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2024-05-24

厦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研究(精选8篇)

篇1:厦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共享的代表

——厦门模式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厦门示范区(暨厦门市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厦门示范区)是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建设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系统。是一套基于区域协同医疗,以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为基础,提供区域内卫生信息共享与服务的系统平台,主要研究以新的现代服务理念为指导,将各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形成一个整体,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集成共享技术,建立一套可推广可移植的、能够初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的区域协同医疗公共服务集成平台和运行机制,为创建全新的符合国家新医改政策的现代医疗服务模式提供强大的信息化技术支撑能力。

该项目于2006年得到由解放军总医院牵头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的支持,2009年2月28日在厦门市举行了启用仪式。在国内引起巨大的反响,被称为是“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实践蓝本”,业界称之为“厦门模式”。

“五个统一”的特点

厦门示范区具有一个统一的数字化集成平台,连接了全市所有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一个统一的医疗专网,联通了全市所有的医疗机构;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存储全市市民医疗和健康信息;一个统一的市民电子健康档案,使政府能够对市民从胚胎到死亡全生命周期进行健康服务和管理;一个统一的市民健康卡(医保卡),为全市所有的医疗机构实现“一卡通”。

三大共享功能

系统涵盖了厦门市民完整的就诊信息和体检信息等健康档案记录的共享、妇幼保健数据档案的共享,以及城市公共卫生数据档案的共享三大部分。

1.通过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特别是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与服务,广大居民可凭借自己的居民健康卡(或社会保障卡),在各医疗机构内以“一卡通”的方式刷卡进行诊病、体检、保健等。同时居民在进行诊病、体检、保健时所产生的医疗档案信息就被完整的记录和保存下来,成为组成该居民全面的记录一生的健康信息档案的一部分。由于在区域内实现了计算机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居民在不同医疗保健机构就诊时,医生可以对居民既往健康档案信息进行调阅和参考,从而有利于医生开展诊疗活动,减少误诊和差错的发生,从而全面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另外,居民所做检查、检验等结果也能得到充分的共享,可避免在不同医疗机构内进行重复的检查和重复的用药,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看病贵”问题。

2.妇幼保健信息平台的建立,以及有序地提供妇幼保健档案信息的共享服务,有利于极大提高对妇检、孕检、产检、孕筛产筛、婴儿出生管理、免疫管理等妇幼保健相关工作的效率,有效提升区域内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的整体保健质量和水平,成功实现区域内的协同妇幼保健业务,对妇幼保健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

3.通过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有利于政府对卫生医疗机构进行宏观管理和行政监督、有利于政府做出更多更好服务于居民的行政决策。同时,公共卫生信息的纳入,可有效预警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保障居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建设和谐社会等具有极大的意义。

创新之处

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是全面运行的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系统打破以业务推动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传统观念,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进行系统建设。同时,采取政府挂帅、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公司承担建设的模式,并成立专门的技术研究小组,统一进行项目协调,这样既方便系统需求的收集,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系统以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以计算机和网络管理为技术支撑,涵盖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卫生决策信息系统等,是一个城市整体的区域医疗卫生综合性信息化的服务平台。特别是在综合多种身份识别系统的统一身份识别技术、基于XML结构和WebService技术的市民健康档案数据交换技术、自动转换国家标准健康档案技术、整合MPLS-VPN与公、私钥的不对称方式加密的市民健康网络系统、基于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中心平台的双向转诊机制、区域医学影像共享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成效在国内外都具有创新性,其中为行政管辖区域内全体居民建立终生的电子健康档案的理念及运行机制属国际领先。

社会和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1.面向公众的开放服务平台

向广大市民提供丰富的网上医疗信息服务,包括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与查询、电话预约挂号、网上预约挂号、网上专家咨询、检查检验报告及体检结果自动发布、网上诊疗活动查询、网上服务预约、网上用药咨询、网上及电话疾病预防提醒等服务。同时还可协助对广大市民的健康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2. 面向医疗机构的协同医疗平台

帮助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包括网上电子健康档案调阅、双向转诊、影像共享、远程会诊、病人随访等一系列服务。促进医疗机构通过信息集成与共享,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整合,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面向社区的健康服务平台

为全市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共享服务,以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为管理单位,构建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对社区病患者自动建立慢病等档案,并针对统计数据进行有效的干预,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平台同时还提供了社区与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功能,可有效实现病患完整的诊疗信息在社区与医院之间的共享与交换,促进居民就医模式向“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转变,从而极大的优化医疗资源的运行负载,推动卫生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人民谋取更大利益。

4.面向政府的管理与决策支持平台

主要为政府提供自动化的日常监控报表(包括各项财务报表等)、疾病监控、医疗费用监控、疾病预警、决策支持等服务。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提高统一调度卫生资源的效率,从而提升卫生行政整体管理水平。

5.面向妇幼保健的共享服务平台

提供全市孕产妇和婴幼儿的区域化管理,并自动形成居民健康档案的子集。区域妇幼卫生系统服务平台将所有的妇幼相关机构联网,在全市任何一家妇幼保健的机构都可以共享到居民的妇幼保健信息,这将为妇幼就近保健和进行儿童免疫等创造出便利条件

