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小课题)

2024-04-28

浅谈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小课题)(共6篇)

篇1:浅谈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小课题)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情境设置

谈在传统教学中,我们通常过分强调语法知识的讲解和传授的状况,而没有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领悟语法知识要点,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应将语法教学置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因为单纯的语法讲解和操练会显得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语言环境以及英汉语言表达习惯和规则的不同,产生语法知识的传授与实际生活脱节的现象,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语法条文来遣词造句,久而久之,英语语法的学习就成为一种负担,语法教学当然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笔者从分析两节语法教学课的实例入手,介绍情景设置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从而诠释在英语课堂上如何进行语法教学的情境设置。这两节课都是针对如何教授定语从句时所设计的教学活动。

[实例1]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定语从句,首先请看幻灯片。

(1)the green team

(2)the team in green

(3)the team who were wearing green

老师:以上3个例子中的中心词是什么?

学 生:都是team。

老师:(1)、(2)、(3)中的team的修饰语分别是什么?它们与中心词team的位置关系如何?

学 生:分别是(1)green,(2)in green,(3)who were wearing green;其中(1)是形容词,置于team之前;(2)、(3)分别是介词短语和句子,都置于team之后。它们都是team的定语。

老师(总结):由此可以看出,定语从句对被修饰词team的作用与形容词的效果是一样的;只不过定语从句必须置于被修饰词之后,且此处的team被称为先行词(antecedent),who是用来引导从句的,所以被称为关系代词(relative pronoun)。然后,老师又列举了更多的例句,对定语从句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

[实例2]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一男一女两个布娃娃、一顶红帽子)

老师:Can you tell me which doll is a girl?

学 生:The doll with long hair is a girl.老师(把帽子戴到女娃娃头上):What is the girl wearing now?

学 生:The girl is wearing a red hat.句①

老师:How do you like the girl wearing the red hat? 句②

学 生:The girl who is wearing the red hat becomes more beautiful.句③

老师(把帽子戴到男孩头上):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oy now?

学 生:The boy who is wearing the red hat looks funny.句④

接下来,钱老师将句①、句②、句③、句④呈现在幻灯片上,开始引导学生认识定语从句。

以上两个教学实例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例1采用的是传统的语法知识讲解,教师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来推出定语从句,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和成分来认识

定语从句,然后重点介绍与定语从句有关的理论知识。而实例2中,教师通过游戏创设了一个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关注事物的发展变化,在动态中领悟定语从句在表达中的作用,了解定语从句的语言特征。

一、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1.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就像语言的发展一样,发生于真实情境中不断进行的利用知识的活动中。该理论“不是把知识作为心理内部的表征,而是把知识视为个体与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因此,参与基于社会情境的一般文化实践是个体知识结构形成的源泉”。该理论反对把知识当作“一个整体的、自足的,从理论上讲与学习和使用它的情境相脱离的东西”。因为这样的知识正如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怀特海(White—head,A.N.)指出的,是“呆滞的知识——仅为人脑所接受却不加以利用,或不进行检验,或没有与其他新颖的思想融为一体,因而,当需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它们往往被证明是没有用的。也就是说,情境认知理论超越了传统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情境性、真实性、社会性、应用性、互动性。

2.情境学习观点重视“知识的情境性”,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学习者在情境中成为知识意义建构的贡献者。这种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情境化的教学条件,提供对学习过程的动态指导,使学习者通过活动在其中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需要教学设计者在教学中开发、设计综合的教学环境,如设计适当的“情景”,以利于学生在背景或模拟背景中通过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获得可迁移的一般技能。

二、语法教学中的情境设置

课堂教学情境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它具有真实性与虚拟性、预设性与生成性、个体性与社会性、科学性与人文性、即时性与连续性等特征。在语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尽可能逼真的、反映知识生成和应用的学习情境,创建良好的实践场,注重课堂文化的生成,关注课堂情境的细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进行协商与建构。语法教学也应遵循语言规律,教师应利用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学习语法知识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让他们在生活化的氛围中领悟语法规则的内涵并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用语言组织教学是最基本且常用的教学形式,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有经验的教师能充分利用语言内涵丰富的特点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例如,在教授冠词的用法时,单凭讲解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一段场景,帮助学生理解a(an),the之间的区别:Jackie was staying in × bed, thinking of the girl he met the other day.It happened on a rainy Sunday towards the end of May.This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he could not go to sleep until so late.All of a sudden, there came a knock at the door.Recovering from the deep thought, Jackie was shocked to sit up.Afraid to go to answer it, he asked in a low, trembling voice, “Who is it?”...在特定情境描述中,学习者就能自然而然地领悟冠词使用的适当性。再如,在教授情态动词表示虚拟语气时,如果让学生直接用下列所给动词的正确形式填空有一定的难度。If he had worked(work)harder, Bruce would have passed(pass)the final examination.教师可在呈现句子之前交待一种情境,则更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即:Basketball is Bruce’s favorite sport, on which he spends much time.What’s more, news came that the superstar Jordan would come to visit our school before the end of last

term.Naturally, Bruce got lost in it.学生听了这一番背景介绍,就会情不自禁地说:“Oh, that’s the reason why he failed the exam.”在此基础上,再去讲解例题中的虚拟情境就容易得多。

