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对现代企业理财的几点新思考

2024-05-24

试析对现代企业理财的几点新思考(精选8篇)

篇1:试析对现代企业理财的几点新思考

试析对现代企业理财的几点新思考

论文关健词:财务管理 理财目标 理财内容 理财地位 论文摘要: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企业已全面参与了国际

竞争,而传统意义上的时务管理机制已不能完全与之相适应,所以有必要对支持现代企业运作的财务管理机制进行相应改革,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新的时务管理机制。

1理财目标要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根本

首先,理财目标应代表企业所有相关者的利益。近几年来,不少已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已认识到理财目标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企业财务目标的制订,既要符合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标应该以相关者的利益为出发点,不少企业已注意了这点。企业要长远发展离不开相关人,仅以不损害相关人的利益为前提是不够的。如今,资本的范围、结构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以前的物质资本占绝对比重了,而是知识、信息、观念等也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一变化将会日益改善所有者的地位。众所周知,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债权人、员工、政府、顾客等相关利益人,他们共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做出了贡献,理应分享企业盈余。债权人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以及按合约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提供人力资本必然要求合理的报酬;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公共服务,也要通过税收分享收益。正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构成了企业利益制衡机制,如果试图通过损害一方面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利,结果就会导致矛盾冲突,出现诸如股东抛售股票、债权人拒绝贷款、职工怠工、政府罚款等不利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损害了企业的价值。所以企业在理财中必须兼顾和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要求,使包括股东的所有相关利益主体均能得到满意的回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益最大化”。

其次,理财目标的实现应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前提。企业是社会的,社会是由各个不同的人构成的,企业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对企业本身增值的作用上,而且表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表现在对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的贡献。前些年,为了追求企业理财目标(如企业利润最大化),造成了一些与社会目的相背离的情况如:酸雨、臭氧空洞、物种灭绝、绿洲沙化、全球变暖等。新形势下.国际竞争相当激烈,已不仅表现为经济利益方面的较量,还表现为生态、大众利益等社会利益。所以在追求自身及相关人利益的同时还要维持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生态平衡、防止公害污染,支持发展社区的文化、卫生、福利事业,才能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助于提高公众和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程度。这样企业才能长远发。

2理财内容要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在新的时代,企业在筹资活动中所筹措的资本,应当既有财务资本,又有知识资本,因为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员工将比资本和土地等自然资源更重要。知识将成为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本。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对知识和新技术的拥有和掌握程度。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力资本、产品创新等所占比重将会不断加大,作用不断增强。拥有知识的专业化人才可用知识投资,取的股份,把个人的报酬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现代企业的员工也是知识的拥有者,他们给企业带来的是人力资本,而物资本的增值来源于人力资本,他们也应参与税后利润的分配,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它是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企业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的观念。所以,现代企业的收益分配应以知识为导向,由于人力资本是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企业理财的分配形式应充分体现知识资本的价值,使员工的资产积累和增长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更有利于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理财内容要向广度发展,也就是国际化方向发展。加人WTO后,我国企业一方面不出国门就要面临世界顶尖企业的竞争,另一方面,我国企业也应主动走向世界,开展跨国经营,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国际企业理财活动包括境外筹资上市、跨国兼并、国际长短期证券及金融衍生产品投资、跨国资本流动、国际结算、国际税收筹划等一系列内容。理财的地位应进一步得到提高和加强

多年来,企业的理财,实际上只是“理帐”,理财的作用被束缚在核算、统计及一般的价值核算管理上。在社会范畴中,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什么经济成份组建的企业,不论从事何种行业的企业,除高度重视市场,重视产品的CI形象外,还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管理,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中心位置上,并对其进行再认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公司理财的重要性已被认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作为高级管理人员之一,由公司经理提名,董事会任免,标志着公司理财地位的上升。要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发挥更好的作用这涉及商业运转的各个方面,从销售目标到销售计划,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及战略计划,销售渠道,与公众的关系等对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而言,创造价值与以往的节约同等重要,他们通过财务部门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

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受到技术、资源、公司规模、企业文化等的影响,这些因素又反过来一起影响公司的领先地位。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要确保利润最大化,必须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这也是由财务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企业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控制了资金、成本、利润,等于抓住了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所认同,相信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必会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大企业盈利能力。

篇2:试析对现代企业理财的几点新思考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企业已全面参与了国际竞争,而传统意义上的时务管理机制已不能完全与之相适应,所以有必要对支持现代企业运作的财务管理机制进行相应改革,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新的时务管理机制。

1理财目标要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根本

首先,理财目标应代表企业所有相关者的利益。近几年来,不少已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已认识到理财目标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企业财务目标的制订,既要符合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标应该以相关者的利益为出发点,不少企业已注意了这点。企业要长远发展离不开相关人,仅以不损害相关人的利益为前提是不够的。如今,资本的范围、结构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以前的物质资本占绝对比重了,而是知识、信息、观念等也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一变化将会日益改善所有者的地位。众所周知,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债权人、员工、政府、顾客等相关利益人,他们共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理应分享企业盈余。债权人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以及按合约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提供人力资本必然要求合理的报酬;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公共服务,也要通过税收分享收益。正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构成了企业利益制衡机制,如果试图通过损害一方面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利,结果就会导致矛盾冲突,出现诸如股东抛售股票、债权人拒绝贷款、职工怠工、政府罚款等不利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损害了企业的价值。所以企业在理财中必须兼顾和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要求,使包括股东的所有相关利益主体均能得到满意的回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益最大化”。

