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新药创制指南

2022-07-27

第一篇:重大新药创制指南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附件: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十二五”实施计划2011年课题申报指南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和国务院批准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的实施方案,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重大专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支撑作用的指示精神,根据专项领导小组的具体部署和要求,专项牵头组织实施部门组织总体专家组会同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制定了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2011-2015)。

本专项“十二五”计划任务框架不变,与“十一五”计划安排相同,其实施内容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及形势变化有所调整。专项“十二五”计划仍设臵“创新药物研究开发”、“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和“新药研究开发关键技术研究”5个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若干专题,专题下设课题。在“十二五”计划期间,专项将分批部署相关任务。2011年主要启动部分新增课题。2012年将在对“十一五”计划第一批、第二批课题进行评估与验收的基础上,采取择优滚动的方式对部分课题给予进一步支持。2013年将主要针对“十一五”计划第三批课题进行择优滚动支持。在2011年后可根据需要陆续安排新增课题,并发布相关指南。

1 现发布“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2011年度启动的第一批课题申报指南。指南主要涉及“十二五”计划中上述5个项目框架下部分新增课题,主要采取“公布指南、自由申请、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的方式组织实施,部分课题采取专家论证、定向委托或评审与委托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实施期限为2011-2013年。在2011年度,依托大型和骨干企业的产学研联盟和依托高新技术园区的创新药物孵化基地两类课题,将在专项“十一五”计划第三批课题征集的基础上由专家论证后确定。“十二五”计划期间,根据新药研发与产业化需求,拟新增企业急需的关键技术研究内容,今年将采取公开征集项目建议的方式了解相关需求,并拟于2012年统筹安排立项,有关项目建议的征集通知另行发布。

一、“十二五”计划2011年课题申报范围及研究内容 项目

一、创新药物研究开发

(一)概述。

本项目重点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肺结核、病毒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自主创制一批化学药物、中药及生物药。

本批启动“新药临床研究”和“新药临床前研究”两个专题。

(二)研究目标。

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自主创制一批具有自主

2 知识产权、疗效好、副作用小、市场前景大的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创新品种。截至2013年12月前,临床研究的课题须获得新药证书或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提交新药证书申报资料;临床前研究的课题须获得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批准文件。

(三)研究内容。

开展创新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临床和临床前研究。优先支持具有新结构、新靶点的创新药品种研究;大力支持创新中药和生物技术新药的研究开发。

1.化学药

重点支持新结构、新靶点、新机制的创新药物研发,尤其是基于新靶标或多靶标的创新药物。重点开展新结构、新机制的创新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和化合物改构药物的研究。应当注重研发具有新剂型、新释药系统的创新品种。

2.中药

重点支持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相对清楚且所治疗病症明确、填补市场空白的复方创新中药研究开发。优先支持多学科协作创新中药的探索性研究。开展中药有效部位、有效组份、有效成分的创新中药研究。

3.生物药

重点支持新结构、新靶点、新机制的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开展人源或人源化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新型基因工程重组蛋白质及多肽药物、核酸药物、基因治疗和树突状细胞治疗等研究。

3 注重研发具有新制剂和新型释药系统的创新品种。

4. 新药国外临床试验研究

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开展临床试验。

(四)课题设置及经费。

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根据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等不同类别,以及药物的适应症,对立项课题进行分类设臵。

临床研究每个课题经费资助范围为500-1,100万元,承担单位投入经费不少于1:1;

临床前研究每个课题经费资助范围为300-500万元,承担单位投入经费不少于1:1;

新药国外临床试验研究每个课题经费资助范围为1,500-2,500万元,承担单位投入经费不少于1:4。

(五)申报条件。

1.申报者必须拥有所申请品种的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如引进国外创新品种,则要求知识产权归属清晰,并保证将来在我国进行产业化;

2.对于适应症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肺结核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药物,要求如下:化学药须是符合国家新药注册分类要求的1类新药;中药新药必须具有创新性,且在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质量控制等方面优于已上市同类药物;生

4 物技术药必须具有新结构、新机理、新靶点,并在规模化制备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3.对于适应症为其他类疾病的药物,本批课题只支持1类化学药和新结构、新靶点的生物药;

4.临床研究品种必须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临床试验研究批准文件;临床前研究品种要求已完成中试生产工艺研究,并建立了质量标准,完成了初步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价,作用机理比较明确;

5.在本专项“十一五”计划期间已立项支持的新药研发课题不能参与此次申报,“临床前研究”类课题若已获得临床试验研究批准文件,可申报本批临床研究课题;

6.鼓励以产学研联盟的方式申报。临床研究课题应当由企业牵头申报。

项目

二、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

(一)概述。

为满足我国重大疾病防治和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安排“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专利到期药物大品种研究开发”和“原料药技术改造”三个专题。

(二)指南内容。 1.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

研究目标:完成一批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药品质量与技术标准,提高药品疗效,确保用药安全,

5 降低使用成本,降低毒副作用,为我国重大疾病防治提供质优、价廉、安全、有效的大品种药物,并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及相关产业规模。

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肺结核、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选择市场需求量大、技术改造需求迫切的药物大品种,以及经典中成药的现代研究,通过对药物疗效、成分、作用机理、制剂、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或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提高药品的质量与标准,切实保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

课题经费:每个课题经费资助范围为200-400万元。 申报条件:

(1)所申报的药物品种须自2006年起单品种销售额连续三年居全国同类产品前三位,且2008年单品种销售额化学药不低于4亿元人民币,中药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生物药不低于0.5亿元人民币,优先支持国家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药品,优先首家专利到期药生产单位及支持大型、骨干医药企业申报的课题;

(2)经典中成药必须疗效确切,市场需求量大,应用历史悠久;

(3)申请单位须具有药物技术改造需要的技术、人才、设备等条件,技术改造目标明确,方案可行;

6 (4)应当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企业与承担本专项相关关键技术或技术平台研究课题的单位以产学研联盟的形式申报,企业投入经费不低于1:1。

2.专利到期药物大品种研究开发

研究目标:研制一批专利到期药物大品种,经过技术创新,确保药品质量与临床疗效完全达到原药的标准,降低药品费用,满足保障人民健康的需求,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和开拓国际市场。

研究内容:选择国内临床应用急需,出口潜力大的专利到期药物,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优质制剂、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研究。

课题经费:每个课题经费资助范围为400-600万元。 申报条件:

(1)所申报的专利到期药必须是国内防治重大疾病需求量大的国际品牌药物,原则上国际市场年销售额不低于5亿美元;

(2)申请单位具有相应的队伍、设备、条件与相关工作的良好基础;

(3)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企业与承担本专项相关关键技术或技术平台研究课题的单位以产学研联盟形式联合申报。企业投入经费不低于1:2;

(4)已获国家有关部委立项、正在进行研究的专利过期药品种不能参与此次申报。

3.原料药技术改造

7 研究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对市场占有率高的原料药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及环境污染,并通过欧美等国家GMP认证,进入国际市场。

研究内容:重点选择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前景好的大宗原料药(如维生素类、抗生素类、中药提取物等)和特色原料药(如防治心脑血管类疾病药物等),通过技术创新,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使产品质量达到欧美等国际标准。

课题经费:每个课题经费资助范围为200-400万元。 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应当在申报原料药的生产技术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生产规模及产品出口量等居于国内同类产品前列,拥有相关专利技术,有望在专项支持下达到欧美国际标准并通过cGMP认证;

(2)申报单位已经有原料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3)优先支持已经通过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药品监管部门的认证,并已向发达国家出口,且市场潜力大的品种;

(4)应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企业与承担本专项关键技术或技术平台研究课题的单位以产学研联盟方式申报。企业投入经费不少于1:2。

项目

三、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

(一)概述。

8 在“十一五”计划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药物安全评价技术平台、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和新药研发公共资源平台的建设,形成基本满足国家新药创制要求,与国际药物创新体系接轨,能为全社会提供支撑与服务的国家药物创新体系。

(二)指南内容。 1. 药物安全评价技术平台

建设目标:建立符合GLP规范,可对创新药物进行准确安全性评价的模型和方法,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动物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试验规范及其评价体系;建立规范的毒性病理学实验诊断与远程诊断体系;建立符合早评价、早淘汰原则的毒性快速评价与检测体系。建立完善的实验室信息与数据管理系统。建立获得国际认可、符合国际新药研究规范的临床前安全评价技术平台,使之成为国际和国家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基地,并为本专项支持的新药研发提供优先服务。

建设内容:严格按照国际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规范要求,适应新药研发“早评估、早淘汰”的国际发展新趋势,重点开展早期、快速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建立国际先进的特殊毒性(“三致”)和肝、肾、心毒性早期快速评价与检测的新技术、新模型;完善与规范毒性病理学实验技术和诊断技术标准;建立先进的免疫毒性及遥测实验等技术;研究建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和毒代动力学模型;开

9 展中药(特别是重要注射剂)安全性与过敏原性的新技术研究;建立能被国际认可的GLP安全评价与管理系统等。

课题设臵及经费:拟立项课题不超过6个,每个课题经费资助范围为1,200-1,500万元。

申报条件:

(1)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具有规范的毒性病理学实验与诊断技术;具有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SOP;规范化程度接近国际标准规范;

(2)拥有结构合理、具有专业资质的科技人才团队; (3)已完成20个以上一类创新药物的系统的临床前安全评价工作,无因技术方案、实验设计及规范等技术原因被退审的记录;

(4)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很强的综合服务能力;

(5)优先支持已开展接受国际委托安评项目,以及已有国际权威部门或著名安评机构认可或书面评价的单位;

(6)得到本专项支持后,需承担10个以上本专项支持的在研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7)已经承担本专项“十一五”计划药物安全性平台建设的单位,不能重复申请。

2. 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

建设目标:整体临床研究水平达到国际规范要求,临床研究所获数据及数据管理实现与发达国家双边或多边互认。建立获得

10 国际认可、符合国际新药研究规范的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使之成为国际和我国进行新药临床评价的基地,并为本专项支持的新药研发提供优先服务。

建设内容:建立国际公认的人体生物医学伦理规范;针对各类疾病临床用药特点的临床试验设计及评价技术规范化建设;完善新药临床评价体系;临床评价技术研究;中药临床评价研究;临床评价数据管理和符合国际规范要求的统计分析。

课题设臵及经费:优先支持“十一五”计划尚未支持的其他疾病的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每种疾病支持1-2个课题,拟立项课题不超过12个,每个课题经费资助范围为1,500-1,800万元。

申报条件:

(1)具备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认定的相关疾病药物临床试验资质;

(2)具有按照我国GCP规范进行创新药物Ⅰ-Ⅳ期临床研究能力,具备Ⅰ-Ⅳ期临床研究设施、人员及规范的数据管理、统计软件与统计分析能力;具有患者分层与个性化治疗和临床评价能力;有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SOP;

(3)作为主持单位开展过10个以上创新药物各期临床试验研究;

(4)申请单位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具有很强的综合服务能力; (5)得到本专项支持后,需承担6个以上本专项支持的在研

