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规划

2024-05-14

分类规划(精选十篇)

分类规划 篇1

用于分类的方法很多,基本上可以分为3大类:一种基于统计的方法,如KNN和支持向量机等方法;另一种是基于连接的方法,即人工神经网络;还有一种是基于规则的方法,如决策树、关联规则等。国内常采用的方法是BP网络来实现对水果种类的分类,但是分类精度还不太高。为了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迫切需要一种能快速而准确地对水果种类进行分类的系统。本文采用的是基于遗传规划的方法。遗传规划是一种新型的搜索寻优方法。它仿效生物界中进化和遗传的过程,遵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原则,从一组随机生成的初始可行解开始,通过复制、交叉和变异等遗传操作,逐步迭代而逼近问题的最优解。

1 遗传规划概述

遗传规划(Genetic Programming, GP)是在遗传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自动生成计算机程序(表达式)来解决问题的一种进化方法,1989年由斯坦福大学的Koza提出。GP的思想是,随机产生一个适合于给定环境的初始群体,即问题的搜索空间,构成群体的个体都有一个适应度值,依据达尔文适者生存原则,用遗传处理得到高适应度的个体,产生下一代群体,如此进化下去,直到给定问题的解或遇到人为设定的终止条件为止。GP算法中每一带群体中的个体均采用动态的树状结构[1]。

采用GP算法解决问题时需要确定5个要素。

1)个体树的叶节点(terminals):由输入变量和常量构成。

2)函数集(functions):用于将叶节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表达式(个体树)。函数集可以由算术运算符(+,-,*,/)、数学函数(sin,cos,tan,exp,log)布尔运算符、条件运算符等构成。

3)适应度(fitness):适应度评价函数是评价种群个体性能的函数(该性能代表个体解决目标问题的能力)。种群中每个个体都会依照适应度评价函数算出一个适应度值。

4)算法控制参数:包括种群的大小,遗传操作如交叉、复制、变异的概率。

5)终止准则:终止准则通常是预选给定的,可以是最大进化代数或是要求的最小适应度值[2]。

这5个要素中,前3个决定了算法的搜索空间,而后面2个则决定了算法的质量和速度。

1.1 个体的描述方法

GP进化的对象是一个由表示为动态树结构的个体组成的群体,树的节点是由终结点、原始函数与运算符组成。其中,终结点是将问题划分为子问题后最基本解的成分。这种树状结构的层次与结点是可变化,用LISP语言中S表达式表示。在水果分类中,采用表示水果特征的一些量为终结点。例如,面积、周长、圆度、长宽比、内接圆、外切圆。原始函数可以是四则运算符和简单数学函数,如三角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等。根据实际变量的多少我们选用终结点集{X1,X2,X3 ,X4,X5 },函数集{ +, -, *,/ }。

1.2 初始结构及其生成方式

初始随机树的生成有多种。初始群体中的树应有不同的大小和形状。常用的方法有3种,即完全法、生长法和混合法。用完全法产生的初始个体,每一个叶子的深度都等于给定的最大深度。其实现方法是若待定结点的深度小于给定的最大深度,则该结点的选择将限制在函数集内;若待定结点的深度等于给定的最大深度,则该结点仅从终止符集内选取。生长法用生长法产生的初始个体具有不同的形态,每一叶子的深度不一定都等于给定的最大深度。其实现方法是若待定结点的深度小于给定的最大深度,则该结点的选择将限制在函数集与终止符集组成的并集内;若待定结点的深度等于给定的最大深度,则该结点仅从终止符集内选取。混合法随机选用生长法或完全法生成具体的初始个体,以达到既保证群体中基因数量,又增加个体多样性的目的。实际应用中可以规定一定比例的个体用生长法产生,剩下的则采用完全法,针对某一特定个体,生成方法是随机的。

1.3 适应度

在GP进化计算过程中,常用的适应值有原始适应值和经过标度变换的调整适应值。一般情况下,适应值是通过一组实例计算的,该组实例仅是整个域空间的有限样本,但它们必须对整个域空间具有代表性,因为它们形成了归纳整个域空间的基础。最常用的原始适应值的定义是以误差形式给出的。本文采用的是以误差为适应值来表示的,适应值越小,越接近实际值。一个表达式的适应值就是用该表达式所计算实例的值与该实例实际值的误差之差。

对于物体分类,我们希望识别率高,所以对适应值的计算,采用这个参数来构造。物体识别率是个体对样本正确识别出的个数与训练样本总数的比值,所以个体的适应度评价为

undefined

式中 m—个体正确识别出的个数;

n—训练样本总数。

1.4 遗传算子及遗传操作

遗传规划中的基本算子包括复制、交叉和变异。在计算群体适应度后,依次进行这些操作,完成一次迭代。

1) 复制是将上一代优良个体未经任何改变地进入下一代群体中,体现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原则。

2) 交叉是生成新个体的活动,从当前的种群中,根据适应度函数值选择两个个体,以这两个个体作为父体,两个父体通过交换其子树产生后代,被交换的两个子树是在父体上随机选择的。

3)变异是保证群体一定程度的多样性,变异仅在单个父代个体上实施。它是在一个表达式中随机选择一个变异点,删掉该点及以下子树部分,然后插入随机产生的子树[3]。

1.5 终止准则与控制参数

一般来说,采用个体适应值小于设定的一个浮点数这个条件作为终止条件;但是,有些时候找到的适应值达不到要求,这时为了避免程序进入死循环通常采用限定最大进化的代数作为辅助的终止条件。可选择进化100代为终止条件。控制参数如表1所示。

2 分类策略

在遗传规划里,每一个个体的输出对应的都是一个数值。对两类分类问题,一类看作是整个图像的背景,而另一类就可以看作是我们需要探测的物体。这样的话,个体输出数值的正负情况就可以表示不同的两类物体。然而,对于多类物体分类,个体输出数值的正负就不足于表示多类物体。所以对于一个T类问题,应该有T-1段分类区域[T1,T2,…,Tn-1],其中n表示类别数。根据输出值落在哪个区域来判断属于哪一类别[4],如图1所示。

3 实验结果

首先对图像的信息进行预处理,包括图像编码、图像增强、图像压缩、图像分割等;然后在分割的基础上选择需要的特征,并对某些参数进行测量,再提取这些特征。在cygwin环境下,在rmitgp软件包的基础上,用C++程序编写。对橘子、苹果、梨、香蕉、桃等水果进行实验,分别提取出他们的面积、周长、圆度、长宽比等特征作为个体树的终结点,对以上水果的识别率达到98.21%,完全达到了生产要求。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对水果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可以将此模型运用到其它农业生产中去。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先验数据少,程序运行时间较长,计算过程存在不少的误差。在下一步工作中,可以对算法进行优化,使结果更加精确。

参考文献

[1]李敏强,寇纪淞,林丹,等.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17-347.

[2]Koza,J.R Genetic programming1[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73-120.

[3]云庆夏,黄光球,王战权.遗传算法和遗传规划[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58-85.

分类规划 篇2

绿地分类标准:

按照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将城市绿地分为五大类,依次为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和其他绿地G5。

1、公共绿地

1.1、规划原则 :

(1)在普遍绿化基础上重点建设居住绿地;

(2)公园类型尽量全面,布置新型、具有时代特色;

(3)居住绿地与乡镇绿地结合;

(4)突出沿街公共绿地(带状绿地)的景观特色;

(5)大、中、小绿地形成体系,并以中、小型绿地为主。

1.2、各类绿地的规划

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公园绿地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及街旁绿地5大类。

(1)专类公园:利用其已有的地形、地貌、植被,采用自然与规则相结合多种组景和造景的设计手法,丰富其园林植物种类,布置相应的设施,即通过对坡地、水面、驳岸、植被、建筑、小品及娱乐设施的有机配置,创建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体系,使其具有系统性、技术性、阶段性、持续性、安全性等特征。体现城镇特色,四季有景,让游人有步移景异、赏心悦目、自然流畅的舒心体验。区域性公园的绿地率≥75%。规划区域性公园有一处,即植物园,总面积约为0.69平方公里。

(2)滨河公园:利用现有的东湖水系,规划改造其现有景观布局,使之成为两院地区具有鲜明特色的滨河景观公园。各景区通过对坡地、水面、驳岸、植被、建筑、小品及娱乐设施的有机配置形成既有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人造景观,又有展现自然山水、人们活动的自然、人文景观。园内建筑应以一层为主,采用现代风格,造型新颖别致,富于动感,色彩明快。

滨河绿地结合河流,充分利用其狭长地形,因地制宜,采取自然布局方式,沿河设置休闲、观赏设施,通过亭、榭、廊、座椅等小品的点缀,突出山水及环境的自然风貌、四季物象,形成临水风光带,滨河公园以自然景观为主,建筑易采用传统形式,应端庄、古朴、大方,与其环境相协调并融为一体,为沿河风光带添光加彩。园区绿化应不小于75%。规划面积约0.23平方公里。

(3)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规划要求在居住区集中地段,既要做到相对对立,有要与其他绿地衔接自然,并与周围建筑风格统一、协调,本次规划街头绿地总面积约为 0.20平方公里。

(4)校园绿化广场 :于教学区中心区域,规划改建其原有的馆前广场,使之成为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具有热带风情、海南特色的文化广场。校园绿化广场是以绿化为主体,提供居民游憩、休闲活动的场所。规划绿化广场面积为0.05平方公里。

