd1, d2的最大公约数, 因此两个圆排列的元素, 在所分的组数相等, 每组元素完全相同的条件下, r组是最多的, 所以两个圆排列相嵌, 所得到新圆排列的周期均为2nr.

两个圆排列相嵌, 可转化成nd1个线排列与nd2个线排列的相嵌, 可组成n2d1d2对线排列进行相嵌, 每对线排列相嵌可得到两个新线排列, 因此得到新线排列的总数是2n2d1d2个, 因而新圆排列的个数是2n2d1d2÷2nr=nrd1d2.

推论1 两个相等的同心圆, 从一点起将一圆周d1等分, 另一个圆周d2等分, 将一圆任意转动, 若d1与d2的最大公约数是r, 则每转动360rd1d2度就有r个重合点均分两圆.

证明 略.

提示d1, d2, r是可以等于一的.起点视为重合点.

将两个圆排列放在同心圆的位置进行相嵌, 在得到nrd1d2个新圆排列的过程中, 有一个圆排列转动了nrd1d2个元素的距离, nrd1d2个元素所对应的圆心角就是360n×nrd1d2=360rd1d2度.

推论2 两组圆排列之间不存在相同的元素, 且每一个圆排列的元素个数均相等, 两组圆排列展开的线排列之和分别是AB, 若一组中的每一个圆排列都与另一组所有的圆排列进行相嵌, 则得到新圆排列展开的线排列之和是2AB.

证明 略.

命题2n个黑球、m个红球分别分成k组排列在圆周上, 每组至少有一个球, 并且使相邻两组的小球不同色, Dn, m, k的最大公约数, nmk≥1.

(1) 符合条件的圆排列展开所产生的线排列数是

n+mkCn-1k-1Cm-1k-1.

(2) 符合条件的圆排列数是

1kd|Dϕ (d) C (nd-1kd-1) C (md-1kd-1) .

证明 (1) n个黑球分成k组, k组可以理解成k个黑色数字, 由有序拆分可知k个黑色数字的线排列之和是Cn-1k-1, m个红球分成k组, k个红色数字的线排列之和是Cm-1k-1, 红色数字的圆排列与黑色数字的圆排列相嵌, 可转化成Ck-1n-1Ck-1m-1对线排列相嵌, 每对线排列相嵌可得到两个新线排列, 新线排列数是2Cn-1k-1Cm-1k-1, 每个新线排列的数字有2k个, 因此新圆排列的相对数之和是1kCn-1k-1Cm-1k-1, 任意一个新圆排列的数字, 用相应的小球取代, 这两个圆排列的相对数是相等的.因此, n个黑球m个红球的圆排列, 相对数之和也是1kCn-1k-1Cm-1k-1, 即有符合条件的线排列数是n+mkCn-1k-1Cm-1k-1.

(2) 令d是n, m, k的公约数, nd个黑球分成kd组, kd个黑色数字的线排列之和是C (nd-1kd-1) md个红球分成kd组, kd个红色数字的线排列之和是C (md-1kd-1) , 黑色数字的线排列与红色数字的线排列相嵌, 可得到2kd个数字的线排列2C (nd-1kd-1) C (md-1kd-1) 个.

hDd的一个约数, 函数Μ (Ddh) 表示2kd个数字, 周期是2kdh的圆排列的个数, 函数f (Dd) 表示2kd个数字的线排列之和, 则有:

f (Dd) =h|Dd2kdhΜ (Ddh)

=2C (nd-1kd-1) C (md-1kd-1) . ①

2kd个数字的任意一个圆排列, 展开所产生的任意一个线排列复制d个, 再组成一个2k个数字的分圆排, 每一个线排列所能得到的分圆排均相同, 且周期与这个2kd个数字的圆排列相同, 又因为周期相同展开的线排列数相同, 因此①式可以理解是2k个数字的一部分分圆排, 展开的线排列之和.

g (Ddh) =2kdhΜ (Ddh) , 当h=1时, g (Dd) =2kdΜ (Dd) , 由上面的题设可知Μ (Dd) 表示2kd个数字的整圆排的个数, 由以上论述可知Μ (Dd) 也可表示2k个数字周期是2kd的圆排列的数量, 2k个数字的圆排列总数是d|DΜ (Dd) , 由①式可得

因2k个数字的圆排列, 与n个黑球m个红球的圆排列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因此上式也可以表示两种小球的圆排列数.

命题2要求nmk≥1, k的所有可取的值是:1, 2, …, m, 因此k=1mn+mkCn-1k-1Cm-1k-1n+m个小球的线全排列, k=1m1kd|Dϕ (d) C (nd-1kd-1) C (md-1kd-1) n+m个小球的圆全排列, 因而有下面两个等式.

摘要:国内外的《组合数学》中, 有的还没有讨论圆排列问题, 更没有讨论圆排列的相对计数法和圆排列相嵌问题.本文引入这两种新概念, 利用新发现的圆排列相嵌与线排列相嵌的关系, 才完成命题的证明, 解决了两种元素的圆排列的枚举问题, 这也可以说明圆排列理论基本成熟, 同时也为组合枚举提供了一种具有理论依据的新方法, 这里不做实例演示, 只给出理论证明和枚举所需的步骤.

关键词:圆排列,线排列,相嵌,相对数之和

参考文献

[1]马光思.组合数学[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2]卢开澄, 卢华明.组合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篇4:圆辅助线的分类作法探究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经过与同行的交流合作,探究出有关圆的作辅助线的几种方法,现将其总结归类,供读者参考。

有关圆的辅助线的常规作法有以下四大类:

一、“圆——线”型辅助线常规作法:

“圆——线”型指以圆及圆的重点线段的结合为图形模型,以圆及相关重点线段为构成要素,已知圆的某些性质特征及线段的特点,求圆及线段的其他特征,常见线段有:直径、弦(非直径)、半径、弦心距、切线和割线等。

例如,已知:如图3,⊙O的半径为5,AB所对的圆心角为120°,则弦AB的长是多少?

解析:过点O作AB的垂线与AB相交于点E。因为∠AOB=120°,所以∠AOE=60°,AE=AOsin60°=5× = 所以AB=2AE=2× =

又如,已知:如图,A是以EF为直径的半圆上的一点,作AG⊥EF交EF于G,又B为AG上一点,EB的延长线交半圆于点K,

求证:

证明,连结AF,AK

∵EF是直径

∴∠EAF=90°

又∵AG⊥EF

∴∠AFE=∠GAE

又∵∠AKE=∠AFE

∴∠AKE=∠EAG

∠AEK=∠AEB

∴△AEB∽△KEA

二、“圆——角”型辅助线的常规作法:

“圆——角型”即以圆及圆内特殊角构成几何图形模型,其角一般包括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园内角、圆外角等,

如图,AB在⊙O的直径,点D在AB的延长线上,且BD=OB,点C在⊙O上,∠CAB=30°.

(1)CD是⊙O的切线吗?说明你的理由;

证明:∵∠CAB=30°

.∴∠COB=60°

∵AB是直径,

∴∠ACB=90°

∴∠ABC=60°

∴CB=OB

又∵BD=OB

∴∠ODC=∠DCB=30°

∵∠OCB=60°

∴∠DCO+∠OCB=30°+60°=90°

∴CD是圆的切线

已知:如图,△ABC内接于⊙O,AE是⊙O的直径,CD是△ABC中AB边上的高,

求证:AC•BC=AE•CD

证明,连结EC,

∵AE是直径

∴∠ACE=∠D=90°

又∵∠B=∠E

∴△BDC∽△ECA

即AC•BC=AE•CD

三、“圆——圆——线”型辅助线作法:

这种图形的组成元素包括两个圆及相关重点直线(如公切线、连心线、公共弦等)

如图,两等圆⊙O1和⊙O2相外切,过O1作⊙O2的两条切线O1A、O1B,A、B是切点,则∠A O1B等于(B)

A.90° B.60°C.45°D.30°

解析:如右图所示,分别连接O1O2, O2A, O2B ,O2A⊥O1A, ∠O1AO2=900, 在Rt△O1AO2中,O1O2=2 O2A所以∠AO1O2=30°,所以∠A O1B等于60°。

四、“圆——三角形”型,这类图形一般由圆和与直径相关的直角三角形与半径相关的等腰三角形构成:

已知: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圆的直径AB在x轴上,圆心为D.半圆交y轴于点C,AC=2 ,BC=4 .

(1)证明:△AOC∽△ACB;

(2)求以AO、BO两线段长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3)求图象经过A、B、C三点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4)设此抛物线的顶点为E,连接EC,试判断直线E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证明:∵AB为半圆O的直径, ∴∠ACB=90°.∴∠AOC=∠ACB, ∠CAO=∠BAC .

∴△AOC∽△ACB .

(2)AB= =10,

∵△AOC∽△ACB, ∴ .∴AO= =2, BO=AB-AO=10-2=8.

∴以AO、BO两线段长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为x2-10x+16=0.

(3)在Rt△AOC中,OC=4, ∴A(-2,0) , B(8,0), C(0,4).

设经过A、B、C三点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a≠0), 依题意有:

∴ ∴

表达式为:y=- x2+ x+4.

