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填空

2024-04-08

量词填空(共10篇)

篇1:量词填空

量词

一支铅笔一把尺子一块橡皮一个卷笔刀一本作业本一本课本 一个笔盒一个书包一张桌子一间课室一块黑板一扇门一扇窗户一所学校一张纸一头牛一只猫一群鸭子 一条鱼两匹马一个苹果一颗枣一棵树一堆杏子一个桃一朵花一根草一个西瓜一条河一朵云 一条船一把扇子一本书一件衣服一双鞋子一辆汽车 一列火车一架飞机一只(条)狗一束(朵)花一头牛

一()水牛一()图书一()小树一()小鸡 一()鲜花一()小花一()杏子一()白马一()飞机一()山羊一()田地一()星星一()金鱼一()石桥一()西瓜一()小草一()叶子一()白云一()苹果一()鸭子一()小河一()毛笔一()衣服一()手tào一()kù子一()青山一()男孩一()红枣一()红旗一()xiànɡ皮一()学生一()老师 两()小树一()大山一()田一()树林 一()果园一()红花一()白鹅一()彩虹

一()小狗一()花伞一()小河一()白云一()木船一()野花一()扇子一()红旗 一()苹果一()杏子一()桃子一()红枣 一()风光一()天安门一()房子一()花生 一()布熊一()鲜花一()书一()汽车

看词语写拼音:

()()()()

毛巾开心上升书本

()()()()

东西果皮生日今年

()()()()

回来左右正方公平

()()

梅花布熊

()()

回答森林

()()()吃饭美丽自己()()()新鲜嘴巴飞机

篇2:量词填空

民族小学 双语四年级上册汉语 量词填空

一()桥一()鞋一()地一()车一()纸一()书 一()话一()题一()山一()风一()门一()面 一()马一()河一()歌一()羊一()鱼一()事 一()心一()花一()画一()茶一()楼一()床 一()蛇一()球一()旗一()人一()线一()云 一()树一()课一()牛一()船一()酒一()头

一()玻璃一()帽子一()椅子一()米饭一()衣服一()小河一()教师一()教室一()沙漠一()研究 一()香气一()地图一()电影一()树叶一()电影票 一()眼睛一()课文一()书架一()声音一()女孩 一()烈火一()岩石一()土地一()树叶一()小兔 一()嘴巴一()尾巴一()玻璃瓶 一()蚂蚁一()医院 一()传说一()茶园一()茶叶一()葡萄一()文章 一()笑脸一()问题一()肿瘤一()孩子一()荒漠 一()姑娘一()老人一()废纸一()泥巴一()晚会 一()陆地一()城市一()欢呼一()表演一()消息 一()眼镜一()公鸡一()耳朵一()责任一()乐趣 一()泥水一()疲倦一()自行车 一()飞机一()桌子

篇3:量词填空

一、“有一量没一量”的结构特点与句法功能

(一) “有一量没一量”的同义形式

“有一量没一量”有几个与之同义的形式:“有一量、没一量”、“有一量, 没一量”、“有一量无一量”, 用法与“有一量没一量”基本无异。下列例句中的“有一顿没一顿”, 可以分别用“有一顿、没一顿”、“有一顿, 没一顿”、“有一顿无一顿”替换而句意不变:

(1) 贫寒人怕人小看他, 家里尽管有一顿没一顿的, 还得穿起好衣服在街上走, 说话也满装着阔气, 什么都不在乎似的。———所谓“苏空头”。 (朱自清《论做作》)

值得一提的是, 这些同义形式的使用频率与“有一量没一量”相去甚远。在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 (BCC) 、北京大学语料库 (CCL) 及百度网搜索到的近800条语料中, 笔者进行了粗略统计, “有一量没一量”约占84%, 而其同义形式总共约占16%左右, 出现频率均大大低于“有一量没一量”。有鉴于此, 下文仅对使用中占绝对优势的“有一量没一量”进行分析。

(二) “有一量没一量”中的数词与量词

1.“有一量没一量”中的数词只能是“一”, 换成其他任何数目该结构都不成立。看下面两个例句:

(2) 张三却有一句没一句的撩他说笑。 (金庸《侠客行》)

(3) 她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屋里的思成说着话。 (张清平《林徽因》)

如果把例句中的“有一句没一句”、“有一搭没一搭”换成“有两句没两句”、“有几搭没几搭”等形式, 则句子显然不合语法。

2.“有一量没一量”中的量词只能是相同的两个单音节量词, 复合量词、量词的重叠形式都不能进入该结构;此外, 两个量词后面都不能接名词。所以下列说法是不可接受的:

*有一顿没一餐*有一批次没一批次

*有一点点没一点点*有一句话没一句话

(三) “有一量没一量”的句法功能

“有一量没一量”可以在句中充当状语、谓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4) 林先生和那位收账客人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谈着。 (茅盾《林家铺子》)