2.利用图片、音像资料创设情境。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为英语课堂教学开辟了新天地,其音像效果更是将枯燥的语法知识讲解转化为生动的生活情景,使课堂活动栩栩如生,让学生在逼真的生活空间中领悟英语语言的魅力和语法知识的内涵。分词的用法一直是高中学生的难点,特别是有关Verb-ing与Verb-ed的区别总是教学中的重点。其实,在学生了解了分词的基本用法和特点之后,教师可以制作动画创设情境。情景1:人民公园的一角,一位老者独自一人坐在长凳上,一阵秋风拂过,树上的黄叶纷纷落下;看着徐徐下落的秋叶,老者不由叹息一声。不一会儿,地上一片金黄。就在此时,一位身穿环卫服的中年妇女拿着扫帚奋力地扫着地上厚厚的落叶。当学生都被画面情节深深吸引时,教师可以提问:Q1.How do you think the old gentleman feels? Why? 学生回答:S1: He looks a bit upset because of the falling leaves(or: when he sees the leaves falling with the wind).教师接着问:Q2.What is the woman cleaner doing? 学生又答:S2: She is sweeping the fallen leaves.由于动画效果形象地展示了树叶在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学生很自然地从中领悟falling与fallen的语用差异。从而推导出:从时间的维度上看,Verb-ing 通常表示正在发生的事,具有动态特征,相反,Verb-ed一般用来陈述业已发生的事,具有静态特征。情景2:画面中一对父子正在做游戏并进行对话。——Father asked:“Have you worked out the puzzle which is puzzling?”---“I don’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saying,” answered the little boy, looking puzzled.父亲幽默的问话和儿子困惑的表情将puzzled(与逻辑主语之间存在动宾关系)与puzzling(与逻辑主语之间存在主谓关系)的差异表现得淋漓尽致。

3. 利用实物创设直观的情境。实物是最常见的直观教具。实物的运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认识客观事物。例如:借助破杯子、坏了的玩具来介绍形容词broken;用一杯水来体现a cup of;把几样东西放在不同的位置来体现in、on、under、behind等一些介词的含义。再比如:利用照片上人物的位置关系来教授定语从句。Q1: Who is the woman that is sitting between Tom and Roger? S1: She’s Miss Lin, who is our head teacher.Q2: Which is your younger brother among the students in the picture? S2: The boy whose hair is quite long is my younger brother.教师通过实物这个直观教学手段,加上自己的语言表述和学生的角色扮演,形成交际的模拟情境和气氛。通过在设计的情境中进行语言操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掌握所学语法知识。

4.通过师生的角色表演创设情境。课堂上让学生表演自己编排的小品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准备、参与的过程中会充分体现教学目标,以亲历亲为的感受去领悟语言语法知识。例如:在教授动词时态课上,我让一组学生表演某同学上学迟到并且在公交车上又坐过站的经历,其他同学根据他们的表演遣词造句,并提示学生注意正确使用动词时态。下面列出一段较好的描述:He got up at 7:15 this morning.Being late for school, he hurried downstairs and rushed into a bus without having breakfast.On the bus, two women were talking happily in a loud voice.While he was wondering how to explain to the teacher, the two women continued their talk, which made him a little upset.When he was about to stop them, one of the women stood up from the seat which he had been expecting to take since he got on the bus.The speaker’s voice informed the passengers of the next stop “the People’s Square” and the woman got off immediately.He seated himself on it as quickly as he could and the bus started again in a minute.As he was enjoying the feeling of having a seat, the words “the People’s Square” occurred to him.All of a sudden, he jumped up from the seat, looking so worried and regretful, because “the People’s Square” is also his destination stop.学生随着故事的发展,顺利地完成情节介绍,并多次用到动词的不同形式。在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让其他同学在真实环境下对动词的变化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再如,在教授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三位同学进行表演(教师也可参与其中)。

Dialogue 1: Student A(talking to Student B): Will you come here to attend Christina’s wedding next Saturday?

Student C(asking Student B): What did she say to you?

Student B(answering Student C): She asked me if / whether I would go there to attend Christina’s wedding the next Saturday?

Dialogue 2: Student A: I am staying here today.Student B: Sorry? I could not hear you clearly.Student A: I said that I was staying here today.Dialogue 3: Teacher: We must not fall for that kind of trick.Student A(asking Student B): What did the teacher say just now?

