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英语说课课件

2024-05-12

职高英语说课课件(通用6篇)

篇1:职高英语说课课件

职高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教案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语文出版社英语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阅读部分,以食物为话题,介绍了各国人民所喜爱的食物,着重讲述中国北方典型食物-----饺子,以及洋快餐目前在中国的流行,劝导青年人要科学的对待洋快餐。食物属于日常生活话题,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之一,本课生词少,没有较难的语法项目,课文易于理解。

2、学生情况分析

基于职业中学学生的情况,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呈现出有利的一面:大部分学生关心食物,熟悉食物,对食物的话题也比较熟悉。从他们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因势利导,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然而也有不利的一面: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没有较好的学习方法,甚至有少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厌倦。如何利用职高生对课文中食物等日常话题的熟悉和兴趣,扬长避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关于食物的描述,同时对食物方面的文章有所了解,提高阅读水平。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自由运用所学词组,谈论关于食物方面的话题。

3、能力目标:a提高学生快速阅读并寻找目标信息的能力。b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4、德育目标:a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b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观念。c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制约着具体教学设计的方向,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对职高生来说,知识的实用性与社会实践接轨的直接性是其特点。除了知识目标的设定,更要考虑其实用性及精神的陶冶。这些都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整体内容,学会运用重点生词和短语 A.重点短语

1)in the north of China 2)the most popular 3)get together 4)by oneself 5)the kinds of 6)order...from...7)KFC(Kentucky Fried Chicken)8)McDonald(麦当劳快餐店)9)have to 10)junk food B.重点单词 1)favorite 2)cola / potato chips / hamburger / rice / fish / pizza / hot dog / dumpling / ice cream 3)health...2、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的确立, 首先必须要在学生掌握基本词汇及语法的基础上, 才能达到全面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本课的难点在于:一是基本知识的掌握;二是教学难点要体现职高特色的英语教学,在自由谈论食物的同时,体现技能及德育目标教学的实施。

四、教学方法

根据职高生以及职高英语教学的特点,采用逐步降低难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双边活动。

五、教学手段

为了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采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同时也有教具的使用和游戏过程,以及奖品激励政策。

六、教学过程

Step One Review and Lead-in(3mins)

展示各种食物的图片,由学生猜其名称。复习文中单词的同时引出本课教学内容—食物。设置此步骤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好奇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Two Learn the Text(小组讨论的形式:8组)Fast Reading 1)首先放录音,学生自己读课文共5mins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reading comprehension(讨论1min,回答3mins)Careful Reading 1)阅读文章第一段,做连线题(3mins)2)阅读文章第二、三段,回答问题(5mins)3)总结段落中出现的重点短语:(1min)In the north of China / the most popular / get together / by themselves / order from 4)阅读文章第四段,回答问题(3mins)5)总结段落中出现的重点短语:(1min)KFC / McDonald / have to / junk food 6)Exercise: True or False(1min)Step Three(3mins)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 年 端午 元宵 中秋 Step Four 游戏 抢数字报食物名(短语)• 抢数字报食物名(短语)• 第一轮

• 场上共8人,待主持人发出“开始”指令,其他人依次报数(1★7),报到相同数字的人必须马上说出对方所代表的食物的名字,后说的人将会被淘汰。• 第二轮(游戏升级,将食物换成短语)• 最终奖励

• 游戏结束后,评选冠军,颁发奖品。

这个环节的安排,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以前单一由老师一灌到底的旧的教学模式。学生由被动到主动,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尽可能地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

Step Five Summary(3点)(1min)1)课文的整体理解 2)文中的重点短语 3)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Step Six Homework(2mins)1)Review the lesson and try to retell the text.2)Write your view about junk food.七、教学设计思考

这堂课是为让学生能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最终目的而服务的。因此根据职高学生的特点以及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堂课安排以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来完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的提高。

篇2:职高英语说课课件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高一新教材的每个单元包括Warming up(热身听说活动)、Dialogue(对话)、Passage(短文)、Grammar(语法)、Exercises(练习)、Reading(阅读)六个部分。第二单元的“对话”、“短文”都是围绕在学校“问路”、“提出申请”及“学校生活”开展的教学活动。对话课是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部分短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体现了“听、说”领先、“阅读”跟上的语言学习规律。2.教学目标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英语《大纲》规定,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获得一定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使用英语打好基础,同时,外语教学还应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因此,本节课确定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知识目标 ●掌握“问路”、“指路”用语 ●掌握重要词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问路”对话的学习,使学生注意在交际中的礼貌行为 ●通过“面谈”对话的学习,教育学生要克服困难,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对话内容及它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问路”、“指路”的常见表达法 ●对话的整体理解 难点 ●“指路”用语的灵活运用 ●重要词组的理解及运用

二、说方法设计 1.。说教法 ●听、说法 《大纲》规定,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而听、说法是实现此目第54课的一篇阅读文”Satellites”

