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2024-05-12

新药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共5篇)

篇1:新药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新药临床试验过程中遵循科学和伦理道德的原则,使数据的采集、录入和报告做到及时、完整、准确和一致,使受试者的权益和健康得到保护,并保障其安全,保证临床试验遵循己批准的方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有关法规,使试验结论科学、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赫尔辛基宣言》及ICH《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等相关法规文件精神,制定本标准操作程序。

第二条:药品临床试验依其流程、内容和进程不同,将其划分为临床试验前的准备、启动临床试验、临床试验过程、中期协调会和结束临床试验等五个阶段。

第三条:本标准操作规程是根据药品Ⅱ期临床试验设计要求确立,临床进行的Ⅲ、Ⅳ期临床试验包括部分生物等效性试验均参照本程序执行。第二部分临床试验前的准备

第四条:申办者对临床试验中心的遴选。

⑪申办者在上报药物的临床前研究资料后,根据所申请药物的性质、作用特点、功能主治以及疾病的流行病学、样本量的大小和药品临床试验基地的专业特长等,初步遴选临床试验参加单位和确定参加单位的数量。

⑫对初选单位的专业特长、研究资质、人员组成结构、任职行医资格、相关临床试验检查和检测设备以及参研人员参加GCP培训等情况进行现场考察,确认其资质、资源、能力和承担任务量的大小。

⑬根据现场考查结果,首先确定临床试验组长单位,经与之协商确立临床试验参加单位,并据此草拟临床试验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协调委员会联络表》和《临床试验参加单位初选报告》。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文下达后,申办者根据批文精神,与临床试验组长单位一道最终确定临床试验参加单位。第五条:申办者起草临床试验文件。

⑪申办者与研究者共同商定起草并签署试验方案、CRF和知情同意书等临床试验文件。⑫申办者起草《研究者手册》,或其替代文件《供临床医师参考的临床前研究药效学、毒理学试验综述》。

⑬申办者起草《药品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s)》、《药品临床试验监查工作标准操作规程(SOPs)》、《药品临床试验研究者履历表》、《药品临床试验筹备会议签到表》、《药品临床试验药品发放、回收、清点登记表》、《受试者用药记录卡》和《药品临床试验实验室检查参考正常值范围表》等文件。

⑭申办者成立数据和安全监查委员会/数据监查委员会和试验项目小组,根据试验方案设计要求和项目标准由项目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病例报告表(CRF),监查员可参与部分设计工作。⑮申办者根据药品临床试验流程图、CRF结构和项目内容起草《CRF填写指南》。第六条:申办者的组织管理。

⑪申办者根据药品临床试验项目的复杂程度、专业特长、时间跨度和质量要求等委派项目经理具体负责整个药品试验项目的运作,统一安排人员、原材料、生产工艺、作业程序、时间表和质量控制(QC)和质量保证(QA)体系(包括风险控制体系)等,并由其委派临床试验员、监查员和稽查员共同承担临床试验过程中的相关职责。⑫申办者设立一个独立的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数据和安全监查委员会、监查与稽查委员会、数据监查委员会)具体负责定期对研究进展、安全性数据和有效性终点进行评估,向申办者建议是否继续、调整和停止试验。

⑬申办者可将与药品临床试验有关的责任和任务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一个CRO,转移给CRO的或CRO承担的任何与临床试验有关的责任和职能应当有书面说明和协议书,但试验数据的质量、可靠性、完整性的最终责任永远在申办者。

⑭申办者可委派监查员或委托CRO承担试验监查工作,并向研究者提供监查员个人简历(CV),并取得研究者的书面允许认可。

⑮申办者培训监查员,确定各中心是由同一质量标准进行监查和访问。第七条:研究者的组织管理。

⑪根据临床试验的不同分期所涉的技术要求不同,对临床试验的职责进行分工,明确相关职责及责任人。

⑫研究者委派研究协调员、次级研究人员以协调与各研究中心和监查工作。⑬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成立多中心临床试验协调委员会,指派一名主要研究者(作为总主持人)统筹整个药品临床试验,与项目主管/多中心协调委员会紧密合作,与申办者共同制定研究计划,并定期和申办者检查临床试验进度和质量。

⑭研究者接受申办者推荐的监查员和稽查员,并接受其对临床试验的监查和稽查。⑮建立药品临床试验基地的临床试验质量控制(QA)和质量保证(QC)体系。

⑯建立临床试验经费、临床试验用品(含药品、文件、仪器、盲底或随机编码等)的管理制度。

⑰建立药品临床试验专业科室(含研究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室、药品代谢动力学试验室、中心实验室和急救中心等)的管理制度。

⑱建立专业科室的技术和法规的培训制度,并编写相关培训教材。第八条:申办者准备临床试验筹备会议。⑪申办者依临床试验中心的地域分布,在征求各研究中心意见和建议的前提下确定研究筹备会议地点、时间。

⑫申办者与临床试验组长单位共同商定临床试验筹备会议参会人员和会议的议程等。

⑬申办者根据筹备会的会议地点的布局和布置、人员的接待、文件的准备、餐饮和娱乐的安排以及会议记录等进行相应的安排。

⑭申办者向各研究中心发出临床试验筹备会的通知书,随通知下发会议议程安排。第九条:临床试验筹备会议的文件准备。⑪临床试验方案。

⑫格式病案(研究病历)和CRF。⑬知情同意书初稿。⑭研究者手册。

⑮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s)。

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⑰研究者履历表(空白)。

⑱试验用药品、对照品标签(说明书)及包装样品。⑲临床试验用品发放、回收、清点登记表(样表)。⑳临床试验筹备会议日程安排。

⑴临床试验筹备会议参加人员签到表(空白)。⑵实验室检验与检测正常值范围表(空白)。第十条:临床试验筹备会议。

⑪会议由申办者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局处领导(或临床试验组长单位药理基地负责人)主持下召开,参加会议人员应包括相关专业(科室)临床专家、临床研究基地负责人、统计学设计专家、实验室研究人员、药学人员和监查员等。⑫依据会议日程安排对申办者提供的临床试验方案、格式病案和CRF等相关文件依科学和道德的原则逐条逐项进行充分酝酿和讨论,并提出修改和更正意见。⑬就临床试验的标准操作程序(SOPs)、研究者手册和临床试验前实验室资料等进行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各研究中心向会议组织者提供本研究中心该项试验所涉中心实验室、急救中心和/或药代动力学室等资质和检测和检查设备与正常值范围,并就实验检测方法、正常值和仪器性能等进行统一和协调。⑭在临床试验的启动时间、进度、任务的分配、药品和文件的发放和管理、试验费用的预算、临床试验人员的培训、临床试验方案的实施、临床试验的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QC)和质量保证(QA)、中期协调会的安排、临床试验的监查、稽查和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统一和协调等进行协商。

⑮监查员参加申办者承办的药品临床试验筹备会议,对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和临床试验实施的质量控制(QC)和质量保证(QA)的体系有较清晰的了解。

⑯最终临床试验组长单位对会议议程逐项确认和总结,由申办者形成《会议纪要》发送各临床试验参加单位。

第十一条:申办者倡议成立多中心临床试验协调委员会。

⑪在临床试验筹备会上由申办者倡议成立多中心临床试验协调委员会,促进研究者、申办者和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药监部门的沟通。

⑫在多中心临床试验协调委员会的基础上,研究者委派协调研究者和次级研究人员。⑬多中心试验协调委员会成立后,向研究者提供关于理解试验方案、遵循评价临床和实验室发现的统一标准以及填写CRF的指导性说明。

⑭多中心临床试验协调委员会应加强监查员的职能。第十二条:伦理委员会的成立与审核程序。⑪临床试验组长(含各研究中心)单位成立和组织伦理委员会,并行使其相关职责,其中《伦理委员会成员表》存档备案。

