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主要条款

2024-04-30

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主要条款(精选12篇)

篇1: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主要条款

国际贸易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

一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主要由约首、正文和约尾三部分组成法。

约首包括合同的名称、编号、缔约日期、缔约地点、缔约双方的名称、地址及合同序言等法。

正文是合同的主体部分,包括各项交易条件及有关条款,如商品名称、品质规格、数量、包装、单价与总值、运货期限、运货地点、支付、保险、商品检验、仲裁、不可抗力等法。商此外,根据情况需要可加列:保值条款、价格调整条款、溢短装条款、合同的法律使用条款等法。

约尾是合同的结束部分,包括合同的份数、附件、使用文字及其效力、合同的生效日期与双方的签字等法。以下是国际贸易货物买卖合同主要条款简述:

1、货物的品质规格条款

货物的品质规格是指商品所具有的内在质量与外观形态法。商品质条款的主要内容是品名、规格或牌名法。商合同中规定品质规格的方法有两 种:凭样品和凭文字与图样法。商在凭样品确定商品品质的合同中,卖方要承担货物品质必须同样品完全一致的责任法。商为避免发生争议,合同中应注明“品质与 样品大致相同”法。商凭样品成交适用于从外观上即可确定商品品质的交易法。商凭文字与图样的买卖包括凭规格、等级或标准的买卖,凭说明书的买卖以及凭商 标、牌号或产地的买卖法。商对于附有图样、说明书的合同要注明图样、说明书的法律效力法。

2、货物的数量条款

数量条款的主要内容是交货数量、计量单位与计量方法法。商制定数量条款时应注意明确计量单位和度量衡制度法。商在数量方面,合同通常规 定有“约数”,但对“约数”的解释容易发生争议,故应在合同中增订“溢短装条款”,明确规定溢短装幅度,如“东北大米500公吨,溢短装3%”,同时规定 溢短装的作价方法。

3、货物的包装条款

包装是指为了有效地保护商品的数量完整和质量要求,把货物装进适当的容器法。商包装条款的主要内容有:包装方式、规格、包装材料、费用和运输标志法。商制定包装条款要明确包装的材料、造型和规格,不应使用“适合海运包装”、“标准出口包装”等含义不清的词句法。

4、货物的价格条款

价格条款的主要内容有:每一计量单位的价格金额、计价货币、指定交货地点、贸易术语与商品的作价方法等法。商为防止商品价格受汇率波动的影响,在合同中还可以增订黄金或外汇保值条款,明确规定在计价货币币值发生变动时,价格应作相应调整法。

5、货物的装运条款

装运条款的主要内容是:装运时间、运输方式、装运地与目的地、装运方式以装运通知法。商根据不同的贸易术语,装运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依照贸易术语来确定装运条款法。商如果合同中定有选择港,则应定明增加的运费、附加费用应由谁承担法。

6、货物的保险条款

国际货物买卖中的保险是指进出口商按照一定险别向保险公司投保并交纳保险费,以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失时,从保险公司得到经济上的 补偿法。商保险条款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投保人及支付保险费,投保险别和保险条款法。商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保险责任与费用的分担由当事人选择的贸易术语决 定,因此投保何种险别以及双方对于保险有何特殊要求都应在合同中定明法。商此外,双方应在合同中定明所采用的保险条款名称,如是采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洋 货物保险条款,还是伦敦保险业协会的协会货物险条款以及其制定或修改日期、投保险别、保险费率等法。

7、货物的支付条款

支付条款的主要内容包括支付手段、支付方式、支付时间和地点法。商支付手段有货币和汇票,主要是汇票法。商付款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 是不由银行提供信用,但通过银行代为办理,如直接付款和托收;另一种是由银行提供信用,如信用证法。商支付时间通常按交货与付款先后,可分为预付款、即期 付款与延期付款法。商付款地点即为付款人或其指定银行所在地法。

8、货物的检验条款

商品检验指由商品检验机关对进出口商品的品质、数量、重量、包装、标记、产地、残损等进行查验分析与公证鉴定,并出具检验证明法。商检 验条例主要内容包括:检验机构、检验权与复验权、检验与复验的时间与地点、检验标准与方法以及检验证书法。商在国际贸易中,检验机构主要有官方检验机构、产品的生产或使用部门设立的检验机构、由私人或同业协会开设的公证、鉴定行法。商检验权与复验权的归属,以及检验与复验的时间、地点,在国际货物买卖中,通常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法。商检验的标准和方法,在国际贸易实践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按买卖双方商定的标准方法、按生产国的标准和方法、按进口国的标 准和方法、按国际标准或国际习惯的方法法。商检验证书是检验机构出具的证明商品品质数量等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的书面文件,是买卖双方交接货物,议付货款并据 以进行索赔的重要法律文件法。商应按照合同的具体约定出具符合合同要求或某些国家特殊法律规定的检验证书法。

9、不可抗力条款

不可抗力条款是指合同订立以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不能避免的、人力不可控制的意外事故,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 行,遭受不可抗力一方可由此免除责任,而对方无权要求赔偿法。商一般来说,不可抗力来自两个方面;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法。商前者如水灾、旱灾、地震、海 啸、泥石流等,后者如战争、暴动、罢工、政府禁令等法。商不可抗力是一个有确切涵义的法律概念,并不是所有的意外事故都可构成不可抗力法。商有时当事人在 合同中改变了不可抗力概念通常的含义,因此需要在合同中定明双方公认的不可抗力事故法。

10、仲裁条款

仲裁条款是双方当事人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第三者进行裁决的意思表示法。商仲裁条款的主要内容有:仲裁机构、适用的仲裁程序规则、仲裁地点 及裁决效力法。商在国际贸易实践中,仲裁机构、仲裁地点都由双方约定产生,仲裁程序规则一般由选择的仲裁机构决定,仲裁裁决的效力一般是一次性的、终局 的,对双方都有约束力,凡订有仲裁协议的双方,不得向法院提起诉讼法。

11、法律适用条款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在营业地分处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不同,就产生了法律冲突和法律适用问题法。商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中明确宣布合同适用哪国的法律法。

篇2: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主要条款

一、委托方提出的技术服务的项目的名称;

二、委托方提出的技术服务的内容及应达到的要求;

三、双方确定的培训计划、进度、期限、地点、方式;

四、委托方要求的师资水平、资历、要求;

五、委托方需要培训的人数,受托方要求委托方指定接受培训人员的`技术能力、学历要求;

六、经协商确定的教员、学员的食、宿、交通、教材等费用及其他可能发生的费用标准的承担;

七、培训开展的必要物质条件(如教室、教具等)和双方应协作解决的事项;

八、学员水平验收考核的方法和标准(如实际操作、理论考试、现场答辩等);

九、委托方支付报酬的数额、时间、方式、地点等;

十、违约责任及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

十一、违约金、赔偿损失的计算方法及数额;

十二、争议解决的方法;

十三、其他约定。

篇3: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主要条款

1 总包方关于EPC国际项目合同商务条款的制订

1.1 从我方利益最大化出发, 协调关系和利益

在EPC项目中, 利益相关方至少包括:业主 (项目发起人或所有者) 、最终用户、总包方、分包方、工程监理、设备材料供应商。各自所处的角度不同, 对项目的关注点不同, 不同的利益各方所关注的利益往往是矛盾的。协调利益各方之间的矛盾形成合力, 使总包方在项目进行中得到利益最大化, 是EPC总包项目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也是EPC总包合同制订的原则。

