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房地产开发贷款程序

2024-05-15

5、房地产开发贷款程序(精选6篇)

篇1:5、房地产开发贷款程序

房地产项目开发贷款基本流程

开发贷款定义

房地产开发类贷款是指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的,用于房屋建造、土地开发过程中所需的贷款。借款主体

经房地产开发行业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已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条件

1.必须经国家房地产业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登记,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并通过年检,取得行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级证书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2.具有贷款卡,在银行开立基本账户或一般账户。3.开发项目与其资质等级相符。

4.项目开发手续文件齐全、完整、真实、有效,应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开(施)工许可证,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

5.项目的实际功能与规划用途相符,能有效满足当地住宅市场的需求,有良好的市场租售前景。

6.项目的工程预算、施工计划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工程预算总投资能满足项目完工前由于通货膨胀及不可预见等因素追加预算的需要。7.贷款用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

8.项目资本金应达到项目预算总投资的35%以上,并须在银行贷款到位之前投入项目建设。贷款所需材料 一.基本材料

1..法人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和建设管理部门核准的资质证明; 2.法人代码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税务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 4.企业贷款卡;

5.财政部门或会计(审计)事务所核准的前三个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成立不足三年的企业提交自成立以来的审计报告和近期报表; 6.公司章程(原件及复印件); 7.验资报告(原件及复印件); 8.法定代表人证明、签字样本;

9. 企业董事会成员和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名单和签字样本;

10. 若客户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合作企业或承包经营企业,要求提供董事会或发包人同意的决议或文件(原件);

11.贷款由被委托人办理的需提供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原件); 12.其他所需材料。二.贷款项目材料

1.国有土地出让合同; 2.国有土地使用证; 3.中标通知书; 4.付清土地出让金凭证;

5.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6.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7.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8.建筑总承包合同;

9.项目总投资测算及建筑资金缺口证明; 10.项目可行性报告;

11.其他相关材料。三.担保材料

按保证、抵押或质押的不同要求提供材料。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利率浮动有关规定执行。一般上浮15%—30%。贷款程序 1.借款人申请借款时,应首先填写《借款申请书》,并按贷款人提出的贷款条件和要求提供有关资料。

2.银行受理借款人申请后,应按银行规定程序,指定调查人员调查借款人是否符合贷款条件,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和概预算情况进行评估,测定贷款的风险度。提出贷与不贷、贷款额度、期限、利率和担保方式意见。

3.银行审查人员对调查人员提供的调查报告、评估报告及所依据的资料、文件进行审查核实,提出审查意见。在调查、审查的基础上,由银行审批贷款。商品房开发贷款的审批权限,按照银行颁布的有关中长期贷款授权规定执行。4.贷款人同意贷款的,应当根据《贷款通则》的规定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并依据有关法律规定,严格审查担保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一节 房地产开发贷款程序

房地产开发贷款操作流程如下:

递交申请——受理调查——项目评估——核查审批 办理手续——资料归档——贷后管理——收贷撤保

一、房地产开发贷款申请

(一)借款人资格

借款人申请房地产开发贷款,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借款人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

2、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并办理年检的法人营业执照或有权部门批准设立的证明文件。

3、经营管理制度健全,财务状况良好。

4、信用良好,具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5、有贷款证,并在贷款行开立基本账户或一般账户。

6、有贷款人认可的有效担保。

7、贷款项目已纳入国家或地方建设开发计划,其立项文件合法、完整、真实、有效。

8、借款人已经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开工证》。

9、贷款项目实际用途与项目规划相符,符合当地市场的需求,有规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0、贷款项目工程预算报告合理真实。

11、贷款人计划投入贷款项目的自有资金不低于银行规定的比例,并能够在使用银行贷款之前投入项目建设。

12、企业信用等级和风险度符合贷款人的要求。

13、贷款人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申请贷款资料

开发商应向银行提交公司和贷款项目的相关资料。

1、单位资料

(1)经年检并核准登记的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法人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证明书及签字样本、借款授权书(股份制企业)、贷款证年检证明复印件、贷款证(卡)及复印件;(2)单位章程、成立批文;

(3)经会计师事务所验审的近三年年报及本期财务报表;

(4)工商管理部门的注册验资报告、开户许可证及有效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复印件;(5)法人代码证复印件、年检报告;(6)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资质证书;(7)借款申请报告;

(8)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或授权机构同意申请贷款的决议;

(9)若属第三者提供信用担保方式的贷款,保证人亦须提交前5项资料并报贷款担保承诺书;若属抵押或质押担保方式的贷款,须提交抵押物或质物清单、估价报告、所有权或使用权证书及有处置权人同意抵押或质押的承诺证明;(10)公司主要领导人简历及工作人员文化结构等清单。

2、项目资料

(1)项目立项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预算报告;(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

(4)土地出让合同及规划红线图、国有土地使用证;(5)地价款缴交凭证复印件;(6)施工许可证;(7)房地产预算许可证;

(8)合作项目需提供合作开发合同或有权部门批准合作开发的批件。

(三)、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审查与审批

贷款审查是贷款审查部门根据贷款“三性”原则和贷款投向政策,对贷款调查部门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评价贷款风险,复测贷款风险度,提出贷款决策建议,供贷款决策人参考。

(一)贷款审查的主要内容

1、审查调查部门提供的数据、资料是否完整。

2、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贷款原则审查贷款投向是否符合规定。

3、审查贷款项目是否需要评估,有无评估报告,有否超权限评估,评估报告是否已批准,项目情况是否可行。

4、审查贷款用途是否合法合理,贷款金额能否满足项目的需要,利率是否在规定的上下限范围内,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是否有可告的还款来源。

5、审查贷款期限。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最长期限为3年,建筑业短期贷款最长不超过1年。

6、审查担保的合法性、合规性、可靠性。质押贷款:包括存单、国库券等有价证券质押贷款。抵押贷款:包括房地产、营运车辆抵押贷款。

俣证贷款:(1)俣证人必须是具有贷借款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担保法》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等公益事业单位、无企业法人授权的分支机构不能作保证人;(2)核实保证人保证意见的真实性、合法性,如股份公司要有董事会决议;(3)审查保证人的保证能力。

7、复算贷款风险度、贷款资产风险度。计算公式为:

贷款项目综合风险度=贷款方式风险系数×[企业信用等级系数×(1-Y)+项目风险等级系数×Y] Y=项目投资总额/(企业净有形资产+项目投资总额)

贷款资产风险度=(正常贷款金额×项目贷款风险度×1.0+逾期贷款金额×项目贷款见仪式×1.3+呆滞贷款金额×项目贷款风险度×1.8+呆账贷款金额×项目贷款风险度×2.5)/贷款总额

8、审查该笔贷款发放后,企业贷款总余额有无超过该企业贷款最高限额,授信额有无超过单个企业贷款占全行贷款总额最高比例10%。

9、按照授权授信管理办法,确定该笔贷款的最终审批人。

贷款审查岗认为调查岗提交的评估报告、调查意见不够详尽,可以提出补充评估调查的内容,退回调查岗补充评估与调查。

贷款审查意见中的主要内容和结论由审查岗人员填入《房地产开发贷款申请审批表》交审查主管复审。经审查岗主管审查同意后,按授权授信审批权限报有权人签批。

(二)贷款的审批

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审批要根据贷款审批权限及项目评估权限办理。

1、贷款签批人在授权范围内签批贷款,并决定贷款种类、金额、期限、利率、方式。

2、凡是要上报上级行审批的,均要由下级行向上级行审查岗提交本级行信贷审查委员会对贷款项目调查的实审意见,并由行长签署上报。上级行审查岗审查后按审批权限提交信贷审查委员会或有权签批人签批。上级行审查岗的审查内容基本与贷款上报行的审查岗相同。

3、贷款经批准后,由调查部门输贷款发放手续。审查或审批人不同意贷款的,要说明理由,有关资料退还给贷款调查部门,并由贷款调查部门通知企业。

五、贷款的发放

经符合规定的贷款审批人审核批准后,信贷员通知借款人、担保人正式签订贷款合同、保证合同或抵押(质押)合同,并按规定办妥有关公证(见证)、抵押登记、保险等手续。借款人取得贷款之前,应为项目办理有效的建筑工程保险。以房屋作为抵押品的,有偿清全部贷款本息之前,应逐年按不低于的押金额的投保金额办理房屋意外灾害保险,且投保期至少要长于借款期半年。保险合同中要明确贷款人为保险的第一受益人,保险单正本由贷款行执管。若属抵押(质押)担保方式,借款人应将抵押物(质物)权属及其有关登记证明文件、保险单等交贷款人收押保管,并由贷款人出具收条给借款人。借款人需使用被贷款人收押的证明文件或资料办理相关的销售手续时,须出具借条,待手续办理完毕即退还贷款人。若属住房开发项目贷款,有条件的贷款行应在发放项目贷款前,与借款人就该贷款项目销售后的一揽子抵押贷款业务签订《抵押贷款业务合作协议》。

贷款审查部门对贷款合同、有关协议等全部贷款手续中的各种要素、签章等全部贷款手续核实无误后,由信贷员填写贷款划拨凭证,经借款人认定,并逐级审批签发后,交由会计部门,根据茬是度情况及有关约定条款,分期、分批将款项直接转入借款人在贷款银行开立的专户。

二、城市房屋拆迁程序

(一)房屋拆迁申请

无论单位或个人因从事建设项目需要进行房屋拆迁时,都要向被拆除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出拆迁申请,并同时提交下列材料: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拆行计划或拆迁方案、办理存款业务的金额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

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是拆迁申请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必须确切地说明拆迁的范围,拆迁的对象,拆迁的实施步骤,对拆迁范围内的被拆迁居民、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补偿安置方案,安置房和临时安置周转房的房源情况,涉及拆迁的各项补偿费、安置费 的预算情况,以及拆迁期限、具体时间安排等。

(二)房屋拆迁审批

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拆迁申请之日起30日,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发给拆迁申请人房屋拆迁许可证。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在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同时,应当将房屋拆迁许可证中载明的拆迁人、拆迁范围、拆迁期限等事项,以房屋拆迁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和拆迁人应当及时向被拆迁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三)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在房屋主管部门审查、审批拆迁并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房屋拆迁人应与被拆迁人按照规定就补偿、安置等问题签订书面协议。拆迁租赁房屋的,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补偿安置协议应当规定补偿方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以及违约责任等事项。1.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主要内容:(1)被拆除房屋的坐落地点、面积和用途;(2)补偿方式;(3)补偿金额;

(4)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5)搬迁过渡方式及期限;(6)违约责任等。

2.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特征:

(1)协议当事人是特定主体,即拆迁人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单位和个人,被拆迁人必须是列入拆迁范围的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2)协议签订有严格的时间限制;(3)协议签订有相对的强制性。

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可以向公证机关办理公证,并送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备案。拆迁依法代管的房屋,代管人是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补偿、安置协议必须经公证机关公证,并办理证据保全。(四)实施拆迁

拆迁人必须在拆迁许可证规定的拆迁范围和拆迁期限内进行拆迁,不得超越拆迁范围和拆迁期限。拆迁人可以自行拆迁,也可以委托具有拆迁资格的单位实施拆迁。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不得作为拆迁人,不得接受拆迁委托。

