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优美叙事文:喜欢

2024-05-04

中学生优美叙事文:喜欢(精选6篇)

篇1:中学生优美叙事文:喜欢

假如你经常听到一个人总是说:“我喜欢。”那么他一定是一位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人,他一定有一双发现世界上美好的眼睛。所以,我们也应该经常说:“我喜欢。”

我喜欢春天,杨柳随风飘扬,它的长发在风中飘舞,婀娜多姿。小草探出自己的小脑袋,张望着外面的世界。春雨滋润着它,太阳公公发射出灿烂的阳光,小草忽然发现自己长高了,开心的`又蹦又跳。

我还喜欢夏天。因为又美味可口的冰淇淋。比如有香芋味的,草莓味的,西瓜味的......我开心的想到:假如每天都能吃到各种美味的冰淇淋,那该多好啊!

我也喜欢秋天,在秋天里能感受到硕果累累丰收的喜悦。我走进果园,那里有黄澄澄的柿子,它在枝头随风摇晃着,好像在和我打招呼;这里还有红彤彤的苹果,我摘了一个,擦干净后咬一口,又甜又酸。

我还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当天空中飘下一朵朵美丽而又洁白的雪花时,那雪花仿佛一个个小精灵。它们落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仿佛给大地妈妈披上了温暖的外衣。我出来和好朋友玩打雪仗,我们的欢声笑语,把这寒冷的冬天变成了温暖的世界。

我还喜欢吃,有鱼有肉还有白菜。每当我享受完美食,总会心满意足的擦擦油光光的嘴,打了个响亮的饱嗝,摸着圆滚滚的如皮球一般的肚子,打着哈欠,心满意足的躺在沙发上对妈妈说:“妈妈,你的手艺真棒。”妈妈听了笑着说:“就你嘴甜。”

我喜欢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喜欢它们带给我无穷无尽的快乐。

篇2:中学生优美叙事文:喜欢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这些兴趣爱好往往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生活是我们情感的来源,正因为生活,我们有了喜怒哀乐,也正是这些喜怒哀乐,我们渐渐明白了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对于我们喜欢的人,事,物,我们无论怎么样都不会感到厌烦,反而有点贪得无厌的意思;而对于我们厌恶的,我们始终是喜欢不起来。今天我想跟大家谈一谈我喜欢的东西。

我喜欢我家那只毛绒绒的,有点调皮的小猫。记得它刚来我家时还是小小一只,与那长长的.尾巴形成鲜明的对比,装在一个棕色的纸箱子里面,身上披着一身黑白相间的衣服,宝蓝色的眼睛好奇的朝四周望来望去,可爱极了。

不过,好景不长,差不多一个月之后的一天,我家那只小调皮就不见了,也不知道到哪里旅行,找不着回家的路了。记得那段时间我的眼框一直都是湿润的,,只要走在路上,看见有穿黑白相间衣服的小猫咪,就一定要走过去看一下,心里面一直期待着它只是比较调皮去跟别的小猫咪去玩了,过几天就回家的。可惜,天不遂人愿,一直到今天,小调皮还是没有回家。不过,它一直在我的心里,我永远不会忘记它-------那只可爱的小调皮。

我除了喜欢那只小调皮之外,还喜欢喝茶。我各种品种的茶都喜欢,比如:大红袍,铁观音,白茶,花茶,普洱。。。。。。可以这样说,我对平时很挑食,但是对茶却一点都不挑,我对茶,有着一种独钟的热爱。我最喜欢在初夏的夜晚,跟爷爷在阳台上,看着月亮,吹着清风,聊聊心事,感觉人生足矣。

篇3:中学生优美叙事文:喜欢

一、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 但是蕴涵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创设问题情境, 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在动力。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 一上课, 我就用挑战性的语气说:“同学们, 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 老师一看就知道, 不信, 咱们试试看。”接着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自然数, 而我对答无误, 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诀窍, 想赶快揭开心中的谜。于是, 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激起来, 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

二、在问题情境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知的有序性, 合理设置一些有一定层次、排列有序的问题情境, 形成问题链扣。例如, 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 老师通过一系列有序的提问, 不仅将学生思维向课题目标层层推进, 吸引学生自觉探究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可以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去学习新的知识, 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在实践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交流的活动, 学生是主体, 学生的学是根本。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活动, 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 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根据儿童具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 应多运用直观手段, 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或动手, 让学生摆一摆, 画一画, 折一折, 量一量。这种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 有利于学生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规律和法则, 可以化难为易,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应用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元、角、分的认识”的教学, 创设“文具店、售货员”的情境, 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交易活动,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样做,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树立信心;另一方面, 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

