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学反思

2024-05-20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学反思(精选10篇)

篇1:《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学反思

长期的室外教学,对于体育老师来说,理论课是不容易上的。因此,对于本节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查阅大量资料,对课进行精心设计,下载图片,视频,制作出了精美的教学课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指导学生更好的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本节课以小组探讨,教师讲解,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学习了常见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和预防方法,树立学生运动安全意识,并重点学习了擦伤、关节扭伤及骨折的处理方法,加强了学生安全运动意识,并在知识检测拓展延伸中紧急处理并亲自实践练习前臂骨折的处理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攻克教学重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动手动脑和团队精神。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浓厚,学生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较好,让我也有更大的信心上好理论课。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了,努力的付出人生舞台必定精彩。当然还有一些不足,在语言的运用启发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相信我会更加努力的。

篇2:《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学反思

第28课时

备课人:姚龙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和方法

2、利用已有经验,结合具体操作,在教师帮助下,初步学会擦伤等开放性损伤、关节扭伤等闭合性损伤及骨折的处理办法

3、在学习知识与技能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安全运动观念再思考,逐步提高安全运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学会擦伤等开放性损伤、关节扭伤等闭合性损伤及骨折的处理方法

2、难点:学会冷静处理运动损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第一,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刘翔受伤、科比受伤、C罗受伤、自行车爱好者受伤 第二,引导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组图片进一步说明,运动损伤是经常发生的,那么我们能不能减少或者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呢?在运动损伤后,我们会不会进行紧急处理呢?)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快乐学习

结合导学案,快速阅读课本,获取相关知识。教师巡查

三、合作探究,激发潜能 第一,屏幕出示三个问题

第二,目的:通过学习讨论总结,解决问题 第三,学习形式:自学,分组讨论,教师小结 第四,具体操作

1、教师出示问题

2、学生结合课本进行自学,初步解决问题

3、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进一步明确问题

4、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汇报人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相应补充)

5、在学生讨论,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给予补充、归纳和讲解 第五,三个问题参考档案如下

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主观原因:

⑴注意力不集中;⑵运动量过大;⑶准备活动不充分;⑷技术不熟练;⑸身体状况不佳;⑹情绪低落;⑺恐惧心理;⑻没有遵守学校制度;⑼没有遵守运动规则。

客观原因

⑴场地条件不好;⑵恶劣天气;⑶保护帮助不力;⑷运动器械故障;⑸其他原因。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有哪些? 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体育与健康》课时教案

备课人:姚龙

运动前:⑴着装合理,护具正确;⑵身体不好,要求见习;⑶掌握预防损伤的知识;⑷检查场地,消除隐患;⑸检查体育设施与器械;⑹避免环境带来的危害。

运动中:⑴做好准备活动,运动量适中;⑵遵循动作要领,注重保护与帮助;⑶练习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⑷遵守课堂规则,忌违规行为。

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擦伤:⑴清洁创面;⑵伤口消毒;⑶碘伏涂抹或使用创可贴。关节扭伤:⑴中止运动;⑵冷疗;⑶加压包扎;⑷抬高患处。

骨折:⑴防止伤者休克;⑵出血先要止血;⑶寻找固定材料;⑷进行简易固定。

第六,教师小结:针对第一个问题,简单介绍主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主要原因,主观是可以注意的。我们不能改变客观原因,就要调整自己的行为。我们该怎么预防运动损伤呢?看第二个个问题,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要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不断提高预防能力。当运动损伤发生时,我们要做好紧急处理。针对第三个问题,掌握了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在发生运动损伤时,我们就能做出正确有效的处理。

第七,观看视频:前臂骨折的简易固定方法。提示:视频中有几个地方讲解与操作不一致,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发现。

四、动手实践,体验成功

第一,目的:学生掌握三种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第二,形式:小组内两人或者三人一组,互相练习,准备展示。

第三,具体操作:⑴认识本组医疗器械;⑵按组长安排,两人或三人一组动手模拟处理运动损伤;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指导。

五、技能展示,提高本领

第一,目的:能更加正确、有效地进行运动损伤的处理。第二,形式:三组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第三,具体操作:对三种常见运动损伤进行展示。教师小结:师生对学生的展示做出评价。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的展示,借助了老师准备的器械,如果没有准备这些器械呢?请看下面的问题。

六、知识检测,拓展延伸

第一,小组讨论:周末,小明在野外登山时,发生了常见的运动损伤,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小明进行紧急处理? 第二,判断正误:

⑴篮球活动,如果在粗糙的水泥地进行,可以佩戴护膝、护踝等; ⑵运动完毕,我经常大量喝水来缓解口渴;

⑶带校牌或者脖子上挂着钥匙上体育课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⑷前滚翻是简单的技巧类运动项目,保护与帮助是多余的;

⑸上学、放学路上,我们三五个同学一边骑车,一边说说笑笑,非常开心; ⑹准备活动虽然很重要,我们班个别同学经常不做,也没受伤; ⑺800米测试完毕,我们都会躺在塑胶篮球场上,舒服啊!

⑻爸爸是游泳高手,每当夏天来临,爸爸总是带我到多个自然水域游泳。

七、各抒己见,总结提升

第一,学生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认识、技能掌握、情感态度方面来说。

八年级上学期《体育与健康》课时教案

备课人:姚龙

篇3:《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 学会擦伤等开放性损伤和关节扭伤等闭合性损伤及骨折的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学会冷静处理运动损伤。

一导入

第一, 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刘翔受伤、科比受伤、c罗受伤、自行车爱好者受伤。

第二, 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这组图片进一步说明, 运动损伤是经常发生的, 那么我们能不能减少或者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呢?在运动损伤后, 我们会不会进行紧急处理呢?) 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 快乐学习

结合导学案, 快速阅读课本, 获取相关知识。教师巡查。

三合作探究, 激发潜能

第一, 屏幕出示三个问题。

第二, 目的:通过学习讨论总结, 解决问题。

第三, 学习形式:自学, 分组讨论, 教师小结。

第四, 具体操作。 (1) 教师出示问题; (2) 学生结合课本进行自学, 初步解决问题; (3) 分组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 进一步明确问题; (4) 讨论结束后, 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汇报人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相应补充) ; (5) 在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基础上, 教师给予补充、归纳和讲解。

第五, 三个问题参考档案如下:

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主观原因: (1) 注意力不集中; (2) 运动量过大; (3) 准备活动不充分; (4) 技术不熟练; (5) 身体状况不佳; (6) 情绪低落; (7) 恐惧心理; (8) 没有遵守学校制度; (9) 没有遵守运动规则。客观原因: (1) 场地条件不好; (2) 恶劣天气; (3) 保护帮助不力; (4) 运动器械故障; (5) 其他原因。