(4)直线EC与⊙D相切,理由如下:

∴顶点E的坐标为(3, ). 连接EC、CD、ED,则CD=AD=5,ED= .

∴CF=3,EF= ,CE= .

∴CD2+CE2= ,DE2= .

∴CD2+CE2=DE2 . ∴∠DCE=90°,CD为半径.

∴直线EC与⊙D的位置关系是相切.

篇5:圆专题分类

一.选择题(共39小题)

1.如图,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点P是斜边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PE是△ABP的外接圆⊙O的直径.

(1)求证:△AP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若⊙O的直径为2,求PC2+PB2的值.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D,AD不平行于BC,过点C作CE∥AD交△ABC的外接圆O于点E,连接AE.

(1)求证:四边形AECD为平行四边形;(2)连接CO,求证:CO平分∠BCE.

3.如图,∠BAC的平分线交△ABC的外接圆于点D,∠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E.(1)求证:DE=DB;

(2)若∠BAC=90°,BD=4,求△ABC外接圆的半径.

4.如图,在△ABC中,∠C=90°,点O在AC上,以OA为半径的⊙O交AB于点D,BD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DE.(1)判断直线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C=6,BC=8,OA=2,求线段DE的长.

5.如图,在△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点O在AB上,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恰好经过点D,分别交AC,AB于点E,F.(1)试判断直线B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BD=2

第1页(共8页)

,BF=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

6.如图,△ABC内接于⊙O,AC是直径,BC=BA,在∠ACB的内部作∠ACF=30°,且CF=CA,过点F作FH⊥AC于点H,连接BF.

(1)若CF交⊙O于点G,⊙O的半径是4,求的长;

(2)请判断直线BF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7.如图,在△ABC中,∠ACB=90°,O是边AC上一点,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分别交AB,AC于点E,D,在BC的延长线上取点F,使得BF=EF,EF与AC交于点G.

(1)试判断直线EF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OA=2,∠A=30°,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8.如图,已知三角形ABC的边AB是⊙0的切线,切点为B.AC经过圆心0并与圆相交于点D、C,过C作直线CE丄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CB平分∠ACE;

(2)若BE=3,CE=4,求⊙O的半径.

9.已知AB是⊙O的直径,AT是⊙O的切线,∠ABT=50°,BT交⊙O于点C,E是AB上一点,延长CE交⊙O于点D.

(1)如图①,求∠T和∠CDB的大小;(2)如图②,当BE=BC时,求∠CDO的大小.

10.如图,在Rt△ABC中,∠C=90°,以B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D,切线DE交AC于点E.(1)求证:∠A=∠ADE;

(2)若AD=16,DE=10,求BC的长.

第2页(共8页)

11.如图,⊙O与Rt△ABC的直角边AC和斜边AB分别相切于点C、D,与边BC相交于点F,OA与CD相交于点E,连接FE并延长交AC边于点G.(1)求证:DF∥AO;

(2)若AC=6,AB=10,求CG的长.

12.如图,AB为⊙O的直径,CB,CD分别切⊙O于点B,D,CD交BA的延长线于点E,CO的延长线交⊙O于点G,EF⊥OG于点F.(1)求证:∠FEB=∠ECF;(2)若BC=6,DE=4,求EF的长.

13.如图,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连接AO并延长,交PB的延长线于点C,连接PO,交⊙O于点D.(1)求证:PO平分∠APC;

(2)连接DB,若∠C=30°,求证:DB∥AC.

14.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CD是⊙O的切线,AD⊥CD于点D,E是AB延长线上一点,CE交⊙O于点F,连接OC、AC.(1)求证:AC平分∠DAO.(2)若∠DAO=105°,∠E=30° ①求∠OCE的度数; ②若⊙O的半径为2,求线段EF的长.

15.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过点D作⊙O的切线DE,交AC于点E,AC的反向延长线交⊙O于点F.(1)求证:DE⊥AC;

(2)若DE+EA=8,⊙O的半径为10,求AF的长度.

第3页(共8页)

16.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CD与⊙O相切于C,BE∥CO.(1)求证:BC是∠ABE的平分线;

(2)若DC=8,⊙O的半径OA=6,求CE的长.

17.如图,AB是⊙O的弦,BC切⊙O于点B,AD⊥BC,垂足为D,OA是⊙O的半径,且OA=3.(1)求证:AB平分∠OAD;(2)若点E是优弧算结果保留π)

上一点,且∠AEB=60°,求扇形OAB的面积.(计18.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B为直径,∠BAC的平分线交⊙O于点D,过点D的切线分别交AB,AC的延长线于E,F,连接BD.(1)求证:AF⊥EF;

(2)若AC=6,CF=2,求⊙O的半径.

19.已知:AB为⊙O的直径,AB=2,弦DE=1,直线AD与BE相交于点C,弦DE在⊙O上运动且保持长度不变,⊙O的切线DF交BC于点F.(1)如图1,若DE∥AB,求证:CF=EF;

(2)如图2,当点E运动至与点B重合时,试判断CF与BF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20.如图所示,直线DP和圆O相切于点C,交直径AE的延长线于点P.过点C作AE的垂线,交AE于点F,交圆O于点B.作平行四边形ABCD,连接BE,DO,CO.(1)求证:DA=DC;

(2)求∠P及∠AEB的大小.

第4页(共8页)

21.如图,△ABD是⊙O的内接三角形,E是弦BD的中点,点C是⊙O外一点且∠DBC=∠A,连接OE延长与圆相交于点F,与BC相交于点C.(1)求证:BC是⊙O的切线;

(2)若⊙O的半径为6,BC=8,求弦BD的长.

22.如图,AN是⊙M的直径,NB∥x轴,AB交⊙M于点C.(1)若点A(0,6),N(0,2),∠ABN=30°,求点B的坐标;(2)若D为线段NB的中点,求证:直线CD是⊙M的切线.

23.如图所示,以△ABC的边AB为直径作⊙O,点C在⊙O上,BD是⊙O的弦,∠A=∠CBD,过点C作CF⊥AB于点F,交BD于点G,过C作CE∥BD交AB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CE是⊙O的切线;(2)求证:CG=BG;

(3)若∠DBA=30°,CG=4,求BE的长.

24.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E在⊙O上,∠A=2∠BDE,点C在AB的延长线上,∠C=∠ABD.

(1)求证:CE是⊙O的切线;(2)若BF=2,EF=

,求⊙O的半径长.

25.如图,在Rt△ACB中,∠ACB=90°,以AC为直径作⊙O交AB于点D,E为BC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AC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DE是⊙O的切线;

(2)若CF=2,DF=4,求⊙O直径的长.

第5页(共8页)

26.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BC为⊙O的直径,点E为△ABC的内心,连接AE并延长交⊙O于D点,连接BD并延长至F,使得BD=DF,连接CF、BE.(1)求证:DB=DE;

(2)求证:直线CF为⊙O的切线.

27.如图,已知⊙O为△ABC的外接圆,BC为直径,点E在AB上,过点E作EF⊥BC,点G在FE的延长线上,且GA=GE.(1)求证:AG与⊙O相切;(2)若AC=5,AB=12,BE=,求线段OE的长.

28.如图,⊙O中,直径CD⊥弦AB于E,AM⊥BC于M,交CD于N,连AD.(1)求证:AD=AN;

(2)若AB=4

,ON=1,求⊙O的半径.

29.在Rt△ABC中,∠ACB=90°,以点A为圆心,AC为半径,作⊙A交AB于点D,交CA的延长线于点E,过点E作AB的平行线EF交⊙A于点F,连接AF、BF,DF.(1)求证:BF⊥AF;

(2)当∠CAB等于多少度时,四边形ADFE为菱形?请给予证明.

30.如图,AB为⊙O直径,点D为AB下方⊙O上一点,点C为弧ABD中点,连接CD,CA.(1)求证:∠ABD=2∠BDC;

(2)过点C作CE⊥AB于H,交AD于E,求证:EA=EC;

(3)在(2)的条件下,若OH=5,AD=24,求线段DE的长

第6页(共8页)

31.如图,A、B、C为⊙O上的点,PC过O点,交⊙O于D点,PD=OD,若OB⊥AC于E点.(1)判断A是否是PB的中点,并说明理由;(2)若⊙O半径为8,试求BC的长.

32.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G是弧AC上任意一点,延长AG,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连接AD,GD,CG.(1)求证:∠AGD=∠FGC;(2)若AG•AF=48,CD=4,求⊙O的半径.

33.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M是AC的中点,以AB为直径作⊙O分别交AC,BM于点D,E.(Ⅰ)求证:MD=ME;

(Ⅱ)如图2,连OD,OE,当∠C=30°时,求证:四边形ODME是菱形.

34.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为AB上一点,作CD⊥AB交⊙O于D,连接AD,将△ACD沿AD翻折至△AC′D.

(1)请你判断C′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过点B作BB′⊥C′D′于B′,交⊙O于E,若CD=,AC=3,求BE的长.