⑫临床试验组长(含各研究中心)单位协助申办者向伦理委员会呈报药品临床试验方案、格式病案(研究病历)和/或CRF及知情同意书等由伦理委员会审议批准。⑬伦理委员会成员经充分研究、讨论,最终以表决的方式决定是否同意待进行的药品临床试验,并批准试验方案及其它相关临床试验文件。⑭伦理委员会最终将会议的地点、时间、参会人员、会议议程、内容及修改意见、表决方式、结果和最终结论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备案保存o

第十三条:申办者负责对临床试验用文件的修订和审批。

⑪根据筹备会议的审议结果,对临床方案、格式病案、CRF、研究者手册等相关研究文件进行修改,并打印成册,交由研究组长(必要时交各研究中心)单位呈报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第一页

⑫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后,再依据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形成供各临床试验中心进行临床试验用的试验方案、格式病案、CRF和知情同意书等相关文件。⑬重新修订《CRF填写指南》。

⑭对各科临床试验用文件根据临床试验方案要求的格式和数量进行准备,并依据临床试验协议按时间和数量要求送达各临床试验中心。

第十四条:申办者准备试验用药品(含对照药和安慰剂)。⑪各种试验用药品的原(药)材料的购买和生产清单。

⑫提供试验用药品(含对照药品和安慰剂)的包装说明书(标签)和药品质检报告。

⑬申办者根据临床试验流程设计和随机化方案,适当分装和标记药品,并注明“仅供临床试验用”字样。

⑭申办者根据临床试验设计要求准备足量的(超过正常用量20%)和适当包装的试验用药品和对照药品以便提供给临床试验。如系双盲试验且与试验用药品在剂型、颜色和用量等存在差异,则应提供剂型和外观、用量、色泽、味道基本一致的安慰剂以符合盲法设计要求。⑮如系采用盲法试验设计,在临床统计人员完成药品随机编码后,在申办者(或统计学设计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员、临床试验统计学专家和申办者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药品的编盲工作,其中包括随机盲码表(盲底)、药品编码、应急信件的准备、设盲试验的揭盲程序制定等相关工作。

⑯申办者制定试验用药品(含对照品)的运送、储存、发放、清点和回收的操作程序,并设计《受试者临床用药记录卡》和《药品临床试验中药品的分发、回收和清点表》。第十五条:试验文件的整理。

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新药研究批文。⑫临床试验筹备会议的议程表和筹备会议纪要。

⑬经伦理委员会批复的临床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书、研究者手册和其它相关文件。⑭伦理委员会组成及联络表。⑮临床试验参加单位初选报告。⑯研究者履历表、分工及职责。⑰多中心协调委员会联络表。

⑱各中心随机化编码表(密封代码信封)。⑲药品设盲试验的揭盲程序。⑳设盲记录及相关证明。⑴受试者临床用药记录卡。

⑵临床试验的标准操作规程(SOPs)。⑶盲底和应急信件。

⑷申办者与各参研单位之间签订的研究协议。⑸临床试验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范围表。

⑹试验用药品的质检报告,包装和说明书样稿。

第十六条:研究者、申办者和监查单位签订的临床试验的监查协议。

⑪根据临床试验的设计、组织、实施、稽查、记录、分析、报告以及研究过程中相关人员的职责、各中心承担的任务和临床试验进展、研究经费的提供与分配等在研究者和申办者签订临床试验协议。

⑫申办者若将临床试验部分职责交由CRO承担,申办者和CRO组织就临床试验中的职责、分工和时间等签订协议。第三部分启动临床试验

第十七条:申办者确保临床试验用相关药品、文件、费用和相关用品及时到位,并保留其运送、传递和交接的记录。

⑪将临床试验用文件依据研究协议按时间和数量要求送达各研究参加单位,并保留各临床试验中心的收取清单。

⑫根据与各临床试验中心协商,将临床试验用药品(含对照品和安慰剂)按数量和时间要求送达各研究中心,并保留托运和收取清单。如系双盲临床试验所有试验药品一次送齐,并设专人负责药品的贮存、发放、剩余药品及时清点、回收和记录工作。⑬根据协议要求,申办者及时将临床试验费用转帐和划拨到各研究中心的帐户,以便临床试验工作及时启动、展开。⑭其它约定用品。第十八条:申办者启动试验前的准备工作。⑪在临床试验筹备会议后,根据试验方案和临床试验组织管理设计要求对临床试验中心进行预拜访,就临床试验启动的时间、研究人员的培训、临床试验过程管理(文件、药品、CRF、知情同意书和临床试验进度、质量和评价等)、人员、设备的使用和监查内容和频率进行沟通和协商。

⑫申办者根据预拜访、临床试验项目所涉专业知识、临床试验专业和组织管理设计要求制定《******临床试验监查工作的标准操作规程》(SOPs),并依据临床试验的相关步骤和技术要求起草和设计相关监查文件、表格,制定该项目的监查工作计划,同时针对研究人员的培训工作起草研究者培训教材和CRF录入模板即《******临床试验CRF填写指南》。⑬申办者与研究中心重新确认临床试验启动时间、地点、程序和其它相关安排。第十九条:研究者负责临床试验的组织和培训工作。⑪在各药品临床研究基地负责人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组织相关科室开展试验方案、标准操作规程(SOPs)、知情同意过程和知情同意书和相关法规的学习和培训,并将培训结果记录在案。

⑫对临床试验用药品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⑬针对各种实(试)验检查和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操作程序和实验室检查正常值范围的判定进行培训。

⑭针对临床试验中数据的采集、录入、核对和报告要求,根据《******临床试验CRF填写指南》,有针对性的迸行CRF填写的培训。

⑮对不良事件的处理、报告和记录进行培训,以确保受试者的权益、安全和健康得到保护和保障。

⑯模拟首批受试者。

第二十条:申办者就药品临床试验中研究中心的遴选、临床试验文件的准备和修订、临床试验药品的准备、临床试验筹备会议召开和会议纪要、IRB/IEC审批临床试验文件、临床试验协议和分工、临床试验启动时间、临床试验组长单位的主要研究者姓名,参加研究中心及其研究者名单和知情同意书的样本等向国家、申办者和各研究中心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IRB/IEC报告(备案)。

第二十一条:研究者、申办者与监查员需保存试验文件。第四部分临床试验过程

第二十二条:知情同意和知情同意书的签订。⑪在临床试验筛选受试者前,应由研究者或协调研究者依《知情同意与知情同意书签订的标准操作规程(SOPs)》取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

⑫知情同意过程应完善,除签订知情同意书外,尚应包括信息告知,信息理解、知情同意和签订书面文件四个方面。

⑬知情同意书的签订应在研究者、受试者和受试者见证人均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尤其是在特殊(紧急)情况下,见证人或法定监护人更应在场。

⑭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如遇有试验方案和或研究者手册需要修改等有需受试者了解和知晓的情况,需重新取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

⑮受试者在知情同意书签订完毕后应取得一份与研究者保存内容完全相同的知情同意书或其复印件。

第二十三条:研究者依方案设计与法规要求进行受试者的筛选和入选。⑪根据临床试验方案与法规的要求严格筛选受试者,对符合试验入组标准的受试者进行编码,并建立《受试者筛选登记表》、《受试者身份鉴别代码表》和《受试者入选登记(注册)表》(保密)。⑫受试者一旦入选试验观察,应严密跟踪观察受试者的用药过程和反应,发现与入选/剔除标准相违背的受试者应立即中止试验观察。⑬建立入选统计表,保证临床试验顺序与随机进度表一致,即确保入组受试者是依据时间顺序安排的合格受试者。⑭《受试者筛选登记表》、《受试者入选(注册)表》、《受试看身份鉴别代码表》和《知情同意书》一道作为保密文件由研究者妥善保存。第二十四条:严格依照试验方案设计和相关法规要求进行试验药品的管理和计量,提高受试者的用药依从性。