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有哪些?参考答案:运动前: (1) 着装合理, 护具正确; (2) 身体不好, 要求见习; (3) 掌握预防损伤的知识; (4) 检查场地, 消除隐患; (5) 检查体育设施与器械; (6) 避免环境带来的危害。运动中: (1) 做好准备活动, 运动量适中; (2) 遵循动作要领, 重保护帮助; (3) 练习时, 注意力一定要集中; (4) 遵守课堂规则, 忌违规行为。

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是怎么样的?参考答案:擦伤: (1) 清洁创面; (2) 伤口消毒; (3) 碘伏涂抹或使用创可贴。关节扭伤: (1) 中止运动; (2) 冷疗; (3) 加压包扎; (4) 抬高患处。骨折: (1) 防止伤者休克; (2) 出血先要止血; (3) 寻找固定材料; (4) 进行简易固定。

第六, 教师小结:针对第一个问题, 简单介绍主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主要原因, 主观是可以注意的。我们不能改变客观原因, 就要调整自己的行为。我们该怎么预防运动损伤呢?看第二个问题。针对第二个问题, 我们要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 不断提高预防能力。当运动损伤发生时, 我们要做好紧急处理。针对第三个问题, 掌握了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 在发生运动损伤时, 我们就能做出正确有效的处理。

第七, 观看视频:前臂骨折的简易固定方法。提示:视频中有个地方讲解与操作不一致, 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发现。

四动手实践, 体验成功

第一, 目的:学生掌握三种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第二, 形式:小组内两人或者三人一组, 互相练习, 准备展示。

第三, 具体操作: (1) 认识本组医疗器械; (2) 按组长安排, 两或三人一组动手模拟处理运动损伤; (3) 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纠错指导。

五技能展示, 提高本领

第一, 目的:能更加正确、有效地进行运动损伤的处理。

第二, 形式:三组上台展示, 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第三, 具体操作。对三种常见运动损伤进行展示。

教师小结:师生对学生的展示做出评价。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的展示, 借助了老师准备的器械, 如果没有准备这些器械呢?请看下面的问题。

六知识检测, 拓展延伸

第一, 小组讨论:周末, 小明在野外登山时, 发生了常见的运动损伤, 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小明进行紧急处理?

第二, 判断正误: (1) 篮球活动, 如果在粗糙的水泥地进行, 可以佩戴护膝、护踝等。 (2) 运动完毕, 我经常大量喝水来缓解口渴。 (3) 带校牌或者脖子上挂着钥匙上体育课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4) 前滚翻是简单的技巧类运动项目, 保护与帮助是多余的。 (5) 上学、放学路上, 我们三五个同学一边骑车, 一边说说笑笑, 非常开心。 (6) 准备活动虽然很重要, 我们班个别同学经常不做, 也没受伤。 (7) 800米测试完毕, 我们都会躺在塑胶篮球场上, 舒服啊! (8) 爸爸是游泳高手。每当夏天来临, 爸爸总是带我到多个自然水域游泳。

七各抒己见, 总结提升

第一, 学生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认知、技能掌握、情感态度方面来说。

篇4:《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学反思

关键词 体育 中职学生 损伤 预防 处理

目前的中职学生年龄大多在15-19岁之间,正是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时期,参加体育锻炼普遍很积极,但由于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相关知识,或由于选择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合适。如:饭后、场地不合适(如硬场地上踢足球、做体操)、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过大或者对抗过强等因素,会导致一些运动性损伤或出现一些运动性疾病,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这些问题需要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运动性损伤及运动性疾病的预防和处理:

一、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是运动损伤中常见的一种,它包括皮肤、肌肉筋膜、肌腱腱鞘、关节韧带和关节囊以及滑囊等软组织的损伤。根据损伤组织是否有创口与外界接触,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两大类。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局部皮肤或粘膜破裂,伤口与外界相通,常有组织液渗出或血液自创口流出,其应急处理的要点是及时止血和处理创口,预防感染。先止血后处理创口,是处理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基本原则。在体育运动中,常见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有擦伤、切伤、刺伤和撕裂伤。

(一)擦伤

擦伤是皮肤受到外力摩擦所致,皮肤组织被擦破出血或有组织液渗出创口较浅、面积较小的擦伤,可用生理盐水洗净创口,周围用75%的酒精消毒,局部擦红汞或紫药水,无须包扎,待干后即可。

(二)撕裂伤

撕裂伤中,以头面部皮肤撕裂伤为最多,例如篮球运动中眉弓被对方肘部碰撞引起眉际皮肤撕裂等,若撕裂的创口较小,经消毒处理后,用粘膏粘合即可。撕裂创口较大,则须止血,缝合创口。若伤情和污染严重是,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和给与抗菌素治疗。

(三)刺伤和切伤

田径运动中被钉鞋或标枪刺伤,其处理方法基本和撕裂伤相同。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局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这种损伤在体育运动中最为多见。

(一)常见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种类。

挫伤:由钝力直接作用于身体某部所致,如运动中相互冲撞、或被踢打、或身体某部碰撞在器械上。

肌肉肌腱拉伤:由于肌肉主动的猛烈收缩,其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本身所承受的能力,或肌肉受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特有的伸展程度,均可引起肌肉拉伤。

关节韧带扭送:由间接外力所致,即在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常范围的活动而造成的。

(二)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

1、急性损伤

(1)早期 系指伤后24-48小时内。该期间的处理原则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及减轻炎症。处理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一种或者数种并用。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这种方法应该在伤后立即使用,有制动、止血、止痛及防治或减轻肿胀的作用。

(2)中期 指24-48小时以后。该期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理疗、按摩、针灸、药物痛点注射、外贴活血膏或外敷活血、化瘀、生新的中草药等,可选用几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3)晚期 该期的处理原则是恢复和增强肌肉、关节的功能。治疗方法以按摩、理疗和功能锻炼为主,配合支持带固定及中草药的熏洗。

对于这些损伤,我们都可以通过一定的预防措施来进行预防。在运动的时候,选择适合的场地。运动中,避免不必要的冲撞和过激的动作。最重要的是要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后,我们才能尽量的去避免在运动中造成这些不必要的损伤。

二、脑震荡

脑震荡是脑损伤中最轻而又多见的一种。头部受到外力打击后,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受到普遍震荡后所引起的意识和功能的一时性障碍,不久即可恢复,多无明显的解剖病理改变。

(一)头部受到暴力打击,伤后立即发生一时性的意识障碍。在体育运动中,头部被湿的足球打击、争顶头球是俩人头部相撞、运动时从高处跌下时头部着地等,都可能发生脑震荡。

(二)处理

急救时,应让伤员平卧、安静,不可坐起或立起。伤员昏迷的时间超过4分钟以上,或两侧瞳孔大小不对称、或耳、鼻、口内出血及眼球青紫、或伤员清醒后剧烈头痛、呕吐、或再度昏迷者,都说明损伤比较严重,应该立即送医院进行处理。

