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教学应用插上“农远”翅膀 谱写农村教育新篇

2024-04-18

0教学应用插上“农远”翅膀 谱写农村教育新篇(共2篇)

篇1:0教学应用插上“农远”翅膀 谱写农村教育新篇

插上“农远”翅膀 谱写农村教育新篇

我校远程教育设备于2006年初,在教育局领导的直接督导和参与下安装调试完毕。为完成好此项工作,我们随即组织领导教师,积极投入相关工作。一年来,我们在农远工程项目的管理,教师的技能培训,农远资源的开发应用与学科的整合,以及教师教研、业务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实践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然而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农远给我们带来的丰实和惊喜。

一、提高认识,全面动员,健全组织,积极落实。

1、营造氛围,为农远工作打造良好的开端。作为基层学校,如何认识这一工作的深远意义,是实现农远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以及农远工作是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因此,从设备安装调试完后,我们便召开了全镇农远工作动员大会。会上,校长就农远工程的重要意义和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作了积极的动员工作。

这次动员大会实现了三个目的:

一是通过观看“空中课堂”,听了国家及省领导专家的重要讲话,广大教师对农远工程的重大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是通过观看了不同类型农远资源应用的教学实况。教师们对农远这一新生事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并对农远资源走进课堂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三是就我校具体实际情况,校长做了有效的动员工作。不仅使教师们明确了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责无旁贷,而且感受到了自身责任的重大,任务的艰巨。我们必须从历史发展的高度看待这项工作。

可以说,在农远工作起步阶段,我们便刻意制造声势,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会后全体教师还认真地交流了体会和心得。这次动员大会,不仅使广大教师走近了农远工程,而且也被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深深吸引了。

2、领导重视,是做好农远工作的前提。

“政策要落实,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领导机构。远程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至上而下,哪个环节的领导重视不够都会使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也就与这项伟大工程的实施初衷向背了。”

为做好学校的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我校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具体方案和措施,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执行组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微机员、电教员、教研组长及学科教研骨干为成员的现代远程教育领导机构,并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健全制度,有力地保障农远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运行,制度在先,才能做到规范管理。为充分发挥远程设备的作用,我校建立了接收电视节目、网上资源、教学信息整理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如《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制度》、《远程教育卫星接收室管理制度》和《远程教育工作登记簿》、《远程教育设备(器材)损坏赔偿登记簿》、《远程教育教材(软件)借还使用登记簿》等制度和簿记表册)。为我们开展远教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依据。这些相关制度,不仅明确了各个层面的责任,而且更是我们监督检查工作的标尺。

另外,我校还制定了“农远工作问责制”,对工作不负责任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给予有关责任人不同程度的处罚。学校还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成绩和资源应用情况进行量化评分,且与年终考核挂钩。制度的建立与措施的落实确保了远程教育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和顺利推进。

二、创新机制,有效培训,强化应用,促进教研。根据我校教学实际,为更好的保证农远资源运用的效果,我们采取了“两带两结合”的校本研训方式,有效的保证了农远资源的课堂应用效果。

1、骨干带一般。

教师是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主体。为了有效实施远教示范项目工程,我校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培训机制,我们以骨干教师为龙头,以全员培训为途径,落实培训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在培训内容上,尽量选择一些短、平、快的实用技术,让大家尽快进入角色,尽快适应环境,在实践中提高、在应用中精练、在回味中反思,从而不断提高全员素质。我们把教师现代远程教育技能培训目标定位为:让所有的教师都能够了解现代电化教育技术、让了解的教师更多地参与、让参与的教师更多地深入、让深入的教师更多地带动。

学校规定:每周一至周四下午3:20——4:00为固定的集中培训时间,由微机教师确定内容、分层次培训,晚上开放计算机教室供教师学习、巩固,并由微机教师辅导。

在培训初期,为将少数心里有抵触情绪或感觉无从下手的教师引上道,我们先是组织他们观看远程教育资源网中的专家报告,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使他们感受到远程资源的丰富内容,让教师从心里喜欢。

其次是有意识的在年组内培养一批骨干,指导组内教师学习使用农远资源。一是通过外出学习培养典型;二是业务领导与骨干教师结成帮扶对子打造典型;三是为骨干教师搭建平台树立典型。通过让一部分素质好,乐于钻研,又热心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先行一步,然后以点带面,分层推进。

