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2024-04-27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流程(共10篇)

篇1: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就说明我们在略读教学中,确定的教学目标要简明而合理。

现在的语文教材,在每一单元都编排了2~3篇的略读课文。略读就是略知大意,能够及时的捕获到所需要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就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下面就略读课文教学的流程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有主动读课文的愿望。充分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相关知识,利用文前导读,质疑问难,明确阅读目标。教师要善于架起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过渡桥梁,充分利用回顾前文、资料补充、文前导语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教版教材在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如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的提示语是这样写的:

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读读下面这篇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段提示语优美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把这段提示语概括为两个方面:

1、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初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搜集有关丝绸这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点则是要求我们在学完课文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进与同学间的合作。

像这样,对提示语进行解读,既有助于我们教师找准重点,又能及时有效地展开略读课文的教学。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这一环节要让学生达到自主读书,扫清阅读障碍,了解文章脉络,粗知文章大意的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训练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扫读、猜读、跳读、浏览、快速默读等方式,用小标题、抓重点词、找中心句等方法简要概括文章大意。此环节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对与文章主旨不相关联的词句可以一目十行,养成快速提炼有效信息的略读习惯。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与反刍,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教师理解上有差异,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这里,通过初读感知、重点精彩部分赏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粗知”,赋予了“粗知大意”较为丰富的内涵。

以《和田的维吾尔》为例: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最能概括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然后在这些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维吾尔人的特点: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爱美爱花、能歌善舞、豁达乐观。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此环节要让学生达到抓住重点语句进行研读,丰富情感,生化认识,赏析语言,积累语言的学习目标。要引导学生处理好教材的取舍关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悟赏析,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悟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升华情感,积累知识。在这一环节,自主读书和同伴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要给与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对文中的重点句段进行感悟分析,组织学生学中评议,设疑解疑,教师只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指导即可。

什么是重点语句呢?例如《金色的鱼钩》一课,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叫这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有时.....

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就可以体会到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四、总结提升,迁移运用。

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这一环节要给予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理性加工的机会,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在充分总结的基础上适时补充相关的阅读材料,设计有层次、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帮助学生依托阅读材料,实现阅读方法的顺向迁移。

如《和田的维吾尔》一课: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通过学习可以知道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前后照应,总结强调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描写生动形象,语言优美。

接着提问: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可从内容、表达方法上谈。每个特点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最后进行拓展延伸:除了这些,对于和田维吾尔族,你还有哪些了解?这样的民族你想用什么形式来表达你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略读教学更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的引导不可过多。这就

要求简化教学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个性阅读和交流。教师的引导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助杆,不应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交流对话的氛围更自由民主,教学的环节更大气简约。

篇2: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可以尝试运用披文入情(激发情感)、设置疑问(启迪思维)、形象故事(引人入胜)、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演示练习(直观形象)、幽默语言(轻松愉快)等方法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学习心态,心理准备充分。

二、自读自悟

1、在预习的基础上,扫清字词障碍。

略读课文虽然比精读课文简单,但字词必须过关,可用一些口头辨字、小检测来进行。

2、读提示,将问题层次化,解决浅层次的问题。

3、再读文,对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勾画圈批。

指导学生将阅读中的收获、最感兴趣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进行批注。

三、交流汇报

1、将自读自悟中的遗留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2、组织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3、交流汇报成果,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积累拓展

1、小结

篇3: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初探

一、明确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关系

要准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度, 教好略读课文, 必须对略读课文引起高度的重视。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 精读是主体, 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 精读是准备, 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 而忽略了略读, 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 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 既熟习了例子, 又定了出发点, 就得推广开来, 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精读是略读的基础, 略读是精读的补充, 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 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其实, 在信息时代, 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 略读比精读应用得更为广泛。

二、明确略读课文的编选意图和教学步骤

面对新课标的要求, 对略读课文的教学, 我们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1) 略读课文教学的性质:它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

(2) 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 用于阅读实践, 逐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3) 略读课文的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从内容上讲, 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 一般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 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方法上讲, 教师要更加放手, 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 并在读懂中习得读书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4) 教学的大体步骤:先由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 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 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 检查读书的效果。