对无严重征象、短时间意识丧失后很快恢复的伤员,经医生诊治后,也应平卧送回宿舍休息,并应卧床休息到头痛、头晕症状完全消失。切忌过早参加体育运功和过多的脑力劳动。

三、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韧带损伤,在整个运动损伤中约占8%,在关节韧带损伤中占首位。球类、田径、体操等运动中都可发生。其中以外侧韧带损伤为多见,尤以距腓前韧带算是更为常见。

(一)损伤机制

在体育运动中,由于场地不平,以及跳起落地时身体失去平衡等原因,是踝关节发生过度内翻(旋后),引起外侧韧带的过度牵扯、部分断裂或者完全断裂。若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同时断裂,多有踝关节暂时性脱位或半脱位。

由于外力作用的大小和受伤的姿势不同,可以引起不同的韧带损伤。足的旋后动作是一个足踝关节的联合动作,在发生外侧韧带损伤的同时,往往合并足踝部其他组织的损伤。踝关节的反复扭伤可导致创伤性骨关节病。

(二)症状诊断

伤后踝关节外侧疼痛、迅速肿胀,并逐渐延及踝关节前部,关节出现普遍肿胀。韧带和关节囊撕裂后,局部皮下淤血,伤后2-3天,淤血青紫现象最明显。因组织撕裂,关节积血或撕裂的韧带嵌入关节内,致行走时疼痛,足跖不敢着地,或只能用足的外缘着地,出现跛行。局部明显压痛。

(三)处理

在现场急救时,立即用拇指压迫痛点止血,同时做强迫内翻试验和踝抽屉试验,检查是否韧带完全断裂。用氯乙烷喷射或用其喷湿的棉花团压迫以加快止血,然后用较大的棉花快或海绵垫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绷带包扎时应注意行走的方向,即内翻损伤应呈轻度外翻固定,是受伤组织处于松弛状态。24小时后,根据伤情可选用新伤药外敷、理疗、针灸、按摩、药物痛点注射及支持带固定等,并应及早练习踝关节功能。

(四)预防

首先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要选择场地平整的运动场地进行运动。运动前应该做好热身准备活动,特别是各个关节的韧带拉伸。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伤害的发生。

四、低血糖

正常的人在空腹的时血糖的浓度一般在80-120mg%之间,若血糖浓度低于55mg%时,就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低血糖症。

运动中出现低血糖症多发生在长跑、超长跑等项目中。

(一)病因

运动中发生的低血糖症,主要是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体内血糖大量消耗和减少,其次是运动前饥饿,肝糖原储备不足,不能及时补充血糖的消耗。此外,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糖代谢的功能紊乱,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也可加剧低血糖症。因此,赛前情绪过于紧张或者身体有病都可能成为本病的诱因。

(二)征象

轻者感到非常饥饿,极度疲乏,头晕。重者可出现神志模糊,语言不清,四肢发抖,呼吸短促,烦躁不安或精神错乱(如赛跑者返身向反方向跑),甚至惊厥,昏迷。

(三)处理

当确诊为低血糖症后,应使病员平卧,保暖,神志清醒者可饮浓糖水或吃少量的食品,一般经短时间后即可恢复。对不能口服者,可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100ml。对昏迷不醒者,可针刺人中、百会、涌泉、合谷等穴,并迅速请医生来处理。

(四)预防

平时缺乏锻炼者,或患病未愈,及空腹饥饿时,不要参加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如万米跑,马拉松跑。马拉松跑时,应准备一些含糖的饮料供运动员途中饮用。

五、运动中腹痛

运动中腹痛是泛指在运动过程中或者运动结束时产生的腹部疼痛,在中长跑等长距离运动中容易发生。

(一)病因

一般引起腹痛的原因,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腹内脏器病变所致。另一类是由于腹腔以外脏器全身性病变所致。常见原因如下:

1、胃肠痉挛胃肠痉挛引起的腹痛,轻者为钝痛,胀痛,重者则可为阵发性绞痛。饭后过早参加运动,运动前吃的过饱、喝水过多、或冷饮过多、空腹锻炼引起的胃酸或冷空气对胃的刺激等,都可以引起胃痉挛,其疼痛部位在上腹部。运动前吃了产气或不易消化的食物。

2、腹直肌痉挛夏季进行激烈运动,由于大量排汗,丢失的盐分,使水盐代谢发生紊乱,加上疲劳,可引起腹直肌痉挛。这种腹痛多发生在运动后,疼痛部位比较表浅。

(二)处理

运动中发生腹痛时,一般只要减低跑速、加深呼吸以调整呼吸与运动的节奏、按压疼痛部位,或弯着腰跑一段距离等,疼痛常可减轻或消失。如疼痛仍不减轻,甚至反而加重,就应停止运动,并做进一步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如肠胃痉挛引起的腹痛时,可口服普鲁本辛一片,针刺或用指掐、点、揉内关、足三里、大肠俞等穴。若是腹肌痉挛,则可进行局部按摩,或采用背伸动作做拉长腹肌。如果上述措施均不见效,就应请医生进行诊断和处理。

(三)预防

合理安排膳食,运动前避免吃得过饱和饮水过多,饭后须经过1.5-2小时以后才能进行剧烈运动。并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注意呼吸与动作之间的节奏配合。夏季运动要适当补充盐分。各种腹部脏器的慢性疾病应及早就医检查,彻底治疗,在疾病未愈之前应停止大运动量的运动或只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

六、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在体育运动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的腓肠肌,其次是足底的屈拇肌和屈趾肌。

(一)病因

大量排汗、肌肉收缩失调、寒冷的刺激等。此外,局部肌肉疲劳,或有微细的损伤时,也可引起肌肉痉挛。

(二)征象

肌肉发生痉挛时,局部肌肉坚硬或隆起,剧烈疼痛,且一时不易缓解。

(三)处理

牵引痉挛的肌肉,几分钟后即可缓解。

(四)预防

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可事先做适当的按摩。冬季户外锻炼时要注意保暖。夏季进行剧烈运动时应该注意补充盐分、水、及维生素B1等。

七、中暑

中暑是长时间处在高温或热辐射环境中所发生的一种急性高温疾病。

(一)病因

在高温或高热环境中长时间的工作和体育锻炼,都可能发生中暑。

(二)症状

根据发病机制,中暑可分为:

1、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中,因出汗过多,体内丢失大量的氯化钠,引起肌肉疼痛和痉挛。

2、热衰竭起病急,头晕、头痛、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凉,面色苍白,脉细速,血压下降,体温正常或稍低,患者身体虚弱,脱水明显,有时还可出现意识丧失。

3、日射病由于日光直接照射头部,红、紫外线穿透颅骨引起脑膜充血和脑组织损伤。

4、高热中暑由于长时间在高温,高热或不通风的环境中工作或从事体育锻炼,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散热困难,引起体内热量积蓄过多所致,起病急,头晕、头痛、呕吐。体温升高,皮肤灼热干燥。严重者可出现精神失常,虚脱,抽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昏迷而危及生命。

