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叙事作文

2024-04-12

中学叙事作文(通用11篇)

篇1:中学叙事作文

中学叙事作文

如果你是一个在江南采莲的女人,我一定是你错过的那个人。如果你是一个高僧,我会在寺庙前做香柱,点燃它,陪你一段时间的沉默。

夜未眠,走在记忆中,遮风,拿着一个月的袖子,在前世寻找你,抹去岁月的尘埃,拾起过去的脚印,装进袋子,数着,收集你我的故事。

此时此刻,我清楚地看到了我们一起旅行的岁月。在红尘的最深处与你重逢,生命将充满光彩。那时候,思念,无论白天黑夜都不曾放弃,无论冬天,无论炎热的夏天,跨越千山万水,只有我心中的执念,足以穿越千年的尘埃。火热的五月,团圆的五月,你为谁拿了一把紫色的阳伞?在那个寒冷的冬天,你深情地温暖着谁冰冷的手?那个夏天,谁用纸巾擦去你脸颊上豆状的汗水,让你的面部表情充满喜悦?你知道春天的丝虫会编织到死亡的深远意义吗?我一整天都很难过。在那之后的`无数天里,我的思想像潮水一样流过黑夜,流过心海。

那时,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看着一轮明月,我的思绪飞到了远方,回想起你优雅的姿态和你微笑中流露的爱意。思念的时候,我常常会陷入一种莫名的情感,我不禁想起那首诗:“如果你是江南的采莲人,我一定是你腕下思念的人。”在地球上,有些人,有些事,错过的是生活。

一切都是秘密安排吗?如果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有相遇,没有享受,没有想念,在我们几十年没有联系之后,我们就不会有长期的照顾。如果没有那次偶然的重逢,就不会有另一次痛苦的分离。那次会面后,我认为生活是美好的,我们的世界因为彼此而永恒。你说过如果我们没有错过,我们现在会在一个安静的院子里度过一段无聊而快乐的时光。即使没有奢侈品,没有高官和高官,日子也会很有意思。然后,在我的梦里,我想象着我会和一个我心爱的人一起在一个庭院里,在烟火缥缈的地方,被绿色的藤蔓覆盖着,平静而安宁。

篇2:中学叙事作文

秋悄然而至

九月一口,对于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不平常的。今天是我开学的第一天,我要开始我崭新的初中生活了!

我如同一只快乐的小鹿。欣喜地迎接着全新的生活。我对一切充满着好奇。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认为自己已无所不能,但是我错了。

学习成绩像秋风中的落叶,无奈的挫败让我痛心疾首,我感到很困惑。我不明白:电视的色彩斑斓的享乐、网络的激扬文字的精彩、沉酒在音乐里的陶醉,就是那强烈秋风的缘起。我因为享乐失去了自己应有的好成绩。

冬日狂风在猎猎作响

凛冽的风继续加剧一次次成绩的挫败对我的打击是强烈的,在寒冷的风中我差点失去知觉。我仿佛觉得或许自己努力学习是无用的,因为我太爱音乐。每当我静坐或者沉默时,我都会听到我血液中流淌着的音符在喷涌、刺痛着。可是,我不服输,不愿意自己在成绩的面前承认自己是弱者,我决定奋起。我为了学习放弃了电视、网络和音乐。

春天的蔷薇爬满枝头

我的决定让我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起色,虽然没有电视和网络的陪伴,但我的每一天过得也是充实快乐,在上辅导班时我结识了最好的朋友,我们一起骑单车,一起泡书店,我们要让山林去诊释我们的友谊,让大海聆听我们的誓言。我真的好快乐……

夏花寂静开放

辛勤培育的花儿开了,我看到了蒸蒸日上的成绩并体会到了充实带来的快乐。我知道,放弃也是一种收获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都是美丽的!勤汗水,就一定会有静静花儿开放……

这就是我那“痛并快乐着”的初中生活,在这里,我走过四季,走过青涩,走向青春,走向人生……

篇3:中学古典诗词教学的叙事视角

本文尝试从叙事的视角审视古典诗词, 挖掘诗歌内外的精彩故事, 并用之于诗歌教学, 使课堂不仅有美感, 有韵味, 也有生活, 有情趣, 让学生获得情感的立体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的训练以及诗艺的探讨。

一、古典诗歌中叙事因素的存在及其对诗歌教学的意义

从文学表现的内涵、特质和基本手段看, 中国文学存在两大传统, 即抒情传统和叙事传统。中国古典诗词经常被作为抒情文学作品看待, 但“也完全能够放在文学史总的叙事传统中, 即用叙事视角来论述” ( 董乃斌《古典诗词研究中的叙事视角》, 《文学评论》2010年第1期) 。中国文论中关于文学创作的动因, 有所谓“物感说”“事感说”, 指的都是外界的“物”或各种各样的“事”促发了文学的创作, 所谓“岁有其物, 物有其容; 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 ( 《文心雕龙·物色》) 、“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 ( 何休《公羊传解诂》) 、“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 《汉书·艺文志》) , 就都是很典型的说法。

