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方案

2024-05-07

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方案(共6篇)

篇1: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方案

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方案

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方案1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和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xx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有关要求,为确保顺利完成我市本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任务,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方案:

一、及原则

(一)招生范围: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同等学力者、高中毕业生及其他城乡青年。

(二)招生办法:报考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参加中招考试,也可以免试注册入学。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高中毕业生实行1-1.5年学制,原则上单独编班,可免修文化基础课,学生修满规定的专业课程准予毕业。各学校可以多次招生。

二、考生报名及考试

(一)报名时间及地点:同普通高中报名时间和地点。

(二)考试科目及时间:同中招统一考试。

(三)报名办法:

1、参加考试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其报名办法、程序、条件、考场编排等工作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一致,由教体局统一安排,各乡(镇、办事处)中心校、市直初中组织报名。

2、参加考试第一志愿报考职业学校的考生,应填写《20xx年新密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报名登记表》,交近期同版免冠2寸照片3张、体育测试成绩通知单。

3、不参加考试的往届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及其他城乡青年可直接到本人所选择的职业学校登记注册。

(四)填报志愿:

1、第一志愿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的考生,二、三志愿必须是同类学校。

2、第一志愿报考普通高中、普通中专的考生,二、三志愿可报职业中专、职业高中。

(五)新生录取

1、职业学校招生由教体局统一组织录取。对未被中专、普通高中录取的考生,各职业学校根据考生报考的第二、三志愿可实行二次录取,尽可能吸收未升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入学。市职教中心和雕塑艺术学校要发挥辐射作用,在完成我市招生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吸收外地初、高中毕业生入学。

2、切实按计划招生,保证生源质量。第一志愿没有完成招生计划的,可在第二志愿中录取。各学校应根据本校招生计划,本着“德智体全面考核、先录统考生、后录免试生”的原则,择优录取新生。

3、报名注册学生多于招生计划或所设专业对于文化课成绩要求较高的学校,经批准可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根据专业特点需要进行面试和专业加试的学校,可优先录取成绩优秀者(面试或专业加试的具体时间由招生学校确定)。

4、未被中专、普通高中录取的考生,可持中招考试成绩通知单直接到本人所选择的职业学校登记注册。

三、有关事项及要求

(一)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做好初中后分流工作。做好职业教育宣传和初中毕业生的分流工作是保证中招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各乡(镇、办事处)中心校、初中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采取得力措施,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宣传职业教育的广阔前景,宣传国家助学金资助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一、二年级学生每生每年1500元生活补贴的优惠政策等。要指导广大初中毕业生合理填报志愿,鼓励毕业生积极报考职业学校,使职业学校的生源数量有保证、质量有提高。对教体局下达给各乡(镇、办事处)中心校、初中的职业学校升学任务,教体局要进行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并根据相关方案进行奖惩。各单位要层层分解任务,责任到人,抓好落实,确保任务完成。各单位完成任务数以到职业学校报到入学实有人数为准。

(二)各职业学校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遵循人才市场变化趋势,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稳中求变,积极创造条件,增设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改变陈旧过时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同时落实“升学和就业并重”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有愿参加对口升学、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学生搭建成材桥梁。

(三)各职业学校要积极与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名优职业学校或企业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拓宽办学渠道;应探索1+1+1、1+2学制的分段培养模式,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思路和办学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四)创造有利于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条件和环境,使民办学校能够顺利完成招生任务。各民办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同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学生和社会的信任。

(五)各职业学校要严格执行物价、财政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严格落实国家对全日制一、二年级在校生每年资助1500元的政策,并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建立助学金、奖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新入校学生适当减免学杂费,可以允许学生缓期或分期缴纳学杂费,确保家庭困难的学生能顺利入学。

(六)各乡(镇、办事处)中心校、初中、各职业学校严格按照教体局下达的招生工作方案和招生计划,以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规范、合法的行为进行招生。要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实行阳光招生,以树立教育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

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方案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进一步规范中职学校招生和办学行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建设。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领导,成立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成春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彭招建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设在职成股,负责职业学校招生日常工作。

三、工作目标

全年招收新生1020人,力争普职分流比达到1:1。

四、招生对象

全县应届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未升学的学生,普通高中普职分流的学生,社会青年。

五、主要措施

1、各生源学校必须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中职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分解、分配到各班,层层落实招生责任,并将方案交教育局职成股(四大院170房)。

2、凡升入本县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升普通高中的学生一样平等对待,算作本校当年高中阶段升学率。

3、各职校要切实加强生源基地建设,加强与义务教育的有机衔接,积极探索职校与生源学校联合办学,在相对集中的生源学校开设中职班试点工作,提高办学规模。

4、将各生源学校中职招生工作纳入教育局对学校的年终目标管理考评,权值占年终目标管理考评总分的5%。

5、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扶持,民办职校、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分校宣传和学生待遇等方面与公办职校一视同仁。

6、对完成招生任务绝对数和比例数居前2名的生源学校在职称评聘上给予倾斜。同时,对职校招生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由县教育局进行表彰奖励。

7、实行职校校长目标管理责任制,招生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职校和职校校长年终评优、评先、晋级的`重要内容。各职校要对招生工作高度重视,落实校领导包片、教师包校的包干负责制。各职校要加强内部管理,确保职校在校学生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8、实行定期督查、通报制度。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对各学校招生工作的领导、宣传、组织、实施及招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并通报。

