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语文学习找一个支点

2024-04-15

为语文学习找一个支点(通用8篇)

篇1:为语文学习找一个支点

为语文学习找一个支点

为语文学习找一个支点

江苏省宝应县鲁垛镇中心小学 杨启兵

【摘要】

语文教学是一种文化传递,需要一个合理的支点。这个支点既是起点,也是原点。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寻找合理的教学,让学生获得思想提升呢?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并从中建立教学的起点。

【关键词】

语文学习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起点 教学支点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指出,文化包含有三个层次,层次一是指前喻文化,指代的是年长者向年轻的人传授的文化,这需要年轻人向年长者学习;层次二是指同喻文化,这指代的是同时代的人互相交换,互相学习的文化;第三个层次则是后喻文化,指代的是年长者向年轻者学习的文化。以上三种文化为我们指名了一个方向,也就是说,教学意味着落差,只要有落差就有教和学的可能性产生,那么就有可能找到学习和教学的起点,以此寻找不同的教学视角。

一、前喻文化:从逻辑起点发现可能

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与写作等目标,都有过明确的规定,并以此确立了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那么何谓逻辑起点呢?从理论上来说,逻辑起点是指语文教学本质理论上的可能性,是指学生应该在教学中完成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也就是学生发展的应然状态。也就是说,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经验等,然而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之间,永远都会存在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是教学存在的距离,也是教师要弥合的一段距离。这段距离也是教师和学生存在的理由。找准学生的逻辑起点,然后根据这点把脉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逻辑,就有可能实现教与学的高效性。

这是笔者在教授苏教版六年级叙事性散文《姥姥的剪纸》时,进行的一次尝试:我先在备课中追问自己几个问题:“什么是学生知道的?什么是需要学习的?什么是学生想要知道的`?问清了这几个问题,笔者就梳理清楚了教学的内容,就找到了要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是高年级段的阅读教学,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领会,并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能够理清楚文章的逻辑关系,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这样就让学生在思考段落时,很快掌握了文本的内在结构。

对于学生来说,读不懂的学不会的,才是教师需要辅导,需要讲授的。课标对高年级阅读有这样的要求:能结合上下文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并体会效果。在《姥姥的剪纸》一文中,有一些直截了当的赞美之词,学生能够很快读明白;但也有一些贬义词,如”调皮、刁难“等,还有一些中性词,如”什么样的兔子,什么样的老牛“等,还有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这些词语的关联,学牛读得有些云里雾里。此时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和指导。

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关联词语的迁移练习,让徐盛用关联词写话,当然学生是不太欢迎这点的,那么可以设置合理的训练语境,让学生仿写。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词语的迁移和语用,学会自己不清楚的,对自己所学的东西有更全面透彻的了解。当教与学之间出现了落差,就出现了学和教的可能性,这样也就有了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动能。

二、同喻文化:由现实起点间的差异形成张力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说,作为同道者必定有互相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文化的第二层次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我们要相互学习,互相促进。这就确认了人和机器之间的差别。

在传统教学中,将学生当做是机器,课堂如流水线般窄化与僵化。教师无视差异,不可否认,学生之间存在着和差异,不管是知识经验的差异,还是性格的差异,总之在每个学习者哪里,都有一个不同的起点。教师要从中找到这一个起点所在,才能找到教学的张力所在。

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成熟的果子如何挂,总有学生因够不着而沮丧,也有学生会因为太简单而失去动力和兴趣。这个时候,教师要依据学生现实起点间的差异进行看考察,营造一个游刃有余的空间,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如在教学六年级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1.这株柳树是怎么长大的?找出其中的段落并品读。2.你是怎么感受这株柳树的?说说你的体会?学生可以从自己的想象出发,感受文中的深刻内涵,并为这个有关柳树的故事重新起一个名字。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不再将学习停留在寻找答案上面,而是通过这些触摸柳树与个体内心相联结的地方,从而寻找叩击心灵的壮美。这种阅读方式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能够让学生之间具有相互的牵引力。关注差异的教学,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认知等进行碰撞,形成课堂上的张力。教学中,学生可以读故事,想象故事,并进行由衷的赞美,对故事内容本身进行自我的感悟,感受言语品读带来的冲击……有了张力,现实起点不同的学生就有了认识与情感驰骋的天地。课堂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变得鲜活而有滋味。

三、后喻文化:直面现实起点的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那么何谓教学中的相长呢?德国哲学家凯斯特纳指出,孩子就是老师,要回家问问孩子!也就是说,年幼者可向年长者传授,年长者也要向年幼者学习。这个的文化传授模式的确让人匪夷所思,但事实上却是,学生的确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契机。直而两者之间的落差进行教学,促使教学相长,使教与学的目标统一于学。教和学两方向互相影响和促进,适应学生身心发展。

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小说《爱之链》时,笔者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并续写结尾,学生有的提到了文中的细节,并且这样写道:”当他看到床头的纸条还有那些钱,他的眼睛湿润了,然后快步走到窗前,一下拉开了窗帘,啊,灿烂的朝阳立刻涌进了小小的屋子,连同乔伊的心,都被照得亮堂堂的了……通过这样的描写,学生将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让乔伊的内心在阳关下变得温暖起来,并把乔伊由不安及至激动的心隋转变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教师要沿着学习起点关注儿童学习,为语文学习找一个支点。

