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基本技能

2024-04-22

幼儿教师基本技能(通用6篇)

篇1:幼儿教师基本技能

幼儿教师基本技能技巧训练

技能是指人们掌握专项技术的能力。技巧是指人们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成熟的、个性化的技能。提起技能技巧,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便是“说、画、唱、跳”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技能技巧水平和 实际操作能力,是幼儿教师不同于大中小学教师的突出特点。学前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和实用性很 强的专业,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口语表达、美术、音乐等基本技巧和能力,始终是决定 教育活动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我们知道: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特性决定了幼儿在操作中才能获 得经验,获得发展。不否认,上述技能技巧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然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提出教师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并积极 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 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师生互动”,等等。综上所诉,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 师,在技能技巧方面,仅有“说、画、唱、跳”等技能技巧是不够的。跨世纪的幼儿教师应建构 一种以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养结构。其间,不仅要注重教师“说、画、唱、跳”等显性技能技巧的 提高,更要注重教师隐性技能技巧的培养,如:基于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一般能力之上 的与语言交往能力、教育教研能力相关的随机教育能力、师幼互动策略、与家长的交往技巧等方 面能力的培养等。惟其如此,教师才能从传统式的“工匠型”向“反思——开拓型”转变,真正提高 教育质量,实现素质教育。

篇2:幼儿教师基本技能

一、讲解与讲解技能(讲解是什么,讲解技能,讲解优缺点及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向学生描述、分析各种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讲述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称为讲解。

讲解又称讲授,它是运用语言对数学知识进行剖析和揭示,从而充分剖析数学事实的外在条件和内在结论等要素,描述数学事实的内涵,揭示不同问题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领会,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

讲解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讲解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行为方式。讲解技能是教师应具备的诸多的教学技能中最基本的、运用频率最高的,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技能。讲解技能是教师传授知识、启发思维、表达感情、传播思想的一种教学行为,这种教学行为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控制教学进度,且具有信息传输密度高、知识面宽等特点。正面的、系统的讲解可使学生少走弯路。

讲解技能有两个显著地特点:一是教学媒体的单一性——以语言为唯一媒体;二是信息传递的单向性——由教师传向学生。

讲解的优缺点

优点:

1、使用简洁方便,经济实用。只要教师的教学语言技能掌握得好,就能灵活方便的运用讲解技能。操作简单,不需要其他教具。

2、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讲解,教师最容易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展示在学生面前,最易把学生的思维引导着沿着教师的教学意图进行。从而最易实现对教学进程控制,把握教学进度。

3、信息的传输量大,省时省力,高速高效。由教师精心组织,可将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出来。可使学生认知过程减少盲目性,从而使学生高速高效的获得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愿意运用讲解技能。

4、系统性强。教师可以把知识分为几部分,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概念、原理等系统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理论。

5、重点突出,抗干扰性强,对重点和难点部分,教师可以反复强调,大量举证。帮助学生理解,从而避免了枝节问题的干扰。缺点:单纯地运用讲解技能,也有明显的缺点。

1、其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讲解时,学生处于单纯地接受信息的被动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特别是长时间讲解易使学生不能抽出更多时间主动进行数学思维。

2、单纯的讲解信息通道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因此,信息保持率不高,记忆时间不长。

3、不利于因材施教。因为在班级授课制中,教师在讲解时只能照顾大多数。对于尖子生和差等生照顾不够。

4、不能使学生形成技能。技能的获得只有通过练习,而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只听不练,讲是无法形成技能的。特别对于数学认识结构的建立来说,学生没有独立的数学思维活动的经验,是难以建立正确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

5、教学反馈不易掌握,反馈信息把握的不全面、不准确。尽管教师力图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反馈信息,但所获得的信息毕竟是不全面、不准确的。显然,单纯的讲解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长时间单纯地运用讲解技能会使课堂教学走入满堂灌的歧途。

为了避免上述缺点,提高讲解的效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是同时运用提问、板书、演示、电教等多种技能,使这些技能与讲解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技能群,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讲解技能的教学目的

讲解技能的教学目的指的是讲解技能的教学功能。从宏观上讲,讲解技能的目的与教学大纲的目标体系是一致的;从微观上讲,每节课的讲解目的与教学目标也是一致的。因此,讲解的教学母的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授知识、解难释疑

2、引导学生、启发思维

3、传道育人、培养品质

二、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讲解技能

(1)数学的概念讲解

概念讲解需要针对学生理解概念过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切勿面面俱到或讲解过细。在进行概念讲解的时候要清楚学生学习的过程,以便更好的设计讲解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明确数学概念的形成性概念与同化型概念。形成性概念主要是根据概念形成的过程进行定义,例如:函数、反函数、函数单调性、圆锥曲线等等。这类概念的文字定义比较长,设计的数学名词与术语比较多,需要我们对该概念的文字定义相当熟悉。同化型概念主要是某一概念的一个特例,运用一个更大的概念来定义一个小的概念,也就是内涵扩大,外延缩小的概念。例如:用四边形来定义平行四边形,有三角形来定义直角三角形,有数列来定义等差数列。这类数学概念是上一级概念的特例,我们要明确这一概念对上一级概念而言所具备的特点或者行驶就能够把概念讲解清晰。

其次,形成性概念讲解的要点:(1)掌握概念形成过程的固定句式(2)帮学生总结概念形成的要点或步骤。

最后,同化型概念讲解的要点:(1)抓住概念的特点与特有形式(2)运用恰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2)数学的习题讲解 新课教学中,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公理、定理、性质、公式等有所理解,但让学生直接运用它们去分析、解决问题仍然有不小的难度;习题课教学中,就是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讨论以及练习,使学生加深对相关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总结归纳出运用基本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能,从而开阔眼界、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高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习题课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3.1、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法”是习题课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教师对典型例题的详细分析和讲解,总结归纳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在此基础上给出新的问题让学生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进一步总结出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解题能力。3.

