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案例反思

2024-05-15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案例反思(共8篇)

篇1: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案例反思

拓展:

否定词位于句首,使用部分倒装。常见的否定词有: never, not, not only, little, seldom, hardly, in no time, by no means…

(设计意图:在拓展前,我展示了三位奥运冠军──郭晶晶、张怡宁和杨威的照片,并在他们的照片上打出他们的“口号” ──“I will never give up!”改写为“Never will I give up!”运用演绎法,引导学生运用从“特殊”到“一般”概括理论。)

Game:

Work in pairs, rewrite the sentence in inversion. Do it orally. One reads out the original sentence, the other rewrites it. The pair which rewrites the sentence correctly wins a star for the group. And the group with the most stars will win.

(设计意图: 课间分发纸条任务时,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52位学生俩俩合作,26个小题各不相同。故这个活动从合作教学和交际教学的原则出发,不仅提供情景教学的多样性,而且让学生整堂课都处于新鲜感不断的亢奋状态中,促进有效学习。)

Step 4: practice and summing up (3)

Here comes the result. (一语道出本节课的最后一个语法——完全倒装)

Open your mind and find one more example in this unit.

(key: Here comes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Rewrite the sentence above in normal order.

(key :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comes here.)

Group work── Compare the following pairs and find the rule:

(1)①Today many teachers come here. ② Here come many teachers today.

(2)①Mr. Black went there. ② There went Mr. Black

(3)①There is a book on the table. ② On the table is a book.

(4)①He went away. ② Away she went.

(设计意图:提供四组句子,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探究法、观察法、发现法等找出每组句子的不同点。从而归纳出下面的结论。)

Summary:

句子中表方向和地点的 (副)词、(介词)短语可置于句首,以示强调。主语是(名词)时,完全倒装;主语是 (人称代词) 时,主语和谓语的语序不变。

Practic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first normal then inversion.

(1)她已经来了。

(2)我的建议如下。

(3)我们教室前面有一排高高的树。

(4)前面做着一个老妇人。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用正常语序翻译,再结合刚才summary中完全倒装句的特点改写为倒装句。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超强的模仿力的特点。)

Step5: consolidation:

Work in group of 4 and do use inversion!

Make up a short story (about 5-8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Fairy tale DIY(自编童话版)

Title: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Help: a small wooden house小木屋

(1) In no time Snow White .

(2)In front of her .

(3) Nearby a river .

(4)Not only Snow White , but also .

(5) (否定词) (助动词)Snow White forget this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the seven dwarfs(小矮人也不会忘记。)

Here is the beginning of your story :

One day outside was Snow White swinging. Suddenly…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One day outside was Snow White swinging. Suddenly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贴近学生的阅历,能迅速调动他们的创作热情。而且我采用了造句和连句成文的半开放式作文,最后才过渡到作文,使任务具有可操作性。)

Step6: homework

Finish DIY your story and write it down in your exercise book.

(设计意图: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旨在巩固学生所建构的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设计了造句、连句成文的半开放式作文,使任务具有可操作性。而且任务的结果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并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篇2: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案例反思

实施新教材的几年来,大部分高中教师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忽视语法教学的倾向。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分追求教学过程的交际化,不重视或根本不讲语法,使学生丧失了最基本的分析句子结构、把握曲折附加成份的能力,在言语交际中,遇到与课文内容一致的,张口就来,十分流利,稍加变换便错漏百出,在书写练习和测试中,动笔就错,语言的逻辑和规范性及变通能力较差。现行高中英语教材吸收了现代语言的教学思想,强调语言功能、意念、结构、话题相结合,改变了传统教材中以语法为线索的编排体系。现代高中英语教材的编排模式,曾一度使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片面追求教学中的交流化,不重视或不进行语法教学,致使英语教学中语法被淡化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

长期以来,语法教学就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后,语法被划分到语言知识中,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可见,新课标还是很重视语法教学的,之所以将综合语言运用能分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乃是希望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过分重视语法讲授、忽视对学生其它方面的培养的局面。另外,根据应用语言学中的第二外语习的理论,语法的学习对于母语外第二外语的习得起归化和促进作用。再者,我国英语专家王宗炎认为:“学英语,必须取得语法知识?不懂语法知识,听英语,读英语无法理解,说英语,写英语更无从下手?”因此,我们还是要重视语法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积极探索出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一、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虽然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教学有效性的界定及其标准不尽相同,但都认为有效教学是为了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语法教学的目的不是仅仅掌握一些抽象的语法规则,而是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这就好比画画、游泳和打球等教学活动,其理论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学习者更好地进行实际操作和运用,最后能自己画画、游泳和打球,甚至达到熟练化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法教学也是这样的,它不仅仅传授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其目的是必须将知识运用到具体实际。因此,我们可以说,语法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教师要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并运用某一语法,从而使学生获得某种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二、提高语法教学有效性的设计

(使用教材 新课标必修四 unit 4 动词ing形式做状语的教学过程设计 )

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和书面语言的描述创设一个情景,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先接触到将要讲解的句型,并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铺垫。配上生动形象的图片有助于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不同颜色的单词和短语,并注意动词的用法,共9句。