1.2 在条款中尽力争取有利条件, 保证顺利达成

总包方在洽商阶段需要提前评估项目可能产生的问题。关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困难要从自身角度着手, 调整适应项目的需要。关于项目所在地可能存在的特点 (人文风俗、法律法规、设计施工标准、税费、签证审批等各方面) , 总包方应在合同谈判阶段向业主尽力争取, 为项目的顺利执行打下基础。

1.3 规范和界定EPC项目的对象、领域和范围

EPC总包项目涉及的领域和对象包括设计、采购、施工、调试、海运、内陆运输、清关及关税、银行保函、境外开户、国际保险理赔等。首先要纳入洽商阶段的合同谈判内容, 力求全面翔实。其次, 在协议条款的具体拟定上, 依据风险因素的概率大小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 选择避轻就重, 为总包方利益着想。

2 EPC项目合同商务条款经验总结分析

文章将结合实例, 根据在埃塞俄比亚MESSEBO水泥熟料生产线EPC项目的具体经历, 对EPC项目合同商务条款部分进行分析。

2.1 合同条款-工期定义分析

为避免工期定义混淆可能造成的扯皮, 总包方在EPC总包合同中, 可以对工期采用多种定义, 依据对明显影响工程的节点进行协商。如:开工日期+××月、重要设备运输到场日期+××月、主变电站开始送电日期+××月等, 并在条款中明确最终确认工期, 以定义中最大值为准。

2.2 合同条款-水、电、通信费用分析

水费:在合同条款中应明确业主负责供水来源、负责管道连接到我方营区之前的所有工作、供水系统的保障和维修工作须由业主承担、水费责任方和计算方法。

电费:在合同条款中明确业主应按总包方要求在指定场所免费提供临时电源, 及施工生活用电、营区电网架设、管理、维护工作进行责任。在提供的临时电源距离施工场所超长时, 需要对总包方提供一定的补贴。

在合同条款中明确电话、网络费用。若业主无法提供电话线和网线, 则必须定期给予我方一定的补贴 (allowance) 。总包方与分包商之间采取建设租赁费用平摊, 使用费自理的方法。

2.3 滞港费总结分析

在合同条款中加注, 在FOB、CIF、CFR等贸易术语条件下的滞港费, 在装运港由卖方付, 在卸货港由买方付 (此为国际惯例international practice) , 这样可以转嫁 (吉布提港) 滞港费的风险。

2.4 港杂费分析

将港杂费以及清关公司服务费在不同情况下的承担方进行明确, 并写入合同条款。

2.5 保函分析

在原合同条款基础上, (1) 对保函费用进行分解并进行责任明确; (2) 考虑到笔者项目的这种类似的情况, 提前写明有关条款对总包方进行保护。

2.6 保险总结分析

在合同条款中补充明确, 总包方承担设备的运输保险, 业主负责在其国内运输设备至现场时, 承担运输车辆和有关人员的保险。即使受法律限制必须选择所在国保险公司, 总包方也要保留对保险公司选择的权利。

2.7 其他税费总结分析

在合同条款中要明确我方承担税费名目, 明确政府或地方当局征收的其他税收应由业主承担。

2.8 技术标准更改分析

在合同条款中补充明确如下:

业主在货物尚未离开发运港时提出更改标准时, 业主要额外支付的费用为新标准与旧标准设备的差值。

业主在总包方货物离港后提出更改标准的要求, 业主须额外支付的费用为新标准的全额采购费用。

3 小结

篇4: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主要条款

1 集装箱货物运输合同主要条款

与传统的散杂货运输相比,集装箱运输具有组件化、标准化、高效率、低损耗的优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 2014年全球集装箱海运量已达到1.7亿TEU。由于集装箱货物的货主数量多且身份复杂,加之运输条款和运输单证种类较多, 有必要对集装箱货物运输合同的主要条款进行梳理,以明确承运人和货方的权利和义务。

1.1 装货港或接货地

承运人的责任和风险以及对货物的运输和保管义务从装货港或接货地开始,具体内容见下文对运输条款的解释。

1.2 卸货港或交货地

承运人的责任和风险以及对货物的运输和保管义务至卸货港或交货地终止,具体内容见下文对运输条款的解释。

1.3 最小货量承诺

涉及美国航线的运输合同通常要求货方承诺最小货量。虽然该条款一般为非强制性条款,即使货方未满足最小货量要求,承运人一般也不采取惩罚措施,但承运人可以据此对运力和设备供应作初步安排。为保证运输顺畅,建议承运人与货方就季节性货物的货量作大致约定。

1.4 运输条款

(1)CY―CY (堆场―堆场) 承运人对货物的运输、保管义务从在装货港码头堆场接收整箱货物时开始,至在卸货港码头堆场交付整箱货物时终止。需要注意的是:除非运输合同另有约定,此处的堆场(包括其他运输条款中的堆场)指承运人指定的堆场;如果货方指定堆场提箱或还箱,承运人可以与货方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成本、费用和风险的承担等,将此作为运输条款的补充。

(2)CY―Door(堆场―门) 承运人对货物的运输、保管义务从在装货港码头堆场接收整箱货物时开始,至在收货人工厂或仓库交付整箱货物时终止。

(3)Door―CY(门―堆场) 承运人对货物的运输、保管义务从在发货人工厂或仓库接收整箱货物时开始,至在卸货港码头堆场交付整箱货物时终止。

(4)Door―Door(门―门) 承运人对货物的运输、保管义务从在发货人工厂或仓库接收整箱货物时开始,至在收货人工厂或仓库交付整箱货物时终止。

(5)CY―FO(堆场―船上) 承运人对货物的运输、保管义务从在装货港码头堆场接收整箱货物时开始,至在卸货港船上交付整箱货物时终止。在此运输条款下,承运人不负责卸货,不承担船舶到达目的港后对货物的保管、后续运输义务及相关责任和风险。地中海东岸国家的进口货物常采用该运输条款。

(6)FI―CY(船上―堆场) 承运人对货物的运输、保管义务从在装货港船上接收整箱货物时开始,至在卸货港码头堆场交付整箱货物时终止。在此运输条款下,货方负责在装货港将货物装船,承运人不承担货物装船前对货物的保管、运输义务及相关责任和风险。地中海东岸国家的出口货物常采用该运输条款。

(7)FI―FO(船上―船上) 承运人对货物的运输、保管义务从在装货港船上接收整箱货物时开始,至在卸货港船上交付整箱货物时终止。在此运输条款下,货物装船和卸船由货方负责。地中海东岸部分国家港口之间常采用该运输条款。

(8)CY―LO(堆场―船边) 承运人对货物的运输、保管义务从在装货港码头堆场接收整箱货物时开始,至在卸货港船边交付整箱货物时终止。以色列进口货物常采用该运输条款。

(9)LI―CY(船边―堆场) 承运人对货物的运输、保管义务从在装货港船边接收整箱货物时开始,至在卸货港码头堆场交付整箱货物时终止。以色列出口货物常采用该运输条款。