“既然诗歌乃至一切文学创作都与某种‘事’有关, 都不同程度地是‘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结果, 那么在这种创作活动的作品中这样那样地、程度不同地包含着‘事’, 岂不是很自然的吗?” ( 董乃斌《古典诗词研究中的叙事视角》, 《文学评论》2010年第1期) 这种对诗歌特点的新的认识, 为中学诗歌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

入选中学课本的古典诗词 ( 包括课内与课外两部分) 多为名篇佳作, 艺术性、思想性兼备。以叙事的视角解读这些诗词时, 一首简短的只有几个词语或语言片段的诗词便可能蕴藏着一个或多个精彩的故事, 倾吐着一个人或一代人的心曲, 甚至裹卷着一个时代的风云。以事导诗与传统意象、意境分析等相结合, 可以增强诗词的趣味性以及学生情感与思想体验、认识的深度, 同时与中学生喜情节故事、形象思维发达的心理与思维特点相适应, 能使古典诗歌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古典诗词叙事的三种类型

古典诗词中的叙事, 主要可概括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事在诗词之内, 另一种是事在诗词之外, 第三种情况则是诗词内外都有事。

以入选初中课本的诗歌为例, 第一种, 事在诗词之内。《木兰诗》《石壕吏》《羌村三首》是典型的叙事诗, 其中《木兰诗》被称为古代叙事诗“双璧”之一, 其情节的裁剪、详略, 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堪称经典。杜诗有“诗史”之称, 《石壕吏》讲述石壕吏乘夜捉人, 连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 既可与“三吏三别”中其他诗歌一起构成连串事件, 本身也犹如一幕冲突激烈的独幕剧, 在事件中反映深广的社会内容。《羌村三首》可看成是“组诗”, 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唐肃宗至德二年 ( 757) , 诗人因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回家探亲时的生活片段, 三首诗蝉联而下, 构成了诗人的“还乡三部曲”, 也构成了一幅“唐代乱离图”。这些叙事诗本身就是在讲述故事, 其故事性自不待言。

以上所举诸例均是典型的叙事诗, 至于一些传统意义上的抒情诗, 其内部也蕴含着一定的叙事因素。譬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 茅草被群童哄抢以及一家遭受雨淋的痛苦经历; 《过故人庄》讲述诗人受邻人之邀前往农家做客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归园田居 ( 其三) 》讲述诗人辞官归乡后, 由朝至夕的田间劳作之情形与心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西北边塞壮丽景色为背景, 描写了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这些诗歌中也都有着明显的叙事线索及情节, 人物形象也较鲜明, 都可看做是事在诗歌之内的类型。

第二种, 事在诗歌之外。这一类多为一些抒情色彩较浓郁的诗歌, 其中最典型的如李商隐的《无题》诗, 其“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 首联、颔联或直接抒情, 或比喻暗示, 只有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具有有情人于两地各自思念的画面, 有了一定的叙事味道, 尾联亦可视为人物内心的独白。这类无题诗, 主题鲜明, 但主人公形象不鲜明, 叙事色彩较淡, 可以视为是“事在诗外”的类型, 当然从诗人一面来说, 是有其本事的, 只是在创作中将真事隐去, 或写出来的只是一鳞半爪、蛛丝马迹。也正因如此, 便有研究者以考据办法孜孜追索被隐晦的本事, 形成被称为索隐的研究方法。这类诗歌中的“隐事”可引导学生课下探究, 不必作为此类诗歌学习的重点。

另像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刘禹锡《秋词》、王安石《登飞来峰》等写景抒情或说理性较强的诗歌中, 虽也有画面描写, 如《卜算子·咏梅》对驿外断桥边梅花寂寞、零落的描写, 《登飞来峰》对飞来峰景色的描写, 但它们或侧重于抒情或侧重于说理, 事件倒在其次, 所以也可把这类诗歌当做“事在诗外”的类型, 不必硬要引出事来。

第三种, “诗歌内外皆有事”。这类诗歌较多, 如《观沧海》《江南逢李龟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武陵春》《泊秦淮》等, 这些诗词无论从诗题透露出的信息, 还是诗句中对事件细节的描绘或叙述, 都可以看出事件的穿行, 同时, 诗词之外也隐含了一定的事件。如《观沧海》写出了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事件和所见之景, 同时也隐含了其逐渐横扫群雄的历史事件和欲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江南逢李龟年》写出了诗人与旧时相识———著名音乐家李龟年相逢于落花飘零的江南的事件, 隐含了造成唐王朝衰落的安史之乱及其带来的社会巨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诗人追述了二十三年谪居于巴山楚水荒凉之地, 如今与白居易相逢于扬州席宴之上, 有感友人的鼓励而振奋精神之事, 暗含了诗人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而引起的仕途与人生沉浮以及诗人虽挫弥坚, 豁达、坚毅、昂扬的精神。《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更是诗内外皆有事的典范之作, 词内叙述词人深夜孤身登楼与所见之凄凉秋色, 抒发去国怀乡之离愁, 然而蕴藏在这“剪不断、理还乱,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离恨中的却是词人由一国之主沦为阶下囚后的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家国之痛。亡国的悲痛、屈辱, 巨大的生活落差, 全蕴含于这看似细微的生活片段的叙述描写之中。对这首词而言, 词内的故事只是影子, 词外的故事才是心灵, 这首词也正是因为蕴含了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以及深刻的人生感悟才充满了丰厚的内涵与无穷的艺术张力。

