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清洁工具摆放

2024-04-28

为规范清洁工具摆放(共3篇)

篇1:为规范清洁工具摆放

长沙县一中教学楼 卫生清洁工具摆放方案

长沙宏源保洁环境卫生管理有限公司

二零一五年四月七日

方案一

1、每层教学楼均设有4个洗手间,可将每楼层班级的清洁工具平均分配放置在洗手间内,摆放方式可如下布置:

2、根据每楼层的班级数量,在4个洗手间内墙壁上设置相应数量的挂钩,同时在每个位置贴上相应班级的标签。

3、为避免每个班级的清洁工具多而乱,可将每个班级的清洁工具清洗干净后平均分成2部分,一部分放置在男洗手间,另一部分放置在女洗手间。并且在拖把手柄处均系上绳子或钉上钉子,这样可方便挂在如图位置的挂钩上。

4、另在墙壁上设置一些醒目的标志标牌,以提醒打扫卫生的人员记得将工具存放在此并摆放整齐,标识如图:

方案二

1、在洗手间内根据每层教学楼的班级数量相应的添置如下装备,靠墙摆放在空置位置,摆放方式可如下:

2、在摆放装备对应的位置贴上各自班级的小标签,将每个班级的清洁工具清洗干净后,平均分成2部分放置在各自班级的工具收纳处。如果清洁水桶偏多,即可贴上标签后重叠一起放置在如图位置。

3、清洁工具在摆放之前必须清洗干净,以免残留的水渍滴落在地上。

4、同时可在空白墙壁上设置一些醒目的标志标牌,起到一个提醒作用,如图所示:

篇2:为规范清洁工具摆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全院各种不同职称护理人员120 名, 其中副主任护师8 人, 主管护师21 人, 护师42 人, 护士49 人。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发放相同的问卷, 设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组建护理品管圈: (1) 组圈:在全院各科护理操作小组长中, 采取自愿报名的方法, 由8 名小组长参加组圈, 其中副主任护师1 名, 护师6 名, 护士1 名。圈员讨论确定圈名为“头雁圈”, 并选出圈长和辅导员, 定出活动时间。由圈长召集并开展圈员活动。 (2) 学习:圈长组织圈员学习品管圈以及品管圈改善手法等课程, 了解品管圈的目的、精神、方法和意义。 (3) 选定主题:通过圈员脑力激荡讨论确定活动内容, 根据内容的可行性、迫切性、上级政策及圈能力, 8 名圈员进行评分, 按照总分高低排序, 排序首位的确定为活动主题。最后选定“规范护理示教室物品摆放”为本次活动主题。 (4) 制定活动计划:本次活动计划6 个月完成, 每周组织一次圈员活动, 每次活动30~40 分钟左右, 重点讨论或解决一个问题。计划第一步:组织学习“品管圈”相关知识,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组圈、选题、拟定计划。第二步:通过对本次活动主题的现况把握设置问卷及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解析存在的问题, 针对护理示教室物品摆放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拟定。最后经效果确认、标准化及总结反省, 本次活动结束。

1.2.2 问卷调查为了解本院护士对护理示教室物品摆放管理的满意度, 护理部向全院各科不同层次的护士发放120 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120 份, 回收率100%。每卷共有10 问, 总计100 分, 90 分以上为合格。调查结果100 分10 份, 90 分42 份, 80 分以下68 份, 问卷调查合格率为43%。

1.2.3 问卷调查解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物品摆放位置标识不清晰90 条;物品未分类摆放83 条;物品多、乱92 条;物品未定点放置89 条;未根据操作项目要求准备相应的操作盘98 条, 居问题首位。将问题分别从制度、人员、方法、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逐步解决。

1.2.4 圈员讨论从护士自身和管理人员方面考虑, 分析能否用护理手段解决, 并对每项进行评分, 解决5 分, 努力解决4 分, 创造条件解决3 分, 不能解决的0 分, 以分值高低排序。

1.2.5 圈员分组每组负责一项,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解决内容, 圈长负责检查实施情况, 不能按时完成的及时组织圈员讨论, 并制定新的解决方案。