篇2:为语文学习找一个支点

一个朋友对我说,你的生活太幸福了,没有工作的压力,没有人事的烦恼,每天自由自在,每月还可以领取一笔可观的工资,我无言,脸上是无以名状的笑,苦苦的。

自由和压力永远是相对的,幸福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体验,生活对于我来说,以不是幸福,而是一种迷失,天天重复的生活,把自己禁固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过单纯的生活,却沾染着不单纯的习气,打牌,喝酒、上网,睡觉,几乎是全部的自我。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便可以撑起地球”。地球何其大,却只是因为缺失一个支点。人生平凡与否,最重要的是看我们是否找到这个支撑生命的支点。有的人在追寻中迷失,有的人在追寻中颓废,有的人则铸就了不锈与辉煌。

1882年,一名女婴因高发烧差点丧命。她虽幸免于难,但发烧给她留下了后遗症--她再也看不见、听不见。但是经过不懈努力,她以惊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不仅学会了说话,而且,还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学者,终身为盲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就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用燃烧生命式的追求把自己从愚昧中解脱出来,从缺陷中解脱出来,作真正的自己,实现自身价值。

对自身价值的定位,便是人生追求的支点,难怪保尔、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来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的追求,注定了人生的不锈。但是在人生路上,保尔何曾一路坦途,不锈与平凡,高尚与庸俗,迷失与奋争,永远是人生追求的辩证法。试着回想自己的过去,也曾有着远大的抱负,也曾为之不懈的努力过,一路欢笑一路歌,走过人生二十多个春秋,不曾想,竟迷失于岁月。

这也许是生活太过安逸了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池中游鱼,满足于一方之水,注定只能终老池底,做不了深游于海的大鲲,空中小鸟,腾跃只争于数丈之间,注定只会寄于矮枝嘲笑他人,自然做不成换鞒た盏男塾ァ

篇3:为语文学习找一个支点

[课例描述与评析]

片段一:追本溯源, 找准起点

教师分别出示:长方形、正方形。

师:这个叫什么?那个呢?它们一样吗, 谁来介绍一下?你能试着给这两个图形取一个共同的名字吗?

生:平面图形。

生:方形。

生:四边形。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除了长方形、正方形是四边形外, 还有其他样子的四边形吗?谁能来给大家比画一个不一样的四边形?

谈话式的导入, 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起学生内心的共鸣, 将课堂的导向直指教学内容的主题, 然后大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学习、讨论、调查、研究, 同时建构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发展新思想。因此, 将长方形、正方形作为新旧知识的交接点引出四边形的概念, 进而提炼出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让学生通过比画其他的四边形, 进一步强调四边形“四个角、四条边”的本质特征, 应该说是顺理成章了。

片段二:对比互动, 感悟特征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四边形的特征后, 放手让他们到生活中去寻找四边形, 将抽象的几何图形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模型一一对应起来, 使学生深深体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运用于生活。同时通过富有创意的在格子图上画一画的环节,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些四边形的不同特征, 为下面感悟各种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作准备。

师:像这样的四边形, 你能在生活中找到吗?

生:黑板是一个四边形。

生:铅笔盒的盖是四边形。

……

师:在美丽的校园图中, 你能找到这样的四边形吗?找一找, 在格子图中画一画。

学生通过在校园图中找、画四边形, 初步建立起对于四边形的整体表征。如何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到各种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一片段:

(1) 出示菱形:

师:谁找到了这个四边形? (贴出) 在哪里找到的?哪里还有这个图形?

一生指出了中间的菱形。教师随机点击中间的菱形, 放大。

另一生指出了正方形。教师随机点击中间的正方形, 放大。

师:我们把这个图形也请出来 (出示正方形) , 将正方形和 (1) 号图形摆在一起, 仔细看看, 一样吗?

生:把这两个图形叠在一起多出来了, 没有重合。

师:为什么会多出来?因为什么不一样? (角不一样)

师:它们的角有什么不同?

生: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而 (1) 号图形没有直角, 只有锐角和钝角。

师:说得真好。是从角的特点来区别这两个四边形的。

(本以为到这里对 (1) 号图形的认识可以告一段落, 没想到却产生了一个小插曲, 于是教学过程随即因动态生成而进行了调整)

生:将正方形转一下, 就和 (1) 号图形一样了。

(教师按照学生的意见将正方形转了一角度)

师:谁再来验证一下?

生:将两个图形进行重叠, 还是不能重合。

生:我发现正方形是方方的, (1) 号图形是扁扁的。如果将正方形压一压, 就是 (1) 号图形了。

师 (顺势用手做了一个压的动作) :看来角还是不一样的, 这个正方形还是正方形, 不管你怎么转。就像朱老师站着是我, 躺下还是我。 (生不禁笑起来)

师:刚才有好多同学把 (1) 号图形和正方形都混淆了, 那它们除了角不同外, 有没有相同点呢?