其次,理财目标的实现应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前提。企业是社会的,社会是由各个不同的人构成的,企业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对企业本身增值的作用上,而且表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表现在对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的贡献。前些年,为了追求企业理财目标(如企业利润最大化),造成了一些与社会目的相背离的情况如:酸雨、臭氧空洞、物种灭绝、绿洲沙化、全球变暖等。新形势下.国际竞争相当激烈,已不仅表现为经济利益方面的较量,还表现为生态、大众利益等社会利益。所以在追求自身及相关人利益的同时还要维持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生态平衡、防止公害污染,支持发展社区的文化、卫生、福利事业,才能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助于提高公众和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程度。这样企业才能长远发。

2理财内容要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在新的时代,企业在筹资活动中所筹措的资本,应当既有财务资本,又有知识资本,因为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员工将比资本和土地等自然资源更重要。知识将成为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本。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对知识和新技术的拥有和掌握程度。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力资本、产品创新等所占比重将会不断加大,作用不断增强。拥有知识的专业化人才可用知识投资,取的股份,把个人的报酬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现代企业的员工也是知识的拥有者,他们给企业带来的是人力资本,而物资本的增值来源于人力资本,他们也应参与税后利润的分配,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它是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企业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的观念。所以,现代企业的收益分配应以知识为导向,由于人力资本是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企业理财的分配形式应充分体现知识资本的价值,使员工的资产积累和增长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更有利于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理财内容要向广度发展,也就是国际化方向发展。加人WTO后,我国企业一方面不出国门就要面临世界顶尖企业的竞争,另一方面,我国企业也应主动走向世界,开展跨国经营,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国际企业理财活动包括境外筹资上市、跨国兼并、国际长短期证券及金融衍生产品投资、跨国资本流动、国际结算、国际税收筹划等一系列内容。

3理财的地位应进一步得到提高和加强

多年来,企业的理财,实际上只是“理帐”,理财的作用被束缚在核算、统计及一般的价值核算管理上。在社会范畴中,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什么经济成份组建的企业,不论从事何种行业的企业,除高度重视市场,重视产品的CI形象外,还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管理,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中心位置上,并对其进行再认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公司理财的重要性已被认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作为高级管理人员之一,由公司经理提名,董事会任免,标志着公司理财地位的上升。要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发挥更好的作用这涉及商业运转的各个方面,从销售目标到销售计划,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及战略计划,销售渠道,与公众的关系等对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而言,创造价值与以往的节约同等重要,他们通过财务部门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受到技术、资源、公司规模、企业文化等的影响,这些因素又反过来一起影响公司的领先地位。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要确保利润最大化,必须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这

篇3: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1.1 国外研究综述

企业文化是在美日企业管理较量的背景下产生和兴起的。在管理变革思潮的推动下, 这种将西方管理理论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潮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70年代起, 美国社会经济开始衰退, 与此同时, 依靠美国扶持, 并大力学习美国管理的日本, 却在经济增长上创造了奇迹。美国发现日本的企业经营效率高于美国企业, 日本的管理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这些引起了美日比较管理学的研究热潮。威廉·大内 (1981) 在《Z理论一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指出企业管理方法被文化所包含[1]。

托马斯·彼得斯 (1982) 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合著的《寻找优势》提出企业管理的八大品质, 可综合为以关心顾客、不断革新、以人为核心的观点[2]。

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 (1982) 合著的《企业文化》指出企业文化包含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礼仪和文化网络, 杰出而成功的公司独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以上三部著作的出版, 掀起了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3]。

西方企业文化研究主要存在两个派别, 一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沙因教授 (Edgar H.Schein) 为代表的定性研究, 对其企业文化的概念和深层结构进行了分析。二是以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奎恩为代表的定量研究, 他们通过定量分析对企业文化进行测量、评价和诊断, 但因过于量化而不能够深入组织文化内涵的研究而受到质疑[4]。

基于以上基础上, 本杰明·斯耐得 (1990) (Beenjamin Scheider) 在《组织气氛与文化》一书中提出社会文化、组织文化、组织气氛与管理工程、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组织效益的关系的模型, 并将使企业文化力度量化为绩效指标。霍夫斯帝德 (Hofstede) 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分析拓展了几个维度, 制定出企业文化研究量表。

目前, 西方学者对企业文化研究主要以量化的方法为主, 试图将无形的企业文化转化为有形的制度、规范等加以考评, 以达到强化企业文化的目标。

1.2 国内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也备受关注。我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分为大陆派和港台派。在香港、台湾多采用霍夫斯帝德 (Hofstede) 的定量化研究方法, 如陈正南、黄文宏的《成功企业之企业文化类型》, 徐联恩、赖国茂的《企业文化属性与企业绩效》, 占德干、张炳林的《企业文化构建的实证性研究》刊载在“管理世界”等等。

而在大陆, 学者多青睐于沙因 (Schein) 式的“深入”、“参与”、“观察”、“阐释”的临床研究方式, 如代表性的有陈春花的《企业文化的改造与创新》, 刊载于北京大学学报。胡晓清 (1998) 在《中国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社会文化困扰》一文中指出“当代中国社会缺乏主流文化, 是一种过渡性文化”, 这种主流文化的缺失正制约着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王利平 (2000) 从总体上对我国管理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总结, 指出中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儒法互补、兼兵家权谋的管理文化, 并对我国企事业单位提出了新颖的见解[5]。仲伟周等 (2000) 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在化的企业人格体现, 是整个社会文化在企业中的影像, 企业文化建设正是运用满足顾客的多层次需求而在企业内产生一种最为完全的激励和认同机制, 是对企业经济手段的一种有效补充, 是减少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最好途径”[6]。

