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作文教案

2024-04-17

叙事作文教案(通用6篇)

篇1:叙事作文教案

叙事作文复习指导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梳理叙事作文的开头、结尾中常用的方法。

2、指导学生把文章主题部分写具体的方法,并尝试整合运用学到的叙事方法作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灵活地运用写作方法,有条理地、具体生动地将事情叙述清楚。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叙事的开头、结尾、细节描写的典型例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2、学生畅说自己心目当中的好文章的标准。

3、俗话说,一篇好文章,要做到:开头部分如“凤头”:小巧玲珑、短小精美;中间部分如“猪肚”:内容丰富、健美充实;结尾部分如“豹尾”:干脆利索、收束有力。

今天,我们就着重对叙事文章的谋篇布局的方法和细节描写方面进行复习。

二、回顾交流,复习写作方法

(一)、凤头部分:小巧玲珑、短小精美

引言:审好题,立好意,选好材料,定下了文章题目后,我们就要开始写文章开头部分,那怎样做才能吸引读者呢?

1、说说自己所熟知的叙事文章开头的写作方法。

2、揭示常见叙事文章开头的写作方法。

3、结合六篇文章的起始部分谈方法。

(1)、你从哪句看出运用了倒叙的写作方法?本册我们学过哪些课文也运用了倒叙的写作方法?

(2)、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哪句话点题?

(3)、除了引用名名人言,我们还可以引用歌词、诗词、名言警句、谚语等。(4)、除了描写环境,我们在文章开头有时也会对人物的外貌或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5)、哪句点题?还运用什么方法?什么修辞方法?看来,文章的开头,我们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二)、豹尾部分:干脆利索、收束有力

引言:文章应该有一个好的开端,当然结尾也应该如此。一个精彩的结尾要注意做到什么?(首尾呼应,点名中心)

1、说说自己所熟知的叙事文章结尾的写作方法。

2、揭示常见叙事文章结尾的写作方法。

3、结合四篇文章的结尾部分谈方法。

(三)、猪肚部分:内容丰富、健美充实

引言:文章开头、结尾都能写好了,那文章中间即叙事经过中最重要的部分要怎么做(生动、具体)?

1、写事离不开些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部分就要详写。

那么,就要对这一部分进行细节描写。做到抓住特征绘肖像,锤炼动词绘造型,吻合个性绘语言,烘托渲染绘环境。

出示细节描写系列,学生观察、比较,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三、小结,谈收获:

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的收获

四、运用方法,自主写作

看来,同学们今天的收获颇多。相信你也能把今天复习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请你从今天的学习方法中选择你所喜欢的,写一篇叙事文章。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左右。

篇2:叙事作文教案

教学课题:写出事件的波澜(1)

教学目标:1.把握记叙文的波澜的创制方法。

2.学习叙事的技巧,力求记叙生动。

教学重点:兴波澜。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记叙文的一般要求是把事件交代清楚,或把人物的经历写明白。如果再进一步要求,就要考虑叙述的技巧。“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要吸引读者,需要有波澜,有起伏,有张弛,这是成功的记叙文必要的条件。

二、写作题目:运用兴波澜方法,记事或写人。

要求:可以合理想像,字数不少于600字。波澜设置要力求自然、恰当,使用何种方法,应根据材料内容而定,不要生搬硬套,矫揉造作。

三、例文示范

例文1

哥,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健壮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只拉磨的驴。都说哥是捡来的。因为哥像一个只要有饭吃就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家中唯一的劳力。

风轻轻地划过身边,传来哥喘气的声音,麦浪中飘飞着哥的滴滴汗水,在阳光下,像一颗珍珠,飞起又沉入无边的麦浪。哥真是捡来的吗?在无边的黑夜里我问着依然闪烁的群星,也许它们知道哥是不是从娘肚子里出来的。哎!想起娘,想起我一问她哥是不是捡来的,她就偷偷抹泪的样子,想起娘看着哥的那种心痛而又无奈的样子,想起??我想哥不是捡的吧!群星无语,只有无边的思索化在无边的黑暗里。然而,终于有一天,一辆汽车接走了??不是哥,而是我??全村都愕然了,母亲单薄的身躯像一张经不起揉捏的白纸一样斜依在门槛上,银发中夹着几根枯黄的头发任风胡乱地吹拂着。

哥,我想起了哥,我不顾一切地挣脱亲生父母温暖的手,冲向麦田,阳光下哥黝黑的脸上滚动着颗颗水珠,是泪?还是汗?我站在田埂上任由泪水在眼眶里泛滥,却再也无力叫出那个沉沉的“哥!”哥,傻笑着看着我,说:“回去多陪陪咱娘,她为你牺牲了不少。”

娘,娘为我牺牲了不少,是的,娘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我这个捡来的娃,为了我今天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娘把哥变成了家里的一头牲畜。无数个日子里,娘给我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却给哥塞了一个硬梆梆的窝窝头,我对娘说:“这不公平!”娘只笑笑说:“你上学要营养。”

原来,我现在才明白,我和哥的命运是娘一手安排的,到底是哥跟娘亲,还是我跟娘亲,娘为什么要这样做?此刻我方明白,原来这世上还有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东西。

它像一股叮咚的泉水,滋养着我的心田,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给我前进的力量,我多想问问娘,我比她的儿子更重要吗?也许不必了,因为娘是这样认为的,这是娘这个最最善良的人对事物的认知。此文前面极力渲染,设置悬念,能启发阅读欲。作者对农家田间生活很熟悉,写出的东西情感真挚,没有无病呻吟之感。

例文2

去年夏季的一天,我在郑州火车站买车票。售票窗前的秩序十分混乱。不挤吧,只怕误了车耽搁事;挤吧,我一个薄裙短袖的单身少女,挤到那群酸汗淋漓满面污垢的草莽男人中间,不但形象不雅容易吃亏,车票也难保证买着。正犹豫着,一个衣着清爽的中年男人提着大旅行箱走过来,“小姐,请问往哪里去?” “西安。”说完,我心中立刻泛起一丝淡淡的悔意,怎么可以对一个陌生男人这么随便地告知我的行踪呢?“小姐,可不可以帮我看一下行李,我帮你买票?”他含笑问道。“好的好的。”我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他把旅行箱放到我面前,又把手提包递给我,“小姐,拜托你,这里面有重金和我的大哥大。” 我接过来,放在我的皮包里。把手里的报纸铺到地上,又把旅行箱平放到报纸上,坐了下来。他默默地看着我做这一切,只低低地吐出两个字:“谢谢。”

