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的心得体会

2024-04-08

期中考的心得体会(精选14篇)

篇1:期中考的心得体会

紧张的期中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优异的成绩见证了同学们不懈的努力,也见证了敬爱的老师们辛勤的工作,老师们为我们取得满意的成绩而高兴,本文为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学期的第十周,我们进行了期中考试,考完试后,我怀着充满信心又忐忑不安的心态等待着考试成绩的到来。我在心里猜测:应该是理想的分数吧!我得意洋洋的。但,我其中有几道题没做呢!我又担心起来``````

终于熬到了发试卷的时候了,我屏住呼吸,等待着,开始发试卷了。我的心怦怦地跳着,就像装了十几只兔子。我左顾右盼,还是没有我的试卷。终于传到了我的试卷,我迫不及待地瞧了瞧分数,110分,我一下子蹦了起来,这是数学试卷,我又看了看英语试卷,真是双喜临门啊!竟是107分,我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又看了语文试卷,我一下子呆住了,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硬了,怎么才分啊!对了!政治还没看呢!也许政治会好点。我一看,这一看不要紧,却让我大跌眼镜,真是祸不单行啊!我的心情就像股市一样,刚升上去了,又狠狠地跌下来。这可是其中考啊!不是一般的小考。但毕竟,数学和英语有进步啊!但语文和政治呢?怎么办``````我的大脑在做着激烈的斗争,我不知道该高兴还

是该悲伤。

回到家后,我卧在床头,翻来覆去,思考语文和政治为什么会这么差。是上课没认真听讲吗?是课堂笔记做的不够吗?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没认真完成吗?还是``````经过一夜的反省和思考,我找到了考不好的原因。语文是课外知识不丰富,而政治则是老师叫背诵的一些重要内容没有认真去背诵。经过这次教训,我决定每天坚持看课外书,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而政治的一些重要内容多去背诵。

经过这次期中考,我认识了自己的不足,但我知道,失败并不可怕,我们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后,就能打败失败,获得成功。

敬请关注心得体会范文栏目,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更多相关文章,欢迎朋友们!!

篇2:期中考的心得体会

这次语文考试卷子出题比较灵活,基础知识占一半,剩下的都是阅读理解和作文。近段时间我看的书不多,知道的知识也不多,这都是平时不注重阅读才导致的后果,所以在下半学期里,我要多看书,以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近期我的课后题背得也不是很好,总是啃啃巴巴,有多字少字现象,而且预习的时候还不注重调查资料,对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知道得很少。针对这些现象我准备以后预习课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还要在网上多查阅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背课后题时要用心,要理解,学会灵活运用。

数学方面主要是我粗心大意,混淆了概念,越是简单越是容易出错,遇到难题还不愿思考,总是想蒙一蒙,结果错得一塌糊涂,惨不忍睹。所以我以后要学得细心一些,遇到难题还要学会思考。

英语方面主要是背课文,考试的时候会经常考到的,背单词就更不用说了,尤其是默写单词,我决定每天早上早点起床背英语,加深印象。

篇3:全麻苏醒期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本院872例患者, 男513例, 女359例, 年龄2~89岁。其中食管癌根治81例, 开颅手术95例, 胃部切除术50例, 胆囊切除手术96例, 胆管探查手术76例, 结肠癌根治54例, 直肠癌根治28例, 甲状腺次全切手术58例, 宫外孕39例, 疝囊高位结扎术109例, 脾脏切除术32例, 胃癌根治术47例, 剖腹探查术26例, 复合伤20例, 其它61例。采用静脉麻醉251例, 静吸复合麻醉621例。

2 临床护理

2.1 基础护理

麻醉苏醒期巡回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 保证吸引装置畅通, 备齐一切急救物品, 及时观察BP、HR、R、ECG、T变化, 并5~10min记录1次, 术毕取下浸湿的床单和电刀负极板。摆放特殊体位患者, 手术结束后及时撤去各种垫物, 尽量使病人处于舒适状态, 术后及时包扎伤口, 胸腹部手术用胸腹带固定以限制切口牵拉, 减轻病人痛苦。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完全清醒病人予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患儿去枕平卧, 侧头的同时头部适度后仰, 可在肩部垫一薄枕或取侧卧位, 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以防止舌后坠和分泌物过多引起呼吸道梗阻及呕吐物误吸。发现病人血氧饱和度下降在吸入高浓度氧以后仍不能使期恢复原来的水平, 应检查氧饱和探头接触部位, 查看循环情况是否正常。即时吸引口腔痰液, 听诊肺部呼吸音是否正常[1]。

2.3 保持循环系统稳定

麻醉药物和手术创伤对循环的影响, 并不因为手术结束而消除, 这时要严密观察心血管反应, 连续监测ECG。血压过低应及时补充输液量, 即时检测动脉压、中心静脉压, 必要时按医嘱给麻黄碱升压药。观察ECG变化, 如出现心率失常应即时对症处理。观察药量, 颜色及时记录24min出入量。

2.4 注意保温

由于手术期的病人的体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其中主要表现为低温和寒战。体温过低时应注意保温, 用热水袋时应拧紧盖子, 保证不漏水, 水温为4~50℃为宜。热水袋与患者身体之间应隔1层毛毯或薄被, 放好后应经常检查。少数患儿由于术后覆盖厚, 可出现术后体温升高。

2.5 气管拔管指标

待患者肌力充分恢复, 自主呼吸规则, 意识安全清醒, 并有足够通气量, 咳嗽反射正常, 血液动力学平稳, 脱氧15~20min血氧保持在95%以上, 方可拔除气管内导管。在插管和拔管过程中动作要轻柔, 以避免刺激或损伤喉部, 防止喉痉挛的发生。

2.6 注意安全

全麻清醒前病人常有躁动不安, 应加以约束保护。用约束带固定病人四肢时, 应注意松紧适宜, 避免过渡牵拉各种导管, 防止苏醒期输液针头和引流管脱出。同时观察病人瞳孔、神经反射、脉搏、呼吸等来评估麻醉深度。如瞳孔转大或正常, 睫反射存在, 眼球转动灵活, 脉搏略速, 呼吸浅速不规则, 表示病人即将苏醒。此时护士要加强巡视, 警惕病人躁动, 注意病人安全, 防止坠床。麻醉后还要观察病人膀胱充盈情况, 膀胱过度充盈也会引起病人躁动, 应即时导尿。

