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第二届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2024-04-21

梅州市第二届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共9篇)

篇1:梅州市第二届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梅州市第三届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

社会招标活动实施办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梅州“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战略的对策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根据梅市府办[综二B10—194号]文件精神,同意举办“2010—2011年梅州市第三届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社会招标活动”。此活动由梅州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广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中共梅州市委组织部、中共梅州市委宣传部、中共梅州市委党校、中共梅州市委政策研究室、梅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梅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承办。为确保此活动顺利开展,特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招标课题

本次招标课题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圈定。一是推动梅州绿色的经济崛起路径选择及对策研究;二是主体功能区规划下的梅州发展新格局研究。

二、应标要求

课题一:推动梅州绿色的经济崛起路径选择及对策研究。要求:(1)“绿色的经济崛起”的提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结合梅州实际的反映;(2)梅州实施“绿色的经济崛起”战略核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梅州绿色的经济崛起路径选择;(3)梅州推动“绿色的经济崛起”应采取的措施及对策建议;(4)其它。

课题二:主体功能区规划下的梅州发展新格局研究。要求:

(1)在生态发展区框架下梅州发展新格局要有明晰的目标定位;

(2)对梅州发展新格局存在的制约因素、有利条件有透彻的分 1

析;(3)形成梅州发展新格局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4)对梅州主体功能区的科学规划提出政策性建议;(5)其它。

以上课题研究成果均要求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分析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切合梅州的实际,具有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三、申报和评审

1、招标对象:国内外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

2、申报条件:(1)课题负责人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独立开展和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和精力,有开展调研课题研究的经验,并能作为课题的实际主持者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2)课题组成员对所申报的课题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相关的研究成果。

3、申报程序:申请人向招标办公室(招标办公室设在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索取或从梅州市人民政府网(网址:http:///)、广东省社会科学网(网址:http://

梅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

社会招标活动办公室

2010年10月19日

篇2:梅州市第二届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社会招标活动实施办法

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梅州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 发展战略的意见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梅州贡献智慧,特举办2012-2013年“梅州市第四届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社会招标活动”。此活动由梅州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具体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梅州分院、中共梅州市委组织部、中共梅州市委宣传部、中共梅州市委党校、中共梅州市委政策研究室、梅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梅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承办。为确保此项活动顺利开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招标课题

本次招标课题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圈定。一是梅州创建幸福导向型产业试验区对策研究;二是梅州产业选择与产业政策研究。

二、应标要求

课题一:梅州创建幸福导向型产业试验区对策研究。要求:

(1)阐述梅州创建幸福导向型产业试验区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2)分析梅州创建幸福导向型产业试验区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3)提出梅州创建幸福导向型产业试验区的战略目标和阶段任务;(4)提出梅州创建幸福导向型产业试验区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5)其它。

课题二:梅州产业选择与产业政策研究。要求:(1)分析当前全球产业发展新趋势和广东省产业发展的新方向;(2)围绕“建 1

设富庶美丽幸福梅州”的目标及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提出梅州产业发展的方向及产业选择的标准和重点领域;(3)提出促进梅州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对策措施;(4)其它。

三、申报和评审工作

1、招标对象:国内外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

2、申报条件:(1)课题负责人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独立开展和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和精力,有开展调研课题研究的经验,并能作为课题的实际主持者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2)课题组成员对所申报的课题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相关的研究成果。

3、申报程序:申请人向招标办公室(招标办公室设在市委党校科研科)索取或从梅州市人民政府网(网址:http:///)、广东省社会科学网(网址:http://.cn/)、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网(网址:http://

梅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

社会招标活动办公室

篇3:郑州市会展经济发展研究

一、会展经济概述

会展经济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并能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行为, 也称之为“会展产业”或“会展市场”。会展经济具有商业信息和机会的集聚性、展示商品和技术的前沿性、现场交流和洽谈的直观性、各类展会人群的互动性以及促成交易合作的高效性等特点。

会展经济和旅游经济、房地产经济一起, 并称为21世纪三大无烟产业。中国是当今世界上GDP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但中国在国际会展业中的地位远不能与此相匹配, 未来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空间巨大。近年来, 中国会展经济发展迅猛, 会展业总规模年均增长20%。随着展览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会展业在促进经贸交流和扩大出口等方面的作用愈发突出, 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快、发展潜力大的行业之一。

二、会展经济在郑州经济发展中所起的突出作用和意义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 构建郑州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一) 增加直接、间接经济收入。会展业具有高增长率和高创新性的特点, 其快速发展将形成郑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据国际通用结算数据, 1万平方米场馆每年可以创造4900万元产值, 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会展业是服务业高度融合的产业, 国际上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 产业关联度和拉动性强, 由此而引发的乘数效应将直接刺激外贸、旅游、宾馆、零售、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的市场景气, 从而有力推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 会展业优秀的媒介功能。会展业具有的传播科技资讯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媒介功能, 不仅使许多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迅速导入郑州, 还能使郑州的科技成果得到充分展示和转化, 从而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三) 提升产业支持力度, 增加就业机会。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需要相关服务行业的支持。除了金融、保险、运输外, 会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服务内容。制造业要生存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会展先行在西方国家已是普遍理念。大型与专业性会展, 往往是产品或技术市场占有率以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会展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产业培植, 扩大产业规模, 加快郑州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四) 强化辐射功能, 发展区域经济。会展活动将带来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是加快郑州市场化进程的催化剂和加强区域贸易的桥梁, 有利于推动区域合作。会展对于当地经济最本质的意义就在于更大范围的开放、更实际的比较、更精确的选择、更有效的配置, 进而达到更有质量的增长, 以增强经济安全系数。

(五) 提高知名度, 打造城市品牌。会展活动通过“聚会”效应, 使国内外客商云集郑州, 进一步了解郑州的历史文化魅力和科技教育、经济建设成就, 进一步提高郑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快郑州国际化进程。