9、规范招生秩序,严肃招生纪律。除市、县教育局统一组织的招生宣传工作外,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到学校进行招生宣传活动。凡未经县教育局批准擅自到各学校进行招生宣传活动的,学校有权予以抵制,拒绝接洽。严禁任何学校及个人以营利为目的向外输送生源,一经查实将从严处理,县教育局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电话为。学校应通过张榜公布的形式将举报电话告知全校所有师生员工。

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方案3

一、指导思想和招生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xx〕35号)、《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xx]3号)和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吉发20xx第22号)精神,深化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选拔综合素质高,创新、实践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和特殊人才,为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招生原则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

2.坚持自主、自律原则;

3.坚持院校负责、省招生办监督原则。

二、组织机构

在省招生委员会领导下,单独招生院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工作机构,明确责任,落实分工,制定相应工作方案,为单独招生的组织与实施做好安排。

三、招生对象及招生人数

(一)招生对象

1.高中毕业生;

2.中职(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毕业生。

(二)招生人数

单独招生院校20xx年招生计划如下:

序号 学校名称 计划总数 备注

1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1080 含中职升学150

2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900

3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060 含中职升学100

4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450

5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900 含中职升学100

6 四平职业大学 1050 含中职升学200

7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 1050 含中职升学700

8 松原职业技术学校 520 含中职升学100

9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500 含中职升学200

10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200

11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0

12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200

13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0

14 白城职业技术学院 300 含中职升学60

15 延边职业技术学院 130 含中职升学100

16 长春东方职业学院 270 含中职升学100

17 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490 含中职升学100

18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290

19 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160

合计 9950 1910

四、招生工作程序

(一)报名条件

1.符合吉林省20xx年全国统一考试报名资格(并已参加吉林省20xx年普通高考报名)和专业报考条件的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考生均可报名。

2.符合吉林省20xx年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考试报名资格(并参加20xx年对口升学考试报名)和专业报考条件的中职学校中职毕业生(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应、往届毕业生均可报名。

3.高中及中职考生均需参加吉林省高考统一体检,身体健康,并符合教育部规定相关专业的身体要求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要求。

(二)报名办法

1.报名时间:20xx年3月2日—9日。

2.报名形式:网上报名。考生可登录各单独招生高职高专院校网站报名。

3.每个考生限报一所学校志愿,不可兼报其他学校志愿。

(三)现场确认

1.确认时间:详见招生院校简章。

2.确认地点:各单独招生高职院校。

3.考生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到单独招生院校进行现场确认和资格审核,领取《准考证》。

单独招生院校依据吉林省招生办的考生高考报名信息对单独招生报名考生进行比对,资格审核合格者方可参加单独招生考试。

(四)缴费

考生报名后按规定要求缴纳报名考试费

(五)考试

1.考试内容:考试分文化基础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测试两类(详见各招生院校招生网站)。

文化基础水平测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合卷),满分各为150分,总分450分。

综合素质测试科目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满分为300分。

2.考试形式:笔试。

3.命题范围:高中毕业生文化基础水平测试考试大纲以20xx年普通高考相关文件为基准,综合素质测试考试大纲由招生院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专业大类制定;中职毕业生文化基础水平测试考试大纲和综合素质测试考试大纲均以吉林省教育厅颁发的普通高校对口招生考试纲要为基准。

4.命题方式:招生院校单独或联合命题。

5.具体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详见各招生院校《招生简章》,考生可登录招生院校网站查询。

(六)考试时间及地点

1.考试时间:20xx年3月21日—22日(具体时间以《准考证》公布时间为准)

2.考试地点:原则上在学校所在地区招生办安排指定的标准化考场进行,具体以《准考证》公布地点为准。

(七)录取原则及说明

以“综合评价、注重素质、择优录取”为原则,统一录取标准,体现单独招生院校人才培养特点。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专业大类招生试点。

1.单独招生院校根据本校单独招生计划数和考生成绩综合划定录取控制线,考生成绩由文化基础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测试成绩组成。录取名单经公示后,上报吉林省招生办,办理录取审批手续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2.单独招生录取的考生在学籍注册、收费、学生管理、毕业待遇等方面与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考生待遇完全相同。

3.中职毕业生近三年来获得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国家级、省级专业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名次考生,依据有关文件规定给予照顾。

4.按教育部规定,参加单独招生被录取的考生不得参加20xx年全国统一高考(和对口升学考试),未被录取的考生可继续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和对口升学考试),正常填报志愿。

5.新生入学后,单独招生院校将对其进行资格复查,资格复查不合格者,根据相关要求和规定,取消入学资格。

五、招生监督与违规处理

(一)招生录取工作在省招生办统一领导下进行,由招生院校单独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二)各招生考试院校要按照教育部和我省考务规定要求组织考试,做好评卷、录取工作。文化基础水平测试要在标准化考点进行。要加强试题保密和考场管理工作,着力规范办学招生行为,自觉接受考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三)招生院校要主动接受省教育厅、省招生办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招生院校的纪检监察部门,要全程介入,切实加强对初审、审查、考试、测评、公示、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严厉查处和及时纠正违纪违规行为,真正使高职高专院校单独招生工作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阳光工程”。