⑪根据临床试验进度申办者应(或分批)提供足量的试验用药品(含对照品和安慰剂),并提供相应药品的质检报告。

⑫如系盲法试验设计,则临床试验药品(含对照品和安慰剂)应在盲法临床试验设计后一次性提供研究者(含应急信件)。

⑬药品管理员将依据临床疗程和随访时间窗适当分装的药品依临床试验流程图分发给合格的受试者,并对试验用药品和《受试者临床用药记录卡》进行清点、回收和记录。

⑭药品管理人员定期对临床试验药品进行清点、核对,要求在品种、数量和剂型等方面相一致,如出现任何不一致的事件(错码、丢失、缺失药品等)应立即向研究者和申办者报告,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⑮试验药品的贮藏和保存应符合相应的存放条件,贮存地点应具备必要的设备和环境(如采光、温度、湿度、橱柜、标识和冰箱等)。⑯随机流水号(药品随机化编码(盲底))应保存在药品临床试验组长单位和申办者(申办者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非研究结束或终止不得开启。⑰应急信件是随临床试验药品下发的一种在盲法试验设计时,一旦受试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受试者生命受到威胁需抢救时由研究者开启的密封信件,此信件应由研究者妥善保存,取用方便,非紧急情况下不得随意拆开,一旦开启,该受试者即视为脱落。

⑱建立药品的包装、编码、传送、接收和再传送管理系统,保持药品的种类、数量和剂型上的一致。

⑲药品在贮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其效期,如药品已接近效期应委托药检部门进行药检,如仍能维持一定时间的效期,则应注明新的有效期。如效期己近,应给予及时更换,并对其进行记录。

第二十五条:按临床试验流程图进行临床试验,包括各项检查,逐日或按随访时间窗进行随访,实施理化检查和必要的特殊检查等,并将所有发现及时录入CRF中。

⑪严格遵循试验方案进行病例采集、筛选,并据此施加干预因素,对于合格的受试者应进行严密观察,研究者应在24-48小时内将临床试验数据采集、录入格式病案和CRF,各种临床试验数据的采集、录入、报告和转抄,均应严格遵守临床试验方案和各种试验数据的标准操作规程(SOPs),且应做到及时、准确、完整、真实和一致。⑫临床试验用药品的发放、回收、清点应有专人管理,并填写《临床试验用药品发放、回收、清点记录表》和《患者服药记录卡》,临床试验用药品使用记录表应和《患者服药记录卡》一并回收,并监控受试者对试验用药品(含对照药和安慰剂)的依从性。⑬对不良事件应予以如实、及时处理和记录,并进行跟踪,并查找原因,保障受试者的健康、安全和权益。对于严重的不良事件应在24小时内报告申办者、各临床试验参加单位、伦理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对受试者进行妥善处理。

⑭对于CRF的填写应做到项目齐全、字迹工整、填写及时、翻译转抄准确、数据可靠、修正数据有说明和不得出现无源数据和虚假数据。

⑮对于数据记录失真的情况应以问题表的形式向研究者提出置疑,查找原因后予以及时更正,且在更正处注明理由、更正人和日期,并确保更正轨迹清晰可辨。

⑯对于受访者的失访、违背试验方案入组和破坏随机化等应及时进行更正、注明,必要时,应中止该中心试验研究资格。

⑰对于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变更治疗、中止治疗、间发疾病、合并用药及检查遗漏等均应做出说明。

⑱对于已完成的CRF(或格式病案)要求在48~72小时内进行自查,研究负责人核查,监查员监查并以问题表提出质疑,并要求研究者更正和说明后注明理由,待项目齐全、填写规范、数据可靠和字迹工整可读后,监查员和研究负责人双双签字、注明日期,分批递交数据管理员。

第二十六条:数据管理与数据库的建立。

⑪数据管理员对CRF进行审核,发现问题(数据缺失、漏项和数据错误等)以问题表的形式返还监查员,由监查员将问题反馈给研究者,进行核对和注明,然后由监查员送交数据管理员分批输入数据库中。

⑫统计学专家和(或)数据管理员依据临床试验设计和CRF数据结构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库进行试运行,同时制定统计分析计划书。

⑬病例报告表在按要求完成录入和核查后,可按编码的顺序归档保存,并填写检索目录,以备查考。

⑭电子数据文件包括数据库、检查程序、分析程序、编码本和说明文件等应分类保存,并备有多个备份保存于不同的磁盘或记录介质上,防止破坏和丢失。

第二十七条:研究者依试验方案设计进行药品(含对照品、安慰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定。第二十八条:伦理委员会实时监控临床试验有可能给受试者健康、安全和权益造成的损害。第二十九条:研究者负责受试者的安全、健康和权益。

⑪临床试验过程应严格遵循试验方案和相关标准操作程序,从临床试验的合格的受试对象、施加因素的选择和控制及临床试验效应指标的观察和判定三个主要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试验方案的依从性。

⑫知情同意过程应严格执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赫尔辛基宣言》,使知情同意过程符合法定程序,以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安全和健康。⑬临床试验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应及时予以记录和处理,并评价其与临床试验药品的相关性,观察医师签名并注明日期。

⑭对于严重的不良事件应在24小时内通知申办者,并填写《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表》,书面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司和申办者所在地省市药监部门报告,同时通知各临床试验参加单位。

⑮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时,观察医师应视病情决定是否中止临床试验,承担临床试验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和保护受试者的安全,并追踪其原因,直到妥善解决和或病情稳定,若属物理化学检验和检测指标明显(超过正常值上限20%)异常且有临床意义时,应追踪至正常,并做好相应记录。

⑯如系双盲试验,一旦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研究者应立即打开应急信件,确认应用药品的类型、总剂量和暴露时间等,并确定与不良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积极有效的给予处理,并对其处理经过做好记录,并填写脱落病例原因分析表,积极跟踪至临床康复或检测指标正常。⑰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受试者生命体征及心、肝、肾功能的变化。⑱随访和跟踪处理方式可采用选择住院、门诊观察、电话随访等形式。第三十条:申办者委派监查员进行临床试验监查工作。第三十一条:申办者委派稽查员对临床试验进行稽查。⑪申办者委派品质保证部——稽查员对临床试验进行的一种系统性检查,稽查员是独立于临床试验/体系的人员,不直接涉及和参与药品临床试验。

⑫稽查工作的重点是研究者试验方案的依从性和质量控制(QC)和质量保证(QA)体系。⑬稽查工作分为随机稽查和寻因稽查两种。

第三十二条: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临床试验单位、申办者或CRO组织所在地进行稽查和视察。

⑪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执行的视察和稽查是批准新药上市申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确保呈报的药品临床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⑫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视察和稽查一般分为有因稽查和常规稽查。⑬视察和稽查人员一般由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官员、该学术或专业的专家和临床试验专家等组成。

⑭视察和稽查前应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时间、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方法等。⑮视察和稽查结束后应出具视察和稽查报告,同时将视察和稽查结果通报各研究中心和监查单位,要求其进行讨论、核实和更正,并限期答复。

⑯视察和稽查报告中尚包括需要跟踪和重新核实的内容和时间,以提起研究者和监查员的重视。

第三十三条:临床试验的中止/暂停。

⑪如研究者因任何原因需中止/暂停一项临床试验,研究者应当通知研究机构,研究者/研究机构应当立即通知申办者和IRB/IEC,并向申办者和IRB/IEC提供中止/暂停试验的详细理由。⑫如申办者终止或暂停一项临床试验,研究者应当立即通知研究机构,研究者/研究机构应立即通知IRB/IEC,并向IRB/IEC提供中止/暂停的详细理由。