总之, 国内管理学界、企业界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取得一些成果, 但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 并未形成系统理论。由于我国多数企业正处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的转型期, 其理论也侧重家族式管理文化研究, 试图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这一难题提供理论支持。

2 企业文化的内涵

2.1 企业文化的定义

综合国内外各种关于企业文化的观点, 现代企业文化 (公司文化) 应该是企业的管理文化、组织文化和经济文化的映射综合体。企业文化必须反映管理主体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形态, 必须产生产业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必须形成明确的经营意识和经济利益观念以及相应的物质形态[7]。综上所述, 企业文化可以表述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培育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并体现出管理者主体意识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2.2 企业文化的构成体系

理论界把企业文化分为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四个层次。具体见下表所示。

(1) 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 即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二是企业的厂房、设备等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企业的物质文化直接影响顾客的感性认识, 进而决定顾客对该企业优劣的判断。

(2) 企业行为文化反映出企业人的行为形态中的浅层企业文化, 位于系统结构中的第二层。它是企业人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文化活动, 涉及到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一切文化现象。

(3) 企业制度文化又称企业文化的制度层, 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4) 企业精神文化, 即企业文化的精神层, 它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过程中, 受一定的社会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一种精神支柱和文化观念, 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和价值观念等等, 是企业意识形态的综合。

3 现代企业文化的的几点思考

3.1 企业文化要从小抓起

无论企业大小, 历史长短, 从企业建立的那一天起, 就酿孕了企业文化的萌芽, 也许这种企业文化是分散的、良莠并存的, 但它都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企业历史越长, 企业的文化积淀越厚, 渗透力越强。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2005年对2881位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近60%的被调查者同意“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的”这一说法, 正是这类错误认识误导了我国很多企业文化建设的迟滞或“无为”行为。

企业文化建设有其自身发展到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不可超越自身发展的阶段, 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不加引导, 无为而治, 而应该从企业的“幼儿期”抓起, 在创业初期有意识的塑造企业文化建设, 使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创造有利于促进企业自身发展与素质提升的管理模式和文化氛围。

3.2 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塑造内涵

我国企业由于在对西方文化精髓的领悟不深, 不可避免地偏离企业文化建设的宗旨。许多企业内容为“团结、奋进、务实”这种千篇一律的口号式文化, 更是外在形式化的典范。打造企业文化也不是要求员工穿一样的服装, 露出一样的职业化的微笑, 这种表层的形式, 是难以持续的, 不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和内在理念, 因而也无法形成有效达的文化推动力, 进而激发团队的活力和员工的创造力。

通过导入CIS理念是提升企业内涵的一种有效手段。CIS理念并不非如同技术和经验那样可以简单“嫁接”到企业生产经营中, 而是通过理念识别 (MI) 、行为识别 (BI) 、和视觉识别 (VI) 三大部分析出沉淀在企业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使消费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较易地识别出该企业的差异性, 从而塑造企业品牌形象, 提升企业内涵软实力。

3.3 执行力是企业文化实施的保障

在对2881位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企业经营者最满意的企业文化内容中, “行为规范”则居于最末位。可见, 企业文化执行力的偏差与发力, 使众多企业文化建设束于高阁, 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做支撑。从企业文化构成体系来看, 制度层的执行不力, 使企业缺乏适当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制度文化的形成基于企业精神的制度化, 即通过将企业精神体现于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中, 它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起到引导、规范和激励的作用。“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管理大师德鲁克告诫我们企业管理者不只是喊喊口号而已, 而是必须做企业文化的践行者, 在企业内部塑造一个执行力组织, 确保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相一致, 为提高文化执行力提高制度保障[7]。中国香港首富李嘉诚在谈到其成功的秘诀时讲, 对于管理思想、管理方法, 大家都懂, 我只是“JUST DO IT!”, 这是对文化执行力重要性的有力佐证。

3.4 确保企业文化贯彻的连续性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 优秀企业必定有自己的优秀文化, 它们与普通企业只是一线之隔。企业文化的塑造并非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实施过程, 因此, 保持文化建设相对稳定的支持环境和贯彻的连续性至关重要[8]。

然而, 在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 许多企业领导层更换的同时, 也把领导个性风格和管理模式隐性地植入企业, 这种文化理念的频繁变更久而久之会使员工丧失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兴趣和信心, 对外也难以树立稳定、统一的企业形象。只有持之以恒地灌输企业文化意识, 用企业文化思想来指导员工的行为, 才能从根本上使文化在员工心里生根、发芽, 以至开花结果。

摘要: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外来传入的价值概念, 已经越来越被国内企业认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面对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趋势, 要想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维系企业的永久辉煌。本文简述了国内外企业文化概况, 阐述了现代企业文化的概念和构成, 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浅析了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企业文化,执行力,CIS

参考文献

[1]威廉.大内.Z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2]彼得斯、沃特曼.寻求优势[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1988.

[3]徐华中.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 2010.

[4]George W.The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Hypothesis forCorporate Trade Credit[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2003 (24) .

[5]王利平.中国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传统文化因素[A], 第四届两岸文化与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6]陈莉等.企业文化综述[J].考试周期, 2009 (49) .

