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事故分析

2024-04-17

福岛核事故分析(通用8篇)

篇1:福岛核事故分析

福岛核事故等级调至7级 与切尔诺贝利核故事相当

2011年04月12日 09:43:40

国际核事件分级表

辐射剂量和对人体伤害基础知识图 月30日,记者驾车准备前往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30公里的南相马市。刚一进入南相马市境内,就被3名全副武装的警察拦了下来。这3名警察来自广岛,他们奉 命在此提醒每一位路过的车辆,由此进入30公里半径范围,有核辐射的可能。据警察介绍,在30公里半径范围有数个这样的关卡,而在20公里半径,这样的关 卡更加密集。图为执行警示任务的广岛警察。中新社发 孙冉 摄

3月29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持续升级,图为福岛市灾害对策本部工作人员忙碌的景象。中新社发 孙冉 摄 中新网4月12日电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原子能安全与保安院12日上午做出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等级由目前的5级提高到7级。这意味着,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规模达到了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同样的等级,属于最高级。

日本原子能安全与保安院称,这是根据国际核泄漏等级评定机构ZNES规定的标准重新审定的。但是,保安院说,虽然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染范围较大,但核放射量远远低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首府基辅以北130公里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猛烈爆炸,反应堆机房的建筑遭到毁坏,同时发生了火灾,导致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日本原子能安全与保安院称,这一提高核泄漏等级的报告,将递交给国家原子能委员会和内阁进行最后的审定。

3月18日,保安院审定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等级为5级。

篇2:福岛核事故分析

上海市核学会

许道礼

两年前的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了9级强烈地震,地震又引发了海啸,造成2.5万人死亡或失踪。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厂四座核电机组失去所有电源,核燃料因失去冷却而升温,并相继发生氢气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失控释放至环境中,造成了核事故。这是继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三厘岛核泄漏事故后的第三大核事故。当时核电厂周围20公里范围内的16万居民被疏散,虽然福岛核电厂事故没有造成人员直接死亡,但还是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和担心,甚至一度引起周边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部分民众的恐慌,我国部分城市还受误导,出现了抢购碘盐、碘制品风潮。2年过去了,福岛核电厂周围的放射性强度怎么样了呢?原来疏散的民众可以返回自己的家园了吗?

辐射现状

今年3月1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了福岛第一核电站辐射污染分布图,它是根据2012年10月至12月收集到的监测数据绘制的新版分布图。它与2011年同时期的版本相比,最明显的是新版分布图上,红色、黄色区域显著缩小,绿色区域也显著缩小,而蓝色区域明显增加。图中红色代表辐射剂量率高于每小时19.0微希(uSv/h)-约合每年166毫西弗(mSv/y),绿色代表辐射剂量率位于每小时1.0-1.5微希(uSv/h)-约合每年10西弗(mSv/y)左右,由此可见各种颜色变化均表明测量到的辐射剂量与2011年同期的相比降低了一半。

时隔一年后的两份辐射测量对比图,左边为2011年的发布图,右边为2012年的发布图。

(图片来源:MEXT, 世界核协会)。

下图为日本文部科学省第一次发布的2011年4月29日福岛第一核电站辐射污染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当时红色区域的范围比上面两图明显要大,而绿色区域明显不多,由此可见当时放射性辐射还是相对集中,随着时间推移,放射性物质不断扩散,周围低辐射地区的放射性辐射水平不断升高,而目前呈现的是放射性辐射水平全面下降的态势。

辐射下降的速率

2011年3月的福岛核事故释放了三种主要的放射性物质:碘-131,铯-134和铯-137。其中,碘-131的衰变速度最快,其半衰期约为8天,这意味着它对2011年10月至12月收集到的数据几乎没有影响了。其中变化最大的是铯-134,其半衰期为2年,从分布图上可看出,其含量已显著减少。预计未来几年,铯-134的含量会随着持续衰变有更显著的降低。

而铯-137的半衰期约为30年,这意味着其衰减速度较慢,将会在相当长时间内使空气中辐射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日本国家和地方政府正通过开展大范围的清理和除污计划来解决这一问题。

除了衰变,过去的一些自然现象也帮助减少了放射性污染。例如:由于降雨,污染物从地表渗透进入地下,或从地表汇入河流,再流入大海。由于强劲的洋流和稀释作用,即便是在受损核电站周边,其海水中也几乎探测不到辐射剂量。另外去年福岛地区遭受了4次台风也加速了污染物的消散。

作为参考,下图给出的是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后周围辐射水平历年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到,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2年后,周围辐射水平就下降了一半以上,但此后下降幅度就会减少。考虑到切尔诺贝利核电厂是位于内陆地区的,而福岛位于海边,大量的雨水和台风将帮助污染物的消散,因此其周围辐射水平的下降速度将大于切尔诺贝利。

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周围辐射水平历年变化情况

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到处充满了各类放射性物质,这是因为在已经知道的自然界或人工合成的大约2700种各种原子(或称核素)中,只有约300种是稳定的,其余都是不稳定的,即俗称带放射性的。这些不稳定的核素会通过自发的放出各种射线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或成为稳定核素的过程就是放射性衰变过程。

放射性衰变过程是由原子核内部运动规律决定的,有的核素衰变得快,有的则衰变得慢,其进行的速度完全不受外界因素(如温度、压力、磁场、电场等)的影响。衰变后的核素有的是稳定的,有的则是不稳定的,不稳定的核素将继续进行核衰变。

放射性核素衰变时发射的射线有三种:α、β和γ射线,对应的称为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而X射线产生于原子内层电子的跃迁,它与原子核衰变的方式和能量是不同的。有些原子核衰变时释放一种或二种射线,有些却同时释放三种射线。原子核衰变规律除与外界环境无关外,与放出射线的种类也无关。

放射性核素衰变遵循如下的指数衰减规律: N = N0e-t

其中:

N0:(t = 0)时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

N: 经过t时间后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

: 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不同的核素其λ不同,即衰变速度不同。必须指出:原子核衰变规律是一个统计性规律,只有在原子核的数量足够大时才是正确的,否则没有意义。这是因为原子核衰变是自发的,对于一个核来讲纯属偶然,只有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才遵循统计规律。指数衰减规律反映了原子核衰变的“共性”,而衰变常数λ则反映了各种原子核的“个性”。

原子核衰变遵循的指数衰减规律

人们在用衰变常数λ反映原子核衰变的快慢外,还常用半衰期来表示。所谓半衰期,即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到数量减少一半所经过的时间,通常用符号T1/2表示。它与衰变常数λ的关系为:

T1/2 =0.693/λ

因此可见:原子核的半衰期与衰变常数成反比关系,即半衰期长,衰变常数就小;半衰期短,衰变常数就大。这是因为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几率越大,原子核得衰变就越快,原子核总数减少一半的时间自然也就越短。

这是原子核衰变的本身规律,然而在自然界中,放射性核素除了自身的衰变外,还会受外界的影响而发生迁移,因此就局部地区来讲,放射性衰减规律不一定完全遵守上述规律。

撤离的居民什么时候能回家

福岛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当时疏散撤离了福岛核电厂20公里范围内的公众大约16万人。2011年12月政府制定了撤离居民返回计划,对于年辐射剂量低于20mSv/y的地区,政府承诺将协助当地政府进行去污和基础设施修复工作,帮助居民尽快返回家园。对于辐射水平超过20毫西弗/年的地区,撤离者被要求继续生活在安置地,还不能回家,直到政府完成净化和回收工作。此外政府还有这样的打算:将考虑政府出资购买他们的房屋和土地。

2012年4月,根据新的辐射强度分布情况,日本政府对放射性污染区重新进行了定义和分类,见下图。对于低于20毫西弗/年的地区,疏散取消,即居民可以不做防护进入该地区,但不建议过夜;对于20-50毫西弗/年地区,限制进入,只允许为特定目的进入,可不配备保护设备,这类地区的整治和恢复预计在2014年3月完成;超过50毫西弗/年的地区,回搬困难,禁止居民进入并且不优先考虑恢复,这类限制区域大约为半径20公里的疏散区的一半,预计2016年3月前其辐射水平不会低于20毫西弗/年。这个区域考虑到还被海啸破坏过,因此要完成重建,其日期还是不能确定的。

篇3:福岛核事故分析

2011年3月11日, 日本东部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一系列巨大海啸, 袭击了日本东部海岸。海啸浪潮深入到电厂内部, 造成除一台应急柴油发电机 (6B) 之外的其它应急柴油发电机电源丧失, 核电厂的直流供电系统也由于受水淹而遭受严重损坏, 仅存的一些蓄电池最终也由于充电接口损坏而电力耗尽。2011年3月15日6:00, 4号机组燃料厂房发生氢气爆炸。福岛第一核电厂核事故期间接连不断的氢气爆炸给公众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冲击。实际上, 在以往核电厂设计中非常关注安全壳内的氢气控制问题, 主要是为了避免在安全壳内发生氢气爆炸现象, 导致最后一道放射性屏障失效。但这次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所发生的氢气爆炸却发生在安全壳外, 在未预计的位置发生氢气爆炸现象, 说明以往对核电厂严重事故下的氢气行为的认识存在不足。

2 法规与导则要求

2.1 国家核安全局的要求

福岛核事故后,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电厂的核安全水平, 规范各核电厂共性的改进行动, 国家核安全局组织编制了《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改进行动通用技术要求》 (简称《通用技术要求》) , 作为核电厂后续改进行动的指导性文件。

《通用技术要求》的编制结合了我国核电厂的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福岛核事故后的初步经验反馈, 集合了行业内各方的意见, 反映了目前国内核能界对于福岛核事故后安全改进的认识水平, 是用于指导我国核电厂开展改进工作的综合性文件。其中的第4专题是“乏燃料池监测的技术要求”, 该专题要求在建和运行压水堆核电厂总过增设乏燃料池监测设备和手段, 如液位、温度监测, 以获取事故后乏燃料水池的必要信息。对监测设备要求能在设计基准地震下保证其功能, 并在主控室或其他适当位置设置相关的指示信息, 并设置相应的报警。另外对监测的量程也提出了要求。

2013年5月21日, 国家核安全局发布关于征求《“十二五”期间新建核电厂安全要求 (征求意见稿) 》意见的函, 该征求意见稿第7章“核电厂系统设计要求”中的要求30为乏燃料贮存, 其中也提到了乏燃料池液位及温度监测的要求。

2.2 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 (NRC) 的要求

2012年3月12日, NRC发布了管理要求EA-12-051, Issuance of Order to Modify Licenses with Regard to Reliable Spent Fuel Pool Instrumentation, 专门对乏燃料池监测仪表做了要求。该管理要求指出, 在福岛事故期间, 事故响应者缺乏可靠的监测仪表来获取乏燃料池液位, 导致乏池被烧干、乏燃料损坏, 甚至产生大量氢气引发爆炸。福岛事故表明当缺少可靠的监测仪表时, 超设计基准外部事件后乏池的补水措施不能得到保证。因此该管理要求提出的加强乏燃料池监测仪表的要求能大幅度提高保护公众健康与安全的水平。

该管理要求明确指出:

(1) 测量仪表:乏池监测仪表应设置一路永久的、固定的测量通道以及一路备用通道, 备用通道可以使固定的或可便携式的, 在无法进入乏池区域的情况下, 仍然能监测乏池液位。