三、郑州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郑州会展业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 郑州会展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会议、展览规模、数量等在中西部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 是中西部会展经济带的龙头城市之一, 初步形成了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的雏形。回顾郑州会展业发展历程, 大致经历了起步、发展、提升三个阶段。目前, 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会展业, 提出了构建郑州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的宏伟目标, 制定和出台了规范市场和鼓励发展的规定和政策, 会展业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呈现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品牌化的发展趋势。

(二) 郑州市会展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目前, 郑州会展业正处于关键时期, 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1.国际会展业重心向中国转移的机遇。近年来, 国外展览公司纷纷采取在华设立办事机构、与中方合资兴建展馆和品牌并购等多种方式向中国展览市场渗透, 加速了国际展览业重心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东亚特别向中国转移、亚洲展览业的重心从新加坡向中国转移的步伐, 中国会展业将迎来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 郑州面临着会展业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

2.郑州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2012年, 郑州市实现生产总值完成515.3亿元, 增长11.3%;财政总收入完成38.4亿元, 增长6.5%,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标志着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 可以说郑州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为会展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中部崛起的机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中国的日趋清晰, 郑州与国际、国内大中城市以及周边城市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郑州周边城市以郑州为中心, 依托其在商贸、旅游业、制造业、种植业等方面的优势, 发展与郑州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的专业展览会, 共同打造会展业区域品牌。

同时, 郑州会展业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其他城市的激烈竞争和挑战。

1.来自国内三大会展城市的竞争。近年来, 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会展城市会展业发展迅速, 会展业收入已经占到全国的60%以上, 全国的名牌展览会, 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城市。上海举办的工博会、华交会等影响大, 有些展会已成为国际博览会联盟成员。郑州与这三个城市会展业相比, 还存在很大差距。

2.来自中西部和周边城市的竞争。成都2012年举办各类大型会展150余个, 会展业收入5亿元, 而且他们又提出了构建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会展之都”的目标。西安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 确定了把西安建设成为中国中西部会展中心城市的目标, 以此撬动西安乃至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

(三) 目前郑州市会展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郑州会展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与发达的会展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管理工作滞后, 管理法规不健全。关于展会管理出现重复办展、盲目办展的现象。相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 对企业干预过多, 乱收费、重复收费问题突出。行业自律机制不健全, 展览企业恶意竞争、损害客商、消费者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了郑州的投资环境。

2.整体竞争力有待提高。郑州会展在知名度和品牌的无形价值或扩张程度上, 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会展企业规模较小, 创新不足, 制度建设和管理水平滞后, 竞争能力相对薄弱。

3.专业人才不足。会展专业人才紧缺, 专业展览策划人员不足20人, 复合型会展人才更少。在职培训层次不高, 深度不够, 从业人员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不足10%, 制约了郑州会展业的做强做大和国际推广及国际合作交流。

四、构建郑州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

(一) 郑东新区国际会展中心在郑州会展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位于郑东新区CBD中央商务区中心, 是郑东新区的奠基工程, 于2005年8月竣工正式投入使用, 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目前最大、最先进的会展中心, 会展中心设施的完备程度、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质量都处于较高水平。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对于郑州会展经济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流的规模、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工程质量, 使郑州的展馆条件跨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因此, 郑东新区国际会展中心在郑州会展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郑东新区国际会展中心的发展应加强区域合作, 加快国际化进程, 树立品牌效应, 发挥区位优势, 循序渐进, 办出特色, 创立“大会展”。

(二) 构建郑州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的方法和策略。郑州市政府将会展经济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养和扶持, 就是要放大对中部城市群乃至整个中部经济影响力和辐射力, 是推动中部经济崛起的战略选择。构建郑州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的方法和策略如下:

1.凭借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郑州在全国商品市场流通中, 起着承东启西, 贯通南北的作用。位于郑州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的长江三角洲、武汉、西安、京津, 与郑州的距离都在500公里上下, 会展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无论铁路、公路, 还是航空方面完全可以满足国际国内各类大型展会活动的需要。

2.仰仗丰富的历史文化优势。郑州全市的少林寺、中岳庙、嵩山国家森林公园、北宋皇陵、黄河风景名胜古迹享誉中外。2004年, 郑州被正式确定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郑州距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两大旅游胜地仅一小时车程。“三点一线”黄金旅游, 郑州居中, 这对吸引广大游客, 加快郑州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3.中部经济崛起的龙头地位和产业聚集优势。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其附属和关联的中原城市群都有分布合理、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郑州是南北东西大通道的交会点, 发展物流业、商贸业、金融业和信息业有优势。

4.积极发挥政府职能, 打造郑州展会品牌。在政府发展会展经济的赛跑中, 郑州会展业不但要硬件上‘跑得快’, 想后来居上需要在观念和人才引进上加把油。把国外的一些大型的成熟的展会请到郑州是一条捷径, 但是这种“请进来”的做法, 别的省会城市也会效仿, 郑州必须拿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优势来做展会。举办会展涉及面非常广泛, 涉及交通、卫生、公安等多个政府部门, 普通企业不易搞定。在会展产业链还不够完善, 市场主体不够成熟时, 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功能, 政府需要“扶上马, 再送一程”。但是在引进展会上, 一定要严格把关, 不要让“注水”的展会坏了自己的名声。

郑州展会品牌的培育绝非一日之功, 发展会展经济也不会一蹴而就, 市场化运作是其天性, 这是会展的生命力所在。政府可以主导会展经济的发展, 但绝不能包办, 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 应积极培育市场主体, 市场能办的放手由市场做, 市场不能做的政府来做。政府应该制定自己介入会展的一些基本条件。

总之, 郑州的会展经济发展的定位必须结合郑州实际,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 以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为发展方向, 坚持自我壮大与合作发展相结合。展望未来, 随着中部崛起的战略的深入实施, 郑州会展业必将出现新的高潮。郑州会展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不仅有国际性会展旅游资源, 具有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展览的承载能力, 还有把会展经济作为战略性产业并重点发展的方略和构建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的奋斗目标, 郑州将跻身于国家级会展名城之列, 成为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