过了好大一会儿,他汗淋淋地出现在我面前,手里握着两张潮湿的票。我接过票,把票钱和包递给他,“谢谢你。”“我的包在买票时丢过一次??你知道我这样做有多冒险。”他语无伦次地说:“我走遍整个大厅,最后才决定把包交给你。”“谢谢你的信任。”“都不必谢了,我们有缘。你去西安,我去连云港,方向不同,可同在陇海线上。”他的眼神诚挚而动人,“希望再遇见你。”我点点头,淡淡地笑了笑,内心涌起一种深深的感动。是的,我们有缘。尽管我们陌路而聚萍水相逢且都有求于对方,但我们并没有进行什么庸俗的交易,而是让心灵与心灵交换了名片。虽然那名片上没有印出姓名,却印满了珍贵的信任和纯真的情意,值得我们贮藏在人生的行囊里,永远珍存。

本文的波澜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例文3

女儿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学习成绩还说得过去。唯一不足的是从小养成了乱花钱的坏毛病,两天不买零食和小玩具便寝食不安。后来我越来越意识到这个毛病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于是便对她进行忆苦思甜教育。讲我小时候吃窝头咸菜,讲只有过年才能用压岁钱买两块糖吃??可一提这些,女儿一句话便把我堵了回来:“现在不是生活好了吗,要不你也让我天天吃窝头咸菜吧!”

有一天,女儿问我上一天班能赚多少钱,为了让她知道工资来之不易,我便说:“你老爸起早贪黑地忙活,一天才挣10块钱。”谁知女儿听后却说:“哇塞,这么多呀,那你两天的工资就能给我买个门口超市的玻璃风铃了!”看来,女儿的脑海中根本没有钱的数量概念,为了让他体会赚钱的辛苦,我琢磨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办法?

我先和女儿商量:“以后你可以买东西,但要用自己赚的钱来买。”女儿不解:“我小孩怎么能挣钱,你让我上街卖唱呀?”于是,我便将我的计划全盘托出:“你可以帮妈妈干家务活呀,我按劳动量给你支付报酬。比如洗碗、拖地每次5角,擦玻璃、洗衣服每次l元,收入由你个人自由支配。”女儿一听能自己挣钱自己花,高兴得手舞足蹈。你别说,这个办法还真管用。从此以后,女儿天天回家就找活干,放下拖布就系上围裙收拾厨房,俨然成了一个小“打工女”。因为干活成了习惯,女儿在学校也成了劳动能手,最后全班同学一致决定弹劾前劳动委员,选举女儿上任劳动委员兼卫生委员。最关键的是女儿通过劳动知道了挣钱的辛苦,花钱的毛病改了不少。有时逛超市我主动试探性地让她买零食,她一看价格便吐舌头:“哇!这么贵呀,我刷五天碗才能赚够这些钱呢,算了吧!”见“教女之道”取得了实际效果,我着实暗暗得意了几个月。

可后来,我发现女儿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又犯了。“你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怎么还不知道珍惜呢?”我及时提醒。可女儿却像换了个人似的:“这叫能挣能花,享受生活!”后来,我发觉越来越不对劲儿,碗经常刷不干净,玻璃更是越擦越脏。

有一天下午,我有点急事提前下了班,一进家门,发现女儿的同学,住在楼上的小甜甜正满头大汗地给我们家拖地,而女儿却躺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悠闲地吃冰糕,看“动画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拽起女儿一顿训斥。追问之下,女儿终于说出了实情,原来她把拖地等打扫卫生的活按每次3角的价格转包给了小甜甜,这样,她什么也不干便天天有进项。

我说她怎么花钱越来越不心疼了呢,敢情不做“打工女”,改当“包工头”了。唉,看样子“教女之道”还要有新举措出台啊。

本文写人饶有情趣,通过自己主观目的与实际结果的反差,写出了小女儿的“时尚”,反映了令人反思的社会问题。

四、拓展总结:怎样使叙述有波澜?

1.断续有间法记事或写人,交代事情是重点,但不能没有变化。行文过程中,应该把握节奏。遇到“关子”应及时停顿,或适当减缓发展速度。比如插入另外的相关内容,或进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等。

2.误会反衬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写人。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了误会或彼此误会,产生矛盾,引出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误会,可以增强故事情节的喜剧性,误会心理会让人做出一些违反常理的事,产生喜剧效果或悲剧意味。

3.设置悬念法

“悬念”,是指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开头或中间)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美国戏剧理论家贝克说,悬念“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

如何的迫切心理”。写文章不可平铺直叙,平铺则易直板呆滞。有的文章一开头就设置悬念,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感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有的文章悬念设在中间。如茹志鹃的《百合花》写小战士去向新媳妇借被子,结果却碰了壁。究竟是为什么呢?这就有了悬念。还有的文章在叙述发展的过程中,关键的地方连续不断地设置悬念。如《三国演义》中的“孔明借箭”。悬念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但设置悬念一定要符合事件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故弄玄虚。

4.结尾突转法

在充分铺垫和渲染的基础上,将人物性格冲突的焦点集中到文章的结尾处突然爆破,让人物的心灵或性格一下子在爆破中凸现出来,使作品情节陡转,出人意料,如奇峰突起,把读者的想像推到一个广阔的空间。“突转”,在作者方面通常是用时空环境的转换或人物行动、心态的遽变而造成情节发展的突然转向或中断;就读者而言,它既是原有的思维定势之门的陡然关闭,同时又是通向新的审美感知之门的豁然敞开。因此,设置“突转”须正确把握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和人物本身性格发展的逻辑,同时,要用充分的铺垫描写为之蓄势,并精心设计伏线为之提供足够的现实根据与心理根据。情理之中,而又意料之外。如《项链》、《警察和赞美诗》、《麦琪的礼物》。

作文教案

教学课题:写出事件的波澜(2)

教学目标:1.把握记叙文的波澜的创制方法。

2.学习叙事的技巧,力求记叙生动。

教学重点:兴波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记叙文的写作首先是打开思路的问题,从时间、空间、因果、对象四个范畴去考虑,就比较容易打开思路。

二、要点阐释:要打开思路,需从时间、空间、因果、对象四个范畴去考虑,下面以话题“春天”为例具体谈谈:

①从时间的角度:可以回忆过去某一年的春天,也可以记述现在的春天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把自己在不同时间春天里的经历,联系在一块来记叙,得出对春天的感悟。

②从空间的角度:故事的发生,可以在春天的北国,也可以在春天的江南,可以在春天的都市,也可以在春天的山村,可以在春光明媚的湖畔,也可以在撒满春光的校园。

③从因果的角度:可以根据话题,推想事物的原因和结果,比如我为什么喜爱春天呢?因为春天里发生了一件令我值得回忆的事,我遇到了一个难忘的人。我们把握人生的春天会有什么结果呢?因为我的身边有许多由此而成功和幸福的人们。

④从对象的角度:既有大自然的春天,又有人类社会的春天;既有个人人生的春天,又有国家的、民族的、事业的春天。这各种各样、林林总总的春天既是多彩的自然季节,又是丰富的艺术象征。

三.例文引路:

面对小草,白居易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面对落花,龚自珍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面对蜡烛,李商隐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面对石灰,于谦说:浑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面对腊梅,陆游说: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面对高山,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面对流水,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思和感悟。请以“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静夜思

北京 孟繁骏

就着台灯刺眼的光,我仔细翻阅上高中以来五次大考的成绩。心跳就像那上下起伏的分数图像一样动荡不安:从写出精彩的自我反省的文章《蜕变》,到今天学习成绩的大幅度下跌,我究竟是“蜕变”了,还是“退化”了?!我究竟是在进军清华的大道上前进,还是蒙着双眼在野地里游荡?!我陷入了痛苦的反思??