2、目标:1)通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阅读课文以获得语言信

息,提高阅读水平,同时使学生了解有关卫星方面的知识。2)掌握大纲教材中的词汇:broad, circle, inspace, pull, camera, fold, unfold, connect, object, direction, position, signal, orbit, rocket, panel.并且复习定语从句的用法。3)用语所学语言,围绕人造地球卫星这一题材,完成教科书和练习册中规定的听、说、写的任务,并完成有关的课文内容的练习。

3、重点、难点: 1)一些四会、三会词(词组)broad, circle,in space, pull, camera, fold, unfold, connect, object, direction, position once every month, fold up, at the speedof, is likely to, keep out of,carry up, go into, in order to, return to, more than, not only„but also„,each other2)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复习。

三、教材处理 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三读:快读、再读、深读

1、快读:教师放录音,要求学生快读全文,获得主要信息: 1)Why are satellites so expensive? 2)What cansatellites send back to the earth? 以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

2、再读:主要是帮助了解一些文中细节。借助于学生用书P79,Ex 1中的题目,来指导学生阅读全文。

3、深读:主要是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细读全文,加深学生的深层次的理解。

4、精要的语言知识讲解。

四、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是自觉实践法和自主习得法相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习得语言知识以培养语言能力。

五、教学程序

1、复习: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2)词汇听写

2、阅读准备:看P8图,讨论学生所看到的。标的重要途径。对话A,主要让学生在听、说过程中掌握“问路”、“指路”用语。●快乐教学法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情绪会影响一个人能力的发挥,快乐的情绪会使一个人的感知变得敏锐,思维更加灵活。尤其是对基础较差的职高生来说,更应让他们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因此,在迁移“问路”、“指路”用语时,我设计了一个“捉迷藏”的游戏,让学生在乐中学。●创设问题情境法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对话B,主要通过设问质疑,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等方式,变被动的知识接受为主动的知识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多媒体”教学法 为了使教学过程简洁明了,教学内容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大课堂密度,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2.说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古人言,“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意识”。●自学法 《大纲》规定“在听、说、读、写训练基础上,还应让学生获得一定自学能力。”对话B,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学知识的能力。●分组学习法 新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的模式。因此,对话B的“重要词组”的理解及运用,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共同完成。

三、说程序设计 1.新课导入 ●对话A,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四幅动画,引导学生进行看图说话。What is he/she/the dog doing? 用这种直观教学进行“热身运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切入新课内容。●对话B,利用多媒体,看图设问。①How does Robert look? Why ? ②Could you tell him how to get to the Yu Ying vocational school ? 这种以“旧”带“新”的方法,不仅复习了对话A的旧知识,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顺利学习对话B作好了准备。2.新课的学习●对话A,分四个步骤学习Step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entences about asking or showing the way Step 2.Read and explain the dialogue Step 3 Present more sentences about asking or showing the way and read them Step 4 Listen and choose the correct picture 这种安排体现了“听、说”领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更多“问路”、“指路”用语的呈现,为后面自由交际打下了基础,同时,突出了对话A的重点内容。●对话B,分四个步骤学习Step 1.Read and explain the new words Step 2.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together Step 3.Read quick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Step 4.Read in detail and do exercises on the screen 由于对话B中的生词、词组、句子较难,因此,教学时,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整体理解对话;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完成重要词组的理解及运用,从而突破教材难点内容。3.知识的巩固与迁移 在基本技能形成后,还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迁移操练,实现语言知识向交际能力的转化,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学了对话A,设置“捉迷藏”游戏,训练“问路”、“指路”用语。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职高生来说,让他们在做中学,乐中学,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了对话B,设置了一个开放性话题“Talk about your major courses ”,深化对话内容。一方面,巩固了重要词组的用法,同时,也挖掘了教材中的情意因素,教育学生要克服困难,努力学好专业知识。4.归纳总结并板书 先让学生自己归纳重、难点内容,然后教师板书 5.布置作业 ●课后17页练习1。其目的是进一步巩固 “问路”、“指路”用语。●用对话B中的重要词组造句。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写”的能力。本课根据素质教育要求,结合英语学科特点及职高生的英语基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四会”能力,自学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二 高中英语第二册第54课说课稿 福鼎五中 王大坤 课题: Lesson 54 Satellites

一、指导思想: 主动阅读,自主发展,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理论依据是:语言习得理论(美国)语言能力是语言行为的重要部分,它是使语言使用者能够说出和理解无限的句子,并能识别语法错误和歧义。就是说话者掌握的语法结构、词汇和语法规则等方面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能力就是一部语言的百科全书。而阅读 是在没有他人参与的情况下,主动增加语言的输入,不仅直接参与作者的自然交流,而且使学生从中获得语言的内涵,培养语言的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

1、本节课是高中英语第二册(下)

板书:Why are satellites so expensive? What can satellites sand back to the earth?

