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设规划

2024-05-24

城镇建设规划(共9篇)

篇1:城镇建设规划

御鑫造园http:///

在当前中国政府把建设重点转向农村的背景下,掀起了一股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的热潮,但是许多新建农村的形式淡化了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使原有的农村秀丽景观荡然无存,丧失了乡土特色。建设后的农村景观和城市的许多景观雷同,由于观念认识的偏差,农村居民把城市的一切当成模板。

我国大多数的农村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如何保持、延续和发展这些特色,使农村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充满生机、活力和具有地方文化特色是很多人都在关注和呼吁的。另外,我们也应该看到,事物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农村景观具有动态性的特征,特别是在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状况并不是偶然的现象,是与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相协调的。

客观地看:有些传统农村的生活方式已被现代生活所取代,景观模式也己经落伍于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需求,在这样的契机下,急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新农村景观的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具有乡土特色的农村景观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痕迹,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结果

我们不可能也不该将其遗弃,所以本研究是以规划学、现代景观学和建筑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导向,构建新农村景观环境体系,以期对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起到控制和保护的作用,追求既有新时代气息又有乡村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历史文脉的新农村景观。

论文研究内容 本论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c1>新农村建设区与周边自然环境的景观融合:在村庄规划中引入景观控制的概念,研究景观控制的相关理论,对村庄居民点的建设形态进行控制,使之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体现建设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尊重。

御鑫造园http:///

c2)新农村宏观景观研究:研究村庄居民点的宏观布局、道路骨架、景观廊道、历史发展脉络等,达到对村庄风貌的控制。

<3)新农村景观特色的创造:通过对当地传统特色文化的吸收和提炼,在新农村建设中体现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避免建设中的千篇一律。

(4)新农村典型空间的研究:

①广场绿地空间:探索为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广场绿地形式,突出农村特点,体现乡土特色,结合当地实际,利用当地材料,节约建设资金,以小型化、多样化、乡情化为原则,避免对城市广场的照抄照搬。

②街道空间:研究村庄街道空间的特色,提出街道空间景观的设计要点和设计的模式。

③历史建筑和片区空间:讨论历史建筑和片区空间景观的保护、改造、更新,妥善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和新老建筑的协调。

④旅游空间:研究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为主题的乡村旅游观光及景观设计,用于当地旅游项目的开发,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御鑫造园http:///

篇2:城镇建设规划

一是继续深入和完善各类规划工作。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提升规划设计水平,扩大和深化规划的覆盖面,增加规划指导性和实施性。首先完善县城周边地区的规划编制工作。结合铁路线型走向及站场的选址和景观保护区的控制,着手编制县城东片区概念性规划;结合新城区建设及周边景区规划建设,着手编制城南片区运动休闲、旅游配套区的概念性规划;结合县开发区北扩和县政府所在镇规划发展要求,着手编制城北片区的总体规划;结合商品房小区项目建设,着手编制城西片区概念性规划;启动县城西中大街旧城改造区域的控制性规划。

二是不断完善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大新城道路框架建设。在过去新城道路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道路工程建设;建设新城区城东干道、城西干道、城南区干道等一批市政道路,实施辅助道路改造。

三是全面提升城区环境,强化环境景观工程建设。重点整治农贸市场沿线环境整治,完成棚户区地块拆迁,实施公园扩建工程。继续实施县内绿化景观改造,力争全面完工;启动体育公园建设;完成县门入口景观工程;加大城市市政、绿化设施的养护力度,计划新增城市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

四是启动老城区拆危拆破改造建设。对等老小区的道路、绿化等进行改造出新,适时启动城边村屯改造建设。

篇3:探讨城镇规划建设

关键词:城镇规划,人文景观,城镇建设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镇化步伐的进一步推进, 城镇的经济、规模都在不断扩大, 城镇规划的重要性已日益突显。城镇规划是指预测城镇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 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传统的城镇规划多注意城镇地区的实体特征。现代城镇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

2 在城镇规划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当前, 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城镇化的关键时期, 建设成为设施完善、管理方便、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 是城镇规划建设的主要任务。城镇建设和发展要按照城镇总体规划量力而行、逐步实施, 抓好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城镇建设与保护耕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各种关系, 切实发挥城镇规划对城镇土地及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 促进城镇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一个城镇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镇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镇规划城镇规划和对城镇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 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 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在一些大中城镇, 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镇分区规划。因此, 在城镇规划、建设上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因素影响, 深入研究城镇人口、民族、历史背景、资源储备和环境承载能力, 综合考虑城镇发展现状、趋势, 对城镇的性质、功能和规模做出准确定位, 对各类用地和空间资源进行了统筹安排, 对今后城镇的发展和建设做出可持续发展储备。针对以上问题在具体城镇规划建设中, 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应当给予极大重视。