拆迁人委托拆迁的,应当向被委托的拆迁单位出具委托书,并订立拆迁委托合同。拆迁人应当白拆迁委托合同订立之日起15日内,将拆迁委托合同报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备案。被委托的拆迁单位不得转让拆迁业务。

三、城市房屋拆迁的补偿(一)补偿对象

房屋拆迁补偿关系到拆迁当事人的经济利益,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全民、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等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房屋被拆除,给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为保护被拆除房屋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拆迁人应当对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所有人(包括代管人、国家授权的国有房屋及其附属物的管理人)给予补偿。应当明确的是,补偿的对象是被拆迁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所有人,而不是使用权人。所有人既包括公民也包括法入。(二)补偿形式 房屋拆迁补偿有两种方式,即货币补偿和房屋产权调换。

1.货币补偿是指拆迁入将被拆迁房屋按照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以货币结算方式补偿给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货币补偿的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

2.房屋产权调换是指拆迁人用自己建造或购买的产权房屋与被拆迁房屋进行调换产权,并按拆迁房屋的评估价和调换房屋的市场价进行结算调换差价的行为。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拆除非公益事业房屋的附属物,不作产权调换,由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拆迁租赁用房时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对解除租赁关系达不成协议时,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实行房屋产权调换。除上述两种情况外,被拆迁人可以选择拆迁补偿方式。(三)特殊情况的房屋拆迁补偿

1.出租房屋的拆迁补偿。拆迁租赁房屋,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赁关系的,或者被拆迁人对房屋承租人进行安置的,拆迁人对被拆迁入给予补偿。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对解除租赁关系达不成协议的,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实行房屋产权调换。产权调换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被拆迁人应当与原房屋承租人重新订立房屋租赁合同。

2.产权不明确房屋的拆迁补偿。拆迁产权不明确的房屋,拆迁人应当提出补偿安置方案,报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拆迁,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迁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3.设有抵押权房屋的拆迁补偿。《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拆迁设有抵押权的房屋,依照国家有关担保的法律执行。抵押当事人就解除抵押关系或重新设定抵押物达成协议的,拆迁补偿按正常情况进行;抵押当事人无法达成协议的,按照法律规定的清偿顺序进行清偿,不足清偿抵押权人的,抵押权人按照有关担保的法律规定,可向抵押人进行追偿,抵押权因房屋灭失而消失。

4.拆迁公益事业房屋及其附属物的补偿。公益事业一般指文教、卫生及社会公共福利方面的非生产性事业,拆迁公益事业用房的,拆迁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城市规划的要求予以重建,或者给予货币补偿。

5.临时建筑、违章建筑的拆迁补偿。临时建筑必须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拆除。因此,拆除已超过批准使用期限的临时建筑,不给予补偿。对于尚没有超过批准使用年限的临时建筑,可考虑临时建筑在使用期内的残值和剩余合法使用期的长短,给予适当补偿。违章建筑的存在是不合法的,拆除违章建筑不予补偿。

四、城市房屋拆迁的安置

根据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拆迁人应当提供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房屋,用于拆迁安置。

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搬迁补助费。

在过渡期限内,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自行安排住处的,拆迁人应当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被拆迁入或者房屋承租人使用拆迁入提供的周转房的,拆迁人不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搬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拆迁人不得擅自延长过渡期限,周转房的使用人应当按时腾退周转房。

因拆迁人的责任延长过渡期限的,对自行安排住处的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应当自逾期之月起增加临时安置补助费;对周转房的使用人,应当自逾期之月起付给临时安置补助费。因拆迁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拆迁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2)房屋拆迁纠纷的处理。拆迁入与被拆迁人对拆迁补偿形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租安置地点、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经协商达不成协议的,经拆迁当事人提出申请,由批准拆迁的房屋主管部门裁决。被拆迁人是批准的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对行政裁决的程序和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行政裁决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当事人对行政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为了不影响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当拆迁人已根据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或者提供拆迁安置用房、周转用房的,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

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行政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根据《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规定,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行政强制拆迁前,应当邀清有关管理部门、拆迁当事人代表以及具有社会公信力的代表等,对行政强制拆迁的依据、程序、补偿安置标准的测算依据等内容,进行听证。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行政强制拆迁,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后,方可向政府提出行政强制拆迁申请。未经行政裁决,不得实施行政强制拆迁。拆迁人未按裁决意见向被拆迁人提供拆迁补偿资金或者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安置用房、周转用房的,不得实施强制拆迁。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的阶段与程序

房地产开发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即投资决策分析阶段、前期工作阶段、建设阶段和营销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既有所不同,又紧密联系、相互衔接,而且是交替进行的。

一、投资决策分析阶段及其程序

投资决策分析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进行开发项目的选择、可行性研究和决策立项。这一阶段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可以说,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决策分析。

(一)开发投资机会鉴别和项目选择

投资决策分析的第一步是对开发投资机会的鉴别和开发投资项目的选择。其思路一般是从宏观到微观。首先,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寻找最为有利的投资机会。因为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区域性的市场,不同的地区,其投资环境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不同,投资机会也不一样。其次,从中观角度,在打算投资的地区,鉴别可能投资的城市。进一步在想要投资的城市,根据所了解的该城市有关房地产的各种信息,从微观层面,考虑选择投资开发的房地产类型和空间区位,即通常所说的“物业”和“地块”,经过一系列的投资机会鉴别和项目筛选,投资意向初步建立,再进一步与城市规划部门、房地产管理部门、当前的土地拥有者或使用者以及其他有可能合作的投资商和房地产专业人士接触洽谈,使项目设想具体化,:并草签投资意向书。然后,进入下一步工作,即项目可行性研究。(二)初步可行性研究

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尽管与其他建设项目有所差别,但同样分为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

初步可行性研究也称为预可行性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足在投资机会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较为详细的房地产市场信息资料,对拟投资项日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市场供求变化、区位条件及其相邻周边环境,以及预期投资效益,进行初步分析、预测和估算,形成开发投资初步方案,据此评价投资机会选择结果的成功性如何,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详细可行什研究,确定一些重要性的问题是否进行专题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是编制项目建议书的依据。

(三)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在初步可行性研究后,对开发投资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为开发项目投资决策提供技术上和经济财务上的评价依据。故可行性研究也称为详细可行性研究或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房地产市场分析、项目财务评价和经济社会评价。通过可行性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影响开发项目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并对多个方案预测出其开发成本和预期收益水平,经过多方案比较,从中优选出最好的方案。据此,开发商如果认为该项目的预期收益水平可以接受,即可拍板决策。然而,如果某些开发项目关系到国计民生并具有很大社会和环境生态效益时,即使经济效益不佳,也应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开发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开发项目将正式立项,可以进入项目前期工作阶段。

二、前期工作阶段及其程序

前期工作阶段是指在投资决策和项目立项后至建设工程施工这段时间。这一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开发场地的工程勘测、获取土地使用权、进行拆迁安置、规划设计、施工现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开发资金筹措、工程建设方案制定、办理各项开工手续等。(一)开发场地的工程勘测

开发地块确定后,需要请勘测部门对地块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勘探,摸清土质构成、地基承载力、地下水埋深等情况,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及地基处理提供依据。(二)获取土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可以从土地一级市场,通过出让以协议、招标或拍卖的方式获取;也可以从土地二级市场通过转让的方式获取;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如联建、联营等。开发投资者应根据开发项目的需要和自身条件,选择获取土地使用权的途径和方式。(三)征地、拆迁、安置

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通过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办理土地征用手续。依据国家和当地政府房地产拆迁管理条例、标准和细则,由开发企业或委托专门的拆迁公司进行拆迁安置。拆迁实施办法可以是实物拆迁形式,也可以是货币拆迁形式。(四)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是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的蓝图,要以人为本,合理确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满足使用者对各项功能的要求,尽量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五)落实开发资金

开发资金是关系房地产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在项目决策立项后,应进一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落实资金,安排好短期和长期信贷,并制定出开发资金分期投入和使用计划。(六)制定建设施工方案

制定详尽的建设施工方案,对保证开发项目的施32212期和工程质量以及控制建筑成本和实现目标利润都很重要。建设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组织与协调计划,建材与设备供应计划,施工图设计方案,基础设施配套的接洽与协商计划,编制工程量清单和工程时间进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与承包商谈判与签约计划等。(七)施工现场的临时“三通一平”

施工现场的临时“三通一平”是为正式进行建筑施工做准备,包括:与供水、供电部门联系,铺设施工中临时用水、用电管线,修筑施工用的临时道路。由建筑单位进行场地清理并按竖向规划设计平整场地,修建施工现场的防护围墙和临时用房。

综上所述,前期准备阶段涉及范围广、工作内容多,需要延续较长一段时间,市场情况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开发商应随时对那些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验证,制定出应变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三、建设阶段及其程序

建设阶段是将前期阶段的各项方案和计划以及项目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力、材料、机械设备、资金等资源集中于开发地块上和特定的时间段上,进行正式施工建设的活动。这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主要是:通过招标投标方式,优选承包商;进行项目施工建设的组织管理;项目控制和工程监理;项目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一)项目发包

开发商一般通过招投标(公开招投标、邀请招投标或议标)的方式,经过发标、投标、开标、议标和中标等程序,优选和确定建筑工程承包商,并以签订正式承包合同的形式来约束和确保承包商顺利完成项目工程施工。(二)施工组织管理

房地产开发项目一般由多个分项工程组成,包括主体建筑、配套工程、基础设施等。因此,要保证房地产开发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对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建设进行统一组织管理,使之相互配合、协调实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组织管理主要是指对施工单位管理、工程计划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和工程现场管理等。(三)项目控制与监理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建设中,开发商通常聘请监理工程师监督和检查工程的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以使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和施工合同要求进行。有条件的开发公司也可依靠自己进行施工监理。

施工建设中的项目控制主要包含进度、质量和投资三个方面的内容。进度控制又包含总进度控制、设计进度控制、施工进度控制、验收与交用进度控制四个方面;质量控制又包含设计质量、材料质量、设备质量和施工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主要指设计成本、施工成本、建筑成本和设备安装成本等的控制。(四)项目竣工验收

开发项目的竣工验收是全面考核建筑产品的最终环节,一般是由开发商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及其他相关管理部门,按照被审核批准的设计、施工文件和国家颁布的有关施工验收规范与标准,进行综合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的项目即可办理交付使用手续。对于设计规定或主管部门要求分阶段建设的单项工程,则应分期分批进行检查验收。

四、营销阶段

房地产项目的营销是几乎贯穿整个开发过程的。只有通过营销,将房地产商品租售出去,才能使其使用价值和价值得以真正实现;才能使投资尽快收回,获得开发利润。因此,开发商应采取有效的营销手段,进行市场推广活动。在开发建设初期,尽可能地预售或预租房屋,尽早回笼资金用于开发建设;在竣工验收后,最主要的工作重点是房地产营销,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剩余房屋租售出去,避免大量积压空置,确保开发收益。商品房的租售策略应根据开发商的经营理念和市场需求情况而定。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的主要内容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一)可行性研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1.可行性研究的基本概念。在房地产项目投资开发以前,为了避免主观决策、盲目建设带来的损失和不良后果,并实现房地产开发的效益最大化,必须对拟建项目在工程技术和经济方面进行研究、论证。决策者不仅要掌握项目的基本情况及有关资料,还要研究该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在经济上是否合理、投资的结果是否能取得较好的效益,是否有多方案选择的可能等等。这种技术论证的方法称为可行性研究,其基本内容包括市场预测和研究、技术方案研究、项目经济评价三个部分,2.可行性研究的作用。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如下的方面:

(1)作为确定项目建设的必要依据。投资者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某一方案的评估结论,决定是否操作该投资项目。

(2)作为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融资的依据。比如对银行而言,要在审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判断借出资金在项目建设后有无偿还能力,贷款的风险如何,从而确定是否贷款以及贷款的利率。

(3)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向当地政府及其所属城市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建设管理部门申请立项和建设执照的依据,同时也作为环保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

(4)作为开展项目工程设计、设备订货、原材料订货、施工准备等建设前期工作的基础,为进行后续工作进行铺垫。

(5)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特定方案的评价,投资方可以合理进行企业组织管理、制定机构设置、设定劳动定员和职工培训计划。

(6)作为国家各级计划部门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编制下阶段规划设计工作的依据。(二)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基本内容和步骤

1.可行性研究的阶段。一般而言,可行性研究分为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决策四个阶段。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同样遵循这样的四阶段原则:(1)投资机会研究。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投资项目或投资方向提出建议,即在一定的地区和部门内,以自然资源和市场的调查预测为基础,寻找有利的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地区情况、经济政策、资源条件、劳动力状况、社会条件、地理环境、国内外市场情况、工程项目建成后对社会的影响等。

(2)初步可行性研究。亦称“预可行性研究”。在投资机会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项目建设的可能性与潜在效益进行论证分析。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在机会研究结论的基础和详细资料的基础上作出是否投资的决定,并判定是否可能和有必要进行下一步的详细可行性研究。

②确定对某些关键性问题需要进行专题的辅助研究。在广泛的方案分析比较论证后,对各类技术方案进行筛选,选择最佳效益方案,以利于节省时间和费用。

③根据项目的选择依据和标准,确定项目的初步可行性。依据初步可行性研究结果编制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内容:市场需求与供应、建筑材料供应状况、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项目地址及其周围环境、项目规划设计方案、项目进度、项目销售收入与投资估算、项目财务分析等。

(3)详细可行性研究。即通常意义上的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对拟开发建设项目进行详细深入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从技术、经济社会和财务方面为项目进行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项目的评估和决策。项目评估是由决策部门组织或授权于建设银行、投资银行、咨询公司或有关专家,对上报立项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全面的审核和再评估。其内容包括:

①全面审核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反映的各项情况是否确实;

②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各项指标计算是否都正确,包括各种参数、基础数据、定额费率的选择;

③从企业、国家和社会等方面综合分析和判断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④分析和判断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客观性,对项目作出取舍的最终投资决策; ⑤最后写出项目评估报告。

2.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由于开发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不同,其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不尽相同,各有侧重。一般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论:包括开发项目概况、研究结果概要、存在问题和建议。(2)市场需求、供给预测——租售价格变化趋势预测。(3)开发项目基本情况,分析其潜在优势与问题,机遇与挑战:(4)明确资源、原材料及公用设施条件。

(5)根据惯常条件,确定开发项目的实施计划和进度要求。(6)项目投资、销售费用的投入时间。(7)资金来源及融资方式。(8)项目租售收入预测。

(9)国民经济评价和项目财务评价。(10)项目评价与结论。

3.可行性研究的步骤。房地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一般按以下七个步骤进行:(1)接受委托,明确研究目标。在项目建议被批准之后,开发商即可委托有关咨询评估公司或投资顾问公司对拟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接受委托时,应获得项目建议书和有关项目背景介绍资料,搞清楚委托者的目的和要求,明确研究内容,制定工作计划。(2)收集资料,调查研究。主要从市场调查和资源调查两方面进行。市场调查应查明和预测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量、价格、竞争能力等,以便确定项目的经济规模和项目的竞争能力。资源调查包括建设地点调查、开发项目用地现状、交通运输条件、外围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的调查。为下步规划方案设计、技术经济分析提供准确的资料。(3)设计方案。根据项目建议书的要求,结合市场和资源调查,在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若干可供选择的开发方案。

(4)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对经上述分析后所确定的方案,在估算项目投资、成本、价格、收入等基础上,对方案进行详细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研究论证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潜在盈利能力。

(5)方案比较与选择。根据以上分析,反复的方案论证和比较,会同委托部门明确方案选择的重大原则和优选标准,采用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评选出合理的方案。研究论证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进一步确定项目规模、构成、开发进度。

(6)制定实施计划。对于选定的满意方案,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进一步提出资金筹措建议和项目实施总进度计划。

(7)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过上述分析与评价,即可编制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可行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结论性意见、措施和建议,供决策者作为决策依据。

二、土地使用权获取

目前,我国土地使用权的获取主要通过行政划拨和市场机制两条途径。对原先已通过行政划拨的土地,在更新改造、再开发过程中,开发商主要通过补地价的方式重新获取土地使用权。对于新开发的土地,开发商主要通过出让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有关途径和方式简述如下。(一)通过政府行政划拨获取土地使用权

根据现行的法规及政策条例,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国防建设以及兴办社会公共事业,需要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或者国有土地,可由政府行政划拨。因为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是国家给予的一种特殊政策,所以,《土地管理法》对可以采取划拨的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同时限定了批准权限,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凡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都必须报国务院批准;其余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建设征用土地时,应按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此外,征用城市郊区的菜地,须按规定交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在土地使用过程中,建设单位还须缴纳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其他有关费用。(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

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是指国家将一定时期内的土地使用权提供给单位和个人使用,而土地使用者按照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的规定,一次或分向国家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的行为。土地有偿使用方式是今后供地的主要方式,今后除一些经批准可以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都应当采用有偿使用的方式。目前,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一定年限内的土地使用权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一次性的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其他费用的行为。按目前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由国家和土地使用权受让方通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来约定,但国家对出让的最高年限有具体规定,即: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其他用地 50年。

合同约定的年限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年限,超过最高年限则无效。

在土地使用期限内,土地使用者应当按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也可以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土地。土地使用期届满,如果仍需继续使用可以依法重新申请,批准后重新签订土地使用合同,否则土地无偿收回。在土地使用期限内国家一般不得收回,如因公共目的确需要收回时,应当按使用的年限及土地使用者开发投资情况予以补偿。

土地使用者在土地使用期内需要改变土地用途的应当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并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土地使用权出让的补充合同。否则,将不得改变合同约定的用途。

目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一般有招标、拍卖和协议出让三种形式。(1)招标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指在规定的期限内,由符合规定的单位或个人(受让方),以书面投标形式,竞投某块土地的使用权,再由土地使用权出让方评标决标、择优而取。招标的文件包括:招标通知书、投标指引(或招标须知)、投标书、中标证明通知书、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含土地使用条件)等。这里还要说的是招标出让中能否中标不完全决定于地价,还应考虑对土地的综合利用规划方案等因素。

(2)拍卖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指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利用公开场合由政府的代表者——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主持拍卖指定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也可以委托拍卖行拍卖),由拍卖主持人首先叫出底价,诸多的竞投者轮番报价,最后出最高价者取得土地使用权。拍卖方式充分引进竞争机制,政府也可以获得最高地价。但不是所有土地都可以采用拍卖方式的,只有一些竞争性很强的行业用地可以采用。拍卖前,要先对土地做好规划,确定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使用年限、付款方式和使用条件等。

(3)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指出让方(国家)与受让方(土地使用者)通过协商方式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具体说,应先由用地者向政府提出用地申请,经批准后由出让方和受让方协商地价、出让年限、付款方式,付款期限以及土地使用条件,经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协议出让基本没有引入竞争机制,缺乏公开性和公平竞争。但对一些缺乏竞争的行业和大型设施用地还是必要的,仍然是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之一。

2.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是指国家将一定时期内的土地使用权让与土地使用者使用,而土地使用者按向国家缴纳租金的行为。目前这种方式正在试点之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弥补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中一些单位一次性支付出让金有困难,或不需要长时期的使用土地者,满足了中小投资者的需要,更具有灵活性。同时对现有划拨土地使用权逐步纳入有偿使用轨道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目前有关法规的制定正在研究之中。3.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人股。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人股是指将一定时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作价,作为国家的投资计作国家的股份。实际上这种方式也可以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方式在目前的国有企业改制改组中采用较多,既解决了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又为国有困难企业的改制改组创造了条件。这主要是针对现有国有企业使用的划拨土地使用权需要改制时适用。对企业新增用地,特别是征用土地之后提供绐用地单位使用的不能采用这种方式。(三)补地价方式

鉴于我国土地使用权的行政划拨大量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对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其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信附着所有权可以转让、出租、抵押。

为了鼓励经行政划拨得到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将土地使用权推向市场,国家在收取补缴的土地出让金时,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

三、房地产开发与规划设计(一)城市规划的含义

关于城市规划的含义,各国由于其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其解释有所差异和侧重,但基本内容是大致相同的。在我国,一般把城市规划定义为: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而进行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二)城市规划的工作阶段和内容

1989年我国颁布的《城市规划法》中将城市规划规定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但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工作的开展,在编制总体规划前,一般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城市规划纲要,对总体规划需要确定的主要目标、方向和内容提出原则性意见,作为编制总体规划的依据。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一些大、中城市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增加了分区规划编制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控制和确定不同地段的土地的用途、范围和容量,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详细规划根据不同的需要、任务、目标和深度要求,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种类型。(三)城市规划的审批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的审批实行严格的分级审批制度,具体为: 1.城市规划纲要须经城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

2.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中央直辖市的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和自治区首府及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的总体规划,由所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市管辖的县城、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城市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政府在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3.城市分区规划经当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城市人民政府审批。

4.城市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已编制并批准分区规划的城市的详细规划,除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外,可由城市人民政府授权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批。(四)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是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长期与短期的关系,是后者应服从前者、前者应兼顾后者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城市规划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及约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城市规划对房地产开发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了使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一和谐,城市规划往往通过一些控制指标实现这一目标。其中与房地产开发关系最密切和影响较大的是对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控制。

反映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指标通常有三个,即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和建筑容积率。容积率综合了前两者的内容,直接反映一块土地上的建筑容量,因此受到城市规划师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广泛重视。

2.房地产开发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我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为此,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通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措施,对包括房地产开发在内的各项建设进行有序有效的管理。具体办法如下:(1)关于项目选址意见书。由城市管理部门建议的关于项目选址意见书是房地产开发申报立项时必须具备的文件之一。建设单位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时,要接受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关于项目选址的规划指导,审批任务设计书时应当尊重选址意见书。

(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开发单位或有关机构的用地申请以及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用地需要,确定用地位置、面积、界限的法定凭证。房地产开发单位凭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才能到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开发建设用地,办理土地征用划拨或出让手续。(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这是核准工程设计、施工图纸是否符合城市规划并准予施工的法定凭证。只有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和其他有关文件后,房地产项目才能破土动工。