篇4:中学生优美叙事文:喜欢

布莱希特是德国,也是世界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戏剧家。他还创作了不少诗歌、小说、散文及理论文章。他的“叙事戏剧”理论和实践标志着戏剧走向现代化。

布莱希特对于中国人而言,太熟悉了。至少是他的戏剧及戏剧理论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翻译介绍到了中国。他的戏剧理论对于中国话剧创作和演出具有重要影响。他的剧本《四川好人》在1985年竟同时出版了两个译本。后来,这个剧本经过四川戏剧天才魏明伦创造性地改写为电影文学剧本之后,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然而,布莱希特的诗歌在中国虽然也在1987年出过译本,却被他的戏剧影响力遮盖了。对于他的诗歌,他同时代的文学家楚克迈耶评论道:“我相信,布莱希特留下的作品,应该属于‘世界级’的水平,不是指那些说教的东西,而是他个人的音调,那些他的后继者无法企及的风格和方式。我佩服他的戏剧创作,特别是诗歌,并相信它在德国文学中是不可替代的形象,同时也是年青人的伙伴。”(注2)另一位他同时代的文学家福伊希特万格说:“德国有许多语言大师。而语言创造者在这二十世纪就只有一位,这就是布莱希特。布莱希特的影响在于,今天人们能够用这种德语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思想,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他开始写诗的时候还是不可能的。”(注3)

从慕尼黑到柏林

1898 年2月10日,布莱希特出生在德国南部奥格斯堡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1917 年,他到慕尼黑大学攻读医学和自然科学。其实,对于这些专业布莱希特毫不在意,他的兴趣一开始就集中在文学上面。1922年,在慕尼黑上演他的具有左翼倾向的剧本《黑夜鼓声》。由于剧本受到巴伐利亚保守势力的攻击,加之布莱希特也不满南德的沉闷气氛,1924年他移居柏林。这是他流亡生活的开始。这种流亡,开始只是自愿的对于自由环境的选择。在柏林,他参加马克思主义学习班,对其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据他后来回忆,这种研究和学习他耗时十年,花了四万马克。

有人说,布莱希特对于东方的现代戏剧理论和实践具有巨大影响,是因为他是共产主义者,而且得过斯大林奖章。其实,尽管布莱希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希望打破社会等级制度,达到理想的平等。而且,他的一生也是这样实践的。从他的戏剧和诗歌里处处可以看到这样的主题。然而,严格说来,布莱希特虽然同情共产主义的革命,然而,他却始终没有加入德国共产党。而且,他也对于苏式社会主义制度不以为然。

严格说来,布莱希特是个诗人,才华横溢,他的戏剧本身是用诗歌的语言创作的,而且,他也写了不少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诗。布莱希特的诗歌集 《家庭祈祷书》 (Hauspostille 1927),分为五部分:忏悔游行,祈祷练习,编年史,桃花心木赞美诗,麻木死者的短暂时日及可怜的布莱希特后记。兰波的叙事歌谣,威德金特(注4)的讽刺市民传统的街头说唱,维约和吉普林富有时代批评及鼓动意义的舞蹈歌曲,哥德的讽刺摹仿诗歌及教堂歌曲在这部诗集里都可以看到其影子。

1928年,布莱希特创作了《三分钱歌剧》。开始了叙事剧创作,并首次使用了戏剧间离方式,使观众和剧情之间产生距离,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这出戏堪称布莱希特的样板戏:它将古典和现代表现形式融为一体,其中交织着音乐,对白,微妙的比喻,具有鲜明的主题,戏剧冲突和张力,重大的历史事件,敏锐的知识和通俗性。这个剧本他在1934年改编为小说,在荷兰出版。

“老鼠们登上了快沉的船”

1933年2月28日,国会纵火案次日,布莱希特携家眷离开德国,经布拉格到维也纳,最后到丹麦。在流亡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诗歌,多数是以反法西斯为主题。流亡期间,他和众多的流亡知识分子都有联系,特别是与本雅明(W. Benjamin)及艾斯勒尔(H. Eisler)等 联系密切。

