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制剂申报新药的可行性

2024-05-22

医院制剂申报新药的可行性(精选5篇)

篇1:医院制剂申报新药的可行性

医院制剂业的发展分析

医院制剂是医院药学及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国家有关医院制剂政策法规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医院制剂室自身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医院制剂的生产已受到严格的限制,其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也迫使医院制剂要创新思路、转变观念、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向更高层次发展。目的:探讨医院制剂萎缩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

方法:通过对医院制剂自身及外周环境的分析,提出医院制剂的发展思路。结果:医院制剂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转变观念,拓宽渠道,以求更好发展。结论:医院制剂作为药品供应的补充,必然存在,其发展必将推动整个医院药学的发展。

医院制剂是医院药学及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国家有关医院制剂政策法规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医院制剂室自身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医院制剂的生产已受到严格的限制,其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也迫使医院制剂要创新思路、转变观念、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向更高层次发展。为什么医院制剂越来越少

1.1 国家有关医院制剂政策法规的完善及监管力度的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章、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药监部门在换发新的《医疗机构制剂生产许可证》时,也按照此规定核定医院制剂的生产品种,以确保临床供应和制剂质量。

1.2医院制剂存在的问题

(1)定位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相当一部分医院制剂室虽按标准进行了改建,但依然因资金投入不足,而使车间难以扩展,布局不合理,设备难以更新,技术力量薄弱,生产条件简陋,检验设备陈旧,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通过达标验收。

(2)药学技术人员紧缺,技术力量配置不合理医院制剂室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但却无法保证每个生产岗位都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把关,技术力量薄弱,从而不得不聘用一些非药学专业人员从事关键岗位的工作。受专业文化水平的限制,岗位操作规程难以落实,制剂质量难以保证。

(3)自行开发的特色制剂少医院制剂室原来生产的大多数品种都是在验收和换证时无法取得批准文号的品种,医院自行开发的特色制剂少,甚至没有,即使有也很难大批量生产,这就使医院制剂室出现因生产品种少,不能保证批量生产而出现难以维持的尴尬局面。

(4)制剂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高受用量及使用范围的影响,医院制剂的生产难以连续作业,加之各岗位聘用人员的专业层次和频繁更换,岗位培训和操作规程的落实不到位等,使制剂质量不稳定、废品增加、原辅料浪费严重,人、财、物的投入加大,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高,入不敷出。

1.3大型现代化制药企业的迅速发展,直接冲击医院制剂的生产

随着我国大型现代化制药企业的迅速发展和生产品种的日益齐全,很大程度上已经满足了临床用药需求。与药企相比,医院制剂除产不愁销外,其生产环境、设备、模式、质量、价格等都没有竞争优势,最终导致优胜劣汰,趋于萎缩。医院制剂发展的思路和前景展望 2.1利用药学技术人员,充实和加强医院临床药学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发展的热点和趋势,是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将原制剂室部分药学技术人员充实到临床药学工作中,利用他们所学药学理论知识,在合理用药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下临床参与查房等方面,发挥药学专业特长,积极推动医院药学的发展和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变。

2.2利用制剂原有生产条件,设立药剂科静脉用药混合配制室(PIVA)

药剂科静脉用药混合配制室(PIVA),是指依据临床医师处方,经药师审查其用药合理性后,在超净装置内,无菌操作下于静脉输液内添加其他注射药物,使之成为可供临床直接由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滴注的药液。现阶段,大多数医疗机构临床静脉用药的混合配制是在病区的开放环境下由病区护士完成,给用药安全带来隐患。可以考虑利用原大输液灌封及部分车间、净化设施和药学技术人员设立静脉用药混合配制室,明确药师责任,加强对医师医嘱及处方用药合理性的审核,从而提高用药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2.3与临床协作,依协定处方开发特色中药制剂

中医中药以其独特的防病治病优势,正受到全球各国的重视。我们理应挖掘其巨大潜能,让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医院制剂应该与临床密切合作,依照协定处方、中药古方、验方,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改变剂型、提取有效成分等,合理组方,研制开发有特色的中药制剂。

2.4发挥条件优越的制剂室优势,建立区域性制剂中心

今后除医院自己开发的特色制剂外,医院制剂的生产和供应只停留在一些性质不稳定,规格少,效期短,药企难以生产的药品。因此,我们可以寻求药监部门的支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建立区域性制剂中心,所生产制剂在本区域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这样既发挥了制剂中心的作用,又保证了该区域医院制剂的供应。