3 并发症处理及注意事项

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是保证麻醉苏醒病人安全的主要措施, 也是大手术和危重病人顺利康复的关键。

3.1 低氧血症

由于麻醉药物, 手术部位疼痛等因素对肺功能的影响, 易致低氧血症, 麻醉恢复期应采用面罩吸氧, 一般氧流量为3~5L/min。以保持血氧饱和度正常。

3.2 舌后坠

舌后坠出现时病人呼吸强弱不等, 并有鼾声、鼻翼煽动, 氧饱和度下降。可抬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管, 经正规处理后呼吸道梗阻情况均能改善。

3.3 喉痉挛

喉痉挛主要对吸气性呼吸困难伴有高调吸气性哮鸣音, 病人出现紫绀症状, 面罩加压给氧等处理, 解痉药物及激素等药物的应用。

4 结语

在全麻苏醒期间, 首先应注意观察病人神志变化, 清醒状况。一般病人在吞咽, 咳嗽等反射恢复, 病人完全清醒, 潮气量恢复正常。肌张力Ⅳ级, 充分吸除气管内及口腔分泌物后拔除气管导管[2], 当病人在苏醒过程中若出现躁动时应考虑: (1) 有隐匿性缺氧; (2) 神志未清醒时有痉痛刺激; (3) 膀胱充盈; (4) 麻醉苏醒期兴奋 (多见氯胺酮麻醉) 因此, 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吸氧浓度, 止痛药物的应用及导尿处理, 可缓解躁动。本组全麻患者苏醒期护理基本平稳。苏醒期处理及时准确, 生命体征平稳, 苏醒完全, 安全返回病房, 术后随访未有并发症发生。

总之, 全麻苏醒期是一个病情变化迅速而复杂的过程, 患者在瞬间即可出现严重的、致命的并发症。手术室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应严密守护在病人床旁, 应认真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出入量、引流液的性状。随时检查吸引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以保证正常运行。除此以外, 护士还要有一定麻醉学基础和处理并发症的能力, 苏醒期的观察和处理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危。

参考文献

[1]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518~523.

篇4:期中考的心得体会

1.夯实基础。基础知识不牢的学生在学习上往往“欠债”太多,容易遇到“高原现象”,因而克服“高原现象”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找出“弱点”,夯实基础。在熟悉化学教材的结构、构建起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每天进行适量的试题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但解题不在于多和难而在于精,做完题后对于重点试题要学会总结:该试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各知识点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有什么技巧和规律?如果转换了题型、改变了已知和未知条件,应该怎样做?如此,每做一道题,不管做得正确与否都有收获,从而不断夯实基础。

2.关注说明。有些学生把化学当作“半个语文”,依赖死记硬背而陷入“高原期”,所以需要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中考题有难、中、易之分,且有明确的数量分配,难题一般占10%左右,基础题和中等题占90%左右。鉴于此,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经常看《考试说明》。考前应该有一个复习指导思想——“回归提高”。所谓“回归提高”,就是回归到《考试说明》上来,通过《考试说明》梳理化学知识网络,熟悉题型,从而实现提高。

3.积极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有效地克服“高原现象”。眼看考试临近,不少学生一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导致紧张。这时最好能用一些方法调整心态。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按摩穴位或做一些有规律的简单动作等;碰到难于解决的问题要适时放弃,并且坚信中考试题中不会涉及(涉及的概率的确非常小);选做一些简单题,确立信心。也可利用下课的时间活动活动,主动和老师特别是同学进行沟通,彼此鼓励,相互学习,减缓心理压力,以提高学习效率。

4.错题纠错。教师要教导学生时常抽点时间,好好整理前期的试卷,结合复习重做曾经做错的题,在改错的时候,不仅要知道这道题是怎么错的,还要知道考的是什么知识点,知识点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同时,在看试卷的时候,不仅仅要用眼去看,而且要随时记录一些感想、体会,必要的时候还要回归课本,澄清概念,总之要做到手勤、脑勤,力促自己胸有成竹、助推自己消弭“高原现象”。

5.对症学习。如果复习内容短,内容孤立,可一鼓作气,采用“整体学习法”。如果复习内容长、内在规律明显,可逐步复习,各个击破,采用“部分学习法”。这里,知识网络的构建非常有助于破解“高原现象”。如果把知识比喻为一张网,重点知识就是这张网上的纲,重点知识的抽象和概括程度较高,只有理解透彻才能对整个学科知识有系统的认识,构建出知识框架。从考试的角度看,试题多数落在重点知识上。同时,浏览近几年我市中考化学试卷,不难发现大凡特色鲜明、评价较高的优秀试题,都是与科技、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与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紧密相关的,对于这样的知识,不论是重点还是非重点都应该学习。

6.情感慰藉。处在“高原期”的学生,情绪低落,对教师的话不理不睬,似乎什么都不愿意说。其实,这些学生很多时候并不是不愿意交流,而是担心说出心里话后,教师不能够理解和接受。有的学生刚抱怨两句“初三的生活太累了,真不想学了”,马上就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因此,教师要耐心地听学生倾诉,多在情感上和行动上给予学生鼓励和关心。例如,教师可以和学生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每天与学生一起散散步,做做适量的运动,这样既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有助于学生睡眠,有助于克服“高原现象”。

面对化学中考的“高原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高原期”看作“缓冲期”和“调整期”,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平稳顺畅地度过这个“高原期”,最终促使学生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篇5:期中考心得体会

在学习上,我可以很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学习,在课堂上也可以跟着老师的教学进度来学习,完成好自己的日常的学习的同时也会更好的去拓展和延伸自己的知识面,自己日常的学习也是非常的努力和刻苦,我在学习上也不需要老师和家人操心,自己完全有能力去主动,积极的学习,对于学习的热爱和求知欲也是非常的强烈,所以一直以来,不管是这半学期还是之前的学习,我也都很好的去完成了,但是自己却没有一个很好的心态,我清楚的知道考试是检验学习情况的最为直接和准确的方法,可是我每次面对考试的时候都会特别的紧张,所以自己在考试的过程当中,都很难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很多在平时的学习当中不会出错的题目和细节,在考试中总要失掉一些分数,一直以来,不够自信,也没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是我所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所以我也需要去用心的改正自己的缺陷,尽可能的完善自己。

