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小结

2024-04-28

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小结(精选10篇)

篇1: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小结

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小结

为全面推进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没,改善农村社会信用环境,加大对“三农”经济发展的有效投入,促进下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我镇农村信用体系建没得到有序推进,现将开展以来的的情况小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成立了由镇人民政府镇长黄奇同志担任组长,分管金融的副镇长毛宏兴同志担任常务副组长,下山信用社主任秦枫同志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镇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负责人、金融机构成员等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加强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

充分利用宣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评定标准、程序步骤等有关内容,加强对贷款农户的宣传,教育广大农民诚实守信,遵纪守法,重视积累自身良好信用记录。

三、做到程序公开透明。

一是严把数据采集关,采取“一人登记一人核实”的办法,凭相关有效证件,做好采集工作,为信用体系建设夯实基础;二是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维护信用评价工作秩序。

四、工作进展概况。

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自5月5日在全镇12个村(居)铺开以来,截至目前,信息采集已完成6999户农户填写 1 了《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占全镇总农户数81.3%。输机工作完成三个村(下山、厂头、高武)1831户,下山居委会已完成评级(660户)。

篇2: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小结

开展信用建设,它不仅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经济建设,对实现“富民强镇,安居乐业”和建设“诚信xx”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市委、市政府信用xx建设的部署,我镇有序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

一、构筑招投标市场信用体系

2013年3月我镇成立了由xxx任组长,xxx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产权交易、招投标中心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招投标领域中的信用信息的采集、管理和应用,为建设我镇招投标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提供有力保障。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进入“三资”交易平台资源交易4宗,涉及总金额达xx万元,有效规范农村“三资”的管理和应用。

二、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一)信用村信用村、信用户建设

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是构建农村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政府统筹推动和组织动员创建信用村、信用户,建立规范有序的信用秩序,有效改善农村融资环境,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建设“诚信xx”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是重视规划,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具体落实部门和职责分工,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我镇通过召开“信 用村、信用户”建设工作动员大会,明确工作任务;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出《xx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细化创建信用村每项工作。2.是注重过程,由政府牵头,由村委会按照信用户建设的要求对现有农户进行造删登记和信息采集,收集有关数据,最后由评定小组对农户进行评定。3.是保证成效,镇政府、村委会、金融机构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确保我镇信用村建设2014年全部完成,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目前,我们已经完成100%行政村信用村创建工作。

(二)以信用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一是构建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紧密合作的新格局,以金融改革杠杆推动诚信社会建设。政府部门出台信用建设激励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开办农村妇女小额贷款等金融产品,完善金融制度环境,破解农户贷款难问题,促进金融与产业良性发展,促进社会管理模式由传统“管制约束型”向“激励引导型”转变。至2014年底,我镇通过积极协调市妇联和市农业银行帮助农村妇女开展小额贷款15万元,帮助妇女家庭发展养猪、种果、经商等项目;与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帮助农民信用贷款共20万元,支助各项农业发展。二是将信用体系建设与社会管理有机结合,通过积极发动镇村干部、银行信贷员、村老党员、老干部、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组成大评委,以“信用就有钱”、“有信用就有优惠”的信用激励,引导农民自觉向信用户标准看齐,使信用村在评比和建设过程中收到了促发展、促民生、促稳定、促党建、促民风的新农村建设实效,在润物无声中促进农村社会管理。

(三)推进市网上办事大厅建设

至2014年底,建立完善网上办事大厅服务站站点12个,目前已开通网上办事、查询功能,方便群众查阅信息、办理业务。自开通网上办事大厅至今,共办理服务事项收件数515件,已办结数515件,办结率100%,提前办结率85%。

(四)推进“信用xx”网站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我镇深入贯彻实施政务公开,拓宽群众获得政府信息渠道,畅通民意渠道。

我镇主要通过镇门户网站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主动公开本镇的政府信息。镇政府将本单位的机构职能、规章制度、业务工作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内容进行重点公开。公众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的“站内全文检索”栏目或“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查阅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截止2014年底,我镇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信息5469条。群众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0宗;政民互动平台提交咨询投诉13宗,已办理13宗,办结率100%,内容涉及社会民生、国土水利、办证咨询等方面。

xx镇人民政府

篇3: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小结

一、主要做法

(一) 深入调查, 集思广益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是“一创两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一项利民惠民的好事, 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环节多、任务重。常言道:“思路决定出路”。在行党组会和行办会反复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 决定进行“四个调研”, 探寻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一是对辖区金融机构进行调研。涉农金融机构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服务者和受益者。我支行对辖区金融机构进行了调研, 收集了它们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26条意见和建议;二是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调研。政府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者。我们对县农林局、县发改委、县经济局、县财政局等部门作了调研, 共收集建议12条;三是到村委会进行调研。村委会是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在试点工作启动前, 我们先后到5个村委会进行调研, 收集建议13条;四是深入农户进行调研。农户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主体, 我们选择10户农户进行调研, 倾听他们的意见, 收集意见8条。

(二) 确定目标, 各负其责

在前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支行党组决定:一是把上级下达的实现农户信用信息采集50%的任务数扩大到了100%, 形成全覆盖;二是借助县、乡两级政府的人力资源, 开展农户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工作;三是由涉农金融机构负责对已采集农户信用信息进行核查和初评, 把好数据质量关。

(三) 主动汇报, 健全机制

支行党组把调研形成的工作思路和初步实施方案向分管金融的副县长作了专题汇报, 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县政府于2012年2月印发《石林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在人民银行。在我支行的推动下, 2012年4月24日, 召开了石林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 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县政府对各乡镇 (街道办) 的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 明细了分值量化考核标准。要求在乡镇 (街道办) 成立农户信用等级评价小组;在村委会组建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小组。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