(10)LI―LO(船边―船边) 承运人对货物的运输、保管义务从在装货港船边接收整箱货物时开始,至在卸货港船边交付整箱货物时终止。根据码头规定和行业习惯,危险货物、冷藏货物和无法在码头堆场存放的特殊尺寸货物常采用该运输条款。

(11)CY―Tackle(堆场―接货车) 承运人对货物的运输、保管义务从在装货港码头堆场接收整箱货物时开始,至在卸货港接货车上交付整箱货物时终止。部分不发达国家港口的进口货物和特殊货物常采用该运输条款。

(12)Tackle―CY(接货车―堆场) 承运人对货物的运输、保管义务从在装货港接货车上接收整箱货物时开始,至在卸货港码头堆场交付整箱货物时终止。部分不发达国家港口的出口货物和特殊货物常采用该运输条款。

(13)CY―Hook(堆场―吊钩) 承运人对货物的运输、保管义务从在装货港码头堆场接收整箱货物时开始,至在卸货港吊钩下交付整箱货物时终止。部分不发达国家港口的进口货物和特殊货物常采用该运输条款。

(14)Hook―CY(吊钩―堆场) 承运人对货物的运输、保管义务从在装货港吊钩下接收整箱货物时开始,至在卸货港码头堆场交付整箱货物时终止。部分不发达国家港口的出口货物和特殊货物常采用该运输条款。

(15)CFS―CFS(货运站―货运站) 货方在装货港将货物交付至承运人指定的集装箱货运站,承运人对货物的装拆箱、装卸船、运输、保管等义务从在装货港集装箱货运站接收货物时开始,至在卸货港集装箱货运站交付货物时终止。拼箱货物一般采用该运输条款。

1.5 运费及附加费

涉及的费用包括基本海运费、多式联运货物转运费、承运人公布的各项附加费以及承运人代理人收取的其他各项附加费。运输合同通常约定运价有效期,如果合同缔约方在一定时期(一般为)内不履行合同,相关报价将自动失效。此外,运输合同对运费及附加费的支付人、支付方式(第三地付费必须事先明确付费人并得到其书面确认)、支付信用期等事项也有规定。

nlc202309040352

1.6 订舱人及货运代理人

为防止大型直接货主享受的运输合同优惠条款和条件被其他货主套用,建议此类大型直接货主将单一出货地的订舱人和货运代理人固定下来,从而在保障自身和承运人利益的同时,享受高效的客户服务。

1.7 其他特殊要求和条件

其他特殊要求和条件包括但不限于:(1)额外免费用箱、堆存以及冷藏箱在码头场站免费插电;(2)在承运人指定的堆场以外区域异地提还箱;(3)特殊承重箱以及满足食品类货物运输要求的特殊清洁箱;(4)食品类等货物的特殊积载要求;(5)运输时间要求;(6)提单显示货值,在此情况下,承运人因丧失赔偿责任限制的基础依据而需要额外购买保险,可以通过与货方约定保价运费的方式来弥补相关成本。

1.8 未尽事宜及争议处理首要条款

承运人可以与货方约定,运输合同中的未尽事宜及争议处理以承运人的提单(海运单)及在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登记备案的运价本(针对涉美航线)的相关规定为准。

2 集装箱货物标准运输合同示例

目前大部分直接货主凭借其市场优势地位拟定集装箱货物标准运输合同并在实践中采用。承运人有必要拟定适用于普通中小客户的集装箱货物标准运输合同,通过完善合同条款明确船货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尽量避免商务纠纷。

某船公司适用于某航线的集装箱货物标准运输合同包括以下内容:

(1)运输合同编号;

(2)客户名称,包括有权使用相关运输合同的分支机构、关联方等;

(3)提单上显示的装货港或货物初始接收地;

(4)提单上显示的卸货港或货物最终交付地;

(5)货物贸易条款;

(6)货物运输条款;

(7)运价有效期内预计每周货量;

(8)品名及货重;

(9)使用的主要箱型;

(10)季节性货物或长期稳定货物;

(11)货方运价需求;

(12)运费支付人、支付机构及支付信用期;

(13)包含在运输合同报价中的各项附加费;

(14)未包含在运输合同报价中的各项附加费(承运人可按公布费率收取);

(15)运输合同有效期;

(16)异地提箱需求(如无此需求,则货方在承运人指定的堆场提取空箱);

(17)异地还箱需求(如无此需求,则货方在承运人指定的堆场返还空箱);

(18)承运人主要竞争对手;

(19)前期出货记录(主要针对承运人的存量客户);

(20)额外免费用箱需求;

(21)对集装箱的特殊需求(如特殊承重箱以及装运精细化工品、高档食品等货物的特殊清洁箱等);

(22)货方其他运输需求;

(23)提单相关条款作为本运输合同的条款和条件自动适用。

3 集装箱货物订舱注意事项

3.1 货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1)运输合同, 如无具体合同,则以承运人的公布运价和标准提单条款确定承运人和货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2)拟出运时间、船名、航次等;

(3)货物启运地、交付地;

(4)货物运输路径,如无特殊要求,则由承运人按行业习惯合理安排;

(5)所需的箱量和箱型;

(6)提箱日期(货方装箱的情况下);

(7)货物描述,包括品名、质量、件数、特殊货物的尺寸、冷藏货物的温度和通风要求、危险货物在《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中的编号等。

需要说明的是:国际集装箱运输具有高风险性,自然条件、政治环境、港口作业效率等因素均可能影响承运人的运力和设备供应;因此,即使承运人接受货方订舱,也不表示其无条件地承担运力和设备供应等义务。有的船公司在其订舱单中注明“取决于可用运力和设备”,此举值得借鉴。

3.2 防止运输合同被第三方非法套用

如前所述,为防止与大型直接货主的运输合同被第三方非法套用,承运人在接受此类客户订舱时应当仔细核对收发货人及货物的品名、件数、质量、装拆箱地等信息。某船公司在其订舱流程中明确规定,订舱签约人必须是与订舱货物有关联的托运人、收货人或通知人;该公司还将订舱确认书中的“签约客户”一词改为“价格拥有者”,以进一步明确货方身份,防止第三方非法套用承运人与直接货主之间的运输合同。

3.3 不接受货物提前进场

在承运人在装货港码头堆场接收整箱货物的情况下,承运人对货物的保管义务和相关责任从重箱进入堆场时起算,除因节假日备货、承运人临时调整船期等需要货物提前进场外, 原则上承运人及其代理人不应接受货物提前进场,以免产生堆存费、场内平移费纠纷;如果货方坚持安排货物提前进场,应当事先明确相关费用由货方承担。对于超过截港时间进场的货物,货方可以向承运人申请装船,装船后承运人可以向货方收取晚进场加急附加费。

3.4 谨慎签发海运单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运单在短程航线上的使用日趋广泛。由于海运单不是物权凭证,在货物无法清关或无人提取的情况下,承运人往往难以及时、有效地处理货物以减少损失。鉴于此,对于容易出现清关问题的货物或无人提取的再生资源、二手衣物等货物,如果货方在订舱时要求承运人签发海运单,承运人应当谨慎处理。

3.5 避免倒签和预借提单

倒签和预借提单往往会使承运人陷入“共谋欺诈”的不利地位并丧失赔偿责任限制的权利,特别是在承运人签发指示提单的情况下,保函无法对抗提单持有人,电子数据交换信息也将成为提单持有人向承运人索赔的基础证据。

3.6 明确运输合同以外的当地服务的费用和责任

如果货方在订舱时提出运输合同以外的当地服务的要求,承运人可与货方约定相关的服务项目和费用等,并明确承运人在当地的代理人作为货方的代理人提供服务,承运人对相关的成本、风险及代理人的行为均不承担法律责任。

3.7 提前安排冷藏箱和特种箱运力

目前船公司之间的航线合作较为普遍,而合作船公司对冷藏箱和特种箱的运力分配等均有约定。为保证顺利运输此类货物,货方在订舱时需要提前申请,承运人也应及时与实际船舶经营人联系,以便尽早落实可用运力。

(编辑:张敏 收稿日期:2015-08-04)

篇5: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

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

[提要]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也是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保障。用人单位自用人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在。。。...