2.1 节约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严格控制城镇规模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 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是我国城镇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其基本任务是统筹安排城镇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 合理部署各项建设, 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镇规划要体现应有的整体性和战略性, 重点加强和改善城镇基础设施, 促进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以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匮乏、可开发利用的耕地储备不足, 这就要求在城镇规划、建设中首先要确定城镇总体发展目标、方向和规模, 严格控制大城镇规模, 合理发展中等城镇和小城镇, 不断提高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水平, 切实搞好近期建设规划和长期整体规划的关系, 城镇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切实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

2.2 城镇规划要有法制效力, 保障城镇规划的有效实施

我国是法制国家。因此, 要实施城镇总体规划, 必须充分认识法律在城镇规划中的重要性, 切实维护规划的法定性。在《城镇规划法》指导下制定的城镇规划是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蓝图, 是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 是调控城镇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 城镇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以城镇规划为指导, 不能超越规划进行。要切实加强城镇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 实行各类专业规划由规划管理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共同组织编制的制度, 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

2.3 旧城改造保持民族特色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 中国的城镇也大都是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建筑与城镇的价值更是文化的积淀, 以及前瞻性的眼光。沉稳、内敛以及持久的品位是中华民族的性格。城镇的景观是由建筑物、构筑物、城镇街道、广场空间及园林绿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构成。纵观中国各大城镇的城镇景观, 北京的故宫、开封的龙亭、西安的大雁塔、拉萨的布达拉宫无不透射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渊远历史, 在老城改造中如何保持历史的完整性, 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又不能破坏城镇本身的景致, 同时还要尽量照顾旧城的开发能与城镇的整体风貌相一致, 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忽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 也不顾城镇所在区域的历史文脉。其结果使得城镇越发缺乏人性的魅力, 也加速了中国城镇与建筑传统的消亡。一味的复古, 只会使中国建筑裹足不前, 沉重而灰暗, 失去生机。

如何在中国建筑中注入时代的生命, 并应用最新的工艺材料和技术建造出新的中国式城镇, 是摆在城镇规划者建设者面前的问题。日本同中国一样, 具有悠久的建筑文化历史和成熟的传统建筑风格。但是日本形成了现代的日本建筑风格和现代的日本民居风格, 而中国目前民族文化的建筑载体仍然是传统的建筑形式。中式现代建筑风格究竟什么样, 城镇规划、建设者要潜心研究城镇自然生态、民俗风情、产业特色、文化特点研究当前城镇规划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 他们正在做出不同的尝试, 建设富有中国的、特色个性的城镇。当前征地、拆迁困难多, 办法少, 也是影响建设按规划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2.4 有效解决征地拆迁中的问题

拆迁中的问题, 主要是建设项目中往往没有安排拆迁所需经费、材料, 再加上动员工作难做, 还需先建好拆迁房后才能搬迁、动工建设。征地困难的原因, 主要是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 近郊区土地大量被征, 征地光给些土地费无法解决社员的生活和生产问题, 因此征地费时费力, 甚至一拖几年, 有的只好被迫放弃建设安排。这样因征地、拆迁工作难做, 往往最后选点不是按照规划进行, 而是服从征地或拆迁工作的难易, 不但拖了基建的后腿, 而且建设分布不合理造成大量浪费。为解决征地困难问题, 多年来, 我们进行了各种尝试, 对征地后社员的生活出路问题想了很多办法, 采取了安排当临时工、合同工, 成立郊区劳动服务大队, 粮食队改为蔬菜队等等。因为办企业, 首先有一个产、供、销综合平衡的问题, 砖瓦、旅店的社会需要量也有一定限度, 办多了就饱和了。这就使基建征地的路子越来越窄, 征地工作越来越难, 一些社队甚至表示拒绝商谈。为保证各项建设工程的及时上马, 保证城镇各项建设按规划进行, 同时为了切实解决征地后社员的生活出路问题, 我们认为, 应该从方针政策上解决征地的困难, 面对实际, 不回避矛盾, 区别不同情况, 采取多种办法, 妥善地进行安置。

3 结语

城镇规划是国民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稳健实施城镇化建设事业的前提和保证。小城镇规划包括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 小城镇体系规划决定一个地区的小城镇布局、结构和基本数量, 应符合一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需要。所以, 小城镇建设必须有科学、高质量的规划, 且要做到规划目标明确, 规划审批一支笔, 规划管理一个口, 只有这样才能塑造不同的小城镇风格。

参考文献

篇4:城镇建设规划

关键词:城乡规划标准;新农村建设;误区;思考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3-0152-02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乡镇建设规划中必须立足我国广大农村的客观现状,克服盲目跟风、盲目建设等弊端,结合不同村落条件,因地制宜的展开新农村建设,避免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误区,最大程度的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们生活水平,实现农业发展的科技化、现代化和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1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误区