35.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弦,过点O作OE⊥BC于H交⊙O于E,在OE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ODB=∠AEC,AE与BC交于F.(1)判断直线BD与⊙O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2)当⊙O的半径是5,BF=2

第7页(共8页),EF=时,求CE及BH的长.

36.如图,在△ABC中,AB=AC.以A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D,交BC于点E.过E点作⊙O的切线,交AB于点F.(1)求证:EF⊥AB;

(2)若BD=2,BE=3,求AC的长.

37.如图,AB为半圆的直径,O为圆心,C为圆弧上一点,AD垂直于过C点的切线,垂足为D,AB的延长线交直线CD于点E.(1)求证:AC平分∠DAB;

(2)若AB=4,B为OE的中点,CF⊥AB,垂足为点F,求CF的长.

38.如图,⊙O的弦AD∥BC,过点D的切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AC∥DE交BD于点H,DO及延长线分别交AC、BC于点G、F.(1)求证:DF垂直平分AC;

(2)若弦AD=10,AC=16,求⊙O的半径.

39.如图,OA是⊙O的半径,弦CD垂直平分OA于点B,延长CD至点P,过点P作⊙O的切线PE,切点为E,连接AE交CD于点F.(1)若CD=6,求⊙O的半径;(2)若∠A=20°,求∠P的度数.

40.如图,AB为⊙O的直径,CD切⊙O于点C,与BA的延长线交于点D,OE⊥AB交⊙O于点E,连接CA、CE、CB,CE交AB于点G,过点A作AF⊥CE于点F,延长AF交BC于点P.(Ⅰ)求∠CPA的度数;(Ⅱ)连接OF,若AC=,∠D=30°,求线段OF的长.

篇6:分类专题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努力使学生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自主地利用已有生活积累领悟分类的含义。

整节课我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突出了我们数学的研究课题。如:完成教材上“做一做”出示图片,板演这个环节中我把书中的图做成能活动的,让学生亲自来前面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一个分类活动的平台,这样更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所以我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分小组内同学的铅笔。进一步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让数学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这一节课上下来,虽然不是十分满意,但在已有生活经验的铺垫下,我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起来。轻松地就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比大小》教学反思

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从已经掌握的比较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方法。

吃水果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教学时,将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故事与比多少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

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如何让刚入校门不久的学生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认识了这三种符号后,我让学生说说你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三个符号?怎么来区别“<”、“>”?有的学生说:“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有的说:“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有的说:“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有的说“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学生将符号“<”、“>”的形状内化后用语言描绘出来,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0的认识》教学反思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游戏情景三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运算,而在童话世界、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

1.从“小兔采蘑菇”的故事中,他们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他们也明白到:如果像四弟那样做事三心两意就“一无所有”了,有的学生还联系到学习上,如果学习不专心也会什么知识也学不到了。2.故事情景的创设应该贯穿在探究的过程之中,所以在探究有关0的计算时设计了“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在情景中深入探究,并通过对具体事例的研究发现数学的内涵。在此,教师进一步渗透思想教育:要有四弟那份知错能改的心。

这样,运用现代代技术手段,把学生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内容,整合到一个连贯的、生动的故事情节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播放出来,学生边看边思考,边捕捉故事中的数学信息,将知识的逻辑发展顺序与故事的发展顺序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在故事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对学生的启发多么大呀。

本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游戏的练习“小猫钓鱼”。老师把得数是0.5.4的小背篓贴在黑板上,把写着算式的小鱼送给上课认真的同学,请他们把小鱼贴在对应得数的小背篓下面。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数数》教学反思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在幼儿园大多已接触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的小朋友会指物数数,结合他们已有的数学经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数数的方法,并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开学第一节课同学们对新的校园环境比较好奇,结合这一特点,我用“校园图”(课件)导入,让他们先看看图上都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人和物?而不急于给出数数的任务,待小朋友们一一说出校园图里的人和物后,再给出数数的任务,此时小朋友会说:“有1面红旗”、“有7只鸟”、“有4个垃圾桶”等等,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地发问:“同学们真聪明,数得很好,图上那么多东西,哪些数了?哪些没数呢?你们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既不多数也不少数?”学生会说:“数了的用手盖住”,“数一个做一个记号”、“编号”,还有的学生说:“从上面数,再数下面的”这些想法都很好,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教师问“红旗有几面啊?”,“单杠有几个?”„„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数完图中的数,我让学生数数自己身上或同学身上的数,再数教室里的数,比如“电扇几台?”、“电灯几盏?”等。

课后我布置学生口头作业,回家数数家里的东西,几口人?吃饭的时候数数几个菜碗?几个饭碗?几把椅子?等等。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6、7的组成》教学反思

2014年10月9日

星期二

兴趣是培智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好数学的最好方法。培智学生如果对数学有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就会愿意学习数学了。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

有趣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数学。例如:教《6的组成》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6个同学上台,然后出示食物(橘子和李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喜欢吗?最喜欢什么?请喜欢橘子的站在左边,喜欢李子的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6由几和几组成,并写出6的组成。还可以提出其它的问题:语文和数学你喜欢哪一门?放学后,你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玩等等。

篇7:高考专题复习之诗歌分类鉴赏

诗歌分类鉴赏1:赠友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赠友送别诗主要为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开心。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于一般的凄清缠绵、低徊留连,悲凉伤感的情调之外,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

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失了,而李白还在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借酒抒情的,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又作《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在交待了送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后,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切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宴会即将结束时对主人的劝酒辞。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和场面。宴席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喝过三巡,殷勤告别的话已说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到了顶点,主人这一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体现。这种安排,很好地写出了送别的深情。

借物衬情的,如杜牧坦率真挚、留恋缠绵的七绝《赠别二首》(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诗三、四两句描写别情,作者没有正面表现,而是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会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常带着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在诗人的眼里,蜡烛的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蜡烛拟人化了。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了。结句的“到天明”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借景抒情的,如唐诗人刘长卿虚处藏神、用笔神妙的五绝《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幅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凭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也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诗歌分类鉴赏十二讲2:咏史怀古诗

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我们鉴赏时,必须掌握几把“钥匙”:

首先,要弄清史实。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如下面这首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要鉴赏这首词,我们必须弄懂这几个问题:

一是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

只要熟悉当时的历史,我们就能明白,这里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二是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

作者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三是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末三句用了两个典故。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 2 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

其次,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如元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小令是“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全词开篇写景,中间抒情,寄寓着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兴废、盛衰之慨。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反对兼同对,极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充分表现了作者爱民如子的崇高精神。作者进行在潼关路上,联想起关中灾民流离失所,饿莩遍地的凄惨景状,不由地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句。短短八字,概括出了历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力敌千钧,内涵丰富,感情悲愤,全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为了私利而坑苦百姓的罪恶,精譬警策,振聋发聩,闪耀着高度人民性的光彩。因此,这首小令名为“怀古”,实为“伤今”,表现了词人为百姓呐喊的勇敢精神,富有战斗性和现实性。

再者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词作开篇三句,突兀而起,将壮阔大江的实景和千古英雄人物的种种历史虚象融成一片,铺开赤壁怀古的背景。引出具体对象后,又宕开一笔,以三个短句描写出气势雄浑的赤壁山水图,极力渲染江山之胜,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心潮为之激荡。词人由此顺势而下,以如椽大笔挥写了歇拍两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面收束上文,概括出地杰人灵,一面承上启下,引出怀古核心部分。过片四句,以艺术的夸张跳出历史的真实,先将指挥赤壁之战的主帅周瑜安排在燕尔新婚之际,以侧面衬托青年英雄的光彩照人,再着力正面刻画主人公的儒雅从容、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画龙点睛般勾画出昔日威武雄壮的赤壁大战。“樯橹灰飞烟灭”六字,精练而形象地将“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的火烧赤壁的决定性场面画出,令人击节赞赏。此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奔放,一泻千里,写尽了大江东去的气魄,赤壁的雄奇,英雄的从容,景象壮阔,气势磅礴,纵写古今,遥念英雄,慷慨昂扬,豪放旷达,不愧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品。

诗歌分类鉴赏十二讲3:闲适隐逸诗

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也有不少独得之作。

首先,这些诗多有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诗中的表现多为悠闲、详和。如宋人陆游的纪游抒情之作《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七律诗的颔联与尾联一直为后人所称道。诗的颔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追述此地所见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这联流水对曲折鲜明,圆转流美,极好地勾画出江南农村山岭重重叠叠,溪河四环交错,道路弯弯曲曲,村庄繁花掩映的美好风光,表现了诗人初次探访面对的一幅幅画面各异的景色而激起的心理活动和由衷赞叹。这种对进行之中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富有耐人寻味的理趣,成为后人所欣赏所引用的哲理诗句,寓示人们只要勇于探索,终能冲破困境,到达光明的彼岸。

尾联写临别之时的频来之约,充分表现了诗人与农家心会神契、亲密无间的友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诗人为日后的再访勾画了如诗如画的优美动人的境界:月色下,诗人乘兴手拄拐杖,踏着月光,悠闲地微笑着漫步而来,在乡村夜晚的一片静谧中,轻轻地敲响了农家的柴门„„