2、讨论-归纳法

对于一些问题,学生解答时很容易出错,这种情况下,可以用“讨论-归纳法”进行教学,即先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暴露出各种错误思路、结论.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正确结论。3.

3、分析-讨论法

“分析-讨论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某一具体的数学问题,边分析、边讨论,逐步解决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当问题有一定难度,如果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会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时,可以用“分析-讨论法”。这种方法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并能发现学生分析问题的错误思路、方法,及时予以纠正,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4、板演-评议法

“板演-评议法”是教师选择典型问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演,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把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暴露在全班同学面前。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进行评议,充分肯定其正确的分析方法与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这种方法,通过板演能检查出板演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议,能及时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析和小结中及时地指导学生总结习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同时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解题中常用的方法,解题的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在掌握常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学生通过评析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用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创造性,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3)数学的证明讲解

1、四个注意

(1)注意:①公理是通过长期实践反复验证过的,不需要再进行推理论证而都承认的真命题;②公理可以作为判定其他命题真假的根据.

(2)注意:定理都是真命题,但真命题不一定都是定理.一般选择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真命题作为定理,可以以它们为根据推证其他命题.这些被选作定理的真命题,在教科书中是用黑体字排印的.

(3)注意:在几何问题的研究上,必须经过证明,才能作出真实可靠的判断.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个命题,如果只采用测量的方法.只能测量有限个两平行直线的同位角是相等的.但采用推理方法证明两平行直线的同位角相等,那么就可以确信任意两平行直线的同位角相等.

(4)注意: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①论据必须是真命题,如: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和巳知条件;②论据的真实性不能依赖于论证的真实性;③论据应是论题的充足理由.

2、逐步渗透数学证明的思想:

(1)加强数学推理(证明)的语言训练使学生做到,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学过的概念和命题,即进行语言准确性训练;能学会一些基本的推理论证语言,如“因为„„,所以„„”句式,“如果„„,那么„„”句式等等;提高符号语言的识别和表达能力,例如,把要证明的命题结合图形,用已知,求证的形式写出来.(2)提高学生的“图形”能力,包括利用大纲允许的工具画图(垂线、平行线)的能力和在对要证命题的理解(如分清题设、结论)的基础上,画出要证明的命题的图形的能力,后一点尤其重要,一般通过图形易于弄清命题并找出证明的方法.(3)加强各种推理训练,一般应先使学生从“模仿”教科书的形式开始训练.首先是用自然语言叙述只有一步推理的过程,然后用简化的“三段论”方法表述出这一过程,再进行有两步推理的过程的模仿;最后,在学完“命题、定理、证明”一单元后,总结证明的一般步骤,并进行多至三、四步的推理.在以上训练中,每一步推理的后面都应要求填注推理根据,这既可训练良好的推理习惯,又有助于掌握学过的命题.

(3)数学思想方法讲解

在教学中一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第一,在教材中充分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概括,蕴涵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有时两者溶为一体(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需要教师在教材中认真加以挖掘。例如,对立体几何教材进行分析时,不仅要把握它的内容、体系、作用等,而且应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认识它的显著特点:将一些空间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去解决;利用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似关系,采用类比思想方法从平面图形的性质去探求空间图形的有关性质;教材较好地体现了立体几何课程体系的公理化特点。再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历

史上就有几何方法、特殊值代入法、逐次逼近法、十字相乘法和公式法等;让学生从数学历史发展与演进的角度加以领悟。备课时不仅要明确章节和课时教学的知识点,还要列出知识与思想方法结合的交叉点。譬如,在讲高中《数列》中的数列及其表示时,采用公式法、图像法、递推法、符号思想、集合思想、函数 思想等思想方法;在讲数列的通项公式时,结合归纳法、方程法、待定系数法、方程思想,转化思想等思想方法;在讲数列分类时,渗透分类思想等。教师在深刻分析教材时,就能够发现数学知识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在教学中能够及时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学过程,大体可分为知识发生和应用两个阶段,前者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得到新知识的过程,包括概念的形成与概括、结论的发展与推导,数学思想方法的探求与思考过程等。后者指对已有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和方法的巩固和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的过程。实际上,知识的发生过程也就是其思想方法发生的过程,因此,概念的形成过程、问题的产生过程、规律的揭示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等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和培养的好机会,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主渠道。例如,讲授排列的概念时,教师不应直接把定义抛给学生,而应该通过提供现实生活中简单而直观达到感性材料,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实验得到答案,从中获得问题解决的初步体验,再从具体问题及其解决过程概括出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抽象模式。