BOX

编辑点评

厦门模式是我国第一个以国家计划单列市为单位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系统,在新医改的年代,其创新和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厦门模式的关键在于市政府的支持和协调,区域卫生资源的整合已经超出了卫生的范畴,上升到政府的民生工程,也可以说是上升到营造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

厦门模式建立起的一套完整的、综合程度较高的信息系统,信息内容涵盖市民从生命孕育的那一刻起,直到生命消逝的那一刻止,有关这个生命的所有健康信息,以及其父系和母系的家族健康史。它是一个在时间上连续,在空间上全面覆盖所有涉及该生命有关的健康信息。

我们相信,随着新医改各项政策的推进和逐步到位,厦门模式将会发挥出更加显著的效果,在全国将会有更多的区级、市级甚至省级区域卫生信息共享系统涌现出来,到那时将为百姓营造一个和谐的就医环境。

项目开发商

厦门市智业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创建于1997年。自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以发展卫生医疗信息产业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专业从事卫生医疗行业信息系统软件研究设计、工程实施及维护服务。在智业人团结进取、锐意拼搏和各界的支持帮助下,公司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现已拥有一只高素质的研发和市场团队,其中专业研发和系统实施维护人员100余人,由高级计算机人员、医学专家、医疗管理专家等三股强大的力量组成。1999年,公司被厦门市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0月,智业软件通过ISO 9001认证;2004年9月,智业软件被科技部评定为“中国优秀高新技术产业科研成果”;

篇2:厦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

区域信息平台建设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中国有300多个地级市,还有数千个县。从统计数据来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的地方开展,比如广东最多,有15个地方开展了。总的来说,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主要是在发达方,由于建设与发展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所以非常需要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化、规范建设指导。

跟中国一样,美国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处于一种刚刚发展的阶段,2008年还只是零星一些点,到2009年大概有200个试点。当然美国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是一种自由经济的模式,它建设的时候每一个地方的特点都不一样,有的是就为一件事,有的是管几件事,统一规划时候特性少一点。美国制定自己国家信息化战略规划,它的规划以患者为中心来进行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这点跟中国一样。在英国有专门的机构负责信息化建设,它的信息化建设是政府统一推动,不像美国各个州自己建,英国是找几家公司统一开发软件部署。加拿大也是政府主导,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推动国家和各地的卫生信息化建设。

从各个国家的比较来看,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首先目标是一样的,它提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提高质量,信息共享以便于提供高质量服务、减少错误、控制的费用。另外是政府高度介入,美国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推动它的标准规划的使用。就是某一个公司、某一个产品用了标准化,政府给你补助,美国以前信息系统单个机构很先进,但是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因为每一个制定很多标准,所以它为了推动标准化建设专门成立国家级的机构,还有资金配套保障保证标准的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投入比较大,还要重视病人的隐私保护,防止信息共享后的信息泄露。

中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将按照以下一些策略来进行。第一,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是链接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的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从业务角度来看,平台可支撑多种业务,而非仅服务于特定应用层面。基于这个标准,卫生部完成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解决方案。

信息共享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因为患者在中国分布在不同的机构,如果我们采取一种比较传统的方式,都通过接口的技术解决,两个结构就要做这么多接口,点对点的互联互通非常复杂。我们的患者到了二十个机构看了病,每一个机构信息要给其他所有机构共享,这就是复杂的点对点的共享模式,这种模式是做不出来的。为什么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要扁平化呢?实际就是要有一个中心,其他的机构都跟它相连,全世界都是这么解决的。

信息共享的关键是业务流程的梳理规范,业务流程规范了以后我们才有可能使我们收集到的信息是共享的,所以业务流程的规范是业务分析的关键。第一,我们要对我们的机构,我们在从事卫生服务每一个机构干什么事我们要收理。第二,我们要对业务活动进行规范,那么多业务活动和业务表单,经过分析把它进行结构化和构建化,把卫生服务活动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实体的卫生服务的活动,实体卫生服务的活动到底有哪些机构构成我们要分析出来,经过抽象以后把里面相同的东西抽出来,叫业务建模,就是通过我们基本活动的抽取、定义、规范,然后通过基本活动再组合以后形成实体的卫生服务活动。举个例子,把健康档众意医疗—基层医疗信息化专业服务商

案抽取成28个基本活动,这28个基本活动分成八个大类]。比如有注册维护、观察、干预等。像产前保健是一个具体实体业务活动,一个完整的产前保健可能由七个基本活动构成,登记、问询和几个检查、医学指导和转诊等。

中国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有以下一些特色呢。第一个,基本活动的采取是不一样的。你看我们是全的,我有钱的地方能做影像检查,我在里面可能做一二三,六七就不做了,就是我的基本活动采取是可以灵活定制的。第二个,我的频率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我一年就做一次,一年做两次三次也可以,所以通过活动基本单元的取和活动频率的因素一变,就形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具体业务活动。实际业务建模把流程规范化、构建化。第二步,每个活动里面到底有哪些数据元来描述呢?这又是标准问题,这个描述怎么保证它的一致性?主要通过信息模型来解决每个业务模型需要描述的。第三步,数据元描述以后可能里面代码不一样,那么通过什么方式解决?通过以前数据元标准化解决。这是我们业务分析的关键,第一步要分析提供服务的机构跟角色,第二步要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的处理。第三个,在业务流程规范化以后要对它所描述的数据元进行定义,每个数据元又进行标准化,信息共享的基础问题都解决了。