[7]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 1994.

篇4:对现代企业财物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首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涉及面广。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每个部门都在合理使用资金、节约资金支出、提高资金使用率上接受财务的指导,受到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约束。同时,财务管理部门本身为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人力物资管理等活动提供及时、准确、完整、连续的基础资料。

其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综合性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管理是一个由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诸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它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等,这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管理渗透在全部经营活动之中,涉及生产、供应、销售每个环节和人、财、物各个要素,所以抓企业内部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突破口,通过价值管理来协调、促进、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重使用价值实物管理,轻价值综合管理;(二)重资金总量筹集,轻筹资结构安排;(三)重生产成本管理,轻资金成本控制;(四)重当期收益,轻远期风险控制;(五)重事后总结,轻事前预防;(六)重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轻财务形象管理。

三、加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途径

(一)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由于现代企业集团化、跨地区经营的特点,企业总机构必须妥善处理好与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处理好统一性与自主性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做到既能灵活地集中财力,保证生产重点需要,使资金得到有效使用,又有利于调动下属分支机构的积极性。使其在保证完成总机构下达的各项经济任务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自主权,享受相应的经济权益并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由于现代企业的经营范围广、分支机构多、物资流量和资金流量大,企业必须从商品经营为主转变为以资本经营为主。总机构应成为投资中心和分配中心。分支机构成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要适当划分各级管理权限,费用计划管理,资金有偿使用。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目标,为股东或投资者谋求最大的回报。适当集中财权,强化管理。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力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缩小管理半径,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减少管理层次,有利于适当集中财权,实现有效监控。健全内部机制,强化财务监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财力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执行要有刚性,检查、监管要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实行公司内部财务信息联网,提高财务监控质量。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激励机制。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考核最终成果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方式,实现对下属分公司的绩效评价与控制,是最理想的激励方式,对调动下属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来说,是一种强制约束机制。

(二)加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

掌握成本控制关键点,包括合理确定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产品产销量,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同时开展价值工程活动,把产品的设计、技术进步、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拓展成本考核范围,健全成本考核体系。财务部门在考核产品制造成本的同时,还要考核产品质量成本和责任成本。在考核有形成本时,还要注意产品的无形成本。并且要强化成本考核力度,在企业内部划小核算单位设立责任成本中心。财务部门要充分利用财务信息的全面性、权威性,客观公正地评价成本中心绩效,实现成本否决制,使财务部门在全员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网络中发挥核心作用。推行目标成本核算管理,开展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活动,以成本管理为中心,将资金投入效益好的产品,对于亏损较多、没有市场销路的产品,及时“关停并转”,将损失或亏损降到最低。

(三)加强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对如何加强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如何控制风险,还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因此,认真研究风险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予以识别、衡量、分析和控制,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工作中的新课题。企业应当建立起“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防、风险控制”的管理机制,特别应加强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通过制定应付风险的方案和措施,以增强企业的财务应变能力,及时有效地阻止不利事件的发生,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我国加入WTO后,机遇和挑战并存,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更需要我们制定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建立信息网络,为正确进行各项决策的风险预防和控制创造条件。

(四)加强会计控制

将会计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实行会计人员统管统派制。将会计人员从企业中独立出来,纳入各级会计委派机构中。会计人员的任免、奖惩、工资、福利等均由会计人员委派机构负责。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完善会计职能。会计监督的重点是对会计工作本身进行监督,没有这个监督,就不能产生真实的、合理的、合法的、准确的会计信息,从而也就不能为企业和有关方面决策提供正确可靠的依据。将财务监督与会计监督区别开来。财务监督主要是对企业发生的涉及财务收支事项进行监督,是第一重监督;会计监督则是在核算过程中对财务收支进行再监督,是第二重监督。会计监督除了对财务活动进行再监督之外,还应当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非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建立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制,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层次化的现代企业会计控制体制是通过明确各方关系人的权利和责任实现的,使得每个群体或个人的行为都处在他人的监督和控制之下,避免出现会计控制的“真空地带”或“控制盲点”,而使控制流于形式,难收成效。通过建立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系,以体现现代会计控制的协调、约束特点。

篇5: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管理

任何公司企业的经营过程都离不开管理这一环节。企业管理是指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监督的过程, 其目的是将企业的整个运行环节流程化、制度化、规范化。总体来说, 企业管理涉及到企业的人、财、物三个方面;具体来讲, 企业管理包括: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资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在过去, 我国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质量管理, 认为只要产品质量过硬, 便会带来很好的口碑, 提升品牌效应, 从而扩大销售, 带动企业的发展。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财务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管理活动, 涉及到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在1995年的全国财政管理企业工作会议上, 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的张佑才指出, 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之后在全国、地方的各大企业管理的相关会议中,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的观念越来越受重视。但在各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的配套设施没有很好的建立, 使其固有的功效没有充分的发挥, 财务管理意识薄弱。因此, 深化财务改革, 理清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方式的关系, 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应的财务管理模式, 仍是当务之急。

1 财务管理为何是企业管理的关键

1.1 财务管理的性质决定了其是企业管理的关键

(1) 财务管理的本质决定了它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财务管理是企业资金运作、处理财务关系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指企业对于资金筹集、运用、收回、分配等一系列的财务活动。主要表现在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物资的不断购进和售出以及资金的支出和回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商品的生产和交换都是通过资金表现出来, 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循环一般包括了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监督等环节, 这些环节几乎包括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所以企业的资金动向就成为企业管理中各种经济关系的体现。

