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的来历

2024-04-22

胸有成竹的来历(共15篇)

篇1:胸有成竹的来历

1) 经过这个小插曲,孙杨第二次下水故意慢点,接着他胸有成竹地游啊游,到终点时竟超出了世界纪录秒多!

2) 构思时意在笔先,胸有成竹,下笔时挥洒自如,不拘胸稿,这又是胸无成竹,而下笔有神,自在法中。

3) 比赛时,当你胸有成竹的进入赛场时,你一定会取的好成绩。

4) 我对期末考试已经复习完毕,非常胸有成竹,万无一失。

5) 不过也有不少记忆力好的同学胸有成竹地正襟危坐在椅子上,仿佛一百分非其莫属。

6) 考试前小明应为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胸有成竹的进了考场。

7) 这时,我显得胸有成竹,其他人也不甘示弱紧追不舍。

8) 你瞧!这匹骏马像一位大将那样胸有成竹,好像能打一场激烈的胜仗一样,紧挨着的是一匹健壮的枣红马,它好像是总指挥似的。

9) 回首过去,我们思绪纷飞感慨万千;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一路欢笑。

10) 后来人们用“胸有成竹”来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11) 我胸有成竹地告诉老师,这道题我会做。

12) 老师让小明去画画,小明胸有成竹的许下了明天交稿的承诺。

13) 胸有成竹,十拿九稳,气定神闲。手到擒来,雄心万丈。

14) 骄傲不是自信,骄傲不是胸有成竹,骄傲更不是知识渊博,骄傲只是高傲自大。

15) 对于这次考试,他早就胸有成竹了。

16) 小武胸有成竹地说:“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17) 事前充分准备,事发才能胸有成竹,不会慌乱。

18) 辩论会上,小王胸有成竹,谈笑风生,态度显得十分镇定。

19) 我发愁这次完不成任务,老武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

20) 检察长胸有成竹地分析说:“别看这个人这么快地退回部分赃款,其实仅仅是缓兵之计,幕后还有许多勾当的。”。

21) 今天要语文考试,昨天我复习过了,因此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22) 她平素那种镇定自若,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及强硬的政治家风度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左右局势,都能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无影无踪了。

23) 他轻松愉快,胸有成竹还带来了不错的总成绩想要选择一所上等的法学院。

24) 人要刻苦学习,只有胸有成竹,才能到达目的。

25) 我虽然还小,可是对要从事的职业已胸有成竹了。

26) 而我则胸有成竹走进屋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隐形枪”,瞄准礼物“砰”地一声,礼物不见了。

27) 到了拉票的环节,张大富胸有成竹胸有成竹的上了台,说道:“我今后一定多为村里做贡献,你们有事就说,我保证慷慨大方!”。

篇2:胸有成竹的来历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篇3:胸有成竹的来历

正如最好的阅读教学是“还原”动态的阅读过程一样,我认为最好的作文指导是“还原”动态的写作过程。所以,我们应该长期跟踪观察、监测学生写作时的构思、行文、修改的流程。观测时,不放过每一个环节与细节,做好记录,并依据写作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和调整作文指导计划。

作文的层面比较复杂,大体上有五个: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文章体裁: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③写作环节:审题、立意、构思、成文、修改。

④作文形式: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看图作文、给文字材料作文。

⑤思想积累:绿色、和平的思想;民主、自由、非暴力的思想;亲近自然,物我平等的思想;忧国忧民的思想;清静、淡雅的情思;亲近下层,同情弱小,与民同乐的思想;禅味、禅思、禅境的思想;敬畏的思想(平等尊敬)。

而每一个层面之间常常又有交叉。比如:审题。如何“审题”?不同的写作形式,其“审题”方法显然不同。两相结合自然产生诸多的变化,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需要突破的障碍。比如“材料+话题+要求”的作文形式中,材料的作用是什么?“材料+提示语+要求”的作文形式中,材料的作用又是什么?