这次的期中考试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心态真的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当自己的心态足够的好,自己也可以很自信的参与到考试当中去,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考试,在考试的时候才可以很好的展现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才可以更准确和直观的看出自己的问题。当然现在的考试也已经结束了,我也不用一直去纠结过去是什么样子的了,既然出现了问题,就要去找到问题,并且在之后的生活的当中认真刻苦的改正,对自己好的地方也要去继续维持和发扬下去。

篇6:期中考心得体会周记

时间真是转瞬即逝,一周又过去了,这一小段时间里,我们一定有不少所感所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周记了。那么写周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期中考心得体会周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期中考心得体会周记1

当我们拿到期中考试的审判结果,就看见一些学生的情绪原本是乌云密布,现在已经光辉灿烂,还有一些同学的思绪像下起了雨,雨水从脸缓缓流下,而我却像那个不幸的孩子,被“黑暗”的世界笼罩着。在回家的路上“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让人感到一阵凉意,仿佛世界都在责怪我考试没考好,我因此而伤心。

这次考试没有达到我所期盼的那样好,英语才考62!语文才考50!英语说实话很多听力题都是乱蒙的,这次只是侥幸,可能是这几个月很少写听力题了,一时听不懂什么意思,加上有原来的两遍改成一遍,一时有点不适应,刚想听的时候,结果就结束了,扣分题大多是完形填空和阅读扣了七八分呢!我虽然买了练习题,但是由于作业多加上复习其他科没有时间做,真的很遗憾,要是多做些,没准能上90,但是我有点担心我的口语,因为考试不是真正的目的,学好英语跟人交流才是真正的目的。语文我考的.跟上回一样,语文名次却不一样,大概由原来是第一变成第三,但是我也找到我所要打败的对手,只有对手才能激励我不断进步。

生命是短暂的,时间是有限的。当考试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如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种恬淡的心情对待生活。“人能走多远?”这话不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话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在短暂的生命里我们不能失去人生的三盏灯塔:自信、勇敢和坚毅

如果你只停留在一个点,不前进,你永远不会成功,还不如从现在,从这刻起,加把力,把希望和快乐寄托在期末考试上。

期中考心得体会周记2

每当到期中、期末的时候,我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成绩。这次也不例外,期中考试考完后,我一直沉浸在紧张中,直到老师把考卷发下来的那一刻。

前几天老师公布了成绩,我语文90.5,数学98,在我们班占第2名。对别人来说很不错,但对我和父母、老师来说却不算什么,因为我在小时候父母为了我的学习更好,他们买这个买那个,花了很多钱,唯一就是为了让我更好;而因为这样,我的成绩一直不错,因此老师对我的期望也很高。但这两门都令我感到最可惜,我的语文本来是不错的了,但作文给我扯了后腿,只得了23.5分,我们班里有的学生都得了24分、24.5分、25分。数学是我的强项,本来我可以得100分,但我很马虎,本来是要算用去的,我却求成了剩下的,扣了2分。真是应证了一句俗话: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唉!虽然我还是名列前茅,可我是闷闷不乐的,对自己的成绩很不满意。

我还记得上学期成绩报告单上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你的粗心成了你的心病,改正过来,你会变得更完美。”也有老师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胜利者不属于跑的最快的人,有可能属于最耐跑的人。”老师的话使我受益匪浅。

篇7:期中考心得

这次的考试有部分的科目缩减了考试的时间,以至于有些同学考试发挥失常,可以说考试的结果是真的很不理想,但是意料之外的惊喜也是有的,班里以往成绩都徘徊在八十分以下,这一次考试却有人冲破了这一分段,但可惜的是只有一人,其他平时成绩比较稳定的同学在这次考试里为没有取到较为理想的成绩,可以说七十分段的人是一个也没有,六十分段的人倒是多了一大堆,可谓青黄不接。

这次考试直接就暴露了很多问题,平时认真学习的同学成绩虽然有浮动,但也不是很大,而不怎么把学习放在心上的学生经过这次考试后应该也是能吃了个不小的苦头,也是为他们敲响了一个警钟。

篇8:围术期液体治疗的点滴体会

1 围术期水、电解质的变化

1.1 水

正常人在休息时不显性出汗量为0.5ml/ (h·kg) 。手术过程中, 出汗所丢失的水分显著增多, 并与手术大小、手术的种类、手术室温湿度, 以及病人的自身状况有关。成人在中等手术中, 出汗所丢失的水分为 (110~150) ml/h。由于手术创伤的刺激, 体液要向伤口的表面或“第三间隙”渗出, 水、电解质和蛋白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丢失。虽难以精确估计, 但随蛋白质丢失的增加, 水分丢失也要增加, 并与伤口范围的大小和手术时间的长短有关。胸腔手术中, 病人体液每小时丢失100~200ml, 腹部手术时向腹腔流失的也为100~200ml, 严重创伤及休克病人从功能性细胞外间隙转移至细胞内可占细胞外液容量的6%~10%。根据临床经验, 腹部手术应补水 (250~300) ml/h, 胸腹联合手术 (450~550) ml/h, 成人骨科手术为200ml/h。因而, 一个体重60kg、接受中等腹部手术或胸腔手术的病人, 体液的丢失量和需补充的量估计为:基础出汗量33ml/h、创口蒸发136ml/h、尿量40ml/h、创口内估计渗出164ml/h、细胞外液转移至细胞内液的液体量为136ml/h, 总量为500ml/h。这是仅按手术创伤水平衡的估算, 在临床液体治疗时, 还应该记呼吸蒸发、内生水和粪便中水的丢失。

1.2 电解质

对机体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的电解质主要包括钠、钾、钙、镁以及氯离子。手术和创伤激活机体内分泌系统, 使水钠排出减少, 腹腔手术时可发现腹腔内有蛋白质和电解质的液体增加。在补充水电解质的液体治疗时, 应综合考虑。笔者认为, 电解质的补充要从以下三方面来估计。

