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贸易案例分析

2024-05-12

国际技术贸易案例分析(共6篇)

篇1:国际技术贸易案例分析

国际技术贸易案例分析

案例介绍

浙江省民营企业中国通领科技集团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国际竞争,在美国本土依法维权,成为第一家在中美知识产权官司获胜的中国企业。

GFCI(接地故障漏电保护器)产品是美国政府为保护居民人身安全而强制推行的安全装置,在美国拥有年销售量3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通领科技是全球生产GFCI产品的五家企业之一,作为一家拥有高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外向型企业,通领科技拥有46项专利,其产品全部销往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由于高科技含量远远领先于同行,通领科技在进入美国市场后,引起了行业巨头莱伏顿公司的恐慌。莱伏顿于2004年发起了恶意的专利诉讼,采取了在美国司法界也很罕见的刁蛮的诉讼手段,将通领科技的4家美国经销商的董事、股东以及管理人员的所有私人财产全部诉上法院。面对这种情况,通领科技积极迎战,在付出了高额的诉讼费用,经历了3年多的漫长等待后,通领科技拿到了两份“马克曼命令”,认定通领集团GFCI产品采用的永磁式电磁机构原理的漏电保护技术没有侵犯美国莱伏顿公司的558专利和766专利。2007年7月10日,新墨西哥州地方法院判决通领科技集团的GFCI产品不侵犯莱伏顿公司的专利权。

美国新墨西哥州联邦分区法院布朗宁法官下达判决书,判定中国通领科技集团制造销往美国的GFCI产品,不侵犯莱伏顿公司第6246558号美国专利。目前莱伏顿公司正积极寻求与中国通领科技集团和解。

长达28页的判决书中指出:2007年4月12日,法庭举行了听证会,认为通领科技的器件并没有包含“558”专利权利要求中的相关“复位接触件”和“复位件”等要素,和以等效的方法完成同样功能的相同或等价的结构,因此法庭认定通领科技等被告依法胜诉。

中国通领科技集团与莱伏顿公司的专利纠纷始于3年前。2004年4月,莱伏顿公司以侵犯其第6246558号美国专利为由,分别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等多个地方法院起诉4家中国通领科技集团的重要客户。为维护美国客户的合法权益,陈伍胜率领中国通领科技集团的技术专家专程赴美国参与制定了诉讼的策略,选择新墨西哥州联邦分区法院作为主审法庭。

2005年3月28日,新墨西哥州美国联邦分区法院布朗宁法官主持召开了马克曼听证会。2006年6月,法院下达了对案件结果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马克曼命令,采纳了通领科技等被告对“558”专利相关权利要求的解释,明确显示了通领科技的产品不侵权。相关理论

由于涉及到中国企业在美国的专利权相关问题,因此,应先对中美两国专利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有初步的了解。美国是采用判例法的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制定了专门的《美国专利法》,共分4章376条,详细说明了美国专利权的保护的相关法律条款。而我国专利权的法律化相对起步较晚,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此后,1992年、2000年、2008年进行了三次修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国对专利权保护存在以下不同:

一、美国是判例法国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较大。而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司法实践主要依据实现颁布的法律作为参考依据。

通领科技与美国莱伏顿公司的专利纠纷案件就引用了判例“马克曼命令”。马克曼程序产生于美国判例法。1996年4月23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就“马克曼和POSITEK公司诉WESTVIE器械公司和ALTHON事业公司案”做出终审裁决,明确规定,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包括对权利要求中词汇的解释是法律问题,由法院管辖,而不是事实问题,不归陪审团管辖。此后,专门用于解释专利权利要求的司法程序——马克曼程序逐渐在美国各联邦法院盛行。被告在马克曼程序中胜诉后,往往会要求法院不再开庭审理专利侵权问题,直接宣告被告不侵权,并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一般会支持被告的动议,并做出对被告有利的不审即判裁决。

二、美国侵权行为所要承担法律赔偿责任数额巨大,而且在法官自由裁量权背景下,不断刷新。我国侵权行为人所承担的赔偿责任不大。这就意味着西方国家违法行为者面临着倾家当产的法律后果,而国内违法行为的收益远远大于守法成本。

三、美国司法独立的环境条件远远优于我国。法官的审判活动较少受到外界干预,国内司法审判受到各种干预非常多。由此说美国的法制化进程优于我国。

具体分析

通领公司与美国莱伏顿公司3年时间知识产权官司的诉讼历程,体现出中国企业已经开始逐步掌握美国知识产权专利诉讼的游戏规则,并且开始拥有应对美国非常复杂和难以操作的知识产权专利官司的驾驭能力。因此该案例是具有非凡意义的,给中国企业进入外国市场保护自身专利技术的方式带来了示范作用。

“吃透”相关法律

通领科技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专业为美国市场生产的GFCI产品,是美国政府强制推行的安全装置,年市场需求量30亿美元。2003年11月份,通领科技支付巨额司法费用把自己试制好的GFCI产品,送给美国两家律师事务所作非侵权的法律评定。两家律师事务所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通领科技产品不侵犯美国莱伏顿的专利。后来的事实

证明:通领公司依靠知识产权保护手段,事先在美国律师事务所取得的非侵权法律意见书,为最终的胜诉埋下了“伏笔”。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竞争对手及其所在国同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和法律法规,知己知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被对方用知识产权的“大棒”“打”出来。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和扩张之前,一定要对该地区的法律环境、政策方针、社会文化、经济结构等诸多因素进行考察,以便制订攻占市场的战略计划。然而,许多企业往往会忽略产品和服务的知识产权问题,以至于当踏上新战场被他人以侵权为由起诉时才发现未做足准备工作。由于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点,企业在进行海外扩张时,最根本的还是应当将其核心技术申请海外专利,获得国外专利保护。专利先行,产品随后,才能减少侵权风险。此后,还需要关注当地的知识产权诉讼制度、法律程序,对商标、版权等各方面的知识产权进行调查,以防触碰了知识产权高压线,使整个市场扩展计划受阻。

敢于“亮剑”

莱伏顿公司的“诉讼策略”是海外大公司普遍采用的利用自身资本优势的战术:其

一、先后在多个联邦地方法院起诉,人为抬高诉讼成本,使中国企业难以承受美国打官司的诉讼费用,迫使竞争对手退出美国市场;其

二、“围而不打”,极端地利用美国三审制的法律体系和没有规定庭审时限的司法程序,以种种借口拖延审判期限,让竞争对手一直围绕着官司诉讼慢慢地将财力消耗殆尽。

若在海外市场被诉,企业应冷静面对,在当地律师的建议下,积极应诉抗辩。而目前的情况是,我国企业面对国际诉讼往往采取消极的态度,没有积极应诉的信心,只要对手一诉诸法律就自认侵权。其实,国际上允许的侵权抗辩理由多达30余种,而我国企业常用的仅有8种,分别是不侵权抗辩、诉讼主体资格抗辩、依法免责抗辩(权利用尽、先用权、临时过境、科研目的)、专利无效抗辩、公知技术抗辩、经济合同抗辩、超过诉讼期限抗辩、禁止反悔原则抗辩。这些抗辩仅占全部抗辩理由的25%。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运用第二层或第三层抗辩理由进行抗辩,比如充分公开原则抗辩、证据不可信抗辩、发明实际范围抗辩、侵害公众利益抗辩、专利申请人故意不公开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以提高取得专利的可能性、用明知已经丧失新颖性的技术申请专利通过诉讼干扰正常的商业竞争等。总之,国内企业应当满怀信心积极应诉,而不是在外国企业稍稍加大攻势之后就认为自己的确侵犯其专利权而乖乖交出侵权赔偿费或专利使用费。

制胜“法宝”

“打铁先要自身硬。我们的出口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信心一决雌雄。”通领集团董事长陈伍胜说,作为全球生产GFCI产品的5家企业之一,他们一直注重自主创新和

知识产权保护,几年中获得中国和美国的专利共46件,正在申请的有39件。

2006年5月22日,在美国的诉讼还没有完全结束时,通领科技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美国莱伏顿公司在华设立的立维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7月27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定,对立维腾公司采取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程序,并查封了其价值人民币100万元的约5万只涉嫌侵权产品。利用自己手里掌握的多项中国、美国专利权,通领科技从“被告”反转成“原告”。

此案带给中国企业的重要启示是,面对美国强势企业的专利竞争,1魏衍亮建议,我国企业应到全球主要国家部署专利,并争取在美国竞争对手的产品链中秘密部署、采购大量的“潜水艇”专利,从而用更有力的专利武器制伏竞争对手。当然,在缺乏专利实力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可以联合国内外企业共同组建专利联盟,联合缔造行业标准,从而制衡、对抗某些竞争对手。

启示

一、中国企业普遍缺乏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对高科技产品和著名商标等知识产权的海外申请保护作的不到位。假如通领科技集团在商品出口占领美国市场之前,或者在国内技术发明申请专利同时,就在美国、欧盟等国同时申请专利保护,商标也进行保护。这样如果获得了海外知识产权注册登记,上述的侵权诉讼就不会发生;

二、国内企业要注重科技创新,在若干领域的核心技术拥有重大突破,改变国外企业认为我国企业无高科技核心技术产品出口的认识和偏见;