(2) 布置:乏池液位仪表的布置应考虑提供合理的对飞射物的防护措施, 如主、备测量通道的实体隔离, 布置在已有的能提供屏蔽保护的场所 (如角落、凹陷处等) 。

(3) 安装:安装应能保证地震期间及地震后仪表仍能保持其设计配置。

(4) 鉴定:在乏池水处于饱和状态下的温度、湿度、辐照环境下, 主备用通道均能可靠工作。

(5) 独立性:主备用通道之间应保持独立性。

(6) 供电:供电通道应保持独立, 并且能提供连接移动电源或移动发电机的接口。

(7) 精度:应保证仪表通道的设计精度。

(8) 试验:应为测量通道提供定期的测试和标定。

(9) 显示:在主控制室、停堆控制盘或其他合适的可到达的地方设置乏池液位指示。

为满足NRC该指令的要求, NEI (The Nuclear Energy Institute) 于2012年8月发布了《Industry Guidance for compliance with NRC Order EA-12-051, “To Modify Licenses with Regard to Reliable Spent Fuel Pool Instrumentation”》 (NEI 12-02 Rev.1) 。该报告提出了为满足NRC要求需采取的推荐方法, 随后NRC的ISG文件《Compliance with Order EA-12-051, Reliable Spent Fuel Pool Instrumentation》背书了NEI的这份报告, 使其具备了法律效力。

3 改进要求与措施

根据《通用技术要求》, 乏池监测仪表必须能经受设计基准地震, 乏燃料池液位仪表的测量区间应包括乏燃料池开始裸露的水位到满水位;温度仪表应能连续测量乏池的温度;应在主控室或其他适当位置设置相关的指示信息, 并设置相应的报警。

测点虽然不直接用于安全相关控制功能, 但是执行事故后监测的功能, 此外, NRC明确要求测量设备应通过设备鉴定以验证其各种工况下可用, 布置敷设等均保持通道独立性。因此应该直接采用1E级设备, 使用1E级仪表电源进行供电, 并且信号接入安全级仪控系统 (非安全级仪控系统一般保证不能在设计基准地震后维持功能可用) 。整个仪表通道的所有环节均采用1E级设计, 根据NRC的要求, 还应配备冗余的监测通道, 两个测量通道保持电气隔离和实体分隔。

对于连续测量仪表, 其仪表测量范围应覆盖从乏燃料格架上方至池顶部的范围, 对于离散测量仪表, 至少3段关键的液位需要被监测:支持乏池冷却系统正常运行的液位;覆盖提供辐照屏蔽 (允许操纵人员站在池边而不造成严重的辐照后果) 的液位;燃料格架上方, 燃料尚未裸露但需要立即执行乏池补水操作的液位。

此外, 《通用技术要求》要求应考虑丧失全部交流电源 (包括厂址附加柴油机) 供电情况下对液位和温度测量系统的供电。大部分核电厂的仪表电源均为直流UPS电源, 在丧失一切内外部电源并且UPS电池电量耗尽之后, 无法保证为乏池监测仪表供电。因此强烈建议增加便携式监测仪表作为后备监测手段, 当发生上述事故后, 该便携式仪表能为液位计和温度计供电, 并且自带显示功能, 能为核电厂操纵员的事故应急操作提供可靠的乏池信息。

4 运行核电厂改进方案

4.1 一次测量仪表

由于运行核电厂内乏燃料池中均放置了数量不等的乏燃料组件, 水池液位保持在高位, 因此改进的难点主要在于安装。目前主流的1E级或抗震I类液位测量表包括以下几种:远传膜盒压力变送器/静压式液位计;电接点液位计/热扩散式多点液位计;导波杆雷达液位计;吹气装置液位计;压力变送器 (取压口位于与乏池联通的管道上) ;其他 (如旁通管测液位、差压变送器、浮球式液位开关等) 。

前4种仪表在安装时均需要在池壁上放置支架, 在运行电厂改造时基本上是无法实施的, 因此如果对支撑方式进行改进, 并重新进行抗震鉴定。此外, 若使用吹气装置进行液位测量, 还需要配置核级仪用压空气源或核级储气罐。采用压力变送器 (取压口位于与乏池联通的管道上) 的方式时, 由于工艺管道往往低于乏池底部, 而变送器的位置还要低于取压口, 因此需要考虑应对类似福岛事故 (地震导致海啸和水淹) , 变送器不应水淹而失效, 可以考虑的预防措施包括相关厂房防水淹封堵、将变送器分散布置以提高多样性等。

1E级温度测量仪表的选择面较窄, 最常用的是铠装铂热电阻, 另外, 热扩散式多点液位计也带有温度测量功能。温度计在运行电厂中的改造同样存在安装的问题, 温度计保护套管需要深入到池中乏燃料格架上方位置处, 以便测量在各种工况下的乏池温度。运行电厂的温度计改造同样需要考虑温度计保护套管的支架问题, 可以考虑采用原有的支架并进行适当、可行的抗震改造。

4.2 数据处理装置

仪表测量信号 (主备通道) 应送入电厂1E级仪控系统 (或单独设置1E级信号显示系统) , 并且在主控制室指示和报警;同时推荐送往应急指挥中心以供事故后决策使用。仪表由核级仪表电源 (带UPS) 供电, 为满足《通用技术条件》对于供电的要求———在丧失全部交流电源 (包括厂址附加柴油机) 供电情况下对液位和温度测量系统的供电, 可以考虑为便携式显示仪表 (自带电源) 预留接口。

4.3 推荐的改造方案

4.3.1 一次仪表的选型方案

从现有的仪表产品来看, 没有任何一种标准的、成熟的产品可以在运行电厂安装条件受限的情况下, 直接满足所有监管当局的要求, 因此任何一种改进方案都必须在现有的产品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发或设备鉴定。