由此可见, 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 目的之一是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 不要求咬文嚼字, 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自己把课文读懂, 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三、明确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种认识

我认为不管略读课文的内容是否长短, 都可以一个课时完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 小学高年级将淡化拼音、字词的教学, 把这部分内容更多让学生在预习中解决, 略读课文要求不是很高, 只要安排得当, 一节课足矣。所以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时应明确以下几种认识:

(1) 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正像阅读教学不同于阅读一样, 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 它的任务比较单一, 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 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 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 学会略读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 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 还要授之以法, 循法而学。

有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可以教给学生扫读和跳读的方法, 可以提出时间上的要求, 并告诉学生基本的速读技巧。如果经常这样训练, 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达成教学任务的完成。

(2) 粗知大意不是浅知。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 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 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 草草了事, 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 不加总结与反刍, 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教师理解上有差异, 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以为粗知就是浅知, 粗知就是少知, 最后就成为不知了。其实, 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 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项目, 教学目标更为集中, 教学重点更为突出, 但在阅读的方法上, 也不排斥精读, 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品读, 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 综合运用, 通过有层次的阅读, 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这里, 通过初读感知、重点精彩部分赏读, 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粗知”, 赋予了“粗知大意”较为丰富的内涵。

(3) 自主阅读不是自学。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机, 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 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略读课上, 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 教师说得更少、更精。因为这样, 有的教师就干脆退让一边, 靠门边站着, 一言不发, 任由学生天花乱坠一气, 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 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 似乎这样才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但是, 自主阅读是不是就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阅读是不是就不要教师的引领?自主阅读又如何体现阅读的层次性?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 作为教师就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 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自主阅读并不就是学生的自学,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的自主学习。

(4) “引读”不是可有可无。略读课文前的引读是其与精度课文的联系,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时对引读可能会如此处理:忽视不看、简略交代等。我认为既然编者在此安排引读, 目的就是为了指领学生从前一课精度课文过渡到后一课略课文, 并且明确了本课的阅读重点。可以说引读相当于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启明星”, 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有效运用引读会使学生从课始至课终都有一个很明确的学习目标。如四年级下册第四组以“和平”为主题的课文, 精读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略读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之间的引读是“维护和平, 制止战争, 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这首诗, 想一想, 每一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前一句是前文的过渡, 后一句是对本文学习的要求, 这样引读怎能省略?

篇4: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关键词】略读课;必要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和学生对待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出现这样的趋势:要么略读课文教学与精读课文教学没什么区别,在字词句段和篇章结构等方面都面面俱到;要么是略读课文被轻描淡写一读带过。针对这样现状,下文将对略读课文教学展开论述。

一、略读课文的必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二、对如何开展略读课教学的讨论

对略读课教学来说,一直受到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也备受争议。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就安排了略读课文,并呈螺旋上升趋势,到了六年级,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比重是平分秋色。针对略读课文怎样教的问题,一些语文老师以《鹿和狼的故事》为课例进行同课异构,并开展了专题辩课讨论。

(一)在略读课教学中情境创设是否有成效

有些老师用狼和鹿的图片和一个主要问题创设了有效的教学情境;有些老师则用音乐、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有一些老师抓住“宠儿”一词,联系学生认知情境进行教学;还有一些老师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积累关于狼和鹿的成语效果很好。

(二)略读课所得的交流形式有哪些

有些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电脑这一途径交换资料或制作简单的幻灯片交流。有些老师看到老师和学生的交流虽然有效但是过于频繁,是否应该把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之间互动交流起来?有些老师认为边听别人的发言边积极思考也是交流。有些老师指出略读课文是运用精读课文的方法去学习,不应该局限浅显的课本教材内容,应该拓宽学生的阅读容量。还有一些老师则让学生自己和文本交流并学会做批注,然后学生间交换看。

三、对有效开展略读课教学的思考

(一)立足提示,课堂结构求简

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所以略读课文中要将目标精简,抓住重点,展现阅读的增量,将文本的主要思想情感把握住就可以了。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单元导读”和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是依据,应以此为重点或主线展开阅读。如人教版四(上)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前面的提示是这样的:“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下面课文中的主人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认真默读课文,看看魏格纳的奇思妙想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又做了什么。把你阅读课文的感受讲给同学听。”这段承上启下的提示为教师提供了略读课文教学的流程:默读——思考——交流。