因此,我们的观察与监测应该是网状的。而学生作文动态的写作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便构成了我们作文教学的目标与序列。要在写作中发现问题,在写作中解决问题。

观察与监测是网状的,学生实际的写作流程却是线状的。每一篇作文写下来,其实都只有三步,即构思、行文、修改。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成文过程。

具体说来,构思能力又包括对材料的阅读、话题选择、切入角度选择、素材选择、表达方式选择等能力。行文能力指的是落实构思的基本表达能力。修改能力包括对自己文章的自我判断能力、自我完善能力。

这样思考,问题就简单了。我们只要按照这个流程,长期有所侧重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指导与评价,就一定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构思力”。而构思成熟了,写作也就成功大半了,苏轼的“胸有成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案例展示

按照以上思路,我为高三作文的写作制定了一个“‘胸有成竹’细目表”,每次写作之前请学生填好之后才“成文”。

设计说明

学生写作许多时候是“跟着感觉走”的,因此呈现出来的文本常常很粗糙:或者偏离题意,或者内容单薄,或者选材不当,或者结构松散。因为长期以来都是急功近利,快速成文,所以学生并没有养成很好的构思习惯。而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以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须矫止学生的写作行为、写作习惯。怎么矫正?笔者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写作的构思规律,拟定了以上的表格,并称之为“‘胸有成竹’细目表”,让学生在每次写作训练前都填一填,或者只填表格并不成文,让学生养成构思的习惯。渐渐地,学生的作文像模像样起来,卷面也干净许多。

篇4:胸有成竹的成语造句

胸有成竹,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xiōng yǒu chéng zhú,意思是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二、胸有成竹典故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太阳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里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他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liāo)起衣服,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竹林,顾不得抹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吹雨打的姿势记在心头。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地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cháo)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文与可(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三、胸有成竹造句

1、胸有成竹,十拿九稳,气定神闲。手到擒来,雄心万丈。

2、骄傲不是自信,骄傲不是胸有成竹,骄傲更不是知识渊博,骄傲只是高傲自大。

3、对于这次的小测验,大家已是胸有成竹的。

4、因为准备充分,李兵在比赛中显得胸有成竹。

5、今天要语文考试,昨天我复习过了,因此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6、看你胸有成竹的样子我就放心了。

7、对于这次考试,他早就胸有成竹了。

8、他轻松愉快,胸有成竹还带来了不错的总成绩想要选择一所上等的法学院。

9、人要刻苦学习,只有胸有成竹,才能到达目的。

10、这次一站到底的选手个个都胸有成竹,都认为自己能拿以站神的称号。

11、因为我平时用功,每次考试都胸有成竹,考试成绩都非常的不错。

12、小武胸有成竹地说:“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13、我虽然还小,可是对要从事的职业已胸有成竹了。

14、小明看了今天布置的作业,胸有成竹的说:“我肯定拿全部答案对。”。

15、其实我胸有成竹的自信是来源于你给我的动力。

16、该做的事要雷厉风行,在做的事要精益求精,未做的事要胸有成竹,已做的事要开拓进取。

17、俨然他已经知道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了,不然他怎么会能够如此胸有成竹的呢。

18、期末考试明天就要开始了,小明还在紧张地复习,同桌的啊华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19、事前充分准备,事发才能胸有成竹,不会慌乱。

20、交卷时我像平常一样胸有成竹,但是意义却明显不同。

21、今天是期末大考,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22、他学习很刻苦,所以每次考试前都显得胸有成竹。

23、他总是胸有成竹,而且竭诚而巧妙地为自己的事业服务。

24、作为一名老兵,完成这项任务他胸有成竹。

25、我对期末考试已经复习完毕,非常胸有成竹,万无一失。

26、这时,我显得胸有成竹,其他人也不甘示弱紧追不舍。

27、辩论会上,小王胸有成竹,谈笑风生,态度显得十分镇定。

28、我胸有成竹地告诉老师,这道题我会做。

29、小明对这次竞赛胸有成竹。

30、我对自己期望的未来胸有成竹。

31、他可以想象出她现在的样子镇静自若,胸有成竹。

32、诸葛亮面不改色心不跳,胸有成竹的答应了。

33、他对那事早已胸有成竹。

34、他写初稿时已胸有成竹,所以只须涂改几个词就行了。

35、比赛时,当你胸有成竹的进入赛场时,你一定会取的好成绩。

36、为了迷惑对手,他做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37、你现在越是胸有成竹明天你就会输得越惨。