(四)各招生院校不得以任何形式举办与单独招生挂钩的辅导班、补习班。对在单独招生工作中发生考场组织混乱、擅自突破规定招生比例、存在徇私舞弊等行为的院校,一经查实,按照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院校,将取消其单独招生资格或示范校资格。对在单独招生中存在违规行为的考生,按照教育部和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在单独招生考试中违反招生纪律和规定的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方案4

根据《安徽省职业院校升学考试改革试点方案(试行)》,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目标

通过开展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探索建立符合安徽省情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加强校际、校企合作和市级统筹,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和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教体系,推动职教大省和高教强省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试点内容

(一)分类招生。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对象为应历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应历届中职(含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包括具有高中阶段学历的农民工、退役士兵、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失业人员等。参加试点的高等职业院校可以结合考生意愿和学校自身情况,采取多种招生形式,招收各类生源。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市属高等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可分别侧重招收学有所长或有技能特长的考生、中职学生、在职职工和退役士兵等。

(二)多元评价。省教育厅指导各试点院校根据不同招生对象,研究制定招生政策和考试(测试)办法。对中职学生可参考《20xx年安徽省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纲要》,实行知识加技能的考试(测试)办法;对普通高中毕业生可实行以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为基础的考试(测试)办法;对其他各类报考人员,可结合其自身实际和学校办学特点,合理确定考试(测试)方法。参加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各类考生须进行高考(含对口招生考试)报名。考生凭考生号选择一所试点高校参加招生考试(测试),具体时间另行公布。试点高校于20xx年5月15日前将拟录取考生名单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并办理相关录取手续。被录取考生不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及录取。

(三)联合培养。实施校企联合培养,试点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鼓励试点院校与企业联合开设“订单式”培养班。推进中高职衔接,对中职学校完成二年级学业的学生实行预报名,预报名后的中职三年级学生由中高职联合培养。中职三年级学生毕业后,通过考试(测试)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加强市级统筹,市属高等职业院校牵头、中职学校参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三、试点范围

(一)试点院校

今年我省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实行申报制。国家、省示范高职院校必须参加试点工作申报,全省其他高等职业院校均可自愿申请参加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试点院校由省教育厅严格按有关标准和规定审核确定。

(二)招生计划

20xx全省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招生总计划数控制在当年全省高职招生计划总数的20%左右。面向中职招生计划单列并确保完成,未完成的单列计划不得转入普通高考招生。

试点院校可根据报考人数等适当调剂分专业计划。院校对报考学生较多且计划已经完成的专业,经考生同意,可调剂到相近专业。鼓励高校间建立学生报考信息互通和调剂机制。

(三)招生专业

申报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面向中职招生专业尽可能覆盖中等职业教育18个专业大类。

(四)申报程序和申报材料

已参加试点的42所高等职业院校可直接向省教育厅申报招生章程、招生专业和计划。试点院校要科学制定招生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

其他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办学实际和侧重招生对象,经主管厅局或举办者同意,向省教育厅申报。申报材料包括招生章程、招生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市属高等职业院校须有所在市政府意见,行业企业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须有主管厅局或举办者意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试点高等职业院校须有订单培养协议。

以上申报材料一式3份,同时报送电子版1份(包含以上所有材料)。报送截止日期为20xx年2月10日。报送地点:省教育厅高教处(合肥市金寨路321号省教育厅教科大楼906室)。联系电话:0551-62831868。

四、试点工作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对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高等职业院校要提高认识、统筹安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地做好改革试点工作。

二是科学制定方案。各试点高等职业院校要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精心制定方案。各试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办学定位,选择本校有特色的专业,合理确定招生计划数,科学制定招生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和招生章程。省教育厅经过遴选确定后,向社会公布试点院校及其招生专业、招生计划。

三是积极宣传引导。各地要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工作,加强政策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使全社会理解和支持改革。要大力开展对师生和其他招生对象的宣传动员工作,让其了解试点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调动广大师生和其他招生对象参与试点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试点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是严格考试招生纪律。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是普通高校招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各试点院校要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切实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严肃考试招生纪律,特别要加强试题保密和考场考务管理,切实履行承诺。试点院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查处违反考试招生纪律的行为。要按照“阳光工程”的要求,加强信息公开,及时公布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方案5

一、自主招生计划40人

专业名称

学历性质

学制

计划

电气运行与控制

职业中专

3年

20人

国际商务

(网商运营管理方向)

职业中专

3年

20人

二、报名条件

(一)符合我市职业学校报名条件,且具有青岛市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二)报考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考生要求身体健康无残疾;报考国际商务专业的考生要求面部无明显缺陷。

三、招生程序

(一)报名

学生需要提交的材料:

1.《青岛市中学生素质发展手册》;

2.《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3.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4.近期一寸免冠彩照两张;

5.初中阶段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材料及荣誉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一份。

(二)测评方式

1.职业综合素质面试

(1)面试主要是从对学校的了解、专业认识、职业认知、职业规划和仪表规范等方面进行考查。

(2)由考生从面试题库中抽取题目,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评委结合考生的作答情况进行提问和打分。满分100分,取得60分以上的考生方可参加专业素质测评。

2.专业素质测评

专业

考核内容

分值

满分

电气运行与控制

识图基础

40分

100分

安全用电常识

40分

文字表达

20分

国际商务

(网商运营管理方向)