当然, 诗歌, 尤其是律绝与词, 其中的叙事不可能像小说、戏剧那样有着激烈的冲突、完整的情节, “它往往是通过截取一个或几个内涵丰富、富有动态性的画面 ( 场景) , 推出作品的主人公, 讲述与他 ( 她) 有关的故事片段, 勾勒与其有关的典型细节, 营造出一种隐含着某个更大更复杂故事的诗意氛围” ( 董乃斌《古典诗词研究中的叙事视角》, 《文学评论》2010年第1期) , 但这也说明诗词中确实可以梳理出叙事性因素, 从而使诗歌赏析走向生动活泼之路。

三、古典诗词教学中叙事视角运用的几种方法

从叙事视角来解读诗歌和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 可根据诗词自身的特点灵活处理。本文主要介绍常用的两种方法。

1. 事件表演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事在诗歌之内”的类型。因为这一类型的诗歌, 其内部即包含了生动丰富的叙事因素, 故可通过学生的表演增强他们对诗歌的体会。

如学习课外诗歌中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 诗曰: “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诗歌讲述了诗人与外弟意外相逢、相认的戏剧性故事。可以请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 将诗歌改写成小剧本, 然后协作表演诗歌里的故事。教师亦可展示自己的“剧本”供学生参考。下边是根据诗意改编的一个戏剧片段《戏剧性的相逢》:

弟: 敢问先生尊姓?

李: 小生姓李。先生贵姓?

弟: 在下姓卢。敢问先生是哪里人氏?

李: 小生姑臧人氏。不知先生哪里人氏?

弟: 在下乃凉州人氏。

李: 啊, 我有一表弟即凉州人氏, 亦与先生同姓, 看来今日与先生相聚也是缘分。

弟: 敢问令弟大名?

李: 愚弟姓卢名安。

弟: 卢安? 卢安?

李: 怎么, 先生认识愚弟?

弟: 敢问先生大名?

李: 小生李益。

弟: 李益, 啊, 啊, 兄长, 我就是卢安啊。

李: 什么? 你是卢安? 兄弟, 兄弟……

在整个写剧本和表演过程中, 学生热情高涨, 兴致盎然。最后教师问道: “这种戏剧性的场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用“事件表演法”, 深化了学生对乱离时代给人民造成的辛酸与苦痛的认识。

2. 故事拓展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那些“事在诗外”或“诗歌内外皆有事”的类型。诗歌总是在特定背景下创作的, 经常牵涉到特定的人物、事件, 又喜用典, 而这些内容关系甚至决定着对诗歌的理解。对诗歌外的故事, 教师可要求学生预习时搜集相关资料, 或课堂提供资料, 为学生搭建起从诗外之事走向诗内之境的桥梁, 从而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层理解。

如《江南逢李龟年》一诗, 作者通过对李龟年今昔境遇的对比, 抒发了人生的深沉感慨, 并且将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联系起来, 唱出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哀歌。可以说, 对李龟年经历的了解直接关系到对这首诗主旨的理解。虽然诗中也有“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这样对于李龟年经历的描写, 但是远远不够, 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步骤引导学生走进李龟年的世界:

第一步, 抛出思考题: “在皇室贵胄、帝王宠臣家里经常见到李龟年, 这说明当年的李龟年是个怎样的人物? 当时的社会风尚、状况又如何?”引导学生围绕人物展开对当时社会风尚、状况的思考。学生自可推断出李龟年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大歌唱家, 否则他没有机会出入像岐王王府、崔九官邸这样尊贵、高雅的场所。进而推想出开元天宝年间的盛唐时期, 是一个崇尚文艺的时代, 是一个有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时代, 也是一个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时代。

第二步, 以精彩故事加深对诗歌人物及诗歌主题的理解。如设计问题“你知道李龟年的故事吗”, 引出学生对这一承载了诗歌主题的重要人物的探寻。教师在学生发言后可补充故事:

一个春日的清晨, 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沉香亭观赏牡丹花, 面对如花的杨贵妃, 玄宗命歌擅一时的李龟年献乐。但又不满赏名花、唱旧词, 于是宣翰林供奉李白立进新辞。“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气纵横、狂放不羁的李白乘醉援笔赋诗, 写下了《清平调辞》三章。龟年当即为之谱曲, 在梨园弟子的丝竹声中唱出了他这一生中最嘹亮、最美丽的歌: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 参见唐人李濬的《松窗杂录》)

至此, 学生已经被诗歌内外精彩的故事所吸引, 眼前仿佛拉开了一屏巨大的历史帷幕。当他们感到李龟年昔日之煊赫和今日之潦倒所产生的巨大反差时, 对诗歌便有了深入的理解。

篇4:中学生如何阅读叙事散文

一、弄清记叙的要素

阅读叙事散文首先要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这是分析文章的基础。如《一面》记叙了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偶然会面,六要素写得清楚完整。时间:一九三二年秋天的一天中午。地点:内山书店。人物:“我”——售票员。起因:等着接班,到书店躲雨。经过:与鲁迅先生会面、交谈及“我”买书的过程。结果:接受了鲁迅先生的赠书,永远牢记鲁迅的精神。