根据提示,可以简化教学流程:一是默读自悟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学生根据提示充分默读,读中自悟,解决问题;二是交流点拨阶段。学生在交流中就自己感兴趣的三个问题中的一点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读情况及教材特点进行点拨,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再议议,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三是拓展延伸阶段。可补充一些魏格纳的资料和其他科学家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有所发现的例子,使学生加深理解,开阔视野。

(二)加强交流反馈,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当中还有一项重要环节是交流反馈,首先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然后在同学之间互相进行交流和探讨,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向教师请教,教师可以给学生在关键性的问题处进行点拨和引导,注意一定要让学生在教师的适当点拨下进行自主的思考,不能包办代替。能不给学生提示的尽量不要提示,遇到非常难的问题时可以适当提示,注意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应多倾听学生的表达,唯有如此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真实情况。

(三)采用主题阅读,使学生学会对比阅读

运用主题阅读将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两篇或多篇文章整合在一个或几个课时里进行教学。充分发掘已学课文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阅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可以是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内容不同作者、同一内容的不同体裁、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进行比较。如,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比较:人教版第七册略读课文《秦兵马俑》对兵马俑众多的类型、鲜明的个性进行了非常细致、逼真的描写。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前面学过的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畅谈感受、学习方法、领悟写法。温故知新,再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对比阅读,提升学习效果,开阔思路。

四、结语

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略读课编排在精读课后,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对略读课教学加以过多干扰。

参考文献

[1]王丽波.另辟蹊径,创建小学语文中略读课文教学模式[J].科技展望,2014(20).

[2]戴梅香.怎样教学小学语文略读课文[J].学周刊,2012(9).

[3]林艺贞.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

坛,2014(12).

[4]高玉.别让“模糊”成“糊涂”——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初探[J].语文建设,2014(28).

[5]赵毅.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

研),2010(2).

篇5: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唐县第二小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三者在教学目标上有很大的区别,而教学要求上也有相应的不同。但是,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于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略读课文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那么,我们该怎样正确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怎样有机结合精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略读课文的重要性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其实,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是故事性较强,文字浅显,趣味性浓,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便于阅读理解的故事性作品或社科类作品。面对新课标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我们应该确明确以下几点:

1、略读课文教学的性质:它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

2、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3、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注意:(1)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2)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懂中习得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教学的大体步骤:先由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

由此可见,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所以说略读课文的重要性体现在一下几点:

(1)巩固精度课文的学习方法

人教社课标教材的编者(四-六年级机语文教材)以一精一略的方式编排课文,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让略读课文发挥总结与延伸的作用。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虽然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组成,它们相对独立但又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教学中不能彼此孤立,应该瞻前顾后,有机融合。尤其是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就应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实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在本课略读课中巩固前一课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四年级下册课文第五组以“生命”为主题的课文的安排是:《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其中《触摸春天》、《生命 生命》是精度课文,《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是略读课文。《触摸春天》与《永生的眼睛》之间的引读是“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这是关于眼睛的两个故事,从内容上来说息息相关,从学法上来说能用相同的方法,只要教师在《触摸春天》真正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那么学生在学习《永生的眼睛》用自学的方式完全没问题。

(2)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许多刚教人教教材的老师都会说:新教科书选入的文章其实很美,读着很有味道,特别是一些略读课文,美极了。确实,编者在选文上花了很多心思,如四年级下册中《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麦哨》、《渔夫的故事》等等都是学生十分喜欢的略读课文,对学习的兴趣也十分高涨。

(3)进一步学会了多种阅读方法

在学精读课文时,学生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虽然教师在教学时都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学生对自己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体会是不够深刻的。在略读课文中,他们就可以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这对他们来说,学习上的自主性提升,长期下来略读能力逐步提高,如,扫读、跳读、快速默读、精略读结合等阅读方法的提高。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当然,也应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这样的一种教与学的方式确实培养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奠定了基础,培养了阅读兴趣。