当然,有些概念本身就蕴涵着某种思想方法。例如,数的绝对值和算术根的概念中就蕴涵着分类思想,涉及绝对值和算术根的问题常须抓住零点分类进行讨论;复数相等的概念蕴涵着转化思想,即利用复数相等定义可以将复数范围的问题转化到实数范围内解决,等等。对于规律(定义、公式、法则等),也要重视其发生过程的教学,教师也应当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直观背景材料或已有的知识发现规律,不要过早地给结论,弄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充分的向学生展现自己是怎样去思考的,使学生领悟蕴涵其中的思想方法。例如:椭圆定义的教学就可以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抽象化的思想方法,可以设计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概念的提出过程、结论的探索过程和方程变形的思考过程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体验了运动与变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以及等价证明思想。

第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问题的探索与解决过程,实质是命题不断变化和数学思想方法反复运用的过程,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的观念性成果,它存在于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之中,数学问题的探索与解决,都遵循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数学问题的推广、引申和解决过程既是新的数学问题发现和解决的过程,也是数学思想方法深化的过程。因此,在数学问题探 索、解决的教学中,要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对问题解决的统摄和指导作用,要让学生真正领悟隐含于数学问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有关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消化吸收成具有“个性”的数学思想,逐步形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思维活动的习惯,这样,在解决问题时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例如:在解题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通过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解题示范,通过范例展现 自己是如何“想”数学,如何“做”数学的。也就是自己是怎样审清题意的,是怎样运用探索法诱发灵感,产生“好念头”的,是怎样对问题进行转化和变更的,是怎样通过解题进行回顾、概括形成方法和模式的,是怎样运用合情推理发现结论的,等等。其次,在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开展反思活动。对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广泛联想,探求多种解题方法,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探索、猜想等良好习惯,而且还沟通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第四,在知识整理总结中概括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隶属性,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该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进行。由于同一内容可以蕴涵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而同一思想方法又常常分布在许多不同的知识点里,从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体现出一定的“分散性”。这种“分散性”不仅符合数学思想方法的自身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感受、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分散”与“整合”是辨证统一的,注意到“分散”而忽略“整合”也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字思想方法的整体认识和把握。因此,在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整理的同时概括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途径。总结与复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归纳、提炼知识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总结与复习的任务之一。知识的总结与复习是对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深化、精练和概括,不能停留在把已学过的知识简单复习记忆一遍的水平上,而要促进学生努力将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和统领这些知识的的数学思 想方法系统化,从更高的层面系统地理解、把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从整体上去思考新知识是怎样产生、展开、证明的其实质是什么?怎样应用它,等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中学数学教学中讲解的技巧与注意

讲解技能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讲解前,必须明确讲解内容的范围、重点、难点以及与学生已知知识的联系,使讲解过程更集中明了,并且建立在一种知识发展的逻辑必然之中。学生学习的新知假如与其旧知无关,必然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

(2)讲解时,要在学生掌握的全部知识储备中将与解决面临的问题有关的部分抽取出来,作为引导、启发讲解的知识起点,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面临的问题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教师才作详细的讲解。

篇3:幼儿教师基本技能

随着不断深入的新课标课程的改革, 提出了对中小学的音乐教师的很高标准和要求, 新课标下的要求是将音乐中的审美观念当做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中心, 注重将学习的兴趣化作学习的动力和中小学生个性化的自由发展。从现实的方面来说, 改革现在的中小学音乐体系的教学可以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 也提升了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 全面增强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是我国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2、有效管理课堂

新课改的实施下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标准, 而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下面几项能力: (1) 在认知等方面了解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 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音乐教育; (2) 应当具有一些器乐和声乐等方面的音乐感知能力、表演能力和专业的音乐素养, 还需要具有基础的音乐基础知识、音乐的历史知识, 就可以向学生提供出全方位和高质量的音乐教育; (3) 具备使用多种材料的教学、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能力, 可以让学生增加对音乐的兴趣; (4)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包容不同学生的不同音乐背景、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音乐能力, 体现出价值的多样性; (5) 提供给学生和同学、家庭之间的相互合作的时间和机会; (6) 在教育的过程中准确作好计划、实施评估教学, 不断反思和探究, 逐渐加深自己的专业音乐能力, 提炼出音乐教学的观念, 提高教学的技能, 并为音乐的专业教学作出发展的贡献。

最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就是传授给学生音乐的本身内在东西,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品味和欣赏音乐的能力。因为音乐自身就是有着强健的生命力, 针对音乐的特有韵律等非概念主观的特性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这个理念就给了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上给出了创新的教学形式。教师在实际的教学音乐过程中, 将自身的音乐经验向学生展现出来, 让学生大概有个体验, 而不只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来感受音乐。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在音乐上的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感知音乐, 体验音乐的魅力, 获得灵感并与音乐进行自由的交流。教师要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产生思辨性的思维, 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中小学音乐中的知识和内涵。教师不仅要做好自身的引导工作, 还应当在教学音乐的过程中利用肢体语言充分地将情感和知识表达, 并把音乐中的内涵展现出来。

