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研发管理制度

2024-05-11

设计研发管理制度(共8篇)

篇1:设计研发管理制度

研发设计管理制度 总则

1.1 目的

1.1.1 确保公司研发设计管理有章可循,实施准确有效。1.1.2 保证相关文件和技术资料的合法性、规范性、准确性。

1.2 职责

1.2.1 总工办是研发与设计项目的组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立项、下达设计任务、跟进设计和试制过程、组织验收和评审等管理工作。

1.2.2 常务副总裁、技术总监、总工程师负责核准立项,设计方案的审定,项目验收与评审等方面的决策。

1.2.3 各设计所以及相关人员参加项目组负责研发与设计的具体工作。1.2.4 开发性设计项目按照研发项目的设计步骤与要求进行设计。1.2.5 改进性设计项目由设计人员依据合同订单的要求,在原产品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文件基础上进行详细设计,由总工程师、技术总监审定。

1.2.6 生产性设计项目由设计人员依据合同订单的要求,直接对原产品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进行修改,并由所长审核。立项

2.1 公司自主开发(含公司要求的改进、完善)、或者列入政府计划的产品开发,按照研发项目申请立项。

2.2 有合同订单约束的,且创新工作量在40%以上的产品开发,按照开发性设计项目申请立项。

2.3 有合同订单约束的,且创新工作量在15~40%之间的产品开发,按照改进性设计项目申请立项。

2.4 有合同订单约束的,且创新工作量低于15%的产品开发,按照生产性设计项目申请立项。2.5 研发项目的立项需提交研发项目立项申请,经总工程师、技术总监、常务副总裁讨论,由常务副总裁审核批准后方可正式予以立项。

2.6 开发性设计项目、改进性设计项目、生产性设计项目通过合同评审会议进行立项。

2.7 正式立项后,由总工办按照规定组建项目组、下达设计任务、编制工作计划,未经审核批准建立的项目组无效。

2.8 因工作需要或特殊情况,项目组成员需要调整时,必须经公司批准,并办理交接手续。如无合理的理由而拒绝参加项目组,公司将给予处罚。研发项目设计

3.1 方案设计

3.1.1 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立项后,组建项目组。

3.1.2 初步设计阶段,项目组要编写技术任务书。技术任务书应当包含如下内容:

(1)设计依据;

(2)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

(3)基本参数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4)总体结构布局及主要部件结构叙述;(5)产品工作原理及系统;

(6)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7)标准化综合要求;

(8)技术解决办法及关键元器件、特殊材料资源分析;(9)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10)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评价;

(11)叙述产品既满足用户需要又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12)设计流程;

(13)新产品设计试验、试制周期和经费估算。

3.1.3 技术任务书必须按照规范进行编写和装订,并可根据需求增减相应内容。3.1.4 项目组汇总编制设计方案组织审定。

3.1.5 设计方案由制造、品控、采购等相关部门参加评审,需经总工程师、技术总监评审通过后方可生效。

3.1.6 设计方案的审定意见,应当由项目组负责具体修改。

3.2 总图设计

3.2.1 项目组依据审定通过后的设计方案进行总图设计,此阶段必须完成主要的设计计算和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3.2.2 总图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如下方面:

(1)完成设计过程中必须的试验研究(新原理结构、材料元件工艺的功能或模具试验),并编写研究试验大纲和报告;

(2)作出产品设计计算书(如对运动、刚度、强度、振动、热变形、电路、液气路、能量转换、能源效率等方面的计算、核算);

(3)画出产品总体尺寸图、产品主要零部件图,并校准;

(4)运用价值工程对产品中造价高、结构复杂、体积笨重、数量多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材质、精度等选择方案进行成本与功能关系的分析,并编制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5)绘出各种系统原理图,如传动、电气、液气路、联锁保护等系统;(6)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可维修性分析;(7)对技术任务书提出审查和修正。

3.2.3 进行总图设计时,项目组设计人员必须遵守相关技术设计标准与规范,并力求准确、全面。

3.2.4 总图设计完成后总工办组织制造、品控、采购等相关部门进行结构评审,需经总工程师、技术总监审定通过。

3.2.5 未通过结构评审的总图设计,应当由项目组根据意见进行修改。

3.3 工作图设计

3.3.1 项目组在完成总图设计后,进行工作图设计,提出物料清单,物料清单包括:特殊元件、外购件、材料等。

3.3.2 工作图设计完成后总工办组织制造、品控、采购等相关部门进行结构评审,需经总工程师、技术总监审定通过。

3.3.3 未通过结构评审的工作图设计,应当由项目组根据意见进行修改。

3.4 工艺编制

3.4.1 项目组在完成工作图设计后,进行工艺编制,主要进行工时定额编制。3.4.2 工艺编制完成后,总工程师和技术总监对工时定额进行审查。3.4.3 工时定额审查通过后,总工办组织制造部等相关部门进行工艺审查,经总工程师、技术总监审定后通过。

3.4.4 未通过结构评审的工艺编制,应当由项目组根据意见进行修改。

3.5 技术文件编制

3.5.1 设计完成后,项目组应当着手编制相关的技术文件,并完成供试制的全部工作图样和设计文件。

3.5.2 设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标准规程和指导性文件的规定,编制包括下列技术文件:

(1)产品零件图,部件装配图和总装配图;(2)产品零件、标准件明细表;(3)产品特殊元件、外购件、材料清单;(4)产品技术条件;(5)试制鉴定大纲;(6)包装设计图样及文件;(7)随机出厂图样及文件;(8)产品工艺编制、审查文件;(9)产品加工工时定额;(10)标准化审查报告等。

