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困生问卷调查表

2024-05-12

初中学困生问卷调查表(精选9篇)

篇1:初中学困生问卷调查表

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的调查问卷

同学:

您好!占用你一点宝贵的时间,请你和我们共同完成这项 《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研究》的调查问卷。为了了解我校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请你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告诉我们,你的意见和建议对我校学困生的研究将提供重要的帮助,以便我们优化教育资源,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

问卷中的答案无所谓对、错。本次调查不记名,只求真实。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

祝您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谢谢!

填表说明:

(1)凡符合你的情况和想法的项目,请在括号内划“√”或在 中填写。希望你每题都能打“√”,不要遗漏。

(2)如果有些题目未能列出适合你的情况和想法的项目,请在该题的“其它”栏或空白处填写你的具体意见、建议和想法。

一、基本情况:

1.你的年龄(周岁)

2.性别 男()女()

3.班级:

4.家庭住址:

二、家庭环境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独生子女 大()一般()小()

2.家庭意外变故 大()一般()小()

3.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而无法实现 大()一般()小()

4.家庭其他成员过分溺爱 大()一般()小()

5.父母在管教方面放任自流 大()一般()小()

6.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大()一般()小()

7.家庭经济条件优越 大()一般()小()

8.家庭经济条件困难 大()一般()小()

9.家庭学习环境差(父母关系不和、经常赌博、酗酒、品行不端)

大()一般()小()

10.繁杂的家庭劳动 大()一般()小()

11.家长对学生评价观念滞后大()一般()小()

12.家长素质不高导致学习困难大()一般()小()社会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经商潮” 和“拜金主义” 大()一般()小()

2.大学生不包分配,就业难 大()一般()小()

3.社会分配不公及“新的读书无用论” 大()一般()小()

4.经常光顾网吧、录像厅以及观看不健康的影视、小说大()一般()小()1

5.经常参与赌博大()一般()小()

6.参与拉帮结派,结交一些不良朋友大()一般()小()

四、学校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教师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大()一般()小()

2.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不当 大()一般()小()

3.教师的业务能力低 大()一般()小()

4.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低下 大()一般()小()

5.教师对学生评价不公 大()一般()小()

6.片面追求升学率 大()一般()小()

7.学校、班级管理不严 大()一般()小()

8.学校班额过大,教师无暇顾及个体学生大()一般()小()

9.学校频繁考试、排名 大()一般()小()

10.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 大()一般()小()

11.课程“繁、难、偏、旧”学习兴趣不高大()一般()小()

12.学习风气不正 大()一般()小()

13.统一的教材、相同的进度、统一的评价要求 大()一般()小()

14.学习资源单一,不符合自己的学习需要 大()一般()小()

五、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孤僻、自卑、悲观的个性 大()一般()小()

2.懒惰、缺乏意志、毅力,自信心不足 大()一般()小()

3.在初中阶段,学习适应能力差 大()一般()小()

4.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大()一般()小()

5.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基础差 大()一般()小()

6.“不会学” 大()一般()小()

7.自控能力差 大()一般()小()

8.学习目标不明确 大()一般()小()

9.缺乏竞争意识,上进心不强 大()一般()小()

10.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大()一般()小()

11.缺乏学习反思 大()一般()小()

12.依赖心理强,坐等坐待老师的讲解和答案,缺乏积极思考 大()一般()小()

13.心理波动大,学的好一些就忘乎所以,学的差一些就情绪低落,思想开小差

大()一般()小()

14.付出得多而效率低、效果差 大()一般()小()

15.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大()一般()小()

16.不能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 大()一般()小()

17.不能正确处理与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 大()一般()小()

篇2:初中学困生问卷调查表

我们学校对于学困生采取了调查问卷的方式,目的是为了让学困生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以教育者特有的良心与责任,关爱每一个学生。

此次问卷的结果如下:

1、学习有没有信心,有没有辍学的念头,56%的学生对学生没有信心,出现厌学的现象。43%的学生对学习和自己有信心的。教育可以研究,行为可以重复,但人的生命不可能重来,童年的时光是一生中最宝贵的岁月。所有教育行为都要以尊重生命,关爱个体为根本立足点与出发点,以教育者特有的良心与责任,对受教育者进行深切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应成为当下教育追求的境界。根据“木桶原理”,只有让学困生的生命精彩,才有可能真正的让全体学生发展。2、95%的学生在回答问卷的时候承认管不住自己。出现不爱学习,对学习产生腻烦心里。学困生在古今中外各类学校中都存在,成为困扰教育界的一个难题。对学困生的研究历史尽管久远,但并未取得丰硕的成果,原因恐怕就在于学困生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在教育实践界,往往从制度侧面的因素,如怎样分组教学,如何改善班级课堂教学等加以研究的居多,而着眼于非制度侧面的因素——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等等的分析不力。为了让校园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对这些学困生,除了多跟他们交流、接触,走入他的心灵,还制订出切切实实帮助他们的措施,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更多的指导。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既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又学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这些有益的尝试,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了,教学质量也大步提高了,校园呈现出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3、79%的学生对学习没兴趣,想着其他的事情,精力分散。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学困生的研究,促进小学学困生有效发展的主要对策、途径与措施,建立小学学困生发展性的多元评价方案。促进学困生有效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基本养成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习成绩,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找回自尊、重塑自信、充满阳光,并以此重构师生关系(特别是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关系),形成富有文化氛围的和谐校园。