38、考试前小明应为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胸有成竹的进了考场。

39、其实我每次看到你胸有成竹的样子心理面就会产生一种欣慰。

40、我看你好像对这次考试是胸有成竹的样子啊。

41、胸有成竹的人不一定是准备好了的人。

42、老师让小明去画画,小明胸有成竹的许下了明天交稿的承诺。

43、他先若有所思一阵子,待胸有成竹再动笔,然后一气呵成。

44、每次行动之前做足准备,才能胸有成竹。

45、你看我胸有成竹的样子就该知道我最近有多么的用功了吧。

46、放心吧,对于这次的比赛我已经是胸有成竹了。

47、我不知道你胸有成竹的勇气是从那儿来的。

48、啊华一大早就把作业做完了,胸有成竹地等着老师来检查。

49、因为课前认真预习,小花对这节课的内容已经胸有成竹。

50、胸有成竹地断定龙脉落在这裹。

51、而洪夜如泰山磐石,一副胸有成竹岿然在云层下方。

52、既然你来过,如旧燕归巢,胸有成竹,何必谨慎如此。

篇5:成语胸有成竹的经典造句

一、胸有成竹含义

胸有成竹是一个成语,读音是xiōng yǒu chéng zhú,比喻熟练有把握,出自《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成竹:完整的竹子;胸:心里。原指画竹子时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1]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主意。

二、胸有成竹典故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①耳,而节叶具焉②。自蜩腹蛇蚹③以至于剑拔十寻④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⑤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⑥,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⑦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⑧而操之不熟者,平居⑨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筼筜,yúndāng,一种大竹。)

晁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三、胸有成竹造句

1.胸有成竹,十拿九稳,气定神闲。手到擒来,雄心万丈。

2.对于这次考试,他早就胸有成竹了。

3.小武胸有成竹地说:“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4.事前充分准备,事发才能胸有成竹,不会慌乱。

5.辩论会上,小王胸有成竹,谈笑风生,态度显得十分镇定。

6.我发愁这次完不成任务,老武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

7.检察长胸有成竹地分析说:“别看这个人这么快地退回部分赃款,其实仅仅是缓兵之计,幕后还有许多勾当的。”。

8.今天要语文考试,昨天我复习过了,因此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9.她平素那种镇定自若,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及强硬的政治家风度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左右局势,都能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无影无踪了。

10.他轻松愉快,胸有成竹还带来了不错的总成绩想要选择一所上等的法学院。

11.人要刻苦学习,只有胸有成竹,才能到达目的。

12.我虽然还小,可是对要从事的职业已胸有成竹了。

13.而我则胸有成竹走进屋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隐形枪”,瞄准礼物“砰”地一声,礼物不见了。

14.到了拉票的环节,张大富胸有成竹胸有成竹的上了台,说道:“我今后一定多为村里做贡献,你们有事就说,我保证慷慨大方!”。

15.经过这个小插曲,孙杨第二次下水故意慢点,接着他胸有成竹地游啊游,到终点时竟超出了世界纪录3秒多!