曾几何时,我对自己是多么的自信:就好像我是迈克·乔丹,飞身灌篮是我的拿手本领;就好像我是《逍遥游》中的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是我的本能;就好像我是盖世奇才,清华、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不过是手到擒来??我如在梦中一样痴呆地等待着成功的眷顾,浑不 知自己已像一条无帆无舵的破船,搁浅在浅滩之上。而如今面对着可怜的成绩,我仿佛跌下万丈深谷,抬头仰望高高耸立的山崖,我在剧痛中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重新爬上去吗??还是算了吧!这谷中自有清泉鲜果,绝无案牍劳形,悠悠然逍遥一世岂不快哉?”

于是我向一片安逸的林泉爬去。这时,我的心腾地一下跳出胸膛,面对着我厉声责问道:“你想一走了之吗?!你想逃避责任吗?!你想一辈子苟活于此吗?!你怎么面对呕心沥血的老师?!怎么面对鞠躬尽瘁的父母?!怎么面对掩面叹息的祖国?!”它冷冷地盯着我,眼中射 出鄙夷的目光,“不过,如果你真想窝在这里苟延残喘,我也不再强求。我自会去投奔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祝你在此早日修得‘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哈哈哈??”这嘲笑声穿透我的耳膜,刺得我全身剧痛,也刺得我大彻大悟。我重新站起身来,抖掉身上的疲惫,抓住荆棘,踏着山石,继续向山崖上攀去。

山,远望时如此渺小,攀登时方知高大;路,在地图上仅咫尺之短,踏在脚下才知漫漫无尽。忽然,我找到了久寻不见了的动力,那就是把自己置于泰山旁还原出自己的渺小,把自己置于太阳旁映衬出自己的灰暗:以古今中外的伟人为明鉴反思自己的鄙陋,与进军清华的标兵相比较发现自己的差距。他们就像悬梁之绳,刺骨之锥,激我奋发,催我前进。

关上台灯,我钻进舒适的被窝。渐渐地,我睡去了,但我的心将永远醒着。

思考题:文章从时间的角度打开思路,文章叙述的事情具体发生在什么时间?

电子游戏机前的思考

改革开放的春风把我们千家街这条黄土小巷一下吹成了集贸市场。从街北到街南全部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翡翠像碧绿的凸形顶棚直贯南北,街道两旁的个体商店鳞次栉比,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慕名而来的顾客摩肩接踵,收录机播放的流行歌曲震耳欲聋。

街道一旁的电子游戏室更是生意兴隆,门庭若市。

一天下午,快要上学的时候,我路过这里,出于好奇,走了进去。眼前出现了令人惊诧的一幕:一个个上了瘾的人身子贴在电子游戏机上,一手操纵着方向杆,一手按着电钮,弓着腰,低着头,脸离屏幕最多半尺,眼睛直直地盯着屏幕的变化,时而狂呼:“打中了!”时而又“唉”的一声长叹。我转过身来,突然看见屋门口摆一张方桌,“老板”正眯着眼,翘着二郎腿,一边摇头晃脑地哼着流行小曲,一边数着大把大把的钞票。一个约摸十来岁的男孩递给他一张“大团结”,买了三十个牌。我惊奇地小声问他哪来那么多钱,他做了一个“偷”的动作。啊?我吃惊地瞪大眼,望着他那带着稚气的脸,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臭婊子养的,一下子就死了两架飞机,真倒霉!”咦,这声音姆耳熟啊。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少年,嘴里叼着一截烟,正骂骂咧咧地嚷着,仔细一看,竟然是隔壁的小强。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昔日那文质彬彬的小强竞变得这样满嘴污言秽语。但出于两年邻居的情分,我还是提醒他一句。“上学?我才不呢,电子游戏多过瘾!”我正准备再劝劝他,却被一股刺鼻的烟味冲得打了个“喷嚏”,抬头一看,屋里早已“云雾缭绕”,我不得不退了出来。

一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正当我努力理清自己的思绪时,忽然听背后有人叫我,回头一看,小强满脸沮丧地跟了上来。

“你不是说不来上学了吗?”

“唉,钱一会儿就完了。”

“你怎么有这么大的瘾?”

问到这里,他不由得痛苦地搔了搔头,说:“我也是身陷泥潭不能自拔。开始,我的兴趣并不大,可

是被人劝去玩了几回便上了瘾。以后,玩的次数越来越多,用的钱也越来越多,自己的一点储蓄渐渐用完了,便偷着拿家里的钱去玩??”

看着他那痛苦不堪的样子,我不由得沉思起来。电子游戏机,本是现代科学的产物,对开发智力很有好处。得空了,到少年宫去玩玩,会很开心的。可是,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有这么一帮人,一会儿刮个什么“风”,一会儿掀个什么“热”,用种种办法吸引人们,从中牟利。就拿电子游戏来说吧,许多开店老板想方设法招徕少年儿童,诱惑他们上瘾,使得有的学生逃课,有的不择手段弄钱。甚至,微型电子机已“热”到课堂上来了。这,问题就更严重了。当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没有必要取缔电子游戏。但我要向青少年朋友大声呼吁:改革、开放的年代里,翻新的东西太多,如果没有自制力,如果不会自我调控,大潮来了,也会淹死人的??

思考题 :文章从空间的角度打开思路,文章叙述的事情发生在什么地点?

寂寞如此美丽 于秀琴

天上只剩下了月亮,星星全落到了地上,这座城市分外明亮。

屋子里空荡荡的,我一人趴在阳台上。面对着的这条宽宽的街道,它像一条橘红色绸带,不时地有汽车飞驰而过,阵风里的不时夹杂着汽油味儿很快就被夜的深沉吞噬了。

今夜有种感觉——寂寞。

我决定出去,去找能使我摆脱寂寞的东西。于是骑车出发,追着自己的影子。

很快,我骑到了橘红带子的尽头——这里是两个世界的分界线。在界线的那一边:流光溢彩的霓虹、变幻的喷泉、发亮的大厦、成龙的汽车、劲爆的节奏、此起彼伏的歌声??