3、快读:学生带着黑板上的两个问题,教师放录音,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到问题的答案。

4、再读:借助Wb 中的7个问题,引导学生再读全文,完成相关内容,并对不理解的句子和词组划线。

5、推断词义,解决难句。教师把学生在再读中的难句收集,引导学生猜义和解释。帮助解决理解障碍。

6、深读: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全文。

7、精要的语言点讲解。(见教案)

8、验收效果:True or false练习。(见教案)

9、小结:1)文章脉络 2)主要语言点

10、板书设计: 三 初三英语第10课说课稿 说课人:刘静瑶 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英语第三册第三单元第10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单元第10课是一篇题为“ MAKF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 "的阅读教材,通过对环境保护这一话题的叙述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文中主要运用现在完成时态的句子,其中也穿插了一般现在时和过去时,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感觉和发现英语时态的变化,从而达到正确运用英语的时态能力。

2、教学目的 教学大纲指出要从英语的学科的特点出发,激发培养学 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克服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建立语感,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1)知识目标 这一课的知识目标很明确,就是围绕“环境保护”这一话题,继续学习和巩固现在完成时态的用法,利用本课所学习的话题,把功能与语法教学紧密结合一起。(2)能力目标 本课首先利用课前问题(pre-reading questions),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就有关话题开展讨论,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的推测,吸取信息,掌握新的知识,丰富经验,从而达到独立阅读的能力。

3、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本课重点 在其运用完成时态的句子谈论环保这一话题。(2)难点:对课文内容及时态含义的理解。(3)关键:在于是否能突破难关,达到正确运用完成时态表达句意、理解全文的目标。

4、对练习的处理 全文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安排几个问题供学生回答,让学生边阅读边理解全文从而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结合的能力。

二、说教法 为落实大纲的要求,为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应从多层资助、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具体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本课教学应以以下方面进行。

1、阅读教学法 通过阅读课文,就有关问题开展讨论,吸取信息,掌握新的知识,丰富经验,通过 一两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寻找答案,要求 学生 在阅读时尽可能多地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让学生再细读课文,就课文口头提出问题,对未教过的生词和习惯用语有的直接加以解释,有的鼓励学生推测其意思,养成学生“用脑思考”的习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2、听、说、教方法 通过听录音,对课文内容有最初的了解,从而有能正确回答老师对课文,提出的问题,讲解完后,还可通过录音,让学生的听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还可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要语音和语调,老师进行朗读指导,并让学生复述课文,达到英语教学中说的目标。

3、辅助教学—电化教学化 制作一些生动图片,如扔拉圾的、吐痰、画画在公共场所、砍树等破坏环境的场景,对应的保护环境的图片,如拾垃圾到垃圾费纸筒、种花栽树等,通过这些直观图片让学生正确运用完成时态表达句意及环境保护意识有所提高。

4、对比教学 通过损害环境和改善环境两方面进行对比教学。

三、说学法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但教师又要因人而导,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从而达到英语学习的目标。

四、教学过程 Step1:组织教学 A duty report Step2:以卡通图片的形式制作一个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课件,从而导入课题,起到一个热身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Step3 :教师介绍环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话题,它更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方式,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空虚环节可以学生投入到环保学中来,置身于环保的实践学中,这对学习本课作好了铺垫。Step4:介绍预读部分,让学生思考。Step5:听录音,让学生理解全文大意,掌握新单词和一些重要词组,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Step 6:通过制作的图片来呈现讲解全文,将全文分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让学生用一句两句话来概括第一部分,通过课文中和图片,结合理解课文,判断句子的正误,了解全文大意,第二部分通过保护环境和损害环境进行对比,第三部分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每个公民为保护环境作贡献。Step7:让学生复述课文,达到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Step8:话题报告 根据话题内容进行口语训练,设计一个或几个小型的话题报告作业,如:How to Make Our School∕Neighbourhood/City(Town)More Beautiful 等,并将教学班分为四个组来进行操练,让每个人就自己选择的题目准备一篇80—100词的小型话题报告,鼓励各层次的学生参加这项活动,营造经松、活跃的气氛,这就是综合运用语言的一种有效方式,让学生在经松愉悦的情境下掌握使用语言的技巧和能力。

五、板书设计 Enviroment Harm the envirornent Protect the enviroment throw litter onto the ground pick up some rubbish and throw it intoa dustbin draw pictures on public wslls collect waste paper and bottles for recyling spit in a public place collect waste paper and bottles for recyling cut down trees The world will become much more beautiful The world will become much dirtier We must make a contribition t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四 浅 谈 说 课 阳光中学 王锐铎

一、什么是说课? 指的是教师在上课前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关于怎样上好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操作方法构想。它渊源于微型教学(又称微格教学或微观教学)的概念,微型教学是训练师范生在职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一种系统的培训方法,1963年首先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首先推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逐步演变,形成“说课”这一种化时短而又能展示教者教学技能与创新的新型教学形成。