⑬如果IRB/IEC终止或暂停一项试验的批准/赞成意见,研究者应立即通知研究机构,研究者/研究机构应当立即通报申办者,并提供终止或暂停的详细书面理出。第三十四条:对试验方案的依从性。

⑪研究者/研究机构应当按申办者和研究者共同制定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的,并得到IRB/IEC批准/赞成的试验方案实施临床试验,研究者/研究机构和申办者应当在方案上或另立的合同上签字,确认同意方案。

⑫研究者在没有取得申办者同意或事先得到IRB/IEC对一个方案修改的审评与书面批准/赞成时,不应当偏离或改变方案,除非必须消除试验对受试对象的直接危险或这些改变只涉及试验的供应或管理方面(如更换监查员,改变联系电话号码)。

⑬研究者或研究者指定的研究协调员,应当记录和解释与己批准方案的任何偏离。⑭为了消除对试验受试对象的直接危险,研究者可以没有IRB/IEC的预先批准/赞成意见偏离或改变方案,所实施的偏离或改变、改变的理由、以及所提议的方案修改应尽可能快的提交给:

IRB/IEC审评得到批准/赞成。申办者征得同意,如果需要。(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三十五条:研究进展报告和安全性报告。⑪研究者应当每年一次,或应IRB/IEC要求的频度向IRB/IEC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书面的试验情况摘要,同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监督管理局提交临床试验进展报告。⑫研究者应当迅速向申办者、IRB/IEC和向研究提供关于明显影响临床试验实施和/或增加对象风险的任何改变的书面报告。

⑬研究者或申办者因为任何理由过早的中止或暂停一项试验应立即报告研究机构、研究者、申办者、IRB/IEC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⑭如临床试验设计为中期分析设计,应在试验方案或协议中详细说明其分析过程和必要的盲态保持措施,并向申办者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其设计、过程、结论和结果。⑮研究者对于SAE和未预期的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在规定时限内报告申办者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⑯对于所报告的死亡事件,研究者应当向申办者和IRB/IEC提供所需的全部资料或附加资料(解剖学、病理学报告或最终医学报告)。

第三十六条:临床试验原始文件的记录、监查和保存。a.临床试验原始文件(源文件/源数据)的记录和保存。⑪研究者在填写原始记录(文件)的同时填写病例报告表,且应保持其记录与报告的一致性。⑫研究者在记录原始文件时应注意与药品临床试验有关的关键特征的记录与描述,以保证在临床试验数据溯源性和评估时的重现性。

⑬研究者在记录原始文件时可使用受试者姓名等与受试者特征有关的信息与数据,但应保证在研究报告或任何医学论文均不透露受试者身份或其它相关关键特征。

⑭原始文件应同CRF、受试者筛选表和入选(注册)表等一同由研究者保存至临床试验结束后5年。

b.原始文件的监查。

⑪在临床试验监查访问的准备工作中,利用电话询问受试者的入选登记和研究进展情况,并依据临床试验流程等制定监查工作日程,并由协调研究者准备监查需各种表格、文件(含原始文件)和相关临床试验用品。

⑫临床试验原始文件包括实验室报告、受试者病案、知情同意书、受试者筛选和入选登记、仪器说明书、X光(CT、MRI)记录、药效学或药代动力学记录、录像和/或照片等。⑬在对任何受试者原始记录进行监查前,必须检查每一个受试者知情同意书,确认其己签字允许使用其相关医疗记录。

⑭监查过程中应核实病例报告表中疗效性、安全性以及其它内容的相关原始记录的关键因素,需要核实重要数据包括受试者编号、随机号、入选/排除标准、访视数据、不良事件数据、实验室数据、同期治疗数据、研究药品记录和药品安全性和疗效性参数等。

⑮对于原始文件的审核和监查过程中的发现,以问题表(Query form)的形式向研究者提出质询,提醒研究者核实并做出说明,对于影响数据质量和重大违反试验方案和法规文件者给予提示和说明,及时给予更正和补充,并避免再次发生。⑯监查员对原始文件的监查和核实应保存完整的记录。第三十七条:应急信件的保管、拆启和监查。

⑪研究者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应妥善保管应急信件,确保应急信件在数量上与研究药品相一致,既做到取用方便,又要确保其完整性和保密性。

⑫在研究地的访问过程中监查员必须定期检查应急信件,以确保除在紧急情况外没有破盲,对于任何非盲事件,应及时、准确加以记录并向申办者报告,其紧急情况如下: ▲严重不良事件。

▲不可预知的不良反应。▲医疗紧急情况需抢救者。▲偶然性的非盲。

⑬在临床试验结束时主要研究者(或监查员)必须确保应急信件完好的由研究者转交给申办者。

第三十八条:临床试验中的不正当行为。

⑪对于研究机构严重违背试验方案、违背申办者SOPs、GCP等法规要求的行为,监查员应技巧性的提醒研究者,并对其有可能给临床试验造成的影响给予解释和说明,避免此类行为再度发生。而对严重不良事件和严重违背试验方案和GCP法规事件应限期补报和修正。⑫在临床试验的监查过程中应对顺应性差和受人质疑的欺诈行为等不正当行为进行监查,它是确保临床试验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环节,临床试验中的不正当行为主要以下原因: ①临床试验药品质量、数量和种类等出现问题的。②伦理委员会未履行职责的。

③反复隐瞒或未按规定时限报告严重不良事件。④不能有效保证受试者安全、权益和健康的。

⑤不能如期征召任何研究受试者或征召数目不足以开展RCT研究工作。⑥经常对研究现场准备不足,尤其是源数据和文件。⑦过分违背、偏离试验方案导致低质量的研究数据。⑧经常的低质量的病例报告。

⑨未能及时在病例报告表上登记所有数据并递交给监查员进行监查。⑩未能及时、如实申报临床试验进展的。

⑪ 已有证据证明药品临床试验无效的,但仍进行临床试验者。

⑬对于以上行为,根据ICH、GCP指南要求,应立即将事件报告申办者,申办者依据相关法规精神给予研究终止或暂停临床试验,并由申办者通知各研究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伦理委员会

第三十九条:临床试验过程中文件的保管和整理。

⑪研究者取阅/归还临床试验文件应有相关记录,并将其与临床试验文件一同上锁保管。⑫研究者定期检查临床试验文件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对于缺失/损坏文件应立即追查原因,对于已丢失或缺损文件应立即以复印件的形式进行补充,并保留相关记录。⑬临床试验过程保留和归档文件目录如下:

①更新的临床试验方案、格式病案、及CRF(如有)。②更新的研究者手册和知情同意书(如有)。③更新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正常值范围表(如有)。④更新的实验室合格证明(如有)。

⑤向申办者、各参研医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的《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表》。⑥受试者填写的《知情同意书》。

⑦临床试验用药品的使用、清点和回收记录及受试者用药记录卡。⑧已完成的完整的格式病案和CRF。⑨紧急揭盲的记录和原因说明。⑩临床试验过程中监查员监查报告

⑭监查员定期查阅和更新保存于申办者和研究者处的临床试验文档,并对缺失/损坏/补充情况做出相应的记录。第五部分中期协调会议

第四十条:中期协调会议前的准备工作。

⑪申办者在对前一阶段临床试验监查和稽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大会提交监查和稽查阶段报告。

⑫研究者就试验方案实施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向多中心临床试验协调委员会提出建议和意见。

⑬统计学设计专家就数据库建立与试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统计分析计划书的制定过程向与会专家做出说明。

⑭如需中期分析者统计分析工作者应向大会提供中期分析报告,并对试验盲态保持工作做出评估。⑮申办者最终就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和会议议题的会议程序寄往各临床试验参加单位。

第四十一条:会议的召开。

⑪首先听取各临床试验中心汇报前期工作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⑫临床试验组长单位负责人依大会议题逐条逐项与与会专家和项目主管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案,最终根据讨论结果一一确认,并在会后以中期协调会纪要的形式送达各临床试验中心。