推荐阅读: 合同条款的主要内容】

【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关于工程施工劳务分包

【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关于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关于总包工程施工合同

【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关于审理施工合同纠纷

【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关于第二节建设工程施

【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关于建设工程施工总承

【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关于施工承包合同的主

【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关于司法考试名师讲义

【合同条款的主要内容】关于劳动合同的l款和主要热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也是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保障。用人单位自用人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合同应当具备那些必备条款呢?根据《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1.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是指劳动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时段,一般可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三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时间一般在一年以上十年以内。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具有特殊性,对于什么条件的人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第十五条作了详细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劳动者,劳动者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一)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或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二)复员、转业退伍军人初次分配工作的;(三)建设征地农转工人员初次分配工作的;(四)尚未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时,劳动者连续工龄满,且距法定退休年龄10年以内的。对于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一般适用于特殊行业,比如建筑业等,这种劳动合同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

2.工作内容。劳动合同中的工作内容条款是劳动合同的核心条款,它是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的目的,也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以获取劳动报酬的原因。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的工种和岗位,以及该岗位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工作地点。这些内容要求规定得明确、具体,以便于遵照执行。

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保护是指用人单位为了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劳动条件是指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从事某项劳动提供的必要条件。

4.劳动报酬。获取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主要目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和津贴的数额或计算办法。劳动报酬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支付的期限和形式不得违反有关规定等。

5.社会保险。目前北京市执行的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四项,其中前三项用人单位和职工都必须缴纳社会保险费,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保险费,职工个人不需缴纳。

6.劳动纪律。是指劳动者必须遵守的用人单位的工作秩序和劳动规则。

7.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是指劳动合同法律关系终结和撤销的条件。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就劳动合同的终止进行约定,当事人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一旦出现,劳动合同就会终止。

8.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是指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各项义务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为了保证劳动合同的履行,必须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有关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条款,包括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劳动合同,以及违反约定或者法定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除了上述8项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还可以约定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试用期、培训、保守商业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以及其他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事项。

篇6: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主要条款

本文针对FIDIC合同条款第1条中“一般规定”的内容进行分析。

定义

很多人对合同的名词性定义不重视。定义,其目的是要清楚地规范事物的内涵与外延,特别是规范其外延。只有清楚说明名词的涵盖范围(也包括外延)及与其他相关名词之间的边界,才能够清楚说明哪些事情是与本事物关联的,而哪些事情又与之无关。对名词外延范围及外延边界理解有误,则容易导致合同理解的错误。比如国内合同工程款(非FIDIC定义)定义,很多人第一感觉就是把它当作一种合同款项,是一笔费用,一笔钱,所以在处理工程款相关事项时,就按款项事件来处理。实际上此款项有严格限定,它与工程直接相关,只有对应于款项的工程相关事项成立,才会有工程款这笔费用成立。忽视工程事项与工程款的对应关系,没有清楚理解合同名词定义,容易导致超付等事件发生。

合同

本条主要讲明合同组件。与国内合同不同,FIDIC合同要求最好把合同组件装订在一起,包括投标人的中标投标书。这个装订过的合同有时会有数千页之厚,其好处是无论何时查合同,只需拿出一本资料即可。而且在合同装订准备正式签订时,合同组件包含哪些具体文件,应该反复核查,确保准确无误。避免本应该是合同组件的文件最终没能进入合同文本的失误。

关于“合同”定义的外延,应明确其组件涵盖范围。合同规定哪些文件算做合同组件,那么这个文件就是合同的一个部分,这个文件涵盖的范围也就是合同涵盖的范围。如果有依据推断出某个文件不是合同组件的一部分,那它就不是合同,其内容也非合同范围。

合同文件能否成为合同组件,还有个法定生效的问题。在法律意义上此规定很严格。比如某个文件,图章完备齐全,但文件没有完成送达程序,就不能算有效合同文件。完成文件送达程序需要法定证据,比如传真记录、签收证明、邮政收据等。一般快递公司的收件证明不能作为送达证明。只有拿到快递公司送达对方的签收复印件,才算法定送达证明。这种名词定义外延边界上的细节把握,才真正体现了对合同名词理解的准确度。一点点的理解出入,都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合约工程师千万不要忽略这种细节的研究与把握,包括定义与程序,否则很容易犯错误。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FIDIC施工合同条件》在本条款中把“schedule”翻译成“资料表”,这个说法容易引起歧义。按国内一般理解“资料”是做参考用,通常不认为其具有法定意义而成为合同依据。虽然“schedule”涵盖范围有明确定义,但“schedule”一般指先期提供,后期用来执行的用表,所以不如直接翻译成“图表”,或者“工作表”取工作用表之意。这样翻译虽然与图纸定义有重叠,但涵盖面与理解上更符合国内习惯。

合同协议书

合同协议书,简单理解即给合同当事人一个签字的地方。设计这样一个文件,将合同主架构搭起来:当事人、标的物、工期、合同价款、合同组件及其解释程序等,然后列明签字人及证明人以供

签字。所以出现在其中的一些参数显得特别重要。“合同主架构搭起来”意味着一部简化的合同,同时这个简化合同又象目录一样,指向着对应的细节性合同组件,所以构架一定要准确。当事人、标的物、工期、合同价款、合同组件及其解释程序,以及其他的特定承诺项目,这些文件的对应指向需要写得明白无误,并注意与合同其他部份有无冲突关系。协议书不要太长,否则成了另一份“合同条款”,那就失去它的作用。FIDIC施工合同条件的附录里有合同协议书的推荐格式,不一定要全盘照搬,但研究一下其措辞以及构架一个“合同主架”的方法,也是不错的选择。

中标函

国内把中标函称为中标通知书,而且很多法律文件就定义为中标通知书,所以国内使用FIDIC合同就有必要在本条内加一个中标通知书的定义。可以措辞为“中标函即中标通知书„„”。一般认为,中标函就是雇主通知承包商“你可以进场了”那么简单,实际上中标函的法律意义很重要。我国的工程合同是要约承诺制,投标函是要约,中标函是承诺。中标函发出,即意味着要约承诺的法律过程生效,也即合同已经生效。不论合同协议书有没有签订都不影响中标函承诺已经兑现的法律效力。所以中标函的承诺效应,才是它最重大的功能体现。中标函承诺功能的准确体现,在于与之对应的投标函上。一定要将中标函与投标函之间的关联关系做到严密:“我方接受贵方在xx年xx月xx日提供的投标函及xx年xx月xx日投标澄清函所列条件。我方荣幸地通知贵方,依据上述承诺,你已被接纳为本项目中标人”。