(5)构建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作用

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如《永生的眼睛》,入选课文的故事其实没有交代原文的结局,教师在本课学习时可以告诉学生其实故事的结局还没有完,学生立刻就会产生疑问,于是教师追述我们可以在课文去查询查询,看看真正的结局如何,再来讨论讨论。这里既对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作了总结与提升,同时又适时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是学习的拓展与延伸,沟通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用这样的方法使学生有了去课外阅读的欲望,略读课文也就起了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作用。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倡导个性化阅读;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拓展知识和能力空间;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阅读提示”领路、鼓励和引领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或自主或探究或合作学习、参与语文阅读实践,尝试“游泳”。我认为在教学中要认真贯彻以下理念:

1、以生为本的理念;

2、能力为本的理念;

3、大语文的理念;

4、突出个性,发展特长的理念。

在教学中如何贯彻上述教学理念?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贯彻好“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就必须给够学生充分自读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方法。

例如:我曾经听过一节四年级第一单元略读课文《火烧云》的教学。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了:

1、应该如何分段;

2、本文重点写的什么;

3、围绕重点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结果:学生的回答质量不高;学生的参与度不大;教师包办得也不好。

再如:去年,我在又听了一位教师讲四年级二单元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那位教师先给了学生5分钟时间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想办法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这过程中,好的学生走了几个来回,能力弱的学生,也有足够的机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给读完。初读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盘点,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这个过程既实现了本册教材“词语盘点”这一自查自测栏目设计的意图,又在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同时,教师针对第二段许多专业术语给学生读通带来的困难,教师又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朗读课文。除了反复朗读外,教师还安排了三次默读的时间,一次是根据“提示”全文默读,自己去读懂课文,二次是针对学生自读遇到的困难,安排默读课文2——4段,三次是默读最后三段话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与大家交流。整堂课除了交流,光是读书就占了将近二十分钟。教师把“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教师放得好,学生学得好,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发挥。

语文既承载着人类的文化和精神,传递着人类的知识和技能,也蕴藏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哲理,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感悟和传承。教学中应该落实“大语文”和“突出个性,发展特长”的理念,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间自由飞翔,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触摸,用自己生活的全部知识、经验和阅历与课本中的语文、课堂中的语文和生活中的语文进行对话,使学生感到语文是真实的语文,使学生学习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更浓、能力更强、个性和特长更加鲜明。

(三)略读课文教学的注意点

我认为不管略读课文的内容是否长短,都可以一个教时完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小学高年级将淡化拼音、字词的教学,把这部分内容更多让学生在预习中解决,略读课文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安排得当,一节课足以。所以教师在略读教学时教学中尤其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

正像阅读教学不同于阅读一样,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有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可以教给学生扫读和跳读的方法,如,小组合作定标题时,可以提出时间上的要求,并告诉学生基本的速读技巧。如果经常这样训练,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二)粗知大意并不是浅知

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与反刍,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教师理解上有差异,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这里,通过初读感知、重点精彩部分赏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粗知”,赋予了“粗知大意”较为丰富的内涵。

(三)自主阅读也不是自学

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略读课上,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教师说得更少、更精。因为这样,有的教师就干脆退让一边,一言不发,任由学生天花乱坠一气,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似乎这样才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但是,自主阅读是不是就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阅读是不是就不要教师的引领?自主阅读又如何体现阅读的层次性?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

(四)引读的有效运用 略读课文前的引读是其与精度课文的联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时对引读可能会如此处理:忽视不看、简略交代等。我认为既然编者在此安排引读,目的就是为了指领学生从前一课精度课文过渡到后一课略课文,并且明确了本课的阅读重点。可以说引读相当是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启明星”,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有效运用引读会使学生从课始至课末都有一个很明确的学习目标。如四年级下册第四组以“和平”为主题的课文,精读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略读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之间的引读是“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这首诗,想一想,每一节诗主要讲了什么,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前一句是与前文的过渡,后一句是对本文学习的要求,这样引读怎样省略?