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不切实际的大兴土木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大误区,一方面,受传统思想影响,一些人认为新农村就是农村的城市化、现代化,将楼房、别墅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而不够重视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科技发展,往往劳民伤财,还达不到预期的农村建设发展目标,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农村乡俗文化的畸形发展。另一方面,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过于追求政绩,追求表面的浮华,却忽略了新农村长期的、持续的发展,导致农村大众不能充分的享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富裕和实惠。

其次,新农村建设中对于城乡统筹规划考虑不足,致使城乡不能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只是乡村追着城市跑,模仿城市建设形势,而不能很好的结合自己资源、文化等特点,发展特色的新农村建设。

又或忽略城市与乡村的相互联系,使之形成独立的发展模式,在自给自足的禁锢中难以进步,不利于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和农村新科技、新技术的接收和应用,致使农村生产力落后,生活条件艰苦,难以体现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优势。

再次,很大一部分人将新农村建设看成农村的城市化、现代化,在农村建设规划中不注重耕地的保护和利用;不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不注重农村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致使新农村发展成为城市的缩影,失去了其独特的魅力,使中国农村文化逐渐的消失殆尽,不利于我国农村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

2 基于乡镇规划建设标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考

乡镇规划建设标准是在节约可耕地、不占良田、不污染环境等理念下发展起来的,要求新农村建设达到交通便利、环境可持续发展、农业实现生态循环发展等,总之,不可陷入建设规划误区,要联系实际,结合城市建设规划经验和农村特色及农村客观现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提高农村的居住、生产环境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2.1 新农村建设应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变农村面貌的基本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应着重考虑。

①重视农村建设中的路、桥建设,统一规划乡村道路,对占路建筑进行劝阻、疏通,确保农村道路的宽度和统一,并且对高低差距较大的庄基进行规整,使农村房屋看上去井然有序。

②采用水泥铺设村路,将村道与交通主道通畅的连接起来,方便村庄交通,实现乡镇规划的交通标准,提高乡村与外界的连通性。此外,如村庄靠近河流,要规划修建实用、结实、美观的桥梁,以满足村庄的交通需求。

③规划建设乡村饮水工程,实现农村的自来水到户,让每户村民吃上放心水、方便水,完善村庄的水道网,解决各家各户的供水、排水问题,提高农村大众的生活方便性和生活质量。

④重视村民健身场地、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为广大村民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满足村民的运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村民的身体素质,促进村民身心健康,使其为新农村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⑤规划修建村委会,宣扬法治、民主,促进农村的法治、民主建设,提高农村民众的法律意识,使其能够依法致富,同时利用村委会宣传国家政策,实施村民选举等,促进农村精神文化发展。

2.2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生态、环境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乃至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在环境日益恶化的大背景下,新农村建设更要重视生态的优化和环境的保护。

①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重视农业的高效、生态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依然要走农业为主道路。例如,发展林业,建设林下养殖、种植,林地可为畜牧业、种植业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提高了畜牧业、种植业的收益,而且双方相互影响,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如林下养鸡,林地为鸡的养殖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食物,鸡的排泄物又为林地提供了天然的肥料,促进了林地树木的生长。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因地制宜的规划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乡镇农业经济的崛起和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

②新农村规划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决不可以毁坏生态谋求发展,一定要避免新农村建设规划误区,决不能大搞拆毁房屋,盲目建设楼房、别墅等,避免新农村发展陷入僵局。

③重视古民居的保护和开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生态经济,让农村成为农民生存的依赖。如发展乡村旅游业,树立标新立异的“农家乐”品牌,以旅游业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的繁荣、兴盛。

2.3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明的重要组成,是我国深远文化历史中的瑰宝,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对促进新农村发建设展有积极意义。

①规划开发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使农村文化融入社会发展之中,得到更多传播和发展的机会。例如,古居民居的保护和开发,使城市人领略乡村建筑风情的同时,体验乡村文化,促进乡村建设发展。

②新农村建设中避免模仿,要有自己的特色,保留独特的本土文化,从而促进乡镇整体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例如,房舍建设中,避免模仿城市建筑、澳洲风情等,保留我国乡村的独特建筑风格,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之美,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

③农民是一个实践生活非常丰富的群体,他们对美、对艺术有着独特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适当的听取“民意”,结合当地的风土民情、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等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性、艺术性、文化性,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

3 结 语

综上所述,乡镇规划建设标准下新农村的建设规划要避免传统思想下的建高楼、建别墅等行为,要避免简单的复制城市建设规划模式,应结合乡村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布局和规划,注重规划中城乡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以城市经济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将乡村建设成为城市的花园,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健康质量,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发展、持续发展,共建文明、特色、繁荣的中国新农村。

参考文献:

[1]章朝辉.基于乡镇规划建设标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J].江西建材,2013,(4).

[2] 方丽琴.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意义及发展策略探讨[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8).