(2) 财务管理的特点决定了它贯穿整个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相对于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 侧重于对企业物资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管理。但在实际中, 财务管理经常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每一个部门都因为资金的使用而与财务部门产生关系, 财务部门也对各个部门资金使用进行规划和监督;另一方面, 财务管理能够及时反映出企业经营的现状, 企业经营活动的好坏都会体现在财务成果之中。所以通过财务管理, 可以及时地发现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并找出解决的对策。财务管理总体来说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 在企业管理中, 决策是否正确、产品是否合格、人事关系是否和谐、生产销售是否顺畅都可以通过企业财务管理而反映出来。

1.2 企业管理的决策依靠财务管理

在财务管理之外, 企业通过各项管理做出产量、定价和促销的决策以求实现利润、销售、生产和库存的目标。这些目标既是投资者的目标, 又是经营者的任务。但是投资者不可能参与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经营者对于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也不可能做到详尽的了解, 所以这时财务目标便成为投资者对经营者考核的重要手段, 也成为经营者决策的主要途径。在实际中, 企业指定目标和调整计划方案就是财务管理的过程,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 通过对企业资本的优化配置和有效运营, 合理筹集资金、投放资金、管理资金、提高资金盈利能力、回收资金, 用以完成企业管理。

1.3 财务管理是其他企业管理的综合反映

如前文所述, 财务管理具有价值管理和综合管理的双重特征, 它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而其他管理手段只能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起到局部的控制和监管。并且在现代企业制度规则中, 企业的财务部门和会计部门必须分设, 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顾名思义是理财, 也就是财务管理;会计部门主要工作是核算, 完成会计报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财务部门单独行使权利, 就是因为其综合管理的特征, 由此明确区分了企业管理中各部门之间的职权范围, 形成了以财务管理部门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系统。

2 如何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

如何使得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突出, 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 笔者认为各企业应当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2.1 在企业内部形成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人们开始意识到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核心, 并不是说其他的企业管理手段, 如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不重要, 只是因为财务管理抓住了任何企业都赖以生存的资金流动链条, 以财务管理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管。所以, 企业的领导、财务管理部门人员和其他部门的人员都要正确理解企业管理的内涵、财务管理的实质和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作用和地位。企业的财务管理一般表现在企业的预测、核算、控制、分析等重要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这些重大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权都在企业的领导人手中, 所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关键地位能否确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

2.2 企业管理以财务预算为前提, 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财务预算是企业财务部门参与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它是指在结合企业现有经济状况等因素的情况下, 对年度内可能发生的各类经济行为作出合理的预测, 预算工作。为加强财务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应当在企业内部建立财务信息系统、财务分析系统和财务预警系统, 以此对财务信息正确的采集、加工、分析、评价、建议、预警。通过以上方式, 使得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的初期就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来, 落实财务政策, 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

另外, 因为资金的流动始终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 并且资金流动是企业其他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联系的方式, 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应当以资金的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部门应通过财务预算, 严格控制资金的流量, 考虑货币的价值、资金的风险, 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

2.3 财务管理部门要积极参加企业经营

企业管理中的决策是一项非常普遍而又极其重要的工作, 企业在做出决策时应当考虑到企业目前的经济状况和决策的成本, 财务管理的工作除了预算外, 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在企业决策时, 提供企业目前的资金状况, 积极参加企业决策项目, 把好筹资、投资、分资、回资的关卡。但应当注意的是, 财务管理部门对于企业决策只能是间接提出决策的信息资料和建议, 而不能直接进行决策。

3 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制度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的冲击, 传统的财务管理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已经不能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制度和管理理念的要求, 财务管理也必须有所发展和创新。

3.1 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 财务管理缺乏动态性和监控性。我国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事前预算的程序。大多数企业为了节约预算成本, 并不进行事前预算, 这使得事中控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另外, 我国企业内部监控制度并不健全, 公司法中规定的监事制度不系统、不完善, 大多数公司监事会或监事形同虚设, 对于财务的监控更是业务素质不高、监控手段落后或是根本不懂而不去监控。

(2) 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也集中在对于此类无形资产的管理。在财务管理对象中, 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 监管具有困难性和易被侵权的特点, 所以对无形资产的监管已逐步成为财务监管的重点。

(3) 目前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信用危机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风险, 所以如何防范、抵制各种风险和危机, 是现代财务管理应当注重的一个问题。

(4) 网络财务管理的空缺。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电子商务日益盛行, 这使得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落后, 网络财务势在必行。

(5) 财务管理目标的增多。影响企业决策经营的主体因素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政府、社会公众的多个方面, 这些因素之间也形成了企业的利益制衡, 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考虑到各个相关主体的利益及财务情况的变化, 才可足以应备企业管理环节的各个方面。

3.2 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1)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 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加快对他们的专业培养, 进行适时的知识更新。其次, 财务管理人员除了应当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外, 还应当要求其对涉及到企业财务管理业务的法律有所掌握, 对社会中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有所了解。最后, 要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让他们在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外, 还应当具有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能够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始终持有谨慎的态度, 在风险出现的时候, 也能够及时的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 尽可能把风险的损失降低。

(2) 更新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 完善企业财务制度。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的冲击, 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更多的注重对于无形资产、风险的监管, 将管理的目标扩大化, 从原来的股东、公司扩大到债权人、政府、公众利益等各个方面, 并且应当建立现代的网络财务管理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具体来讲, 应当确立成本效益观念、风险与收益均衡观念及资源合理配置的观念。以成本效益观念来看待成本和效益的问题, 使企业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来分析二者关系的合理性, 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为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以风险与收益均衡的观念来对企业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 使得企业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做出一个合理的、均衡的决策, 充分考虑收益与风险的价值对称关系, 从而在二者博弈的关系之中, 找出最适合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均衡点;以资源合理配置观念来约束企业的财务管理项目, 使得企业的人、财、物在数额上和结构上相互配合协调, 减少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 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管理的成本。

参考文献

[1]章道云.也谈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 .