⑬临床试验组长单位负责人根据各单位的工作实际情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要求和解决方法。

⑭根据临床试验进程要求对统计分析计划书和临床试验总结报告框架进行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提出修正意见。

⑮会后申办者和统计学专家分别对临床试验总结报告框架和统计学分析计划书进行修订。第四十二条:申办者起草中期协调会议纪要,并将此及时送达各研究中心、IRB/IEC、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第四十三条:监查员起草中期协调会议监查报告。第六部分结束临床试验

第四十四条:申办者结束临床试验的监查和稽查。

⑪将各临床试验中心最终参研人员、年龄、学历、职务、职称、专业特长、参加GCP培训情况和联系方法及中途变更情况汇总成表,备案保存。

⑫各临床试验中心将所在单位涉及实验室检查和检测项目的名称、设备名称、品牌产地、监测单位及正常值范围(注明单位)及中途变更情况汇总成表备案保存。

⑬临床试验中心将所涉及临床试验项目的科室治疗急救设备名称、性能、产地、出厂日期、工作状况、检测日期、合格证书和发放单位等情况汇总成表备案保存。⑭伦理委员会的成立、人员构成、职责和IEC批准临床试验文件记录。⑮受试者在进入临床试验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紧急情况除外)。

⑯研究者筛选受试者、入选/排除病例、脱落病例、治疗用药、合并用药记录和报告与方案是否一致。

⑰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修正、审批和实施、数据的录入和报告,尤其是随机化与盲法设计程序的设计、实施是否符合法规和试验方案的要求。

⑱各种数据的采集、录入和报告与原始试验和原始记录是否一致,CRF数据采集、录入和报告是否及时、准确和完整,尤其是不良事件和受试者用药记录和报告。

⑲在临床试验过程中,药品是否设专人和专用设备管理,药品是否依要求进行回收、清点和记录。受试者的用药依从性是否符合临床试验设计要求。

⑳在临床试验过程中是否有重大违反试验方案和相关法规要求的事件发生,其发生率如何? ⑴多中心研究工作中监查员工作是否到位和尽职尽责。

⑵有条件的临床试验中心可将临床试验过程从普通CRF→E-CRF→E-临床试验,从而克服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临床试验的依从性、科学性和可信度。第四十五条:临床试验数据的录入、审核、分析的报告。

⑪研究者对录入CRF的数据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同时主要研究者或其委派的研究协调员对CRF中的数据与原始记录进行核对,确保其数据和信息录入和报告的一致性。⑫监查员对剩余的CRF进行监查,发现存在疑问和自相矛盾之处,立即反馈给研究者请其核实、更正并注明理由,完善后监查员与主要研究者双双共同签字注明日期,及时送到数据管理中心,填写CRF传递接受表。⑬数据管理员对CRF进行审核,发现疑问以问题表的形式反馈给监查员,请研究者进行核实和注明。

⑭数据库建立后,数据审核员依计算机逻辑审核程序和人工审核程序进行数据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通知监查员,以求问题和疑问得到解决。

⑮进行数据盲态审核,必要时召开数据盲态审核会议,对数据进行集中审核,并对统计分析计划书进行最终审核,然后锁定数据,并出具盲态审核报告。

⑯依据临床试验设盲试验的揭盲程序进行揭盲和数据统计处理工作,最终完成临床试验统计报告。

第四十六条:设盲试验的揭盲程序

⑪在临床试验数据锁定后即进行统计学分析前第一次揭盲,确定每位受试者的用药编码属于A、B(或X、Y)中的哪一组,然后做数据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报告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开盲,宣布A、B(或X、Y)对应的级别。⑫开盲地点:申办者所在地(统计分析所在地)。参加开盲人员:申办者或申办者委托人、主要研究者、统计分析人员或组长单位临床研究基地负责人等。⑬如试验组与对照组比例不是1:1,则临床试验开盲仅为一次。⑭统计学设计单位出具临床试验设盲试验揭盲记录。

第四十七条:研究者对受试者的保护。

⑪试验结束后对己出院受试者及时做好随访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⑫试验虽结束,但受试者仍需住院或门诊治疗者,应给予妥善处理。⑬对于出现不良事件的受试者,尤其是严重不良事件的受试者应给予跟踪处理,并采取必要措施以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安全和健康。

第四十八条:研究者对试验用药品(含对照品和安慰剂)的清点、处理。

⑪试验结束后,由药品保管人员将所有药品(含对照品和安慰剂)进行回收、登记、清点,并与申办者提供药品数量进行核对,要求数量一致。⑫临床试验结束后,药品保管人员对药品收条、药品使用登记表和受试者用药记录卡三者进行核对,要求数量、品种和类型相一致。

⑬临床试验结束后,在研究中心负责人和监查员共同在场地情况下,对药品进行销毁,并形成药品销毁记录,或如数退回申办者,药品保管人员、研究中心负责人和监查员三方共同签字。

第四十九条:监查员负责向研究者解释其试验结束后的相应职责。

⑪保管好各种文件和原始记录,以备申办者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稽查。⑫妥善安排受试者;

⑬与研究者讨论出版安排;

第五十条:监督与监查关闭试验中心。⑪临床试验结束后,与研究中心负责人一道对受试者入选人数与完整的格式病案、CRF相对照,使其在数量上保持一致。

⑫检查伦理委员会批准临床试验文件和已签署的知情问意书。

⑬与临床试验中心负责人一道核对试验药品、文件和其它相关物品。⑭核对应急信件数目与有无拆阅痕。

⑮核对相关原始试验文件和原始数据是否与试验记录相一致。⑯妥善安排受试者。

⑰检查基地试验文件的保存与管理。

⑱以书面的形式向申办者、所在地药监部门、IRB/IEC宣布关闭临床试验中心。第五十一条: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的撰写。⑪在统计分析报告完成后,研究者在统计学设计与分析人员协助下完成(******药治疗******临床试验总结报告),并由各研究中心完成(******药治疗******临床试验小结)。

⑫临床试验组长单位和各研究中心负责向申办者提供若干份加盖研究中心公章的(*******药治疗******临床试验总结报告)和(******药治疗******临床试验小结)。

⑬申办者完成每期临床试验后,应当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临床试验总结和统计分析报告。

⑭研究者/研究机构负责向IRB/IEC提供临床试验结果和结论的摘要,申办者负责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所需的全部申报资料。

第五十二条:研究者对试验文件和原始记录进行归档。

⑪研究者在临床试验结束时对临床试验文件和原始记录进行整理、归档保存。⑫研究者保存文件目录:

①临床试验方案、完整的格式病案和CRF。②受试者与研究者签订的知情同意书。③受试者的严重不良事件报告。

④试验用药登记表和受试者临床用药记录卡。⑤试验用药品回收、清点和销毁记录。⑥完整的受试者身份鉴别代码表。⑦临床试验随机表和一级、二级盲底。⑧密封代码和应急信件。

⑨问题表和数据澄清(说明)表。⑩盲态审核报告。

⑪ 临床试验的监查报告。

⑬监查员监查研究者研究文件和原始记录的归档情况,确保临床试验文件数量、种类齐全,无缺损、丢失和内容完整无误,并回收未用的CRF

⑭对各种临床试验文件归档后上锁,并保存至临床试验结束后五年。第五十三条:确保申办者按协议支付全部试验经费。

第五十四条:以书面的形式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研究中心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IRB/IEC和申办者报告临床试验结束,内容主要包括: ⑪研究中心的名称、中心随机号、数量、承担任务数。

⑫研究起止日期,含关键事件的日期(设盲、启动试验、中期协调会议、数据库的建立、数据锁定、统计分析和临床总结报告等)。

⑬临床试验的样本量,各中心筛选和入选受试者情况,脱落病例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⑭临床试验用药品的计量与管理。⑮临床试验期间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