3.5.3 技术文件的内容应当根据不同的项目需求进行适当增减,并按照规范装订成册。

3.6 图样、文件归档

3.6.1 图样及文件的归档应分永久归档和临时归档,由申请归档人注明归档类别和保密级别(产品定型后可作永久性归档,试制产品以及零星图样作临时性归档),档案员分类归档。

3.6.2 技术图样文件的归档由项目工程师拟定图样及文件清单,工艺工程师拟定工艺文件清单,定额员提供工时表,且清单与图样相符,归档单一式两份,交接双方签字,项目工程师和档案员各执一份;

3.6.3 档案员按我公司的产品分类编目存放归档的技术资料,顺序按图号字母顺序排列,柜外应清楚地贴上检索标签。登记薄的记录与存放文件相一致。合同执行项目设计

4.1 开发性设计项目按照研发项目的设计步骤与要求进行设计。

4.2 改进性设计项目由设计人员依据合同订单的要求,在原产品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文件基础上进行详细设计,由总工程师、技术总监审定。

4.3 生产性设计项目由设计人员依据合同订单的要求,直接对原产品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进行修改,并由所长审核。试制

5.1 研发项目和开发性设计项目需要进行试制。由项目组编制试制方案,经总工程师、技术总监、常务副总裁审批同意后执行。

5.2 试制应当依次经过样机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特殊情况经逐级审批同意可合并为一个阶段。

5.3 试制过程中,总工办监督,项目组必须如实记录相关信息,并对工艺文件及工时定额进行细化,具体工作包括下列内容,并可依据情况进行增减:

(1)进行材料改制、元件改装、选配复杂自制件加工等项工艺分析;(2)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3)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

(4)制定试制用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和加工工时定额;(5)作好试制记录,编制新产品质量保证要求和文件;(6)编写试制总结,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7)编写型式试验报告;(8)编写试用(运行)报告;

(9)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件、外协件定点定型报告等。

5.4 在完成样机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必须按试制鉴定大纲的要求和规范完成各项测试,并组织技术鉴定,得出鉴定结论。设计变更

7.1 项目在实施(设计加工、安装调试及用户使用)中发现需对原设计进行更改时,项目组或项目工程师应及时处理且将归档资料以便变更;较大改动(主结构,主参数或主控元件等)需经设计总工程师审核后方可进行。

7.2 压力容器或设备的图样文件的变更,必须由原设计单位更改并盖章;同时留存设计变更文件。

7.3 变更的图样文件仍需经校审,并及时换发或更改现场使用文件;同时收回现场已作废的图样文件。

7.4 若对现场图样文件进行直接变更,则必须用红笔划改,且填写更改处数、日期并由变更人签名。

7.5 项目工程师负责完善技术的修改,设计变更必须协调电气、工艺、工装和工时的变更。

7.6 项目变更由项目工程师填写“设计文件修改(申请)通知单”,所长审核并签署后执行修改;相关记录在项目完成后整理归档备查。零星图样的设计,设备维修设计及其工艺变更等可参照以上各条执行。技术支持

8.1 研发设计的各种设计资料、技术文件以及相关结论性材料必须严格执行ISO9001的规定,并遵守总工办图样文件管理规定。

8.2 开发性设计项目、改进性设计项目、生产性设计项目还应当依照合同订单的要求准备好准备好技术文件交给客户。

8.3 开发性设计项目、改进性设计项目、生产性设计项目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依据合同条款负责技术说明与解释、解决技术问题、进行技术培训等相关技术支持工作。9 附录

9.1 设计文件修改(申请)通知单 9.2 出图申请单 9.3 晒图申请单

9.4 技术资料/图纸发行/回收一览表 9.5 图纸发行签收单 9.6 设计任务书 9.7 开发进度表 9.8 设计评审表 9.9 设计(工艺)审查表 9.10 设计文件修改(申请)表 9.11 设计确认记录 9.12 装配工艺过程卡 9.13 制造工艺卡 9.14 工艺过程卡 9.15 可行性评估报告范本 9.16 零部件、标准外购件明细表 参照文件

10.1 图样文件管理规定 10.2 图样文件管理规定 10.3 产品随机文件发放的规定 10.4 设计与开发管理程序 10.5 技术工作责任制度 10.6 项目设计与设计更改规定 10.7 研发设计项目方案审批权限

篇2:设计研发管理制度

1.目的和作用

如今信息技术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规范自有信息技术研发以及外包软件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信息技术研发与管理。2.管理职责

2.1 信息研发中心主任负责项目研发全过程的管理、跟踪、协调与调度;负责新研发项目技术文件的标准化审查及相关技术规范的制定;负责新信息技术专利申报;技术文件、技术资料及专利的管理。

2.2信息小组负责新产品的调研分析、立项、报告编写等方面的管理工作。2.3研发小组负责项目的设计、开发、技术文件编写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2.4测试小组负责项目的技术测试、测试报告编写及标准化制度编写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2.5综合管理部、设计部部、技术委员会应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配合。3.立项管理

3.1信息小组提出开发需求并参与公司层面立项,进行立项的技术可行性分析,编写《立项分析报告》,开展前期筹备工作。《立项分析报告》应明确项目的范围和边界。

3..2信息研发中心将《立项分析报告》提交公司总经理进行立项审批,以保证系统项目与公司整体策略相一致。

3.3《立项分析报告》得到批准后,成立项目研发小组(如果是外包开发,则成立外包商项目研发小组;如果是合作开发,则与外包商共同成立合作开发项目小组组,以下统称“研发小组”),研发小组应由设计人员、信息部人员及开发人员组成。信息研发中心安排人员负责监督项目的进度,进行项目管理工作,确保开发能及时完成并能满足业务需要。研发小组人员的选择应满足项目对业务及技术要求,研发小组人员应有足够的生成、业务和IT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来胜任项目各方面的工作。4.需求分析

