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培训的特点

2024-05-13

公务员培训的特点(精选6篇)

篇1:公务员培训的特点

美国公务员在线培训的典型做法和特点时间 :2010-08-26 15:4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1次

美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公务员在线培训。鉴于美国的电子政府基础设施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公务员网上办公已很普及,电子培训方案便成为总统管理议程中的一项内容。美国公务员培训在重视政府网站建设的同时,也鼓励企业或高校等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公务员培训,提供大量的公务员在线培训课程和内容。

1.重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在大部分情况下,政府门户网站主要的一项功能是向人们提供信息。只有少数国家(特别是美国、欧盟、新加坡等少数几个国家)的门户网站功能性更强,可以提供包括公务员在线培训在内的更多的服务。

美国政府门户网站———“第一政府(first.gov)”自2000年9月开通以来,在联合国每年发布的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一直名列前茅,电子政府成熟度指数屡占鳌头。网站结构经过多次大规模的改造更新之后,网站首页更加简洁,布局更加明了。其主体内容按照用户对象的不同被分为四个部分:面向公众(G2C)、面向企业(G2B)、面向联邦雇员(G2E)、面向政府(G2G)。其中,在G2E部分,即包含“培训与职业发展”内容,有丰富的在线培训或电子学习课程,公务员可以查询各种培训计划或项目的具体内容。

政府在线学习中心(http://www.golearn.gov)是专门针对政府公务员的一个网站,每一个学习者可以从政府或者个人购买方式获得登陆资格与在线培训资格,依照培训计划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课程。

2.公务员在线培训网站与系统的建设过程

2001年美国启动电子培训方案,目的是支持总统的管理议程,在政府范围内创造一个电子学习环境,通过简便易行的方式,提供高质量的培训内容和服务,培养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从而保证政府机关很好地履行其职能。

人事管理办公室负责于2002年7月23日在网上创建了政府在线学习中心,其网名是GoLearn(“去学习”http://www.golearn.gov)。按照建设的不同阶段和周期,该学习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工作重点不同。

一期建设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包括:建立学习管理核心系统和进行网站设计,布置初期的职权和任务,配置并免费提供比较受欢迎的课件,启动基本的注册程序,等等。

二期建设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包括:应用有偿服务的技术,使政府各个机构能够直接、全面地使用在线学习中心,提供人际交流、项目管理、市场管理等约3000种有偿服务的课程,增加一些免费的课程,为联邦执法训练中心和领导能力培训中心提供虚拟教学场所,加强注册程序功能,等等。

三期建设阶段的主要目标包括:筹建资历管理中心,公务员可以查询各种职位需要具备的资格,把自己的现有资历与目标加以对照,找到培训机会使自己经过学习具备所需资格;建立电子辅导能力,更新支持工具,比如网上图书;开发虚拟会议能力等。

四期建设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包括:加强信息技术人员发展路线图的工作,加强和扩大资历管理中心,按照人才开发路线图促进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为免费图书馆更新和增加资源;增加新的服务商。

从2004年1月起,Golearn网站增加了电子辅导服务项目。联邦公务员使用个人注册密码就可以进入网站的课程区,这里如同一个虚拟的教室,学习者可以在辅导栏目中点击需要的专题,并可以与该领域的专家取得联系,专家也可以借助于网络有针对性地对公务员进行个别辅导。现在,已经有大约2万名公务员使用了这项服务。

二、美国公务员在线培训的形式与内容

按照政府公务员手册的分类方式,美国政府通常提供以下6个类别的培训项目:

学徒期培训:这是为新进入政府部门的员工设置的培训项目;

中心培训机会:由人事厅人力资源开发组提供,面向所有政府公务员的培训;

部门公务员培训:这是由政府各部门直接向其公务员提供的培训服务,可以由部门内的培训机构提供,经批准也可由私人培训公司、州人事厅或其他培训机构提供;

管理和监督发展:这是由人事厅主管,并由人事厅和有关培训机构合作,为政府管理人员和监管人员提供的发展职业技能的培训;

职业援助项目:这是劳动力的计划与发展项目。相应培训关系到组织对公务员所需知识、技能和行为的改进,以及组织的任务、愿景和价值观;

脱产进修项目:政府允许公务员脱产参加与其职业生涯相关的工作研究、学者计划、学术进修。

美国公务员在线培训的课程有:政府自建培训课程、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培训课程、Karta、NETg、Skillsoft公司网络学习培训课程等。部分课程如表1所示。

美国政府对其公务员的培训通常采用四种方式:课堂学习、岗位培训、网上培训和自我发展。网上培训即在线培训,主要以自学为主。在其组织实施上,通常在政府部门领导的指导下,公务员提出自我发展和改进的需要,共同制定自学的方法,政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为了取得培训效果最大化,以上四种方式常常结合在一起实施。

此外,根据政府和公务员的需求,各类培训机构提供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培训内容。比如,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政府学院向各级政府提供律师和法律问题类、环境服务和管理类、健康和社会服务类等10大类型的培训课程,每个类别下又各包括若干具体的培训项目,共计140多个

篇2:公务员培训的特点

章瑞莲

在浙江省人事厅和省外事办公室的安排下,我们由浙江省继续教育协会组织的,由省人事厅丛荪林处长为团长的考察团一行12人,于2003年10月26日至11月7日赴德国进行了继续教育的考察,期间也参观访问了德国宝马、奔驰大公司以及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和威尼斯、奥地利萨尔茨堡等著名城市和旅游胜地。通过考察,使我们对欧洲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尤其是德国继续教育的概貌有了初步的了解,收获不少。在考察中我们深感德国、法国等不仅是经济上的发达国家,而且也是教育上的发达国家,作为其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务员培训的状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尽管我国与德国、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教育传统,但就教育具有共性和一般规律而言,德国等的继续教育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加以借鉴。本文就德国继续教育体系中的公务员培训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德国公务员培训的立法

德国经济在短时期内取得重要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重视对各级公务员的培训,并以法律形式确定培训在公务员职业生涯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保证了对经济活动的卓有成效的管理。

德国是一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卓越的市场地位取决于卓越的人才”,这一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为了保证政府官员的质量,早在1794年,德国就颁布了《普鲁土各邦普遍国家法》,1837年制订了《帝国公务员法》,由此确定了德国的文官制度以及各邦公务员的法律地位。二次世界大战后,针对二次大战后重建工作,对公务员的素质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德国于1953年通过了《联邦公务员法》,并于1977年修改后重新颁布。《公务员法》中专门有一章,对公务员特别是中高级公务员的培训和进修做了规定,以使他们具备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素质,从而为公务员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保证,并为公务员培训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创造了前提条件。除了《联邦公务员法》外,国家还就某类公务员的培训颁布法令,如《税务公务员培训法》。目前,德国税务公务员的录用、培训与考核,都是依法办事。