在招投标过程中,有时会操作4-5次甚至更多次的投标澄清,其中的某个过程甚至会极大地改变招标标的物以及招标要求,如果中标函不能明确说明是指向哪个“投标承诺”,不能将此对应关系描述准确,则很容易出现失误。中标函是“对应投标函”的中标函,这就是中标函的外延范围,其他次数的“投标函”,就不一定属于中标函范畴。

投标函

按招标要求投标函都需要密封送达,所以其外延范围比较容易确定,可以简单理解不在“密封文件”内的一般都不能算投标函内容。对于招标澄清进行投标响应的澄清回复文件也是投标函的一种形式。按规定这种响应文件也得密封回复,包括双方可能产生的各种洽商纪要,都应该以“密封回复”的方式进行。当然有时也会依实际从事。有时双方文件来往很多次,紧急情况下会使用传真及快递方式。文件只有签署与盖章后才有效,而快递只有邮政快递才有送达效应。白文尽量不要以法定文件的方式操作,至少也要有签字,否则会有很多问题。有时操作者用“盖章的人不在”、“领导出去了”等理由为文件争取回旋余地,需要谨慎对待。

规范要求

篇7:新劳动合同有哪些主要条款?

(1)必备条款,是劳动合同所必须具备的条款。如果劳动合同缺少必备条款,合同应被 视为不能成立。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必备条款主要包括:①合同期限,即合同有效时间,其中包括合同的生效各终止日期。合同期限可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②工作内容,即劳动者的工作任务,工作岗位的条款。③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是指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条件,包括劳动场所和设备,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等,以保障劳动者的安全。④劳动报酬,即劳动者通过为用人单位劳动由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包括数量、构成、支付时间等内容。⑤劳动纪律,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劳动规则,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精神制定的内部劳动规则。⑥合同终止条件,即在法定的终止条件之外发生哪些条件一方当事人可以提出终止劳动合同。⑦违约责任,即在违反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承担责任的形式、种类、承担责任的范围和免责的条件。

(2)可备条款。是指法律不强行规定,由当事人自己在全同中任意约定的条款。劳动合同缺乏可备条款不影响其效力。可备条款又分为法定可备条款和约定可备条款。

法定可备条款是指法律明文规定的合同可以具备的条款。根据《劳动法》规定,法定可备条款主要包括以下两种:①试用期条款。〈劳动法〉第21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②保密条款。〈劳动法〉第22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篇8: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主要条款

[关键词]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消极担保条款合同

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进,使得各国的金融管制日益放松,国际资本市场投融资机制更加灵活,金融交易空前活跃,这就为我国企业利用国际间接投资提供了机遇。国际商业贷款具有资金使用自由、贷款金额大、周期长、费用合理以及资金供应充足的特点。利用国际贷款对于促进我国的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借用外资总额逐年增长,现已累计债务融资4194.2亿美元。但是,由于各国立法内容各异,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合同可能适用中国法,也可能适用外国法,我国企业自主进行国际贷款活动时,存在法律风险,所以必须加强对相关国际及外国法律规范的研究,而消极担保条款就是国际商业贷款合同中应当引起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消极担保的定义和渊源

消极担保条款(NegativePledge),又称消极担保、禁止性誓言,是指一方当事人(债务人)向另一方当事人(债权人)许诺,非经该当事人的同意或符合一定的条件,不为第三人创设担保利益。消极担保制度的作用在于使借款人在负有多项债务的情况下,未经第一债权人同意,不得为其他债权人设立担保,藉以维护借款人财产的完整性,并且用其自身所有财产的信用担保债权人,特别是第一债权人的借款安全和利益。

一般认为,消极担保方式最早起源于美国,发端于普通法的浮动担保。北美殖民地时代流行借款人以其全部资产为贷款的清偿设立担保,而此时的英国奉行在个别财产上分别设立担保。在两者冲突和磨合之下,为了防止借款人在其各个独立的资产上另行为第三人设立担保从而损害贷款人的利益,当时流行于北美的贷款合同创设了这样的条款: “非经贷款人同意,借款人不得在其财产上为他人设立任何担保利益。”这就是消极担保条款的最初表现形式。

而消极担保贷款在国际商业贷款领域内的发展则是与战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同步的,随着国际商业贷款市场的主要主体逐渐由主权国家向主权国家之外的经济实体(包括跨国、跨地区的金融组织和商业银行等形态的经济组织)过渡,国际金融交易日趋频繁和复杂,消极担保条款也得以介入国际融资领域。因为,在仅仅凭借借款人自身的偿债信用来保障贷款的安全性的情况下,对于贷款人来说最为重要的是限制借款人在本贷款债务之外的创设或维持担保的能力。否则,贷款人不能控制借款人以其自身财产或通过其他途径创设担保,且贷款人不能就借款人已经设立了担保的财产或已经出售的财产求偿。因为担保之债的受偿权利优于无担保之债的求偿权利,在这种情况下显然对于无担保贷款人是不利的,在借款人处于资不抵债的情形下尤为突出。因此,订立贷款合同时,在合同条款中确立消极担保条款是较为理想的一种选择。

二、消极担保的适用范围

消极担保的典型约定是,在贷款偿还前,借款人不得在其财产或收益上设定任何债权、抵押权或其他担保物权,这样就保证了贷款人行使其要求借款人偿还贷款的权利不致于被排列于没有担保物权的其他债权人的权利之后;防止了借款人以同一财产和收益设立多重物担保,以保证先受物权担保的债权人的优先受偿权,间接地限制了的借款人过度举债。但是,如果借款人是母公司,下属一个或多个子公司,那么母公司在借款协议中确认的消极担保条款是否及于子公司,或者说子公司能否以自身的财产为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关联公司)的债务提供担保呢?这就是消极担保的适用范围问题。

母公司与子公司事实上是相互独立的法人实体,具有不同的法律人格与独立的利益归属。母公司在借款协议中确认的消极担保条款设立了一项义务,这项义务如果适用于约束子公司,事实上是为贷款合同主体之外的第三人设立一项义务,即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超越了合同订立的双方而适用于第三人,这种做法与合同之债的相对性原理是相悖的。但另一方面,毕竟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如果母公司借款协议中的消极担保条款不适用于子公司,在母公司财务状况不佳,非提供担保难以筹到适宜的资金的情况下,母公司为了遵守消极担保条款不能在自己的财产上设立担保,母公司就可能通过安排其子公司以子公司的财产为贷款提供第三人担保的方式对外借款,从而实现规避法律的目的。这样既降低了母公司的资产质量,加大了贷款偿还的风险,又可能造成债权人之间的不平等,应当加以制止。所以目前国际商业贷款领域普遍采取了在贷款合同的消极担保贷款中加入对子公司的约束的做法,即一般规定如下:“借款人本人,并确保其现在或将来的子公司不得在其各自现在或将来的全部或部分财产或收入上,设立或允许存在任何抵押、质押、留置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担保利益。”该条款的规定没有直接要求子公司承担义务,避免了约定的无效,又在实际上通过借款人作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力实现了要求子公司承担义务的目的。