11 药物的临床评价;

(6)已经承担本专项“十一五”计划新药临床研究评价技术平台建设的单位,不得重复申报同一病种的课题。

3. 化学新药质量标准研究与评价技术平台

建设目标:根据创新药物研发的战略需求和新技术进展,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化学新药标准研究与评价技术平台,提升化学新药质量控制的能力和水平。

建设内容:针对创新药物品种,研究建立药品水合物形态分析、成盐状态分析、手性结构分析、微量杂质成分分析、药品稳定性快速评价技术;建立药品多晶型结构分析、互变异构分析技术;采用先进的多种分析技术手段,建立准确、灵敏的各类化学药物制剂、相关物质分析技术体系;研究建立药用辅料的功能及包材与药品主成分相容性的评价规范;通过模型物质的研究,建立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稳定性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为确保创新药物安全,建立上市后再评价技术体系。

课题设臵及经费:拟立项课题数为1个,定向委托国家药品检定专门机构承担,经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1,000万元。

4.大品种药物IV期临床试验研究技术平台

建设目标:针对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选择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上市药物进行IV期临床再评价研究,进一步确认临床适应症与副作用,选择最佳适用人群,发现其他治疗用途,提高药物的使用程度和市场份额。

12 建设内容:选择已上市销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临床作用明确、市场容量大,或不良反应较为突出的品种,开展IV期临床再评价研究。重点研究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和规律、解决对策和技术方法等,切实保证疗效和安全性,全面提高药品质量水平。

课题设臵及经费:拟立项课题数为1个,定向委托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机构联合相关企业承担;对于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鼓励生产同一品种的企业联合参与。课题应选择4-6个大品种进行IV期临床再评价研究,每个品种经费资助范围为600-800万元,经费资助总数范围为2,400-4,800万元。

申报条件:

(1)参与研究的企业必须拥有所申报药物的自主知识产权; (2)所申报的药物须上市2年以上,且有望进入国际市场; (3)企业投入经费不低于1:3。 5. 新药研发干细胞技术平台

建设目标:针对血液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 研究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转化与应用,体外分化模型等,研发人类干细胞相关治疗技术与方案,评估干细胞治疗的技术风险,为开发新型治疗性药物和治疗性方法提供支撑与服务。

建设内容:重点研发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技术与方案,建立国际认可的、符合临床级标准的干细胞库,以及血液疾病、心脑血管病变、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细胞模型和动物

13 模型;开展干细胞治疗技术研究,开发干细胞治疗方案和产品。

课题设臵及经费:拟立项课题数不超过4个,每个课题经费资助范围为2,000-2,500万元。

申报条件:

(1)具备细胞培养与制备等基础条件,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

(2)拥有国内外知名的领军科学家,并具有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队伍;

(3)近5年发表了多篇与本研究领域相关的具有较高影响力的SCI文章;

(4)已经与临床单位、医学院校等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 6. 抗体药物研发技术平台 6.1重组蛋白和抗体库研制平台

课题目标:建立具有高通量规模化特征的重组蛋白制备生产工艺技术、高亲合力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试剂盒研制技术综合性平台,形成具有1,000种以上重要重组蛋白库和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库,并研制针对500种左右蛋白靶点的ELISA科研试剂盒。为本专项及国内科研机构提供高质量、价格优惠的重组蛋白试剂、抗体试剂和ELISA试剂盒。

建设内容:采用重组蛋白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原核细胞表达及规模化生产工艺,完成1,000种以上高纯度重组蛋白的规模化生产,每种蛋白的初始库存量达到

14 10-100毫克纯化蛋白;采用具有天然结构的重组蛋白为免疫原,高通量制备相应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每种抗体获得约100毫克纯化抗体,抗体具有高亲和力和高检测灵敏度,并可用于ELISA、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IHC),和流式细胞(FACS)的检测。提供针对蛋白靶点的ELISA试剂盒,其抗原检测灵敏度达到1-10pg/孔。

课题设臵及经费:拟立项课题不超过2个,每个课题经费资助范围为2,000-2,500万元。

申报条件:

(1)具备自主进行重组蛋白高通量表达纯化和规模生产的核心技术、高端人才、基础条件和经验,已有一定数量重组蛋白库的基础;

(2)申报单位建立有良好的自身运行机制,制定有优先为本专项研究任务服务和提供更加优惠产品的计划和方案;

(3)由企业为主承担,鼓励产学研联盟形式申报,企业投入资金不少于1:1。

6.2原创性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技术平台

建设目标:以研发原始创新性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治疗药物为目标,建立研制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治疗药物的全套技术平台,完成2-4种抗体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和中试生产工艺研究,1-2种抗体产品获得临床试验研究批准文件。

建设内容:构建大容量全人抗体cDNA基因文库;研发真核

15 细胞高通量快速瞬时表达重组抗体技术,抗体的哺乳动物细胞稳定高表达技术和大规模高密度培养技术以及中试放大技术,建立针对不同蛋白靶点的中和抗体高通量筛选平台;采用高通量筛选技术获得具有中和活性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候选药物,每个平台采用5-10种具有天然结构的靶点蛋白为抗原,每种靶点蛋白筛选出至少10株以上具有中和活性的单链抗体基因;每个课题获得针对3-5种靶点分子的全人源单克隆中和抗体候选药物(亲合常数(Kd)小于1nM),建立1-2种抗体的哺乳动物细胞稳定高表达细胞株和高密度细胞培养中试生产工艺,开展并完成1-2种抗体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和中试生产。

课题设臵及经费:拟立项课题数不超过2个,每个课题经费资助范围为1,500-2,000万元。

申报条件:

(1)具有构建抗体cDNA基因文库的技术和基础,具有通过抗体cDNA文库筛选获得中和抗体的技术和经验;

(2)具有高通量快速从单链抗体基因到全抗体的真核细胞表达技术和条件;

(3)具有单克隆抗体药物开发和产业化的技术能力和经验,包括哺乳动物细胞高表达技术,细胞培养中试放大和生产技术等;

(4)申报单位建立有良好的自身运行机制,制定有优先为本专项研究任务服务的计划和方案;

16 (5)由企业为主承担,鼓励产学研联盟形式申报,企业投入资金不少于1:1。

6.3原创性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技术平台

建设目标: 以研发原创性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药物为目标,建立研制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药物的全套技术平台。完成2-4种抗体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和中试生产工艺研究,1-2种抗体产品获得临床试验研究批准文件。

建设内容:研发高通量制备具有天然结构蛋白靶点抗原技术、高通量制备高亲和力动物源性单克隆抗体技术、高通量筛选中和抗体技术、抗体人源化技术、采用真核细胞高通量快速瞬时表达重组抗体技术、抗体的哺乳动物细胞稳定高表达技术和大规模高密度培养技术,以及中试放大技术,建立研制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药物技术平台。每个平台针对5-10种蛋白靶点进行免疫,筛选获得针对3-5种靶点分子的中和抗体,选择2-3种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建立1-2种抗体的哺乳动物细胞稳定高表达细胞株和高密度细胞培养中试生产工艺,开展并完成1-2种抗体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和中试生产。

课题设臵及经费:拟立项课题不超过2个,每个课题经费资助范围为1,000-1,500万元。

申报条件:

(1)具有高通量制备高亲合力单克隆抗体的技术和基础,以及采用真核细胞高通量快速表达重组抗体的技术和条件;

17 (2)具有单克隆抗体药物开发和产业化的技术能力和经验,包括哺乳动物细胞高表达技术,高密度细胞培养中试放大和生产技术等;

(3)申报单位建立有良好的自身运行机制,制定有优先为本专项研究任务服务的计划和方案;

(4)由企业为主承担,鼓励产学研联盟形式申报,企业投入资金不少于1:1。

7.新药研发公共资源平台

总体要求:新药研发公共资源平台建设要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规模为目标,以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有效运行为基本要求;平台课题承担单位必须为本专项提供服务,制定提供公共服务的机制和方式,建立符合国际伦理原则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制度。

7.1临床标本资源库

建设目标:整合国家优势临床医学资源,以建设我国重大疾病及其新药研发的大样本临床综合资源数据库为目标,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统一的重大疾病临床信息数据库和生物标本数据库。以重大疾病临床综合资源数据库为依托,提供新药研发所需要的重大疾病临床信息及相关病例资源,可用于各类新药临床各期研究,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药物的研发与评价提供统一共性平台和有力技术支撑。

建设内容:建立我国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与精神

18 性疾病、代谢疾病四类重大疾病的临床资源数据库和临床病例生物资源库。具体包括:国际认可和统一规范的疾病病例信息平台和资源库建设相关标准、规范的建立;网络信息平台搭建;资源库硬件建设;以及临床信息数据和样本的采集、整理、保存及利用。针对目前全国均普遍存在病例数据、生物样本缺乏共享,造成巨大资源浪费等严重问题,探索出科学、高效的共享机制。

课题设臵及经费:拟立项课题不超过4个,每个课题经费资助范围为1,000-1,500万元。

申报条件:

课题承担单位应符合上述总体要求及下列条件:

(1)具备由卫生部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认可的药物临床试验资质的三级甲等医院和医学中心,具备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批机构;具有国际接轨的疾病诊疗的技术体系和设备信息系统;

(2)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疾病相关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等相关项目的基础,已建立完善的病例信息库以及临床标本存储和利用的相关技术、设施和专业队伍,具有为药物研发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3)申请单位具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并能在实验场所、人才招聘等方面全面配合该平台建设;制定有为其他研究机构和企业提供服务的方案和机制;

(4)拥有相关临床资源收集与利用、临床医学与药物临床

19 试验等方面的专家,并具有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队伍。

7.2 中药化学成分库

建设目标:建立中药化学成分及化学组份实物库,课题完成后库内应有不少于5,000个具有活性的化学组分和不少于8,000个中药化学成分单体,单体化合物要求纯度95%以上且储量不少于500毫克;建立与上述实物对应的智能数据库,应包含化学结构、物理常数及鉴定图谱、药理药效、成药性数据等。

建设内容:以临床有效方剂和常用中药为主要对象,收集或以现代科学方法分离制备中药化学成分和化学组份;研究建立实物保存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面向新药发现的中药化学成分或化学组份的智能数据库,包括化学及生物等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发掘及功能软件的研制。

课题设臵及经费:拟立项课题不超过2个,每个课题经费资助范围为1,500-2,000万元。

申报条件:

课题承担单位应符合上述总体要求及下列条件:

(1)目前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化学成分和化学组份实物库及其数据库;

(2)具有从事中药化学、活性成分筛选、中药质量标准和重要信息学研究基础,有3-5项研究成果被国家相关部门认可;

(3)具有先进技术条件和配套仪器设备等基础实验条件,有成果共享和使用的机制体制。

20 7.3 实验动物研发平台

建设目标:建立包含常用实验动物品系资源、疾病模型资源、实验动物研究、资源创制、质保体系和生产供应的研究机构与生产机构结合的实验动物研发平台,为新药研发提供各种实验动物和动物模型,形成规模化供应实验动物和相关动物模型的能力,其技术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点研发并提供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肥胖症、糖尿病、自身免疫病、老年痴呆症等疾病动物模型和重要药物靶点的实验动物资源,初步满足重大疾病药物研究的需要;开发用于新药研发的新型动物模型5-10个;建立动物操作和应用的标准和规范,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动物实验的水平。