二、“说课”为何是当今教师职业竞聘的一项教学评价标准?究其原因有四:

1、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提高育人的质量。

3、说课有三大优越性。①简单性

②反馈性

③创新性

4、提高教师本身素质。

三、说课形式与内容

1、形式:属于微观教学

2、内容:涵盖五点 <1>说教材: ①教学目标的阐明 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③知识点的确立 <2>说教法: ①教学手段的运用 ②新课的导入与学生参与 ③适应新课内容而采用的教学模式 <3>说学法: ①学生主动参与及全面参与教学活动的举措 ②学生部分参与的实施与安排 <2>说教法: ①教学手段的运用 ②新课的导入与学生参与 <4>说教 ① 确定学习目标 ② 学习和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 ③ 提供示范(小面积进行的教学行为)④ 编写教案的设想 <5>说板书设计 要求所授内容与板书设计形式一统一,可选用下列板书 ① 提纲式 ② 语词式 ③ 线索式 ④ 图解式 ⑤ 表格式 ⑥ 板画式 板书尽量做到使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易为学生接受理解,增强教学直观性,从面提高教学效果。

篇3:职高英语说课课件

许多像我一样的一线教师往往把目光放在教学信息技术的操作上,把原来的课堂板书变成了精美绝伦的课件。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样做,课堂讲授的容量增大了,课堂氛围也的确热闹了,但所运用的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却不明显。

从事职高语文教学多年,我在信息化教育中不断进行实践与反思。最初,我将信息化教育理解为制作精美的课件,以图片、声音、视频等吸引学生。然而,在实践中却发现自己虽耗费了不少精力做课件,但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却差别不大,“吃力不讨好”的结果让我开始重新认识信息化教育的本质。经过不断探究,我认识到,信息技术需要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方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文章可以制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深受师生欢迎。的确,课件的出现,拓宽了教与学的时空,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宽广的教学天地。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些许不足。

重视先进手段,轻视先进理念

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最终目标,这种语文能力的养成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基础的。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却经常发现以媒体信息的展示来代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情况,这完全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另外,我们也看到为了追求辅助教学的表面热闹,有的课件采用了大量无关的图形、图像、音频等信息,背离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课文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而且,课堂上教师欠缺随机点拨环节,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结果,这样的课堂只是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

有时为了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新授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过是用计算机代替教师的传统板书罢了,这反而让教学失去应有的灵活性,缺少了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尽管教学内容的呈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但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存有明显不足,大多是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电子化、声像化翻版,多媒体成了花架子。因此,我们不应只满足于将多媒体作为一种“新鲜事物”,而应该明白,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像黑板粉笔一样,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选用的辅助媒体必须是解决问题的最优势媒体,课堂教学如果能够很好地处理,就没有必要一定使用多媒体。

课件成为“主体”,教师变相“电灌”

要使多媒体发挥高效作用,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具体教学环节的调控。教学内容、选择的媒体是固定的,而学生却是多种多样的。当某些学生遇到某个教学难点或疑点时,若只用多媒体机械地重复,不能因人而异,不能深入浅出地进行细致讲解,那么教学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这时,若能穿插教师的讲授,随点随讲,随讲随映,则会因教师语速、语气的不同,使学生有新的收获。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前,教师应作必要的讲解和启发,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听什么,怎么听。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引导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积极地从中获得知识,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做也是突出了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同时证明,“多媒体不能简单地替代教师的授课”这一重要教学指导思想。教师往讲台上一站,操作电脑一屏一屏地显示,学生在下面静悄悄地看,屏幕上光影闪烁、色彩斑斓,伴随着悦耳动听的声音,非常有趣;学生则静静地囫囵吞枣,“全盘”接受,食而不化。这样做,无疑将多媒体变成了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变“人灌”为“机灌”,甚至“人机共灌”。用这样的课件上课,学生似乎接触到许多东西,实则在轰轰烈烈的背后,根本就没有记住、理解任何东西,更谈不上去反思、创造了。

着眼教学速度,忽略课堂效果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因为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

例如,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制作课件。这些课件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一时间能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但其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或运思动笔的时间。在许多“观摩课”上,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既占用了过多的教学时间,也淡化了教学目标,喧宾夺主。

视听代替朗读,形象限制想象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极大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及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我的空中楼阁》一课为例,文中对小屋及周围环境的描写,正是对学生进行想象力训练培养的好时机。譬如:“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作者形象地表现了远看小屋掩隐于树木之中的情状,像鸟蝶憩于枝头,静中显动,轻灵自由的形态跃然纸上。可在多媒体课件上,当读到这一段时,画面上出现了一只小鸟,一只蝴蝶,这反而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局限。借助影视画面,最多只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什么”的理解,而对于“怎么写”则少有触及。尤其是对更基本、更重要的“用什么写”,即作者借以表情达意的语言材料的探究和把握更是不足。所以,教师务必及时凭借画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的语言文字的“回放”和“还原”——回归文本,探究作者是运用哪些语言材料和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或描绘景物的。这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根本任务。