眼前的景象让我感到无比的陌生——这就是我的城市吗?——全已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在家与学校的两点之间以外,我对这座城市了解的太少了。带着兴奋,我走进了这“另一个世界”。我找了个地方停车,正要走开,突然被一个老大妈叫住—— 一个与这种和谐美丽的背景极不相称的人,她说我忘了付钱。这里应该是免费停车的,然而她却要了我比一般停车场更多的钱——5毛,据说这是新规定。我不想与她争论,不想坏了刚好起来的情绪,于是给了她。

选择步行是绝对明智的,可以一边沐浴着霓虹,一边吃着小吃,喝着饮料,伴着张慧妹的歌声,走路也可以是一种舞步,“我的脚趾头在蠢蠢欲动,它说今天晚上心情很不错,想到街上走走??”这时候,我面前出现了一个人,他坐在地上一脸深沉,面前是一张纸:“看相占卜,十拿九稳。”“看这位小兄弟神采飞扬,最近一定会行大运,让我帮你看看相吧!”我本不想理他,可他死缠烂打:“不灵不收钱,我算命可是十拿九稳哟!”我于是问他:“算一次多少钱??“10块。”“难道你没算到我今天没带钱吗?”这人顿时呆了,嘴巴张得大大的,像被一个馒头噎住了。10块钱算保住了,不管怎么样,这个人真是扫了我的兴。

我竭力想忘记,于是钻出大厦丛林,到了西湖边上。湖里正燃烧着一团团蓝色的火焰,淡淡的灯光点缀着四周的绿树,月影在扭动着腰肢。西湖已成了一面镜子——天与地——两个平行的世界。有船夫来问我要不要坐船,价格可以从优。我欣然上了他的船,然而船却迟迟不肯离岸,直到又有几对男女也上了船——他们好像是情侣。船慢慢开往湖心,我感到十分憋闷,船上的几对情侣亲密地卿卿我我起来,我于是陷入矛盾——我想捂住耳朵,免得被他们的笑声骚扰,然而桨声汩汩,却是不能不听的美妙旋律;我想逃离这只船,甚至想立即跳人这面镜子,然而镜子另一面的世界真能让我一个人独享吗?

我只好硬着头皮,等待着,等待着??船终于靠了岸,而船夫所谓的优惠使我囊空如洗。

我飞奔着,在霓虹闪耀的街道,惊奇地发现:乞丐、算命人,还有手捧几张碟片神秘兮兮的人,竟然成了一道“风景线”。四周的一切让我窒息——遮天的大楼,炫目的霓虹,人们在劲爆节奏中的狂舞——这就是我所不了解的城市,白天是平静的,入夜后是美艳的,现在已经狂乱了。

我像个异类。

在巨大的外界作用下,我找到了车,骑着它飞驰着,我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风声。我不敢稍作停留。我只想着:我要逃离,我要回家。马路上已乱了秩序,人群在路中央蠕动,汽车发疯似地尖叫。我奋不顾身地急速穿梭着,在人与人的缝隙、人与车的空隙、车与车的空当??我要逃离,我要回家。

午夜的钟声响起时,我终于冲出了这个世界,回到了路的另一头——一个完全属于我的世界——像昨夜噩梦的结束。

独自一人回到家里,我倒了杯水,又趴在阳台上,面对橘红的绸带,风中飘来小吃店里的菜香。月亮用纯洁的光抚慰着我狂跳不止的心,我慢慢恢复了平静。

“明夜你会去哪里,为了逃避寂寞?”

“我哪里都不去,因为,有你在,我不觉得寂寞有什么不好。”

月微笑了,她的微笑,凝成了这个夜晚最美丽的——寂寞。

思考题:文章从因果的角度打开思路,从全文来看,“寂寞如此美丽”的原因是什么?

感悟路上见闻北京 文佳

“高三”注定是个让人提起来无法感到轻松的词。我的心情近日又变得很糟,为昨日学习上的种种打击与挫折,为明日前途的渺茫。懒懒地骑在回家的路上,我有种近乎绝望的感觉。街市依旧喧闹,但与我无关。

前面两辆并排行驶的平板车突然挡住了我的去路。高高叠放起的旧冰箱、废彩电像两座缓缓前行的小山。但是,这重荷又怎能沉过骑车人心理上的负担呢?这些外地来京的农民为着全家的温饱而干着苦力活。他们会不会也感到很迷茫呢?他们可曾想过自己的未来?他们那张本该年轻的脸上一定留下了沧桑岁月凿刻.出的痕迹。我胡乱想着,叹着,不觉中随着车流超过那两辆三轮车。超过的那一瞬,我不禁扭回了头看。尽管他们的脸、双手和他们身上的衣服一样粗糙,一样布满污垢,但洋溢在他们脸上的笑意却那样纯洁。他们俩在快乐地交谈着,放肆地大笑着。我迷惑了,这些平日里总是我们怜悯的对象的外地打工者,为何这样快乐?难道他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使他们满意?

我不停地想着,不觉到了一个闹区。各种名牌服装专卖店一字排开,新奇、抢眼的夏季新款服装一并涌入我的眼帘,鲜艳的色彩组成了一片缤纷世界。各家店都抢着把动感的流行乐开到最大,你仿佛能感到地面也在微微颤动。海伦·凯勒不就是这样感受音乐的吗?她说她还能由此想像到跳舞的人的动作一定也很优美。但她最喜爱的是视觉,并用深情的笔触写下来她所想看的一切,从家中熟悉的亲友到神秘的大自然,从罗丹的雕塑到街面的行人。这一切,我们视觉正常的人曾真正留意过吗?她还说,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懂得珍惜。

我便是其中一个了。想想我国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想想阿富汗的儿童,他们都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由此想来,我不该珍惜现在这学习的机会,与他人竞争的机会?有位作家说,想想库尔斯克号上那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就会发现活着本身也是一种幸运。

当我们为一些无谓的事情烦恼时,多想想我们已拥有的吧!你会发现,我们真的都很“富有”,都很幸运。这样,我们便有了发自内心的快乐与前进的动力。

我微笑着,加速向前骑去??

思考题: 文章从对象的角度打开思路,记叙的是对什么事情的感悟?