建设内容:建立实验动物研究机构和实验动物生产企业的技术合作体系,确保大规模生产厂家达到AAALAC同等水平;建立符合SPF标准的常用实验动物供应体系和质检报告的公示制度;建立创制和引进相结合的模式,研究与形成满足新药创制需要的实验动物品种、品系、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及相关技术标准。开展基因工程技术创新和动物模型的分子影像技术研究,建立利用疾病动物模型进行药物活体、动态、无创等研究的共享技术平台。

课题设臵及经费:拟分别支持以灵长类、犬类为主的大动物研发平台2个,以及转基因、基因敲除等模型动物研究为主的小动物研发平台2个,每个课题经费资助范围为800-1,200万元。

申报条件:

21 (1)具备大规模实验动物繁育、饲养的场地和设备条件,获得实验动物许可证的机构;要求实验动物研究、生产等机构以产学研联盟形式申报;企业投入经费不少于1:1;

(2)具有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种质保存、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影像技术等方面的设备和技术基础;

(3)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SOP,具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具有进行新型动物模型研究的技术力量;制定有为本专项研究优先提供服务的方案和计划;

(4)具有实验动物研究的技术队伍和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具有进行新型动物模型研究的基础和能力;

(5)优先支持已有国际权威部门认可的单位。 项目

四、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

(一)概述。

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建立产学研联盟,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一批发展目标明确、创新成果显著的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支持留学生(团队)回国进入高新技术园区创新创业,培育一批创新活跃、技术特色鲜明的创新型生物医药技术公司。

(二)指南内容。

建设目标:重点支持专门从事药物研发的中小型创新型医药企业和留学生(团队)在高新技术园区创建的创新创业型企业。形成一批聚集优秀创新创业人才,以自主科技创新为特色,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有良好市场适应能力与发展前景的成长

22 型企业,成为我国药物自主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

建设内容: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杰出人才作为领军人物的、技术与产品特色鲜明、研发能力强、研究方向明确的专业化新药研发队伍,逐步建成装备先进、技术完善、功能配套及人才聚集的创新药物孵化基地,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或药物研究核心技术为任务,加快推进成果转化和创新药物产业化。

课题设臵及经费:拟立项课题不超过30个,每个课题经费资助范围为800-1,200万元。

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为单一企业法人单位,是创新目标明确、思路活跃、特色鲜明、能力突出、团队稳定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鼓励留学生(团队)回国进入高新技术园区创新创业;

(2)申报单位有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5种以上,其中1种以上已初步完成安全性评价和药效评价;

(3)已获得本专项 “十一五”计划资助的品种和研究内容不得重复申报;

(4)企业投入经费不少于1:1。 项目

五、新药研究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一)概述。

根据当前新药研发的进展和趋势,并结合我国新药研发的实际需求,“十二五”计划期间将增加一批与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其中,2011年重点开展新型药用辅

23 料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二)总体要求。

1.在制约我国创新药物研究开发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取得实质性新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2.关键技术要与新药研究开发密切结合,为解决研发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发挥重要作用;

3.充分吸纳和借鉴生命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发展、建立和掌握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在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产生引领和推动作用。

(三)指南内容。

新型药用辅料开发的关键技术

研究目标:重点研究建立改善药品的性能、提供特殊功能、保证药品用药安全和药效等新药用辅料研究开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促进相关创新制剂或释药系统的研究开发,每个课题可获得2项以上技术发明专利,并有望替代国外同类产品,为新药研发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研究内容:针对化学药物、中药或天然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的不同特点,并结合具体新药品种,以保证药品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和用药顺应性为主要目标,重点开展缓控释材料、快速崩解材料和速释材料等药用辅料研究。

课题设臵及经费:拟立项课题不超过6个,每个课题经费资助范围为400-800万元。

24 申报条件:

(1)研究水平处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领先或先进地位,具有从事相关研究领域的技术条件、人才团队和良好的研究基础;

(2)近5年内有较好的科研工作基础或拥有相关的技术发明专利;

(3)要求企业为主,鼓励产学研联盟形式申报;企业投入经费不少于1:1。

二、“十二五”计划2011年课题申报单位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一)课题必须由法人(单位)提出申请,法人(单位)是课题的责任单位,且必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负责人。每个课题申报只能有一个责任单位和一个课题负责人。课题可由一个单位单独申报,亦可多个单位联合申报。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产学研联盟的方式联合申报。联合申报各方须签订共同申报协议,明确约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责任和经费。

(二)申报单位应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一年以上、过去两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法人;中方控股的企业法人。

(三)国内课题申报单位可以与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研究机构联合申请。但境外研究机构所需研究经费须自行解决,并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归属合同约定。

(四)申报单位能够按照课题要求投入相应资金,并出具投

25 入资金证明和投入资金承诺书。

(五)已在本专项“十一五”计划中立项支持的研究内容不得重复申报。

(六)各项目(课题)不同的具体申报条件详见第一部分。

三、课题负责人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一)课题负责人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原则上在57周岁(含)以下(按指南发布之日计算); 3. 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两年以上并有固定的单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

4. 在承担任务期间,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用于所申请课题的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50%;

5.过去三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二)具备以下条件的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科技人员可作为课题负责人。

港澳台科技人员:满足上述课题负责人基本条件中2-5项条件;有正式的合作协议或受聘于课题责任单位,合作期或聘任期覆盖课题的执行期,且每年在课题责任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必须由课题责任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海外华人科技人员(包括取得外国国籍和永久居留权的):

26 满足上述课题负责人基本条件中2-5项条件;正式受聘于课题责任单位,且聘任期覆盖课题的执行期,且每年在课题责任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必须由课题责任单位出具证明材料。

(三)为确保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任务的完成,对课题负责人所承担的课题数量有所限制。在每一个五年计划中,每人最多可参与两项本专项课题,且只能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一项本专项课题。

(四)申请者要遵守科学道德,实事求是地填写课题申报书,保证课题申报书的真实性,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将研究内容相同或者近似的课题进行重复申请。科技重大专项对申请者在申报过程中进行信用记录,对于故意在课题申请中提供虚假资料的,一经查实,记入信用档案,并在三年内取消个人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资格,根据实际情况,对申报单位给予相应处理。

四、课题申报书撰写要求

(一)课题申报资料构成。

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书)(格式见附件1);

2.附件:由国家级或省一级专业检索部门出具的查新证明;申请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复印件。附件与课题申报书合订成册。

3.课题申报书基本情况简表(格式见附件2),只需提供电子版。

27

(二)相关要求。

1.课题申报要求采用统一申报软件填报。各申报单位应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门户网站(http://)下载区中下载课题申报软件,下载系统登录用户名:admin,密码:zdzx2010_kybg。软件咨询服务电话:010-68526556,咨询服务邮箱:zdzx@most.cn。

申报软件的原始登陆用户名和密码与下载系统的登陆用户名和密码相同,软件登录后可自行修改密码。

2. 课题申报书应当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课题申报书及有关资料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3.课题申报书中的课题预算和筹资方案应结合研究任务的实际需要编制,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经费申请额应在指南控制范围内,并应按照指南要求投入相应的经费。课题申请单位财务部门会同申请负责人依据《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共同编制经费预算,并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负责。申请单位上级或业务主管部门能承诺投入经费的请在相应表格中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4.课题申报资料填报结束后应通过申报软件用A4纸打印,左侧平装成册,同时通过申报软件以光盘形式导出电子版(.KAS格式)。

5.如邮寄课题申报资料,请将全部申报材料完好包装,并在

28 外包装上注明申报专题编号(申报专题编号表见课题申报书中第3页的附表)、申请课题名称(创新药物研究开发项目需注明新药分类)、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申请人、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

6.课题申报材料原则上不定密级,确属保密课题须按有关规定办理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派专人送达。课题部分内容须保密的,如新化合物等,须将该部分内容用专用信封封存标注后,由专人送达。

五、申报受理

(一)将课题申报材料一式12份(含2份原件)连同一份电子版文件(光盘)邮寄或送至“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D座(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邮编:100036。

(二)受理申报材料的截止日期为2010年6月1日17:00。只接收在申报截止日期前由申报人或委托代理人面交或邮寄的申报材料。邮寄时间以到达北京的邮戳为准。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对申报材料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或损坏不负责任。对受理截止时间内未收到纸质材料和电子文本的不予受理。

(三)联系人及电话:

综合: 华玉涛 010-88225138; 赵 健 010-88225195;

陆 峰 010-88225195; 肖诗鹰 010-88225125;

贺晓慧 010-68792588。

29 创新药物研究开发: 赵 阳 010-88225129;

肖诗鹰 010-88225125。 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 许 扬 010-88225129;

程翔林 010-88225189。 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 张 靖 010-88225160;

范 玲 010-88225158。 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 王 凌 010-88225195;

敖 翼 010-88225127。 新药研究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文思远 010-88225160;

郑玉果 010-88225196。

附件: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书)

2.课题申报书基本情况简表(1-3)

30

第二篇: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2018年度课题申报指南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牵头组织部门

2017年7月

一、 研究方向 ....................................................... 3 1. 定向委托课题 ................................................. 3 2. 定向择优课题 ................................................. 4 2.1. 器官纤维化防治药物研发 ..................................... 4 2.2. 个性化药物及其伴随分子诊断试剂研发 ......................... 4 2.3. 埃博拉等新疫苗及基于新佐剂疫苗研发 ......................... 5 2.4. 基于大数据的中药新药研发 ................................... 5 2.5. 中药先进制药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示范研究 ....................... 6 2.6. 示范性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建设 ............................. 6 2.7. 创新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关键技术 ....................... 7 2.8. 新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项目 ........................... 7 3. 公开择优课题 ................................................. 9 3.1. 重大新药研发 ............................................... 9 3.2. 临床亟需药品研发 ........................................... 9 3.3. 国产药品国际化相关研究 .................................... 10 3.4. 事后立项事后补助课题 ...................................... 10

二、申报评审方式 .................................................. 11

三、经费支持 ...................................................... 12

四、申报条件和要求 ................................................ 12

五、申报流程 ...................................................... 15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2018年度课题申报指南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以实际应用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其主要目标为针对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10类(种)重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肺结核、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常见病和多发病),研制一批重大药物,完善国家药物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我国由仿制向创制、由医药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十三五”期间专项将继续坚持创新定位和“培育重大产品、满足重要需求、解决重点问题”的“三重”原则,以产品和技术为主线,以完成自主创新药物与急需品种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国家药物创新技术体系、中药现代化取得突破性成果、引领医药行业发展与推动行业转型和实现国产药品的国际化等五大预期重大标志性成果为目标,在战略需求和现实需求两个维度上,聚焦重点领域,实施重大项目,实现“突”的跨越。同时依据《科技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聚焦调整意见的通知》(国科发专〔2015〕78号)要求,将重点任务由原五大任务板块调整为品种与关键技术、核心创新平台能力建设两部分,不再单独支持候选药物、一般性大品种技术改造、单纯性技术研发和孵化基地建设等项目。