Student A: He warned us not to fall for that kind of trick.对话1中的变化:come→ go, here→ there, next Saturday→ the next Saturday;而对话2中的时间、地点状语都未发生变化。而这种差异正是由于学生扮演的角色不同导致了情境发生变化造成的。学生只有身处此情此景中才能领悟语法规则在特殊语境中使用的适当性,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对话3创设的情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To-infinitive在间接引语中的运用。

5.任务型活动辅助语法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语法知识,在“做中学”。任务型学习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在语法教学中开展一些任务型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良性学习循环和思维习惯。例如:在教授动词的被动语态知识时,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任务:

Project: Writing an instruction to the medicine Aspirin.Requirements: Present your writing using verbs in passive voice.随后,我指导学生为完成任务经历了制定计划、着手准备、开始创作、呈现作品四个阶段。

Planning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your group before you start writing your instruction:

—— What problems will you probably have when you begin to know about the medicine?

—— Where can you find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medicine?

—— What kind of information should be included in an instruction to medicine?

—— How can you use verbs in passive voice correctly to introduce a kind of medicine?

·Assign roles to each group member and write their names beside the following jobs.—— Research the usage of verbs in passive voi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search the style an instruction of products should be written in _________

—— Write an outline for the instructio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Write the instructio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reparing

·Members responsible for doing research need to find examples of instructions to medicine.The group should discuss the information found, and decide how the instruction should be written.You may refer to the following resources for information:

—— Internet sites

—— drug store

—— hospital

—— doctors

...·Those responsible for writing the outline need to make a draft and have it approved by the other members.Producing

·Group members who are writing the instruction need to follow the outline and the teacher’s requirements.·All members need to proofread the draft to check if verbs are properly used in passive voice.The final version has to be approved by the whole group.Presenting

·Choose one member to read the instruction in front of the class.·Answer any questions your classmates have about your instruction.· Display your instruction where your classmates can see it so that they can correct your mistakes in using verbs in passive voice.学生对被动语态的知识的获取和用法的掌握贯穿于完成任务的全过程之中,同时,他们对动词语态的使用都是为了“做事”的需要,所以,他们很自然地写出了这样的句子:The medicine is called Aspirin, which can be used to cure...;only two pills should be taken by adults at one time, three times a day.Dosages for children should be reduced under the advice from a doctor.It is suggested that pills had better be taken before meals....[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苏克银.解读高考英语试题中的情景交际题[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3).

篇2:浅谈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小课题)

罗仁权

内容摘要:本文简单地从教师的素质、历史教学的原则和历史教学德育内容等几个方面对历史教学过程如何落实德育展开论述。

关键字:历史;德育

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现代教育方针,谓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德育”为首,这充分肯定了德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而要在历史教学中落实德育,这是一个难度高、涉及面广的课题。本文只是简单的从教师的素质、历史教学的原则和历史教学德育内容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落实德育的关键——历史教师的素质

老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育者。因此,发挥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的。

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是心灵美的合格的“人师”。一要有心,对教学渗透德育要有充分、深刻的认识;二要有德,历史教师必须自己首先学会做人——心灵美,只有心灵美的人师,才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而不称职的“人师”是会误人子弟的。

其次,是合格的“经师”。一要有识,即历史教师要具有扎实、系统、广博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二要有能,即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心、有德、有识、有能构成历史教师整体素质,缺一不可。

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原则

1、史实要真

历史并非如胡适先生所言“历史是一个任人随意打扮的花姑娘”。历史视塑造、想象为忌,必须说真话、讲真史,做到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如果是为了渲染课堂的氛围和提高历史的趣味性而特意对史实进行调侃甚至歪曲,那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谎言更加容易拆穿。这样不但没有达到我们最初的教育目的,结果是适得其反的。

2、感情要真

历史老师情感丰富真挚而不矫揉造作,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而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历史教学以史实服人是必须的,同时,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缺的。

3、求实忌空

也就是历史教学要落到实处,要联系实际。联系学生中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4、求正忌偏

也就是要全面地看问题,公正地评述历史。拼弃“所谓坏,就是绝对坏;所谓好,就是绝对好”的片面观点,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以时代的眼光公正、客观、全面地评述历史。例如近代史上的李鸿章,他一面镇压太平天国,勾结洋人,丧权辱国,具有地主阶级的残忍性,但是另一面他又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办洋务,是洋务派中办洋务最多的人,是中国近代工业之父。全面、客观地看问题不仅是德育的一种最佳途径,同时也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三、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

(一)要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它深深植根于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沃土。中华民族素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万世而铸人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深扎根于神州大地。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的素质需要从小培养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四有”新人做出应有贡献。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渗透在历史教材中,教师应充分发掘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内容可以大致归纳如下:

1、忠心报国,勇赴国难

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如东晋时祖巡从邪闻鸡起舞“,立志报效国家,成为收复中原的代表人物;南宋的岳飞从青少年起就有”精忠报国“之志,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众口皆碑的抗金将领而名垂史册。再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侯非我愿,但原海波平“;再如甲午海战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

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这一美德的本质就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等,都是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无私精神。

3、文明礼貌,仁者爱人

我国是礼仪之邦,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个鲜明特性。例如名医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英勇牺牲,都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热爱之情,表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应该牢记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不忘国耻。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极好的革命传统教育。

(三)、要进行乡土历史教学

乡土历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几年来,我从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乡土历史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进行乡土历史教学,可以把爱国斗争讲近了,把爱国人物讲亲了,使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进对家乡现状的研究,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与祖国联系的更切实,更紧密,培养他们为建设家乡的美好明天和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近在本土本乡的许多历史文物、遗址可供学生参观、考察,有些史实还可以让学生调查访问,从中得到一些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操。重视和加强乡土历史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体、更丰富。学习乡土历史往往使学生激动不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自然会在他们心中潜滋暗长,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空洞的说教所无法替代的。

为此,我们学校全体历史教师共同努力,进行校本教研,根据莲花县志、莲花革命史等素材,编写了校本德育教材《红色莲花》一书,主要叙述在1927-1949年中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莲花人民的革命活动,以及莲花的解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莲花人民跟着共产党义无返顾,前仆后继,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斗争,有3000多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经过无数次枪林弹雨的考验和火的洗礼,有十三位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如甘祖昌等。

四、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1、正面诱导。

教师应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中悟出真谛。如针对学生中的高消费现象,可讲述隋文帝提倡节俭、隋景帝爱惜谷物的事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

2.情感熏陶。

“情贵于真”。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或实物,辅之以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去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通过讲述班超投笔从戎、岳飞英勇抗金、戚继光荡平倭寇、林则徐虎门销烟、鲁迅弃医从文、张自忠尽忠报国等杰出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激 3 发学生强烈的报国情感,确立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决心。真挚的道德情感,来自于教师本身的道德修养,因此,教师要通过“自我塑造”来达到塑造学生的目的。

3.直观教学。

各地丰富的德育资源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活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表,影视,参观、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手段,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印象,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当我们讲述甲午中日战争历史时,讲述当年邓世昌在抗击日军的海战中,率领致远号全体官兵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时,播放场景,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动的热泪。还有在讲述工农武装割据时,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莲花一支枪纪念馆、毛主席旧居、莲花苏维埃旧址等历史遗迹。

4、比较法。

在历史教学中以不同的角度使学生鉴别历史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增加对民族英雄和对祖国的感情。例如讲述到中共“一大”代表时,我们突出李汉俊,邓恩铭等为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相反的周佛海等却叛变革命,成为头等汉奸。通过鲜明对比,突出爱国者形象。揭露卖国贼的奴颜媚骨丑恶面貌。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判断美丑,树立光辉的爱国主义形象。增强民族自尊心,成为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者,从而深化爱国主义思想。

篇3:浅谈高职英语语法教学

关键词:英语语法,高职英语,教学方法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 经济的全球化、多元化, 英语教育也提上日程, 甚至说会英语是21世纪的通行证之一。这就意味着在学习英语方面对高职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法是研究词形变化和句子结构的规则体系, 它是为培养技能, 形成语言交际能力服务的。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 重视语法教学, 改善语法教学是提高高职生英语运用能力所必不可少的部分。

但目前在对高职生的调查中发现, 学生对英语语法教学存在不满, 对语法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有的学生想学但收益不大。有的学生学得懂但不会用, 还有的学生认为学习语法就是浪费时间, 根本学不进去。而且高职生英语基础薄弱, 语法基础参差不齐, 已经习惯了汉语语言, 又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 这给语法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另外, 一般认为语法教学可归纳为“五重”和“五轻”, 即重知识传授, 轻技能训练;重详细讲解, 轻反复练习;重书面练习, 轻口头练习;重语法分析, 轻语法使用;重掌握规则, 轻掌握实例。把语法教学看成是理论语法而非实践语法,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在掌握语言知识上, 而不是形成语言运用能力上。导致学生表面上一听就会, 一做也对, 就是不能综合运用, 也不能正确用英语交际。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更适合语法教学, 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参考一些专家的理论实践, 总结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情景教学法, 即教师应利用真实的环境或创设模拟情