根据国家法律,一些政府部门还对人员培训作出详尽的内部规定。如联邦经济部规定,凡新入职人员都要接受入职培训;凡待提升的人员,在晋升前都要参加相应级别的晋升培训;各级工作人员都要根据岗位工作的需要,经常参加各类进修培训。从法律和各种内部规定看,德国公务员培训的特点是把重点放在公 1

务员职业生涯的前期,即在入职和上岗前熟悉、掌握岗位专业的各种知识。由于以法律形式保障了公务员参加培训的权利和义务,有效地促进了德国培训需求市场的形成。为了满足公务员培训的需要,德国政府建立了专门的公务员培训机构,如联邦公共管理学院和施佩尔管理科学学院。他们独立或与行政、经济和科技等部门合作进行培训活动。另外,国家和各州政府部门也大多设有培训机构,负责组织本地区和本部门业务方面的短期培训活动。

目前,公务员培训已成为德国经济发展、公共管理和人事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不断接受培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也已成为德国公务员的一种自觉意识。正是由于这种有法律保障的巨大的培训需求市场的存在,才使德国公务员队伍始终保持较高的业务素质,能够比较成功地处理国内外经济和社会事务。

二、德国公务员培训的类型

1.入门培训。对象为新录用官员,目的在于补充岗位所需知识,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熟悉组织内部的有关情况。时间一般为两年。如将北威州规定,入门培训须经以下步骤:① 10个月在专区政府部门二个专业领域工作;② 5个月在县政府任县长助手或独立承担工作;③ 9个月在州政府工作;④ 二年中有集中培训4次。培训内容为:管理基础、人际关系与讲演技术、信息技术、领导艺术等。人事部门和各级领导负责考察和评定培训情况。培训期满合格者方可录用为正式公务员。

2.适应性培训。对象为全体公务员,贯穿公务员 全部职业生涯。其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公务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适应新的工作要求。适应性培训一般采用集中培训的形式。培训时间可能是一天,也可以是几十天。这类培训是培训机构的工作重点。培训内容主要为新技能、新知识的普及和综合工作能力提高两大类。

3.晋升培训。这类培训在人事发展计划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对象为有培养前途的公务员,目的在于使受训者具有担任高一级职务的能力。时间为几个月或一年。晋升培训是公务员晋升的资格条件之一,各州掌握的标准是不尽一致的。

在德国,培训与人事发展是密切结合的,首先在组织上表现为:培训机构可以是独立设置的,也可以是人事发展机构中的一个部门,又可以是培训机构与人事发展机构同属于某一个部门;其次表现在“人员追踪培养(训)”。一般讲,担任的职务越高,越是工作骨干,受到的培训就越多。高级公务员参加适应性培训、晋升培训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多于中低级公务员。再是公务员培训在内容设计上注重与人事发展紧密结合。尤其是高层次公务员的培训,更注重综合工作能力的提高,使培训真正成为官员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添加剂”。德国各界深知

领导素质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培训领导人员。合作与交往、领导艺术、领导体制、发展战略、管理效益是这类培训的主要内容。从而大大提高了公务员的素质,有力地促进了综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培训内容注重实用性和超前性

德国是市场经济的国家,培训机构同样受到竞争机制的挑战。因此只有十分重视培训需求的调查,使培训内容做到实用性和超前性,增强培训的吸引力,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培训机构本身才能生存和发展。德国公务员培训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培训使公务员不断适应工作岗位提出的新要求;二是使公务员能够担负更为重要的工作。各培训机构都是据此分析培训需求并确定培训内容。调查培训需求一是通过市场,二是通过各单位的人事部门。首先由培训机构的专家对下的培训需求作出基本分析,并列出计划举办的培训班的主题及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广告等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人事部门和将参加培训的学员的意见,得到反馈意见后,再次修订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

由于德国公务员的录用标准十分严格,各级官员的专业起点较高。因此入门培训一般偏重于实用,内容主要集中在有关法律知识、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一些基本工作技能方面。适应性培训具有时间短、主题专

一、与官员的实际工作需要紧密结合等特点。另外两德统一所带来的课题和欧洲大市场的建立所面临的人才准备问题,也是当前德国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晋升培训中,培训内容主要为领导方法、领导艺术、管理心理学和合作能力等方面。有关专家认为晋升培训的任务不是改善专业知识,而最主要的是教授一些领导方法。他们认为,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同上级、同级和下级打交道,学会协调和处理好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比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

由于在培训计划制定中充分重视了人事部门和将参加培训者的意见,培训内容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超前性。因此,在德国培训计划的实现率较高。

四、培训机构人员精干、组织周密、注重实效

德国的培训机构为数众多、各具特色,但共同的特点是按需设立,人员精干、计划周密、注重实效。

培训机构人员配备力求精干,多以培训的组织和管理人员为主。而绝大部分的教学任务都由外聘的兼职教师承担,各培训机构都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这样既可以根据各类培训内容聘请该领域最好的教员,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减少聘用正式工作人员的费用,降低培训成本。

制订培训计划,强调可行性和严肃性。一般培训机构在每年二月份制定下一培训计划,10月份正式公布。期间多次征求单位人事部门和将参加培训学员的意见,根据人事发展的实际需要,反复修改,力求做到内容实用、计划可

行。计划确定后,在实施过程中不轻易受各种外界因素干扰,严格按计划,即使有些报名人数少于正常开班人数,也照常举办。

培训效果是培训机构和用人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德国评价公务员培训效果的方式主要有:1.考试或考核。2.问卷调查。3.观察。4.考察培训机构对市场的吸引力。

五、德国公务员培训体制对我们的启示

篇3:公务员培训的特点

关键词:公务员,绩效考核,特点,启示

随着西方各国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 传统文官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 越来越不适应信息社会以及全球化时代政府管理实践的需要, 学术界和政界都意识到韦伯的传统官僚科层制已不再适应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信息化时代的政府困境和公众对公共部门的抱怨, 迫使西方国家对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进行改革, 以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应对复杂的行政环境。与此相对应的是, 各种新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不断在政府部门中得到应用。

一、发达国家绩效考核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 目标管理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Peter F. Drucker (1954) 的目标管理理论的直接意思是指, 一切管理行为的开始是确定“目标”, 执行过程也是以“目标”为指针, 管理行为的结束则以“目标”的完成度来评价管理效果, “目标”是管理的出发点, 也是管理的归宿。当然, “目标管理”的关键不是“目标”, 而是“管理”。