生:它们的边都是一样长的。

师:你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 (学生动手折, 折了两次, 发现四条边都重合了)

生:我刚才在格子图上画的时候, 四条边也是一样长的。

师:同学们找得真不错!朱老师也找了一个, 我找得对不对? (师出示平行四边形)

生: (1) 号图形的四条边是一样长的, 而平行四边形是对边相等的。

在比较感悟的过程中, 教师始终围绕着边与角这两个维度组织学生进行思考, 事实上也就是抓住了图形的本质特征。同时在感知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不同特征时, 很好地运用了正方形这个媒介作为支点, 将正方形与菱形、平行四边形摆在一起进行了对比, 使得这三者之间互动起来。正方形和菱形都是四条边一样长的, 区别在于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而菱形有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平行四边形和菱形都是有两个锐角、两个钝角, 不同的是菱形四条边一样长, 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这一特征又和长方形相似。整个互动的过程既巧妙地解析了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区别, 提炼共性, 展示个性, 也让学生进一步清楚了图形研究的基本方法。

片段三:画龙点睛, 拓展思维

师:想不想和老师玩个游戏?朱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 (教师出示信封, 上面写有“我是一个四边形”字样)

师:你们已经想到了哪些四边形呢?别着急, 让它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露出一个直角)

师:看到什么?一个直角。现在你脑子里的四边形发生怎样的改变了?会有哪几种可能呢?发挥你的想象力, 在点子图上画一画。看谁画得多? (生画, 并展示:直角梯形、长方形、正方形)

师:这几种四边形都有可能吗?那么到底是哪一个呢?

生:信息太少, 不能确定。

师:再给点提示: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正方形、长方形。

师:请一位同学来看一下, 也给大家再提供一点信息, 谁能猜出来?

师:这样的游戏, 你会玩吗?在格点图上选一个四边形, 给些提示, 让你的同桌来猜一猜。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变化和联系, 这非常有趣。同时这些图形中至少有一个直角的特征, 区别了菱形、平行四边形中不含直角的特征,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升。

[反思]

一、找准现实生长点, 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

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中的导入环节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 (1) 作为一节图形认识课, 自然想到从生活的具体模型中提炼出几何图形, 但是这些物品的形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几何图形, 在主题图中还存在透视的问题。因此, 从生活原型引入会使几何概念的教学不够深入和精确。 (2) 谈话引入, 依据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 直接揭题“四边形”, 让学生来说一说心目中的四边形是怎样的一种图形。这种导入可能会形成对四边形了解较多的学生侃侃而谈, 而了解较少的学生则不知所云的尴尬局面。

本节课的教学始终围绕长方形、正方形这个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学生提炼出了四边形这个几何概念, 同时丰富的生活经验也使学生能将抽象的四边形与主题图中的生活模型相联系。这些设想和实施都是基于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基础。

二、关注概念形成过程, 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

几何概念的准确建立必须关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搞清它与其他要领的关系, 把它纳入到概念体系中去。要站在整个教材体系之上, 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些要领需通过对比的形式, 明确它们之间的共性和特性。

理清概念的内涵则主要是解决“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的问题。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 初步感知四边形有四条直边、四个角的特征, 这是四边形区别于其他图形的基本共性。当然对于四边形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个知识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必须扩展四边形概念的外延, 拓宽思维空间。扩展外延则是要解决“怎样的图形是四边形”的问题。解读教材, 我们发现主题图中包含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多种特殊的四边形。在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了观察、操作、比较、分类、猜想、推理的方法, 进一步分清各种图形的特有个性。

三、注重知识联系, 发现问题本质

篇4:为教育发展找一个支点

“现在,我们都是这样上课的。一个小组展示后,其他小组就会对这个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大家一起讨论,课堂很热烈,非常有趣。这样的课堂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了。”该班学生李夏说。

学生变得活泼、开朗、自信,是钦州市钦北区实施课改取得的显著成效。2014年4月,经过前期的酝酿和筹备,钦北区正式启动实施课改工作。两年来,该城区结合本地学校的实际,将课改作为撬动区域教育改革的支点,不断推进整个辖区教育向前发展。

改变,从农村学校开始

南忠小学位于钦北区新棠镇南忠村,过去由于当地部分群众不够重视教育,导致该校学生逃课、辍学现象较为严重,教育教学质量很不理想。“连续好多年,南忠小学的教学成绩在全镇的排名都垫底,群众的意见越来越大。”新棠镇中心校校长黄其宾说。

然而,如今的南忠小学却成功“逆袭”:2014年,该校教学成绩排名从原来的全镇最后一名跃升至全镇第2名;近两年,该校的教学成绩排名始终保持在全镇前三名,有时与第一名学校的平均分仅差了零点几分。

这样一所薄弱的农村学校为何会有如此大的改变?“是课改改变了学校!”南忠小学校长陈芳说,“我们是钦北区第一批课改试点学校,改革两年来,感受最大的变化是学生变得越来越自信了,家长们也改变了态度,不少外出就读的学生有所回流。”