景进行语法教学, 应具有真实、生动、实用的特点, 便于学生将所学语言材料进行综合、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交流。有的语法项目只用汉语叙述使学生很难准确地理解, 这种情况下, 可用画片, 简图, 表演等手段使其形象化, 把语法还原成实践。例如, 学虚拟语气时,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设计两个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情景短片:考试前, 母亲对儿子规劝;考试后儿子不及格, 母亲对儿子责备。A If you work hard, you will pass the exam.B If you had worked hard, you would have pass the exam.在模拟的情景语境中, 可提供生动直观的形象和视觉效果, 使抽象的语法知识具体化, 刺激了学生的感官, 产生良好的兴趣和情绪, 学生能更好地组织思维, 理解具体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 触景生情, 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 使课堂“活”起来, 学习起来效果更好, 从而达到完全掌握语法知识的目的。

二、活动教学法, 即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言, 调动起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主体意。

这也可以说是充分地发扬了高职生性格比较外向的优势。学生思维活跃, 记忆就会更深刻。教师应把语法规则活化为活动, 把教学活动活化为交际活动。例如, 在学习情态动must, can, may时,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案件, 由学生扮演警察, “警察们’’在分析案情时可充分使用“must”, can, may之类的词。这样, 对这几个词就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同时学生们还练习了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三设计巧妙、难度适宜的游戏活动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即游戏教学法。

用游戏形式学习语言点, 使学生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英语知识与技能。比如, 在学习比较级, 最高级时, 教师可让A、B、C三位同学跑步, 然后说出:A runs fast.B、runs faster.C runs the fastest of the three.游戏永远是一剂课堂兴奋剂, 这种方法, 打破了传统课堂观念的束缚, 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大胆开口, 使学生学会在交际中互相帮助, 说得更主动,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四、串珠法, 英语语法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们之间存在着

或多或少的内在联系, 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进行归纳概括, 这种方法称之为“串珠法”。学生要具备这种归纳概括能力是靠教师来培养的。在教学实践中, 老师要把每一个语法知识点比作一个个珠子, 用一根线把他们逐一地串成一串, 而脑海里要时刻保存“这根线”, 学生在做题目时候, 就可以随时随地地找到需要的那个“珠子”,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让学生通过参加Pair work和group work活动, 给学生练习语言并互相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在教学中, 我们要时刻记着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讲授的结果就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语法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法的能力, 而应用技能的掌握是靠大量的操练和运用而获得的。在活动中, 教师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而且要求采用的句子应多以贴近现实生活和学习为主, 与时代、潮流紧密相关, 这不仅会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参与激情, 还能培养他们注重结构的辨识与运用, 在应用中掌握规律的能力, 并且这样的练习会让学生觉得很有意义和愿意为之。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具体到每一个语法知识, 每一堂课, 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必须考虑多种因素。教师应精心策划每一个教学步骤, 突破重难点, 在语法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在语法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发展他们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创造能力, 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应用能力。总之, 语法教学应该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 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寓学于乐。在教师的指引下, 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 在运用中掌握语言。因此进一步探索高职英语语法教学的最佳策略, 提高教学效果, 是英语教师们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2月

[2]、安美华:2000,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种种, 《外语界》第3期。

篇4:浅谈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小课题)

利用小课题研究展开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围绕作文主题,设计观察研究的计划,先观察,先研究,先参与体验,然后进行作文的作文教学和作文学习的方式。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小课题研究来提高作文效率,希望能真正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用作文表达生活。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小课题设计 方法

一、结合小课题研究展开作文教学,可以将写作和生活相结合

秋天的校园里,常常看到女同学三五成群地捡银杏树叶,她们常常为自己能捡到一枚好看的树叶欣喜不已,习作就可以和这样的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五年级上册作文《秋天的树叶》,我和孩子们开展了以“秋天的树叶”为主题的小研究,要求大家能去观察校园、道路、公园等处的树叶;并且采集最感兴趣的树叶从色彩、造型、结构等方面仔细研究;再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秋天树叶颜色改变的原因。几天之后,将各自的研究结果集中展示和交流,然后作文。

“有人说秋天的树叶是枯黄的,可我觉得好像不是。最近我就特别留心周围植物的树叶,小区里、校园中、马路上,我发现秋天的树叶颜色最丰富了,五颜六色,甚至一棵树上的叶子也有不同的颜色。就说南京最常见的梧桐吧……”

这是习作《秋天的树叶》片段。观察和研究之后,学生不仅仅积累了作文的素材,语言也不再空洞和虚无,文字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很显然,这样的文字来自于对生活长期和细致的观察,语言真实可感。

二、结合小课题研究展开作文教学,让作文学习的过程充满情趣

作文的情趣缺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则作文的内容缺少情趣,二则作文的学习过程缺少情趣。作文内容情趣的缺失源于学生生活的匮乏或者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关注。作文学习过程没有情趣更为常见,作文课上以讲授方法为主,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情趣更是无从谈起。利用小课题研究,可以充分让学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操作和“游戏”中,让整个过程充满趣味。