4.1立项后信息小组对项目需求进行汇总整理,出具《项目需求说明书》,并确保其中包含了所有的业务、生成需求。经使用部门审批确认,作为项目需求基线。

4.2研发小组在获得《项目需求说明书》后,提出技术需求和解决方案,并对项目系统进行定义,出具《项目需求指导说明书》。《项目需求指导说明书》需详细列出对系统的要求(界面、输入、输出、管理功能、安全需求、运作模式、关键指标(KPI)等)。《项目需求指导说明书》需要由研发小组提交给相关业务流程负责人确认。

4.3对于合作开发的项目,当业务需求发生变更时,研发小组应提交变更报告,信息研发中心主任审批后交给合作开发商实施。

4.4研发小组应对需求变更影响到的文档及时更新。5.项目计划和监控

5.1软件开发采用项目形式进行管理。研发小组组长负责整个项目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5.2需求分析过程中,研发小组组织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书》,包括具体任务描述和项目进度表等。

5.3在项目的各个阶段,研发小组和信息小组相互配合制定阶段性项目计划,并配合对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控,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

5.4项目计划需要变更时,研发小组提交变更报告,经信息研发中心主任审批通过后执行变更。6.项目设计研发

6.1项目设计应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项目设计要遵循完备性、一致性、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等原则。

6.2在项目设计阶段中,使用部门应充分参与,确保项目设计能满足系统需求。

研发小组进行详细设计,出具《设计说明书》对需要定义系统输入输出说明和接口设计说明。信息研发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对概要设计进行评审,信息小组和研发小组应参加此评审并对评审意见签字确认,以确保系统设计满足全部需求。

6.3研发小组根据《设计说明书》制定系统实现计划,并提交信息研发中心主任对计划可行性进行审批。

6.4研发小组保证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独立,为各环境建立访问权限控制机制,并明确项目成员的职责分工。对开发环境、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在物理或逻辑方面应该做到隔离;如果环境的分隔是通过逻辑形式实现的,应定期检查网络设置。项目组对已授权访问生产环境的人员进行详细记录,并对该记录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到生产环境。

6.5研发小组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测试人员签字确认测试结果。7.项目测试和用户测试

7.1测试小组与研发小组配合制定系统/用户测试计划,并提交信息研发中心主任对计划可行性进行审批。

7.2系统/用户测试计划必须定义测试标准,并明确各种测试的测试步骤和需要的系统设置要求。

7.3测试小组负责测试数据准备,测试用数据要足够模拟生产环境中的实际数据,对已评定为敏感信息的数据进行敏感性处理和保护,并组织使用部门进行测试使用。7.4测试完成后,测试小组根据测试人员签字确认的测试结果编写测试报告,并编写系统帮助文档。8.试运行

测试小组与系统主要使用部门讨论制定试运行计划,并制定试运行验收指标,上报使用部门负责人审批。

测试小组联合系统主要使用部门进行相关系统部署工作,准备培训资料,对相关用户和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试运行达到试运行计划规定的结束条件时,测试小组编写试运行报告。此报告应由项测试小组与系统主要使用部门签字确认,并提交公司总经理审阅。公司总经理审阅试运行结果,决定试运行结束或延期。

9.系统验收

系统主要使用部门及信息研发中心联合组成独立系统验收小组,也可授权项目测试小组作为验收小组。验收小组从功能需求及技术需求层面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估。

验收小组应根据验收情况整理形成验收报告提交系统主要使用部门和信息研发中心审阅。

系统主要使用部门和信息研发中心负责人根据系统测试、试运行情况签署验收意见。

篇3:物资管理系统设计与研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日趋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被人们深刻认识和体会到,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系统是根据中油国际阿塞拜疆项目境外物资采购及库存物资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以微软Access数据库为平台,基于微软Windows系统进行设计研发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项目管理人员对物资采购和库存控制进行科学统一管理,实现信息数据网络共享。它使用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是一个典型的网络多用户管理系统。这套物资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国家的不同语言要求,根据不同生产企业或者海外项目的实际情况,适当对系统功能模块和数据库参数加以调整,就可以方便的进行移植,很快投入实际应用,具有投入少,推广快,成本低的特点。

2 系统分析设计

系统设计总的原则是保证系统目标的实现,并在此基础上使技术资源的运用达到最佳。在系统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系统性原则、可靠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管理可接受原则。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科学、合理、详尽的物资管理系统,以方便管理人员对物资采购以及物资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控制,实时掌握物资采购和库存动态,及时了解物资需求状况,及时供应,保障生产。

3 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在物资管理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系统的使用效率及实现效果。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存储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通过对模块的详细调查研究,充分了解该系统的工作情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确定了这个数据库系统的功能。该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不仅适应当前用户各方面的需求,更充分考虑了今后可能的扩充和改变。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可以相应地分成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数据库需求分析阶段,第二个阶段为建立概念性数据模型。

4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系统分析设计,基于上面的详细系统分析设计,就可以开始下面系统功能的详细设计。

4.1 登录界面

在这个界面中,主要处理的是判断当前用户输入的信息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进入程序主界面,如果不正确,需重新输入。

4.2 系统主界面

系统主界面为本软件的核心部分。一切主要操作都通过这里完成。整个界面主要由采购管理、材料管理、库存管理、报表管理、报表输出、数据库管理六个主要部分组成。

4.3 采购管理界面

采购管理界面分为大额订单采购和小额现金采购两部分子功能。考虑到当地市场采购和境外采购币种的不同,界面上设置了当地货币和美元两种格式输出订单,当订单最终由各级授权用户确认之后,就会将采购记录添加在采购数据库里面,以完成采购过程。

