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营改增”物流企业涉税风险的几点思考

2024-05-25

对“营改增”物流企业涉税风险的几点思考(精选4篇)

篇1:对“营改增”物流企业涉税风险的几点思考

对“营改增”物流企业涉税风险的几点思考

为了解掌握物流企业“营改增”的税收管理及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区局税收风险应对,在第二季度重点对物流企业进行了风险识别和税收评估,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营改增”后物流企业受其经营模式、会计核算方式、税收征收方式的影响,容易形成利益驱动的洼地,导致不法现象出现,产生涉税风险。国税在征管和组织收入方面也存一定的执法风险。笔者针对营改增后物流企业存在的涉税风险,对加强行业税收管理、防控税收风险,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营改增物流企业范围及有关概念:

物流企业是指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是独立于生产领域之外,专门从事与商品流通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的企业,是在商品市场上依法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具有法人资格的经营单位。具体来讲,物流企业是以物流为主体功能,同时伴随有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此次“营改增”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在现行增值税17%和13%的两档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根据物流企业所涉及到的不同方式,其应纳税率可分为11%、6%和17%三个不同的税率档,一般纳税人的物流企业采用抵扣制度,即用于生产经营的外购燃料、外购设备和外购劳务等取得的进项税额允许抵减销项税额,企业“应纳税增值额=应税销售额×税率-抵扣额”。小规模纳税人,即采用“应纳增值税额=应税服务的销售额×3%”的公式计算应纳增值税。

二、“营改增”后物流企业存在的涉税风险:

(一)少计收入少缴税款,违法现象有所抬头。

调查中发现:国税政策与货运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很大的差距,如:企业不能完全做到“车辆统一调度”,不能完全做到“全部收支统一核算”,仅仅就开票部分申报收入,物流企业有利用部分散客不需要货运发票的机会,在财务核算时少计经营收入、少计应缴税款。存在漏报应税劳务收入,漏缴申报税款现象。企业有补税:100%,滞纳金:每日0.5‰罚款:50%~500% 的税收风险。基层国税部门面临被检察机关追究失职渎职风险。

(二)人为提前或推迟收入,引发行业管理隐患。

物流企业签订定期运输合同所约定的服务期限通常是跨会计的,因此这就要求在会计核算时应依照会计制度的规定正确划分劳务收入所属的会计期间,即在同一会计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当在完成时确认收入;若劳务的开始和完成时间分属于不同的会计,在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确认相关的劳务收入。然而在这次纳税评估中,我们发现:有些物流企业人为提前或推迟计税收入。仅以当期开具发票的金额确认当期实现的劳务收入,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存在提前或推迟计税收入的涉税风险。

(三)企业经济行为复杂,会计核算、纳税申报有待提高。

现有税法大都采取属地征收的原则,即纳税人在经营行为发生地缴纳应纳税款;但就物流企业从事运输业务的纳税人而言,其应当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很明显,这一规定禁止了经营性货运车辆的异地开票行为,忽视了经营性货运车辆在返程途中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比方说,机 构所在地为长沙的某物流企业承揽了从长沙至上海的单程货运业务,将货物运抵目的地后,为了降低车辆空驶率,通常会在当地货运市场承接返程货运业务,此时,该物流企业作为承运人因其不能开具发票而会给托运人造成损失,但如果承运人愿意提供一定价格上的优惠并能与托运人达成协议,就可以选择以现金方式进行价款结算,从而获得账外收入。目前,在物流业多以现金方式进行款项结算就是很好的佐证。物流企业将其返程途中产生的经营收入置于账外,而相关成本却在账内核算,这种财务核算方法使企业不但逃避了增值税及附加税(费),而且偷逃了企业所得税。

(四)企业税收遵从度低,混淆不同税率较普遍。

“营改增”政策对提供运输服务和物流辅助服务规定了不同的税目税率。《应税服务范围注释》明确,货物运输业务属于交通运输业,适用11%增值税税率;货运代理、仓储、装卸搬运、港口码头服务等物流业务属于物流辅助业,适用6%增值税税率。两者的税负存在差异,而物流企业在核算应税收入时,也乐于用低税率应税所得。如我们在这次对物流行业纳税评估中大多数企业都存在实为交通运输服务。不按货运交通运输业11%征税,而按运输代理业6%征税,引发涉税风险。就我们这次评估对8家企业就此问题企业补交税款达300多万。在评估中还发现物流企业运输主业和辅助难以区分,政策执行难度较大。运输服务和仓储装卸服务在本质上紧密相连的,人为划分不仅不适应运输行业一体化运作的需要,而且增加税收管理的难度。