上例中“有一句没一句”在句中作状语。

(5) 德称有一顿没一顿, 半饥半饱, 直捱到北京城里, 下了饭店。 (冯梦龙《警世通言》)

上例中“有一顿没一顿”在句中作谓语。

(6) 不过大家今天却都完全提不起劲, 没有像以往那般热络, 就连说话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 (夏绮《就爱“装”可爱》

上例中“有一搭没一搭”在句中作宾语。

(7) 听说他同一个女子在一起, 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 常常挨女的打。 (高尔基《在人间》)

上例中“有一顿没一顿”在句中作定语。

在搜集到的相关语料中, 大部分“有一量没一量”都在句中充当状语成分。

二、“有一量没一量”的语义及其选择限制

(一) “有一量没一量”的预设义及其选择性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 我们将“有一量没一量”的语法意义归纳为:

A.表示某类事物在特定空间分布 (或出现) 的数量较少

(9) 用细木栅造成的观门, 如今早已颓废得残落不堪, 木栅有一根没一根地连在上面, 看不出原先是漆的什么颜色。 (柳残阳《竹与剑》)

(10) 从院墙上向远处望去, 河对岸的小镇高低错落, 一片参差, 有一盏没一盏的昏暗灯光闪闪烁烁。 (陈世旭《将军镇》)

例 (9) 中“有一根没一根”的语义指向“细木栅”, 形容细密相连的木栅残落得稀疏不全;例 (10) 中“有一盏没一盏”的语义指向“灯光”, 形容“灯光”稀少而不密集。

B.表示某一动作在特定时间的发生频率较低

(11) 张司令取下另一架望远镜, 立在肥原身边一道望起来, 依次望见:顾小梦气呼呼地坐在床上, 李宁玉有一下没一下地在梳头发。 (麦家《风声》)

(12) 吃饭则有一顿没一顿, 搭在山脚下一个极其简陋的小食堂里。 (余秋雨《霜冷长河》)

例 (11) 中“有一下没一下”表示“梳头发”的动作进行缓慢、频率较低;例 (12) 中“有一顿没一顿”形容“吃饭”这个动作低于一日三餐的常规。

我们发现, “有一量没一量”的两种意义 (下文简称为意义A和意义B) 都含有相应的语义预设。意义A的预设义是, 该类事物的数量应该 (或可以) 达到一定数量。如果某事物在某一空间中的数量分布有限甚至只能是唯一, 相关量词就不能进入“有一量没一量”这一结构。意义B的预设义是, 该动作的发生频率应该 (或可以) 达到一定的量。如果某动作在特定时间内重复次数有限或不可能重复发生, 其相应的量词就不能出现在“有一量没一量”中。下面两组对比句都是句 (1) 能说, 句 (2) 却不能说:

意义A: (1) 星星有一颗没一颗地挂在夜空。

(2) 月亮有一个没一个地挂在夜空。*

意义B: (1) 他有一口没一口地吃着饭。

(2) 他有一下没一下地睡着觉。*

(二) “有一量没一量”的语义特征及其选择性

综合意义A和意义B, 可为“有一量没一量”提取出【+性状】这一语义特征。也就是说, “有一量没一量”表示事物或动作具有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意义A中的“分布 (或出现) 的数量较少”即是某类事物呈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该类事物本身静态地分布在某一空间中, 就意味着该事物只与空间相关而与时间无关, 则无须赋予句子以时间概念, 如“路两旁的杨树怎么有一棵没一棵的”, 句中并没有表示时间意义的词, 但依然能够成立。

如果某类事物是运动着的, “有一量没一量”则不能用来描写该类事物分布在某一空间的数量, 因为运动着的事物不便于人们观察并确定其在空间中的分布状态。然而一旦为句子加上时间概念, 句子即能成立。看下面两个对比句:

(1) 天空中的小鸟有一只没一只的。

(2) 小鸟有一只没一只地在空中飞过。

句 (1) 没有任何表示时间意义的词语, 描述的是飞着的小鸟在空中的数量分布, 显然不大能让人接受;句 (2) “飞过”含有时间意义, “有一只没一只”是指小鸟在某段时间渐次出现的数量较少, 因此句子是可接受的。

在意义B中, “有一量没一量”表示某个动作呈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而动作的发生与时间息息相关, 这就导致“有一量没一量”与时间词的共现存在一定限制。看下面一组对比句:

(1) 他那段时间吃饭有一顿没一顿的。

(2) 他吃饭今天有一顿没一顿的。*

(1) 句成立, 因为“那段时间”能体现出“有一顿没一顿”的【+性状】义, “今天”所表示的时间太短, 无法将“有一顿没一顿”的【+性状】义体现出来, 故 (2) 句不成立。“有一量没一量”的【+性状】义决定了其所指向的动作必须是占据一定时间段的“规律性动作”, 由此影响到它对时间词的选择限制。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有一量没一量”的预设义与性状义不仅决定了相关名词、时间词与之共现的可能性, 而且制约了其自身的句法功能。上文提到, 大部分“有一量没一量”都在句中充当状语, 实际上正是“有一量没一量”的【+性状】这一语义特征在句法上的表现。