另一个相关的问题是消极担保和在贷款合同或担保合同生效前借款人设立的担保的关系问题。消极担保效力不涉及贷款合同生效之前已经设立的物权担保,在消极担保条款订立之前既存的担保利益不能取消,消极担保条款在一般情况下不具备溯及既往的效力,因为要求借款人取消已经存在的担保,对于先前成立的贷款合同中的贷款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为此要求借款人提交既存担保利益的清单,以防止借款人在合同签订之前将全部财产作为担保物为第三人设立担保并且日后不得擅自变更;然而有些国家却认为消极担保具有追溯力。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企业在签订国际商业贷款合同时,必须对对方的法律制度具备充分的了解,知己知彼,防止在准据法是对方法律时出现法律风险。

三、消极担保条款的法律效力

消极担保条款在保障贷款人利益的同时,限制了借款人的创设他债务的担保能力,必然束缚了借款人的融资能力,实际上它并不能够有效地规范协调多个债务之间的有关担保事项和促进借款人的偿债,因此在实践中确定了一些特殊事项作为排除消极担保条款适用的事由,其根本目的在于为借款人的日常经营考虑。例如,法定担保利益不能因贷款合同双方的约定而予以规避,消极担保条款不能对抗法定留置;替代担保和购入财产上的担保不违反消极担保的约定;其他的如为不超过一年的短期债务而设立的担保利益,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存在抵消权,借款人可以为限制贷款人行使抵消权而为没有担保的债权设立担保等也是允许的。近年来,世界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调整政策,在特定情形下放弃它们在消极担保贷款项下享有的权利,以鼓励私人资本和各国出口信贷部门在中欧、东欧及前苏联各国开展项目融资。我国企业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争取这种安排,以充分发挥消极担保条款的效能。

在消极担保条款未获履行的情况下,涉及违约责任问题。国际商业贷款实践中,因借款人违约向第三人提供担保,贷款人所能得到的救济须根据合同准据法而定,一般情况下,对于借款人违反消极担保条款的救济问题,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借款人如果正在设定担保权益,那么贷款人可向法院申请发布禁令;二是借款人如果已经设定了担保权益,贷款人一般无权要求撤销,但可以要求贷款加速到期,或者停止向借款人继续贷款。如果其他债权人明知借款人有消极担保的义务却仍接受其担保权益的,贷款人还可向第三人提起侵权之诉。

在实践中,时常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即借款人在设立消极担保后,又将其财产设立了抵押,那么,消极担保债权人与抵押权人能否平等受偿借款人之财产呢?由于消极担保贷款人无法要求借款人将拟作为抵押的标的物提前公示,故消极担保的效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借款人的诚信。如果借款人未将存在消极担保条款的事实告知抵押权人,尽管消极担保条款订立在先,也难以对抗善意的抵押权人,换言之,消极担保债权人无法请求享有与抵押权人平等的受偿权。反之,如果抵押权人确知在其抵押权设定之前已有消极担保条款之存在,则抵押权人非善意,故消极担保债权人应有权请求与抵押权人就抵押标的物平等受偿。

中国法律未明确规定消极担保,但亦未禁止。笔者认为,从尊重当事人合同权利及国际通例的角度出发,应当对消极担保持积极肯定态度,但不应违反中国法之强行性规定。首先,不得约定以设定消极担保的形式而限制第三人行使留置权。因为留置权属于法定担保,尽管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不得留置的物”,但总体来看,约定排除留置当属例外。借款人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如履行运输合同、保管合同、加工承揽合同中,可能依法对第三人形成留置权,如借款人以约定排除留置权,则违反法律之规定。鉴于留置权这种法定担保的性质,未约定排除留置权也不应认为是违反了消极担保条款。其次,“不得允许有利于其他债权人的担保之存在”之约定,不对已存在的积极担保产生法律影响。因为借款人无权解除已依法成立的担保法律关系,无论其许诺与否,未经已存在担保法律关系的对方当事人同意,不能擅自解除。对于在消极担保设立之后,借款人又与第三人设立积极担保,从而使贷款人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只能是借款人的违约行为,而一般不应影响其后设立的积极担保效力,因为消极担保缺乏公示程序,第三人在不知已存在消极担保的情形下,不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故应规定借款人告之义务。否则,贷款人可以借款人违约为由行使相应的救济权利。

篇9: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主要条款

〔1996〕外经贸合发第105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各有关总公司:

随着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业务的发展,我国享有对外承包劳务经营权的企业不断增多。为了规范劳务输出合同,使企业在对外商签合同时把握重点,内容,我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劳务输出合同主要条款内容〙。请国务院各部委外经贸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外经贸委(厅、局〗在审核企业对外签订的劳务输出合同时以此为据,切实做好保护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的工作。请将〘劳务输出合同主要条款内容〙转发本系统、本地区有关对外承包劳务企业,并请其在对外签订劳务输出合同时遵照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告我部〖合作司〗,附件:如文

劳务输出合同主要条款内容

我国经营劳务输出的企业对外签订的劳务输出合同,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一、从事的工作

明确劳务人员所从事职业的名称、工作〖正种〗性质、内容和技术要求。

二、工作地点

写明劳务人员的工作地点及地址。

三、雇用期明确规定雇用期。

如果雇用期限需要延长,合同中也应规定雇用期的延展程序。

四、法律手续

雇主应负责办理劳务人员的入境、劳务许可、居留等法律手续,并负担有关费用。

五、工资

劳务人员的工资标准不应低于所在国法律规定的同行业、同工种或雇用外籍劳务人员的最低工资;如我国政府主管部门规定了协调价格,应按协调价格执行。合同中应规定工资支付的起止日期和支付方式。

六、国际旅费

明确规定劳务人员往返国际旅费的承担方式

七、交通

明确规定劳务人员从所在国营地或住所至工作地点之间交通费用的承担方式。

八、工作日和工作时间

按照所在国劳动法的规定,将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明确地写入劳务合同中。

九、节假日和带薪休假

根据所在国的法律规定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明确规定劳务人员的节、假日和每年的带薪休假期限及旅费。

十、加班

如果雇主要求劳务人员超时工作或节、假日加班,应按所在国有关法律规定限定加班时间,并支付加班费.十一、工作条件

雇主应根据当地法规或双方商定的条件,提供适宜和方便的工作条件和设施。工作安全措施要符合有关法律规定或国际通行做法

十二、食宿

明确食宿费用的负担方式,雇主应根据当地法规以及双方商定的条件,向劳务人员提供适宜的住宿设施和卫生设备,十三、劳保

雇主应免费提供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

十四、保险

雇主应根据当地法规为劳务人员办理医疗、社会等必要的保险,并按当地法律规定承担费用。

十五、工伤、亡及病故

明确劳务人员工伤、亡及病故的具体处理办法。

十六、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明确规定不可抗力和其他意外事件造成损失、伤亡、中止合同等风险的处理程序和办法。