三、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尤其是出口企业,要时刻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在国际贸易争端中,要勇敢的积极的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在诉讼维权成本问题上要有长远观点,不要考虑眼前的利益得失。要把企业的前途命运和海外市场结合起来考虑涉及知识产权争议的诉讼维权意义。

四、掌握欧美国家的基本司法制度常识。美国的司法环境独立、社会诚信制度十分完备,侵权或违法行为承担的法律赔偿责任重大,守法经营,依法维权。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制度和知识将使得维权更有力度。

【案情摘要】 天府可乐浓缩液乙料的成分、配方及其生产工艺是属于天府可乐配方中的核心部分,原为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重庆)(以下简称天府可乐集团)的前身重庆饮料厂与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合作研究生产,双方均采取了保密措施,后天府可乐集团给付后者25万元人民币而成为该技术成果的权利人。天府可乐集团与美国百事公司的子公司肯德基国际控股公司于1994年1月签订合资合同,合资设立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事天府公

司),约定了双方出资、合资公司生产天府可乐饮料和浓缩液、天府商标作价人民币350万元转让给合资公司并就此另行签订合同、纠纷协商不能解决则提交仲裁等内容。1994年8月,经验资报告验证,天府可乐集团投入百事天府公司的资本包括土地使用权、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百事天府公司使用天府可乐配方及生产工艺生产天府可乐饮料及浓缩液,并将其视为商业秘密,天府可乐集团知悉该使用。2006年3月,天府可乐集团签订协议将其持有的全部股权转让给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事(中国)公司),并约定纠纷协商不能解决则提交仲裁。天府可乐集团起诉请求法院确认天府可乐配方及其生产工艺商业秘密属于其所有,判决百事天府公司立即停止使用涉案商业秘密,立即归还涉案商业秘密的技术档案,判决两被告共同赔偿其损失100万元。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为,提交仲裁的纠纷属于合同纠纷,本案是商业秘密权的确认之诉和侵权之诉,依法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天府可乐浓缩液乙料的成分、配方及其生产工艺构成商业秘密;合资合同和验资报告没有表明涉案商业秘密作为注册资本投入合资企业,结合双方合资的事实,仅依据天府可乐集团合资期间知悉和同意百事天府公司使用涉案商业秘密,不足以证明天府可乐集团同意将涉案商业秘密作为注册资本投入到百事天府公司;但应当认为天府可乐集团许可百事天府公司使用该商业秘密;合资合同没有约定许可使用费用,至本案纠纷发生天府可乐集团也没有向百事天府公司主张过使用费,应当认为天府可乐集团许可百事天府公司免费使用。在本案判定之前百事天府公司对涉案商业秘密的使用不构成侵权。现在天府可乐集团以权利人身份明确表示不再同意百事天府公司使用涉案商业秘密,并表示不愿意协商许可问题,其请求应予支持。据此,法院判决确认天府可乐集团是涉案商业秘密的权利人,百事天府公司停止使用涉案商业秘密并返还其从天府可乐集团取得的与涉案商业秘密有关的资料,驳回其他诉讼请求。

对于饮料企业来说,其产品配方及生产工艺构成企业的核心资产,核心竞争力。本案的审理既关乎天府可乐这一民族品牌的生存和发展。本案例突出了中国企业技术产权保护意识、力度薄弱,知识产权管理意识比较弱。企业应当时刻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要善于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篇2:国际技术贸易案例分析

一、案情

原告美国X X资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国X X公司)诉称:原告成立于2001年6月18日,注册地为美国纽约州,系被告股东之一。2005年5月8日,原告与山东X X公司签订《聊城X X公司合同》,约定:原告与山东X X公司合资成立聊城X X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聊城X X公司),即被告,注册地为山东省聊城市;原告与山东X X公司均以现金方式出资,原告出资折合人民币292.5万元,占45%的股份,山东X X公司出资357.5万元人民币,占ss%的股份;原告与山东X X公司应在被告领取营业执照后15日内,投入各自出资额的40%,之后60日内投入剩余的60%。另·外,该合资合同还附有一份《专利使用权协议书》,约定:原告将自己拥有的12项实用新型专利使用权提供给被告聊城X X公司使用,专利使用费为70万元人民币,支付时间为原告与山东X X公司首期资金到位后10天内支付40万元人民币,之后40天第二批资金到位后再付30万元人民币。该协议书与合资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2005年6月13日,被告取得营业执照,正式成立。此后原告依约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但被告始终未向原告支付专利使用费。被告的行为严重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请求人民法院判令被告:①支付专利使用费70万元人民币;②承担原告为本案诉讼支出的律师费3万元人民币,调查费2 000元人民币。

被告聊城X X公司未进行答辩。

原告为支持自己的主张提交如下证据:①[2006]纽领认字第0009123号、第0013098号、第0037716号认证书;,以证明原告系合法成立的美国公司;②与山东X X公司签订的合资合同及专利使用权协议书,以证明原告与山东X X公公合资成立被告及协议被告购买涉案专利使用权的情况;③12份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及2份专利使用合同书,以证明原告对涉案专利具有合法的使用权及转让权;④验资报告及银行证明,证明原告、山东X X公司对被告的出资均已到位。

:‘法院经审理查明:2002年1月8日和2004年1月6日,原告分别与龙口XX技术研究所和杨某签订专利使用权转让合同,取得了涉案12项专利的使用权及将上述专利许可其下属公司、合资公司使用的权利。2005年5月8日,山东X X公司与原告签订《聊城X X公司合同》一份,约定:双方共同在山东省聊城市投资设立聊城X X公司,注册资本为650万元人民币,山东X X公司现金出资357.5万元人民币,占55%股份;原告现金出资292.5万元人民币,占45》《股份(如以外币出资,按照缴款当日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牌价折算成人民币);合资公司在领取营业执照后15天内双方将各自投入40%的现金注人合资公司账户,之后60天内投入剩余的60 j《现金;同意由合资公司出资购买原告所拥有的12项专利使用权,该使用权作价70万元人民币,具体条款参照双方签订的《专利使用权协议书》。同日,山东X X公司(甲方)与原告(乙方)签订《专利使用权协议书》,约定:甲、乙双方一致同意合资公司出资70万元人民币购买乙方所拥有的12项专利使用权及相关的技术服务,双方首期资金到位后10天内先付40万元人民币,之后40天第二批资金到位后再付30万元人民币,本协议作为合资公司合同的附件与合资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2005年6月k3日,被告取得了批准号为商外资鲁府聊字[2005] 1068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该证书载明被告注册资本为650万元人民币,其中,山东X X公司出资357.5万元人民币,原告出资292.5万元人民币。同日,被告取得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005年7月5日,原告向被告聊城X X公司投入99 980美元;2005年7月18日,原告通过济南X X公司支付给被告300万元人民币,后被告退回150万元人民币;2005年1 1月1日,原告向被告投入99 940美元。上述两笔美元投入按缴款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折算成人民币后,原告共向被告出资3 136 400元人民币。2005年9月20日,山东X X公司被告出资3 581 980元人民币。2005年10月

8、日,被告开机投产,但至今未向原告支付专利使用费。

二、问题

(1)国际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有效要件是什么?

(2)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内容有哪些?

篇3:国际技术贸易案例分析

关键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特征,影响,对策

随着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的建设, 任何一个国家在面对外来竞争和本国经济发展的时候都要考虑自由主义与保护主义这对并存的矛盾。目前的国际贸易保护主要是通过关税、绿色壁垒、各种非关税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限制进口, 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企业的竞争, 维持本国在国际交换与分工中的支配地位。我国在2010年1月~3月, 就面临着10个国家的19起反补贴、反倾销、保障措施调查, 金额高达12亿美元的出口金额。而且, 欧美等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开始高筑技术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贸易保护主义, 以此限制对高新技术、金融、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的投资, 甚至政治化贸易问题。针对各种国际贸易保护, 我国政府和企业要寻求发展之策, 在挑战中需找发展的机遇。

1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

1.1 贸易保护范围逐渐扩大

一方面, 由于全球经济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越加紧密。一般情况下两国之间的贸易保护措施是相互的, 保护措施的做法也是相互的, 如此联系起来, 就形成了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从另一方面来说, 随着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速发展, 世界各国开始利用双边协调与FTA, 贸易保护主义也开始向双边化、区域化方向发展。区城性经济集团对外构筑贸易壁垒, 而集团成员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 以此提高它们整体的竞争力, 保护它们集团成员国的市场, 一起应对其他国家的报复行为。另外, 民间与官方机构也在不断推动构建越来越多的FTA。

1.2 贸易保护措施形式上更加隐蔽、复杂

首先, 各国对于贸易保护的措施越来越复杂, 做法也越来越多, 甚者都已经超出了世界贸易组织现有协议与协定的约束范围。其次, 国际性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开始由过去的农产品、传统工业品向高技术产品及劳务转变。最后, 许多国家开始采取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制度、出口补贴、自动出口配额等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 以及更具隐蔽性的质量认证、环境保护与国民健康、技术标准、检验程序等技术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

1.3 贸易保护措施表面上日趋合法化

由于WTO允许成员国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 可以利用本国有关协议反击其遭到的不公平待遇, 因此很多国家以“公平贸易”为由, 纷纷通过自身立法来绕开WTO规则的规制, 实行贸易保护。例如:美国的337条款最要解决的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于进入美国市场的进口贸易中出现的不公平、不公正的竞争行为进行调查的行为, 但是它没有要求以实际损害为前提。此外还有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SA8000, 它以保护劳工权利及劳动环境为借口实施贸易保护。目前, 有SA8000认证企业的产品很受全球一些大采购集团的青睐, 这一措施使得很多企业去申请、维护体系, 这一措施也减弱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