网商基础知识

30分

100分

计算机基础知识

30分

文字表达

40分

专业素质测评内容说明:每一个专业的考核内容分为3个部分,分别赋予不同分值,相加满分为100分。采用笔试、口语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测评,被测评学生各考核内容部分的得分相加为所得总分。考核内容的范围和样题由学校招生工作委员会提前在学校校园网(www.qdcjxx.qdedu.net)公布。

四、录取办法

(一)按照专业素质测评的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分专业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学生名单。60分以下的考生不予以录取。

(二)按照市教育局相关规定,已被录取考生仍需参加学业考试。

(三)参加自主招生并被录取的市内三区初中毕业生可以兼报普通高中,允许被普通高中录取的考生到普通高中就读。

(四)考生被职业学校自主招生录取的,不能被其他职业学校录取。

五、公示

学校将通过校园网站公布录取名单,时间为3天。对拟录取结果有异议者,可在公示期内,向学校招生工作委员会提交书面意见。学校招生委员会,在接到书面意见后3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

六、日程安排

日期

时间

内容

备注

4月21日至4月23日

8:30-16:30

报名

提交相关材料

4月24日

8:30-16:30

测试

4月25日至4月27日

8:30-24:00

公示

有异议须在公示期内书面提出

4月28至4月29日

8:30-24:00

公布录取结果

七、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招生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校长担任,委员由党、政、工各处室负责人组成。招生工作集体研究,分工负责。

(二)制度保障

建立公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监督制度和保密制度,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招生条件明确,工作程序规范,实施办法公开,录取结果公示。

(三)监督机制

自主招生工作接受社会监督。学校及时受理学生、家长及初中学校的举报,欢迎社会各界监督。所有参与招生工作的人员签订诚信协议书。

(四)咨询服务

篇2: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方案

二0一三年招生工作方案

招生工作关系到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为了我校申报国家级重点校、为了“对接海西建设服务区域性经济”的办学思想。今年招生工作要进一步拓宽生源渠道,为确保我校今年招生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特制订2013年高级中学招生工作方案如下:

一、招生任务:

1、全日制:2013年我校招生数人,其中春季招生数人,完成30%。

2、成人教育等非全日制招生数人。

二、招生对象

2013年初中毕业班学生和往届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社会青年、退(现)役军人、企业员工、村干部等。

三、招生范围

今年招生除本县外,继续扩大向其它市招生,并提前向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申报将我校招生计划列入各地市“中招指南”。

四、招生人数分解

本县计划招生人,其他省、市人。

五、招生时间

1、春季招生:计划在3-4月由校级领导带队,各处室及骨干教师分组,包校包干,动员宣传落实责任。初中毕业班学生参加市质检(4月18日-20日)后,从5月份起开始以分流为主要方式、进入我校学习。

2、秋季招生:

①其它省、市,从5月份起,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到外宣传招生。

②本县各中学,5月-8月,采取分校包干,校级领导带队,教师分组包校动员宣传,落实责任。

3、成人教育等非全日制招生:

①采取分片、分单位包干措施,校级领导带队,教师分组校动员宣传,落实责任。

②发动全体教师动员宣传,让需要中职学历的亲朋好友,接受中职教育,获得中专文凭和相应国家职业技能资格等级证书,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创业能力,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贡献。

六、专业设置及各专业招生数计划(见附表)

1、专业布局结构,以对接罗源湾区域性经济建设,占领劳动力储备人才高地。

2、专业定位,以二产专业为主,围绕机械运行企业,三产专业为辅,围绕服务教育行业。

3、技能定位,二产以焊接技术和钢铁装备运行与维护、船舶制造与修理为主攻方向,三产以玉石雕刻和学前教育为主攻方向。

4、专业调整申报:

七、招生措施:

1、要认真学习,领会2013年招生有关精神,积极争取上级各部门对我校招生政策的支持,进一步健全完善中职招生工作机制,加强中职招生统筹管理,形成工作合力。

2、要加大惠民政策和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中职教育的招生吸引力,运用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中职国家助学金,免学费等相关惠民政策以及我校优惠政策,大力宣传我校毕业生就业率,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初中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和农村青少年接受中职教育。

3、宣传我校学历提升平台,高职单招、大专套读上线率、高校联办等,每年都为许多不能上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圆了大学梦。

4、进一步开拓招生工作思路,扩大招生范围。今年招生除本县外,继续扩大向省外(宁夏、甘肃),省内县外周边等地招生,委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到外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本地中职资源为西部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充分发挥罗源湾区域性职教集团合作办学和就业优势,为扩大招生规模做好服务。

5、进一步明确招生任务与职责,建立健全招生工作的管理机制。依照上级下达的2012年度我校招生任务,将招生任务分解落实,做到责任到位,包片完成。将招生任务列入工作日程,纳入工作计划,与教师考核挂钩。

6、落实好我校中职招生信息的周报、月报制度。落实好新开设专业、新调整的专业向上申报审批工作,严防出现延误现象。

县高级职业中学

篇3: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方案

《甘肃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要求,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为指导, 加快推动全省学校美育工作创新发展, 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指导思想, 明确提出了我省学校美育工作的两步走总目标:第一步, 到2018 年实现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 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第二步, 到2020 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各类学校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美育体系。