3、教师具备的教学特点

在现在高速运转的信息时代里, 学生能够获得的信息方法是多元化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是局限在教师的专业方面。因此, 教师需要不断地自我学习, 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在教育上要将音乐和育人作为根本, 争取做一名优秀的知识型教师。随着现代音乐教育进程的不断延伸, 之前把教师当做中心来教育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标准和要求。要想全面的提高中小学学生的音乐素养,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师应当要以引导的角色去为学生服务。教学中要开展体验式的积极性教学, 并不断地加强课堂教学质量。因为教授知识和传递信息都是通过师生交流的形式来实现的, 而交流的方式有语言交流, 也有肢体动作的交流方式, 但这些交流的方式和知识在传递中的载体是音乐的教学过程, 其中体现着教学方法的实施进展。从教师本身出发, 能力需要不断地更新, 教学方式也要随着转变, 建构有自己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案, 创建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 给学生提供出一个良好的交流学习环境。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时刻学会反思, 在不断地反思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反思不仅只是学生要拥有的学习能力, 而且也应该是教师具备的专业素养, 只有经常进行反思, 才能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才能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进。所以, 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案例来给学生讲解, 并不断地提醒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最后解决问题。

课程模块的核心设置要从课程的中心思想入手, 音乐培训主要针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这两个方向的发展, 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模块:一是学科能力类, 该课程模块主要包括“现代舞蹈与民族表演”、“声乐的演唱研究”、“键盘的演奏和研究”、“合唱与指挥”、“现代舞和民族舞表演”等音乐课程内容。新课标下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学要遵循“突出音乐的特性、强调音乐的具体实践、重视学科之间的综合”的理念, 这说明对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求具备某一专门音乐的表演能力还要具备多种音乐学科综合利用的能力。这些课程的设置, 在弥补教师音乐学科的知识上和技能上的欠缺与不足时, 也给教师们提供了可以的教学相关的音乐综合学习的机会。二是教育技术类。教育技术类音乐课程主要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课件的制作和设备的使用”、“电脑的音乐制作”等课程, 随着现在学校课堂上多媒体应用的推广和普及,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用已经成为了现代教师上课必备的设施。

4、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

对于中小学的音乐教师来说, 把日常工作的教学任务完成就当具备基本的音乐知识, 包括有基本的音乐乐理、视唱、各种音乐曲式和声乐等。还应当要清楚一些中外音乐史中比较经典的音乐作品。对于中小学的音乐教师来说, 所要求具备的专业能力和其他学科教学的教师是不一样的, 其要求的重点不是教师本身的知识深度, 而是教师本身的知识广度。因此, 要想将教学任务很好地完成, 音乐教师就要不断地去学习去了解相关科目的知识, 尽最大力量去减少自身在音乐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盲点。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去了解了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从根本上按照新课标下的标准去培养中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兴趣, 挖掘出小学生在音乐创造力方面的潜力。

5、结语

音乐教学在目前应该要把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作为目标依据, 不断更新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模式, 不断的积极主动的教学, 去除机械的教学模式, 全面的去理解新课标下的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目标, 改换旧式的音乐教学设备, 最终全面提高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有效地推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珍.音乐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M].北京: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 2011:22-26.

[2]李燕.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浅见[J].中国音乐教育, 2010 (6) :19-20.

篇4:浅谈小学教师的基本技能

关键字:中小学教师 基本技能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今天在校的中小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没有合格的教师,就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笔者认为,现阶段小学教师应具备以下最基本的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一、最基本的是“三字一话”

三字既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都要求写工整。在这里有人会说“我是一个教师,毛笔字写不好不要紧,反正我又不搞刻写之类的”。从多年的教育时间经验教训看,有此类看法的人大错而特错,作为一名教师也应会写毛笔字,而且要写好,以为你是教师,就算你不搞刻写,但在你的教育生涯中用的地方也很多。如:你是班主任要办学习园地,不写行吗?你是语文教师,对低年级生字的教法,在没有其他电教设备的情况下,如果把生字写在一张卡片中进行教学,效果要比直接板书在黑板上一遍又一遍的教要好得多,所以说毛笔字对一个教师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当然,钢笔字、粉笔字的重要性对一个教育者来说更是不用多说。

“一话”指普通话,在原来的很多教师讲课都用方言,而现在即便是农村小学都在也听不到了。就算他普通话讲的是南腔北调,课堂上常常闹笑话,他也仍然在学。“三字一话”是一个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最起码的技能之一。

二、教师还应具备“一画”既简笔画的技能

简笔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讲解时配上简笔画,那么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课堂也活跃,再叫学生画一画,这样就掌握的更牢了,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使技能教育得以发挥。数学方面一些物体的形状,如果都配上相应的图画,相信学生再也不会死盯着课本,也不用敲着黑板,提醒他们注意听讲。

三、小学教师应举办音乐方面的知识

特别是语文教师,要想吸引你的学生,在讲课时还应配上相应的动作和一定的舞姿。如在教第三册语文《秋天》第三小节时,若配上舞蹈动作,就可以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要有英语、电脑方面的基本知识