但并不是每篇文章的六要素都要完整,缺一不可。有时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写得笼统、概括,对叙事散文六要素的处理应灵活运用。

二、理清记叙的线索

阅读叙事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组织构造、谋篇布局。线索是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把体现文章主旨的材料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常见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以时间为线索。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时间的推移记叙了母亲勤劳而伟大的一生:“从我能记忆时起——我到四五岁时——到八九岁时——乙未(1895)那一年——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从宣统元年到现在”。

以地点的变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题目中“从……到……”可以明显看出是以地点转换来组织材料的。

以人物为线索。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以志愿军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境界为线索。

以事件为线索。如《皇帝的新装》中心事件是: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君臣看新装——皇帝穿新装——揭穿假新装。

以物为线索。如《七根火柴》围绕七根火柴展开,在塑造人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我”的感情变化是:不大喜欢——喜欢——赞叹——变成了小蜜蜂。

以问题为线索。如《驿路梨花》总是围绕着“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

三、掌握记叙的顺序

叙事散文的顺序主要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叙述的,采用这种方法,事情记叙得脉络清晰,有头有尾。如《老山界》文中时间标志十分明确: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放到前面来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它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如《秋天的怀念》先写作者双腿瘫痪后,在母亲的要求下决定去北海观花,但最终却因母亲的病逝并没有去,最后写秋天时妹妹推“我”去北海观花,想起母亲临终的话。采用倒叙的方法写作时要注意: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重新回到事件的开头,再按照顺序写。

插叙是指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由于表达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入另外一段相关的叙述,这段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是主要情节的陪衬和补充。如鲁迅的《故乡》中的两处插叙,一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一段内容的插叙。二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在使用插叙时,不要喧宾夺主,冲淡主题。

补叙就是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做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补叙和插叙不同,补叙大都无情节而插叙有完整的情节。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

四、品味记叙的语言

品味叙事散文语言时,要和修辞手法联系起来,因为修辞最能表现语言运用之巧妙。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运用有规律可循。品味时首先明确运用何种修辞手法,其次是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不同修辞手法表现形式不同,各有其格式规律。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下得大,表达了作者对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同情。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如:“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亲人自始至终的关怀,抒发了对亲人无限眷恋的感情。

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的感情。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盼望春天的急切感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白色的花所含的色素是什么,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感情。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了我们没有任何可以骄傲的理由。

五、体会段落语句的作用

叙事散文段落语句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首尾呼应。如《泰山很大》一文中,中间有一句“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引起下文,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描写。

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如《枣核》最后一段中写道:“改变了国籍,不等于改变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依恋故土的。”这一结尾以凝炼的语言点明了中心,深化了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做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如《最后一课》开头写小弗朗士贪玩、逃学,表现了他的天真无知但还能管住自己,为下文写他的转变埋下伏笔,也表现了“最后一课”巨大的教育力量。

篇5:中学叙事作文

那天夜里,我和老姐坐在窗旁,聊着往事,夜已经很深了,月亮也耐不住寂寞,回到他的家中睡觉去了,只有微风吹着草木的声音,沙沙作响。

姐问我:“你小时候比现在好玩多,记得那时,我把你整个人裹在被子,然后放在衣柜顶上,之后我就跑出去玩了。最后玩着玩着,居然把这事给忘记了,到了晚饭时间,爸妈四处找你,才让我想起这事,当时背后一凉,怕你摔下去,连忙三步并两步的跑过去,看到你滚在床上,睡得正香,这才让我松了口气。要不是衣柜旁边就是床的话,你早就入土了。你还记得不?”

“当然,那是夏天冒着40度,你个欠抽的还的还把我裹在被子里,闷得要死,我便一直哭,一直哭,哭到最后哭累了,便睡着了,醒来时都已经黑灯瞎火了。”

星星闪着微光,陪着那些还未入睡的人。四处一片寂静,时不时的会有蟋蟀,知了说几句梦话,挽留夏天,不让夏天匆匆溜走。

那年夏天,我真正懂得了友谊。

那时,夏天已将接近尾声了,知了也变得无力起来,不再那么频繁的歌唱了,而我,也踏上回东阳读书这条我并不乐意的路程。

就在我刚到家的那天下午,放在桌子上的手机响了,我跑过去一看,“装b”二哥大大的字呈现在手机屏幕上,我并没有接,而是用另外的手机去拨号。因为这个是长途,扣话费很凶的,而当我打过去时,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sorry……”而在同时,我那个手机又响了,我又去挂断,再换手机拨号,他又是打到那个手机上,就这样折腾了十几分钟,最后,我实在懒得动了,便狠心接起那个手机,我刚要破口大骂,他却嚷嚷了起来:“开门!给老子开门!,我在你家前敲了快半个小时的门了,我给你送麦当劳来了。”

顿时,我心中百感交集,我只是随口一说,想吃麦当劳了,他却真的帮我买来,还在我那潍坊(山东)的家门口熬着酷热,等了半个钟头,我实在是无言以对,有些愧疚,有些感动,有些无奈,还有欢笑,只好应了句:“你再等半个钟头,我爸快回来了......”