我们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推出了我校首批农远新人。有耿杰、刘伟、刘丽、刘金莉、安广伟等,她们在农远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方面,为全校教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成为我校农远应用领域“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06年6月份,在我校“农远资源应用课堂教学研讨” 中,她们以全新的风格,成功地展示了课堂教学风采,不仅受到师校教研员的好评,而且在全镇教师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极大的促动了教师们探索农远、应用农远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培训,我校所有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都能够掌握和熟练操作运用教育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学校骨干教师能借助现有资源进行制作、整合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2、优势学科带弱势学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认识农远到应用农远,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尽管通过技术培训和一段时间的实践尝试,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和有效的与学科整合,的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我校语数外三大主科中,年轻教师比例较大,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很高,接受能力也较强,加上农远资源相对丰富。因此,我们确定由语数外三个优势学科带动其他弱势学科。到2006年下半年,我校的农远资源应用很快铺开,涉及每位教师、每个学科。

2006年10月份,我校再次召开农远资源应用研讨会,全面展示了我校农远工作的成果。这次研讨会从资源的有效应用到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科覆盖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3)集体教研和自学相结合

我们坚持“边学习,边探索,边实践,边改进”的原则,把远教工作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校本教研计划》当中,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完善落实。并规定教师每周自学时间不少于4小时;双周一次集体教研;每人每学期至少在年组或学校上一节农远资源应用研讨课。本学期,我们计划在4月下旬,通过一堂农远课,检查教师运用农远资源情况,学校将作为一次业务能力考核,予以验收。学校还把农远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纳入到业务学习当中。规定每周除完成学校安排的学习内容外,至少还要完成2500字以上的自学笔记。

(4)“走出去” 和“请进来”相结合

一项技术要应用到工作当中,人无疑是第一要素。对于“农远”这样一个即要求人掌握一定运用技能,又要求实效性很强的工作。单靠“闭门造车”,自醒自悟,即影响发展进程,又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何况在这样一信息时代,农远本身又是信息的载体。不汲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应用艺术,那也无异于资源的浪费。

我校在农远工程项目实施以来,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不仅使我们的管理少走了很多弯路,也大大缩短了我们与农远的“磨合期”。

2006年,我们先后派领导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培训学习102人次,从小市到本溪,从沈阳到彰武,只要有机会,我们从不放过。用我们丛校长的话说:这钱花得值!

能够借助巨人的肩膀继续向上发展,你才会有新的高度,也才不愧为聪明的现代人。这也是农远工程的现实意义所在。国家投巨资(100个亿呀!),不就是想让我们的教育能够有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吗?学先进的,用先进的。才是我们现代教育人的发展理念。为把学到的东西踏踏实实地落实在工作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我们本着因地制宜,“花最少的钱,办最实惠的事。”的原则,把师校作为我们开展农远校本教研工作的“助力器”。

仅去年一年,师校徐校长、关主任和现任小教部主任谢文香,科研部主任刘恒贺,包括电教部主任刘成金,以及各个室的教研员就曾多次参加我校的农远校本教研活动。不仅为我们老师在农远资源课堂教学应用上指点了迷津,而且还做了精彩的讲座,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他们的到来,为我们教师带来了醒脑的清风,解渴的甘露,仿佛使我们听到了教师们教学生命成长“拔节”的声音。

三、强化管理,措施得力,完善硬件,开发软件。

1、设备管理。远程教育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也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校在加强设备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一方面通过业务学习、培训让老师们严格操作程序,并了解设备维护的基本常识;一方面充分利用我校有专业维修人员的优势,有利的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作。

2、硬件建设。我校为使农远资源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方便教师网上学习、查找教育教学资源。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2006年9月投资三万余元,为教师办公室配备了7台电脑。县教育局领导对我校远程教育工作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在2006年国庆期间,为我校每个教室添置了电视、DVD,使光盘教学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11月份县师校无偿赠送我校一台三万多元的投影。之后学校又购置了摄像机,数码相机,大屏幕等相关设备,为我校农远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资源建设:资源建设是做好“农远”工作的核心。我们除了做好卫星教育资源的接收、整理、分类、刻录、公示;还注重地网资源的查找收集工作,并分别确定专人负责天网、地网资源的管理。(天网资源由王立元负责,地网资源由史长军负责。)截止现在,我们收录整理的天网资源有240G,地网资源有64G.。同时每个教师都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教师远程教育资源库。收集了网上精彩的课堂实录、教学设计、优秀课件、练习题库、探究和开放性试题。还有教师自制的课件和二次开发的资源以及教师的研讨课资料等等。并将自己设计的内容上传到资源中心,通过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与其他教师共同提高。