(四) 因地制宜, 抓好落实

一是制定《石林县农户家庭资产评定标准》。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评价工作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 其中对农户家庭资产信息的采集与打分是关键环节。为此, 我们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 联动涉农金融机构制定了《石林县农户家庭资产评定标准》, 解决了在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中如何准确把握农户家庭资产信息采集与评分的难题。二是强化业务培训, 确定业务辅导员。我支行采取以乡镇 (街道办) 为片区, 由支行领导带队奔赴各乡镇 (街道办) 做工作动员和业务指导, 积极组织开展由乡镇分管领导、村委会主任、村会计、村民小组长、大学生村官和涉农金融机构网点负责人等参加的数据采集业务培训。各乡镇 (街道办) 由涉农金融机构确定一名业务辅导员。三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采集农户信息。“走出去”的方式是利用早晚农户在家的时间, 深入农户家中直接采集农户信息;“请进来”的方式是利用广播把农户请到村委会集中采集信息。四是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我们在各村委会确定一名大学生村官参与农户信息采集工作, 并发挥其计算机操作熟练的优势, 由他们负责农户信息录入工作, 确保了信息录入质量。五是切实抓好“三信”评定工作。科学制定信用农户及信用村 (镇) 评选条件、流程, 确保“三信”评定质量。针对信用村 (镇) 考评, 除考核信用农户创建面、农户贷款面、农户贷款不良率、按期归还农户贷款占比等条件外, 还将当地政府部门文明村镇创建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六是加强督促检查。我支行联合政府督办, 每月定期对各片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检查, 将督查检查情况及时向分管副县长专题汇报, 并将《石林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简讯》下发至各乡镇 (街道办) 进行通报督办, 确保了各项阶段性工作指标任务及时完成。

二、初步成效

一是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建档面达到86%。截至2012年12月末, 县支行已为45414户农户建立了信用信息档案, 建档面为86%;已成功导入《云南省农户信用信息系统》21586户, 为实现涉农金融机构共享农户信用信息与评价结果创造了条件。

二是完成首批“信用户”和“信用村”发证和授牌工作。2012年10月17日, 举行了石林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暨首批信用村和信用户发证仪式。在会上举行了第一批“信用户” (11959户) 、“信用村” (9个) 授牌仪式和“信用户”代表现场放贷工作。截至2012年12月末, 工作小组评定信用户28014户、信用村29个、信用乡镇1个, 分别占已采集农户数和村委会、乡镇的61.69%、31.18%和20%。初步达到了省政府确定的试点工作目标。

三是信用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2012年末, 涉农金融机构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评出的信用农户给予4.76亿元的贷款授信, 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农户分别授予3万至5万元以内的信用额度, 信用农户在授信额度内凭“证”贷款, 随借随贷, 周转使用, 在三日内就可办理完毕。同时还可享受比非信用农户低0.36个百分点的优惠利率。让信用农户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诚实守信的好处。

四是农民增收, 农村信用环境显著改善。随着农村信用环境和农户融资环境的改善, 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8400元, 同比增长19.8%;涉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由2011年的3.46%, 下降到2012年的1.11%。

三、几点体会

(一) 领导重视是前提

由人民银行推动开展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建裆和“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 是一项工作量繁重而艰巨的创新工作。昆明中支行领导和业务部门始终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可以说如果没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 这项工作是难以推进和完成的。

(二) 政府支持是保障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涉及面广, 仅仅靠人民银行的力量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因此, 只有借助县、乡两级政府和涉农金融机构的力量, 采取相关配套措施, 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地方各部门和各乡镇 (街道办) 的年度工作目标进行考核, 以考核促工作, 以工作定考核, 层层负责, 上下配合, 才能完成好试点工作各项任务。

(三) 金融机构认可是关键

篇4: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小结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制约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在金融。加快农村发展的最大出路也在金融,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实在成效,加快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当前政府、人行、涉农金融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我们对黑龙江省林口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林口县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东北部,县辖12个乡,200个行政村。全县人口为4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9万人,占全部人口的72.71%,占牡丹江市全市农业人口25.68%,农业总户数68733户。2009年,林口县农村经济总产值322563万元,占全县经济总收入的33.47%;全县农民人均收入8439元,同比增加27%,预计2010年将增加收入1350元。2010年,农业种植面积12.96万公顷,预计产量48万吨,各占牡丹江市的19.9%、21%。主要农作物有大豆、玉米、小麦、水稻。经济作物以烤烟、白瓜子、甜菜、滑子蘑、万寿菊为主。其中:优质大豆、烤烟为省级基地;奎山粉条、岩手滑子蘑系列产品已注册国家绿色农产品商标。

林口县内有金融机构7家,营业网点共计46个。其中,作为支农主力的林口县农信社是省级一级社,网点覆盖所有乡镇,对单一农户最高授信额度为20万元,粮食仓储户贷款最高授信额度为2000万元。2009年,林口县农业贷款为71506万元,同比增加32.24%,各金融机构获得收益3800万元,同比增加41.15%。2010年9月末,全县新增农业贷款48621万元。农业贷款的增加,为金融机构也相应带来巨大的收益。

二、政府高度重视。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利保障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快捷、有效途径就是获得金融支持,为农民创业注入发展动力。面对涉农金融机构“不敢贷”和操作层面“不好贷”等问题,林口县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把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思想认识、组织保障、政策支持等层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1、统一思想,深化认识,齐心协力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人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引起了林口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县委领导高度赞扬和肯定了人行在服务县域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并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为优化县域金融环境的重点推手,进行全面贯彻和落实,要求全县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积极配合人行大力推进此项工作。明确了以“政府领导、人行主导、多方参与、多方受益”为指导思想,按照“统一部署、健全机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支农惠农”的原则,扎实、有效地推进林口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为全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健全体系,稳步推进,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

为保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建设质量,林口县政府常务县长亲自抓落实,出台了《林口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了由政府主管财税银的县长任组长、人民银行行长任副组长、金融办、涉农部门、金融机构等部门参加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在县、乡两级设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办公室,逐级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纳入“金融强县”年度考核之中。

林口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按季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听取各成员单位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随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部分乡镇领导重视不足、征信宣传活动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全县经济工作动态,互通企业与农民需求,公布政府、人行政策及涉农金融机构举措,使涉农企业及农业种植、养殖大户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得到较大改善,协调机制的建立并不断完善,确保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目标按期实现。

三、人行主导。政府参与,“三步举措”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快发展

根据总行和哈中支会议精神,人行牡丹江市中支对四个重点联系行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加快步伐、提高效率、举措有效、稳步推进”的新要求。为此,人行林口县支行立足县域农民人口数量占比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等实际情况,采取了“三步走”的具体举措,积极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1、做好信用信息录入工作