布莱希特逃离德国的经过,正如他的戏剧创作,富有传奇色彩。

1933年开始,德国保守及纳粹势力膨胀,布莱希特知道,自己离开德国在所难免。在一月,他拍摄了自己的空空如也的书桌,在照片上写道:“业已装箱”。同时,他请奥地利文学家克劳斯在维也纳给他安排一场诗歌朗诵。2月22日,克劳斯告知他,他将安排于3月16日在维也纳举行“诗歌的戏剧”讲演,同时,奥地利国王勒阿尔将接见他。为了安全,布莱希特让保姆将两岁的女儿巴巴拉送到奥格斯堡祖父家里。让儿子斯提凡住到朋友豪普特曼家。这样,逃亡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这时,却发生了一场意外:布莱希特因骨折必须住院做手术,出走日期因此推后。二月底出院,他惊悉国会被纳粹分子纵火并嫁祸于共产党,一场大逮捕开始了。布莱希特和妻子荷乐娜不敢回家,在出版商苏尔坎的帮助下,住到城郊,于2月28日到火车站,坐火车去巴黎。边境已经被封锁,在出境检查时,布莱希特出示到维也纳讲演的邀请书,以此为借口,得以蒙混过关。在布拉格机场,布莱希特接到了儿子斯提凡。在布拉格住了三日,就去维也纳。克劳斯在维也纳迎接这些难民时,说了句后来成为名言的话:

“老鼠们登上了快沉的船。”指奥地利本身也将成为第三帝国的属地。自然,诗歌朗诵会没有开成,那只是个离开德国的借口。

从那时开始,流亡途中,布莱希特就不断为自己及家人的生活来源操心。在维也纳,他和另一位德国流亡诗人,共产党人贝西尔商量创办“火星”杂志,是为流亡文化人提供思想喉舌,同时也希望对大家增加一个经济来源。

3月中旬,布莱希特独自坐火车去苏黎士,去确定避难之地。而布莱希特的妻子则在维也纳认识了一位英国贵格会教会的女教徒,她到奥格斯堡将布莱希特的女儿走私过边境,送到父母身边。而他们的行李,则由布莱希特的父亲和豪普特曼交给可靠的人,稍后,通过不同渠道运送给他们。至于流亡地方一开始就难以确定。布莱希特考虑到瑞士的鲁嘎纳湖或者巴黎。然而,荷乐娜不愿意去这两个地方。于是,她在维也纳和丹麦的女作家她的小学同学米夏里斯联系好,去丹麦的斯文特堡附近的小岛图洛居住,在那里米夏里斯家有一座度假屋。五月中,她带着孩子,没有在当时布莱希特所在的巴黎停留,就去了丹麦,给布莱希特造成既成事实。于是,布莱希特也于6月20日到达图洛。

nlc202309090628

不久,在德国,希特勒政权禁止了共产党,许多作家都被列入黑名单,布莱希特的著作也被列入图书馆“清除污染”之例,被付之一炬。布莱希特得考虑长期流亡了。

1933年8月,在布莱希特的父亲资助下,加上荷乐娜所得遗产,他们花了7000个丹麦克朗在丹麦的斯文德堡附近买了一幢渔人的房子,加以装修。不久,他们的藏书也运到了,其中包括社会民主党的全套“新时代”杂志,那是布莱希特了解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宝库。

那时,布莱希特的书房设在马厩里,对于这间书房,一个丹麦记者描述道:

“很大的染色的松木办公桌占据了书房的一边,墙上挂着中国的京剧脸谱和荷乐娜的巨幅照片。在低矮的天花板下的横梁上,用小钉钉着用黑色纸板剪就的列宁的名言‘真理是具体的’。”

对于自己的流亡居所,布莱希特在诗歌“流亡地”里写道:

“木浆压在屋顶,使阵风 / 不会吹走干草层。/ 在院里打下木桩,/ 给孩子竖一个秋千。/ 邮件每周来两次 / 这里信件将受到欢迎。/ 海峡上来往着渡船。/ 房子开了四道门可以逃往安全。”

布莱希特称这里是“丹麦的西伯尼亚”。

那时,这里由于便宜的房租,成了德国流亡者的聚居地。布莱希特的家也成了流亡者活动中心。常常来访的有流亡巴黎的作家本雅明、作曲家艾斯勒尔、艺术家格罗斯茨等,另外,克尔西1936年也在这里写作《马克思传》。