(五)“低征高扣”引发“骗税”,财税改革有待持续推进。“营改增”后物流企业争相攀比,都想适用低税率,有些企业还花很大力气在经营上作调整,并做一些税收筹划,申报按物流辅助业的货物运输代 理服务,适用6%低档税率,而抵扣税款接受受托运输企业开过来11%的专票,形成了低征高扣的现象,实际上这种操作不规范。如果企业确实为货物运输代理服务,存在虚抵进项的风险,受托运输企业提供交通运输服务应对委托运输企业开具11%税率的货运专票,而不是对货代企业开具11%税率的货运专票。其次我们还在这次调查中发现个别企业因采购物资和设备都是17%的税率,这意味着企业在进项上抵扣的税多,而在销项上征收的税少。这种“低征高扣”的情况,导致一些企业形成大量留待抵扣的进项税,自己的“抵扣指标”用不完,有些企业就会借此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让“下家”企业进行抵扣,从而产生税收漏洞,造成国家税款流失。低征高扣现象的存在,也造成了不公平抵扣,使环环相扣的增值税链条不完整、不科学,留下了骗税的空间,必须加以封堵。

(六)企业所得税隐患凸显,税收管理压力加大。

“营业税”改为 “增值税”后,物流企业的会计核算相对更加复杂。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一时难以适应新的政策要求,从税收管理上,物流企业的运营模式、开票方式与税收政策规定存在冲突,国税部门难以了解企业运营业务收入的真实性。物流企业费用支出方式主要是现金,费用支出不规范,难以按照现代货运物流企业财务规定,准确核算每辆汽车运输的吨公里成本、费用和利润。大量现金支付费用,成本费用不实,国税部门无法核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出现收入与利润不匹配现象。据对 “营改增”后2015年区局国、地税23户共管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负测算,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仅为千分之零点三。行业利润率仅为百分之零点一二,远低于正常的行业利润率。

(七)代开虚开现象增加,发票违章隐患较普遍。

一是物流企业营改增后,部分企业由于税负提高,便千方百计地取得没有实际业务的扣税凭证,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例如某一企业2014年增值税进项税额50多万元,全部是品名为成品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方为某市石油公司,经询问,该企业运输线路很少经过某市,明显存在买票抵扣嫌疑。二是物流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填写的要素填写不全,漏填或者误填,不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填写要求予以填写,有些符合自开票纳税人基本认定条件的物流企业,不顾自开票纳税人在“未提供货物运输劳务、非货物运输劳务及由其他纳税人(包括承包人、承租人及挂靠人)提供货物运输劳务”三种情况下不得开具货物运输业发票的规定,为其他纳税人开具货运发票。有的不法分子利用低征高扣政策虚开发票,有的借即征即退、营业税差额扣除等优惠政策骗取税款,有的为骗取财政补贴资金虚开发票,这些都需要提前预防。

(八)经营模式杂乱隐蔽,财务核算不够健全。

物流企业业具有分散性、流动性和隐蔽性特点,挂靠经营普遍,实际车主和名义车主往往不一致;车籍所在地、企业注册地和实际经营地也往往不一致。受人员素质等制约,很少有纳税人按规定全面、准确核算。运输企业对挂靠车辆的经营难以全面掌控管理,无法做到按实核算收入和成本。营业税的征管相对落后,而增值税征收方式和手段都比较先进,采用发达的“金税工程”信息系统和严密的专用发票管理办法。在具体的税务实践中,物流企业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完善账务资料,加强信息化建设,避免税务风险也是国税部门面临的工作难点。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对“营改增”物流企业会计人员的办税辅导。

“营改增”物流企业原来由于核算简单,营业税大都按差额征收,会计大多是兼职做帐,“营改增”后企业会计核算有较大变化,特别是增值税进销项核算,办税流程也有很大不同,建议企业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和办税流程、纳税申报的培训,逐户过关、一户不漏。

(二)加大对“营改增”物流企业的法制宣传。

物流行业税收难征易漏的根源之一是从业人员不知法,对有关物流行业税收政策不理解,被动纳税。如何才能让物流行业的业户由被动纳税转变为主动纳税?根本的一条路子就是把税法宣传辅导工作做到经常化、精细化,让物流行业的业户真正地懂法,提高企业税收纳税遵从度,税务机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企业管控风险至关重要”。