三、“有一量没一量”的情绪色彩和语用功能

人们在说“有一量没一量”的时候, 对所指事物或动作往往有一个“常态量”作为参考, “有一量没一量”所表示的量一定是小于这个“常态量”的。“常态量”往往是在正常的情绪状态之下才能够达到, 如果人的情绪处于消极状态, 则难以达到这个“常态量”。因此, “有一量没一量”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消极情绪状态。

(13) 恰好燕西无精打采, 两手插在衣袋里有一步没一步地走着, 还没有雇车呢。 (张恨水《金粉世家》)

(14) 这队日本兵正向沙山脚下走来, 他们且战且走, 还抬着死伤的士兵, 看他们的样子又累又饿, 有一步没一步的走着。 (刘流《烈火金刚》)

(15) 她不感兴趣, 懒懒地拿起剪刀, 有一下没一下地修剪枯死的洋绣球, 心情烦躁得连软弱的伪装也省了。 (唐瑄《等不及变心》)

例 (13) 中, “有一步没一步”呼应上文的“无精打采”, 主人公情绪不佳, 所以走路步调放缓。例 (14) 日本兵又累又饿, “有一步没一步”烘托出了他们落魄、狼狈的情态。例 (15) 中, “有一下没一下”很好地渲染了主人公烦躁的心情。

有些时候, 小于“常态量”的“有一量没一量”并不代表人物的情绪是消极的。动作较缓, 动作量较小, 也可能由心情放松导致。因此, “有一量没一量”可表现出人物“悠闲”、“惬意”或“随意”的情态。

(16) 曹婆子就养猪, 又到离镇子很远的一片乱坟坡下去开荒。日子还是得味。间或甚至有人听她有一声没一声地哼歌子:青竹当马不能骑, 兔子耕田怎驮犁, 扁担划船难过江…… (陈世旭《将军镇》)

(17) 她和丽莎也没搭的士, 两人勾肩搭背地走着。夜里刚下过了雨, 空气格外清新, 凉爽的夜海风有一阵没一阵地轻拂着。 (王海鸰《热屋顶上的猫》)

人们唱歌一般都是一声接一声地唱, 这是唱歌的动作所具有的“常态量”, 例 (16) “有一声没一声”意味着歌声小于“常态量”, 却生动地表现出曹婆子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例 (17) “有一阵没一阵”表示风的出现小于“常态量”, 尽管动作不是由人发出的, 但同样能够衬托出“她和丽莎”轻松惬意的心情。

可见在具体的语境中, “有一量没一量”不仅赋予事物或动作以“量”意义, 还会为它们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生动形象地反映人物的某种情态, 从而起到增强句子表达效果的作用。

“有一量没一量”还能够反映说话人的某种主观评价。沈家煊 (1999:110) 认为, 否定是有标记的, 而有标记的表达方式不符合人的正常期待。“有一量没一量”虽然不能算纯粹的否定结构, 但“没”字使其具有一定的否定意义。倘若“有一量没一量”所参照的“常态量”正好符合说话人的正常期待, 就意味着“有一量没一量”所表示的量不符合这个正常期待, 容易让说话人产生不满或不快的主观感受。

(18) 再想想吧, 是要认真写书, 还是继续那有一本没一本地写, 有时候想想如果依自己这种“龟速”写下去, 那么脑中那些点子, 究竟要写到何时才能本本见得天日? (四方宇《戏红颜》)

(19) 阿俐朝她扮了个鬼脸:“我又不是白痴, 也不是瞎子, 我不会自己看啊!那天跟你说什么话你都有一句没一句的, 就算我告诉你, 你家失火了, 我猜你也不会甩我。” (沈亚《天使鱼的逃亡》)

以上两个例句中的“有一本没一本”、“有一句没一句”都含有批评意味。我们还注意到, 在例 (19) 中, “有一句没一句”的后面加了一个“的”字, 而这个句末“的”是具有强调作用的 (李宇明, 2000:150) , 它使“有一句没一句”变成了“主观量” (一般情况下, “有一量没一量”属于“客观量”的范畴) , 而且是一个“主观小量”。说话人认为事物或动作的量太小, 远低于其期待量。大量语料表明, “有一量没一量”与句末“的”的共现是常见的语用表达形式, 而且正是这个“的”字的出现激活了“有一量没一量”的主观性, 使其具有了某种评价意义。

四、结语

本文从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平面考察了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固定结构“有一+量词+没一+量词” (简称为“有一量没一量”) 。我们发现, 该结构通常在句中作状语, 但也可以充当其他成分;预设义与性状义使其对句中相关成分存在选择上的限制;在具体语境中, 该结构含有说话人的主观评价, 还能够体现出相关人物的情绪状态。总而言之, “有一+量词+没一+量词”是一个意义特殊、颇具特点的表达形式, 值得我们关注。

参考文献

[1]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

[2]李宇明.汉语量范畴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戴耀晶.试论现代汉语的否定范畴[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0 (3) .