16.构思时意在笔先,胸有成竹,下笔时挥洒自如,不拘胸稿,这又是胸无成竹,而下笔有神,自在法中。

17.比赛时,当你胸有成竹的进入赛场时,你一定会取的好成绩。

18.我对期末考试已经复习完毕,非常胸有成竹,万无一失。

19.不过也有不少记忆力好的同学胸有成竹地正襟危坐在椅子上,仿佛一百分非其莫属。

20.考试前小明应为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胸有成竹的进了考场。

21.这时,我显得胸有成竹,其他人也不甘示弱紧追不舍。

22.你瞧!这匹骏马像一位大将那样胸有成竹,好像能打一场激烈的胜仗一样,紧挨着的是一匹健壮的枣红马,它好像是总指挥似的。

23.回首过去,我们思绪纷飞感慨万千;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一路欢笑。

24.后来人们用“胸有成竹”来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25.我胸有成竹地告诉老师,这道题我会做。

26.老师让小明去画画,小明胸有成竹的许下了明天交稿的承诺。

27.他胸有成竹的对他妈妈说:“这次考试我一定会考个第一!”。

28.他学习很刻苦,所以每次考试前都显得胸有成竹。

29.我看了看同学们的神态,他们有的探讨问题,有的胸有成竹,有的忧心重重,有的毫不在乎,有的自信非凡……

30.要想对这种变化形势胸有成竹,您的企业,产品,服务,信息等都应该冲破语言的障碍。

31.我们老师思维敏捷,当我们有问题问他时,他总是胸有成竹地回答我们。

32.他先若有所思一阵子,待胸有成竹再动笔,然后一气呵成。

33.“高处不胜寒”,年轻时骄傲的汉武帝,如何在垂暮之年,因“江充巫蛊案”而使那胸有成竹的信心击溃。

34.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自信而坚强,做事之前一定会做到胸有成竹;做的时候又小心翼翼,如临深履薄。跟着他学习一阵子后,敬重之心便会油然而生,而从他那里学到的方法也会让我做起事来事半功倍。

35.只见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运动员们有的在做准备,跃跃欲试,有的谈笑风生,胸有成竹……

36.有的同学很紧张,因为他怕自己上台时发挥不好。有的同学很自信胸有成竹,但是他们只要有一点时间都会用在练习,都想在大赛上一显身手。

37.同学们听了顿时来了兴趣,每双眸子都透露着十分焦急的灵光,平时总是起带头习惯的班长胸有成竹地准备好游戏,可是不料竟被老师阻拦了。

38.我拿起笔来得意洋洋地做了起来,不到半个小时就做完了,胸有成竹在把试卷交上去。

39.来到教室虽然我很有信心,但也有那么一小点点紧张,我想把紧张赶走,可紧张好象还依然在我的脑海里,害我不能胸有成竹地准备比赛。

篇6:胸有成竹的成语故事

【拼音】: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解释】: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胸有成竹的成语故事】:

北宋时有一位学问好、品格高尚的人叫文同,他很喜欢竹子,经常在竹林中散步,仔细观察竹子生长的情况、枝叶伸展的姿态、竹笋成长的细节以及在四季中的变化。他对竹子非常熟悉,闭上眼都能想出竹子的样子,一有时间就在家里画竹。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远近闻名,许多人千里迢迢地赶来请他画竹。

篇7: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上好英语课

一、了解班级基本状况

包括班级特征、学生构成、智能结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对本学科的学习态度及代表性意见等。只有对班级了如指掌, 才能通览全局, 科学施教。

二、了解学生个性特征

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姓名、年龄、视力、听力、身体状况、特长爱好、师生关系、居住地址、家教环境等个体自然状况详细了解, 作为备课依据, 以便区别对待, 分类指导。

三、了解学生学习基础

一是班级整体基础;二是个人学习基础, 还要了解班级中优中差生的所占比例。在讲授新课前, 特别要了解学生对原有知识的预习准备是否充足;新课讲授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障碍, 以及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是否浓厚等。

四、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应

教学工作是教学内容和具体方法的双重体现。教师采取何种方法实施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必须经常深入班级, 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 及时反馈信息, 调整教学方法。

五、了解学生个性品质

学生的个性品质包括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 思维、想象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实验操作能力, 信息接受、处理能力, 现代化教学技术掌握运用能力等。还包括学生的气质、性格、动机、兴趣、自信、自律等非智力因素。“人心不同, 各如其面”,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很大的。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智力差异, 为发展个性、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六、了解学生动态变化