(三)清楚增值税优惠前提,避免税务风险。

“营改增”后,物流企业可能会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可能是减免增值税,也可能是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不管哪种方式,必须要弄清楚享受这些优惠政策的前提条件,只有弄清楚这些前提条件,才能避免税务风险。首先,物流企业要比照规定的具体内容,看看自己是否符合税收优惠的范畴和情形,如果不符合的话,企业为了享受税收优惠采取的一些靠近政策性规定的做法,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政策风险。其次,如果物流企业符合增值税优惠的范畴,企业就应该按照主管税务机关的规定和业务流程履行必要的程序和备案手续。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对于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项目,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四)严厉打击虚开发票。

“营改增”给物流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涉税风险。首先,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这是“营改增”之后对物流企业的财务日常管理带来的新要求,因为专用发票在增值税征纳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这给企业带来不容忽视的涉税风险。在平时管理中,要加强对上述可能存在代开虚开的纳税人进行责任提醒,对“以身试法者”进行法律严惩,坚决打击虚开货运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政府奖励的违法行为,保证货运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统一物流业各环节增值税税率。

建议将“货物运输服务”和“物流辅助服务”统一执行6%的税率。此举不仅符合国务院“物流国九条”基本精神,有利于物流业一体化运作,体现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导向;而且符合“营改增”试点中“改革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的指导思想,有效解决了试点中交通运输业税负大幅增加的问题;同时,减少了操作层面的麻烦,有利于降低征管成本,适应物流业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的特点。建议设立“综合物流服务”税目,对运输、仓储、货代、配送等物流业务各环节实行统一税率、统一发票。

(六)把握关键,强化会计核算。

货运业物流企业一般纳税人应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设置各类账簿,加强凭证管理,确保准确核算收入、成本费用。货运企业收入、成本费用以完成单个合同(作业项目)为单位核算,分别填制会计凭证,并将相关票据附在会计凭证后。收入、成本费用以一台车辆(单车)为单位设立收入、成本费用明细账。尚未实现收入的成本费用按月分车核算。成本费用必须是该车实际发生,并与该车取得运输收入的行车路线一致。大额运输款项和油卡购油、大宗购油、大宗购气等采购业务应使用向税务机关备案的金融机构账 7 户转账结算。发票应按规定时限如实填开,属于自有营运车辆或租赁车辆发生业务的,按自有营运车辆或租赁车辆车牌号码填开;属于转包运输业务的,应备注转包运输字样。票面内容应填写详实,“起运地、经由、到达地”、“车号”等项目必须填写齐全。

(七)加大税务征管信息软件的研发力度。

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与步履姗姗的税务征管之间的不适应,不仅仅体现在物流一个行业,而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与税务征管科技之间的矛盾。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物流经济中蕴涵的税源,亟待需要有相应科技含量的税收征管手段来保证。

(八)强化分析,加强评估稽查。

对货运物流企业可设置“每个吨位最大营业额”、“燃油占总收入比例”等预警指标,实施监控管理。对监控指标超出参考预警值的企业要及时开展纳税评估,对指标特别异常的及时转入稽查处理。对货运燃油占收入比例进行监控,企业一定时期内燃油支出超出一定比例预警标准的,采取评估等措施核实抵扣燃油的真实性。对纳税人单笔大额现金(如10万元)结算运费,货物所需承运车型与企业所有车型,特种物品运输与企业资质情况等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主管税务机关需要重点关注,对明显异常的应及时采取措施。税务机关还要利用第三方涉税信息。通过将第三方信息数据转化为税收情报,以此为基础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制定税收风险计划、进行税收风险识别、风险推送、开展风险应对、监督评价。

篇2:对“营改增”物流企业涉税风险的几点思考

对许多“营改增”试点纳税人而言,纳税上的变化不仅仅是试点前在地税局申报缴纳营业税,试点后在国税局申报缴纳增值税。更主要的在于两个税种由于应税范围、税率、税基、税额计算、纳税申报方式、发票开具、使用及管理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别而带来的各种变化。在务实操作中,试点纳税人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第一,注意纳税人身份的认定。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纳税人身份不同,税率、计税方法、发票使用、管理都不同,因此纳税人“营改增”试点后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纳税身份。

如果“营改增”前是营业税纳税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以下简称37号文件)规定,以纳税人“营改增”试点前应税服务年销售额500万元为判定标准,满500万元即须向税务机关申请认定一般纳税人资格。这里纳税人需注意年应税销售额的计算,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连续不超过12个月应税服务营业额合计÷(1+3%)。