参考文献

[1]2007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07-02-03

[2]王保伦.会展旅游.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5-10

篇4:德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关键词] 德州民营经济 SWOT分析 对策

一、德州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北依京津,南临济南,西与河北省毗邻。近年来,德州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速度较快。“十五”期间,德州市民营企业总数和注册资金总额年均分别递增37.1%和96.4%,2005年分别达到1.82万家和250.3亿元;民营经济产值和上缴税金年均分别递增32.2%和29.1%,2005年分别达到673.8亿元和23.8亿元。二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宽,部分产业聚集度较高。除少数垄断行业外,民营经济已经遍布全市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太阳能、中央空调、功能糖等产业民营企业聚集度相对较高,德州市相继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太阳城”和“中国中央空调城”,所辖的禹城市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功能糖城”。三是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体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5年民营经济总产值和上缴税金,分别占全市GDP的81%和地方财政收入的78%。四是扩大了城乡就业,保持了社会稳定。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成为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减轻了社会的压力。近五年来,德州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85%、农村剩余劳动力的90%被民营经济吸纳。

二、德州市民营经济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详细考虑经济主体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本文的SWOT分析中,S和W分别指德州民营经济发展中所具备的优势(Strengths)与存在的劣势(Weaknesses);O和T分别指德州民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ies)与可能遇到的威胁(Threats)。

1.优势(S)

(1)社会环境较好。德州市政府制定了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成立了专门服务民营经济的市民营经济发展委员会。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精简审批项目,设立了“一站式”审批服务大厅,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经济园区建设,为民营经济搭建发展平台。全社会形成了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投身民营经济的人越来越多。但随着国家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不断健全完善,德州的环境优势将趋于弱化。

(2)信用担保公司为民营企业融资发挥了积极作用。采取政府倡导、民营企业参股、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组建了一批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的信用担保公司,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到2005年底,全市共组建信用担保公司36家,总注册资金6.16亿元,为民营企业担保贷款总额达66亿元。

(3)农业经济较发达。德州市是国家商品粮棉生产基地,为食品加工、纺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4)劳动力资源丰富。每年有大量新增劳动力,且价格较低,有利于企业节约生产成本。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将会逐步提高。

(5)能源供给充足。德州是鲁西北、冀东南的煤炭、石油集散地,华能德州电厂是山东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天然气输气管线在市内经过。因此,煤、电、油、气等能源供应比较充足。

2.劣势(W)

(1)民营经济总量较小,企业规模不够大。从总量上看,与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比较,德州市民营经济存在较大差距。从企业规模看,德州市有实力的知名企业和大企业不多,规模效益还不明显。

(2)人才匮乏,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够高。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国有企业下岗工人、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缺少工作所需的技能训练。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企业用人机制不科学、待遇不高等原因,管理、科技人员的缺乏更加显著。据2004年调查统计,在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分别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3%、1.9%。

(3)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较弱。德州市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依托当地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科技含量不高,产业层次较低。同时,由于资金、人才、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民营企业生产设备老化,科研条件缺乏,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弱,导致技术工艺落后,主要依靠模仿型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形不成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难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严重影响了民营经济的长远发展。

(4)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民营企业产权结构和管理家族化的问题带有一定普遍性,导致企业决策科学性不强,管理制度落实不好,高素质人才难有施展空间,企业的有效运行受到影响。中小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经验管理占有较大比重,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较弱。

(5)缺乏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全市有许多民营企业没有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有些企业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在企业内部尚未形成共识,很多员工并不知道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内涵是什么。

(6)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尽管信用担保公司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观。目前全市规模最大的50家民营企业占了银行贷款总额的85%。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相对较差,不易获得银行贷款,而且融资渠道较少,资金供应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求。

3.机会(O)

(1)国有经济比重下降,进一步增加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

(2)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德州处在环渤海经济区和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区之内,有利于加强产业协作、承接大城市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德州市铁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市域内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全部乡镇、村实现了公路连接,为经济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

4.威胁(T)

(1)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民营企业的教育培训、管理咨询、人力资源和法律服务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且多數社会服务组织以政府为主导,无法及时适应市场要求,不能很好地对民营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社会化服务落后,制约了民营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成为企业发展的外在障碍。

(2)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在执行层面上得不到全面落实,“三乱”行为时有反弹,部分政府审批和执法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有待改进。

三、推进德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SWOT分析显示,随着我国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德州民营经济发展所具备的社会环境、劳动力价格等优势正在逐步弱化。而民营企业在人才、技术、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企业综合素质偏低,发展的后劲不足,制约着民营经济的长远发展。对此,笔者认为,应尽快采取相应对策,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努力提高民营企业的综合素质,提升竞争实力,增强民营经济把握机遇和有利条件、实现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1.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1)改善金融服务,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①进一步加强面向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继续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民营资本组建信用担保和贷款担保机构,逐步设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金制度,采取多种形式提高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壮大现有信用担保公司的规模,增强担保能力,拓展业务范围,为更多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更好的信用担保服务。②支持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建立和发展地方性商业银行是缓解民营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有效办法。在现有的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通过地方财政参资、发动民资入股等措施,积极发展多元化、竞争性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③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各种资本市场融资。除力争在银行贷款外,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通过上市或发行债券、政府贷款、补偿贸易等方式融资,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

(2)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如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服务组织等,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行业协会、商会作用体现在行业自律、拓展市场、协调关系等方面。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体现在为民营企业提供经营管理诊断、信息咨询、产权交易、技术和人才中介、人员培训、对外合作和法律咨询等服务方面。目前德州市在这方面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将运作和发展的主导权由政府转向民间,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强化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规定的落实。在制定完善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具体政策措施的同时,要加强相应的执行机构,加大落实的力度,为民营经济营造宽松、公平、安全的发展环境。