2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2.1 我国出口贸易大幅度降低

根据我国商务部的统计, 在2009年我国出口货物总额为12017亿美元, 与去年相比下降了16.0%。我们可以从统计数字看出,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地影响了我国的出口贸易。例如我国的轮胎行业, 美国政府在2009年开始对我国轮胎增收35%进口附加税, 如此的贸易保护措施, 不但严重的影响了我国轮胎行业产品的出口, 使得许多轮胎出口型企业出口订单减少, 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贸易保护措施的严重影响, 甚至使得有些企业倒闭, 进而导致我国的失业率的不断攀升。在贸易保护主义下的轮胎案之后, 其他国家也都纷纷效仿美国, 采取变相的国际贸易保护措施抵制我国的产品, 像我国的无缝钢管、玻璃也都遭遇无辜调查, 影响极其恶劣, 严重损害了“Made in China”在国际上的消费形象, 影响我国出口业的发展。

2.2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致使我国的外部经济风险开始向宏观层面渗透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利于我国出口经济的长线、稳定的发展。首先, 一直以来我国和美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受到了两国贸易往来的影响。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世界市场的支配地位, 对我国采取大量的贸易保护措施, 调整我们两国间的贸易顺差。它不但对我国的产品实施贸易保护, 还在对华投资、人民币汇率、技术出口等领域对我国进行全面的施压。其次, 由于欧盟各个国家对我国某些产品实施贸易壁垒, 激化了我国相关企业和当地企业之间的矛盾, 甚至发生了烧货、砸店等事件, 严重威胁到了我国公民的人身安全, 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相关企业的正常经营。最后, 由于我国与日本“政治冷淡”的常规化, 极大地影响了两国的贸易关系, 且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受到两国在东亚区域合作主导权的竞争的影响。

2.3“中国威胁论”的言说正在向各个国家、各个领域扩散

我国是在众多发展中国家中发展较快的, 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政治地位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在这个时候, 已经是发达国家的商人们希望借助我国广阔的市场发展其经济, 使我国成为他们成熟的投资场所与商品市场, 但是他们又担心这样会使我国因为在世界市场上经济地位的提高而阻碍他国的发展。基于此矛盾的心理, 他们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他们坚定地认为我国在日后一定会威胁到他们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及发展。目前, “中国威胁论”不仅在发展中国家扩散, 也扩散到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中, 扩散的领域也逐渐扩大。

3 我国对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应对策略

3.1 政府层面

(1) 首先, 我国作为世界的第三大贸易国家, 在明确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大背景下, 联合有相似情况的国家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对本国贸易的迫害。我国应积极运用WTO协商机制、联合国、G20峰会等各种国际组织或者对话机制, 态度坚定的与经济大国进行对话, 推崇贸易自由化进程, 创造和谐的国际贸易环境。其次, 在协商制定反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及相关政策中, 要把国家整体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 保护我国出口型企业, 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也能增强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力量。最后, 我国也要积极参与到多边贸易规则的制订与修改中, 通过制定与修改多边贸易规则来约束、抵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通过对自身要求的提高, 改变现有不利于我国出口经济发展的国际市场环境。

(2) 加快创新我国贸易规则。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的反壁垒措施成为主流, 成长历程不长, 却比旧贸易保护措施更有发展空间。从形式上、手段上、有效性上以及技术法规的合理性上, 对发展中国家的不良影响更大。加快创新体制改革, 向发达国家看齐, 提高体制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更进一步提高多样性的手段。为促进国民经济高速、科学、有序的发展, 我国也应积极创新体制。

(3) 加强区域性的经济合作和建设。区域性贸易行业是对内实行要素自由流动和自由贸易, 对区域外国家则进行贸易保护, 不利于区域外国家贸易经济的发展, 但是十分有利于区域内国家贸易经济的发展。因此, 我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中来, 力争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中加快本国出口型经济的发展, 推动出口型行业的发展。此外, 我国还需参与到发展双边及多边FTA, 在此中发挥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并获得利益。

(4) 在应对反倾销之类的贸易保护诉讼时, 加快完善我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关政策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在应对诉讼时, 不仅看到了别国的与时俱进的条款, 也让我们认识到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法律政策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立法, 熟练的掌握贸易保护主义的技巧和策略, 才能在别国侵犯我国贸易保护时, 及时维护好自己的的合法权益。

3.2 企业方面

(1) 认真研究WTO的规定, 加强对出口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的学习, 充分做到“有求必应”, 这样才能够在遭遇他国企业各种传统的或者现代的贸易保护壁垒时及时、灵活的应对, 避免遭受打击。现在国际贸易保护措施呈现出越来越多新的特征, 而且手段更加复杂、隐蔽, 我国企业只有认真学习相关贸易调查的知识和掌握国际贸易保护手段, 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我国不利的贸易保护手段采取正确、积极、有效的措施, 保护企业自身的经济权益。

(2) 我国对外出口企业也应顺应市场的要求, 提高自身的生产能水平和技术水平, 优化出口产业的机构, 创新对外贸易的发展形式, 改变企业以前结构单一、产业组织分散、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企业规模经济性差等情况, 优化出口产业结构, 创建自己的品牌, 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占领新兴市场、高端市场, 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质的飞跃。其次, 我国企业要正确的看待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企业要专注于自身的提高, 由以前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 以经济效益为目标,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以质取胜代替以前的以量取胜。最后, 我国企业要放眼于未来, 灵活地选择生产和销售、积极拓宽产品出口途径, 加大品牌培育、营销、保护等方面的投入, 着眼于企业出口的长远发展。

(3) 在大环境下, 我国的各行业、各企业更应该团结起来, 积极应对别国对我国出口企业的高门槛、高要求, 进行良性竞争。在遇见反倾销指控的时候, 应积极团结起来做好充分的“作战”准备, 而不是仅有小部分企业对此积极应诉。主动参与到贸易保护主义诉讼, 那么不仅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利益, 也使得我国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从另一方面来说, 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一部分出口型企业为了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 以低价倾销的方式进行出口, 如此做来得不偿失, 不仅失去了企业形象, 还让进口国抓住把柄, 对我国出口企业进行贸易诉讼, 导致整个行业受到很大的打击, 基于此类型, 我国出口型企业、行业也应该检讨自身的倾销行为规范自身的行为, 增强行业自律, 避免同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各种行业协会与商会要充分发挥其协调组织作用, 促进行业健康、长久的发展。总之, 我国在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时, 要继续坚持走自由贸易之路, 而且要认真的学习和掌握世界贸易规则, 积极参与贸易规则的制定, 并逐步探索区域贸易合作的新思路、新形式, 要在这个适者生存的竞争中不断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齐洪华.论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西方经济, 2008, (07) .

[2]宁冬莉.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J].经济问题, 2004, (8) .

[3]徐栋, 霍俊卿.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对中国外贸政策的启示[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1, (6) .

[4]薛荣久.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主叉的特点、危害与遏制[J].国际贸易, 2009, (3) :28~31.

篇4:国际贸易保险经典案例分析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保险金额比较大的保险纠纷,这些纠纷往往与保险当事人保险业务知识匮乏和外贸合同条款签订欠妥有关。本文将就上海海事法院于2009年审结的一典型的国际贸易保险案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国际贸易从业者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利于贸易实践的发展。

一、案例回顾

江苏省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罗盖特(中国)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称罗盖特公司)于2003年初承包了位于连云港开发区的一项工厂建筑工程。

为了建筑工程的安全,罗盖特公司在2003年4月1日,便就整个建筑工程向中国财保连云港支公司投保建筑工程一切险,期间为自2003年4月2日起至2005年4月30日止,保险金额为人民币892,580,197.53元。中国财保连云港支公司出具了编号为PQYL200332079700000001的保险单。

出于建筑工程的需要,于2003年11月25日罗盖特公司以CIF连云港285,650美元的价格向美国纽约特灵公司订购两台制冷器。规定特灵公司应于2004年4月12日前将货物运至连云港港口。

2004年2月24日货物由American Independent Line对货物付运,并签发了编号为AILW 4314734的提单。与此同时,特灵公司还向北美补偿保险公司就该批货物投保,保险金额314,215美元。于2004年2月24日,北美补偿保险公司向特灵公司签发编号为W000059385的特殊海运保险单,保单载明保险的范围为从“Seattle”到“Lianyungang Port”,采用仓至仓条款,并载明保单的有效期为自货物交付到保险单载明的目的地的最后仓库或15天期满(如果货物承保所至的目的地在港口范围以外,则为30天)为止。其中保险单左角有“INAMAR Ocean Marine Insurance an ACE USA Company”的字样。同时,保单还表明,保险时限从承保货物卸离海船完毕之日的午夜开始起算。保险责任为保险人对于外部因素引起的有形损失,承担一切险。并表明保险单所承保利益隶属于优先于该保险单的其他保险单所承保的范围,该公司只承担超过优先保险的金额”。

涉案货物于2004年3月25日运至目的港后,罗盖特公司委托连云港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用卡车将装有货物的集装箱从码头运至位于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宋跳高新区振兴北路23号的工地。4月1日,在货物进入到达罗盖特公司工地时,集装箱发生倾倒,货物受损。