(三)处理

应迅速将患者脱离热环境,到荫凉通风处休息。并采取降温,消暑措施。如解开衣扣,喝清凉饮料,服用人丹,十滴水或荷香正气水等防暑药物。或者补充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纠正血液浓缩,可大量口服含盐的饮料(含盐0.2-0.3%)。也可进行头部有效的降温。

(四)预防

高温炎热的季节,应适当调整作息制度,适当延长午休时间。耐力性项目的练习或训练应放在上午或者傍晚,练习时间不宜过长。烈日下锻炼应戴白色凉帽,穿浅色、宽敞、通气性能良好的薄衣,室内运动场地应有良好的通风、降温设备。要适当地在高温、高热环境下进行适应性的锻炼。夏天锻炼,应准备充足的清凉消暑及低糖含盐的饮料。

中暑早期有先兆症状,如发现锻炼者大量出汗、疲乏、恶心、头昏等,应立即停止训练和比赛,迅速到荫凉和通风的地方休息,喝些解热消暑的冷饮料。

总之,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如果发生了这些运动损伤或运动性疾病,除了受损伤者自己承受各种痛苦外,还会对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且都会在学生中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对体育教学和开展体育活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保证学习体育教学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正常进行,必须加强对体育运动中各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的认识、预防。

1、教学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实施教学内容,做到讲解清楚,示范准确,加强保护。并做到因人而异,选择运动项目,使学生都达到锻炼的目的。

2、加强各种保健知识及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运动规律的宣传和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对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的自我保健能力,杜绝麻痹思想,使学生能自觉进行和采取预防措施。让学生自觉认识和提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遵循运动规律的必要性,严格要求自己,将被动的预防转变为自觉的行为,在体育活动中自觉按照科学规律进行。

3、加强对学生自发体育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在这类活动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和参与学生的各种体育活动,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活动中观摩老师的行为,一掌握正确的组织方法和规范要求,增强学生的自身素质。

4、加强学校运动场地管理和完善学校运动场地的设备。及时维修和平整运动场,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从而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5:《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学反思

常见的运动损伤多发生体育课,出现一些程度不等的意外伤害和运动损伤,这些意外事故当然谁都不希望有,除了教师教学中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更应该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处理和预防,教师在教会学生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在运动中保护自己,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克服麻痹思想,丰富运动保健知识,贯彻现代体育教学要有“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需要教师经常不断地灌输和提醒。教师有责任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时如何预防运动创伤和发生运动创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在上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安全上的隐患应及时地让学生知道。在课前的热身运动中,一般学生会对其产生一些不理解,为什么每次都要做这些无聊的事,这时就应该讲解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在其中插入一些预防运动创伤的知识。在遇到下雨等上室内课的时候也应该经常讲解发生运动受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同时,安全知识,防护、救护知识与能力等,是现代人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结合本校的实际,运用各种途径、方法大力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防护与救护教育是体育教学自身的需要,因此,要加强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

1、本节课我通过放手让学生课前搜集素材,课上进行主题任务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课后通过互联网搜索、学习,开阔眼界。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育活动经历或经验,并由课件的帮助和在语言上的引导,师生的合作交流,能够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运动损伤处理及预防。

3、将“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的首位,让运动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思想,让每一位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运动安全知识。

篇6:《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学反思

田径运动是“体育之母”,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它能全面地、有效地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对其他各项运动技术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都有较好的作用。田径教学的“走、跑、跳、投”贯穿着整个小学的体育教学,具有极高的锻炼价值和教育价值。但学生在参与田径运动和教学时经常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运动损伤,这些损伤不仅会给他们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以后的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对教学过程中常见运动损伤进行良好的预防和科学的应急处理,对学生的成长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广州市天河区和番禺区的小学生300人。其中男生200人,女生100 人。平均年龄为9.8岁。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运动损伤,田径运动损伤以及学校体育等方面的书籍和学术期刊。

1.2.2问卷调查法

学生问卷:通过对天河和番禺区8所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所获数据的数理统计,其中有效问卷为273份,有效率91.0%。

教师问卷:通过教研室活动,对23名小学一线体育老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86.9%。

表1.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教龄

性别

人数

1.2.3专家访谈法访谈了华南师范大学的郝选明教授和徐晓阳教授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等问题。5年以下 男 3 女 0 6-10年 男 3 女 2 11-20年 男 6 女 3 20年以上 男 4 女 2

1.2.4数理统计问卷调查所有数据运用EXCEL2003和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田径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部位

在小学田径教学中,主要是以跑(短跑、中长跑)、跳(立定跳远、跳远)、投(实心球等)、游戏(迎面接力、折返跑、跳绳等)项目为主。其运动强度不大,但小学生的力量、协调性和自我约束能力等较差,因此,其损伤的的部位主要是以手脚关节和皮肤居多。

表2 小学生田径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部位

损伤

部位

损伤

人次

损伤

率(%)

调查显示,在损伤部位的损伤率中,膝部损伤最高比率为24.7%,其次分别是踝关节、手部和肘部等,损伤率分别是15.6%、11.7%和10.4%。这一结果与国内的有关报道基本一致,基本反映了田径运动在人体中部位损伤的分布特点以及小学生的自身特点。

2.2 田径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种类

调查显示,田径项目运动损伤的种类大致包括表4的8种,其中小学生的皮肤擦伤占32.5%,列为首位,其次分别是肌肉挫伤、拉伤、韧带损伤和疲劳性骨膜炎等。

韧带损伤是指用力过大、过度牵伸而导致不同程度的韧带纤维或其附着处的断裂。最常见的是膝、跺关节的韧带损伤。在跑、跳项目中,跺关节过度内翻而引起的外侧副韧带损伤在青少年运动员中最为常见[1]。

表4小学生田径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种类 24.7 15.6 11.7 10.4 9.1 7.8 6.5 5.2 5.2 3.9 19 膝部 踝关手部 节 12 9 8 7 6 肘部 小腿 肩部 头面大腿 部 5 4 4 3 臀部 其他

损伤

种类 皮肤 擦伤 肌肉 挫伤 肌肉 拉伤 韧带 损伤 肌肉 痉挛 疲劳关节 性骨脱位

膜炎 骨折 其他

损伤

人次

损伤

率(%)15 11 8 5 5 4 2 2 32.5 19.5 14.3 10.4 6.5 6.5 5.2 2.6 2.6

2.3田径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

小学生田径教学中的常见损伤原因主要有思想、技术、心理、身体、场地器材和意外原因所造成的运动损伤,分别占20.8%、29.9%、10.4%、14.3%、16.8%、7.8%。思想原因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不引起重视,比如不认真做准备活动、注意力不集中、对一些小伤麻痹大意不及时处理。技术原因是指训练水平不够、技术动作有缺点和错误,并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规律,以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引起机体组织损伤。心理原因主要指在运动中因为信心不足,缺乏勇气,胆怯犹豫甚至恐惧等,或者心情不舒畅、情绪不高而造成的运动损伤。