加强医院制剂的监管

医院制剂是市场药品的重要补充。目前市场药品很多,但一些性质不稳定、效期短的药品(的卡因、匹鲁卡因、硝酸银制剂、碘酊等)或销量少、利润低的药品,药厂不愿生产或难以生产,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临床需要。这种供需矛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只能通过适应性强、灵活性大、能及时满足临床和科研需要的医院制剂来解决。医院制剂也是开发新药尤其是中成药的研发基地。我国不少名医特别是老中医都有自己的经验方药、验方、秘方,多年临床确有独特疗效。通过医院制剂的形式生产可以在本医疗机构使用,进一步确认临床效果后还可以与药品研发机构或药厂共同开发成新药。在这个意义上讲,医院制剂室也是新药研发的重要基地。此外,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医院制剂有存在的必要。根据有关报道,在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医院药房也都开展了医院制剂工作。美国药师协会对1853家医院调查显示,41%的医院开展了制剂业务,制剂品种中有74%的品种是市场无供应品种,75%为无菌制剂。日本医院药房协会调查了多所具有500张病床的医院,93.1%的医院建有普通制剂室,96.6%的医院建有注射剂制剂室。

小结

综上所述,医院制剂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医院药学部门及药学专业人员务必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把医院制剂与临床药学、科研开发、药品调剂等工作紧密结合,从而推动整个医院药学的发展。

篇2:医院制剂申报新药的可行性

一、综述资料

1.品种研制工作概况。

2.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及命名依据。

3.处方来源,选题目的、选题依据及有关文献资料综述。

4.药品使用(试用)说明书样稿及起草说明。内容应包括药品名称、主要药味(成分)、性状、药理作用、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规格、贮藏、有效期、生产企业、批准文号等。

药品包装材料的性能、规格及标签的设计样稿及说明。特殊药品和外用药品的标志必须 在包装及使用说明上明显表示。

二、药学资料

5.制备工艺及其研究资料。

6.与质量有关的理化性质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

7.临床试验用药品的原料(药材)和成品的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8.临床试验用药品的初步稳定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9.临床试验用样品及其质量检验和卫生标准检验报告书(样品数量至少应为全检需要 量的3倍)。

10.生产用药品原料(药材)和成品的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并提供对照品及有关资料(留作初审单位审核用)。

11.药品的稳定性试验资料、结论和该药品有效期的有关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

12.连续生产的样品至少3批(中试产品),及其质量检验和卫生标准检验报告书(样 品每批数量至少应为全检需要量的3倍)。

三、药理资料

13.与功能主治有关的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4.一般药理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5.动物急性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6.动物长期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7.致突变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8.致癌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9.生殖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四、临床资料

20.处方组成及功能主治。用中医药理论阐述适应病症的病因、病机、治法与方解。

21.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案及供临床医师参阅的药理、毒理研究结论综述。

篇3:医院制剂发展的可行性探讨

1 医院制剂室的历史及现状

1.1 历史

制剂的产生源于我国制药工业相对落后的时期。建国初期, 由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制药行业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 医院药学技术人员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研究开发了一系列疗效好、价格低、用途广的医院制剂, 有效地缓解了当时我国药品生产供不应求的状态。在此过程中, 各级医院药学部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首先, 培养造就了一支专业化科技队伍;其次, 建立和完善了与医院制剂发展相适应的软硬件设施;再次, 提高了各级药学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发展了分析检验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市场供求关系的逐步变化, 国家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 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医院制剂面临的问题正逐步凸显出来。

1.2 现状

1.2.1 很多医院制剂室严重萎缩:

由于目前国家的政策比较严格, 要求医院制剂在原料、生产、检验等各方面均要达到与药厂同一标准, 很多医院制剂室受经济效益的影响, 无力投入大量资金, 纷纷下马。另外, 近年来医疗纠纷越来越多, 医患关系比较紧张, 医院制剂更是处于社会舆论的劣势地位,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医院制剂的发展。

1.2.2 制剂室人员配备不足, 创新开发能力欠缺:

目前很多医院制剂室的人员短缺, 一般以1~2名专业技术人员为主, 适当配备一定数量的不具备专业技术的临时工, 不但科研开发能力明显不足, 而且很难适应分工越来越细的现代医院药学的发展需要。

1.2.3 品种结构不合理, 特色制剂少:

目前很多医院间以及医院与药厂之间品种重复, 且生产使用数量少, 特色制剂少, 既无法体现医院制剂的特色, 也无法满足临床用药需要。

1.2.4 检验设备少且落后, 质量控制能力薄弱:

由于制剂生产数量的不足, 直接导致制剂室效益下滑, 致使医院无法投入资金购买必要的检验设备, 而GPP要求医院制剂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临床, 这就使得很多临床需要的品种无法配制,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院制剂的发展。

2 医院制剂室存在的必然性

虽然医院制剂存在各种问题, 但鉴于目前医疗形式, 医院制剂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药品管理法》[1]及《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 (GPP) 均明确规定医院应根据医疗、科研的实际需要及时准确制备制剂。第一, 医院制剂是医药市场的重要补充。医院制剂室可以针对患者病情的复杂多变性、当地的用药习惯、经济水平等实际情况, 生产不同的制剂品种, 以满足临床上的特殊要求。第二, 对于稳定性差、有效期短、用量少的品种, 医院制剂的及时补充也满足了临床用药的需求。第三, 医院制剂的发展, 推动了医院药学的技术提高。制剂室的存在, 为医院药学技术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都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3 医院制剂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3.1 依托医院优势科室, 开发新品种

医院制剂在临床验证方面具有极其有利的条件。医院制剂室规模小, 生产模式灵活多变, 对于临床疗效观察、基础研究非常便利。比如, 我院皮肤科在全市各级医院同种科室中名列前茅, 无论是医师的业务水平还是总体素质都非常高, 在此基础上, 我们同皮肤科开展了多项合作, 利用皮肤科这一优势科室, 在制剂室的现有条件基础上, 开发研制了“苦参蛇床酊”等多种制剂, 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解除了他们的病痛, 不但进一步提升了我院皮肤科的知名度, 还为医院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今后, 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 与医院其他科室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2 按照GPP标准操作, 严格控制各个环节, 真正提高产品质量

实施GPP是国家对医院制剂生产的基本要求, 对于制剂室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生产活动中, 我们要按照GPP的要求严格规范生产, 提高业务水平和总体素质, 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将GPP管理真正落实到位[2], 只有制剂产品质量有保证,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3.3 利用制剂室现有资源, 扩大业务, 为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发挥作用

在国家对医院制剂室实行GPP管理的过程中, 各级医院制剂室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在科技含量方面, 各级制剂室无论在人员的业务素质, 还是制剂室的配制条件、检验设备等硬件上, 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就为制剂室开展新业务, 开发新品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外, 在现阶段, 基层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 既需要具备一定知识的药学技术人员, 也需要必要的仪器设备。而经过GPP验证后的制剂室基本上具备开展临床药学所需要的条件, 在基层医院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制剂室的现有资源, 为临床药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4 建议

医院制剂的发展不仅需要基层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同时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 需要各级部门的通力合作, 既要保证制剂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又要符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保证医院制剂健康、有序地发展。

总之, 医院制剂的存在是必然的, 发展是可行的[3]。当然, 在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既面临着挑战, 又有机遇。我们必须重新定位, 发展自己的特色, 扬长避短, 严格按照GPP的要求, 保证质量, 创造特色, 服务临床, 开发新药, 使医院制剂真正成为临床防治疾病必要的有利补充。

关键词:医院制剂,GPP,临床药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修订) 2001年12月1日施行[J].中国药房, 2001, 12 (3) :132-135.

[2] 庄华玲, 朱才谆.浅谈医院制剂室持续性实施GPP的方法[J].中国药房, 2008, 19 (4) :272-273.