2.提高民营企业综合素质,增强民营经济发展能力

(1)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①推动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掌握专业管理知识和技能、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经理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德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的形成与合理配置机制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要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体系,引导民营企业家重视经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逐步形成一支真正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技能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加强和规范职业经理人才市场建设,推动职业经理人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逐步使经营管理人才由封闭式管理转向开放性调控,最终实现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

②培育壮大科技人才队伍。一是改革科技人员管理体制。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机制要求的科技人员人事、户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管理体制,使人才配置与经济发展同步,人才流动符合产业政策调整方向。二是加强培训和使用。政府要通过制定科技人才培养规划、提供部分教育基金和教育资源、委托实施专门培训等多种方式,为民营企业培养科技人才。民营企业要实施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措施,尽快形成适合企业自身要求的技术人员队伍。三是鼓励技术人员向民营企业转移。加大科研事业单位改革力度,鼓励和支持应用型科研机构改制为企业,或以技术、专利入股等形式参与民营企业的技术开发和管理,直接参与科技转化和市场竞争。

③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政府有关部门或社会中介组织搞好各类人才的调查和统计,通过各种途径定期发布人才供求信息,最大限度地调剂好人才的使用,减少人才浪费,提高人才利用率。民营企业在人才利用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既可以是人才的引进,也可以是智力、技术的引进;既可以是长期的引进,也可以是短期的项目合作等。

(2)促进技术开发与创新,增强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①建立以企业为主、产学研联合的科技开发体制。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指导作用,企业的主力军作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先导作用,金融保险部门的创业与创新风险规避作用,实现技术、产业、人才、资本的优化组合,推动民营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形成科技经济紧密结合的机制,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

②完善技术研发的鼓励政策。制定政策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特别是支持高科技民营企业的发展,如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各种财税优惠政策,为民营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学研联合、新产品开发提供资金支持和信贷担保,等等。

③注重技术引进和持续创新。民营企业要及时追踪同行业、同类产品的技术开发成果,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核心技术,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并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改造设备、更新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实现技术的持续创新。

④引导关联企业间的技术合作。这种合作主要是在技术上互补或产品关联度、依赖性较强的企业之间,以一定的方式实行联合开发、技术共享,以降低技术开发的成本,缩短开发时间。

(3)实行科学管理,进行管理创新

目前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家族化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降低了企业的运转效率,加大了企业的风险成本,成为制约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民营企业要减少家族管理,进行产权结构的改造,真正建立起現代企业管理模式。管理水平决定企业有效资源利用的水平,即决定企业的竞争力。民营企业要用先进手段实现科学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和市场管理,还要进行管理创新,从而建立起良好的管理基础,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4)推进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培育企业文化,是个长期艰苦的过程,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效果。要在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职责等方面加强正确激励,引导民营企业树立信用经济、道德经济的观念,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责任心”、“荣誉感”、“社会公共关系准则”、“社会行为规范”等,使企业在自觉进行形象建设的基础上,培育、塑造起适合企业特点、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并将之渗透于企业的所有员工和一切活动之中,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四、结束语

对于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各地因情况不同而思路和措施有别。本文通过对本地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系统分析,提出适合德州实际的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李秀潭胡修干:中国私营经济研究报告[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范恒森:中国地方经济发展模式[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3]尹贤淑:浅析我国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2)

[4]周天勇:突破发展的体制性障碍[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5]安冬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3)

[6]王雪岭包中文: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6,(4)

[7]林森木程选:民营经济投资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

[8]李斌: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J].华东经济管理,2006,(2)

篇5:梅州市第二届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摘 要:楼宇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了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的楼宇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炼出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基于市场调查的方法总结了影响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政府在发展楼宇经济过程中的职能作用。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楼宇经济;钟楼区;政府职能

引言:楼宇经济是近年来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主要表现为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咨询业、广告策划、影视制作、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咨询中介公司、高科技企业、娱乐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服务企业、交通通讯企业等国内外各类企业和公司。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楼宇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谭国洪等[1]通过对浙江海曙区楼宇经济的调查分析,从内生的角度提出了海曙区楼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吴金群[2]从政府管理模式的角度对浙江下城区的楼宇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郭彤烽[3]在借鉴其他大城市楼宇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楼宇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众多学者利用统计调查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对楼宇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上述有关楼宇经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对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的楼宇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市场调查的方法总结了影响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分析了政府在发展楼宇经济过程中的职能作用。

一、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情况

(一)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重点支持商业楼宇,通过转型升级,发展一批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商务楼,以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充分发挥建设经济在城市工业中的发展,提高城市功能和其他方面的重要载体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楼宇经济发展的内涵。

(二)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的成效分析

●工业经济提档升级。实施规划策略,将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关闭或搬迁至别处,完成融资12.46亿元,投入技术改革资金10多亿元。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实现增值253亿元,同比增长10%,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8%。成功引进西电特高压变压器等3个项目,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

●科技金融支撑有力。引进首都银行和其他银行3家,为企业协调应急贷款资金4亿4000万元,获得贷款12亿7000万元。

由此可知,钟楼区要加快楼宇经济发展,应突出工业投资,创新投资,打造特色楼宇。

一是要培养亿元建筑,来建造总部经济聚集区。二是引导产业聚集,打造特色楼宇。三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众创空间”服务平台。

(三)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产权与管理分离,招商引资难。我区的商业建筑一般直接向各业主收购,通过建立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租赁、销售和购买的处所被推到区的中介机构。

●尚未形成一个高档写字楼,聚集效应的建筑经济并不体现,其主导作用十分有限,难以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缺乏行业支持。由于对大企业的区域影响较小,因此,大型营销服务公司、中介公司、研发中心是难以建立的。

●租金价格存在差异。据了解,月平均租金、物业管理费,价格悬殊太大,其结果是严重阻滞楼宇经济的发展。

二、常州市钟楼区企业楼宇经济调查与分析

我们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形式对产生楼宇经济企业的调查,对回收问卷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得出了以下结果:

(1)对常州市钟楼区的企业种类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得知民营合资企业、个体企业最多,共有148家;省辖,市辖和区属基本持平;央企不到3%。说明如今自主创业越来越多,这一部分企业应得到重视。楼宇是否可以尝试多和他们进行合作。

(2)对公司产业种类的调查,得到如下图1:通过数据,我们不难发现该区域产业十分多元化且发展很平均。产业最多的是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紧随其后,最少的是研发/专业技术服务业。该地区的企业更着重于人们消费,那么楼宇是否可以考虑建一座专门消费的楼宇,比如美食城等。

(3)对该钟楼区企业占地面积进行了统计,发现该区域企业占地面积普遍处于中等偏大。则楼宇建设时应多创立一些中等空间,如正态分布一样。我们将公司种类与公司业绩是否单独核算问题进行交叉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大多数企业公司业绩都会选择单独进行核算。

(4)公司对办公场所的看法的调查。首先调查公司是否愿意入住同类行业相对集聚的楼宇。发展楼宇经济应该把握住无所谓和不愿意的这部分公司,让他们真正看见楼宇经济的优势及好处,来吸引他们入住。然而在这些愿意入住的公司中,接近5成的公司青睐于商务与商业结合的写字楼,那么楼宇经济在以后更应该多建造一些商务类的写字楼来满足公司的需求。

(5)公司对办公场所注重的因素的调查,发现公司最在意的是租金,交通,地段和周围商务环境。这4个因素基本上同等重要,那么以后楼宇经济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将租金控制在大家可接受范围内,选择地段不错,交通比较便利,周围商务环境也不错的地址。

(6)对办公场所注重的配套设施因素进行了调查,我们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得其条形图2:

由上图可看出,每一项都有很多人选,但是楼宇也不能面面俱到,选择最多的前三项是员工餐厅,多功能会议室,商务大堂。可知办公场所在配套设施上应优先考虑这三项。

(7)对办公场所注重的周边环境因素的调查,公司更希望办公场所附近能便利就餐,卫生与绿化不错,有交通便利的购物环境。楼宇发展就应该结合这几项因素来考虑。

(8)公司对钟楼区发展楼宇经济的主要优势的调查。超过9成的公司认为楼宇经济是有优势的,而且优势明显,那么楼宇经济更应该紧抓所拥有优势,不断改善,同时应提高人才智力,扩大楼宇经济。

(9)对钟楼区发展楼宇经济所缺乏的东西的调查,其中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条,合适的经营人才,有力的政府支持,完善的政府服务,良好的发展环境都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说明楼宇经济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要想发展好楼宇经济,必须重视这些问题,慢慢改善,争取让劣势变成优势。

(10)对具有竞争力的楼宇经济产业应当具备哪些重要条件的调查。从收到的数据来看,产业配套设施及服务完善,定位准确且有特色,入住门槛较低,给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那么要发展楼宇经济必须做到三点,然后慢慢的完善,做好做大。

(11)对企业为什么会来钟楼区从事楼宇经济产业的调查,具体数据见如下图3:

很直观的发现,这4个因素都是吸引企业来钟楼区从事楼宇经济产业的原因,企业待遇最高,说明楼宇经济是让企业觉得能为它带来更大收益的,但是政策优惠最低,说明现在政府对楼宇经济的支持力度还是不够,优惠政策还不足以让企业动心。

(12)对企业是否了解钟楼区政府关于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的调查,企业基本上对钟楼区政府关于发展楼宇经济的政策是有一定了解的,但是都了解的不是很彻底,说明发展楼宇经济应该要大力宣传,从而吸引他们的加入。

三、钟楼区发展楼宇经济的政府职能分析

最近几年,楼宇经济凭借在现代城市中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经济特点,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因此,我们有这种必要来对楼宇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进行进一步深入而透彻的研究。

(一)政府在楼宇经济发展中的职能

● 使资源做活。政府还应该通过建立品牌楼宇、品牌管理、品牌企业来提升城市的经济形象、楼宇质量和经营环境。

● 管理要精细。随着政策空间的缩小,楼宇之间的竞争在将来会演变为管理、服务等 “软实力”的竞争,即楼宇经济应该在“精细管理”上下功夫,提高整体效率。

● 做优质服务。政府要继续简化办事程序来提高管理效率,从而实现政府在服务企业方面的零距离;同时,政府还要不断的优化服务平台,建立起楼宇业主、物业管理企业与入驻企业的三方交流平台,定期解决企业经济发展问题。

(二)政府在楼宇经济发展中的缺失

● 驱动楼宇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一是楼宇经济缺乏产业支撑力,主要原因是由于楼宇功能不明确。二是楼宇产业分散性高,集聚程度相对比较低。三是楼宇经济效益低。城市乡镇普遍面临着楼宇产出率低和税收属地率低的问题。

● 楼宇经济在提升质量方面正面临着连锁障碍。一是缺乏楼宇经济发展所需的基本要素。主要表现在土地要素、产权要素等方面。二是在管理运营模式方面存在着弱点,从而使机制性障碍产生。

● 楼宇经济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承受着多重障碍与压力。一是存在中心城市发展强势的压力。二是区域相似度相对而言较大。

(三)政府在楼宇经济发展中的职能提升

● 继续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结合政府门户网站和各种软件工具,定期发布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要从被调查人的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减少被调查人员的压力,从而减少工作阻力。

● 吸引并培养一批年轻的一线员工,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外部力量,通过政府采购平台筛选出优质的服务供应商。

● 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数据分析中了解当前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发现未来的趋势,并将数据作为指导从而继续扩大优势、弥补劣势。