(4)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临时规划许可证,这和永久性开发建设用地的申请、审批程序类似,是对于因施工材料堆放、运输、架设地上线路,铺设地下管线、进行地下工程建设和地质勘探等需要临时占用土地所核发的法定凭证,这类用地必须在规定期限内予以收回。(五)居住区规划 1.居住区规划的任务。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任务就是为城市居民经济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方便、卫生、安宁和优美的生活环境。在居住区内,除了布置住宅外,还须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活动场地、道路广场、市政工程设施等。居住区内也可以考虑设置少数无污染、无干扰性的工业。

2.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内容。居住区规划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1)选择并确定规划用地位置和范围;(2)确定规划,即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面积大小;(3)拟定住宅类型、层数比例、数量、平面布置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允许设置的生产性建筑)的内容、规模、数量(包括用房和用地)、分布和布置方式;(5)拟定道路的宽度、坡度、横断面形式及布置形式;(6)拟定公共绿地、体育、休息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拟定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8)拟定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3.居住区的组成内容。

(1)居住区的工程类型组成。根据工程类型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两类:

①建筑工程:主要是居住建筑,其次是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用房以及小品建筑等;

②室外工程:包括地上,地下两部分。其内容有:道路工程(各种道路、通道和小路),绿化工程(各类绿地和绿化种植),工程管线(给水、排水、供电、煤气、供暖等管线和设施),以及挡土墙、护坡、踏步等构筑物。

(2)居住区的用地组成。居住区的用地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一般由以下四类组成: ①居住建筑用地,指居住建筑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前后左右附近留出的一些必要的空地,其中包括通向居住建筑人口的小路、宅旁绿地和杂务院等;

②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用地,指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地,包括专用地中的通道、场地和绿地等;

③道路及广场用地,指居住区范围内的不属于上两项内道路、广场、停车场、回车场等的用地;

④绿地及体育场,指居住区公园、小游园、运动场、林阴道、小块绿地、成年人休息和儿童活动场地、防护绿地等。

以上四类用地中,居住建筑用地所占的比重最大,一般约占居住区总用地的50%左右。4.居住区规划设计。(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它涉及的面比较广,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①使用要求。为居民创造一个生活方便的居住环境,这是居住区规划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居民的使用要求是多方面的,例如为适应住户家庭不同的人口组成和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住宅类型;为了满足居民生活的多种需要,必须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规模及其分布,合理地组织居民室外活动场地、绿地和居住区的内外交通等。

②卫生要求。要求居住区有良好的日照、通风等条件,以及防止噪声的干扰、大气和水的污染等,为居民创造一个卫生、安静的居住环境。

③安全要求。居住区规划除保证居民在正常情况下生活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外,同时也要能够适应那些可能引起灾害发生的特殊和非常情况,如火灾、地震等。因此,必须对各种可能产生的灾害进行分析,并按照有关规定,对建筑的防火、防震构造、安全间距、安全疏散通道与场地、人防的地下构筑物等作必要的安排,使居住区规划能有利于防止灾害的发生或减少其危害程度,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

④经济要求。居住区的规划与建设应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居民的生活水平相适应,也就是说在确定居住建筑的标准、公共建筑的规模等时,均需考虑当时当地的建设投资及居民的经济状况,降低居住区建设的造价,并节约城市用地。同时,运用各种规划布局手法,为居住区修建的经济性创造条件。

⑤施工要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有利于施工的组织与经营。特别是当成片居住区进行机械化施工时,更应注意各建设项目的布置适应施工要求和建设程序。

⑥美观要求。居住区是城市中建设量最多的项目,因此它的规划与建设对城市的面貌有着很大的影响。有一些原有

篇2:5、房地产开发贷款程序

一、办理贷款申请准入

1、办理信用等级是争取银行授信准入的必要条件。

2、提供反映全面经营情况的财务报表(需集团公司统一审核确定)

二、在取得相应信用等级后或者未取得信用等级可以走未评级方式(成立不足一年)

1、提供往年经过审计的会计报表及最近期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说明。

2、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提供立项批复。

4、提供项目4证(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复印件(其中土地使用权证用未办理他项权证的复印件)

5、提供贷款申请书(包括项目介绍、项目定位、规划定位、业态分布、绿化覆盖率、销售前景、申请贷款金额)。

6、提供自有资金证明及自有资金筹措渠道。

7、提供项目用款计划书。

8、提供项目开发计划书。

9、提供项目还款计划书(承诺)。

10、提供销售策划方案及后续物业管理模式(重点、新颖、内容丰富、行之有效)。

11、提供人民币最高贷款合同、质押合同。(待银行省行贷审会通过后另行提供)

12、开设银行专户。

13、提供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法人身份证、受委托人身份证、贷款卡(经年审,当年领取的不年审)

三、土地局相关手续办理

1、经银行认可的土地评估机构出具土地评估报告书。该评估报告书所评定的土地价值(可以依据项目内不同业态形式而分开评估,再汇总,土地价值可以提高)乘以银行抵押成数(银行抵押成数最高0.7,最少0.5,视银行而定)后大于申请贷款金额,同时该评估报告必须经国土局认可并无异议。

2、土地局信息中心测量队必须进行抵押土地测量。

3、土地局领取土地抵押、土地注销前次抵押所需表格及资料(抵押合同4份、地籍调查表

2、法人委托书

2、法人身份证

2、营业执照

2、法人代码证

2、他项权利注销申请书

2、银行人民币贷款合同4,权利质押合同4等资料,注意,在抵押合同中抵押权人即银行需盖章签字,注销他项权利申请书需银行盖章签字,注销前次抵押还需前次抵押银行出具同意抵押注销声明)

4、土地局需市场办、地籍管理、信息中心、分管市场办局长、分管地籍、信息局长签字后方才可以办理本次贷款土地抵押,同时办理已抵押土地注销抵押手续。

5、在上述手续办理完毕后取得新的土地他项权利证书需交贷款银行质押。

四、办理放款手续

1、办理全封闭协议(所有资金流量收入及支用、按揭办理)

2、出具承诺书、办理集团担保合同书(视银行需求而定)

五、注意事项

1、评估公司一定要银行认可,最好由其指定,因为牵涉到利益关系。

2、贷款申请一定要诚恳和不卑不吭。

六、银行需重点公关人员

篇3: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探索

一、房地产开发贷款存在的风险

(一) 外部环境风险

1.市场风险。

房地产业的发展周期与国民经济发展周期有着极大的相关性, 因此, 能否对经济的发展周期有正确的预测, 并针对经济发展周期各个阶段的特点相应调整公司的经营行为, 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开发企业的业绩。目前, 土地作为房地产开发的主要资源, 其供应的市场化程度依然不高, 再加上房地产这一特殊商品本身所具有的高度地域性, 使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市场风险的考验。

2.政策风险。

房地产业受政策影响巨大, 政策的变动直接影响到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成本和收益, 从而对银行信贷质量产生影响。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政府主导型市场, 市场发展及今后的政策取向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从而增加了银行对市场、项目、客户的判定难度, 信贷业务潜在风险加大。在宏观调控背景下, 部分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不强, 如不能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 特别是信贷资金和其他资金的支持, 资金链条有断裂的风险。目前依赖银行按揭贷款方式购置商品房的客户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如果银行改变房地产信贷政策, 则会影响公司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与销售。如中国人民银行121号文对房地产企业信贷、建筑施工企业信贷和个人住房贷款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 对购买第二套以上 (含第二套) 住房的目标客户群体因为首付资金比例的提高或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提高而产生心理上的观望或待购情况, 从而对在建、在售项目短期内的销售价格波动和销售款回笼进度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使公司的未来经营面临一定的风险。

(二) 项目资金风险

规模较大房地产开发企业, 一般都采用注册项目公司的做法。对这种公司的贷款类似于项目贷款, 一般发放贷款时尚无业绩可言, 因此要确切地了解开发项目的风险状况比较困难。

1.项目资本金筹集风险。

为防止开发商完全套用银行信贷资金开发房地产, 保障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现行法律法规和信贷政策规定了房地产开发项目自筹资金最低比例。但部分房地产企业为了满足35%以上自筹资金的贷款条件, 对自筹资金采取了变通做法:如同一房地产项目, 若在多家银行贷款, 其中一家银行计算借款人自筹资金比率时, 将企业向其他银行融资所获得的贷款也计入其自筹资金的范畴;开发商股东或其他企业的暂借款, 但不作为企业资本金投入, 而是作为房地产企业与其股东之间的其他往来款项的形式入账。因股东或其他企业暂借开发商的款项可视为项目的自筹资金, 此时, 对于银行所要求的自筹资金比率虽符合规定, 但容易被抽逃。

2.项目财务风险。

房地产开发企业一般采用开发、建设和物业管理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造成开发企业和建筑商等企业存在密切的关联方关系。各关联方之间能够通过频繁的股权转换、资产交易、往来账款及等关联方交易转移成本和利润。部分实行集团开发管理的公司还对各下属公司实行统一对外融资、集中财务管理等方式在集团内部调控资金。银行对于这类关联方交易很难监控, 难以保证项目资金的封闭运行, 存在资金监管风险。特别是现阶段经济景气度较高, 企业扩张的内在冲动较大, 开发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较高 (行业平均值为79.2%) , 对信贷资金依赖度提高, 在集团性房地产企业多元化走向中, 项目公司资金链比较脆弱, 潜伏着一定资金和财务风险。

(三) 银行操作风险

1.对企业风险分析不够。

房地产行业资金密集, 信息化程度很高, 涉及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市场环境、企业背景、项目可行性等诸多方面, 且房地产区域性很强, 项目特点突出, 风险控制点各不相同, 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利用能力的要求较高, 但银行在业务操作中的各个层面, 普遍存在市场研究不透, 对企业分析和项目判断能力不强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市场机会的把握和对风险的控制。

2.道德风险防不胜防。

由于内控制度及公司治理机制失效而产生的道德风险, 这种失效状态可能因为失误、欺诈、未能及时做出反应而导致银行财务损失, 或使银行的利益在其他方面受到损失, 如银行信贷员、其他工作人员越权或从事职业不允许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 为了索取巨额“回扣”、参与分成, 或间接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而违规放贷。违规操作的结果往往是不良贷款的增加, 从而加大了银行的金融风险。贷后管理不到位, 大部分不良贷款的产生与“重贷轻管”、与“封闭管理”不到位有着密切关系。开发商逐利本能驱动其扩张意识膨胀, 挪用、混用项目建设资金的冲动较大, 如果实际监控不住客户的现金流或账户监管失效, 资金被挪用的风险就会显现。

3.贷款方式风险。

为防范信贷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贷款损失, 我国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使用担保贷款, 但抵押担保同样存在较大风险。房地产开发贷款往往以项目土地和在建工程提供抵押担保, 这种抵押方式存在法律瑕疵, 难以执行的情况时有发生, 可能影响第二还款来源的稳定性。首先, 由于土地使用权是与其地上附着物的权利一并转移的, 当项目实现销售后, 房屋所有权将从开发商转移到消费者, 对应的土地使用权也转移给消费者所有, 造成抵押物悬空。其次, 相关法律规定, 开发商在未付清建筑工程款时, 承建商对在建工程形成的债权优于银行的抵押权利。银行只能在开发商付清工程款后才可能取得抵押物优先受偿, 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由于在我国缺乏有效处置抵押物的市场机制, 缺乏权威性的社会评级机构为担保企业评级, 使银行难以选择质优企业作为担保企业, 对第二还款来源的追偿往往是艰难并且难以如愿以偿。