根据丹麦官方规定,布莱希特和来自德国的其他流亡者一样,不能进行政治活动,居留只能每三个月延期一次。

1936年7月,布莱希特主编的杂志《词语》在莫斯科出版,成为德国流亡文化人反法西斯的重要刊物。同时,他还先后在布拉格、巴黎等地出版的报刊,比如《新世界舞台》,《工人画报》,《我们的时代报》,《巴塞尔民族报》,《德国中央报》上发表作品,鼓动宣传反对法西斯统治。

在流亡的途中,中国画“老子出关”常常挂在他的工作室。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及生活艺术、京剧实践对于布莱希特都有相当重要的影响。老子出关表现了几千年前在中国,一个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流亡。同时,布莱希特还带着“墨子”的德译本,他对于墨子的平等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一本中国诗歌英文译本也是他流亡书库的常用书。布莱希特以中国哲学家及诗人的思想为训,以忍耐、理解、宽容、无为的态度渡过自己十五年的流亡生活。以下是他不断变换的流亡地。

1935年6月8日,布莱希特一家被希特勒政权剥夺德国国籍。六月,在巴黎参加第一届国际作家保护文化大会。1937年10月,剧本《卡拉尔大娘的枪》在巴黎首演,布莱希特的妻子荷乐娜主演。

1939年5月,因为德国军队侵占丹麦,继续流亡瑞典。那里,女演员维福斯特兰特在斯德哥尔摩附近给他们找了座别墅,住了一年。

1940年4月,布莱希特流亡芬兰。芬兰的女诗人沃里育基帮助他,在她的房子里住了四个月。其间,他与沃里育基共同创作了“潘提拉先生和他的仆人马提”。剧中弥漫着对于芬兰乡村风景的美好记忆。那时,布莱希特回忆流亡途中对于德国消息的了解途径:

“消息越来越少了。开始还有德文报纸,来自奥地利,捷克,瑞士,萨尔兰德。后来,一个接着一个没有了。还可以收听电台,可是,不久维也纳沉默了,接着,布拉格也沉默了。”

1940年7月,布莱希特辗转到了莫斯科,在那里逗留了两个星期。那时,布莱希特的女友纳赫尔正在被莫斯科当局逮捕受审,布莱希特也无法给予帮助。事实上,布莱希特的许多苏联朋友都受到审查,监禁。这时,布莱希特感到马克思主义在苏联是另外一回事。而他的朋友本雅明则干脆称苏联政权为“无产阶级的独裁”。这样,布莱希特本来想留在那里避难的想法也被残酷的现实灭杀。毕竟,他还不像老朋友贝西尔那样是共产党员,能够认同中央的决定。骨子里布莱希特还是个自由主义者。

逃离了猛虎,喂养了跳蚤

1940年8月,布莱希特一家乘西伯尼亚快车,经莫斯科,到海参威。从那里乘船流亡美国加里福尼亚,住在好莱坞城区圣莫尼卡。这里,布莱希特一家住在一座加了一层楼的牧场屋,带一个长满茂盛南方植物的园子。邻居有托马斯·曼兄弟。然而,布莱希特常常对于自己在好莱坞的居住感到抱歉,说:“我没有钱也没有选择在那里居住”,或者“我们居住在一个没有尊严的城市”等等。那时,他必须写电影剧本挣钱,可是,经过与多人合作,却接二连三地失败。

在这里,布莱希特和卓别林开始来往。并发展成朋友。卓别林的富有个性的演出技巧对于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他甚至在自己的戏剧创作中采用了卓别林的思想。他们常常在一起,自然,卓别林是演员,而布莱希特是观众。后来,布莱希特认为,当今演坛“只有两个导演,……”除了自己,另一个是卓别林。