身体原因是指身体的功能状况不良,一般指疲劳或过度疲劳状态,患病或在病后恢复阶段等,学生在疲劳时进行运动,可能发生运动技术上的错误,引起严重的损伤。

场地器材装备原因是指学校的场地湿滑,地面不平,器械落后,或者运动者服装鞋袜不卫生及负荷的不适合都会成为损伤的原因。比如在上课时滑倒摔伤,或者穿篮球鞋进行踢足球等。

表5 小学生田径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

损伤原因 思想原因 技术原因 心理原因 身体原因 场地器材

装备原因

损伤人次 16

损伤率20.8

(%)23 29.9 8 10.4 11 14.3 13 16.8 6 7.8 意外原因

2.4田径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

2.4.1擦伤,又称皮外伤。此类损伤又称“开放性损伤”,此类损伤常伴有流血,轻者如皮肤擦伤等,只需及时清洁伤口,以碘酒或红药水等擦擦即可,或者可以在运动场附近采摘草药进行至血;严重的如伤口深、动脉出血者应及时用按压大动脉、抬高伤肢、冷敷、加压包扎等方法进行紧急处理,然后送医院缝合处理[2]。

2.4.2拉伤,主要是指肌肉和韧带的拉伤。肌肉拉伤是由于肌肉主动猛烈收缩,其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或肌肉受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固有的伸展程度,均可引起肌肉拉伤。而韧带拉伤是由间接外力所致,即在外力作用下,关节发生超长范围的活动,使韧带部分纤维或全部纤维断猎。这两种损伤一般为皮内伤,不伤及表皮、不流血,如常见的踝关节扭伤,小腿肌肉拉伤等;常见有内出血、局部红肿、压痛、肌肉紧张或痉挛,用力或拉伸时,疼痛加剧。如肌肉断裂者受伤时可听到或感到断裂声,肿胀明显,可触摸到伤处有凹陷或一边异常膨大。此类损伤应及时冷冻处理,如用冷水浸泡、冰块冷敷等,有条件的可使用氧乙烷喷射,将受伤肌肉置于放松位置,切勿即时按摩推拿或者涂活络油等类似的药物[3]。

2.4.3 骨折,由于受外力的猛烈作用而引起。如跌倒时膝盖直接撞击地面而引起髌骨骨折或者跌倒时,用手撑地,由跌倒时的冲力所引起的地面反作用力沿上肢向上传导,可引起桡骨远端,尺骨与桡骨干、肱骨骨折等。常见的有上下骨折,肋骨、锁骨、颅骨骨折等。骨折又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表现为受伤时有清脆的断裂感,骨折时用夹板、绷带抱扎固定,固定时不可试图整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移动,以减少伤者疼痛,如果没有夹板、绷带,也可就地取材,如用木板、树枝、木棍等来固定好伤处,然后急送医院治疗[4]。

2.5田径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2.5.1提高思想意识,许多事故和损伤的发生都归根于思想不重视、麻痹大意。在教学中要预防运动损伤,首先要做到思想上要重视,行动上要做好充分准

备。如教师要认真带领学生做好热身准备运动;

教师要做到在课前、课中检查场地器材和学生的运动装备,比如要平整、清理、打扫不安全、不卫生的运动场地,挖松跳跃沙坑,摆放好海绵垫子和跳高架,检查场地器材情况,对坏损的器材及时更换维修,并要确保练习者文明着装。

课后要做到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个别学生的身体状况要做到“问、闻、观”以便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5.2加强医务监督,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对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细致了解,包括了解其身体机能、兴奋度以及心理、情绪等状况,以便合理地安排训练。同时要禁止伤病患者或身体状况不良着做大强度、高难度练习。

2.5.3 提高业务能力,教师的业务能力包括课堂运动量安排的科学性、技术动作的合理性、运动损伤的预见性、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保护和心理引导等。正确、合理的技术动作体现了人体生理解剖特点和符合运动时的力学原理。因此,教师的示范、教法和组织都要科学合理,使学生技术动作规范、协调、合理,这是预防运动损伤的第一要素。

3.建议

3.1 全面发展,小学生的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肌肉力量不足,肌肉、肌腱、韧带附着处容易发生损伤。在体育课上,应向他们传授准备活动的方法和手段,在加强田径技术练习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全身力量的平衡训练。教师要指导他们学会自我预防、自我保护、自我放松和自我救助。

3.2 定期学习,体育老师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要加强对体育保健学知识的学习,掌握一些必要的紧急处理措施和预防方法,以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

参考文献

[1]苏栋,伊继辉.青少年业余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的调查与研究[J] 田径,2012(10):19-23.[2]冯岩.21世纪大学生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探索性研究[J].体育科学,2001,(7):31-33.[3]严珍,张跃,王玉清.谈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其预防与处理原则[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2):20-22

篇7:《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学反思

应对运动损伤》教学设计

【学 科】:体育与健康

【课

题】: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教 师】: 【课 时】:1 【班 级】:高一社会文化2班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及发生的原因;

2、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简易处理办法。能力目标:

学会在运动中的相互帮助、相互协助及自我防护。情感目标:

树立终身安全运动的意识,尽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教材分析: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体育与健康》(北方版 主编:毛振明)的基础模块第七讲内容。

中职学生虽然热爱体育运动,但由于缺乏一定的运动卫生与安全知识,容易导致损伤事件的发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中,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危险,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提高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简易处理(软组织损伤的急救方法和外止血的急救技能)。

2、教学难点:终身安全运动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询问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视频(片

1、片2)导入教学内容(片3)

二、运动损伤的概述

1、举例:刘翔,姚明

桑兰:1998.7.21在纽约友好运动会跳马比赛前热身时摔伤,造成高位截瘫。

2、提问:同学们在运动中发生过那些损伤。常见运动损伤

3、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1)、原因:思想上不够重视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体育教师、教练员尤其是体育锻炼者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及缺乏预防知识有关。他们多存在着某些片面认识,平时不重视安全,在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和比赛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加强运动安全的思想认识。每学期和每节课前,进行体育运动安全教育。2)、原因: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使人体从相对的静止状态过渡到紧张的活动状态。

预防措施: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可分为一般性准备后动和专项准备活动。遵循的原则:内容先远离心脏的四肢活动到全身活动,再到专项准备活动。运动负荷由小到大

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气温低是可长一些。3)、原因:运动负荷(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安排运动负荷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锻炼者的生理特点,运动负荷超过了锻炼者可以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担过大,引起微细损伤的积累而发生劳损。

预防措施:运动负荷要适当 4)、原因:技术上的错误:技术动作的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造成损伤,这是初参加运动训练的人或学习新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例如,做前滚翻时,因头部不正而引起颈部扭伤;

预防措施:掌握合理的运动技术 5)、原因: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时,肌肉力量、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市性显著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反应较迟钝,此时参加剧烈运动或练习较难的动作,就可能发生损伤。