钦北区板城中心校也同样经历着一场变革。“目前,我校的课改工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是,以前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很多工作要一再催促才能完成。现在不一样了,大家拧成一股绳,有事情一起出谋划策,教研氛围很浓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积极。我们还组织了许多富有学校特色的活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终于起步了。”板城镇中心校校长袁月扬高兴地说。

“不少地方的课改是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同时进行的,但由于生源、师资等方面的差异,农村学校实施课改所需的时间和取得的效果,与城区学校相比往往存在较大差距,这就容易打击农村学校的积极性。所以,我们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活动刺激课堂的改革策略。”钦北区教育局副局长张贵昌说。

何为“农村包围城市”?即将课改的重点放在农村学校,从城区的“外围”做起,打造一批示范性农村课改学校,逐步形成一个包围圈,从而激发城区学校的课改活力。何为“活动刺激课堂”?即各试点学校的课改工作首先从活动着手,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五个一”活动:每一节课前开展“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每一天开展小课间活动,如跳兔子舞、做武术操等;每一星期利用周三下午第三节举行全校性的综合文体大课间活动,班级之间PK交流;每一个月举行一次感恩和安全主题教育;每一个学期举办一次“学生展演日”活动,各学校学生代表同台展演。

事实证明,这样的思路是正确的。新棠镇中心学校校长黄其宾告诉记者,以前他到兄弟市县学习时,发现有不少地方都是采取“城区推动农村”思路。“这样做的结果是,某些农村学校以应付的态度对待课改。而我们从农村学校开始改,让一部分农村学校先改变,这样其他学校就无话可说了”。

教师,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新棠镇那胜小学的陆管平老师今年已经50多岁了,年近退休的他是学校的课改积极分子。是什么让他如此热衷课改?按他的说法,是因为“课改确实是一件利于学生、利于老师的事情”。“看着课堂上不再有学生睡觉、开小差,看着孩子们都能大胆展示发言,有时候还能说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观点,我就觉得很幸福。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觉得自己都年轻了十几岁。”陆管平笑着说。

不过,陆管平也不是从一开始就能接受课改的。教书几十年,他早就习惯了“讲学”的授课模式。而课改要求教师缩减课堂中“讲”的时间,将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这不免让陆管平担忧,担心学生不会讲、讲不深,学不到,担心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影响教学进度。“其实更担心学生成绩会下滑。以前的课堂都是老师把握,课改之后老师要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可老师一旦放手又会带来很多不可控的问题。怎么保证教学的效率?怎么让学生们都能有效学习?”陆管平当时有不少疑虑。

事实上,在课改之初,钦北区有不少教师都存在这样的顾虑。为此,钦北区教育局从校长队伍建设入手,实施钦北区精准扶贫村小学校长能力提高培训项目,以提高各校的课改管理、实践能力,坚定校长的课改信心,同时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外出观摩学习、跟班培训,让教师亲身体验课改,与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截至目前,钦北区已轮训农村学校校长156人次、教师1 250人次。通过培训,课改试点学校找到了自己的思路,设计出了符合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钦北区大垌镇初级中学的“三优先、五探索和三目标”课堂、板城镇中心校的“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总结反思”教学流程,等等。

2015年,钦北区的课改之火烧到了板城镇屯车小学。“课改之前,虽然也到别的学校看过一两节课改课,但自己还是不知道怎么操作。”该校教师冼灵告诉记者,“局里很关心老师的成长,多次安排我们到市里的课改名校去跟岗学习,中心校也经常组织全镇老师交流学习。我现在已经能熟练地驾驭课改后的课堂了。”

为了进一步扩大培训面,增强培训实效性,钦北区教育局还建立了课改交流QQ群,校长和老师们在管理、教学实践中碰到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QQ群进行及时而广泛的交流。“这个工作才刚刚起步,但已经有不小的成效了,QQ群的讨论非常活跃。下一步,我们还将开发更多的网络学习通道,让老师们都动起来。”钦北区教育局局长谢旭初很有信心地说道。

nlc202309081242

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新棠镇中心小学五(2)班学生黄大胜以前是一个腼腆害羞的男孩,上课总是低着头,害怕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现在,我不但敢说了,还做了小组长,和组员一起为我们小组争光呢。”黄大胜自豪地说。

黄大胜从何时起有了这样的改变?他告诉记者,大概是课改一个学期后。新棠镇中心小学是钦北区第一批课改试点学校。按照钦北区教育局的“活动刺激课堂”思路,该校双管齐下,扎实开展“五个一”活动和课堂教学改革。“以前活动比较少,大家都闷头学习,像我这样害羞的都不敢找其他同学一起玩,就只好自己一个人玩了。课改后,学校的活动越来越多,所有的同学都能参与,这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开朗和自信了。”黄大胜说。

课改给新棠镇中心小学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现在,我的小孩放学回家后不仅会帮忙做家务,而且变得很大胆,都会帮我们卖东西了!现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我觉得这是学校搞课改的好处。”在新棠镇中心小学门外的摊铺上,一位不愿具名的商贩告诉记者。