然后通过我们统一数据交换格式成一个CDA的文档,文档的结构也是标准化,文档里面这些数据元是通过模型来约束的,模型约束数据元的定义由数据集进行标准化,所以CDA文档是标准化的东西,这样每一个地区只要是一个相同的CDA的东西它里面的内容标准化都是一样的。通过这个思路来解决信息共享。如果每个地方数据元里面的描述代码不一样,它也不能共享,这是在技术平台解决方案业务部分最核心的内容,实际就是四块的思路,形成信息共享。

接着介绍一下通过技术的手段使我们上面讲的临床文档能够达到共享,要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架构来实现。整个平台分一个中心三个层,上面平台数据中心层,下面是区域内各个卫生机构。平台核心的内容也四大块,第一块叫注册系统,所有的人员、被服务对象和机构都要进行注册,保证信息提供产生交换的时候保证每一个信息它的唯一来源,可以保证它的唯一性。第二个,平台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库,一个是CDA的数据库,还有一个是CDA解开以后根据业务的需要形成二维关系性的数据库。数据完了以后是服务层,还有一些配置层,整体是四块。

全民电子健康公共服务平台是现在正在研究的一个服务模式,这个平台到底有什么用呢?科技部要发展全民的电子健康服务,它要基于公共服务平台,这个公共服务平台上面又构建一些第三方服务的内容,使我们这个平台可持续发展,所以这个平台的应用层在数据的支撑上面有四层应用。第一层满足机构业务协同,第二是满足个人业务需要,第三是满足卫生管理的需要,最后是满足构建第三方服务的需要。这也是卫生部下一步要研究发展的方向,这个平台一定要使各方获得,这样才能够保证平台建好以后能够可持续发展。

未来国家基于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建设规划是要用两年的时间争取在全国的48个地级市建立健康档案公共信息平台和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建立电子病历的信息系统。我们要在32个省自治区每一个省选一个条件好的地市开展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试点,在16个公立医院改革城市既要建立这个平台,同时还要建立公立医院的基于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16个城市里面有107个医院进行电子病

历的系统的改造。

本文版权不限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篇3:区域卫生信息协同平台建设方式

关键词:区域卫生信息协同平台,共享医疗资源

进入21世纪后, 信息管理系统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 由于医疗资源不平衡以及无法共享所带来的医患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区域卫生信息协同平台在欧美发达国家应运而生, 它是连接规划区域内 (医疗卫生机构、行政业务管理单位以及各相关卫生机构) 各级机构基本业务的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 它是让区域内各信息化系统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 它能够把多元化子系统整合成为一个综合的业务平台。

区域卫生信息协同平台的设计是基于业务大集中的理念, 它能够实现上到三甲医院, 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和数据的集中。通过医疗专家系统, 社区管理系统, 档案管理, 博客等新的协同模式, 各级卫生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加快了学习的步伐, 提高了交流的效率, 它使得团队协作更高效, 使病人无论是到社区还是到医院看病, 都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专家体系的服务, 从而充分利用和平衡了医生资源, 实现“小病在社区, 大病到医院”的目标。通过这一平台, 三级医院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医疗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 实现区域卫生资源的优化及整合, 将一流的医疗技术和规范的管理引进一、二级医疗构让患者得到实惠, 从而解决社区内群众大病、重病、疑难病的就医难问题。真正做到了让老百姓在原一、二级卫生服务区域内用使用二级医疗消费享受到三级医疗技术水平的服务。

区域卫生信息协同平台建设的核心主要有:

(1) 电子病历研究与服务中心

医疗信息平台是基于电子病历的建立和共享的基础上的, 它能够有效地整合医疗卫生业务应用系统, 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业务协作网络。通过建立电子病历信息数据中心和交换平台, 可以实现各种医疗健康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从而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域医疗健康信息管理系统, 进而为政府、医疗机构以及各级医生提供全面的医疗与健康信息服务。为了搭建这一平台, 首先要建立医疗信息档案数据中心, 然后在数据中心和交换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 最后设置应用门户, 使整个信息系统采用统一的入口进入, 以便使用和管理。另外, 通过对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的规范化设置, 还可以方便地实现其与外部其他信息系统的个人健康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2) PACS存储及远程阅片中心

依托区域内大型医疗机构的医疗康复机构和先进影像设备密集的集中优势, 打造面向区域内各医疗机构的PACS影像中心及数字远程阅片平台, 从而提高区域医疗的医学影像服务水平。

(3) LIS存储及检验服务中心

依托区域内的医疗康复机构和先进检验设备密集的集中优势, 打造面向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中心平台, 从而提高区域内的医学检验服务水平。