● 探索数据共享机制,建立信息化数据库,开展更加系统性的数据分析。继续简化工作报表,针对不同时间入驻的企业在企业内部采用不同的报表样式,以方便企业申报。

● 合理利用商务楼宇针对性统计的调查结果,开展新型的产业政策和激励机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有效提高楼宇属地率和产业聚集度,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四、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钟楼区楼宇经济的发展不仅倚靠优越的区位条件、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完善的配套机制等,而且还需要政府在促进楼宇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钟楼区政府应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城市功能的定位,制定出因地制宜的楼宇经济发展政策和战略,特别要注重建设相适宜的楼宇经济产业链,从而打破楼宇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还应通过多个中央商圈的共同发展,来带动更多的人流量、物流量、资金流量和信息流量,形成强有力的支持来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在楼宇经济发展突破期,政府应把握好历史机遇,迅速从主导角色变成引导角色,在宏观政策和常州城市格局转变的特殊时机下,将钟楼区楼宇经济打造成全江苏省甚至是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尽管本文对钟楼区的楼宇经济发展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讨论,如钟楼区楼宇经济的发展与周边区域的楼宇经济发的展应形成怎么样的关系?如何实施更有效的政策和优惠措施来吸引大型企业与商家入驻楼宇等等,显然,这些问题仅仅依靠个人想法和短暂研究是很难得出科学理论的,更需要实践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篇6:梅州市第二届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小城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

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分析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对贾汪区小城镇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并提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作 者:靳海亮 周兴东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工学院,江苏,徐州,221011 刊 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25(4) 分类号:F129.953 关键词:贾汪区   小城镇   区域经济   徐州市  

篇7:梅州市第二届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发布文号】穗府〔2008〕31号 【发布日期】2008-09-04 【生效日期】2008-09-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广州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告

(穗府〔2008〕31号)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35号)的要求,我市定于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将普查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普查目的:通过全面调查了解我市产业发展规模及布局,查清我市各类单位、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发展状况,掌握我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情况,为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研究制订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二、普查对象:广州市行政区域内第二、第三产业的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下称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三、广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广州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全市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的普查机构负责对辖区内的普查对象进行普查登记。

四、单位清查摸底和个体经营户普查登记时间为2008年9月至11月,单位普查登记时间为2009年1月至5月。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08。

五、经济普查内容为单位的名称、经营办公地址、登记注册类型、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水资源及能源消耗、科技活动、信息化情况等;个体经营户的名称、从业人员、经营活动等。

六、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各普查对象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及本通告的有关要求,准备好财务报表、劳资帐表、业务帐表、有关凭证及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资料,并保证掌握生产、经营、劳资情况的人员在场,积极配合做好普查登记工作,按时、如实填报普查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

七、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对普查资料的保密义务。普查登记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

广州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九月四日

篇8:加快常州市县域经济提速发展研究

一、常州市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静态分析

常州市县域主要包括溧阳与金坛,这两个地区的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溧阳与金坛的基本情况如下表1

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以及城镇化水平是常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分类指标。

(二)动态分析

常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分析主要从生产总值与地方财政收入着手,如下表2、表3 分析。

单位:亿元

单位:亿元

常州县域经济的动态变化除了体现在生产总值与地方财政收入两方面之外,还包括产业结构的变化、当地工作人员平均收入的变化等。从2000 年至2014 年,常州县域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当地工作人员的平均收入也增加较多。

二、常州市县域经济提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产品结构单一

常州市县域经济是由各种不同的经济成分组成的,县域经济的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构成比例是否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符合。长时间以来,我国由于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限制,常州市经济的结构相对单一,具有浓厚的自然经济特征,工业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不高,且经济涨幅缓慢。

(二)企业制度与管理落后

尽管常州市各县域的小企业逐渐走进了市场,但是由于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素质较低,因此不仅不能够达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而且与市场经济的距离非常远。在常州市各县域,传统的经营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没有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对于企业吸纳人才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与激励机制。与此同时,各县域企业的产品质量较低,档次不够,缺乏品牌。

(三)农业产销脱节

尽管近年来常州市各县域进一步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但是农产品的产销脱节现象仍然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各县的经济发展。目前,常州市各县的很多农产品品种已经老化,优化品种的速度较慢,结构调整出现畸形。与此同时,很多县域为了满足市场发展需要,通过调整农产品的品种结构来推出新的农产品,一些县出现了一哄而上的情况,因此效果并不好。此外,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单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于产品深加工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常州市的农产品却处于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能够实现深加工的产品非常少,因此导致一些农产品的销售不够理想。

(四)县域融资难,基础设施落后

常州市经济发展的资金相对匮乏,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常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交通现代化、能源现代化,以及通信现代化是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常州市相对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人才不足,技术缺乏

在常州市各县域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普遍存在着不足的现象,缺乏品牌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展现,人才不足,技术缺乏,劳动者的素质普遍偏低。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各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主要由人才与技术来决定。因此,常州市各县域必须要面对自身人才不足、技术缺乏的现实,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现实问题,进而促进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

(六)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常州市具有天然的旅游资源,旅游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就整体情况而言,旅游资源仍然开发不足。各县域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仅限于名胜古迹、自然风景,缺乏对潜在旅游资源的挖掘与开发,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常州市各县域应该将旅游业的发展放在重要地位,政府要积极鼓励各县发展旅游业,进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三、加快常州市县域经济提速发展的对策

(一)调整产业结构

常州市要想加快县域经济提速发展,就必须要调整产业结构。相关部门要采取科学的措施优化配置各县资源,防止产业布局雷同化,促进经济产业档次的提高,特别是要积极改造传统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如今,常州市需要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加快调整各县的经济结构,鼓励各县形成自己特有的产业体系,进而加快农业发展,活跃商贸流通,从而促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联动式发展。

(二)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常州市县域经济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要增强中小企业的活力,引导中小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合理的市场竞争体系。现代企业制度不仅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现行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建立健全企业竞争机制与激励机制。当前,常州市正在努力增强各县小企业的活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首先,企业要明晰产权,构建多元化产权;其次,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仅要从企业内部加强管理,而且要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与合理化,降低企业决策风险,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产品市场