五年级上册作文《写一种动物》,教学中,我提前一个星期安排了“和我最喜爱的动物一周亲密接触”这样的活动。当然,活动的过程要求做一些记录和研究,如:记录小动物吃食时的不同表现;查阅资料了解动物某一种特性,观察,记录它的表现等等。于是孩子们在这那个星期中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家中的宠物,小动物们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儿,弄出了什么恶作剧,小动物身上有什么新发现都是他们谈论的话题。之后的作文便是水到渠成了,不少孩子很流畅地完成了800字以上的作文。作文中孩子们再现的那些趣事不禁让人哑然失笑,对小动物的那份喜爱之情更是叫人心生感动。

三、结合小课题研究展开作文教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学生发自内心要写的是充分表现自己个性的东西。他们在作文时想写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这种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只有在他感悟生活后才能表达出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写符合他们自己年龄特征的真情实感,写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写他们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不是编造“美丽的谎言”,让老师开心。

五年级下册有“观察自然现象”的作文,照例,我也安排让学生做相关的小调查,在一个星期的观察之后,一位同学的作文中写出了这样的文字:“一朵朵,清晰可见的云,在这座城市的天空中好像很难看到。天,每天都是灰灰的,总是很难看到蓝蓝的天。”“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好像只是歌词里的句子,我们头顶的天空更多的时候就是模糊一片,就像一直捂着一层厚厚的纱,透过这层纱倒是偶尔能看到整片整片飘移的云层,只是一点也不美,到让人觉得闷得慌……”透过这样的文字,我们真实地看到了孩子视角中的云彩,从中也感受到了幼小心中那份真实存在的不悦和担忧。

在作文教学中设计相关的小课题研究其实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第一手的作文素材,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地做到在作文中自我表达。结合小课题研究展开作文教学的实践还必须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式课堂,充分参与,积累情感体验。先动手,先观察,先研究,然后再作文,这样的习作过程自然要求学生作文的课堂是开放的。写“秋天的树叶”,我带着学生走进校园,真正观察树叶的细微变化;“新闻报道”习作,我带着学生来到阅览室,大量阅读各类时事报道;作文“有趣的一次实验”,我征求科学老师支持,走进“做中学”课堂,和孩子们一起关注实验中的情感经历;写“一种小动物”我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观察家中小动物的点滴变化……这样的课堂不再局限于40分钟,而是自由和开放的。以至于所授班级的学生每个作文课便是兴味盎然,因为我们的作文课不再是讲的讲、听的听,而是自己动手,自由讨论,充分地参与和体验,如此作文也就成了孩子语言的自然流露。

2.设计专题,展开研究,获取和搜集写作的素材。研究要围绕主题展开,要选好自己观察和研究的切口,如此对应习作,内容才能集中和清晰。比如,观察小动物,我带着学生一起设计观察和研究的专题,进食、睡眠、嬉戏等等,首先明确观察的方向,并要求尽量能每天坚持写下自己的观察日记。这样的积累将是最终作文的重要素材。观察之余还要注意研究,通过网络、书籍、请教师长等形式就感兴趣的专题展开研究,如“秋天的树叶”,不少同学对树叶变色的根源进行了研究。这样的研究在培养了良好习惯的同时也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素材。

3.在分享和交流中提高作文能力。虽说先动手,先观察,先研究,然后再作文讲求开放的课题,但集中依旧不可少。一方面,可以是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集中汇报和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观察体验,相互提醒,相互补充。再者,我们也常常将自己的研究记录,研究图片在黑板报上集中展示,将材料的价值最大化,也是彼此补充了作文的素材。更重要的是,作文之后的集中的评价,这个过程中先让学习互相批改和点评作文,再集中点评,期待用这样的方式让全体同学获得进步。

总之,利用小课题研究提高作文效率的实践研究只是希望能真正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用作文表达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生动有情趣,习作和作文教学才能变得生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08)

篇5:浅谈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小课题)

一、词汇的呈现注重趣味性

庄河九中

刘畅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第一点便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单词的首次呈现如果有趣味性,学生便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如何才能使单词的呈现具有趣味性呢?本人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1.利用实物、图画、模型等直观的呈现单词。直观的呈现多用于对名词的教学。利用实物等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事物形成直观感,从而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讲解“apple”一词时,可以准备几个苹果,告诉学生“This is an apple”,同时可以讲解“two apples”。教师可以把所带的实物作为小奖品奖励给那些能快速记忆并运用单词的学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利用动作、表情等呈现单词。这个方法多用于动词和形容词的教学。有趣的动作演示,丰富的表情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在教这一类词汇时,教师可以设置游戏、比赛,让学生上台演示动作,其他学生猜词的方法,从而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在进行这一类词汇教学时,可以适当穿插时态教学。比如在教动词“dance、swim、sing”时,可以让学生到前面进行动作模仿,其他学生猜“What’s she/he doing?”,这样既有助于搞活课堂气氛,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词汇的教学过程坚持实践性