[3] 刘瑞强,张沛.西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地域特色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 任致远.关于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建设简议[J].城市发展研究,2015,(1).

篇5: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是指在全国或一定地区内,确定城镇的数量、性质、规模和布局的综合部署。城镇体系规划分为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是用于指导省域城镇规划体系、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 做好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

 确定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 划分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等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

二.城市规划、镇规划的编制内容

分为:城市、镇的总体规划和城市、镇的详细规划

 城市、镇总体规划: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镇的发展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镇各项

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镇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保护好环境和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指导城市、镇合理发展。分为一般性内容和强制性内容。

 城市、镇的总体规划的一般性内容包括:

 确定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

 确定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

  制定各类专项规划等。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 规划区范围

 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

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水源地和水系;

 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

 环境保护;

 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

城市、镇的详细规划

 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建设项目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详细规划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

 划。建制镇编制内容 建制镇一般只需编制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其内容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的修建性详细规

划相同。实行镇管村体制的建制镇,其总体规划中应包括镇辖区范围内的村镇布局。

三..村庄和集镇规划

 村庄和集镇规划是指为了加强村庄和集镇的建设管理,改善村庄和集镇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

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节约和合理使用农村土地,保护耕地,协调村庄和集镇空间布局和具体安排。村庄和集镇规划是村镇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

篇6:城镇规划与城市建设

【背景链接】

近年来,尤其是自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实施以来,我国城镇规划的编制、管理、监督制度日臻完善,城镇发展日新月异,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但城镇建设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部分地方政府对城镇规划工作不够重视,有很多随意性和短期性行为,个别城镇甚至出现了“一个将军一个号,各吹各的调”、“编规划,纸上画、墙上挂,不如领导一句话”的怪现象。

城镇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是推进城镇建设、推动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是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的基本手段。因此,城市规划的制定、管理、监督等工作都马虎不得,这涉及城市的未来发展、合理布局和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也关系着社会各个行业、部门和百姓的切身利益。

【标准表述】

[专家观点]

城市建设重点在科学规划

规划不要“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关键要发挥规划的科学引领作用。

——学者与规划设计专家朱泽君

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郭思东认为,缺乏规划的城乡建设,往往会钱花了,事做了,却浪费了,甚至造成破坏。推进新型城市化,规划是灵魂、是纲领,决定着城乡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决定着城乡建设的品位和水平。同时,它还是宣传广告,是招商引资的‘引子’。”

——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郭思东

城市规划要考虑人的需求

要转变城市规划思路,紧紧围绕“文化是灵魂、道路是骨架、产业是支撑、水系是血脉、生态是衣裳、功能是命脉”等六大主要元素,大胆设想,超前策划。

——学者与规划设计专家朱泽君

在工业化时代,城市规划所关注的是机器的需求,即水电、交通,而不是人的需求,这种思路至今对一些城市的规划仍存在一定的影响。梅州推动新型城市化工作,必须改变规划思路,将关注机器的需求,转为关注人的需求。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马向明

宜居城市环境很重要

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环境不是做表面文章,不是搞形象工程,而是民心工程。

——学者与规划设计专家朱泽君

城乡环境整治事关民生,环境好了,群众生活会更舒适惬意。抓环境,就是抓经济、抓招商、抓文化、抓旅游,更是抓民生。同时,城乡环境整治不单是卫生问题、秩序问题,也是检验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试金石。

——某市委党校教师岳崇国

[原因与影响]

近年来,我国各地频现“地陷”、城市“看海”、“道路桥梁垮塌”“短命工程”等现象的出现有多重原因:

一是政府盲目追求GDP和追求政绩的结果。

二是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的管理理念和市政、排水、环保、电力、通讯等不同部门的管理,地下空间缺乏统一而协调的规划、建设有关。

三是城市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和建筑设计短命的结果。四是工程质量低下是事故出现的关键因素。

五是缺乏严格的问责机制。

总的来说,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频繁出现,是决策失败的结果。一方面,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挫伤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决策失误现象和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业已经影响到社会民生正常发展。城市的发展考验着城市政府的决策、组织能力、应急管理水平。

[对策措施]

各级管理者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必须科学管理城市:

一是必须使城市规划更科学,明确责任。目前,部分城市的规划体制、城市规划队伍、城市规划理念等仍然是重收益、轻环境,重短期、轻长期。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对于综合发展战略的研究能力。

二是必须要转变城市建设理念,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城市政府必须改变重地上轻地下的建设和规划模式。

三是在城市“运营”过程中,领导干部应自觉端正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益民生的事情,杜绝“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问计于民。

篇7:城镇建设规划

一、申请

(一)申请条件:

1、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依法拥有集体土地使用权(取得集体土地使用证或者市(区)政府集体建设占地批复);尚未取得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应当先向区(县)国土行政主管申请土地确权;

2、建设申请取得了村委会及乡镇人民政府的初审同意意见;