预防措施:掌握好身体、心理状态 6)、原因:组织方法不当:在教学训练中,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对待的原则,以及比赛的年龄分组原则;在组织方法方面,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投掷区、组织性纪律性较差。

预防措施:科学的组织方法: 预见和避免发生损伤。7)、原因: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在比赛中不遵守比赛规则,或在教学训练中相互逗闹,动作粗野,故意犯规等,这是篮球、足球运动中发生损伤的重要原因。

预防措施:杜绝动作粗野减少犯规 8)、原因:场地设备的缺点:运动场地不平,有小碎石或杂物;跑道太硬或太滑;沙坑没掘松或有小石,坑沿高出地面,踏跳板与地面不平齐;器械维护不良或年久失修,表面不光滑或有裂缝;器械安装不牢固或按放位置不妥当,器械的高低、大小或重量不符合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特点,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具(如护腕、护踝、护腰等);运动时的服装和鞋袜不符合运动卫生要求等。预防措施:改善场地设备,检查、选择无安全隐患的场地设备 9)、原因:不良气象的影响:气温过高易引起疲劳和中暑,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或因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降低而引起肌肉韧带损伤;潮湿高热易引起大量出汗,发生肌肉痉挛或虚脱;

预防措施:避开恶劣的天气,减少室外运动。

4、急性闭合性损伤的紧急处理 RICE——处理运动损伤的原则 R=Rest(休息)

RICE的第一个字母R代表Rest(休息)。要求运动员停止受伤部位的运动。避免加重受伤程度,受伤后好好休息可以促进较快的复原。

I=Ice(冰敷)

第二个字母I代表冰敷,冰敷袋置于受伤部位,受伤后48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20-30分钟。无冰时,先用冷水冲洗。注意时间不宜太长,以防冻伤,尤其是关节。

C=Compression(压迫)

第三个字母C代表压迫,压迫使伤害区域的肿胀减小。以弹性绷带包扎于受伤部位,例如:足、踝、膝、大腿、手或手腕等部位,来减少内部出血。

E=Elevation(抬高)

E代表抬高,抬高伤部加上冰敷与压迫,减少血液循环至伤部,避免肿胀。伤处应高于心脏部位,且尽可能在伤后24小时内,都抬高伤部。当怀疑有骨折时,应先固定在夹板后再抬高,但有些骨折是不宜抬高的。

5、以扭伤为例讲解扭伤产生的原因、应急处理和预防

6、外伤止血的急救技能 A、冷敷法 B、抬高肢体法 C、绷带加压包扎法 D、间接指压止血法 E、加垫屈肢止血法

三、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

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处理:伤口干净(不干净的用清水冲洗干净)者,到卫生室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或贴上创可贴即可自愈。较严重的首先需要止血,酌情采取冷敷法、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等方法进行处理,必要时到医院进行伤口清洗、缝合、上药、包扎等处理,以免感染或流血过多。

2)、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致使毛细血管破裂而出血。)

处理:让受伤者坐下来,头向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或干净的软纸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如仍不止,应到医院检查、处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量出血而出现昏厥。

3)、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的损伤。)

处理:首先应该采取止血、止痛措施。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和疼痛。不能乱揉动,防止加大出血量。在受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简单处理后应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医疗处理,避免耽误治疗。

4)、挫伤(在钝重器械打击或外力直接作用下使皮下组织、肌肉、韧带或其它组织受伤,而伤部皮肤往往完整无损或只有轻微破损。)处理: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和疼痛。在受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简单处理后应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医疗处理,避免耽误治疗。

5)、脑震荡(头部受外力打击或碰撞到坚硬物体,使脑神经细胞、纤维等脑组织受到过度震动而导致的损伤。)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脑震荡。

让学生了解脑震荡的症状,以便在日后能快速的分辨出受损伤者的病症,以便及时处理。处理:对轻度脑震荡的病人,安静卧床休息一、二天后,即可恢复。对于中、重度的脑震荡,要保持伤员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身体的保暖,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6)、脱臼(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而造成的肢体关节部位的损伤。)

处理: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后,立即送医院请医生矫正治疗。

7)、骨折(因外力作用而使骨的完整性受破坏而造成的损伤。)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处理:首先应安抚受伤者,防止休克,注意身体保暖,立即送医院治疗。

百度视频关键词:骨折的处理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骨折的简易处理办法,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注意事项:一旦发生脑震荡、骨折等恶性运动损伤后,应该嘱咐身边的亲人或朋友立即拨打保险公司的报险电话,并及时拍照等,搜集出险证据,保存好在医院治疗期间的所有票据,以便康复后报销医疗费用和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

四、搬运游戏

单人/双人搬运伤员

五、小结

体育锻炼中要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做到:从思想上对运动损伤的预防给予重视、调节身体使之处于良好的运动状态、创造锻炼的安全环境、注意科学锻炼以及加强易伤的部位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效率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六、课堂拓展练习

1、大家还知道哪些应急的处理损伤的办法?

2、P36,反思—感悟。

七、布置课后作业:

1、上网了解包扎、固定、搬运、心理复苏等的急救技能。

2、树立终身安全运动意识,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视频导入,从姚明、桑兰说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本节课成功的前提。

运动损伤的概述从身边的损伤说起,让学生感到损伤的重要性,学会预防操作的发生。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很快掌握了常见运动的处理。

篇8:《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学反思

一、中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处理

(1) 肌肉拉伤。此类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非常高。常见的有大腿后群肌、小腿三头肌的拉伤等, 拉伤后常伴有组织内出血、局部红肿、压痛、肌张力增高、肌肉紧张或痉挛, 用力或拉伸时, 疼痛加剧。如果损伤后疼痛、肿胀明显, 运动功能严重障碍, 肌肉有收缩畸形的症状, 可触压到伤处有凹陷或一边异常膨大, 则为肌纤维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对于此类损伤伤后一旦出现疼痛反应, 应立即停止运动, 再冷敷、加压包扎或外敷新伤药, 然后使肌肉放松休息 (切记不要在伤后立即对受伤部位进行按摩、推拿等手法) , 24~48小时以后可对其进行按摩理疗、痛点注射等治疗。重者如断裂或出血迅猛、异常肿胀者, 可进行局部加压包扎, 并迅速送医院接受处理。