1.2.6 措施实施 (1) 为了解决物品摆放位置标识不清晰的问题, 使示教室内物品标识统一、美观, 首先将示教室内原有的物品标识去除, 再由圈员将有我院院徽和物品名称的标识贴于物品相应位置。 (2) 针对物品多、乱, 物品未分类、定点放置问题, 首先先将物品分类, 判断该物品为必需或非必需物品, 将非必需物品清理, 将必需物品的数量降到最低[2], 并将分类好的物品中小样的物品按照类别用收纳盒装好, 大样的物品如棉絮、枕头则用真空包装袋装好, 再贴上标识。 (3) 为了操作时便于取用物品, 遵循节力原则, 物品存放的高度在膝关节至肩膀范围, 使用频率高的物品放于最显眼最方便的位置, 而使用频率低的物品放在橱柜的底层。最后再根据物品摆放的位置及数量建立相应的物品清单, 便于查找、用后补充。 (4) 为解决示教室未准备相应操作项目盘的问题, 本圈的圈员按照护理部全年的操作项目安排表根据每项操作所需的物品准备相应的操作盘, 并按照物品在操作盘内的摆放位置制作“物品摆放指示卡”放于相应盘内, 使盘内物品摆放统一。 (5) 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及示教室内可供操作的物品、模拟器具有限, 部分护士常需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操作技能训练, 为了提高全院护士对示教室物品摆放的能力, 使示教室物品摆放规范, 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 制定了针对本院“示教室物品摆放管理规定”及“示教室使用后交班流程”, 并组织各科操作小组长培训, 再由各科小组长培训相应科室护理人员, 达到全员参与示教室物品管理的目的。 (6)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 由各科操作小组长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进行不定期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以P<0.01 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品管圈运用于规范护理示教室物品摆放实施前后效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见表1。

3 讨论

3.1 品管圈运用于护理示教室物品摆放管理的原理护理示教室是护士将临床实践进行练习、强化的场所, 它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 而且对医院的护理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本院共有护士410 名, 根据不同级别的培训要求, 护理部全年共制定24 项操作项目, 而每项操作所需物品多, 加上由于本院护士队伍逐渐年轻化, 部分年轻护士存在自觉性不够、责任心不强, 对护理基础操作不重视, 尤其是对操作前的物品准备和操作后物品复原工作不重视, 给示教室的物品摆放管理带来很大困扰。而品管圈是由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 是本着圈员自愿、自发的精神, 运用各种改善手法, 启发个人潜能, 通过团队力量, 结合群体智慧, 群策群力, 持续性从事各种事物的完善活动[3]。本研究将品管圈运用于规范护理示教室内的物品摆放, 正是运用了“品管圈”活动的精髓, 运用了群体的智慧、团队精神及PDCA循环改进程序来达到持续改善示教室物品管理品质的目的。

3.2 品管圈实施后效果确认

3.2.1 创造了整洁、有效的示教室环境通过各科小组长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进行不定期检查, 并在活动开展后6 个月在全院各科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120 人中回收的问卷结果显示, 示教室的物品摆放达到整齐、规范的效果。由于在操作后自觉养成将物品复原、用后补充的习惯, 为示教室管理人员的物品管理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提高了示教室管理的效率。

3.2.2有效提高了护士的护理技能操作培训效率由于准备了相应的操作项目盘, 物品标识清晰、定点放置, 护士方便取用, 因此, 护士在操作前的物品准备上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增加了个人的操作练习次数, 大大提高了护士的护理技能操作培训效率。

3.2.3培养了护士良好的工作习惯我院已将品管圈活动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 护士在临床操作前能够自觉将物品按照要求有序摆放, 操作后自觉将物品归位、整理治疗室、病房及办公室, 使治疗室、办公室及病房环境整洁常态化。

4 小结

在我院护理示教室实施品管圈活动, 对规范护理示教室的物品摆放起到良好的效果, 结果显示, 实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1) , 表明将品管圈运用于示教室物品摆放中的管理成效明显, 值得推广。在实施过程中, 对改进效果差的将会作为下一次活动主题, 真正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泓.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8, 8 (6) :466.

[2]彭爱霞, 许传霞.五常法在护理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05) :81-82.