李克东教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出了三个基本点:第一,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第二,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第三,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重构知识。对照这三个基本点,我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相机(或有拍摄功能的手机)、网络,实现了传统教学无法展现的内容,提升了语文教学的效率,真正彰显了信息化教育的优势。

篇4:《秋天到了》课件说课稿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向大家学习制作课件的技术与技巧。

下面我就将我今天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本次赛场上我抽取的题目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到了》。根据素材中所体现的素材精要,我通过构思、想象,制作了一套既能体现主题又具有中国风的“动感画轴”为主要模板的课件。下面我将从两方面具体介绍作品的组成。

一、作品开发工具及特点

为了实现主题突出、结构合理,又具有较强的表现风格的目标,制作时我运用绘声绘影、Mvbox、光影等软件合力编辑而成,特点是:导航清楚、界面美观、富有新意。

二、作品的开发设想及内容

这是主页面。为了使整张板式凸显生动活泼风格,我运用了一些小技巧将艺术字和动作按钮的颜色和线条设置为动感图片,进行这样的美化处理就是让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大家看到了,下面分设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儿歌入题

为了将学生带入秋风、秋景的情境之中,我将素材库中的素材整理、编辑再加上与整体风格保持一致的“画轴”为切入面,制作了一段视频请大家欣赏:(课件展示)

这一小段动画的设计,我主要是运用Mvbox软件中的Flash和Avi的特效功能联合录制合成的。这样使作品更具有鲜明的个性,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自然进入课文的朗读。

第二板块:字词入秋

1.看拼音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连词成句。

第三板块:秋景欣赏

诗人晏殊说: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古人眼中柳、花、月是清幽、至美之物,所以我在这一板块中将华美的现代之物和古画面融为一体,力求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力。大家看:

画面1——秋意浓浓 一叶知秋

画面2——绵绵秋光 满眼希冀

画面3——阵阵秋涛 无尽遐想

画面4——秋高气爽 风轻云淡

画面5——高唱秋歌 满载而归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富有创意的秋景制作让學生找到自己眼中的秋天,加强对秋天的认识,从而将自己对秋天的感觉写于笔下,达到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目的。

篇5:小学英语优秀说课课件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基于学情: 作为五年级上册的学生对英语阅读课并不陌生,也掌握一定的词、句、段、章的知识积累和阅读能力。但作为阅读初学者,教师应侧重于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能力的培养、语用意识的提高。

基于教材:本教材是人教(新版)内容,学生之前对What’s your (his her) name? Who’s he? 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doctor.内容都有涉及,但仅限于单句的问答。因此,语言知识的整合,综合运用这些单句来进行语言交际是本节课关键。

基于单元:本单元涉及的是关于职业的内容,主要涉及的知识内容有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teacher.的自我介绍;What’s he? He is a doctor的职业问答;Who’s he ?He is my uncle的人称问答。能力要求有人称代词的熟练使用,以及能熟练介绍关于辈分、职业、愿望的自我介绍。

基于本课:作为第一课时,从文本材料的要求just speak的提示来看,应该是整体理解和把握阅读文本,将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开展阅读,从而达到语用。所以对辈分、职业等知识的展开和具体学习会在之后的课时中进行。所以教师在本节课中侧重对阅读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四点,我设计的理念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不仅提高给学生知识性指导,更注重的培养学生朗读文本、阅读文本、领会文本的语篇意识和运用文本的语用能力。

2、教学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A. 能够听、说、读、用句型:This is my mother . She is a tailor.

B.能够听、说、读定语短语和介词搭配:

in Class Two, Grade Five. On the left. On the right in the middle.

C.能够正确意会、朗读Here’s a picture of my family. We look like each other. We’re twin brothers

(2)能力目标:

A.听: 能学会正确、仔细聆听文本、教师、同伴的回答,模仿并纠错。

能听懂、交流What’s your name? What’s he? Who’s she?相关信息

B.说:能学会大胆说、大声说、大方说。

能在实际中学会简单介绍自己和家人的年龄、辈分、职业等。

C.读:能认真模仿、正确朗读文本材料,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

能正确朗读本节课的文本材料,配上语气、语调、态势语等。

D.写:模仿范文,开展初步写作。书写清楚,字迹工整。

能根据教师提供的书写范本,进行独立的写作训练。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A.情感目标:注重培养爱家、爱家人的家庭意识。

B.策略目标:认知策略 、阅读策略、交际策略 、语用策略

3、教学重点

能够听、说、读、用句型:This is my mother . She is a tailor.并在交际中加以替换。

4、教学难点

A.能够听、说、读定语短语和介词搭配: in Class Two, Grade Five. On the left. On the right in the middle.