四.热身训练:

从呱呱坠地,人生便开始了成长的历程,其间要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岂止是人,一个动物、一株植物、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乃至全体人类,不是都有各自的成长历程吗?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角度一:从时间的角度打开思路,如《成长的岁月》,写从小到大,家门前的斜坡上白杨伴随着我一起成长。我想起在以往的日子里,白杨树经过的那些日夜漫漫、大寒大暑。而我们总是不能像树那样平静地生长,我们太浮躁,太急于求成。太求花思果。其实,真正的成熟是内在的聚集。坚持,是成长的本质。

角度二:从空间的角度打开思路,如《异国的成长》,写我一位朋友的那段在异国的成长经历。他由于学习成绩优异,有幸去美国学习半年,但独自在异国的生活也是一次考验。当他归来故国时,我发现这半载之于人的磨炼,不逊于国内优裕条件、在父母身边的若干岁月。

角度三:从因果的角度打开思路,如《结识责任》,写我因挫折而结识了责任。中考落榜的那次挫折,使我在成长中认识了责任。成长也就意味着与挫折和困惑相伴。随着时光的推移,我也脱离了童稚,应该对自己负责了。

角度四:从对象的角度打开思路,如《燕子飞了》,讲述小燕子从踉跄走路到展翅飞起的成长。我家的屋檐下有一个燕子窝,每年春天都会迎来去年的归燕,也迎来小燕子的呱呱坠地。那天,我静静地在院子里,目睹了那一刻。是的,小燕子会飞了,在无数次失败后,它终于冲向了蓝天。

作文教案

教学课题:写出事件的波澜(3)

教学目标:1.了解叙事的一般方法,学会条理记事。

2.学习运用线索记事的手法。

教学重点:兴波澜。

教学过程:

一、写作题目:

1.请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为线索,精选事件,写一篇叙事性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2)字数不少于800。

2.每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的故事中,成长在自己的故事里,同时也在历史的故事中不断地接受营养,这些故事或许在你的心底留下了浓重的痕迹,使你难以忘怀。请记叙一个这样的故事。

要求:(1)中心明确,条理清楚。(2)题目自拟。(3)字数不少于800。

二、写作指导:

具体记录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表达特定的思想和情感,是叙事文的功能。写作叙事性记叙文须把中心放在展示事件过程上,其间若涉及人物的活动,不应刻意描绘,否则,就会出现体式不明的问题。

题目1写作思路:从内容来说,要表现什么主题,完全取决于自己,友情、亲情,侦探、哲理皆可。从行文上,作文规定了运用线索串联材料,那么,就应当在特定的范围内选择一个具体的东西——能够引发故事的引子——来展开联想,比如富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或其他一些典型的东西等等,线索可以直接用为题目。至于事件的要求,选择时须考虑彼此之间的联系。

题目2写作思路:这道题主要检验学生的记事基本能力。一个事件要讲清楚,需要进行精心的安排。而要讲精彩,则需要运用恰当的手法,诸如悬念、抑扬等等。

三、写作技巧:

叙事是为了说明一定的思想观点。如果单纯为叙事而叙事,那么这种叙事是没有生命力的。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分叙等,常用的是前两种。顺叙是按照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的叙述,这种方式首尾完整,来龙去脉清楚,但容易造成平铺直叙。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可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叙事的方法多种多样,“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刘熙载《艺概·文概》)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一个故事至少必须包括两个事件,这些事件就像散落的珍珠,没有线索的串联,便不会有完整的结构。

篇3:作文教学应重视叙事策略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一直以来是我国广大学者和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但多年来作文教学方法依然很传统, 教学理论陈旧, 实际指导作用很小, 教学效果不明显。加上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再学习的机会很少, 对新的文艺理论学习甚是缺乏, 使得当下作文教学和西方新文艺理论结合甚微, 对西方文艺理论开发甚少, 使一些适应作文教学的西方文艺理论在基础写作中未受到重视。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这些年来虽然在不断改革, 但在作文教学方法上却很少改革, 作文教学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性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我们的作文教学探究内容虽然十分庞杂, 但缺乏开拓、创新。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里说“章有章法, 句有句法, 字有字法”, 可我们对作文教学的研究是章法有余, 而句法、字法不足。作文教学的理论看似汗牛充栋, 但实质单一:只注重作文文采及模式化的东西。如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华丽的辞藻, 运用排比, 运用“三段”论;或强调“532”式作文模式, 即一篇文章不少于五个自然段, 不少于三种修辞, 不少于两句名言;写议论文虽讲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论—本论—结论等大框架, 但都只是从宏观上把握, 到怎样提出问题, 怎样分析问题, 怎样解决问题, 怎样引论—本论—结论具体而微的语言层探讨就很少了。这些看似经典, 实则很大、很空、很虚, 学生具体动手时可操作性很差;传统作文教学是从记叙文——抒情文——议论文这个路子走下来的, 在文体上、结构上、立意上强化训练, 但在语言理论上很少下工夫, 在句法上、表述方式上、话语技巧上研究很少, 在微观上把握十分薄弱。可见传统的作文教学研究与中小学生写作实际是有些脱节的, 有点儿舍本逐末。可学生作文最终要落实到语言运用上去, 所以, 作文教学急需开辟新天地, 急需重视叙事策略这样的新理论。

在新课程改革中, 高中选修课本已涉及到叙事理论。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在第一单元话题部分专门介绍了叙述 (即叙事) , 它分为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速度控制四块 (见2007版P7-10) 。这说明叙事策略是中小学教学应研究的理论, 是作文教学应注意开发的领域。

限于篇幅, 下面我们选取叙述角度、叙述人称浅析一下叙事策略对作文教学的启发作用。

一. 叙事视角与作文教学

“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 或一个文本, 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 (杨义:《中国叙事学》, 人民出版社, 2009版, 第197页) ;叙事“视角指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 或者说, 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胡亚敏:《叙事学》,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版, 第19页) 。叙事视角不同, 作者对同一件事的写法不同, 作品的结构和情趣不同, 读者的感觉不同, 作品的生命力、影响力也不同。

叙事视角分为:一、非聚焦型;二、内聚焦型;三、外聚焦型。

非聚焦是无所不知的视角, 叙事者可以从任何角度叙事, 具有“上帝的眼睛”, 是先知, 对所有的事情了如指掌, 能从任何角度观察, 能任意从一个人物转向另一个人物, 从一个角度转向另一个角度。叙事者可以观察到作品中任何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任何一件事的发展趋势、发展结果。叙事者既说又看, 可以透视任何人物的内心活动。

内聚焦是指“完全凭借一个或几个人物 (主人公或见证人) 的感官去看、去听, 只转述这个人物从外部接受的信息和可能产生的内心的活动, 而对其他人物则像旁观者那样, 仅凭接触去猜度、臆测其思想感情” (胡亚敏:《叙事学》,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版, 第27页) 。

外聚焦则是指叙事者置身于人物之外, 只提供人物的行动、外表及客观环境, 而排斥提供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人物动机、目的、思维和情感。