常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农产品市场,健全信息化网络是常州市各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常州市各县要想有效解决农产品的产销脱节问题,就必须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农业与市场连接起来,突破地区限制,促使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有机结合,进而提高农业市场化进程与农业经济效益,协调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利益。常州市各县域的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均要以信息网络为纽带实现,避免农产品的盲目性生产。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常州市各县域要积极实行开放式的行业准入政策,吸纳外商与民营企业资金,进而加强多元投资主体的培育,共同建设诸如公路、教育,以及通信等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常州市还应该加快各县域的城镇化建设,以县城为中心,注重发展乡镇建设,进而形成县、镇、村整体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五)建设生态环境,改善自然环境

常州市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各县域的生态环境建设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任务,常州市各县域需要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不断改善自然环境。常州市各县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从强化群众环保认识、加强植被种植、落实环境保护策略等各方面着手,进而建立起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对自然环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六)科教兴县,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常州市经济结构调整、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新时期的县域经济要想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要加强科技创新,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结合各县的具体情况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有重点、有技巧的解决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技术更新中遇到的技术含量问题。与此同时,常州市各县域需要注重科教兴县政策的落实,在科技创新的同时要加强科学教育,确保教育与经济的同时进步。

(七)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是一个带动作用极强的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非常强。常州市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各县域要依托自身的名牌旅游产品,充分挖掘其内涵,重点突出特色旅游,再对基础设施加以配备。同时,常州市各县要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进而吸引社会其他力量来对旅游业进行投资。此外,常州市政府要加大对旅游景点的开发,围绕长江下游一带的旅游条件,建立旅游胜地,健全旅游服务功能,进而提高旅游管理水平,促使旅游业成为常州市各县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四、总结

县域经济是我国目前重要发展的经济形式之一,全国各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形势非常好。就常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现况而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面临的各种问题仍然层出不穷,针对各种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发展措施不仅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更增强了常州市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余再鹏.咸宁市县城经济与武汉城市圈互动发展研究[J].经济师,2011(9):200-202

[2]王学斌.打造全省一流工业示范基地加速县域经济大提速、快发展[J].活力,2013(13)

[3]宫伟,抓关键.突重点强根本强力推进县域经济提速升位[J].辽宁经济,2010(5):20-21

[4]伍军.以谋略思维谋划县域经济发展[J].民族论坛,2011(10):54-55

篇9:梅州市第二届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摘 要:楼宇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了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的楼宇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炼出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基于市场调查的方法总结了影响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政府在发展楼宇经济过程中的职能作用。 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楼宇经济;钟楼区;政府职能

引言:楼宇经济是近年来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主要表现为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咨询业、广告策划、影视制作、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咨询中介公司、高科技企业、娱乐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服务企业、交通通讯企业等国内外各类企业和公司。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楼宇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谭国洪等[1]通过对浙江海曙区楼宇经济的调查分析,从内生的角度提出了海曙区楼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吴金群[2]从政府管理模式的角度对浙江下城区的楼宇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郭彤烽[3]在借鉴其他大城市楼宇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楼宇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众多学者利用统计调查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对楼宇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上述有关楼宇经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对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的楼宇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市场调查的方法总结了影响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分析了政府在发展楼宇经济过程中的职能作用。

一、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情况

(一)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重点支持商业楼宇,通过转型升级,发展一批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商务楼,以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充分发挥建设经济在城市工业中的发展,提高城市功能和其他方面的重要载体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楼宇经济发展的内涵。

(二)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的成效分析

●工业经济提档升级。实施规划策略,将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关闭或搬迁至别处,完成融资12.46亿元,投入技术改革资金10多亿元。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实现增值253亿元,同比增长10%,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8%。成功引进西电特高压变压器等3个项目,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

●科技金融支撑有力。引进首都银行和其他银行3家,为企业协调应急贷款资金4亿4000万元,获得贷款12亿7000万元。

由此可知,钟楼区要加快楼宇经济发展,应突出工业投资,创新投资,打造特色楼宇。

一是要培养亿元建筑,来建造总部经济聚集区。二是引导产业聚集,打造特色楼宇。三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众创空间”服务平台。

(三)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产权与管理分离,招商引资难。我区的商业建筑一般直接向各业主收购,通过建立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租赁、销售和购买的处所被推到区的中介机构。

●尚未形成一个高档写字楼,聚集效应的建筑经济并不体现,其主导作用十分有限,难以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缺乏行业支持。由于对大企业的区域影响较小,因此,大型营销服务公司、中介公司、研发中心是难以建立的。

●租金价格存在差异。据了解,月平均租金、物业管理费,价格悬殊太大,其结果是严重阻滞楼宇经济的发展。

二、常州市钟楼区企业楼宇经济调查与分析

我们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形式对产生楼宇经济企业的调查,对回收问卷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得出了以下结果:

(1) 对常州市钟楼区的企业种类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得知民营合资企业、个体企业最多,共有148家;省辖,市辖和区属基本持平;央企不到3%。说明如今自主创业越来越多,这一部分企业应得到重视。楼宇是否可以尝试多和他们进行合作。

(2)对公司产业种类的调查,得到如下图1:通过数据,我们不难发现该区域产业十分多元化且发展很平均。产业最多的是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紧随其后,最少的是研发/专业技术服务业。该地区的企业更着重于人们消费,那么楼宇是否可以考虑建一座专门消费的楼宇,比如美食城等。

(3)对该钟楼区企业占地面积进行了统计,发现该区域企业占地面积普遍处于中等偏大。则楼宇建设时应多创立一些中等空间,如正态分布一样。我们将公司种类与公司业绩是否单独核算问题进行交叉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大多数企业公司业绩都会选择单独进行核算。

(4)公司对办公场所的看法的调查。首先调查公司是否愿意入住同类行业相对集聚的楼宇。发展楼宇经济应该把握住无所谓和不愿意的这部分公司,让他们真正看见楼宇经济的优势及好处,来吸引他们入住。然而在这些愿意入住的公司中,接近5成的公司青睐于商务与商业结合的写字楼,那么楼宇经济在以后更应该多建造一些商务类的写字楼来满足公司的需求。