五大任务:完善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丰富教学活动、健全评价机制

如何完善美育课程建设, 《实施方案》要求, 首先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育为核心, 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 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 保护和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 懂得珍惜美好事物, 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 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课程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 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帮助学生形成一至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特质、审美理想。普通高中美育课程要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 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涵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 树立学生的精神追求。特殊教育学校美育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注重潜能发展, 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整合, 为学生融入社会、创业就业和健康快乐生活奠定基础。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 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 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普通高校美育课程要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当地教育资源优势, 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 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 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 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 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 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 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职业院校要在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 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普通高校要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基础上, 开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等方面的任意性选修课程。第三, 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 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 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学校美育课程。有条件的中小幼各类学校, 要结合当地实际, 挖掘地域美育教学资源, 逐步增设如敦煌舞、秦腔、书法、地方画、剪纸、砖雕、刻葫芦、皮影等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职业院校要逐步开设符合院校专业和学生特点、具有地域特色的拓展课程。普通高校要发挥优质资源优势, 在校内教育方面增设能反映甘肃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舞蹈类、音乐类、戏曲类和美术类的选修课程, 同时开展与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教师“联片结对”帮扶活动, 解决城市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技术落后、资源短缺的难题。

对于如何改进美育教学方法, 《实施方案》要求, 一要坚持全面育人, 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学生接受美育的权利, 按照国家规定的不同学段美育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以及内容要求, 切实强化美育育人目标, 根据社会文化发展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推行按兴趣爱好分班方式, 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力争让每位学生有所收获。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要因地因校制宜, 灵活选用和创造教学方法和手段,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二要遵循成长规律, 开启心智。美育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 多向学生提供感悟欣赏美的机会, 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体验和交流活动, 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发现问题, 形成创意, 运用艺术语言和多种媒介创造性地加以表达、解决问题。专业艺术院校要注重内涵建设, 突出办学特色, 专业设置应与学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前沿有机衔接, 强化实践育人, 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高素质、多样化的艺术专门人才。三要使用网络平台, 丰富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扩大优质美育资源覆盖面。以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契机,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加强美育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应用, 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各类学校尤其是偏远农村学校, 支持和辅导艺术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 创新学校美育教学方式, 不断丰富美育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提升美育信息化水平, 运用慕课等手段, 提高美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四要加强融合渗透, 形成合力。注重提升学校品质, 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 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 以美感人, 以景育人。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发挥各学科教师的优势, 围绕美育目标, 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进一步完善大中小幼学校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机制, 探索建立以大学学科专业为纽带的艺术教育专项联盟, 形成一批“美育实验学校”, 通过“联片管理、联片走教、联片教研、联片督导”的方式, 引领带动和支持地方教育片区和学区的资源中心, 形成学校美育支持体系和特长学生的人才培养体系。广泛汇聚各方教育力量, 激发专业人士投身美育的热情和智慧, 为提升学校美育品质注入活力。五要深化教育科研, 协同推进。组织甘肃省中小学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和各级教育科研部门, 深入开展教学调研, 针对全省美育发展现状, 找准薄弱点和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 开展美育科学专项研究。注重美育科研成果的培育和孵化, 强化美育科研管理指导和过程评估, 做好教学现状分析, 为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全力抓好“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和“全国中小学艺术素养测评实验区”试点工作, 研究破解农村学校发展艺术教育的难题, 示范推广典型做法。要研究制定高校、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美育课程学业质量标准, 深入开展美育教学研究和教材研究, 特别是面向农村中小学基于网络环境下音像教材的开发与研究。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研队伍建设, 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美育教学研究方面的引领作用, 建立教研准入制度和学科教研员选拔培养制度, 分片区与高校学科力量结合共同形成美育中心教研协作机制, 促进美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关于美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实施方案》明确要求, 首先要补充配齐师资力量。着力破解教师结构性矛盾问题, 将美育教师数量和工作量纳入国家相关测量体系, 以“农村中小学补短板、学前教育补数量、按学区统一招聘”为原则, 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认定相关规定, 严把艺术教师入口关, 按不同层次学校设置课程和班级数, 有计划、分步骤优化配齐专职美育教师, 实施精准公开招聘。要落实城乡统一的教职工编制标准, 通过特岗计划、乡村教师计划等途径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的美育师资。加大美育教师交流轮岗、对口支教力度, 推行学区走教制, 推广“学生不动教师动”的经验做法。鼓励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校外戏曲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美育教师。其次, 要着力提高教师待遇。制定出台相关保障措施, 保证美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在职务评聘、培训学习等方面同等对待, 不断提高乡村美育教师待遇, 鼓励和引导美育教师到农村任教。将美育教师获得美育活动竞赛等级纳入年度专业技术考核指标和职称评定条件, 将组织课外艺术活动计入教学工作量。第三, 要全面强化师资培训。依托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建立区域分布合理的美育师资培训基地, 组建专家团队, 设计培训课程, 分期、分批对全省专职美育教师进行精准培训。统筹安排各级各类培训项目, 确保在3 年内将本区域内美育教师轮训一遍。全省各高等学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要在农村学校设立美育教学实习基地, 探索开展大学生到中小学校艺术教师岗位和幼儿园教师岗位顶岗实习工作, 创造条件让农村中小学美育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到高等院校脱岗培训学习。通过多种方式提升现有美育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如何丰富美育教学活动方面, 《实施方案》提出, 一要注重学校美育实践。把课外美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 将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态度表现纳入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 经常开展以班级或年级为主的合唱、集体舞、歌舞剧、书画笔会等群体性活动。二要培育学生艺术爱好。结合体育、艺术“2+1”项目的推进, 面向全体学生, 组织开展艺术社团活动, 确保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 培养一项艺术爱好, 掌握一项艺术特长。纠正艺术特长培养只重视少数艺术类学生, 而轻视全体学生的现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工作指导, 形成政府指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艺术教育工作格局。三要开展多样美育活动。鼓励各地大胆创新, 从今年起, 努力创造条件开展“甘肃省美育创新示范县”培植建设工作, 形成大中小幼连片推进美育的工作模式。各市州要利用区域内资源优势, 分区分层分类举办学生艺术节和艺术展演, 促进学校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美育活动。学校每年要结合美育课程教学, 举办综合性、多样性的美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等资源, 组织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之夜”活动;中职学校要将公共艺术课列入教学计划, 继续开展“百幅名画赏析、百首名曲赏析、百首古诗赏析进课堂”活动, 着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高等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 开展艺术小分队下乡支教巡演活动, 重点面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农村学校开展艺术普及活动。同时鼓励学校利用社团和学习兴趣小组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学生美育活动, 形成本地、本校美育活动传统。四要拓宽美育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及民族特色资源, 加强艺术院校与文联等专业协会、艺术演出团体、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等机构的合作共建,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学校美育学科专业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与当地艺术表演团体合作, 继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家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民间艺术普及等工作。省内各相关部门、团体、企事业单位要提供条件支持学校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剧场、展厅、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文化遗产保护地等场所, 实现校内外美育资源和设施共建共享。五要强化实践活动监管。加强学校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和规范办学行为, 禁止任何学校和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竞赛活动, 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