[2]李文军.浅谈财务管理能力在企业核心能力中的重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22) .

[3]徐振京.试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J].中国煤炭, 2001, (9) .

[4]孙毓光.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J].中国科技财富, 2009, (8) .

篇6:试析对现代企业理财的几点新思考

关键词:炎帝;黄帝;时间顺序;礼让精神

在中学历史教学之中,通过学习教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中,学生们通过学习提出了如下问题:黄帝和炎帝在阪泉之野的战役中,黄帝打败了炎帝,称王于天下,可是后世却要尊称我们中华民族为“炎黄子孙”,为什么不尊称为“黄炎子孙”呢?为何失败者还要居于胜利者的前列,而胜利者却置于后者呢?等等。对于此类问题的提出,我不禁为之感到震撼和吃惊,不仅为他们爱动脑经、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所感动,更为他们能够提出我们国人所耳熟能详而又不求甚解的问题而不禁赞叹!

笔者通过一翻学习思考和分析之后,认为“炎黄”这一称谓是我们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的民族大融合之后,进而发展到今天所形成的一种口头习惯,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口头习惯,主要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炎帝时代要早于黄帝时代

在现今所流传下来的史书中,唯有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二十四史之首,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史记》几乎完完整整的记述了黄帝的一生,书中也略带记载了炎帝、蚩尤等上古部落首领,成为我们学习研究和重建上古史料的可靠文献资料。据《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在《史记·五帝本纪》开篇之首中,司马迁就道出了黄帝的姓氏和名字,因黄帝“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又据《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司马迁给我们描绘了黄帝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从《史记》的记载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的部落联盟政权处在神农氏家族手中,那么神农氏是谁呢?据《史记·五帝本纪》注引《集解》的记载:“〈易〉称疱犠氏没,神农氏作,是为炎帝。班固曰:‘教民耕农,故号曰神农。”从《史记》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神农氏就是炎帝,而此时的炎帝即神农氏乃是一个部落联盟的称号,而并非指的是炎帝即神农氏本人。而所谓的神农氏世衰,即谓“神农氏后代子孙道德衰薄”,从这一反面,我们也可以得出炎帝即神农氏发展到后期乃是一个部落联盟的称号。

分析到此,我们就可以得出炎帝时代要早于黄帝时代,在炎帝时代末期,由于炎帝后代子孙昏弱无能,导致天下大乱,“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黄帝此时也只是炎帝统治下的一个部落首领,“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特指炎帝后世子孙)眼看着政令出于四方,大权旁落,不甘坐以待毙,遂和黄帝发生了战争,黄帝“三站,然后得其志”黄帝与炎帝之间的战争,以黄帝的胜利,炎帝的失败而告终,“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通过上述分析,因为炎帝所处的时代要早于黄帝所处的时代,即炎帝是前朝,而黄帝是后朝,所以说“炎黄”这一称谓正好符合炎黄二帝所处的时间顺序。

二、“炎黄”称谓符合中华民族的“礼让精神”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的古老民族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形成了一种同情弱者、崇尚礼仪,和而不同的“礼让精神”,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是数千年我文明渊源不断的精神理念。

《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司马迁也更加融入了自己“尚礼”的思想理念,炎帝是一个失败者,一个失国者,但炎帝本身所开创的部落联盟还是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华文明的始祖,《史记·五帝本纪》中,“司马迁的‘让国理念”,是这位历史学家政治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司马迁站在时代的高度,赞美和弘扬炎帝即神农氏的美德和贡献,抒扬“礼让”精神。“《史记》五体,首篇均突出礼让精神。尧舜禅让为‘本纪之首,太伯让国为‘世家之首,伯夷、叔齐让国为列传之首。‘本纪,‘世家,‘列传,三体之首皆写让国,这绝不是巧合,而是独具匠心的安排。”《史记》是史学界公认的历史真实性最高的史学巨著,司马迁在历史记述中,充分的融入了自己“尚礼”的史学思想。

“炎黄”这一称谓的由来,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演变,在这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之中,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和而不同”,“让贤以礼”等文化思想,已牢牢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心灵之中,这种思想直到今天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动力源泉,特别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礼让精神”更是不可丢弃,我们要充分发掘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让“礼让精神”成为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针。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59.

[2]张大可.关于太伯、季扎三让天下的思考[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2).