篇4: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浅析

一、概念辨析

全称量词: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并且用符号“[?]”表示.

存在量词:短语“存在一个” “至少有一个”,并且用符合“[?]”表示.

全称命题:全称命题是陈述某集合所有元素都是某种性质的命题;其中“所有”“每一个”“任意(何)”等意思相同的短语都叫做全称量词;当然有些全称命题在文字叙述上省略了全称量词,在判断是否为全称命题时要注意,一个全称命题还可以包含多个变数.

特称命题:它是陈述在集合中存在一些元素具有某些性质的命题;特称命题一般都含有短语“有一个”“某一个”“有些”或“至少有一个”“存在”等,一个特称命题也可以有多个变数.

例1 请指出下列命题哪些是全称命题?哪些是特称命题?

A. [p1:?x∈Z],[x3-1=0]

B. [q1:?x∈Z],[7x-1]是整数

C. [p2:?x∈Z],[x4-1=0]

D. [q2:?x∈Z],[5x+1]是整数

分析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看“存在”还是“任意”.

解 全称命题是A、B项;特称命题是C、D项.

点拨 可以从量词和命题定义、表述等方面加以区别判断.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在于能不能判断真假,也就是判断其是否成立,不能判断真假的语句,就不能叫命题.

二、用法表示

全称量词一般用符号“[?]”表示,全称命题通常可表示如下. 将含有变量[x]的语句用[p(x)],[q(x)],[r(x)]…等表示,变量[x]的取值范围用[M]表示,那么,“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M],[P(x)]. 读作:“对任意[x]属于[M],有[p(x)]成立”.

特称量词一般用符号“[?]”表示,特称命题通常可表示如下. “存在[M]中的一个[x0],使[p(x0)]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0∈M],[p(x0)]. 读作:存在一个[x0]属于[M],有[p(x0)]成立.

例2 用全称量词和特称量词表示下列命题:

(1)有一个向量[a],使[2a]的方向不能确定;

(2)存在一个函数[g(x)],使[g(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3)对于任何实数[a],[b],[c],方程[ax2+bx+c=0]都有解.

分析 用全称量词和特称量词表示命题,关键是要正确的使用符号“[?]”和符号“[?]”.

解 (1)[?a][∈{向量}],使向量[2a]的方向不能确定;

(2)[?g(x)∈{函数}],使[g(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3)[?a],[b],[c∈R],方程[ax2+bc+c=0]都有解.

点拨 判断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主要看命题中是否含有全称量词和特称量词. 当然要注意的是有些全称命题并不是含有全称量词,这时我们就需要根据命题涉及的意义去判断.

三、命题的真假

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是一个涉及命题的概念和应用的问题,要注意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两者的判定要点各不相同.

全称命题:要判定一个全称命题是真命题,必须对限定集合[M]中的每个元素[x]验证[p(x)]成立;但要判定全称命题是假命题,却只要能举出集合[M]中的一个[x=x0],使得[p(x0)]不成立即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举出一个反例”).

特称命题:要判定一个特称命题是真命题,只要在限定集合[M]中找到一个[x=x0],使[p(x0)]成立即可;否则,这一特称命题就是假命题.

例3 设语句[q(x):x-1=1-x],

(1)写出[q(1)],[q(2)],并判断它是否为真命题;

(2)写出“[?a∈R],[q(a)]”,并判断它是否为真命题;

(3)写出“[?a∈R,q(a)]”,并判断它是否是真命题.

分析 语句[q(x)]不是命题,给[x]赋值1,2,则成为语句[q(1)],[q(2)],判断其真假,即看[x=1],[2]时,等式[x-1=1-x]是否成立即可.

解 (1)[q(1):1-1=1-1],是一个真命题;[q(2):2-1≠1-2],是一个假命题.

(2)[?a∈R],使[a-1=1-a]. 由(1)知,[q(2)]为假命题,所以“[?a∈R,a-1=1-a]”为假命题.

(3)[?a∈R],使[a-1=1-a]. 由(1)知,[q(1)]为真命题,所以“[?a∈R,a-1=1-a]”为真命题.

点拨 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为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要判断一个特称命题为真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即可.

四、命题的否定

全称命题的否定:一般的,对于含有一个量词的全称命题的否定,有下面的结论. 全称命题[p:?x∈M,p(x)],它的否定[?p:?x0∈M],[?p(x0)].

特称命题的否定:一般的,对于含有一个量词的特称命题的否定,有下面的结论. 特称命题[p:?x0∈M,p(x0)],它的否定[?p][:?x∈M,?p(x)].