罗盖特公司于2006年3月31日向上海海事法院邮寄材料起诉因纳玛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法院于同年4月7日立案受理,于2007年1月26日,罗盖特公司申请追加北美补偿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北美公司”)为本案共同被告,要求因纳玛公司与北美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请求判令两被告连带赔偿货物损失314,215美元及利息损失,并承担案件诉讼费。据悉虽然承保期限已过,但于2007年2月12日,人保连云港分公司还是委托道富评估拍卖有限公司对涉案两个受损制冷器进行拍卖,拍卖价值为人民币620,000元,并于同年6月13日向人保连云港分公司支付了上述款项。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人保连云港分公司在其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单项下已就涉案货损向原告支付了1,859,687.50元人民币。另外,在合同中双方并没有就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做出规定。

二、案例引发的问题

本案比较复杂,引发的有关国际贸易保险的问题比较多,典型问题有五个:

第一,此案应适用何种法律?在国际贸易争端的解决中,适用何种法律,直接关系到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双方当事人都要争取适用自己熟悉的本国法律作为解决争端的依据,以利于在诉讼中处于有利地位。本案中罗盖特公司和特灵公司并没有在合同中规定法律适用条款,而这种情况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又极为常见,这就需要贸易从业者了解法院适用法律的原则;

第二,一旦发生国际贸易纠纷,当事人在没有选择仲裁而协商又不成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就要起诉另一方当事人,如果被起诉的当事人没有法律资格,法院将驳回当事人的诉讼。本案中就涉及到这个重要问题,罗盖特公司起诉因纳玛保险代理公司与北美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为因纳玛保险代理公司只是北美公司的代理公司,因此,因纳玛保险代理公司是否是适格的被告,将成为罗盖特公司首先面临的问题;

第三,如果货物发生货损,此损失只有发生在保险区间内,保险公司才承担货损保险责任。在此案中,罗盖特公司与保险人签订的保险合同的保险期间为从“Seattle”到“Lianyungang Port”,到底怎样理解“连云港”?海运提单所适用的“仓至仓”条款的具体含义如何?损失是否发生在保险区间内?都是本案面临的难题;

第四,诉讼失效决定着原告是否享有胜诉权的问题,如果诉讼时效已过,原告就得不到法律的救济。本案中罗盖特公司的起诉是否在诉讼时效之内,正是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

第五,国际货物保险是当事人为了防止可能的风险和损失而向保险人投的保,但是,它具有补偿性的特点。本案中罗盖特就货物进行了双重投保,是否中国财保、因纳玛保险代理公司和北美公司都应该赔偿罗盖特公司,也是本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案例中解决问题的几点启示

(一)当事人对法律的适用无规定时,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

在国际贸易中,法律的适用十分重要。当事人双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由于情况复杂多变,最容易引争议,因此,交易的双方一般来讲在合同中都应该订有仲裁条款,以解决发生争议时的法律适用问题。在仲裁中,仲裁地的规定极其重要,这是因为仲裁地点与仲裁所适用的程序法以及合同所适用的实体法关系最为密切。按照各国仲裁的通用做法,凡属于程序方面的问题除非仲裁协议另有规定,一般都适用仲裁地的法律。如果双方当事人决定采用诉讼的方法来解决争议,也是如此。

在本案中,保险单项下纠纷涉及货物自美国西雅图至中国连云港的海上运输,具有涉外因素,罗盖特公司应与特灵公司就法律的适用作出具体规定,但是,双方在合同中并没有就此做出规定。依据纠纷解决的一般原则,应该适用诉讼地或仲裁地法律。当事人在此案的解决方式上选择了诉讼方式,故应采用我国法律作为解决争议的依据。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双方当事人一定要订立解决争议的条款,以防纠纷的出现。为了案件的迅速解决,双方当事人最好采用仲裁方式解决争议,在仲裁条款中最好以“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作为仲裁机构,以“中国法”作为解决争端的依据。当然,双方当事人还可以在仲裁条款中,选择其他仲裁机构作为仲裁机构,选用其他国家的法律作为解决争端的依据。

(二)诉讼当事人应当具备充当诉讼当事人的资格

在贸易案件发生后,一方当事人要想起诉另一方当事人,另一方当事人必须具备充当诉讼当事人的资格。否则,他就没有参与诉讼的权利。

一般来讲,当事人要具备充当诉讼当事人的资格,需要具备三个条件:(1)诉讼权利能力,即具备依法能够享有民事诉讼权利和承担民事诉讼义务的能力;(2)诉讼行为能力,即具备亲自进行诉讼活动,以自己的行为行使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法律上的资格;(3)和诉讼标的物具有一定的法律利害关系。作为一个法人,他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是同时取得和同时消灭的,自它依法成立时就开始取得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也就是说只有依法成立的法人才具备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至于一个法人和诉讼标的物有无利害关系,则以法院最后调查确定为准。

在本案中,罗盖特公司要想起诉因纳玛保险代理公司与北美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首先要看这两个当事人是否具备充当被告的资格。

首先看纳玛保险代理公司,它只是北美补偿保险公司的分公司,分公司在各国的法律上均不具备法人资格,它不是法人,只是法人的分支机构,因此,它不具备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它所实施的法律行为的后果均应该由其委托人承担。至于和诉讼标的物具有一定的法律利害关系,发货人特灵公司并没有向纳玛保险代理公司直接投保,纳玛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标的物也并没有直接的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正是因为保单的左角有其名称而卷入诉讼,因为其不是法人,我们也只能把它的行为当成代理行为,它本身对代理后果不承担责任,责任应当由被代理人北美公司承担。

至于北美补偿保险公司,它是依法成立的法人,自其成立时起,就具备法律上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它接受了特灵公司的投保,并且指示其分公司纳玛保险代理公司出具的保险单,和保险标的物有直接的法律因果关系,应当作为适格的被告。

在国际贸易中,不管我们签订何种合同,都要注意当事人的适格问题。国际货运中的货运代理人,保险中的保险代理商以及分公司等都不是适格主体。货运中我们最好直接和船公司签订运输合同,当委托货运代理人运输时,一定要订立书面合同,并直接将运费汇往船公司;在进口中,如果我们和对方订立的是CIF合同,我们一定要规定保单应由法人地位的保险公司出具,以避免将来索赔出现困难。

(三)对“仓至仓条款”应准确理解

“仓至仓条款”是货物运输保险条款中较为典型的条款,其英文为Warehouse to Warehouse简称W/W。其含义为保险人保险责任自货物从保险单载明的起运港(地)发货人的仓库或储存处开始运输时生效,到货物运达保险单载明目的港(地)收发人的最后仓库或被保险人用作分配、分派或非正常运输的其他储存处所为止。

“仓至仓条款”是运输货物保险中较为典型的条款,进出口公司要得到运输货物的保险赔偿,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所发生的风险是在保险责任范围之内;第二,所遭受的损失与发生的风险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第三,在保险标的遭受风险时,索赔人对其具备保险利益;第四,被保险货物遭损的时间和地点是在保险期间之内。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本案中,北美补偿保险公司下属因纳玛保险代理公司向特灵公司签发编号为W000059385的特殊海运保险单,保单载明保险的范围就是采用的仓至仓条款保险条款。保险单载明的保险期限为货物交付到保险单载明的目的地的最后仓库或15天期满(如果货物承保所至的目的地在港口范围以外,则为30天),到目的港后的货物也在保单的保险期间。罗盖特公司也具有经特灵公司背书转让后的保险单下的保险利益,即与保单上载明的货物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问题是此保单下的“仓至仓”应该怎么理解?损失与风险直接有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原保单载明的保险期间为从“Seattle”到“Lianyungang Port”,此处并未明确表明到底是到“连云港口”还是“连云港市”。根据各国《合同法》的一致解释,当事人对格式条款的解释发生争议时,应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合同一方的解释。本案中的保险单是由北美补偿保险公司的下属机构提供的,应当作出不利于北美补偿保险公司的解释,即应将“Lianyungang”解释为整个“连云港市”。也就是说,保险人的保险责任应是从“西雅图”至“连云港市”的任何指定地点。那么,货物从卸船后到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宋跳高新区振兴北路23号的工地之间的保险责任理所当然地应由北美补偿保险公司承担。根据我国保险条款陆运险条款的规定,货物在运往工地途中的遭受碰撞、出轨、倾覆或在驳运过程中发生任何事故均应由保险人承担损失。根据以上分析,罗盖特公司是有权要求北美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

在国际贸易保险实践中,“仓至仓”条款是最为常用的保险条款,为避免争执的发生,我们和客商在订立合同时,最好在合同中表明“仓至仓”的具体含义,即表明保险的起止地点。在出口合同中,最好表明起止地点为“XX港”至“XX 港”,或“XX 地”至“XX地”;在进口合同中,如果保险由出口人投保,最好表明起止地点为“XX港”至我方用于分配货物的具体储藏所。