目前投入式液位计有多种产品可以满足《通用技术要求》的相关要求, 如导波杆雷达液位计 (经抗震鉴定) 、1E级远传膜片式变送器、热扩散式多点液位计、静压式液位变送器等, 但由于其结构为投入式, 均需要在乏池壁上设置固定支架, 这在运行核电厂中是很难实现的。因此需要为这些仪表开发设计一种专用的固定支架, 并能通过抗震鉴定, 这就要求仪表本身的重量要轻、自身结构要牢固。质量较重的多点式液位计很难实现安装支架的设计, 因此不推荐采用;1E级远传膜片式变送器的测量范围一般不允许超过8m, 否则精度会受影响并且出现测量死区, 但其质量较轻, 远传毛细管为柔性结构, 支架设计较为简单, 如果乏池较浅 (如秦山III期) , 可以考虑优先采用。

雷达液位计是目前较为可行的方案, 非接触式雷达液位计的支架设计简单, 只需设备本身能通过抗震鉴定即可, 耐辐照的问题可以采用分体式仪表来或者为仪表设置屏蔽措施来解决。AP1000依托项目部分液位测点采用了导波杆式雷达液位计并通过了抗震II类 (结构完整) 鉴定, 在雷达液位计抗震鉴定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和原始数据, 已经具备抗震I类 (结构完整并且功能可用) 鉴定的条件, 因此导波杆式雷达液位计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另外, 静压式液位计也是另外一种可以考虑的方案, 美国已经有供货商对静压式液位计进行了改造, 重新设计了可靠地支撑结构, 并通过了1E级设备鉴定。

4.3.2 数据处理装置改造方案

检测信号的实现、报警和控制功能 (如适用) , 必须是抗震I类的。如果运行电厂已经配备了核级仪控系统, 可以将这些信号直接送往该系统中, 并且采用对应的供电方案。否则, 还应增设抗震I类的信号显示报警系统。可以考虑的硬件设备包括核级无纸记录仪、核级显示和报警卡件等。另外, 安装这些设备的机柜应整体通过抗震鉴定。

5 结语

篇4:福岛核事故分析

【关键词】秦山核电厂;福岛;电气改进

前言

2011年3月11日,在距日本福岛112英里的海沟内发生了9级强震,福岛第一核电厂由于地震和海啸导致电厂丧失了所有交流电源。最终,三台反应堆堆芯丧失冷却导致严重损坏,氢气爆炸损坏了安全壳厂房,导致了放射性能量和放射性物质释放。

福岛核事故给核电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业界开始大力研究进一步提升核电厂的纵深防御能力,秦山核电厂也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安全整改项目。因反应堆停运后堆芯余热和安全壳热量的排出必须依靠交流电源,如果发生SBO(STATION BLACKOUT,全厂断电)事件,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电气系统的改进就尤为重要。

1.秦山核电厂电气系统改进前的运行分析

1.1改进前的正常运行方式(参见“秦山核电厂主接线简图”的实线部分):(1)主发电机变压器组运行在220KVⅠ号母线。(2)秦跃线与秦塘线作为电厂送出线运行在220KVⅠ号母线。(3)秦立线作为秦山核电厂220KV备用电源运行在220KVⅡ号母线。(4)220KV母联开关在热备用状态。(5)启备变空载运行在220KVⅡ号母线作为备用厂用电源。(6)高压厂变带厂用电运行在220KVⅠ号母线:a)6KV工作Ⅰ、Ⅱ段正常由高压厂变供电。b)6KV公用Ⅰ、Ⅱ段正常分别由6KV工作Ⅰ、Ⅱ段馈电。c)6KV安全Ⅰ、Ⅱ段正常分别由6KV公用Ⅰ、Ⅱ段馈电,两台应急柴油发电机(EDG)处于自动热备用状态,作为6KV安全Ⅰ、Ⅱ段的应急电源。(7)380V安全Ⅰ/Ⅱ、Ⅲ/Ⅳ段分别经1#/2#、3#/4#堆变从6KV安全Ⅰ、Ⅱ段取电。

1.2改进前的电气系统安全分析

堆芯余热排出和安全壳热量排出所依靠的安全交流电源由1E级配电系统6KV安全段和380V安全段提供。技术规格书对秦山核电厂电力系统的要求是:在厂外输电网与厂内1E级配电系统之间有两条相互独立的线路;有两套分隔且独立的柴油发电机组。也即,有两路外电源和两路内电源:220KV Ⅰ号母线上外接的线路作为一路外电源,经高压厂变送至6KV工作Ⅰ、Ⅱ段,再经6KV公用Ⅰ、Ⅱ段送至6KV安全Ⅰ、Ⅱ段;220KV Ⅱ号母线上外接的线路作为第二路外电源,送至启备变,在6KV工作Ⅰ或Ⅱ段失电时,快切装置动作,将6KV公用Ⅰ或Ⅱ段切换至启备变供电,从而保证6KV安全Ⅰ或Ⅱ段连续供电。接在6KV安全Ⅰ、Ⅱ段上的两台EDG作为两路内电源,在6KV安全Ⅰ或Ⅱ段失电时,EDG自动启动并网提供交流电源。

福岛核事故后,分析认为秦山核电厂交流安全电源的可靠性不足以应付类似福岛事故的SBO工况。秦山核电厂220KV电气系统为户外GIS,不满足抗震要求,水淹事故下本地区积水深度为1.41米,EDG厂房不满足防水淹要求。因此,如发生类似福岛事故的工况,秦山核电厂可能会丧失全部交流电源出现SBO工况。

2.秦山核电厂电气系统改进后的运行分析

2.1 改进方案

在SBO事件中,冷却反应堆堆芯的能力依靠那些不需要交流电源系统的可利用性和适时恢复交流电源的能力,因此,在SBO发生后1小时内,堆芯是安全的。在此期间,核岛1E级蓄电池(220V和24V)可提供主控室的主要仪表用电及应急照明等必要设施用电,其容量至少为1小时。这就要求核电厂在发生SBO后1小时之内恢复交流电源供电,以确保堆芯冷却和安全壳合适的完整性。

如发生类似福岛事故的SBO工况,秦山核电厂现有的1E级配电系统可能无法在1小时之内恢复供电,因此,电厂对电气系统进行了如下改进(参见“秦山核电厂主接线简图”的虚线部分):