1.2.1 容量失调

体液的等渗性增加或减少, 仅引起细胞外液量的变化。外科病人最常见的水电解质紊乱是细胞外液不足, 其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干燥, 表情淡漠, 少尿及低血压, 心动过速 (100~120次/分) , 其缺水量在2%~6%, 属轻、中度脱水。如果坐位或头抬高60°时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提示病人失液相当于体重的6%~8%;若出现昏迷、平卧位低血压、显著心动过速及静脉萎陷, 提示体液丢失达1 0%以上。

1.2.2 浓度失调

即由细胞外液内水分的变化而导致渗透压改变。病理性失水 (发热、糖尿病、气管切开等) 或摄入不足的临床征象与容量不足时较难区分, 血清Na+浓缩 (>145mmol/L) 是最佳指标。正常容量性低钠, 宜给补充性液体, Na+的补充应根据24小时内排Na+量进行调节, 不宜使用利尿药;低容量性缺钠时 (呕吐、腹泻、引流) 宜补充含电解质多的液体, 不应限制输液或应用利尿药;高容量性缺钠, 常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用5%葡萄糖注射液纠正血容量不足, 治疗时应限制液体入量并给利尿药。

1.2.3 成分失调

细胞外液内含量较少的一些离子浓度的改变, 如Ca2+、Mg2+、Cl-等, 对其渗透压无明显影响。常见的高钾血症 (血K+>5.5mmol/L) , 常见排钾障碍或摄入过多;低钾血症 (血K+<3.5 m m o l/L) , 多见于代谢性及呼吸性碱中毒, 使用利尿药、过度换气及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因此, 围术期应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及特征正确估计补液成分。

1.3 碳水化合物的补充

创伤本身能通过肝糖原分解作用和外周对葡萄糖利用降低而产生高血糖。同时, 创伤后血液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升高。因此, 外科手术时不必通过补液增加葡萄糖的量。

2 液体种类的选择

静脉补液常见的有晶体液和胶体液, 胶体液是高分子溶液, 易透过毛细血管膜而弥散, 常用的有5%的白蛋白、血浆蛋白液、新鲜冰冻血浆、羧甲淀粉 (代血浆) 等, 用于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防止组织水肿和补充血容量。而晶体液分维持液、替换液及特殊要求的液体: (1) 机体不可见的液体丢失 (不显性失水) , 如呼吸道蒸发、出汗等, 需补充维持液, Na+应为低张, 如5%葡萄糖注射液。 (2) 用于纠正身体丢失或从细胞外转移的液体为替换液。如胃肠减压、瘘管引流、创面渗血和渗出等, 应补充含Na+的等张液。 (3) 特殊要求的液体主要用于酸碱平衡失调, 如治疗酸中毒用8.8%碳酸氢钠注射液。

3 围术期补液原则

(1) 术前禁食水, 每小时不显性失水为2ml/kg, 故应输入维持液2ml/ (kg·h) ;可补给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于手术初30~50分钟内滴入。 (2) 为补充手术期间显性或不显性体液丢失, 应给0.9%氯化钠注射液或乳酸林格液2ml/ (kg·h) 。 (3) 估计外科损伤的程度, 根据手术创伤范围调节用量。如为体表小肿瘤手术, 补液量为2ml/ (kg·h) , 加手术创伤再补充4ml/ (kg·h) , 共6ml/ (kg·h) , 以平衡盐液为主;中度创伤手术, 如疝修补术、胸腹部常见手术, 应补液8ml/ (kg·h) ;较大手术如肠梗阻、胃大部切除术和乳腺癌根治术等则应输注10ml/ (kg·h) 。 (4) 根据病人失血情况适当补充胶体液。当失血量超过20%则需适当补充胶体液, 原则上晶胶比为2∶1, 主要用于扩张血容量。 (5) 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 调整输液种类及速度, 使尿量保持在1ml/ (kg·h) 。

篇9:险企“期中考”点评

这场“期中考试”出结果了,到底各家保险公司的成绩怎么样呢?从四大上市险企的表现中我们似乎可见一斑。

中国人寿6月单月银保新单预计负增长6%左右,期缴新单负增长6%,降幅较前显著缩窄。在保费基数下降和降息等因素致保险产品吸引力增强的影响下,下半年银保增速或将有所提升。

目前,中国平安面临代理人数量和产能增长瓶颈,增速落后于太保和新华,未来此种情形可能延续。平安寿险2012年6月单月个险新单同比持平,上半年个险新单负增长27%左右。

平安产险较强的渠道掌控能力决定其较高的保费增速和稳定的盈利水平,预计上半年承保利润同比增长30%左右。平安车险不同于同业,其50%以上保费来自交叉销售和电话渠道,该公司本身对于渠道掌控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公司。因此中国平安的保费增速与盈利水平受行业竞争秩序恶化的负面影响较小,产险经营稳定。随着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渐近,平安产险符合自行拟订条款、费率的条件,其管理、品牌优势明显。平安产险保费快速增长,且成本率稳定,未来仍将实现利润持续增长。

太保累计保费收入继今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标准保费增速高于保费增速,说明其产品结构优化,保费的期限结构较合理。太保寿险“聚焦个险,聚焦期交”战略表现优异,业内人士预计该公司2012年上半年个险新单保费增速超过15%,在上半年各大寿险公司个险新单保费负增长的低迷环境下独树一帜。

不过,中国太保近期发布的中期业绩预告显示,该公司今年中期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55%左右。太保认为,2012年中期净利润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2012年上半年投资收益同比大幅下降以及业务增速放缓。业内人士认为太保作为上市保险公司预期中期盈利下滑,主要受两点因素影响,即投资表现低迷和费用大幅攀升。一季度该公司投资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14%,并计提13.7亿元资产减值损失。二季度资本市场依旧低迷,预计投资收益依旧有下滑空间。

新华保险6月单月实现保费收入81亿元,单月同比增3.16%。上半年10.47%的总保费增速高于平安的4.40%、太保的1.10%和国寿的-5.17%。新华保险较高的保费增速来自:个险新单保费增速领先;30%的个险续期保费增长;银保降幅较小。扣除6月保费,新华保险2012年前五个月总保费同比增长11.8%。