(四)保险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两年

一个诉讼当事人,要想起诉对方当事人,还应当注意起诉的时效问题。如果超过诉讼失效,法院将拒绝受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规定,根据海上保险合同向保险人要求保险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两年,自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本案中罗盖特向上海海事法院邮寄材料起诉因纳玛(INAMAR)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的日期为2006年 3月 31日,于2007年1月26日申请追加北美公司为本案共同被告。应当以起诉日期为诉讼时效的开始日期,补充材料的日期不应视为诉讼时效开始日。货损发生在2004年4月1日,此日期离2006年3月31日尚不足2年,并没有超过诉讼时效,故罗盖特公司行使权利在法定诉讼期间内,它应当享有案件的胜诉权。此处,从另一个侧面也表明了,法律选择的重要性,如果当事人选择了其他国家的法律,诉讼失效就应该遵循其他国家的法律规定,罗盖特公司就可能丧失胜诉权。

由此可以看出,诉讼时效在国际贸易中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对诉讼时效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就丧失了胜诉权。在国际贸易中,一旦我们和国外客商发生争议,要及时解决。在不得已仲裁或诉讼时,一定要注意我国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并且要注意保存相关的证据材料。

(五)保险标的物不应该重复投保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原告和北美公司之间的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关系成立,涉案货损事故发生在保险人北美公司的保险责任期间,罗盖特公司确因货损事故遭受损失,其对北美公司的起诉也未超过诉讼时效,故北美公司应负责赔偿罗盖特公司的全部损失。但是,案件的最终结果是罗盖特并未得到期望的赔偿。其原因就在于保险合同具有补偿性特征。

从理论上说,保险活动本身应该是非盈利性的。保险费的厘订取决于在一定期间、一定范围、一定个体的风险概率加上经营性费用;保险公司的盈利,应该来源于保险资金的运用。保险合同都应该属于补偿性合同,也就是说保险人所给付的保险金的目的在于补偿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发生所受实际损失。此损失一旦弥补,保险人则不再行负责赔偿。本案中,罗盖特已经从人保连云港分公司就其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单项下获得了相应的补偿,就无权再要求北美补偿贸易公司另行赔偿。

合同的补偿性原则是国际贸易中许多人都容易忽视的原则。特别当货物要经过风险比较大的地区时,当事人容易出现在和不同的保险人经过磋商后,以低廉的保费就保险货物重复保险现象,期盼一旦出现所保风险就可以得到双倍甚至多倍赔偿,这是不现实的。如果多重投保的话,其结果也只能和罗盖特公司一样。

此案虽已经审结,但有许多国际货物保险问题确实值得深思,它的教训是值得国际贸易从业者吸取的。

[1]黄伟青.论国际海运货物保险的可保利益[J].海商法研究,2001(3).

[2]石兴.保险产品设计原理与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

[3]马静.保险代维求偿诉讼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10年.

篇5:国际贸易案例分析

Ps:这是国际贸易ppt上的案例汇总,大家也可以去看课件!

第四章

案例一

中国某食品有限公司出口苹果酒一批,国外来证货名为:―Apple Wine‖,于是我方为单证一致起见,所有单据上均用―Apple Wine‖。不料货到国外后遭进口国海关扣留罚款,因该批酒的内外包装上均写的是―Cider‖字样。结果外商要求我方赔偿其罚款损失。问:我方对此有无责任?为什么? 案例分析

• 我方应负责赔偿。

• 作为出口公司,理应知道所售货物的英文名称。如来证货名与实际不符,一则要求对方改证,二则自己更改货物上的英文名称。如只考虑单证相符而置货物上的名称不顾,势必给对方在办理进口报关时造成严重后果。

第五章 例题1

上海运往肯尼亚蒙巴萨港口―门锁‖(小五金)一批计100箱。每箱体积为20厘米*30厘米*40厘米。每箱重量为25公斤。当时燃油附加费为40%。蒙巴萨港口拥挤附加费为10%,试计算该货物的运费。

计算方法

(1)查阅货物分级表。门锁属于小五金类,其计收标准为W/M,等级为10级。

(2)计算货物的体积和重量。

100箱的体积为:(20厘米*30厘米*40厘米)*100箱=2.4(立方米)。

100箱的重量为:25*100箱=2.5(公吨)。

由于2.4立方米小于2.5公吨,因此计收标准为重量。

(3)查阅―中国-东非航线等级费率表‖,10级费率为443港元,则基本运费为:

443*2.5=1,107.5(港元)

(4)附加运费为:

1,107.5*(40%+10%)=553.75(港元)

(5)上海运往肯尼亚蒙巴萨港100箱门锁,其应付运费为:

1,107.50+553.75=1,661.25(港元)例2:典型的计算班轮运费题

从我国大连运往某港口一批货物,计收

运费标准W/M共200箱,每箱毛重25公斤,每箱体积长49厘米,宽32厘米,高19厘米,基本运费率为每运费吨60美元,特殊燃油 附加费率为5%,港口拥挤费为10%,试计 算200箱应付多少运费? 解题

W=25公斤=0·025运费吨 M=0·490·320·19=0·029792运费吨 因为M>W,所以采用M计费

运费=基本运费(1+附加费率)运费吨

=60 (1+5%+10%)(200 0·029792)

=60 115% 5·9584

=411(美元)

答:200箱应付运费411美元。案例1 某公司向美国出口茶叶600箱.合同与信用证上均规定:“Each month shipment 200/S Commence from January.”问如果该公司于1月装200箱,2月不装,3月装200箱,4月装200箱,是否可行 为什么

分析

• 不行.• 信用证要求从1月开始,每月等量(200箱)装运,共装运600箱.这就要求卖方应该是:1月—3月,每月交200箱.• 卖方如果1月装200箱,2月不装,3月装200箱,4月装200箱.违反了信用证的 要求.买方有权要求:从2月开始,该批及以后各期均告失效.案例分析3 有份CIF合同,出售矿砂5千公吨,合同舶装运条款规定:“CIF Hamburg,1989年2月份:由一船或数船装运。”买方于2月15日装运了3100公吨,余数又在3月1日装上另一艘轮船。当卖方凭单据向买方要求付款时,买方以第二批货物延期装运为由,拒绝接受全部单据,并拒付全部贷款,卖方提出异议,认为买方无权拒收全部货物。分析

• 根据合同―由一船或数船装运‖的规定,可以认定该合同是允许分批装运的。

• 卖方在履行合同时,分两批装运,第一批货物的装货时间是符合合同规定的,只是第二批货物违反了合同规定的期限。因此,买方不应对符合合同的第一批货物拒收或索赔权力。

• 至于第二批货物,虽然违反了合同,但是,装运时间仅仅超过期限一天,一般不能视为根本性违反合同,因此,买方拒收第二批货物的理由也是不充分的,最多只能要求赔偿。

案例分析

我某外贸公司出口货物一批,以信用证方式成交,买方来证规定:“Shipment not later than 31 May 2002 ,Expiration date :15 June 2002‖.又规定―This credit is subject to UCP500‖.该外贸公司5月10日将货物全部装船,提单签发日为5月10日,当受益人于6月8日交单议付时,却遭到议付行拒付,为什么?

分析

• 议付行拒付有理

• 根据UCP500规定,银行可以拒绝接受超过提单日21天才提交的单据.本案中,提单日是5月10日,则最迟交单日应该是5月31日,而不是6月15日.第六章

有关共同海损的实例分析

我国诺华公司与新加坡金鼎公司于99年10月20日签订购买52500吨饲料的CFR合同。

诺华公司开出信用证,装船期为2000年1月1日至1月10日,由于金鼎公司租来运货的“亨利号”在开往某外国港口途中遇到飓风,结果装货2000年1月20日才完成。

承运人在取得金鼎公司出具保函情况下,签发了与信用证条款一致的提单。―亨利号‖途经某海峡时起火,造成部分饲料烧毁。船长在命令救火过程中又造成部分饲料湿毁。由于船在装货港口的迟延,使该船到达目的地时赶上了饲料价格下跌,诺华公司在出售余下的饲料时价格不得不大幅度下降,给诺华公司造成很大的损失。

请根据上述事例,回答以下问题:

(1)途中烧毁的饲料损失属什么损失,应由谁承担?(2)途中湿毁的饲料损失属什么损失,应由谁承担?(3)诺华公司可否向承运人追偿由于饲料价格下跌

造成的损失?

(4)承运人可否向托运人金鼎公司追偿责任? 答案:

(1)属单独海损,应由诺华公司承担。因为途中烧毁的饲料不属共同海损,而依CFR术语,此时的在途货物已由诺华公司即买方承担风险。

(2)属共同海损。因为船舶和货物遭到了共同危险,船长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又合理地造成了饲料被湿毁。此项损失由诺华公司与船舶公司分别承担,这是共同海损的结果。(3)可以。因为承运人迟延装船,又倒签提单,当然应对买方的损失负责。(4)可以。因为金鼎公司出具人保函。

1.FOB条件下装运途中遇险受损索赔被拒案

【案情】2001年8月,我某出口公司对外签定一份以FOB为条件的农产品合同,买方已向保险公司投保仓至仓条款的一切险。货物从我公司仓库运往装运港码头时发生承保范围内的损失,事后我公司以保险单含有仓至仓条款要求保险公司赔偿,被拒绝,后我公司又请买方以买方的名义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赔同样遭拒绝。

【问题】保险公司是否有权利拒绝? 为什么? 【分析提示】 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索赔必须具

备三个条件:

⑴保险公司承保范围内的损失;

⑵ 索赔人是保险单的合法持有者;

⑶索赔人具有可保利益。

• 本例

保险公司拒赔卖方是因为损失发生时他虽有可保利益,但他不是保险单的合法持有者,因此无权向保险公司索赔;拒绝买方是由于损失发生时他对货物不具有可保利益,虽然他是保单的合法持有者,但保险公司仍有权拒绝赔偿。

2.航运船舶遇险受损案

【案情】某货轮从天津新港驶往新加坡,在航行途中船舶货舱起火,大火蔓延到机舱,船长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下令往舱内灌水,火很快就扑灭,但是由于主机受损,无法继续航行,于是船长决定雇用拖轮将船拖回新港修理,修好后重新驶往新加坡。这次造成的损失有: 1)1000箱货被火烧毁; 2)600箱货被水浇湿; 3)主机和部分甲板被烧坏 4)拖轮费用;

5)额外增加的燃料和船上人员的工资。

问题:从损失的性质看,上述损失各属何种海损?为什么? 【分析提示】1)、3)属于单独海损,因为这两项损失是由于火灾这一风险直接造成的;2)、4)、5)属于共同海损,因为这三项损失是船长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进行救火而向船舱灌水,造成的特殊牺 牲和支 出的特殊费用。

第七章

佣金的计算与支付方法 佣金的计算方法

净价=含佣价×(1–佣金率)含佣价=净价/ 1 –佣金率 计算

1)如报含佣价CFRC5%每公吨100美元,那么每公吨付佣金多少?