布莱希特和托马斯·曼、亨利希·曼、维尔费尔以及别的德国流亡者,每周聚会一次,读书、讨论、时事述评。

1943年,布莱希特与托马斯·曼在建立“自由德国委员会”的宣言上发生思想分歧。这年,他还在纽约会见众多流亡知识分子,参加“民主德国促进委员会”。

流亡岁月,是布莱希特的重要创作时期,其间他创作了戏剧《四川好人》(1942),《高加索灰阑记》(1945),《伽里略传》等。

1947年,《伽里略传》在贝佛莱山小剧场首场演出,观众反应冷淡。后来,在纽约演出,才获得巨大成功。这年10月30日,布莱希特在即将回国之前,受到美国非美活动委员会传讯。在华盛顿的公开传讯会上,听众甚多。布莱希特以他诙谐而笨拙的英语回答委员会的询问。问他为何支持革命,答曰为了反抗希特勒。问他为何写作,答曰为了劳动人民、社会民主和天主教等等。问他是否要参加共产党,答曰,那不关我的事。然而,他又说,是的,他研究马克思主义,他认为今天写作知识界的戏剧,是离不开这种思想研究的。他幽默的回答常常使座上听众开怀大笑。这样,美国当局没有理由阻止他离开美国。11月1日,布莱希特坐飞机离开美国,经巴黎去瑞士。当时,只有瑞士愿意接受他。他的书籍和手稿委托朋友给他保存,而重要的作品,他用微缩胶卷存贮随身带走。当布莱希特飞在大西洋天空上,其《伽里略传》正在纽约演出。他给纽约留下了一段铭文:

nlc202309090628

“逃离了猛虎,/ 喂养了跳蚤/ 我被中产阶级/ 吃掉。”

在苏黎士湖畔,布莱希特租了一座小屋居住。顿时,新朋老友络绎不绝:福里希、维森本、杜仑马特等等。

1949年,在苏黎士上演《大胆妈妈和孩子们》,妻子主演。

归来柏林

由于遭到美国当局的嫉恨,布莱希特甚至不被西德占领盟军接受入境。他只有通过朋友搞到一本捷克护照,辗转由布拉格,回到东柏林。当记者们云集柏林车站等候他的驾到时,布莱希特却已在前一个站就下车了,独自经过废墟般的城市回到家里。他回来了,在希特勒的迫害下幸存,经受了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和时间的考验。后来,他在诗歌“感觉”里写道:

“当我归来时,/ 头发还不曾白/ 为此而欣喜。/身后是高山的负重/ 前方是平坦的崎岖。”

后来,他与妻子创建了著名的柏林剧团。

1949年,布莱希特获得奥地利国籍。早在1943年,他写了诗歌“归来”,表现了对故乡的无限感情。直到1949年9月,他才又回到故乡奥格斯堡,却没有受到预期的欢迎。直到他去世后很久,奥格斯堡才承认他是该城一个伟大的儿子,并将他的故居修缮对外开放。

1951年,布莱希特在东德出版《100首诗歌》(1918-1950),多选用《斯文德堡诗集》里的诗篇,内容多具有马克思主义及无产阶级思想。其中收有流亡诗歌15首。就艺术价值而言,这部集子不能代表布莱希特。

1953年,布莱希特在第五届东西德笔会中心大会上被选为主席。

事实上,布莱希特在东柏林的最后日子,对于读者而言几乎是个谜。因为,他的大量诗歌、散文、戏剧纲要、笔记、日记及工作日志都还没有公开。

1955年,在巴黎世界戏剧节上,布莱希特的《勇气妈妈》名列中国京剧之后,获得二等奖。当年,他写信给德国艺术研究所,推荐学习荷马,维尔吉尔和卢克里茨。

1956年5月布莱希特患流感,8月14日心肌梗塞去世。三日后,安葬在朵罗特柏林市公墓。他只生活了五十八岁,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无比的精神财富:近50个剧本,6000多首诗歌,7000多篇散文,3500篇关于戏剧、文学、电影、音乐、艺术、哲学、科学、文化社会的评论,另外还有2280 篇戏剧专论。

布莱希特的诗歌成就

布莱希特的流亡诗歌多半是政治讽刺诗歌,这里选译了部分表现他生活思想的诗作。

《斯文德堡诗集》中大部分是布莱希特流亡丹麦期间创作的诗歌,于1939年在布拉格印刷时,被纳粹销毁。后来,辗转到哥本哈根出版。多数诗歌写于1936和1937年。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德国战争教科书”,第二部分是歌谣专集。第三部分是“编年史”,第四部分是鼓励人民与法西斯斗争的诗歌,第五部分是“德国讽刺诗”。第六部分是生活诗。诗集共收集诗歌140多首,是布莱希特流亡诗歌的主体。

1938年9月10日,布莱希特将自己的新作《斯文德堡诗集》与二十年代出版的诗集《家庭祈祷书》比较,写道:“毫无疑问,我的第一部诗歌作品《家庭祈祷书》烙上了资产阶级颓废的印记。其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差异的风格是崩溃时期的表现,多样的主题反映了漫无目的的时代。富有力度的语言无拘无束。等等等等。同后来的《斯文德堡诗集》一样,既有进步又有落后倾向。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这是令人失望的贫乏。即使不是全部,至少也有部分,太缺乏有机整体,显得更冷淡,更充满思想(在讽刺的感觉上)?而我的同志,我希望却不会简单地认同。他们会认为《家庭祈祷书》比《斯文德堡诗集》更颓废。然而,我认为重要的是可以觉察到的进步,而这是有价值的。资本主义迫使我们去斗争,它把我们的环境变为荒漠……”