1 2018年是专项“十三五”期间的重要阶段,将紧紧围绕专项总体目标,遴选优秀项目,查缺补漏、完善布局,同时立足长远,进行前瞻性部署,提升原始创新能力。2018年课题立项主要以定向委托、定向择优、公开择优方式组织,适度进行后补助的支持,实施期限为2018-2020年。

定向委托和定向择优课题以国家重大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强化课题的顶层设计。定向委托课题明确牵头单位,由牵头单位按照本指南规定的研究内容,组织集成优势单位,编制课题实施方案,并填写正式申报书,经专家多轮论证不断完善后形成立项建议。定向择优课题采取公开申报,由符合条件的优势单位自主申报,经专家评审确定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并提出整合建议,由牵头单位组织各参与单位再次编制课题实施方案并填写正式申报书,通过专家多轮论证不断完善后形成立项建议。公开择优课题由申报单位自主申报,经评审专家两轮评审后,择优遴选并分类整合(采取二级合同单独管理)后提出立项建议,如符合定向择优课题支持方向的则纳入相应课题。

鼓励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或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项目产生的成果申报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鼓励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科学家和在国内创新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课题;鼓励国内课题申报单位与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研发机构联合申请。新药品种临床研究课题原则上由企业牵头申报;新药品种类课题原则上单

2 一品种单独申报,不得多个打包。

2018年新立项课题组织立项工作将继续依托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并由专业机构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科技发展中心)具体实施。

一、 研究方向 1. 定向委托课题

1.1. 创新生物技术药评价及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新型疫苗、抗体、重组蛋白、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等创新生物技术药研发及国际化发展需求,开展关键质量属性的创新性评价方法研究及关键技术标准化研究:建立系列转基因细胞等体外生物活性替代测定新方法、CD19及CD20-CART等治疗性细胞产品成药性及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及药效学模型以及人源创新抗体药物评价新模型;建立HPV等新型多价疫苗、新表达系统疫苗及新发突发传染病疫苗的创新性评价技术及符合国内外新药审评规范的质控标准;建立传统疫苗创新性再评价技术体系;支持疫苗WHO预认证相关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2-3种转基因细胞等细胞活性测定替代新方法并应用于细胞因子、免疫检查点人源化单抗和双特异性抗体的评价;建立2-3个用于人源抗体成药评价的人源化嵌合小鼠模型;建立2-3个治疗性细胞产品药学及安全性评价方法以及药效学评价模型,并形成规范的产品质量评价标准;建立新型疫苗质量标准3-5种;建

3 立2-3种已上市疫苗对变异株效力的再评价体系;主持1-2项生物技术药评价用国际标准品的研制。

拟支持课题数:1项。

有关说明:委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共同牵头,联合国家级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和其他优势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企业等实施。

2. 定向择优课题

2.1. 器官纤维化防治药物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开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肝纤维化等创新药物研发;结合特发性肺纤维化等疾病治疗药物新靶点研究成果,开展相关创新品种研发。鼓励开展固定剂量复方以及新型给药技术和新制剂研发。

考核指标:获得2-3个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至少8个品种获得临床批件,突破关键技术10项以上。

拟支持课题数:2-3项。

有关说明:遴选优势单位牵头,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实施。 2.2. 个性化药物及其伴随分子诊断试剂研发

研究内容:重点开展针对恶性肿瘤等的个性化抗体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及相应的伴随分子表型诊断试剂盒研究;对已上市的抗体药物及小分子靶向药物开展适合中国人群适应症的临床研究,确定其个性化分子表型,建立该药物的伴随诊断方法,申报新适应症批件。

4 考核指标:完成一批抗体及小分子药物个性化评价,获得新适应症注册批件10-15项及伴随分子表型诊断试剂盒注册证10-15项。

拟支持课题数:2-3项。

有关说明:遴选优势单位牵头,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实施。 2.3. 埃博拉等新疫苗及基于新佐剂疫苗研发

研究内容:开展埃博拉疫苗的临床和产业化研究;针对我国流行毒株,开展布尼亚病毒、诺如病毒、登革热等临床急需疫苗研制;开展采用新型重组载体等新技术以及基于新佐剂疫苗研发。

考核指标:埃博拉疫苗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1-2个临床急需品种获得新药证书或完成临床研究,建成质量评价标准;1-2个基于新技术及1-2个基于新佐剂的疫苗完成临床前研究并获得临床批件。

拟支持课题数:3-4项。

有关说明:遴选优势单位牵头,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实施。 2.4. 基于大数据的中药新药研发

研究内容:围绕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中药治疗具有特色的疾病,系统整理和挖掘文献记载、临床用药经验等数据,选择临床确有良好疗效或特色的传统方、名方验方、协定方及医院制剂等,借鉴系统生物学、网络药理学和组学等新技术,按照现代新药研发要求和规范,研发中药新药。

考核指标:获得2-3项中药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至少5个品种获得临床批件;突破关键技术10项以上。

5 拟支持课题数:1-2项。

有关说明:遴选优势单位牵头,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实施。 2.5. 中药先进制药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为提升中药产品质量,推动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结合重大品种,开展先进中药制药技术研究。参照国际先进制药理念,将先进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与中药制药技术融合,搭建数字化中药制造技术平台,构建符合国际规范的中药生产质量标准和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引领国际发展。

考核指标:建立中药先进制药技术平台,建立2条示范性生产线;形成5-8项中药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在不少于5家企业10个中药品种中应用。

拟支持课题数:1-2项。

有关说明:遴选优势单位与集成电路、无线宽带移动通信等专项技术平台联合,组织相关企业联合实施。

2.6. 示范性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建设

研究内容:围绕10类(种)重大疾病,建设符合国际规范的I-Ⅳ期临床研究中心,开展国际前沿的新药临床评价关键技术和大规模随机多中心临床和结局研究。

考核指标:每年新开展若干项新药专项支持和国内企业发起的Ⅰ-Ⅳ期临床试验。

拟支持课题数:不超过5项。

6 有关说明:支持承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任务的医疗机构。

2.7. 创新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人体芯片、生物标志物、3D细胞模型、计算机毒性预测、活体成像技术、干细胞诱导分化细胞模型等体外替代方法和前瞻性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一步完善药物依赖性评价、大动物生殖毒性评价、致癌性评价以及眼科毒理学评价等技术和方法;开展新型细胞治疗产品、新抗体、新疫苗、重组蛋白、核酸药物和基因治疗产品等生物技术新品种,中药新药以及特殊制剂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开展临床检验等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研究;开展国际互认及国际毒理学家资质认证;完善电子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开展重大创新药物品种的全套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

考核指标:建立10-15项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新技术;相关技术体系通过国际认证;完成不少于50个创新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

拟支持课题数:1项。

有关说明:由GLP机构牵头,组织相关科研院所或企业申报。优先支持既往承担过专项课题的GLP机构。

2.8. 新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项目

研究内容:围绕促进新药研发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需求,带动和促进新药研发及产业化发展,构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开放性新药创制共性技术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

7 技术,突破制约从研发链到产业链的核心关键瓶颈技术,重点研究并提升靶点研究与确认、化合物优化、工艺研发、临床前评价、临床评价和上市后临床价值评价等技术水平;构建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产业服务和金融服务等平台,研究并完善加快创新药物和临床亟需药物上市的政策保障体系,形成区域化示范效应。

考核指标:建成技术、人才、资金、政策整合集成、优势突出的全链条开放性新药成果转移转化公共关键技术和系统服务平台,达到新药研发全链条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的高质量一站式服务能力,每年承接新药成果转移转化服务100个以上(其中一类新药不低于30个),5个以上关键技术平台(包括GLP、GCP)获得国际认证或国际行业认可;突破10项以上核心关键技术并在品种研发或产业化中应用;至少支持50个新药品种国内申报,其中30个新药品种国际国内申报;至少支持10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推进10个以上已上市新药的临床价值再评价研究;培育/孵化30家具有显著创新能力的新药研发/生产企业,培育3家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

拟支持课题数:不超过3项。

有关说明:由省级有关部门组织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牵头联合有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申报,要求具有较高的生物医药创新和产业基础,具备从药物发现、临床前评价到临床评价的一站式新药研发服务能力,所在区域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省级政府将医药产业列为支柱产业并出台或承诺出台生物医药产业发

8 展规划、市场准入与产业激励政策,具有良好改革示范效应,要求中央财政资金、地方政府投入资金和其他资金投入比例不低于1:2:3。

3. 公开择优课题 3.1. 重大新药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耐药性病原菌感染、病毒感染等重大疾病,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临床价值大、市场前景好,处于临床前和临床研究阶段的原创性化学药、中药、生物药新药研发及其相关关键技术研究,鼓励开展具有优势、特色的固定剂量复方以及新型给药技术和新制剂研发;立足长远发展需求,积极转化和应用国内外新药研发相关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开展药物新靶标以及基于新靶标、新作用机制等创新药物发现研究。

考核指标: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相关品种完成临床前或临床研究,并获得临床研究批件、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

拟支持课题数:临床研究阶段药物不限,临床前药物不超过50项。

3.2. 临床亟需药品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当前我国防治疾病的用药需求,解决临床亟需药品的可及性,重点支持以下领域的新药、首仿药及其制剂研发:艾滋病、乙肝、丙肝、耐药性结核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药物及耐药菌防治药物;儿童用药物,鼓励结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中的品种开展研究;罕见病

9 治疗急需药物;眼科疾病治疗药物及制剂;针对阿片类和甲基苯丙胺等新型毒品的戒毒药物;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其它临床亟需药品。结合制剂改良等需求,针对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或克服现有重大品种的不足,开展化学药、中药及生物药新制剂研发。

考核指标: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相关品种获得临床研究批件、新药证书、注册批件或生产批件。

拟支持课题数:不限。

有关说明:采用事前立项事后补助。 3.3. 国产药品国际化相关研究

研究内容:支持国产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及其制剂开展国际临床研究,进行临床研究数据的评价,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突破相关关键技术及技术壁垒,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注册上市,或通过WHO预认证。

考核指标:完成国际临床试验并获得上市或出口许可。 拟支持课题数:不限。

有关说明:符合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均可申报,鼓励国际国内同时申报并开展相关临床研究。采用事前立项事后补助。

3.4. 事后立项事后补助课题

申报范围:2015年6月以来获得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核发的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且在相应研发阶段未获得本专项支持的药物品种。重点支持创新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及临床需求大、市场前景好的首仿药,以及通过欧美等发达国家注册、获得上市许

10 可的国产药物。

拟支持课题数:不限。

有关说明:符合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均可申报。

二、申报评审方式

根据不同的立项方式,具体申报及评审流程如下:

(一)定向委托课题。采用一轮申报方式。委托的牵头单位严格按照指南规定要求,组织集成优势单位,编制课题实施方案,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填写正式申报书,经推荐单位提交科技发展中心。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专家进行多轮论证,牵头单位组织不断修改完善,形成立项建议。

(二)定向择优课题。采用两轮申报方式。

——预申报和推荐。针对指南定向择优课题内容(或部分内容)组织申报(可单独亦可联合优势单位),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填写并提交预申报书,经推荐单位提交科技发展中心。

——形式审查和第一轮评审。科技发展中心在受理课题预申报后,组织开展形式审查和第一轮评审工作。第一轮评审重点对申报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承担团队能力和基础等进行评价。提出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及课题集成的建议。第一轮评审原则上不进行会议答辩或召开论证会,必要时可根据需求临时组织答辩或论证。

——正式申报和第二轮评审。牵头单位收到科技发展中心正式申报通知后,组织参与单位编写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直接提交。科技发展中心对正式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重点对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团队、研究目标、考核指标等进行多轮论证,提出立项建议。

(三)公开择优课题。采用两轮申报方式。

——预申报和推荐。申报单位针对指南公开择优课题内容组织申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填写并提交预申报书,经推荐单位提交科技发展中心。

——形式审查和第一轮评审。科技发展中心在受理课题预申报后,组织开展形式审查和第一轮评审工作。第一轮评审重点对申报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承担团队的能力和基础进行评价,遴选优势单位形成进入第二轮评审的课题。

——正式申报和第二轮评审。申报单位收到科技发展中心正式申报通知后,编写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直接提交。科技发展中心对正式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按照研究内容和研究阶段进行分类集成,提出立项建议。课题采取任务归类、子课题二级合同单独管理的方式进行立项和过程管理。

事后立项事后补助课题采用一轮申报方式,申报单位根据指南要求,直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填写并提交正式申报书,经推荐单位上报科技发展中心后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开展评审工作,根据专家评审情况提出立项建议。

三、经费支持

申报单位所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或主管部门原则上应承诺一定比例的配套经费,配套经费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企业申报课题应有明确的自筹经费投入,并先行投入研发经费,自筹经费与申报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各申报单位应按照研发需求,实事求是编制经费预算。若中央财政经费预算被评审核减后,原承诺的其他来源资金的总额不得等比例减少。

四、申报条件和要求

(一)申报单位应按照申报指南中的研究内容、考核指标、有关说明、实施期限、申报方式等要求进行申报。

(二)申报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1年以上(注册时间为2016年7月31日前)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过去5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无不良信用记录。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同一课题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单一途径推荐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三)课题负责人申报当年不超过60周岁(1957年7月31日以后出生),工作时间每年不得少于6个月。课题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含)以上专业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两年以上并有固定工作单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课题负责人应为该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课题。

(四)为确保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任务的完成,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课题(含子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本专项课题。课题主要参加人员的申报课题和改革前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

13 (含任务或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课题(含子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个;改革前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课题(含子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本专项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任务。任务合同书执行期到2017年12月31日前的在研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课题申报书前可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参与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五)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不得牵头或参与本专项课题申报。

(六)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申请作为本专项的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课题申报材料一并报送。

(七)课题负责人过去3年内在申报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无不良信用记录。

(八)课题负责人须遵守科学道德,实事求是地填写课题申报书,保证课题申报书的真实性,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将研究内容相同或者近似的课题进行重复申报。对于故意在课题申报中提供虚假资料的,一经查实,取消申报课题,纳入诚信记录,并在3年内取消个人申报本专项的资格,根据实际情况,对申报单位给予通报和处理。

(九)联合申报各方须签订联合申报协议,明确约定各自所承

14 担的任务、责任和经费。其他单位以协作方式参与课题实施。

(十)国内课题申报单位可以与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研发机构联合申请。但境外研发机构所需研究经费须自行解决,并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归属合同约定。

(十一)因药物临床试验数据不真实、不完整和不规范等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处罚期间的申请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及合同研究组织不得申报相关研究课题。

(十二)既往承担专项课题(含子课题),验收结论为“不通过”的单位和负责人不得申报课题。

(十三)课题申请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十四)其他曾严重违反专项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人员不得申报。

五、申报流程

申报单位根据申报指南要求,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填写并提交申报书。推荐单位对课题申报单位及联合单位的资质、科研能力等进行审核,并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统一报送。推荐单位主要有: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机构,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国家高新技术园区管委会。推荐单位应依据隶属关系或属地管理原则组织推荐,并对所推荐课题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军委后勤保障部限推荐有隶属关系的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国家高新技术园区管委会限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行业协会推荐

15 其会员单位。科技发展中心在受理课题申报后,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开展评审工作。

根据课题不同立项方式,课题申报分为一轮申报和两轮申报两种,立项方式详见专项申报指南。

(一)网上填报。课题申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在线填报。申报单位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完成单位注册、账号创建、在线填报、在线提交等工作,报送至推荐单位。推荐单位完成在线审查并上报。填报信息将作为后续形式审查、评审答辩的依据。请按照时间要求完成网上填报工作。

1.单位注册。申报单位通过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在线注册,具体注册流程及要求请认真阅读公共服务平台说明。已经注册的申报单位不需要重新注册,未注册单位建议尽早完成注册。

2.账号创建。单位注册通过审核后,申报单位使用所注册的账号(单位管理员账号)登录公共服务平台,创建申报用户账号,并将申报课题在线授权给申报用户。

3.在线填报。申报用户在线填报申报材料,完成后提交至单位管理员审核。单位管理员审核确认后,将申报材料在线提交至推荐单位,推荐单位审核后提交到科技发展中心。

4.填报时间。一轮申报课题申报单位网上填报申报书的时间为:2017年8月1日以后-2017年9月11日17:00,两轮申报课题第一轮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时间为:2017年8月1日以后-2017年8月15日17:00。请申报单位合理安排课题填报时间,按时提交课

16 题申报材料。

公共服务平台网站:http://service.most.cn/ 咨询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 传真:010-88654001/4002/4003/4004/4005。 技术支持邮箱:program@most.cn

(二)组织推荐。请推荐单位于网上填报截止后5个自然日内(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科技发展中心。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三)材料报送。课题申报书在线提交后,申报单位下载打印申报书电子版,用A4纸双面打印,正文与附件一并装订成册(简易胶装),一式2份(均为盖章原件,封面标注正本,自行存档份数自定);电子版光盘一份。

申报单位于网上填报截止后7个自然日内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送达科技发展中心。

(四)集中形式审查。收到申报材料后,科技发展中心组织开展集中形式审查。

通过形式审查的课题,将进入后续评审环节。答辩的具体要求由科技发展中心另行通知。

(五)请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完成提交和报送,逾期不予受理。

(六)材料报送地址与咨询电话:

受理单位: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17 寄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9号五栋大楼B3座6层603 邮政编码:100044 咨询电话:010-88312265 传真号码:010-88312271

附件:1.填写说明

2.形式审查标准

3.指南编写专家名单 4.预申报书模板

5.正式申报书模板

第三篇:关于编报“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计划第二批课题预算相关材料的通知

关于编报“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计划第二批课题预算相关材料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保障“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顺利实施,根据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进度要求,请你单位尽快组织编报专项“十二五”第二批立项课题预算等相关材料。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次编报的是“十二五”第二批(2012年)立项课题的预算,其中候选药物研究课题的执行年限为20

12、20

13、2014三年,其余课题的执行年限为20

12、20

13、20

14、2015四年。

二、此次编报的各中央财政经费预算额应与专项核定的经费额度一致,其中候选药物研究课题2012年中央财政经费为核定经费的40%,2013年为40%,2014年为20%;其余课题2012年中央财政经费为核定经费的40%,2013年为30%,2014年为20%,2015年为10%。请严格遵照上述经费额度与比例编报预算。

三、预算编报系统软件的下载地址为:http:///ViewNews.aspx?iNewsID=65,按预算编报说明资料的相关要求完成填报,打印相关书面材料,并导出数据文件(*.owl)。软件使用过程中如有问题,可致电咨询技术支持,电话号码:010-84263636转1。

四、各课题承担单位应高度重视预算编报工作,由各单位财务部门认真审核把关。各子课题承担单位审核并签字盖章后,汇总至课题牵头责任单位。课题牵头责任单位汇总、审核并签字盖章后,务必于2011年10月27日12:00点前将预算相关材料报送至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报送材料一式六份(连同.owl文档,采用光盘刻录)报送至相关业务联系人。报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4号楼(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邮编:100039。

联系人: 卢姗、赵理

电 话: 8822519

8、88225197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一日

第四篇:2018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指南

目 录

领域一:高端装备制造 ..................................................... 2

专题1:核三代核级电动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 2 专题2:核电用起重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 2 专题3:能馈式地铁牵引供电双向变流器研制与应用 ......................... 3 专题4:智能化农业作业装备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 4 领域二:新材料 ........................................................... 5

专题1:IC芯片超精加工用特种异型金刚石系列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 5 专题2:自锐型高强度磨料金刚石的开发及产业化 .......................... 5 专题3: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新型电解质盐开发及产业化 .................... 6 专题4:百吨级电子级多晶硅工程化项目 .................................. 7 专题5:T800S干喷湿纺碳纤维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 7 领域三:汽车零部件 ....................................................... 9

专题1:智联车载光学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 9 专题2: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底盘关键零部件研发及智能制造技术与应用 ........ 9 专题3: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开放合作) ......... 10 领域四:现代农业 ........................................................ 12

专题1: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 .................................. 12 专题2: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13 专题3:肥料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新型肥料产业化 ......................... 13 专题4:兽用疫苗新型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发应用及产业化(开放合作) ..... 14 领域五: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 .............................................. 16

专题1:新型医疗器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 ................................. 16 领域六:资源环境 ........................................................ 17

专题1:城镇生活及工业园区污水污泥处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 ....... 17 专题2:生物基化学品绿色高效开发利用与产业化示范 ..................... 17 专题3:污染地块修复技术及装备研发 ................................... 18

科技创新支撑“双一流”建设专题…………………………………………另行组织 豫酒振兴创新专题……………………………………………………………另行组织

1

领域一:高端装备制造

专题1:核三代核级电动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在核二代核级电动机技术基础上,针对核三代核级电动机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和对比,重点进行长寿命绝缘体系、高抗震性能、耐高温、高效率等关键技术研究并实现技术突破,保证三代核电站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通过对工艺、工装、生产设备及试验检测平台的建设,实现项目产品的产业化。

研究目标:研制出用于核三代核电站的核级电动机样机(华龙一号、CAP1400等),并在国家重大工程进行示范应用;主要技术指标:满足60年寿命绝缘体系、抗震加速度0.3g、适用于82℃的高环境温度、效率不低于二级能效;形成年产2500台的生产能力,申请专利5-8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