上半年新华保险在个险和银保的增速均超过同业平均,并且实现价值率双增,成为市场低迷环境中的增速领头公司。新华保险上半年约6%的个险新单增速虽低于太保,但好于同业大部分公司,整体价值率有所提升。不过,与其他公司相比,机构的数量是新华保险的一个软肋,上半年县一级许多分支机构还在陆陆续续的开设,五月份有几十家新的四级机构开设。

业内人士预估上半年寿险全行业总保费收入仅实现千分之五的增长,而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去年上半年寿险行业增速为11%。

在业内看来上半年保费收入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形势不乐观、银保新政影响持续、营销员增员难、行业转型等因素。而且近几年以短期趸交储蓄替代性业务为主的传统银保业务发展模式,更多的是“规模造势”,并没有给保险公司创造太多的业务价值。

得益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降息等因素,业内普遍预期下半年保费增速会回升。但业内预期全年寿险保费增速仅能达到1%—2%之间,据了解,很多寿险公司纷纷调低年初的保费计划。

尽管同比寿险增速下滑显著,但是寿险环比增速已连续两个月回升。数据显示,平安、太保寿险6月分别同比增长15.3%、12.2%,较5月同比增速分别上升5.39%和2.74%。有报告指出,预计下半年这一过程将持续,并且随着基数下降、利率环境改善以及保险公司产品创新的推出,回升速度有望加快。

尽管上半年人身险增长承压,但银行系保险的表现却十分抢眼,除近日刚刚更名的金盛人寿负增长外,建信人寿、交银康联、光大永明、中荷人寿、嘉禾人寿和招商信诺今年上半年全部实现保费收入快速增长(见表2),其中成立不足一年的建信人寿保费增长高达6倍。

篇10:期中考的总结

一、试卷分析

因为是期中考试,试卷非常的简单班级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考试内容都是基础知识,而我在课堂上抓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注意了学生的课外拓展,平时基础没有抓的太牢固。以至于这次考试不太理想。

二、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1、五年级的学生时间特别的紧,进入五年级我发现其他各科老师特别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我觉得孩子们特别的累,像是提前进入了毕业班,所以我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要掌握的知识掌握牢固,课下基本不留作业。

2、在平时上课的时候要狠抓基础知识,多作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对于字词的教学,每一节新课都要用二十分钟的时间讲字词,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把字词掌握住了,这样学生课下就没必要反复的抄写了。

3、立足于教材,教材是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

4、设立语文小组长,督促组员完成练习,尤其对及格和优秀一下的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学生给学生讲题,消除学生学习语文时对老师的恐惧感,逐渐提高成绩。设立目标不可以太高,让大部分学生有信心学好语文。

5、学生的素质不同,学习基础不同,性格不同,志趣爱好不同,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论是学习好一些的,还是基础差一些的,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他们之间在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某些方面甚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作为教师来说,既要看到差异,更要重视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的变化。因此,教学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共性,也要照顾他们的差异。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否则,就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使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得不到发展,一部分差一些的学生不能迅速赶上来。

篇11:期中考的总结

主:学知识后不复习,不牢固,再次一翻课本就不耐烦,翻一页看看都会了,就跳过,每次都这样,认为自己都会了,结果考试到了,坐到考场上脑子一片空白。

次:位置在后面,前面的同学长得这么高,挡着了我,我基本看不见。

无论怎样,自己是为自己而学,找那么多的理由掩饰没用,看着上学期的一份检讨上面写着:希望可以看到七年级下册的好成绩。我失败了,我退步得更厉害了。

我必须要重新打起精神来,如果再这样下去,倒数第一非我莫属,我不会再说空话,我会用实际行动证明。

我要独立学习,自己争气,爸妈给我两个月的时间,我保证:考试进入前200名,考一个对得起你们,对得起我自己所付出的名次与成绩!

我不想再依靠你们,只是不会的我不会再不懂装懂,我会认真的向你们请教,也不会听得不耐烦,但我想真的希望是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标。

篇12:期中考质量的反思

期中考试已经告一段落,从学生的考试情况看,完成情况一般,这要从客观和主观情况去分析。

首先客观方面:有两个班的电脑近一个月都无法正常使用,一个班音响无声,一个班投影仪坏了,使得这两个班的学习效果较差,再加上中考时是五年级学生和六年级学生交叉同坐,一个年级播放录音时另一个年级做笔试练习,我认为这对学生做题的干扰是不可估计的,建议以后还是不要采用这种方式。

现在说说主观方面的原因:六年级的中考试卷题量适中,题型较灵活。学生在平时如果能按照老师的要求熟背每单元的词汇和对话,然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尤其在老师评讲练习时,注意总结学习要点和学习技巧,学生无论在何种测试下都会获得较好的`成绩。重点是现在有部分六年级的学生,学习很被动,老师布置的练习不去认真思考只会借一些好的同学的作业来抄袭,长此以往,那就什么都没学到了。

篇13:面部烧伤急性期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大面积烧伤伴头面部烧伤3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12~62岁。单纯头面部烧伤10例,伴多处皮肤烧伤合并头面部烧伤28例。烧伤深度:浅Ⅱ度32例,深Ⅱ度5例,Ⅲ度1例。5例合并中度吸入性损伤,均在伤后的6~24h之内行气管切开术,9例在伤后3~7d内行面部磨痂术。

1.2 初期处理的步骤及护理配合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严重头面部烧伤的患者注意高热、呕吐、脑水肿、急性胃扩张等并发症的观察,在伤后48h内应禁食。(2)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应注意呼吸道通畅,床边应备气管切开包。48h后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可采用抬高床头或半坐卧位,以利于水肿消退。(3)面部烧伤早期可暴露疗法,同时有颈部烧伤时,颈部应予以过伸位,充分暴露颈部创面。(4)保持面部创面清洁干燥,可用消毒棉签或纱布轻轻吸干渗出物。烧伤部位波及头发或接近发际者,头发应剃净[1]。

1.3 常规护理

病室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早晚拖地2次,房间动态机负氧离子发生器消毒2次,早晨消毒1h,晚间消毒2h;室温均为空调房间,夏季26~28℃,冬季30~32℃,保持空气流通;进高营养流质饮食,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普食。若术前禁食或术后进食困难者,应给予鼻饲或静脉高营养。