农户的信用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县政府支持下,人行林口县加大了对农信社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以农信社信贷员为主力,积极开展农户信用信息的采集、录入工作。

人行林口县支行召开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部署工作会议及县委领导、农信社主任及基层信用社主任参加的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录人工作会议。依据各乡镇农户总数,把采集、录入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基层信用社。在进行了初步的基本信息采集后,信贷员走访每个农户,采集生产经营、收入来源、住房状况等信息,按照要求统一录入到信用信息系统内。在农户信用信息录入工作中,人行林口县支行建立了两项制度(办法)、一项应用机制,保障采集录入工作顺利开展。

2、做好诚信舆论宣传工作

为加快林口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程,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与社会共识,人行林口县支行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提高诚信意识,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利用农村“集市”、“正月十五元宵灯展”等时机,采用散发宣传单、诚信灯谜竞猜等形式,广泛宣传征信知识。开展了送征信知识下乡活动。以政策讲解、农民互动、专题采访等板块为主,让农民了解信用体系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利用“征信知识大篷车”这一特创载体,走进县域各乡镇、村屯,进行征信专题巡回演出,助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3、做好金融政策支持工作

篇5: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小结

工作小结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从2007年开始,我县按照省、市、县委的统一安排,每年都要下派一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深入到基层一线,倾听农民的心声,了解农民的意愿,大力推进和改进工作思路、努力探索一条适应时代特点、符合我县实际的“三农”工作新路,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2012年,派驻××镇第六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组成员共17人,于从今年3月初驻村以来,认真服从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党总支的领导, 紧紧围绕本职职责开展工作, 工作努力, 务实创新, 怀着强烈的使命感, 积极为民办实事,以实际行动,赢得了驻村群众的好评,有力地推动了全镇新农村建设。按照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通知要求,现将新农村驻镇工作组在驻村期间开展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2012年共派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人(其中:省级机关下派 人;市级机关下派 人;县级机关下派 人;乡机关下派 人),最大年龄 岁,最小年龄 岁,分别下派××、××、××、××、××、××、××、××、××9个村(居)委会,其中设一名工作队队

长,于今年3月初全部下村开展工作。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结合指导员驻村指导的实际情况,为指导组成员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负责他们的日常管理、工作考核等工作。另外,要求各村党总支、村委会为指导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及生活条件,在工作方面给予积极支持、配合,为指导员的工作、生活营造了和谐有序的环境。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是要让群众知道党对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各村(居)委会指导员,在下村(居)委会指导之初,按照镇党委、政府及指导组组长的安排,及时召开了由村(居)“三委”班子成员、组干部、党员参加的新农村工作会议,并通过广播、宣传标语等方式来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另外,在今年3月初镇党建工作会议上,新农村建设被列为一项重要议程,从而掀起了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高潮。

2、熟悉村情民意

摸清驻村(居)委会基本情况,了解群众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生产情况,掌握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各村(居)委会指导员在驻村联系期间,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农户、会议等方式多方面、全方位地了解所驻村(居)委会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努力化解村主要干部间的意见分歧,研究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类矛盾问题,因村制宜发展村级经济;和农民朋友沟通, 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与他们搞好关系,适时化解一些潜在的矛盾问题,避免事态的扩大化。目前,对村组上的一些基本情况,指导组成员正努力掌握和熟悉。

3、配合县、镇党委,积极做好“四群三深入”工作。

4、积极参与我镇抗旱自救工作。

自2011年9月以来,××镇遭受了比2010年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还要严重的特大旱灾。面对持续时间长、高温强度大、范围广、危害特别重的严重旱情, 各驻村指导员积极参与配合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应对,合力抗旱,在寻水源、保春苗、解民困、保春耕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哪里有旱情,哪里就有他们不畏艰苦的身影。面对严峻的抗旱形势,各驻村指导不等不靠,他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团结村“三委” 认真梳理旱情,想方设法应对困难,及时主动向镇党委政府汇报旱情动态,多方寻求支持和帮助,积极协调县直挂职钩部门及相关部门的人力、财力和物充实抗大旱服务队、帮助旱区群众解水困促春耕。期间,5、为村(居)委会三委出谋划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各队员全面深入所下派的村(居)委会,在进一步了解

村情的基础上,积极帮助村委会争取项目、协调资金、议事决策,与所驻村委会的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和要求。

工作队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新农办的领导及××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镇镇情与其他乡镇有较大区别,在开展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亦遇到了诸多难题。一是镇情村情吃不透,难以进一步作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科学决策;由于工作体制上的原因,工作队无法参与镇党委政府相关会议,难以及时掌握镇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县、镇两级亦无有关业务培训,工作队的工作活动仅靠自学、自觉、信心和责任。二是基本工作条件不保障,难以进一步深入基层;由于工作经费、交通工具、办公设施等最基本的工作条件无法落实,给正常的工作开展带来了极大不便。三是各村(居)委会的资本储备底子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四是清××片区四个村委会作为××镇的烤烟产业培植的重点村委会,农民的种烟积极性非常高涨,但相关设施较差。

四、意见建议

鉴于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议如下:一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体制,能够让工队参与乡镇党委政府议事决策指导监督工作;二是对工作队的基本工作条件县委政府、县新农办

以文件或会议纪要的方式给予明确;三是进一步加强工作队对各村委会督促指导力度,变输血为造血;四是解决好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与基层群众的实际发展需求相一致的工作关系;五是县委县政府和新农办进一步加强对各新农村工作队的指导和培训力度。

2012年5月4日

篇6: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小结

工作进展情况分析报告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工程。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加强我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扎实做好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我县农村信用社在辖内积极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现将我县开展农户信用评级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12个乡镇,截止至2011年6月30日,辖内共94个行政村,辖内农户46861户。正宁县联社辖内共有营业网点15个,办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网点数14个,截止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9875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6935万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53543万元,占贷款总额的94%;不良贷款余额2730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为4.79%。

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开展情况

自2008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试点工作以来,我县联社坚持以服务“三农”为理念,加大推广力度,规范业务操作,落实柜台办贷,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11年6月底,全县94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了柜台办贷。全县共有农户46861户,其中建立资信档案农户42647户,占总农户的91%;评级授信 1