例4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命题:

(1)[p:]矩形有一个外接圆;

(2)[q:]若[2]是有理数,则[3>2];

(3)[r:]存在角[α],使[tanαtanβ=1].

分析 这类问题的破解关键是要正确理解命题的否定.

解 (1)[?p:]存在矩形没有外接圆.

(2)[?q:]若[2]不是有理数,则[3≤2].

(3)[?r:]对于[?α∈R],[tanαtanβ≠1].

点拨 求命题的否命题的时候,要注意原命题中是否有省略的量词,要理解原命题的本质含义. 一般而言,特称命题的否定是一个全称命题,全称命题的否定是一个特称命题,因此在书写它们的否定时,相应的存在量词变成全称量词,全称量词变为存在量词.

1. 命题“对任意[x∈R],都有[x2≥0]”的否定为 .

2. 若[?θ∈R],使[sinθ≥1]成立,则[cos(θ-π6)]的值为 .

3. 下列四个命题:①[?x0∈R],使[sinx0+cosx0][=2];②对[?x∈R],[sinx+1sinx≥2];③对[?x∈(0,π2)],[tanx+1tanx≥2];④[?x0∈R],使[sinx0+cosx0=2].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为 .

1. 存在[x0∈R],使得[x<0]

2. [12]

3.③④

篇5:数词、量词和量词短语

量词有三个小类:

物量词:个、只、条、张、件、对、副、堆、群、斤、尺、点、些

动量词:次、回、趟、阵、遍、番、顿

时量词:天、日、周、季、年

量词常与数词、代词等组成量词短语,如“一个”、“两只”、“这位”、“那本”、“这一件”、“那两批”、“这一大群”。

名量词组成的量词短语常用在名词前边,计算事物的量,如“三个人”、“五朵金花”,有的也能用在形容词前后, 如“一斤重”、“两尺长”、“长两尺”。

动量词组成的量词短语,常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动词的量,如“跑一趟”、“读两遍”。

篇6:1.4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1.4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学习目标】理解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重点难点】全称、特称命题的否定及真假判断

【使用说明】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回扣课本知识,独立完成【预学案】

部分,对有疑问的知识点用红笔作出标志,以备课堂印证。

预学案

【知识梳理】

1.【初试锋芒】

导学案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的否定

例1:

变式练习:

考点二: 全称、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

例2:

变式练习2:

【课堂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试锋芒】

固学案

【作业区】

篇7:量词填空

巨野县

例1;判断下列全称命题的真假(1)、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2)、xR,x210

(3)、对每一个无理数x,x也是无理数

解析:(1)、2是素数,但是2不是奇数。故此命题是假命题。

(2)、任取实数x,x20,则x2110.故此命题是真命题。(3)、规律:全称命题xM,p(x)为真,必须对给定的集合的每一个元素x, p(x)为真,但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为假,只要在给定的集合内找出一个x0,使p(x0)为假

课本23页练习1:(1)、每个指数函数都是单调函数(真)

(2)、任何实数都有算术平方根(假)

(3)、xx|x是无理数例2判断下列特称命题的真假

2(1)、有一个实数x0,使x02x030 22是无理数,但是222是有理数。故此命题是假命题。

,x2是无理数(假)

(2)、存在两个相交平面垂直于同一直线(3)、有些整数只有两个正因数

22解析:(1)、x02x030。所以此命题是假2x03x0122。故不存在实数x0,使x02命题

规律:存在性命题xM,p(x)为真,只要在给定的集合M中找出一个元素x,使命题p(x)为真,否则为假;

课本23页练习2:(1)、x0R,x00

(真)

(2)、至少有一个整数,它既不是合数也不是素数

(真)(3)、x0x|x是无理数,x02是无理数(真)

巩固练习:

四、自我检测

1、判断下列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每个三角形都有外接圆

2、有一个四边形没有外接圆

3、x,y,zN,xyz

4、有些奇函数的图象不过原点

222

2、将下列命题用量词符号“”或“”表示。1)、实数的平方大于或等于0 2)、对某些实数x有2x+1>0

3、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xR,x230 B.xN,x21 C.xZ,使x51 D.xQ,x23

4、已知命题P:“x1,2,x2a0”

命题Q:“xR,x22ax2a0”

若命题“PQ”为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A.a2或a1 B.a2或1a2 C.a1 D.2a1

五、课堂小结:通过事例引入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概念,随后又介绍了如何判断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真假?

六、课后作业

篇8:量词填空

在高中新课程标准中, 选修课程系列1选修1-1中的“常用逻辑用语”一章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命题及其关系; (2)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3) 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在“命题及其关系”这一部分内容中, 教材对于命题的定义作了简单的介绍即“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教师在介绍命题的定义时也往往就此一带而过, 学生也不会再多作思考.