佣金=1005%=5(美元)

2)如原报含佣价CFRC5%每公吨100美元,那么CFR净价多少?

净价=100-5=95(美元)

3)如报净价CFR每公吨100美元,不影响收入的条件下,CFRC5%价多少?

CFRC5%=105(美元)? CFRC5%=100/1-5%=105.26 4)如原报价CFRC2%每公吨100美元,不影响收入的条件下,CFRC5%价多少? 净收入=100-2=98(美元)CFRC5%=98/1-5%=103.16

第八章

• 某出口公司对美成交女上衣 1000件,合同规定绿色和红色上衣按3︰7搭配,即绿色300件,红色700件。

• 后国外来证上改为红色30%,绿色70%,但该出口公司仍按原合同规定的花色比例装船出口,后信用证遭银行拒付。•(1)为什么银行拒付?

•(2)收到来证后,我方应如何处理? 分析

•(1)信用证项下要求单证必须相符,否则银行不予议付。本案中装运单与信用证不符,所以银行可以拒付。

•(2)卖方应于收证后立即通知开证人改证,绝不能置信用证于不顾而单凭合同规定行事。第九章

• 案例分析2:某国一公司以CIF鹿特丹出口食品1000箱,即期信用证付款,货物装运后,出口商凭已装船清洁提单和已投保一切险及战争险的保险单,向银行收妥货款。货到目的港后,经进口商复验发现下列情况:

1、该批货物共有10个批号,抽查20箱,发现其中2个批号涉及200箱内含有沙门氏细菌超过合同标准。

2、收货人实际收到998箱,缺少2箱。

3、有15箱货物外表状况良好,但箱内货物共缺少60公斤。• 问:根据上述案情,进口商应分别向谁索赔?

• 第(1)种情况应向卖方索赔,因原装货物有内在缺陷。

• 第(2)种情况应向承运人索赔,因承运人签发清洁提单,在目的港应如数交足。

• 第(3)种情况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属保险单责任范围以内,但如进口人能举证原装数量不足,也可向卖方索赔。

案例分析:有一份合同,印度A公司向美国B公司出口一批黄麻。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印度政府宣布对黄麻实行出口许可证和配额制度。A公司因无法取得出口许可证而无法向美国B公司出口黄麻,遂以不可抗力为由主张解除合同。问:印度公司能否主张这种权利?为什么?

• 印度A公司可以不可抗力为由主张解除合同。

• 因为印度政府在买卖双方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宣布对黄麻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和配额制度,A公司无法取得出口黄麻的许可证即无法向美国B公司出口黄麻,这属于不可抗力事故。• 故印度A公司可以不可抗力为由主张解除合同。

2、日本某商人在广交会上向我国天津某公司以CIF条件出口仪器一批,合同中未规定任何日方履行合同义务的先决条件。中方5月开出L/C后被日方告知,该仪器为―巴统‖出口管制产品。日方因无法获取许可证,要求解除合同,按不可抗力请中方免责。问中方应该如何处理?为什么?

• 中方应该坚持日方负责损害赔偿的责任。

• 因为:1)该仪器须领出口许可证的情况不是在订约后出现的,日方在订约前理应知道这一法律要求,它不是不可预见的,因此,就本案具体情况来说,不能构成不可抗力;

•(2)在CIF条件下,申领出口许可证是卖方的义务,卖方对未能申领到许可证应承担责任。• 故应该坚持日方负责损害赔偿的责任

• 案例分析:我某出口企业以CIF纽约条件与美国某公司订立了200套家具的出口合同。合同规定2001年12月交货。11月底,我企业出口商品仓库因雷击发生火灾,致使一半以上的出口家具被烧毁。我企业遂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免除交货责任,美方不同意,坚持要求我方按时交货。我方经多方努力,于2002年1月初交货,而美方以我方延期交货为由提出索赔。

问:(1)我方可主张何种权利?为什么?

(2)美方的索赔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 本案例中,我方遭受了出口商品仓库发生雷击火灾,致使议案左右的出口家具烧毁,属于不可抗力,我方可以不可抗力事故为由,向对方提出延期履行合同的要求,但不能提出解除合同的要求。• 美方的索赔要求是不合理的。因为,既然发生了不可抗力事故,且已备好的货物一半被烧毁,这必然影响我方的交货时间。另外,不可抗力是一项免责条款,可免除遭受不可抗力事故一方不能如期履约的责任。美方应考虑实际情况同意延期履行合同。因此,美方的索赔要求是不合理的。

• 案例分析:甲方与乙方签定了出口某货物的合同一份,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规定:“凡因执行本合同发生的一切争议,双方同意提交仲裁,仲裁在被诉方国家进行。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都有约束力。”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因品质问题发生争议,于是将争议提交甲国仲裁。经仲裁庭调查审理,认为乙方的举证不实,裁决乙方败诉。事后甲方因乙方不执行裁决向本国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法院强制执行,乙方不服。

问:乙方可否向本国法院提请上诉?为什么?

• 乙方不可向本国法院提出上诉。

• 因为,仲裁授予仲裁机构对争议案件的管辖权,排除法院对该案件的管辖权,仲裁裁决的效力是终局的,对争议双方具有约束力。

• 本案中,乙方败诉,应按该裁决的内容执行 第十一章

1、接受必须由受盘人做出。

 案例分析:香港某中间商A,就某商品以电传方式邀请我方发盘,我于6月8日向A方发盘并限6月15日复到有效。12日我方收到美国B商人按我方发盘条件开来的信用证,同时收到中间商A的来电称:“你8日发盘已转美国B商”。经查该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猛涨,于是我将信用证退回开证银行,再按新价直接向美商B发盘,而美商B以信用证于发盘有效期内到达为由,拒绝接受新价并要求我方按原价发货,否则将追究我方的责任。

问对方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 对方的要求不合理。

 根据《公约》的规定:一项接受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是接受必须由特定的受盘人作出。

 本案中,我方发盘中特定的受盘人是香港某中间商A,其发出的接受通知才具有接受的效力。12日我方收到美国B商人开来的信用证可视作一项发盘,该发盘必须得到我方地接受,合同才成立。在合同未成立的情况下,B方就要求我方发货是不合理的。

案例分析:我某公司与外商洽商进口某商品一批,经往来电传洽谈,已谈妥合同的主要交易条件,但我方在电传中表明交易于签定确认书时生效。事后对方将草拟的合同条款交我方确认,但因有关条款的措辞尚需研究,故我方未及时给对方答复。不久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下跌,对方电催我方开立信用证,而我方以合同未成立为由拒绝开证。问:我方的做法是否有理?为什么?

 我方拒绝开证有理。其依据有三:

 1)我方最后所发电传列有―签定确认书时生效‖;

 2)事后外商提交书面合同草稿,我方尚未答复,再次说明合同成立的条件并不具备;  3)合同既未成立,外商催我开证,理应拒绝

第十二章

 例

1、我某进出口公司与国外某客商签订一份轻纺织品的出口合同,合同规定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为付款方式。买方在合同规定的开证时间内将信用证开抵通知银行,并经通知银行转交给我方出口公司。我出口公司审核后发现,信用证上有关货物装运期限和不允许转运的规定与双方签订的合同不一致。为争取时间,尽快将信用证修改完毕,以便办理货物的装运,我方立即电告开证银 行修改信用证,并要求开证银行修改完信用证后,直接将信用证修改通知书寄交我方。 问(1)我方的做法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2)正确的信用证修改渠道是怎样的?