(4) 远程会诊中心

依托区域内医疗康复专家和知识密集的集中优势, 打造面向整个区域内的数字远程会诊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打破资源分布壁垒, 面向区域内提供对疑难症状、久治不愈等患者的数字化会诊, 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掘大型医疗机构的服务潜力。采用射频标签技术, 可以实现远程、长期和持续的采集随访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 然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 自动反馈到电子病历中心, 最终达到发生极限数值时能够实现实时报警处理的效果。

(5) 医疗集团电子商务中心

在电子商务已经被广泛应用的时代, 建立医疗特色电子商务平台, 首先能够满足区域内患者的医疗配套服务要求, 其次在医疗配套服务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增值服务, 瞄准建立集原料交易、药品流通、设备器材销售为一体的电子商务中心平台。

(6) 患者一卡通中心平台

首先在区域内建立统一的MPI病人主索引, 然后将各级医疗机构收集上来的临床数据中的个人ID统一为标准身份索引号, 从而实现业务信息互联共享, 提高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 方便患者查询个人相关的诊疗和费用信息。

(7) 患者社区平台

面向区域内的患者群体建立患者社区平台, 建立服务增值通道, 从而实现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服务对象与社区之间的互动, 及时倾听社区的反馈, 为适应和调整服务水平提供通道。患者社区和家庭服务除了作为一扇通向患者的互动窗口作用外, 还可以广泛发掘服务增值空间, 开拓患者配套服务市场, 为病人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为区域内大型医院取得更高的服务产值。

区域卫生信息协同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 平台建立后, 通过信息共享系统可以实现双向转诊。通过信息共享系统, 组建社区卫生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网络, 凡是不适合在社区进行诊治的疾病, 均通过区域内某领域专家远程会诊确认后, 直接转入其医院的对口科室住院治疗, 让重危疑难病人感受到入住医院的方便。医院住院患者进入康复期后, 通过网络联系, 直接转入合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康复治疗, 其康复过程由医院派专人全程跟踪, 使社区居民能从社区通道享受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其次, 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协同平台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区域内某个医疗领域的专家团队和先进的设备, 通过远程会诊、远程实验室结果审核等现代化的信息手段, 实现医院间的优质资源共享, 检查结果互认, 这样一来, 患者既可以地大大减少就医环节, 又能有效地降低就诊费用。

篇4: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体系架构研究

[关键词]目标需求;信息系统架构模式;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420—01

1信息平台建设

1.1目标

1.1.1整合旧时的信息系统

整合区域医疗机构已有的信息系统,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具备区域集成的条件。目前,国内初级医疗机构都建立了私有的医疗信息系统,但私有的医疗信息系统沿用老式的繁杂而多元化的信息集成技术和管理模式,需要遵循标准和原则来改造现存的多元化医疗信息系统,以便建设规范化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1.1.2确定集成数据的交换方式

标准各级医院医疗信息系统的数据、确定区域集成数据的交换方式,整理独立的信息中心逻辑性不强的数据,优化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结构,方便建设的信息平台为各个医院独立的数据中心服务,促成区域卫生信息被各级医院共享和利用。各数据中心的资源是以格式多样的描述性数据集成存在,可以元数据集成交换建立管理信息平台。元数据以XML为载体,根据共享平台的标准,保留数据中心,统一管理模式,减小平台架构建设的成本,方便各个卫生部门在权限范围内共享平台的信息资源或者操作数据。

1.1.3建立数据中心

建立区域医疗卫生数据中心,使信息数据集中于同一构架。以共享平台作为主要数据源,分析各数据中心的数据,便于宏观管理和决策。传统关系型的数据库专攻于捕获数据,难以分析多种数据中心的冗余复杂数据;而数据仓库存储的是历史数据,具有维表和事实表,以分析数据为主。

1.1.4引进NHIN

为便于用户之间共享医疗信息,依据国内外研究,创建了专门的国家卫生信息网,简称NHIN,规范医疗技术和政策、标准的法律、实施项目等整套的医疗信息。NHIN共同框架具有一套相互加强的技术文件及规格,引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可以达到改进医疗卫生服务的目的。

1.2信息系统架构模式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涉及居民健康的所有信息,业务数据类型多、容量大,由此,根据数据存储的相同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构架来管理区域卫生信息[3]。现如今,国内外常用的信息系统架构模式有几种,即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从国内外信息平台的发展经验看,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三种模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缺陷。

集中式的信息系统架构模式整体成本低,方法简单,安全性高,易于管理全局数据和挖掘分析,但不适应区域医疗管理政策及资垒数据投资规模的差异性,系统扩展、性能维护性等方面也存在问题,不适用于区域医疗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混合武(式)信息系统架构模式兼备集中式和分布式的优点,因而技术相对复杂,系统开发初期成本比较高。

分布式信息服务系统具有多个不同的部分,集成一个功能更强大的复杂系统,但各个部分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数据核心通讯接口,即共享交换平台。共享交换平台帮助不同类型的应用系统和程序实现交互和共享信息,便于建设安全可靠的通讯服务。共享交换平台提供通信标准和接收标准,数据应答自动化,协调所有的应用关系,为客户端提供一系列使用对象,维护建立起来的数据路由,提供管理和安全总线以保障分布式信息服务体系架构的稳定。分布式信息系统架构模式实施陕捷、灵活,分摊业务压力,但系统维护成本高,难以提供用户全面的信息等。