事实上我们根据命题结构可以把命题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新教材对于“复合命题”的概念有所淡化) .简单命题又分为性质命题和关系命题.所谓性质命题, 就是关于断言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命题.被断言的对象通常称为主项, 表示具有或不具有意义的词项称为联项, 表示属性的词项称为谓项, 表示对象多少的词项称为量项.根据量项 (单个、某些、所有) 可以将性质命题分为如下三种: (1) 单称命题.即关于单个个体对象的断言的命题, 通常由“个体+联项+谓项”三部分构成, 如“是无理数”; (2) 特称命题.也称存在命题, 即断言 (存在) 一些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些性质的命题, 通常由“特称量项+主项+联项+谓项”构成, 如“有些 (存在、至少存在一个) 实数的平方不是正数”; (3) 全称命题.关于一类对象的全体的断言的命题, 通常由“全称量项+主项+联项+谓项”构成, 如“所有 (一切、任意一个、每一个) 正方形都是矩形”, 有的时候在一个命题中全称量项常常不会被写出.例如, 当我们看到命题“实数的平方大于零”的时候, 一般都会理解为“ (任何一个) 实数的平方大于零”.所谓关系命题, 就是关于断言某些对象与某些对象之间的关系的命题.两个对象称为主项或关系项, 反映它们范围或多少的词项称为量项, 表示关系的词项为谓项.性质命题与关系命题的分法不是绝对的, 如命题“ (任何一个) 实数的平方大于零”, 也可以看成是关系命题.

复合命题是由简单命题通过或、且、非等逻辑联结词构成的新命题, 即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

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是第一次进入高中教材.在数理逻辑中, 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属于一阶逻辑的内容:全称量词对应于日常语言中的“一切”、“所有的”、“任意的”等词, 用符号“坌”表示.存在量词对应于日常语言中的“存在着”、“有一个”、“至少有一个”等词, 用符号“埚”表示.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量词, 应该重在理解它们的含义, 而不要追求它们的形式化定义.只要是表示全体的量词不管怎么叙述, 都是全称量词, 只要是表示存在的量词, 不管表示的程度多大, 都是存在量词.有些命题从表面上看不含有量词, 这时应根据命题中所叙述的对象的性质, 挖掘其隐含的量词.教材中除了介绍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以外, 还着重介绍了“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

在学习“存在量词和全称量词”之前, 学生会接触到有关“否命题”以及“命题的否定”的有关问题.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会让学生感到困难.例如:

命题1:

p: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假命题)

非p: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不是正方形 (假命题)

命题2

p:x为实数, 若x≠1, 则x2≠1 (假命题)

非p:x为实数, 若x≠1, 则x2=1 (假命题)

命题3

p:有些质数是奇数 (真命题)

非p:有些质数不是奇数 (真命题)

类似于上面的一些问题常常会让学生感到困惑, 甚至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始寻找主观的规律进行死记硬背.例如, 在否定时总要将“都”改成“不都”, 不能改成“都不”.事实上, 此时学生很难对于这些问题做到真正的理解, 总是会在摸索中出错.老师对于这样的问题也不能够做到彻底地解释.

这些问题在学习到“存在量词和全称量词”部分内容时才可以得到解决.教材着重介绍了“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此时学生可以对之前在“命题的否定”中所遇到的问题会再理解再总结.上面的一些命题从表面上看不含有量词, 然而根据命题中所叙述的对象的性质, 可以挖掘其隐含的量词.

三、对于改进教材的建议

从“常用逻辑用语”整个一章来看, 对于逻辑知识有这样的安排:

篇9:谈谈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 准确地利用量词叙述数学内容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表示为“x∈M,p(x)”;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表示为“x∈M,p(x)”.这里M为给定的集合,p(x)是一个关于x的命题(结论).我们要能区分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并能判断其真假.

例1 (2013·新课标Ⅰ高考)已知命题p:x∈R,2x<3x;命题q:x∈R,x3=1-x2,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p∧q B.p∧q

C.p∧q D.p∧q

解析 对于命题p:取x=-1,可知为假命题,命题q:令f(x)=x3+x2-1,且f(0)·(1)<0,故f(x)有零点,即方程x3+x2-1=0有解,q:x∈R,x3=1-x2为真命题,选项A,p∧q为假命题,错误;选项B,p∧q为真命题,正确;选项C,p∧q为假命题,错误;选项D,p∧q假命题,错误.故选B.

点评 要判定一个特称命题为真,只要在M中找到一个元素x,使p(x)为真,否则命题为假;要判定一个全称命题为真,必须对给定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x,证明p(x)都为真,但事实上要判定一个全称命题为假,只需在给定的集合内找出一个x0,使p(x0)为假即可.

2 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一般地,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量词变为存在量词,且将结论否定,即“x∈M,p(x)”的否定为“x∈M,p(x)”;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存在量词变为全称量词,且将结论否定,即“x∈M,p(x)”的否定为“x∈M,p(x)”.

例2 (2013·四川高考)设x∈Z,集合A是奇数集,集合B是偶数集.若命题p:x∈A,2x∈B,则( ).