第一部分是组诗“德国战争教科书”,包括“上司”,“上司说”,“当上司说战争与和平的时候”等22首诗歌。主要是讽刺希特勒政权,揭穿其残酷性质,鼓动人民抵抗战争。

第二部分主要是叙事诗、儿童歌谣。其中有简单的诗歌,如德国歌谣,有童诗,如“李子树”,有叙事谣曲,比如“犹太妓女玛丽亚”。玛丽亚是犹太人的女朋友。她和犹太人在一起,按照希特勒德国纽伦堡法律,她犯法了,被处以死刑。诗歌以古代叙事舞曲手法,暗示了希特勒统治如同中世纪的黑暗。对于“李子树”,1939年,本雅明评论道:

“在诗人眼里,乡村风景和别的一切,都不如这片李子叶:

“人家不相信这棵李子树,/ 因为它从来没有结过李子 / 可是它确实是棵李子树 / 这从叶子可以看出。

“即使是更好的诗人,今天也不可能捕捉到更多了。”(注5)

第三部分是“编年史”,其中包括人们常常引用的诗歌“一个阅读的工人问道”,表现了劳动创造历史的主题。其它诗歌描写了工人阶级,哲学家恩培多克勒斯(Empedokles),老子,但丁,佛教,列宁,意大利共产党,安德森( S·Anderson)小说里的美国工人阶级,莫斯科地铁,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等等。其中,布莱希特在“访问流放诗人”诗中,旁征博引,写了包括但丁,莎士比亚,杜甫,白居易等九位古今国内外的诗人。表现了诗人的智慧与诙谐,知识的广博。诗里写道,流放的诗人们充满乐观,对后来加入其行列的布莱希特寄予希望。然而,当有人谈到不仅他们的身体被毁灭,而且他们的著作也受到烧毁时,就再也笑不起来了。对于他们而言,身体的消亡并不足惜,而精神的毁灭才是最痛苦的事。

在第四部分的诗歌多是表现时事的。其中有一首叫做“儿子诞生的时候”,是中国古代诗人苏东坡关于儿子的诗的译写,诗人叫他的儿子不要学习,要蠢笨,才能做官,以讽刺希特勒政权。(注6)这部分还收集了纪念列宁和高尔基的诗歌。

第五部分是“德国讽刺诗”,其中包括“焚书”,“公仆列车”,“对领袖的爱”等等,讽刺希特勒政权的腐败残酷。在“公仆列车”里,诗人描写纳粹党中央的干部利用人民的血汗钱来为自己修造豪华奢侈的专车的事件。

nlc202309090628

第六部分是流亡写真。布莱希特在“流亡组诗”的题词中写道:

“你啊你,坐在船头 / 看见底下的裂缝 / 却不愿意转移视线 / 因为那不是死者的眼。”

这里,布莱希特用了近似于“同舟共济”的成语,提醒别的流亡者,不要忘记自己的国家,即使在外国,也是在德意志这条船上,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这裂缝,是希特勒纳粹政权造成的,须要和这个政权作斗争。布莱希特不赞成托马斯·曼的观点,后者从德国民族性去找国家社会主义思想根源。1938年,布莱希特对本雅明说:

“德国是臭狗屎民族。说希特勒和德国没有关系,这也不是真实的。于我而言,德国的东西也都很糟糕。最不能容忍的是德国人那种目光短浅的独立意识。”

布莱希特在“理由足够的驱逐”里写道:“我是一个富人的儿子。”而最后背叛了自己的阶级。与“下层人们为伍。”这表明了诗人的立场。

在别的流亡诗人那里,思念故乡是流亡途中的主旋律,就连共产党员诗人贝西尔也不例外。而布莱希特的流亡诗歌却几乎没有专题抒发这种流亡游子情感的作品。究其原因,布莱希特真正具有国际主义思想,他的斗争目标是解放全人类,而不是自己。从他的诗歌里表现出来,就有:

从“樱桃小偷”里表现出社会平等,人文关怀思想。作为樱桃树的主人,他没有去赶走那坐在樱桃树上理所当然地摘取别人樱桃的人。而是也觉得那吹口哨摘樱桃的年青人不无不妥,自己也心平气和地回到床上继续睡觉。

同样,在诗歌“浇园”里,也表现了将这种思想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浇灌花园。花园里有美丽的花草,也有丑陋的杂草和不起眼的东西。但是,诗人却一视同仁,都给予它们清凉的水。全诗如下:

哦,浇园,让绿色生气勃勃!