1.3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随着RHIO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内运转的数据量趋向于大、多和高效传输的发展形势,总线在数据库中的意义越来越重大;同时,系统间共享数据和模块间数据的缠绕等问题,总线系统都能良好地协调处理好。

1.3.1数据库建模设计

数据模型构架必须结合数据仓库模型虚拟数据库两者的优点来建设。区域医疗数据中心主要为政府卫生机关提供决策支持、疾病监控、疫情预警、数字化的日常监管报表等,要求数据更新的实时性并不高。给予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影像共享、电子病历等服务,则宜采用虚拟集中模型,用虚拟数据库整合各级医疗机构数据,数据的实时更新和交换周期短、速度快。数据层集成提供了信息共享,并以某种方式将共享数据提供给医疗信息系统,为医疗眼务层提供保障性的渠道。

1.3.2建立企业消息总线集成技术

基于交换平台整合庞大的医疗信息数据群,必须使用一种功能强大的模式统一数据库。Web Services是一种独立软件和服务程序,在应用程序(即应用层)和异构数据源(即数据层)之间集成数据,并协调各种数据库系统以及访问集成数据的应用系统,程序接口和协议高度标准化,提供统一的全局数据模式,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硬件平台数据库系统达成资源共享的目标。Web Service整合异构数据源,必须为应用程序提供统一的全局模式数据视图,使数据层的数据通过一个特定的数据模型被统一格式化,同时能够在特定的数据模型上实现定义的基本运算,形成查询、存取等多功能操作。

1.4数据交换的模式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模式有智能卡、信息分发RHIO运行数据中心等,都针对单个病人数据存储、记忆和处理,运行简捷,方便医疗机构管理。

智能卡是用于存储病人数据的医疗卡,不需要中心数据库的支持和运作,授权用户直接通过使用专门的读卡器获取病人就诊记录,病人自身也能直接通过智能卡访问医疗机构有关部门咨询病情,医疗政策等信息。信息分发RHIO运行数据中心记录病人实际医疗信息和主文档索引,标明病人数据,以便参与系统询问数据中心,确定数据的储存点,然后从源系统或信息中心获取病人的数据。

2应用和展望

规范化、多元化、多功能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涉及到科学技术方面、信息技术方面、管理方面等广泛的范畴,花费大,耗费时间长,为了提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资源的利用率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空间和可移植性。要建立适合区域各级医疗机构的信息平台,必须使其协同医疗公共服务集成运行的流程与规范性模式:优先考虑集成需求量大、范围广的业务,如双向转诊、电子病历等。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双向转诊。此外,培育网上信息服务、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医疗产品配送(如药品配送、器械配送、检验标本送检等)第三方服务运营商,制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3结束语

为了建设多元化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在构建数据库和信息中心时也会采用许多其他技术,如RFID技术、PKI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虚拟服务器技术、规则引擎、业务过程引擎、工作流程引擎等。建设多元化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分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体系架构,引进的先进技术填补体系架构下的漏洞,解决异构系统之间操作方面存在的瓶颈,建立企业消息总线集成技术,与时俱进、量体裁衣,完善整个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促成各级医疗卫生业务部门数据和资源的相互连接以及各种客户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提高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顾泰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方案研究.医学信息,2010,23(6)

[2]邱洪斌.李殿奎.祝丽玲.王树山.王佐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建关键技术研究.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2)

篇5: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

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区域内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采集各医疗卫生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建立卫生行业战略数据仓库,为宏观管理和决策支持提供数据资源,同时实现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统一标准,统一平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目标,促进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高端化和低碳化,基本实现全县医疗卫生信息的数据共享,实现区域医疗卫生业务的协同整合,实现网上诊疗查询、挂号、投诉、绩效考核等健康服务。

一、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目标

1、宏观层面

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县“一卡通”,电子健康档案EHR全面共享,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集地区医疗资源、树立品牌消除地区差异,平衡医疗资源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医疗健康产业。

2、业务层面

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共享,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实现对各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的实时监督与管理,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应急指挥和决策支持能力;实现区域卫生业务开展的协同作业支持医院医护人员进行科研教学。

3、技术层面

建设医疗卫生各条线的数据集成共享,实现医疗卫生行业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在较高层面弥补各条线独自建设带来的弊端建设数据中心逐步实现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社会化,为社区与医院双向卫生服务信息基础。建设数据共享逐步实现患者电子病历社会化,实现医院之间病人资料共享解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防保健机构群体对跨部门数据采集和共享需求在信息互通的基础上,围绕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一卡通”,提供更广泛的医疗服务。

建设与其他信息共享平台的互联互通,为将来与市级平台对接提供基础,建设统一的医疗卫生信息发布平台和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医疗卫生信息服务。

二、效益预估

项目建成后,将为政府、卫生局、各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单位和居民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政府