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 风险预防

1.加强市场风险预防

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周期性特点, 目前, 我国银行资金大量卷入房地产市场, 如房地产出现泡沫破灭, 容易对经济、金融造成重创。因此, 银行应定期收集宏观经济及房地产业投资、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变化等信息资料, 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房地产市场供需的整体走势和结构变化, 加强前瞻性研究, 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采取相应对策。银行应关注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已出台或将要出台的实施细则或政策措施, 及时调整贷款风险控制重点;认真分析地方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特点, 如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和年龄构成概况、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和近年来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收入的变化情况;反映供给水平的因素, 如房地产投资规模变动情况、施工和竣工面积、空置面积变化情况等。通过加强对区域性市场的分析研究, 增强对业务发展环境判断的准确性, 为业务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2.加强企业风险预防

(1) 加强对开发企业的审查。

主要考察开发企业资质与资信、主要领导者的素质、经验与诚信、企业 (股东) 业绩与经验等方面的内容, 落实借款人是否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或具有承担贷款项目开发建设的资格。审查“四证”是否齐全, 核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 (土地使用权产权明晰) 、建设工程开工证等项目开工的合规性文件是否齐备, 确保项目开工的合规性, 规划的一致性, 主要审查项目的业主是否与借款人一致, 项目内容和规模 (面积和高度) 是否合规, 是否存在实际设计超规划限制 (如超规划面积、超限高、超容积率等) 的情况。

(2) 项目资本金的认定。

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项目总投资的35%, 进一步抑止企业高比率负债过度扩张, 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应根据不同客户、不同物业类型、不同项目制订差异化的资本金比例限制。如对非普通的住宅类项目资本金比例原则上不低于40%, 对非住宅类项目资本金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40%。同时要制订和细化对资本金的认定标准, 要严格区分权益性资金和借款, 对于非权益类核算的股东投入其他资金, 还需取得股东出具的投入资金不先于银行贷款抽回的承诺。前期项目 (预) 销售回笼资金在未结转前属于负债性质, 其受偿权还要优先于银行贷款, 不属于项目资本金。

(二) 风险控制

1.做好贷款封闭运行管理

为有效回避在贷款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和资金挪用风险, 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取得的用于项目开发建设的信贷资金的发放、使用、回收应采用专款专用、封闭运作的管理手段。按照目前房地产开发贷款“封闭管理”的要求, 一般是贷款发放时以土地抵押, 在项目销售时转贷款发放前应明确封闭合作条款, 避免销售过半、贷款未减或销售后期相对滞销的房屋成为贷款抵押物等不利情况发生。在项目销售过程中及时掌握项目销售进度, 定期核查房地产登记机关的销售“窗口表”和项目销售资金回笼账户资金到账情况, 防止资金监管出现漏洞。

2.加强抵押物的审查

抵押物要产权明晰、无争议, 土地使用及地上建筑经有权部门批准, 通过合法途径取得, 有土地使用权证等权属证件。土地使用权、在建工程和已建成的物业必须具有升值的潜力, 至少不属于被边缘化的地段或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因素, 价值稳定性高;优选能够在近期产生现金流的住宅等出售类物业做抵押物, 谨慎选择出租类、经营类房地产做抵押, 原则上不得接受配套公建、车库以及空置3年以上的商品房等作为抵押物。抵押物的评估应采取谨慎性原则, 除了要保证中介机构的客观公正性外, 还需要在银行内部建立房地产抵押物评估价值审定机制, 安排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按照审慎原则, 对中介机构出具的抵押物评估价值报告进行复核审定。要注意收集市场不同区域、不同物业的市场价值变动信息, 以减少市场价值波动时的损失。

(三) 风险预警

对于已出现风险预警信号的房地产开发贷款, 银行应及时调查分析, 一旦发现贷款的潜在风险较大, 一方面要采取补救措施, 如增加其担保条件等, 另一方面, 要加强项目回笼资金的有效监控, 严格按照售楼进度, 收回银行开发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预警信号:企业财务报表反映出的信号, 如现金存量恶化、项目要求的自有资金比例不符合要求等;与银行往来显示出的信号, 如存款大幅下降, 短债长用, 严重依靠银行借款进行滚动开发等;项目经营中出现的信号, 如经常拖欠承建商材料款, 要求承建商带资承建, 项目成本过高却以超低价格销售等。

(四) 风险补偿

商业银行是通过识别、评估项目风险与收益和市场机会, 达到平衡风险与回报, 实现收益覆盖风险目的。银行需要灵活运用市场化的贷款利率, 调整每一笔贷款的利率以准确反映并补偿该笔贷款的潜在风险, 尽量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例如按照高风险、高利率的原则, 制定利率标准, 即银行可以根据开发商的信用、自有资金比例等多种因素调节利率。在房地产企业盈利状况较好、对银行依赖度程度较高的情形下, 银行贷款的定价还应有一定上升空间, 特别是对于审慎支持的客户, 银行议价能力较强。因此, 银行应以风险与收益相匹配为原则, 加强对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定价管理, 研究并建立差别化定价机制和对公房地产产品风险定价模型, 实现在风险既定的情况下, 收益最大化;在收益既定的情况下, 风险最小化。

(五) 风险管理创新

1.尝试房地产开发贷款模式创新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的融资方式未能形成风险分担机制, 绝大部分风险集中在银行身上, 而银行承担的风险是有限度的, 超出了限度便会危及金融稳定。因此, 除了加强银行信贷管理之外, 当务之急是在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上有所创新。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要适应客户多元化融资发展趋势, 积极开拓新的业务品种与模式。一是加强信贷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联动配合, 如针对地产企业并购活跃的情况, 银行可以提供财务顾问、过桥贷款、股权融资等服务;二是加快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REITs) 的研究, 目前, 国务院已允许在天津滨海新区进行REITs试点, 银行应以此为契机, 研究合适的业务发展模式, 并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 争取市场先机。

2.加大房地产开发贷款结构调整力度

(1) 客户结构调整。

应重点发展资金实力强、资质等级高、开发业绩良好、经营稳定、信誉良好并且具有较好的开发项目的客户, 重点支持当地综合实力位居房地产企业前列的企业、信用等级AA级 (含) 以上企业、股份上市公司、各行重点客户。随着房地产企业集团化趋势加剧, 要特别加大对当地有影响力和跨地区经营的优质房地产集团的营销力度。主动从规模小、风险大、效益差的企业中退出。

(2) 项目结构调整。

重点发展房地产开发贷款, 审慎发放土地储备贷款和单位购房贷款。其中, 房地产开发贷款应重点投向具有区位优势、适销对路的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住宅项目, 积极支持节能省地型住宅项目;严格控制向大户型、房价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高档商品住房、写字楼、商业设施等非住宅类项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

(3) 区域结构调整。

房地产地域性强、各地情况差异较大, 房地产贷款应采取区域差别化策略:对投资增长过快、土地供应过量、空置面积增幅过大、价格上涨过快、房地产市场已经过热或出现过热苗头的城市, 要及时采取措施, 严格控制新增贷款投放, 严格控制对新开工项目投放贷款;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要向经济发展成熟地区倾斜, 原则上应重点投向经营管理水平高、资产质量较好、住房市场发展良好的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 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要向经济发展成熟地区倾斜。

房屋牵涉我国每个家庭, 房地产开发在我国的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房地产开发贷款牵涉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事关社会的稳定。当前只有充分分析房地产开发贷款存在的风险, 进一步防范和控制风险, 才能实现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1]赵庆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行业分析——以中国钢铁工业为实证[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2]王维安, 贺聪.房地产市场区域性风险扩散机制研究[J].财经研究, 2005, (1) .

篇4:5、房地产开发贷款程序

一、房地产开发授信项目贷后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分析

1.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监控。银行信贷人员要对房地产授信项目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企业的整体运营的系统情况进行调查。一方面,要注意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是否出现显著变化,是否出现隐瞒经营情况的现象及其他异常现象;另一方面,对异常情况一定要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此外,还要关注借款人的管理水平,管理框架,人员变化,员工士气及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2.企业财务状况监控。财务状况变化是企业经营情况还款能力、来源变化的直接反映。银行应在贷款发放后定期收集企业的财务报表,关注并分析异常的财务变动及不合理的财务数据,加强财务数据的横向及纵向比较,防止企业更改财务数据,此外还要审查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资金往来,核查企业对账单,分析企业的近期经营情况,对异常资金划转进行调查分析。

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不能按期支付银行贷款本息;经营性净现金流持续为负值;销售额下降;存货周转率下降;短期负值增加不当;长期负值大量增加;企业不能及时报送会计报表或会计报表有造假现象;银行的存款有较大幅度下降;到期无法归还贷款本金,要求贷款展期等情况。

银行在贷后管理监控阶段,应及时整理、更新企业的相关信息,对于出现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并形成文字材料存档。银行信贷人员除了要从企业本身获取信息外,还应努力从企业的外部机构,如合作单位、监管部门、咨询机构、政府管理部门、新闻媒介等确定收集企业信息,主要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全面性、权威性及可靠性,以便于对企业的变化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把握。

3.工程进度管理

当前房地产开发授信项目施工阶段管理存在的问题,下面从工程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投资管理三个重要方面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了具体分析。

(1)进度管理的基本原理。房地产开发项目进度管理是指对项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根据进度总目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原则编制计划,将该计划付诸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照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直到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2)进度控制。房地产施工项目正式开始后,必须监控项目的进度以保障每项活动按计划进行,掌握各工程活动的实际工期信息,如开始时间,记录并在贷后查访过程中反映工期受到影响及其原因;预期到该工程活动完成尚需要的时间或结束的日期,这通常需要考虑剩余的工作量、已有的拖延、后期工作计划的安排和后期工作效率的提供因素。

(3)工期延误延期的控制。造成工程进展拖延的主要原因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承包单位自身的原因,二是非承包单位的原因。前者造成的工程拖延为延误,后者造成的工程拖延为延期。

①工程延误。当授信项目出现工程延误时,监理工程师有权要求承包单位采取措施加快施工进度。如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际进度仍然对于预期且影响到项目按期竣工时,银行信贷人员也应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并及时核对工程款及材料购置款的支付记录,审查延误的主要原因,必要时停止支付工程款,通过房地产开发商及工程监理公司要求是施工企业整改或承延误赔偿。

②工程延期。对于承包单位以外的原因造成的工程延期,银行信贷人员应高度重视并及时上报,同时审查各项工程款项是否支付到位,项目设计及施工计划是否发生变更等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种原因,同时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与监理公司出具延期说明及整改意见。

(4)投资管理。房地产项目管理中的投资成本控制直接决定企业是否能够获利,获利多少的问题。在整个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从前期的土地开发一直到最后的房屋销售以及管理费等都可以通过采取合理措施降低成本。例如在规划设计环节,降低成本一方面体现在好的设计、较低的价格; 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找好的设计单位,避免所设计的产品一旦得不到市场认可而出现滞销等情况。