教师既要从静态角度了解学生, 更要从动态角度熟悉学生。及时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变化和进步。如学习进退、作业完成的变化, 组织纪律、兴趣爱好的变化, 受到表扬、批评和同学之间纷争、矛盾后的变化等。特别要了解关爱差生的情绪变化。差生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自卑性强、缺乏动力。对差生的微妙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 并强化引导, 使之体验成功的愉悦和增强前进的动力。

篇8:胸有成竹的故事简介

【词目】 胸有成竹

【发音】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胸有成竹的意思】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胸有成竹的故事

【示例】 毛委员胸有成竹,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陈伯钧《毛主席率领我们上井岗山》)

【近义词】 成竹在胸 心中有数

【反义词】 心中无数 茫无头绪

成语故事典故:胸有成竹的故事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与可,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与可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与可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关于中秋节的成语故事

2.中国人必知的10个经典成语故事

3.雪中送炭的成语故事

4.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5.拔苗助长成语故事

6.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

7.中国成语故事

8.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

9.成语故事精选5则

篇9:胸有成竹的简本介绍与造句

[拼音]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释义]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语出]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辨形] 竹;不能写作“足”。

[近义] 成竹在胸 心中有数

[反义] 心中无数 茫无头绪

[用法] 用作褒义。形容人做事很有谋略。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心中有数”;都有“心中已有打算”的意思。但~偏重于事前对问题已有全面的考虑和解决办法;或因心中有了主意而办事神态镇定;沉着;“心中有数”偏重于对客观情况已有所了解。

[例句]

①我发愁这次完不成任务;老武~地说:“没问题"。

②事前充分准备;事发才能~;不会慌乱。

[英译] have the right answer for

胸有成竹造句

1、小玲胸有成竹地说;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2、我对期末考试已经复习完毕,非常胸有成竹,万无一失。

3、胸有成竹的人不一定是准备好了的人。

4、比赛时,当你胸有成竹的进入赛场时,你一定会取的好成绩。

5、老师思维敏捷,当我们有问题问他时,他总是胸有成竹地回答我们。

6、我胸有成竹地告诉老师,这道题我会做。

7、史密斯先生总是胸有成竹。

8、人要刻苦学习,只有胸有成竹,才能到达目的。

9、今天要语文考试,昨天我复习过了,因此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10、作为一名老兵,完成这项任务他胸有成竹。

11、我虽然还小,可是对要从事的职业已胸有成竹了

12、他学习很刻苦,所以每次考试前都显得胸有成竹。

13、他站在赛场上,胸有成竹的样子。

14、革命大家庭的暖暖春意更加反衬出在严重态势下我军指战员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气概。

15、今天是期末大考,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16、其实我胸有成竹的自信是来源于你给我的动力。

17、他胸有成竹地写下了这道题的答案。

18、事前充分准备,事发才能胸有成竹,这样才不会慌乱。

19、只有平时刻苦学习,考试时才能胸有成竹。

20、诸葛亮面不改色心不跳,胸有成竹的答应了。

21、只见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运动员们有的在做准备,跃跃欲试,有的谈笑风生,胸有成竹……

22、经过了一晚上的刻苦复习,我对第二天的考试胸有成竹

23、我们是有着不可能理想的人民,我们着眼于未来,胸有成竹。

24、他做了充分的考试准备,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25、对于这件事,我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典故

文与可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宋仁宗皇□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知陵州、洋州。元丰初年知湖州,逝世于赴任途中。世称”文湖州”。

胸有成竹典故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

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与可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与可,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文与可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

由于文与可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

篇10:《胸有成竹》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北宋著名画家文同小时候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都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zuó mo)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pū)纸研墨 (m),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chen)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就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bī)真传神。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qiānxū)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个名叫晁(cháo)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 pǔ)儿了。

1.文同是_____代一个_____的画家,他画的_____最有名。

2.“胸有成竹”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胸有成竹”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宋著名竹子