3、建设申请取得了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条件;规划条件中注明,属于规划村庄的,可以申请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属于规划村庄以外现状村庄的,可以申请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二)申请条件的依据:《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第41、42条,《北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

(三)申请方式:申请人或委托代理人通过乡镇人民政府提交申报材料,领取行政决定。

(四)申请书示范文本: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及其他事项申报表(一般建设项目)》

(五)提示:

申请人应当按规定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受理

(一)受理条件:申请人需提交如下申办材料:

1、委托他人代为申报的,提交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出具的申报委托书;

2、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填写完整并加盖印章(个人没有刻制印章的,可以用签名代替)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及其他事项申报表(一般建设项目)》;

3、建设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或者相关文件;

4、规划条件;规划条件要求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提交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已经申请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过审查的,提交规划审查意见;

5、涉及占用农用地的,提交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农用地转用的批准文件;

6、按照规划条件或经过审查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编制的施工图纸的主要部分(按A4规格(竖向)装订成册)1套,总平面图5份(建设单位为多个的,需按增加的单位个数增加图纸份数)(施工图纸的主要部分包括:图纸目录、无障碍设施设计说明、设计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剖面图、各向立面图、各主要部位平面图、基础平面图、基础剖面图各1份);

建设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等公共建筑,二层及二层以上楼房,跨度超过6米的平房,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

7、规划条件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规划审查意见中注明申报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时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

8、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要求提供的相关材料。

(二)告知内容

申报要求中,对可以提交复印件的材料,建设单位或者个人须在复印件加注“此件复印内容与原件内容核对无误”字样,并加盖单位或者个人印章(个人没有刻制印章的,可以用签名代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文件除外);

(三)岗位与职责

岗位责任部门:市规划委区(县)规划分局的受理部门。

职责:按照受理条件的标准进行审核,要求申办材料齐全、规范、有效,符合法定形式。

1、符合审查标准的,即时收取申请材料,填写《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及其他事项申报表(一般建设项目)》,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及其他事项申报表(一般建设项目)》第一联加盖收件专用印章后通过乡镇人民政府交申请人;将申请材料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及其他事项申报表(一般建设项目)》第二联顺序装袋,填写移交单,转交分局有关管理部门。

2、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事项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通过乡镇人民政府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3、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做出不予受理决定书(加盖受理专用印章),并通过乡镇人民政府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4、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错误的,由乡镇人民政府征得申请人同意,当场更正错误后,受理填写《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及其他事项申报表(一般建设项目)》。

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在5日内将需要补正的材料,通过乡镇人民政府,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逾期未告知的,申请人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及其他事项申报表(一般建设项目)》即被视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及其他事项立案表(一般建设项目)》。

三、审查与决定

(一)审查标准

1、实体审查

(1)已审查通过设计方案的建设项目:申报图纸是否符合已审查通过的设计方案。

(2)前款规定项目以外的建设项目:

①申报建设用地范围与规划条件确定的用地范围一致;

②建设项目的性质符合规划条件的要求;

③容积率符合规划条件的要求;

④建筑高度符合规划条件的要求;

⑤建筑密度、空地率或绿地率符合规划条件的要求;

⑥停车位数量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划条件的要求;

⑦建筑间距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城乡规划技术标准的要求;绿化率符合规划条件的要求;

⑧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的规定;

⑨建设项目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

⑩已安排了必要的水、电、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

(3)其它法律、法规、规章中要求审查的内容。

2、形式审查

所有申报材料。

3、告知内容

(1)设计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和规划要求进行施工图设计,并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其中防雷装置的设计应取得气象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

(2)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或者工程报建备案手续后,应当按照城乡规划监督有关规定,办理规划核验事宜。工程竣工验收后,按规定应当编制竣工图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按照国家编制竣工图的有关规定编制竣工图并报送城市建设档案馆。

(二)审查依据

1、《城乡规划法》第41条。

2、《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第41、42条。

3、《北京市生活居住建筑间距暂行规定》全部条款。

4、《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城市道路两侧和交叉路口周围新建、改建建筑工程的若干规定》第1、2、3条。

5、《北京市绿化条例》第20、56、57、60条。

6、《关于在城市干道两侧划定隔离带的规定》第1、2、3条。

7、《关于城市干道两侧隔离带内现有村镇建设管理的若干规定》第2、3、4、5、6、7条。

8、《北京市铁路干线两侧隔离带规划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第2、3、4、5、6条。

9、《北京市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第23条。

10、《关于划定市区河道两侧隔离带的规定》第1、2、3、4条。

11、《北京市城市自来水厂地下水源保护管理办法》第5、6、7条。

12、《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与使用管理规定》第10、11条。

13、《北京市水利工程保护管理条例》第11条。

14、《关于加强规划管理保护机场净空的通知》第3、4条。

15、《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对涉外建设项目进行国家安全事项审查的通知》第1、2条。