总而言之,略读课文是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教学有着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重点所在,无论是阅读能力的提高,还是知识的拓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略读课文我们也不能忽视,把它一略而过,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定位,有的放矢,择优而教。我认为略读课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性:

1、主题性

叶圣陶说过:“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 在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阶段性目标中也指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根据以上的叙述,我们再观现行的人教版实验教材。它是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组成。有精读,也有略读,但这些文章体裁、内容、特色都相类似,且有着共同的学习要求与目标。而这个整体中,精读与略读这两类课文虽有一致的目标,可功能与分工却各不相同:精读课文承担着本单元教与学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主动将“知”向“行”转化的最好训练场。因而我们可以说略读课文是自成一派,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2、自主性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说,精读课文在教学时,必须“细嚼慢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话,那么,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要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学习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

相对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较为浅显些,这样正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阶梯,为他们创设了更好的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学生自读自悟。也就是说,略读课文是学生唱主角,教师已由幕前转到幕后。不过,应该强调的是教师绝不能放羊,特别是在难点的地方,教师若能善于点拨,将激活学生阅读的热情,催发阅读的消化吸收,这化解的过程也将会是略读课堂最亮丽的环节。

3、拓展性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根据人教版试验教材各个单元主题及课文的不同特点,略读课文的教学正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并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延伸,最终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篇6: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得到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得到教育家的广泛认同,并且也得到广泛的推广。本文对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略读课文 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课文主要分为精度课文和略读课文两大类,由于略读课文并不作为考试的重点,因此,一些教师都不进行略读教学,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略读的重要性。对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式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主要从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及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1.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1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一些教师和家长认为小学语文略读只是在片面地对文章进行大致的理解,并不能深入地对文章整体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然而这种理解方式只是片面的,这种理解方式只看到语文略读教学方式的一部分。例如:在精读《自己去吧》这篇课文时,学生会学到一些学习方法,阅读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把这些学到的方法及提高的能力运用到略读文章的过程中,进行阅读的延伸,多多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文章,这就是小学语文略读教学方式的目的,这种错误的认识严重影响语文略读教学方式。

1.2忽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中,教师会给学生设置一些阅读任务。例如在《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生词,了解文章的主要中心思想。在学生进行课文略读前,教师应给学生一些关于课文中心思想及情感方面的提示,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扫除一些障碍,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忽略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教师的一些提示也会阻碍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独立理解文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严重违背小学语文略读教学方式的初衷,导致这一教学模式的真正作用得不到发挥,严重影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

1.3对小学语文课文类型的认识的混淆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课文的类型、功能及要求比较隐晦,一些教师可能不能完全理解,这会导致教师的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同时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高。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小学语文略读教学方式的优越性,但是如果不把握好语文课文的类型及功能,这种教学方式的优越性就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准确地把握语文课文的类型及功能,灵活地运用小学语文略读教学方式,真正达到此种教学方式的目的。

2.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针对上文提出的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下面主要从对略读课文进行准确的认识及强调略读课文教学与精度课文教学的联系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对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加以探讨。

2.1对略读课文进行准确的认识

在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课文的类型及功能,了解略读课文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把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例如在《雪孩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独立的阅读,教师只是布置给学生明确的阅读目标,重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2.2强调略读课文教学与精度课文教学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语文略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进行小学语文略读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重视略读课文教学与精度课文教学的有效结合,让两种教学方式都发挥最佳的效果,这样不仅能强化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结语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地应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都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方式的真正作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其与其他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在试验的过程中发现其缺点,并及时地研究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篇7: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

一、模式提出的背景:

我校以前使用的教材版本比较杂,有西师版、苏教版等,现终于全部统一为人教版了。在人教版教材修订后,略读课文的篇目大幅度增加,中高年级的略读课文由每单元1篇增加至2篇,占课文总量的43%。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习略读,粗知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显然,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教材的修订,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相关作用也更为重要。

但略读课文该怎样教?怎样学?不少教师感到困惑。有的教师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完全等同起来;有的局限于让学生回答“阅读提示”上的一两个问题,同时,教学方法的千篇一律也使学生对略读课文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略读课文教学基本理念:

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加强课内外联系,拓展延伸,适度开放。

三、研究过程

首先我们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摸索,讨论、筛选并确定若干略读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模式。重点围绕刘俊老师的《给予是快乐的》展开略读课型的研究,明确了略读课要用好导读,抓好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等。经过多次的试讲、研讨、修改,老师们对略读课型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刘俊老师的课更是越上越精彩。在区小学语文赛课中,刘老师以精巧扎实的基本功、精湛的教学艺术、精致的教学设计一举夺得一等奖,并得到与会专家、教师的一致好评。在此基础上,我们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研讨实践。

四、略读课文教学模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导入激趣

语文课的课前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形象、多样、新颖、简洁,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实物、挂图、范读、游戏等手段,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学习心态,心理准备充分。

(二)用好导读提示

人教版教材每篇略读课文前都有导读提示。要指导学生读懂导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抓准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

(三)整体感知全文

在整体上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要非常明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四)围绕重点合作学习

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文的重点内容是哪些,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这一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因此,教学中应该安排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

(五)汇报收获、导引点拨

交流阶段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这个阶段,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需要,或者以交流自学体会为主,或者以讨论疑难问题为主,或者以对重点内容及写法的进一步体会为主。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适时点拨。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动积累、运用语言。

(六)拓展生成

篇8:浅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1. 略读

略读就是不进行深究, 粗略地阅读。略读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是以了解大致内容为目的的, 它要求我们的注意力不应该在细节上, 而是在大意上。“略读”是相对“精读”而言的, 而又与“浏览”有所区别。从广义上来讲, 跳读、速读、浏览等都可属于略读的范围。从狭义上来讲, 略读, 就是快速的、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 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 粗知文章大意。本课题把略读的定义界定为狭义的范围。

2. 略读课文

对于略读课文, 查找了手头的资料, 搜遍了网络, 竟然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对于略读课文, 全国小语会会长、人教版教材主编崔峦先生认为: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 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而这是从阅读技能的角度来阐释的, 但也不能很好的解释什么是略读课文。而从字面的解释略读课文是大概的浏览阅读的课文。

3. 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教学就是针对各版本课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进行的教学活动。略读课文教学并不同于略读, 其只关注略读内容显然是不够的, 还需要重视略读方法、策略的研究, 要授之以法, 循法而学。略读课文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行为, 它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 还需要让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来学习略读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略读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本质认识不清楚

很多教师把略读课文教学上成一种变式的精读课———缩略版的精读课, 失去了教材略读课的本来之意。略读课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促使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扩大阅读范围, 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

2. 教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功能缺乏正确的认识

略读课文在培养学生略读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多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功能却缺乏足够的认识, 并没有从教学的角度深入思考略读课文教学担负的教学功能, 因此使略读课文教学存在很多误区。

3.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影响略读课文教学的性质

人们对课堂阅读教学的注意力在长期以来一直集中在教师的“教”上, 并认为精读课文教学才能显示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很多大型的公开课活动中, 教师都是在极力展示自己教学的功力, 竭尽全力的吸引听课人的目光。但是语文课应该是读书课, 语文课的大部分时间, 应是师生各自在那里读书。阅读是思考, “教学”的重点应是学生的发展, 是学生在“学”而不是教师在“教”, 而略读课文教学

4. 教师自身缺乏相关的阅读理论

在我国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中, 除学科知识的相关课程, 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 还开设了教材教法、教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相关课程, 但是对于语文教育来讲, 开设其相关的阅读理论课程的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几乎所有的师范院校中都没有开设类似的课程, 使师范生的知识结构不健全, 再加上后续的培训与指导也没有相关的内容, 使阅读教学始终徘徊在内容学习的层面。

三、改进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对策

1. 加强教师培训, 更新观念, 走出误区

教师培训林林总总、名目繁多, 今天新课标培训, 明天新教材培训, 后天校本教研培训。但尽管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有进行针对性很强的培训与研讨, 比如写字识字教学、习作教学、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等。但是所有的培训没有一次专门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展开。因而, 各级教研部门要围绕新课标, 专门针对略读的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功能进行培训指导, 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理念灌输, 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略读课文教学, 才能树立略读课文教学的新理念, 从而扭转略读课文教学以内容讲解为主的局面。