(二) 工作分析理论。

Tiffin & McCormick (1965) 认为:从广义上来讲, 工作分析是针对某种目的, 通过某种手段来收集和分析与工作有关的各种信息的过程。在公务员绩效考核中即根据考核目的, 对被考核对象的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完成这些工作所具备的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分析, 从而了解被考核者在该岗位所应达到的目标、采取的工作方式等, 初步确定绩效考核的各项要素。

(三) 组织公平感理论。

Adams (1965) 认为组织公平感是指组织或单位内人们对与个人利益有关的组织制度、政策和措施的公平感受。由于在公务员绩效考核中, 绩效等级将作为公务员晋升、解雇、培训、奖励、惩罚、转岗等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参考依据, 因此, 公平就成了一个重要而敏感的话题, 整个绩效考核过程的合理、公平与否, 就决定着员工积极性能否发挥, 公共管理部门的目标能否实现。

(四) 政府再造理论。

政府再造理论又称为企业家政府理论, 德国行政学者H. siedentopf (1949) 认为该理论的核心是建立一个非官僚化并且具有创新精神与活力、以市场及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具有较高工作效率的政府。当然, 这并不是要使政府变成企业, 而是让政府逐步学会企业的科学管理方法, 实行竞争, 讲究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与行政效率, 塑造出政府的“企业化”形象。

二、发达国家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及特点

英国是最早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 其于1854年推行功绩考核制, 经过不断发展,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 为各国公务员考核提供了经验, 并为其它国家所借鉴和效仿。英国于1854年推行功绩考核,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日常考勤和定期考绩, 以考绩为主。日常考勤针对的是公务员的日常工作, 目的是督察其工作优劣状况, 保持工作标准, 促进行政效率。定期考核是指督察日常工作外, 对公务员进行一年一度的定期考核, 填写《年度考核报告》。考核报告的内容主要有:工作知识、人格性情、判断力、责任心、创造力、可靠性、机敏适应性、监督能力、热心情形、行为道德等。评定分为A (杰出) B (优良) C (满意) D (尚可) E (欠佳) 五个等级。根据考核结果, 分别奖惩, 并作为晋升的参考。上世纪80年代, 英国又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 号召公民以经济、效率、效益为标准, 参与评估政府绩效。同时对公务员实行职业化管理, 制定明确的绩效标准, 以结果而不是程序的正确性来评估公务员绩效。

美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内容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工作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年终考绩表一般由主管领导依据平时工作记录, 按考绩表所列上述三个方面的指标项目逐项考评, 主要包括工作完成情况的总结报告、鉴定潜在能力、描述具体工作职责、对完成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价、对工作内容和工作效率进行数量和质量分析。考核结果一般分为优异、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考核成绩与奖惩、加薪及晋级直接挂钩。美国的考核强调增进上级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与了解, 从而促进工作的积极开展。上世纪90年代, 美国开始推行“重塑政府运动”。强调政府下放权力, 使各部门具有一定的自主权, 与部门签订绩效合同, 明确绩效测评目标, 确立奖惩标准。部门合同根据个人工作岗位职责分解落实, 每个雇员承担不同的责任, 使所有的政府雇员对结果负责, 并根据个人合同职责的完成情况对其进行考核, 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美国的考核评价制度。

德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特点:一是考核内容针对性强。主要分为业绩考核和综合能力评估两项。业绩考核包括工作态度、责任心、工作效果和质量、工作方法、专业知识、合作能力等, 主要评估其是否胜任工作。综合能力主要包括理解能力、思维判断能力、决策实施能力、谈判技巧、创造性工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对工作压力的承受能力、学习能力等, 主要评估其发展潜力和方向。对领导者要专门进行领导能力考核评估, 对工勤人员采取比较简便的考核方式, 55岁以上的公务员不参加考核。二是考核程序注重保障公平。考核程序为:第一, 考核前谈话, 直接上级作为第一考核人与被考核公务员谈话, 先由被考核人对自己作出评价;第二, 第一考核人写出书面意见交给上级领导 (第二考核人) 。第二考核人主要对第一考核人是否公正和履行程序进行审查。如果两位考核人对被考核人的评价不一致, 以第二考核人评价为准;第三, 公布考核结果, 对考核结果或其中的评价不满的, 被考核人可在1个月之内到人事部门申诉或直接到行政法院上诉。日本公务员考核制度按照功绩主义原则, 定期对公务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成绩进行品评。考核评定分定期评定和特别评定两类。定期评定每年进行一次, 特别评定则根据情况临时决定。考核评定由上级对下级进行。不同等级的职务, 其评定要素及标准也有所不同, 但一般都具备下列一些评价要素:知识与经验;说服能力与应变能力;指导统率以及管理能力;计划、创造能力;分析、理解、判断能力。除以上评价工作能力的要素外, 还包括职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责任心、纪律性、公正性、诚实性等一系列要素。评价的结果划分成A、B、C、D、E五个等级。评价的整个过程在不公开情况下进行, 由主管上级给下级作评定。如股长对所属人员的全年工作进行考核, 课长则进行复查, 以掌握股长对职员所作的评价是否公正、全面, 最后由局长审定。评定的结果都要记录存档, 以此作为公务员晋升的重要依据。这种层级制的考核办法, 对于保证考核工作的公正合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总结出发达国家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一般特点:一是法律制度比较完善;二是考核注重公开公正;三是考核内容明确;四是考核方法灵活多样;五是考核监督机制严格。

三、发达国家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上述国家的公务员绩效评价机制的综合分析, 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可以在下列方面得到经验借鉴和启示:

(一) 加强以法律为保障的公务员考核制度建设。发达国家有关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考核、升降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都是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的。在一系列法律法规出台之后, 政府各部门严格按照相关的绩效考核法来考核公务员,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我国的情况看, 虽然我国《公务员法》已经出台, 但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 影响了公务员考核评价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加强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建设, 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参考制定符合中国特点的“公务员考绩法”, 对公务员的考核标准、程序、考核结果的使用做出明确规定, 并对没有依法考核的做出明确的处罚, 使公务员的考核结果具有客观公正性, 成为公务员奖励激励的法定依据, 充分发挥考核在公务员管理中的作用。

(二) 设立专门独立的公务员绩效评估领导机构。从英国执行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的实践可以看出, 只有对公务员实行职业化管理, 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去组织实施, 制度规定才能更好的落到实处, 发挥其应有的法律效力。目前, 我国公务员评估主体一般由部门负责人、本部门人事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公务员代表三方组成。这种非常设性的组织, 能够起到多大作用, 在相当程度上全凭领导的素质和重视程度。由于缺乏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专门独立的绩效评估领导机构, 使得评估流于形式。而评估领导机构是决定评估成败的关键, 解决的是“由谁来评估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借鉴英国的做法, 我国急需建立专门独立的负责公务员绩效评估的领导机构, 该机构的成员如何产生, 程序如何, 权力是什么, 义务有哪些, 评估活动开展过程中有哪些具体的行为准则, 对这一系列问题都应有相应的规定。