A.p:x∈A,2x∈B

B.p:xA,2x∈B

C.p:x∈A,2xB

D.p:xA,2x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命题p:x∈A,2x∈B的否定是p:x∈A,2xB,故选C.

点评 不含量词的命题的否命题是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进行否定,如“若x=1,则x2-3x+2=0”的否命题为“若x≠1,则x2-3x+2≠0”;不含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是命题的条件不变,只将结论进行否定,如“若x=1,则x2-3x+2=0”的否定为“若x=1,则x2-3x+2≠0”.实际上这里x=1可以写成x∈{xx=1}或x∈{xx=1},其意义不会发生变化,只是因为没有可选择变化的余地、范围,再加上量词就显得多此一举.

3 充分地发挥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在解题中的功能

对于有些数学问题,如果能灵活地将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进行相互转化,则往往能使问题化难为易,迎刃而解.

例3 若二次函数f(x)=4x2-2(p-2)x-2p2-p+1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点c,使得f(c)>0,则实数p的取值范围为 .

解析 若二次函数f(x)=4x2-2(p-2)x-2p2-p+1在区间[-1,1]内任意一点c,总有f(c)≤0,则f(-1)≤0,

f(1)≤0,,解得p≤-3,或p≥32,故原题所求p的范围为-3,32.

点评 本题题设属特称命题,若直接求解,则需分类讨论,头绪繁多,操作困难.于是不妨考虑其否定:若二次函数f(x)=4x2-2(p-2)x-2p2-p+1在区间[-1,1]内任意一点c,总有f(c)≤0,求得此情形下实数p的取值范围,然后得出结论.

4 准确地把握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区别和联系

有些数学问题中既有全称量词又有存在量词,要能分清层次关系,理解本质.

例4 (2014·济南模拟)已知函数f(x)=4x2-72-x,x∈[0,1],函数g(x)=x3-3a2x-2a,x∈[0,1],其中常数a≥1.若对x1∈[0,1],总x0∈[0,1],使得g(x0)=f(x1)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为 .

解析 f(x)=4(2-x)+92-x-16,可以求得f(x)的值域为[-4,-3];

g′(x)=3x2-3a2=3(x+a)(x-a)且a≥1,从而g(x)在0,1上单调递减,所以g(x)的值域为[1-3a2-2a,-2a].

依题意得f(x)的值域为g(x)值域的子集,

所以-4≥1-3a2-2a,

-3≤-2a,

a≥1,得1≤a≤32.

答案:1,32

点评 不难发现,对某个给定的x1,总x0∈0,1,使得g(x0)=f(x1)成立等价于f(x1)是函数g(x),x∈0,1值域中的一个元素.于是,不难理解,对x1∈0,1,总x0∈0,1,使得g(x0)=f(x1)成立等价于f(x),x∈0,1的值域为g(x),x∈0,1值域的子集.

篇10:量词填空

印江二中高二数学课题研究组 试教人:吴顺宏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丰富实例,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2能准确地利用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叙述数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难点: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 [教学过程] 问题1:请大家思考:下列语句是命题吗?你能发现这些语句之间的一些关系吗?

(1)、x3;(2)、2x1是整数;

(3)、对所有的xR,x3;(4)、对任意一个xZ,2x1是整数;

(5)、所有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黄种人。

学生:(1)、(2)不是命题,(3)、(4)、(5)是命题。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后者比前者多了一些量词,通过这些量词来限定变量的范围使不是命题的语句成为了命题。教师:观察,分析的很好。

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3)、(4)、(5)是全称命题。

通常将含有变量x的语句用p(x),q(x),r(x),„表示,变量x的取植范围用M表示,那么,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M,p(x)”,读作“对任意x属于M,有p(x)成立”。

问题2:如何判断一个全称命题的真假呢? 例1;判断下列全称命题的真假

(1)、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2)、xR,x10;(3)、对每一个无理数x,x也是无理数。解析:(1)、2是素数,但是2不是奇数。故此命题是假命题。(2)、任取实数x,x0,则x110.故此命题是真命题。(3)、2是无理数,但是

2222222是有理数。故此命题是假命题。

规律:全称命题xM,p(x)为真,必须对给定的集合中每一个元素x,都使得 p(x)为真,但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为假,只要在给定的集合内找出一个x0,使p(x0)为假

课本23页练习1:(1)、每个指数函数都是单调函数(真);(2)、任何实数都有算术平方根(假)

(3)、xx|x是无理数

,x2是无理数(假)

问题3:请大家思考:下列语句是命题吗?(1)与(3)、(2)与(4)之间有什么关系?