(1)增设6KV AAC电源:6KV AAC段正常由6KV公用Ⅰ段馈电,AAC柴油发电机(2000KW)接入6KV AAC段,在手动热备用状态。6KV AAC段接至6KV安全Ⅰ(Ⅱ)段母线,在SBO工况下,可启动AAC柴油发电机向6KV安全Ⅰ(或Ⅱ)段供电。6KV AAC段还设有中压移动电源接口,事故工况下可接入中压移动电源车(1800KW),经6KV AAC段向6KV安全Ⅰ(或Ⅱ)段供电。

(2)增设低压移动电源接口,事故工况下可接入低压移动电源车(656KW),分别向380V安全Ⅰ、Ⅱ(Ⅲ、Ⅳ)段供电。

2.2改进后的电气系统安全分析

(1)提高了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能

AAC厂房共地上三层,首层室内外高差为1.5m,层高4m,并且将柴油发电机、配电间放置于二、三层,确保即使厂区在水淹情况下也能可靠地提供电源。AAC柴油发电机组性能优良,仅需要独立的24V直流启动电源和燃油系统即可连续运行,其日用燃油箱可供机组以额定功率连续运行4小时,燃油贮罐可供机组运行至少24小时,满足SBO工况下的连续供电8小时的任务时间要求。在SBO工况下,电厂失去所有的外电源和内电源,此时运行人员手动启动AAC柴油发电机组,可立即供电至6KV安全段,确保反应堆可靠地冷却,最终保证了电厂的核安全。

(2)增加了电气系统供电的灵活性

6KV AAC段可外接中压移动电源车,380V安全段可外接两台低压移动电源车。在SBO工况下,即使AAC柴油发电机组失效,也可以紧急接入中压、低压移动电源车向6KV安全段及380V安全段供电,确保电厂1E级配电系统及时恢复供电。

3.结论

篇5:福岛核事故分析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20日,日本福岛县的“东日本大地震和原子能灾害传承馆”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所在的双叶町对外开放。据称,该馆旨在将核事故的记忆及教训留给后世,传达核事故发生后的混乱及重建足迹,防止事件被遗忘。

据报道,该馆建在遭受海啸袭击的地区,为一栋地面三层建筑,建设花费约5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4亿元)。

报道称,场馆内分为6个区域,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大地震及核电站事故的发生和重建的过程。福岛县政府为开馆收集了约24万份相关资料,馆内还有29名讲解组成员,他们将讲述自身的亲身经历。

此外,与该馆相邻、由日本中央政府和福岛县政府建设的“重建祈念公园”的部分区域,从20日起也将开放。

篇6: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法

福岛核电站简介及事故发生过程

福岛核电站简介

福岛核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由福岛一站、福岛二站组成,共10台机组(一站6台,二站4台),均为沸水堆。福岛一站1号机组于1971年3月投入商业运行,二站1号机组于1982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福岛核电站的核反应堆都是单循环沸水堆,只有一条冷却回路,蒸汽直接从堆芯中产生,推动汽轮机。福岛核电站一号机组已经服役40年,已经出现许多老化的迹象,包括原子炉压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压力抑制室出现腐蚀,热交换区气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出现腐蚀。这一机组原本计划延寿20年,正式退役需要到2031年。

2011年东京电力计划为第一核电站增建两座反应堆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损毁极为严重,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宣布第一核电站的1至6号机组将全部永久废弃。联合国核监督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干事长天野之弥表示日本福岛核电厂的情势发展“非常严重”。法国法核安全局先前已将日本福岛核泄漏列为六级。2011年4月12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将福岛核事故定为最高级7级。

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过程

2011年3月,里氏9.0级地震导致福岛县两座核电站反应堆发生故障,其中第一核电站中一座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汽泄漏。于3月12日发生小规模爆炸,或因氢气爆炸所致。有业内人士表示,福岛核电站是一个技术上现在已经没人用的单层循环沸水堆,冷却水直接引入海水,安全性本来就没有太大指望。沸水产生的蒸性物质。对于日本这一个地震频繁的地区,使用这样的结构非常不合理。

3月14日地震后发生爆炸。在爆炸后,辐射性物质进入风中,通过风传播到中国大陆,台湾,俄罗斯等一些地区。

东京电力公司16日上午说,福岛第一核电站当天上午再次遭遇火灾。公司方面同时证实,两名核电站工作人员下落不明,东京电力公司16日上午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称核电站4号反应堆於东京时间16日5点45分(北京时间4点45分)再次发生火灾。东京电力公司发言人说,该公司员工已经证实了火灾的发生,目前已经紧急通知了福岛县政府和消防部门。

日本官方于东京时间16日上午8点15分称,火势已得到控制。然而,4号反应堆的具体情况目前无从得知。有报导称,此次火灾与15日发生的火灾相类似。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15日说,该机构尚未接到日本政府有关核电站4号反应堆15日火灾后情况的说明。

东京电力公司同时证实,两名核电站工作人员下落不明。但公司辩解称:这两名工作人员是在11日的大地震后即告失踪,而不是15日核电站爆炸后失踪」。日本常驻维也纳国际机构代表中根猛15日向共同社透露,日本政府已请求IAEA最快数日内派出专家小组帮助应对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电站事故。中根表示,由於核电站附近已经非常难接近,最初预计只能派遣小规模的专家小组。

日本首相菅直人15日已就福岛第一核电站的问题向日本民众发表了讲话。他要求核电站方圆20公里以内的所有居民撤离,方圆20至30公里以内的居民在室内躲避。有报导称,菅直人痛斥东京电力公司“欺上瞒下”。目前核电厂附近检测到铯和碘的放射性同位素,专家认为有氮和氩的放射性同位素泄出也是很自然的,钚泄漏也已经出现,情况非常令人担忧。