2、生产绿地

生产绿地是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草圃等圃地。生产绿地必须培育和生产出能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有特性、抗性优良的品种,其规格、质量应符合城市绿化栽植工程的需要。

2.1、规划原则

根据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采用培育乡土苗木与引进优良品种相结合进行规划。

具体包括:大学生实验基地、创业路两侧苗圃基地等。

2.2、规划内容与指标

大量培育乡土树种,常绿树种如油松、云杉、桧柏、侧柏、砂地柏等,落叶树种如新疆杨、加杨、北京杨、垂柳、国槐、榆树、丁香、玫瑰、黄刺玫、红叶小檗等。适度引进一些适应性强和绿化景观效果好的树种,如白皮松、珍珠梅、连翘、榆叶梅、胶东卫茅、金叶莸、紫叶矮樱等。使苗木自给率≥80%。生产绿地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比率≥2%。本次规划生产绿地总面积约为39.61ha。

3、附属绿地

3.1、居住绿地

居住区绿地率标准:

●别墅类:50%以上;

●一类居住小区:45%以上;

●二类居住小区:30%以上;

●三类居住小区:25%以上。

规划目标:规划建设的绿地率达到一类居住小区的绿地率以上。

范围:两院组团的中区、西区、南区以及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学生宿舍区。概述:旧城区居住绿地应化整为零,范围上扩点为面,见缝插绿,充分利用边角地及天台屋面以增加绿化覆盖面积。

规划原则:①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并宜发展垂直绿化。②应根据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宜保留和利用规划范围内的已有树木和绿地。③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布局形式,设置相应的中心绿地,以及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和其它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④便于居民休憩、散步和交往之用的绿地,宜采用开敞式,以绿篱或其它通透式院墙栏杆作分隔。⑤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8m、面积≥400㎡。

规划内容:居住区绿地是最接近居民生活的绿地,它覆盖面广,分布均匀,对“面”上的绿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规划要求充分发挥这种优势,从多方面提高居住区绿化水平,使更多的绿色空间渗透于城镇中。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为居民提供适宜于居住的生态环境;其次是强调小区绿地的功能性,在充分满足使用需求的基础上给居民以美的享受;再次是小区绿地要突出它的“可达性”,即方便居民随时去使用它。

规划指标:一类居住用地绿地率要求≥35%,二类居住用地绿地率要求≥30%;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0.5㎡/人,小区(含组团)≥1㎡/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1.5㎡/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旧区改建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70%。另外根据现有规定,参照国内外城市先进的居住区绿地率指

标,规划建议:多层(4~6层)为30%以上,高层(8层以上)为40%以上,低层花园别墅为50%以上; 对于城市中现有绿地率较低,达标改造(出新)有一定困难的居住用地,应经园林管理部门同意,将指标控制在20%以上,并严格控制其他影响生活质量的设施建设;严格控制老城区改造中居住用地绿地率,改造后必须达到25%的指标。

3.2、公共设施绿地

公共设施绿地率

●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绿地率不低于30%;

●宾馆、疗养院的绿地率不低于35%;

●学校、医院、科研机关的绿地率不低于35%;

●体育场馆、文化宫等娱乐用地:35%以上;

●临街大型公共建筑宜在用地范围内开辟前庭绿地。

公共设施绿地有较强公共性和开敞性,此类绿地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同时还应结合公建自身特点加强其外向景观特色。

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30%;其中商业中心等≥20%;学校、医院、疗养院等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35%。

范围:教学区、电影院、医院、以及创业路两侧的各类公共用地,如招待所、科学院等。

规划内容:公共设施绿地主要集中在人流量较大的各类公共区域。绿地形式主要以景观为主,绿地面积不宜过大,小巧分布,使绿地如点点繁星点缀夜空一般装饰着周边区域。富有层次感,综合利用生物多样性,对周边环境进行改造,使之与周边环境紧密联系。

3.3、工业绿地

工业绿地率标准:

●一类工业:25%以上;

●二类工业:30%以上;

●三类工业:45%以上。

种植设计原则:①乔灌草藤的多层次、多物种绿化。②明确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合理比例,常绿树种占30%左右,落叶占30%~40%左右,其余为花卉和地被。③选用合适的树种:首先,要适地适树;其次,要注意速生树和慢生树种的比例,一般在新厂区考虑以速生树为主,占60%左右,以慢生树种为辅,3~5年后考虑用慢生树种 来逐步代替速生树种,慢慢过渡到以慢生树种为主(占60%的比例)。

范围:创业路两侧的橡胶厂,木材厂等。

规划内容与指标:工业绿地风格力求蓬勃向上,体现各自的企业形象特点。工业绿地应重点抓好厂前区、生产区、宿舍区及道路绿化等环节;生产区绿地应根据其生产要求、卫生防护要求,以及特有的工业景观特点。工厂内应设置集中绿地,集中绿地宜辟建小游园,应接近或布置在职工生活区,为职工提供一个工作之余的休息、娱乐和景观环境。各类工厂应重视屋顶、墙面、棚架、室内绿化等多种绿化方式,增加绿视率,创造绿色环境景观。加强绿化空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作用。工业、企业绿地率≥20%,其中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的≥30%,并设立≥50m的防护林带;新建工厂绿地率应达到35%以上;现状工厂应通过规划逐步增加绿地面积,重点抓好提高绿化覆盖率,并通过增加植物的空间层次拓展绿化空间,弥补绿化用地的不足。

3.4、道路绿地

道路绿化率:

●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 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 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布局与景观规划:①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

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②在城镇绿地系统规划中,主干路应体现城镇道路绿化景观风貌;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③注重整体和连续性,道路绿地不是一个独立的游赏空间,而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人类生活空间和自然过程的连续体系来设计和管理。

范围:创业路、风华路、兴达路、湖滨路、南秀南路、南秀北路、西环路、登峰路、育才路等。

规划内容与指标:城镇街道绿化按道路长度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0%和80%以上。

树种和地被植物规划:①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②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③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镇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④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⑤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树种。⑥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3.5、其他绿地

其他绿地是指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生态、景观、旅游和娱乐条件较好或亟须改善的区域,一般是植被覆盖较好、山水地貌较好或应当改造好的区域。其主要功能偏重生态环境保护、景观培育、建设控制、减灾防灾、观光旅游、郊游探险、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它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延伸,它与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绿地共同构成完整的绿地系统。

其他绿地是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镇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镇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规划绿地率≥90%。特殊用地内的绿地,其绿地率不小于35%。

湿地绿化

东湖水系除去构建滨河公园的其他部分及其附近区域。

线性规划常考题型分类与解析 篇3

一、求可行域的面积

这一类问题通常是先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根据区域的形状来求可行域的面积.若可行域是三角形,可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若可行域是四边形或更复杂的图形,可用分割法求面积.

二、求目标函数的最值或值域

已知线性约束条件,求目标函数的最值或值域问题,在高考中是最基本的考查题型,一般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或值域;第二类是可转化为求可行域内一点到一定点的距离或距离的平方;第三类是可转化为求可行域内一点与一定点连线的斜率;第四类是可转化为求可行域内一点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

四、与线性规划有关的综合问题

将线性规划问题与其他数学知识进行交汇命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成为一种时尚,线性规划问题可以与函数和导数、数列、不等式、向量、解析几何等数学知识综合,重点考查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五、线性规划应用问题

生产实际中有许多问题可归结为线性规划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线性规划应用题的考查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也有解答题,重点考查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问题,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考查数学建模能力.

例11(2010年广东)某营养师要为某个儿童预定午餐和晚餐.已知一个单位的午餐含12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的蛋白质和6个单位的维生素C;一个单位的晚餐含8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的蛋白质和10个单位的维生素C.另外,该儿童这两餐需要的营养中至少含64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42个单位的蛋白质和54个单位的维生素C.如果一个单位的午餐、晚餐的费用分别是2.5元和4元,那么要满足上述的营养要求,并且花费最少,应当为该儿童分别预订多少个单位的午餐和晚餐?

答:要满足上述的营养要求,并且花费最少,应当为该儿童分别预订4个单位的午餐和3个单位的晚餐.

(作者:魏佐忠,江苏省阜宁中学)

线性规划是高中数学不等式部分的基本内容,它将数与形有机结合,是一种重要的优化模型,在生产实际中有广泛应用.线性规划问题是高考常考知识点,在高考中既有选择题、填空题,又有解答题,现将线性规划问题考试的题型进行归类分析,供参考和借鉴.

一、求可行域的面积

这一类问题通常是先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根据区域的形状来求可行域的面积.若可行域是三角形,可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若可行域是四边形或更复杂的图形,可用分割法求面积.

二、求目标函数的最值或值域

已知线性约束条件,求目标函数的最值或值域问题,在高考中是最基本的考查题型,一般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或值域;第二类是可转化为求可行域内一点到一定点的距离或距离的平方;第三类是可转化为求可行域内一点与一定点连线的斜率;第四类是可转化为求可行域内一点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

四、与线性规划有关的综合问题

将线性规划问题与其他数学知识进行交汇命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成为一种时尚,线性规划问题可以与函数和导数、数列、不等式、向量、解析几何等数学知识综合,重点考查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五、线性规划应用问题

生产实际中有许多问题可归结为线性规划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线性规划应用题的考查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也有解答题,重点考查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问题,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考查数学建模能力.