2. 探索略读课文教学方法, 提高略读能力

教材编排略读课文, 其目的是通过对略读课文教学, 让小学生学习略读方法, 并提高小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教学要求有两点:一是内容上“粗知文章大意”即可, 不必探求其他方面;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文章。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 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3. 改变评价机制, 促进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历来不列入考试范围, 所以人们会忽视它, 而且略读课文只有阅读提示, 没有课后的思考练习, 以至于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评价学生的略读成绩。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说:“完全达到了标准, 成绩很好, 固然可喜;如果达不到标准, 也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就了事, 必须研究学生所以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 还是学生的资质上有缺点, 学习上有疏漏———竭力给他们补救或督促, 希望他们下一次阅读的成绩比较好, 能渐近于标准。一般指导自然愈完善愈好;对于资质较差, 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个别指导, 尤须有丰富的同情与热诚。”

篇9: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选材相当广泛,叙事、抒情、游记、散文到科普小品、说明文、古诗无所不包,涵盖了大部分文章体裁,而且选文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大部分选择当代、现代的国内外优秀作家的美文,与精读课文在主题思想一般也保持连续一贯。我认为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同样重要,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以略教!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应体现的基本理念

(一)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机械割裂。脱离了人文精神,只在语言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学就会因为失去灵魂,失去生命而暗淡无光,沦为简单的排列组合文字的游戏;没有语言文字的运用,人文性就犹如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只是“看上去很美”罢了。因此,两者应该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相渗透。比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经过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了“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不就是“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吗?于是,整节课以认读词语、理解“奚落”的意思开始后,就用“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抓住描写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词句进行朗读、感悟,体会陶罐的谦虚、铁罐的骄傲,从而懂得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凭借的对象要是课文中关键的部分,如重点的词语、句子,关键的段落作为突破口。

(二)提倡个性化阅读,承认差异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心理过程。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提倡学生个性化理解。教学中应避免要求过高过全,要多给学生提供选择不同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展示不同潜能的机会。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个性。例如,在教学第七册《巨人的花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巨人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人?”学生顿时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巨人是个自私的人。”有的说:“我觉得巨人生活在世上很孤独、荒凉、凄凉。”还有的说:“这位巨人是个富有的人,因为他拥有一个巨大的花园。”于是我就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去阅读这篇课文,或冷酷、或清高、或凄凉,抑扬顿挫,学生都把自己的个性读了出来。真是有了个性化的解读,才具有浓厚的个性色彩。体现学生个性,张扬个性,创造性的解读文本,不仅能培养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注意教给方法,注重培养能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位赏读;指导学生采用“读、找、画、思、议、写”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涵,感悟课文中心。如在教学《梦想的力量》一课时,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找、说、讨论、想象、体会等方式让学生围绕课文中心,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想象瑞恩的梦想产生到梦想的实现是要付出艰苦的奋斗。从中感受梦想的力量是具大的,使学生明白要想梦想成真,必须要执着、坚持不懈。

三、如何上好略读课文?

(一)朗读贯穿教学始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二)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

一节好课教师重视听、说、读、写、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抓住精彩语言重点训练,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部分允许学生有个性表达,也提供中心句,既降低难度,也给了启发,既有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又有大胆奇特的想象……例如,在教学《半截蜡烛》一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无时无刻不给我们以紧张激烈的感觉,让我们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了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在继续燃烧、逐渐变短,秘密将会暴露,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厄运也会随之而来……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以及对蜡烛的特写,有力地渲染出了当时的紧张、恐怖的气氛,细腻地写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相当有感染力。鼓励学生练习仿写,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