(三) 建立了全面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美国是典型的采用工作标准考绩制的国家, 其通过职位分析, 规定了每个职位必须完成的工作数量、质量、时限、方法等, 然后针对不同的职位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借鉴美国的做法, 我国急需建立全面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例如:针对工作程序与方法较为固定, 工作成果数量易于计算, 工作时间易于估计的职位, 一般可以从工作数量入手订立工作标准;还可以对公务员的工作态度制定相应的标准, 规定其处理工作时, 在姿态、仪态、精神、言辞等方面应达到相应的要求。

(四) 注重双向沟通。绩效评估也是一种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评估主体只有通过与相关人员沟通和交流, 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被评估者及其工作情况, 才能作出客观的评定;而被评估者只有了解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以及个人工作与组织期望的差距在哪里, 才能改进工作, 提高绩效。因此, 加强评估过程中的沟通协调、建立评估反馈机制非常有必要。

(五) 建立灵活多样、多层的公务员考核方法。我国《公务员法》规定了“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 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的两种基本的考核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只是规定了定性考核的方法, 而忽视了定量考核方法的运用。定性考核虽简便易行, 容易操作, 却缺乏科学性, 准确度也不够。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 大量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来对公务员进行考核, 从而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对考核结果的不当影响, 实现考核的具体化、度量化。可借鉴美国图哥测试法、浦洛士考绩法、平衡评分卡, 英国的因素三级法等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 同时吸收管理学、行为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积极探索引进现代人才评价方法和技术, 改变传统考核“开几个会、发几张表、打几个勾”的落后方法, 提高公务员考核的科学水平。

(六) 完善公务员考核的权利救济机制。我国《公务员法》规定, 对考核结果不满的救济途径一般是复核和申诉, 权利救济仅限于行政机关内部救济。而没有司法的最终救济, 任何救济机制都是不健全、不完善的。因此, 要确保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充分的救济, 应当确立司法最终救济原则, 适当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 赋予公务员一定的诉权。我们要学习德国的经验, 保证被考核者的申诉权利。公务员可以根据情况将自己认为不合理的考核结果向有关机构甚至法院提出申诉或起诉。

参考文献

[1].赵玉霞.国外公务员考核制度综述[J].理论学习, 2005, 7

[2].李和中.比较公务员制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3:170

[3].佟宝贵.英国政府现行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概述[J].决策借鉴, 2001, 1

[4].范伯乃.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公务员培训的特点

一、国外公务员交流的目的与意义

一般而言,国外公务员交流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从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公务员交流有利于增加政府部门的灵活性,提高行政效率;二是从公务员个体的角度来看,公务员交流有利于培养公务员的技能、开阔视野、积累经验,进而更好地得到个体职业发展的机会。基于此,各国政府都鼓励公务员交流,以优化人力资源的使用,也促进个体的职业发展。

国外公务员交流是为了实现公务员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强调人岗匹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专长,通过交流培养人才、发现人才,进而提升政府公共部门的工作质量和绩效。

一方面,通过公务员的纵向和横向交流,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提高行政效能、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化。上下级、不同部门公务员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促进不同机构之间的交流,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有利于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如日本、美国通过中央 / 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人员交流,使国家的有关政策得以直接有效地贯彻,而且在客观上还起到了检查、督促地方贯彻国家政策的作用,使政情能够有效地上通下达。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人员交流,可以使政府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困难和现实需求,同时也可让企业熟悉政府的政策方针、办事程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迁,对公共部门及其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些发展变化,需要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互补、年龄结构合理布局、充满活力的公务员队伍。公务员交流为人员配置、人员更新提供了科学性的手段,实现现代社会人事管理的高效目标。

另一方面,通过公务员的横向交流也有利于防止腐败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公务员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容易养成凭经验办事、凭个人好恶办事和官僚主义作风,而且也容易形成“利益圈子”,助长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公务员定期交流意味着公务员不会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到退休,其原有的人事关系网将随着自己岗位的变动而发生改变,此外其他人将代替自己在此岗位上工作,加大了公务员腐败等不良行为被发现的机会。因此,公务员交流有助于消除官僚主义,打破狭隘的人事关系网,调节人与人、部门与部门间的工作关系,促进公务员队伍的廉政建设。

二、国外公务员交流的主要做法

国外公务员交流的首要原则是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公共部门的利益、公务员自身的需求和部门人力资源的富余情况。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公务员交流的情况也各具特色,适应了本国公务员管理的需要。

(一)公务员内部交流

公务员内部交流是指在公务员队伍中进行的交流,既可以在本部门、本单位内不同职位之间交流,也可以在跨地区、跨部门之间交流。公务员内部交流是国外公务员交流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不少国家通过专门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如英国政府规定,对于全日制公务员,在书记员以上的公务员要求在国内不同政府部门流动,甚至在海外任职。法国要求每年3%的公务员进行地域性流动,规定在国家行政学院毕业的公务员在现岗位工作四年后必须换岗,在新换的工作岗位上至少工作两年,之后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换岗。日本《人事院规则》规定每年4月进行公务员交流,具体采取“轮换工作法”,定期改变公务员的工作岗位。公务员一般3—4年交流一次,交流的范围一般和现行职务基本一致,如之前是课长,还是在课长一级调整。

国外公务员内部交流非常重视国家(联邦)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之间的纵向交流,以此加强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如美国国会1970年颁布《政府间人员交流法》,规定了联邦政府及地方政府之间的人员交流,交流时间可以为期1年或1年以上。通过这些交流计划为联邦政府在州和地方政府的储备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日本历来重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人员交流。一方面,中央政府部门会派遣人员到地方的都道府县、市町村进行定向“挂职锻炼”,积累地方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地方也派遣人员到中央政府部门进行“挂职学习”。公务员在挂职的时候要进行身份转换,如被派遣挂职锻炼的人员要从国家公务员的身份转变为地方公务员,反之亦然。