B. 能够正确意会、朗读Here’s a picture of my family. We look like each other. We’re twin brothers

二、说教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是教法的执行者,但无论教法如何新颖、独特,都应该考虑学生的兴趣、学情、能力、差异等方面,以生为本。

1、任务型教学法:学生通过为Lin找家人、为Tom找家人、圈划判断、仿写等任务的完成来达到层次递进的学习目的。

2、情境教学法:创设为Lin找自己的家人、参观Tom的家、介绍自己的家的一系列以家为主的真实情境,到最后爱家的情感抒发,水到渠成。

3、交际教学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无时无处不体现交际教学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来辅助教学。

5、活动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在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自我探究能力。

6、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7、分层教学法:不同学情、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要求,完成不同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目标。

教法的原则:全体学生为主体、有效活动为载体(达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的教法以培养学生的学法为主,学生的学法又要求教师及时调整教法。

1、自主探究法:在自己的语言基础上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从而养成自主学习能力。

2、旁知学习法:通过观察教师、模仿同伴、跟读录音等借助一些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3、分析归纳法:将自主学习和旁知学习的内容进行加工、整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式。

4、合作学习法: 和同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学法的`养成原则:循序渐进、关注细节、恩威并重(达到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养成为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

简笔画、课件、录音、作业纸、学生照片

2、教学步骤

(1)快速热身,直切主题(教学in Class One, Grade Five)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注意力是细致观察, 良好记忆, 正确思维的重要条件。热身复习环节应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快速投入到本节课英语学习的氛围中。

我采用了激情三部曲:第一步:快问快答,知识梳理:What’s your name? What’s his name? What’s her name? Who’s he? Who’s she?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步:激情激趣,知识整合:在黑板上简笔画了一幅Lin画进行介绍:Her name is Lin. She’s ten. She’s from China. She’s a student in Class One, Grade Five (板书中突出大写、介词等细节知识),板书简单清楚的板眼了自我介绍的四个内容。第三部:轻松介绍,知识运用:在清晰的示范、幽默的简笔画中学生自我介绍name, age, nationality, job,在轻松自然中复习旧知的同时,学习了新知in Class One, Grade Five,可谓一举两得。

(2)情境创设,呈现操练

【设计意图】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兴趣,自然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创设他们喜欢熟悉的情境,并能在任务型的驱动下大胆探究、主动学习。具体设计如下:

A、任务之一:为Lin 找爸妈:(教学Here’s a picture of my family)

【设计意图】以任务型教学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语言。

(简笔画中补充lin 的眼泪)Lin can’t find her father and mother. Can you help her? Who’s her father and mother?出示三张不同的照片,展示出三个不同的短语:Here is a picture of black family. Here is a picture of white family. Here is a picture of yellow family.在为Lin找爸妈的任务中,不同家庭照片的出示,自然引出了Here’s a picture of my family。孩子们在观察和说的过程中表达Here is Lin’s father and mother.

B.任务之二:描述lin’s family(教学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a teacher. on the leftight in the middle)

【设计意图】继续开展任务型教学,帮助Lin找到了家人之后,请为她介绍一下她的家人。在此环节中包含有重点句型的学习、难点内容的突破、语音问题的初探。使活动具有有效性、实效性、多功能性。

(简笔画中的Lin又恢复了笑脸)Lin’s happy. Lin has a happy family, She loves her family.

(出示照片)教师引导:Who’s she ? ——This is my mother

What’s she ? She can teach——She is a teacher.

Where’s she? ——She is on the left

同此,请学生来说出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a teacher . She is on the left.

This is me. I’m a student in Class One, Grade Five. I’m in the middle.

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doctor. He is on the right.

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巩固语音:egg——leg——left——on the left

night——light——right——on the right

miss——mid——middle——in the middle(提示in on)

出示课题:I Love My Family.

(3)直击语篇、阅读指导

A、读前铺垫、总体把握:教学twin, Here’s a picture of my family. We look like each other.

【设计意图】通常自己在教学中会布置读前预习的作业。本节课通过读前的默读、朗读、记标记等方式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和老师共同阅读之前自己自主学习,寻找关键点,总体把握文本。既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本环节属于范读环节。

a.默读画圈:根据Lin的幸福家庭,自然引出了Tom的幸福家庭。要求学生默读短文,并划出Tom’s family member. 并回答How many people are the in there in Tom’s family?

b.朗读划线: What’s Tom’s father? 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teacher.

What’s Tom’s mother? 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a tailor.

教师指导:She can make the clothes. She is a tailor.(教读单词)

B、读中指导、环环相扣

【设计意图】读中的指导应该是对文本的深挖细掘,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有针对性、具体化、目标性的阅读指导,不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也是对文本细化的过程。读中环节是阅读最重要的部分,属于精读环节。

a.听力回答: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作业纸)

My name is Tom. I’m ten. I’m a student in Class Two, Grade Five.