钦北区大垌镇初级中学校长黄朝东说,课改后学校最大的变化是变得文雅了,变得更像一所学校了。据黄朝东校长介绍,课改前的学校可以用一个“乱”字形容:学生不思学习,逃课爬墙外出上网屡禁不止,学生打群架的事情时有发生;老师们经常为一些小事闹情绪,教师队伍内部不够团结。实施课改后,这些困扰黄朝东的难题逐渐解决了。活跃的课堂、积极探讨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姿多彩的阳光大课间活动、晚自修前的活动,让学校变成了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乐园。此外,该校还有健美操、排球、绘画、街舞、武术等社团,供学生任意选择。

“以前,我觉得学校是一个很没有意思的地方。课改后,学校变了个样,上课有意思了,平时还有那么多活动,我渐渐喜欢上了学校。我现在还发展了自己的特长呢。”该校2015届学生陈亮亮告诉记者。他的中考成绩并不理想,不符合浦北县高级中学的招生条件,但他勇敢地向浦北高中推荐自己,最终因演讲和主持特长被破格录取。

“课改真的让学生、老师都改变了。以前学校的水龙头、窗户经常被学生破坏,每个学期都要专门花一笔钱进行维修。现在已经没有这种现象了,学生们都变得很文明。”黄朝东校长说。

两年时间,钦北区第一批5所课改试点学校都经历着不一样的变化。它们就像星星之火,点燃自身的同时也引燃了兄弟学校的课改热情。当地不少校长参观了这些学校后,都纷纷表示也要进行课改。“原来课可以这样上,老师可以这么轻松,学生可以这么活跃,教学效果可以这么好!我们不能再落后了!”钦北区贵台镇屯良小学校长蒙日坚说道。

如今,钦北区的课改试点学校已从原来的5所扩大到20所,部分城区学校也开始实施课改,“农村包围城市”的课改格局逐渐形成。为了确保课改的可持续性,钦北区一方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间的差距;一方面帮助各个课改试点学校探寻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形成百花齐放的办学格局。“我相信,(课改)这把火会越烧越旺,越烧越红火!”谢旭初局长自信地说。

(责编 欧金昌)

篇5:为语文学习找一个支点

(闭上眼睛,学生听得入了神,陷入无限的遐想中&&)

师:同学们,美吗?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是火红火红的。

生:我想到小鸟唱歌的时候是蹦蹦跳跳的,非常可爱。

师:能想象出小鸟唱歌时的动作,了不起!

生:我想到早上的空气非常清新,人们都爱在公园锻炼身体。我的爷爷早上就会去公园打太极拳。

师:阳光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生命带来了活力,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篇优美的课文,想读一读吗?

生:(大声地)想!

师:那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地读读第八课《阳光》吧!读完之后,再把生字勾划出来。

[点评:开课设计,瞿老师曾打算以课件呈现,后来放弃了这个考虑。为什么呢?课件的确直观生动,但是给子学生的终究只是有形的、有限的形象。上述教学设计,让学生闭目根据老师提供的优美文字进行自由想象,每个学生心中的形象是不同的、无限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因为每个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想象的丰富性,才有学生看到小鸟唱歌的动作。多么有意思的设计!]

二、生字词语学习

师:这篇课文有那些生字?谁来告诉大家?

生:生字有阳、像、金、野&&

(师在生回答中板书,其余学生书空)

师: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谁来提醒一下大家?

生:晨是前鼻音,是翘舌。

(师板书晨的拼音于晨字上)

师:能读一读吗?

生:(大声地)chen──

生:长容易读错,因为它有两个读音。

师:你知道的真多!是哪两个?

生:一个读zhang,长大的长;另一个读cnang,长城的长。在这篇课文里应该读chang。

师:小小年纪就会用一个和另一个来说句子,老师佩服你!

(师分别板书长的两个读音,学生分别组词)

师:把这些生字读给同桌听一听好吗?

(同桌读后,指名读、开火车读)

[点评:让学生自己找出生字,自己辨析读音,教师尊重各个学生对于易错字的不同理解把握,实际上是尊重学生的学情。这样的教学针对性更强,既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在集中识字中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师:生字会读了,再读读词语怎样?

生:(齐声)行!

师:请大家小声地读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词语勾划下来,推荐给大家。咱们搞个词语推荐台活动。(板书:推荐台)

(生自读、勾画,师巡视指导)

生:我推荐给大家的词语有阳光、洒遍、田野&&

(声音较小,自信不足)

师:既然是自己信心百倍地向大家推荐,该怎么读?再试试!