(二)公务员外部交流

国外政府部门和机构鼓励公共部门和其他外部组织人员之间的交流,并认可这种交流有利于有关人士更广泛的利益。如英国政府制定了一个在文官队伍与其他队伍之间交换工作人员的计划。交流的对象主要是年龄在 30—43岁具有潜力和能力的各级管理人员。美国1969年建立了总统人员交流委员会,主要任务是为联邦政府公务员与私人企业交流提供保障。政府与私人企业之间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公务员的管理经验和能力水准,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这种交流还是培训公务员的一种方式。日本2000年制定了《国家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人才交流法》,其目的是加强私营部门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了解,并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和组织的灵活性。根据法律要求,将国家公务员选派到私营企业,按照劳动合同在私营企业中工作,原则上工作年限在3年以内,最长为5年。在此期间工资由企业提供,保留国家公务员身份。同样,企业员工也可以作为雇员借调到政府工作,原则上工作年限为3年以内,最长不超过5年,期间工资由政府部门支付。截至2009年10月,已有超过230家企业参与其中。此外,日本国家人事院还提出了一个让外部门专技人员来从事政府工作,包括律师、会计师、系统工程师、危机处理专家等,这些专业人士可被聘用5年以上。

(三)公务员跨国交流

全球化时代公共部门将要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国际问题,需要加强对区域问题的理解,提升协同治理的能力,以便在全球环境中有效工作,应对全球性问题。因此,各国政府都越来越重视公务员的国际交流。如英国部门和机构鼓励员工考虑未来为欧洲机构服务,并将其作为公务员发展的培训方式。欧洲机构的交流包括临时性和永久性就业机会。临时调动是指提供短期(5个月)借调工作机会,在此期间可以获得第一手工作经验和与欧洲机构间的互动机会。此外,还有独立的国家专家计划为公务员提供了借调到欧盟委员会工作的机会,时限可以长达3年以填补特定的职位。临时和备用计划为公务员提供临时合同,时限最长达3年。在此期间,工作人员不必辞职,如果政府部门和机构对他们重新回来工作感到满意,将为他们提供停薪留职的机会。法国政府积极推动公务员在欧盟成员国家之间流动。本国公务员可交流到欧盟成员国家工作,工资由欧盟成员国支付,其原属职系的晋升不会受到影响,进而有力地推动了公务员人力资源的开发。

nlc202309042023

三、国外公务员交流的基本特点

(一) 通过建立健全公务员交流的法律体系,保障交流的制度化、法制化

国外公务员流动不是个体的随意流动,是有计划、有组织地来开展。很多国家对公务员交流制定了较为详细、系统的法律体系,为公务员流动提供了法律保障。一方面,通过立法鼓励公务员交流。如法国、德国在公务员法中规定了交流的形式、交流的范畴、交流的时限等方面内容。除了公务员法对公务员流动进行规定以外,还有一些具体的法规、条例和规定来鼓励公务员交流。美国《政府间人员交流法》为联邦政府与州和地方政府公务员交流提供了法律依据。日本《人事院规则》就公务员交流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规定,为开展交流活动提供了指导。另一方面,通过立法保障公务员利益,解决其后顾之忧。如日本《国家公务员法》规定临时调动的公务员所在机构可以获得一笔经费,用于发放给临时调动者作为补助金。如德国规定公务员调任到新岗位,其职务应当与原来岗位的职务属于同一资历级别,退休的基本工资要和原来的水平至少持平。

(二)将交流与公务员培训、晋升相结合,鼓励公务员积极参与交流

公务员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涉及的知识面有限,视野也较狭窄,容易固步自封或产生懈怠情绪,不能开拓性工作。国外公务员交流制度不是为了交流而交流,而是将交流本身作为公务员培训的一种方式或晋升的必要条件,通过在不同部门的工作来开阔公务员的视野、丰富经验、提高全局观点、提升工作能力、调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如日本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必须进行流动,公务员流动的工作履历和表现也是其今后晋升的必备条件。英国政府将公务员体制之外的丰富经历作为进入高级公务员队伍的一项标准。美国将交流作为培训的一种方式,通过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私人企业之间的交流来丰富公务员的经历,借鉴管理经验。这种将交流机制与培训、晋升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大大激发了公务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交流成为公务员职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可以较大程度地发挥交流本身对公务员个体和所在机构的作用。

(三)尊重公务员个体意愿和职业发展,采用自愿与强制、短期与永久调动等多样化交流方式

由于公务员交流重视能力的发展、培养跨部门工作的思维能力、加强激励、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对员工的需求、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等,因此,国外公务员交流方式比较多元化,可按照其组织的需求和员工需求,采用更加灵活、适合的交流形式,提升了交流活动的效率和针对性。一般而言,为了增加公务员交流的可行性和效率,公务员交流主要分为自愿性交流和强制性交流,包括临时调动、调任、转任(永久性调动)、互调、借调等形式,以满足不同组织和个体的需求。公务员临时调动期间公务员的工资由原单位支付、其晋升和退休由原单位管理并享受应有的权利,期满之后回到原单位;公务员永久性调动后则与原单位脱离了关系,其工资、晋升和退休等事宜均由新单位管理;互调是基于相同职级的前提下让公务员在部门或部门间互相调用,是人员之间的双向流动。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家也鼓励本国公务员参与国际和区域交流,如欧盟成员国积极推动成员国之间的公务员交流,为本国公务员提供在欧盟及其政府机构交流的机会,培养其国际视野、提升其解决国际问题的能力。

不管采取哪一种交流方式,国外鼓励公务员合理流动的前提是尊重公务员本人对自由流动的意愿。如德国联邦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调动和交流必须首先征求公务员本人的意见;澳大利亚公务员基于自愿申请岗位调动。同时,在公务员交流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公务员个体利益,包括薪酬、职务级别、晋升、养老金等。

(四)建立公务员人才信息库,有效填补空缺职位,满足工作需求

公务员交流是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政府部门合理安排在编人员、灵活调整公务员职务并及时填补空缺职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些国家建立了公务员人才信息库,一旦某一个部门发生人事变动,或某一个岗位出现空缺,可以及时有效地选择合适的人选进行补缺。如澳大利亚政府的公务员数据库包括了公务员的履历、个人期望申请的岗位,这些信息一般会保留3个月,个人信息经过编码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该信息库挑选合适的候选者进行交流。法国要求各部门建立人才库。本部门有空缺岗位时,应按一定程序从本部门人才库中选用,若本部门人才库无合适人选,应从相关的外部门人才库中选用。荷兰政府也建立了公务员交流信息库帮助雇佣双方获取有用的信息。

(作者单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篇5:公务员公文的特点及

公务员考试常见公文的特点及范文

【京佳教育】

常见应用文体写作指导:函的特点、写作注意事项及范文

一、函的概念

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或者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时所使用的公文。函是应用写作实践中的一种常用文体。

函,从广义上讲,就是信件。它是人们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一种常用的书面形式。但是,作为公文法定文种的函,就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一般书信的范畴,不仅用途更为广泛,最重要的是赋予了其法定效力。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这说明,除有直属上下级之间隶属关系外的一切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甚至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一律用“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在阐述“函的效力”时强调指出:“函作为主要文种之一,与其他主要文种同样具有由制发机关权限决定的法定效力。”(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2004年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爱因斯坦