2. 画竹子时心里已经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篇11:有成效的情境导入

关键词:兴趣,主体作用,面向全体,情境导入

新课程标准需要的课堂教学是倡导师生平等对话,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提问等各种形式,使整堂课呈现“活”的状态。教师若要达到以上要求, 我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恰当的情景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恰如其分的情境导入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擦出智慧的火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例如,在学习科学记数法时,我作了这样的引入先出示三张图片———“神七”飞天、卫星绕地球旋转、宇航员出舱的图片然后引入说明:2008年9月26日,我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神七飞天,她以28123千米每秒的速度,绕地球45圈, 行程1900000千米。学生观察这三张图片, 对于这一举世瞩目的壮举,大家都很关注,也很熟悉,然后把“神七”飞天的速度、行程,用醒目的颜色写在黑板上,对学生说:如此大的数,表示起来很不方便,我们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科学记数法。

这样的情境引入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提高了,让他们带着“如何将很大的数(长长的数),用简单的方法表示”这个问题,探究、交流、讨论,得到科学记数法的一个雏形———用“幂”表示大数。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规范的科学记数法。此情境引入不仅点明了我们的主题,而且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更表明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使他们对自己的将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再如,学习数的乘方的时候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国王对新的国际象棋十分感兴趣,决定奖赏它的发明者。一天,国王将发明者请进宫,对他说:“你发明的国际象棋非常有趣,我决定重奖你,你想要什么?”发明者想了想说:“尊敬的国王,我要小麦。”“要多少?”“在棋盘上,第一个格子中放1粒小麦,第二个格子中放2粒小麦,第三个格子中放4粒小麦,第四个格子中放8粒小麦,依此类推,我就要这么多的小麦。”国王一听,以为没有多少小麦,马上答应了。大家想一想,国王能满足发明者的要求吗?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回答,也有的列了一个长长的算式,之后,引出今天的内容———数的乘方。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叫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新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既学了新知识,又领略了发明者的大智慧,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引入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时,学生在此之前,已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完有关知识后,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图,一个等腰三角形框架,不小心被压掉了其中的一部分,现在只有底边和一个底角了,请你考虑一下,能将这个三角柜框架重新做出来吗?说明你的做法。

这时学生就先将残缺的三角形柜框架转化成平面图形△ABC,然后有的先量出剩余的底角的度数(尺规作图没学),在以另一个底角的顶点处为顶点作出另一个底角与已有的底角相等(如上图∠B=∠C),然后,这两底角的另两边相交得一点(图中为A);而有的则是利用转化成的平面图形,作底边的中垂线,与已有的底角的另一边相交得A,最后连接AB。但这些画法的正确性都需要判定定理来说明,而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课题———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师引导学生研究画法的实质并用语言描述这个实质,并用几何语言表达出这个实质(即证明过程)。这样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动脑、动手、动口获得了判定定理,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他们有效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习平方差公式时,我发了张卡片,给学生出了十道题:(-x-y)(-x+y), (m+2n) (m-2n) , (2m-3n) (-2m-3n) ……98×102, 101×99, 要求学生在20分钟内做完。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并加以利用,10分钟内就完成了,而有的却按部就班地做,15分钟也没完成。这样,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讨论、说理,教师很自然地给出学习的新课题———平方差公式。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不但学习了新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境导入要面向全体学生

如何使班级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所提高发展,是最基本的一准则,即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想办法积极创造让所有学生都有积极主动学习的机会。如:设计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指导。

例如,学习平行线特征的时候,引入时,要求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平行线的例子,课堂气氛很活跃,问题简单、实用,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举出平行线的例子。仅仅在教室内,连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都有机会举出平行线的例子:课桌的对边,黑板的对边,窗户的对边等。教师加之以肯定和及时的鼓励,增强了他们学习平行线特征的自信心。