篇4:医院制剂申报新药的可行性

2007年,美国FDA共批准了17个新分子实体。其中除4个抗肿瘤新药、2个抗感染新药和2个抗病毒新药外(见本刊上期介绍),尚包括2个精神神经系统用新药二甲磺酸赖右他明(lisdexamfetamine dimesylate/Vyvanse。以下简称为赖右他明)和罗替戈汀(rotigotine/Neupro)、3个心血管系统用新药半富马酸阿利克仑(aliskiren hemifumarate/Tektuma。以下简称为阿利克仑)、安巴生坦(ambrisentan/Letairis)和奈比洛尔(nebivolol/Bystolic)及4个其它药效类别新药醋酸兰来肽(lanreotide acetate/Somatuline Depot。以下简称为兰来肽)、二盐酸沙丙蝶呤(sapropterin dihydrochloride/Kuvan。以下简称为沙丙蝶呤)、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Voluven)和用作放射性诊断剂的氨(N13)(ammonia N13/Ammonia N13)。FDA还在2007年批准了2个新生物制剂依库株单抗(eculizumab/Soliris)和甲氧基聚乙二醇化倍他依泊汀(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epoetin beta/Mircera。以下简称为MPEG-βEPO)。

1 精神神经系统用药

1.1 赖右他明

Shire和New River制药两公司合作开发,2007年2月23日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儿童注意力缺乏和多动症。

赖右他明是专为降低安非他明(amphetamine)的滥用倾向而设计的一个前体药物,其分子实由右安非他明(dexamphetamine)和天然氨基酸左赖氨酸(L-lysine)共价结合组成。由于赖右他明被胃肠道吸收后才能转化为活性形式右安非他明,故可减少滥用风险。

赖右他明为一日1次用口服胶囊制剂,有30、50和70 mg/胶囊三种剂量规格。来自Ⅱ和Ⅲ期试验的数据证实,赖右他明三种剂量治疗均能较安慰剂在任一研究时段显著改善6~12岁患者的注意力缺乏和多动症症状。赖右他明在临床研究中通常可被很好耐受,它治疗儿童患者的最常见副反应包括食欲下降、难以熟睡和腹痛等。

1.2 罗替戈汀

Schwarz生物科学公司开发,2007年5月9日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早期帕金森氏病症状。罗替戈汀为透皮贴膏制剂,是FDA迄今批准的第一个抗帕金森氏病用经皮给药疗法药物,剂量规格有2、4和6 mg/24 h三种。

帕金森氏病是一种运动原系统疾病,它由脑中多巴胺生成细胞丧失所致。罗替戈汀属非麦角碱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其贴膏因被设计为能通过经皮途径连续24 h释药,故可一日1次用药并由此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经激活脑内的多巴胺受体,进而模拟多巴胺神经递质效应而最终呈现抗帕金森氏病作用的。

罗替戈汀治疗早期帕金森氏病症状的疗效已得到三项总计包括 1 154例未服用其它抗帕金森氏病药物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临床试验的证实。这些试验中一项为固定剂量响应研究,另两项是灵活剂量研究。罗替戈汀的最常见副反应包括贴膏部位皮肤反应、头晕、恶心、呕吐、瞌睡和失眠等,它们大多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典型不良反应。罗替戈汀的其它潜在安全性问题有睡眠发作、幻觉和体位性低血压等。

帕金森氏病有4种主要症状:手、臂、腿、颌和脸部震颤;四肢和躯体强直;运动徐缓或迟缓;平衡和协调性下降(或称体位性不稳定性)。随着上述症状日趋明显,患者可能发展到难以行走、讲话或完成其它简单的任务。罗替戈汀先前已于2006年1月获得欧盟委员会的批准,且其适应证还包括与左旋多巴(levodopa)合用治疗进行性帕金森氏病患者。

2 心血管系统用药

2.1 阿利克仑

Novartis公司开发,2007年3月6日获得FDA批准,用于单用或合用其它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后者是引致中风、心脏病发作、肾衰竭、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主要原由。阿利克仑为一日1次用口服片剂,其剂量规格有150和300 mg/片两种。

阿利克仑是FDA十几年来批准的第一个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抗高血压药物,属口服肾素抑制剂,而肾素则是一种在血压调控环路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肾分泌蛋白质。阿利克仑的作用点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顶端,目前市场上的高血压治疗药物大多作用在此系统的较后环节。阿利克仑于2007年8月获得欧盟委员会的批准。

阿利克仑的降压疗效已经6项总计包括2 000多例轻至中度高血压受试者的安慰剂对照8 wk临床试验的证实。阿利克仑对所有人口统计学亚组人群且不论患者性别和年龄均有效,尽管它对非洲裔美国人的降压效果似要较对白种人和亚洲人小些。阿利克仑合用利尿药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等绝大多数其它类别抗高血压药物还能获得更显著的降压幅度。