如果“营改增”试点前已经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33号)第三条规定,兼有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应税服务的纳税人,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与应税服务销售额分别计算,分别适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标准。

不少纳税人看到上述政策提出以下疑问:一是企业“营改增”试点前已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营改增”试点后混营应税服务的,但应税服务年应税销售额未达到500万元,该怎么认定?二是企业“营改增”试点前是小规模纳税人,“营改增”试点后混营应税服务的,但应税服务年应税销售额达到500万元,该怎么认定?上述两种情形中,纳税人是否可以分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说,一家增值税纳税企业只能是唯一一种身份,即:要么为一般纳税人,要么为小规模纳税人。国家税务总局2013年第33号公告要求,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与应税服务销售额分别计算分别认定,是因为两者一般纳税人销售额认定金额不一致,应分别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的年应税销售额,分别判定是否达到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但不管哪项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均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申请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如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那么所有销售额均须适用一般计税方法,不得对未达标部分单独适用简易计税方法,但按规定可以选择按照简易计税方法的除外。

在此还需提醒纳税人的是,如达到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而未向税务机关申请认定一般纳税人,需按照适用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且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纳税人需格外注意判定自己的纳税身份,如达到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须及时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第二,“营改增”试点前已付清款项的营业税应税服务,“营改增”试点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得抵扣进项税额。“营改增”试点后,一般纳税人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因此不少纳税人想方设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比如发生在8月1日前已付清款项的营业税劳务,本应在8月1日前取得营业税发票,但考虑“营改增”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进项税,一些

纳税人便跟服务提供方协商,约定在8月1日后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是不符合发票管理办法规定的行为,所取得的发票不得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凭证。

第三,跨期的应税服务纳税需分段计算。37号文件只针对租赁合同跨期税务处理作出延续执行规定,即如果试点前签订的尚未执行完毕的租赁合同,在合同到期日之前继续按照现行营业税政策规定缴纳营业税。而对于其他的跨期合同,“营改增”试点后需严格按照增值税纳税义务申报纳税。

比如,甲公司在2013年4月11日与乙公司签订一技术咨询合同,该合同期间为1年,即2013年4月11日~2014年4月10日,合同价款100万元,约定价款结算时间分为2013年4月、7月、9月及服务完成时付尾款,每期25万元。那么甲公司该合同的纳税需分段计算,2013年4月、7月合计50万元需计算缴纳营业税,而2013年9月以及完成后结算的尾款合计50万元,需计算缴纳增值税。

第四,有形动产经营租赁简易征收增值税的适用限制。37号文件规定,有形动产租赁按最高税率17%征税,考虑到如果租赁的设备在试点前取得,因试点前取得的设备并未抵扣进项税,如果试点后按照17%税率征税,会造成此部分纳税人税负加重,因此政策规定,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试点实施之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有形动产为标的物提供的经营租赁服务,试点期间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即可按3%征收率计征。

篇3:对“营改增”物流企业涉税风险的几点思考

兼有不同税率或征收率的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 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额, 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 从高适用税率或征收率。

例1: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从事酒业行业生产。2012年12月销售一批货物给乙企业, 并送货上门, 销售白酒1 000 000元 (不含税, 下同) , 销售高粱200 000元, 自备汽车运输收取运费收入10 000元, 汽车送货返回时又为乙企业运货取得运费收入5 000元。

甲企业的混业经营账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1 412 650;贷:主营业务收入———白酒收入1 000 000, 其他业务收入———高粱收入200 000、———运输收入1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97 650 (1 000 000×17%+200 000×13%+15 000×11%) 。

如果甲企业没有将混业经营分别核算, 则要从高适用税率征收税款, 高粱销售收入及运费收入就要多纳增值税。

二、特殊混合销售行为涉及运费的涉税风险

税法规定, 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行为是特殊混合销售行为。此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销售, 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应当分别核算增值税的混业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如果未分别核算的, 由国税机关核定混业销售额, 地税机关核定建筑业营业额。增值税混业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 从高适用税率。

例2:甲企业生产销售一批塑钢门窗给乙企业, 并送货上门, 同时负责安装工作。塑钢门窗的销售金额1 000 000元 (不含税, 下同) , 运费收入10 000元, 安装费200 000元 (含税) (假设不考虑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