申报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业务咨询:胡明昕 0371-86561627

专题2:核电用起重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围绕“华龙一号”、“CAP1400”、“M310”等堆型所需的环行起重机、装卸料机、乏燃料起重机等重要装备,开展起重机起升机构防单一故障、起重机自动消盲、基于遗传算法的结构优化设计及抗震分析、核辐射环境下电控集成、核辐射环境下安全监控等核心技术研究。研发出适用于核电站运行要求的高可

2 靠度、高安全性、高智能化、轻量化的系列化起重装备。

研究目标:首次无故障工作时间≥250h,当量平均无故障时间≥320h,平均修复时间2h,使用可用度≥0.98,起重机吊钩水平投影中心在整个起升高度范围内与环形厂房中心的偏差不大于5mm;形成年产各类型核电用起重设备100台以上的生产能力,制定10项企业标准,行业标准1项,申请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

申报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业务咨询:胡明昕 0371-86561627

专题3:能馈式地铁牵引供电双向变流器研制与应用 研究内容:开展变流成套装置系统接入方案设计,包括系统接入方案、保护方案、运营工作模式设计;研究双向变流装置容量设计,确定装置的工作方式和运行条件,进行装置的散热设计,电磁兼容设计;开展双向变流装置控制技术研究,包括牵引回馈双向变流母线控制、冗余运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发;开展双向变流装置试验技术及应用研究,包括厂内试验技术及现场挂网试验技术。

研究目标:研制出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双向变流装置样机,额定电压 DC1500V,牵引电压范围DC1500-1650V,回馈电压范围 DC1650-1800V,效率≥98%,电流谐波≤3%,装置须在现场实现示范应用,并实现相关新产品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制定企业

3 标准1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

申报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业务咨询:胡明昕 0371-86561627

专题4:智能化农业作业装备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研究内容:针对我省农业机械智能化程度低、专业化机械类型缺乏等问题,研究开发导航、控制、互联网等与农机一体化融合执行装置;研究设施园艺及林下作业的小型智能机械;研究集喷雾、中耕施肥、打顶作业、收获装卸等作业模块化设计与技术整合的田间作业装备;研制农业作业机械远程控制系统;研究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农业作业过程监测系统,开展智能化农业作业装备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开发。

研究目标:研制出智能农用无人机及远程监管控制、智能手机人机交流控制等配套系统并精确耦合,载荷达20公斤以上、续航45分钟以上,推广应用1000台套,推广应用面积500万亩次,突破无人机智能化相关关键技术10项;申报或授权专利15项以上。研制出适合复杂作业环境的小型智能农机及农业作业机械远程控制系统,突破农机智能化相关关键技术10项。实现产值3亿元以上。申报或授权专利15项,打造优势科技团队;探索形成智能化农业作业装备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开发的管理模式。

申报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业务咨询:刘彦宾 0371-65949293

4

领域二:新材料

专题1:IC芯片超精加工用特种异型金刚石系列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针对制约大规模集成电路、IC芯片、单芯片多处理器(CMP)、光电材料、光伏材料等高精、高效加工材料需求,开展特种异型金刚石成核控制、高温高压晶型控制、超声分散剂清洁柔性提纯、高效分选、异型金刚石自动分选检测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研发IC芯片超精加工用特种异型金刚石。

研究目标:开发出IC芯片超精加工用系列特种异型金刚石,高强度晶型一致性≥80%,磁化率≤3×10-5SI,建立特种异型金刚石生产线1条,形成年产1000万克拉的生产能力,制定企业标准1项,申请专利4项以上。

申报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业务咨询:胡明昕 0371-86561627

专题2:自锐型高强度磨料金刚石的开发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针对国产高强度金刚石耐磨性、自锐性差的问题,以改善粗颗粒、高强度金刚石的自锐性为重点,开展新型六面顶压机合成腔体的组件结构设计、高精度智能化温度-压力控制系统设计、新型高效触媒成分设计、温度场差分控制、具有“层岩结构”高自锐性金刚石单晶合成等关键技术研发,研制系列自锐型高强度金刚石。

5 研究目标:开发出强度在12kg级以上的高强度自锐型金刚石,建设12kg级以上的粒度为35/40目、40/45目、45/50目的系列自锐型高强度金刚石生产线1条,达到6亿克拉/年的生产能力,申请专利4项以上。

申报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业务咨询:胡明昕 0371-86561627

专题3: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新型电解质盐开发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以提升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性能和安全性为目标,开发适用于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电压、长寿命和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用高性能电解质,满足未来动力电池对电解质需求。

研究目标:研发出规模化生产系列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如双(氟磺酰)亚胺锂、双草酸硼酸锂、二氟草酸硼酸锂、四氟硼酸锂、二氟磷酸锂等的工艺技术,研制的新型电解质纯度不低于99.5%,单个金属离子含量<10ppm,阴离子<50ppm,水<100ppm,不溶物<300ppm,形成系列化新型电解质锂盐年产1000吨的生产能力,申请专利5~10项。

申报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业务咨询:胡明昕 0371-86561627

6 专题4:百吨级电子级多晶硅工程化项目

研究内容:针对高端电子科技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电子级多晶硅市场的需求,研发具有无定型硅产出率低、多晶硅产品结晶致密、硅棒生长可控且纯度高、节能环保的电子级多晶硅生产技术。开发具有较优物料流量及流量比、较优电流和电压配合参数的电子级多晶硅生产工艺;改进现有硅烷CVD炉内件结构,开发成熟的硅烷CVD法;开发循环氢气和硅烷的吸附净化工艺技术,提高精馏装置的控制水平,提高工艺运行的稳定性,解决电子级多晶硅生产技术推广及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研究目标:集成创新示范高纯度、低能耗电子级多晶硅制备技术,选择硅烷热分解工艺、交流电法、吸附净化循环气,开发无废气产生、节能环保的电子级多晶硅制备工艺,申请专利10-12项,生产规模达百吨级,实现低能耗、高纯度的电子级多晶硅规模化生产。

申报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业务咨询:胡明昕 0371-86561627

专题5:T800S干喷湿纺碳纤维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军民两用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展方向及新能源汽车等工业领域对高强、轻量化碳纤维材料的重大需求,开展T800S干喷湿纺碳纤维大容积聚合、高速干喷湿纺原丝制备、低成本预氧化及碳化等核心工艺技术研究,研发高性能

7 原丝/碳纤维制备关键装备,突破大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件用国产碳纤维成本高、质量稳定性差等技术瓶颈,实现T800S干喷湿纺碳纤维规模化低成本生产,完善国产碳纤维规格型号,进一步拓展国产碳纤维在军民两用航空航天领域及新能源汽车、工矿等工业领域的应用规模。

研究目标:形成低成本T800S干喷湿纺碳纤维和关键装备国产化成套技术和工艺包,碳纤维拉伸强度≥5.88GPa、拉伸模量≥294GPa,拉伸强度CV≤5%,实现低成本、高稳定性工业级T800S干喷湿纺碳纤维千吨级产业化生产,年生产规模达到1000吨,申请专利5~10项。

申报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业务咨询:胡明昕 0371-86561627

8

领域三:汽车零部件

专题1:智联车载光学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以满足智能汽车制造为重点,进行智能汽车关键技术研发,探索面向智能汽车的高效可靠信息安全体系,重点开展复杂行驶环境下自主式和协同式动静态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车载摄像模组小型化设计和EMC稳定性技术,车载镜头高清晰度、大视场、小畸变理论和技术,动态轨迹线辅助泊车系统软件设计,系统集成应用及其产品生产工艺等的研发,为实际车辆的人、车、环境信息采集和智能交互应用提供保障。

研究目标:开发出具有耐环境性、高稳定性和低成本、玻塑混合材料的高清晰度、大视场、小畸变车载镜头,以及新型车载摄像模组和360°AVM无盲区全景系统并在样车上应用,形成年产500万只车载镜头和100万套车载摄像模组的产业化能力,申报专利8项以上,形成技术规范、标准3项以上。

申报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业务咨询:胡明昕 0371-86561627

专题2: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底盘关键零部件研发及智能制造技术与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重大技术需求,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传统产品上的应用为核心,开发新

9 型传动系统、新型减震装置、电动转向系统、整车控制系统及模块等新型汽车底盘零部件或总成;以实现智能化生产为目标,研发国内首创、高度自动化的汽车底盘零部件总成生产线,实现批量生产,满足生产方式的升级换代要求。

研究目标:开发出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配套产品,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和实现配套供应;研制出生产过程需要的关键智能装备,建成实际应用生产线,实现相关新产品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形成技术规范、标准2项以上,申请专利5项以上。

申报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业务咨询:胡明昕 0371-86561627

专题3: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开放合作)

研究内容:依据《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豫政〔2016〕12号)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要求:“突破高集成度的电驱动总成、集成控制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针对传统电动汽车三相异步电机电驱动系统存在功率密度低、效率偏小以及高效控制依赖于速度传感器的问题,基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研究基于新型拓扑结构的无速度传感器电机驱动总成及其控制技术,突破无速度传感器电机控制、高效铸铜转子设计与应用以及双三相电机冗余

10 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制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的新型电机驱动总成,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研究目标:实现电驱动系统全速段无速度传感器控制,在无速度传感器的条件下,转速范围不小于0-6000r/min,堵转转矩不小于额定转矩的2倍,电机驱动效率提升不小于3%,运行允许的缺相数量不小于2相;申请发明专利8项以上;建设年产5万套/年生产线,达产后年产值不低于5亿元。

申报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联合省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或国际领先的境外研发团队,合作各方应签署战略性合作协议和针对本项目的合作协议,鼓励产学研合作。

业务咨询:郭 建 0371-65933218

11

领域四:现代农业

专题1: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

研究内容:根据市场对优质小麦加工需要,选育出适宜我省广泛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强筋、弱筋专用小麦新品种,针对专用优质小麦新品种特点研究其规模化、标准化栽培生产技术和专用粉、面制品加工技术,形成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规程,探索专用优质小麦育种--订单--大面积生产--面粉加工的全链条技术模式和组织管理机制,实现优质小麦生产、流通和产后加工等全产业链有效衔接,促进河南小麦产业转型升级。

研究目标:育成强筋或弱筋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3个,品质达到国家优质小麦—强筋小麦(不低于二级)和弱筋小麦标准;研究配套出育成专用优质小麦新品种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2项以上;在河南优质小麦生态适宜区建立已育成优质品种万亩产业化示范方15个以上,专用优质新品种累计示范应用300万亩以上;构建产供销加对接平台体系1个,履约万吨以上生产订单10个以上;开发育成优质品种专用粉或面制品新产品3个。申请或授权专利类知识产权5项以上;探索形成覆盖专用优质小麦育种--订单--大面积生产--面粉加工全链条技术模式和组织管理机制。

申报要求:由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业务咨询:刘彦宾 0371-65949293

12 专题2: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目前我省道地珍稀中药材品种退化严重、栽培技术不规范等突出问题,重点开展中药材资源收集保护、选优扩繁种植研究,建立工厂化育苗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中药材质量标准综合评价技术体系,建设道地中药材仿野生规模化种植基地,推动道地中药材良种化、药源基地标准化、种植技术规范化,打造我省中药材品牌。