篇5:教师教学基本技能

1、教学技能与教学艺术

1、技能:一般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

的。

2、教学技能:指教师在课堂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

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教学技能和教

学艺术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最起点的能力,从无模式到有模式;教学艺术是把自己

的体验、感受融入教学中,从有模式到无模式。

2、教学技能的种类

1、导入技能:引起注意、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行交流。

2、教学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提供事实、科学论证、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语言交流。

5、教学演示技能:增强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加强交流。

6、讲解技能:形成概念、掌握原理与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交流反馈。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组织教学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二、教学基本技能介绍

(一、导入

1、导入是指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境界的语言艺术

和行为方式。

2、课堂结构流程:

1、导入阶段

2、展开阶段

3、结束阶段

3、导入的功能:集中注意,诱发兴趣;开启思维,引发思考;画龙点睛,突出重点;新

旧衔接,架桥过渡。

4、导入的方法:开门见山,揭示新课;联系旧知,提示新知;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利用案例,创设情景;艺术引入,启发思考;审题入手,提纲挈领;直观演示,展示形象;引经据典,唤起联想;营造氛围,拉近距离。

(二、教学语言

1、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1、教育性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言传身教;语言要辩证,防止绝对化;开发教材本身

的思想教育作用。

2、规范性(1、语言要准确明白:

(2、语言要精确简练

3、科学性

4、启发性(1)设疑启发

(2)比喻启发

(3)悬念启发

(4)对比启发

5、生动性:(1、有形象

(2、有感情

(3、富幽默

附一: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在教训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

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

新颖别致注意趣味性

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

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

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

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

因材施教注意针对性

提问要问在知识关键处

教学当问处难易适中处

学生需要处课堂提问的方法:

直问、曲问、特问、反问、激问、追问、探问……

2、教育语言的构成要素

1、发音发音要求:准确、规范,即吐字清晰、用普通话。

2、语调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声调的升降及抑扬顿挫的确变化等,是增强语

言生动性,体现语言情感的主要因素。

3、节奏节奏是教学成功的要素,主要包括语言、内容时间。

教学语言评价内容

1、语言流畅,节奏适当(200―250字/分钟、

2、正确使用本学科名词术语

3、遣词造句通俗易懂

4、逻辑严密条理清楚

5、感情充沛有趣味性、启发性

6、讲普通话字音正确

7、语调抑扬顿挫,舒缓适当

8、运用短句,防止语句冗长

9、简明扼要没有不必要的重复

10、没有口头语和多余语气助词

(三、教态变化

教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手势、姿态、表情来传达教学信息的一种教学活动。

1、面部变化

2、目光变化

3、姿态变化

4、手势变化:助说话,有目的,要适度(表达感情、指点方向、描摹形象、象征意义、

5、外表变化:整洁、协调、大方,有教育者的风度。

教态评价内容

1、态度和蔼,创造和谐课堂气氛

2、站立姿势端正,自然优美大方

3、注意适当走动,快慢合适、停留得当

4、以手势助说话,没有多余动作

5、声调、节奏变化,增强语言情感

6、注意眼神交流,面向全体学生

7、恰当使用媒体,改变信息通道

8、交换教学形式,课堂生动活泼

9、适当运用停顿,引起学生注意

10、注意着装发式,身教言教并重

(四、、教学板书

1、板书的含义与作用

1、含义:指为辅助课堂口语表达而书写在黑板上的文字或其他符号。

(主体板书2/3辅助板第一文库网书1/3、

板书的误区:取消板书只讲形式照搬课文

无艺术性(多而杂、少而空、呆而死、

2、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思维。

2、板书的要求

1、计划性2、精要性3、启发性4、美观性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贪--------贪------贪------贪-----贪-----?

要木盆--要木房子--要当贵妇人--要当女皇--要当霸王―一无所有

《田寡妇看瓜》

图《田寡妇看瓜》

《东郭先生和狼》

图《东郭先生和狼》(1)(2)

(1、提纲式

图提纲式

(2、词语式

消化系统

1、组成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肠、肛门

消化胰:唾液胰、胰腺、肝脏等

2、消化过程:食物―口腔―咽―胃蠕动―小肠蠕动―盲肠―肛门

物理消化:牙齿咀嚼舌搅拌

微生物消化:残渣排除

化学消化:唾液湿润胃液消化:胆汁酶消化:胰液肠液

(3、表格式

(4、线索式(流程式、

图片线索式(流程式、

板书评价内容

1、文图准确,有科学性

2、层次分明,有条理性

3、书写(绘图、规范,有示范性

4、重点突出,有计划性

5、布局合理,有艺术性

6、形式多样,有启发性

第三、与面试有关事宜的要求

一、说课

(一、什么是说课

说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介绍自己教学设计及理论根据,然

后由听者评析,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完善教案的目的。?说课的作用:加深理解教材、

提高教学能力、切磋交流经验?说课注意事项:说课不是备课,须重新组稿?说课不是讲课,须根据对象?说课不是背课,须按照思路?

说课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

(二、说课的内容?

1、说教材――阐述对教材的理解?

2、说学生――分析教学对象??

3、说教法――介绍选择何种教法??

4、说程序――介绍教学过程设计?