其次,这些诗歌往往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宋人翁卷的《乡村四月》,就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诗的前两句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象。诗人以树木葱郁的“绿遍”来写“山原”,以水光映天的“白满”来写“川”,对比之色鲜明,呈现出初夏山水的精神,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壮阔秀美、明丽动人的山水图景。次句“子规声里雨如烟”,一方面形象地描绘出初夏时节江南地区如烟似雾、迷蒙一片的毛毛细雨,一方面又为我们传来了“田家候之,以兴农事”的子规鸟的鸣啼声,巧妙地烘托了农忙季节的到来。

诗的三、四两句写农事的繁忙。“乡村四月”点明时间和地域,为前两句的写景画龙点睛,并提示下文,有承上启下之妙。“闲人少”三字,概括了农家忙碌的情景。末句“才了蚕桑又插田”又进一步补足此意,突出了农事的繁忙紧张和农家的辛勤劳苦。“才”与“又”前后连结,紧张繁忙不言自明。同时,“蚕桑”与首句的“绿遍山原”相呼应;“插田”与首句“白满川”相映照,挑明了河水涨满、水田汪洋、田水映着天空泛出一片白色的特有情景。诗作前后照应,看似平淡,实则精心结撰而成。

第三,在艺术风格上,这些诗大多具有质朴清新的特点。

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要数辛弃疾描写江西东部农村田夫野老之家生活情趣的《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构思巧妙,颇为新颖。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是农村司空见惯的一般化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就显得格外清新优美。这是写景。在写人方面,写一对翁媪,身边有大、中、小三子。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鸟笼,小儿卧剥莲蓬,尤其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把小儿子不懂世事,只是任意地调皮玩耍,溪头卧剥莲蓬吃的神情写得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其中的“卧”字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活跃纸上,可谓神来一笔。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充满着一片生机、和平宁静、朴素安定的农村生活景象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真是诗情画意,清新悦耳。这样的构思,不仅颇为巧妙,而且色彩也显得和谐而鲜明,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诗歌分类鉴赏十二讲4:思妇闺情诗

所谓思妇闺情诗,指的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写作内容的诗歌。这些诗歌思想内容不是很高,但在艺术技巧上却很值得我们去探讨。在传统的思妇闺情题材中,又有三种情况。

一是抒发别离苦情的。五代词人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堪为这方面的代表: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韵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

开篇“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所用的名词及术语,传达出了一种深微的感受。“菡萏”就是“荷花”,也称“莲花”,后两个称呼浅近通俗,而“菡萏”则有一种庄严之感。“翠叶”也即“荷叶”,而“翠叶”之“翠”字,则既有翠色之意,又可使人联想到翡翠及翠玉等珍贵之名物,也同样传达出了一种珍美之感。然后于“菡萏”之下,缀以“香消”二字,又于“翠叶”之下,缀以“残”字,词人对如此珍贵芬芳之生命的消逝摧伤的哀感,便已尽在不言中了。若改为“荷叶香销荷叶残”,虽意义相近,音律尽合,但感受却已全非了。

过片两句,写得尤为哀切动人。“细雨梦回鸡塞远”指思妇在梦中梦见征人,及至梦回之际,则落到长离久别的悲感之中,而征人则远在鸡塞之外。至于梦中之相见,是梦中之思妇远到鸡塞去晤见征人,还是鸡塞之征人返回家中来晤见思妇,则梦境迷茫,不可确指,也不必确指的。“细雨”二字,雨声既足以惊梦,梦回独处时,雨声更足以增人之孤寒寂寞之情。其下句以“小楼”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而同在一片孤寒寂寞之中,所以必将上下两句合看,方能体会此“细雨梦回”、“玉笙吹彻”之苦想与深情。这二句情意虽极悲苦,其渲染的意境、其文字与形象却极为优美。

二是描写美人迟暮的,其对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内心感受捕捉相当细腻,文字往往也极为精美。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很有代表性: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月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的上片写闺中女子春眠懒起,意绪慵迟的情景。起句将眉喻为山,初见文心。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次句写懒起女子的睡态,从行云流动设喻,生动地传写出鬓发轻笼拂扬之状。一个“度”字使鬓发有了飞动感受;一个“欲”字又赋人的鬓发以人的情感;而“香腮雪”三字,则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美艳。整句活画出一幅女子未醒的娇慵神态。三四两句写她梳妆打扮的情景。这女子懒懒地起床,姿态娇慵,无精打采。然后慢吞吞地洗梳、画眉、弄妆。这里“懒”、“弄”、“迟”三字,富有表现力地描摹了她的情态,不言自喻地刻画了她的心情。

下片描写女主人公梳洗后照镜、着衣的情景。前两句写她梳洗打扮后,再用前后镜仔细照容,人脸与插戴的鲜花交相辉映,脸如花,花映脸,花容月貌,相互辉映。结拍两句,写女子穿上成双成对的金鹧鸪的罗襦。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行文至此,温庭筠以自己高超的语言技巧揭开了女主人公懒起、迟妆、意慵的原因,使人心领神会。

三是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李商隐在《嫦娥》中这样写道: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偷悔灵药式”的情绪,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人生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世俗,追求高洁的世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5

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承受孤独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蓄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诗歌分类鉴赏十二讲5:即景抒怀诗

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诗人是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的,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那么,这类诗该如何欣赏呢?

首先,要欣赏即事感怀诗的“事”与“怀”结合得是否高明。且看下面这首唐诗: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龙钟:泪水淋漓沾湿的样子。

诗的前两句抒写自己离开了故乡,立马在西域路上。回望长安景色,一种从未有过的孤寂凄凉之感袭上心头,不禁思乡念亲,双泪痛流。这里真实而率直地抒写了诗人的这种心情,令人感到亲切可信。后两句生动传神地写了路中偶遇奉命返京述职的故知,急切地托他带个报平安的口信回家的情景。这里突出了环境的荒凉和相逢的意外所引起的诗人对亲人真挚、深厚的眷念之情。

此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这瞬间的触动所表达的感情正是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一经诗人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便具有了典型的意义。诗作在平易之中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其次,我们还要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

我们来看唐人崔护具有传奇色彩“本事”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关于此诗的“本事”是这样的:“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叩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发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唐孟棨《本事诗·情感》)

本诗次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可以激起读者对前后情节的许多美丽想象。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穿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

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回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全诗没有主观情感的直接抒发,只是把自己两度游春的所见集中到都城南庄一个普通的村舍门口,通过两段情景的铺叙,两相对照,喜悲相衬,一扬一抑,突出表现了风景依旧、佳人渺渺的无限惆怅之情。

再次,要领略“抒怀”的艺术技巧。

即景抒怀诗,往往是偶有所见所感时冲口而出的,或者是在某定特定的场合一挥而就的,不像许多诗那样精雕细琢,但是一些诗作,诗人凭着深厚的艺术功底,还是显示出了精湛的艺术技巧。如梅尧臣的《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又随落花去,去作西江梦。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

诗的前四句从对方着笔,写门人欧阳秀才将起程出游。诗中用了两个比喻。首句的“客”即门人欧阳秀才,春风一吹,草木就要萌发,门人欧阳秀才心中也像草木发芽一样,产生了出游的愿望,“忽与春风动”点出时间。“忽”与“动”二字用得特别精当。春天的花草树木,往往头一天还似光秃秃的,第二天忽然绽出颗颗新芽来了。“动”字不仅是说萌芽的发生,还指出它在春风吹拂下不断成长,它一经萌芽,不久就要长出枝叶,开出鲜花。出游念头也如此,它一经产生,便不断滋长,变得愈来愈强烈。所以第三句又用“又随”二字转入下文。由萌芽而开花,花又被风吹落飞向天空,欧阳秀才的心,又随着落花,飞向西江。古典诗歌中写落花,往往带有伤感的情调,此诗写其飞举飘扬,却充满生机。“西江梦”指想象中即将开始的江西游历生活。梦境是变幻莫测,飘忽不定的;既可以梦见过去,也可以梦见未来。用“梦”形容游历生活,可以引起无穷联想,使人联想到欧阳秀才去江西后的行踪不定,生活丰富多样,使人联想到醒里梦里对客居京中的这段生活,包括作者这次送别在内的回忆;既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也包含着对过去的深长怀念,情致绵绵,意韵无穷。这四句比喻新颖贴切,把欧阳秀才游江西之事完全变成生动的形象描绘,可见作者才思和艺术创造力之高。

诗歌分类鉴赏十二讲6:托物言志诗

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诗,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如南宋故臣郑思肖的《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独立疏芳,自甘寂寞,不求虚荣,不屑与“百花”为伍。它坚持节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志趣未穷。这里的菊花具有了某种神韵,而菊花同时又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相对应的“百花”则是影射那些屈节仕元的故宋臣属。

诗三四两句化用朱淑贞“宁可抱头枝上老,不随黄叶舞西风”的诗句,精心刻画了菊花宁带着清香枯死枝头,决不向北风屈服飘零落地的顽强精神,绝好地体现其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这里的“北风”一语双关,字面上指大自然凛冽呼啸的北风,实际上隐喻来自北方的元朝统