篇6:中学登山叙事作文

我和妈妈驱车来到了山脚下,抬头向上望,山相当的高。但我看到山上这万物复苏的景象,还是想爬上去看一看。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的台阶,宛如一条白色的长龙曲折而上。台阶上成群结队的人群,兴致勃勃的往上爬。

我已经迫不及待的上去看这美丽的景象,不等着妈妈就带着照相机迈着大步子往上爬。一级,两级,三级……只听后面传来了妈妈的喊声:“慢着走,小心点!“原来是后面的妈妈嫌我走得太快,在吃力地追我。我停下脚步,只见妈妈才走了山的一半,我暗自高兴。妈妈被我甩在了后面。渐渐地,我的力气不足了,脚也没有了力气,变得沉重。这时我看到了不远处有一座塔,我心里一下高兴起来。于是我似乎又有了力气,一步步努力向上爬,心里总想着坚持就是胜利。走到塔前,我一下子就躺在了塔前的椅子上。一阵微风吹来,又让我精神起来。这是,我又听到了那个熟悉的声音:“我终于追上你了。“原来是妈妈也爬上来了,我们就一起欣赏这山上的美景。

雨后的山上,空气真清新,我看到了这发着嫩绿的树和草,给山上穿了一件新衣,我又听到了淙淙的泉水,美妙极了,这仿佛是大自然的赞歌。这里的桃花开了,迎春花开了,梨花开了,这些美丽的花儿又为山上增添了色彩,花儿在整片绿的映衬下,就是大自然的结晶!

篇7:游十渡中学叙事作文

小长假中,我们全家去了十渡。十渡,人们誉为“北方奇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可谓山山石奇峰险,渡渡水清景美,使我十分向往。

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的,两旁的树木建筑物飞快地掠过眼帘向后移动,成弧形的路面向前延伸着远处起伏的山峰。“好美呀!”我和弟弟不约而同的感叹到。

好不容易,到了十渡,我们立马下了车。一条长长的铁索桥引入眼帘。约长十五米,离水面约五米。我们接着走到桥头开始过桥。我慢慢的伸出一只脚去探,心里“砰砰”地跳着,非常恐惧,不敢上前。妈妈告诉我:不用害怕,慢慢的走,过不了多久一定会成功的。’我点了点头,一步接着一步,走到中间时,心跳的更快了,腿发抖着,然而也在默默的鼓励着自己。呆了一会后,又开始行走,告诉着自己,不放弃,不放弃。最终终于走到了头,回头一看,觉得并不是很可怕。

进去后,里面人山人海。我们选了人最少的游竹筏,听说十渡竹筏是水上最受欢迎的娱乐项目呢,竹筏是用粗竹子结扎成的筏子,也叫“竹筏子”。我们穿上救身衣。俩人划一个,我兴冲冲的`和爸爸上了竹筏。我站在前面,爸爸在后面。我用小竹篙划了起来,可竹筏慢慢悠悠的。后来爸爸做了示范,并告诉我:力气一定要大。只见他用竹篙将竹筏往前一划,不动,竹筏自己就划了起来。我点了点:好牛呀!‘爸爸又用竹篙划起来,竹筏走得更快,不一会儿就到了湖中间,可是爸爸一松气。伐子就退回去了好几米。看懂了之后,我也拿起竹篙,划了起来。我往左,爸爸往右。不一会就到终点了。

中午,我们吃完饭后,立马坐上了缆车。我们坐上了缆车,缆车徐徐的前进。拐弯……直线……终于要升起来了。当缆车脱离轨道,腾空而起的那一瞬间,我有种失重的感觉,就像坐飞机的感觉。往下一看,可想而知,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呢,不过下面的风景也是不错的,一片深绿,一片橘黄……

篇8:关于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叙事性研究

关键词:学习倦怠,中学生,叙事性研究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这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 学习倦怠的现象已经在中学生群体中屡见不鲜。学习倦怠, 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对此现象进行界定和分析, 而对学习倦怠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比较少, 尤其是从叙事性研究的角度研究其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 因此这类研究也是必要的。

二、学习倦怠的定义

学习倦怠来源于Freudenberger和Maslach对工作倦怠的研究, Maslach根据工作倦怠将学习倦怠分为三个维度:情绪 (emotional exhaustion) 、去个性化 (depersonalization) 和低成就感 (lack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目前对于学习倦怠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Pines和Meier对学习倦怠的定义是: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负担, 而产生精力耗竭, 对课业及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与同学态度冷漠疏远, 以及对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台湾学者对学习倦怠做了如下定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课业负荷, 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 以至于有情绪耗竭、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杨丽娴等人认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 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现象就是学习倦怠。

三、个案研究

(一) 研究对象, 研究材料的收集和研究方法

李老师, 女, 25岁, 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一年, 是笔者的一位学妹。她是非常典型的努力工作但是却有许多困惑的中学女教师, 由于笔者和她比较熟悉, 经常就一些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所以选择她作为研究对象。材料收集是来源于她向我提出询问的一个案例并整理成文字资料。在呈现研究材料的时候笔者主演采用了“叙事法”。在分析材料的时候主要采用了动态对话分析。