1.4 五官护理

(1)眼部烧伤者由于眼睑水肿,眼不易睁开,渗出物不能及时排出,易造成结膜或角膜继发感染,故应及时清除分泌物。眼睑闭合不全时,应以抗生素眼膏及油纱保护角膜,以免发生暴露性角膜炎,必要时行睑缘粘连术。(2)耳部烧伤时,由于耳廓凹凸不平,创面分泌物引流不畅,应及时给予清理,以防发生化脓性耳软骨炎。(3)鼻腔护理,经常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鼻道清洁通畅。(4)口唇烧伤后,因肿胀外翻,口腔黏膜暴露,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进食时保护口周皮肤,防止感染。

1.5 吸入性损伤的护理

(1)严密观察呼吸情况,防止窒息,面颈部深度烧伤伴有声音嘶哑,尽早给予气管切开术,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切开后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进行有效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呼吸道湿润,雾化吸入q4h,用生理盐水100m L+敏感抗生素行气管内滴入3~5滴/min,鼓励患者深呼吸,帮助翻身叩背咳痰,定时改变体位。(2)合理应用抗生素,呼吸道烧伤由于黏膜充血、水肿、坏死脱落,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也可成为全身感染的主要病灶。一般应参照痰液培养或口鼻部创面分泌物培养的细菌及药敏结果,有针对性地应用。

2 结果

本组38例头面部烧伤患者,一期愈合34例,其中7~10d愈合的31例,10~19d愈合的2例,20d以后愈合的1例;色素沉着3例,1例口周有不明显瘢痕。二期手术植皮治疗4例。

3 讨论

由于意外伤害患者不能面对现实,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心理,担心面部留下瘢痕,影响美观。特别是未婚青年,心理承受能力差,表现尤其突出。因此,应主动与患者交谈,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面对现实,乐观对待疾病,增强生活信念,配合治疗和护理[2]。

在处理创面时要特别仔细,动作要特别轻柔。如果处理不仔细,异物和坏死组织处理不彻底,不但留下斑点、色素沉着,而且还容易感染;如动作粗重,很容易损伤健康组织。面部的特殊暴露部位,治疗要彻底。因为刚愈合的创面,不论是上皮,还是疤痕,都很不成熟,很娇嫩,经不住外界刺激,如太阳晒、风吹等,遇到刺激就会变形、干死脱落。所以,必须继续治疗,继续用药,短者20d,长者2年。面部血液循环丰富,生长恢复快,皮肤愈合能力强,如果护理得当,深度创面也可顺利愈合。在护理这类病人时,五官有分泌物时应及时用无菌棉签轻轻拭干,面部烧伤采用湿润暴露疗法,使创面湿润而不浸渍,避免损伤创面引起感染。这样,头面部创面恢复将会十分理想。

通过对面部烧伤病人的正确护理及指导,很多患者烧伤都顺利恢复,大大提高了面部烧伤患者的治愈率,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可见,烧伤后正确的护理措施之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钟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317.

篇14:本届政府步入“中考”期

农民以春联表达自己对形势的判断,在中国政治传统中开不罕见。但取消农业税这个“第一回”所凝聚的民意力量,以及由此形成的对执政党的民意支持,却引起了新的注目。

“两会”前另一番颇受关注的情形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被海外媒体称为“中共最大的自我教育活动”。北京中直机关一位张姓公务员正在参加这项活动,“这个词有些拗口,但是单位抓得很紧。”

每天她都要经过西单地铁,在北京最繁华地段的地下通道里,乞讨者已经冻得不堪忍受,几个人蜷缩在一起,张将一元纸币扔到乞讨者铁制的钱罐里,对方一点反应也没有。

“太冷了,我穿着羽绒服都难受,可他们却要在这里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黑夜,这时,我不知怎么就想起了自己是个党员。”她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年初,温家宝总理为死难矿工落泪的一幕,引发了媒体的纷纷报道。然而,同样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发生在2004年的黑龙江鸡西“欺骗总理事件”——总理的批示被地方官们推来推去,甚至交上严重“掺水”的调查报告。这一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做法显示了这些地方官员极低的执政能力。

因反映鸡西市政府欺骗温家宝总理而闻名的夏家骏的评价是,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机制,让制度来保障每个官员不敢撒谎、不能撒谎,既对中央负责,也对百姓负责。

本届政府为建立这样的制度做出了新的努力,但要完全建立起来,又恐怕不是一届政府任期内所能完成的事情。21世纪初的中国就在这样的矛盾中前行。

经受一次次考验

2005年3月,全国“两会”即将举行,这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后的第一次“两会”。在四中全会上,2004年9月1日,江泽民提出辞去党的中央军委主席职务,他在信中还表示,“我也将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从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到2005年3月,已经将近两年半,距离十七大,还有不到3年的时间。2003年3月本届政府诞生,到今年3月,也已两年,至下一届全国人代会换届选举,还剩3年。按一种通行说法,新一届领导集体正在步人“中考”期。

在十六大结束前后,中国媒体热议的话题是“13年大脉络”。在之前的13年中,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2002年,在胡锦涛刚刚担任党的总书记的时候,海外有媒体在报道时,用了“Who is Hu”(谁是胡)这样的标题。不仅海外人土对新的中共领导人感到陌生,即使对许多普通中国民众来说,当时也不太清楚新的领导人将带来什么。

这使2003~3月的十届全国人大十次会议备受关注。在这次会议上,新的国家机构领导人选举产生,胡锦涛当选为国家主席。这次“两会”上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给媒体带来了一片惊喜。新华社的报道说,“今年的‘两会’,新人多,新气象、新作风、新观念更多,透露出中国政治的新走向”。人代会结束时,新当选总理的温家宝向中外记者介绍了本届政府的施政目标和纲领。

距此又过于两年。2003年的抗击非典,以及2004年实施的“比非典更严峻的考验”的宏观调控,为这一届政府打上了特殊的英勇气概和机智色彩,也为其今后的执政确立了坚实基础和缜密思路。

两年中,中国经济在2002年增长8%的基础上,分别增长9.3%和9.5%,许多领域的表现让外界惊异。随着胡锦涛在国际舞台上的频频精彩亮相,新的领导层确立了自己的威望,明晰地展示了自己的施政理念,完善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体系,并向世界描绘出了一个清晰的中国未来。而对于即将召开的“两会”来说,党的高层频频提及的和谐社会理念,则构成了一个颇有意味的背景。

“像勇士一样”

刚刚过去的2004年和已经开始的2005年,对于在北京市宣武区马莲道一个施工队里打工的河南林县农民陈文平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2004年春,从16岁就开始务农的年仅21岁的陈文平来北京打工,2004年年底他顺利地拿到了7000块钱工资,回家给了父母。

他有点羞涩,“出来的目的,就是攒钱,娶媳妇。老家娶媳妇要花3万块钱(不算盖房子)。给女方彩礼要1万,买家具、家电1万、婚庆典礼置办酒席等还要1万。”

按他现在的收入水平,如果4年不拖欠工资,陈文平就有娶媳妇的经济能力了。另一位民工李泽明说,去年能够拿到工资,“和温家宝有关,总理都帮我们要,谁敢不给!”