浇灌那干涸的树木!多多益善。而且

别忘记那灌木,还有那

不结果的,那疲乏的

吝啬鬼!不要忽略我

花丛间的杂草,它

也渴了。还要浇灌

那新鲜或者焦黄的草坪;还有,

你要让裸露的地面清凉。

是的,浇园的主要目的是让“绿色生气勃勃”,浇灌果树和花苗。但是,不结果的“吝啬鬼”呢?“花丛间的杂草”呢?它们也渴了,因为它们没用,有的甚至有害于花园,就不管了吗,任其干涸而死吗?不是,诗人也要浇灌它们。这里,诗人的思想似乎更多的是博爱,是对小人物的关怀和爱护。真正的博爱,而不是资本主义那样口头上博爱,而实际上却另行一套。在布莱希特看来,美国的资本主义就是这样。所以,布莱希特对于美国,特别是好莱坞,显然没有好感,这在他的短诗“好莱坞”里有所描写:

“每个清晨,为了挣面包,/ 我走到市场,那里可以买卖谎言。/ 我充满希望/ 也排入小贩中间。”

在早期的版本里,布莱希特写的是“我开车到市场”,后来,为了更好表现其无产者特色,就把开车改为走路了。

他憎恨资本主义,然而,为了躲避法西斯的迫害,也只有借美国一块地来避难了。而且,还得加入贩卖谎言的行列,以挣钱买家人的面包。这是布莱希特诗歌独特的荒谬。

这种思想,还表现在他的“好莱坞哀歌”里:

“海上立着油塔。山谷里/ 淘金者的肢体漂得苍白。他们的儿子/ 建造了好莱坞梦的工厂。/ 四座城市/ 充满了电影/ 胶片的油味。/ / 此城以天使为名/ 人们处处遇见天使。/ 她们散发着油味,戴着金色子宫帽/眼睛划着蓝线/ 每天早晨在她们飘浮的床榻上喂养作者。”

同时,布莱希特还写道:“好莱坞城教育了我,/一个城市可以是天堂,/ 也可以是地狱:对于无产者 /天堂即地狱。”

在写于1940年的“回答”诗中,诗人和儿子的对话,则表现了诗人的幽默和沉痛的心情。儿子问是否要学习数学、法语(在早期的版本里是英语)、历史时,诗人回答、不用了!因为,比起战争流亡中实实在在的生活,这些空洞的知识毫无用处。然而,诗人最后还是说,是的,要学习这些知识。这又体现了诗人的乐观精神:乌云过后是太阳,黑暗早迟会过去,知识始终有用。

在布莱希特的流亡诗歌里有不少表现生活哲理的,比如:

“渊谷深深,儿子 / 山径裂缝难渡 / 可是我们不能选择,儿子 / 我们的道路。”(“高加索灰阑”)这既是主人公的处境,也是诗人自己的困境。

布莱希特在1938年到1939年间创作的《伽里略传》里写道:

“深谷炎热,高处寒冷。/ 街头哄闹,宫殿安静。”

文字通俗而耐嚼,道理浅显而令人玩味。

在布莱希特后来出版的《100首诗》里的“流亡诗”专章题词道:

“在黑暗的日子里/ 也可以歌唱吗?/ 也可以歌唱,/ 在黑暗的日子里。”

诗由歌来,境界又高于歌之上。诗是思想,歌则是自娱。而在布莱希特那里,诗和歌却是平等并用的。布莱希特的诗歌常常是用来唱的,琅琅上口。在这里,黑暗的日子唱歌就具有双重意义:在黑暗的日子,为了克服悲伤,乐观向上,就需要歌声自娱。此其一也。同时,在黑暗的时代,也需要思考,寻找光明,给人智慧和勇气,这就是鼓舞。正如他在小诗“中国茶树根狮雕”里写道:

“恶人害怕你的利爪/ 好人喜欢你的优美”

布莱希特的诗歌正是这样,对于希特勒政权及其它违背人性,唯利是图的行为如狮子的利爪那样正气凛然,锋芒毕露;而对于善良百姓,则是优美,抚慰和欢乐。这也正是布莱希特流亡诗歌的意义所在。