在叙事视角的三种类型中, 中小学作文对非聚焦运用得最广泛。他们在叙事过程中往往是既写说又写看, 从所有角度来观察、理解事件, 完全是全知全能, 任意从一个人物转向另外一个人物, 从一个角度转向另外一个角度。对于内聚焦的运用也较多, 往往是自传性的、内省性的。外聚焦型则运用的最少, 由于能力问题学生对客观叙事视角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捉襟见肘。

另外, 叙事者为了某种需要而采取非常视角。所谓正常视角、非常视角是从作品和生活的真实吻合度来划分的。“正常视角, 指的是叙述者的选择和确定比较符合生活的真实情形”, “非正常视角, 指叙事者的选择和确定不完全符合生活的真实, 具有某种荒诞的色彩” (晓苏:《文学写作系统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版, 第178页、第181页) 。非常视角有很多种形式:比如“我”是人还是物, 是活人还是死人等, 这在中外作家的作品中都很多。如方方《风景》的叙事者“我”就是一个死了的小孩, 而我们都清楚任何作品在创作时作者都不可能是一个死了的小孩。叙事者变异的也很多, 如被选入中学教材的经典篇目——卡夫卡的《变形记》,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等, 作者全是在用动物的眼光来观察、反映社会问题。

对于非常视角, 近些年来在中小学生作文中运用得越来越多。如众所周知的2001年满分作文《赤兔之死》, 作者以三国故事为基础, 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又如2009高考湖北满分作文《站在我家的门口》, 作者通过“我”和狗、猪的对话, 以寓言的形式, 以黑色幽默小说的荒诞写法, 拷问当下的‘人性’, 说明在现代文明进程中, 人受到各种欲望的挤压, 从而丧失了本应属于‘我’的所有东西, 以至要请狗来帮, 请猪来拯救“忠诚”“勇敢”等。

可见, 作文一开始就有叙事视角选择的问题, 叙事视角不同决定立意的优劣, 决定作文的吸引力大小, 决定分数的多少。我们要通过叙事视角的写作训练教会学生比较不同叙事视角的优劣, 发挥各类叙事视角的优势, 写出好作文来。

二. 叙事人称与作文教学

叙事人称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分类法是最容易让中小学生理解、接受的, 也是最实用的。第一人称“我”是属于说话人, 第二人称“你”是属于听话人, 而第三人称“他”是属于说话人和听话人认为的人。第二人称叙事在中小学生作文中很少运用。

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叙事的区别在于与作品塑造的世界的距离不同。第一人称叙事者站在作品塑造的世界里, 是作品世界的一个人物, 叙事动机是切身的, 是植根于第一人称现实经验和情感需要的。“我”在作品中可以自定年龄、身份、地位等。第三人称叙事者一般是站在作品塑造的世界外, 从作品外观察作品世界里的人物, 是一种“过去完成时”的事后叙述, 叙事者不想沾上自我暴露的嫌疑, 不想让作品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拉上关系。

2010年高考北京卷影响最广泛的满分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这是一篇经典的站在第一人称叙事的“穿越型”文章。

1.全文站在第一人称的叙事者角度来与墨子对话, 采用的是一种“现在进行时”的叙述。文章仿佛是一个真实的特写, 给人亲身经历的感觉, 作品中“我”好像就在现场, 是一个目击者或参与者, 让作品增强了真实感和亲切感。

2.作者运用寄信与墨子的这种外在形式, 将古典素材巧妙地融在“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的思想之中, 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因为采用书信体和自传体会很自然地使用第一人称叙事, 从而给人亲身经历的感觉, 引起读者共鸣。

3.对墨子采用第二人称叙事拉近了“我”和墨子的距离, 让人觉得“我”和墨子在促膝而谈, 在话家常。

其实以第一人称叙事者的写作在历年高考作文中比比皆是, 比如2009年湖北卷“站在__________门口”为题作文, 以“我”为叙事者的作文不计其数;2008年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为题作文, 其中写自己的更是大有人在。可以说, 以“我”为叙事者的作文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中体现是最多的。

同样, 2010年高考北京卷另外一篇满分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站在第三人称叙事, 是一篇描写孔子一生的速写, 全篇抛开空格字数还不到700字, 是典型的第三人称叙事模式“他”的眼光在讲述, 叙事者高高在上, 对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从出生到去世一生了如指掌, 对孔子的一生经历是全知的。文章是一种“过去完成时”的事后叙述, 看上去很客观。它和上面一篇的“现在进行时”叙述刚好相反。可是恰好是这种客观的叙述、不动声色的第三人称叙事加深了孔子的悲剧感, 让孔子的纯真、高洁和命运的残酷形成对比。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叙事人称的研究对作文教学有很多可行性的指导。

1.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具体的、有意识的按叙事人称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通过对叙事人称的运用训练, 让学生知道作文中平常最常见的“我”的写作和“他”的写作是有理论可探究的, 有规律可循的。让学生更加清醒、更加理智。

2.学会根据写作目的和写作实际的需要来确定作文的叙事人称。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来叙事的特点及表达效果让学生清晰认识到作文人称的选择并不是凭感觉确定的。当确定用第一人称叙事时那是想让文章更具现场感, 当选取第三人称叙事时则是为了更自由、更全面的叙述。

篇4:作文教学叙事

一个人的语言发展是先学会口头语言,然后才学会书面语言。不会说,又谈何写呢?于是,我布置了“三分钟演讲”的活动。演讲的内容不限,自己写的或者课外有益读物的内容都可以。在学生们演讲的过程中,要求他们语言要流畅,表情要丰富,感情要真挚,同时针对学生们演讲中出现的某些问题,给予及时的评价,对讲的优秀或有进步的同学给予奖励。

二、积累素材,多读书丰富写作效果

写文章是靠平时的积累。要想把作文写好必须要在多读、多看、多思、多练上下功夫。没有平素点点滴滴的词汇、语段及生活真实的感受是绝对写不出好的作文来的。因此,我要求同学们每天在早课前抄写一些好词佳句。为了便于记忆,按写人、写景、写物的类别进行各种竞赛活动,如“词汇大赛”“语段速写”“成语接龙”等。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真情实感,激发表达欲望

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如在一次“跳大绳比赛”中,一名同学这样描写跳绳比赛活动场面:“比赛开始了,只见摇大绳的两名同学,用力晃动着手臂,随着大绳的起伏,时而弓着腰,时而踮起脚,把大绳摇到最大空间,生怕绳子碰到中间跳绳的同学。只见绳子掠过中间跳绳的同学的头顶,擦过地面,发出‘叭叭’的响声。围观的同学们紧张地,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不由自主地随着绳子有节奏的响声数起数来了。”还有一名同学这样写了结尾:“我们班终于取得了冠军!胜利了!当我们走进教室时,同学们都激动得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