十七、税金的缴纳雇主应按照所在国的法律规定,缴纳应由其负担的劳务人员的税金。

十八、仲裁

篇10:论国际贸易合同的条款内容

货物的品质规格是指商品所具有的内在质量与外观形态法。商品质条款的主要内容是品名、规格或牌名法。商合同中规定品质规格的方法有两种:凭样品和凭文字与图样法。商在凭样品确定商品品质的合同中,卖方要承担货物品质必须同样品完全一致的责任法。商为避免发生争议,合同中应注明“品质与样品大致相同”法。商凭样品成交适用于从外观上即可确定商品品质的交易法。商凭文字与图样的买卖包括凭规格、等级或标准的买卖,凭说明书的买卖以及凭商标、牌号或产地的买卖法。商对于附有图样、说明书的合同要注明图样、说明书的法律效力法。

2、货物的数量条款

数量条款的主要内容是交货数量、计量单位与计量方法法。商制定数量条款时应注意明确计量单位和度量衡制度法。商在数量方面,合同通常规定有“约数”,但对“约数”的解释容易发生争议,故应在合同中增订“溢短装条款”,明确规定溢短装幅度,如“东北大米500公吨,溢短装3%”,同时规定溢短装的作价方法法。

3、货物的包装条款

包装是指为了有效地保护商品的数量完整和质量要求,把货物装进适当的容器法。商包装条款的主要内容有:包装方式、规格、包装材料、费用和运输标志法。商制定包装条款要明确包装的材料、造型和规格,不应使用“适合海运包装”、“标准出口包装”等含义不清的词句法。商.4、货物的价格条款

价格条款的主要内容有:每一计量单位的价格金额、计价货币、指定交货地点、贸易术语与商品的作价方法等法。商为防止商品价格受汇率波动的影响,在合同中还可以增订黄金或外汇保值条款,明确规定在计价货币币值发生变动时,价格应作相应调整法。

5、货物的装运条款

装运条款的主要内容是:装运时间、运输方式、装运地与目的地、装运方式以装运通知法。商根据不同的贸易术语,装运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依照贸易术语来确定装运条款法。商如果合同中定有选择港,则应定明增加的运费、附加费用应由谁承担法。

6、货物的保险条款

国际货物买卖中的保险是指进出口商按照一定险别向保险公司投保并交纳保险费,以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失时,从保险公司得到经济上的补偿法。商保险条款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投保人及支付保险费,投保险别和保险条款法。商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保险责任与费用的分担由当事人选择的贸易术语决定,因此投保何种险别以及双方对于保险有何特殊要求都应在合同中定明法。商此外,双方应在合同中定明所采用的保险条款名称,如是采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洋货物保险条款,还是伦敦保险业协会的协会货物险条款以及其制定或修改日期、投保险别、保险费率等法。

7、货物的支付条款

支付条款的主要内容包括支付手段、支付方式、支付时间和地点法。商支付手段有货币和汇票,主要是汇票法。商付款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不由银行提供信用,但通过银行代为办理,如直接付款和托收;另一种是由银行提供信用,如信用证法。商支付时间通常按交

货与付款先后,可分为预付款、即期付款与延期付款法。商付款地点即为付款人或其指定银行所在地法。

8、货物的检验条款

商品检验指由商品检验机关对进出口商品的品质、数量、重量、包装、标记、产地、残损等进行查验分析与公证鉴定,并出具检验证明法。商检验条例主要内容包括:检验机构、检验权与复验权、检验与复验的时间与地点、检验标准与方法以及检验证书法。商在国际贸易中,检验机构主要有官方检验机构、产品的生产或使用部门设立的检验机构、由私人或同业协会开设的公证、鉴定行法。商检验权与复验权的归属,以及检验与复验的时间、地点,在国际货物买卖中,通常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法。商检验的标准和方法,在国际贸易实践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按买卖双方商定的标准方法、按生产国的标准和方法、按进口国的标准和方法、按国际标准或国际习惯的方法法。商检验证书是检验机构出具的证明商品品质数量等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的书面文件,是买卖双方交接货物,议付货款并据以进行索赔的重要法律文件法。商应按照合同的具体约定出具符合合同要求或某些国家特殊法律规定的检验证书法。

9、不可抗力条款

不可抗力条款是指合同订立以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不能避免的、人力不可控制的意外事故,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遭受不可抗力一方可由此免除责任,而对方无权要求赔偿法。商一般来说,不可抗力来自两个方面;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法。商前者如水灾、旱灾、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后者如战争、暴动、罢工、政府禁令等法。商不可抗力是一个有确切涵义的法律概念,并不是所有的意外事故都可构成不可抗力法。商有时当事人在合同中改变了不可抗力概念通常的含义,因此需要在合同中定明双方公认的不可抗力事故法。

10、仲裁条款

仲裁条款是双方当事人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第三者进行裁决的意思表示法。商仲裁条款的主要内容有:仲裁机构、适用的仲裁程序规则、仲裁地点及裁决效力法。商在国际贸易实践中,仲裁机构、仲裁地点都由双方约定产生,仲裁程序规则一般由选择的仲裁机构决定,仲裁裁决的效力一般是一次性的、终局的,对双方都有约束力,凡订有仲裁协议的双方,不得向法院提起诉讼法。

11、法律适用条款

篇11:合同:国际货物买卖中的保险条款

一、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保险条款内容

保险条款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涉及买卖双方的利益。一般来说,保险条款所涉及的内容有保险金额、投保险别、保险费、保险单证和保险适用条款等。

保险金额(Amount Insured)是指保险公司可能赔偿的最高金额,习惯上按发票金额加一成(10%)预期利润和业务费用;

保险金额的计算公式为:

保险金额=CIF价格 X(1+加成率)

投保人交付保险费是保险合同生效的前提条件。保险费是保险公司经营保险业务的基本收入,也是保险公司所掌握的保险基金,即损失赔偿基金的主要来源。计收保险费的公式是:

保险费=保险金额 X 保险费率

如按CIF或CIP价加成投保,则上述公式应改为:

保险费=CIF(或CIP)价 X(1十投保加成率)X 保险费率

二、我国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实务

(一)出口货物运输保险

按CIF或CIP条件订立的出口合同,由出口方负责投保。

按我国保险公司的有关规定,出口货物的投保一般需逐笔填写投保单,向保险公司提出书面申请,投保单经保险公司接受后由保险公司签发保险单。

(二)进口货物运输保险

凡按FCA、FOB、CPT、CFR条件订立的进口货物,由进口方负责投保。我国外贸企业为了防止漏保和延误投保,也为了简化手续,大都采用预约保险做法,即由我外贸企业与保险公司事先签订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进口预约保险合同(open Cover), 又称预约保单(Open Policy)。按照预约保险合同规定,外贸企业无需逐笔填送投保单。在进口货物时,只需将国外客户的装运 通知送交保险公司,即为办理了投保手续,保险公司对该批货物 自动承担承保责任。对于不经常有货物进口的单位,也可逐笔办理投保。

(三)保险单据

保险单据是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契约,是被保险人或受让人索赔和保险人理赔的依据,是进出口贸易结算的主要单据之一。在国际货物贸易中,保险单据可以背书转让。我国常用的保险单证主要有保险单、保险凭证、预约保单等。

1.保险单

保险单(Insurance Policy).俗称大保单,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订立的一种正规保险合同。目前,我国国内的保险公司大都出具这种保险单。

2.保险凭证

保险凭证(Insurance Certificate),俗称小保单,是一种简化的保险合同。在法律上与保险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预约保险单