关于教学目标:1、一般教学目标:思想教育、知识、能力

从四个层次把握教学目标:识记、理解、掌握、应用

2、二期课改要求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三、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一、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1、相同处

2、不同处

二、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说课上课

目的: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形式:以教师为对象的单边活动以学生为对象的双边活动

内容:运用教材及相关理论运用教材

评价:教师的整体素质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说课的程序:

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确定目标和方法――设计过程、弄清理论依据――写出讲稿进

行演练――说课――说后评课

(五、说课的评价

1、说课者对教材的理解程度

2、教法的.选择和运用

3、方法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4、教学程序的设计科学性,教学目标达到程度

附:教学方法的选用

1、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2、常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情景法、发现法、尝试法……

3、选用的基本要求:

1)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

2)依据教师可用性和学生可接受性;

3)依据教学客观条件。

4、各种方法以“学”为中心灵活运用,优化组合。

案例一、《小蝌蚪找妈妈》说课设计

我说的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它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看图学文课,也是一篇常识性童话,讲述了一群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叙述了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本课内容分为三课时讲授,我今天说的是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习本课九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体形上的几次变化;3、能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自然生动的表达能力。

3、思品教育目标: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热爱大自然。

4、身心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做事要有恒心。

二、教学重点

教材是按“找”和“变”两条线索共进,但“找”是为了说明“变的”。重点是理解青蛙变化的经过。

三、教学难点

本课动词的选用准确贴切,要引导学生联系画面,发挥想象,正确理解。

四、教具准备:投影、图片、录音机、科普录象带。

五、教学过程(重点,应作具体叙述、

1、温故而知新,回忆导入,创设氛围……

2、讲授新课,实施目标……

3、录象演示,巩固知识……

4、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5、引导总结,思品渗透……

案例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说课设计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在第三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分步列式的过程,即把复合应用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应用题的过程。用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本单元的知识要点有两点:

一是掌握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二是知道小括弧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掌握解题思路;

(2、能用两种解法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应用题的教学,渗透“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结合有关应用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热爱劳动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4、培养学生乐学、敬学的好习惯。教学的重点、难点:学会用两种解法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并理解第二中解法要用小括弧的道理。

教学方法:结合本节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依据“协同教学”的理论,采用讨论、对比法,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掌握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始终处在主体地位。

教具准备:投影片、卡片等。教学过程:(具体说明)

(1、创设教学氛围……

(2、交代学习目标……

(3、探讨新知……

(4、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二、备课需注意的事项

1、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

2、创设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

3、有机渗透德育,文以载道

4、开发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

5、各种教法和策略综合运用

6、知识前后联系,结构贯通

三、上课的评价

评价项目与现代教学观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体现目标意识、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

实际。

2、重点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

繁,所教知识准确。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二、教学程序(体现主体意识、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

关键

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体现

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

三、教学方法(体现主体意识、1、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

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4、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四、情感教育(体现情感意识、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

创新能力

2、注重学生动机、兴趣、态度、习惯、信心等非智

力因素培养

五、教学基本功(体现技能意识、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2、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3、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和,层次清楚

4、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

六、教学效果(体现效率意识、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七、教学个性

篇6:教师教学技能的基本内容

一、教师教学技能的含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二、教师教学技能分类的原则

1、目的性。为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教学中所安排的每一项活动,教师的每一种教学行为都要有具体的目标指向。教学技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2、激发性。教学技能的确定要有利于课堂上师生的交流,通过交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为他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3、参与性。学习是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其变化不是被动机械的,而是能动积极的,学生只有自愿地参加活动,所取得的经验才能保持长久。

4、可观察性。在对每种教学技能学习以后进行实践的时候,是否掌握了这些技能,应该是能够表现得出来,可观察得到的,即这些技能是可观察的。

5、可操作性。在确定教学技能的时候,不仅要用形象、具体的语言对技能进行描述,并且每项技能要能够被分解成不同的类型,以及操作过程的构成要素。只有技能的构成明确具体,可操作性才能更强,技能的应用才能更规范。

6、可测量性。对于反馈回来的教学信息如何衡量,首先要为技能的应用提供参照体系,对每项技能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或应用原则。只有把自己的实践与要求相对照,才能发现不足与成功,这样就会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教师教学技能分类

1、基本教学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演示技能和讲解技能。

2、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和教学组织技能。

四、基本教学技能

1、教学语言技能。指教师用正确的语言、语调、语义,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学生问题等进行叙述,解释说明的行为方式。(1)导入新课的语言要求。a、创设情境、引入材料,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感染力;b、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借助实例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c、审题入手,类比、联系旧知识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d、用巧设悬念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含蓄耐人寻味的。

(2)课堂讲解的语言要求。a、逻辑性。指准确使用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b、透辟性。指阐发的透彻、尖锐,引导得玲珑剔透,清澈见底;c、启发性。指充分激发学生习的内部诱因,运用适时而巧妙的话语给学生以启迪、开导和点拔,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思维能力。

(3)归纳、总结的语言要求。a、凝练性。指语言简练、简练要言不繁;b、严实性。指语言的质朴、严谨、实在,一切以促使学生提纲挈领地领会问题的主旨为中心;c、延伸性。指顺延、伸展、向新的深度和广度掘进。

2、板书技能。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图表和符号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1)语言准确,有科学性。板书语言要做到准确无误,避免出现词不达意、语言过滥的现象。