例11(2010年广东)某营养师要为某个儿童预定午餐和晚餐.已知一个单位的午餐含12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的蛋白质和6个单位的维生素C;一个单位的晚餐含8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的蛋白质和10个单位的维生素C.另外,该儿童这两餐需要的营养中至少含64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42个单位的蛋白质和54个单位的维生素C.如果一个单位的午餐、晚餐的费用分别是2.5元和4元,那么要满足上述的营养要求,并且花费最少,应当为该儿童分别预订多少个单位的午餐和晚餐?

答:要满足上述的营养要求,并且花费最少,应当为该儿童分别预订4个单位的午餐和3个单位的晚餐.

(作者:魏佐忠,江苏省阜宁中学)

线性规划是高中数学不等式部分的基本内容,它将数与形有机结合,是一种重要的优化模型,在生产实际中有广泛应用.线性规划问题是高考常考知识点,在高考中既有选择题、填空题,又有解答题,现将线性规划问题考试的题型进行归类分析,供参考和借鉴.

一、求可行域的面积

这一类问题通常是先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根据区域的形状来求可行域的面积.若可行域是三角形,可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若可行域是四边形或更复杂的图形,可用分割法求面积.

二、求目标函数的最值或值域

已知线性约束条件,求目标函数的最值或值域问题,在高考中是最基本的考查题型,一般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或值域;第二类是可转化为求可行域内一点到一定点的距离或距离的平方;第三类是可转化为求可行域内一点与一定点连线的斜率;第四类是可转化为求可行域内一点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

四、与线性规划有关的综合问题

将线性规划问题与其他数学知识进行交汇命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成为一种时尚,线性规划问题可以与函数和导数、数列、不等式、向量、解析几何等数学知识综合,重点考查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五、线性规划应用问题

生产实际中有许多问题可归结为线性规划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线性规划应用题的考查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也有解答题,重点考查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问题,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考查数学建模能力.

例11(2010年广东)某营养师要为某个儿童预定午餐和晚餐.已知一个单位的午餐含12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的蛋白质和6个单位的维生素C;一个单位的晚餐含8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的蛋白质和10个单位的维生素C.另外,该儿童这两餐需要的营养中至少含64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42个单位的蛋白质和54个单位的维生素C.如果一个单位的午餐、晚餐的费用分别是2.5元和4元,那么要满足上述的营养要求,并且花费最少,应当为该儿童分别预订多少个单位的午餐和晚餐?

答:要满足上述的营养要求,并且花费最少,应当为该儿童分别预订4个单位的午餐和3个单位的晚餐.

分类规划 篇4

2014年7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以下称“本指南”) , 用于规范各地村庄规划编制, 加强农村建设规划管理。本指南的发布弥补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方面的缺失的同时, 对于落实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宏观政策和协同相关部门建立“多规合一”的有效村庄用地管理机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系指南在编制过程中基础研究工作中代表性地方规划案例研究部分, 由于在指南编制过程中, 国家在村庄用地分类上缺乏统一的标准, 2007年实施《镇规划标准》的同时废止了《村镇规划标准》, 2012年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对村庄用地未细分。适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2月发布全国村庄规划试点工作的通知, 并于2013年底下发通知明确28个村庄规划成为首批全国村庄规划示范。规划示范村庄的公布为指南案例研究部分提供了具有时效性和代表性的样本。

研究选取28个示范村庄规划文本中现状用地和规划用地名称进行提取和统计, 通过案例村庄产业特征与用地分类相关性进行比对, 基于案例部分的研究, 总结当前村庄用地分类的问题, 形成以此为导向的指南编制。同时, 对于指南发布稿中在案例研究部分提出的问题进行解读, 强化案例研究在指南编制过程中的推进作用。

2 村庄用地分类统计分析

2.1 用地分类参考标准及导则统计

农村规划设计参考的上层标准中缺少具有针对性乡村特点的国家标准。目前我国乡村的规划建设依据城市或镇的规划标准居多, 会造成乡村建设向城镇看齐, 破毁乡村风貌, 从而失去农村的特点。

乡村规划建设在上层多依赖于镇一级别标准的相关规定, 引用次数最多的是《镇规划标准2007》和《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2000年) 。这就造成在具体操作中, 乡村规划多侧重于自身地方标准, 导致用在国家层面未来乡村土地的管理上层无具体依据统一部署, 地方层面, 使乡村土地的发展受制于镇一级标准的局限性, 丧失了农村土地未来发展的灵活性 (见表1、图1) 。

2.2 用地分类类别统计

从住建部的28个示范性村庄规划文本调研案例情况来看, 所有的村庄规划首先界定出村域与村庄的关系, 划分为村域建设用地和村域非建设用地两大类。建设用地中有24个 (86%) 村庄规划中具有明确土地分类统计, 4个 (14%) 村庄规划成果以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为主, 没有明确的土地分类统计。

就建设用地的分类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 28个 (100%) 村庄均有村庄居住用地。大类表述包括集居住用地、村庄居民点建设用地、村庄 (村民) 住宅用地、集中居住区;中类表述包括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和宅基地, 其中仅有4个 (14%) 村庄用地分类中有明确的“宅基地”表述。

(2) 28个 (100%) 村庄均有村庄商业类用地。大类表述包括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村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中类表述包括商业用地、配套商业用地、集贸市场用地、旅游服务设施用地。

(3) 28个 (100%) 村庄均有村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类用地。大类表述包括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及旅游用地;中类表述包括行政办公类 (包含4种名称) 、文化设施类 (包含8种名称) 、商业设施类 (包含8种名称) 、医疗卫生类 (包含5种名称) 、教育设施类 (包含3种名称) 、文物古迹类 (包含2种名称) 、社会福利类 (包含2种名称) 、宗教设施类 (包含1种名称) 。特殊情况, 《北京市北沟村庄规划》中“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包含了商业设施的功能;《安徽省金寨县响洪甸村庄规划》则将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划分为市场性公共设施用地和管理性、公共性公共设施用地。

(4) 14个 (50%) 村庄有工业类用地, 大类表述包括生产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中类表述包括村工业生产设施用地、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三类工业用地。

(5) 3个 (11%) 村庄有物流仓储类用地, 大类表述包括仓储用地, 中类表述无。

(6) 28个 (100%) 村庄均有公用设施类用地, 大类表述包括公用设施用地、工程设施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中类表述包括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环卫设施用地。

2.3 用地分类与村庄经济产业发展相关性分析

在我国村庄发展经济的方向取决于村庄所处区位、地理条件、资源优势等诸多因素, 村庄用地规划调整也与经济发展的进程关系紧密。以下根据村庄主导产业类型, 对于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的不同类别村庄进行举例说明 (见图2) 。

2.3.1 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的村庄

以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南口前镇王家堡村为例, 村域面积6331公顷。其中林地5688公顷, 占比89.84%, 耕地面积481公顷, 占比7.61%, 属于典型的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的村庄。王家堡村第一产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50%, 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农业包括传统种植、林下种植和百合花种植。畜牧业包括林下养殖和传统养殖。第二产业收入占全村收入的35%, 包括食品加工、矿产和运输业。第三产业收入占全村收入的15%, 包括零售商业、旅游业和餐饮业 (见表2、图3) 。

用地规划后, 重新规划耕地用地, 增加了公路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 发展方向巩固农业为主导产业, 通过加强农业生产配套服务设施, 发展村庄林下经济, 扩大林下经济生产, 延伸成为林菜模式、林菌模式、林药模式、林禽模式、林蛙模式、林采模式, 形成从生产、贮运、加工到流通的产业链条并逐步拓展延伸。引导村民高效、合理的利用林地资源, 形成主导产业明晰, 产业集中度高的新型农业主导型农村经济。

2.3.2 以工业生产为主导产业的村庄

以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龙山镇方家河头村为例, 村庄规划用地面积为71.43公顷, 其中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57.2公顷,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238平方米。全村共分三个自然村, 人口相对稳定, 保持在2400人左右。方家河头村地理属于半山半稻区, 生态资源优良。

第一产业中耕田以水稻、黄花梨为主要作物, 林地种植以杉木、毛竹、杨梅、桔子、茶叶为主。第三产业发展尤其突出, 目前全村有个私企业56家, 主要生产电烙铁、计数器、家用电器、五金塑料等, 其中电烙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是全国电烙铁的主要产地之一, 产品远销欧洲及东南亚各国 (见表3、图4) 。

用地规划调整后, 工业用地占比不变, 而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占比增加, 耕地比例大幅减少。根据河头村的产业结构, 将居住、商业服务业、交通设施等用地占比增加, 增强了对村内企业的支撑力度, 耕地占地比例的大幅减少从侧面体现了村内工农业分配的侧重。

2.3.3 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村庄

以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为例, 北沟村村域总面积约294.6公顷。村庄建设用地总面积约13.33公顷, 村庄两侧山体以干果林为主。村庄容积率约为0.5。全村常住人口356人, 属于中等规模村庄, 目前村庄人均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338平方米/人。村庄地处丘陵地区北高南低, 村庄沿山体谷底地势呈带状分布, 村民住宅依山势分布于河谷两侧台地, 以院落形式为主。