阿利克仑的安全性也已在6 460多例(其中1 740例用药6个月以上,1 250例用药超过1年)的患者中予以评价,结果表明其副反应通常轻微和短暂。阿利克仑治疗人群最常报告的副反应是腹泻,它在较高剂量用药患者中的发生率接近2%。相比之下,安慰剂组的腹泻发生率约是1%。与其它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抗高血压药物相似,阿利克仑偶尔也会致某些个体发生过敏反应并表现出面部、唇、舌肿大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2.2 安巴生坦

Gilead科学有限公司开发,2007年6月15日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肺动脉高血压。安巴生坦属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其作用类似于已上市的同类药物如波生坦(bosentan/Tracleer)等,但潜在药物相互作用更少。安巴生坦为一日1次用口服片剂,规格有5和10 mg/片两种。

肺动脉高血压是一种罕见但却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在肺动脉高血压患者中,由于肺中小动脉已呈狭窄或有阻塞,故心脏须更努力工作才能使血液通过这些肺小动脉。长期如此,过度工作的心脏肌肉就会变得衰弱并逐渐丧失将足够血液泵过肺的能力。肺动脉高血压个体的症状包括呼吸短促、疲劳、胸痛、头晕甚至昏晕等。

安巴生坦是作为罕见病用药并经优先审批程序获得FDA批准的。两项合计包括393例受试者的国际性临床试验证实,安巴生坦能较安慰剂显著改善以标准6 min行走实验指示的身体活动能力且具延缓肺动脉高血压恶化作用。安巴生坦治疗安全,最常见的副反应包括腿和裸关节肿胀、鼻充血、窦炎和面部发红等。

2.3 奈比洛尔

Forest Lab公司开发的一个新β-阻滞剂,2007年12月17日获得FDA批准,用于一日1次单用或合用其它类别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奈比洛尔在每日剂量≤10 mg时呈选择性β1-受体阻滞活性,这使其尚具有能致血管舒张和减少总外周阻力的额外药理学性质。奈比洛尔先前已由Janssen制药公司在除北美地区外的世界50多个国家注册并上市。

β-阻滞剂是在美国应用最广的一类抗高血压药物。一项总计涉及2 000多例受试者(包括26%的黑种人、54%的男性、19%的老年人和8%的糖尿病患者)的广泛临床试验计划已经证实,奈比洛尔能够显著降低广泛高血压人群的坐姿舒张压和收缩压,其抗高血压疗效与其它β-阻滞剂相当。研究也发现奈比洛尔耐受性良好,且它的传统β-阻滞剂样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一些。奈比洛尔治疗的最常见副反应有头痛、疲劳感、头晕和腹泻等。但其与其它β-阻滞剂一样,亦会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及抑制肾素活性。

3 其它药效类别药物

3.1 兰来肽

Beayfour Ipsen公司开发,2007年8月30日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罕见然而却可能危及生命的成人肢端肥大症,后者常由源自脑垂体良性肿瘤触发的生长激素异常分泌所致。兰来肽的具体适应证是:长期治疗对外科手术和(或)放射疗法没有适当响应或不适合使用这些手段治疗的成人肢端肥大症患者。

兰来肽属生长抑素类似物,它能降低体内某些激素(包括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水平。过度分泌的生长激素会促使肝脏产生并释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由此直接刺激骨骼和组织生长且多表现出手、足、头的肥大,面部变化和心、肝、肾、脾等内脏肥大。肢端肥大症若不予以有效治疗,则患者常会因易患上心脏和呼吸疾病、糖尿病和结肠癌等而缩短生命。肢端肥大症的发病率约为60例/100万人左右,他们的预期寿命一般较健康人少5~10年。

兰来肽治疗肢端肥大症的安全性及其症状控制疗效已经得到两项分别在美国和欧洲进行的总计包括400多例受试者的关键性1年期、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证实。兰来肽为贮库型缓释制剂,它有60、90和120 mg三种规格,推荐剂量方案是每28 d注射1次。兰来肽的最常见副反应有腹泻、胆结石、瘙痒等皮肤反应、心率减缓和血糖水平变化等。兰来肽此前已在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世界近60个国家获准上市。