银行信贷人员应掌握授信项目的工程结算情况加强对该项目的投资管理。对于银行信贷人员还应积极配合工程业主对施工企业的工程价款结算管理,对于大额工程价款的支付,银行信贷人员还应结合实际情况现场核实,并参与以下具体工程结算工作。

4.贷款资金及销售回款的监控

(1)贷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管理。部分银行现阶段在探讨如何建立专用资金帐户对给借款方发放的建设贷款进行管理,以保证建设贷款切实用于申请贷款项目的建设,避免借款方任意支配和挪用所借款项。即使不能非常严格的控制借款方各笔款项的支配,至少对各笔款项的流向、数额有详细记录,一旦发现借款人挪用借款,或者有比较明显的恶意透支、转移款项的动向,银行在掌握一定证据后可及时知会借款方,严令其停止违反合同的行为;在借款方一意孤行的情况下,可以诉诸法律,切实保证借款安全。

在贷款审批同意后,银行经营部门应与房地产授信企业签订《房地产开发贷款和销售回款资金监管协议》。授信经营部门在监控贷款用途时,应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授信资金的拨付管理与贷款支用管理:

①按照借款合同约定用途、项目工程进度进行资金划付。

②用于建设项目的其他资金与银行贷款同比例支用。

③房地产贷款不得作为资本金、股本金和自筹资金使用。不得用于缴交土地出让金。

(2)销售回款管理。授信项目进度到销售阶段后,银行信贷人员应及时监控项目的销售进度并遵照授信审批要求收回银行贷款。因为对于房地产授信项目的销售回款一般为该笔授信的唯一还款来源,因此银行信贷人员应重视对销售回款资金管理,逐步收回银行贷款,减少授信风险。

银行信贷人员要对项目销售定期检查。要定期收集和借款人有关的贷款卡信息、网上预售信息、重大经营事件等各类客观信息。项目销售开始后,了解月销售额、销售资金回笼、本行按揭发放额及按揭比例和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必要时,可要求借款人定期提供加盖企业印章的项目销售进度表。

5.项目抵押物的管理。抵押物作为房地产开发授信项目的最后风险屏障,通过对抵押物进行处置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作为银行信贷资金的还款来源,因此,银行在办理房地产开发授信项目时及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抵押物的管理,降低信贷风险。

(1)押物管理原则。对于房地产开发授信项目应以项目土地使用权及在建工程作抵押,银行信贷人员要亲自办理抵押登记手续,亲自到土地局或房屋管理局索取土地或房屋他项权利证明书或抵押证书,确保抵押凭证的真实有效。根据房地产授信项目的特点,在贷后销售阶段,为配合项目办理按揭贷款或公积金贷款,银行将释放相应部分抵押物的抵押权。银行信贷人员应遵循以下抵押物的释放原则:

①应落实先还款后解押,按照抵押物评估单价乘以解押面积计算应归还贷款的金额。

②银行经营部门应确保解押后抵押率不应低于初始抵押率,剩余抵押物能够完全覆盖银行贷款本息,否则不予办理后续解押手续或要求增减抵押物。

(2)押物管理要点。银行必须要求其认可评估公司对抵押物进行评估,确认其评估价值。对于纯土地抵押,授信抵押率应不高于60%,对于土地及在建工程、房地产作为抵押物,抵押率可控制在70%以内,银行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降低抵押率的准入门槛以控制信贷风险。对于抵押物为在建工程或房地产的应办理财产保险,且保额应覆盖银行借款,保险期限应覆盖贷款到期日。银行要加强对抵押物的监控和管理,银行不应接受车库、会所等变现较慢的抵押物,同时不能接受人防等不可售的配套公建部分作为抵押物。为防控信贷风险,银行应先落实抵押再办理放宽手续。

参考文献:

[1] PMI Standards Committee.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Upper Darby,PA: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1996.

[2] 夏乐象、邹建平.防范房地产贷款风险的对策与建议[J].金融与经济,2005(11).

[3]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7年第二季) [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gzdt/2007-08/08/content_710413.htm.2008.2007.8.

[4] 陈祖.关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难点的探讨与分析[J].四川建材,2006,32(2).

篇5:房地产开发贷款审查要点

一、定义

本文所指房地产开发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开发、建造向市场销售、出租等用途的房地产项目的贷款。

二、房地产行业总体特征

1、政策敏感性。

2、资金密集性。

3、区域性较强。

4、自偿性特征。

三、项目审查判断三大关键因素

(老城区、大型居住新区、户型-购房群体)区位和客户群销售风险完工风险股东(股东和集团实力、开发经历、、销售排名、市场品牌)品牌和实力商住项目财务风险实力:完工风险、整体抗风险能力品牌:销售风险(跌价空间-市场波动风险、定价合理-可比项目成本与价格除上述外部条件外,内部的管理和操作风险(抵押、预售资金监管)是风险管控的关键

四、申请人及股东审查要点

主要审查股权结构、股东背景,实际控制人(追溯到最高一级)的实力和市场品牌。

1、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实力和品牌:

21)股东是否央企、省市国企或大型民营房企;如股东构成有各类财务投资者,须关注是否明股实债、股权结构的稳定性,授信方案须提出保障我行权益的措施;

(2)股东主营业务板块构成。关注房地产开发从业时间,开、竣工面积等;关注其他主营板块的行业地位和集团整体经营稳定、综合实力情况;

(3)市场对其品牌的认可度:近几年全国销售排名(克而瑞排名)或区域性排名。

2、在建项目以及土地储备情况,关注在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占比。

3、集团财务情况,关注集团整体债务压力情况,判断整体抗风险能力。申请人财务情况,关注有无资本金抽逃或差额能否放款前落实、申请人其他项目融资落实情况、本项目已取得的外部融资和销售回款被集团或其他项目占用等情况。

五、项目位置审查要点

主要审查项目在该城市所处区域和具体地段的居住组团、配套成熟度,关注当地市场对该区域的认可度

(一)地理位置:分为三类,主城区、大型居住新区以及其他地区,具体由各分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归类。

1、大型居住新区:关注政府对该区域的未来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当地居民对该区域的认可度。是否政务/商务或居住新区核心地段等

2、其他地区:分析该地区有哪些特殊优势,针对的销售对象。

(二)周边生活配套设施情况

1、与主城区之间的交通情况:轨道交通情况、跨河大桥(或跨河隧道)情况(有河相隔的)。

2、是否在学区房范围(划归的重点小学和初中情况),六、项目自身审查要点

(一)项目土地审查要点

主要审查土地取得程序、合同特别条款、价款支付情况。

1、土地取得过程和取得方式。

2、土地成本和支付情况,并计算楼面地价。

3、土地证取得情况及相关记载内容。

4、土地出让合同中是否有配建保障房、无偿移交或还建(回迁)、限制销售等特殊约定。

5、土地取得流程或土地本身是否有瑕疵。

(二)项目规划审查要点

主要审查项目规划规模、业态、套型,判断销售群体和去化风险

1、整体规划情况:项目商住等业态规划面积、主要套型和层高、精装/毛坯,分期概况(包括前期开发进展)。

2、授信区域项目规划情况。即上述具体规划情况。

(三)四证取得情况

主要审查已取得证照情况和预计后续取得时间。

(四)项目总投资和筹资计划审查要点

主要审查投资成本、筹资计划是否合理,资本金能否落实,对销售滚动投入依赖度是否过高

1、总投资构成以及投入情况。关注土地楼面价与周边项目对比有无优势,单位建安成本是否当地市场合理区间;

2、筹资计划和已投入情况。关注资本金能否在放款前落实到位,融资比例和模式是否合理,销售滚动投入依赖是否过高。

3、关注外部融资(包括本项目和项目公司其他项目)情况:金额、期限、利率、担保方式、还款来源。对我行融资安全的影响,授信方案的应对措施。

(五)项目建设进度审查要点

项目目前建设进度、计划开盘时间和竣工入住时间。

(六)项目销售审查要点

主要审查周边销售去化率和价格、本项目前期销售去化和价格、授信项目按可比价格测算的销售收入。

1、周边可比项目销售情况。

2、授信项目前期销售情况(如有)。关注已售部分去化率情况以及销售收入、价格、资金回款情况。

3、授信项目预计未来销售价格和总收入情况。有意向性销售或定向销售的,根据具体协议内容分析未来销售情况。

4、计算可售面积成本、保全价格和跌价空间。

(七)封闭管理审查要点

1、根据当地政策规定和我行与借款人确定的管理方案,能否落实预售资金唯一监管,销售回款能否全部我行归集。

2、经营机构是否已制订明确的贷后管理措施,包括成立专项小组、责任人、抵解押和资金封闭管理(建设资金和预售回款)的具体要求。

(八)还款方案审查要点

ABC三类:根据股东情况以及项目所在地区,并结合项目具体情况,以三类方案为基础制定具体的还款方案(具体分类方案参见审查报告模版)。

七、项目担保方式审查要点

(一)抵押担保

1、土地、在建工程能否全程办理抵押;

2、无法办理全程抵押的,解释原因,要求落实预售阶段的风险防控措施。

3、抵押物评估方式以及估值的合理性,抵押率的设定。

(二)质押担保

1、质押物的评估方式、估值的合理性、质押率的设定。

2、当地办理相关质押登记的相关规定、流程以及可操作性。

(三)连带责任担保

1、担保人与借款人的关系。

2、担保人的担保履约能力:股东背景、资金实力、偿债压力等。

八、授信方案审查要点

篇6: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审查要点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借款人主体资格的法律审查

为全面考察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体资格,实践中银行可要求申请贷款的房地产企业提供下列资料:借款申请报告;公司章程、成立批文、经年检并核准登记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证明书及签字样本,借款授权书(股份制企业),贷款证年检证明复印件,贷款证卡及复印件;经会计师事务所验审的近三年年报及本期财务报表;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资质证书、工商管理部门的注册验资报告、开户许可证及有效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复印件、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或授权机构同意申请贷款的决议、公司主要领导人简历及工作人员文化结构等。

实践中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申请进行审查时,重点要对申请人的营业执照和房地产开发资质进行审查。

(一)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营业执照的审查

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营业执照的审查,主要是为了确保申请人具有法人资格,可以作为民事主体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营业执照的审查包括,申请人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否包含房地产经营内容,借款人于申请贷款当年取得或换取营业执照的,应提交该当年的营业执照;如借款人非于申请贷款当年取得或换取营业执照的,应提交经过该当年年检过的营业执照。

(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开发资质的审查

房地产开发企业不仅需具有一般借款人都有的营业执照,还需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这是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借款人特殊要求。如房地产开发企业未取得房地产开发资质就擅自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则属于违法行为,其从事的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应认定无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的审查,应着重审查以下三个方面:申请人是否取得了房地产开发资质等级证书、申请人取得的房地产开发资质证书是否经过年检、申请人取得的房地产开发资质证书是否与其承担的房地产项目的建设规模相一致。