该村第一产业目前以干果类 (板栗、核桃) 种植为主, 果树 (梨树和柿子树) 种植为辅, 干果类种植是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第三产业发展良好, 主要包括村集体餐厅、瓦厂特色酒店和村民农家乐的经营。村集体出资注册成立了餐饮公司, 配以特色民俗旅游吸引客源, 拉动全村民俗接待和农家乐的发展, 同时向村民订购板栗、核桃等土特产品, 在增加集体收入同时, 提升农产品附属价值为村民提供就业和增加收入。目前此餐饮公司是村庄集体收入的主要支撑, 2012年年收入可达到150万元, 极大的拉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见表4、图5) 。

用地规划调整后, 北沟村在继续巩固第一产业, 规划保持林地的原有用地规模, 并在农业产业由村集体经营之后, 统一规划为板栗林种植区和生态林打造区, 通过发展农业观光、体验等扩展产业和改进林地的管理和经营方式等手段, 提高产出效率, 扩大旅游宣传, 增加就业机会和旅游收入。村民由沿山体分散居住改为集中居住后, 减少了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 增加绿地面积, 提高了土体使用效率预留村庄旅游产业用地3.5公顷, 结合村庄发展定位实施提升改造, 作为特色旅游接待设施。通过用地调整集中规划第三产业, 解决村内旅游产业参差不齐、缺乏管理的现状。

3 案例分析对于村庄用地分类指南编制的指引

3.1 用地分类的改进原则

3.1.1 应体现保障农民基本的生活需求的功能

28个 (100%) 村庄均有村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类用地、公用设施类用地等建设用地需求的细化和落实, 与国家相关政策中提到的内容相符, 充分体现了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高度重视。

3.1.2 应因地制宜的结合农村经济产业的发展

农村通过土地的方式运作, 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促进农村经济产业的发展, 结合自身资源、特色的优势, 不仅增强了对村内企业的支撑力度, 还体现了村庄自身主导产业的特色, 凸显农村特色。

3.2 用地分类的改进方向

3.2.1 明确非建设用地, 突出农村特色

《镇规划标准》 (GB50188—2007) 中没有提及村域非建设用地分类, 只是将镇用地中的水域和其他用地分为:水域、农林用地、牧草和养殖用地、保护区、墓地、未利用地、特殊用地7类。在28个村庄规划成果中, 明确提出非建设用地的有仅有一半 (14份) , 且非建设用地仅划分为水域和其他用地, 未提及村规划最具特色的农用地等内容。然而, 村庄规划只有通过控制和引导村域空间的发展, 包括乡村山、水、林、田、路的空间发展引导, 村域各类空间管制以及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才能实现对乡村田园风貌的保护, 充分体现农村特色。

3.2.2 增强产业用地灵活性, 利于操作管理

通过对28个规划案例中建设用地的类型研究, 由于村庄建设情况各异, 村庄建设用地的类型和数量均有所不同, 如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生产用地、旅游服务设施用地等。因此, 对各类资源进行梳理和整合配置, 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

3.2.3 明晰宅基地的用地分类界定

在我国, “宅基地”面积约占农村建设用地的3/4, 是农村用地特有的组成部分。农民财产权利的核心点之一就是宅基地, 难么, 用地分类过程中农村宅基地将何去何从。“试点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和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的提出我们认为是在研究宅基地流转实施的可能性。农村用地分类中关于宅基地性质的界定, 宅基地的经营性 (如农家乐、进行商业经营活动) , 参考城市居住用地分类有一定可操作性。《镇规划标准》 (GB 50188—2007) 依据居住建筑层数将居住用地分为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该种细分方法旨在满足城市 (镇) 对不同类型居住用地提出不同的规划设计及规划管理要求。但此思路不能体现村庄建设的管理重点, 不具备农村特色。

3.2.4 完善服务设施, 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缺乏村庄用地分类及各类用地配比指导, 土地难以集约利用。农村产业发展得不到有效指引, 农业现代化进程无法有效推进, 二产无序发展, 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三产发展得不到直接引导, 发展缓慢。

3.3 对于指南编制的指引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的发布, 在用地大类划分方面将村庄用地划分为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 体现村庄规划的全域覆盖, 同时考虑到村庄建设用地的权属性质, 将其划分为“村庄建设用地”和“非村庄建设用地”, “非建设用地”的划分则体现了农村的特色。

在用地中类方面, “村庄建设用地”主要包括村民住宅用地、村庄公共服务用地、村庄产业用地、村庄基础设施用地和村庄其他建设用地。其中, 出于尊重村民对于住宅用地使用的主体地位, 强调住宅用地的使用者是“村民”, 将其限定为“村民住宅用地”;为体现盈利性与公益性公共设施的不同属性和管理要求, 本《指南》将商业用地从“村庄公共服务用地”里剥离出来, 将公共服务类用地单列, 强调农村公共服务事业的重要性, 完善社会保障;考虑到村集体所有的此类用地规模较小, 为避免用地划分过于零碎, 便于管理, 与村庄产业相关的用于生产经营性质的用地统一归为“村庄产业用地”, 实现产业用地的灵活性划分。

通过对于村庄建设与非建设用地、集体与非集体等用地的划分, 体现现阶段国家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通过产业用地的划分, 形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先导研究, 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政策提供支撑。

4 结语

本文中对全国村庄规划示范案例的研究作为《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基础研究工作中的一部分, 将地方实施现状及编制方向进行梳理, 为指南的编制提供了具有时效性和参考意义的样本, 支撑了指南研究的框架, 对指南的起草和编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4]1号) .2014.

[2]201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

[3]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2009.

[4]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0]155号) .2010.

[5]村镇规划标准 (GB 50188-93)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 50137-201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大厦标识规划分类清单及说明 篇5

一、大厦的自然标识

即由物业本体房屋结构设计固有的功能布局标识,其一般有四类:

1、楼层标识;如B1F、1F、10F等常布设在楼层、楼梯间、走道内。

2、区域标识;如某室、某座、某区、某号、某街、邮政邮编等标识常固定在大厦立面、楼层公共区域、房间主门区域。

3、功能标识;为区分各使用功能的标识,常有卫生间、吸烟区、强电井、弱电井、电梯机房、冷气操作间、会客区、残疾通道、商务中心、购物中心、康乐中心、阅览室、礼品部、餐厅等标识在功能区的主出入口处或门上。

4、公司的名牌标识;如水牌一般设在大堂、公司铭牌(一般设在各公司的楼层)。

5、平面引导标识和消防安全疏散标识;一般设在各区主出入口和消防安全通道消防楼梯口处自然标识是为了明确大厦各使用功能,方便来访客户,因该类标识常安装在各功能区的主出入口处。应制作精良、美观大方,昼夜能用,与大厦硬件装修档次相配套。

二、设备设施标识

由于一般综合型大厦的机电设备复杂、种类繁多,对其正常运转的可靠性要求又高,因此正确标识各类设备设施、管路性质、阀门状态,在突发机电设备事故的处理中,缩短处理时间,赢得宝贵时机,显得尤为重要。设备标识一般按系统分为:电梯系统、消防系统、给排水系统、锅炉供热系统、空调制冷系统、变配电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卫视接受系统、电话电视系统等。该类标识主要为了表明设备状态、功能、设备编号、技术参数及使用要求。

1、电梯标识:

1)名称标识含电梯自编号、品牌、停层区域、开放时间、安检日期、荷载量、梯速等参数。

2)电梯控制状态标识含操纵厢内检修/运行、群控/独立、运行开/关、轿内照明开/关、井道照明开/关、年安检合格证。

3)机房内设施标识含曳引机、控制屏、盘车工具、配电屏、消防厢、限速器等。

4)指示标识如轿内停层指示、楼层指示、层站召唤、运行方向发光指示。

2、消防设施标识:

1)主机及设备标识含消防控制主机、网络机、消防广播、手动控制屏、界面控制台、电梯迫降控制屏、双电源配电屏、传输泵、消火栓泵、喷淋泵、应急救生器具柜、消火栓厢、钢瓶组、防火卷帘门、破玻报警器、警笛、给排风机组等标识应要能说明设备产商、设备性能、主要技术参数、自编号、维护状态、可控制区域、维护电话。

2)引导标识含紧急疏散示意图、安全出口引导灯、消防电梯引导灯、避难层引导灯、消火栓引导灯。应安装布置在通道出入口,功能区前方醒目处,要求符合消防规范,有双电源供给。消防疏散图应张贴在各区域出口门背面。

3)管路标识含消防水池水箱、自动喷淋管路、消火栓控制管路、消防接合器,以红色色标为主,另需在管路中标注流向、管路性质。

4)状态标识含排风控制标识、正压送风控制开/关状态标识、消防泵、消火栓泵、传输泵启动/停止标识、各类消防阀门开/关状态标识、压力表、流量器具检测标识。

3、给排水系统标识:

1)设备标识包括生活水池、水箱、生活水泵、过滤器、容积热水器、快速热水器、自控系统控制屏、污水处理反应器、控制器、雨水排放自控泵。此类标识应考虑设备自编号、名称、型号、运行状况、多以设备标牌及划区形式出现。

2)管路标识以色标标识为主,区分管路介质给水管路、排水管路分别以绿色和黑色色标加流向及字标形式来标识。

3)状态标识包括水泵的投用状态、补水流量、扬程、污水处理的处理流量、排放速度、阀门的开/关状态、管路额定工作压力、计量器具的校验标识。

4、锅炉供热系统:

1)设备标识包括锅炉、除氧器、软水箱、冷凝水箱、分气缸、储油罐、齿轮泵、补水泵、控制屏等多以设备标牌、设备卡形式出现。

2)管路标识以色标标识为主含原水管路绿色标识、软水管路绿色为底加以白环标识、回水管路以绿色为底记忆红环标识、排污管路以黑色标识、蒸汽管路以红色标识、油管以橙色标识。

3)状态标识含压力大/小设定、控制阀门开/关状态、回水温度的高/低、用油流量大/小、计量器具校验后状态等。

5、空调制冷系统:

1)设备标识含铭牌、设备编号等参数,设备有制冷机组、冷冻循环泵、冷却循环泵、冷却塔、分集水器标识、热交换器热循环泵、冷凝水箱、电器控制屏。

2)管路标识以色标、字标、流向为主包括冷冻水管为蓝色、冷却水管为绿色、补水管为绿色、排污管为黑色、蒸汽管为红色、热水管为绿底蓝环。

3)状态标识含设备及管路压力大/小设定、控制阀门开/关状态、回水温度的高/低、压差大/小、油温、计量器具校验后状态等。

6、配电系统:

1)设备标识应包括变压器、高压开关控制屏、低压开关控制屏、功率因素控制屏、直流控制屏、开关联络柜、副控控制屏、模拟屏、配电设备标识中应重点反映设备编号和技术参数以标牌形式张贴在设备醒目处。

2)线路标识含密集型母排、高压电缆、配电电缆等应反映出线路编号、额定电流、绝缘等级、常以标签形式出现。

3)状态标识为表明各负荷开关运行状态常有备用、检修、投用、断开。

4)警示标识是为确保维修、值班人员的人生安全或设备安全而设的以挂牌标识为主。如常见的“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止步,高压危险”、“小心,有电”、“特殊负荷,严禁拉闸”等。一般制作成磁性贴牌或挂牌,悬挂粘贴在相关的开关的开关把手柄处。

7、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标识常有监视器、矩阵控制器、云台控制器、对讲基地台、门禁控制器、红外报警器、不间断电源、录象机、电脑、打印机、功放器等标签标识需标明编号、名称、性能、使用人等常见参数。

8、车场管理系统车场管理系统标识常用于车位、引导、自控等相关方面,常需标识的设备有停车位号、停车区、车位停车感应器、电脑读卡机、电脑计费器、道闸、阻车器等设备。常采用标牌、标签形式。对于停车区、引导牌、此类标牌标识有效面积应相对较大,可采用灯箱或荧光标牌形式。

三、交通道路引导标识

交通道路引导标识主要对道路交通起警示、疏导、告知作用,常用荧光标牌形式制作,单体有效面积较大,标识种类常有:

a弯道、b上坡、c下坡、d限高、e限速、f禁鸣、g避让、h单行、i禁停、j绕行、k环行、l停车、m方向引导标识、n机动车、非机动车、o车位以满、p私家车位、q免费停车区、r收费停车区、s荷载等应根据各大厦实际道路交通状况,道路特点具体设置此类标识,此类标识制作应符合国家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

四、安全警告标识

安全警告标识应突出其警示作用,一般以黄色、红色为主色调,管区内常包括“有电危险!”、“危险!请勿攀越”,在天台处设有“请注意!慎防坠落”。雨雪天外场用“地面潮湿、当心跌到!”施工区用“正在施工,请勿靠近!”、“正在维修,暂停使用”,危险区常用“下有线路,请勿挖掘!”、“煤气管路、禁止烟火”、“高压!止步!”、“线路有人工作,请勿合闸”、“注意,当心碰头!”“注意!油漆未干”、“小心!玻璃易碎”等以保证相关人员及设施的安全。

五、公益标识

在大厦的公共区域应布置一定数量的公益性标识,以宣传良好风尚,影响使用人行为,如在公共卫生间内可设“节约用水”、“靠前方便,便后冲洗”、“节约用电,随手关灯”。绿地及公共区域可设“爱护花草、请勿践踏”、“依序停放,排列整齐”、“请勿喧哗”、“请勿吸烟”、“吸烟有害健康”、“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等。此类标识用语应注意文明礼貌,富有文采和诗意,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以达到使用人配合遵守的目的。

六、流程性标识

为了标识服务过程中的某一时段内的状态,确保只有合格的房屋、设备、配件、材料及管理服务才能使用、转序和交付。标识的形式多采用印章、标签、标牌和记录等形式。如文件的起草、校对、有效、作废、签发、受控等。空关房的验收、合格、待维修、以修复。室内卫生的已清洁、待清洁。库房材料采购的待检验、合格、退货、分类台帐记录等。流程性标识应着重反映可追溯性,即每道工作流程都要有操作人的签名、日期记录、工作结果描述,确保发生质量问题是可找到工作缺陷发生段及操作者给予纠正,确保能预防不合格服务的再次发生。

七、文档标识

文档标识是为了方便往来文函收集、整理、归档、查询而设置的,常见标识有会议纪要、保修登记、发文登记、委托服务、工程联系、房屋设备、管理制度、人事处理、业主委员会、委托管理、接管验收、规划资料、给排水资料、电梯资料、弱电资料、消防资料、供电资料、设备管理、报修回访、权属清册、经济效益、绿化管理、社区建设、车辆管理、批示批复、人力资源、标准样本、设备维保、业主申请等标签形式,另有各类评优、评比资料目录。

八、荣誉标识

荣誉标识主要包括大厦及物业管理公司所获得各类荣誉,包括奖牌、奖杯、奖品、证书、锦旗等。是社会对大厦管理水平服务品质的肯定,应陈列在大厦视觉中心附近,以起到良好的社会宣传作用。

九、人员标识

人员标识是一项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形象的体现,包括员工的统一服装、样式、颜色、胸牌、工号牌、肩章、臂章等。人员标识应款式新颖、质地精良,应能体现出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十、标识的管理要求及注意事项

1、标识的管理要按区域,分系统落实到谁主管谁负责,明确使用人、责任人。

2、对物业内外的标识按名称、功能、数量、位置统一登记建册,有案可查。

3、标识管理要做到定期检查、定期清洁,对状态标识要经常验证,损坏丢失应及时更换增补。

4、物业中重要标识要建立每班巡场检查交接制度,特别是雨雪天一些警示标识要专人设置检查落实。

5、标识的使用制作应符合国际、国家的相关标准。

6、标识牌的制作材料要经久耐用,安装牢固、美观。

7、标识的字体要统一、颜色要和谐不刺眼。

分类例析高考线性规划试题 篇6

一、抓思想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数学思想不是凭空存在的, 简单线性规划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天然载体之一.在复习时, 要明晰简单线性规划所运用的数学知识及渗透的数学思想,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加强数形结合思想 (形神兼备, 有形才能行) , 并重视数学阅读, 渗透分类讨论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能准确画出可行域, 掌握求目标函数的最值的方法, 切忌随手一画导致错解, 考试中常需利用目标函数或可行域的几何意义求解, 在复习时要加以关注.

二、聚焦高考线性规划的经典问题

(一) 考常规, 走平常路———“人易我易我不大意”

考查线性约束条件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 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等, 属于容易题, 要做到“人易我易我不大意”.

例1 (2016年全国卷Ⅲ) 若x, y满足约

(二) 关注应用

应用问题体现数学的实践性, 永远是热点.

例3 (2015年陕西卷)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均需用A, B两种原料.已知生产1吨每种产品所需原料及每天原料的可用限额如表所示, 如果生产1吨甲、乙产品可获利润分别为3万元、4万元, 则该企业每天可获得的最大利润为 () .

(A) 12万元 (B) 16万元

(C) 17万元 (D) 18万元

解析:设该企业每天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分别为x吨、y吨, 则利润z=3x+4y.

当直线3x+4y-z=0过点A (2, 3) 时, z取得最大值, 所以zmax=3×2+4×3=18.故选D.

(三) 参数化———动态风景

高考命题有意识让经典继续流行, 从而流行又成为经典, 线性规划中的含参问题便是一种流行的经典.常见类型有:已知可行域的形状或面积, 探究约束条件中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如例4) ;已知最优解或最优值, 探究目标函数中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如例5) ;已知最优解或最优值, 探究约束条件中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如例6) ;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中均有参数 (如例7) .

(C) 2或1 (D) 2或-1

解析:画出约束条件表示的平面区域, 如图4中阴影部分所示.z=y-ax取得最大值表示直线z=y-ax向上平移移动最大, a表示直线的斜率, 要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 则有两种情况:a=-1或a=2.故选D.

(A) -2 (B) -1

(C) 1 (D) 2

(A) -5 (B) 3

(C) -5或3 (D) 5或-3

(四) 顺水推舟, 适当拓展

例8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 若x, y

(A) 4 (B) 9

(C) 10 (D) 12

解析: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是以A (0, -3) , B (0, 2) , C (3, -1) 为顶点的三角形区域, x2+y2表示点 (x, y) 到原点距离的平方, 最大值必在顶点处取到, 经验证最大值为|OC|2=10.故选C.

例10 (2015年浙江卷) 若实数x, y满足x2+y2≤1, 则|2x+y-2|+|6-x-3y|的最小值是.

故填3.

评注:本题以线性规划为背景, 可行域是圆及其内部, 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将目标函数的两个绝对值符号中先去掉一个, 再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去掉另外一个绝对值符号, 最后利用线性规划知识求解.