关于健全美育评价机制问题, 《实施方案》 从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等四个层面提出了要求。学校美育工作的评价, 一方面实施自评公示制度。从今年开始, 全省所有中小学校 (含中职学校) 全面实行学校艺术教育自评工作, 省教育主管部门将不定期抽查各市州中小学校自评工作情况并进行公示, 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 学校整改情况专题上报。另一方面实施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 各高等学校和各市州教育主管部门要上报本校、本地学校美育工作情况, 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将对所报情况以年度报告进行公示, 重点报告和公示学校美育开课率、实践活动情况、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等, 并将年度报告纳入对市州年度教育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同时, 推进“快乐校园”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完善创建活动评估办法, 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带动全局工作整体提升, 努力提升辖区内学校美育工作整体上水平。对校长美育工作的评价, 《实施方案》提出今后要将学校美育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年度考核内容, 对积极开展美育工作、富有成效的学校领导在评优选先时予以倾斜;对轻视美育教学及活动、美育办学条件不达标、美育课程开设不足、落实美育政策不到位、学校艺术素质测评总成绩连续两年最差的, 按照隶属关系, 分别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所属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约谈、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纠正, 当年不得评为先进个人, 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对美育教师工作的评价, 要将美育课教师的教学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奖惩体系, 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对不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上课或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成绩落后的, 美育教师在年度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教育系统在表彰先进时, 加大对美育教师的表彰力度, 评优选先名额单列。学生美育素养评价, 将继续加强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试点工作和国家中小学艺术学科学业质量监测评价工作, 在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 总结典型经验, 并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监测督导、注重宣传引导

为了顺利完成《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 实现“到2020 年初步形成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美育体系”的总体目标, 《实施方案》对如何组织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将美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 认真履行发展美育的职责, 将美育发展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明确工作部署, 切实抓紧抓好。坚持问题导向, 围绕加强和改进我省学校美育的薄弱环节,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美育工作机制, 进一步细化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和不同教育阶段的工作重点, 深入推进美育资源优化配置和美育教学改革, 切实落实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

二要加大投入力度。各地政府要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 满足美育发展基本需求, 完善学校美育装备补充机制。大力实施全面完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 加大学校美育教学与活动条件的标准化建设力度。各地要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 促进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 推动校内外资源设施共建共享。鼓励各地加大投入并积极筹措利用社会资金对农村中小学美育走教教师给予专项补贴。注重建立艺术类技能型人才从义务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培养体系, 对全日制正式学籍的艺术类学校的在校生, 实行我省现行中高职免学费政策。

三要强化监测督导。深化美育综合改革, 研究制定甘肃省学校美育工作制度, 为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中小学校美育课程开课率要列入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由省级教育督导部门牵头, 委托第三方, 配合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每3 年组织一次学校美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分析反馈和指导工作, 并鼓励各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对美育质量进行不定期的自我监测。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美育纳入督导内容, 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工作。

四要注重宣传引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大对学校美育理念及政策的宣传力度, 积极引导学校、师生、家长乃至全社会更加自觉地重视、支持学校艺术教育, 尊重、关心美育教师, 为学校美育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篇4: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其他教育机构及其他部门举办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学生夏令营和冬令营等参照本方案执行。

一、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

在学校内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二)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

在学校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但未发现与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急性起病,发热[体温≥37.5℃],或有明显的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者。

(三)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1周内,在同一学校(或同一校区、高校同一学院)发现10例及以上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且其中至少有2例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二、职能分工

按照属地化管理、联防联控的原则,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教育、卫生行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监督和指导所辖学校、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格局。

(一)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完善防控预案;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报全国及行政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根据疫情变化情况,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

(二)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技术层面具体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并与辖区内学校建立信息联动机制;负责辖区内学校疫情分析报告、病例诊治、流行病学调查;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按照卫生部相关防控方案和技术文件,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负责指导学校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各项防控措施。