4、今后我们学校的老师所要做的对学困生的帮扶情况如下:(1)我们认为,只要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和成因,有的放矢地制定教育教学策略,选择恰当的“突破口”,进行持续的综合调理,并且在各种因素发展变化的动态中,不断反馈调节,把握有效的对策,促进“学困生”发展是完全可能的。这种发展是多样性的,对学习兴趣的增加,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成绩的进步,都可视为有效发展。另外,我们认为不能以单一的知识掌握程度即分数来衡量其发展是否有效,只要是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有所发展都是有效发展。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的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因此学困生的教育过程就是树立信心的过程。

(2)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太差的问题,学校采取的办法就是每一位老师配制一名学困生,每个月制定一个帮扶计划,按照计划实施自己的方案。

(3)叶澜教授的教育生命性理念。认为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我们的学生正处在生命成长最快、最富有学习可能、也是最需要学习的重要时期,处于个性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影响,将远远超出本阶段而延续到终身。我们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

篇3:初中学困生问卷调查表

本次调查分发问卷41份, 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1份, 主要涉及物理学习的计划性和规律性、课上学习情况、对知识的加工和处理、学习当中的困难等几方面的问题, 试图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学困生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关于学习的计划性和规律性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8名学生不管平时还是寒暑假都有学习计划, 即便是寒暑假期间也没有学习计划的学生24名, 表示有学习计划但不能实施的学生25名。不仅如此, 受访对象还表示, 他们一般课前都不预习, 其中35人表示, 不预习的主要原因是:做完作业已经没有剩余时间了。绝大多数学困生很少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 即使是复习, 15名被试几乎不根据教科书写出复习题要点, 12名被试不把详尽的材料变成提纲, 28名被试不把学过的知识列表或画图, 21名被试不把教材分成若干部分或要点, 有26名被试连重要的知识或题目也很少复习甚至几乎不复习。可见, 学困生的复习方式多以机械记忆为主, 对所学内容缺乏理解、概括与规纳;多数学困生的复习缺乏规律性, 很少在固定时间复习, 即使是在做作业之前, 大多数学困生也很少去复习。这一现状的形成与过重的学习负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 课上学习情况的调查。

对于上课听讲, 29人表示总是尽力控制自己听讲, 但许多内容还是听不懂;18名学生表示经常尽力控制自己听讲, 但许多内容还是听不懂, 只有15名学生表示经常能抓住老师的讲解线索。这说明大多数学困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 但是学习效果较差。上课时总是能把老师讲的内容扼要、系统地记下来的只有3人;经常能把老师讲的内容扼要、系统地记下来的也只有9人;10人表示听课时也想记笔记, 但是一去记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总是听不清楚;9人表示听课时也想记笔记, 但是一去记笔记老师讲的内容就经常听不清楚了。与此同时, 只有12人表示在“阅读课本或课外辅导资料时, 很少用红蓝笔或其他笔做记号”。这说明多数学困生有做笔记的习惯, 只是由于“听课难”导致了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记笔记成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 有19人学习比较抽象的材料时, 总是努力联系实际或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去说明它, 24人尽力想象老师所讲的内容, 如果有可能, 把老师讲的内容形象地在头脑中显现出来。这说明仍有相当多的学困生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和较强的学习动机, 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是有很好的先天条件和可行性的。

3. 对知识的加工和处理的调查。

在调查对象当中, 学习过程中主动把教材分成若干部分或要点的只有3人, 对各种知识进行比较以发现其异同的只有4人, 24人很少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比较, 32人学习时不能把新材料与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即使是听老师讲课时, 能联想起与此相关的一些知识或事例的也只有13人。这说明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及时进行引导和提示, 使得学困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和联想, 以便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或抽象的内容。