(5)公司对办公场所注重的因素的调查,发现公司最在意的是租金,交通,地段和周围商务环境。这4个因素基本上同等重要,那么以后楼宇经济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将租金控制在大家可接受范围内,选择地段不错,交通比较便利,周围商务环境也不错的地址。

(6)对办公场所注重的配套设施因素进行了调查,我们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得其条形图2:

由上图可看出,每一项都有很多人选,但是楼宇也不能面面俱到,选择最多的前三项是员工餐厅,多功能会议室,商务大堂。可知办公场所在配套设施上应优先考虑这三项。

(7)对办公场所注重的周边环境因素的调查,公司更希望办公场所附近能便利就餐,卫生与绿化不错,有交通便利的购物环境。楼宇发展就应该结合这几项因素来考虑。

(8)公司对钟楼区发展楼宇经济的主要优势的调查。超过9成的公司认为楼宇经济是有优势的,而且优势明显,那么楼宇经济更应该紧抓所拥有优势,不断改善,同时应提高人才智力,扩大楼宇经济。

(9)对钟楼区发展楼宇经济所缺乏的东西的调查,其中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条,合适的经营人才,有力的政府支持,完善的政府服务,良好的发展环境都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说明楼宇经济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要想发展好楼宇经济,必须重视这些问题,慢慢改善,争取让劣势变成优势。

(10)对具有竞争力的楼宇经济产业应当具备哪些重要条件的调查。从收到的数据来看,产业配套设施及服务完善,定位准确且有特色,入住门槛较低,给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那么要发展楼宇经济必须做到三点,然后慢慢的完善,做好做大。

(11)对企业为什么会来钟楼区从事楼宇经济产业的调查,具体数据见如下图3:

很直观的发现,这4个因素都是吸引企业来钟楼区从事楼宇经济产业的原因,企业待遇最高,说明楼宇经济是让企业觉得能为它带来更大收益的,但是政策优惠最低,说明现在政府对楼宇经济的支持力度还是不够,优惠政策还不足以让企业动心。

(12)对企业是否了解钟楼区政府关于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的调查,企业基本上对钟楼区政府关于发展楼宇经济的政策是有一定了解的,但是都了解的不是很彻底,说明发展楼宇经济应该要大力宣传,从而吸引他们的加入。

三、钟楼区发展楼宇经济的政府职能分析

最近几年,楼宇经济凭借在现代城市中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经济特点,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因此,我们有这种必要来对楼宇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进行进一步深入而透彻的研究。

(一)政府在楼宇经济发展中的职能

● 使资源做活。政府还应该通过建立品牌楼宇、品牌管理、品牌企业来提升城市的经济形象、楼宇质量和经营环境。

● 管理要精细。随着政策空间的缩小,楼宇之间的竞争在将来会演变为管理、服务等 “软实力”的竞争,即楼宇经济应该在“精细管理”上下功夫,提高整体效率。

● 做优质服务。政府要继续简化办事程序来提高管理效率,从而实现政府在服务企业方面的零距离;同时,政府还要不断的优化服务平台,建立起楼宇业主、物业管理企业与入驻企业的三方交流平台,定期解决企业经济发展问题。

(二)政府在楼宇经济发展中的缺失

● 驱动楼宇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一是楼宇经济缺乏产业支撑力,主要原因是由于楼宇功能不明确。二是楼宇产业分散性高,集聚程度相对比较低。三是楼宇经济效益低。城市乡镇普遍面临着楼宇产出率低和税收属地率低的问题。

● 楼宇经济在提升质量方面正面临着连锁障碍。一是缺乏楼宇经济发展所需的基本要素。主要表现在土地要素、产权要素等方面。二是在管理运营模式方面存在着弱点,从而使机制性障碍产生。

● 楼宇经济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承受着多重障碍与压力。一是存在中心城市发展强势的压力。二是区域相似度相对而言较大。

(三)政府在楼宇经济发展中的职能提升

● 继续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结合政府门户网站和各种软件工具,定期发布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要从被调查人的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减少被调查人员的压力,从而减少工作阻力。

● 吸引并培养一批年轻的一线员工,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外部力量,通过政府采购平台筛选出优质的服务供应商。

● 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数据分析中了解当前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发现未来的趋势,并将数据作为指导从而继续扩大优势、弥补劣势。

● 探索数据共享机制,建立信息化数据库,开展更加系统性的数据分析。继续简化工作报表,针对不同时间入驻的企业在企业内部采用不同的报表样式,以方便企业申报。

● 合理利用商务楼宇针对性统计的调查结果,开展新型的产业政策和激励机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有效提高楼宇属地率和产业聚集度,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四、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钟楼区楼宇经济的发展不仅倚靠优越的区位条件、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完善的配套机制等,而且还需要政府在促进楼宇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钟楼区政府应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城市功能的定位,制定出因地制宜的楼宇经济发展政策和战略,特别要注重建设相适宜的楼宇经济产业链,从而打破楼宇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还应通过多个中央商圈的共同发展,来带动更多的人流量、物流量、资金流量和信息流量,形成强有力的支持来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在楼宇经济发展突破期,政府应把握好历史机遇,迅速从主导角色变成引导角色,在宏观政策和常州城市格局转变的特殊时机下,将钟楼区楼宇经济打造成全江苏省甚至是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尽管本文对钟楼区的楼宇经济发展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讨论,如钟楼区楼宇经济的发展与周边区域的楼宇经济发的展应形成怎么样的关系?如何实施更有效的政策和优惠措施来吸引大型企业与商家入驻楼宇等等,显然,这些问题仅仅依靠个人想法和短暂研究是很难得出科学理论的,更需要实践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谭国洪等.海曙区楼宇经济内生发展研究 [J].宁波经济,2011, (8): 14-19.

上一篇:忐忑的拼音和意思是什么下一篇:“杨家河小学“增强责任用心落实”主题教育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