4.4 库存物资管理界面

库存物资管理界面分为材料入库、出库、返库、移库以及按订单接收材料所发生的短缺、过剩和损坏等管理子功能。这里各个管理子功能界面上都设置授权确认控制按钮,数据录入完成之后由具有相应授权的用户进行最终确认,系统将执行一系列数据库更新指令,将出入库等记录数据增加或者减少在相应的数据库里面,并同时更新主数据库信息表,以完成材料的出入库等过程。

4.5 库存控制界面

库存管理界面主要功能有库存材料信息详细查询、最低库存物资查询、材料年度消耗量查询、库存材料按大类查询等管理子功能,以便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库存动态,提出并制定采购计划。

4.6 查询管理界面

查询管理界面包括了对物资采购、入库、出库、返库、移库、库存情况、最低库存量及供应商等一些信息的基本查询和按时间点,分时段等组合条件查询子功能。

4.7 报表管理界面

报表管理界面包括了物资采购、入库、出库、返库、移库、库存情况、最低库存量等信息报表子功能。主要功能是将各种经过组合查询的物资信息以报表形式输出到Excel文件,以便将数据上报有关方面存档并方便调用。

4.8 系统管理界面

系统管理界面主要主要设置了供应商管理、运输商管理、合同条款管理、物资大类管理和物资编码管理五个管理子功能。主要用来维护和管理供货商、运输代理、与订单有关的各种条款、管理物资大类及物资编码等,按照分级授权原则,这部分功能仅限于数据库管理员使用。

5 总结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和不断调试修改,该物资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项目公司对物资管理的需求和功能,由于该系统是面向中油国际(阿塞拜疆)K&K项目联合作业公司设计的,所以使用了英文界面,该系统硬件环境要求比较低,微软Windows系统加上Access数据库平台就可满足系统的顺畅运行;该系统扩充适应性强,扩充简单,稍作修改即可改变为中文界面或者其他语言界面;另外该系统具有多用户功能,主系统和数据库可以分别安装在用户终端及公司服务器上,可以满足多用户使用,网络共享资源的基本要求。回顾数据库系统设计开发整个过程,一路走来不断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扰,也逐步摸索解决了这些问题,下面简单总结一下:

5.1 历史库存量查询的实现

在查询历史物资库存量的时候,需要调用主数据库、入库、出库、返库等9个主要表,以及建立相应的查询才能实现各个表之间的协同运算,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需要确保各个表中记录的对应关系及时间节点的正确性,由于主数据库每天都在不断更新,所以要以主数据库为核心,考虑历史点至目前出入库及返库移库的情况,最终汇总出历史点的库存量。主要公式如下:

历史点库存量=

目前主数据库库存量

-∑(历史点至目前入库量)

+∑(历史点至目前出库量)

-∑(历史点至目前返库量)

5.2 库存数量和库存物资价格的更新

根据不同种类库存物资在库房停留时间的不同,需要在材料入库时进行区分,以保证零库存物资以及非零库存物资在数量和价格更新上的正确性。系统设计思路是在物资入库时让查询模块先进行库存状况查询,如果入库物资已经是零库存,就直接将入库物资的数量和价格更新到主数据库;如果入库物资为非零库存,那么首先更新入库物资的数量到主数据库,入库物资的更新将按照库存物资的数量和价格、以及将入库物资的数量和价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新的库存物资价格。

库存物资价格=

{∑(库存物资数量×库存物资价格)+

∑(将入库物资数量×将入库物资价格)}÷

∑(库存物资数量+将入库物资数量)

5.3 最低库存量控制的实现

在企业物资管理过程中最低库存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库存水平警戒线。最低库存是企业物资仓库中应保存的最小数量,低于此数量就有可能形成短缺,影响正常生产。用户在填制出入库单时,如果某存货的目前结存量低于最低库存,系统将予以报警。为了保证库存处于安全范围内,可以设定最低库存与最高库存。最低库存可理解为针对确定性的因素和不确定性的因素设定的库存。

最低库存量的计算公式

最低库库存量=订购周期×年消耗量/365+安全系数/天

安全系数可以根据当地的市场动态及运输路线来适当确定。

5.4 系统界面和下拉式菜单的实现

在设计系统界面和下拉式菜单过程中,使用了Access中宏的强大功能,充分使用宏菜单功能实现了下拉式风格的系统菜单,在各功能菜单里用宏来调用事先设计好的各功能窗口和查询模块,将数据录入,信息查询,报表管理等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增强了系统的可用性和视窗的美观。

6 结束语

本论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开发过程,主要内容包括物资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功能结构分析、概念设计的局部E-R图及全局E-R图、相关表结构设计等,最后给出了各功能的演示界面。(下转第84页)(上接第97页)

通过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在项目上的实际使用,让我们深入的了解到了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整体思路和开发流程,应用并巩固了我所学的有关知识。同时也让我懂得了只有坚持,才会有收获和成功,因为在开发过程中,有好几次遇到难题想放弃了,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系统虽然做出来了,但还是有好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比如系统的查询功能还需要更近一步完善,库存查询信息要尽可能的全面和详尽,在查询信息中加入最低最高库存量提示功能,更多的倾向于方便使用者操作管理,另外还需要不断完善物资最低库存量的报警机制,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摘要:此系统是根据中油国际阿塞拜疆项目境外物资采购及库存物资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以微软Access数据库为平台,基于微软Windows系统设计开发成功的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系统,简称物资管理系统。该物资管理系统涉及到采购管理、库存物资管理、库存控制、查询管理、报表管理以及系统管理六大主要模块。

关键词:采购管理,物资管理,库存控制,综合信息查询

参考文献

[1]Access数据库系统应用与开发标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篇4:某飞机设计所研发质量管理与设计