农户36983户,占总农户的79%,其中评为优秀的信用户4547户,占评级授信农户的12%,评为较好的信用户13552户,占评级授信农户的37%,评为一般的信用户18884户,占评级授信农户的51%;核发贷款证33340户,占评级授信农户的90%;柜台办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6515户,柜台办贷金额14522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到16358万元。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进一步拉近了农村信用社与农民的距离,有力的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信用社服务观念和服务方式的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推广工作开展以来,特别是小额农贷专柜设立以来,方便了信用户办理贷款,缩短了办贷时间,农户只需手持“两证一章”,就可直接在柜台办理贷款。其次,实现柜台办贷以来,特别是随着信贷系统的上线,客户信息录入力度的加大,关联信息的建立,有效的杜绝了冒名贷款、跨区贷款、人情贷款的发生,降低了操作风险。再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有效解决了农户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后劲不足问题,得到县、乡、村三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三、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信用社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各社程度不同的存在着评级授信不认真、信息登记不准确,资信档案资料填写不规范、内容不完整的现象。

2、贷款管理不规范。信贷等级评定时,对农户的个人信

誉,家庭收入,偿债能力等资信档案没有一套切合实际、科学完整的评定方法,信用等级评定主观性、随意性较大,操作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信贷工作人员较少,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难于做细,面对点多、面广、零星分散、工作量大的境况,信贷人员的贷后管理工作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信贷环境不理想。当前部分农户信用意识淡薄,把信用社支农的善意当做是骗取贷款的好机会,还贷意识不强。当信用社收贷时,便四处躲藏或赖债不还,逃废债现象逐渐增加;再加上现行法律对债权人保护力度欠缺,对债务人约束软化,执行难问题突出,使一些欠款户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四、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认识。要牢固树立以农为本的经营理念,克服不良的思想倾向,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责任性和自觉性,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做到“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注重实效”。严格按照省联社制定的《甘肃省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指引》及监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同时根据联社安排的《正宁县农村信用社贷款清理清查方案》的有关要求,深入到户,做好贷款证的年审及宣传工作,争取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工作做实做细。

2、规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首先要规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构筑好第一道防线,要根据农户及家庭成员的个人身份信息、家庭财产经济状况信息、个人信用及品德修养信息等内容制定出细化的、符合本地实际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农户个人资信评价体系,真实、客观、公正的确定农户个人信用等级。其次是加强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和反馈农户的资信变化。针对信贷工作人员不足的状况,重点是建立一个由村两委、评定小组成员、社会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农户信用状况监控网络,通过他们实时性的现场监测,及时收集掌握农户信用度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3、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为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创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努力培育“讲信用光荣,无信用可耻”的信用意识,使农民恪守“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公民信用道德准则,并以征信体系为载体,以信用评价为手段,以构建激励惩戒机制为重点,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大力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构建和谐的农村信用体系。

篇7: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小结

摘 要:随着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接入和广泛应用,基层普通百姓征信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虽然地方信用体系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农村地区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信息采集困难、信用意识淡薄、信息数据部门分割、行业自律不足等,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问题;对策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服务“三农”的重要方式,是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人民银行包头市土右旗支行为推动土右旗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积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其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加大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有力地支持当地农村金融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截止2015年6月末,土右旗农村信用社37个营业网点中有30个网点已开展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并对所建农户信用档案进行了信用评价合理授信,全旗所辖农户77646人,已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33180户,占总农户的42.73%,并对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进行了合理的等级评定,评定为优、良、一般信用农户,分别按照3万元、2万元、1万元进行授信,对已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28079户,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55499万元,余额46905万元,占农户贷款的30.44%,不良贷款户数1025户,不良贷款余额1146万元,占不良贷款总体12.23%。

(二)主要做法

一是为加快农村信用社个人征信系统的全面推广应用,土右旗农村信用社在2014年初开通个人征信系统查询权限的基础上,邀请市人民银行征信工作人员对辖内农信社53名征信人员进行系统管理及操作业务的培训,并对辖区100余名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代表日常的金融知识和个人信用案例进行详细的讲解。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户的诚信守信意识。土右旗农村信用联社充分运用土右旗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式宣传,结合各乡镇农信社网点采取派发宣传资料、设立宣传栏和咨询点等方式,大力宣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三是为规范贷款业务操作程序,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提高信贷服务水平,该联社的36个营业网点中27个网点已开展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并对所建农户信用档案进行了信用评价合理授信,同时严格执行阳光放贷的操作规程,在春耕备耕旺季加大贷款投放量,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给予信贷支持,并对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进行了合理的等级评定,评定为特优、优、良、一般信用农户,分别按50000元、30000元、20000元、10000元进行授信。四是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在保证支农资金的前提下,通过多方筹措资金,根据当地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情况,推出了“个体工商户助业贷款直通车”,同等级别的三户可互保,最高授信额度每户为30万元;单户保证贷款,最高授信额度为30万元;单户抵押贷款,最高授信额度为50万元,授信期限均为两年,并对发放款的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了信用评级。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增强农户信用知识,提高农户信贷意识。通过培训、宣传,提高了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诚实守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促进地区经济稳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充分营造“学征信、讲诚信、守信用”的良好氛围。二是进一步满足了农户贷款需求,减轻了农民负担。三是有效满足了小微企业信贷资金需求。截止2015年6月末,共为118户企业发放贷款118498万元,为1714户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58831万元。联社通过内部评级为118户企业共评为7个等级,分别为:AA级有27户、A级有26户、BBB级有8户、BB级有43户、B级有9户、CCC级有2户、C级有3户。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信息采集困难,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户搬迁和外出打工人员日益增多,给信息采集造成较大阻碍,使很大一部分农户始终游离于信用体系之外;此外农户众多,而金融机构人员少,农户信息采集主要由农村信用社一家进行,采集难度较大;有些没有贷款或无贷款需求的农户,不愿意透露其相关信息,以至于非存量客户信息无法采集等,由于以上因素影响,部分关键信息项缺失或失真,严重影响信息的质量。