及行文要求办。可以有文头版,也可以没有文头版,不编发文字号,甚至可以不拟标题。

(三)单一性。函的主体内容应该具备单一性的特点,一份函只宜写一件事项。

三、函的作用

“函”有下列三方面的作用:

(一)相互商洽工作。如调动干部,联系参观、学习,联系业务,邀请参观指导……。

(二)询问和答复问题。如天津市民政局向民政部门询问的“关于机关离休干部病故抚恤问题”的问题以及民政部对此问题的答复,都是用“函”的形式。

(三)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如《民政部关于请安排每年生产三百辆火葬运尸专用车的函》就是为向国家计划委员会请求批准而发的。

四、函的分类。

函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

(一)按性质分,可以分为公函和便函两种。公函用于机关单位正式的公务活动往来;便函则用于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处理。便函不属于正式公文,没有公文格式要求,甚至可以不要标题,不用发文字号,只需要在尾部署上机关单位名称、成文时间并加盖公章即可。

(二)按发文目的分。函可以分为发函和复函两种。发函即主动提出了公事事项所发出的函。复函则是为回复对方所发出的函。

(三)另外,从内容和用途上,还可以分为商洽事宜函,通知事宜函,催办事宜函,邀请函、请示答复事宜函,转办函,催办函,报送材料函等等。

五、函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由于函的类别较多,从制作格式到内容表述均有一定灵活机动性。主要介绍规范性公函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公函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一)首部。主要包括标题、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

1、标题。公函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即受文并办理来函事项的机关单位,于文首顶格写明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其后用冒号。

(二)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结语等部分组成。

1、开头。主要说明发函的缘由。一般要求概括交代发函的目的、根据、原因等内容,然后用“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或“现将有关事项函复如下:”等过渡语转入下文。复函的缘由部分,一般首先引叙来文的标题、发文字号,然后再交代根据,以说明发文的缘由。

2、主体。这是函的核心内容部分,主要说明致函事项。函的事项部分内容单一,一函一事,行文要直陈其事。无论是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还是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等,都要用简洁得体的语言把需要告诉对方的问题、意见叙写清楚。如果属于复函,还要注意答复事项的针对性和明确性。

(三)结尾。一般用礼貌性语言向对方提出希望。或请对方协助解决某一问题,或请对方及时复函,或请对方提出意见或请主管部门批准等。

(四)结语。通常应根据函询、函告、函商或函复的事项,选择运用不同的结束语。如“特此函询(商)”、“请即复函”、“特此函告”、“特此函复”等。有的函也可以不用结束语,如属便函,可以像普通信件一样,使用“此致”、“敬礼”。

(五)结尾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

署名机关单位名称,写明成文时间年、月、日;并加盖公章。

五、撰写函件应注意的问题

函的写作,首先要注意行文简洁明确,用语把握分寸。无论是平行机关或者是不相隶属的行文,都要注意语气平和有礼,不要倚势压人或强人所难,也不必逢迎恭维、曲意客套。至于复函,则要注意行文的针对性,答复的明确性。

其次,函也有时效性的问题,特别是复函更应该迅速、及时。像对待其他公文一样,及时处理函件,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爱因斯坦

以保证公务等活动的正常进行。

“函”的写法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严格按照公文的格式写“函”。

(二)“函”的内容必须专

一、集中。

一般来说,一个函件以讲清一个问题或一件事情为宜。

(三)“函”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

(四)“函”的写法以陈述为主,只要把商洽的工作,询问和答复的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的事宜写清楚就行。

(五)发“函”都是有求于对方的,或商洽工作,或询问题,或请求批准。因此,要求“函”的语言要求朴实,语气要恳切,态度要谦逊。

(六)“函”的结尾,一般常用“即请函复”、“特此函达”、“此复”等惯用语,有时也不用。

六、写作范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宁波海关升格为正厅(局)级直属海关问题的复函

国办函〔2002〕31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海关总署: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宁波海关升格为正厅级直属海关的请示》(浙政〔2001〕27号)收悉。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函复如下:

同意宁波海关升格为正厅(局)级机构,隶属于海关总署,不增加人员编制。

其他有关事宜,请你们与有关方面协商办理。

国务院办公厅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二〇〇二年四月十八日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2年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爱因斯坦

总结的开头主要用来概述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主要任务、时代背景、指导思想,以及总结目的、主要内容提示等。作为开头部分,要注意简明扼要,文字不可过多。

2.主体

这是总结的主要部分,内容包括成绩和做法、经验和教训、今后打算等方面。这部分篇幅大、内容多,要特别注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态有三种。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三)总结写作的注意事项

1.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总结写作的基本原则,但在总结写作实践中,违反这一原则的情况却屡见不鲜。有人认为“三分工作七分吹”,在总结中夸大成绩,隐瞒缺点,报喜不报忧。这种弄虚作假、浮夸邀功的坏作风,对单位、对国家、对事业、对个人都没有任何益处,必须坚决防止。

2.要注意共性、把握个性

总结很容易写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当然,总结不是文学作品,无需刻意追求个性特色,但千部一腔的文章是不会有独到价值的,因而也是不受人欢迎的。要写出个性,总结就要有独到的发现、独到的体会、新鲜的角度、新颖的材料。

3.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有人写总结总想把一切成绩都写进去,不肯舍弃所有的正面材料,结果文章写得臃肿拖沓,没有重点,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而一般性的材料则要略写或舍弃。

写作范文:

新闻传播学院工会2007年工作总结

新闻传播学院工会

工会的基本职能有四项,一是维护职能,即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建设职能,即动员职工参加建设和改革;三是参与职能,即组织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四是教育职能,帮助职工提高思想文化素质。

根据工会法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工会工作要求,新闻传播学院工会进行了本学期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维护职能。在院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定期召开教代会,学院内涉及重大教职工权益的有关工作或福利政策,须经教代会通过。日常注意听取和收集教职工的意见,涉及职工权益的,要与有关部门沟通并及时给教职工以答复。工会主席代表教职工的利益,积极参加学院院务委员会会议,在委员会中站在教职工的立场发表意见,参与决策。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爱因斯坦

二、建设职能和参与职能。积极动员职工参加学院各项建设,在教学、科研和学院文化建设方面做一些工作。本学期协助学院召开两次教学和学生工作沙龙,发动教职工对教学和学生工作方面进行反思,找出薄弱环节和问题,提出积极的建议。在学期开始阶段开一次,提出问题和建议;在学期结束时再开一次,进行了总结。组织了一次学院的校友返校活动,策划建立一个校友的交流平台,听取已经毕业的校友对我院教学和学生工作的意见。