Her name is Mary. She’s nine. She is a student in Class One , Grade Three.

b.阅读回答: Who’s the boy on the right?

He’s my twin brother. We look like each other.(引导意会)

c.听力模仿:听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红笔记录朗读符号,并模仿。

d.合作学习:pair work(同桌互相学习,以此互相帮助和纠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C、读后操练、加强巩固

【设计意图】在对文本范读和精读之后,对文本材料的表面意思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读后环节是文本材料的升华,是对文本的再理解、再梳理、再学习的环节。

a.根据课文判断

1. This is Tom’s father. He is from China. ( )

2. This is Tom’s mother. She is a tailor. ( )

3. Tom and Mary are twins. ( )

4. Tom has a happy family. ( )

b.齐读短文,注意模仿语气、语调,关注朗读技巧。

C. talk about Tom’s family. Tom has a family.

(4)、学以致用,巩固拓展

【设计意图】任何语言的学习归根结底都是语言的运用,也就是学生语用能力的养成。在对文本材料的学习之后,会让学生进行一定的仿写,这符合《新课标》二级要求:即五年级学生应开展初步的写作。自己在教学中每个单元也会让学生进行主题写作。写作的方式为模仿写作,写作的层次是先口头、再填空式书写、最后家庭作业中的发散性写作。

A、口头模仿:拿出照片,进行小组合作group work。

Tom has a happy family. He loves his family. Do you love your family?

: I Love My Family.

Here is a picture of my family. My name is . I’m . I’m a student of Class Grade .This is my . He is a . This is my She is . I have a family. We love each other.

B、书面练笔:通过口头模仿的基础,在范文的指导下开展书面小练笔(作业纸)

C、情感渗透:无论家庭贫富、父母如何,应该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人、爱自己家的情感目标应该是渗透到教学的每一部分中。

(5)个性作业,自主学习。(作业纸)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面向全体同学,对全体学生提出该年段、学段的基础性要求。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针对五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全体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Homework: Choose As I Like.

A、(必做)Listen, imitate and read. 听读短文,并大声模仿,直至流利朗读。

B、(必做) Write your own composition, use the picture of your family.

参考文本,完成作文,并贴上照片。

C、(选做)Write Mike’s composition, use the picture of his family.

根据文本,请为我朋友写上他的家庭介绍,附上照片。

作业设计的宗旨:

a.面向全体:基础性知识的作业要做到人人会、人人做的要求。

b.自主选择:不同学生可以选做不同的作业,一定程度上发展各个层次的学生。

c.检查评价:作业有做有批有订正,这样作业才真正达到复习和巩固的效果。

(6)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应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地展示在黑板上。板书应该是一节课的知识集锦、要点精华,我的板书设计注重直观、系统、清晰、完整、美观。

I Love My Family

Lin China 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teacher.

Ten a student 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a tailor.

in Class One, Grade Five

五、说反思和评价

1、说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步骤,教法上,教师思路清晰,会让学生能很直接的从Lin的家庭联系到Tom的家庭,既而到自己的家庭;教学知识的条理性比较清晰,在众多内容中进行一定的主次处理,会让学生对重点和难度一目了然;教师指导到位,会让学生在明确的示范中做到全面发展。学法上,教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各个能力的学法指导。对学优生的写作跟进、学困生的个别指导要在课后加强。

2、说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而实施的。根据高段学生年龄、心理特征,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不是表象上的几句表扬语,而是让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成功,感受成就感。教师的评价也不能简单的good带过。评价要及时性;评价要具体性;评价要建设性;评价要实效性。总之,教师的鼓励评价让学生更有信心,教师的建议评价让学生更有针对性,让教学应评价而更完美。

篇6:职高英语说课课件

一 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就成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这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有效地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的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001年版和2011年版的课标对比:过去重语法、词汇,轻实际运用能力,转变为从学生兴趣、阅历,认知水平出发,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方式,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为目标;把学习过程作为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的过程,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英语总体目标即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又体现了其人文性。即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形成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课程。力求体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在九级目标体系中,一至五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要求。其中,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而我今天要说的八年级英语处于我们英语目标体系中的四级目标,是过度级别。新课标对本学段(四级)的基本要求:

语言技能: 听 : 能听懂接近自然语速、熟悉话题的简单语段,获取主要信息。说: 能引出话题并进行几个话轮的交谈,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角色表演等活动。读: 能从简单的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

写: 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写出简短的文段,如简单的指令、规则。语言知识 1000--1300左右单词和 150--200 左右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语音 1.在日常生活会话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2.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词汇: 学会使用八年级上册271个单词和 47 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语法: 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建议句型、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一般将来时态、过去进行时、冠词、情态动词和反义疑问句。话题: 要求学生能够谈论12个相关话题的内容。能够对英语学习提出建议、能够描述体育运动及选择交通方式;能够讲述故事及谈论意外事故;能够谈论安全与急救。功 能: 了解和熟悉建议与介绍提醒、个人态度、大数量的表达、同级比较与差别比较、原因、结果和目的的逻辑关系等功能意念;)