(1)我方的做法可能会产生:因有关方面不同意修改信用证或拖延修改信用证,导致我方无法凭证结汇的结果;无法辨别信用证修改通知书的真伪就办理装运,到头来导致无法凭证结汇的后果。(2)正确的信用证修改渠道是:

受益人—开证人—开证银行—通知银行—受益人

 例

2、我某出口公司与非洲某商成交一批货物,来证规定9月装运,但计价货币与合同规定不符,加上备货不及,直至9月对方来电催装时,我方才向对方提出按合同货币改证,同时要求展延装运期至10月。次日非商复电:―证已改妥。‖我方据此在10月初将货发运,但信用证修改书迟迟未到,致使结汇单据寄达开证行时被拒付。我方为及时收回货款,避免在进口地的仓储费用开支,接受了进口商改按D/P•T/R提货的要求,终因进口人未能如约付款使我方蒙受重大损失。 试就我方在这笔交易中的处理过程进行评论,找出我公司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我公司应吸取的教训是:  1)、发现信用证中的计价货币与合同规定不符,备货不及要求展延装运期至10月,没有及时向对方提出信用证的修改问题;  2)、信用证修改书未到,我方仅凭非商复电―证已改妥‖即将货物发运,导致货运单据寄达开证行时被拒付;  3)、为及时收回货款,避免在进口地的仓储费用支出,接受了进口商改按D/P•T/R提货的要求,致使我方要承担进口人不能如约付款的风险。

 例3:某公司收到国外买方通过开证行开来的即期不可撤销跟单信用证,证中规定卖方不得迟于2001年2月15日装运。我方因港口舱位紧缺,无法如期装运,于2月6日电请买方将装运期延展至3月15日,信用证有效期同时延展。2月10日接买方来电称:―同意你2月6日电将装运期改为不得迟于3月15日,信用证有效期同样延展一个月。‖接电后,我方立即组织出运,于3月12日装船完毕并于15日备齐全套结汇单据向银行交单议付,但银行拒绝收单。 问:银行的拒付是否有理?为什么?  银行有权拒收单证。

 根据《UCP500》的规定:未经开证行、保兑行(如有)以及受益人的同意,不可撤销信用证既不能修改也不能撤销。

篇6:国际贸易案例分析题

1.(2009.10)45.我国某进出口公司以CIF鹿特丹条件出口一批蔬菜,由于该商品季节性较强,买卖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买方须于9月底以前将信用证开抵卖方,卖方保证不迟于12月5日将货物运抵鹿特丹,否则,买方有权撤销合同。如卖方已结汇,卖方必须将货款退还买方”。

请问:

(1)请根据CIF术语的性质,判断该合同是否是真正的CIF合同?为什么?(2)请根据国际贸易惯例与合同的关系,判断该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1)该合同不是真正的CIF合同。因为CIF是一种典型的象征性交货方式。所谓象征性交货是指卖方只要按期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证,就算完成了交货义务,而无需保证到货。所以按CIF术语成交,由卖方安排货物运输和办理货运保险,但卖方并不承担保证把货物送到约定目的港的义务。真正的CIF合同是装运类合同,不保证到货;

(2)该合同有效,因为国际贸易惯例不是法律,没有强制的结束力,当事人可以对其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条款一旦写入合同,就以合同条款为准。

2.(2009.01)45.我某进出口公司与英商按FOB Trimmed(平舱费在内)London条件进口一批货物,合同规定,商品数量为600箱,以信用证方式付款,8月份装运。我方按合同规定的开证时间将信用证开抵英商。货物顺利装运完毕后,英商在信用证规定的交单期内办好了议付手续并收回货款。不久我方收到英商寄来的货物在London港的包括平舱费在内的装船费用的收据,要求我方按收据金额将款项电汇给英商。另外,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发现该批货物受到了严重的浸湿,已经部分发霉。经查实该浸湿发生在装上船后等待入舱平舱过程中,我方认为此合同是按照FOB Trimmed(平舱费在内)London成交的,英商应该负责到平舱完成,因此要求英商赔偿浸湿损失。英商是否该赔偿?为什么?我方是否该支付英商提出的款项?为什么? 答:

1、英方不应赔偿浸湿损失。

应为FOB术语风险的划分界限是装运港的船上,此浸湿发生在装船后等待入仓平仓的过程中,此时风险已由英方(卖方)转移给我方(买方),所以此损失应有我方承担。

2、我方不应该支付装船费和平仓费。

根据FOB的变形FOB(Trimmed)可知卖方负责将货物装入船舱,并承担包括平仓费在内的装船费。3.(2007.10)45.我方按CIF价格出口货物一批,载货船舶在航行途中触礁沉没,货物全部灭失,买方闻讯后向我方通知,拒绝付款。请分析:(1)买方的拒付是否合理?为什么?(2)应该由买方还是卖方向保险公司索赔?为什么?(3)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赔偿?为什么?

(1)买方的拒付不合理。因为,CIF术语风险转移的界限是装运港船上,本案例中,货物的风险责任已转移到买方,故买方应该付款买单。

(2)应该由买方向保险公司索赔。因为,如上述,货物的风险责任已转移至买方,应由买方向保险公司。

(3)保险公司应该索赔。因为,货物已遭受全部损失,即使投保最低的保险险种,保险公司也应该赔偿。

4.(2014.04)39.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我国对澳大利亚出口大豆2000公吨,国外开来信用证规定:不允许分批装运。由于货源不足,我方在规定的期限内分别在重庆和武汉各装1000公吨于同一航次的同一船上,提单也注明了不同的装运地和不同的装船日期。当我方同时提交这两套提单要求银行付款时,银行以“在重庆和武汉分两次装运,不符合信用证‘不允许分批装运’的规定”为由拒付。

请问,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银行拒付是否有理?为什么?

5.我方没有违约,银行无权拒付。(2分)按照《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同一船只、同一航次、同一目的地多次装运货物,(2分)即使提单标明不同的装船日期及不同的装货港口,也不视为分批装运。(2分)因此,本案中我方做法符合信用证规定,银行不能拒付。(2分)

6.(2013.01)39.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山东某公司向国外出口600公吨大枣,国外客户开来信用证规定不允许分批装运。该公司因货源不足,于5月5日在青岛港将300公吨大枣装“东风”轮,取得一套提单;5月10日又在烟台港将另外300公吨大枣装于同一轮船并取得有关提单。出口方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将两套单据交银行议付,银行以分批装运、单证不符为由拒付货款。

试问,银行的拒付是否合理?为什么? P230 7.(2012.10)39.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我国对外出口1000公吨大豆,国外开来信用证规定不允许分批装运,装运港为天津新港。我出口方在规定期限内分别在大连、新港各装500公吨于同一航次的同一船上,提单也注明了不同的装运地和不同的装船日期。

我方是否违约?银行是否有权拒付? 8.我方没有违约,银行无权拒付。(2分)按照《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同一船只、同一航次、同一目的地多次装运货物,(2分)即使提单标明不同的装船日期及不同的装货港口,也不视为分批装运。(2分)因此,本案中我方做法符合信用证规定,银行不能拒付。(2分)

9.(2014.10)39.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某公司以CFR上海条件进口一批货物,并依据卖方提供的装船通知及时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切险,适用“仓至仓”条款。由于国内用户发生变更,我方通知承运人货改却黄埔港转运南京。在货由黄埔港装火车运往南京途中遇到山洪,致使部分货物受损。当该公司向保险公司索赔时,保险公司提出拒赔。

请问:保险公司拒赔是否有理?为什么? 答:保险公司拒赔有道理。因为某公司是以CFR上海投保的,在海运保险中,基本险责任的起讫,主要采用“仓至仓”条款。根据“仓至仓”条款,货物如未抵达保险单上所载明目的地收货人的仓库或储运场所,则以被保险货物在最后卸载港全部卸离海轮后60天为止。如在上述60天内被保险货物需转运到非保险单所载明的目的地时,则以该项货物开始转运时终止。在本案中,保险单上所载明的目的港是上海,但货物改卸黄埔港,在黄埔港运往南京途中遇的山洪,因此保险公司没有必要承担责任。

10.(2013.10)39.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北京某外贸公司按CFR马尼拉价格出口一批仪器,买方投保的险别为一切险。出口方将货物用卡车由北京运到天津港发运,但在运输途中,一辆卡车翻车,致使车上货物部分损坏。出口方以保险仓至仓条款为由,要求保险公司予以赔偿。

试分析该项损失应由谁承担?保险公司是否应该给予赔偿? 答:此项损失应由出口方即北京外贸公司承担,保险公司不应给予赔偿。

在CFR贸易术语之下,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的界限是装运港船上,因此,在北京运到天津港发运途中发生的损失应当由卖方负责。

在CFR贸易术语之下,在货物装上船以后通过卖方的装运通知由买方去投保,买方投保的一切险,被保险人为买方,卖方不是保险单的合法受益人,因此卖方无法要求保险公司以仓至仓条款为由进行赔偿。而根据CFR条件,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的界限是转运港的船上,北京运到天津港发运途中发生的损失应当由卖方负责,买方对此风险不承担责任,对该货物不具有可保利益,所以保险公司也不会对买方赔偿。总之,保险公司不应该给予赔偿。

11.(2007.01)45.北京某外贸公司按“CFR马尼拉”术语出口一批仪器,买方投保的险别为一切险,“仓至仓”条款。我方将仪器用卡车由北京运到天津港发货,但在运输途中,卡车翻车,致使车上部分仪器损坏。

请问:(1)该项损失应由卖方还是买方负责?为什么?(2)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赔偿?为什么? 答:(1)应由卖方负责。

因为在CFR贸易术语之下,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的界限是装运港船上,因此,北京运到天津港发运途中发生的损失应当由卖方负责。

(2)保险公司不应该赔偿。

在CFR贸易术语之下,在货物装上船以后通过卖方的装运通知由买方去投保,买方投保的一切险,被保险人为买方,卖方不是保险单的合法受益人,因此,卖方无法要求保险公司以仓至仓条款为由进行赔偿。而根据CFR条件,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的界限是转运港的船上,北京运到天津港发运途中发生的损失应当由卖方负责,买方对此风险不承担责任,对该货物不具有可保利益,所以保险公司也不会对买方赔偿。总之,保险公司不应该给予赔偿。

12.(2012.01)41.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我某外贸公司与某国A商达成一项出口合同,付款条件为D/P,45天付款。当汇票及所附单据通过托收行寄抵进口地代收行后,A商及时在汇票上履行了承兑手续。货抵目的港时,由于用货心切,A商私下与代收行议定出具信托收据向代收行借得单据,先行提货转售。汇票到期时,A商因经营不善,失去偿付能力。代收行以汇票付款人拒付为由通知托收行,并建议由我外贸公司直接向A商索取货款。

对此,你认为我外贸公司应如何处理?