三、教育和桥梁纽带作用。协助学院党总支,积极组织学院教工的学习活动,邀请有关专家为教职工提供有益的讲座,积极开展文化活动,提高学院教职工的总体素质。发挥纽带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作教工和学院之间的纽带,一是作教工之间的纽带,排除相互间的误解,避免磨擦,增加沟通和理解。为此,工会应在平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问题,此外还要组织学院教工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创造交流机会、建立沟通的平台。本学期安排了两次活动,一是在学期开始时,举办一次聚餐会,一是在元旦时按惯例,组织学院的“忘年会”,集体迎接新年。此外,积极组织学院体育健身活动,进行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

四、职工福利和送温暖活动。根据年节和季节,协助学院发放相关的福利物品和奖金。在春秋两季组织职工的疗休养活动。对生病和生育的职工要积极地关心,进行探望和慰问。

常见应用文体写作指导:公告的概述与写作要点

1.概述

公告是党和国家向国内外郑重宣布重大事件和决议、决定等使用的一种公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指出:“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用„公告‟。”公告因其告知的范围更广,包括国内外的一切人士,所以它的发布人多为党和国家、政府的高级机关、涉及国内国际事务的管理机关以及它们授权的发言人等。

公告可适用于宣布国家机关的人员和职务变更,国家领导人的重大活动、病情、去世消息,重大科技实验、重大事项等。依据上述内容,可将公告分为人事任免公告、领导人重大活动及情况公告、重大科技实验公告和重大事项公告等。

2.写作要点

公告由标题、正文和签署三部分组成:

(1)标题

公告的标题应是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类别齐全,且三部分通常不能有所省略。如果发文机关为授权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机关,还要在标题中写明“授权”字样,这时标题中三部分的顺序可以稍作变动。

(2)正文

公告的正文通常不很长,多由告知内容和结束语构成。告知内容如属纯知照性的,只需写明事实即可;如属对被告知一方有所要求的公告,要在正文中写明有关要求。正文结束时,有时要用“现予公告”、“特此公告”等结束语。

(3)签署发文机关和日期。

公告是告知重大事项时使用的公文,正文不能写得冗长,不必要的叙述、议论和说明必须去 掉。文字应朴实庄重、鲜明准确。发文机关名称一般要用全称,属几个机关共同发文的,可用习惯的简称。政府机关的公告有时可将签署中的发文机关省略、日期移至标题之下标示。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指导:会议纪要写作要点

公文写作在近年的公务员考试中频频出现,但对于广大考生尤其是日常工作中接触公文少的考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相当一部分考生对此束手无策。为助广大考生备考一臂之力,京佳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概括了会议纪要写作的三大写作要点,供考生查阅。

会议纪要作为常用的公文文体之一,是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时使用的文种。可采取转发(印发)或直接发出的形式,类似于通知,发给下级贯彻执行;也可以报送给上级,类似会议情况报告,向上级作出反映;还可以发给平级有关机关,类似公函,使对方知晓,沟通情况。本文中京佳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概括了会议纪要写作的三大写作要点,供考生查阅。

会议纪要的写作要点:

1.明确会议宗旨,突出中心。一次工作会议,涉及的问题很多。在写会议纪要时,必须抓住会议所集中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形成纪要的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同时,一次工作会议,在具体讨论中必然会产生几种不同意见,不能把这些意见都纳入会议纪要,而应根据会议的宗旨,分析综合各种意见,集中反映符合会议中心要求的多数人的一致意见,同时,也要注意吸收少数人正确的意见。对反映会议中心议题的正确意见,可采用“会议听取了”、“会议讨论了”、“会议研究了”、“会议认为”、“会议决定”、“会议指出”、“会议强调”等提法,加以集中概括、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来;对有分歧的意见,如属研讨性质的会议可写进会议纪要中去。

2.讲究用语,注意条理。要按照会议纪要的不同用途,恰当地使用不同的用语。上报的会议纪要,就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爱因斯坦

应使用对上的语气,如“会议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会议考虑”等;下发的会议纪要,则可用“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强调”、“会议号召”等。

要注意条理化、理论化。这是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一个主要区别。会议记录一般要把每个人的发言尽量客观、详细地记录下来,而会议纪要则需要有一个对会议讨论意见的综合、分析、整理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条理化、理论化的过程。所谓条理化,就是要对会议讨论的意见,分类归纳,层次清晰;所谓理论化,就是要对会议讨论的意见,尽力给予理论上的概括,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当然条理化、理论化,并不是脱离会议实际,搞虚假的“粉饰”和“拔高”。

3.忠实于会议精神,做好记录。会议记录必然依据会议的实际内容,不能随心所欲地增减或更改内容,不能添枝加叶。在写作当中,感到有的地方必须有所增减时,要经主要领导同意,必要时还应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

会议记录是产生会议纪要的基础,也是整理会议纪要的原始性主要素材之一。只有认真做好会议记录,才有利于会议纪要的整理,并保证纪要的质量,做到准确无误。

常见应用文体写作指导:通报的特点、结构及范文

—、概说

通报是上级把有关的人和事告知下级的公文。通报的运用范围很广,各级党政机关和单位都可以使用。它的作用是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和歪风邪气,通报应引以为戒的恶性事故,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单位知道的事项。其目的是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教育干部、职工群众,推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特点

1.告知性。

通报的内容,常常是把现实生活当中一些正反面的典型或某些带倾向性的重要问题告诉人们,让人们知晓、了解。

2.教育性。

通报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们知晓内容,它主要的任务是让人们知晓内容之后,从中接受先进思想的教育,或警戒错误,引起注意,接受教训。这就是通报的教育性。这一目的,不是靠指示和命令方式来达到,而靠的是正、反面典型的带动,真切的希望和感人的号召力量,使人真正从思想上确立正确的认识,知道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3.政策性。

政策性并不是通报独具的特点,其他公文也同样具有这一特点。可是,作为通报,尤其是对表扬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来说,在这方面显得特别强一些。因为通报中的决定(即处理意见),直接涉及到具体单位、个人,或事情的处理,同时,此后也会牵涉到其他单位、部门效仿执行的问题。决定正确与否,影响颇大。因此,必须讲究政策依据,体现党的政策。

通常按内容性质把通报分为三类: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和情况通报。

1.表彰性通报。

表彰性通报,就是表彰先进个人或先进单位的通报。这类通报,着重介绍人物或单位的先进事迹,点明实质,提出希望、要求,然后发出学习的号召。

2.批评性通报

批评性通报,就是批评典型人物或单位的错误行为、不良倾向、丑恶现象和违章事故等的通报。

这类通报,通过摆情况,找根源,阐明处理决定,使人从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这类通报应用面广,数量大,惩戒性突出。