篇3:为规范清洁工具摆放

走过艾滋病村,爱心老板的心在疼

今年47岁的黄伟是湖北红安县黄冈村人,18岁那年,正在读高中的他因为家里贫穷辍学回家,独自一人到重庆打工,先后当过挑夫、酒店伙计、推销员。20年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黄伟终于成为重庆市一家大型私企“伟伟医疗器材总公司”的老板,他的旗下有3个企业,500多员工。事业成功的他还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妻子温柔贤惠、通情达理,13岁的女儿和10岁的儿子聪明可爱。

成功后的黄伟不忘小时候受过的苦,对慈善事业非常热心。2001年,他申请注册了我国第一家非赢利性的私人红十字会,在重庆市红十字会管理下开展慈善工作。

2003年秋,黄伟从报纸上得知河南上蔡县有数百名父母双亡的“艾滋遗孤”衣食无着,读书无望,生活极其困难,心中非常震惊。11月11日,他借到河南出差之机,以重庆红十字会“爱心大使”的名义,专程到上蔡县邵店乡的文楼村等几个艾滋病村考察。连续走过几个村庄,他看到不少头裹白孝巾的孩子和全家因患艾滋病死绝后空置的民房,他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

听说他是来自重庆红十字会的“爱心大使”,一个骨瘦如柴的中年女人拉着一个小男孩跪倒在他的面前。她向黄伟哭诉:丈夫在孩子没出生时就因车祸去世了,儿子高小兵出生后,因为家贫,她去卖血时不幸感染了艾滋病。近几年,她无力抚养儿子,只得让他跟着亲戚外出乞讨,每天讨来十元八元钱维生。为赢得人们的同情,那亲戚把孩子的左腿绑起来装做残疾人,时间长了,那条腿又酸又痛,现在即使不绑也一瘸一拐的。如今她已病入膏肓,惟一不放心的就是儿子,儿子没有艾滋病,希望能有人给他一条活路。

这位垂死的母亲艰难地喘息着。意外的“托孤”场面让黄伟感到锥心刺骨的疼。他流着泪,掏出一些钱塞到男孩手中,郑重地承诺:“请你们等着,我很快就会回来,我一定会为孩子想一个办法。”

黄伟还了解到,邵店乡有21个行政村,其中13个村是艾滋病重灾区,目前仅父母双亡的“艾滋遗孤”就有200多名,像高小兵这样的即将成为孤儿的孩子则更多。这些失去家庭温暖和父母之爱的孤儿处处受人歧视,幼小的心灵尝尽了人世间的冷漠和心酸。

黄伟的心绪久久难平。回重庆后,他忽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以红十字会的名义、依靠自己的经济力量办一个孤儿院,将那些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艾滋遗孤接到重庆来生活、学习?黄伟认为,要将这些缺少亲情关爱的孩子培养成心理健康且对社会有用的人,单纯的经济资助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将他们接到重庆,建一个“艾滋遗孤之家”,不仅可以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孩子们远离故乡还可以冲淡伤感的记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更有好处。同时这样做还可以抛砖引玉,为红十字会在艾滋遗孤方面的社会工作探索一条新路,唤起更多人加入关心艾滋遗孤的行列。

黄伟将自己的这个想法向重庆红十字会领导进行了汇报,随后,他又与上蔡县政府联系,着手筹备自己梦想中的“艾滋遗孤之家”。

到重庆去,我要为你们找到温暖的家和明亮的课堂

2003年12月初,黄伟与上蔡县政府初步约定:第一批选择10名“艾滋遗孤”到重庆学习、生活,全部费用由他支付。12月14日,黄伟放下繁忙的工作赶赴河南,由当地民政部门出面,物色要救助的艾滋遗孤。

黄伟第一个想找的就是高小兵。但当他找到高小兵的家时,却发现已经人去屋空,破旧的房子被砖头封了起来。邻居指着村外一座新坟说,高小兵的妈妈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孩子被亲戚领到外地乞讨去了。黄伟听后,不禁潸然泪下。

在邵店乡集南村,58岁的盲人杨毛柱第一个来找黄伟求助。5年前,杨毛柱的儿子卖血贴补家用,染上艾滋病后很快死去。儿媳丢下孩子远嫁他乡。双目失明的他只好含辛茹苦地抚养孙女。9岁的孙女杨文博已读到4年级,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第一名。但现在他们连吃饭都成问题,已没钱让她上学,小文博马上就要失学了。黄伟鼻子一酸,当即答应将他的孙女带走。