系统建成后,可以为政府提供应急指挥的信息支撑系统,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为民办实事。

当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政府可以按照应急预案及其启动程序要求,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能有力、有效、有序地进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

政府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阅区域内医疗卫生行业各种最新的统计数据,加强宏观管理,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建

设区域卫生信息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

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保障县内各类人才的健康需求,增强区域竞争能力。可以通过网络全面掌握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救助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详细资讯,为制定区域内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准确依据。

2、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成后,可以提高对卫生资源的调配力度,增强卫生决策能力,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辅助决策系统。

卫生局各科室可以及时获得宏观管理所需的数据支持,以辅助其决策,高效开展电子政务、疫情监测、应急联动等工作。卫生局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的监督、管理更加及时和准确,提高对整体卫生资源的调配能力,加强对疾病与疫情的控制,加强卫生监督,提高行业内的应急指挥处理能力。

卫生信息的发布与公示将更有利于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约束,增强政策的透明度。

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促进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3、医疗卫生机构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成后,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全面优化和整合医院内部与外部的信息资源,实现医院基本业务系统、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医学影像系统(PACS)、实验

室系统(LIS)、办公自动化系统、医学文献系统、远程医疗和远程教学系统的建设和融合,提高医院的整体运作效率,让患者得到更加先进、便捷、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全面提高医院服务水平、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

各医疗卫生单位可利用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网络体系进行全区的医疗信息共享,将极大地增加卫生资源的利用率。

医院运用信息网络进行远程医疗、健康咨询等业务,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4、相关部门

卫生信息系统建成后,有利于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提高业务能力,增强服务功能。

商业保险公司、银行、医疗机构等相关单位可以借助该信息网络平台开展健康保险、信用卡支付、健康咨询、网上挂号、网上申报等增值业务,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

患者在各个医院的诊疗信息资源可以重复利用,减少了重复的医疗支出,将大大地降低医疗支付的费用,预计可节省10%-30%。

药监部门可以利用其丰富的药品使用有关数据进行不良药物事件的监测,进行用药分析等等。

5、城乡居民

卫生信息系统建成后,城乡居民可以享受更高品质的医

疗卫生服务,及时获取有效的医药保健信息,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建立区域性健康档案,实现健康信息共享,改变城乡居民的就医观念,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为城乡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全面、科学的健康服务和保障。

群众可以通过网络在家中查询自己的健康资料,或使用全区统一的健康卡在各医疗机构中进行就诊,享受便捷的、全方位的疾病诊治、医疗咨询、健康教育、医疗保健等健康服务。

篇6:厦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IT168 专稿】 4月29日,用友医疗在北京香格里拉举办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专题研讨会。会上,阳江市卫生局局长姜苗介绍的阳江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创新应用模式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阳江市卫生局局长姜苗

阳江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由阳江市卫生局牵头,中国电信提供按需应用的低成本网络平台和数据中心,用友医疗提供解决方案及服务,整合三方优质资源合作建设的一个区域卫生服务平台。该平台按照统一标准,以健康档案为核心,基于用友UAP平台建成统一的网络公共平台,实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台信息化管理,并大面积推广到乡镇卫生院,实现区域卫生功能及横向应用。

姜苗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阳江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情况。

一、为什么要建设阳江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姜苗谈到:建设阳江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原因有三。一是按照2009年4月6日国家出台的新医改方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今后3年的5项重点任务包括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城乡基础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因此,建立全民健康档案成为首当其冲的任务。

第二则是要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化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当前医疗卫生信息化还处于一种各自开发、各自建设,可能由成为一座座信息孤岛的状态,所以区域卫生信息化必须实现包括妇幼、计生、急救等系统在内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第三是实现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现在医疗资源分配非常不合理,大部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阳江同样也集中在市里的大医院里面,农村医疗资源分配极不合理。

二、阳江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创新运营模式

阳江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创新运营模式体现在它由三方——阳江市卫生局、中国电信阳江公司和用友医疗软件——合作开发建设。阳江市卫生局在项目中主要以项目的主体和指导规划组织协调的角色。中国电信阳江公司主要利用中国电信这个网络平台的优势,提供网络和硬件,整个平台把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放在电信。用友主要是负责提供项目各种应用的软件,实施项目软件的维护和升级。

阳江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运营模式

首先,这种合作模式是基于多方筹资、共同建设、实现多赢。虽然广东是一个发达地区,但是阳江市是一个欠发达地区,所以政府和医疗机构在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比较缺乏,所以想到利用中国电信和用友软件来联合投资开发区域卫生信息化,共同建设。通过中国电信和用友公司合作建设,阳江市各个医疗卫生机构作为使用单位,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来支付。

第二,该平台是统一部署系统的应用,规范医疗业务。从系统建设的早期就对区域卫生信息化进行规划设计,要求各个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和卫生院,在软件方面统一标准,按照统一规划建设,甚至有一些旧的系统都推翻重来。

第三,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政府的一网多用,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岛。第四,是降低医疗机构的投入门槛。信息化必须要投入,由于欠发达地区各个医疗机构对信息化投入比较困难,所以通过这种分期租赁的模式投入,降低各个医院投入的门槛。