趣味地呈现词汇只是走好了第一步。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脱离实际,则注定词汇教学是失败的。那么如何在词汇教学中坚持实践性呢? 1.掌握《课程标准》中对词汇的要求。

在一个单元中可能会出现许多生词,这是为了保持教学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和时代感,但不是所有的生词都要当教学重点来处理。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了解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分清主次。如果不分主次,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加重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往往是做了无用功。所以我们教一个单元之前,我们应充分备课,了解本单元的三会和四会词汇,这样在教学时才能把握住我们要教什么,适当补充什么,讲解到什么程度,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2.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如果仅利用缺乏语境的单句实施单纯的词汇教学,那么很容易导致学生忽视句型和语篇的重要性。如果仅仅是脱离真实语境进行词汇教学,学生很难把所有词汇真正使用到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创设真实语境,让学生通过真实的交流感知所学的词汇。比如在讲解“sleepy”一词时,教师可以创设语境:“I didn’t finish my homework until 12 o’clock last night,I feel very s______ in class today.同时可以使用表情如打哈欠,从而演示动作发生的真实情境。

3.学以致用,从而巩固词汇

词汇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根据特定的场合、交际对象及话题,自己选择恰当的语言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之后,检测教学效果的最好方式是将课堂情景转换成生活情景,并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从而实现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的转移,对于这点,教师可以设计笔头和口头练习,布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hobby”一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份调查问卷,了解本班同学的爱好、有此爱好的原因和花的时间等相关问题,这样既使学生多了互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另外,猜谜语或通过游戏教单词也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积极参与,增强记忆效率,把单词牢记在心,达到教学的效果。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想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词汇教学中更要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来减轻学生对单词的厌烦和焦虑心理。教师只有帮他们消除了心理上的障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才会有所提高。词汇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词性转换法、同义近义辨析法、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总结法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总之,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按有关教学大纲要求,遵循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原则,认真地分析学生学习英语词汇时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

篇6: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一、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地位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有很重要的地位。

1.语法是人们从语言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是语言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们只有借助一定的语法规律才能达到正确表达思想、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目的。懂得语法,可以减少运用语言的盲目性,帮助提高语言理解的正确性和表达的准确性。因此,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中学英语新教材及新大纲提倡采用交际教学法的思想,指出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基本训练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其实质说明了交际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用,语法教学就是为“用”而进行的,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这是符合语言教学本身特点及儿童掌握语言规律的。近年来,国内外外语教学界一直流行的“自然教学法”、“整体语言教学法”等,其共同之处在于使课堂教学交际化,让学生在富有实际意义的环境中掌握语言规律,自然“习得”外语。

二、初中英语教学的缺失

1.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语法。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把外语学习过程看着是语言知识接收和传承的简单过程,视模仿与强化为教学法宝(冼吉昌,1999),仍然把课堂当作自己的“一言堂”,采取满堂灌,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记,记完就考试。这样的教学方式,忽略语言的重要功能——即传递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使英语课堂教学变成了死板单纯的语法知识课,语言变成了“死”的语法条条框框,最终教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能在各级各类笔试中获得高分,而一但要开口讲话,他们就成了“哑巴”。

2.课堂教学过于忽略语法。一部分教师未能正确理解交际教学的思想,片面地把交际教学法理解为只重视口语,不重视书面语,只重视交际能力,不重视语法知识。以为课堂交际化就只是从形式上让学生多讲、多说,甚至于毫无原则地说(指出现过多语法错误的说),过于强调语言的运用,而使得课堂交际化流于形式而无实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对学生进行语言规律、规则方面系统性的引导、训练,未能对比出中英文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导致学生讲出来的话只是简单的拼凑,词语的重叠,一堂课看上去热热闹闹,学生发言七嘴八舌,但仔细一听,学生所讲内容漏洞百出,出现许多Chinglish(中国式英语)

未能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同时也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3.如今的教材将一些成系统的语法知识分散于各册书中,这样造成了语法教学时间的过度延长,学生在学习时缺乏系统比较,学习中的知识负迁移现象时常发生。

三、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改进

1.更新观念。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兴起,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有所削弱,有的语言学者公开排斥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他们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供有意义的交际,语法就会被学习者习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反思,人们终于意识到了削弱甚至取消语法课的弊端。教师要真正弄懂什么是交际教学法。其实,交际教学法不但重视听、说、读写,并且认为语法知识,包括词语用法,正确完成各种测试都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英国的交际教学法专家Littewood指出:交际能力的组成有三点:⑴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structures and vocabularies, ⑵knowledge of the potential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linguistic forms, ⑶The ability to relate the linguistic forms to appropriate nonliaguitic knowledge in order to interpret the specific functional meaning intended by the speaker.可见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即能听得懂、说得出、读得懂、写得出,词汇使用和语法结构正确。实质上课堂交际法和语法知识的传授是紧密相联的,但要注意语言知识归根到底是为发展语言能力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走极端,要认识到语法知识是基础,用语言交际是目的,课堂交际化是方法。要做到既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又重视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