16、《文物保护法》第18条。

17、《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第11、12、18、19条。

18、《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第24、25条。

19、《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管理规定》第2、3、4、5、6、7条。

20、《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第12条。

21、《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规定》第2、3、4、5、6条。

22、《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严格控制颐和园、圆明园地区建设工程的规定》第2、3、4、5、6条。

2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办法》第30条。

24、《北京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第8条。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第32条。

26、《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第18、19条。

27、《北京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第5、9条。

28、《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第17条。

(三)审查、决定岗位

审查:市规划委区(县)规划分局相关管理科经办人员或副科长、科长。

决定:市规划委区(县)规划分局管理科科长或主管副局长、局长

(四)岗位职责

严格按照审查标准进行审查、做出许可决定。

1、对经审查符合标准的,依法做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填写齐全审批流程表后,将核发的准予行政许可文件(稿)及相关材料转交受理部门统一制作正式文件;

2、对经审查不符合审查标准的,依法做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填写齐全审批流程表后,将不予行政许可的文件(稿)(包括不予行政许可的理由)及相关材料转交受理部门统一制作正式文件,不予行政许可的文件应当告知申请人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五)审查、决定时限: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不含法定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时间)。

四、制证与送达

(一)岗位责任部门:规划分局的受理部门。

(二)岗位职责

1、及时、准确告知申请人行政许可结果;

2、制作文书完整、正确、有效;

3、留存归档的文件、材料齐全、规范。

(三)工作程序和送达时限:

准予或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做出后,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制证和送达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加盖行政机关印章;乡镇人民政府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送达申请人的工作。

五、许可内容变更程序要求

(一)变更许可内容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核发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可以申请对规划许可内容进行变更,做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及城乡规划要求,做出相应的准予或不予规划许可变更决定。

(二)受理条件

申请人需提交如下申办材料:

1、建设单位变更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申请文件(包含发文号、签发人、单位印章等基本公文要素)、申请变更的原因及相关情况说明 1份;

2、《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及附件、附图原件及复印件(复印件存档);

3、变更规划许可内容涉及的相关文件和图纸。

(三)审查依据

《行政许可法》第49条。

(四)审核与决定

同规划许可审核阶段

审查时限:20个工作日(不含法定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时间),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六、本项许可不收费

七、政策咨询电话

许可事项政策咨询电话: 010-83978127

八、举报监督电话

篇8:城市建设规划中电力规划分析

1 城市建设规划中电力规划的作用

电力是推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 加强对电力规划问题的研究,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科学合理地实行电力规划, 既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又可给企业增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确定整体规划目标, 指出电网建设方向, 对我国电网建设起到关键作用。要在保证电网安全的基础上, 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另外, 电力工程中的事实问题也是规划中的重点内容。目前我国电力工程实施的难点在于征地难、拆迁难、补偿难等问题, 如果事先做好规划, 就可更好地解决“三难”问题, 这也需要电力规划工作者将规划融进城乡建设中, 让各地方规划部门、国土部门等在规划建设时考虑到电网建设的需要, 事先做好统筹安排。

2 城市电力规划的内容

2.1 电源规划

城市电源规划是电力规划中的重要内容。电源的装机容量与分布地点对城市电力系统是否能够稳定运行具有直接影响, 因此需深入分析城市电力规划中电源的发展状况, 再加上供电、供热负荷需求的预测数据与经济发展状况为依据, 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节约资源、以人为本、减少污染的方针政策下, 提出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电源布置方案。由于受到环境、资源等多方面的制约, 一个城市可能很难完全由自身的电源满足电力增长需求, 因此城市电源规划应结合更大范围的电力系统开展研究工作。在需要采暖的城市, 电源规划还应考虑供热问题。应从建设电源的更多角度出发, 以饱和负荷数据为依据, 了解城市电源发展的可扩展容量, 再综合考虑区域的资源优化配置, 充分研究省网及区域电网的用电需求。

2.2 电网规划

城市电网的规划主要应在城市电力规划的总体指导原则下, 以满足城市发展、确保用电安全可靠为前提, 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以促进城市发展为目标, 在电源规划的基础上全面分析电网现状, 确定电网发展情况, 立足城市发展的长远角度需求, 分析电网的发展原则与方向。

2.3 站址与廊道规划

站址与廊道的规划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与电力远景规划, 分析各变电站站址及线路廊道状况, 确定变电站形式、线路架桥形式及土地情况等, 严格规划落实城市电网中的变电站站址与线路走廊, 按照分年度建设的原则, 列出不同规划时期的用地需求。另外, 在城市控制性规划图中, 应督促落实规划中的变电站站址与线路廊道, 实现电力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有序衔接、协调发展。