(二)信息资源渠道分割,征信协调机制建设滞后。目前农户信用数据所需的基础信用资源分布在各级政务和业务部门,这些信息通常都是分割的、垄断的、静止的、不公开的,造成信息共享困难,另外农户存在多种经营,信用基础信息多变,真伪不易鉴别。这些因素导致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处于不对称状态,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农户的效益分析,贷款风险预测无法正常进行。

(三)信用意识淡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础较差。由于我国信用产品的推广使用起步较晚,对于信用意识和信用行为的记录还没有受到普遍的关注,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等因素影响,有些农户小农思想根深蒂固,逃废债务、合同违约等失信现象屡见不鲜。为了逃避信用记录的制约,一些人不愿意参与信用信息征集、评级等业务,甚至提供虚假信用,给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四)缺乏诚信教育制度和信用观念培养机制,农户参与征信的意识不强。现阶段,广大农村已有的诚信教育和信用观念培养主要来自于淳朴民风形成的诚实守信传统、以及人行土右旗支行在农村开展的征信知识宣传和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征信宣传。这些诚信教育及宣传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信用意识,但大部分工作仍局限在面上,未能在农村全面展开,不够深入系统,农村诚信教育体系仍不完善。

三、对策

(一)建立统一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平台,提高信息整体质量。以人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征信系统为依托,加快农村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一套完善的农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采集模式,建立独立的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包括一切与企业及个人有关的金融信贷信息及信用交易信息,构建起涵盖农牧户全部信息的共享系统。把征集范围扩展到每一个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使每个公民都能有自己的信用档案。

(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机构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增加针对农村、农业和农牧民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以金融供给引导农村金融环境的改善;切实发挥征信体系的规范、引导作用,增强社会信用意识。加强个人和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增加征信系统的信息覆盖面,尽量多地采集个人和企业信息,同时结合农村的实际抓好典型宣传,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民信用意识的增强。

(三)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对农户信用体系建设起到指导作用。一是加大执法力度,对不守信用的农户依法进行惩治。有关部门要秉公执法,政府可以联合当地有关部门建立金融权益保护组织,监督、惩戒失信行为。二是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目前,办公信息化已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这为信息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要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加强机构间横向联合,为农户信息共享提供协调自律机制。

篇8: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一、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增强农民的信用意识、改善农村的金融生态环境、提升农村金融信贷服务, 具有重要作用。健康的农村社会信用氛围, 有利于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促进金融交易的顺利进行, 而且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1、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推动现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我国有着悠久的信用历史文化, 而由于基本的信用制度保障长期缺乏, 使得在现代的中国城乡, 社会信用缺失问题日益严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不可忽略构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所以, 在广大农村地区传播信用知识, 普及征信教育, 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思想观, 从而建立基本的农村信用体系, 对于树立健康的思想风气, 促进农村文明进步, 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提升现代新型农民整体素质的需要。

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于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升现代农民的整体素质, 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此过程中, 相关单位应向广大农民传播积极的信用文化, 使之形成强烈的诚信意识, 培养“有借有还”的契约式信用行为, 这对于加快诚信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影响。

3、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新时期的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的形式之一, 农村商品的流转、资金的流通都离不开信用制度的支持。如果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存在信用缺失、随意拖欠贷款、金融交易主体之间相互不信任这些问题, 就会使农村乡镇企业和农民面临极大的信用风险。所以,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为支撑。

二、当前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为加快农村信用信息体系的建设,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为加速提高征信服务在广大农村地区的覆盖面, 采取了多项举措以改善农村的信用环境, 因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截至2007年底, 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已经覆盖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各级信贷营业网点, 为1, 331万家企业和其他组织以及5.9亿自然人建立起了信用档案。其中,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覆盖全国各级农村信用社, 大部分农信社也实现了与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联网运行。

据有关资料显示, 自该数据库正式运行以来, 我国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的数量有了显著增长。2012年末,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共计62.99万亿元, 同比增长15%, 全年增加8.2万亿元。其中, 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约17万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1.8%, 高出其他各项贷款平均增速6.5%, 连续三年涉农信贷投放增量高于上年。主要金融机构以及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村镇银行、财务公司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14.54万亿元, 同比增长19.7%, 全年增加2.39万亿元, 同比多增1, 489亿元;农户贷款余额3.62万亿元, 同比增长15.9%, 全年增加4, 999亿元;农业贷款余额2.73万亿元, 同比增长11.6%, 全年增加3, 103亿元, 同比多增648亿元。截止到2012年9月末, 全国已经组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计858家, 其中村镇银行799家, 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已减少至1, 686个。并且, 我国财政支持农村金融发展政策取得显著成效。截止到2012年末, 中央财政已经累计向全国2, 249家农村金融机构拨付补贴资金, 共计36.21亿元, 从而增强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财务稳健性, 调动了金融机构到偏远地区设立网点、拓展服务的积极性。另外,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361亿元, 带动参保农户7.6亿户, 提供风险保障2.7万亿元, 撬动比例超过70倍, 为及时恢复我国农业再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不言而喻, 该数据库通过向农村地区银行类金融机构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为其防范信用风险、加大农业信贷投入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 我们也应当认识到, 建设良好的农村信用信息制度, 其难点和重点集中在农村征信体系的建立上。由于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比较缓慢, 收集农民个人非银行类的信用信息难度较大, 而已收集的信用信息入库情况以及信用信息共享情况也不容乐观。并且,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我国农村与城市的发展状况呈显著差异, 而以此引起的农村地区信用信息匮乏又会影响到金融经济资源在农村的配置情况, 这已成为限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严重阻碍。当前, 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农村信用体系基础薄弱。

有少数的农户、个体户以及乡镇企业, 在获得贷款后便采取不办理现金入户手续或不与行社往来等手段, 恶意逃避银行债务。而且, 自20世纪以来, 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制度不规范, 一些逃贷、骗贷主体并未得到应有惩罚, 这导致在农村中存在着“逃贷、骗贷是本事, 贷款不还是能力”的不良风气;一些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通常设定为, “顾客是上帝”和“利润最大化”等等, 而要求客户提供相关的信用信息可能会失去存款来源, 所以信用信息采集的积极性不高。