(2002年11月25日于德国哥平根,2016年1月12日于中国成都改定)

注释:

注1:兰尼基,德国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

注2:楚克迈耶 1956年8月17日 “致苏尔坎”。

注3:福伊希特万格:1957 “纪念布莱希特”。

注4:威德金特 Wedekind, Frank, (1864-1918)德国诗人,讽刺戏剧作家。剥下传统的市民道德伪装加以抨击。主要作品有《春天的觉醒》(1891),《地精灵》(1895)。他的作品对于后来的德国戏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注5:本雅明“布莱希特赏析”。

注6:当年,苏东坡被谪居黄州,充团练副使。是个虚职,而且不能随意离开该地,相当于流放。写诗自嘲:

人皆养儿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篇5:喜欢孤独喜欢你的优美散文

喜欢孤独喜欢你,在你的红丝线上,为你独舞,为你翩跹,为你起伏。可惜你看不见,我无法抚摸你的脸庞,心起愁肠,百转歌喉,为你清唱青衣的红颜,美丽的伤疤,天涯远,你可否安慰疗伤?青灯孤影,星语月华,寂寞的烟花,有你相陪,我心不冷,情愿孤独的为你醉酒妖娆。

风口的春风,眉间穿风,风聊衣袂,青衣单薄,心生生冷疼。心城里,花田间,你种桃红,我栽柳,抚慰冷漠,微笑冰封,柔柔的问候,化解寂寞,温暖孤独,我心若春,因为有你。你若彩虹带我飞,飞过孤独的山,越过寂寞的河,月亮里吻追。

你的小娇娘,头戴花红,可否醉挑红盖头,风情红楼。可否陪我到永远,你知道的,我的心除了你再也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样的,爱无法描绘,情无法表达,再多的语言也显的苍白。只是一种想起来好甜蜜,念起来好心碎的痣疼。

情到深处泪潸潸,爱到深处心化春,空留孤独,品读寂寞,解读春光,春光乍泄,情缘多劫。为你守,为你痴,为你静,为你沉默,为你甜蜜。入味的咀嚼,一个人细细的消受,爱情的滋味。爱情使人沉淀,爱情使人愉悦,爱情使人平静,爱情使人感觉,空气里都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聆听花丛爬山虎,琥珀情,琉璃爱,半缘修道半缘君,一日思念一日泪,青山隐隐绿水嘤嘤,诗词啾啾,只为君。五百年的回眸,换来爱的萌芽,若生生世世来相守,那么,我修行无期,只愿与君相依相伴,不离不弃。拥抱你的肩膀,贴着你的脸庞,只想与君温存,情花独为你开,春风只为你度。

秋水之湄,晚白浮沉激浪中,半月亦羞,三分戏子四分仙,一桌酒味七分醉,醒来身后月宫寒,寂寞孤独染,匆匆一别后,不知何年再佳期,婉转金绢,红笺小字,流萤满眼,谁在闲愁?轻拨三两玄,含泪回旋,悲曲一遍遍,情调一首首,为谁吟叹!

你知否?有你远远的相陪伴,我已足够。你知否?看一眼的名字心就暖。你知否?枕着你的温柔甜蜜如梦。不再恐惧,不在落寞。孤独里有你的名字,寂寞里有你的容颜,一路缱婘愉悦,只为你。指尖流淌着爱的语言,诗词写满你的柔情,只为爱情。

爱情是圣道,爱情是信仰,爱度你容颜开花,情度你升青天,润玉生烟。甜蜜的莲,爱情的佛,虚心的菩萨,你是佛花,我是佛灯,照亮心田,同道共眠。与你相爱我无悔,与你两情相悦,我愿意,我情愿孤独的绽放在你的怀里,一朵寂寞在你心田里的若兰。

我愿意为你风雨守候,守候圣洁的爱,至纯的情,知性的女子。为你红尘里做一个独舞的仙子,弹琴的狐媚,放逐自己的心,在你的心尖,盛开素淡的莲花,半半文字半伴君,只为我有一颗真实的心。在孤独里升华慈悲,在寂寞里修炼佛心。

篇6:优美诗歌《如果喜欢》

青涩的年代,

我们都曾拥有喜欢的权利,

正是这样,

才不会轻易挥霍,

你说呢。

男孩,女孩。

上一篇:迎国庆一年级爱国诗歌朗诵下一篇:中心幼儿园教师赛教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