4、资源应用:相关专家和官员曾多次明确表示:“检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唯一标准是应用效益”。

1、农远资源应用方式:

(1)、我们可以运用“资源”,直接进行课堂教学:我们现在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资源来源:一种是光盘资源;(如:刘金莉老师的《小鹿的玫瑰花》,王庆有老师的科学课《流动的空气》)。一种是天网或地网资源的运用:如:宋莉老师的音乐课中的影片片断,史长军的《西门豹》,李微老师的英语课中的资源――主要是地网资源;另一种是多种资源的整合:蓝旭、刘伟的数学课的资源,是天网、地网资源和自制课件的综合应用;王爱丽老师的英语课算是自主开发的资源了;今天是其余几节课都是这样,是老师们充分利用资源,服务于教学,并创造性的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和应用的最好例证。

2、我们还可以运用“资源”,提高教师备课水平:农远资源的丰富多彩,和无限的开发利用空间,是我们没有走进农远时所无法体会的。老师们无论教学中遇到什么棘手的难题,只要上网便可迎韧而解。还有,专家的课堂实况,优秀教案,名著,教育教学理论等等,都为老师提供了无限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3、运用“资源”,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4、运用“资源”,促进英语、科学等薄弱学科的教学;

5、运用“资源”,弥补实验条件不足的缺陷。

四、实践农远,收获丰实,资源共享,如添双翼。1、农远应用给我们带来的实惠:

一是让知识更加鲜活了。农远让我们告别了以前“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案满堂灌”的教学状况,让教师和孩子尽享先进的教学资源,真是帮了教师,活了课堂。过去语文教材的许多情景教师费尽口舌,学生还是无法理解,现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大都能找到相关资料,《草原》美丽如画的景色、《三峡之秋》独特的风光、《狼牙山五壮士》壮烈跳崖的感人场面,通过电视给学生放出来,直观、明了、易懂。数学中的平移、旋转等问题,以前只靠老师讲,学生似懂非懂,理解起来很困难。现在呢,有现成的资源,学生一看就懂。

二是让我们的老师成长了。我校史长军老师的课,以前大家就听过他的课,确实有高度。但你知道他付出多少,出去学习,自己想方设法买资料,用千辛万苦不为过。现在呢,他可是犹鱼得水,下载课程资源几十G,极大的满足了他的学习愿望。他的课也较以前有了质的变化。而他只是我校年轻教师的代表。象蓝旭、刘伟、刘丽、刘金莉、魏丽娟、耿杰、安广伟、刘德功等等,他们在农远资源的海洋里锻炼着、成长着。

三是给课改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农远工程为老师带来了无尽的财富,也给课改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我们的老师有了更大的空间可以自由成长,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它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很好地解决了教育理念、师资培训、师生视野、课程资源等诸多问题。

2、取得的成绩。

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使农村学生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素质。远程教育网站的开通,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与全国各地的名师“零距离”接触,只要鼠标一点,尽享优质教育资源。可以说我校农远工程项目实施一年来,由最初的惊喜、好奇,到逐步的走近、尝试,再到后来的熟悉、亲近,直至现在的热衷、谙熟,我们的老师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成长、蜕变的过程。今天,我校部分老师有这样的机会,向大家汇报他们一年来农远实践所得,尽管还不够成熟,尽管还有很多瑕疵,但我们已然欣喜地看到他们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

一年来,我校“农远”整体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两次省市专家组的“农远”工程项目进展情况调研中受到好评。局领导更是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和褒奖。

2006年度,我校被推荐为辽宁省农村远程教育优秀单位,我个人被推荐为省农远先进管理者,我们的微机员王立元老师被推荐为省农远先进个人。刘伟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面积》荣获本溪市农远资源应用课堂教学二等奖;《比大小》荣获省农远课三等奖。刘丽老师执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荣获市农远课二等奖。

目前,我校农远工作的管理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一年的实践,使我们对“农远”工作的各个环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直面困难,反思问题,迎接挑战,谋求发展。我们具体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