事故原因

3月11日地震发生时,福岛一站的1~3号机组正在运行,4~6号机组处于停堆检修状态。地震和海啸发生后,1~3号机组立即自动停堆。但电站的外电网全部瘫痪,同时备用柴油发电机由于被海啸摧毁未能正常工作,致使反应堆停堆余热排除系统完全失效,这次福岛核电站出的几次事故,主要是因为反应堆停堆以后,反应堆里面的剩余射热没有被及时排除。实际上,反应堆被排除以后,剩余射热没有排除,应该先让它冷却下来,这是最关键的,包括发电的燃料也需要冷却。所以反应堆停了以后,它还有相当可观的剩余射热。如果是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发电是100万千瓦,他们反应堆的热功率需要产生的热将是330万千瓦。停堆以后,开始的一分钟以内有相当的剩余热,大约有5%、6%。330万千瓦的反应堆,假如是1%的热功率,就是3.3万千瓦。或者理解成1%的剩余热就是3万3千个1000万电流在发热。要把剩余热带出来,就需要冷却。如果冷却不充分,使堆内的温度不能带走,温度升高以后,燃料棒里面包着核燃料,它受不了就容易破,需要释放。另外,在堆高温以后产生水汽反应,有一个高水反应,放出大量的氢气,同时还释放热量。这是放热反应。锆和水会起锆水反应,放出蒸汽的时候,能够生成氧化锆、氢气。氢气没有地方跑,就往外释放。到了反应堆厂房以后,由于氢气浓度太高,氢气就和空气当中的氧气发生了氢爆,空气中氢气浓度超过一定浓度,会和氧气发生氢爆。这也就应该是福岛核电站的重要原因。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引起全球关注,除地震、海啸等客观因素外,日本以及国际上的部分专家和媒体认为,灾前和灾后忽视安全隐患和疏于管理是造成此次事故并导致事故扩大的重要原因,以色列资深核能专家乌齐·埃文近日接受以当地媒体采访时说,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已有约40年,反应堆老化情况严重,导致其在紧急状况下失控。震后连续数天、多套方案都未能使“高烧”的反应堆明显降温就说明了这一点。

此外,日本当局在事故最初对事故的严重程度没有足够认识,一名日本官员在事故刚发生时甚至说,核电站泄漏的放射线剂量仅相当于人们在医院利用医学器械进行放射线身体检查时承受的剂量。“这根本就是荒谬。日本当局如果能在事故发生之初公开更翔实的事故信息,他们或许能更迅速地得到各方面的国际援助,整个核电站事故也就不会加剧到如今这个地步。事故结果及对世界核事业的影响

日本福岛核电站不断发生的氢气爆炸与燃料棒露出水面的情况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冲击,其事故等及最终确事实上为7级,与俄的切尔诺贝里事故为同级,也是日本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电事故,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而且致使人们对清洁能源核电是否安全再次提出了质疑,同时也导致了各国公众大规模的反核游行,这使得人们不行不对核电的安全性进行重新的审视。

许多印度人认为此次事件会影响日印核能合作协议的谈判。新德里的能源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达蒂奇认为“印度公众很可能会对日本核电站技术出现严重质疑”。印度总理辛格14日命令重新抽查国内20个核电站的安全対策。

韩国总统府由任太熙总统办公室主任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放射性物质对周边国家的影响。韩国联合新闻14日称,关于重新启动大田市2月曾经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的用于研究用途的反应堆一事,相关机构认为需要再次确认其安全性。

日本地震引发核电厂爆炸以及輻射外泻,泰国《民族報》、《曼谷郵報》近日都大篇幅报道日本核能危机最新狀況,泰國政府也表示要检讨核能发展计划。《曼谷郵報》援引能源部消息称,泰国总理阿披实反对兴建核能发电厂,但他已決定解散国会,准备重新大选,所以現任政府不会考虑任何核能发电计划。

据《工贸报》网站3月17日报道,越南原子能研究院院长王友晋3月16日称,越南正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核电开发计划,在核电项目选址问题上应从日本核事故中吸取教训,充分评估安全因素。

德国联邦环境部长吕特根13日宣布,鉴于日本面临的核灾难威胁,决定对德国的核能政策重新进行审议,以期加快完成向可再生能源的过渡。德国总理默克尔将于15日与各州州长就德国核设施的安全问题举行会晤。她表示,加速进入可再生能源时代十分必要,但立即关闭德国所有的核反应堆并不现实。据悉,在野党和环保人士要求德国完全放弃核能。德国原计划到2020年关闭境内全部核电站,但以默克尔为首的执政联盟去年9月通过的新能源法规定,德国现有的17座核电站运营期限平均延长12年。

中国:国务院要求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暂停核电项目审批。务院总理温家宝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应对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有关情况的汇报,会议要求:

(一)立即组织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二)切实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

(三)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

(四)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

美国:奥巴马称将按计划建设核电站,但议员呼吁美国核电发展应减速.俄罗斯:普京15日下令,要求对俄核工业的发展进行检查评估.总体来讲,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事故放缓了世界各国的核电事业。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应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一、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力度,自人类历史以来,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向着生活更好更安定的方面努力,但灾害无情,且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仍显得那么的渺小,因些做好自然灾害的预测,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不仅对于核电,对于其它行业一样有重要的意义,二、加强对核电安全的管理。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严重事故不仅仅是客观的环境因素造成的,在灾前和灾后对核电站忽视安全隐患和疏于管理也是造成这次重大事故的重要原因。一切核电的有用运行经验都是从第一次事故中总结出来,它是我们的核电工作人员以血的代价换来的,我们应当珍惜它,并让它发挥重要的作用。以防患与未然。

三、努力发展改进核电技术,以提高其安全性。每一项技术的突破都可以用秋造成福人类,在提高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新的核电技术。从而不断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以减少核电对公众环境的危害。

四、对正在运行的核电站,要定期检查其安全性。每一次事故的发生之前总会有所征兆,在安全栓查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征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避免事件的扩大或事故的发生。