⑯临床试验者和研究用仪器、设备的变更情况。

⑰受试者的权益、安全和健康的保障措施和执行情况。⑱各种临床试验文件的归档和保管。

篇2:新药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文件编号:JG-SOP(PM)-020-1.0

临床试验合同签订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 的

规范临床试验合同签订流程

二、范 围

适用于在本机构开展的所有药物、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及按临床试验管理的其他研究项目。

三、内 容 合同的拟定:

合同由申办者和PI依据本院临床试验合同模板(文件编号:JG-form-003-2.0)初步拟定。研究经费预算:

1)试验观察费:用于支付研究人员的劳务费; 2)检查费:用于支付受试者临床试验相关检查的费用; 3)机构管理费:收取试验观察费的30%列为机构管理费; 4)受试者费用:给予受试者的交通补贴、营养补贴、补助等费用; 5)资料保管费:超过5年按2000元/年收取。合同的审核:

1)专业组负责人(PI或授权研究医生)对合同条款及经费进行审核,对试验中涉及的免费辅助检查的费用明细进行确认,核对价格;向机构办公室递交合同电子版(word版),并填写合同审核表,专业组负责人和PI签字后提交机构办公室。2)机构办公室对专业组递交的合同进行复核,交医院律师进行审核。

3)医院律师审核后在合同审核表签字确认,提出修改意见,机构会同申办方进行修改。4)以上步骤重复,直到审核通过,双方达成共识。合同的签署:

1)经律师审核后的合同由机构负责人和PI共同签字,并加盖医院公章及骑缝章。2)印章上的公司名称与合同中书写的单位名称以及付款时的单位名称应一致。

第1页/共2页 潍坊市人民医院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文件编号:JG-SOP(PM)-020-1.0

3)合同原件由申办者、机构办公室和PI分别保存。

四、参考资料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号发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五、工作表格 临床试验合同审核表

JG-form-030-1.0

篇3:新药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1 试验目的

在我国, 新药临床试验, 又分为Ⅰ、Ⅱ、Ⅲ、Ⅳ期和生物等效性试验。通常准备做某个新药临床试验费用预算时, 首先必须清楚地了解其试验的目的, 即具体什么药物, 属于新药注册哪一类产品, 准备做什么适应症--这是最基础的信息, 也是最基本的目的, 它们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临床试验的周期和试验的样本量, 而这两项又与费用预算息息相关。

1.1 药物属类

1.1.1 注册分类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物可分为中药 (此包括天然药物)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三大类, 而不同的大类根据药物是否为首创、是否国外已上市、是否国内有同品种, 是否有工艺变化等, 又可区分出具体的注册分类。不同的注册分类要求开展的临床试验内容不同, 比如治疗用生物制品, 注册分类13~15的制品一般仅需进行Ⅲ期临床试验;注册分类1~12的制品则需进行Ⅰ、Ⅱ、Ⅲ期临床试验。

1.1.2 剂型

近几年,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 新的药物层出不穷, 药物剂型也变化万端, 但其总体是以靶向性更强、副作用更小为其发展方向。而不同的药物剂型在进行注册的临床试验时, 其要求也不同。比如注册分类5的化学药品, 口服固体制剂只需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 注射剂和其他非口服制剂的药物则要求进行类似Ⅱ期的验证性临床试验, 最低试验病例数也大幅度提高。

1.2 适应证

新药的预期适应证是在大量的临床前药理、药效和毒理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 但毕竟只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结果, 与真实的人体还是有相当的差距, 因此在其正式在人体上开展较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前, 进行小样本的预试验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一类的创新药物。另外从医学的角度上讲, 不同的适应证其疾病病程发展不一定一致, 所需的药物治疗周期也不尽相同。况且有些药物还有多种治疗作用, 如若希望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适应证的研究, 则样本量需进一步扩大, 以满足临床试验的需求。

2 设计原则

临床试验的设计既要符合伦理道德, 也要科学合理;既要达到GCP和SFDA相关法规的规定, 也要满足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的需要, 以确保受试者的权益和临床试验的科学性。所以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在科学的基础上必须遵循伦理、循证医学的原则。这两个原则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临床试验的成本, 但从长远的利益上看, 不论是对于受试者还是医药企业都是非常有益的。

2.1 伦理原则

临床试验方案的制定必须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原则。试验方案设计如不符合科学性要求, 可能危害到受试者的利益与安全;在试验过程中如果发现风险超过潜在的益处或者获得阳性有益结果的确凿证据时应中止试验。不仅如此, 除了预期的受益之外, 伦理设计还应包括受试者的医疗和保护、受试者隐私的保护、知情同意、伦理审查等方面。

按照这一原则, 在进行临床试验时, 应适当地对受试者给予补偿, 包括交通补贴等, 这样做不仅遵循了伦理的原则, 也可能有利于加快受试者入组, 缩短试验周期。另外, 国外的临床试验很多都为受试者购买保险, 虽然这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但却可以预防临床试验给受试者带来的潜在风险, 一旦真有不良事件, 甚至是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对于医药企业而言, 能减少很多损失。但目前来看, 国内在这两方面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法规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2.2 循证原则

循证医学主张"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 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 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 将三者完美地结合, 制订出治疗措施。"按此原则, 新药的临床试验更应以符合公认的科学原理并有充分的相关科学文献作为依据, 遵照GCP及相关法规或指导原则、治疗指南等, 同时应考虑临床专家和审评专家的意见。由此设计出来的临床试验方案将更接近临床实际状态, 更为恰当, 可操作性也更强, 更能达到其试验预期目标, 试验结果也更为准确, 结论更让人信服。

所以进行新药临床试验设计前, 必需进行文案调研和专家调研, 如此较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支出, 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避免临床试验走弯路或失败, 大大节约了药物研发的成本。

3 设计要点

明确了试验目的之后, 才能在遵循设计原则的基础上, 围绕试验目的进行方案设计。做费用预算时亦是如此。此时虽然不必有详细具体的方案成形, 但方案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却都得考虑进来, 即临床试验的设计要点。通常与临床试验费用预算最为相关的设计要点包括试验方法、样本量确定、试验周期、临床试验机构的选择等。

3.1 试验方法

目前大多数新药临床试验都可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对照的方法, 这样设计可以克服可能来自设计者、研究者或受试者的主观因素所导致的偏倚, 使试验结果更真实、客观、合理, 基本消除或减少偏倚到最小程度。

其中多中心、随机的设计, 能收集来自不同区域的信息与数据, 使样本更趋于整个目标人群的实况;同时多个试验中心, 有利于加快受试者入组, 缩短整个试验周期。

而临床研究的盲法包括单盲法、双盲法、三盲法, 但不论哪一种, 都是为了使试验药物和对照药物不易通过外观、气味等因素来分辨, 以此来消除对药物疗效或评价的主观心理影响。所以是否重新设计药物的外包装, 以满足盲法的要求, 这同样涉及到相关的费用预算;尤其是双盲双模拟技术的应用, 制备空白安模拟剂必不可少。

另外, 对照的选择通常是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中选择当前最好的方法和药物, 然后根据试验目的, 看是采用等效性、优效性还是非劣性的统计学方法。临床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是临床试验一开始就必须确定下来的, 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 有可能估算出不同的样本量, 而且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学意义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2 样本量的确定

样本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新药临床试验的费用预算。如何以最少的预算中达到最科学合理的试验要求, 是人们一直在努力的。虽然显示临床试验的统计学显著差异的检验效能或把握尺度, 直接取决于受试者的数量, 即受试者的样本量越大, 就越有可能检测到试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 但如果单纯按统计学要求, 可能估算例数较少, 将无法进行安全性评价;而从安全性角度, 样本例数应有最低例数规定, 目前我国规定的最低例数, 其大小是合适的, 对不良反应有较高的发现率, 即对安全性有充分的期临床试验后, 可发现0.5%及1%的一般不良反应。