4. 学困生学习困难的调查。

调查对象当中有19人认为自己记忆力不好, 知识点常记不住;14人认为自己记忆力好, 记住知识点不成问题;29人则表示知识点记得比较乱, 能有条理地记住知识点的只有12人。但是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 通常情况下, 人的记忆力的差别并不明显, 为此, 我针对影响学生记忆知识点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的能力进行了调查。30人表示老师讲的内容能听懂, 但不能概括, 能抓住听课内容的重点的只有12人, 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能列提纲的仅有3人, 听课内容能记住, 但是不能概括的有30人。经常比较各种知识, 发现其异同的只有4人, 很少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比较的有24人, 力求弄清各要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只有8人。结合关于学习的计划性和规律性的调查可知, 学生记不住知识点的根本原因并非学生所说的记忆力不好, 而是对所学知识缺乏归纳、比较、概括和整理, 抓不住所学知识的要点, 没能找到各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 没有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二、教学建议

针对该地区学困生的上述特点, 我有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实行分层次教学。

夸美纽斯认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 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合适的教育”应该适应学生个别差异, 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独创性。学困生在学习习惯和各种能力方面与优等生存在较大差异, 即使同样是学困生, 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其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分层次教学。这是由转化学困生的教学实际决定的。

2. 加强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从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 学困生大多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存在较大问题。因此, 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教给学生物理知识、保护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 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矫正和学习方法的引导, 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 改变教学评价模式, 建立适应教学改革现状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通常是由一张试卷来完成的, 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较少涉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顺序, 不重视学生个体的学习状态, 这样很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新课程提倡, 评价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注重激励、反馈与调整, 注重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的角度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强调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方式讲求开放性和多样化, 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加工与处理能力、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4. 优化教学方法, 强化师生互动, 打造“课堂”即“实验室”的教学模式。

篇4:初中学困生问卷调查表

小学“学困生”是指在小学学龄期儿童中智力基本正常,但由于环境、心理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学习能力或发展出现障碍的学生群体。

小学“学困生”的成因非常复杂,因此,我们试图从典型个案研究入手,通过调查分析、访谈等手段,了解小学“学困生”的典型原因及特征,为转化小学“学困生”探寻一些有效的方法。

二、调查对象、方法与范围

为深入了解小学“学困生”的现状及典型类型,我们课题组对“学困生”按分类抽样法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工具和方法:采用自编的小学“学困生”典型个案原因调查问卷。问卷编制时参考相关问卷并广泛征集一线教师、教研员的意见,经课题组充分讨论编制而成。为保证其真实性,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该问卷涉及五方面内容:教育环境、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心理方面、评价方面,具体由40道选择题构成。

调查范围:从成县城区、城郊、农村各选取三所完全小学,共抽取九所小学作为样本学校。选取三至五年级“学困生”作为调查对象,因一二年级学生学业成绩还不稳定,六年级学生临近毕业不便观察其变化情况而未选取。

三、基本情况分析

1.“学困生”总体情况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涉及了九所不同类型学校三至五年级46个班级,涉及学生为2312名。经调查了解,其中“学困生”为476名,占学生总数的20.59%。从总体来看,小学约有五分之一的小学学生存在困难,这一数据值得教育工作者充分重视。

2.“学困生”分布特点分析

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了两个突出的问题。其一,横向比较,从城区到城郊,再到农村,无论哪个年级段,“学困生”的比例都在呈增长势态。其二,纵向比较,无论城区、城郊还是农村,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困生”比例逐渐减小。说明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学困生”越临近毕业越重视,而对低年级“学困生”有所忽视。

3.“学困生”典型成因分析

通过对“学困生”典型成因的分析,发现了五个原因:其一,行为习惯不好,占“学困生”总人数的23.82%;其二,评价不当,占“学困生”总人数的20.82%;其三,教育环境差,占“学困生”总人数的18.97%;其四,学习习惯不好,占“学困生”总人数的18.93%;其五,心理因素的制约,占“学困生”总人数的17.45%。

四、发现的问题和建议

1.小学阶段男生“学困生”比例较高,值得重视

在对253名典型“学困生”的调查中发现,176名是男生,占69.57%。其分布在三至五年级段基本持平,在地域上的分布差别不大。因此,造成男生“学困生”偏多的原因主要是性别发育不均衡和整体性格差异。这一发现提醒教育者对男生学习困难者应更加重视,重点加强对他们的转化。

2.“学困生”转化工作不均衡,低学段“学困生”更应受到重视

从学段序列分析,三到五年级比例逐渐下降,依次减少2个百分点。这说明了教师、家长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断重视。但另一个方面反映了重视程度不均衡,功利性转化现象较突出。低学段的“学困生”转换更为容易,应该引起重视。

3.行为习惯影响巨大,教育与养成至关重要

在对造成“学困生”五大典型原因的调查中,学生都一致把“行为习惯不好”排在首位。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样一条基本规律: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对他们教育环境的改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也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改变从行为养成开始。

4.评价对学生的成长不容忽视,成功需要激励

在调查中,学生一致认为“评价不当”是造成他们学业困难的第二大原因。有42.68%的“学困生”在家庭中很少受到家长的表扬、有32.81%的“学困生”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激励。“学困生”对良好的评价具有的高度认同,好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教师和家长应当认识到这一点。