项目背景

某飞机设计研究所是承担我国高、精,尖产品研制的重点单位。飞机研制领域覆盖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结构、振动、电子、雷达、激光、自动控制等多种专业,这就对产品研制阶段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适应多项目、多任务的科研生产形式及国防质量战略要求,该所亟需引入精益研发思想和现代质量设计方法,通过质量信息化,实现对质量资源进行优化和重组。质量管理的网络化协同,发挥质量管理的过程与全员参与效能。切实提高质量管理、控制和响应能力。满足国防工业的质量要求。

面临的挑战

经过近二十年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该所已经初步建立了企业数字化研发基础信息平台,在设计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目前的质量管理却没有真正融入到研发工作中,没有形成深入到研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体系,经验式的设计模式依然非常普遍。产品设计要保障高效率、高性能的同时,满足市场和客户对产品提出的高质量、高可靠性要求,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设计目标不清晰,贯彻不受控;第二,设计规范与实际操作“两张皮”:第三,产品设计质量无法客观分析和评价第四,设计优化方法无法与设计流程相结合第五,设计更改频繁影响研制周期:第六,可靠性分析缺乏基础数据,信息共享不足:第七,研发经验及知识无法积累和重用。

质量设计平台的应用

PERA.Quality研发质量管理与设计平台以精益研发思想为指导,以质量总线技术为支撑,采用系统工程与价值分析理论,通过驱动设计的研发流程管理和数据集成方法,建立整机的协同研发的质量设计集成环境,渗透到产品研发的所有活动中,进行过程的质量控制,有效解决了企业存在的问题。

飞机研发过程开展的基础活动是WBS,即各专业所需完成的工作包。系统通过对工作包交付质量的定义、监控和评估,确保用户在进行顶层质量策划时将质量控制目标合理分解到一系列工作包中,实现对关键阶段和关键活动的质量控制。系统功能涵盖质量策划管理、质量监控和评估、需求工程管理,指标管理、过程质量控制、五性管理、质量数据管理,支撑库等几大部分,系统还可与PDM、PM、综合设计系统、知识工程系统、图纸审签等进行集成。

1、对飞机设计项目进行质量策划,明确控制要求

质量策划是实现飞机研发过程质量保证的主要手段。系统通过对研发过程进行质量策划,形成确保产品满足顾客要求所需步骤的结构化流程和质量控制点及要求。通过策划来指导研发过程的质量保证及质量设计活动,并对相关活动过程进行监控管理。

2、过程质量控制贯穿飞机设计活动始终

通过每个研发活动的工作包所对应的质量控制目标、质量规范和模板对研发活动进行有效的检验与过程控制。过程质量控制贯穿整个研发流程,实现对关键阶段和关键活动评审控制。质量部门通过数据接口监控和跟踪设计活动文档的质量状态,对质量问题进行闭合和归零。

3、质量数据管理,为管理决策提供面向过程质量的数据支持

飞机总体设计以质量策划、控制、分析、改进为主线,按照部门、专业领域、产品结构等维度梳理质量数据总线、数据来源,管理模式,梳理数据、指标、质量状态的监控模型,为管理决策提供面向过程质量的数据支持。建立研发质量数据库,故障库,策划支撑库等内容,对于各模块产生的质量数据、信息,形成数字化质量数据库,提高质量数据的查询、追溯效率,满足军方数据打包要求。

4、质量监控,对研发过程的掌控和管理

在质量总线管理的模块中,实现了飞机总体设计从总体的技战术指标、到各级、各专业的设计指标、参数指标、性能指标、质量特性等。指标监控以看板的方式,从质量总线管理模块中读取数据,形成图形化的指标监控视图,用于对总体指标展开过程和指标完成状态的实时监控和跟踪追溯。

应用效果

飞机设计研究所通过PERA.Quality研发质量管理与设计平台的应用,使质量控制贯穿了整个研发过程,实现早期质量预防,减少产品在试制和量产阶段的设计变更,缩短产品研发周期。研究所充分肯定了质量管理与设计平台的应用给型号质量和研发管理水平带来的整体提升,尤其是:

1、基于飞机设计实际研发流程编写新质量文件,使质量文件得到改进,将质量控制与真实的研发过程统一起来,解决质量与研发过程两张皮问题。

2、基于WBS梳理设计人员检核项,形成自检,互检、审批和评审,使设计体系中的人员可以自我提高设计质量水平。

产品质量是可以设计出来的,设计过程决定了产品的基因。许多企业渐渐意识到设计阶段对于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但却苦于设计质量方法的落地。通过某飞机设计所对PERA.Quality研发质量管理与设计平台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开展质量管理和设计,是有方法和规律可循的,重要的是要转变传统的质量观念,用精益研发的理念指导设计过程。同时,在选择设计质量管理系统上,必须与企业相关的信息系统进行集成,以打通设计质量的数据链,实现控制设计过程质量,避免消除了一个信息孤岛却产生了多个信息孤岛。企业要逐步从设计驱动转变为需求驱动,利用有效的设计过程控制方法和质量设计方法,完全能够打破困境,在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赢得更多客户的满意。

篇5:机械设计研发简历

目前住地: 广州

民 族: 汉族

户 籍 地: 肇庆

身 材: 170 cm 58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 龄: 28

◆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机械工程师、

工作年限: 5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均可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广州 广州

◆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广州市大川机械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 -09 ~ 2012-11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 机械/机电/设备/重工

担任职务: 机械工程师

工作描述: 灌装机,输送带,洗瓶机的学习熟悉、设计与改装。(工作时间不长)

离职原因: 家父去世,办理手续,果场变卖等时间较长。

公司名称: 广州市阿皮亚舞台灯光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 -01 ~ 2012-08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 机械/机电/设备/重工