二、对房地产项目资料的法律审查

银行发放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对象是房地产项目,因此对贷款项目合法性进行审查是银行防范房地产贷款风险的前提。银行对房地产贷款项目审查应要求借款人提交以下项目资料文件:立项批准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预算报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出让合同及规划红线图、国有土地使用证、地价款缴交凭证复印件;施工许可证;自筹资金比例;合作项目需提供合作开发协议或有权部门批准合作开发的批件。实践中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法律审查应重点放在立项批准文件和四证上及自筹资金比例上。

(一)对房地产项目立项批准文件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四证的审查。

银行对房地产项目立项批准文件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四证的审查应主要注意审查两方面:

1、注意审查立项批准文件及四证的有效性

首先,要注意审查借款人提供的批准文件是否有权机关颁发的。其次,在审查项目四证时,应注意审查四证的颁发时间,确认四证的有效期。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发商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如建设用地被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或建设用地超过两年未使用,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撤消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开发商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应在6个月内申请开工,逾期未开工又未申请延期或申请延期未获批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行失效。

建设单位应当自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3个月内开工。因故不能按期开工的,应当向发证机关申请延期,延期以两次为限,每次不超过3个月。既不开工又不申请延期或超过延期时限,施工许可证自行废止。因此银行审查中应注意国家法规对四证时效的规定,防止超过时效导致项目不合法。

2、注意项目立项批准文件及四证确定项目开发地域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发[2003]121号)文件的规定,商业银行发放的房地产贷款,只能用于本地区房地产项目,严禁跨地区使用。银行可根据项目资料提供的有关信息,如批准机关的名称,项目地块的坐落等确保借款人申请发放的贷款项目在本地区之内。

(二)商业银行对房地产项目建设自筹资金的审查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13条规定:“房地产开发项目应当建立资本金制度,资本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20%。”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03]121号)文件也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其自有资金(指所有者权益)应不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30%。”银监会颁布的《房地产贷款风险监管指引》将自筹资金的比例提高到不低于35%。

为了满足上述条件,获得贷款,许多房地产企业对自筹资金采取了灵活态度。在实践中,银行要区别情况认真审查:

1、同一房地产项目,房地产企业在多家有银行贷款的,其中一家银行计算借款人自筹资金比率时,将企业向其他银行融资所获得的贷款也计入其自筹资金的范畴,这种做法是不符合要求的,银行不应接受此种自筹资金比例计算方式。

2、房地产企业的股东或其他企业投入,但不作为企业资本金投入,而是作为房地产企业与其股东之间的其他往来款项的形式作帐。此时,对于银行所要求的借款人自筹资金比率高于法律法规和人民银行规定要求的,股东或其他企业暂借借款人的款项可视为借款人的自筹资金。但为防止抽逃资金,银行应要求借款人的股东或其他企业书面承诺,借款人还清贷款前不收回该笔资金,以确保不因资金缺口而影响项目建设和按时还贷。

(三)对房地产贷款项目几种特殊情况的审查

1、对房地产贷款项目运做是否规范进行审查

我国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房地产开发贷款中只有合法的开发主体才能享有所开发项目的销售收入;立项批准文件确定的开发主体与“四证”确定的建设者或土地使用权人不一致、“四证”确定的建设者或土地使用权人不一致时,开发商(借款人)不是项目的合法建设主体。借款人不是项目建设的合法主体,可能引发纠纷使借款人陷入诉讼争执中;同时也会使借款人能否享有项目的销售收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给银行的贷款带来风险。

为防止项目运作不规范而引起的风险,银行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及银监会的的信贷政策,审查房地产开发贷款中的批准文件和权证中记载的开发商的名称是否一致,对不一致的,应建议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开发商(借款人)变更有关权证,使其成为项目建设的合法主体;对借款人非自身原因不能获取政府有权批准机关关于立项批准文件及有关权证的变更批复,但政府有权批准机关答复肯定了借款人项目开发的合法主体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要求原开发主体作为银行共同还款人,和借款人一起对银行贷款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

2、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实质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房地产开发是一个综合开发过程,应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城市绿化等方面协调一致,以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房地产开发的立项审批,涉及到城市建设、规划、交通、水资源保护、行污排捞、环境保护、文化构成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一个合法的房地产项目应符合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防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但是实践中,主管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的某些政府职能部门、审批部门的工作人员往往忽视、无视、或者根本不清楚其他法律的存在,盲目立项批准,导致项目被依法撤消或项目建成后成为违章建筑被依法撤除。如果开发商投入巨大的开发成本后,项目被依法撤消或所建房屋被撤除,将直接造成开发商还贷资金的缺乏,严重影响银行贷款的安全。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

(1)审批人员应熟悉与房地产开发立项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规划法》、《建筑法》、《防洪法》等。在房地产开发贷款中,如对项目的合法性存在疑惑,应及时查阅有关的法律法规直至咨询有关业务人员。

(2)要求借款人提供有效担保,实践中借款人多以开发项目的土地使用权为借款提供抵押担保,但是如果项目因实质不合法而被撤消或建成后被撤除,用作抵押的土地使用权也有可能因项目被撤消而无效,导致贷款担保落空。因此贷款银行在审批开发贷款时,对项目的合法性特别是土地审批手续的合法性存在疑问时,应要求借款人提供除土地使用权以外的有效担保。

(3)依法维权,保护银行利益。如果房地产项目的不合法是因为政府审批部门的过错造成的,贷款银行可督促借款人提起行政赔偿诉讼,要求有过错的政府审批部门承担赔偿责任,在借款人取得行政赔偿款后,贷款银行可要求借款人用以偿还贷款。

3、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引发贷款风险的审查

房地产项目转让是指一方将已获得的土地使用权连同项目规划许可正、施工许可证等有关文件和已建成的房地产实物部分有偿转让给受让方,由受让方去完成项目建设,此时如银行已对该项目发放了房地产开发贷款,则由于借款人(原项目开发商)转让项目后不再是适格借款人,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贷款银行可根据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要求借款人提前偿还贷款本息,结束房地产开发贷款法律关系。为此贷款银行可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如借款人转让所开发项目的,贷款银行可要求其提前偿还全部贷款本息。(2)与借款人、项目受让人协商,将开发贷款的借款人变更为项目受让人,由项目受让人承担原借款人根据借款合同应承担的义务,如贷款银行采取此种措施应注意审查开发项目转让的合法性。

首先,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转让必须符合《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8条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

(二)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25%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转让房地产时房屋建成的,还应当持有房屋所有权证书。

该法第39条还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人民政府批准。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报批时,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决定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转让方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将转让房地产所获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或者作其他处理。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必须符合上述条件。

其次,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履行特定手续。根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21条的规定,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自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办理完毕之日起30日内,持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合同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备案。

再次,房地产开发项目受让人必须符合法定条件。由于我国对房地产业实行市场准入及资质管理制度,因此房地产开发项目受让人必须是取得房地产开发资质证书且其资质等级符合要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三、房地产开发类贷款的担保

实践中由于房地产开发类贷款金额大、周期长,为保证此类贷款的安全,银行一般只接受房地产抵押贷款,对保证、质押及房地产以外其他资产的抵押不宜接受。

(一)商业银行在受理房地产抵押时应注意审查以下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1、在接受房地产抵押时,应注意审查产权证的真实性及来源的合法性。

银行在对房地产抵押进行审查时,不应仅进行形式上的审查,还应对抵押人取得权属证明是否经过了法定程序进行实质性审查。实践中,银行应特别关注以下情况:

(1)应注意审查土地出让合同的出让主体是否合法。根据现行有关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我国只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土地管理部门才有权出让土地使用权,而像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是无权出让土地,更无权颁发土地证的;

(2)注意审查土地出让金是否已经交清。应要求抵押人提供与合同价款相符的发票;对以协议方式出让的土地使用权,还应注意审查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不能低于订立合同时当地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确定的最低价的,否则无效。

(3)对于在二级市场受让的用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土地使用权,注意审查该土地在转让时是否已经完成了原土地出让合同规定的开发计划等;

(4)在接受二手房抵押贷款时,针对一些关联交易,特别是近亲属之间的交易。应注意审查交易的真实性,如是否支付对价、赠予行为是否是真实意思表示、房产交易双方当事人身份的真实性以及房屋买卖合同是否合法有效等;

2、在接受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公益性事业单位房地产作抵押时应注意的问题。根据《担保法》第37条第3款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不得设定抵押。因此,一般来说像学校、幼儿园或医院等单位,不管其是公立还是私立,都不得接受其以公益设施作抵押,但学校、幼儿园或医院等公益单位以公益设施以外的财产(如店面)为自身债务设定抵押的,原则上应当可以接受。

一般来说,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包括学校、幼儿园、医院、卫生防疫站、体育馆等。社会公益性团体,包括红十字会、残疾人联合会、环境保护协会、宗教协会等。

3、在接受光地抵押时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5条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必须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动工开发期限开发土地。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5%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二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但是,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开发迟延的除外。”根据这一规定,抵押的土地使用权,可能由于该土地超过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两年未开发,被土地主管部门依照该规定无偿收回,被抵押的土地使用权会随之依法转移归国家所有,致使抵押权落空。

为避免出现上述风险,银行在接受土地使用权(光地)抵押时,应加强贷后管理,及时关注土地开发进展情况,对于未能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开发的,应当积极敦促抵押人及时到土地主管部门办理延期开发手续,或及时采取合同中约定的违约救济措施,避免土地使用权被国家无偿收回。

4、接受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担保法》第34条和第36条的规定,集体土地使用权中,只有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荒丘、荒地等“四荒”土地使用权和乡(镇)、村企业的厂房及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但鉴于集体土地使用权在流转方面限制比较多,且实际价值难以判断,如林地使用权。因此,在实践中,一般不得接受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

5、办理土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同时抵押时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担保法》第36条规定,以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的,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应当将抵押时该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同时抵押。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房地产抵押时“房随地走”和“地随房走”的原则。法律上虽然明确规定房地需同时抵押,但在实践中,如何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去实现房地同时抵押,却是横亘在银行面前的一道难题。

由于我区房屋和土地是实行分别管理、分开发证的,因此如地方法规无明确规定,为防范法律风险,办理房地产抵押时应分别到房屋和土地管理部门分别登记,防止因土地或房屋抵押缺乏公示而与其他抵押权人产生法律纠纷。

6、关于对一栋楼房仅以部分楼层抵押(或一栋房屋,其占地面积远小于其土地证面积),其土地如何办理抵押登记的问题。对一栋楼房仅以部分楼层抵押,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办理土地抵押登记:(1)对于能够办理土地分割的,应要求抵押人先行办理土地证分割,再办理房屋、土地的抵押登记;(2)对于不能办理土地分割的,如果抵押人同意,应要求其将整栋楼的所占土地一并抵押,如果抵押人不同意,则应要求其到土管部门出具同意该栋房屋部分抵押的“抵押联系通知单”,并注明土地证号,抵押权人及抵押金额。

7、关于抵押登记期限的问题。

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12条规定我国法定的担保物权存续期间为主合同债权诉讼时效结束后二年,只要在此期间内行使担保物权,人民法院都应予以认可。根据该规定,可以认定:其

一、物权登记机关自行设定物权担保期限没有法律依据,是无效的;其

二、在法定担保物权存续期间即主合同债权诉讼时效结束后二年内主张担保物权均是合法有效的。但为了防范经营风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银行应从审慎性原则出发,按时前往登记部门办理续登记,以免造成抵押物重复抵押,产生纠纷。