1、资源严重缺乏,与教材不配套。有些学科资源很难找到相应的资源;

2、配套资源质量不高,效果不好。课堂应用价值不大;

3、有些资源下载之后,加工起来非常困难,费时,不实用;

4、天网、地网、人网资源生动形象,非常珍贵,可限于教室没有电脑,应用很不方便。只有一个多媒体室,满足不了全校师生教学需求。但老师们的热情非常高,尽管教务处本着“闲人不闲机的原则”尽量协调,但“碰笼子”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5、农远管理员身兼数职,超负荷工作;

6、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资源二次开发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远资源与学科的整合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7、农远工作还处于初探期,没有常规化,制度化建设尚须完善;

8、村小与中心校农远工作发展不均衡;

9、个别教师由于学习不够,在认识上仍有偏颇。总之,农远工程作为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它的了解还知之甚少,理解的还非常浅薄,运用的还很不充分,管理还存在很多盲点和误区。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探讨、总结、反思、完善。针对诸多困难和问题,我校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曾多次研究探讨改进措施,一方面积极请教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一方面因地制宜,尽量克服困难,努力探索管理经验,完善相关制度,使我校农远工作得到稳步协调发展。

目前,我们正着手完善农远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发扬成绩,查找不足,把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剖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教师更好的应用农远资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同时也在认真规划下一个工作目标――扩建教学楼,建设标准多媒体教室;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加大领导教师(包括信息员)培训力度,提高远教工作管理和运用能力。相信我校农远工作的明天会更美好。

结束语:

我们知道: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提高教育质量、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谁早日踏上远程信息高速公路,谁就会跑得更快,跑得靠前。

我们深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县师校的具体指导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为教学服务,使“全民教育”、“教育机会均等”和“终身学习”逐步变为现实,使我们生活在相对闭塞环境中的农村孩子,将和城里孩子一样 “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共同成长进步。

老师们,教育是直面生命的事业,我们的使命是提升生命的质量。只有先提高了自己的水平,才能不负生命的期待。

篇2:0教学应用插上“农远”翅膀 谱写农村教育新篇

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大家莅临我校指导工作!我镇共有10所小学,2800多个学生。中心校本部就有学生2358人,占地面积33亩,建筑面积7400平方米。2007年我校农村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各完小校全部实现卫星接收农远资源,配备学生专用电脑室一间,各初小校配有专用电视机和VCD以及教学光盘,为全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深受全体师生的喜爱。白沙中心校本部作为“模式二”项目校,根据“模式二”系列设备,我们又添置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配备了投影机,接上了5M光纤,构建了校园网,完善农远应用管理制度,从而又一次迎来了我镇教育改革的春天,为我镇教育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从安装到现在,我们边摸索边实践,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了远程教育工作。现将我们的各项工作作如下汇报,请各位领导评审指导。

一、让农远发挥效益,领导意识是关键。

农远工程是一项针对农村中小学、薄弱地区而实施的利民工程,我校非常重视这项工程的实施。2005年9月,中心校本部搬到新校区,只有两座大楼和学生课桌椅,以及教师简易办公桌;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在县局大力支持下配备了一间多媒体教室和一间电脑室。到了2006年我们花大力气大力充实图书馆建设,通过省级示范馆的验收。同时开始筹备“农远”设备建设。2007年上半年市局领导和县局领导特别关心我校硬件设备建设,又为我校新添电脑室一间,电脑64台,多媒体教室一间,为“农远”资源的接收和利用打好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在工程施工前派专人参加省组织的技术人员培训班以及县级培训指导活动,使管理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在平时教学中,校长经常带着教导主任,电教管理员,教研组长推门听课。

二、基础培训,掌握技能。

万事开头难,针对学校老师零基础的现状,首先,我们建立以校为主的远程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对全体教师进行“五轮十小次”资源应用培训,对“农远”工程接收资源的专任教师进行软硬件管理培训。培训工作主要由参加过省级培训的刘坚老师负责,他首先对教师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多角度最基础的培训,在多媒体教室边讲解边演示,对于投影机开关的操作都予以详细介绍,可以说是手把手面对面零距离的逐个培训过关。在此期间,我们还穿插观看了一部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教学实录,理论联系实际,让教师们有理性的了解也有感性的认识。培训的时间大多安排在晚上和周末进行。两周后进行考核,成绩不合格者,自己再找师傅培训。我们电脑室,每天除学生上电脑课外都开放,周一至周四晚上也开放,便于教师自练本领,熟练技能;考核合格者,发给证书,可作为教师岗位培训课时。对考核合格后,部分教师有创新,并上传采用的“农远”课件,进行奖励。采用的课件和其他资源在校内网络上共享,便于教师选择再利用。此外,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农远资源,人人共享”、“农远课题,人人参与”。做到“参训有记录,考核有成绩,合格有证书,创新有奖励,资源可共享。”