(五) 交汇成为主流

在“知识交汇处命题”的高考原则下, “学科内综合”成为追踪的热点, 从线性规划进入教材以来, 高考从简单平常走向“无极限”精彩, 线性规划与主干知识的交汇与“联姻”就是一种展示, 在纵横交错、多方联系中考查学生的综合与创新能力.线性规划可与命题 (如例11) 、函数 (如例12) “牵手”;可与向量 (如例13) 、程序框图 (如例14) “交叉渗透”;可与解析几何 (如例15) “联姻”;可与概率 (如例16) “嫁接”等等.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如图9, (x-1) 2+ (y-1) 2≤2表示圆心为 (1, 1) , 半径为槡2的圆内区域所有点 (包括边界) ;

所以 (x, y) = (m+2n, 2m+n) .

例14 (2014年四川卷) 执行如图12所示的程序框图, 如果输入的x, y∈R, 那么输出的S的最大值为 () .

(A) 0 (B) 1

(C) 2 (D) 3

解析:将程序框图问题转化为最常见的线性规划问题.答案为C.

例16 (2015年湖北卷) 某厂用鲜牛奶在某台设备上生产A, B两种奶制品, 生产1吨A产品需鲜牛奶2吨, 使用设备1小时, 获利1 000元;生产1吨B产品需鲜牛奶1.5吨, 使用设备1.5小时, 获利1 200元.要求每天B产品的产量不超过A产品产量的2倍, 设备每天生产A, B两种产品的时间之和不超过12小时.假定每天可获取的鲜牛奶数量W (单位:吨) 是一个随机变量, 其分布列为

该厂每天根据获取的鲜牛奶数量安排生产, 使其获利最大, 因此每天的最大获利Z (单位:元) 是一个随机变量.求Z的分布列和均值.

解析:设每天A, B两种产品的生产数量分别为x吨, y吨, 相应的获利为z元, 则

目标函数为z=1 000x+1 200y.

所以最大获利Z的分布列为

所以E (Z) =8 160×0.3+10 200×0.5+10 800×0.2=9 708.

(六) 乔装———更显风采

乍一看是函数、导数、数列等问题, 脱下耀眼的其他章节知识形式的外衣, 它们具备线性规划的条件, 用线性规划一解即得正确答案, 这就是乔装打扮的“包装”线性规划问题.乔装的线性规划给人耳目一新、云开雾散之感, 培养学生的“智慧视力”, 让学生有一双“慧眼”.

例17 (2008年四川卷)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S4≥10, S5≤15, 则a4的最大值是.

(七) 隐藏性问题———“我难人难我不畏难”

近几年高考隐藏性线性规划崭露头角, 主要是隐藏约束条件或目标函数, 需要通过换元、搭桥、变形等价转化为熟悉的线性规划问题.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化归与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解析:条件5c-3a≤b≤4c-a, cln b≥a+cln c可化为

作出 (x, y) 所在的平面区域, 如图14中阴影部分所示.求出y=ex过原点的切线为y=ex.

易判断切点P (1, e) 在顶点A, B之间.

城乡规划农林用地性质的分类标准 篇7

一、案例解析

(一) 《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全域规划》

该规划由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 以整个街域范围为规划对象, 总占地4743.33公顷。根据规划成果中五里界街全域城乡远期规划用地构成表, 用地共分为2大类, 5中类, 11小类。其中两大类分别为H建设用地及E非建设用地;5中类分别为H1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H2区域交通设施用地、H9其他建设用地、E1水域及E2农林用地。11小类分别为H12城镇建设用地、H14村庄建设用地、H21铁路用地、H22公路用地、H91生态型旅游服务设施用地、H92生态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H93生态型研发用地、E21生态农业用地、E22观光农业用地、E23山林保育用地及E24生态防护绿地。其中涉及到农林用地的E21—E24对应中类E2下的小类划分。

(二) 《华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

该规划由武汉市规划研究院编制, 规划范围红线总面积为6733公顷。结合规划成果中城乡用地构成表, 用地性质共分为3大类、6中类。大类分别为H城乡建设用地;E非建设用地及K预留用地。中类分别为H1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H2区域交通设施用地、H3区域公用设施用地及H9其他建设用地;E分为E1水域及E2农林用地, 其中涉及到农林用地该规划中并未细分至小类。

结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文件 (以下简称GB50137—2011文件) , 城乡用地共分为2大类、9中类、14小类, 其中农林用地为第八中类E2, 内含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设施农用地、田坎、农村道路等用地, 对其并未细分至小类。结合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 T21010-2007文件 (以下简称GB T21010-2007文件) , 土地性质分为3个大类、11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3大类分别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 农用地共包括7个一级类, 16个二级类。其中一级类分别为01耕地、02园地、03林地、04草地、10交通用地、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及12其他土地;二级类分别为011水田、012水浇地、013旱地、021果园、022茶园、023其它园地、031有林地、032灌木林地、033其它林地、041天然牧草地、042人工牧草地、104农村道路、114坑塘水面、117沟渠、122设施农用地及123田坎。与GB50137—2011文件相比较, GB T21010-2007文件将农村道路划分至农用地中交通用地范畴内, 将坑塘水面积沟渠划分至到农用地中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范畴内, 将设施农用地及田坎划分至农用地中其他土地范畴内。作者认为对于农林用地性质的划分GB T21010-2007文件相对更为系统,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 即在其划定的三大类农用地、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下, 一级类土地均包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用地, 且农用地、建设用地下一级类土地均包括交通运输用地, 概念界定容易混淆。

通过两个文件的分析, 作者对以上提到的两个案例的规划用地性质的划分进行重新解读, 其中案例 (二) 《华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中未对农林用地进行细分, 统一划分为E2, 符合GB50137—2011中用地性质的分类标准;案例 (一) 《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全域规划》对农林用地E2进行了细分, 分别为E21生态农业用地、E22观光农业用地、E23山林保育用地及E24生态防护绿地, 但其细分用地并不符合GB50137—2011文件或GB T21010-2007文件中农林用地内的土地性质分类标准, 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二、结论

鉴于此, 作者从国家战略“多规合一”的角度出发, 结合自身从事城乡规划及农业规划的经历, 对城乡规划中农林用地的分类标准给出建议。

作者提出两种方式, 其一是不细分至小类, 统一归纳至中类E2;其二是细分至小类, 但应综合考虑土地利用规划GB T21010-2007文件要求, 作者认为将农林用地细分为E21耕地、E22园地、E23林地、E24草地、E25设施农用地、E26农村道路用地、E27农用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个小类比较合理, 既包含了农林用地中所涉及的所有土地类型, 又与GB T21010-2007文件中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性质区分开来, 避免了概念上的混淆。另外, 作者提出如在规划中确需反映出生态农业用地、观光农业用地及山林保育用地等功能板块的分布及规模, 需在城乡规划用地布局图的基础上另外绘制图件表现, 而不应将其与用地规划布局图同时进行表现。

分类规划 篇8

《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下文简称《镇规划标准》)自颁布以来,已成为国家层面用以指导镇用地分类的主要依据。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家层面“多规合一”“新型城镇化”等顶层设计的新要求,以及小城镇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的趋势,《镇规划标准》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因此,完善镇用地分类体系,建构统筹城乡、“城市、镇、乡、村”一体的用地分类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镇用地分类的研究,不能单就用地分类论用地分类,而是应该立足于镇现状用地特征,并妥善处理好用地分类与整个规划编制与管理体系的关系,建构面向规划实践、适应规划体系的用地分类体系。从而通过用地分类这一重要的空间管控手段,落实国家对小城镇建设的要求,以及满足小城镇现实的发展诉求,从而引导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2 编制思路

用地分类标准作为规划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项技术性手段,也是实现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前提条件。镇用地分类需落实“城乡统筹、多规合一、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绿色生态、乡愁记忆”等新的政策导向,合理有效地进行土地管控,统筹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有效遏制土地的无序蔓延和粗放使用。严格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传承乡村文化和景观风貌,促进人居环境的优化。提高用地分类的灵活性和全面性,应对镇乡差异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促使规划管理由静态向弹性转变。

2.1 落实国家政策导向

小城镇作为农村城镇化的重点地区,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层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增强小城镇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群内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经济集聚能力”。《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推进小城镇的相关工作,包括组织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美丽宜居小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评选活动,为小城镇指明了“绿色低碳、特色鲜明、传承文化”等发展方向。同时,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镇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力求指导镇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合理实施。

小城镇是推进县域“多规合一”及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重要阵地。镇用地分类需考虑与国土用地分类对接,并且成为集体用地确权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依据。

2.2 突出镇用地特征

由于镇的规模、职能、产业结构与大中城市有所不同,因此镇现状用地呈现出与城市相异的特征。对于镇现状用地特征的研究主要基于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的统计数据及全国范围内160个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成果(编制时间主要集中在2011、2013、2015年),基本上覆盖了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管理系统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共17653个建制镇。镇用地规模较小,平均建成区面积为214.4公顷,建设用地为186公顷。接近80%的建制镇建成区面积不超过3平方公里,约80%以上的建制镇建设用地面积不超过2平方公里。镇土地使用功能集聚,交叉复合度较高,混合使用模式显著。既有建筑内分布多种用途空间,比如“下商上住”的住宅;还包括用地内混合布置多种功能,比如工业仓储与居住功能混合、行政办公与居住功能混合等,土地使用的紧凑度和集聚度较高。因此在镇用地分类中需对“混合用地”有所体现,从而延续镇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和活力。镇区中存在着大量的村民住宅用地,与之相伴随的是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的交织混杂,权属界线不明晰,给用地类型、规模、权属的统计带来了一定难度。