3.2 沙丙蝶呤

BioMarin制药公司开发,2007年12月13日获得FDA批准,由此成为迄今获得FDA批准的第一个苯丙酮尿症特异性治疗药物。沙丙蝶呤的具体获准适应证为:在遵从苯丙氨酸限制性饮食的基础上,用于减少4岁以上因四氢生物蝶呤响应性苯丙酮尿症所致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的血中苯丙氨酸水平。沙丙蝶呤的推荐起始剂量是一日1次口服10 mg/kg。若该剂量水平没有适当响应,则应提高剂量至1日1次20 mg/kg。沙丙蝶呤用药的具体剂量可依个体响应情况而在5~20 mg/(kg•d)范围间予以调整,推荐治疗期限为1个月。

沙丙蝶呤实为四氢生物蝶呤的合成形式,而四氢生物蝶呤是一种天然发生的辅酶因子,它能联合苯丙氨酸羟化酶代谢苯丙氨酸。沙丙蝶呤先前已在美国被批准为罕见病用药,其治疗苯丙酮尿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已得到4项研究的证实。沙丙蝶呤在临床试验中报告的最严重副反应(不计因果关系)为胃炎、脊髓损害、链球菌感染、睾丸癌和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腹泻、腹痛、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疼痛、呕吐和恶心等。

苯丙酮尿症属罕见基因疾病,它在发达国家中的已诊出患者数约为5.0万人。苯丙酮尿症因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所致,而此酶是代谢绝大多数含蛋白质食品都含有的苯丙氨酸这一基本氨基酸的必需酶。若个体缺乏充足的活性苯丙氨酸羟化酶,那便会致使血中的苯丙氨酸水平异常升高并对脑产生毒性,进而发展成包括严重心智迟缓、脑损害、精神疾病、癫痫发作、震颤和有限认知能力等在内的各种并发症。

3.3 羟乙基淀粉

Fresenius Kabi有限公司开发,2007年12月27日获得FDA批准,用于静脉内给药预防和治疗在手术中和手术后可能发生的严重血容量丧失。后者因能引起体内循环红血球和血浆量的迅速下降,故可致使个体休克,而此具潜在致命性。所以,临床上常对严重血容量丧失人群给予血容量扩充剂,以期快速恢复他们已丧失了的部分血容量,进而使得剩余红血球仍能继续向机体组织释放所需的氧。

羟乙基淀粉制剂由6%羟乙基淀粉130/0.4溶于0.9%氯化钠溶液组成,它能扩充血浆这一血液液体部分的容量,由此驱使血液进入小血管即毛细管。临床试验表明,羟乙基淀粉的作用类似于其它已获准的血容量扩充剂。譬如,在整形手术中,羟乙基淀粉被证实它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先前已上市的一个淀粉类血容量扩充剂Hespan相当。而在经历主要手术的新生儿和婴儿人群中,羟乙基淀粉在扩充血容量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也被确认等效于白蛋白类血容量扩充剂。

在美国以外地区进行的诸研究还表明,羟乙基淀粉在经历各种外科程序之2~75岁广泛患者中的安全性类似于那些国家临床上常用的其它血容量扩充剂。羟乙基淀粉的最常见副反应是恶心和瘙痒。但羟乙基淀粉不推荐用于已经历体液过载或存在与低血容量无关的肾衰竭、或正行透析的肾衰竭患者,亦不推荐用于血钠或血氯化物水平严重升高或颅内出血个体。

4 新生物制剂

4.1 依库株单抗

Alexion制药公司开发,2007年3月16日获得FDA批准,由此成为迄今获得FDA批准治疗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的第一个药物。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是一种可致患者劳动能力丧失和过早死亡的罕见血液疾病,它在美国的诊出率约为1/100万人。

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通常见于成人,它以红细胞异常发育为特征。由于血流中存在异常细胞,所以担负消灭细菌和其它引致感染生物体的天然发生蛋白即补体系统就会分解这些细胞,结果导致出现异常深色尿液,更重要的是引致贫血。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个体可能表现出疼痛、疲劳、虚弱、需频繁输血、血液凝结及发生危及生命或致死性的中风、心脏病发作和肠疾等症状和并发症。