篇12: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主要条款

在国际大宗粮油谷物贸易中,广泛使用由GAFTA、FOSFA等国际贸易协会制定的标准化格式合同。这些合同中的“品质条款”(Quality)按其内容及重要性可分为四类,分别是:(1)Certificate final(交货品质以装港检验证书为准);(2)Analysis results at discharge for the settlement of allowances(以卸港检验结果作为价格折让依据);(3)FAQ(良好平均品质);(4)Sale on Sample(凭样品买卖)。在这四类条款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Certificate final”条款。

近年来,我国从国际市场进口大宗粮油谷物的数量激增,在相关进口合同中,普遍列有“Certificate final”条款。在贸易纠纷和仲裁实践中,相关案例也时有所闻。加深对该条款的认识与理解,有其现实意义。

一、何谓Certificate final条款

在贸易合同的“品质条款”中规定“Certificate final”(交货品质以装港检验证书为准)意味着:买卖双方同意,合同项下货物所涉及的品质事项,应在货物装船时,由双方共同认可的检验人(或检验机构)实施检验,并出具检验证书。该检验证书具有最终效力,对双方均有约束力,即所谓“Finalandbinding”。

典型的“Certificate final”条款举例如下:(1)GAFTA No.100 号合同(散装饲料CIF条件)的“品质”条 款 :“Quality:Certificate of inspection,at time of loading into the ocean carrying vessel,shall be final as to quality”(品质:在货物装船时出具的检验报告对确定交货品质具有最终效力)。(2)GAFTA No.64号合同(散装谷物通用FOB条件)的“品质”条款:“Quality:Government,official or customary inspector’s certificates issued at time and place of delivery shall be final as to quality”(品质:由官方机构或惯常检验机构在交货时间及交货地点出具的检验报告对确定交货品质具有最终效力)。(3)FOSFA No.24号合同(加拿大/美国大豆CIF条件)的“品质与外观”条款:“Quality and Conditions:In the case of Canadian Soya beans official Certificate of Inspection and in the case of US Soya beans Official Federation Grain Inspection Service(FGIS)Certificate to be final as to quality and condition at time of loading”(品质与外观:交货的品质与外观以装船时出具的检验报告为准。若出口加拿大大豆,以加拿大官方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为准。若出口美国大豆,以美国联邦谷物检验所出具的检验报告为准)。

根据“Certificate final”条款,只要在装港出具的检验报告能证明装船货物符合合同规定的品质规格(Quality Specification),买方就不能向卖方提起索赔,即便买方有充分的理由证明检验报告中的结论实际上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

换句话说,根据“Certificate final”条款,卖方所应交付的货物,与其说是“实际符合合同规定品质的货物”(The goods that actually satisfy certain quality parameters),不如说是“被证明符合合同规定品质的货物”(The goods that are certified to satisfy certain quality parameters)。

在业务实践中,买卖双方通常会指定在GAFTA和FOSFA等国际贸易协会注册的检验机构对货物实施检验。由这些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将在今后可能的仲裁中具备直接的证据效力。

从美国出口的谷物、饲料、大豆等农产品,主要由官方检验机构,如联邦谷物检验所(The Fed-应由某一特定的检验人(或检验机构)对货物实施检验并出证,但实际检验人(或检验机构)却并非合同中所指定的对象,则检验报告无效。

常见的情况是:在买卖合同中,双方指定由特定的官方检验机构(Government authority)或民间检验公司(Superintending company)对货物实施检验,但该指定机构又将合同项下货物的检验业务转包给其他检验人(或机构),而检验报告则由该指定机构自行出具。这样的检验报告不具备最终效力。

(三)检验程序不当例外

合同指定的检验机构在对货物实施检验时,若没有根据合同规定,执行正确的“抽样和分析程序”(Sampling and analysis procedure),则其出具的检验报告不具备最终效力。

从业务实践来看,如果使用由GAFTA、FOSFA等行业性贸易协会制定的标准合同,则被指定的检验机构应根据由上述贸易协会制定的抽样规则(如GAFTA Sampling Rules No.124)和检验规则(如GAFTA Register of Analysis Methods No.130)对货物实施检验,以确保检验过程的规范性和检验方法的科学性。

三、Certificate final条款的适用

Certificate final条款在国际大宗农产品贸易中的广泛使用,是基于特定的行业背景。与一般制成品贸易不同,国际大宗农产品市场一直属于标准的卖方市场,相关的贸易规则、贸易惯例和标准合同,习惯上均倾向于卖方立场。Certificate final条款的内容及其实践适用都体现了这一行业背景和相应的市场格局。

从贸易主体来看,当前国际粮贸主要被邦吉(BUNGE)、嘉吉(CARGILL)、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等跨国粮商所控制。这些粮商巨头在其出口业务所使用的标准合同中,面对实力相差悬殊的各国进口商,通常均规定对自身有利的Certificate final条款,并不容更改。而包括我国粮商在内的各国进口商对该条款并无多大谈判余地,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一格局将继续维持。面对现实,进口商应力求吃透这一条款的内涵及实践规律,从而在合同履行及可能的仲裁过程中,切实维护自身权益。

近年来,随着国际粮贸迅猛扩张,大量实力不一的新贸易商纷纷介入这一领域,作为其影响之一,在部分交易中,买卖双方实力趋于均衡。在这一背景下,确有部分合同开始放弃“Certificate final”条款,转而规定“装港初检,卸港复检”,并取两次检验的均值作为确定交货品质的最终依据。但总体而言,这一在制成品贸易中屡见不鲜的规定方法在大宗粮贸中尚不占主流。

理论上,除非在航程中发生货损货差,在合同中规定交货品质以“装港为准”或“卸港为准”似乎区别不大。但从贸易实践来看,情况并非如此。例如,玉米收获后经烘干降水,其籽粒结构较为松脆,若中途转运多次装卸,容易导致破碎率大幅上升。因此作为玉米出口商,自然倾向于在合同中规定“装港为准”,即Certificate final条款。

在国际大宗粮贸中,以往还经常使用“FAQ”(良好平均品质)这一品质规定方法。买卖双方若发生品质争议并诉诸仲裁,应向仲裁庭提交实际交货样品,即所谓“仲裁样品”(Arbitration Sample),以便与FAQ标准样品(Standard Sample)进行比对,以确定实际交货品质。据了解,包括伦敦谷物与饲料贸易协会(GAFTA)在内的主要贸易机构,已逐渐停止制作FAQ标准样品,这一传统的品质规定方式开始淡出贸易实践。

在业务中适用Certificate final条款还需注意:

第一,在装港出具的检验报告仅对合同规定的检验项目有效。对合同未做要求的检验项目,即便在检验报告上有所反映,其结论也不具备最终效力。针对合同未要求的检验项目,买方可安排到货后复检,并根据检验结果决定是否索赔。例如,在大宗散装粮贸合同中,除了规定货物的品质(Quality),通常还会对货物的外观(Condition)做出适当规定。在装港出具的品质报告如果同时对货物外观做出结论,而合同并无此项要求,那么,报告中有关货物外观的结论就不具备最终效力。

上一篇:物理个人业务进修学习计划下一篇:用数学运算打开logo设计思维网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