第二步:句型变换和分析状语类型。首先,以教师问,学生集体回答的形式,将不同类型的状语从句转换为动词ing形式短语做状语的句子。转换后的句子就是之前学生在阅读故事中见过的那些句子,以此让学生回忆并加深印象,共6句。如:when he caught sight of such a great deal of money, he felt so surprised with his mouth open.→catching sight of such a great deal of money, he felt so surprised with his mouth open.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动词ing形式做什么状语,如上面的句子就是动词ing形式做时间状语,相当于一个时间状语从句,一般放在句首或者句尾。最后在此环节中,通过一组句型转换,让学生得出动词ing形式作状语的否定形式,即在动词ing前面加上否定词。

第三步:总结状语类型。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动词-ing(短语)可以做不同的状语,教师也可以检查学生对此理解与把握的程度。

第四步:练习。将不同类型的状语从句转换为动词ing形式做状语的句子,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转换后的句子,共6句。

第五步:列出两组句子,以分析和比较的形式导入动词ing形式的完成时,并进行练习。如:after he finished these words, he fell down .→finishing these words, he fell down .

after i had finished my work, i went home.→having finished my work, i went home.

第六步:总结动词ing分词的一般式和完成式。同样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比较与总结,让学生更加清楚动词ing形式的现在时和完成时的用法。

第七步:练习。单独请某些学生用动词ing形式的现在时和完成时改写句子,共6句。

第八步:以表格的形式导入动词ing 形式的语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给学生呈现动词ing形式被动语态的结构,并马上进行练习。

主动形式 被动形式

一般时 doing being done

完成时 having done having been done

第九步:高考链接之语法填空。文章内容为之前讲过的故事,只不过句子形式有改变。本练习要求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出全部的答案,并将答案写在纸上交给教师。

one day, when liang weifu walked along a street, he found a black bag and opened the bag with curiosity. 1._________ his surprise, it’s full of money.catching sight of such a great deal of money , he felt so 2._________ (surprise) with his mouth open. 3. _______(take)those money, he can buy a lot of things. instead of keeping those money for themselves , he and his classmates 4._______(decide)to take the money to the police. 5.________ (praise) and thanked by the policeman, he felt relaxed and happy. 6._________, checking the money carefully, the police made a 7.__________(conclude) that all the money was fake.the police followed the clues he 8._________ (offer),catching the law breakers involved with fake money making. 9._____________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to our society, he was honored 10.________ the outstanding youth.

answers: to; surprised; taking; decided; being praised/praised; however; conclusion; had offered; having made ; as

三、提高语法教学有效性的反思与总结

语法教学和其他教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所以提高其有效性在遵循普遍规律的同时,也有着其特殊的地方,这也是我们英语老师应该注意的地方。为了提高英语课堂语法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该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的设定和实施

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航标,所以,目标的设定和实施就显得尤为关键,语法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施自然也不例外。首先,目标的设定要完整。新课程规定了课程目标的三大领域,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般而言,语法教学目标的设定也应该包括以上三大领域。“有效教学必须促使学生在这三大领域上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任何一节语法课都要硬性的套用以上三大领域作为教学目标,或者很牵强的在某节语法课中以某种情感、态度或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因为语法教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主要目标是知识和能力目标,其它目标的存在应该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其次,目标的设定要具体。设定的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而且其表述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和行为动词。行为主体应是针对学生的。行为动词应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朗读、背诵、翻译、造句等。行为条件包括信息的提供或提示。表现程度即用以评价和测量学生学习表现的内容。语法教学的目标应是学生对某个具体的语法点及其形式、意义和运用的理解或掌握,其程度也应该是具体的、有层次的。

最后,目标的实施要落实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目标设定好之后,教学活动就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语法教学也是如此,它非常需要相应的具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枯燥无味的、抽象形式的语法规则。于是,我们这节语法课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掌握动词ing形式做状语的几种用法,掌握其否定形式、现在时、完成时及其被动语态,并能了解和区分动词ing形式做状语时现在时和完成时的不同。2.使学生能利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日常交流,完成基本的记叙文的写作。3.培养学生拾金不昧的精神品质。

(二)情景和任务的设计

学习要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语言学习如果在特定的情景和任务中将会得到更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我们通过图片和书面语言文字的描述创设了一个拾金不昧的情景,根据故事中出现的句子提出了一些教学任务,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在学完动词ing形式做状语后,有教师建议将最后的语法填空练习换成另外一种形式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看一段有趣的视频之后,写出几个用动词ing形式做状语的句子,当然,教师最好给出相应的单词作为提示。也有教师建议,可以进行分组合作,不同组写出句子的不同成分,然后随意抽取这些成分,让学生组成一句用动词ing形式做状语的句子。这些活动都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巩固学生的语法知识,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我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而且设计那样的教学任务,需要能很好的控制时间并组织好课堂教学秩序。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还是选择了语法填空的练习。我认为这种书面形式的练习,只要运用的合适、合理,同样也可以起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效果。

(三)模式和方法的采用

新课改实施以来,很多教师顺应新教材的变化,在语法教学中不断创新,逐渐改变了以往的“呈现(语法规则)+操练(句型)”的模式,改变了教师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与此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两种常用的模式,一种是“呈现(语言现象)——实践(句型)——运用”,适合新授课;另一种是“呈现语法点——讨论归纳——巩固操练——综合运用”,适合复习课。上面的动词ing形式做状语是一节复习课,其设计的模式也正好和常用的语法教学模式相似。这也充分说明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大多数教师都能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和总结,然后模仿操练,达到口头和笔头上的灵活运用,逐渐形成学生中心的自主学习。

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的方法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教师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教法,考虑到与学生的互动,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法,考虑到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法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把语法作为静止的语法规则和知识传授,或者是在学生没有了解语法结构的意义之前,就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几组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知识点和不同点,从而更进一步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如:

making great contribution to our society, he was honored as the outstanding youth!

having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our society, he was honored as the outstanding youth!

the police checked the money carefully,making a conclusion that all the money was fake!