依库株单抗能通过阻滞补体系统活性而阻止红细胞分解,但它不具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治愈效果。依库株单抗是以一项包括87例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和一系列其它试验数据而获FDA批准的。其中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依库株单抗治疗26 wk后的血红蛋白浓度稳定患者比例达到50%,而安慰剂组的相应指标值为0。依库株单抗治疗也能显著减少个体需输血的次数。

依库株单抗因阻滞了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故会提高患者对某些严重感染(尤其是可致细菌性脑膜炎的脑膜炎球菌感染)的易感性。鉴于相关研究揭示严重脑膜炎球菌感染是依库株单抗治疗患者的最重要副反应,所以随后临床已推荐所有接受依库株单抗治疗个体都必须事先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

4.2 MPEG-βEPO

Roche公司开发的一个长效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2007年11月14日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正进行透析和尚未接受透析患者的慢性肾病相关贫血。MPEG-βEPO是现在美获准以每2 wk1次频率给药纠正贫血的唯一一个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及能以一月1次或每2 wk1次剂量方案维持所有慢性肾病人群稳定血红蛋白水平的唯一一个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

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不同,MPEG-βEPO具有相对新型的作用机制,它属连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激活剂。MPEG-βEPO具有较之促红细胞生成素更大的体内活性且其半衰期在所有FDA业已批准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中最长,分别为阿法达贝依泊汀(darbepoetin alfa)和阿法依泊汀(epoetin alfa)半衰期的6和20多倍。因此,MPEG-βEPO能较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更真实地模拟机体的生理学过程而刺激红细胞生产,由此导致释放可预计的和稳定的血红蛋白水平。MPEG-βEPO获准用于所有慢性肾病人群,其中用作慢性肾病相关贫血即俗称肾性贫血维持疗法时可节减透析患者几近半数的医疗时间,临床益处显著并具药物经济学价值。

FDA主要依据来自迄今在慢性肾病相关贫血治疗领域中进行过的一项最大规模临床计划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作出上述批准决定的。该临床计划共由总计包括29个国家的2 700多例患者的10项国际性研究组成,后者包括两项纠正和4项维持疗法Ⅲ期试验。它们证实MPEG-βEPO纠正正进行透析和尚未接受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已上市的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相当,其中在现未接受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治疗人群中有97.5%的个体经以每2 wk1次给药MPEG-βEPO治疗而达到了血红蛋白≥11 g/dL这一目标水平。另外,对自接受一种较短效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而转用每月1次给药MPEG-βEPO治疗者,他们的血红蛋白水平也能得到稳定维持(±1 g/dL)。

肾性贫血的治疗目标是首先安全、平稳地提高血红蛋白水平至目标范围、然后予以长期有效维持以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展。MPEG-βEPO治疗安全,其安全性分析共包括近1 800例接受该药和约900例使用某种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治疗患者。分析发现约6%的MPEG-βEPO治疗个体经历了副反应,其中最常报告症状是高血压。MPEG-βEPO的安全性与其它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相似且耐受性通常良好。MPEG-βEPO可室温储存,它先前已于2007年7月获得了欧盟委员会的批准。

篇5:铜梁县人民医院新药遴选有高招

一、建立新药遴选专家库

专家库由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副高级以上 (包括副高级) 职称人员和药学中级以上 (包括中级) 职称人员组成, 按专业分为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医技、药剂和其他临床科室等8个专业组。每次参加新药遴选的专家组, 在医院纪检人员督导下, 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办公室组织, 在当次遴选会现场, 按照外科专业组3人、内科专业组3人、妇产科专业组1人、儿科专业组1人、其他临床科室专业组2人、护理专业组2人、医技专业组1人、药剂专业组2人的比例, 随机抽选出15位专家库成员组成。

二、新药申请条件

首先, 遴选药品必须是重庆市药品交易中心挂网品种。其次,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 近两年来批准的国家级新药;

(二) 临床需要且医院没有的品种;

(三) 临床需要药品, 临床科室主任提出申请, 填写《新药进购申请单》交药剂科。

三、资料准备

药剂科根据临床科室新药申请准备相关药品信息资料。

(一) 初审。

由药剂科初审, 对符合新药申请条件的品种, 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议。

(二) 遴选。

在医院纪委的监督下, 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组织召开新药遴选会。药品遴选由15名专家独立投票表决, 当场计票同意达60%以上进购的品种, 方可购用。

四、新药遴选时间

上一篇:怎样写好公文下一篇:怎样进行音乐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