经过初步筛选,13岁的高利娅、12岁的高亚洲、12岁的女孩王秋收和9岁的杨文博共4个父母双亡的艾滋遗孤被黄伟列入首批救助名单。

第二天,黄伟和邵店乡民政所任清华所长带领孩子们前往上蔡县防疫站进行体检。一路上,4个孩子一言不发。看得出他们非常紧张。孩子们心里清楚,如果检查出携带艾滋病毒,自己不仅不能去重庆读书,这一辈子也就毁了。在路上,黄伟心酸地得知,这些从小生活在艾滋病家庭中的孩子,由于家境贫困,竟然至今没有做过一次体检。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染病。检测结果当天下午就出来了,4个孩子的HIV检测结果都呈阴性,全部身体健康。听到这个好消息,孩子们激动得跳了起来。

这次上蔡之行,黄伟本来准备救助10个艾滋遗孤,但救助工作却并不像自己想象得那么顺利,当地的人不太了解他,对他还抱有疑心。在文楼村,村干部则干脆将他挡在村外。尽管民政部门出面做工作,也无济于事。

2月18日,在与4个孤儿的监护人和民政部门签订了助养协议后,黄伟决定先带着这4个孩子回重庆。黄伟在协议中承诺,4个孩子在重庆的一切生活和学习费用全部由他承担,一直到他们大学毕业或者有独力生存能力时为止。

到重庆后,4个艾滋遗孤一下火车,就被接到黄伟早已为他们布置好的新家。这是黄伟在一个漂亮小区里为他们租的一套80多平米的两居室住宅,摆放在客厅里的柜式冷暖空调,真皮沙发,29英寸彩电等都是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他们高兴地这里摸摸,那里看看。

由红十字会招募的“爱心妈妈”陈阿姨负责孩子们的生活,她为这些远道而来的孩子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13岁的女孩高利娅是4个孩子中的大姐姐,就餐时,她端着酒杯起身向黄伟致谢,但只说了句:“叔叔,谢谢你!”就哽咽得说不出话来。3个小弟妹也学着大姐的样子,站起身向黄伟敬酒,小文博童言无忌,她郑重地说:“叔叔,我们一定要听你的话好好学习,我想早点儿到学校上学,但我希望将来到了学校里后别人不要欺负我们……”

小文博的话让黄伟感到鼻子发酸,他动情地对4个孩子说:“你们放心,过几天等你们适应了这里的生活,黄叔叔就到学校联系你们上学的事。 你们和别的孩子一样,大家都会喜欢你们的,没有人会欺负和看不起你们。”

黄伟收养艾滋孤儿到重庆来上学的事迹被当地的媒体做了报道。没想到,这为他引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不少市民纷纷打电话向报社和学校询问,打听这几个孩子到底是不是艾滋病患者,在哪个学校上学。有的表示赞成,有的表示担忧和质疑。一时间,此事在市民中吵得沸沸扬扬。

爱心遇到尴尬:何处有“艾滋遗孤”读书的课堂

早在去上蔡县之前,黄伟就提前与自己户籍所在地教委联系过,教委有关人士对他的义举表示赞赏,并表示可以考虑接受艾滋遗孤读书。然而,当他将4个孤儿安置好,兴冲冲地再次赶到教委,为孩子们联系学校时,一名负责人却明确地告诉他:“这4名孤儿不能在这里入学。”

“为什么?”黄伟大吃一惊。经了解他才明白,原来,当地学生家长得知这4个“艾滋遗孤”将在本区学校上学的消息后,已于近日纷纷向教委和学校打电话“投诉”,坚决反对让他们在自己孩子所在的学校上学,理由是怕自己的孩子受到感染。尽管教委和校方一再解释,说这几个孩子根本不是艾滋病患者,但还是有不少家长找学校“施压”,声称如果让这4个孤儿入学,自己的孩子就马上转学。教委怕触犯“众怒”,只好做出这样的决定。

黄伟如遭当头棒喝,失望至极。

黄伟不死心,又到重庆市的其他区教委一家一家地咨询联系,但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拒绝。为了不让孤儿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对他们一直推说现在学校正在进行期末考试,暂时办不了手续。看到黄伟每天心事重重,孩子们也越来越沉默,他们已感觉到黄伟遇到了麻烦。

只有不懂事的小文博对此仍满怀期待。每天早晨起床后,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拾书包,把文具盒打开,把课本和作业本摆放整齐。每天都这样反反复复地收拾好几遍。每次听到黄伟按门铃的声音,小文博总是第一个跑过去给他开门,满怀希冀地问他:“黄叔叔,我们明天就可以到学校里去上学了吗?”黄伟常常无言以对。