篇7:对经营杠杆理论的几点新认识

关键词:经营杠杆系数,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经营风险

财务管理中一般用企业经营杠杆大小来反映息税前利润对销售量的变动敏感度, 用经营杠杆系数大小来反映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大小, 不少学者也都对“经营杠杆”进行过相关的论述, 证实上述论断的正确性, 以期帮助企业通过控制销售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增加经营效益。但经营杠杆理论对于正处在迅速变化之中的中国企业界来说似乎过于理想化。

一、经营杠杆效应内涵解读

(一) 经营杠杆及经营杠杆系数

经营杠杆是指在固定成本的作用下, 销售量变动对息税前利润产生的作用。经营杠杆系数则是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与销售量变动率的比值。显然这里用企业经营的息税前利润 (即未扣除债务利息和企业所得税之前的经营利润) 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 排除了企业资本结构及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盈利的影响。

(二) 经营杠杆效应的内涵

根据成本习性, 在一定销售量范围内, 企业的固定成本总额一般不随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此时销售量越大, 企业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就越小, 从而单位产品的利润也就越高, 并使得企业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率总是大于企业销售量的增长率。经营杠杆效应的定量描述则需要计算经营杠杆系数 (DOL) :

DOL= ( △ EBIT/EBIT) / ( △ Q/Q) = (SVC) / (S-VC-FC) =MC/ (MC-FC) =1/ (1-FC/MC)

其中, S为销售额, VC为企业的变动成本, FC为企业的固定成本, MC为企业的边际贡献。

根据上面的公式不难看出:企业销售额扣除变动成本后的边际贡献先要用来弥补企业的固定成本, 超过固定成本的部分形成企业的经营利润, 即当企业达到盈亏临界点 (保本点) 后, 全部边际贡献都为经营利润, 只要销售额略有增长, 就会使经营利润产生较大的增加, 反之亦然。

二、经营杠杆效应的物理学分析

通过对经营杠杆效应内涵的分析可知, 经营杠杆系数的大小取决于销售量的多少、产品单位价格、单位变动成本以及固定成本的大小, 而经营杠杆发挥作用的基点则在于固定成本的存在, 由于经营成本中固定成本的作用, 在企业增加 (减少) 销售量的条件下, 才会导致企业息税前利润更大程度的增长 (减少) , 假设企业没有固定成本, 那么边际贡献和经营利润是对等关系, 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与销售量变动率是同步增减的, 所以固定成本就是经营杠杆中的支点。

要使经营杠杆发挥作用, 还必须通过增加销售量来实现, 假设企业销售量水平相比基期保持不变即 ΔQ=0, 通过经营杠杆系数的数学公式可知, 此时经营杠杆系数趋于无穷大, 但事实上, 在固定成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 销售额和息税前利润额比基期均未发生变化, 所以此时经营杠杆的作用并未得以体现, 故销售量总额的变动才是经营杠杆的“作用力”。

由图1 不难看出:当边际贡献MC大于固定成本FC时, 即销售收入中扣除变动成本部分后, 除了弥补固定资产的损耗外还有剩余, 此时企业是盈利的;当边际贡献MC等于固定成本FC时, 即销售收入中扣除变动成本部分后的余额, 恰好只能弥补固定资产的损耗, 此时企业达到盈亏临界点, 继续生产与停止生产的效果相同, 企业都不存在利润;当边际贡献MC小于固定成本FC时, 即销售收入中扣除变动成本部分后的余额, 连固定资产的损耗都补偿不了, 此时企业是亏损的, 理性的企业都会选择停止生产。以企业的边际贡献 (MC) 总额作为经营杠杆中的“杠杆”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通过上述分析, 可以画出经营杠杆的物理学图示, 如图2:

三、经营杠杆理论值得注意的几个事项

经营杠杆理论作为财务管理学科中比较重要的理论之一, 在某种程度上必然能够为企业提供防范经营风险的经营决策, 但是企业在使用该理论时必须清楚认识到其内涵和适用性, 不能够盲目的按部就班, 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下面笔者就基于上述对经营杠杆理论内涵的解读和物理学分析提出借鉴该理论时值得注意的几点事项:

首先, 固定成本的存在是经营杠杆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 但是固定成本的大小仅仅是决定企业一段时期盈亏临界点大小的因素, 并不必然影响经营杠杆的大小, 即固定成本的大小决定了企业要创造多少边际贡献才能够使企业保本, 而经营杠杆的大小从本质上来讲取决于销售量与盈亏临界点的比值, 即它们之间的相对距离。如果销售量小于盈亏临界点, 则息税前利润小于零, 经营杠杆系数也小于零, 那么应该用其绝对值来判断销售量对息税前利润的影响, 不能将其误理解为销售量与息税前利润是反方向变动关系。

其次, 固定成本是在一定的销售量范围内不会发生变动, 当销售量超过一定的范围时, 固定成本也会相应的增加, 如销售量大增, 那么就要购买更多的机器设备或发生更多的修理费恢复设备的生产能力来满足生产产品的需要, 此时销售量的增加并不一定会使息税前利润增加幅度变大, 因此需要考虑到成本习性对经营杠杆的影响。

最后, 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 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 反映经营风险的指标应该是其影响结果的方差、标准差, 如果生产规模有所变化, 还应该计算出标准离差率来反映每一单位偏离期望值的情况, 以此来描述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而经营杠杆系数是固定成本的存在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对销售量变动的敏感性指标, 和经营风险挂钩实在有些牵强。另外影响经营风险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结构、行业特征、公司规模等等, 仅用经营杠杆系数来描述经营风险似乎也有些片面。

四、结语

对财务管理中经营杠杆理论的研究目前还在继续, 已有的一些结论对于企业选择经营决策只是起到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作用, 因此企业在借鉴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该理论的本质和假设条件。虽然在反映企业经营风险上, 经营杠杆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可以通过计算企业的经营杠杆对企业未来的息税前利润以及销售量变动率等指标进行合理的预测。另外针对学术研究方面, 笔者认为经营杠杆理论中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比如是否应该考虑财务费用的影响, 用息后税前利润 (即会计上的营业利润) 替代息税前利润等等。希望通过学术间的探讨完善优化经营杠杆理论, 更准确地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从而提高企业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史王民.经营杠杆效应基本理论适用性分析[J].会计之友, 2011 (5) .