(在老师鼓励下,她自信心增强,并读出了洒遍等词所蕴涵的内容及感情色彩)

师:读得好!第二次比第一次读得好多了,老师最喜欢你这样的孩子。

「点评:老师喜欢就那么值得强调吗?最的程度可最深哟!虽然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学生高兴的事,有鼓励作用,但是得到同学的肯定,得到大家的肯定,或自己肯定自己,应该都是重要的。由此课堂评价语,我联想到:教师至上的意识在课堂上仍然很浓,学生受到老师表扬的感受,很有些像受到皇帝的恩典。长期如此,学生自我意识、自我判断能力得不到正常发展,在不少学生的心中,只有老师才是对的,才是重要的,迷信教师、迷信权威,迷信书本,迷失自我,不敢质疑创新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少强调老师最喜欢某某样子为好。]

(其余学生踊跃举手,大胆推荐)

师:老师也要向大家推荐一些词语。(小黑板出示词语:金子、田野、更高了、更绿了&&)

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

师:金子这个词该怎样读?谁来试一试!

师:(一生试读后)如果在读这个词的时候,能想到它的意思,你会读得更好!

(一些学生大呼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生:(使劲地)金子!

[点评: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声音适度,注意美感,不要过分地使劲大呼。]

师: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金子很宝贵,所以应该读重一点。

(又有几名学生读)

生:金子的颜色是金灿灿的,要读出这种感觉。

生:人们都喜欢金子,我认为读的时候应该有喜欢的心情。

[执教者后记:学生们给我的震撼是巨大的。他们能大胆地向同学推荐,能自信地说出个人的感受和想法,能领悟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和内容。相信孩子,就要给他们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展示,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朗读感悟

师:金色的阳光像金灿灿的金子,洒遍&&(引读第一自然段)。禾苗、小树、小河在阳光下和平时可不一样哟!哪里不一样呢?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就知道了。

生:有了阳光,禾苗比平时更绿了。

生:在阳光的照耀下,小树长得更高了。

生:小河在阳光下像长长的锦缎。

师:从更高了更绿了这两个词你能读懂点什么?请大家结合这两个句子,再认真的读一读。(小黑板出示第二自然段的一、二句话)

生:禾苗在阳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它才会变绿。

师:你是怎么知道光合作用的?

生:我是从《小哥白尼》上看到的。

师:通过自学,从课外书上获得知识,这种习惯非常好!

生:我读懂了小树会在阳光下生长,所以小树才能更高。

生:我知道了植物在阳光下都会生长。

师:阳光下的小河也是波光粼粼,非常漂亮,就像(引读第三句)。

师:谁见过锦缎?

生:我见过,有些装酒的盒子里有锦缎,我今天把它拿来了。

(其余学生见到了皆唏嘘不己)

师:锦缎漂亮吗?谁来说一说?

生:锦缎非常漂亮,它在阳光下会发光!

生:锦缎是用丝绸做的。

生:闪光的锦缎在阳光下像小河。

师:能说锦缎像闪光的小河,不错!

师:阳光下的景色多迷人啊!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吧!

(齐读,赛读第二段)

「点评:一方酒瓶中锦缎的展示,它闪动金色的光芒,自然减免了教师十句八句的口舌。这里的直观性的形象展示,运用得恰到好处。」

四、比较分析、深入领会

师:大家会认字、会读书了,那会不会比较呢?

生:(自信地)会!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两个句子,然后同桌说说哪个句子更好。

(出示两个句子:1.阳光照进了我的家。)

2.阳光跳进了我的家。)

生:我认为第二个句子比较好,因为它&&(说不下去了)

师:什么才会跳?

生:哦!阳光有点像小兔子,它们都会跳。

生:(自信地)我认为第二句好,因为它有想象力,让阳光会跳了。

师:有想象力,好!

生:第二句让人感到阳光会跳,好像有了生命。

(学生读得非常好)

师:阳光跳到屋里来了,谁去把它捉住?

生:(一愣,随后恍然大悟)阳光捉不住!

师:因为阳光是&&

生:(高声齐答)大家的!

师:阳光就像金子一样,那为什么还说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师巡视指导)

生:金子可以用钱买到,而阳光是买不到的。

生:阳光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生存,人类也会灭亡。

生:阳光能使禾苗变绿,小树变高,但是金子不能。

生:没有金子,人类可以生存。没有阳光,人类就只能灭亡。

五、读重点句,结束本课

师:让我们再大声地读读这句话──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师:是啊!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愿同学们在温暖的阳光健康成长!

[点评:如金子般宝贵的何止阳光,还有学生积极思维碰撞出的创新火花,我不禁暗暗佩服在教师巧妙引导下学生的精彩表现。如教师的引导阳光跳进屋来了,谁去把它捉住?,一个捉字,跳出了一般性思维,唤起了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毕现,点燃起的创新火花自不待言&&]

[总评]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给学生一个支点,课堂肯定也会被撬动。这个支点就是民主的课堂,就是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是对学生的尊重信任。

这节课中,课堂无疑是被撬动起来了,你看,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阳光金子般的美丽,发现了阳光跳进屋子里的惊奇,感受到阳光的可贵可爱。没有教师对于独特体验的尊重,没有民主的气氛,课堂定会如死水一潭。就是有不足的同学,如发言不自信,表达不准确的,教师也一样尊重,并加以鼓励,终于使他们树立了大胆地表达自己思想的勇气。这些学生是幸福的,人人在课堂上有充分自信,难道不是幸福吗?