甲企业账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1 381 100;贷:主营业务收入———塑钢门窗1 000 000, 其他业务收入———汽车运输收入10 000、———安装塑钢门窗收入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71 100 (1000 000×17%+10 000×11%)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10 000;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10 000。

如果甲企业的混业销售额没有分别核算, 从而从高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则甲企业的运费就要多纳增值税352.99元[10 000÷ (1+17%) ×17%-10 000×11%]。如果涉及欠税、偷逃税等税收违法违规行为, 还要缴纳滞纳金和罚款。

三、支付非试点纳税人运费的涉税风险

“营改增”试点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 按照有关营业税政策规定差额征收营业税的, 允许其以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扣除其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价款后的余额为计税销售额。应纳增值税额=计税销售额×应税服务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计税销售额= (取得的全部含税价款和价外费用-支付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含税价款) ÷ (1+对应征税应税服务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

例3:甲运输企业2013年1月承接一项联运业务, 给乙企业运输货物, 全程运费收入33.3万元 (含税, 下同) , 支付给非试点丙企业联运合作方运费22.2万元, 取得丙企业开具的普通运输发票一张, 金额22.2万元。

甲企业账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33.3;贷:主营业务收入———运输收入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3.3。借:主营业务成本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 2.2;贷:银行存款22.2。

四、非正常损失中包含运费的涉税风险

非正常损失与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 这部分损失中的进项税额应由纳税人承担。当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时, 必须将已计入该货物采购成本的运费 (购进货物取得的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格) 和已计入进项税额的运费转出。

运费的进项税额转出=计入成本的运费×11% (7%)

如果是铁路运费, 则将之前已计入该货物采购成本的运费 (购进货物的铁路运输发票已按照7%计算进项税额后的余额) 和已计入进项税额的运费转出。

运费的进项税额转出=计入成本的运费÷ (1-7%) ×7%

例4:甲企业上期购进原材料一批, 适用增值税税率17%, 价款110 000元 (其中10 000元为购进时计入成本的运费, 入账发票为货运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本期因管理不善致使该货物全部霉烂变质, 造成非正常损失。本期应转出的进项税额为18 100元 (100 000×17%+10 000×11%) 。

篇4:对“营改增”物流企业涉税风险的几点思考

甲供材”是指全部或部分设备、材料、动力由工程发包方(甲方)自行采购,提供给建筑施工企业(乙方)用于建筑、安装、装修和装饰一种的建筑工程。即甲供工程,是指全部或部分设备、材料、动力由工程发包方自行采购的建筑工程。

在建筑企业营改增后,根据财税[2016]36号的规定,建筑企业针对“甲供材”工程,可以选择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也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这两种计税方法的选择,会涉及到建筑施工企业的税负高低,为了节省税负,必须在与发包方签订“甲供材”合同时,必须考虑甲方自购建筑材料在整个工程中所耗建筑材料的比重而选择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否则将会增加甲方和乙方的增值税负。

0

1一、“甲供材”的增值税法律依据分析

1、“甲供材”中建筑企业增值税计税方法选择的法律依据及分析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2《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第一条第(七)款“建筑房屋”第2项规定:“一般纳税人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在该条文件规定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词“可以”,具体的内涵是,只要发生“甲供材”现象,建筑施工企业在增值税计税方法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既可以选择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也可以选择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

2、“甲供材”中建筑企业计算增值税的销售额确定依据及分析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销售额,是指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财税〔2016〕36号)附件2:《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第一条第(三)项第(9)款规定:“试点纳税人提供建筑劳务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分包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

根据以上政策规定,“甲供材”中建筑企业计算增值税的销售额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筑企业选择一般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的情况下,销售额是建筑企业发生建筑应税行为向发包方或业主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二是建筑企业选择简易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的情况下,销售额是建筑公司向业主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分包款后的余额。例如甲房地产公司与乙建筑企业签订的甲供材合同约定:合同总价款为1亿元(含增值税),其中甲方自己采购主材2000万元,则选择一般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的乙建筑公司计算增值税的销售额是8000万元。

0

2二、“甲供材”中建筑企业增值税计税方式的选择分析

根据“财税[2016]36号”附件2《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第一条第(七)款“建筑房屋”第2项的规定,一般纳税人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根据此规定可以看出,建筑企业选择按一般计税方式计税,还是选择按简易办法计税的关键在于税负的临界点的计算。按照财税〔2016〕36号)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的规定,建造服务的适用税率是11%,而设备、材料、动力的适用税率一般均是17%。据此,可以大概计算出“甲供材”中建筑企业增值税计税方式选择的临界点。假设甲供材合同中约定的工程价税合计(不含甲方购买的材料和设备)为A,则“甲供材”中建筑企业选择一般计税方式和简易计算税方法下的增值税计算如下。