篇3: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案例反思

语言学家认为完整的语法教学应包括语法形式, 意义和使用三个方面。让学生掌握了语法并不等于掌握了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因此有效的语法课堂教学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实践能力而不是掌握一些抽象语法规则条文。教无定法, 无论是传统的归纳法, 演绎法, 还是现在的情景法, 交际法, 任务法等多种语法教学法都必须以语言运用为主, 应该注重语法结构的意义与交际活动中的应用。也就是说,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语法课, “激活”课堂, “激活”语法, 要把帮助学生正确灵活的运用语法结构进行语言的交际活动为目的,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从而提高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1 语法教学课堂实践体会

笔者从一堂语法课为例 (present participate used like an adjective and an adverb) , 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实现有效语法教学可能的途径。

1.1 激活学生背景知识, 实现课堂互动

从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和语言材料出发, 正确引出语法概念, 理解语法结构所表达的意义。在lead-in环节, 教师从学生身边事物出发, 和学生一起谈论家乡, 利用多媒体, 给出图片和例句:

The_______conditions for people in Wuhu are quite comfortable.

The roller coaster in Fantawild is very______.

学生根据图片和教师引导, 很自然的就能填出living和exciting两个V-ing形式, 引出语法现象。在接下来的brainstorming中笔者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V-ing形式的词, 并给出示例, 如encourage——encouraging.学生们都很积极的思考和回答。这种无意识的心理倾向的建立, 很好地激活了学生的词汇知识, 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授语法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参与, 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创造互动和交流的机会, 改变语法课堂一味平铺直述的语法灌输, 让语法课变的有意思和有意义。

1.2 创设语言情境, 真实感受运用

教师可以利用语言和多媒体, 创设生活中的语言情境。这样的做法既形象直观, 生动活泼, 又能降低学习难度, 优化课堂, 提高效率。比如, 这节课教师描述了一个情境:

To do his new job well, Michael has to be creative and imaginative.Besides, he has to master communicative skills.In brief, Michael’s new job is very_______.

同学们都很积极的通过上下文提供的语境猜测此处该填什么, 因为有前面的brainstorming做准备, 多数学生还是能很快的想到challenging这个词。所以这个过程有了学生积极的参与和思考, 更多的学生能体会到v-ing形式此处的用法。并能进行一定的语法总结。另外, 教师从校园网上下载了学生课外活动的照片和图片, 设置了几个相关句子, 通过描述图片, 改写句子等形式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步掌握v-ing形式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 了解到v-ing形式的词与逻辑主语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自己总结束语法现象并运用。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同时教师的语言简洁, 清楚, 有针对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始终要让学生体会到“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we must know is how to use it.”

1.3 渗透任务型教学,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运用。检测学生掌握语法的最好方式不是几道单选语法题, 而是要利用语言知识进行语言功能的训练。通过提示性的语境设计或从现实生活中发掘题材设计的一定的任务, 让抽象的语法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 体验, 实践语言知识。更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比如, 这节课设计的任务就是写博客, 教师屏幕上列出了一些信息, 要求学生结合课堂上所学的语法知识, 写一篇小文章发表在博客上。在后期的检测中发现, 大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 甚至有学生写出了意想不到的精彩句子。

1.4 以鼓励为主, 让学生体验成功

语法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需要教师在课内外给学生配备一定量练习的同时, 要帮助学生创设更多的语言运用的机会和情境。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印象, 从而在遣词造句时也会自觉按照这种规则来表达。积极的鼓励能起到促进作用, 在作业和测验的设计中, 避免偏题怪题, 按学生掌握的程度做题和测验。这样学生在语法学习的过程中有了多次的成功体验, 就会对这种语法现象充满自信, 从而为更深层次的语法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 语法课堂教学的课后启示和反思

每次的语法课都会留下反思和启示。新课改后, 我们也一直在探索最有效的语法教学途径。即英语语法应该怎么教?教什么?笔者认为, 作为新课程的主体, 英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学会如何灵活地将学生的英语学习融入个人生活体验。打造新型有效的语法教学课堂。

2.1 从语法教学上升为语法技能教学

如果说语法是一门知识, 那么学生具备了老师教的这门知识却依然不会使用的话, 双方都没有完成任务。在拉森弗里曼博士编著的《语言教学:从语法到语法技能》一书中, 作者运用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词“grammaring”, 旨在强调语法的技能方面。与听说读写译一样, 语法技能需要大量的练习, 而这种练习绝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 而是在一定的语境中“give them tools to learn”。同时教师另外一个重要任务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的语法知识应在什么样的具体交际场合中恰当地, 有意义地使用。所以, 教师在课堂上所举的例子也必须是在一定情景下即符合语用又具有实际意义的。