转眼春节就到了,除夕之夜,黄伟将4个孤儿接到自己家里一起吃团圆饭。饭后,大家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黄伟的儿子和女儿拿出各种玩具和糖果,哄他们开心。黄伟的妻子则为他们换上了作为新年礼物的新鞋和新衣服。

第一次在外面过年的小女孩王秋收想起了死去的爸爸妈妈,不由得哭泣起来。黄伟的妻子将她抱在自己的怀里,摸着她的头柔声安慰她。王秋收哭着说:“阿姨,以后我就叫您和黄叔叔爸爸妈妈行吗?以前人们都说我们这些孩子身上有毒,一看见就躲得远远的,从来没有人敢摸我们的头,您和黄叔叔对我们就像爸爸妈妈一样亲。”

王秋收说完,其他几个孩子也一起喊了起来:“以后我们也要叫你们爸爸妈妈。”黄伟和妻子含泪答应着,心里激动不已。

夜深人静后,黄伟辗转难眠,他和妻子商量:“这些孩子实在太缺少父爱母爱了,要不干脆把他们接回来住吧。”第二天早上,夫妻俩早早起来收拾好房子,为4个孤儿安排好了卧室。此后,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

春节过后,因为临近开学,黄伟又心急火燎地跑出去为孩子们联系学校上学。他想到自己的一位朋友是一所小学的校长,便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他,请求他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悄悄接收这4个孤儿入学。

朋友为难地对他说,艾滋遗孤要到重庆来上学的消息早已在校园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得到教委的批准,自己实在不敢做这个主,请他多理解。

“这些无辜可怜的孩子到底妨碍了我们什么?为什么在我们偌大的城市里竟然不能为他们找到一张读书的课桌?”黄伟对此不能释怀。一个多月的连续奔波碰壁后,黄伟彻底绝望了。2004年2月26日,想到很快就要开学了,怕这样下去耽误孩子们的学业,黄伟不得已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送4个孤儿回原籍上学。

那天下午,当黄伟将自己的这个决定告诉4个孩子时,孩子们立即哭声一片。黄伟一下子觉得无地自容。他安慰他们:“放心吧,黄叔叔将你们送回去并不是不管你们了,我和你们那边的学校和民政部门联系好了,你们一回去就可以上学。以后,你们的学费不用愁,只要你们好好地读下去,黄叔叔就一直管到你们大学毕业。生活费也会按时给你们寄过去……”

4个孤儿被送回后,虽然当地民政部门和他们的监护人对此表示理解,但这件事还是被大家议论纷纷。不少人都指责黄伟,说他这是“作秀”,不过是为了沽名钓誉故意拿艾滋遗孤“开涮”罢了。有的村民说黄伟是个骗子,当初就不应该相信他。

不过,黄伟的善举最终还是引起了联合国艾滋病救助协会官员的注意。不久前,有几个外国专家还专程来到重庆,经考察,他们认为他采取的这种举办“艾滋遗孤之家”的救助方式非常好,值得向全世界推广,鼓励他继续努力。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伟表示,他已全面负担起4个孤儿每人每年2000元的生活费和学费。目前他仍没放弃与重庆教育部门的协商,等到条件成熟后,他还是想把孩子重新接回重庆上学,并想以同样方式救助更多的艾滋遗孤,让更多的艾滋遗孤能有一方生活和读书的天地。

不久前,9岁的小文博在全班的考试中,语文、数学双双拿了第一名,她和其他3个孤儿一起给黄伟打电话,向黄伟报喜。小文博还这样安慰黄伟:“爸爸,有人说你是个骗子,可我们根本不相信,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都相信你是个好人,以后永远都喊你爸爸。”小文博的话让黄伟这个坚强的汉子听得泪流满面。

本刊观点:用爱让艾滋遗孤享受人间温暖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内地艾滋病毒感染者已达100万人,仅河南省就有艾滋病患者的遗孤和艾滋病患儿2026人,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艾滋遗孤的教育问题和生存问题一样,已是一个亟须引起全社会重视的问题。我刊此前已刊发过呼吁全社会关注、关爱艾滋病患儿的文章,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们再次吁请全社会伸出爱心之手,像文中黄伟先生一样,给这些“特殊”的孩子们一份温暖!

根据《义务教育法》,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不得以任何理由致使适龄儿童辍学。艾滋遗孤也是人,9年制义务教育正在实施,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他们应该接受教育。不能因为他们是艾滋遗孤,就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上一篇:1读书要有计划下一篇: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