(2)重点突出,有计划性。a、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多样地进行学习,板书语言必须重点突出,详略得当;b、板书内容要事先计划好,做到少而精,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3)书写规范,有示范性。教师板书时,不但要注意文字的美观,而且要让学生看清楚,甚至对数字顺序、标点符号都要有所推敲,这样教师的板书不仅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而且可以引导和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层次分明,有条理性。a、各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有较强的层次性、逻辑性和连贯性,所以板书要反映出内容的层次,有条有理;b、板书的条理性体现在板书语言的组合结构上。

(5)布局合理,有艺术性。a、内容美:字、词、句、公式或符号都要准确无误,不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或语句不通,语言表达不准确等错误;b、形式美:板书内容的外在表现方式,如内容的布局结构、教师的书法绘画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对学生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c、文字、图画美:一是有一手过硬的好字,二是掌握最基本的简笔画技巧。

(6)形式多样,有启发性。a、板书设计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应当在不影响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地采取随机应变的措施,具有高度的灵活性;b、在板书的设计上,应该用精辟的语言画龙点睛地展现教材内容的整体框架,使学生能从板书上受到启发,引发其积极思考。

3、教态变化技能。指教师变化不同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交流情感、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1)身体的动作。a、教师在课堂的走动,一要控制走动的次数,不能一节课不停的地走;二要控制走动的速度,身体突然地运动或停止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三要走动时姿势要自然大方,不做分散学生注意的动作。b、教师身体避部的动作,如头部和手等动作均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或铺助语言的表达。

(2)面啊的表情。在交流中教师的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特殊的作用。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同时,教师的情感也会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爱老师,然后也会爱上老师的课,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3)眼神的交流。在人类历史上,眼睛一直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它是人与人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讯号。这一点对教师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教师讲话时不面对全班学生,没有较长时间的眼神交流,学生会不喜欢听。同时,教师也不能从学生的目光中去发现他们骑墙课程的反应。

(4)适宜的停顿。a、在讲述一个重要事实之前或在句子中间插入停顿,能够有效地引起人们的注意;b、一节课中恰当地进行停顿会使人感到有节奏感,不停顿地讲述45分钟,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是不可取的。

(5)声音的变化。a、声音的音质、声调和讲话速度的变化,以及赋予表情的语言,会使教学变得很有生气;b、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讲话速度时,即使有人已经分散了注意,也会重新将注意转移到教师所讲的话题上来。

4、演示技能。指教师在促进学生感知或创设情景时结合有关内容的讲解把各种直观教具及实验等陈示给出学生观看。把所学对象的形态、特点、结构,性质或发展变化过程展示出来,用媒体传递信息、促进学生习的行为方式。

(1)心理准备。在进行演示前先向学生说明要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怎么观察及观察中应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处于想观察的心理状态。

(2)出示媒体。要注意媒体摆放位置的高度、亮度等,是否能使敏感个学生在座位上都能观察得到。如果媒体较小,是巡回演示还是分组观察要事先做出计划。

(3)介绍媒体。在引导学生观察前,要向学生介绍所使用媒体的特点或结构、组成。如果是实验演示,都使用哪些仪器、药品,仪器如何安装,药品如何配制以及如何操作等。

(4)指导观察。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是媒体演示的重点。(5)提示要点。讲解或观察后教师画龙点睛地指出哪一方面或几方面是重要的或本质的,以使学生进一点理解观察的目的意义,抓住要点掌握知识。

(6)核查理解。通过提问等活动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掌握了现象中所反映出的知识。

5、讲解技能。指教师利用口头语言并配合手势、板书和各种教学媒体等,阐述事实、揭示事物本质,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行为方式。(1)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则为分析、综合指明了方向,明确通过教学使学生应该掌握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2)明确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是教学中的重点,如何确定什么是基本概念是通过对某一章节中概念系统的分析而逐渐明确出来的。

(3)明确概念的内涵。明确地规定概念的内涵,是使学生科学正确地掌握概念的前提和基础,概念的内涵稍有变化,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在讲解相似概念时,如不准确地把握概念的内涵,也极易发生错误。

(4)明确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采用例证的方法还是直观演示的方法,用说明讲解的方法还是讨论或发现的方法,用演译推理还是用归纳推理,都要根据概念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恰当地进行选择,还要特别注意如何导入和结束。

五、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1、导入技能。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

(1)集中注意。导入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对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受到抑制,迅速投入到新的学习中来,并使之得到保持。

(2)引起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求知欲的起点。导入的目的即用各种方法把学生这种内部积极性调动起来。(3)激发思维。在导入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最主要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进行心理定向。以便引导导们的思维一步步深入,向着学习目标的方向不断发展。

(4)明确目的。在导入的过程中只有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才能把他的内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

(5)进入课题。通过导入自然地进入新课,使导入和新课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才能发挥导入作用。

(6)导入的时机。a、在一节课的教学开始时,在一个新概念开始时;b、在变换学习或活动的主题时;c、在师生互动的问答题之前;d、在小组讨论活动之前;e、在放映教学录像、幻灯、多媒体之前等。