研究目标:针对我省3种以上道地药材,选育审定新品种5个以上,建立珍稀中药材工厂标准化育苗示范3600平方米以上,建立千亩以上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基地2个;建立中药材标准化仿野生种植示范基地5万亩。实现年产值2亿元以上,申报国家发明专利7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9项以上,探索形成覆盖珍稀中药材工厂化育苗—规范化种植的全链条技术模式和珍稀中药材“品牌”管理模式。

申报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业务咨询:刘彦宾 0371-65949293

专题3:肥料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新型肥料产业化

研究内容:针对当前我省农田施肥中化学肥料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面源污染加剧、土壤板结和酸化凸显等问题,重点研发新型肥料增效剂、缓释剂、稳定剂、土壤修复剂,开发新型

13 增效肥料与功能性土壤调理剂产品;进行新型增效肥料和土壤调理剂产品施用的增产提质、土壤生态环境效应评估;研究不同种植体系新型增效肥料与土壤调理剂的施用方法与技术标准;开展新型肥料的产业化开发。

研究目标:研发新型肥料增效剂、缓释剂、稳定剂、或土壤修复剂产品4种;突破新型增效肥料生产关键工艺技术4项,制定技术标准3项;创制增效肥料和土壤调理剂产品3种;提出增效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施用技术3套,在不减产的前提下,平均减少肥料用量15%以上;申请专利5项以上;建立年产10万吨的新型肥料生产线1条,年产1万吨的土壤调理剂生产线1条。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打造优势科技团队;探索形成覆盖新型肥料产品—生态环境评价—技术应用标准的全链条技术模式和新型肥料产业化开发的管理模式。

申报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业务咨询:刘彦宾 0371-65949293

专题4:兽用疫苗新型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发应用及产业化(开放合作)

研究内容:依据《河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豫政办〔2017〕11号)对推动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要求:积极发展绿色农用产品,积极发展兽用疫苗绿色农用产品,创制一

14 批新型动物疫苗等重大产品,重点提升兽用疫苗等优势产品综合竞争力。针对猪圆环、猪伪狂犬、鸡新城疫等重要动物疫病,及现有免疫佐剂存在依赖进口,有残留,易产生副反应,质量难以控制,稳定性差等缺点;充分发挥我省中草药资源优势和生物制品产业优势,促进现代中药与兽用疫苗融合发展与转型升级,开展以中药免疫增强剂为佐剂的新型兽用疫苗的研发和产业化。研究以甘草皂苷、芦荟胶、当归多糖、粘多糖、生物碱等中药成分为免疫增强剂的疫苗,解析作用机理;熟化中药成分的提取纯化工艺,开展质量标准研究;筛选新型中药免疫增强剂处方,确定中药免疫增强剂纳米乳等疫苗的生产工艺;制备高效绿色的新型兽用疫苗,建立疫苗免疫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及指标,开展同类产品对比性研究;研究开发防治动物重大疫病、环境友好型、高效绿色无残留中药免疫增强剂疫苗并产业化,保障食品安全。

研究目标:开展新型兽用疫苗的临床应用研究,对新型兽用疫苗进行产业化开发。研制1~2种安全高效无残留的新型中药免疫增强剂,开发2~3个新型免疫增强剂疫苗,达产后,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获得科技成果2项以上,申报发明专利4项以上。

申报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联合省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或国际领先的境外研发团队,合作各方应签署战略性合作协议和针对本项目的合作协议,鼓励产学研合作。

业务咨询:郭 建 0371-65933218

15 领域五: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

专题1:新型医疗器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

研究内容:诊断类产品(体外诊断试剂、检验仪器设备),针对临床重大疾病的诊断需求,解决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设备的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其产品分析灵敏度、均一性、特异性及稳定性等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全自动体外诊断体系等医疗器械高端产品方面,实现重点突破。针对体外诊断试剂所需的关键原辅材料的研究,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生产。针对患者预后康复开发新的医疗器械产品,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保证其作用确切、效果显著。

研究目标:充分发挥医疗器械自主研发的能力,实现国产医疗器械逐渐取代长期进口的局面。企业应建立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体系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风险管理、制定产品技术要求、进行注册检验和临床验证,并通过医疗器械GMP认证。在研产品应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2个,进入临床验证阶段产品2个,申请/获得专利核心技术不少于2项,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年产值应达到1000万元以上。

申报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业务咨询:刘慧杰 0371-65958021

16

领域六:资源环境

专题1:城镇生活及工业园区污水污泥处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

研究内容:针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以及工业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成本高、运行管理复杂、资源化利用不足、环境二次污染、稳定化减量化程度较低等难题,开发低成本的污泥稳定、脱水、减量和资源化技术,研发成套装备并实现产业化,解决污泥处置问题。

研究目标:形成一套成本低、效率高、管理方便、资源化利用程度高的工业污泥处理技术及装备,申报国家专利2项以上,建设污泥处理工程,要求处理系统能量自给并最大可能对外输出能量,污泥减量化达到90%以上且实现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无害化。

申报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业务咨询:刘慧杰 0371-65958021

专题2:生物基化学品绿色高效开发利用与产业化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以植物蛋白等废弃物为原料合成生物胶粘剂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生物胶粘剂制备新工艺,开发生物胶粘剂生产设备,形成生物胶粘剂的合成关键技体系;开发生物胶粘剂用于生产绿色人造板材的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实施生物胶粘剂和绿色人造板材产品示范。

17 研究目标:获得植物蛋白合成生物胶粘剂的关键技术和新工艺2项以上;开发生物胶粘剂生产设备1套以上;开发生物胶粘剂用于生产绿色人造板材的关键技术1项以上;开发生物胶粘剂用于生产绿色人造板材的成套设备1套以上;申请发明专利4项以上;参与行业或国家标准制定1以上;建成年产20000吨生物胶粘剂及1万立方绿色人造板材的产业化示范工程各1个。

申报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业务咨询:刘慧杰 0371-65958021

专题3:污染地块修复技术及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工业污染地块有机物污染(有毒有害物质、挥发性有机物、持久性污染物)污染特征和迁移转化规律,研发集成修复工艺技术、研制修复材料,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修复装备,并进行工程示范。根据不同重金属(铅、铬、镉、汞、砷)污染程度和用地目标,研究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修复工艺技术、研制修复材料,研制配套设备,形成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并进行工程示范。

研究目标:形成至少1套完备并有推广价值的有机物污染地块修复技术(包括其使用的修复材料和修复设备),使重度污染地块的人体健康风险降低90%以上,使中度和轻度污染地块的人体健康风险降低到可接受风险水平(依据国家污染地块风险评估方法和标准);建立2个以上的典型有机物污染修复示范工程;申

18 报国家专利2项;制定此类修复技术的省级地方技术指南1项。

研发出不少于2种有推广价值的重金属污染地块修复方法,使重度污染地块的人体健康风险降低85%以上,使中度和轻度污染地块的人体健康风险降低到可接受风险水平(依据国家污染地块风险评估方法和标准);研制出2种以上修复材料产品;研制出1种以上成套设备;申报国家专利2项;制定此类修复技术的省级地方技术指南1项。

申报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业务咨询:刘慧杰 0371-65958021

19

第五篇:餐饮单位重大活动食品安全工作指南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

陶红

2011.8.1

2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管管理的特别规定》

•《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

•《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

•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1493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条件

•承接重大活动餐饮单位必须持有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和培训合格证。食品加工场所的布局流程合理,上下衔接,无交叉污染,食品贮藏、加工、供应的设备符合相关要求,并与接待任务相适应。

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

•承担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餐饮单位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量化分级A级(或具备与A级标准相当的条件);

(二)具备与重大活动供餐人数、供餐形式相适应的餐饮服务提供能力;

(三)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出的其他要求。

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

•餐饮单位主要承担十个方面的责任:一是建立餐饮安全管理机构,制定重大活动餐饮安全实施方案和事故应急处置方案;二是与餐饮安全监管部门签订责任承诺书;三是制定重大活动食谱并报监管部门审核;四是依法加强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采购和检验管理;

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

•五是加强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和餐饮具清洗消毒;六是加强餐饮从业人员特殊需要培训;七是严格落实食品留样要求;八是不使用法律法规禁止或者不宜提供的食品;九是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时及时报告;十是配合监管部门加强监管,针对有关意见进行认真整改。

基本慨念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如大枣、枸杞、山楂等),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在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主要指原料、半成品、成品(包括凉菜、生食海产品、裱花蛋糕、现榨果蔬汁、自助餐等)。

•原料:指供烹饪加工制作食品所用的一切可食用的物质和材料(例如:猪肉、酱油、大米、菠菜等)。 •半成品:指食品原料经初步或部分加工后,尚需进一步加工制作的食品或原料(例如:穿过水五花肉、排骨

等)。

•成品:指经过加工制成的或待出售的可直接食用的食品(例如:辣子鸡、糯香骨、飘香肉等)。

基本慨念

•清洗:指利用清水清除原料夹带的杂质和原料、工具表面的污物所采取的操作过程。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钝化或除去有害微生物的操作,消毒不能完全杀死细菌芽胞。

•从业人员:指餐饮服务中从事食品采购、保存、加工、供餐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的人员

•交叉污染:指通过生的食品、食品加工者、食品加工环境或工具把生物的、化学的污染物转移到食品的过程。

基本慨念

•食品中心温度,指块状或有容器存放的液态食品或食品原料的中心部位的温度 ,一般为75℃。

•冷藏,指为保鲜和防腐的需要,将食品或原料置于冰点以上较低温度条件下贮存的过程,冷藏温度的范围应在0~10℃之间。

•冷冻,指将食品或原料置于冰点温度以下,以保持冰冻状态的贮存过程,冷冻温度的范围应在-20℃~-1℃之间。

各加工间要求

(1)清洁作操区:指为防止食品被环境污染,清洁要求较高

的操作场所,包括专间、备餐场所。

指处理或短时间存放直接入口食品的专用操作间,包括凉菜间、裱花间、备餐专间、集体用餐分装专间等。

(2)准清洁操作区:指清洁要求次于清洁操作区的操作场

所,包括烹调场所、餐用具保洁场所。

(3)一般操作区:指其他处理食品和餐具的场所,包括粗加

工操作场所、切配场所、餐用具清洗消毒场所和食品库房。

食品原料采购要求

①所有食品原料应进行定点采购。

②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市场采购,索取并留存许可证、营业执照、检验合格报告、检疫合格证(或复印件)以及购物凭证。 购物凭证应当包括供应者名称、供应日期和产品名称、数量、金额等内容。长期定点采购的,应当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

③做好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台账记录。台账应当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单位、生产批号、保质期、供应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④ 应当按产品品种、进货时间先后顺序有序整理、妥善保管索取的相关证照、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和查验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其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库房要求

①库房应设专人管理一。

②食品入库前必须进行验收、登记,检查所购产品感官、外包装、包装标识是否规定,是否符合索证要求,凡不符合要求者不得入库,不得存放变质、有异味、污秽不洁、超过保质期限食品,不得在食品库房内存放私人物品、有毒有害物品和杂物。