治者。他们虽凭借强大的武力灭亡了南宋,但去无法征服像诗人这样的孤臣义士。诗人以咏菊为题,运用拟人手法咏菊写人,通过赞美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如下面这首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同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关键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我们可以说,作者句句写石灰,正是句句写自己。

再者,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

如黄巢落第后所作的《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应的“百花”自然是喻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

诗的三、四两句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思想的深刻,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丽、意境的阔大,都可谓前无古人。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示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因此这首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有“奇”的特点,使人于诗作中读出抒情诗人的高大形象,精神为之一振,耳目为之一新。

诗歌分类鉴赏十二讲7:山水田园诗

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仔细品味,这些诗或多或少有着共同的特点。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其他诗人作家无法企及的关注,且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诗人面对窗外典型的农家风光,屋内丰盛的农家饭菜,内心怡然欢快;加上主客知交,情味相投,频频举杯对饮,声声畅谈桑麻,心境是何等畅快温暖。尾联则述他日之约,情韵深长。诗作的人情物景都融入了一片天籁之中。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句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最具特征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融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从景物的描写来看,这一句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三、四两句又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从而反映了诗人经过长期的颠簸流离后,暂时得到安宁生活的畅淡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的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愉情怀的表露。

再者,也是更重要的,诗人笔下的所有山水说到底还是为了其中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

如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得知故友严武还镇成都消息后写的一首小诗。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欢愉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出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两句连用四种鲜明的颜色,构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这些都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只有在空气澄清的晴日才能清晰看见。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写向门外一看,可见到停泊在江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很常见的,但 9

“万里船”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所阻,船只一般是不能航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如何不喜上心头呢?这两句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是何等的开阔!

诗歌分类鉴赏十二讲8:谈禅说理诗

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1、对生活对自然的顿悟。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可谓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在《终南别业(别业即别墅)》中写道: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前人对其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颇有赞誉,认为其有化机之妙。“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的意思,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了,于是就坐了下来。“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们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王维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宋人苏庠云:“此诗造境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苕溪渔隐丛话》)

古文运动的巨匠柳宗元在这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渔翁》就有奇趣,有画意。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诗作首句就题从夜写起,还很平常;第二句写到拂晓时分就奇了。本来,早起打水生火,亦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语新奇,为读者所未闻。事实不过是汲湘江之水,以枯竹为薪而已。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的意蕴就不一样,这里有超凡脱俗的感觉,象征着诗人的孤高品格。这里造语反常表现了一种特殊的情趣。三、四两句写烟销日出,绿水青山现原貌之际,忽闻橹桨“欸乃一声”原来人已不见,只在山水之中。这里的造语亦甚奇,“烟销日出”与“山水绿”互为因果,与“不见人”无关,而“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更不相干。诗句偏作“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大为反常。但熟味二句方能领悟其传达出一种惊异感;而于青山绿水中忽闻橹桨之声尤为悦耳怡情,山水也似乎为之绿得更可爱了。作者通过这样的奇趣,写出了一个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出他那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所以又不是为奇趣而奇趣。

2、对事理的体察。这里对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说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

首先是借助景物来表现。如王之涣气吞寰宇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观,气势雄阔。这里诗人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高度形象而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的十个字中。首句写落日西沉,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方景;次句写黄河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见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使画本资料来自广祥论坛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而言,诗人身在黄鹤楼,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和意中景融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三、四两句诗,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寻味。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其次是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加以表现。典型的例子是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在这里抓住了早春中几个典型的细节,不加修饰地写了出来,构成了一幅形象生动、意境浓醇的春江画图。“春江水暖鸭先知”句再现了春江中嬉水的群鸭,点出了“鸭戏图”的主景。然而不仅如此,尤其巧妙的是透过“水暖鸭先知”之语揭示了画面中无法表达的群鸭的“内心世界”,写出了群鸭敏锐地感觉出春水由寒转暖的知觉,更写出了群鸭畅于春水、戏于春水、恋于春水的神态,简直把画中的群鸭写活了,写神了!面画由此而陡然生气勃勃,洋溢着春回大地的醉人气息。

诗歌分类鉴赏十二讲9:悼亡游仙诗

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儿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一、写悼念亡妻深情的,文学史上有两篇词堪称“悼亡词双璧”。其一是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里有一处令人费解,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转瞬十年,过去的美好的情景当然是“自难忘”,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呢?这不是矛盾吗?实际上这里并不矛盾,因为它真实。苏妻王弗逝世十年间,苏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政治上受压制,心境是悲凉的;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上到了以食桤菊以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即王弗堂妹)及儿子均在身边,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已久的妻子总记挂在心间呢?不是经常悬念,但决不是经常忘却!十年忌辰,正是触动人心的日子,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心怀的感情潜流,忽如闸门打开,奔腾澎湃而不可遏止,因此这里的“不思量,自难忘”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在苏轼以前最著名的悼亡诗篇章有潘岳的《悼亡诗》和元稹的《遣悲怀》。苏轼的这首悼亡词,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千古而下,读来仍令人黯然神伤。

其二是宋人贺铸的《半死桐》(思越人,又名鹧鸪天)写出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的感情。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首词的“同来何事不同归”一问,也问得十分奇怪——贺妻又何尝愿意先词人而去呢?这实际上是文学往往讲“情”而不讲“理”的,极“无理”之辞,正是极“有情”之语。作者撕肝裂肺的悲怆,已全然包含在泪尽而继之以血的一声呼天抢地之中了。

词的结拍最为后人所称道。它用了生活小事中的细节,活脱脱地写出了亡妻的贤慧与勤劳,写出了伉俪之爱的温馨。糟糠夫妻,情逾金石,无怪乎词人当此雨叩窗棂,一灯如豆,空床辗转之际,最最不能忘怀的就是妻子“挑灯夜补衣”的纯朴形象。全词至此戛然而止,就把这哀惋凄绝的一幕深深地楔入了千万读者的心扉,铁石人也不容不潸然泪下了。

二、游仙形式的词多为表现在现实中的不得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借梦来抒发自己胸中的不平之气。

下面这首李清照的《渔家傲》,一反其清丽婉转、幽怨凄恻之婉约风格: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的下片是理解全文的关键。“我报路长嗟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它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志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屡遭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李清照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然而在封建社会里,女子聪明才智往往被扼杀,一般不可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她的一生只能用写诗词来表现她的才能,但她又感到“谩有惊人句”。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的《离骚》、庄子的《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具有了浪漫主义色彩和豪放派的特色。

诗歌分类鉴赏十二讲10:羁旅行役诗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鉴赏羁旅行役诗,要注意分析以下几种状况:

1、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候馆:旅舍。

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其意思是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这个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景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从这一点来说,他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

这首词所写的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却展现出一片情深意远的境界,让人感到整首词本身就具有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式的含蓄蕴藉,令人神往。这固然取决于感情本身的深挚,但和构思的新颖、比喻的自然、想象的优美也分不开。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这遥想实际上是离愁的深化,它使整首词意境更加幽远。而上下两片结尾的比喻和想象所展示的情意和境界,更使人觉得,词中所展示的画面,虽然有限,情境却是无限的。俞平伯评说下片结尾两句“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这“画不到”处不只是春山外的行人,更是那悠远的情韵。

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比如,鉴赏王维的思乡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就要弄清楚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而从对方入笔抒写感情的写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高度概括而又极其自然地表达了年轻的诗人背乡客旅对温暖的家庭和可爱的亲人的刻骨怀念。每当佳节来临,而自己形影相吊之际,更使他忆及合家欢聚的情景,这既是诗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声,抒写了他深挚的思亲之情;也传达了世人共有的情思,表现了汉民族固有的重家庭伦理的心态。此句流畅质朴,明白如话,一经唱出,便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

诗首句写“作客”,次句写“思亲”,都是实写,都是朴素自然的直接抒情;后两句笔锋一转,转向了虚写。诗人驰骋想象的翅膀,跨越空间,设想在重阳节的这一天,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定会象往年一样登山眺望,也一定会按照传统的风俗插戴茱萸,畅饮黄酒,同时也一定会想念自己——远离家乡的手足,这一番想象,实际上是反衬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全诗一正一侧,一实一虚,短短四句起伏变化,加强了深挚情感的表达,显得韵味无穷。正如清人张谦宜所说:“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解题指导:东都洛阳,在唐代是一个繁华的都市。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春,李白离开长安,泛舟黄河东游,后来寓居洛阳。开元二十二年的一个春风轻拂气候宜人的夜晚,白日里车水马龙的喧嚣和杂沓的人声,都寂静下来了,忽然,一声幽怨婉转的笛声传来,它像一股春风,吹拂着整个沉浸在宁静中 的洛阳城。玉笛吹出了凄清的别离之曲《折扬柳》,惹起游子们的一片思乡之情,诗歌以“谁家”起,以“何人”结,笛声无端而起,乡情油然而生。游子的潜意识,经笛声一调弄即引发起来,可见游子无日不思家,无时不怀乡。全诗情致缠绵委婉,飘逸潇洒。