五、在核电周围建立核电安全监测站,以检测确定核电对公众的影响在国家标准的允许范围之内,同时监测核电站工作是否正常。

六、对于历史上的高发核电事故,应分析其原因,总结其经验,并把它们化为操作的规程,组织全站工作人员进行学习讨论。以强化认识,形成安全生产的理念。

七、对核是站的状况、地理位置,事故历史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在员工培训的过程中加强对这些事故的演练,以确保万一事故发生后能尽快的采取有效措施,使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

八、在应对突了事故的过程中就尊重事实,保证事故的透明度,以集所有力量,群策群力,共度难关。

篇7:日本福岛核危机引发的思考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回顾:1986年4月25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动力站开始按计划进行定期维修。然而由于连续的操作失误,4号站反应堆状态十分不稳定。1986年4月26日对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来说是悲剧开始的日子。凌晨1点23分,两声沉闷的爆炸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随着爆炸声,一条30多米高的火柱掀开了反应堆的外壳,冲向天空。反应堆的防护结构和各种设备整个被掀起,高达2000℃的烈焰吞噬着机房,熔化了粗大的钢架。携带着高放射性物质的水蒸气和尘埃随着浓烟升腾、弥漫,遮天蔽日。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爆炸时泄漏的核燃料浓度高达60%,且直至事故发生10昼夜后反应堆被封存,放射性元素一直超量释放。事故发生3天后,附近的居民才被匆匆撤走,但这3天的时间已使很多人饱受了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在这场事故中当场死亡2人,至1992年,已有700O多人死于这次事故的核污染。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那里居住着694.5万人。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千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不仅如此,由于放射性烟尘的扩散,整个欧洲也都被笼罩在核污染的阴震中。临近国家检测到超常的放射性尘埃,致使粮食、蔬菜、奶制品的生产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核污染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更是无法统计。事故后的7年中,有7000名清理人员死亡,其中1/3是自杀。参加医疗救援的工作人员中,有40%的人患了精神疾病或永久性记忆丧失。时至今日,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

2011年日本福岛核危机事件回顾: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强震引发海啸。地震发生2小时后,日本电力公司发布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号反应堆冒烟消息,半径2公里居民疏散。12号,上午,福岛第一核电站一、二号核反应堆压力失去控制;下午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反应堆出现放射性物质,核电站周围20公里民众疏散,避难者达10万人,190人确定核辐射。13号,福岛核电站1号机组发生爆炸,3号机组冷却系统故障,21万人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12万人核辐射检查。14号,3号机组爆炸。日本政府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等级定为最高级7级,放射性物质泄露超过数万万亿贝克勒尔。

思考:日本福岛核危机已经过去2个多月,但是所带来的危害仍然使日本民众不安,日本政府仍继续着核辐射后的核电站维修及善后的污染物的处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巨大灾难引发的后果及日本的这次核危机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是否还要大力的拓展这种新能源。继续采用的话,我们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合理、安全地利用核能。

核能国家的反映:在世界第1大核能生产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指示核管理委员会从福岛核电站事件中吸取教训,进一步确保美国的核安全;而第2大核能生产国法国国内,更是掀起了一场“走出核能时代”的争论;在德国,政府宣布了关闭本国 7座老旧核电站的计划,等待安全检查;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应对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有关情况的汇报,会议决定:立即组织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切实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从核能国家的反映看来我认为福岛核电事故,让世界更加关注核电的安全,更有利于核电健康的发展。日本福岛核危机是21世纪以来的第一次核重大事故,同时也警醒了在利用核

能的国家,通过这次日本核危机,其他核能源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相信这不是占时的,国家必定会对民众有所交代。而这次日本福岛核危机事件并不完全是技术上的问题,地震引发海啸,强烈的自然因素我们是抵御不了的,我们只有在不断探索中完善。我们不能因为一次的日本地震引发的核危机而否定核能,核能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在现在煤炭等矿产资源急剧减少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发展新型的能源,而核能符合我们能源发电的理念思想,核能便宜,在没有发生泄漏的时候是绝对安全的,同时也是一个新的产业结构。同时我认为核电的安全,不能只在技术上,更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建筑领域的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非常严重,千万不要把这一恶行带到核电建设领域。进过了这么多年的探索,人类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直摸索,相信科学家们一定会合理正确的开展核能资源开发。

从日本福岛核电站危机暴露出的一些列问题,是核电设计、建设、设备供应、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等等相关过程的管理,是确保核电安全的第一要素,而确保管理上的万无一失,比在技术上的解决要困难得多,风险要大得多,这必须引起管理者、建设者、生产者的高度重视。天灾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祸。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这次灾难开始时认识不完全,如果及时疏散撤离,在危机的时候处理,必定会大幅度的减少灾难的程度。

篇8:福岛核事故分析

关键词:核泄漏事故,空气吸收剂量率,广东省,辐射环境

2011年3月11日,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物爆炸后, 日本政府13日承认, 在大地震中受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可能正在发生“事故”, 2号机组的高温核燃料正在发生“泄漏事故”。该核电站的3号机组反应堆面临遭遇外部氢气爆炸风险。2011年3月13日, 共有21万人正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以来, 海外专家普遍认为, 福岛核电站事故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同为5级的美国三里岛核事故, “最后上调至6级以上已确定无疑”。

美国和法国等国家的科研机构都认为福岛核电站的情况比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泄漏事件严重, 美国专家甚至认为事故可能会上升至与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相同的“7级”。

1 辐射的含义及对人体的影响

辐射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 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人类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 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等。辐射无处不在, 食物、房屋、天空大地、山水草木、乃至人们体内都存在着辐射照射。

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效应是通过电离辐射的能量作用于生物大分子和水, 使得后者发生分子不稳定、分子重排、产生自由基并造成损伤。辐射与人体相互作用会导致某些特有生物效应。效应的性质和程度主要决定于人体组织吸收的辐射能量。用于度量某一对象所接受的辐射程度的量称剂量, 单位为焦耳每千克 (J/kg) , 称为戈[瑞] (Gy) ;人体各器官所受剂量总和称有效剂量, 单位为J/kg, 称为希沃特或称为西弗 (Sv) 。