2、提问技能。指教师利用提出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1)引入阶段。教师用不同的语言或方式来表示即将提问,使学生对提问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陈述阶段。a、点题集中:引导学生弄清要提问的主题或使学生能承上启下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b、陈述问题:清晰准确地问题表述出来;c、提示结构:教师预先提醒学生有关答案的组织结构。

(3)介入阶段。在学生不能作答或回答不完全时才引入此阶段,教师以不同的方式鼓励或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主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a、核查。核对查问学生是否明白问题的意思;b、催促:让学生尽快地做出回答或完成教学指示;c、提示。提示问题的重点或答案的结构;d、重复。在学生没听清题意时,原样重复所提问题;e、重述。在学生对题意不理解时,用不同词句重述问题。

(4)评价阶段。当学生对问题做出回答后,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a、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b、重述。教师以不同的词句重述学生的答案;c、追问。根据学生回答中的不足,追问其中要点;d、更正。纠正错误的回答,给出正确的答案;e、评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正确的答案;f、延伸。依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思考另一个新的问题或更深入的问题;g、扩展。就学生的答案加入新的材料或见解,扩大学习成果或展开新的内容;h、核查。检查其他学生是否理解某学生的答案或反应。

3、反馈强化技能。反馈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信息往返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传出教学信息后,从学生那里取得对有关信息反应的行为方式。

(1)课堂观察法。a、环视法。教师有节奏、周期性地把视线从教室的左方扫到右方,再从右方到左方;从教室的前边扫到后边,再从后边回到前边。b、点视法。当发现某个地方或某个人出现异常反应时,把目光集中投在那一点上仔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c、虚视法。就是说好像你的眼睛在看什么,但实际上你什么也没看。虽是虚视,目光也要自然,不要让学生从你的目光中看出你的紧张神情。

(2)课堂提问法。a、慎重选择提问对象,应好、中、差的学生都能照顾到;b、对学生的反应要给予反馈。

(3)课堂考查法。a、板演;b、当堂小测验。

(4)实验操作法。运用仪器设备、材料等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技巧掌握的程度,以及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五色反应卡。学生每人准备五张彩色硬纸片,红卡表正确,黑卡表错误,用于解答是非题。白卡表理解、明白,黄卡表不明白,蓝卡表有新见解,既可用于回答问题又可用于学生对教学的反应。

4、强化是教师给学生的反馈信息,是促进和帮助学生的某一行为的变化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或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来巩固学习成果。(1)语言强化。a、口头强化。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口头的肯定、表杨和鼓励;b、书面语强化。指教师在学生的作业,练习簿或试卷上写的批语。(2)活动强化。经过一段紧张的思维活动之后,学生初步形成了有关理论的概念,教师就可提出一些生动有趣的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深化、巩固学习,这是对所学理论的强化。

(3)符号强化。当所期望的行为一旦发生,不当即表彰,而是给予代表一定鼓励或奖励的符号。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符号后,便可得到表杨或得到自己所希望的东西。

(4)接近强化与接触强化。教师有意识地走到学生的身边,或站立观察其活动,或与之谈话,了解是否有问题,倾听意见,或参观小组讨论等,以表示对学生的关心。当学生有好的见解或某项工作比较成功时,以拍肩等动作给予赞赏。

5、结束技能。指教师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或活动时,为巩固、拓展学生的学习所采用的特定行为方式。

(1)认知型结束(封闭型结束)。a、总结归纳。用总结性的语言把一节课、一章书的内容在最后进行归纳,这个工作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也可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完成;b、区别对比。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时,将教学中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区分和对比,能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c、竞赛活动。对于一些比较枯燥无味的内容或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在结束时可以用稍长一点的时间进行有关内容的竞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巩固知识;d、实践应用。用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形式,也可用实践操作的形式,要求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社会实践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目的;e、绘简图或模式图。在一节课结束之时,可通过画图让学生想像、回忆所学内容,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图形来提高理解记忆能力,而且是利用学生的空间智能进行学习。

(2)开放型结束。a、悬念存疑。教学中上下章节之间的联系有时非常密切,在前一部分完成时可以把下一内容的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示出来,然后告诉学生“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也可顺着本节课的总结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承上启下的结束,往往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b、故事遗趣。故事最好由班上的学生自己准备,让他们自己来讲,促使学生课后多读学科发展史上的有趣故事。拓展其知识面。

(3)拓展延伸。指将教学内容向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学科发展前沿开拓延伸,以便学生了解学习的价值,引发学习的间接兴趣。

6、教学组织技能。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1)管理性组织。a、课堂秩序的管理。首先必须从关心、爱护学生出发,了解他们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然后,对症下药提出要求,用课堂纪律约束他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听从教师的指导。b、个别学生问题的管理。做出安排,使学生不会从不良行为中得到奖赏,从而自行停止不良行为;奖励和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c、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有一些学生会因为兴趣爱好相似而组成一个个小团体,因为并不是像班级那样正式的编制,在些称非正式群体。对于这样的小群体,一方面全面了解学生情况,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避免一味简单粗暴的批评、指责的消极处理方式;另一方面,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可培养的潜能,给他们布置一定量的任务让其完成,再给予一定的指导,保证任务顺利完成。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学习的重要性,逐渐改正不足。

上一篇:我的童年400字作文下一篇:销毁非法营运车辆仪式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