篇5:叙事要完整作文教案

尹明江

【教学目标】

1、以课文为例,帮助学生熟悉记叙的六要素,并了解顺叙、倒叙、插叙的特点和作用。

2、通过写作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顺叙方法,并尝试运用倒叙和插叙,使文章更加活泼。

3、通过写前指导和写后修改,强化学生开头点题、结尾扣题,以及首尾呼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顺叙的记叙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平时说话要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和别人交流时,也需要我们完整的叙述一件事情。今天我们这堂课的重点就是:叙事要完整。【写作引导】

一、什么是叙事完整:

一件事情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发生的,总会涉及一些人物,事情也会有一定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这六个“要素”是叙事完整的基础。

在六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重点,而写清楚“经过”是其中的关键。这主要要考虑下面几个因素:

(1)要有清晰的脉络,如时间先后、场景变化、情感发展等。(2)要有前后连贯的情节,情节要有适当的顺序。(3)重要情节要有详细的描写。

(4)事件中涉及的人物要有一定程度的刻画。

二、以《王几何》为例,明白怎样把事情经过写完整、写清楚:

线

索:第一节几何课

情节顺序:按时间顺序写:王老师出场;反手画图形、写名字;说明自己的绰号;请同学上讲台画圆;说明画圆的用意

详细描写:王老师出场;说明自己的绰号;请同学上讲台画圆 刻画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三、完整叙事时应注意的几点:

1、要注意记叙的顺序。

(1)顺叙:将一件事从起因、开始、发展到结束依序写来,这符合实情发展的逻辑。

(2)倒叙:把实情的结果或经过中的某个重要细节,放到开头来写,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或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如《羚羊木雕》一文的开头。

(3)插叙;就是在记叙的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回忆,丰富叙事的内容。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写的是毕业典礼那天,中间又穿插“闪回”许多往日的片段回忆,就是运用插叙的好例子。

2、要安排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像魏巍的《我的老师》,开头点名题旨,在结尾的地方又加以呼应,使得文章有始有终,首尾连贯。

【反馈练习】

1、全班一起阅读“写作实践一”,同学自由发言,看看谁能读懂练习中的7句话想要表达的基本意思。

2、分组活动:

(1)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给7个句子排序。

(2)打破时间顺序,进行创意排序,但不得改动原句内容。

3、全班交流,小结提升:

(1)重申记叙的六要素,以及顺叙、倒叙的特点和作用。(2)采用倒叙手法,要注意前后呼应。

4、小组合作:还可以将哪些内容放到开头倒叙?如何修改后面对应的内容,使文段语句通顺,前后呼应?

5、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

【文题展示】

我们都有过“第一次”:第一次读书,第一次看动画片,第一次自己出远门,第一次帮妈妈做事„„请以“我的第一次”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习作指导】

1、审题立意

记叙“我的第一次”的经历,对自己有启发性的故事。题目要围绕话题来命名,如“第一次骑车”、第一次养花“等等。

2、内容选材;内容上,要交代清楚六要素,特别 是事件的经过是写作的重点,要详写。选材上,虽然写作范围很宽泛,但要注意选取有意义、典型的事例去写。毕竟人生中的“第一次“有很多,不能鸡毛蒜皮什么都写,不能仅仅为了写而去写。

3、技法参考:

(1)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要细致刻画,当时的情境是怎样 的,别人的反应如何,也要细致描绘。如《第一次做饭》,自己是怎样想的,有哪些动作,有没有语言,这些药详写。饭做得成功与否,自己由此产生的心理,雅瑶细致刻画。再如《第一次骑自行车》,自己的心情、动作怎样,有没有人教你骑车,如果有,那这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是怎样的,都是写作的重点。(2)语言要做到生动形象。

可以使用一些修饰语,像“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都是可以模仿的范例。也可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增加语言的生动性。还可使用一些拟声词,达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结果。(3)注意写作的条理性。

可以采用顺叙,把事件条理清晰的交代清楚;也可采用倒叙,突出某个情节,吸引读者;还可使用插叙,但要注意情节的衔接。确定继续的顺叙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的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清楚,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的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思路整理出来。

4、思路示例:

开门见山,点出“第一次养花”

装土

第一次养花 养花的过程 照料

收获

点明中心,揭示“我”第一次养花悟出的道理

【范文引路】

第一次养花

去年暑假,我突然想养花。因为是第一次养花,我专门跑到市场上精挑细选,买回来几个花盆、好几包肥料,就等着爸爸从爷爷家拿回月季枝子了。

花枝终于拿回来了,爸爸说最好用早晨的泥土栽种。于是,一清早我就爬起来,拿出小时候玩土用的小铲子,在楼下挖了许多土,然后把土里的小石子逐一挑出,直到在花盆里装满了“合格”的土为止。

由于家里有了几盆花,我原本“平静”的生活便彻底被打乱了。

每天起床后,我先把花儿搬到阳台上。凉风习习中,我给花儿浇浇水,施施肥,让它们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享受享受清早太阳的温暖。接近中午,强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我又忙着把花儿搬回屋里。傍晚,等太阳快要下山时,我再次把花儿搬出来,给它们松松土,再浇浇水。有时候,赶上半夜里下雨,我赶紧爬起来,忙着把花儿搬回来„如此往复,让爸爸妈妈都惊叹不已:以前的小懒虫这么容易就改掉懒散的毛病了?

一晃十几天过去了,一天清早,我像往常一样来给花儿浇水,突然,我发现其中的一盆月季在花枝的一侧冒出了一个小小的花苞,那花苞红红的、绒绒的,好像一颗玲珑的红宝石。多么令人激动啊,月季就要开花了!我恨不得马上见到它开花,便一天到晚守在月季的旁边。一天过去了,花苞好像还是那个样子,一点都没有体会到我 的那种急切的心情。爸爸妈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孩子,才一天时间,花苞哪能这么快就开放呢?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更加耐心细致地照顾它啊!”爸爸妈妈说的一点也没错,就在我看到花苞的第三天早上,花苞终于绽开了。花虽然还是很小,但那种娇嫩,那种妩媚,那种鲜艳,那种充满生命活力的芬芳,多么让人兴奋啊!为了这几盆月季花,我不停地忙碌着,现在月季花都已经长出花苞,开放出得意、胜利的花朵。鲜艳的花儿,带给我芳香,带给我好心情!