其次,教师善于捕捉最佳评价点,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客观的、真诚的、又是发展性的评价,始终注意学生(包括其他没有发言的学生)对于评价的积极感受。赞可夫说过,喜欢那些漂亮的学生是容易的,我们的教师的能干是喜欢上那些不太漂亮的学生(这里的漂亮并非专指相貌)。我们的教学过程评价,不但要积极评价优秀学生,还要从那些没有回’答好的学生身上找到积极的评价点,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变化,这也应该是我们教师的功夫。如学生答的内容不完整,瞿老师发现并鼓励他声音洪亮;学生的表述不清晰,老师发现他可贵的胆量,比以前有进步,给他一个好的台阶,也给信心,并让他逐步学会(当然,对不足也要客观的指出,关键在于要把握住学生现有的水平,不要,将教师的预想结果强加给每一学生)。&&总之,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正如瞿老师课后反思写的:找准了积极的评价点,充分注意全体学生对于评价的感受,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指正,他们也乐于接受。

篇6:为自己找一个目标作文600字

曾几何时,渐渐长大的我新增了烦恼,用消极的眼光看四周,仿佛一切都是空洞的。我学会了在上课时胡思乱想,做作业时草草应付,整天呆在电脑前浪费时光。涣散的神志支撑着我疲惫的身躯,碌碌无为地过着一天又一天。

岁月带走了我往日的神采,时光吸取了我的斗志,换来了我逐渐下滑的成绩。久而久之,已经习以为常了。即使是血淋淋的成绩,也无非坦然一笑。我潇潇洒洒地面对,但却骗不了我自己。回过头一个人躲在阴暗的角落里,诉说自己的伤痛,为自己疗伤。家人的批评,老师的教育,使我更加茫然。

直到一个清晨,我与我的好朋友——书,独处。“她”告诉我,没有目标,人就无法成长。我反复咀嚼这句话,心中豁然开朗——为我自己没有目标而感到遗憾,为我的懦弱而感到羞愧。

是呀,人总要向前看的。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目标是一个指示牌,能让迷茫的人重舍方向,执着地前进。没有目标,人们只是漫无目的地虚度生命,他们蹒跚而行,不知道他们要往何处去,因此也从未到过任何目的地。

篇7:为语文学习找一个支点

今儿淘的书到了,先翻开了一本《中学语文创新教学设计》,一不小心就陷了进去。正好今天是蒲公英组织的第三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昨天就已经从公众号上分享了他们的“来自全球的21种教育声音”。连续买了蒲公英教育智库的7本书了,其中智库荐书张文质老师《微革命》还在路上。

打开这本语文年度创新设计里面好几个熟悉的陌生人。比如夏昆,大胡子,1+1教育博客上曾经读过他的一些诗,听过他的一些传说,他带着孩子们赏析电影、赏析诗歌、赏析音乐,过着诗人的生活。不过这两年,仿佛从博客上闪开了。再比如王君,听过她讲的《老王》、《散步》、《看云识天气》,被她的课打动的一塌糊涂。再比如卜庆振,1+1教育社区手辰老师,破茧成蝶式的蜕变,把诗歌、文言文、音乐融合在一起,最近又带着孩子读南师的《论语别裁》。书上还有只想浅浅的教语文肖培东、生命语文熊芳芳、诗意语文的郑静……

行走的久了,总会不经意的遇见。把手辰的文字,拍了照片,放到成长群里,立马引来火车和手辰的回应。总是感觉自己一直在坚持的读书、写字,可是很明显的感到这几年的懈怠。再不逼着自己,去思考、去研学、去阅读,可能前多少年的积累和努力,都会化作一阵轻烟。

生命需要在场。离开语文课堂,就再也没有活动体验式作文灵感;离开沙龙式的研讨,就再也没有即兴发现的那种敏锐;陷入无穷无尽的事务,就再也没有钻研的快乐。

昨天,无意中和人谈到十年前的`“成长博客”再到的1+1教育博客,一下子想到了那些形色匆匆的博友。初入成长博客,写的文字被周彬教授点评推荐,那种激动和兴奋,仿佛已经非常非常的遥远。后来搬家到1+1教育社区,遇到张文质、孙明霞、随火车远行、写诗的深蓝、说红楼的赵赵、知性的关美人、本真教育的山百合、禅意涌动的刀哥、智慧的凌宗伟、豪放的老九、温暖的木春、以及很多疯长的草根式的教师……他们就是星教师的样子、就是未来教师的样子!