(二) 研究材料

2012年9月, 李老师担任初中一年级的英语老师, 第一节课李老师准备得很充分, 全班同学都被她生动活泼的表情和各种各样有趣的游戏深深的吸引了, 班上有一个叫紫嫣的女孩向李老师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紫嫣积极参加每一次的活动, 争取每一个机会展现自己的英语能力以期得到老师的夸奖, 从她的表现中李老师不得不承认紫嫣在课后肯定做了大量的复习和预习工作。一个学期以后, 紫嫣不仅在期末考试中获得非常好的成绩, 而且在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进步极大, 紫嫣成了班上的第一名, 同学们都夸她, 争着和她做朋友向她学习, 这让她非常自豪。紫嫣的父母刚开始还向李老师抱怨紫嫣已经对英语疯狂了, 以至于要求父母在家里要用英语和她对话, 后来紫嫣在外面会用英语向人打招呼, 几乎每一个认识紫嫣的人都知道她很喜欢英语并且英语成绩很棒, 这让做父母的也觉得自己脸上有光, 这才更加支持女儿的英语学习。

时光流逝, 第二学期到来了, 这个学期的教学目标比上一学期难, 除了词汇量增大以外, 还要开始语法的学习, 李老师也知道语法学习较为枯燥难懂, 但是为了出成绩, 李老师不得不使用填鸭式教学法, 不断的进行大量练习, 原本有趣的课堂变成了一节一节的习题课, 大多数的孩子不喜欢这种课堂, 但为了理想的考试成绩不得不逼迫自己学习, 而有少部分的孩子仍然觉得困难。很不幸的是, 紫嫣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份子。实际上, 这种情况对于刚刚接触语法学习的学生来说是很正常的, 但是紫嫣不允许自己有这样的问题。于是, 她更加刻苦的学习英语并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英语上, 正因为这个原因, 紫嫣的其他科目成绩直线下降, 英语成绩却没有很大的起色, 也这对作为“好学生”的紫嫣来说, 是非常难以接受的, 她受不了同学们充满质疑的眼光, 她开始远离同学, 独来独往, 加上英语课堂已经不再那么生动有趣, 紫嫣觉得英语课已经变得让她难以呼吸, 从那刻起紫嫣失去了对英语的兴趣, 后来紫嫣变得不爱说话, 内向孤僻, 成绩不理想, 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差生”。李老师非常困惑于此, 她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 也不知道如果帮助紫嫣。

(三) 材料分析和研究

反复研究李老师的案例, 我们可以从她的故事中找到许多共鸣, 从紫嫣后来的表现可以看出, 她是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学习倦怠, 紫嫣因为长期的学习压力负担, 而产生精力耗竭, 逐渐丧失对于学习和活动的热情, 并渐渐疏远同学, 以一副冷漠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事物, 并由此对自我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自我成就感明显降低。

1. 学习负担大。

我国的研究也表明:在学校期间学业负担过重是导致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初一学生紫嫣是一个介于小学和初中的过渡阶段, 相对于小学的课业压力, 初中因为应考压力使得紫嫣不得不放弃很多的休息娱乐时间, 现在的中学生承担着巨大升学压力, 在老师、学校、父母的几重压力之下, 不得不牺牲大量时间, 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学习压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逐渐对于学习产生了厌烦, 躲避的情绪, 如不加以控制, 学习倦怠便随之产生。

2. 人格特征。

Eastburg和Williamson等人在研究中发现, 消极的个性特征与学习倦怠中的情绪耗竭和乏人性化呈正相关, 而积极的个性特征则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 不仅如此, 积极的个性特征对压力源以及个人成就感的降低有着很好的预防和抵制作用。此案例中的紫嫣是个具有消极的个性特征的学生, 他们好胜心强, 总希望成为同学、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一旦不能维持这种状态, 他们就非常焦躁, 急于想回到原来的状态, 更加重了学习倦怠。再加上不善于控制学习, 想要补习英语却把其他科目落下, 得不偿失, 以其他科目的牺牲换来一个科目的成功, 结果导致更多科目的失败, 无形中加剧了他们的学习倦怠。

3. 学校和教师教育方法欠妥。

现在的学校仍然将高考当作评价学生, 老师的唯一标准。李老师是一名在教学上非常努力尽责的年轻老师, 但是在学校规定的升学指标之下, 李老师不得不把大多数的时间放在做习题, 讲作业方面, 导致学生对于英语课的兴趣下降, 甚至出现了厌恶的情绪, 从紫嫣不再像以前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 到变得害怕英语的过程中, 可以看出学校和教师教育方法导致了学生产生了学习倦怠。

4. 父母教育方式。

篇9:中学叙事作文

自2002年新课程改革开始,学校的始业教育以队列训练(简称军训)为主,辅以紧急撤离演练等项目,形式相对拘谨,手段相对简单。2006年,学校尝试将七年级新生入学的始业教育进行课程化开发。我们在传统内容基础上,将校规教育慢慢融合进去。到了2009年,我们编排了包含校史教育、校规学习、校园熟悉、安全系列教育、学科对对碰、青春承诺、开学典礼等的前后一周的系列课程,突出课程的活动性和实用性。2015年,我们又陆续增加了学规教育、学长进班级等新内容。我们的目的是带给所有新生体验与习惯,给所有新生的初中生活铺垫一个美丽的起始。