2.2 从语法静态规则演变为动态运用过程

规则是静态的描述或规定, 而语言却是灵活多变的。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 而兴趣又常常产生于活动。当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言时。整个大脑都很活跃, 对所学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更加清晰, 思维更加深刻, 记忆也就更加牢固。教师可以把某些语法教学转化为交际活动, 有重点地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教授。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主体意识同时动起来。

2.3 从学生被动接受到师生课堂互动

“语法绝不是枯燥的, 诚然, 作为教师, 我的工作不是娱乐 (entertain) 学生, 但我相信我必须要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engage) ”。 (Larsen-Freeman, 2010:21) 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只听不说, 只记不用的被动学习“哑巴英语”。因此, 教师除了要清楚明晰地教授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外, 更重要的是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给学生学习语法技能的工具。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没有统一的方法模式, 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来量体裁衣;如何保持学生的积极性, 需要教师不断变化教学方法手段。与此同时, 在语法课堂上, 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犯错”, 这种教学态度会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从而更大胆地去参与课堂。其次, 教师要做出表率, 表现出对语法的浓厚兴趣。教师对于语法的态度是很有感染力的。这就是身教胜于言传。

3 结论

将语法仅仅当作一个静止的知识体系教给学生的作法是不得当的, 它同语言的其它要素一样, 是一种旨在发展学生语言运用和培养学习能力的教学。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从学生运用知识的角度出发, 不断反思总结, 不断探索, 才激“活”语法, 让语法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它的价值。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语法课堂教学中, 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课堂语法教学, 不应死板地教授语法条条框框, 而应该把语法作为一种技能传授;力求从学生运用知识的角度出发,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让学生在运用中激活语法知识和语法课。

关键词:英语语法教学,技能,运用,激活

参考文献

[1][美]拉森弗里曼.从语法到语法功能[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2]高萍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反思与启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8 (2) :115-118.

[3]邱源.英语语法教学理论发展及趋势调查报告[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 (1) :156-157.

篇4: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及教学反思

关键词:语法;高中;英语教学;语法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164-01

一、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及遵循的原则

1、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随着交际教学法在我国的引入,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语法的作用被淡化。现行的中学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材(人教版)是以交际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采用话题、功能和结构相结合的编排体系,语法项目呈隐性的、螺旋式排列。

2、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应该改革通过大量机械性训练来巩固语法知识的教学方法。且要遵循以下原则:

(1)简要。所谓“简要”,是指语法教学应简明、扼要。“简明”就是简单明了,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泥于语法术语,少讲概念,少下定义,而是要尽可能多地举例,或是提供包含这些语法项目的语篇,让学生先明白语法的具体内容。“扼要”则有两层含义:①注重重要的语法项目。②注重语法的重要内容。

(2)多种方法归纳记忆语法规则。教师可以精选一些包含某些语法结构的格言、谚语、名言等,让学生通过记忆和运用这些句子而起到既能背诵,又能熟悉运用某项语法形式的作用,一举两得。用编口诀、顺口溜的方式整理需要记忆但又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设计,别具匠心。

①仔细挑选例句。讲解语法离不开举例,例句的选择也应研究。选择例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有人生哲理;有时代气息;有幽默感

②教师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创设语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用法。例如,在教授can, may, must 等情态动词时,教师可利用以下对话进行教学:

A: Look! Someone is there.Who can it be?

B: It may be our math teacher,Mr.Dong.

C: No, it can't be him. He has gone to Dalian

D:Oh,I've got it.It must be Mr.Wang.They look like twins.

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问题与反思

1、高中语法教学出现的问题

近几年,中学英语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英语语法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英语语法知识,但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仍然发现语法教学和学习者在英语语法的运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目前绝大多数英语教科书及课外辅导书对语法项目的编排不像以前教材的语法项目那样有顺序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所以,在教学中遇到需要讲解的语法项目时,教师的讲解也只能是东拼西凑,支离破碎,难成体系。

(2)英语语法意识淡化。许多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英语语法基础,导致学生的英语语法知识贫乏,阅读水平下降,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写作能力更不用说了。

(3)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许多学生愿意接受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些学生更习惯于坐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语法知识,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

2、高中语法教学反思

我国著名教授熊川武博士把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反思对语法教学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灵活使用教材,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语法规则的能力。在学生大量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应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想,不断拓宽和加深学生对同一语法项目的认识,提高其运用能力。

其次,突出重点,集中教授。语法教学要集中内容、集中材料、集中时间、集中一切手段与方法,特别是进入选修教材的语法学习和高考复习备考阶段,更应如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充足语境中反复实践相关的重点语法项目。

最后,提倡发现学习。让学生在所学课文中去发现与本单元语法项目相一致的语言表达形式,并能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就语法项目进行观察、归纳和总结,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三、结束语

篇5: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语法教学的改革也已经提上日程,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法的热情,所以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早该退出历史舞台。教师必须探究如何把语法教学向高效、有趣、实用的方向转变。