篇6:材料研发与机械设计

摘要: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物质。材料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而今人类已跨进了人工合成材料的新时代。金属材料以及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得到迅速的发展,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文从材料研发的动力探讨材料的发展史,以及对材料的一些看法。新材料的出现为机械设计人员提供了更多可行的设计方案,同时也因此出现了一大批新的高科技产品。

关键词:材料发展史 材料研发动力 新材料与机械设计

1.材料的定义

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如燃料和化学原料、工业化学品、食物和药物,一般都不算是材料。但是这个定义并不那么严格,如炸药、固体火箭推进剂,一般称之为“含能材料”,因为它属于火炮或火箭的组成部分。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80年代文明的三大支柱。80年代以高技术群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这主要是因为材料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材料除了具有重要性和普遍性以外,还具有多样性。由于材料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就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2.材料的发展简史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材料的发明和发展,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人类最早使用的材料是石头、泥土、树枝、兽皮等天然材料。由于火的使用,人类发明了陶瓷、瓷器,其后又发明了青铜器、铁器。历史上,材料被视为人类社会进化的里程碑。对材料的认识和利用的能力,决定着社会的形态和人类生活的质量。历史学家也把材料及其器具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志: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高分子材料时代。

2.1 20世纪之前材料的发展

100万年以前,原始人以石头作为工具,称旧石器时代。1万年以前,人类对石器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器皿和精致的工具,从而进入新石器时代。现在考古发掘证明我国在八千多年前已经制成实用的陶器,在六千多年前已经冶炼出黄铜,在四千多年前已有简单的青铜工具,在三千多年前已用陨铁制造兵器。我们的祖先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已会冶炼生铁,比欧洲要早一千八百多年以上。18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19世纪中叶,现代平炉和转炉炼钢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真正进入了钢铁时代。与此同时,铜、铅、锌也大量得到应用,铝、镁、钛等金属相继问世并得到应用。

直到20世纪中叶,金属材料在材料工业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作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的新材料又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首先是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问世,并得到广泛应用。先后出现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塑料,以及维尼纶、合成橡胶、新型工程塑料、高分子合金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仅半个世纪时间,高分子材料已与有上千年历史的金属材料并驾齐驱,并在年产量的体积上已超过了钢,成为国民经济、国防尖端科学和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其次是陶瓷材料的发展。陶瓷是人类最早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原料制造而成的材料。50年代,合成化工原料和特殊制备工艺的发展,使陶瓷材料产生了一个飞跃,出现了从传统陶瓷向先进陶瓷的转变,许多新型功能陶瓷形成了产业,满足了电力、电子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和需要。

结构材料的发展,推动了功能材料的进步。20世纪初,开始对半导体材料进行研究。50年代,制备出锗单晶,后又制备出硅单晶和化合物半导体等,使电子技术领域由电子管发展到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2.2 21世纪新材料的继续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用纺织品新材料不断地呈现发展趋势,用途也不断向多种领域扩展。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纤维,如芳纶、聚苯硫醚、碳纤维等,虽然价格较贵,但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阻燃耐高温等领域仍被市场看好。建筑与纺织的联姻是最近几年才有的。将纤维放入混凝土中,起到增强建筑强力、抗老化的效果,已经取得了成效,在奥运场馆的建设中,这样的实例不少。但是,作为建筑行业使用的防火、阻燃材料纺织品,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环保低碳是当今世界主流,减少碳排放是国家长期目标。由于聚苯硫醚(PPS)纤维具有耐磨损、高熔点(200度不熔化)和稳定性的特征,为工业除尘首选材料,在中国煤炭、电力、水泥行业被广泛使用,充当减排的“尖兵”

3.材料研发的动力

3.1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100万年前,那是人类的生产水平还很低,而且那时的地球的生存环境也很恶劣。时不时就有猛兽出现。人类自身的力量是很有限的,为了生存就必须让自身强大起来。于是人类开始学会制造工具,这也是与动物的区别。于是石头就成为了主要的工具,可以用来驱赶野兽,也可以用来砍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出现以石头为材料的打磨过的工具。这时人类社会生产水平也开始渐渐提高了。于是更多的材料被人类开发利用了,如铜矿、铁矿。而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和更多的材料被发现息息相关了。如现在的高楼大厦,其中水泥这种材料的发明就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2战争的需要

自人类出现以来,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和文明始终交错,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催化和促进作用,又时刻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战争伴随社会的革命,带来新的格局。古代各个部落之间的战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形成,也是民族大迁徙直接原因;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促成民族的独立和新生国家的诞生;国家内部政治集团之间的战争,促成政权的更迭,如国共内战。

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为了使自己一方在大型战争中处于有利位置,武器的精良有很大的关系。历史上秦朝灭六国,统一天下其武器在当时也应该是很先进的。而为了制造更加强大的武器,就需要很好的材料。于是在这种全民战争的情况下,为了武器的需要,会有一大批科学家需找各种材料。

3.3对某一特定功能的需要

人类很多需要的材料,往往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如人的骨头缺失了。但人们就是善于发现新的材料。现在的人造骨是一种具有生物功能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它类似于人骨和天然牙的性质的结构,人造骨可以依靠从人体体液补充某些离子形成新骨,可在骨骼接合界面发生分解、吸收、析出等反应,实现骨骼牢固结合。人造骨植入人体内,需要人体中的Ca2+与PO4 3-离子形成新骨。人们为了能够翱翔于太空,就需要有耐高温的航天器,于是一些耐高温的陶瓷材料就被发明了。

3.4人类对社会经济的追求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是很重要的。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在如今复杂的国际局势,各国都在努力发展本国的经济,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使得自己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而在提高经济中有一重要的因素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小资源的消耗。于是就又有一些新材料被人类所发现和利用了。