相同辐射剂量作用下, 不同细胞出现的损伤程度不同。一般来说, 淋巴组织、骨髓、小肠上皮和性腺对辐射最为敏感;其次是角膜、晶状体、内皮细胞等;肌肉、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对辐射最不敏感。

由于希沃特单位比较大, 采用希[沃特]的千分之一或百万分之一作常用单位, 1Sv (希沃特) =1000m Sv (毫希沃特) =1000000μSv (微希沃特) 。

我国国民所受辐射照射的年平均有效剂量总计约为2.48m Sv/a (毫希沃特/每年) , 其中天然本底造成的平均每人每年所受剂量为2.3 m Sv, 人为活动引起天然辐射照射的升高造成的平均每人每年所受剂量为0.07 m Sv, 医学诊断等引起的平均每人每年所受剂量为0.1 m Sv (每个X光胸透引起的剂量约0.02m Sv) 。也就是说, 即使我们什么都不做, 每年累积所受的剂量都会有2m Sv左右。

根据国际原子能组织的数据, 一次性致死的剂量约为6000-10000m Sv, 一次性半死剂量约为4000m Sv, 具体要视个体的特质而言。

2 公众和职业照射人员剂量限值

根据GB18871-2000标准, 除医疗照射和天然照射外的剂量限制:

2.1 公众照射

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年有效剂量, 1m Sv;特殊情况下, 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 Sv, 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 Sv。

2.2 职业照射

年有效剂量, 20m Sv;特殊情况下, 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20m Sv, 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0m Sv。

除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 (如核电厂工作人员、医院放射科医生等) 外, 其他人员均为公众。

3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对广东省辐射水平的影响

由于大地震引发日本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安全壳破损, 核电站放射物质泄漏, 污染环境。据分析, 福岛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核素主要为131I (碘-131) 与137Cs (铯-137) , 泄漏方式是进入大气, 随大气扩散, 最后沉降到地面, 引起被污染地面辐射水平升高。

放射性物质进入大气后, 随大气扩散, 由于碘与铯均比大气密度大, 会快速沉降, 在其下风向一定范围内出现一个最大值 (气象上称为最大落地浓度) 后, 接下来的区域的落地浓度会快速降低;其落地浓度与距离大致呈指数衰减关系。

日本文部科学省2011年3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 当天上午, 关东地区以北风为主, 位于福岛核电站以南的栃木县、埼玉县、神奈川县、千叶县和东京都各地检测结果显示, 辐射值是正常时期的10倍至100倍。下午, 风向转变, 刮起东风, 核电站以西的福岛县郡山市检测出的辐射值超过上午的130倍。受影响区域为福岛核电站的下风向。

据有关资料, 东京自然本底的辐射大概是0.035μSv/h。假定东京辐射值是正常时期的100倍, 受影响时间为1天 (24小时) , 则剂量为0.035*100*24=84u SV=0.084m Sv, 若影响2天剂量为0.168m Sv。随着风速改变, 其影响会减少或消失。对比公众年有效剂量1m Sv, 短时间内超过正常值100倍, 不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影响。

东京到福岛核电站的距离约300km, 而中国东部沿海离福岛核电站最近也有1700km, 距广州约3200km, 在该范围内放射性物质的落地浓度与距离成指数衰减关系, 也就是说, 距离越远, 辐射越低。日本2011年“311大地震”发生季节为春季, 当时日本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物质通过大气主要往太平洋方向扩散;就算吹五级东风 (风速约10m/s) , 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在我国的落地浓度也将仅为日本东京落地浓度的1‰左右, 即东京辐射值是正常水平的100倍时产生剂量为0.168 m Sv, 则我国沿海可能受辐射剂量为0.000168 m Sv, 其影响可忽略不计。

根据国家环保部网站上的数据, “311大地震”发生后的第十天, 即2011年3月21日09:00-21日12:00, 广州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空气吸收剂量率测量值为105.6-106.6 n Gy/h, 平均值为106.2 n Gy/h。根据折算, 广州市空气吸收剂量率约为0.1μSv/h (微希沃特) , 在正常的本底范围内。

而广东省原野γ辐射剂量率为17.7-193.1n Gy/h, 按点平均为85.3±27.4 n Gy/h;室内辐射剂量率为35.3-338.3n Gy/h, 按点平均为133.9±38.0 n Gy/h, 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为0.77±0.21m Sv。

因此,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对广东省的辐射水平基本无影响。

4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理

辐射防护的方法主要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三种。

4.1 时间防护:

是指采用尽量缩短接触射线时间, 以减少危害的方法。如使用射线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 曝光时间越短, 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受照量就越小, 二者成正比关系。

4.2 距离防护:

是指利用延长受照人员与放射源或辐射体的距离来减少其受照剂量。若距离增加一倍, 则照射量减少到原来的1/4。散射线随距离延长而减弱的规律与直射线基本相同, 就是说散射线强度和该点与散射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4.3 屏蔽防护:

是指在放射源和人员之间放置一种能有效吸收射线的屏蔽材料, 从而减弱或消除射线对人体的危害。目前常见的屏蔽防护材料有铅、铅玻璃、铅橡皮、铜、铁、铝、砖、混凝土等。

参考文献

[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2002) [S].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潘自强.我国天然辐射水平和控制中一些问题的讨论.天然辐射剂量照射与控制研讨会论文汇编.

[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与监测技术及放射事故案例选评手册.

[4]谈根洪, 李翠琴, 李明, 钟秉照.广东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J].辐射防护, 1991 (01) .

[5]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总结报告编写小组.全国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1983—1990年) [J].辐射防护.1992 (02) .

上一篇:巡察工作动员大会下一篇:残障儿童送教上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