第五,是系统建设的维护服务由合作方承担。区域信息化建起来可能还容易,但是今后维护、升级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所以如果各个医疗机构自己来维护升级,困难比较大。所以,这一模式把系统交给中国电信和用友软件来联合完成维护服务和承担升级的任务。

三、阳江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四大核心应用

阳江市的卫生资源包括市县各级医院38所,乡镇卫生院3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5个,以及各种专业卫生机构。

阳江市区域卫生信息化的目标是:第一,建立全市卫生信息数据中心。第二,建立全民健康档案系统。第三,实现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第四,实现全市一卡通、双向转诊、一单通等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第五,实现全市医疗、医保、新农合系统“三位一体”的运营平台。

因此,阳江市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四大核心应用包括:

1.实现全市健康一卡通。包括建立医疗便民服务一卡通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便捷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个人终身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健康服务与绩效考核;建立卫生行政部门掌握的医疗卫生信息。一卡通对区域卫生信息化来说是一个重点,主要通过一卡通使病人到各级医疗机构就诊和获取健康服务的时候能够获得身份确认,另外也为病人提供从挂号、交费、取药到检查等各个医疗服务环节更加快捷的医疗服务。

2.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共享。按照国家标准,阳江市建立起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主要采取健康档案树记录生命周期中的健康活动数据,实现数据集中存放和共享;把生命周期从胚胎发育到死亡过程的各个时间点对健康情况的干扰和措施进行全程记录,包括门诊、住院、妇幼保健等。

“健康档案树”记录生命周期中的健康活动数据

3.实现健康信息集中的存放和共享。健康信息主要通过病人就诊获得,集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包括,病案的首页、门诊处方信息、住院医嘱信息、病历信息、检验报告、检查报告、PACS信息、双向转诊共享,实现全市社区居民健康活动数据的集中收集、存储,实现对人整个生命周期健康信息的完整记录,并建立针对居民健康流行病学数据分析,为卫生部门和相关单位及社会提供一个预警信息、健康服务信息、居民健康信息,流行病学的流行状态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等。

通过区域信息共享提高基层医院竞争力。通过信息化手段,把居民在大医院做的检验、检查报告、诊断、病案首页、用药信息、出院小结、过敏史、阳性PACS报告放在区域平台中,实行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逐步扭转大医院人满为患,卫生院门庭冷落的现象,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信息化手段,把病人在大医院里所做的检查资料也能让基层卫生院共享,提高基层卫生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逐步使病人提高对乡镇卫生院的信任度。

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共享和业务有机融合,为卫生指挥决策系统、检测预警系统、突发事件报告系统、应急处理系统等骨干应用系统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疾病检测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对各级卫生机构管理的效率。有了这个平台之后,对全市所有传染病的监控,比如全市哪个时候发生发热病人增多时会提示有没有可能发生传染病疫情,以及对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效率和应急指挥能力的提高有非常大的作用。区域卫生信息化横向连接。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可以进行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应急指挥、疾病管理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信息采集和交换,能够使医疗信息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子平台进行共享,能够满足社会保险、新农合等外部信息系统的信息需求,实现系统间的信息传输及共享。现在各个系统互相独立,信息没办法得到交换,没有一个共享的平台,特别对医保新农合外部的信息需求也通过这个系统实现信息共享。4.实现居民健康管理及决策的支持

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对个人健康档案统一管理。作为健康档案不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交换,那么健康档案往往发挥不了它的作用,所以我们通过区域信息平台把健康档案进行统一标准、统一存储、统一管理。

这样,居民能够及时了解健康信息的情况.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每个居民提供服务,上网便能够了解到自身健康的情况,还可以达到健康教育,逐步达到健康干预的目的,做到疾病的早预防、早治疗和早康复。

该平台还能提供对卫生行政部门决策管理的支持。通过提供决策支持,包括居民健康和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社会应急预警信息,健康管理的服务信息,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和社区农村卫生服务信息等,能够为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及相关的机构提供准确的数据分析。

四、阳江市区域卫生平台建设步骤

第一阶段

1.建设医院的信息化系统。

2.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信息化系统,主要由二级以上的机构,为区域信息化网络提供病人在这些医疗机构诊疗的信息,把信息化系统进一步完善。特别提供临床的检验、检查,这些信息需要医院提供,所以第一步要把骨干医院的信息化进一步完善。通过统一开发,大家共同使用网上信息化软件系统,主要是农村卫生院综合管理系统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

3.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健康档案首先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建立。病人在各个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在档案中能够不断完善,不断更新。4.建设阳江市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全市卫生信息中心和数据交换的平台。

第二阶段

1.建设居民健康服务门户。2.建设卫生政务协同OA系统。3.建设安全用药管理系统。用药安全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用药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所以专门在安全用药这块管理加强。

第三阶段

1.建设区域PACS系统,主要通过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提供PACS资料上区域网。

2.建设区域用血监督查询系统,主要对全市全血管理和用血监督的系统。3.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管理的业务系统。主要把公共,包括疾控等几块横向纵向整合。