3 城市建设规划中的电力规划问题

3.1 收集供电基本资料

收集城市供电基础资料,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电力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只有做好基础性工作, 才能对城市供电现状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为下一步预测负荷量及改造与规划电网打下基础。供电基础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近5年来城市用电分类统计数据, 分别为农业用电、工业用电、市政用电3大类; (2) 近5年来城市供电及用电量统计表, 其中包括每年的供电量、用电量、线路损耗情况、每年最大负荷等; (3) 城市电网地理结构图, 并在城市现状地形图上标注目前35 k V以上的变电站位置及输电线路电压等级、地理走向等问题, 在规划中还应注意识别高压铁塔坐标, 有些高压线路由于修建较早或局部调整没有标注坐标, 应该与相关部门商量补测, 这也是在电力规划中常遇到的问题; (4) 绘制城市电网电气主结线系统图; (5) 各城市供电部门对该市电网的发展构思与规划以及今后一定时间段的负荷预测等资料。

3.2 城市电力的负荷预测

对城市电力的负荷预测, 实际上就是对城市电网特点、用电情况的深入分析, 对未来一定时间内的负荷增长情况进行预测。这种需求预测是电力规划的重要依据, 其精确度对整体规划工作的最终效果将产生直接影响。目前我国负荷预测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 完善科学预测手段。负荷预测常用方法如下:

3.2.1 产值单耗法

产值单耗法是负荷测量的主要方法, 适用于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及城市居民用电量分析。这种方法主要对每年度产值的单耗变化率进行分析, 其中考虑到产品的结构变化、行业结构变化、技术水平及电气化发展水平、节电潜能等因素, 并参考国内外先进的产值单耗, 对国内各产业的产值单耗进行预测, 最终计算高、中、低3个经济水平下对应的用电需求。

3.2.2 横向比较法

主要对该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人口分布、气象条件等类似情况进行分析, 再加上与过去数据的对比, 预测将来值。

3.2.3 负荷密度法

负荷密度法预测是针对一个城市近年来的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电力规划目标等因素, 将预测区域划分为不同功能区, 再对每个功能区的用电量以负荷密度法实现预算, 最后相加不同数据得到总体用电量预测值。

3.2.4 回归分析模拟法

回归分析模拟法主要以事物的因果关系为出发点, 通过数理统计学的回归分析实现预测。它也是定量预测的方法之一, 主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并分析实际数据, 找出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 建立数学模型, 再通过模型实现预测。这种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相对较高, 但是通过这一方法计算的结果需要对事物变化的原因进行定性分析, 并收集相关因素。

3.2.5 外推法

外推法就是年平均增长率算法。通过外推法对负荷进行预测, 应首先从供电基础资料着手, 将该城市近5年的用电量及最大负荷进行统计, 计算出负荷的年增长率, 进而推算未来一定时间内的负荷增长可能性。

在实际工作中, 对电力负荷的预算应尽量选择2种以上方法进行, 并相互校核, 这样可避免单一预测方法的不确定性。

3.3 构建绿色节能电网

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力负荷量的增速发展, 造成了电网建设与城市土地资源相矛盾等问题日趋激烈, 节约土地资源、处理周边环境关系, 已成为城市总体规划与电力规划的重要关系。在城市规划发展的同时实现电力规划, 保证电网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按照城市饱和状况, 对变电站选址、线路走廊等实现统筹规划, 降低电网损耗,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等, 也成为反映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关键指标。在电力规划的设计方面, 城市周边变电站设计应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在建筑风格与艺术方面则应尽量与周边建筑类似, 注重对居民区等建筑物绿化、隔音等效果的优化, 确保电力设备设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相处。在选择电力设备方面, 应优先考虑占地面积小、噪音少、电子干扰水平低、便于维修的电力设备, 并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型设备, 选用节能环保材料。在电力的建设方面, 则由政府出面, 统筹规划城市市政道路的同步建设电力管廊, 这可以减少工程投资, 避免城市道路的重复开挖, 以免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4 结语

由上可见, 城市发展定位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 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部分, 电力规划则应符合城市规划及总体发展目标的有关标准, 充分考虑各城市的本土资源条件及能源状况, 正确处理各种近期与长远关系。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定位需要, 城市电力规划还应注意处理与城市环境保护以及工业发展、风景资源、港口、文物保护等多方面的关系, 并协调周边居民的生活。

摘要:阐述了城市建设规划中电力规划的作用及内容, 并提出了城市电力规划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电力规划,作用,内容,问题

参考文献

[1]黄东燕.论城市电力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J].科技资讯, 2010 (36)

[2]方阳生.城市电力规划新思维——综合资源规划方法的应用探讨[J].规划师, 2006 (Z1)

[3]刘永泽.分析城市电网中供电规划的问题与应用[J].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1 (1)

[4]欧阳慧林.浅谈电力专项规划工作的开展[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 2010 (1)