8、关于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问题。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转发该通知时所作的规定,银行在办理以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为标的物设定抵押担保贷款时,只要在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即视同已经具有审批权限的土地管理部门的批准,不必再另行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审批手续。另外,银行在测算划拨土地的抵押率时,应注意先行从其总价值中扣减与其在出让时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等金额相当的这部分价值。

9、关于在建工程抵押的问题。

根据《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在建工程抵押是指抵押人为取得在建工程继续建造资金的贷款,以其合法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连同在建工程的投入资产,以不转移占有方式抵押给银行作为偿还贷款履行担保的行为,由此可知,以在建工程抵押取得的贷款只能用于该在建工程的继续建造。换言之,在建工程的开发商不得以在建工程为他人债务作担保,也不能为自己其他性质的的债务进行担保,而只能为取得在建工程的继续建造资金的贷款担保。另外根据《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在建工程在竣工验收办理产权证后,应及时将在建工程抵押变更为房地产抵押,防止银行抵押权落空。

(二)注意审查房地产抵押中涉及到的几种法律关系

1、注意审查在建工程抵押与建设工程工程款优先权的关系

《合同法》第286条规定了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优先于银行抵押优先权实现。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6月11日通过的《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法释[2002]16号)也明确规定,建设工程的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优先于抵押权和其他债权。因此,银行应注意防范建设工程式优先受偿权带来的贷款风险。

由于法律和司法解释并未规定建筑工程优先权公示制度,导致该建设工程式的抵押权人在接受抵押时无从了解该建设工程上是否存在承包人的优先权。因此,假如贷款银行在发放房地产开发时接受了在建工程抵押,但开发商并未如约支付承包人建筑工程款时,贷款银行的抵押权很可能落空。为了最大限度的防范在建工程抵押权落空的风险权落空的风险,贷款银行在发放开发贷款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注意审查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工程价款的约定。贷款银行应注意审查了解《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工程总价款、支付条件、支付方式以及是否存在承包商垫资建设的情况,在承包商欲行使优先受尝权时贷款银行应该协助开发商。根据《建设工程合同》的约定和法律规定,对建设工程价款超过合同约定或超过预算数额时要求开发商行使拒绝权。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的规定,承包人的优先权的行使须在建设工程竣工之日或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竣工之日起6个月之内行使才为有效,因此贷款银行还可根据《建设工程合同》掌握承包人行使优先权的期限,以便及时提出抗辩。

(2)在确定抵押物价值时扣除工程价款。由于承包人的工程价款优先于贷款银行的贷款抵押权受偿,因此银行在确定拟抵押的房地产(尤其是在建工程和竣工未超过6个月的房地产抵押)的价款抵押时,可将工程款相应部分剔除。但是由于开发商支付承包人的价款后,承包人的优先权自然释放,所以银行在办理抵押登记时,仍然应对抵押的房地产作全部、第一顺序抵押权的登记,以便在优先权终止后获得优先于开发商的其他抵押权人、无担保债权人优先受偿的效力。

(3)要求承包人提供担保或要求承包人书面放弃优先受偿权。为了对抗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贷款银行可尝试以下两种方法:第一,贷款银行可与承包人协商,要求承包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双方还应在合同中约定,承包人应在贷款银行开立帐户,对于其行使“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获得资金应存入该帐户,并授权银行进行扣划。第二,贷款银行可要求承包人出具放弃优先受偿权的书面文件。我们认为,法律赋予承包人对于建设工程的有限受偿权是一种授权性规范,承包人有权放弃,法律应遵守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权利。但目前无明确规定和判例的情况下,从谨慎原则考虑贷款银行不应完全依赖于承包人放弃优先受偿权这一途径,而应结合其他方法保障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2、房地产开发抵押贷款与商品房预售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商品房预售是指房地产企业将正在建设中的房屋预先出售给承购人,由承购人支付定金或房价款的行为。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4条规定,房地产开发商如要预售商品房,必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预售登记,由于开发商已将项目土地使用权预先抵押给贷款银行。

商品房预售后,项目土地使用权的变现能力将受到预售合同的限制,如开发商不能按时偿还贷款,贷款银行不能就抵押土地使用权折价、拍卖并就折价、拍卖款优先受偿。为防范此种风险,贷款银行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要求开发商将预售款交存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进行监管。《城市管理法》第44条第3款规定:商品房预售所得款项,必须用于有关的工程建设。实践中贷款银行可要求开发商将预售款交存我银行,对其进行监管,银行可以借此有效控制预售资金的用途,防止借款人滥用预售资金或将预售资金移转用于其他项目的开发。

第二,要求开发商与购房人在贷款银行办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在房地产开发贷款中,开发贷款的偿还往往依赖于项目房屋的销售收入,而房屋的销售收入大部分又来源于银行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开发贷款的发放银行发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可使银行仍取得对房屋和土地的抵押权,有利于维护银行贷款资金的安全。为此,贷款银行可与开发商签定办理按揭贷款业务合作意向书,作为向其发放开发住房开发贷款的条件。第三,要求开发商为个人住房贷款提供保证担保。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有关规定,消费者支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大部分款项后,承包人就该商品房享有的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不得对抗买受人,这就意味着银行的抵押权也不能对抗购房人的期待权。因此商品房预售后,银行对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权几乎失去了变现能力。为了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性,贷款银行可要求开发商在房屋预售后,房屋产权证办出之前,为购房人在银行的抵押贷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四、几种特殊形式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法律风险防范

(一)借款人为企业集团成员法律风险防范

就房地产企业集团组织结构而言,集团母公司或控制公司是纯粹持有股份的公司,本身不参与房地产经营,由集团下属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事房地产项目的申报业务,房地产开发公司有时根据需要再设立项目公司,具体从事特定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房地产企业集团具有企业集团固有风险,在实践中控制公司利用控制权损害商业银行利益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1、借款人资本明显不足,借款人向控制公司或关联企业借款,以增加资本金,以满足贷款银行对资本金的要求。但在银行发放贷款后,借款人的控制公司抽回资金或将贷款资金移用于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

2、房地产开发项目预售后,控制公司要求借款人移转预售款给控制公司或企业集团中的其他公司,从而使贷款银行的还贷来源落空,不仅将对项目继续开发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且削弱了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增加了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

3、在偿还贷款银行债务之前,提前分配或转移销售收入,为贷款银行的贷款债权带来了一定风险。

因此针对上述情况,银行在发放贷款前,与控制公司协商并可根据情况取得控制公司对下列事项的承诺:

(1)承诺在借款人偿还商业银行贷款前,不得抽回借款或投资、不得要求借款人偿还所欠控制公司的借款,或承诺其对借款人的债权在银行贷款债权之后获得清偿。(2)承诺在借款人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前,不得要求借款人移转预售款。(3)承诺在借款人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前,不得分红。

(4)承诺在某些情况下,商业银行可直接要求控制公司偿还贷款本息。这些事项包括如借款人资本明显不足、借款人存在欺诈行为、借款人的资产及财务与控制公司的资产及财务混淆不清等,事实上当借款人发生上述事项时,借款人的独立法人地位已明存实亡,银行可运用处理关联企业的法律规则“揭开公司面纱”制度,要求控制公司直接对从属公司的债务负责。

(二)借款人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公司法律风险防范

房地产开发项目公司是为开发某一特定房地产开发项目而专门设立的企业。在实践中银行应注意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公司进行以下审查:

1、注意审查房地产开发项目公司营业执照的时效性。建设部、国家工商总局于1992年颁发的《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的通知》第3条规定,项目公司经营对象只限于批准的项目,项目开发、经营完毕后,应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核减经营范围的变更登记。但在实践中,许多项目公司在特定项目开发完毕后,为避免高昂重新成立费用及复杂的手续,并不去工商机关注销营业执照,而是继续开发经营其他房地产项目。

2、注意审查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政府立项批准文件和有关权证。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股东公司)以自身名义取得了某项目的批文及“四证”,此后股东公司就同一项目设立项目公司,而该项目公司又以自己的名义向商业银行申请房地产贷款是否允许?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发[2003]121)号各商业银行对未取得“四证”的项目,不得发放任何形式贷款规定,银行对未取得四证的项目公司不得发放贷款。在这里需要明确的是,银行如与未取得四证的项目公司签定房地产开发借款合同,借款合同是否有效?就合同的效力而言,由于商业银行向项目公司开发贷款并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属于《合同法》规定合同无效条件,借款合同不会因此无效。但由于商业银行此种行为违反了人民银行及银监会的信贷政策而可能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3、注意审查因项目公司股权整体转让对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影响。

股权转让形式下的房地产转让不需要到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过户手续,免却了复杂手续和费用,受让方可以合法的以股东身份参与经营管理项目,由于具有上述优点,收购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逐渐成为房地产项目转让中常用的手段。

作为贷款银行应防止股东公司滥用权利损害债权银行利益的情况发生,实践中表现有: 其一,项目公司股东低价转移股权行为造成了项目公司自有资产减少,偿债能力下降。另外如受让股权的企业资产较差,不仅不能给项目公司追加资金,而且还可能挪用项目资金,给银行贷款造成风险。

其二,项目公司股东因土地增殖股权高价转让导致项目开发成本增加,项目利润下降,导致贷款的还款来源可能落空。

按照《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转让股权,不必取得债权人的同意。因此为防范股东整体转让股权引起的法律风险,银行可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如借款人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应事先取得作为债权人的商业银行的同意。

(三)房地产合作开发贷款的法律风险防范

房地产合作开发是指在房地产开发中享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与他方签定合同,共同开发土地,建造房屋,并按投资比例分享房屋产权的经营行为,实践中多称为“连建”、“参建”。合法的房地产合作开发应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1、合作开发双方必须签定合法有效的合作开发协议;

2、一方必须是取得房地产开发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3、一方必须取得土地使用权。

银行在实践中应注意防范几种不合法的房地产合作开发方式:

1、名为合作开发,实为借贷的合作开发形式

在房地产合作开发中,如双方在合作开发合同中约定,建设方只收取固定货币利益,不承担经营风险,则这种条款构成合作开发合同中的“保底条款”,双方虽名为合作开发关系,实为借贷关系,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禁止企业间互相借贷收取利息,因此上述合同应属无效。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规定,此类条款也属于联营合同的“保底条款”,也应认定无效。

2、名为合作开发,实为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合作开发形式 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在保底条款中约定土地使用权人不承担经营风险,只收取固定货币利益。在房地产合作开发协议的保底条款中,如双方约定的是供地方不承担经营风险,只收取固定货币利益,则这种约定虽名为合作开发,实为土地使用权的非法转让,应认定无效。

第二、以划拨土地使用权与他人合作开发,但未办理审批手续,未补交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权的划拨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交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国有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无偿交付其使用的行为。根据《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办法》第5条、第40条的规定,如土地使用权人以划拨土地使用权与他人合作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应取得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并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交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否则此种房地产合作开发就因非法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而应归于无效。第三、改变土地用途,与他人合作进行房地产开发

上一篇: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报考须知下一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建设个人自查报告及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