(三)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等部门,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督促学校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制度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配合卫生部门,严密监测行政区域内学校甲型H1N1流感发生情况,并适时做出预警;指导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紧急应对和处置甲型H1N1流感疫情;检查督促行政区域内学校落实各项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协调解决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所需的物资、经费等保障;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四)学校。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校的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并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人;具体落实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各项措施;保障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必需的场所、设施、人员等;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五)其他相关部门。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依据各自职责,全力支持和做好相关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三、防控措施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

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要积极开展以下常规预防措施:

1.制订应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案、工作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

2.组织校医或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参加上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或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

3.加强疫情应对物资准备。学校应在厕所(洗手间)、食堂、宿舍、教室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配备充分的洗手设施。

4.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和教职员工都知晓甲型H1N1预防知识,包括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以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要扔入垃圾箱;不随地吐痰;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锻炼身体;自觉监测自我健康状况,有病及时就医,不带病上课等。倡导师生保持健康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的卫生与通风,特别是教室每一课间都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6.积极开展学校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学校的环境清洁工作,尤其是厕所(洗手间)、食堂、教室、宿舍、浴室和会议室等公共场所。

7.坚持晨检制度。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应每日开展晨检,特别是新学期开学或长假返校后一周内应强化晨检工作。高等学校要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寝室长等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要求其暂停上学,并及时就医。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症状消失24小时后,且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学,无需出具医疗机构相关证明。

8.做好学生日常缺勤登记,及时了解缺勤原因。一旦发现因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缺勤异常增多的现象,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9.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机制,明确具体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10.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按照当地政府及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部署,在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组织开展本校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接种应坚持知情、自愿、免费的原则,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具体参见卫生部现行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

(二)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

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后,应在强化各项常规预防措施的同时,采取以病例管理为主的防控措施,严防疫情传播。

医疗卫生机构应采取以下卫生防控措施:

1.指导患者按照当地卫生部门的要求,采取居家(在校)休息治疗或住院治疗。

2.做好患者居家和在校休息治疗的医学指导和病情跟踪工作。

3.指导、协助当地学校加强晨检工作,加强学校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诊治可疑病例。

4.原则上不必对散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的情况下,诊治、照看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接触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者)进行判定、追踪、登记和医学观察。

5.接到学校发现5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的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采集患者标本送至具备条件的实验室开展检测。

学校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学校应对病例做好登记。

2.加强与居家休息治疗患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其每日健康状况。告知患者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必须接触时应戴口罩。

3.高等学校应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下划分独立场所,安排无条件居家的患者自我休息治疗,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如必须接触,应做好防护如戴口罩。学校应指定专人照顾其日常生活,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患者的相关治疗工作。患者一旦病情加重,应及时住院治疗。

4.居家和在校休息治疗患者症状消失后24小时,且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课,无须出具医疗机构相关证明。住院的患者应持有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出院证据方可上课。

5.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等可正常上课、上班,但学校应要求其进行健康状况的自我观察。观察期限自最后一次接触病例后5天,一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学校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6.出现确诊病例的班级在加强晨检工作的同时,应增加午检,以及时发现、报告可疑病例。

7.1周内,学校发现5例及以上有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8.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三)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应在强化上述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强化疫情监测、病例管理、感染控制、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减少大型聚集活动等综合防控措施,减轻疫情危害。

医疗卫生机构应采取以下卫生防控措施:

1.对暴发疫情中发现的确诊、临床诊断甲型H1N1流感病例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参照上述散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管理。

2.对出现轻症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并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等,无需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可指导其采取上述散发病例的管理措施;指导密切接触人员中出现重症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或密切接触人员中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高危人群及时就医。

高危人群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包括:妊娠妇女;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指导、协助当地学校加强晨检工作,指导发生疫情的学校开展晨午检和疫情日报、零报告。

4.及时公布疫情和防控措施信息,加强区域内的信息公布和通告工作,配合教育部门强化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稳定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情绪。会同教育部门做好媒体沟通工作,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学校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如健康告知书、宣传材料、电话、短信、黑板报等)做好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员工和家长的预防甲型H1N1流感宣传教育工作。

2.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在做好每日晨检和缺勤登记的同时,应增加午检,并每日向当地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晨、午检和缺勤登记结果。高等学校应加强晨检工作,健全宿舍、班、院(系)、学生处和校医院等学生健康状况信息收集报送渠道。

3.加强学校的环境、玩具、教学用具等的清洁工作,尤其是厕所(洗手间)、食堂、教室、宿舍、浴室和会议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

4.学校出现暴发疫情期间,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尽量减少大型聚集活动。如必须举行,尽量在室外举行;如在室内举行,必须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采取有关防控措施,如保持良好通风,避免使用中央空调,同时尽可能缩短人群聚集的时间。社团和学生团体应尽量避免参加校外的活动。

5.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不得向任何机构提供场所举办各类培训活动。

6.停课措施。疫情达到以下标准时,可采取停课措施。原则上,停课的范围应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由小到大,如由班级到全校,由一个学校到多所学校等。

(1)班级停课。

①如班级当天新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达5例及以上,或发现当天内仍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累计达30%及以上,该班可实施停课,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②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学校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采集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通知学校继续实施停课,停课期限一般为7天。排除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学校可根据卫生部门建议予以复课。