四、情境导入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完成

陶行知曾说:“行是知之路,学问非问不明”,这说明“问”在课堂学习中的重要性。问,可以是教师问学生,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师生共同探讨的一个过程。课堂中教师的问是讲究方式和技巧的。所以,有方式、有技巧的问对学生的觉悟和长进有很大影响。这就要求提问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并且问的问题应简明、准确、适度,要循序渐进。就如郭震仑先生所说:如拧螺丝,首先必须小心翼翼地认上螺纹。没有认准螺纹就使劲拧,一下子就会把螺纹拧坏,永远也不会再拧进去。另一种情形就是已拧紧了,还不停地使劲拧,必会适得其反。

篇12:胸有成竹的来历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历史典故介绍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与可,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与可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与可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篇13:胸有成竹造句

2、我胸有成竹地告诉老师,这道题我会做。

3、人要刻苦学习,只有胸有成竹,才能到达目的。

4、今天要语文考试,昨天我复习过了,因此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5、比赛时,当你胸有成竹的进入赛场时,你一定会取的好成绩。

6、小玲胸有成竹地说;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7、我们老师思维敏捷,当我们有问题问他时,他总是胸有成竹地回答我们。

8、作为一名老兵,完成这项任务他胸有成竹。

9、他写初稿时已胸有成竹,所以只须涂改几个词就行了。

10、老师让小明去画画,小明胸有成竹的许下了明天交稿的承诺。

11、考试前小明应为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胸有成竹的进了考场。

12、他胸有成竹的对他妈妈说:“这次考试我一定会考个第一!”

13、我对期末考试已经复习完毕,非常胸有成竹,万无一失。

篇14:胸有成竹造句

7、在进入一个房间之后,你是四处张望,还是胸有成竹地直奔某个位置?

8、期末考试明天就要开始了,小明还在紧张地复习,同桌的啊华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9、我胸有成竹地站了起来反驳林雅琪:“世界名人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这不足以说明开卷有益吗?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开卷读书。”

篇15:适切的教学,让性别教育更有成效

作为性别教育的重要板块一“身体保护”走进小学课堂时,一些教育者心中又发出疑问:小学的孩子,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孩子也需要“身体保护”教育吗?这样的教育会不会显得太早?让孩子了解身体的奥秘,这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由此可见,性别教育给人的感觉有些晦涩。那如何帮助孩子分辨好与不好的身体接触;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如何帮助孩子勇敢面对受侵犯后的日子……让羞羞答答的性别教育大大方方走进小学低年级课堂,使这些懵懂的孩子能听得懂、真正受益呢?两个字:适切。

一、教学态度要适切

课堂上,本着“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宗旨,我并没有生硬地灌输,而是以一种平常的心态、自然的神态,向孩子传递一种信息——性是自然的、科学的。例如在“身体小秘密”一课中,我先出示了两套泳装让孩子们进行选择,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隐私部位。接着,我让孩子动手分别贴一贴男娃娃和女娃娃的私密处。最后,通过画面和联系实际,让孩子们知道如何保护、清洗隐私部位。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帮助孩子慢慢地体验知识,感性地认识到隐私部位就像自己的手脚一样,都是身体的一部分,需要时常去清洗它、保护它,不能随意让别人触碰。

二、教育内容要适切

近年来,不时有中小学生被性侵后产子的消息刺激着我们的耳膜;同时也有些家长担心性别教育走进小学课堂可能会误导孩子“过于开放”。前者足以表明,这些孩子十分缺乏对性侵害、性危害的了解,缺乏性保护、性防卫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后者则完全是步入了性别教育的误区。但这些现象也提醒我们思考,对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进行性别教育,究竟应该让他们学些什么,到底应该教些什么?通过实践,我发现真正有效的“身体保护”教育应该结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实际情况……安排有针对性的教育主题。

正如复旦大学教授于海听完课后所说的:“在二年级孩子中开设‘性别教育’课,既活泼又干净,实在不容易。”干净,就是到位而不越位,该讲而不滥讲,说透而不刺激,满足孩子的探知欲,但又不失正规。