规范为先,发挥《学规养成指南》作用

开学课程中,有一个专题项目历来受到师生好评,那就是学习指导课程的开学第一课。这个专题项目已经做了两年,由学校教学部门负责人和优秀学生代表共同对新生进行学习习惯自我培养的指导,而今天的亮点除了专题培训,便是发放了《学规养成指南》,师生人手一册。这个小册子不仅被师生称道,也被家长认同,被家长称作是“第一导学用书”。

很多时候,教育是一种沉淀,一种习惯的沉淀。怎样让小升初的孩子在刚刚迈进中学的大门就意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进而努力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你好,中学”课程中学规教育的宗旨。2013年,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学校开始实施学习指导课程。由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多方讨论,形成共识,除了共通性的学习规范,还结合学科特点确立具有学科特色的具体要求,学校特意出台了《学生学习基本规范》。《学生学习基本规范》的最大亮点在于语言的表述上摒弃了以往笼统、空洞性的表达,具备了一种操作意识和行动建议,指向性更强,例如对于晨读的要求,不再是简单地提醒“自主晨读”,而是具体指出“能在不需要他人的提醒下进行早读”。目前,该课程已经实施了两年,教师层面与学生层面双线并行,既有各任课老师常态学法指导、教研组学法指导主题活动(学会整理),也有学生层面的学习小故事交流会,甚至延续到寒暑假,定制特殊的学规作业。

《学规养成指南》是2015年8月份,学校教学部门对近两年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将学习规范、学习达人、学习故事等编撰成册,从明晰要求、榜样示范、学法指导等多维角度对学生甚至家长进行引导,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开始,让好习惯成为一种巨大而顽强的力量,让每一个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

开学第一周,每个班主任还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亲子共读《学规养成指南》,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个别家长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希望在学习故事方面加入“家长说”板块,让他们更有借鉴。

学长引路,快乐地成长在春草池畔

往年的开学课程中,很多老生充当起志愿者的身份,带领着学弟学妹们漫游校园,解读校园文化与历史,而2015年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项目——学长进班级。2013级郑煊诺等15位同学组成了“学长团”分别走近15个班级,与新生们分享流光溢彩的实验生活。

“学长团”通过集体备课、团队协作,特意制作了有关校史与校园生活的课件。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学长们并不止步于此,他们希望每个人所展示与分享的内容能同中有异,体现自己的特色,给予学弟学妹们更多元的启悟。有人带上了自己的错题本,有人分享了自己的成长记录册,还有人特意留出15分钟时间进行互动环节——你有疑问我来答,场面热闹非凡。

当天,郑煊诺在讲台前欣喜而自豪地讲述着各个社团的新活动,文学社的“采风活动”、电影社制作微电影、“巧手饰家”制作口金包……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细说自己如何带着期待、兴奋享受每一个趣味无穷的文化节、每一次别具一格的社团活动。她告诉大家,“你们和两年前的我多么的相似,我知道你们也将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快乐地成长在春草池畔。相信我,等待着你们的会是更流光溢彩的三年实验生活。”

最后,她还用屏幕打字显示了学姐寄语:

Believe that happiness is coming。

在青春飞扬的实验三年里,不要奢侈地浪费一点点的时间,因为未来的路很长,焕发着无限光彩、无限希望、无限绚烂。

也不要在应接不暇的活动中乱了手脚,学着坚定脚步,无所畏惧,不停向上!

当孩子有心事时,往往首选的倾诉对象是同学。在中学阶段,同伴支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长引路,以老带新”的做法便是最大化地发挥同伴效应的正向作用,它的“学生立场”与“平等视角”,往往散发出巨大的感染力,而这些学长们在经验与事件的整理与回溯中又促使自己更深入地思考校园生活和行为。

青春承诺,成长需要仪式感

“我承诺,我一定自觉遵守……我承诺……”2015级新生青春宣誓那一天,天空万里无云,阳光洒在七百多张朝气蓬勃的脸上,散发出青春的光芒。新生正跟随着七年级4班王晨阳做新生宣誓,在王晨阳心里,场下洪亮的声音犹如骏马奔驰在草原上,犹如雄鹰掠过天空,豪情万丈,响彻云霄,主席台上的他无比自豪!

几天前,得知自己被选为新生宣誓代表时,王晨阳激动不已。青春宣誓是整个青春仪式的高潮部分,王晨阳需要做的是带领大家掷地有声地说出承诺书上象征中学生责任与义务的几十个字,任务不难,老师也没有要求一定要诵记在心,但是他一直利用课余时间反复模拟,练习,让宣誓词深深刻在脑海里,正如宣誓中所说的“我一定要努力维护实验中学学生的形象……”一周的开学课程给他和同学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宣誓那一刻,他们也似乎真的开始明白老师们所说的:从小学到中学,地理的跨度只是从这所学校走到那所学校,时间的跨度也只是从七月走到九月,可是心灵的跨度,却是从稚气盲从走向选择与承担……那就从这一刻做起,在激昂的宣誓中打开青春的大门,就此起航,让青春飞扬!