(2) 软组织挫伤。软组织挫伤是钝性暴力直接作用于人体某处而引起的局部或深层软组织的急性时闭合性损伤, 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1]。软组织挫伤经常发生在篮球、足球、排球、拳击等运动项目中, 常见的挫伤部位在大腿和小腿的前部。可分为单纯性挫伤和混合性挫伤两种, 在运动中, 单纯性挫伤较为多见。单纯性挫伤是指皮肤和软组织的挫伤, 如股四头肌的挫伤。单纯性挫伤后应立即制动, 然后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等, 并严密观察, 若伤部肿胀不断发展或皮温较高的, 应迅速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3) 关节韧带损伤。此类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也非常高, 最常见的是踝关节的扭伤、膝关节韧带的损伤等。损伤后出现局部疼痛, 继而出现肿胀或组织内出血、血肿、活动障碍、疼痛或压痛等, 如果发现牵拉韧带明显疼痛切关节稳定性下降则可能是韧带完全断裂。损伤发生时先应进行急性处理 (同肌肉拉伤) 。由于关节部位的损伤是较为严重的运动损伤, 因此急性处理后一般应送往专科医院治疗。对于刚发生的踝关节扭伤, 还可以根据人体物全息理论, 在上肢找到对踝关节有独特疗效的推拿穴位———同侧无名指远侧指间关节和同侧腕关节, 通过此法, 多数踝关节伤者疼痛基本缓解, 功能可基本恢复[5]。

(4) 皮外伤。通常为擦伤, 如果擦伤部位较浅, 只需涂红药水或碘酒等即可 (切记碘酒与红药水不要合用) ;如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 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酒精、碘酒等消毒, 再用无细菌的敷料盖在伤口表面, 一般3~5天换一次药, 直至伤口愈合。

(5) 疲劳性骨膜炎。有些中学体育专业生每天都要进行训练, 由于训练的负荷及场地等原因, 极容易导致疲劳性骨膜炎的发生。疲劳性骨膜炎是骨对运动荷过大的一种反应性炎症, 一般初参加运动训练的青少年易发生此种损伤, 好发部位常在胫骨、趾骨和桡骨等[1]。损伤发生后会出现疼痛、压痛、肿胀等症状, 特殊症状为后蹬痛和支撑痛, 前者为 (抗阻屈踝、屈趾时不痛) 胫骨、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的重要体征, 后者为桡骨疲劳性骨膜炎的重要体征。在发病早期应减负荷进行局部热敷、按摩、理疗等, 抬高患肢休息, 运动时候最好用弹力绷带包扎局部。

二、运动损伤的预伤

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到目前为止, 针对运动员损伤的特点、规律和原因, 许多学者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做了大量的研究。如曾世华、黄秀玉等学者认为, 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是普及运动损伤知识:做好准备运动;加强易受伤部位的训练;合理安排教学和训练;加强自我保护;建立和健全自我监督制度;加强设备卫生要求[6]。王国军则认为中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主要从加强思想教育;合理安排教、训练和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加强医务监督与运动场安全卫生的管理等方面进行[3]。综合众多学者提出的运动损伤对策及中学生本身的生理特点, 中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可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着手:

(1) 加强思想教育。思想上的麻痹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青少年时期, 思想都比较单纯。老师必须教育他们, 无论玩球还是训练, 凡参与的体育运动都应树立起“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的思想和自我保护意识。思想上重视, 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一环。

(2) 普及运动损伤和保健知识。中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运动损伤和保健知识, 完全不知道该怎样对运动损伤进行预防。老师向学生传授有关保健及运动损伤方面的知识, 可以使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有针对性地对运动损伤进行预防和处理。

(3)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充分的准备活动是发挥运动水平的前提。准备活动是通过身体各部分活动,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的适应性, 通过一般和专门性活动把身体肌肉关节韧带活动开, 做到身体发热, 并使机体逐渐达到专项训练所需要的要求, 冬天时间适当长些, 有受伤部位要小心谨慎, 充分做开准备活动。另外准备活动的内容一定要与专项的内容相一致, 比如做跳远专项练习时, 需强调大腿和腰部肌肉、关节的活动, 而做投掷专项训练时则需要强调上肢和腰部肌肉、关节的活动。

(4) 合理组织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活动。中学生由于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 身体不能承受过大的负荷, 训练的时候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运动量, 同时要观察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精神, 如训练时过度疲劳, 精神状态不佳, 运动损伤没痊愈又加量或强度训练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出现以上情况, 教师要及时调整运动量, 合理安排训练, 此外,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的原则。

(5) 加强易损伤部位肌肉力量的练习。从以往运动损伤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知道, 在运动训练中, 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较为常见。因此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 提高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功能, 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例如, 为预防髌骨劳损, 可用“站桩”的方法以提高股四头肌和髌骨的功能[2、3], 中学生由于肌力不大, 更应该注意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6) 加强学生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意识。这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手段。尤其体现在体操课中, 中学生本身的生理特点———肌肉力量不足, 尤其是女学生, 上肢力量很小, 在做单双杠等动作时, 如果没有保护及不注意自我保护, 那么就非常容易引起损伤事故。

(7) 改善场地建设, 加强器材的管理有些中学, 由于当地经济条件的原因, 不能给学生提供塑胶跑道, 只能用煤渣跑道, 这也是引起运动损伤一个重要的因素。

此外, 平时加强医务监督, 合理进行营养强化, 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 端正学生训练的态度, 集中训练思想等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在运动和训练中, 老师和同学应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将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摘要: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学生经常会发生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是体育专业老师和教练最头痛的问题。本人通过多年的中学体育教学及体育教练员工作, 总结出了中学生在体育运动和训练中常发生的运动损伤, 还通过文献资料法概述了历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进行的相关研究, 并对以上研究情况加以总结, 供广大体育老师、教练员和学生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运动损伤,处理,预防

参考文献

[1]姚鸿恩, 等.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任慧一.论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J].琼州大学学报, 2005, 12 (2) .

[3]祁桂花.浅谈运动损伤的处理[J].青海体育科技, 2006, 38 (2) :60-61.

[4]李方祥.青少年常见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 (一) [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7 (2) .

[5]王国军.大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2) .

篇9:《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学反思

关键词:体育教学;损伤;预防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民健身计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校体育的主题。体育教学则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但研究者发现体育课堂中学生损伤的几率有上升趋势,对于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以及应该如何处理,这都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一、运动损伤的原因

造成运动损伤几率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教师方面

教师在体育课堂上除了指导学生外,还应当看管学生人身安全。对于教师而言,在体育课堂上出现损伤一般有如下几个原因:(1)思想松懈。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在组织上课以及课堂安全方面应该有着充分的准备。上课责任心不强,随便应付一节课,更不在课中做好相应安全措施,学生就容易出现运动损伤。(2)专业能力方面。如果教师本身专业技术不过关,对于课堂设计有问题,传授的技术动作不规范,对于学生错误动作没及时纠正,这都会有一定几率造成运动损伤。(3)没有指导学生课后做放松恢复。对于学生的某阶段身体状态未能够及时了解并作出相应措施。

2.学生方面

在中学阶段,很多学生对于运动方面的安全意识还不够,在体育老师讲述技术动作注意事项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练习时出现错误动作。另外,锻炼时间不够也是原因之一,因为中学的体育课一般都一周2~3节,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学生来说运动量还不够。由于身体素质比较差,在完成难度较大的动作时容易出现损伤。在对损伤的进一步分析中发现,局部负荷过大是发生运动损伤的首要原因,究其原因发现,学生肌肉力量还没发展完善,普遍身体素质不强,在教学比赛中运动量较大时,一旦超过了机体的承受能力便会造成损伤,所以在体育课堂或者课后运动训练中应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3.场地器材方面