[5]刘达, 牛东晓, 张云云.中国电力市场改革中的电力规划问题研究[J].华东电力, 2008 (8)

[6]张运洲, 白建华.“十二五”电力规划重大问题探析[J].能源技术经济, 2011 (1)

[7]林晓勤.建立与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城市电力规划[J].福建建设科技, 2009 (5)

[8]张午阳, 姚建刚, 周媛, 王路.电力市场条件下的电网接入模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 (18)

篇9:探究山区城镇建设与国土规划

关键词:山区;城镇建设;探究

江西省是我国山区较多的省份之一,因此,本文通过全南县的情况,对山区城镇化建设进行探究与分析。通过对全南县城镇建设的情况及发展状况,进而分析我国山区城镇建设的情况,及推进山区城镇建设及发展应作出的理性思考与科学的土地规划。

一、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一)城镇化建设力度的增大

以全南县为例,全南县近些年来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新增建房面积10多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5万多平方米,人口增长比重达到12%,效果显著[1]。

(二)具有规划意识

全南县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注重城镇的规划。如聘请专门的规划人员对该县进行规划,建立完整明确的规划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城镇化建设。并且根据国家发展要求进行改进,如将新农村建设加入到城镇化的建设规划之中,并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管理的规范化

全南县在建设过程中有自己的发展理念,并按照城镇发展要求进行建设,并且在城镇管理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例如,全南县通过各部门的配合,对市容市政都进行了整治,并且对于违章建筑等进行严惩,而且在拆迁问题上也有自己明确的要求、规定,因此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规范性[2]。

(四)政府职能的转变

该县政府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职能也在发生着一定的转变。在发展城市硬件设施的过程中,转变政府的职能,降低企业发展成本,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全南县的城镇建设是山区城镇建设的缩影,由全南县的城镇建设现状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多数城镇建设的概况,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城镇发展也已有自己的规划,朝着健康有序的发展方向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城镇发展的成熟与完善,城镇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

二、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设施建设的滞后

虽然该县在城镇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加快了城镇化的建设,但与我国其他发展速度快的城市相比,仍然比较缓慢,不能满足当前人们对生产生活的需求。而且一些工程项目仍处在前期的准备阶段,并没有动工,或者一些施工项目虽有动工但却迟迟不能交工,造成交通等的堵塞。

(二)服务功能的不完善

全南县虽然在城镇化建设前进行了规划,但由于自身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该县的服务功能并不完善。如,主要交通路段的环卫设施及基础设施还是比较少,一些体育厂等基础设施能在建设之中,图书馆等公共基础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休闲娱乐设施有限,卫生服务能力不强等,都是服务功能功能不完善的具体表现。

(三)其他问题

不仅如此,山区城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城镇化改造缓慢,出现城中村,很多土地被闲置,造成大批土地资源的浪费[3];还有城镇中存在着少批多建、占用农田等情况,虽然政府会给予一定的惩处,但仍屡禁不止;城镇居民素质有待提高,乱倒垃圾、乱贴乱画现象仍然存在;此外,城镇化在管理上也存在问题,对财政的过度依赖,专业人才的缺乏等,都是山区城镇化建设表现出来的问题。

三、加快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举措

(一)科学布局,完善发展机制

加快山区城镇化的建设,需要做到科学的布局规划,建立完善的发展机制。具体要求有:首先,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通过培训等方式,打造一支精通城镇化发展的人才队伍;建立激励考核制度,定期进行考核,对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4];其次,进行科学的规划,大力发展中心城镇和加强重点镇的建设,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打造特色城镇;最后,要严格按照规划实施,有规矩才有方圆,因此,一定要规范做事。

(二)发展多元的经济

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因此,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多元的经济,推进城镇的发展。首先,当地政府可招商引资,拉拢企业到城镇投资,建立商业街,修建娱乐项目等,带动城镇经济发展,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其次,大力发展旅游业。山区城镇通常都是景色优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政府应积极开发,融合当地习俗,创建特色旅游基地;最后,加强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教育,完善其他便民设施。

(三)做好带头示范作用

有重点的建设工业园,然后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城镇的发展。工业园的建设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定位明确,在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对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吸引企业的加入,增加企业投资的力度,引进项目,努力建设成为特色的产业群,推进山区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山区城镇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布局、规划,政府要积极发挥其职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发展多元的经济建设。重视教育,提高城镇居民的个人素养,为山区城镇化建设做好铺垫,推进山区城镇化的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陈伟. 西南山区城镇建设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控制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

[2]邓伟,方一平,唐伟. 我国山区城镇化的战略影响及其发展导向[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01:66-73.

[3]刘志有. 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管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

[4]杨乐,曹春霞. 我国山地城镇规划建设中地质灾害防治的实践与探索[A].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人民政府.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人民政府:,2012:9.

上一篇:街道2011年思想宣传工作思路下一篇:舞动青春校园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