三、教学手段要适切

课堂上我们要面对的是6-9岁的孩子,他们中有的刚从幼儿园大班走进小学课堂,有的刚刚适应小学生活,由于年龄小,对性都处于懵懂、迷茫又十分好奇的阶段。如果用空洞的大道理、枯燥的生理解剖知识来讲,孩子会缺乏兴趣,导致教育效果不佳。为了能激发孩子兴趣,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课堂上我采用多样、灵活、有趣、直观的教学方式,让有些晦涩的课程更容易被他们接受。

1. 直观式教学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让孩子通过文字和画面的暗示,尽快地进入情景,帮助孩子认知、体验,大大提高课堂效益。例如,在“身体小秘密”一课中有一段《小鸡鸡的自述》的影音资料,不仅使孩子非常直观、形象、生动地知道男孩生殖器官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教会男孩子们平日里该如何清洗。把父母难于启齿,又一时说不清楚的问题,从科学的角度介绍给孩子。

2. 游戏式教学调动儿童参与热情

游戏是孩子非常喜爱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游戏能调动孩子参与教学的热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身体小秘密”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X和Y”的游戏,在事先准备好的两个盒子里分别放上两种颜色的纸条,红色代表男性的性染色体,绿色则代表女性的性染色体,然后随机请一位同学郑重其事地从这两个盒子里分别拿出一条性染色体,打开配一配,看看生下的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通过活动,孩子不仅对男女性别的由来这个科学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也认识到生男生女是自然界一件奇妙又偶然的事,要好好爱护自己。

3. 情感式教学激发儿童积极情感

在课堂中,孩子的情绪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段视频、一段文字、一段音乐……这些手段都能调动孩子的情绪,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在“不当小红帽”一课中,面对个别的案例,当孩子们想出了很多好办法来应对陌生人时,老师话题一转,播放了一段新闻《“拾道德之荒”的陈贤妹》,通过这段视频,让孩子们明白:生活中存在诱拐、骚扰、伤害等事情,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也不能因噎废食,对人存有过度戒心,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善良的。

4. 情境式教学提升儿童思维能力

针对低年级孩子辨别是非能力还很弱的特点,课堂上我经常把孩子们可能会遇到的事情设计成几个情境,让他们去思考、应对,提升了儿童解决问题和思维的能力。例如,在“不当小红帽”一课中,我设计了“陌生的叔叔夸玲玲长得漂亮,买糖给她吃”、“一位阿姨让冬冬帮她找小狗,说找到有奖励”、“欢欢没带雨具,陌生的叔叔要送她回家”等情境,让孩子展开讨论并设计办法,让孩子知道在遇到侵犯行为时,一定要沉着、机智,尽量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当“小红帽”。

5. 合作式教学弥补个人不足

教学中,我经常会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一方面可以培养协作精神,另一方面能够弥补孩子个人能力和知识的不足。例如,在“你我碰碰车”一课中,我让孩子以小组合作形式参与“身体红绿灯”活动,让他们探讨“不能随便触摸的部位,能由家人或亲人触摸的部位”。通过合作学习,孩子了解到女孩、男孩的隐私部位是不能随便触摸的,只有保护好自己,才会更健康、更快乐。

四、学习方法要适切

1. 体验学习,形象生动

低年级孩子十分感性,一旦为他们提供了切身体验的平台后,课堂气氛就会十分活跃,常常是一人站起来没说完,其他人就抢着补充,这样的体验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 合作学习,弥补不足

让孩子通过小组合作和个别学习来完成课堂上布置的教学任务。例如,在“身体小秘密”一课中,我让孩子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贴贴身体隐私部位”活动,男生合作完成男孩图,女孩合作完成女孩图。通过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对男、女的隐私部位有所了解。

3. 互动学习,产生共鸣

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坐在自己孩子身边,跟孩子一起学习、讨论,这不仅融洽了亲子关系,增强了孩子学习的自信心,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家长能了解孩子课堂学习的情况,了解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对孩子的要求是什么,便于家长今后更好地指导孩子学习,也使亲子关系得到得到进一步融洽。

上一篇:特点作文500字下一篇:团队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