因此新药临床试验样本量的确定原则应为:法定的最低病例数和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的最小病例数, 两者取大者, 并扩大20%。这样既可从有效性角度作统计学的样本估算 (超过最低例数, 以估算为准) , 又可从安全性角度限制过少的例数。

3.3 试验周期

一般新药临床试验周期包含前期的联系与准备、用药随访及临床监查、收表及统计、总结签章等几大时间段。无论哪一段时间, 其相应的人力、物力都是与时间长短成正相关的, 而最终都会体现在费用预算之中。比如用药的时间越长, 随访的次数越多, 研究者付出的劳动越多, 监查的次数也应相应增加--随着研究和监查的成本的提升, 整个费用预算就会增多。

3.4 临床试验机构的选择

在我国, 开展新药临床试验必须选择经SFDA批准的临床试验机构作为研究单位。而研究者作为临床试验机构的核心因素, 对于临床试验的进展非常重要。好的研究者应要本着对患者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科学态度进行临床试验, 在试验早期要尽量选择依从性佳的受试者, 对其进行仔细筛选, 详尽地告知试验内容、疗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可能带给受试者的一些负担, 认真解答受试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使其充分知情的同时得到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并及时进行随访。倘若一个研究者承担的试验项目太多或缺乏正确的科研作风, 对试验的重视不够以及厌烦情绪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不能按进度和要求入组受试者, 那么则会影响药物临床试验质量, 与此同时费用也会超出预算。

4 总结

综上所述, 新药临床试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设计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医德伦理、科学真实性、实际可行性等多方面的要求, 而这些方面都直接或简接地影响着整个项目的费用预算, 是项目计划的核心内容。因此可以说, 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主导了费用预算, 是临床试验项目计划的根本, 只有认真地做好这部分前期工作, 才可以达到在随后的试验开展中--充分动员和组织与临床试验相关的人员,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对临床试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以最少的成本耗费取得最理想的成果。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试验目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点三个方面对费用预算的影响, 论证了新药临床试验设计在临床试验项目计划中的重要作用。

篇4:新药临床试验数据为何造假成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7月发布了号称“史上最严的数据核查要求”的一份公告,要企业主动配合彻查新药临床试验数据。一个多月后,自查结果出炉,原有1622受理号中,有20%选择撤回注册申请。这个结果无疑暴露了药品临床试验数据造假情况已经十分严重。

药物进行临床试验,是新药审批的必备条件,事关千万人的用药安全。如此重要的环节,理应受到重视,谨慎对待。但实际上,这一环节的数据造假却早已成为行业潜规则。在食药总局对药物临床试验数据造假的严打下,1622个受理号里,竟有20%露出了狐狸尾巴,心虚地撤回了注册申请。该机构人士对财新网记者直言“新药审批临床数据造假已经是行业公开的秘密,不是个别。2007至2008年期间,以及之后每隔两三年,国家食药总局都曾集中整顿。”

临床试验链条上每个环节都问题重重,数据大造假并不奇怪。

临床试验机构少,试验质量难以保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条:“药物临床试验申请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申报人应当在经依法认定的具有药物临床试验资格的机构中选择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机构,并将该临床试验机构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临床试验机构是独立于药企的专业研究机构,在保证临床试验专业性的同时,也能够保持研究的客观独立性。国内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经过国家相应资质认证过的各大医院,后者有专门负责临床试验管理的部门。

目前,我国的临床试验机构数量不足以满足巨大的需求。据王静的论文《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现状与对策研究》援引的2012年数据,我国拥有近6000家药物研发企业和379家认证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而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当年经批准开展药物临床研究的项目高达704个。对照各年的数据,再考虑到临床试验较长的周期,可以看出每个机构都承担着大量的临床试验项目。

合同文本上写着保证临床试验通过

项目多,机构少,就会产生问题,很难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南方周末在《试药利益圈乱象,危险的新药》一文中提到“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网负责人汪金海认为,正是对临床机构的数量管控,造成医院的绝对强势和一些试验不规范的产生。”

首先,这些有资质的临床试验机构都是名牌大医院,而负责临床项目的医生,有一定的资历,也是最忙的一群人,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参与临床试验,就会让下面的年轻医生来接手。其次,医院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控制试验成本。《试药利益圈乱象,危险的新药》一文中也提到,药企大笔临床试验费用的四分之三要支付给医院,而“支付给医院的费用,除了医院收取的部分,下到具体科室后,科室会扣掉一部分(主任也会留下一定比例),剩下的便是支付给研究者的费用、受试者的检查费以及部分受试者的补偿费。”

医院从药企那拿经费,不可避免也会存在医院与药企串通的情况。南方周末的调查中提到“‘我甚至见过一些合同文本上就直接写着保证临床试验一定通过。’汪金海说,‘临床试验本身就是验证性的,怎么可能保证一定通过呢?’”

CRO行业的恶性循环

严峻的现实是:缺乏准入门槛,外包服务机构杂、乱、差,为药企分担了违法成本和风险。

药企再大,也不能在制药的所有环节上面面俱到,而医药外包则可以使制药企业将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利用外部资源和技术,控制成本,缩短新药上市周期。在20世纪80年代发端于美国的合同研究组织(以下简称CRO公司)就是这样一种专门为制药企业提供医药研发外包临床试验方案的服务机构,其业务几乎涵盖了新药研发的整个过程。随着我国制药产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近几年来,不但一些国际CRO公司已开始纷纷进驻中国,国内的CRO公司也蓬勃发展起来。

然而,由于缺乏准入标准,全国400多家CRO企业水平良莠不齐,更是让临床试验状况雪上加霜。全国排名前十的一家CRO公司高管在接受财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CRO公司是药企的乙方,为满足甲方要求为第一要务。弄虚作假是普遍现象。”“现在的行业环境就是很多药企明确说,试验不通过验收就不付钱,而且药企明知CRO作假,但因为CRO负责新药报批的全部工作,帮药企分摊了违法成本和风险,而且没有处罚先例,所以导致CRO行业恶性循环。”

尽管过去几年,查处曝光过多起涉及药品质量问题的案件,但奇怪的是,在这些案件中,药企都并无大碍。以2009年药监部门对江苏延申和河北福尔两家公司“问题人用狂犬病疫苗”事件的处理为例,药监部门对延申罚款2563.79万元,对福尔罚款563.82万元,而这样的罚单对产值早已过亿的两家制药企业来说,只是九牛一毛。更值得注意的是,该案临床试验的相关人员是否受到处罚并未有公开报道。

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缺少硬约束等问题助长了药企造假的行为。

标本兼治,任重道远

权力越集中,寻租空间就越大,腐败越严重。药监部门的审批权力左右着药企生存,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越早走完审批程序,越早上市的药品,就能够提前占领市场,获得可观的收益,因此,药企存在对官员行贿的激励。这些年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药品注册司原司长曹文庄、药品审评中心原小组组长和科室主任陈海峰等先后在这条“审批作业线”上落马。以陈海峰为例,根据中国法院网的报道,他在明知相关药品无生产厂家及研发单位信息的情况下,仍将不合格药品予以审批注册,而且还帮助某公司加速审批所申报的药品,为此收受他人给予的“好处费”共计一百三十万元。