几乎是远远的陪伴着他们一路走来,有的渐行渐远,离开然后消匿在茫茫的人海之中;有的也渐行渐远,逐渐的在某个领域崭露头角,成为草根式的名家。生活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你有多少付出,某个阶段就会有多少收获。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成就感和尊严。

早上,睁开眼睛,读刀哥的阅读史,一下子忆起自己曾经遭遇的那些有传承、有岁月的文字,淡淡的书香仿佛还在昨日,转眼间却都融汇在我的血液里,分不清是他的还是我的了。当时,我还那么小,就读冯梦龙、凌濛初、曹雪芹,想想都是没有书逼得。后来遇见图书馆,然后读一本、换一本、读一本、换一本。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浅陋的图书读的似乎只剩了那些教参。匆匆读过,放佛只记住了一个名字,别的都没有多少印象,但确乎曾经读过。

篇8:高校:为梦想构筑一个支点

为梦想和现实搭桥

随着大学生自主创业这新型就业形式的兴起, 同时也为鼓励大学生创业, 福建省各高校纷纷推出新措施, 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 为大学创业之路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在创业过程中, 前期的指导和扶持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高校在此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可以说是大学生创业的孵化之地, 为放飞梦想而提供必要条件和前期准备。根据记者了解, 福建省各高校的的举措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福州大学从2007年开始, 就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提升应对挑战的能力——大学生项目管理初识教程》、《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实践》等多门课程, 为学生了解创业知识, 掌握创业技能提供直接指导。2010年, 福州大学成立了以付贤智校长为组长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提升项目小组, 启动实施“项目管理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提升计划”, 为60位教师和200位学生提供免费的国际项目管理师培训, 并组织职业发展教育团队的教师和学生参加国家项目管理认证考试。此举发挥了大学生KBA创业教育基地、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的优势, 提升了创业培训水平, 加强了对大学生创业的培训和指导。

福建农林大学从2009年起实施“海西新农村创业者培养工程”, 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支持、阵地建设、智力支撑等方面实施十大创业扶持政策, 鼓励毕业生到海西农村自主创业。学校在评选优秀毕业生时, 向到海西新农村创业的毕业生倾斜, 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评选指标单列。创业毕业生报考学校的硕士和博士, 给予政策允许范围内的倾斜和照顾, 同时学校还将为他们建档追踪。于此同时, 农林大学还将《创业就业》课程纳入学校必修课, 根据毕业生所学专业、创业意向和生源地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食用菌、花卉、茶叶、农作物、经济作物等实用技术培训和基地现场观摩活动。由100名专家组成的服务团将为创业毕业生提供实用技术咨询、项目带动和智力支持。创业毕业生将免除在校期间的全部贷学金, 学校通过校友基金会、学生经费等筹措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 向每位创业毕业生一次性发放创业补助费用2000元, 定期评选福建农林大学“十大海西新农村创业之星”。

福建师范大学则编印了《福建师范大学自主创业毕业生案例选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材, 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训、指导和扶持, 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我们学校作为首批‘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和‘全省党员创业就业培训中心’, 学校成立了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设立了300万元大学生创业基金, 每年对自主创业的应届毕业生进行表彰奖励。”福建师范大学就业指导办公室的副主任林明惠介绍道。同时福建师范大学还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中国大学生创业真维斯实践基地、大学生人才实训创业基地、学生就业创业三明实践基地、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等两百多个校内外大学生创业实习、实践基地。通过实施大学生创业知识普及工程、创业精神进校园工程、创业扶持工程等创业工作“三大工程”。

不仅如此, 组织创业比赛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让学生们提前感受创业激情, 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2010年福州大学就举办了“华硕电脑———新中冠杯”大学生创业实战大赛、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大赛、“衣匠杯”第一节创业实战大赛等各种赛事。同时福州大学还与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两岸金桥星采学苑合作一共举办了两届“闽台创业培训圆梦工程”大学生创业培训班, 邀请了台湾著名大学教师、知名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创业成功人士, 为学生们培训授课。在福州大学创业培训孵化基地, 记者看到了“未来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福州独构传媒有限公司”、“福州众深传媒有限公司”等招牌, 很多学生在学校就当起了小老板。据福州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雷老师介绍, 有的项目现在已经吸引了投资商和电视台的合作兴趣, 具体合作事项正在洽谈当中。

依靠平台, 放飞梦想

小陈是福州大学2008年毕业的学生, 得益于学校提供的创业孵化基地, 他的公司在成立的初期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非常感谢学校给我提供免费的办公场所, 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公司创立初期我们的资金十分困难, 学校给我们提供的场所给我们的节省了很大的一笔开支。”在谈到创业过程时小陈唏嘘不已, 他说当时毕业之后在就业过程遇到了很大的障碍, 比如用人单位开出的报酬觉得看扁了自己的能力, 求职过程中常吃“闭门羹”感觉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在考研失败后他对自己的人生理想重新做了规划, 对自己当初毕业的作品做了重新设计, 在国家政策的优待下, 在学校的帮助下, 很快将自己的产品推上了市场。现在经过几年的发展, 公司也步入了正轨。小陈觉得在学校期间参加了各式各样的创业比赛让自己对自主创业有了兴趣, 在有了兴趣之后就会运用各种资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即使现在走出学校, 但小陈仍希望能得到学校的帮助, 比如在人才的培养上, 他希望学校能多培养创新型人才, 并将创业指导创业教育普及到每个学生身上, 希望有朝一日能有同样怀揣着创业梦想的学弟学妹加入他的团队, 成为他的合作伙伴。

“拔苗助长”不可取, 累积经验最关键

上一篇: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谁的声音大》下一篇:发奋图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