参考答案:“折柳”是曲子《折杨柳》的简称,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此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高考的题目就从这儿提出。“折柳”原意为“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霸桥,汉人送客到此均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而从本诗来看,“闻折柳”的“折柳”指的是《折杨柳》之曲,这种笛曲多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抒发离情别绪。作者忽然听到的本资料来自广祥论坛那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原来是“折杨柳”曲,春天已到了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这首诗着重写诗人的一种思乡之情。而诗人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引起的。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至为重要。而“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颇有特色。诗人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具有了更广阔的涵义。它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股情绪,一种音乐,一个感情,它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

当然,如果有考生认为“折柳”在诗中算不上什么关键,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也可以考虑给分。

诗歌分类鉴赏十二讲11:边塞征战诗

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等诗人。主张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广阔的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

边塞征战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应有所了解。

请看显示作者铁板钢牙、激昂斗志的一首七绝: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

诗起句峻急,次句犹悬流飞瀑,从高处跌下,气势磅礴。

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联系现实,我们可读出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的复杂感情。“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沉郁已久的愤懑情怀。三、四两句诗人不禁要问: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不用陈述句,而用祈使句和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浓郁。看起来,诗人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然性,但实际上,这里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鉴赏这类诗作还应注意,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每首诗歌还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我们应给予具体的分析。

如下诗: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对于这首诗,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另一种观点以清人施补华为代表,他评论后两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便妙,在学人领悟”。

这里,我们认为施补华的观点很有道理。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此诗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咏叹。先来看诗中的欢宴场面:耳听欢快、激越的琵琶声,战士们神采飞扬,畅饮正酣,一阵痛饮后,便醉态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松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死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三四两句是席间的劝酒之语,而并不是悲伤之情,它虽本资料来自广祥论坛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宴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跃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在大量的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我们应对诗歌的字词句进行细细地品味。以杜甫的《前出塞》为例:

前出塞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诗的前四句,很像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队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如总结战斗经验。

从艺术构思上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 15 的本旨。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掠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自恃强大武器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

诗歌分类鉴赏十二讲12:借景抒情诗

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如下面这首唐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有人评论这首孟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谒(求荐之意)之痕”。那么,诗人孟浩然是如何把求荐之意表达出来的?

这首干谒诗(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见对方)是作者西游长安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

诗作前两联写景,着力描绘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撼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飞动,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后两联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诗人面对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船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这首干谒诗不落俗套,它把求仕之意,巧妙地与眼前的洞庭湖写景结合起来,写得委婉含蓄,不卑不亢,极有艺术力和感人力量。是把眼中景与胸中情结合得极好的范例。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如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虽然也抒写羁旅相思之情,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抒写离愁别恨的小令,词作上片写景,虽抒写悠悠相思之情,但所写的秋景阔远绮丽,毫无衰飒情味。下片抒情,抒发了自己的羁旅愁绪、黯然凄怆的思乡情怀。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绮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描写的景色却阔远而绮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个来说,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

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情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景的方法很多,概而言之,要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等等。如下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题后要求答题。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此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望,且层次清晰,试作简要分析。(2)明人莫如忠评价首联下句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能继杜陵?”认为这句诗无人能继,你怎么看?

(3)后人以其深刻的思想意义把此诗誉为“绝唱”,请就此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思想将来的登岳。首联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接着自我作答。颔联本资料来自广祥论坛两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颈联两句是写细望,细望中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尾联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2)“齐鲁青未了”是经过诗人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可谓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写出了地理特点,写其它山岳时不能移用。

篇8:圆专题分类

“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是高考中常见的考题, 能力层次为A (识记) 。综观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的名篇名句默写试题, 分值一般为6分;一般放在卷中独立考查, 但也有与古代诗歌鉴赏结合起来考查的;大都是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给出上句 (下句) , 填写下句 (上句) , 题干的要求一般是“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虽然是识记, 但也需要理解。

从2014年开始, 全国新课标卷Ⅰ、全国新课标卷Ⅱ、全国大纲卷变以往纯记忆型的考查方式为要求根据内容提示来默写的考查方式, 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2015 年除了福建、湖南、江苏、安徽、广东、浙江、湖北、四川、上海这些省 (市) 依然采用直接型默写外, 其余的都采用了理解型默写的形式。不少省 (市) 的考题还给考生提供了N选M (N>M) 的自由, 比如安徽卷的2选1, 广东卷的4选3, 浙江卷的5选3, 湖北卷的8选5, 四川卷、上海卷的8选6。这样有利于考生弃难从易, 而题干依然有明确的计分标准, 在体现选择性原则的同时又做出了适当的规范和限制, 对考生和阅卷老师都是一个明确的指引。

名篇名句默写, 立足于“常见”, 也就是大家熟知, 不偏不怪, 生僻的、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 整体难度较低, 很多考生都当这是送分的题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 “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 通常以传统的名家名篇为重点, 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可以说, 每年考查的范围均在当年《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之内。比如, 《2015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必背古诗词篇目包括高中14篇, 初中50篇, 共64篇。默写篇目各省 (市) 并不完全统一, 江苏卷考查高中14篇, 初中30篇, 共44篇, 而广东卷只考33篇高中的古诗文。当然, 高中篇目是考查重点, 初中通常最多占2分。考试篇目每年都会有所调整, 考生要特别关注新换上来的篇目。另外, 有些省份的考生还要关注这些篇目之外的课外名句。比如, 江苏卷名篇名句默写近几年一直坚持4句高中、2句初中、2句课外的原则, 2015年江苏卷考查的有《论语 · 泰伯》中的“兴于《诗》, 立于礼, ________” (答案:成于乐)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 (答案:化作春泥更护花) 。

默写类试题, 考生常见的错误有:写不出来, 错位搭配, 答非所问, 添字、漏字, 写错别字, 笔画不清等。常见的丢分原因有:记忆不牢, 只背不写, 混淆同音字, 混淆形近字等。

那么, 如何备考“名篇名句”呢?如何确保不失分呢?备考建议如下:

1.反复背诵、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面广量大, 要有“长流水、不断线”的安排, 平时加强背诵, 熟背考纲规定篇目。可制定一个计划, 利用早读、自习, 甚至一些边角料时间, 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背诵篇目化整为零, 每一篇都要背诵过关、默写过关, 要注意养成“一字不差”的习惯。好记性不如赖笔头, 多背更要多动笔默写, 只有默写了你才能知道自己哪里有问题, 会出现怎样的问题;识记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写字、同音异形词、同义异形词, 留意语句顺序等。可以准备一个默写本, 在本子上默写, 默写完后一定要对照原文批改, 特别要关注自己出现的问题, 对你而言, 这些被筛选出来的问题是最有价值的, 要加倍注意,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强化。

2.死记不如巧背, 掌握技巧事半功倍。

平时背诵名句名篇时要注意领悟其含义, 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识记, 如果还能有意识地运用就更好了。要有一举多得的思维, 可以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对于长篇要学会切割, 先化整为零, 段段清, 再化零为整, “组装”成篇;为防止句序错乱, 可以将每句的第一个字单独拿出来组成一段话去记忆;还可以利用谐音、对称句、互文修辞、中心句、关键字等去识记;等等。识记过程中自己要多悟多思考, 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更管用。

3.善于借助, 尝试回放。

建议在拿到试卷时就留心下名篇名句默写题, 答题时先默背一遍, 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上下句的默写, 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进行推导;内容提示的默写, 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 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一时想不起来, 可先放一放, 不要急躁;答完题, 一定要反复默念, 连同引导句作“全程回放”, 尽量由前往后回放, 这样, 也许就能回忆起来, 也可以发现并纠正语序不当、书写错漏的问题。

4.仔细审题, 按规定默写。

看清题目要求, 是全部默写, 还是选择性默写。如果是选择性默写, 那就按要求来, 要求默写4句就默写4句, 并要选择自己有把握的。

5.灵活处理, 切忌较劲。

考场上如遇到自己难以默写的语句可以直接放过, 不必苦思冥想, 浪费时间, 要把时间用在能够挣来分数的试题上。

6.背得好, 还要写得好。

默写题, 除了考查识记之外, 还考查考生的书写, 特别是错别字。默写题的批阅, 主观性较强, 阅卷老师看不清楚, 或认为书写不规范, 就可能扣分!要加强书写训练, 将字写端正, 笔画写清楚。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 像小学生一样一笔一画地写字。注意难写字、复杂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7.做好梳理、归纳。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做好错误的梳理、归纳工作。比如音同形近字 (“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不能写成“恒”、“雁”不能写成“燕”, “落霞与孤鹜齐飞”中的 “鹜”不能写成“骛”) , 音同形异字 (“别有幽愁暗恨生”中的“幽”不能写成“忧”, “海上生明月”中的“生”不能写成 “升”) , 通假字 (“君子生非异也”中的“生”不能写成“性”,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受”不能写成“授”) , 文言虚词 (“故不积跬步”中的“故”不能丢,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中的“且夫”不能丢) , 难记难写字 (“噫吁嚱”中的“嚱”, “畏途巉岩不可攀”中的“巉”) , 易混的句子 (“语不惊人誓不休”与“不指南方不肯休”) 等。坚持默写, 坚持梳理, 就能确保万无一失。