镇土地利用粗放,人均建成区面积及镇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较大且远高于城市。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提供的统计资料中显示,2014年末全国建制镇人均建成区面积为203平方米/人,约为城市的1.9倍,县城的1.7倍;人均建设用地176平方米/人,约为城市及县城的1.6倍左右。然而,镇建成区的面积依然在连年递增,年平均增长率已十分接近城市建成区的增速,且这一增速远远高于同期的建制镇建成区人口增速(不到2%)。如何制定合理的建设用地标准,从而对镇用地规模的快速无序扩张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是本次镇用地分类所面临的严峻的考验。

城市各类建设用地的比例相对比较均衡,镇则不然。农牧业主导型的镇居住用地较高,有的镇居住用地比例高达50%左右。人均居住用地面积远高于城市,且受经济区划、气候区划、聚居形式等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对于工业主导型并且有独立工业园的镇,工业用地在镇区建设用地中所占比例较高,有的镇高达60%。因此,镇的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应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

2.3 体现小城镇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小城镇产业发展多元化趋势明显,催生新型空间类型。随着“互联网+”产业的深入推进与逐步落实,2014~2015年全国淘宝镇由19个增加到71个,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催生了标准化工业园、电商产业园区等新型空间类型。镇的产业发展也走出了传统农业的困囿,实现了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浙江省“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以地方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通过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优势,融合文化、旅游等功能,促进生产、消费和体验三互动,大力发展农家乐、农业休闲等特色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加快培育特色小城镇已成为国家城镇化布局的最新要求及地方破解经济结构转化的重要举措。“浙江特色小镇”定位为“一镇一业”,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先进制造、民俗文化、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镇。贵州省持续推进“一镇一风貌”建设,实施“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特色风貌整治,形成了一批可识别性和可阅读性强、地方文化与建筑特色“水乳交融”的绿色小镇。

传承乡土文化、延续乡愁记忆、彰显地域特色已成为如今全球化语境下的共识。小城镇具备丰富多样的乡土景观特色,包括地形地貌、民居聚落、乡土建筑等。千百年来积淀的生产生活方式及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衍生了“梯田”“桑基鱼塘”“林盘”等独特的用地类型。镇用地地类设计应给地方的实际情况留有接口,有助于引导乡土景观的传承。

以江南水镇为代表的古镇旅游成为了近年来旅游的热点。一方面对古镇设施的完善、风貌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带动了传统手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健康产业等的发展,呈现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态势。但不容忽视的是旅游业的发展对古镇保护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镇用地地类设计应强调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等的整体性保护,在规划编制体系中切实有效地落实保护要求。

2.4 借鉴地方导则特点

本次研究以全国范围内已经颁布并实施的省、市、自治区的镇乡的相关标准规范、技术导则、编制办法作为主要研究样本,对其中涉及到用地分类的1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对用地类型特点和建设用地标准的可借鉴点进行了归纳。

来源:《海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11)》。

2.4.1 在镇域层面进行土地用途的分类与引导,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成都市小城镇规划建设技术导则(2013)试行》中在镇域层面将规划用地分类分为建设用地、农用地和其他用地三大类,农用地和其他用地原则上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的分类方式。

《海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11)》对镇域空间利用进行导引,新增“山区”“旅游度假服务设施用地”“产业园区与独立工矿区”等用地。水面、林地、农地等的地类划分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相衔接(见表1)。

2.4.2 突破《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的用地划分,将镇区建设用地分类简化为几个大类,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用地标准

《成都市小城镇规划建设技术导则(2013)试行》及《海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11)》对一般镇镇区的城镇区建设用地简化为6大类,即生活居住综合用地、产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共绿化用地。不再做中类和小类的划分,以大类作为用地统计的依据。合并了一些在空间和功能上交叉程度很大的用地,体现了规划的弹性。对于规模较小的一般镇来说,大片功能单一的用地形态十分罕见,综合灵活的用地内容更符合当地需求。

《海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11)》对生活居住综合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四项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作出了规定。但对于通勤人口和流动人口较多的小城镇,其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可选择规定幅度内的较大值。旅游小城镇及现状绿地较多的镇区,其公共绿地所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可大于表2中的规定。产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30%(见表2)。

2.4.3 以《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为基础,依据地方情况增设用地类型

《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导则》(试行)增设大类“备用地”,增设“村庄住宅用地”等中类。

《广西镇乡规划技术导则》新增“风景旅游用地”这一中类,使用地的分类能更好地适应区内历史文化名镇、风景名胜区等风景旅游城镇多样化的用地需求。

2.4.4 以《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为基础,依据地方情况调整用地标准

《海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11)》提出新建镇区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大于80m2且小于100m2。宅基地实行“一户一宅”,每户用地不得超过175m2。旅游资源丰富的小城镇可适度放宽人均综合建设用地标准。

《江西省重点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08)》将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为四级,上限为150m2/人,高于《镇规划标准》120m2/人的最大值(见表3)。重点镇规划中的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及绿化用地四类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宜符合表中规定(见表4)。针对镇现状用地特征,提高了居住用地的比例。

3 具体建议

3.1 镇域层面

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对接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建议镇域、乡域、村域与市域采用统一的分类标准,为推动县域层面的“多规合一”做技术支撑。

3.1.1 满足产业发展诉求

体现镇的农业服务职能,在镇域建设用地中增设“农业基础设施用地”中类,包括“田间道路、农业建筑及配套设施、农田水利设施、新能源设施、污染防治设施、生产防灾设施”等内容。在“其他建设用地(H9)”中增设“农业产业用地”“旅游用地”等地类,也应给地方导则的制定留有接口,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扩充相应的内容。

来源:《海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11)》。

来源:《江西省重点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08)》。

来源:《江西省重点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08)》。

3.1.2 落实国家政策导向

对于“非建设用地”的地类设计应体现“绿色低碳”“历史文化保护”等政策导向,增设“保护区用地”这一用地中类。“保护区用地”应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遗址保护区、特色村落”等,还包括当地特色的居住聚落形式,例如“川西林盘”等。将“农林用地(E2)”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相衔接进行细化,分为“耕地、林地、园地、草地”四个小类。

“其他非建设用地(E9)”的内容可给地方导则制定留有接口,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扩充相关内容。例如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本土乡土景观要素,包括地理体系脉络和田园人居环境,保护地区的乡村历史特色、传统文化和地域优美的农田景观,例如“桑基鱼塘”“梯田”等。针对山地地形的镇,应在用地分类中表达相应的因山地所形成的自然用地,包括坡、谷、沟、涯、湾、嘴等。

3.2 镇区层面

3.2.1 建设用地分类在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对接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以体现镇的特色,实现“大类统一,中小类细化”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一些镇的发展水平与空间形态已接近城市。与城市用地分类充分对接更能满足其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便于规划编制与管理。但由于镇用地类型相比于城市相对简单,用地规模尺度与城市用地也有较大区别,一些用地地类如“大专院校、银行、证券”等在一般镇都较为少见,在地类设计上需考虑镇的特殊性。

3.2.2 地类设计需与控规的编制与管理密切对接,体现刚性与弹性相结合

考虑到镇现状用地交叉混合度较高的特征,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基础上增设“混合用地”大类。可包括“住宅混合公建用地”“公建混合住宅用地”“其他混合类用地”等中类。

建议将“文物古迹用地(A7)”的地类设计与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层次相对应,划分为“历史建筑物或构筑物”和“历史文化街区”两个小类,有利于合理划定紫线。同时,由于“历史文化街区”混合度较高,单独设立地类有利于整体保护。

考虑到商务服务业设施的建设及运营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赋予市场开发以一定的灵活度,因此对于商务服务业设施用地(B)划分至中类即可。

由于镇区中的居住用地大多以自建房和单位配建(单位家属楼、工业园区配建的职工宿舍等)为主,商品房开发仅占少数。因此居住用地的中类仅以层数、配套完善度及环境进行划分难以满足控规精细化控制要求,建议中类划分体现社会属性,增加“村民住宅用地”等。

3.2.3 满足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给产业发展提供空间支撑

小城镇的旅游业发展趋于多元化,农家乐、民宿(家庭旅馆)、房车露营地等,在“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1)”中增设中类“旅游设施用地”。对于无法纳入工业用地的手工业等民族文化产业用地应在用地分类中给予考虑。在“商务用地(B2)”中体现“电子商务”“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功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相关的信息和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市场流通服务、行业协会等。

3.2.4 应体现镇的自然地貌特征与乡土景观要素,促进文化传承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中应包含由于地形地貌所形成的独特的道路形式,例如山地型城镇中的慢行步道、索道等。小城镇中的慢行巷道在城镇交通中占有很大比例,建议设置为小类。

3.2.5 明确建设用地兼容性的相关要求,便于存量用地的功能变更及发挥市场灵活度

按照用途相近、功能兼容、互无干扰、基础设施共享的原则,标准可对建设用地小类的兼容性进行详细的规定。适度放开同一类别内不同种类用地调整变更的限制,提高用地规划的弹性。对需要独立占地的、不能兼容的公共设施给予明确的用地类型,可兼容的各类功能可只设置为一种用地类型。