一、学习本身是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更是提高和深化的过程。传统的语法教学是首先讲很多很多规则,然后举例验证那些规则,学生觉得唯一可以提高语法的方法就是熟记语法规则,背诵典型句子。如此学生的一天变得异常枯燥乏味。如今,语法教学正在转变,不再是老师一味的灌输各个语法规则,而是老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的语法现象,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新的语法现象该怎么运用才算正确。如此,学生更加有成就感,而且以这种方法学到的内容也不容易忘记。

二、将语法教学与阅读结合。如果把语法教学放在阅读过程中,就能让学生发现,思考,分析遇到的语法现象,加深对这些语法现象的理解。如,教师在教授动词过去时态和过去进行时,可以让学生看一篇文章:Last week I went to the theater.I had a very seat.The play was very interesting.I didn’t enjoy it.A young man and a young woman were sitting behind me.They were talking loudly.I got very angry.I could not hear the actors.I turned around.I looked at them.They didn’t pay any attention.In the end I could not bear it.I turned around again.I couldn’t hear a word.I said angrily.The young man said that it was none of my business.He said that it was their private conversation.然后让他们说出遇到的新语法现象,同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词或词组last Sunday in the morning do home work in the afternoon play basketball in the evening watch TV surf the Internet go to be等,让学生描述他们怎样度过上个星期日的,最后教师让学生把描述的句子写在作业本上。通过阅读语法教学活动既能让学 生学习语法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阅读能力。

三、老师设疑不正。平行班的学生设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可以循序渐进的给学生提供问题,再让学生自己逐步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将已经设置的和已经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也可以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四、不要忘记表扬学生。任何人都需要表扬,尤其是正在学习的学生。老师不能只看考试成绩,要看学生本身的能力和水平,如果他有了进步,应该及时鼓励和激励。随堂的表扬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6: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第一,首先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语法理论知识。

第二,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设计出最适合的语法讲解法。

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在备课的时候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难度和深度,因人因地宜,做出取舍,进行改编。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水平,必要时可补充适当的内容,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如:在讲解倒装语序时,课本中归纳了9点。尽管比较全面,但我认为可以把倒装分为分成两大板块:全部倒装和部分倒装;然后分别列出有哪些情况需要倒装。

其次是可以把课本的第六点和第八点统一归纳为含有否定意义的副词或连词,这样更易于学生记忆。

再次,课文中的归纳并没有完整,在平时教学中还应补充。如句型:Not only…but also…, No sooner…than…; Hardly…when…,注意他们的共同点和搭配的不同点,以及他们和Not until 放在句首用倒装的区别。

又如 as 引导让步状语时,句型为:表语/状语/动词原形+as+主语+谓语的特殊句式和may表祝愿的句子,一般用全部倒装;若谓语带有情态动词则用部分倒装,如:1)。 May you succeed! 2)。 Long liv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多总结,多积累,不要纯粹的照搬书本。

第三,把本来枯燥的语法讲解设计在一定的生活语言情景中,使教学呈现更加的真实化和生动化。

篇7:高中英语语法课教学反思

前不久,笔者听了本校的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就是人教版Book 1 Unit 4 Earthquake 中的定语从句。笔者通过对本堂课的观察,对目前高中英语语法课的课堂形式及其效益作了一些反思。

一、案例回顾

Step 1: 授课老师通过中文提示,让学生在本单元学过的文本中找出以下句子:

1. But the one million people of the city, who thought little of these events, were asleep as usual that night.

2. It was felt in Beijing, which is more than two hundred kilometers away.

3. A huge crack that was eight kilometers long and thirty meters wide cut across houses, roads and canals.

4.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were killed or injured reached more than 400,000.

5. Then, later that afternoon, another big quake which was almost as strong as the first one shook Tangshan.

6. The army organized teams to dig out those who were trapped and to bury the dead.

7. Workers built shelters for survivors whose homes had been destroyed.

Step 2: 教师通过PPT列出上述句子,并对它们的句子结构特点做解释之后,引出

定语从句的概念和先行词的称谓。

Step 3: 教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另外6个例句,让学生翻译成中文并找出例句中

的定语从句和先行词。

Step 4:学生造句, 教师点评并做修改。

Step 5: 教师在上述6个例句中划出关系词:who, whom, that, which, whose,

解释这些关系词分别在从句中充当的成分(在黑板上板书)。随后,教师陈述这些关系代词在指代先行词时的用法区别。

Step 6: 教师继续呈现以关系副词 “when , where, why” 等引导的定语从句例句。

Step 7: 学生翻译成中文,教师讲述关系副词在定语从句中的成分(在黑板上板书)。

Step 8: 教师对比、小结关系代词 “who, whom, that, which, whose”和关系

副词“when, where, why”等引导的定语从句之间的区别。(制作成表格)

Step 9:学生选择题练习(定语从句专项训练)

Step 10: 教师讲析,并简要回顾定语从句语法规则。

Step 11: 布置作业:定语从句专项训练。

二、问题分析

1.教学目标设置过高

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动机。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新生,对复杂句型接触较少,还不能熟练运用五种基本句型。定语从句对这些学生来说还是全新的知识,因此,教学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让学生在一堂课仅有的45分钟内,从了解定语从句的概念开始到学会区分各种关系词引导的定语从句,并能解答高考难度的综合题,这无疑是脱离了学生实际水平,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成了“拔苗助长”。