【典型例题解析】

一、直接型默写

1. (2015年上海卷) 默写。

(1) ________,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2) 仰观宇宙之大, 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总为浮云能蔽日, ________。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 雾失楼台, ________。桃源望断无寻处。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5) ________, 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6) 德不孤, ________。 (《论语 · 里仁》)

(7) 风乍起, ________。 (冯延巳《谒金门》)

(8) ________, 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红楼梦》)

【解析】题目给出了8个空, 名句分别选自初中、高中教材以及课外读物。从时代来看, 关涉先秦、东晋、唐、五代、宋、清, 体裁上有诸子散文、骈文、诗词, 符合《考试说明》中“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的要求。默写时要注意 “俯”“津”“歇”“皱”这4个字的书写。可以说, 这8句中没有难写的字, 易错的句子很少, 整体难度较低。

【答案】 (1) 积善成德 (2) 俯察品类之盛 (3) 长安不见使人愁 (4) 月迷津渡 (5) 随意春芳歇 (6) 必有邻 (7) 吹皱一池春水 (8) 都云作者痴

二、情境式默写

所谓“情境式默写”, 又称“理解型默写”, 即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语境、内容提示填出相应的语句。这类默写通常要求默写连续的两句, 一般不提供所要默写句子的前后文, 但会提供与默写内容有关的大致翻译, 或内容的概括, 或结构上的作用等信息。

2. (2015 年全国新课标卷 Ⅰ)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离骚》中, 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 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 但他坚定的表示:“________, ________。”

(2) 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 ________”一联, 写出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 画面开阔, 意境雄浑。

(3)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 》中“________, ________”两句, 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 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解析】本题中有4 句出自高中教材, 3 句出自初中教材, 体裁两诗一词。 (1) 题给出了前面两句“既替余以蕙纟襄兮, 又申之以揽茝”的大致翻译, 要求填写其后面两句。 (2) 题从内容和作用方面提示了要默写的诗句。 (3) 题从结构上的作用的角度提示了要默写的词句。

【答案】 (1)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常见题型撷英】

1. (2015年江苏卷)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________, 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2) 风急天高猿啸哀, ________。 (杜甫《登高》)

(3) ________,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

(4) 中通外直, 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5) 塞下秋来风景异, 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6) ________, 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赤壁赋》)

(7) 兴于 《诗 》, 立于礼, ________。 (《论语·泰伯》)

(8) 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2. (2015年安徽卷)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使人听此凋朱颜。 (李白《蜀道难》)

乙:①悬泉瀑布, ________,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②________,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蓬山此去无多路, 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⑤________, 歌窈窕之章。 (苏轼 《赤壁赋》)

⑥想当年, 金戈铁马, 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

3. (2015年广东卷)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 何时可掇?________, 不可断绝。 (曹操《短歌行》)

(2) ________, ________;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3) 昨夜闲潭梦落花, ________。江水流春去欲尽, 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 夫夷以近, ________;险以远, 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 (2015年湖北卷)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__? (《论语》)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 (《荀子·劝学》)

(3) 涉江采芙蓉, ________。 (《古诗十九首》)

(4) 母、孙二人, 更相为命, 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5) 三径就荒, 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岩扉松径长寂寥, ________。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7) 群山万壑赴荆门, 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

(8)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 (2015年山东卷)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论语》记载的孔子言论中, 用星辰做比喻, 形象地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2)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________, ________”, 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3) 杜甫五律 《旅夜书怀 》的颔联“________, ________”, 描绘的景象雄浑阔大, 反衬了作者孤苦漂泊的悲怆心情。

6. (2015年天津卷) 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

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它是王勃眼里“,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寥廓多姿, 是杜甫笔下“玉露凋伤枫树林, ”的沉雄富丽, 是苏轼文中“纵一苇之所如, ”的浩渺烟波。它有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超拔豪放, 有柳永“念去去, 千里烟波, ”的绵绵愁绪, 有辛弃疾“, 尽西风, 季鹰归未”的慷慨悲情, 更有毛泽东词中“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的勃勃生机。

7.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 Ⅰ)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 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 ________”。

(2) 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 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 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也很难越过。

(3) 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 ________”。

8. (2014年浙江卷)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________, ________, 欲罢不能。 (《论语》)

(2) 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________;________,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3) 故其为声也, 凄凄切切, 呼号愤发。________, ________。 (《欧阳修《秋声赋》)

(4)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________, 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________。念桥边红药, ________? (姜夔《扬州慢》)

9. (2014年全国大纲卷)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 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 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______, ________”, 既是描写实景实感, 也可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2) 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 比自己年纪大的人, 闻道在自己之先, 要以之为师, 而“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过零丁洋》一诗中, 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 ________。”

10. (2014年安徽卷)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乙:①________, 唯昭质其犹未亏。 (屈原《离骚》)

②但为君故, 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③泻水置平地, ________。 (鲍照 《拟行路难》)

④________, 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

⑤东船西舫悄无言, 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11. (2014年湖北卷)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月明星稀, 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2) 问今是何世, ________, 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一去紫台连朔漠, 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 (其三) 》]

(4) 东船西舫悄无言, 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 垆边人似月, ________。 (韦庄《菩萨蛮》)

(6)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________, 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 《醉翁亭记》)

(7) 挟飞仙以遨游, 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8) 马作的卢飞快, 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12. (2013年福建卷)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狗吠深巷中, 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 》]

(2) 潦水尽而寒潭清, 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3) 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4)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________, 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

(6) 余立侍左右, ________, 俯身倾耳以请。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3. (2013年湖北卷)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谨庠序之教, _______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 履至尊而制六合, ________, 威振四海。 (贾谊《过秦论》)

(3) 雁阵惊寒, 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4) ________,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5) 天姥连天向天横, 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 耳得之而为声, 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 ________,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14. (2013年江苏卷)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至人无己, ________, 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

(2) 汩余若将不及兮, ________。 (屈原《离骚》)

(3) 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4) 醉不成欢惨将别, 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 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6)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7) 箫鼓追随春社近, 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8) 祸兮福之所倚, ________。 (《老子》五十八章)

15.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Ⅱ)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蚓无爪牙之利, ________, 上食埃土, ________, 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

(2) 每至晴初霜旦, ________, ________,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郦道元 《三峡》)

(3) 春江花朝秋月夜, ________。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 (白居易 《琵琶行》)

【新题演练】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庄子·逍遥游》中, 说“风不够大, 那就没有能够承载翅膀的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2)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老人与儿童都高兴而满足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3) 白居易《琵笆行》中“________, ________”两句介绍了自己所生活的浔阳城的艰苦环境。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顺风而呼, ________, 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

(2) ________, 此亦飞之至也。 (《庄子·逍遥游》)

(3) ________, 孰能无惑? (韩愈 《师说》)

(4) 使天下之人, 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5) ________,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苏轼《赤壁赋》)

(6) 淇水汤汤, ________。 (《诗经 ·氓》)

(7) 茅飞渡江洒江郊, 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 生年不满百, ________。 (《古诗十九首》)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吾师道也, ________? (韩愈《师说》)

(2) ________,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 ________,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4) 连峰去天不盈尺, 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 ________, 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 ________, 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 惟草木之零落兮, ________。 (屈原《离骚》)

(8) 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 ________, 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子曰:“________, ________, 以思, 无益, 不如学也。” (《论语》)

(2) 但以刘日薄西山, ________, ________, 朝不虑夕。 (李密《陈情表》)

(3)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________, 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________, 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5.默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行拂乱其所为, ________,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2) 八月秋高风怒号, 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此情可待成追忆, 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4) ________,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5) ________, 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

(6) 秦爱纷奢, 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琵琶行》这首长诗中, 诗人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 结合自己在宦途中所受的打击, 抒发同病相怜、同声相应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2) 韩愈在《师说》中将古之圣人 “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进行对比,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________”。

(3) 《蜀道难》全诗以“________, ________”为主线贯穿始终, 这两句也是全诗咏叹基调的重要体现。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士大夫之族, , 则群聚而笑之。问之, 则曰:“。”呜呼!, 可知矣。 (韩愈《师说》)

乙:① 制芰荷以为衣兮, ________。 (屈原《离骚》)

②________,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③________, 隔离天日。 (杜牧 《阿房宫赋》)

④________, 连月不开。 (范仲淹 《岳阳楼记》)

⑤想当年, 金戈铁马, 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⑥ 以中有足乐者, 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兄弟不知, ________。 (《诗经 ·氓》)

(2) ________, 而御六气之辩。 (《庄子·逍遥游》)

(3) 庄生晓梦迷蝴蝶, 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4)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5) ________,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

(6) ________, 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

(7) ________, 自知者明。 (老子《道德经》)

(8) 假作真时真即假, ________。 (曹雪芹《红楼梦》)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逝者如斯, ________;________, 而卒莫消长也。 (苏轼《赤壁赋》)

(2) ________, 但见长江送流水。________, 青枫浦上不胜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 主人下马客在船, ________。醉不成欢惨将别, ________。 (白居易 《琵琶行》)

(4)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________?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 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

(2) 最是一年春好处, _______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 _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4) 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