5.农村小学“学困生”比例较大,应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调查数据比较,城郊和城区“学困生”相差不大,与农村却相差近17个百分点。从家庭环境原因分析,在农村“学困生”中有23.07%的属于留守儿童。他们缺少完整的家庭构成,学业很少受到关注,这是农村小学“学困生”多的原因之一。另外,农村小学由于地处偏远,许多教师工作不安心,对学习困难学生辅导不够。这是形成农村小学“学困生”多的又一重要原因。要改变这一现状,除了加强家校联系之外,重点应该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这样,农村小学“学困生”多的问题就会逐渐解决。

总之,“学困”既是学生的难题更是师者的困惑,它所呈现的诸多问题,说明了出现这种结果的复杂性,但也昭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有很多条,需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学困生’典型个案研究及对策”

课题批号:GS[2013]GHB0508

(作者单位:甘肃陇南师专附属实验学校)

篇5:学困生成因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三—四年级

二、调查方式:

教师解释填写说明,学生无记名独立填写学困生成因调查表。

三、调查分析:

通过这次调查对我校的两个班的学困生形成的成因有了初步的了解。

从家庭对学困生形成的成因来看,有90%多的学困生家庭和睦,学习环境良好,这部分学生家长中80%的对他们的期望值都能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只是这些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一般化,水平不高。其中有30%多的学困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是太支持,有90%多的学生家长在及辅导学生的次数很少,有10%的家长根本不辅导孩子的作业。

从老师对学困生形成的成因看,90%多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业务能力高,教学方式方法新颖、易懂,课堂管理井井有条。40%的学生认为老师的个别辅导没有做到位只是偶尔辅导,所以我以后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个别辅导,有80%的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一般,有10%的学生对数学课根本没有兴趣,所以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创新课堂,提高教学水平,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从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成因来看,90%多的学困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受挫能力和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80%的学困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30%的学困生经常不完成作业,40%的学生偶尔不能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端正。

从学困生的自我表白来看,每一位学困生都有想学好的心里,但就不知道怎样去学习,怎样高效听课,大多说学困生都是眼高手低的一种,上课都听得懂,读题也读得懂,就是一到做作业,做试卷时容易出现错误,90%多的学困生多是属于计算容易出错,就是碰到应用题时也是式子列对了,计算错了,所以,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就要从学困生的计算抓起。

四、调查思考:

通过上面的分析,告诉我:学困生之所以居高不低的原因是:一:家长的教育意识淡薄,家教辅导方面做得力度不足。

二、作为教师个别辅导的力度不足,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不浓厚,在教学水平方面有待提高。

三、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不足,上进心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部分同学不能及时完

成作业,但他们都有想学好的心里,大部分同学都是在计算方面容易出错,做题失分太多,导致成绩总是提不上去。因此,学困生的计算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首先、要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孩子的要求、期望应实事求是、科学适当。对孩子碰到的学习上的难题,有能力就辅导,不能辅导就坦诚相告,并及时与教师取得联系,请教老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要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让孩子多读那些能够滋养他们心灵的好书,这既是让他们“静”下来的良方,也是让他们迅速成才的秘诀。作为家长,应以宽容、大度、理解的态度,多正面鼓励,给予更多的亲情和温暖,让孩子从父母的信任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从而坚定信心。

其次,作为数学教师要树立育人教书的新理念。平时要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多钻研教材,钻研学生,从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出发设计新颖、有趣、活泼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对学困生的帮助对症下药。对偏科现象严重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制订适当的目标和学习计划,使其逐步追上其他同学;对学习方法欠缺的学生,则加强学法的指导;对学习不用功、学习态度敷衍者,则严格要求,督促其制定学习计划并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载体,让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最后、从学生的自身看,这些学困生缺乏的就是学习自信心,所以我们要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件轻松的事,先降低难度,让他们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验证自己有能力做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经常抓住这些学生的优点及时、适时的表扬鼓励。在班内进行“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他们都找到能帮助自己学习的伙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平时教学时注意引导这些学困生怎样去听课,怎样做作业,交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课习惯。培养他们的受挫能力,要有耐心,要让他们认识到进步不是件你容易的事,要经过反复不断的努力才行,不能因为一次的努力失败,就灰心丧气。

从这几方面去做一定能解决学困上的心理障碍,先从根源上解决学困生形成的问题,我想为我进一步的研究能打下很好的基础。

篇6: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的调查问卷

各位同学:

你好!占用你一点宝贵的时间,请你和我们共同完成这项《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及转化》的研究课题。本调查是我校开展的校级课题。近年来,学困生现象比较严重,如,北京学困生占到20%左右,上海学困生为小学20%±3.43%,初中占20.5%±5.28%,高中占28.14%±8.46%,四川省学困生占30%左右。为了了解我校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请你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告诉我们,你的意见和建议对我校学困生的研究将提供重要的帮助,以便我们优化教育资源,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

问卷中的答案无所谓对、错。本次调查不记名,只求真实。

注:学困生指智力(指在人的认识过程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一般包括六个方面的因素: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正常,但由于非智力因素(它相对于智力因素来言的,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造成基础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难以达到的学生。

祝你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谢谢!