2、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目前, 我国农村地区信贷支农的主体为农村信用社, 而2006年才形成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数据库联网, 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农村信用社存在信贷关系的农户, 其信贷数据的更新与报送存在着较长的时滞问题, 一些历史数据因数据项不全不能登录征信系统。所以, 农户与乡镇企业的信用信息还无法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实现全面采集与全面查询。许多农民认为自己不涉及贷款, 征信工作与自己无关, 而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之间又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所以使得支农信贷资金的投放效率大幅降低。

3、建设农村信用体系成本高、风险大。

目前, 农户贷款机制相对落后, 而农户小额信贷“额小面大”, 因此只能通过信贷员进行逐户调查、逐笔审核来搜集相关信息, 造成信用信息采集效率低、成本高, 农户贷款满意指数降低, 信贷潜在风险上升;随着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化、信贷需求多样化以及资金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农户联保贷款已不能满足要求;乡镇企业若需要抵押贷款, 却由于小企业符合相应条件的抵押物普遍缺乏, 加之抵押登记的中介费高, 抵贷资产处置费高、变现差而面临推广困难的难题。

三、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策建议

1、以基础建设为落脚点, 扩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覆盖面。

首先要加快农信社并网步伐, 建立健全农户的信贷档案, 积极配合非银行机构的信息采集工作;其次要规范农户信用等级评审制度, 不断完善农村投融资信用保障机制;再次要加强与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 扩充《信用报告》使用范围, 逐步使《信用报告》成为农民的“信用身份证”。

2、加快信用立法, 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建立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需要相关法律的支持。信用立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要明确央行的征信管理主体地位, 向征信机构提供必要的信用信息、消除信息壁垒是有关部门应履行的义务。而工商、税务、人事、统计等部门所储存的大量信用信息都未公开, 使得征信系统所需的非银行信息搜集面临阻碍, 从而现有的信用信息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二是要设置开放各类信用信息数据标准和权限, 使得信用信息数据可以正常使用。例如,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服务系统, 除《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外, 缺乏其他相应信用信息的披露办法, 信用权利界定模糊, 导致信用信息难以公开使用。

3、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首先要通过财政投资、企业入股等多种方式, 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组建信用担保机构和农业贷款担保基金, 为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提供社会保障机制, 切实解决县域内农户以及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大额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其次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 协调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之间的关系, 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友好合作关系,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摘要:农村信用体系在我国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促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推动我国农村发展与改革, 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举措。创建农村信用体系, 建设文明守信的和谐新农村, 对于实现我国金融业的良性发展, 加快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征信管理,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赵连飞, 张秀平.征信管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华北金融, 2007.5.

[2]张智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9.

篇9: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简论

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农户信用;信用立法;担保;信息交换

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3-0087-03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加强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提升农村金融业服务水平、创造良好农村信用环境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但目前,受到信用立法不完善、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信用立法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独立的法律法规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行明确规定,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农村经济主体的征信活动,缺乏农村经济主体的市场准入、运行和退出机制。信用立法的不完善,使得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的征集、分类、发布、使用和监督管理等活动缺乏行为规范,加大了农村信用信息采集难度,无法全面获得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各类金融机构依据日常工作经验和内部数据库系统,对农村经济主体进行信用评估,但由于应用范围具有局限性,信用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仍然存在较大争议。

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应发挥主动作用,积极组织和协调税务、财政、司法等相关部门,从多方面、多角度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但目前政府的工作仍停留在组织建立领导小组、协调召开会议、制定实施方案等基础性工作上,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导致其他相关部门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热情始终不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不明显。

1.2 农村信用信息资源浪费,共享机制尚未实现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领域较广,环节较多,单一部门无法完成,必须由工商、税务、农业、司法、金融等多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完成。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完善,不同部门采集的信息无法实现互联互通,造成信用信息资源的浪费。对农村经济主体的失信行为,缺少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降低了农村经济主体的失信成本。

1.3 农户信用意识淡薄,诚信宣传力度不足

农户信用意识淡薄,究其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起步较晚,信用产品应用不广泛,导致社会主体信用意识较差,忽视了信用行为记录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二是农户受教育程度低,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对合同违约、逃废债务、产品造假等失信行为习以为常,更有甚者为逃脱信用制约,拒绝参与信用信息采集工作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淳朴民风形成的诚实守信传统是农民诚信意识的主要形成来源。人民银行组织开展的征信知识宣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的信用意识,但这些宣传活动缺乏全面性和持久性,没有进一步在农村全面铺开,仅停留在表面,造成农民信用意识淡薄。农户对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意识较差,缺乏高度的警惕性,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部分人员在不了解担保责任的情况下为他人担保,极易造成经济损失。

1.4 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困难

农村的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观念淡漠,信用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营风险较大。农村住户分散,且贷款金额小,不利于金融机构管理,加之农村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靠天吃饭”的阶段,因此贷款风险较高。各金融机构为防范信贷风险,避免资金受损,大多收缩对农村经济主体的信贷额度,造成他们融资困难。即使金融机构为农业企业或农户办理贷款,也要求其提供一定的担保,影响农户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农村担保体系的缺失,制约了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需求。目前,农民自发成立的信用担保组织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各项工作流程不成熟,且规模小、担保数额少、期限短、担保能力较弱,严重影响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

2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2.1 完善信用立法

立法部门应及时出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农村信用信息征集、分类、发布、使用等活动的行为主体,确定各主体应有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规范信用信息征集、分类、发布、使用的方式、方法,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征信工作及征信行为有坚实的法律基础。

2.2 建立农村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机制

以需求为导向,在保护隐私、责任明确、数据及时准确的前提下,按照风险分散的原则,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统筹利用现有信用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依法推进各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

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依托农户信用电子档案,结合内部信贷制度对农村经济主体进行评估,完善农村经济主体的信息征集与信用评估体系,科学确定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等级,发挥现有的农户信息征集系统功能,按已有贷款、有效信贷需求、无效信贷需求以及无信贷需求,对所有农户进行标识,实行差异化金融服务,实现农户信息共享。农村信用体系框架见图1。