(5) 野马也, 尘埃也, 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6) 不见复关, ________。 (《诗经·氓》)

(7) ________, 云归而岩穴暝。 (欧阳修《醉翁亭记》)

(8) ________, 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赠萧瑀》)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后生可畏, ________。 (《论语·子罕》)

(2) 我腾跃而上, 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3) 一箪食, 一豆羹, 得之则生, 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

(4) ________, 至于暴矣。 (《诗经 ·氓》)

(5) 桂棹兮兰桨, 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6) 银瓶乍破水浆迸, 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7) 西当太白有鸟道, 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8) 文章本天成, ________。 (陆游《文章》)

(1) 子曰:“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2) 同心而离居, ________。 (《古诗十九首》)

(3) ________,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4) 廊腰缦回, ________;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

(5) 弟走从军阿姨死, 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6)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________。 (韩愈《师说》)

(7) ________, 忽到庞公栖隐处。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8) 夫仁者, ________, 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既加冠, , 尝趋百里外, 。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①困于心, ________, 而后作。 (《孟子·告子下》)

② 悉以咨之, 然后施行, 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③ 此中有真意, 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④________, 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

⑤________, 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⑥ 相随饷田去, 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是鸟也, ________。南冥者, 天池也。 (《庄子·逍遥游》)

(2) ________, 又重之以修能。 (屈原《离骚》)

(3) 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________,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5) ________, 西北望, 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7)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________, 无食桑葚! (《诗经·氓》)

(8) ________, 与子成说。 (《诗经·邶风·击鼓》)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________, 则不复也。 (《论语》)

(2)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3) ________, 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4) ________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5) 庄生晓梦迷蝴蝶, 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6) 不畏浮云遮望眼, 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7) ________,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8) ________,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驾一叶之扁舟, 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 位卑则足羞, ________。 (韩愈《师说》)

(3) ________,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4) 此情可待成追忆, 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5) ________, 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6) 了却君王天下事, 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 ________, 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 (《管子·牧民》)

(8) ________, 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刘向《说苑·政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春冬之时, , 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乙:①总角之宴, ________。 (《诗经·氓》)

②风之积也不厚, ________。 (《庄子 ·逍遥游》)

③西当太白有鸟道, 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④________,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⑤________, 只是朱颜改。 (李煜 《虞美人》)

⑥________, 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公然抱茅入竹去。________, 归来倚杖自叹息。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野芳发而幽香, ________,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若夫乘天地之正, ________, ________, 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4) ________, 不能十步;________, 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5) 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________。 (《礼记》)

(6) 纸上得来终觉浅, ________。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2) 苏轼《赤壁赋》中表达自己愿意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

(3) 《诗经·氓》中的女子总结自己婚恋经验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参考答案

【常见题型撷英】

1. (1) 信誓旦旦 (2) 渚清沙白鸟飞回 (3) 惑而不从师 (4) 不蔓不枝 (5) 衡阳雁去无留意 (6) 月出于东山之上 (7) 成于乐 (8) 化作春泥更护花

2.甲:①但见悲鸟号古木 ②雄飞雌从绕林间 ③又闻子规啼夜月 ④愁空山 ⑤蜀道之难 ⑥难于上青天

乙:①飞漱其间 ②惑而不从师 ③谁家新燕啄春泥 ④青鸟殷勤为探看 ⑤诵明月之诗 ⑥气吞万里如虎 (易错字有“漱”“啄”“殷勤”“诵”等)

3. (1) 明明如月 忧从中来 (2) 渔舟唱晚响 穷彭蠡之滨 (3)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潭落月复西斜 (4) 则游者众 则至者少

4. (1) 不亦君子乎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兰泽多芳草 (4)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 松菊犹存 (6) 惟有幽人自来去 (7) 生长明妃尚有村 (8) 玉簪螺髻

5. (1)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3)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6.①落霞与孤鹜齐飞②巫山巫峡气萧森③凌万顷之茫然④暮霭沉沉楚天阔⑤休说鲈鱼堪脍⑥万类霜天竞自由

7. (1)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8. (1) 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 (2) 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 (3) 丰草绿缛而争茂 佳木葱茏而可悦 (4)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5) 冷月无声 年年知为谁生

9. (1)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 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0.甲: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乙:①芳与泽其杂糅兮 ②沉吟至今 ③各自东西南北流 ④玉露凋伤枫树林 ⑤唯见江心秋月白 ⑥梦入芙蓉浦

11. (1) 乌鹊南飞 (2) 乃不知有汉 (3) 独留青冢向黄昏 (4) 唯见江心秋月白 (5) 皓腕凝霜雪 (6) 云归而岩穴暝 (7) 抱明月而长终 (8) 弓如霹雳弦惊

12. (1) 鸡鸣桑树颠 (2) 烟光凝而暮山紫 (3) 此情可待成追忆 (4) 烽火扬州路 (5) 惶恐滩头说惶恐 (6) 援疑质理

13. (1) 申之以孝悌之义 (2)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 声断衡阳之浦 (4) 征蓬出汉塞 (5) 势拔五岳掩赤城 (6) 目遇之而成色 (7) 梧桐更兼细雨

14. (1) 神人无功 (2) 恐年岁之不吾与 (3) 无边落木萧萧下 (4) 别时茫茫江浸月 (5)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 濯清涟而不妖 (7) 衣冠简朴古风存 (8) 福兮祸之所伏

15. (1) 筋骨之强下饮黄泉 (2)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3) 往往取酒还独倾呕哑嘲哳难为听

【新题演练】

1. (1) 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3)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2. (1) 声非加疾也 (2) 翱翔蓬蒿之间 (3) 人非生而知之者 (4) 不敢言而敢怒 (5)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6) 渐车帷裳 (7) 高者挂罥长林梢 (8) 常怀千岁忧

3. (1)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 艰难苦恨繁霜鬓 (3)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4) 枯松倒挂倚绝壁 (5) 舞榭歌台 (6) 锦帽貂裘 (7) 恐美人之迟暮 (8) 苟全性命于乱世

4. (1)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2) 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3)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4)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 (1) 所以动心忍性 (2) 卷我屋上三重茅 (3) 只是当时已惘然 (4) 箫鼓追随春社近 (5)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6) 人亦念其家

6. (1)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3)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7.甲:①曰师曰弟子云者 ②彼与彼年相若也 ③道相似也 ④位卑则足羞 ⑤官盛则近谀 ⑥师道之不复

乙:①集芙蓉以为裳 ②风急天高猿啸哀③覆压三百余里 ④若夫淫雨霏霏 ⑤气吞万里如虎 ⑥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 (1) 咥其笑矣 (2) 若夫乘天地之正 (3) 望帝春心托杜鹃 (4) 猿鸣三声泪沾裳 (5) 乡为身死而不受 (6) 纵一苇之所如 (7) 知人者智 (8) 无为有处有还无

9. (1)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2) 不知江月待何人 白云一片去悠悠 (3) 举酒欲饮无管弦 别时茫茫江浸月 (4)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10.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 绝胜烟柳满皇都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谁道人生无再少 (5)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6) 泣涕涟涟 (7)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8) 疾风知劲草

11. (1)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 不过数仞而下 (3) 弗得则死 (4) 言既遂矣 (5) 击空明兮溯流光 (6) 铁骑突出刀枪鸣 (7) 可以横绝峨眉巅 (8) 妙手偶得之

12. (1) 学而不思则罔 (2) 忧伤以终老 (3) 吾尝跂而望矣 (4) 檐牙高啄 (5) 暮去朝来颜色故 (6)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 鹿门月照开烟树 (8) 己欲立而立人

13.甲:①益慕圣贤之道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③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④先达德隆望尊 ⑤门人弟子填其室 ⑥未尝稍降辞色

乙:①衡于虑 ②必能裨补阙漏 ③欲辨已忘言 ④停杯投箸不能食 ⑤道之所存 ⑥丁壮在南冈

14. (1)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3) 呕哑嘲哳难为听 (4)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5) 会挽雕弓如满月 (6)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7) 于嗟鸠兮 (8) 死生契阔

15. (1)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日月忽其不淹兮 (4) 闻道有先后 (5) 望帝春心托杜鹃 (6) 自缘身在最高层 (7) 庭下如积水空明 (8) 苟利国家生死以

16. (1) 举匏樽以相属 (2) 官盛则近谀 (3) 剑阁峥嵘而崔嵬 (4) 只是当时已惘然 (5) 士不可以不弘毅 (6) 赢得生前身后名 (7) 礼义廉耻 (8)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

17.甲:①则素湍绿潭 ②回清倒影 ③绝巘多生怪柏 ④悬泉瀑布 ⑤飞漱其间 ⑥清荣峻茂

乙:①言笑晏晏 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③可以横绝峨眉巅 ④艰难苦恨繁霜鬓 ⑤雕栏玉砌应犹在 ⑥纵一苇之所如

18. (1) 唇焦口燥呼不得 (2) 佳木秀而繁阴 (3) 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4) 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5) 知耻近乎勇 (6) 绝知此事要躬行

上一篇:写妹妹的优秀作文下一篇:商场蛋糕店开业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