有媒体在此时再度引用了2003年底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做的一次演讲,他说:“不切实保护广大劳动者特别是进城农民工的基本权利,他们就有可能陷于像狄更斯、德莱塞小说所描写的那种痛苦境地。”

解决拖欠问题,取消农业税,以及帮助下岗失业者,使众多的弱势人群看到了希望;而诸如把“保护合法私有财产”这样的内容首次写入宪法,则使更多的公民尤其是中产者及富有者感到了安全。

“回忆起来,我感到好可怕。会过去的,会过去的,我们都在祈祷。而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参加2003年抗击非典风暴的北京某医院的一位年轻的女医生回忆。 她和她的一个同事,都投入了那场“战争”,“我们最初是不满意的,因为有人隐瞒了疫情,尽管失职官员受到了追究,但还是绝望。”

“如果问我,什么时候看到了希望,可以说,就是看到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和人民站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像勇士一样,我对他们的好感就是从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

“这一届政府的最大特点就是倡导以人为本,从口号、理论、实践上进行贯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谢庆奎说。

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的中国科学院著名学者陆建华认为,如果看这两年来的中国政治,可以发现很多事情都是中央领导层主动促成的,这说明他们是千实事的。

“比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学习型政党,制订《党内监督条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进党内民主,执政能力建设,两次出台涉农‘一号’文件,简化出访视察的送迎仪式等。”

陆还提到了抗击非典、宏观调控、制度反腐、遏止“台独”、处理香港问题、防治艾滋病、应对矿难等方面的举措。

在处理中美关系、与周边国家关系、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以及反恐、伊战、朝核等敏感问题上,这一届政府也有新颖的思路。

“有时是主动出击,有时是事发后的‘被动’策应,但这相对的,比如非典,看起来是被动的,但实际上从解决问题来看,被动中却赢得了难得的主动。中央政府处理这些问题的战略和技术,在‘两会’上必然会引起代表和委员们的兴趣。”陆建华说。

亲民务实的作风

被观察中国政治问题的人士广泛提及的西柏坡视察,被誉为“拉开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序幕”,而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种“寻根”的做法,在这两年里一直没有间断。

2002年12月5日到6日,胡锦涛开始了十六大结束后的第一次考察,去了河北的西柏坡。

据媒体报道,为表示对新任党的总书记的欢迎,地方官员在胡锦涛视察的道路沿途摆上了青松和鲜花。先期抵达的中央工作人员对此当即表示了否定,要求将这些青松和鲜花全部去掉。

陆建华说,这样的要求已经很明确,新领导人“反感这样的做法”,鲜花和青松是将领导人和人民隔开,而胡锦涛要去重温的历史。是重新回顾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这次考察中,胡锦涛重申了党在“进城”之前大力提倡的“两个务必”,他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陆建华说:“你可以看胡锦涛同志就任党的总书记后所视察的地方,是能够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的。几乎大部分革命老区,总书记都去过。”

自2002年开始,胡锦涛视察过的地方包括,河北、内蒙古、四川、河南、山东、陕西、吉林、贵州等地。“可以发现,大部分是相对落后的地区,还有好多是革命老区。这就告诫全党,不能忘本。”

2005年农历大年三十,胡锦涛来到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看望劳动模范,慰问困难农民家庭。而他的同事温家宝则来到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阳光家园,与60多位被艾滋病夺去亲人的孤儿、老人一起吃年夜饺子。

人们正是从他们的率先垂范中,重温党的执政基础。北京大学电子政务学院院长杨凤春认为,所渭“寻根”,也就是“回到人民那里去”。

杨凤春说,改革开放20多年积累的社会矛盾,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尖锐,而新领导人没有革命战争年代的经历,刚刚履新,所能使用的政治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只依靠原来体制的资源,就会被动,所以必须扩大执政的基础,老话说得好,一切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这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更从执政能力的高度,加以了明确。

“如果说这届政府的标志是‘亲民’,亦即‘为人民服务’,那么支撑这一点的就是‘实事求是’。”杨凤春说。

“单一GDP标准的转向就是实事求是的表现之一,GDP已经不能解决很多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只给少数人带来更大的蛋糕,这届政府‘实事求是’的特点是,他们能听取和容纳其他的意见和建议。”

总书记亲自上党课

2004年12月22日,胡锦涛考察广东,在一个社区,胡锦涛问党建工作者,是否学习了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家一致给予肯定的回答。而当胡锦涛提出,“作为执政党,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在场的人一时愣住。

胡锦涛详细地解释四中全会确定的五种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关系的能力。

这一细节被媒体形容为“一堂生动的党课”。对于作为总书记的胡锦涛亲自给基层党员讲解四中全会的精神,一位政治学者形容,可以看出,这五种能力在胡锦涛的心中有多么重要。

而相对于上述基层党员不能说出五种能力,在2003年底出现的“上访潮”中,上访者竟然大都能复述出有关“执政为民”、“三个代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群众利益无小事”等语句。中央领导层指示对信访体制进行改革,并明确指出,政府今后一个重心工作,就是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国务院法制办一位官员表示,很少有一部条例像《信访条例》修改一样被领导批示和过问这么多次。分析人士认为,中央领导层已经认识到,今天的上访潮,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多年来中国社会系统性和结构性矛盾的积累。

2003年乃至2004年甚至2005年还可能出现的信访潮,比起经济的高歌猛进,这显得极不和谐。而不和谐的不仅仅是信访问题,还包括生态环境破坏、腐败蔓延、城乡鸿沟的扩大、贫富两极分化加剧、GDP崇拜等等。