2.3 健全完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

一方面,加强沟通协调,由县政府、县农办、县财政局等部门出台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配套的资金支持与补助、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推动信用信息产品在农村领域的普及与应用。涉农金融机构要大力扶持信用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信用户、信用村贷款以及信用促进会、小额信贷促进会推介担保的农户实行授信额度及利率优惠。另一方面,严厉打击不守信用行为,除拒绝给予授信或提高授信条件外,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由政法部门介入加以打击,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例如与法院联手,通过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了解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采集送达催收单、与拖欠人所在单位负责人交换意见等办法,督促拖欠人按时归还拖欠贷款。

2.4 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积极鼓励涉农金融机构依托农户信息征集系统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将农户信用评价结果引入生源地助学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巾帼扶贫贴息贷款、林业小额贴息贷款等。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推广农户联保贷款,提高惠农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信用贷款的范围。

2.5 完善农村担保体系建设

健全农村各种类型的担保组织,完善“三农”信贷担保服务,发挥县小额信贷促进会在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农户+自然人+促进会+担保基金”“促进会+担保基金”“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基金+促进会”“农业产权+促进会+担保基金”“小额信贷促进会担保+土地承包经营权反担保”等促进会担保方式,积极为农户、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提供贷款推介、担保服务。

2.6 形成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沟通和协作机制

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转变职能,尽快建立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整体合力,逐步完善信用制度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政府积极加强信用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信用相关的道德理念教育,切实提高农户的诚信意识。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信用管理人才匮乏。因此,政府应加大信用相关教育及专业投资,培养一批信用评级及管理人才,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好人才储备。同时,政府应充分发挥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重视自身信用建设,尤其是农村基层政府信用建设,打造诚信政府,提高政府的信用度,从而带领社会各界不断提高诚信意识。

2.7 培育农村企业和农户的信用意识

一是加强金融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联动,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机制。二是做好乡村两级干部的诚信宣传工作,大力推动其带头讲诚信、守诚信,形成良好守信践约的精神风貌,并协助信用社做好诚信宣传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农业企业和农户等多方面通力协作。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农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将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 胡茵.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3): 32-34.

[2] 仲彬.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扬州市为例[J].金融纵横,2011(5):46-50.

[3] 纪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路径与创新[J].中国金融. 2011(10): 88-91.

Abstract:Financial tension of deposit and credit, chaotic credit order and lacking of credibility and other similar phenomena are common in rural area in our country, i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suggestions of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redit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credit legislation, credit information exchanging, financial product, guarantee and personnel training etc.,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completing rural credit system in our country.

篇10: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截至2005年底.全国130756万人口中,乡村人口为7447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7.01%。在这样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里.解决好农村问题,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必要条件。构建农村信用体系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我国实现现代农业的升级,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推进。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农村的信用体系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农业农村贷款难,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信用秩序混乱、诚信缺失等现象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这不仅降低了经济金融活动的效率,破坏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而且削弱了农民参与经济金融活动的信心,不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造和谐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紧迫问题。

关键字:农村信用体系农村贷款征信体系信用立法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近年来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小额信贷手续繁杂、贷款时间过长的难题,为农民提供轻松便捷的贷款环境,也培养推动了农民信用文化建设。但由于受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征信意识不强等因素影响,征信体系的不完善,相关支持法律的不完善乃至缺失,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仍任重道远。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难以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率,加之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导致农村信贷资金严重外流,农民贷款难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日渐提高,传统的信用观念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和淡化,信用体系缺失,信用环境“污染”,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农村信贷发展概况,农村正规信用供给不足

1,农村信贷资金不足。

首先,农村住户分散,且往往贷款金额小,金融机构不易管理,贷款成本过高;再加上中国小农经济绝大部分尚处于“靠天吃饭”的阶段,因此贷款风险较高。第二,随着金融机构的商

业化运作,资金更愿意投向利润率较高的产业,而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难以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率,故商业银行的贷款不愿向广大农村发放。第三,农村信贷资金严重外流,农村金融市场“抽水机”多,“输血机”少,资金大量流出农村。而广大农户,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户,在申请贷款时往往面临无物抵押、无人担保、没有完整可查的信用记录的困境,所以按常规申请贷款发展生产格外困难。

2,农民贷款难,积极性不高。据300余份农村信用项目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得出:46.8%的农户表示自己一定要找熟人才能贷到所需款项,只有26%的农户认为可以通过正常手段获得贷款.有70.8%的农户都有贷款未成的经历,还有62.4%的农户认为在农忙需要钱时不一定能贷到款,30.4%的农户认为贷不到,只有7.2%的农户认为可以在农忙需要钱时贷到款。此外,农户有资金需求时,一般首选的是民间借贷。

首先,农民申请贷款,从申请、批准到最后取得贷款,手续繁杂.办理一/

4笔贷款花费的时间较长.有时还会因没有熟人等原因遭到拒绝。第二、贷款利率高,期限短。在农民对信用社在贷款方面最大期望调查中,依次排在前五位的是:l、希望贷款利率低一些;

2、贷款期限长—些;3,加大农村小额信贷的实施力度;

4、切实解决急需资金农户的实际困难,真正体现”为农服务”的方针;

5、提高贷款透明度。第三、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也制约了农村信用社信贷员放款积极性。现在农村信用社对信贷员实行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贷款收回与信贷员个人工资奖金福利挂钩,贷款收回率达不到要求的,按比例扣发工资、奖金,使得信贷员对信用放款持谨慎态度。

4,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首先,农村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风险大、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信用观念淡薄。其次,长期以来银行、信用社对农村中小企业形成的歧视。导致农村中小企业通过银行、农村信用社间接融资困难,融资量也较少;农村中小企业有很多走的是直接融资的道路.其自身不足使其较少采用股票和债券的方式,更多的采用集资与民间借贷的融资方式。

二、目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农村信用建设缺乏强有力的奖惩机制,缺乏相关法律的保障。对于失信行为的追究及惩治、维护正常的信用秩序,最终要靠法律的威慑力,这对于我国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亦是如此。失信行为的惩治无法可依,执法不力,表现为执法效率不高,执行中存在徇私等现象。有的乡镇企业逃避债务,又得不到相应的制裁和处罚,这又加剧了乡镇企业不讲信用的道德风险。此外,也没有良好的激励制度,使得广大农村人员的信用积极性不高。