[2]张晓亮.关于经营杠杆的误读与厘析[J].财会月刊, 2015 (13) .

[3]路宽.营业杠杆的内涵及其扩展[J].财会通讯 (理财版) , 2007 (6) .

[4]任月明.经营杠杆问题探析[J].会计师, 2009 (4) .

[5]刘圻.经营杠杆系数、变动成本杠杆系数的推导与应用[J].财会月刊, 2010 (7) .

[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5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5.

[7]杨胜刚, 何靖.债务期限、债务杠杆和成长机会——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求索, 2007 (6) .

篇8:试析对现代企业理财的几点新思考

【摘要】本文就当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问题、移动互联网问题以及近几年新出现的“慕课”问题,进行了冷静的分析和思考,并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 ; 多媒体 ; 移动网络 ; 慕课 ; 新思考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科院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项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综合改革示范”项目。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30-01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教学方式,使用多种计算机辅助手段,使教学内容能够形象、生动、具体、直观的显示出来,从而能够有效的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1]。然而,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是一把“双刃剑”,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2]。

当代大学生已成为移动网络使用的主力军,手机也几乎人手一部,在网络信息泛滥的背景下,他们被大量新鲜的、刺激的信息诱惑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增加高校课堂组织管理难度,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度,对课堂教学而言是一种挑战[3]。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起源于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近年来呈井喷式发展。由于MOOC设计上自由灵活、迎合大学生的性格特征、适应社会的时代需求,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大学生青睐[4]。这一现象的出现,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思考。

1.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 不利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缺乏情感沟通

教学中,教师为了播放中前后顺利衔接,一边盯着课件,一边解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少能够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同时,由于课件的存在,使得部分教师不得不紧紧围绕课件进行教学,甚至有时会长时间的端坐在讲台后面操控课件,教师肢体语言缺乏,师生间交流机会很少,没有必要的情感沟通,学生则犹如“看电影”。

1.1.2 课件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眼花缭乱的课件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件制作方面,从而分散了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多媒体教学把大量的教学内容浓缩在课件中,通过一些简单动画快速演示一些复杂的变化过程,变化节奏过快,再加上播放课件时画面的切换太快,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对学生的思维速度和思维水平考虑不够充分,因而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1.1.3 多媒体教学助长了教师和学生的惰性,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对于一些教师来说,一套课件可以用上好几年,甚至十几年,下一年上该课程时把之前的课件拿出来稍作修改即可。在这个过程中既忽略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学科前沿知识的发展变化,也忽略了学生群体及个体差异的发展变化,不利于因材施教。对学生而言,由于有课件可以依赖,听课不再认真,不再用心思考,不用担心记笔记,只需在课下或考试之前拷贝一份课件即可。久而久之,这样的多媒体教学也就助长了教师和学生的惰性,也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1.2 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1.2.1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多媒体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不会改变,教师授课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在学生方面下工夫,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群体性和个体差异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师生互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思考,做到传授知识的同时,又培养思维能力。

1.2.2 课件制作要有针对性、以服务教学为目的,并和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扬长避短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是否使用以及怎样使用多媒体教学,是需要高校教师思考的问题。或者说多媒体教学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其选择要具有针对性。在有些方面,如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课堂管理、板书、情感沟通、肢体表情语言、思维能力培养等,传统教学仍然不可或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应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教学中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2.1 面临的问题

在当前网络信息泛滥的背景下,大学生被大量新鲜的、刺激的信息诱惑着,目光长期聚焦在手机屏幕上,成为“低头一族”。这种情况在课堂上也经常出现。最近有记者对1000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3],70%以上的学生曾经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打电话、发信息、玩游戏,35%以上的学生曾经在课堂上较长时间的网络聊天。利用手机进行考试舞弊、不假思索的直接搜索老师布置的习题答案也时有发生。

2.2 相关建议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增加高校课堂组织管理难度、不利于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度,影响了课堂效率,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都应引起重视。对于教师而言要以身作则,课堂上禁止使用手机,一旦发现有学生使用手机要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并进行教育。但教师更应该做的是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同时注意提高学生对课程价值和教师自身的认同。

3.关于暮课与提高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慕课的设计,在时间、空间选择上不作要求,也不受上课人数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掌控学习进程。结合网络时代的社会需求,MOOC提供的海量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大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期间轻松、愉悦,可以自由选择,选择面也更宽[5]。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MOOC较充分的考虑了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更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更易激发灵感,培养创新能力,因而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可以考虑将MOOC与课堂教学对接,加大教与学、学与学的师生、生生互动力度,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当然,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也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核方式做出相应调整,赋予教师更多的灵活处理课堂教学的自主权。

参考文献

[1]朱国平.多媒体教学弊端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22)

[2]温强.高校课堂教学多媒体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9):49-50

[3]杨庆芳.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课堂教学[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37(7):185-186

[4]李军峰,刘立军. 慕课与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4,(11):123-125

上一篇:房地产承诺书下一篇:钳工题库_高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