实际上,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时候,中央已经提出了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吴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五个统筹协调是非常鲜明的特色,过去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经济建设为中心长,公共社会管理服务短。现在注重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

十六届三中全会还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003年9月,胡锦涛在江西考察工作时又概括为:“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此后中央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科学发展观。

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已经清晰地展现了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的工作逻辑,而在科学发展观下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一定意义上是在纠正GDP为中心的思想。

“如果说,此前还是停留在讨论和要求贯彻的阶段,那么此次两会无疑将会从具体工作安排上将上述思想贯彻下去。”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康晓光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从“西柏坡讲话”到“五个统筹”到“科学发展观”,再到“和谐社会”,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实际上,科学发展观是对以前经济发展模式的纠正,发展可以,但是要统筹发展,更要公平。这种工作思路,正是要使人民获得实际利益。

“干部能不能真正理解和跟上意图”

组织路线关乎着政策的落实。细心的人们注意到,中国2003年“两会”以后,在省部级领导中,文科出身的已经占据多数。根据新华网上最新的省委书记名录统计,理工科和文科出身的比重分别为40%和60%。

曾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之前曾任河南省委书记,曾被媒体称为中国“政治新星”,是最年轻的省委书记之一,而他是经济学博土。

很多人都注意到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干部队伍建设的着力描述。而中央对东北的政治治理得到了巨大的强化,显示了某种信号。在黑龙江,几乎所有的地市级领导被更换,曾掌管组织工作的原省委副书记韩桂芝涉嫌腐败被查处,导致黑龙江政坛掀起反腐风暴。

在民众最关注的反腐败问题上,更强调治本。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四管齐下”反腐败制度,即党内监督条例、党内纪律处分条例、对地方党政高级干部的巡视制度以及中央各部委的纪检监察的垂直管理制度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谢庆奎认为,两年多来,执政党对组织基础的巩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玩忽职守的人大胆撤职,二是更换省长,三是出台多种条例和规则,从制度上加强监督。

在概括两年多中央领导集体的组织路线时,杨凤春认为,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中央要求好的官员不仅要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考虑持续发展,不仅大刀阔斧地改革,还要摆平各方面的利益。

毫无疑问,任何政策、路线都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以前人们都追逐GDP,而一下子让人们纠正,要做到统筹,不容易。有的所谓‘精英’甚至认为,老百姓什么都不懂,老百姓不应该拥有平等的权利。”杨凤春说。

他认为,必须对既有的利益格局作出调整,这方面的阻力有时是非常大的,因为和很多个人的利益相连。

四川雅安市委副书记张锦明认为,“言行一致非常重要,十六大以后,十六届一中、二中和三中全会,都是十六大报告的具体化。中央领导不回避矛盾,现在的问题是,下面的干部能不能真正理解和跟上他们的意图。”

中央权威与党内民主的协调创新

专家们认为,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政治、组织、思想上统一全党的会议。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王长江认为,衡量“三个代表”是否实现的标准是什么,最初并不清楚,而胡锦涛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三个代表”思想找到了落脚,并将之系统化。

“四中全会的论述都有最终落脚点,全都在体制上和机制上面,比如政治机制,为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东西,比如减少落实到差额选举和减少党政副职等,这是非常明显的组织特点。”

专家指出,原来更多强调个人素质,但这次提的执政能力多是从全党的角度来说的,讲作为执政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王长江认为,两年多以来,中央领导层除了重视执政来源应该获得更广大公众的支持外,还认识到要执好政,党必须有活力。

“这是党的位置决定的,强调党内民主的动因还是为了获得更广泛的执政支持,如果没有党内民主,老百姓就会不信任,也就削弱了执政基础。”

这位著名的党建专家还认为,还要解决权力的有效性问题,就要尽量精简、合并党的机构,并且授权清晰,“说到底,加强中央权威和党内民主,两者在理论上是可以协调的,但是现在看,有的地方还是需要不断深化创新。”

从调整进入改革攻坚

“总的看,还是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清晰的未来,新政府对和谐与善良的鼓励,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官员们也感到官不好当了,开始探讨新的从政路子,开始思考与老百姓的关系问题。”杨凤春说。

就下一步发展,继续进行的学习型政党建设、大规模干部培训、保持先进性教育对于巩固执政党的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知名学者王绍光则指出,判断政策取向是否清晰,不能只看政策宣言,还要看财政资金的流向。

“没有一个政府的财政资金是完全充裕的,它必须在各类急需花钱的地方作出取舍和权衡。因此,资金的流向可以更准确地揭示政府政策的轻重缓急。”

2004年8月22日前后,中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活动。有观察人士认为,回顾去年的纪念活动可以总结,纪念他的目的就是重新回顾他的理论,而以前大多注意到他的理论的一方面,比如发展经济,比如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忽视了另一方面,比如共同富裕,比如先富带后富。

“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邓小平还警告过,“如果搞两极分化……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

王绍光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局部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它促使中国领导人不得不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开始花更大的气力来“兼顾”公平。

“现在的‘兼顾’终于有了一些实质内容。从财政资金的流向看,在过去几年里,中国政府的政策调整已经跨出了两大步,正在迈出第三大步。”

第一步是加大中央对西部省份的财政转移支付,第二步是加大对城市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的投入,第三步是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力度。

这三步都在做,“这是顺应民心的变化,如果说改革开放头20年中国政府只有经济政策、没有社会政策的话,现在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将更大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政策上来。”

刚刚过去的2004年无疑可以称作“宏观调控年”,2005年则被普遍认为是个个“改革年”。这使外界观察今年“两会”的兴趣愈浓,而2005年恰好又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是:2005年要“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会议提出,“当前,改革处于攻坚阶段,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要围绕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出重点、积极推进、稳步实施”。

中央为2005年的改革如此定调,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关于中国改革方向的争论和质疑。对改革的路径和方式有各种不同看法本不足为奇,但是,如果从根本上否定改革的市场化方向,进而引致对改革的“清算”、走回头路,那将是国家和人民的大不幸。

上一篇:水塘边的警示语下一篇:郧县民政局未雨绸缪确保五保老人安全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