2007年4月5日

填表说明:

(1)凡符合你的情况和想法的项目,请在括号内划“√”或在 中填写。希望你每题都能打“√”,不要遗漏。

(2)如果有些题目未能列出适合你的情况和想法的项目,请在该题的“其它”栏或空白处填写你的具体意见、建议和想法。

一、基本情况:

1.你的年龄(周岁)

2.性别:男()女()

3.户籍类别:城市户口()农村户口()

4.家庭所在地的环境状况:城、乡镇()城乡结合()农村()

二、家庭环境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5.独生子女:大()一般()小()

6.家庭意外变故:大()一般()小()

7.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而无法实现:大()一般()小()

8.家庭其他成员过分溺爱:大()一般()小()

9.父母在管教方面放任自流:大()一般()小()

10.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大()一般()小()

11.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大()一般()小()

12.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大()一般()小()

13.家庭学习环境差(父母关系不和、经常赌博、酗酒、品行不端):大()一般()小()

14.繁杂的家庭劳动:大()一般()小()

15.其他

三、社会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6.“经商潮”和“拜金主义”:大()一般()小()

17.大学生不包分配,就业难:大()一般()小()

18.社会分配不公及“新的读书无用论”:大()一般()小()

19.经常光顾网吧、录像厅以及观看不健康的影视、小说:大()一般()小()

20.经常参与赌博:大()一般()小()

21.参与拉帮结派,结交一些不良朋友:大()一般()小()

22.其他

四、学校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23.教师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大()一般()小()

24.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不当:大()一般()小()

25.教师的业务能力低:大()一般()小()

26.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低下:大()一般()小()

27.教师对学生评价不公:大()一般()小()

28.片面追求升学率:大()一般()小()

29.学校、班级管理不严:大()一般()小()

30.学校班额过大,教师无暇顾及个体学生:大()一般()小()

31.学校频繁考试、排名:大()一般()小()

32.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大()一般()小()

33.课程“繁、难、偏、旧”学习兴趣不高:大()一般()小()

34.学习风气不正:大()一般()小()

35.统一的教材、相同的进度、统一的评价要求:大()一般()小()

36.学习资源单一,不符合自己的学习需要:大()一般()小()

37.其他

五、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38.孤僻、自卑、悲观的个性:大()一般()小()

39.懒惰、缺乏意志、毅力,自信心不足:大()一般()小()

40.在高中阶段,学习适应能力差:大()一般()小()

41.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大()一般()小()

42.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基础差:大()一般()小()

43.“不会学”:大()一般()小()

44.自控能力差:大()一般()小()

45.学习目标不明确:大()一般()小()

46.缺乏竞争意识,上进心不强:大()一般()小()

47.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大()一般()小()

48.缺乏学习反思:大()一般()小()

49.依赖心理强,坐等坐待老师的讲解和答案,缺乏积极思考:大()一般()小()

50.心理波动大,学的好一些就忘乎所以,学的差一些就情绪低落,思想开小差:大()一般()小()

51.付出得多而效率低、效果差:大()一般()小()

52.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大()一般()小()

53.不能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大()一般()小()

54.不能正确处理与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大()一般()小()

篇7:贫困生调查问卷

2、你父母的职业是:

A职员 B工人 C教师 D个体 E农民 F打工仔

3、你家庭现有平均月收入:

A500元以下 B1000元以下 C1500元以下 D2000元以下

4、你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

A父母工资收入 B父母打工收入 C生意经营 D家庭农副业 E无固定收入 F政府救济

5、你认为你家现有经济状况是:

A 有一定盈余 B能维持基本开支 C不能维持基本开支 D负债累累

6、你的学费供给情况: A能够保证 B基本能保证 C不能保证

7、你父母对你上学的态度是:

A支持,且通过各种渠道保证学费 B支持,学费不能保证 C不支持

8、你父母对你的日常开支态度是:

A满足一切需求 B仅满足吃饭 C不能保证

9、除学费外,你每月的开支平均在:

A.200元左右 B.300元左右 C.400元左右 D.500元左右 E.500元以上

10、你每月的零花钱是:

A.50元以下 B.50-100元 C.100-150元 D.150元以上 F.200元以上

11、除生活费外你每月的主要消费项目是(可选三项)