文化意识:了解英语国家的人际交往习俗;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文体活动。学习策略: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善于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制定切合实际的英语学习计划。

情感态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 说教材

1教材编写特点 仁爱版

1、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融会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

2、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但又决不孤立,各种语言知识线条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循环反复。一方面为学生的学降低了学习难度,另一

方面也给教师留出了很大的空间。可以调整学习顺序整合教材提高了教学效率。

3、本教材的内容设置使英语课程的五个总体目标之间也实现了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人教版

1、注重结构的呈现与功能的运用。2、以单元为单位,每个单元包括section A section B和self-check三部分,注重专项训练。3、设计了大量的听力素材,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2 教材编写体例安排及目的 本册教材的体例安排由四个模块单元共十二个话题加四个复习单元组成。教材以话题为单位包括四个部分 Section A是新内容的整体呈现,Section B是新内容的分散呈现,难度有所增加Section A和 B是知识的输入过程(input),侧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Section A 和Section B 以对话形式在真实的语境中呈现新的语言材料,为语言的输出做准备。1b 1c 在看图理解的基础上听懂对话,通过不同的听力活动,帮助学生完成对新材料的理解,提高其听说能力。Section B 以各单元所学内容为基础,通过各种语音活动学习基本的语音知识,了解英语语音的特点和规律,养成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金钥匙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Section C知识难度增加以短文阅读为主.Section C 1b 1c 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帮助学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技能目标。Section D是A、B、C的总结归纳和整合提高.Section D Read through Section A--C 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归纳本话题所学知识,培养他们定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1a 通过题材丰富的泛读文章,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同时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进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Project 以合作探究活动形式,促使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综合运用本话题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四个部分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通过学生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形成了一套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每册书的Unit1和Unit3后增加一个复习单元,保留在Unit2和Unit4后的一个综合复习单元的设置,引导学生通过练习的方式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加强形成性评价。单元编写体系主要是“语言项目→话题→功能→任务”,将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围绕相关话题与学生的语言交际活动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3.教材内容 Unit 1 以Playing Sports 为主题,共包括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 I’ll kick you the ball again., 和The School Sports meet is coming.三个话题。Unit 2 Keeping Healthy 包括三个话题 :You should brush your teeth twice a day, Imust ask him to give up smoking, Musr we exercise to prevent the flu? Unit3 Our Hobbies.包括三个话题 :What’s your hobby? ,What sweet music!,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谈论个人的兴趣爱好,了解音乐知识和谈论过去某一时间段活动开展的。鼓励学生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活泼开朗的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Unit4 Our World 包括三个话题What’s the strongest animal on the farm? How can we protect ourselves from the earthquake? The Internet makes the world smaller.前两个话题是关于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第三个话题介绍了互联网的功能,以及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互联网等。本单元的内容与世界现状联系紧密,很有现实意义。教学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过程中,要逐步渗透对学生们的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关爱他人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内容整合 横向整合 语法:Unit1一般将来时态(will ,be going to), Unit2情态动词,反身代词 Unit3 Used to结构;感叹句;过去进行时态Unit4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反义疑问句.词汇:286个黑体字,200个白体字。其中有 49个固定搭配。话题 :Unit1主要围绕体育运动项目。Unit 2教材内容主要围绕健康方面的话题。Unit3主要围绕谈论个人的兴趣爱好。Unit4前两个话题谈论关于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第三个话题介绍了互联网的功能。

纵向整合 词汇,语法,话题

三 说建议 1.说教学建议 新课标提出的八个建议是1)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2)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3)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5)结合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6)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7)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8)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目标指导下的我个人对教学的建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课堂是学生的战斗地,那如何最好的挖掘学生的潜力,打造高效的课堂呢。要合理使用教材,一要整合教材,高效利用,主要通过单元之间的顺序调整与整合,单元内部各个任务之间顺序的调整与整合来实现。二要挖掘教材拓展资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歌曲图片等,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通过听英文歌曲看英文读物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在乐中学。

2.说评价建议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我个人教学中采用的评价建议:对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采用评价作业,测试,对话表演等 ;对过程评价采用课堂观察,小组评价形式;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采取了奖励制度。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等。除此以外,学校资源包括学校各种活动(例如:我校进行三语演讲比赛,用三语主持运动会,校园广播等等),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墙报等。

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课本是主题资源。

理想英语课堂 我对新课标指导下的感悟是让英语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共同体验生活,相互唤醒各自的潜能,共同创造优质高效的英语课堂。

最后希望第一线的各位老师准确把握课标,灵活运用教材,科学运用评价,这样也许会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上一篇:幽默生日快乐祝福语下一篇:采薇的诗意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