(1)、2x13;

(2)、x能被2和3整除;

(3)、存在一个x0R,使2x013。(4)、至少有一个x0Z,x0能被2和3整除;

(5)、有的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学生:(1)、(2)不是命题,(3)、(4)、(5)是命题。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后者比前者多了一些量词,通过这些量词来限定变量的范围使不是命题的语句成为了命题。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3)、(4)、(5)是特称命题。

通常将含有变量x的语句用p(x),q(x),r(x),„表示,变量x的取植范围用M表示,那么,特称命题“存在M中的一个x0,使p(x0)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0M,p(x0)”,读作“存在M中的元素x0,使p(x0)成立”。问题4:如何判断一个特称命题的真假?

例2判断下列特称命题的真假

(1)、有一个实数x0,使x02x030;(2)、存在两个相交平面垂直于同一直线;(3)、有些整数只有两个正因数

2解析:(1)、x02x03x0122。故不存在实数x0,使x02x030。所以此命题是假

222命题。(2)、由于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是互相平行的,因此不存在两个相交的平面垂直于同一直线。(3)、由于存在整数3只有两个正因数1和3。故此特称命题为真命题。规律:存在性命题xM,p(x)为真,只要在给定的集合M中找出一个元素x,使命题p(x)为真,否则为假;

课本23页练习2:(1)、x0R,x00

(真);(2)、至少有一个整数,它既不是合数也不是素数

(真)

(3)、x0x|x是无理数,x02是无理数(真)

课堂小结:通过事例引入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概念,随后介绍了如何判断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真假? 课后作业 课本26页习题1.3 A组 1、2.巩固练习:自我检测

一、概念填空:短语“

”、“

”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用符号“____”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

.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可用符号_________________表示。短语“

”、“

”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用符号“ ”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______.特称命题“存在M中的一个x,使p(x)成立”,可用符号_____________表示。

二、判断下列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每个三角形都有外接圆;

2、所有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黄种人;

3、有一个四边形没有外接圆;

4、对任意实数x,存在实数y,使x+y>0;

5、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

6、有些奇函数的图象不过原点;

7、x,y,zN,x2y2z2 ;

8、x1,2,x2a0

15、每一个人有良知中国人都能记住小日本对中国人民的“友好”。

三、将下列命题用量词符号“”或“”表示。

1)、实数的平方大于或等于0 2)、对某些实数x有2x+1>0

四、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xR,x30 B.xN,x1 C.xZ,使x1 D.xQ,x3

五、已知命题P:“x1,2,xa0” 命题Q:“xR,x2ax2a0”

225222若命题“PQ”为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a2或a1 B.a2或1a2 C.a1 D.2a1

含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句子

1、所有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黄种人;

2、有的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

3、有些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所有自然数的平方是正数;

5、任何实数x都是方程5x-12=0的根;

6、对任意实数x,存在实数y,使x+y>0;

7、有些质数是奇数;

8、有的学生不喜欢穿校服;

9、所有的学生喜欢穿校服;

10、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1、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

12、有一个四边形没有外接圆;

13、印江二中之所以搞“校风校纪”整治是因为有些学生无视学校校规校纪;

14、每一个人有良知中国人都能记住小日本对中国人民的“友好”。

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学案)

问题1:请大家思考:下列语句是命题吗?你能发现这些语句之间的一些关系吗?

(1)、x3(2)、2x1是整数

(3)、对所有的xR,x(4)、对任意一个xZ,2x1是整数

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M,p(x)”,读作“对任意x属于M,有p(x)成立”。

问题2:如何判断一个全称命题的真假呢?

例1;判断下列全称命题的真假

(1)、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2)、xR,x210(3)、对每一个无理数x,x2也是无理数

解析:(1)、2是素数,但是2不是奇数。故此命题是假命题。(2)、任取实数(3)、x,x0,则x110.故此命题是真命题。222是无理数,但是

222是有理数。故此命题是假命题。

规律:全称命题xM,p(x)为真,必须对给定的集合中每一个元素x,都使得 p(x)为真,但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为假,只要在给定的集合内找出一个x0,使p(x0)为假

问题3:请大家思考:下列语句是命题吗?(1)与(3)、(2)与(4)之间有什么关系?(1)、2x1

3(2)、x能被2和3整除

(3)、存在一个x0R,使2x01(4)、至少有一个x0Z,x0能被2和3整除

特称命题“存在M中的一个x0,使p(x0)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0M,p(x0)”,读作“存在M中的元素x0,使p(x0)成立”。

问题4:如何判断一个特称命题的真假? 例

2、判断下列特称命题的真假

(1)、有一个实数x0,使x022x030;

(2)、存在两个相交平面垂直于同一直线;(3)、有些整数只有两个正因数。

解析:(1)、x022x03x0122。故不存在实数x0,使x022x030。所以此命

2题是假命题

(2)、由于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是互相平行的,因此不存在两个相交的平面垂直于同一直线。

(3)、由于存在整数3只有两个正因数1和3。故此特称命题为真命题。规律:存在性命题xM,p(x)为真,只要在给定的集合M中找出一个元素x,使命题p(x)为真,否则为假;

上一篇:代做标书,**标书,投标书制作流程下一篇:美国消化科医生的生活方式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