作为管理者和监督者的药监部门,虽然相比之前郑筱萸时代的“大跃进” 审批已经谨慎很多,但这种谨慎却始终治标不治本,还需要堵上制度漏洞。

nlc202309022352

提高专业性,扩容专业人士,同时技术审批和行政审批分离已势在必行。

李文超在论文《中美药品注册审批制度比较研究》中指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FDA)有着相对完善、高效的管理体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专家技术资源的丰富,比如FDA旗下的药物评审研究中心,拥有约2000位有一定专业背景和经验的工作人员,是FDA最大的一个评审中心。相比而言,我国的药审中心只有120人编制,且药物审批缺少专家资源,这就造成工作人员面对大量的审批任务,很难保证高效率、高质量。

专业不足的同时,倘若还和行政审批不分家,问题就更大了。现实中,技术审评就是走过场,往往是行政部门希望有什么结论,就找哪些专家。行政管理越位,技术评审形同虚设,为行政审批中权力寻租、官员腐败提供了条件,也使药企对临床数据造假问题产生了侥幸心理。

中国经营报刊发表的《临床数据“打假”,戳破药品泡沫》一文中认为,此次食药监总局开展自查风暴的初衷,正是在药审中心短期无法扩大人数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新药注册申请的提前筛选,把有限的药审中心人力用在对自己更为自信的药企的药品身上,能提高药物评审人员的工作效率。可见,药监部门也意识到审批专业性和效率的问题。但不做好人员的扩编和专业、行政审批的分离依然是治标不治本,难保严打风潮一过去,企业又蠢蠢欲动。

在美国,审批过程信息公开透明,而且FDA强制要求临床试验的数据要登记在它的系统里并向社会公开。一些有过不诚信记录的机构会上黑名单。南方周末的《FDA如何审评药品》一文中提到“FDA每个疾病领域都有个顾问委员会,由专业人员担任,顾问委员会开会全程对公众开放,顾问必须申明与讨论的药和公司没有利益关系。”而相比,我国的审批过程不够公开透明,在“关门审批”环境中,极易留下暗箱操作的空间。新华网刊登的《“关门审批”是腐败之源》一文提到,“关门审批”导致审批权本身已沦为待价而沽的“商品”。连卫生部原部长高强都公开直言“几个人关着门批药,能不腐败?”

编后:“一揽子”优化药品审评政策出台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对提高仿制药审批标准、优化临床试验申请审评审批、加快临床急需等药品审批、严惩临床试验数据造假等进行明确规定,以期提高我国药品审评审批质量和效率。

药学研究不达标一票否决

《公告》明确,对申报上市的仿制药注册申请,首先审查药学研究的一致性,药学研究未达到要求的,直接作出不予批准决定。

在改良型新药的审评审批方面,《公告》明确,对改变原研药剂型、酸根、碱基和给药途径的注册申请,申请人需证明其技术创新性、临床价值具有明显优势,无法证明的不予批准。改变剂型和规格的儿童用药注册申请除外。

加快临床急需药品审批

《公告》指出,国家食药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鼓励市场短缺和创新药品研发生产。国家卫生计生委、工信部建立短缺药品定期沟通机制,向国家食药总局提出加快审批建议。

根据《公告》,防治艾滋病、恶性肿瘤、重大传染病和罕见病等疾病的创新药,儿童用药,老年人特有和多发疾病用药,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药品,使用先进技术、创新治疗手段、具有明显治疗优势的临床急需用药,申请人在欧盟、美国同步申请并获准开展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或在中国境内用同一生产线生产并在欧盟、美国同步申请上市且已通过其现场检查的药品注册申请,临床急需且专利到期前3年的药品临床试验申请、专利到期前1年的药品生产申请等,将实行单独排队,加快审评审批。自2015年12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向国家食药总局药品审评中心提出加快审评申请。

严惩临床试验数据造假

《公告》明确,对临床试验数据弄虚作假的申请人,3年内不受理其申报该品种的药品注册申请,1年内不受理其所有药品注册申请,已经受理的不予批准。对参与临床试验数据弄虚作假的临床试验机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前不接受其参与研究的申报资料;经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相关试验资格。对同一专业出现2个及以上临床试验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其专业内已受理的所有注册申请不予批准;对临床试验机构出现3个及以上临床试验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涉及该机构已受理的所有注册申请不予批准。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调查处理。(据《今日评论》《健康报》)

编辑/吴雨

篇5:新药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一个新药临床试验项目从开始到成功结束需要各方面的分工合作。从临床试验项目的广义上看,临床研究的团队包括:

①申办者~临床主管、项目经理、项目助理、监查员、项目医生、稽查员、药政事务、财务事务、合同事务、药物供应事务、安全监督、统计师、数据管理、销售代表;

②临床研究组织~人员组成与申办者基本相似,它是申办者的法定代表,负责履行申办者的职责和义务;

③研究机构~研究者、临床协调员、受试者、附属研究者、药剂师(非必需)、药政事务(非必需)、合同管理;

④伦理审查委员会

⑤药政当局;

⑥其他(如中心化验室、独立安全监督委员会等)。

一般说来,申办者临床试验项目经理是临床试验项目的核心,他/她负责计划、协调、管理和推动试验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完成。项目经理负责建立临床试验项目进程表和预算,鼓励团队人员的分工合作,并监督,必要时向主管人士或部门汇报项目的进展情况。如果申办者准备进行跨国合作临床试验项目的化,则操作临床试验项目的团队管理组织最好为三层结构,由全球临床试验项目管理经理负责。如果临床试验项目只在本国进行,则只需有二层结构即可,由(当地)临床试验项目经理负责。为方便起见,全球临床试验项目经理和临床试验项目经理通称为项目经理。

申办者项目经理职责还包括:

①征集相关人士提供临床试验计划书的相关内容和负责完成之,并对临床试验项目按照临床试验计划书的目标完成负有主要责任;

②出席申办者主管部门召开的临床试验管理小组会议,并向小组成员汇报项目进展;

③协调、策划和主持申办者项目启动会议、专项临床研究组织服务项目启动会议、临床试验项目研究者启动会议等;

④根据可行性报告,选择研究机构和研究者资格;

⑤向项目财务管理经理交流项目预算的实际花费和调整预算平衡;

⑥向项目管理小组反馈临床试验管理小组对项目进程的建议和要求,以及修正项目方案计划;

⑦建立各种项目进程和受试者入组和脱组追踪和分析方法,并及时向项目医生、临床试验主管和项目管理小组沟通;

⑧主持项目管理小组会议,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审视解决问题行动的结果。

当临床试验项目在多国进行时,所在各国的当地项目经理的设置十分必要。他们的主要职责包括:

①组织和协调所在国的临床试验项目活动,包括研究研究机构的选择、当地研究项目预算、向伦理审查委员会申请临床试验方案的批准和研究项目进程的管理和监督等;

②代表所在国或地区出席全球项目管理小组;

③向全球项目管理小组建议所在国药政法规对临床试验项目申请的要求、时间表和可能遇到的挑战;

④协助完成项目可行性调查和论证;

⑤及时向全球项目管理小组提交所在国试验进程报告(招募状况、经费使用状况、方案批准进度状况等);

⑥协助完成数据收集、疑问和复核;

⑦协助对研究研究机构的稽查和稽查质疑的答复。

项目医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试验项目医生最好有两位人士担任,他们又被称为医学监查。一位直接负责临床试验项目的全过程,主要侧重于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试验进程中医疗问题的解答和有效性数据评价的监督。另一位医生则专管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和总结。这两位项目医生对项目结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论分别负有解释权,并都应当在提交给药政当局的临床试验总结报告上签名以示负责。项目经理在项目医生的指导下管理和实施临床试验项目方案。

统计师统计师主要参与临床试验项目方案中的受试者样本和可信度设计,也负责试验数据阶段性分析和最后的数据结果分析。他/她也负责指导数据计算机程序员设计满足项目方案要求的统计学分析程序。统计师负责起草和完成项目统计分析计划书,并与数据程序员一起完成数据管理计划书(参阅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章节18.2)。

上一篇:碎石采购协议下一篇:儿科护士实习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