以德国《建设使用条例》为例,针对各类建设用地类型,以条文的形式列出了这些用地中准许的功能利用分类,以及例外情况下准许的功能利用。在准许的功能之下进行用地性质的转变,无需进行用地许可,有利于土地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4 结语

建制镇用地分类作为贯穿整个镇规划编制及管理体系的重要依据,应当“刚柔并济”。“刚性”应体现在严控生产生态安全和保障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供给,提升小城镇的宜居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弹性”首先体现在为小城镇的产业孕育及发展提供足够的前瞻性的空间,用地分类应作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上的规范化依据。其次,用地分类应该为规划编制者及管理者提供相对的弹性,以便针对差异性较大的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导向、聚落形态等情况,准确地进行自由裁量,合理制定镇的建设标准和管控方针,避免“一刀切”的方式,从而有力地支撑“一镇一业”“各美其美”的特色化发展模式。

摘要:镇用地分类是科学编制镇规划,有效指导镇建设的重要基础。落实国家对小城镇建设的要求、满足小城镇现实的发展诉求、适应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体系,是本次镇用地分类的主要出发点。本文通过梳理镇现状用地特征和地方导则的相关内容,明确镇用地分类的编制目标、编制重点和具体的编制思路,为建构“城乡一体化”“落实多规合一”的城乡用地分类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镇用地分类,镇现状用地特征,镇地方导则

参考文献

[1]赵民,程遥,汪军.为市场经济下的城乡用地规划和管理提供有效工具——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导引》[J].城市规划学刊,2011(6).

[2]赵民,程遥,朱若霖,等.澳门特区用地分类体系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J].城市规划,2014,38(S1).

[3]易鑫.德国的乡村规划及其法规建设[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2).

[4]齐立博.试论小城镇规划的困境和出路——兼论《镇规划标准》实施建议[J].小城镇建设,2015(1).

分类规划 篇9

由团中央发起的分类引导青年工作, 是以不同领域青年群体在职业背景、社会阅历、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方面的显著差异为依据, 进一步掌握各类青年群体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思想症结, 把他们的思想状况摸清楚, 重点围绕大学生、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农村青年四类青年群体思想意识的关键点, 将思想引导工作具体化地落实到青年群体身上, 增强引导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而创新引导青年工作。

一、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四类青年中大学生引导方向

职业生涯教育起源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大学生进入社会和今后的职业生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要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将大学生这一青年群体分类引导发生渐进性改变, 有抽样调查, 对在校本科自我认知、专业认知、职业观认知和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分析, 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应贯穿在整个大学期间, 其内容、形式、和途径都应该贴近学生, 同时要注重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 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教育体系, 从而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青年分类引导中的作用。

二、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及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 (1) 加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加强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3) 加强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如何充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真正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无疑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如果大学生一进校, 就在学校和老师的指导下制订一个大学期间的发展规划, 有目标有行动方案有制约发展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们就不会感叹将逝或已逝大学韶光。实践证明,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 效果会更好。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和提高实践能力。校园文化有助于提高青年分类引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具实效性。理论教育需要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每位大学青年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 其独特性对应着成才后职业的需求, 从而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让学生知道并不是同一专业的人只能从事同样的职业, 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来定位自己, 自我认知、专业认知、职业观认知, 通过大学青年的分类引导, 达到人职匹配、人尽其才, 从而提高生产力, 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这是人生与社会发展的规律。那么, 怎样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呢?如何将两者和谐统一起来?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大学生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设计, 高校要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开发指导与管理,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 人生就有了方向与动力。个人奋斗要满足社会需要, 社会进步要有利于人的发展, 这正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双赢原则和利益最大化原则。

5、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 提升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

求职就业正在成为青年人最关心也最难解决的问题。目前大学生在就业观上存在缺乏自信或过于自信突出问题上, 显示出好高骛远或脱离社会需要, 这都会对大学生择业产生不利影响, 也与科学择业观背道而驰。科学择业观提倡的是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础上的“人职匹配”,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有利于树立这种观念。

对于大学生而言, 毕业后他们要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激励的就业市场以及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 显露出许多的不适从, 加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提高, 不但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 更注重大学生能否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很好的结合起来。这使得具有单一技能和狭窄知识的大学生在市场需求面前缺乏足够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如果没有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方向上将会掉进一个无助的漩涡。为此, 学校必须对大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使毕业生的人才效益、社会效益得以彰显。

总之, 解决大学生青年的实际问题, 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和稳定青年的思想实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青年分类引导中起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在高校育人环境中, 要行之有效的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契入到大学青年分类引导中, 要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成就, 着力引导他们把坚持爱国主义与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统一起来, 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结合起来, 把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 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文献

[1]吴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 《教师教育研究》, 2009 (9) 。

分类规划 篇10

1. 中国图书馆学会必须对战略规划进行总体指导

在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 发达国家的国家图书馆学会均起到了较强的示范引导与很好的指导作用。如, 美国国家图书馆学会就把其宗旨表述成:“领导图书情报服务和图书馆行业走向繁荣与进步……”实践中, 它也确实起到了较强的示范引导与很好的指导作用。

中国图书馆学会必须借鉴学习发达国家的国家图书馆协会的先进经验, 在图书馆事业“十二五”战略规划制订与实施过程中要切实起到示范、引导、指导、促进作用。根据“去行政化”的原则, 可适当考虑新成立专门从事“中国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的专业性质的学会, 促进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理论研究[1]。

2. 文化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的指导

在行政隶属上, 我们国家的公共图书馆归国家文化部社会文化司下辖的图书馆处管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 各地 (地级市) 、区, 各县 (县级市) 、区) 的公共图书馆归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2.1 加强对国家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的指导

国家图书馆必须大胆尝试引进一流的战略管理工具, 还要结合图书馆自身的特点, 运用先进的战略管理理念, 优化战略规划制订与实施流程, 为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国家文化部要积极参与战略制定及实施全过程, 积极加以引导、指导并组织落实;要积极参与战略制订的调查研究讨论及最后决策;要结合战略规划的工作任务、要求, 为其争取财政支持, 为战略规划的制订与实施提供可靠的财力、物力保障;对战略规划制订与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搞好评价。

2.2 加强对地方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的指导

我国各地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不同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正因如此, 必须加强对各地公共图书馆“十二五”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的分类指导, 尤其要区别对待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 加强对其进行战略规划制订与实施的总体指导与统筹安排。省一级图书馆协会必须运用先进的战略管理理念, 优化战略规划制订与实施流程, 为全省所属各地区 (市) 、县 (市、区) 的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做出样板并提供指导帮助, 还要从总体上对全省各地公共图书馆现状和发展形势进行掌握, 从而为全省各地公共图书馆“十二五”战略规划的制订与实施科学地提供指导性意见。各地的文化厅 (局) 也要全程参与所辖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工作, 从中观、微观领域乃至具体落实的细节等各个方面为其提供指导和建议, 还要为所辖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订与实施提供可靠的财力、物力保障, 并且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搞好反馈、评价。

2.3 加强对农村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的指导

至于农村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 可以以县城的图书馆为中心, 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自己并能体现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对于战略规划重点的选择, 各农村图书馆必须结合自身实际, 扬长避短, 量力而行, 把公共文化服务从量的积累提升到质的发展上来, 真正实现多元化文献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新技术的运用为切入点创新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推动制度建设实现公共图书馆的科学长效管理等方面进行具体战略匹配与选择[2]。

3. 加强对高校图书馆“十二五”战略规划制订与实施的指导

第一, 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必须对高校图书馆事业“十二五”战略规划制订与实施进行积极地参与, 指导全国各高校图书馆科学地进行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工作。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部分地区 (市) 图工委也要积极地参与各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工作, 推进各高校图书馆从组织机构、流程等各个方面强化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等工作。第二, 必须开展联盟先行、逐步推进的战略规划制定方式。CALIS要从总体上对重点高校图书馆战略发展方向进行正确引领指导。各高校的图书馆联盟必须和全国联盟进行对接融合, 立足于本地发展的特点制订富有创新意识的战略规划。第三, 各高校的图书馆战略规划内容一定体现连续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特点, 在图书馆事业“十二五”战略规划制订与实施过程中必须保持教学和科研项目的连续性, 还要参考国外高等院校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相关文本, 取长补短, 切实提高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战略规划制订与实施的水平。

4. 加强对专业图书馆和其它类型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指导

第一, 必须加强对各科学院系统、各社科院系统、各情报所系统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订与实施工作的引领、指导、帮助与组织落实等工作, 进而为各种类型的专业图书馆和其它类型图书馆提供参考性意见和建议。第二, 各个党校的图书馆、中小学的图书馆、部队院校的图书馆、医院的图书馆、工会的图书馆等等都必须在其主管机构的具体指导管理下, 借鉴公共图书馆和高等院校图书馆战略规划制订与实施的流程、办法等, 科学正确地制订与实施好“十二五”战略规划。相关行业组织机构 (如各种图书馆学会、协会等) 也应充分发挥引领、指导与协调作用, 帮助专业图书馆和其它类型图书馆搞好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工作。

摘要:由于职能分工、服务对象与管理体制等不同, 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在发展环境、发展目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 制定与实施图书馆“十二五”战略规划必须根据图书馆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指导。

关键词:图书馆,战略规划,分类

参考文献

[1]陆晓红, 等.我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缺失问题探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0 (8) :23, 24.

上一篇:仙作下一篇:国际学术交流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