三、通过教研求进步,利用农远促应用。

学校领导意识到,要推动现代远程教育,仅仅注重设备和资源的建设,不注重教学应用是不行的,本着宁可用坏,不可放坏的原则,通过教研求进步,利用农远促应用。教研活动由组长牵头,组织本组成员认真收看远程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从而提高本组教师的教育教研能力,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真正达到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促进教学,提高成绩的目的。校农村远程教育要求每位教师做到“六个一”,即

1、参加一次优质课观摩活动,并写出心得体会;

2、制作一个简单的ppt课件;

3、写一篇教学设计;

4、进行一次说课展示;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举行说课和片段教学比赛—);

5、上一节利用农远资源的公开课;

6、利用农远资源开展一次活动。

另外,“同课异构” 教研活动是我校近年来开展校本教研的特色教研活动。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利用“农远”资源上同一节内容的研究课。或者,一个老师在本年段不同班级上同一内容的公开课,积极探索有效应用“农远”资源的新课型和新模式。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经过一学期的使用老师均熟练掌握了这一套设备的使用,并能顺利找到自己所需的各种教学资源。

此外,“结对帮扶”也是形式之一。年轻教师要积极帮助中老年教师,年老的教师要积极向年轻教师请教,使用“农远”资源和信息技术的方法、技能,达到互帮互学,各得其所的目的。

四、发挥农远优势,教研活动成效显著。

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与探索,在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下,老师们不断探究,不断超越自我,教学成绩大幅度的提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校罗梅兰、王娟秀教师撰写的教学设计《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识字6》分别获全国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张翎燕老师撰写的教学设计《神奇的水》,参加省教学设计大赛获三等奖;罗梅兰老师执教的《数字与编码》一课,在福建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录像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她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在闽侯县优质课评选活动获一等奖,在福州市优秀教学案例和课件评选中获小学组二等奖;陈榕老师执教的《可能性》在闽侯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优质课评选活动小学组一等奖;在省级“农远”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陈榕老师执教的《年、月、日》获市级“农远”网上优质课评选一等奖;邓海燕老师制作的课件在福州市多媒体课件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宋依弟老师执教的《莫高窟》获闽侯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优质课评选活动小学组二等奖;在闽侯县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比赛中,我校数学、语文学科再次捧杯,英语学科获得一等奖,创造了我校在县教学大赛中

连续获奖的喜人成绩。我校郑章钦老师还在省电教馆录制了《神奇的纸牌》一课,并在福建教育电视台展播;罗梅兰老师送教到莆田仙游枫楟中心小学;有关信息技术论文也多篇发表并获奖。此外,我校的教学成绩也逐年上升,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同类学校的认可。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领导的支持,得益于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得益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得益于远程教育工程提供的鲜活资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深知远程教育应用非一朝一夕之功,虽然现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仅仅是一个起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以农远工程为契机,充分发挥其农远工程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使农远工程真正成为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提升的必要手段,为“缩小城乡教育差别,使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做出自己的贡献,使远教资源和设备真正达到“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

五、几点建议。

1、现在我们的教学资源还是相对匮乏,往往一节课只有资源库里一个固定的课件,可供选择的可能小,而且每个年级的课件还不够齐全,自己做不但耗时还要有技术。建议市或县能否组建一个资源库,让全市或者全县的部分优秀教师收集整理和制作一套课件,或者通过优质课件评比的方式收集课件,共享后供大家使用。或者由市教育局统一购置成品课件,组成资源库供全市教师使用,这对解决农村学校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经费困难等问题帮助很大。

2、希望能尽快实现班班有多媒体仪器设备,让所有教师都去搜集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人力资源,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上一篇:“探究性学习促进人人发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下一篇:冀教三下期末语文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