③班级停课由学校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同决定实施,同时报上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④高校班级停课由高校自行决定。

(2)学校停课。

①如一所学校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休息治疗的学生过多而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组对疫情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报请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同意后实施全校停课措施。

停课期限一般为7天。停课期限满后,如仍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需症状完全消失24小时后方可恢复上课。

②如当地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强度或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增强趋势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专家组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报请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同意后实施疫情所在地学校停课措施。

(3)各地可根据当地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科学研判,酌情调整班级和学校停课标准。

(4)停课期间管理。

①停课前,除应告知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外,应让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与学校保持联系,报告其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学校应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

②中小学校停课放假后,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学生的校外管理,学生应减少外出,并避免校外的聚集和其他集体活动。高校停课后,要加强停课学生的在校管理。

篇5:学校招生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市和区的有关法律法规文件为依据,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构建面向每一位学龄儿童、少年的教育服务体系,切实维护小学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学校招生行为,依法实施小学招生工作。

二、组织机构 1.工作小组 组 长:焦虎东

组 员:刘 军 薛 宇 賀彦峰 2.工作职责

组长全面负责招生工作;组员具体实施招生工作,负责解释招生政策,及时解决招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检查验收报名材料并做好登记工作。3.工作要求

优化服务,态度热情,耐心解答学生家长提出的疑问。

三、招生原则

坚持依法招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不举行或变相举行选拔性考试;坚持公平招生,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坚持生源均衡分布,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公开招生,加强过程监督和管理,做到报名时间公开、招生办法公开、录取结果公开。

四、招生办法

(一)入学年龄

凡在孟家湾乡有正式户口,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8月31日前出生的),均须登记入学。年满6周岁因智力发展滞后或丧失学习能力等特殊原因,欲暂缓入学或免予入学的,须持区级以上(含区级)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向服务区小学办理相应手续,并报区教育局备案。各小学不应招收未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

(二)报名录取

1.在孟家湾乡有户籍的学龄儿童

具有孟家湾乡户籍的学龄儿童,在规定时间内,到学校办理报名手续。办理手续时需携带的证件有户口本、儿童预防接种证、学前教育登记卡等。

当报名人数超过该校招生计划时,学校应根据学龄儿童户籍和家庭住宅情况,按照“住、户一致”在本辖区范围内优先原则录取: 4.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也可报名入学。

入学条件

凡暂住在孟家湾乡内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申请在本校入读小学,其父母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父(母)在孟家湾乡有合法稳定职业,持有劳动合同

2、父母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持有《榆阳区外来义务教育对象父母计划生育状况证明》;

3、父母双方在孟家湾乡有相对固定住所,同时持有暂住地租房合同正式文本。报名办法

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请于开学第二日来学校预报名,经初审后符合条件者,按规定时间持该学龄儿童的户口簿及相关证明材料,到学校提出接受义务教育的就学申请,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学龄儿童,由校长安排到班额许可的班级就读。

五、日程安排

1、每学年初张贴《孟家湾小学招生工作实施意见》、填写、发放《孟家湾小学新生入学通知书》。

2、每学年开学第1-2日办理本校服务区新生入学登记手续,每学年开学第二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预报名。第3日日现场审核预报名后初审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新生材料,然后报名登记。

六、招生区域

篇6:学校招生工作方案

1、认真贯彻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意见,以国家和上海市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依法健全和规范本校六年级新生招收入学制度和行为,依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入学工作。

2、在义务教育阶段,为升六年级的学生可持续优质发展提供择校机会,满足部分学生择校(明珠中学)的需求。

3、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向社会公布学校招生入学工作信息加强学校和家庭、社会的相互沟通与理解,一律实施网上报名。

二、招生办法

根据《黄浦区初中招生工作实施意见》中关于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自主招生的规定,本校六年级新生招收办法为:

1、择校学生于5月1日至10日在明珠网站《招聘招生》栏目内进行网上报名,逾期不再受理报名。

2、择校报名学生来校面谈时,家长偕学生本人带户口簿原件和四年级第二学期,五年级第一学期《学生成长记录册》以及五年级第二学期作文本、数学、英语练习本各壹本。

3、对报名学生提供的上述材料进行审阅。

4、拒收奥数成绩和各类竞赛证书,不进行学科考试。

三、招生计划和范围

根据学校办学规模,学校的实际状况,20xx年六年级拟招收四个班级160人。招生范围为:本区在籍小学五年级学生和今年4月30日之前户籍在本区就读在外区小学五年级学生。

四、招生步骤

1、五月上旬向社会公布招生信息。

2、5月1日―10日择校学生在明珠中学网站进行网上报名,填写报名表。

3、面谈时,报名学生提供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的作文本、数学、英语练习本供老师参阅。

4、组织招生人员审阅报名学生提供材料,并提出初审意见。

5、召开招生领导小组会议,确定择优录取名单,于5月29日前完成招生录取工作。

6、新生录取名单上报黄浦区教育局中教科和黄浦区招生考试办公室,并于七月初向有关单位领取新生材料。

五、加强对自主招生工作的领导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招生工作计划,确立招生工作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

2、依法进行自主招生,学校向区教育局上报招生工作方案,区教育局审核、同意后进行招生。

上一篇:一年级春天的早晨作文下一篇:2022-2023第一学期幼儿园中班教师工作总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