2.课堂教学模式过于教条

教师为了能够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想方设法地在课堂上把有关定语从句的知识展现在课堂上,单一地采用了“老师讲,学生记”的办法。表面上看,老师煞费苦心地把定语从句的用法特点以及例句一一写在黑板上,学生也不辞辛劳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但是过于模式化的语法课堂没有激情,没有创造,没有灵性,没有活力,有的只是教师的平铺直叙,有的只是学生的机械性的劳动,有的只是教师简单的重复活动,有的只是学生的应付与无奈。教学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大打折扣。学生在枯燥乏味的教条主义下,纵然是被灌输,被记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之气之所在而不知其之所以来,更不知其之所去”,语法课堂缺乏生动的语言情境,学生缺乏积极深刻的思考,没有真实的语言运用练习,最后还是不能正确运用定语从句。

3.课堂活动缺乏学生主体参与

学生在本堂课中的参与成分很少。仅仅体现在这样几个活动中:找文中例句——找例句中的关系词和定语从句——模仿造句——做单项选择题。从活动形式看,即使存在着一些师生交往,如教师问、学生答,但这种交往有不少仅仅是形式上的,是教师为了延伸教学、推进教学进度所设计的。整堂课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往,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去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无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体系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4.应试色彩过浓

很多教师把语法课的最终目标设定为能让学生顺利应付高考,为此,他们在课堂上常常惟考试惟上,以练习高考题为常规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无论是定语从句知识的内容的广度还是深度上来看,本堂课都是以考试为准则,以考试为指挥棒,以传授语法细则和讲练语法题为主要活动形式,没有从语言的实际运用性出发来设置、开展课堂活动,致使语法课失去真正的意义。

5.教学环节出现“断链”

在这堂语法课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看似紧密,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对上一个环节的目标达成和下一个步骤的实施出现了“断链”。如 “Step 3”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从位置上来判断例句中的先行词和定语从句,或者说,是从一个复合句中 “认出”定语从句部分,而“Step 4”的目标则是让学生能模仿例句造句,重在运用。为此,这两个步骤之间缺乏一个过渡,中间需要有更多的活动来输入足够的知识,最终达成“模仿造句”的输出。

三、教学建议

1.树立正确的语法课课堂理念

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而语法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教师一味地遵循传统的语法教学理念,过度地看重考试,过度地强调语法规则,仅注重语言的形式,忽视语言的实际运用,结果只会导致语法教学的失败。语法课是最终运用语言的课堂,不是考试的课堂。因此,高中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摒弃传统的语法课堂教学理念,坚持新课标倡导的“优化而不淡化语法教学”原则,采用“归纳为主,演绎为辅”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获得语法知识,借助情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其真实的交际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2.设置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者整个过程。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从学生认知现状出发去考虑学生“能学会什么”、“能学多少”、“喜欢怎么学”、“不希望怎么学”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鉴于高一新生对定语从句了解不多,本堂课应设置成入门课而不是复习课。课堂应着眼于让学生认识定语从句,了解定语从句和先行词的修饰关系,基本掌握关系代词“who, whom, that, which, whose”的用法特征,并通过语境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加以简单模仿。教师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逐步掌握定语从句的知识,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切不可一步登天,把高中定语从句所有知识在这一堂入门课灌输给学生。

3.优化教学方法

语法课并不代表教师对大量语法规则的罗列和口述,并不意味着学生的死记硬背。新课程标准建议教师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而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型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通过积极的思考、调查、讨论,研究、合作和交流,在实践中学习语法,把语法用于实践交流中。因此,本堂课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中去实施课堂活动:

1)猜谜游戏:教师预先准备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用定语从句描述,让学生来说出物品名称。

2)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师提供多种场景让学生自由选择,情景扮演中要尽量使用定语从句。

3)做统计调查: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个组员用定语从句来描述自己喜欢的衣服类型。组长进行记录并向班级汇报。

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尽量提供丰富的定语从句,让定语从句的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学生感兴趣的氛围中,让情景带动概念,以交际运用代替枯燥的听和记,让课堂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进行,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让师生共同智慧在合作中碰撞出火花。

4.注重教学过程的衔接

教学过程的铺展一般要求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信息到识别,再到应用。教学程序的设计要求活动前后相关,前面的环节应该能够为后面的活动做准备,做铺垫。为此,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不妨调整为:

Step 1: 教师从已学课文中或身边事引用实例,引出定语从句的概念及先行词的称谓。(这步做法主要是由已知知识转换到新的知识)

Step 2: 学生在教师提供的例句中找出定语从句和先行词,并归纳定出语从句和先行词之间的修饰关系和位置特征。(通过学生自我观察,从形式和概念上学会判断定语从句。)

Step 3: 学生找出例句的关系代词,并通过小组讨论,分清各关系代词在语境中的具体指代,和指代时的用法区别。(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分析,最终找出定语从句各关系代词的用法区别,体验定语从句的修饰功能。)

Step 4: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各种活泼、生动的活动,如游戏、对话、访谈、表演等形式,通过听、看、读、转述等途径来巩固前面学过的知识。

Step 5: 学生通过上述环节,通过观察、思考,小结出个关系代词在从句中可充当的成分。(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