3.5材料科学家对科学的不断追求

现在很多新的材料,往往是科学家们经过无数的实验和研究才得出的。并且后来用于生活,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半导体的发明,才有了现在家喻户晓的计算机。如果不是科学家们不断的追求,就不会有这么多新材料的发明。

4.新材料与机械设计

4.1新材料的出现

进入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新材料按组分,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性能分,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和理化性能,以满足高强度、高刚度、高 硬度、耐高温、耐磨、耐蚀、抗辐照等性能要求;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

4.2因新材料而设计的产品

复合新材料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从古至今沿用的稻草增强粘土和已使用上百年的钢筋混凝土均由两种材料复合而成。20世纪40年代,发展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对航空工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此出现了复合材料这一名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比强度在各种纤维中位居第一,尤其是它的抗化学试剂侵蚀性能和抗老化性能优良。它还具有优良的高频声纳透过性和耐海水腐蚀性,许多国家已用它来制造舰艇的高频声纳导流罩,大大提高了舰艇的探雷、扫雷能力,在国内思嘉新材料开发的复合新材料代表了国内的较高水平。除在军事领域,在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医疗器械、体育运动器材等领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纤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极大兴趣和重视。把超导体应用于发电、输电和储能以及超导计算机,使计算机的速度大大提高等等。

4.3新材料与机械设计的关系

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而最终要出产品时是和材料密切相关的。如果没有机械设计,空有材料是发挥不了太多作用的,同时有了机械设计而没有很好的或合适的材料也是不行的。随着新材料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设计一些在极端环境下工作的机械产品,如航天器,如果没有耐高温的陶瓷这种新从材料是得不到我们想要的产品的,以及纳米机器人也是如此。可以说是新材料的出现才使得机械设计人员设计出更多有用的产品。

5.结束语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上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材料被发现和合成,同时它们也会有一些新的特性。大力加强能源材料、超导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扩大它们的应用领域,把21世纪的材料科学与机械工程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新材料和高技术是材料科学研究的核心,两者之间密切相关,新材料研究需要高技术,新材料本身必须依托于高技术,同时新材料为机械设计的发展提供了载体。未来也一定会有更多的新材料,并且以这些材料设计出更多符合人们所需要的产品。

6.致谢

感谢广州大学图书馆、互联网以及同学老师的帮助。

7.参考文献

篇7:顾家家居采购模式+设计研发模式

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和配套产品采购,采购模式以集中采购为主。(1)原材料采购

公司根据内部制定的有关供应商的选择标准对供应商进行甄选;选择确定原材料供应商后,公司会定期对其进行跟踪考察,加强事中控制,以确保原材料的品质与交货时间;公司根据销售预测、结合库存情况及供应商的交货周期等因素制定采购需求计划,与原材料供应商签署《采购协议》并下达采购订单;原材料送达后,公司的质量管理专员会对货物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检验,并且跟踪使用情况,如出现质量问题立即向供应商进行反馈并及时进行处理。

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皮革、海绵、木材等。其中,皮革是公司采购量最大的原材料,公司在各地确定了数家优质皮革供应商,并与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采购关系;海绵是软体家具必需的填充材料,由于海绵密度小、单位体积价值低,为了尽可能降低海绵的运输和仓储成本,公司在确保海绵供应品质的前提下,优先选择运输半径较小的海绵供应商进行合作;木材主要用于软体家具主体结构和基本造型的搭建,木质硬度、钉合的牢固程度对软体家具产品的影响较大。落叶松由于具有木质密度高、硬度强、耐磨性好等特性,是公司采购规模最大的木材品种。我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落叶松资源,黑龙江绥芬河市是我国重要的木材加工贸易市场,公司主要向绥芬河市的木材加工贸易商采购生产所需的松木、桦木、楸木等木材。近年来,公司从美国进口黄杨木的进口量不断增加,原材料的供应层次更加丰富。(2)配套产品采购

公司制定了配套品供应商资格认证管理规范,定期对配套产品供应商进行评估、甄选和淘汰。公司选定配套产品供应商之后,采用定制化采购模式,由公司提供设计方案,配套产品供应商按照公司提出的款式形象、技术参数、材料品质等要求进行生产并向公司供货。公司成立了专门的配套产品设计研发团队,负责配套产品的设计研发。公司根据销售预测、安全库存及交货周期制定采购计划,并与配套产品供应商签署《采购协议》及下达采购订单。配套产品生产完成后,由公司自行或者安排第三方负责运输,配套产品送达后,公司会有专人负责接受并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公司采购的配套产品主要包括茶几、电视柜、餐桌等。公司从外部采购配套产品,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发挥自身核心优势,专注于软体家具的生产;另一方面,公司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向配套品供应商定制并采购配套产品,有利于实现相关产品的一体化销售,确保消费者购买软体家具产品整体设计风格的协调统一,满足了客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

顾家家居设计研发模式

公司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设计研发机制,形成了以原创设计研发为主、与国际知名设计师合作为辅的设计研发运作模式。

公司销售部门在与客户进行接触的基础上提出设计研发的初步需求;产品管理部对销售部门提出的需求进行细化分析,对涉及的产品类型、客户群体、使用材料、价格等因素进行细化,向设计研发部门提出细致的设计研发要求;设计研发部门在此基础上与销售部门再次联合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行业分析,提出初步设计方案;公司组织2-3 轮内部评审,对通过评审的设计产品进行打样、定型、试销,最终确定的设计研发产品正式推向市场。