3.情况通报。

情况通报,就是上级机关把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重要情况告知所属单位和群众,让其了解全局,与上级协调一致,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克服存在的问题,开创新的局面。

这类通报具有沟通和知照的双重作用。

三.通报的结构

1.标题。

由制发机关,被表彰或被批评的对象和文种构成。

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如《国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爱因斯坦

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少数地方和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集资问题的通报》;另外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给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救人的王××同志记功表彰的通报》。此外,有少数通报的标题是在文种前冠以机关单位名称,如《中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通报》;也有的通报标题只有文种名称。

2.主送机关。

有的特指某一范围内,可以不标注主送机关。

3.正文。

表彰(批评)通报正文结构有三部分: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篇6: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建立的,同时又改革

了传统的人事制度的弊端,因此它既不同于西方公务员制度也不同于

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

一、我国公务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政治立场明确,公务员不搞

“政治中立”,不参与政党之间的竞争。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总则中明确规定“国家公务员制度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这说明我国公务员制度是

党的组织路线,而西方公务员不得参加党派活动,不得带有政治倾向。在我国,公务员不仅可以参加政党和政党的活动,而且应积极参与国

家的政治生活,对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同时,公务员中的共产党员,根据党章的规定,还有义务贯彻执行党的基本

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

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监督

并宣传党的主张。这与西方国家公务员在国家政治活动中要保持“政

治中立”是不同的。在西方国家,法律规定公务员在国家政治活动

中要保持“政治中立”,公务员参加政党或其他政治组织的活动受到

禁止或限制。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

一个独立利益集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国

公务员的考核、奖惩、晋升等都要考察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西方

公务员则以通过自己的工会等组织同政府谈判,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利益。

国家公务员制度与传统人事制度比较,新公务员制度更具活力,更具有科学性。

1、国家公务员制度在科学化、法制化上比传统的人事制度有很大的提高,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在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基础上推行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分类管理的一种制度,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一整套规范,它除了有总法规,还有若干个配套的单项法规及其实施细则、实施方案,从而形成一个健全的法规体系。

2、国家公务员制度在管理机制上比传统人事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强化。

⑴国家公务员制度有竞争机制。在公务员考试、考核、晋升、任免等方面,都体现了优胜劣汰机制,在保证每个职位都有最优秀的人员来担任。

⑵国家公务员制度有廉政勤政保障机制。《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对公务员的义务、纪律、考核、奖励、回避等方面都加以严格约束,并通过监督来加以保障。

⑶国家公务员具有能上能下、新陈代谢机制。国家公务员制度对公务员进行考核,如不能胜任工作要免职,并实行不同职务的最高任职限制、年龄及部分职务的聘任制度,竞争上岗,职位轮换,职务聘任制,打破终身制,增强行政机关的活力。

3、国家公务员制度在队伍优化上比传统的人事制度有新的突

破。

⑴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在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基础上推行的。

⑵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在人员精简基础上建立的。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国家公务员不搞“两官分途”,而西方文官制度要求公务员与“党派脱钩”。我国公务员制度根据党的组织人事路线、方针、政策制度,坚持党对人事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组成人员的国家公务员是由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负责考察,依法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党务委员会选举或决定任务,西方文官制度对公务员的管理强调“与党派脱钩”,公务员职务晋升不受政党干预。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因此,不存在多党轮流执政的情况。在我国各级机关中,不论是领导成员公务员或是非领导成员公务员,不论是选任制公务员或是委任制公务员,也不论是领导职务公务员或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尽管他们在产生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如无另行规定,所有公务员的权利、义务和管理,都适用《公务员法》,所有公务员都是人民公仆,其工作性质是基本一致的;他们之间也可以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交流。

四、公务员制度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在我国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是党的干部路线的基本内容,也是我国《公务员法》规定的任用公务员的一项原则。国家公务员在录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对思

想政治方面严格要求,考察公务员的政治思想,考察公务员的道德品质,要用“德”和“才”两把尺子去衡量,要求二者同时具备。而所谓“德”,是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表现”。考察公务员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看其是否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以及政治上是否坚定,是否模范执行宪法、法律和法规;考察公务员的道德品质,主要是看公务员在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包括是否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是否遵纪守法、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忠于职守、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等。同时还要具备“能、勤、绩、廉”,并强调注重工作实绩,这些与西方公务员制度强调功绩制也有所区别,在西方国家,对公务员主要强调职业表现和工作绩效在录用和考核标准上,有的强调“专才”,有的强调“通才”,把业务能力、工作绩效等作为录用和考核的主要标准。坚持德才兼备标准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特色。

五、建立中国公务员制度的重要意义。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是以考任制为基础的,在公务员“进、管、出”三个环节上以“进”为突破口,建立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基本原则。无论是英国诺斯科特和杜威廉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还是美国的《彭德尔顿法》,其最重要的意义就表现在确立了经过竞争性考试择优录用文官的原则,从而标志着现代文官制度在英美两国的形成。建立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举措其最具突破性的贡献同样如是。在中国,关于毛遂自荐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但毛遂在自荐时所讲的那句话却不一定大家都知道。他当时说:“智士处世,如锥处囊中,其颖立见。”毛遂的这段话非常耐人寻味,不能不使我们联想到客观环境与人才发现之间的关系。假设是一个铁皮箱环境,保险柜环境,再锋厉的锥子也无济于世,其颖不单不会立见,还可能会永不相见。这种时候,看来只有电钻才能派上用场,不是没有办法,只是难度太大。我们过去的干部任用方式极为单一,完全靠领导说了算,往往是黑箱操作,透明度很低。难怪老百姓创作了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是“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在这种环境中,人才难以脱颖而出,难以合理就位。这就好比踢足球,不仅好球员可能得不到上场表现的机会,而且该踢后卫的可能错当了前锋。从而造成人才的大量积压与浪费,妨碍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考任制已在中国全面起步。老百姓对此无不拍手称快。他们说:“卷子总比条子好,赛马总比拍马强。”的确,从“伯乐相马”到“赛场比马”确是一种质的进步。到目前为止,通过考试进入国家政府机关的各类人员已超过万人。其中不仅有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而且还包括一些司局一级的政府高级公务员。尽管在公务员考录工作中目前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些问题多表现于技术和操作层面,随着执行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公务员制度的整体完善,相信那种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性环境(囊状环境)一定会逐渐形成。

总而言之,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为公务员管理提供了基本

法律依据,它学习和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一些积极内容,继承和发扬中国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优良传统,总结和吸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制度化。从而真正破除了人治管理,实现了人事法冶。

赵芳

上一篇:甘肃省水资源水权制度建设研究下一篇:党员语文教师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