③食品保藏存放须分类分架、隔墙离地15cm以上;易腐食品须冷藏;仓库要保持清洁、干燥,做到防潮、防

霉、防蝇、防鼠,库内食品要挂牌,标明品名、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做到先进先出。

④冻肉、禽、水产类原料应贮藏在一18℃以下冷库内,同一库内不得贮藏相互影响风味的原料,冷藏库应及时除霜,定期消毒。

⑤新鲜果蔬原料应存放在遮阳、通风良好的场地。特殊原料应根据不同要求贮藏。

粗加工要求

①粗加工间内用具、容器要专用。

②加工前应先检查食品原料的质量,剔出不可食部分,不加工腐败变质、霉变生虫的原料。

③荤素粗加工应分间或分区,洗涤池、刀、墩、案板、容器等用具必须荤素分开;水产、肉、禽、蔬菜食品应分池清洗并有明显标识;冷冻食品应自然解冻,解冻后的食品不得再冷冻。

④肉类食品清洗后应无血、无毛污;鱼类清洗后无鳞、鳃、内脏;蔬菜洗后无泥沙杂物。

⑤清洗后食品应保持清洁,放在清洁的容器里,并放置于专用货架。荤素食品盛器分开使用,易腐食品及时冷藏保鲜。

⑥加工场地清洁无积水,下水道通畅,无垃圾积存,无异味。有专用污物箱(桶),及时加盖,随时清除,不积压、不暴露、不外溢。

切配要求

• ①配菜应设置专区(专案)或专室。

• ②检查食品质量,不切配腐败变质和有毒有害食品;原料要新鲜,随用随配,不积压。

• ③刀、墩、盘等用具必须专用。配菜结束,应对地面、台面、工用具清洗干净,定位存放,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 ④冰箱专人管理,定期化霜消毒,经常检查食品质量,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开存放,冰箱内食品不得重叠,开罐的食品应倒人盛器加盖冷藏备用。

烧煮烹调要求

•①烧煮前检查食品质量,不得烧煮腐败变质食品。

•②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烧熟煮透,防止里生外熟,中心温度应在70℃以上,豆浆要彻底煮透,煮沸后持续加热15—20分钟。

•③烹调后的食品要保洁存放,剩饭菜不得再次供食用;不得外购熟食品。

•④烧煮、出菜流程合理,无交叉污染;生熟菜应分台或分层放置;生熟容器有明显标记,不得混用,用后洗净消毒,定位保洁存放。

•⑤盛装调料的容器要保持清洁卫生,调料内无异物、无油垢,调料容器定期消毒,无油垢。

•⑥不用炒菜勺子和手尝味,不用抹布擦碗盆,滴在盘边汤汁用消毒巾擦。

熟食、冷菜配制要求

①熟食、冷菜配制须专人、专间、专用工具、专用消毒设施、专用冷藏。

②操作前用紫外线灯对专间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操作时专间温度应低于25℃。③工作人员应在预进间内穿戴干净的工作衣、帽、口罩,双手经严格消毒后进入专间。

④自制冷菜要有计划,现用现配,食品充分加热,防止外熟里生,不供应隔夜隔顿改刀熟食冷盘。

面点或者点心制作要求

•①原料须挑选、过筛,不使用发霉、虫蛀、变质酸败的原料。鸡蛋必须洗净后使用,不用变质散黄蛋。肉馅必须随用随做,不得积压。煎炸过的食用油每天过滤除渣。奶油要专柜低温存放。

•②对使用食品添加剂应设专人、专柜管理,同时做好每次使用记录(制作面点或者点心名称、面粉斤数、添加具体食品添加剂名称和量、添加人签字、年月日)

•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时间、名称、数量、用途、称量方式,使用人应当签字确认,食品添加剂的购进、使用、库存,应当账实相符。

•③裱花蛋糕等冷加工糕点应在专间内由专人、专用工用具加工,专间的温度应低于25℃。

•④制作有计划,随用随做,加热要彻底。经冷作业加工的点心、裱浆和新鲜水果应当天制作,当天食用,隔夜不得供食用。

•⑤食品用工用具、容器、容器等应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⑥成品应放置在清洁的食品橱柜内,做到防蝇、防尘、防鼠,必要时,应冷藏。

⑦蛋糕胚应在专用冰箱内贮存,温度10℃以下。

⑧植脂奶油裱花蛋糕储藏温度在3±2℃,蛋白、奶油、人造奶油裱花蛋糕贮存温度不得超过20℃。烧烤间要求

•①使用原料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②制作过程生熟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③淋浇用的蜜糖及麦芽糖在使用前应经过滤、煮沸消毒,用后加盖存放。

•④在制作烧烤食品时严禁使用食品添加剂

•⑤废弃物品应放入带盖的容器内,不得外溢并及时清理。

餐饮具清洗消毒要求

•①洗刷餐饮具应设专间并与厨房分开,做到污进洁出。

•②餐饮具清洗消毒工序合理,按一刮二洗三清四消毒五保洁的顺序操作。

•③餐饮具采用煮沸、蒸气、红外线、洗碗机消毒。煮沸、蒸汽消毒温度必须达到100℃,消毒时间应在10分钟以上;红外线消毒温度达120℃以上,时间不少于15分钟;洗碗机消毒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餐饮具消毒后可以用消毒巾擦干。

•④不宜使用热力消毒的餐饮具可用化学药物消毒方法。消毒前应洗刷干净,有效氯配制浓度不得低于250ppm,浸泡5分钟以上,再用清水冲净,配制消毒液应4小时更换一次。

•⑤餐饮具消毒后应无水渍、无污垢、无油渍、无食物残渣、无异味。

•⑥餐饮具消毒后应放人密闭式保洁橱内,不得与其他物品混放,防止交叉污染。

•⑦废弃物品应放人带盖的容器内,不得外溢,及时清理。

餐厅服务要求

•①餐厅地面、墙壁、门窗、桌椅清洁整齐,无虫、无苍蝇,无蟑螂。

•②做好台面调料、牙签、餐巾、饮具等清洁卫生工作。

•③台布摆位只准提前在餐前2小时内,餐厅服务员发现食品有异物、有异味等不得上桌,用过餐饮具及时收回。

•④必须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消毒餐巾、餐巾纸。

•⑤上菜车、托盘必须每餐清洗,保持清洁。端菜时手指不得接触食品,分菜工具不接触顾客餐具,递毛巾使用的夹具,用后及时清洗消毒。

自助餐要求

•①应具有与就餐人数相适应的加工就餐场地;

•②不得供应生食水产品;

•③冷莱必须在熟食专间内切配,且做到现用现配;

• ④无持续加热设备时,菜肴上架供应时间不得超过1.5小时,菜肴制作完成至食用时间不超过2小时;有持续加热设备则需保持菜肴的中心温度达到70℃。

• ⑤新上菜肴不得覆盖旧菜肴,做到先上先用。

• ⑥夹菜工具应做到一品一工具,定位存放,不得混用。

外卖盒饭要求

•1)盒饭包装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卫生标准。

•2)盒饭烧煮至食用间隔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盒饭不得在现场分装。

•3)分装好的盒饭应使用专用密闭式车辆运输,并事先对车辆内部进行清洗消毒,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注意操作卫生,防止污染。

•4)盒饭包装上必须标有生产单位、生产日期、生产时间和超过3小时禁止食用的说明。

•5)盒饭销售(分发)处应设有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场所。

从业人员管理要求

•1)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及健康检查工作。

•2)食品从业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包括新参加或临时参加的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从业人员发生腹泻或相关传染病症状及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者应立即调离。对从业人员卫生状况做好动态了解。

•3)凡患有下列疾病之一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 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

•.活动性肺结核。

•.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

•.其他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疾病。

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操作人员在上岗前以及上厕所、处理原料、从事与食品加工的其他活动后,应洗净双手。

•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还必须戴口罩。

•不得用手直接抓取备餐食品。

•不得穿戴工作衣帽进入厕所及与生产无关的场所。

•操作间内不得吃食物、吸烟和随地吐痰,不得放置与生产加工无关的个人用品。

•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不留长指甲。

•从业人员在操作食品过程中,不得佩带首饰和涂抹指甲油。

•在岗期间发现有法律规定的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的疾病,以及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手外伤者,也必须暂停接触食品的工作,待排除有碍食品安全疾病后方可恢复工作。

做好除“四害”工作

•做好防蝇、防鼠和防止各种昆虫孳生等工作,定期或在必要时进行除害灭虫。使用的杀虫剂应是获得卫生行政部门批件的产品,并按规定的浓度、方法使用,采取妥善措施,不得污染食品、设备、工器具和容器。

配合相关单位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1)配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原料、调味料、工用具及食品制作环节的抽检监测工作; •2)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提出的要求和整改意见;

•3)配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每餐食用的定型包装饮料、酒水监督检查和封样保存工作。

菜单的审查

•根据九运会组委会要求结合厨房设备及季节等情况,认真、科学地制定菜单,提前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审核批准,菜单一旦审核后,不得随意更改,否则一切后果自行承担。如确系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应提前一天向驻点食品安全检查人员请示,待批准后方可调整。同时须每天上报食品原料进货情况。 •要求提供菜单必须标明餐饮单位名称(注加盖公章)、餐次、就餐地点、就餐方式、就餐人数、就餐时间、年月日、 供应食品品种和具体名称。

•禁止供应以下食品:

•毛蚶、泥蚶、魁蚶、炝虾等生食水产品。

•醉虾、醉蟹、醉螃蜞、咸蟹等生食水产品。

• 凉拌皮蛋、干鲜野生菌、发芽马铃薯、四季豆、河豚鱼和野生动物。

•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变质、霉变、腐败、虫蛀及有毒有害食品:

•其他未经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批准供应的食品

留样要求

•按照每餐提供食谱品种均实行留样制度,各种食品的留样量为100-200g,置于经消毒有盖的盛器内,放入专用留样冰箱内,5-10℃保存48小时,并做好记录。(包括餐次、就餐地点、就餐方式、就餐人数、食品品种、留样量、时间、留样人签字、48小时处理情况)。

食源性疾病的十大危险因素

•1.过早地烹调食物,煮熟的食物保存在室温条件下(25℃—40℃)超过2小时;

•2.熟食或剩余食品重新加热的温度和时间不够,未能杀死病菌;

•3.肉、奶、蛋、豆类及其制品加热不彻底或不均匀,未烧熟煮透;

•4.冷冻肉及家禽在烹调前没有充分解冻;

•5.由于人员操作或者存放不当等原因造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6.误食有毒的动植物如毒蘑菇、河豚鱼等,或者烹调加工方法不当(如四季豆或豆浆未煮透)没有去除其中的有毒物质;

•7.生吃水产品及其他可能被寄生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品;

•8.食物的体积过大,烹调的温度和时间不够;

•9.食品制作人员健康状况和卫生习惯差;

•10.使用不洁净的水。

谢谢!

上一篇:重点项目调研报告下一篇:祝福公司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