2.改进教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清醒认识到英语教学的目的不外是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包括考试能力,要做到把语法知识的传授贯穿在课堂交际之中,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1区别要求,突出重点。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对不同的语法项目作出了不同的要求,即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教师应在学习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此做到心中有数。对要求掌握的项目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掌握。如初中英语教材中五个基本时态(the present tense.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the future tense)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领会五个基本时态的概念、含义、动词结构等,并通过训练能熟练运用。对不要求掌握的项目应让学生了解熟悉其意义,做到心中有数,碰到能认即可,如其它三个时态(the past perfect tense.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the future in the past)就属这一范畴,不能随意提高要求,教材中出现的某些语法项目不要求一次就掌握,而是通过循环,重复出现,在不断“理解”,不断“运用”,不断“纠误”中达到最终“掌握”。

2.2创设语境,注重语用。语法教学是为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服务的,而交际离不开语境,比较母语和英语学习,主要差异在于英语学习缺少语言环境和氛围,因此,将“死”的语法知识放到灵活的语境中教学,将

如教授条件状语从句时,可采取造句接龙法,帮助同学认清条件状语从句的语法特征,在接龙造句中既巩固语法知识,又培养交际能力。老师给出一个句子:If it is fine tomorrow, we’ll go camping.让学生一个接一个造出语义连贯的句子:A:If we go camping tomorrow, we’ll ask Helen to join us.B:If Helen goes with us tomorrow, we’ll ask her to tell us an interesting story.C:If she tells us an interesting story, we’ll ……。在这个语法练习活动中,枯燥乏味的语法讲解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了听说的训练,达到了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掌握英语的目的。

2.3理清思路,加强训练。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的知识掌握得牢固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所学知识练习程度的深浅,因此,在教学中,应在学生基本理解语法结构的情况下,反复操练。在这种训练中培养学生运用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达到“理解”或“掌握”的层次要求。如复习现在完成时中的“have/has gone to”、“have/has to…”、“have/has been in”这个学生容易混淆的句型时,教师首先设计一种真实或半真实的情景,通过提问引出句型,再让学生臵身其中,将这三个句型进行分类、对比,在特定的情景中掌握句型,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具体做法:让课代表去the teachers’ office,并在那儿呆几分钟,这时引出句子:He has gone to the teachers’ office.He left ten minutes ago.He has been in the teachers’ office for ten minutes.等这位同学回来后,问他:Where have you been?引导他回答出:I’ve been to the teachers’ office.在这样的语境中,学生对这三个结构有了进一步认识,再接下去让学生分组练习,进一步巩固。再如在区分形容词interesting、intereted之间,surprising、surprised之间,exciting、excited之间及worrying、worried之间的区别时,教师设计一系列有意义的对话,来帮助学生理解。如:A:What’s the matter with Lili? She looks unhappy.B:Oh, she failed in the mid-tems exams.A:I’m sorry to hear the worrying news.B:Yes, Her mother is also very worried about her.She has decided to get someone to help her。这样,学生就较容易地理解了,同词根引出的ing形容词用来形容事物特征,侧重于客观,ed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物心理感受,侧重于主观,在运用过程中就能做到水到渠成了。

2.4及时归纳,适度对比。语法是语言的结构方式,语法研究的是语言用词造句的规律。教学中应克服教材中语法知识比较分散的不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教材中不断出现的新的语法结构进行观察积累,及时归纳这些规律,把它与以前学过的容易混淆的语法结构进行适当的比较,让学生逐步形成一个全面的语法体系。比如在教完八个基本时态,进行综合复习时,教师可将八个时态的最基本时间状语、动词结构运用场景等特征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体会各时态间的联系、不同之处,在运用中进行对比,在思考中得到升华。2.5关注文化,体会功能。语言不只是一种符号系统,即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总和,而是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关注英语国家的文化,体会语法结构功能。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连词成句,句合成章等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就相异。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位朋友”,不能说成“He’s my a friend.”,而应说成“He’s a friend of mine.”这中间的双重所有格准确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局部”与“全体”的语法关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里则可以是一连串词的堆砌,几个短语之间无连接词语,这是因为汉民族文化重悟性和辩证思维,即汉语“重意合”。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于加深英语语法的理解,减少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是有帮助的。

上一篇:谈玻璃幕墙的低碳效能论文下一篇:初一语文标点符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