第一次养花的经历,让我尝到了劳动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经过这次养花,我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养花和做人一样,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只有这样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点评:

1、结构完整,详略得当。开头开门见山,结尾点明中心,中间概写“哦”对花的照料,详写开花的过程。

2、多角度描写人物。“我”的勤奋,不辞劳苦,爸爸妈妈对“我”的关心、鼓励,都刻画和到位。

3、巧用修辞手法,增添了文采,使句子更生动形象,更好的表达了感情。如把花苞比喻成红宝石以及使用排比突出花朵的美丽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拟写提纲】

篇6:叙事文作文教案[范文模版]

教学过程:

导入:语文其实就是一门说与写的课程。我们每天都不能离开说与写。在学校,学习的功课很多,(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但是在这么多功课中,只有语文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学科。无数事实证明: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那么在语文素养中,作文能力则综合了语文学科的各项能力。在考试中,作文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几乎是一半的分值,可以说,把作文写好了语文考试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作文的写作。

一、今天我们来评讲一下我们这两次作文,一篇是《美好的回忆》、一篇是《我的老师》。

总体来说,这两次作文写作普遍存在着问题。大概有一下几种情况,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一下。

1、审题不清。(我们这两次的作文都是命题作文。从总体来看,命题作文有其设计、表达方面的规律,同学们只要认真遵循这种规律就不会造成离题的尴尬处境了。这一次我们的考试作文《美好的回忆》有很多同学直接写成了《难忘的回忆》,这就是离题了。

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回忆写的都是回忆,选材其实非常好选,看起来非常容易写,但是我们要注意,题目中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美好的”,所以选材和写作时一定要紧扣“美好”这个词来写。

2、合理分段。(要避免小学时的“三段论”即开头一段,中间一段,结尾一段,但也要避免随意分段,段与段之间要能表现事情发展的过程)

3、语句不通顺或者表意不清楚。(这种现象几乎存在于每个同学的作文,所以我们同学以后写完作文后要自己把作文读读,看看自己能不能读通顺、读懂,假如自己能读通顺、读懂了,那应该就不会出现语句不通顺或者表意不清楚的现象了。)

4、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有很多同学把英语的中的标点和语文中的混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常用的标点符号(句号、逗号)的用法也要注意,不要一段话中除了最后用句号,其余的全用逗号。)

5、书写要工整。(作文是语文试卷中带有阅卷老师主观色彩最重的一项,整洁美观的书写在无形中能够让阅卷老师有好感,从而提升自己的作文分数,所以写作时要格外的注意书写。

6、故事老套陈旧。写老师,一定是挑灯批改作业,雨天送我们回家;写父母,总是冒着风雪背着我们去看医生;写朋友,总是最初要好,然后有了误解,最后又好起来了。亲爱的同学们,这是一个现代社会,别让80年代的流行统治我们21世纪的头脑,别人嚼过的馍馍已经索然无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伟大的,后来的效仿者常常落入“东施效颦”的嫌疑。

同学们,我们这两次的作文都是记叙文,《我的老师》是强调写人,《美好的回忆》是强调写与人有关的事。那么要怎样写才能够把你笔下的人物写活,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板书:生动的描写——让你的人物丰满亮丽(点出课题)

同学们思考一下有哪些主要人物描写方法了?然后请同学们阅读下列句子,指出它们的描写手法。

一、学生阅读,指出下列句子的人物描写方法

1.妻在屋里拍着润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注:“拍”写出妻的安详,动作轻;“哼”写出妻的随意。)动作

2.鲁迅先生站起身,在屋子里踱了几步,转身扶住椅背,立定了。

3.老栓倒觉得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与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心理

4.(夏四奶奶)惨白的脸上,现出写羞愧的颜色(鲁迅《药》)。神态

5.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外貌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我们同学描写人物全部都是一张脸,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大大的嘴巴,带着一副眼镜,仅仅这样几笔外貌描写,没有神态,没有心理,使得人物变得呆板无趣,毫无个性可言。

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思想,有特定的品质,有异于他人的行为和习惯,我们必须抓住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才能让你笔下的人物格外与众不

同。

以上这些描写手法的运用,使上述句子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其实同学们也可以通过这些描写手法使自己做作文中的人物活龙活现。这里我们可以运用添加法。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组句子。

二.运用添加法使句子内容丰富起来

1.老师说:“你又做错了!”(指做错了题目)我无地自容。(“你”指学生)这组句子写了二个人物,但我们读完后,对这二个人物有何印象?没有任何印象!

请同学们添加老师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以及我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2.检查同学们的习作,请两三个同学朗读自己的大作后,教师评价。然后欣赏老师的文段:

瘦瘦的杨老师就像一株红高粱站在我的面前,左手抓着试卷,右手在我面前用力的点了几下,双目圆睁,盯了我约二分钟,然后一字一句的说:“怎么又做错了,你?唉„„”杨老师长长的一声“唉”就像一块长石头重重地压在我的身上使我喘不过气起来。我偷偷瞥一眼杨老师手中的试卷,!最后一到二十分的题上面,一把烧红的铁火钳烙的我面红耳赤,我无地自容!我还以为自己这次考满分了!“唉,”又是一次滑铁卢!我何时才会迎来诺曼底登陆?我不敢正视杨老师的眼睛一手接过试卷,转身像老鼠一样的溜了。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的下水作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同学们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我要读书》

苏明娟,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一张黑白照片,片中一位小姑娘手拿铅笔,睁着一对大眼睛望着前方„„这张名为《我要读书》的照片,让全中国的人都认识了这位来自山区面临辍学的孩子,那双清澈的大眼睛,仿佛在诉说着她的心声与愿望,在寻求他人的帮助,这种对求学的渴望,对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同龄人未曾深刻经历过的。通过这双大眼睛,不仅推动了希望工程的发展,也改变了数百万贫困家庭孩子的命运。

2.请同学们观察照片,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

(专心、忧郁、清澈、美丽、乌黑透亮、渴望读书)看到这双大眼睛就让人思绪万千。"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

这双大眼睛,向我们深情地诉说着„„

这双大眼睛,向世人热切地呼唤着„„

这是一双充满求知欲望的大眼睛!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加上一些修辞主要来描绘一下这个小女孩的眼神和心理活动。

例句:

①.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②.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简单评价学生习作

五.总结和作业

1.小结:如果我们在描写人物的时候能够细致的观察、抓住特征、合理想象、运用方法、适当扩展,这样我们作文中的人物一定会丰满亮丽。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叙事作文教案】相关文章:

作文教案 叙事05-06

下雪作文-叙事作文05-04

观棋叙事作文04-08

擦鞋叙事作文04-08

炒菜叙事作文04-10

打赌叙事作文04-10

射箭叙事作文04-11

挑战叙事作文04-11

逛街叙事作文04-12

中学叙事作文04-12

上一篇:PPT演示文稿说明2011.8.11范文下一篇:美国统计学专业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