篇8:陶瓷设计服务资源管理系统研发

关键词:陶瓷,设计,资源管理

0 引言

陶瓷产品设计是传统陶瓷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优秀的设计, 可以为产品带来更好的销量及更高的产品附加值[1]。“陶瓷设计服务资源管理系统”汇聚了陶瓷行业内专业的设计人员及其拥有的优质设计资源。在系统的支持下, 广大陶瓷中小企业可以缩减产品的设计阶段的投入, 使生产资源集中于设计优良, 附加值高的产品, 提升企业产品的更新速度,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显著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1 系统构建

陶瓷设计服务资源管理系统主要通过以下三个层次构建:一、原始设计服务资源的采集;二、设计服务资源的存储;三、设计服务资源的管理及分发。系统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1.1 文件散列

散列是对信息的提炼, 通常其长度要比信息小得多, 且为一个固定长度。文件散列则是在散列函数或散列算法 (Hash Function) 下的特定模式, 通过对文件二进制数据的提取来获取信息摘要, 是一种从数据文件中创建数字“指纹”的方法[2]。陶瓷设计服务资源管理系统对用户的设计资源文件进行二维散列计算, 在可允许误差范围内可以保证每个不同的文件对应唯一散列值, 用以作为系统识别该文件的重要依据, 通常记作文件散列 (RFH) 。

1.2 设计特征

在陶瓷产品设计领域来说, 通常采用的线条比较简洁、色彩比较单一的图形图像进行存储, 通过结合图像感知哈希算法[3]可以快速识别设计资源的设计特征。首先, 系统通过将图像转换为8×8的64位灰度矩阵, 仅保留结构和明暗等基本信息, 摒弃尺寸和比例带来的图片差异。然后, 计算64像素灰度的平均值, 再一一对每个像素的灰度同该平均值进行比较, 大于灰度平均值的记作1, 小于灰度平均值的记作0。最后, 将比较的结果组合在一起, 就构成了一个64位的整数, 这个整数就代表了该设计所呈现的图像的设计特征值了, 通常记作设计特征 (RCH) 。

1.3 设计资源的采集

为了减少存储介质的成本, 保护用户的隐私及数据安全。系统会在设计资源采集之前捕获该资源的文件散列 (RFH) 及设计特征 (RCH) 。通常会为文件定义VRID作为该文件的唯一标识。其中:

在将设计资源上传到设计服务资源管理系统之前, 采集工具会对文件的VRID进行验证, 并同已有设计资源的VRID进行比对,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重复资源的采集带来的数据冗余, 并可以对包含版权信息的数据资源进行保护。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2 资源建模

设计资源模型 (RM) 是根据上传文件的实体特征, 建立物理文件资源与虚拟文件资源的映射关系[4]。模型所包含的内容通常表示为:

其中, VRID是对应的物理资源文件唯一标识, 生成之后将不可对其进行任何操作。VRINFO是记录当前资源的附加信息, 其主要包含的内容为:

系统允许相同的VRID对应不同的VRINFO建立一对多关系, 通过构建多组设计资源模型使其可以适应更多的设计环境。并且可以使系统忽略底层的物理文件操作, 更易于在系统中进行分发和转存。

3 设计服务资源管理系统

设计服务资源系统 (DFS) 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分布式资源管理系统[5]。文件管理方式如图3所示:

首先, 系统接入云端的存储解决方案对用户上传物理资源文件进行管理, 并由设计服务资源管理系统提取文件的VRID进行封装, 将VRID作为物理文件索引映射在设计资源模型 (RM) 中, 通过建立简单的结构化的数据对非结构化文件进行管理, 大大降低了资源数据的冗余及文件操作的复杂性。其次, 系统引入了语义化标记及本体的概念对已有资源进行分类管理, 将丰富VRINFO中的内容并使资源的组织调用更加灵活。最后, 设计服务资源管理系统拥有标准化的API及多元化的集成管理模式, 在保护数据安全可靠性的同时保证数据获取的便捷性。

4 结语

“陶瓷设计服务资源管理系统”运用资源集成共享技术, 搭建陶瓷领域开放式服务管理系统, 汇聚全行业的可服务资源, 将开发商、设计师、开发商、科研院校等机构及个人所拥有的服务资源通过系统提供的统一规范接口来集成[6];通过对加入系统的服务资源展现, 面向全国各地陶瓷企业提供的订单式服务, 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原料供应、产品设计、信息管理等全方位的信息集成。

借助系统提供的各类应用服务, 建设有效的资源溢出传导途径, 大大提高知识、技术等资源的扩散效率, 丰富集群创新知识存量, 有效提高集群企业产品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助力陶瓷产业集群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支撑体系的完善, 推动陶瓷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以文件散列、图像相似识别为基础, 开发了一种能够对资源进行采集、存储和管理并支持广大陶瓷中小型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和产业链协作的设计服务资源管理系统。与传统的设计系统相比, 该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 通过对资源标识唯一的鉴定以及对资源特征相似度检测确保上传文件创新安全。

(2) 采用资源的关系映射虚拟化资源本体, 实现设计服务资源的开放性与耦合性。

该系统是资源管理模式下一种探索与实践, 他能方便有效地上传、存储、共享发布陶瓷设计资源, 可大幅度提高中小型陶瓷企业内外资源整合和产业协作能力, 对传统的陶瓷制造模式向设计制造模式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严国玮.论数字技术在日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价值体现[D].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0.

[2]刘晋静.基于指纹的数字签名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3.

[3]张慧.图像感知哈希测评基准及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4]章五一.浅论计算机系统中的虚拟资源与物理资源[J].计算机时代, 2004, (4) :39-40.DOI:10.3969/j.issn.1006-8228.2004.04.019.

[5]陈斯伟.基于分布式哈希表的光网格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10.

上一篇:施工日志建筑总结下一篇:新食品安全试题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