A零食费 B上网费 C通信费 D服装费 E购书费 F人际费 G日常用品费 H无

12、你是否有上网的习惯: A经常 B偶尔有 C没有

13、你是否有吃零食的习惯: A经常 B偶尔有 C没有

14、你是否爱好装扮个人形象:

A是的,外在形象很重要 B注重整洁不注重打扮 C不注重个人形象

15、你有没有使用手机: A没有 B有

16、你在学校用钱的时候是否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

A是的,我总是很节约 B考虑过,但还是克制不住 C没有考虑

17、你对上网、吃零食等习惯的看法是:

A学生不应该 B有钱就可以 C非常讨厌 D可以适当消费

18、你有没有勇气在同学面前承认自己卑微贫寒:

A不敢 B没有机会 C理直气壮 D拒绝回答 E与好友私下敢承认

19、你觉得一个人的出身是否会影响到自己的人际交往:

A会 B会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改变 C不会

20、你在班级中主要人际交往对象是:

A每个人一样 B穷孩子 C富孩子 D成绩好的 E成绩差的 F无人交往

21、你对家庭富裕学生的态度是:

A感到羡慕 B感到嫉妒 C憎恨世道不公 D贫富差别是自然的事,无所谓

22、你认为老师对学生的态度:

A对家庭好的好些 B对穷孩子好些 C对成绩好的好些 D对成绩差的好些E都一样

23、你认为在异性交往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家庭条件好坏 B外在形象好坏 C学习成绩好坏 D道德品质好坏 E交际能力

24、如果你要改变自己,你最希望改变的是:

A知识能力 B出身地位 C财富事业 D性格 E外在形象

25、你认为你的学习成绩与家庭条件有没关系:

A家庭条件好能促进学习B逆境出天才 C学习与家庭没关系

26、你对自己家庭的将来的态度是:

A破罐子破摔 B希望改变但没有勇气 C我一直在努力改变 D没有考虑

27、你对现在的打算是:

A努力读书 B希望毕业后找个好工作 C不想上学

28、你的学习动机是:

A为自己将来打算 B为父母争光 C为祖国繁荣富强 D父母逼迫

29、你认为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怎样: A很好 B不能坚持 C不好

30、你现在的学习情况怎样: A很有兴趣 B没兴趣但能坚持 C毫无兴趣

31、你认为在学习成绩上穷孩子和富孩子谁更好:

A富孩子 B穷孩子 C成绩与家庭无关

32、你认为穷孩子和富孩子在学习努力程度上谁更好:

A穷孩子 B富孩子 C与家庭无关

33、你对自己就读大专的态度是:

A感到很没面子 B相信有好的前景 C没出路 D不知道

34、你对自己将来工作岗位的期望是:

A国家公务员 B企业主管 C一般职员 D自己当老板 E无所谓

35、你对自己将来的工资期望是:

A.1000元左右 B.1500元左右 C.2000元左右 D.2500元以上 E无所谓

36、你对自己将来选择工作的标准是:

A行业发展前景 B工资高低 C个人爱好 D无所谓

37、你对将来工作的地点期望是:

A发达城市 B本地城镇 C农村 D无所谓

38、你对自己的前途态度是:

A过一天算一天 B总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C没有考虑 D没有信心

39、你认为自己现在是否具有了就业的本领:

A已经具有 B没有 C不知道能否适应企业需求 D不知道

40、你毕业后希望的就业途径是:

A继续学习深造 B学校推荐就业 C自主择业 D回家乡创业

41、你觉得辅导员或班主任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关注情况

A很关心B关心C一般D不关心

42、辅导员或班主任是否走访宿舍进行调查?

A经常走访关注B偶尔走访 C很少走访 D从不走访

43、你对学院借贷助学政策的了解情况?

A了解 B大概了解C不了解

44、你对学院借贷助学的了解渠道是?

A《学生手册》B学院网络 C辅导员通知 D其他

你对老师或父母最想说的一句话

篇8:初中物理学困生成因调查

【调查方案】

此次调查选取的是海南省琼中县, 琼中县地处海南省中部的五指山腹地, 是海南省典型的中部少数民族自治县、革命老区县和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 这里80%的人口是本土人, 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较低, 我们通过走访了解到, 这里的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整体偏低, 学生物理平均分不到50分。了解这一地区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对于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我们选取了琼中县的6所中学进行问卷调查, 这6所中学分别是:琼中中学、琼中思源中学、琼中民族思源中学、阳江农场中心学校、新进中学和乌石中学。这6所中学中, 琼中中学和琼中思源中学的生源较好, 新进中学和乌石中学的生源最差。

我们分别在这6所中学的八年级和九年级各随机抽取2个班, 采取不记名的方式。由带班老师将调查问卷分发给班级物理成绩较差的20名学生, 调查问卷主要从家庭环境因素, 学校环境因素, 教师教法因素, 以及学生自身因素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处理完问卷后又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80份, 八年级收回有效问卷147份, 九年级收回有效问卷157份, 总共收回有效问卷304份。 (我们采取前后题目呼应的方式辨别问卷的有效性)