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举重若轻来慰藉自己,而在很多教育活动中,有时候是需要一定反向做法:举轻若重。就如青春承诺,成长需要仪式感,需要庄严的时刻,需要郑重其事的态度,这便是实验中学设计青春仪式的初衷。新生每人手持由自己和父母共同签字的《中学生承诺书》,高声承诺,希望借由这样充分的仪式,给孩子们铺垫一个美丽的起始;队列训练仪式、安全演练仪式、开学典礼等等仪式,都是指向学生能够学会勇于承担自己学业的责任,勇于承担为自己的家人做一名正直守信、感恩明理的人的责任,勇于承担为学校、为国家作出贡献的责任。当然,开学课程仅是一个开始,它会一直延续。

如今,我们将初中六个学期的始业教育做成一个课程系列“你好,中学”。每个年级有属于自己的主题:七年级是“我的梦想”,八年级是“我的责任”,九年级是“我的青春路”。可以说“你好,中学”校本课程已全面落地生根,它引领着学生向着“懂文明、负责任、有特长、会生活”的学生个人修养目标前行。

【周莹,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教师发展处副主任】

篇10:中学叙事作文:童年趣事

那件最有趣的事,那个闪耀的星星,当数在千龙湖打水漂了。

在我三年级的暑假里,爸爸每天都陪我去千龙湖附近锻炼身体,我们在那里跑跑步、打打羽毛球。我们累的时候,就看看千龙湖的美景,呼吸这新鲜空气,沐浴着清晨的阳光、仿佛整个人都要陶醉这大自然中。

一天,我们坐在千龙虎旁边休息。突然,爸爸说:“你会过打水漂吗?”我听了有些纳闷,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打水漂”这个词呢。爸爸看着我纳闷的表情,详细地给我解释。解释完后,爸爸弯腰在草丛理捡起一块小石子,用力向湖面甩过去。顿时,那块小石子在湖面上飞跃,小石子飞行的轨迹形成了一条美妙的弧线,湖面上也激起了一圈圈好看的涟漪,更奇妙的是,石子并没有向往常一样快速沉入水底,而是像弹球一样在水面上顽皮地弹跳着前进,跳起,前进,再跳起,再前进……我心里默默数着:“一、二、三、四……”。“真是太神奇了。”我对爸爸说着,迫不及待地自己捡起一块石子,向湖里扔去,只见咕咚一声,石子迅速沉下,瞬间不见了踪影。

顿时,我失望了,原以为我的石子也会像爸爸甩出去的石子一样在水面上飞行呢。不过我没有气馁,又捡起一块,再次向湖里扔去,又是咕咚一声沉入水底。我又尝试了几次,结果都是一样,我快泄气了。而爸爸却在一旁嘿嘿的偷笑。

爸爸笑着说:“没这么简单,还是让我来教你吧。做事情,要先知道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能做得最好,现掌握了要领,才能去实践。”。我觉得爸爸的话对极了,我回想起爸爸做的时候是“甩”而不是“扔”,于是我仔细回想爸爸的动作,并且叫他又示范了好几次,我知道怎么甩石子了,才又去捡起一块石子,向湖面甩去。

“耶……”看着我的石子在水面上飞翔,我高兴得叫了起来。可是,当我还沉浸在欢乐中是,石子只飞了几下,就沉下去了,我不禁失望起来。

爸爸说,要甩出漂亮的石子,必须要多实践多练习,等到熟能生巧的时候,你甩出的石子就可以飞得很远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反复练习着。我甩着甩着,发现我甩出的石子越飞越远,到了最后,我几乎可以甩出和爸爸甩的石子飞得一样远、一样漂亮美妙了。

这个时候,我才停下来休息喘气。虽然累,我却十分高兴。

篇11:中学生叙事作文

今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新闻,说的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局部地区夜间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6。6℃。牙克石市图河镇就是在这个冬天“一冷成名”的。

牙克石市图河镇的午后气温升到了零下20多度,大家也会出来晒太阳。我们晒太阳时会拿个折叠床,躺在上面喝喝茶、聊聊天。可是这个镇的人们出来晒太阳时要不断地走动,就连遇到熟人也得边走边说:“嘿,你走过了吗?”。

想像着这种聊天方式,真是太牛了。幸亏我没有生活在那里,如果生活在那里,估计冬天我就不仅是手冻了,会“身无完肤”的。

二、江米芬的奇迹

今天我在《社区》上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江米芬出生在不太好的家庭,爸爸爱喝酒,喝过酒就打妈妈,妈妈挨过打后,第二天就会出走,过两三天后,想儿女就再回来。有一次,江米芬妈妈出走后,就再也没回家。江米芬长大后嫁人了,有一天,她看到有个很像的妈妈的老人,就带回了家。江米芬因这个拣到的妈妈而离婚,后她又嫁给一个愿养她拣到妈妈的男人苗根来,养了二十多年。突然被一个亲子鉴定打破了平静的生活,那个老人不是江米芬的亲妈。江米芬给苗根来打电话,丈夫说必须把“妈妈”带回家,再养也是养。

上一篇:日间照料工作总结下一篇:对梦想的宣言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