答:因代收行有违规行为,所以我公司应拒绝代收行的建议直接向代收行索取货款。13.(2014.10)40.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我方从国外进口机电设备一批,货物分两批装运,支付方式为不可撤销的即期信用证,每批分别由中国银行开立一份信用证。我方在收到第一批货物后,发现货物品质与合同要求不符,因而要求开证行对第二份信用证下的单据拒绝付款。

试问:我方这样做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我方这样做没有道理。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对出口商来说,只要按信用证规定的条件提交了单据,在单单一致、单证一致的情况下,即可以从银行得到付款。这种合同关系约束开证行应在对单据做出合理的审查之后,按信用证的规定,承担向受益人付款的义务,而不受买卖合同、开证行和买方依开证申请书面成立的合同及其它合同的影响。所以在本案中,我方在收到第一批货物后,发现货物品质与合同要求不符,因而要求开证行对第二份信用证项下的单据拒绝付款是没有道理的。

14.(2014.04)40.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上海某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向国外出口一批服装,支付方式为不可撤销的即期信用证,由国外某银行开立一份信用证。货物装运后,出口方向开证行提交单据要求付款。进口方在收到货物后,发现货物品质与合同要求不相符,因而要求开证行对信用证项下的单据拒绝付款,但遭到了开证行的拒绝。

开证行这样做有道理吗?为什么?P267 答:开证行这样做是合理的。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对出口商来说,只要按信用证规定的条件提交了单据,在单单一致、单证一致的情况下,即可以从银行得到付款。这种合同关系约束开证行应在对单据做出合理的审查之后,按信用证的规定,承担向受益人付款的义务,而不受买卖合同、开证行和买方依开证申请书面成立的合同及其它合同的影响。因此,在本案中,开证行的做法是合理的。

15.(2013.10)40.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某出口公司收到一份国外开来的不可撤销期信用证,出口公司按信用证要求将货物运出,但在尚未将单据送交当地银行议付之前,突然接到开证行通知,称开证人已经倒闭,因此开证行不再承担付款责任。

开证行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出口公司应如何处理? 答:开证行的做法没道理。不可撤销信用证是指信用证一经开出,在其有效期内,如果未得到信用证有关当事人的同意,开证行不能单方面撤销或修改信用证的条款的信用证。此时,开证行负有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只要受益人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规定,开证行就必须履行付款义务。出口方应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备齐信用证要求的单据,向银行要求偿付。

16.(2011.10)41.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某开证行按照自己所开出的信用证的规定,对受益人提交的、经审查符合要求的单据已履行了付款责任。但在进口商向开证行赎单后发现单据中提单是倒签的,于是进口商立即要求开证行退回货款并赔偿其他损失。

试分析进口商的要求合理吗? 进口商的要求不合理。(1分)分析如下:

(1)信用证是一种独立文件。信用证的开立是以买卖合同为依据,但信用证一经开出,便成为独立于买卖合同之外的另一种契约,不受买卖合同的约束。(2分)

(2)信用证实行的是凭单付款原则,各方面处理的是单据而非与单据有关的货物、服务或其它行为,信用证业务是一种纯粹的单据业务。

(3)在本案中,受益人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表面严格相符,开证行的责任是审核出口商提交单据所载内容是否与信用证条款要求相符,而无审核单据真实性的义务,开证行依单据放款并无违反信用证支付合约的过错。(2分)

(4)出口商的提单倒签行为是属于违反买卖合同中有关运输单据条款的行为,这种违约行为与信用证合约无关。进口商的正确做法是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出口商的违反买卖合同的责任,并向出口商索赔。(2分)、(2012.10)40.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某进出口公司从某雨伞生产商处获得报价单后向其美国客户报价成交。美国客户按合同约定开出信用证并强调一定要按合同约定的7月底之前装运。7月初,雨伞厂仓库发生火灾,成品、半成品和原料均被烧毁,无法交货。该进出口公司以发生不可抗力事件为由要求解除合同。美国客户不接受并提出索赔。

请分析美国客户的索赔是否合理并具体说明理由。请分析美国客户的索赔是否合理并具体说明理由。美国客户的索赔要求合理,理由如下:

(1)不可抗力事件指在货物买卖合同签订后,不是由于订约者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当事人既不能预见、又无法事先采取措施的意外事故,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遭受意外事故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延期履行合同。(2)本文的合同双方是进口公司和其美国客户,而非伞厂和美国客户。雨伞并非特定货物而是一般货物,进出口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向其他雨伞生产厂采购来解决问题。(3)伞厂的火灾是否属自然灾害,厂方是否存在过失或疏忽还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判断。只有在火灾是自然灾害且厂方不存在过失和疏忽的条件下,火灾才能被认定为是不可抗力事件。(4)即使火灾是不可抗力事件,处理方法应为可以要求延迟履行合同而非解除合同。

18.(2013.01)40.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我国某出口商于7月27日向外商发盘提供某商品,规定8月2日复到有效。7月28日外商电传表示接受,但提出降价5%。此时,该商品国际市场行情上涨,外商又来电传表示无条件接受7月27日发盘的条件。

请分析我方应如何处理并具体说明理由。P295 19.(2011.01)45.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我国A公司向国外B公司询购一批玻璃制品,B公司于8月5日向我方发盘,发盘有效期至8月10日。我方于8月7日向对方复电:“若能降价5%,可接受。”对方未作答复。8月9日我方得知国际市场行情有变,于当日又向对方去电表示完全接受对方8月5日的发盘。

问:我方的接受能否使合同成立?为什么? 不能。(3分)因为我方8月7日的复电属于还盘性质,(2分)一经还盘,原来8月5日的发盘即告失效,(3分)8月9日的接受是已经失效的发盘的接受,无效。(2分)

20.(2010.10)44.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我国某出口公司某月10日对外商发盘,限20日复到。12日接到对方回电:“你10日电收到,请降价20%,即复。”我方在14日回复对方:“不同意降价,买否即复。”对方在16日又来电称:“同意按你方原价成交,信用证随后即到,请及时备货。”这时,我方接到信息,该商品近期将大幅涨价,因此,我方不太愿意按原价售货。

请分析说明,我方不按原价售货构成违约吗?为什么? 我方不按原价售货将构成违约。(3分)

因为我方14日的回电属于发盘,(3分)对方16日的来电是有效接受,(2分)双方的合同已经成立。(2分)

21.(2010.01)45.我某公司于10月2日向美商发盘,以每打90美元CIF纽约的价格提供女士衬衫400打,限10月8日复到有效。10月5日收到美商回电称价格太高,若每打80美元可接受。10月7日又收到美商来电:“接受你10月2日发盘,信用证已开出。”但我方由于市价上涨未作答复,也没有发货。问交易是否成立?我方是否应该发货?为什么?

答:交易不成立。我方不应该发货(3分)因为美商10月5日的回电属于还盘性质,(2分)一经还盘,原来10月2日的发盘即告失效,(3分)10月7日的接受是对已经失效的发盘的接受,无效。(2分)

22.(2008.10)45.我国A进出口公司向国外B商人询购核桃仁一批,之后,我方收到对方8月15日的发盘,发盘有效期至8月22日。我方于8月20日向对方复电:“若价格能降至5,600美元/吨,我方可以接受。”对方未作答复。8月21日我方得知国际市场行情有变,于当日又向对方去电:“完全接受你方8月15日发盘。”

问:我方的接受能否使合同成立?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我方8月20日复电已构成对对方8月15日来盘的还盘。该还盘一经做出,原发盘即告失效,因此,我方8月21号的接受已不具有效力。23.(2008.01)45.我国某进出口公司于7月22日以电传对外发盘销售缝纫机一批,并规定“限7月28日复到”。国外客户于7月29日复电至我方,称“你方来函接受,请备货”。我国该公司立即电告对方该接受有效,并催促其及时开证。恰逢国际市场行情发生变化,缝纫机的价格大幅下降,外商于7月30日来电称其7月29日接受已逾期,属无效接受,拒绝开证。

问:(1)外商理由是否成立?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8分)(2)我方该如何做?(2分)

答:(1)外商理由不成立,合同应该成立。因为对于逾期接受只要发盘人立即表示接受有效,则接受仍然有效。本案例中外商7月29日来函确实属于逾期接受,但是我方已经电告对方接受有效,则合同成立。外商则不可以单方面撤销已经成立的合同。

上一篇:淡淡书香惹人醉下一篇:公司淘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