(三)加强课内外联系,适度拓展与延伸

篇10: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学实例与反思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课标不仅开始对略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而且在教材中也在不断提高略读课文的出现频率。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易走两个极端。一是仿照精读课文教法,由新字、生词入手,后而深入课文,扩至拓展迁移。二是遵循“略读课文阅读提示”,放手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然而,这两种情况却各有利弊。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小学语文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它,更要进行潜心的钻研思考,深入的实践探索,从而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真正发挥它的独特功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有效教学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的语文教材中,把课文大致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其中以精读课文为主、略读课文为辅、选读课文为赏。可以说在其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课标不仅开始对略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而且在教材中也在不断提高略读课文的出现频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它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每册各有8篇,占总篇数25%;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可谓势头正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者,不得不重视它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学的影响,略读课文并不是考试的重点。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易走两个极端。一是仿照精读课文教法,由新字、生词入手,后而深入课文,扩至拓展迁移。二是遵循“略读课文阅读提示”,放手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然而,这两种情况却各有利弊。如按“精读课文”教法,基础必然扎实,教师点拨到位,学生理解起来自然是不费吹灰之力。但这样一来,只有“一课时”的教学课时明显不够,而且也抹杀了略读课文作为学生自学课文的初衷。又如按“略读提示”要求,放手一切,让学生自主学习、汇报,这对于另一部分学习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硬馒头”,“啃”起来破费力气。尤其遇到个别略读课文,篇幅较长,生词较多,那就愈发困难了。

那怎样对略读课文进行有效教学呢?仅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8课《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篇略读课文为例,笔者进行了教学实例探究。

本课主要讲述了在地震中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非洲受灾群众的无私帮助。在教学预设中,设置了学生的两个难点。一是,本课中有许多像“废墟”、“液压钳”、“狂吠”、“闻名遐迩”等难读生词和专业的技术名词,较难把课文读通、读顺。二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离学生们的生活较远,学生可能较难从课文内容中体会

到他们奔波、辛劳的救援任务和对他们对国际友人的无私奉献。

在教学设计时,主要针对课文内容,重点展开,第一: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第二: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真棒?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以让学生以小组互助形式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无私形象。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时候,主要让学生充分的朗读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出能够表现救援队“真棒”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读读找到的句子,说说感受,体会中国救援队的“棒。”

在初次教学时,便遇到了“瓶颈”。由于课文生僻词语较多,学生读起来十分吃力,给其后感悟语句的环节带来了困难。于是在第二次教学设计时,加大了对生词的认读力度。除了自由读、默读外,又增设了“指名读、正音”的环节,通过板书词语、齐读的方式解决字词。这样一来,在接下来教学中遇到了更大的麻烦。本课教学重难点是通过重点语句,自读自悟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棒”,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在实际教学中,“了解课文内容“环节时,尽管是小组互助讨论形式,但是学生还是遇到了些许困难,通过教师及时点拨,可以解决。在进行“指名读、纠音”环节时,花去了不少宝贵时间,以至于后来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所剩时间几乎无几。虽然学生大都找到了相关语句,但却没有充分时间来体会救援队员的出色和忘我,感受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由于时间关系,对于后来情感的升华,也只能是笼统带过。

通过教育实例,深入思考。笔者认为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可以得出三个“精“抓原则: “精”抓字词、扫清障碍;“精”抓内容、重点指导;“精”抓语句、突破重点。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发挥有效教学。

一“精”抓字词,扫清障碍。

略读课文的生词,并不属于学生熟练掌握的范畴。其目的是通过读、认,从而为课文理解扫清障碍,为突破重点语句提供辅助。字词的解决,完全可以通过出示精挑的生词或反复朗读难读语句的方式,实在不必大费周章。这样的有效解决,既节约了珍贵的教学时间,又为学生感知课文扫清了“拦路石”。

二“精”抓内容,重点指导。

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教学时的指导:略读的略,不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提过高的要求,学生对所读材料能大体了解内容即可。例如,在教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时,完全可以给了学生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简单填空形式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而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棒”。因而教师需走出扎实的字词、精雕细琢的误区,要抓住重点,课中指导求精,使精力花在刀刃上。

三“精”抓语句,突破重点。

每篇课文都有重点语段、语句,这是每篇课文的主干所在。引导学生抓准了这些重点语句,学生学起来就变得简单、易懂。如,在教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时,可以通过“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这样的句子来体会当时救援队员们的细心和辛劳。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这样的句子,来感悟救援队员们那种珍重生命,不分国界,伟大奉献的精神。这样就很好的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达到教学目的,得到情感升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小学语文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它,更要进行潜心的钻研思考,深入的实践探索,从而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真正发挥它的独特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得以深化,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上一篇:草房子的观后感中学生下一篇:高中数学必修四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