2,征信体系建设滞后。首先,缺少完整的农户征信信息管理系统,无法对广大农户征信状况实施及时、有效地记载和跟踪,无法对农户信用信息进行统一口径的采集、统一指标的评级以及统一变化的监测。第二,各方难形成合力,尤其是政府职能的履行不到位,导致农村信用社承担着农村征信的大部分任务,相应地也投入了大量的社会成本,在缺乏有力的政策保障的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到其征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农村信用社陷入了征与不征、多征与少征一个样的尴尬境地。第三,农村征信协调机制建设滞后,信息共享难,征信体系的建设需要财政、司法、工商、税务、国土、房管等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类会计、评估等中介机构的积极配合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信息不够对称;各管理部门、中介机构、司法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共享不充分。第四,农村信用信息分散,采集质量不高,农户信用信息征集难。目前,“三农”的生产、经营、生活等活动范围广阔,因而产生的各类信用信息分散,全面采集非常困难。现在的信用评定,只能采集到反映在银行、村委、村民方面的部分信用信息,而对分散于公安、工商、税务、通信、水电、保险、其他金融机构等方面的非银行信息则难以采集。所采集到的信息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定性信息,评定依据不够准确可靠。加之信用档案管理分散、不规范,导致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数量不充足,质量普遍不高。且很多农民及农村企业领导人受思维、水平、素质、条件的限制,还脱离不了小农经济、传统经济的俗套,对市场经济中征信的本质特征和要求的认识、认知还处于浅表层,使农村征信业缺乏农村征信客体的支撑。

3,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长期以来,农村担保体系的缺失与银行贷款风险防范要求错位,制约了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需求。第一,农民信用担保组织发展很不充分.目前,农民自发成立的信用担保组织还处在—个探索发展的阶段,农村中成立的数量较少,作用不是很强.第二,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少,规模太小,注册资金都比较少,工作人员也比较少,提供的担保数额少,期限短、担保能力较弱。第三,农村信用担保事业专业人才缺乏,目前已成为制约农村担保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4,农村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信用评定作用有限,正向激励效果不佳,信用评定权威性不高。信用评级主要是为信贷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我国农村地区信用评级体系很不完善:第一,农村信用评级机构太过单一.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只有农村信用社—家在搞信用评级工作,其自评自用的性质,决定了其社会公众认可度偏低,信用评级的权威性受到挑战,造成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评级事业的发展。第二,信用评级标准不规范,农村信用评级至今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评级标准,评级由评审小组根据参评农户的家庭收入、家庭负债、生产经营、贷款归还等情况综合评定,人为因素比较重;农村中小企业的评级指标体系也很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第三,信用评级人才相对缺乏.信用评级是对农户现有信用状况的评价、对未来信用状况的预期,涉及法律、金融、会计、统计等各种知识.现在农村信用社的评级人才素质普遍较差,缺乏扎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完善相关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信用立法、执法。尽快明确信息征集主体.规范信息征集及使用行为和范围,为信息征集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中不合理条款.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实现市场经济的公平交易。近些年我们应该首先出台修改一些法律,如《征信数据采集和保护法》、《担保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农村征信管理条例》、《储蓄存款管理条例》等。通过对农村信用体系立法,为征信、信用评级、信用担保等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使其有法可依,同时达到充分体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原则,要强化违约责任追究,提高失信成本;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违约责任追究,提高其违约成本,维护经济行为主体正当合法权益。

2、建立多种形式的信用征信和评价体系。要充分整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信用评价机构,完善信用评价机制、体系和方法。人民银行要积极推进信贷征信市场建设,充分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网络优势和技术优势,完善乡镇企业信用征信系统,推进农村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为各金融机构业务开展提供重要依据。公安、法院、工商、税务等各部门也要在本职范围内探索建立相关征信与评价体系。要加强各类信息资源的横向联网,建立起一个能够对企业、农户各方面进行完整记录并提供查询服务的信用数据库。加快配套机制建设,确保数据库信息及时、准确、齐全,提高信用信息采集质量,加快档案电子化进程。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要“随农而定”,使其与现代农业生产周期能够相匹配。继续做好“信用户”评定和“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不断完善联户联保制度,积极推进农户信用等级制度建设,为农民建立信用档案,把农村信用建设纳入整个社会信用平台。

3,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和农业担保机制。成立农民信用担组织,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成立农村中小企业互助信用担保机构,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加大信用担保宣传。通过财政投资、企业人股等多种方式,组建信用担保机构和农业贷款担保基金,为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提供社会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农户及农

村个体私营经济大额融资担保难的瓶颈问题。此外,各级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协调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之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提供风险防范能力

4,完善农村诚信宣传教育体系,加大信用宣传教育力度。从本质上提高人的诚信意识、道德水平,改善农村信用环境。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整体上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要在政府的组织下,利用一切媒介进行诚信知识的宣传。在农村营造一种良好的信用氛围,使广大农户认识到讲信用受益。失信就要受到损失;在农村中小企业内开展诚信、道德教育,提高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伦理道德素养。

5,明确政府职能和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尽快建立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整体合力。政府要根据我国国情,确定农村信用体系的发展的模式、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起草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征信体系、促成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培养信用管理人才、做好信用知识的宣传等等。同时,政府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必须更加重视政府自身信用的建设,尤其是要搞好农村基层政府的信用建设。搞好农村基层政府信用建设,可以建立起农民对基层政府的信任,有助于政府政策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全面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社会资源,进一步促进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海嘉,张照涓,对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探索:模式与制度,西南金融,2006(12)

[2] 胡茵,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3] 白鹏飞,农村信用体系微观建构,延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 白鹏飞,农村信用体系的脆弱性与制度约束,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2)

[5] 赵明扬,李书敬,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状况亟待改进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10)

[6] 倪添杰,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目标框架初探,金融与经济2009(8)

[7] 王巍,河南农村信用体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09,28(7)

[8] 姜涛,对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4)

[9] 吴强,关于长岛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征信,2010,28(1)

[10] 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析——以固原市为例,征信,2010,28(3)

[11] 郝春业,对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征信,2010,28(4)

上一篇:那座古城-高一作文下一篇:小班1和许多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