Step 6: 学生练习一些典型题目,巩固本堂课的定语从句知识。

Step 7: 课后作业:用5-6个定语从句来描写身边的一些人或物。

四、结束语

篇8:对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之反思

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而言, 高职生的英语水平有如下特点:

(一) 生源不同, 英语水平差异明显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的生源为例, 有普通高中毕业生, 有初中毕业考取的五年制专科生, 还有职高毕业的三年制专科生。在这些学生中, 普通高中毕业生和部分外地生的英语基础较好, 但是总体所占比例偏小。在教学中发现, 虽然这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好, 学习积极性相对高些, 但语法基础并不扎实, 仅靠他们所谓的“语感”和中学所强记的一些习题来记忆和应用语法知识。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基本实行“大班制”, 教学难度可想而知。

(二) 学习信心和动力不足

信心和动力实际上是互相影响的两个方面。高职学生一来因为目前社会上已经形成的“重文凭”风气, 对于高职教育存在偏见, 这也影响到学生对“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PET) 的看法, 认为不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那样有含金量, 考了也没用。二来部分学生认为将来就业后很可能用不上英语, 学了也没用。三来有些学生虽然对英语学习存在兴趣, 但因为基础薄弱, 多次考试失利 (从开始学习英语起) , 对学习感觉障碍重重, 导致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动力。

(三) 学习习惯不好

无论是上面所提到的哪一类生源, 接触英语的时间都不算短, 但在实际教学中, 有时发现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简直可以用“惊心”来形容。有的学生连最简单的一些词汇都要问老师。这就不只是基础的问题了, 这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问题。临考前才突击背单词、背范文, 强记语法题, 不注重平时消化吸收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语法学习通病和语法教学模式的分析

(一) 高职学生语法学习通病

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花费的时间最多, 但效率不高, 这是应试教育的弊病。以下是笔者总结得出的学生语法学习中存在的通病, 以具体语法规则为例详细说明:

应用僵化譬如结构“have+宾语+done”, 多数学生在中学学习过这一结构, 印象很深, 因此在做题时只考虑过去分词一种形式, 而不知还有“have+宾语+do”及“have+宾语+doing”这两种用法。

张冠李戴譬如“It is…that”结构, 多数学生第一反应是强调结构, 即使已经学习了虚拟语气中的“It is important that…”和“It is high time that…”等用法。中学时期的语法规则印象太深以至于影响了后期语法的学习。

母语束缚在英语学习中, 汉语对英语语法学习的副作用是难以避免的。在阅读理解和翻译这两个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如下列两句:“I was caught a cold because last week so cool.”;“The hill has lots of trees.”完全是顺着中文的意思转换为英文, 没有考虑到英语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

惯性思维如“被动语态”的用法。因为日常所接触到的大多为主动表达, 很多学生难以形成对“被动语态”的主动意识, 尤其在写作时, 该用时不用, 不该用时不知为何反而不嫌麻烦地用上了。

(二) “交际教学法”、“结构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改革开放以来, 英语教学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结构为基础编写教材, 重视语法教学, 以讲授语法知识、操练句式、句型及翻译练习为主, 忽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偏离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 就是大家所称的“哑巴英语”。90年代以功能——结构为基础, 特别重视培养交际能力, 又有“矫枉过正”之叹。担任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师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忽视语法教学的倾向, 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集两家之长, 避两家之短”的面目出现。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程”正是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基础的, 这也是近年来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语言教学方法, 人们普遍认为,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 针对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 笔者提出了“淡化语法难点重点, 突出关键语法规则”的教学思路。

“淡化语法难点重点, 突出关键语法规则”的主要内容及实践

(一) 语法课程讲授重点向普及内容倾斜, 注重与应用能力衔接

“大班制”课堂本来就难于管理和灵活安排教学活动, 语法讲解模式的局限性又往往令学生厌倦, 结果是教师讲的多, 学生听进去的少, 能正确运用语法规则的学生就更少。高职学生专业背景迥异, 英语应用前景也非教师可以准确预测, 因此, 强调教学内容的普遍适用性有其现实意义。“应用英语能力考试”在这当中起到非常好的“指南针”作用。通过分析近几年的试题, 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 即考试内容越来越贴近具体工作中的英语环境。譬如作文题材, 除了传统的简历、书信 (包括私人与商务信函) 及通知、海报外, 近几年出现了公司内部通知、问卷调查、入园须知、电话留言等;长句翻译除了传统的商务内容, 也出现了日常所能接触到的英语内容;在阅读理解中应用文体的比例也在加大, 一向以传统短文阅读形式出题的第一、第二篇阅读理解, 近年也将50% (即一篇) 的分量让位于应用文体。因此, 在教学中, 加强商务英语教学内容和练习, 强调语法教学服务于口语和应用文阅读与写作为主, 是笔者近两年对英语教学所进行的一种探索。对传统语法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重点, 在实际教学中“点到即止”、“弃难就易”。

(二) 以“提供明确而易于记忆的规则”为主要教学任务

这是整个教学安排中最重要的环节。语法书林林总总, 内容基本相似, 讲授的难点和重点往往也就是那么几个方面。“提供明确而易于记忆的规则”, 要求教师在语法规则中找出关键性的内容, 抓主要矛盾。这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 从而提高语法学习效率和效果。