【结果分析】

1.家庭环境因素。从两个年级的问卷中, 我们发现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差异不是很大, 琼中县属于黎族自治县, 调查的学生中有244名都不是独生子女, 占被调查学生的80.26%, 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一般, 少数家庭较为贫困。其他一些题目显示, 在这些家庭中, 由于孩子过多, 家长无法顾及所有孩子的心理, 父母可能不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 有些孩子可能会感觉到自己不受家庭重视而产生自卑的念头, 或者产生厌学的态度。不太富裕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孩子性格的压抑, 但同时也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一些动力, 访谈中有些学生经常会说要好好读书, 以后才会有出路, 这应该是家长或老师对他们进行的常规教育。

“在家里家长是否不怎么管学习?”29%的学生选择了“一般”, 64%的学生选择了“否”, 这说明大部分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还是比较在意的, 真正放任自流的不多。尽管家庭条件比较艰苦, 家长们大多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有条出路。不过在这个问题上, 思源中学学生家庭对学习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其他学校, 这与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不同是分不开的。有些家长因为孩子在小学的基础不好, 感觉孩子读书没什么指望了, 升入初中后成绩更差, 干脆就放任自流, 这种情绪和行为自然会感染孩子, 导致这些学生在学校就是打发时间, 根本不学习。在跟教师进行探讨的时候, 带班教师也很无奈, 他们进行过多次家访, 有些家长甚至会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这样了, 不是学习的料, 只要他在学校不闹事就行, 老师您也不用管它学习了。”

2.学校环境因素。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很大。在八年级的数据中, 对于问题4 (学校频繁考试、排名) , 我们发现仅有8.62%的学生选择了“是”, 这说明琼中县学校学生的考试压力不大, 这和这一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不高有关。而九年级的数据和八年级差别也不大, 可在和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说明这些学困生本身可能并不是很关注学校的考试和排名, 或者说他们表面上并不在乎这些, 考试和排名这种方式并不能很好地促进学困生的发展。

在“与老师关系”的选项上, 九年级的学生选择“不好”比例的要远大于八年级学生, 以及在“是否觉得教师对学生评价不公”的选项上九年级持肯定态度的也大于八年级学生, 同时, 数据显示, 两所较好的中学和其他学校在这两个选项中没有明显区别。对于学困生, 教师往往会另眼对待, 物理从初二开始开课, 有些老师一开始尚能比较公平的对待学生, 可是时间一长, 就不自觉地表现出对待学生的差异性, 以至于学困生和教师的关系会恶化, 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

另外, 从学校间的数据对比中我们发现, 优秀的两所中学习风气 (态度) 最好, 接下来到较好的两所中学, 最后是一般的两所中学。这说明管理较严的学校, 以及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的学生, 相对于学习的自觉性会较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学校、老师及学生共同努力的目标。

3.教师教法因素。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 可是, 在和学生的交流中, 我们了解到很多物理教师不愿意做实验, 上课讲实验的现象在一些较差的学校依然存在, 这种教学方式直接导致学生厌学或学不懂。

在“你觉得物理老师上课花费时间最多的是”, 63.4%的学生选择了“做题”, 而且基本集中在几个条件较差的学校,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 学生反映, 有些老师讲课很快, 40分钟的新课大概15分钟可以讲完, 剩下的时间就是学生做练习, 老师讲练习, 这种题海战术也许可以取得短时的效果, 可是完全抹杀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产生学困生在所难免。

事实上, 物理作为初中的一门新开课程, 又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产生学困生的原因不完全是大多数老师抱怨的学生基础太差,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很好的思考教学教法, 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4.学生自身因素。黎族地区的学生普遍家庭不富裕, 又身在农村, 23%的学生选择了“课后要帮助家里进行一些劳动”。甚至有5.6%的学生选择了“繁重的家务劳动严重影响了学习时间”, 农村孩子比城市的孩子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负担, 不仅仅是身体上的, 更是心理上的, 有些学生能把这种压力化为动力;而一部分学生则把这种压力背负着, 导致走向厌学。

从八年级的问卷数据发现:在问题18 (有明确学习目标) 选项中, 选择“否”的学生仅占了8.00%, 这是个好的现象, 至少说明学生态度是认真的。但是在问题27 (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的选项中, 只有17.13%的学生选择了“是”, 在问题20 (有课后复习的习惯) , 仅有17.05%的学生选择了“是”, 这说明了大部分的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 也几乎不会课后复习, 而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半数左右 (48.6%) 的学生没有完成。而九年级学生除了按时完成作业这一项有所改善, 其他的并无太大差异, 这说明这一地区的学生普遍并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