1、一般计税方式下的应缴增值税为:

应缴增值税=A×11%÷(1+11%)-建筑企业采购材料物质的进项税额=9.91%×A-建筑企业采购材料物质的进项税额

2、简易办法下的应缴增值税为:

应缴增值税=A×3%÷(1+3%)=2.91%×A

3、两种方法下税负相同的临界点:

9.91%×A-建筑企业采购材料物质的进项税额=2.91%×A 推导出:

建筑企业采购材料物质的进项税额=7%×A

4、由于一般情况下,建筑企业采购材料物质的适用税率一般均是17%,于是,推导出临界点:

建筑企业采购材料物质的进项税额=建筑企业采购材料物质价税合计×17%÷(1+17%)=7%× A

5、由此计算出临界点:

建筑企业采购材料物质价税合计=48.18%× A

6、结论 “甲供材”模式下,建筑企业选择按一般计税方法或者简易计税方法的临界点参考值是:

建筑企业采购材料物质价税合计=48.18%ד甲供材”合同中约定的工程价税合计具体是:

(1)建筑企业采购材料物质价税合计> 48.18%ד甲供材”合同中约定的工程价税合计,则选择一般计税方法有利;

(2)建筑企业采购材料物质价税合计< 48.18%ד甲供材”合同中约定的工程价税合计,则选择简易计税方法有利;

因此,建筑企业采购材料物质占整个工程造价的多少,或者说“甲供材料”占整个工程造价的多少,是选择计税方式的关键!0

3三、案例分析

案例1:建筑企业采购材料物质价税合计> 48.18%ד甲供材”合同中约定的工程价税合计,选择一般计税方法的分析;

江苏省某企业委托一个中国京冶公司承建一主题乐园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造价为1000万元,材料部份600万元,其中“甲供材”为200万元;安装部分400万元。中国京冶将其中100万元的机电安装工作分包给中冶建研公司。(假设购买材料均取得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1、一般计税方式下的应缴增值税为:

应缴增值税=(1000-200)×11%÷(1+11%)-【(600-200)×17%÷(1+11%)+100×11%÷(1+11%)】 =79.27-(61.26+9.9)=8.11(万元)

2、简易办法下的应缴增值税为:

应缴增值税=(1000-200-100)×3%÷(1+3%)=20.38(万元)

因此,建筑企业采购材料物质价税合计422[400万元÷(1+11%)×(1+17%)]> 48.18%ד甲供材”合同中约定的工程价税合计700万元=385.44万元,选择一般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比选择简易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更省12.27万元增值税(20.38-8.11).案例2:建筑企业采购材料物质价税合计< 48.18%ד甲供材”合同中约定的工程价税合计,选择简易计税方法的分析

江苏省某企业委托一个中国京冶公司承建一主题乐园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造价为1000万元,材料部份600万元,其中含甲供材为500万元;安装部分400万元。中国京冶将其中100万元的机电安装工作分包给中冶建研公司。(假设购买材料均取得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1、一般计税方式下的应缴增值税为:

应缴增值税=(1000-500)×11%÷(1+11%)-【(600-500)×17%÷(1+11%)+100×11%÷(1+11%)】 =49.55-(15.31+9.9)=24.33(万元)

2、简易办法下的应缴增值税为:

应缴增值税=(1000-500-100)×3%÷(1+3%)=11.65万元)

因此,当建筑企业采购材料物质价税合计105.4万元[100万元÷(1+11%)×(1+17%)]< 48.18%ד甲供材”合同中约定的工程价税合计500万元=234万元,选择简易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比选择一般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更省12.68万元增值税(24.33-11.65).0

4四、建筑企业“甲供材”涉税风险控制的合同签订技巧

通过以上分析,营改增后,建筑企业与业主或发包方签订“甲供材”合同时,控制多缴纳税收的合同签订签订技巧是:

1、当建筑企业选择一般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时,必须要争取在甲供材合同中建筑企业采购的材料物质价税合计> 48.18%ד甲供材”合同中约定的工程价税合计。

上一篇:公司国庆晚会主持词2018与公司国庆节爱岗敬业演讲下一篇:办公室文员上班睡觉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