运动场地的好坏、器材的质量、练习环境等都可能使学生在练习时受伤。

二、常见运动损伤类型应对措施及应急处理原则

1.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

(1)擦伤。擦伤指表皮的损伤,皮肤角质层脱落,组织液渗出,未伤及毛细血管时可用红药水。若伤口有渗血,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医用酒精消毒后再用纱布覆盖。(2)肌肉拉伤。肌肉拉伤一般是在剧烈运动时肌肉过度牵拉,造成肌纤维撕裂。对于肌肉拉伤可用冰块冷敷,然后用绷带包扎防止肿胀。(3)关节扭伤。当出现关节扭伤时,必须马上停止关节活动并用冰块进行冷敷,直到疼痛感减轻或肿胀程度减少。如果发现关节脱位,应在固定关节后立即送医。

2.应急处理原则

(1)制动。制动的含义是立即停止活动,让受伤的部位处于静止状态从而控制出血的程度,也可以控制肿胀和炎症的发生。一般而言,制动对于骨骼的损伤尤为重要,在制动后用绷带、石膏等对伤处固定一点时间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同时有利于患处的痊愈。(2)冷敷。冷敷在运动损伤处理手段中是最常见的。冷敷的原理是通过冷却毛细血管令其收缩,减缓局部充血或出血,减轻疼痛感。(3)加压。加压在急性损伤中都会用到。加压的目的是使患部的出血现象减轻。(4)抬高。抬高是指将受伤部位提到比心脏高的位置,从而减轻出血。它可以减轻损伤部位的血液以及来自体液的压力以促进静脉回流受伤部位的肿胀及淤血也会得到减轻。

三、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发生

1.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预防意识

对于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学生应当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很多时候,学生对于运动只有其锻炼效果的概念,对于如何正确锻炼、安全锻炼并没有相关意识。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地指引学生,教会学生一些在运动中最基本的预防运动损伤动作。

2.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技术要点要对学生阐明,突出重点,对于难度较大和易发生损伤的动作要反复强调和提醒,强化学生动作的稳定性、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发现受伤情况。

3.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使人体机能逐渐进入运动状态,克服机体的惰性,为正式活动打好基础。在现实中,学生会着急进行运动锻炼,从而忽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在做准备活动的时候往往不够认真,为运动损伤的发生留下潜在的因素。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必须充分帮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并养成做准备活动的习惯。

4.合理使用运动器材

在体育课堂上,避免不了接触运动器材和场地,因此,运动器材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障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得到锻炼的同时确保其安全,体育教师应合理安排上课所要运用到的器材,设计好利用器材的场合。学校应组织人员定期对运动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待运动损伤应当以预防为主,通过合理的方法尽可能地避免学生的运动损伤,从思想上提升各方面的预防意识,采用合理的方法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如果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运动损伤,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马上对损伤进行评估和考量,再进一步治疗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让体育教师完成有质量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燕.浅谈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及预防[J].创新教育,2015.

篇10:《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学反思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讲授过程中我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和讨论,展开思维活动;因此本节课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转变到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习,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指导思想

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在本课的设计中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的课程基本理念。

二、教材分析

认真解读,吃透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我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为五年级三室内课——运动损伤、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简易处理方法,对于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尤为重要,通过学习可以知道一些预防知识和创伤发生后的处理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创伤给我们带来身心的伤害,为后续学习危险源奠定重要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是水平三的学生,其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在观察时往往也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缺乏顺序性。在此之前对生

活中的伤害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不知道这些伤害如何归纳以及处理,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弥补这一块知识的匮乏。

四、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与技能】

知道运动损伤和意外的预防措施,学会轻度损伤的自我处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集体讨论,提高探究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预防意外伤害的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

运动损伤、意外的预防方法。

【难点】

擦伤、肌肉拉伤、挫伤、扭伤和骨折的处理方法。

六、教学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注重方法,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对本课的重难点有所突破我才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演示法。

七、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大家知道桑兰吗?桑兰是我国著名体操运动员,但是1998年,她在纽约友好运动会跳马比赛热前热身时摔伤,造成高位截瘫。我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难免会遇到一些伤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损伤、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简易处理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运动员事迹导入,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新课讲授

为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共鸣我设置了以下几个活动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活动一:运动损伤的症状

教师提问,在平时的体育活动中,我们会遇到哪些较轻的损伤呢?(学生自由回答生活中经历或者看到的一些轻度损伤的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的一些事例,将学生说的一些损伤情况分别归类于擦伤、肌肉拉伤、挫伤、扭伤和骨折等,并结合学生的介绍,依据教学内容,讲解擦伤、肌肉拉伤、挫伤、扭伤和骨折等轻度损伤的主要症状。

设计意图:这样的讲解方式避免教师枯燥的讲解和学生的简单重复,这样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主导性,又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图片,讲解几种轻度损伤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分组选择不同类型的轻度损伤,讨论如何进行及时的处理。之后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各组推选一人代表本组发言,介绍处理方法,组内其他同学现场模拟演示处理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演示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处理方法进行指导和纠正,讲解正确的处理方法并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和模拟演示,既使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本领,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言、动手,在活动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活动三:预防运动损伤与意外伤害

教师提问,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出现一些意外伤害?(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介绍学生身边的事实案例,加以分析讨论,如体育课堂上的一些轻度伤害事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生活中造成意外伤害的各种因素,特别是个人的行为因素,比如马虎、做危险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的的各种伤害事故。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能够引导学生思考造成意外伤害的原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在活动中逐渐地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和锻炼习惯,整个的课堂活动也避免了课堂的单调性,符合该学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了因材施教。

(三)巩固提高

为了达到巩固以及学以致用的目的我设置了以下判断题:

1.擦伤时,如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碘伏等消毒剂即可。(√)

2.扭伤后,扭伤部位应即刻热敷,按摩消肿。(×)

(四)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收获:学习了运动损伤以及处理方法,知道了安全防范的重要性。

2.课后作业:“我是家庭小医生”,课后回家与家人交流,购买“家庭救急包”,与父母一起了解急救包中物品的使用方法以及用途。

设计意图:知识的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的,因此我在课堂结尾会及时和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收获,而在作业布置环节我会让学生完成“我是家庭小医生”,课后回家与家人交流,购买“家庭救急包”,与父完成课后母一起了解急救包中物品的使用方法以及用途。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通过鼓励性的话语评价学生更加体现了新课改的评价观,全方位的评价学位,以及教师生,而作业的布置不局限于书本作业,体现了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新颖的作业形式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以及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八、板书设计

上一篇:纪念作文300字下一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