【后记】

篇9:初中学困生成因调查

一、初中学困生成因

1.认知因素。专家曾对学困生与学优生以及中等生的智能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学困生在言语、数理、思维、记忆、观察、空间和操作能力等方面,均与学优生和中等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在高层认知能力(言语、数理、思维能力)差异最大,而低层认知能力(观察与操作能力)方面差异较小。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学困生在认知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这一差距虽然不足以影响到他们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完成,可是,将对他们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起到不利的影响。

2.家庭因素。进入初中以后,学生首先遇到分快慢班的挑战。由于学困生持续的学习上的失败,家长对其学业不抱太高期望。学困生家庭的教养行为归纳为三种:教育型、严厉型、放任型。调查中发现,学困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以严厉型和放任型居多,而教育型所占比例较少。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个体面临对自我的思考,对自我与周围人际与环境的重新关注,加之独立意识的增强,使他们对成人的行为格外敏感。因此,在这一转折时期,他们渴望在学业上、情感上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渴望父母尊重他们的行为,平等地对待他们,能和他们像朋友一样相处,能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然而,这些学困生的家庭中,亲子关系大多不是很融洽。在这种家庭生活背景下,学困生主动、积极、乐观等方面良好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必将受到影响,而厌学、焦虑、自卑、缺乏意志力等不良非智力因素却极易形成。

3.学校因素。由于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进行的,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据对学困生调查,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和教育方法不当。此外,目前教学中过于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由于课堂竞争中优胜者只是一小部分,学困生往往是竞争的失败者,因而容易诱发学困生的自卑、自暴自弃心理,加深了学困生对教师及课堂教学的厌恶。实际上,学困生的智力水平并不低,他们虽然对学习不感兴趣,但是却热衷于课堂学习以外的活动。在第二课堂,学困生可以找到自身感兴趣的东西。如果教师家长利用好第二课堂,将学困生的兴趣和热情转移到学习上来,使学习获得成功,这对他们的自信、兴趣等良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是,这条重要途径却被学校忽略了。良好的校风可以在学校中形成一种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乐观风气。这样的学校环境使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热情,学困生较多地在学校的校风、教风、班风上存在许多问题,学校缺乏科学化、民主化的管理方法;教师不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学生上课睡觉、胸无大志、动刀动棒;班级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学生之间缺乏团结互助的精神,一盘散沙;缺乏干净、整洁的班容班貌……这使得学困生不良的习惯很容易形成。

4.社会因素。社会上不良的风气对学困生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拜金主义的不良社会风气,使得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和家长认为:既然学习跟不上,不如到社会上打工挣钱。这极大地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得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产生退缩、畏惧,缺乏坚持性、自制性。

5.人际交往因素。学困生经常完不成学校交给的学习任务,这无形之中影响到他们和同学之间的交往。学困生当中,有一部分在和同龄人的交往中采取了退避行为,这无疑会使他们形成孤独、自卑、抑郁、胆怯、焦虑等不良非智力因素。有一部分学困生便以个人好恶自发形成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这便是我们经常说的“小团体”。他们总是高度重视群体并按群体的利益和准则行事,接受群体期望的价值观念。“小团体”使学困生找到了为保持自身安全感的新源泉,逐步摆脱了形式上和思想上对父母的依赖。这种“小团体”的行为已明显构成违反现行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倾向,如,偷窃、说谎、逃学、暴力等。这种“小团体”成员间的交往只能使他们本来就存在的不少问题的非智力因素滑向恶化的边缘。

三、初中学困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1.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关心、爱护学困生,不挖苦讽刺,注意通过各种渠道与学困生建立感情,以帮助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有缺点但渴求进步,特别希望教师能关怀和帮助他。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得到的报答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主要表现在观念上,富有理性;而学生尊重教师往往通过学生的个人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来决定,富有情感色彩,表现在是否尊重课堂纪律等方面。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鼓励学困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

2.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获得更加公平而恰当的学习与成功的机会。确定学习目标、分层次教学,培养学习动机和兴趣。要承认人的个体差异,不能用同一目标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否则会造成学困生和辍学生。要知道辍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因为钱的问题。多数学困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达不到教师要求的目标,是被动的、苦恼的。对学困生可先降低目标要求,当达到目标后再提高目标要求,使学困生学有所得,实现自己的理想。

3.长期坚持习惯教育。学困生一般习惯较差,进入初中后吸收知识的能力增强,接触外界社会的机会增多,独立人格正在形成,思想变化快,如果不长期坚持良好的习惯教育就不能养成好学风,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校规、班规,彻底改变一些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不利的做法,使全体师生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4.成立家长短期培训班,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进行讲解,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减少学困生,使学困生也能正常成长。

上一篇:大学各专业介绍免费下一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丑小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