譬如“定语从句”中that与which的用法, 包括只使用tha的情形、只使用which的情形以及既可以使用that也可以使用which的情形, 如果将这些一股脑地都在课堂上不分轻重地教给学生, 肯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听完后仍然没有办法清楚地记忆和区分。而挑出其中只能使用which的两种情形:一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标志是逗号;二是前有介词。突出这个重点, 其他两种情形不攻自破, 事半功倍。

再以虚拟语气为例。这是应用英语能力考试中的必考语法点, 也是学生一直感觉比较难以把握的部分。讲解时笔者突出概念导入, 强调对于“虚拟”的理解——非真实、以主观意愿的表现为最常见。由此, 诸如“建议”、“命令”、“坚持”、“推荐”等词汇, It is important/necessary that… (做某事…是重要/必要的) 、It is high time that… (做某事的时间到了) 以及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从句等结构应适用虚拟语气变化。学生在理解之后再自行判断, 正确率明显上升。虚拟语气的要点部分在于动词变化。语法书中多以表格方式归纳 (常以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从句和其主句中谓语动词的变化为例) 。这种表格确可以算是整个虚拟语气的精华之所在, 即使是非if引导的虚拟语气句子, 绝大多数的动词变化也可依据此表推测, 如上面所提到的结构, 还有wish引导的宾语从句中动词的变化等。如果学生能把表格的内容熟记下来, 无疑会掌握虚拟语气的大部分内容。如何帮助学生较轻松地记忆这些动词变化呢?笔者在课堂上借助两根称之为“时间轴”的带箭头直线加以说明。如下图所示:

第一根直线是正常情况下的时间发展图, 有过去、现在、将来, 适用正常的谓语动词变化, 即过去用过去时, 现在用现在时, 将来用将来时。第二根直线则是虚拟语气中的时间发展图, 可以看出箭头是倒走的。体现在动词时态上就是倒推一格, 即过去用过去完成时, 现在用过去时, 将来用现在时, 这里对应的是从句中的动词变化, 从句有了, 主句就好办了。把从句中的动词形式拿到主句中来, 前面是对应着体现虚拟语气的四大情态动词could、would、should和might, 相应变化一下就是了。这样一来, 一目了然, 化难为易。学生就可以在轻松的心理暗示下较快地掌握虚拟语气的动词变化了。

(三) 课堂活动设计

在简化了学习内容之后, 教学重点应当向语言应用倾斜。这也有助于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语法的认知。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普遍应用的今天, 英语教师的辅助手段也增加了。除了传统的习题讲练、作业错误分析、课堂问答等形式外, 适当地利用影视资料也有不错的效果。譬如上面所讲的虚拟语气, 在电影Legally Blonde (律政俏佳人) 中就有这么一段对白, 女主角Elle发现男友订婚之后, 跑进一家美容店诉苦时这么说:I just wish I had never gone to Harvard.影片结尾时, 女主角面对男友的表白“You are the girl for me”说:“I’ve waited so long for that…But if I’m gonna be a partner in a law firm by the time I’m thirty, I need a boyfriend who’s not such a complete bonehead”.前一句可让学生感知虚拟语气使用的实际场景, 比课本上所提供的场景更形象、更有说服力, 后一句可让学生对比if引导的真实条件从句的用法, 防止学生一看到if从句就只考虑虚拟语气一种用法, 形成僵化思维。

此外,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虽然英语基础不够扎实, 水平参差不齐, 但是对于口语比较感兴趣。囿于学时有限, 很难在课堂上安排较多的口语教学内容, 通过把口语练习、语法教学以及词汇运用结合起来, 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做情境会话, 从中选取精华句子和典型错句进行对比讲解, 学生能够发挥创造力, 参与会话内容的构思与排练, 又有教师及时点评, 比依照教材讲解往往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四) 应用母语的正面影响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外语时, 经常受到汉语的影响或误导, 这一点在翻译及写作中尤其明显。教学中适当讲解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异同之处非常有必要。譬如前面提到的被动语态, 可以借助汉语中“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 学生接受被动语态就比较容易, 自学时也容易回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分, 绝大多数也可以依靠中文意思推断出来, 譬如“打”、“开”等动词。这一步我称之为“借助母语力量, 建立双语联系”。第二步则是“凸显双语差异, 摆脱母语干扰”。譬如英文中not…until的用法, 英文为否定句, 中文表达却没有否定词。又如, 中文单词不存在变形, 而英文中的名词和动词却有数种形式, 具体使用时规则很多, 时态、语态、人称、数等的变化都要一一遵守。相比第一步, 这一步要难得多, 需要多次提示, 重复练习才能巩固。

高职高专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方法也要适时而变。每种教学方法都各有长短, 很难只靠一种教学法来解决所有问题。语法是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此基础之上, 培养和锻炼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才成为可能。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应当重视语法基础教学,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薄冰.薄冰英语语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 1999.

[2]章振邦.通用英语语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Michael Swan.牛津英语用法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2.

[4]郭宝霞.简论高职高专英语语法教学[J].江苏社会科学, 2006, (1) .

[5]王晓萍.高职高专语法教学的不良倾向及其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 .

上一篇: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责任追究管理办法下一篇:个人独资企业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