五、阳江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社会效益

第一,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服务,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纵向把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互联互通,一卡通解决病人在各级医疗机构看病的问题。解决病人不会集中到大医院看病问题,病人能够向基层医院下沉。

第二,实现城市卫生资源的高效利用。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特别是农村医疗资源比较缺乏,通过区域信息化可以把大医院的资源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共享,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有效缓解卫生经费投入的瓶颈,通过这种模式减少资金的投入。

第四,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降低基层卫生机构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医疗机构由于资源缺乏,特别是人才的缺乏,所以往往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诊断的水平不高,通过信息化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能够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第五,提高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

第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政府决策管理的能力。通过信息平台能够对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一些有用的医疗健康信息,使得管理和决策能力不断提高。

阳江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特色在于:第一,投资、建设、组织、运营的模式。欠发达地区和医疗机构不可能拿出大量资金进行一次性投入,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合作共建,实现多赢;政府无需对系统后期建设与维护再次投入,通过项目合作方进行资源配置提供服务保障。特别对于后期建设和维护的问题,区域信息化有比较大的困难,假如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单纯建好区域信息化,下一步也很难维持下去。很多硬件、软件将来要进行升级改造,对于欠发达地区政府投入有限,这个系统很难维持下去,所以通过这种模式合作来整合资源,分期租赁的方式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维护。特别是卫生院,在IT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平台下面哪一个卫生院出现问题可能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整个业务可能都没办法开展。所以利用中国电信,每个镇都有他们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还通过用友的在线的维护,通过在线诊断这些问题。第二,医疗、社保、新农合三网合一。减少医疗、社保、新农合系统的多次建设,实现一体化平台共用,增强政府部门之间协调能力,为参保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实时结算和即时补偿诊疗服务,为医保部门提供对医疗机构的实时监控。现在的状况是效率比较低,往往要几个月没办法跟医疗机构进行结算,所以兑现社保基金往往拖欠,社保部门对医疗机构参保病人身份的核实诊疗费用是否合理也没办法得到监控。各方互相都有一种不信任,容易产生矛盾。特别是几个网,大家各建各的,也重复投资。现在大家是合作伙伴,一条网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对医保这一块,区域信息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通过诊疗活动信息建立、完善和补充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实时交互与共享,建立动态的“活档”,提供健康服务。健康档案一定要是活的,要能够用得上,能够不断的补充完善,不断的更新,这个档案才能够发挥它的作用,特别是城乡一体化。病人可以在卫生院看病,也可以在乡医院看病,也可以到市里面看病。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对整个医疗过程的信息能够完整的记录在健康档案里面,对健康档案的利用和使用这个信息有更重要的意义。

篇7:厦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进入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医疗正改变着医院的传统服务模式,卫生信息化正逐渐深入到医疗卫生的各个领域,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家明确规定,智慧医疗建设是医改的重要任务,全国各地已将智慧医疗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的民生工程,智慧医疗建设已经全面启动。

一人一卡,记录全部诊疗信息

智慧医疗工程主要包括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启动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统一发放居民健康卡。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对全市各级医院、公共卫生机构等信息系统的有效整合,实现全市范围内医疗、公共卫生、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群众“一人一卡、保健一生”的卫生信息化服务目标,市民持有一张医疗卡,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通用。

居民凭健康卡可在所有医疗机构进行自主挂号、缴费、查询、打印,在公共卫生机构进行健康咨询、预防接种和保健服务。医疗机构通过健康卡,可以及时了解到居民所有的诊疗记录,缩短了就诊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检验,可以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诊疗信息共享,足不出户也能诊病

通过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实现居民在某一家医院检查后,可在全市范围内调阅到相关健康档案和报告,促进基层医疗机构诊断水平的提高。疑难病例可通过平台与国内其他医疗机构对相关诊疗信息进行远程诊断。

诊疗信息的共享还为分级诊疗、医疗协同提供了条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不仅能时时关注居民的健康变化,居民也能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服务,更能实现“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规范的医疗秩序,使医疗卫生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篇8: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研究与实现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局部到全局,从医院向其他各个业务领域不断渗透的过程,卫生信息化逐渐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新医改”方案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列为“八大支柱”之一,信息化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服从于医改,从而决定了卫生信息化建设思路必须摈弃原有单个业务驱动模式,重点转向“以人为本”的健康信息系统建设,以健康档案的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将成为卫生信息化新的建设重点。

2 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目前还落后于其他行业。其原因除了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外,根本还在于建设理念与模式上的偏差。以IT技术和专业领域需求为驱动的建设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化发展,但同时也成为其前进方向上的阻碍[1]。目前,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主要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1.系统分割、相互独立。各个卫生机构相对独立开展业务,相互封闭,信息分散,连续性和协调性差,信息不能共享和交换。

2.业务流程不统一、不规范。很多业务工作没有国家统一规范和要求,各地区和单位根据自身需要,自行制定工作规范和标准,导致信息不能交换和共享。由于业务流程不规范,很多单位的信息化就是现有管理模式的计算机化,不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应有的优势。

3.需求分析缺少理论方法,仅以项目和IT为驱动。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作为业务应用发展的组成部分而提出,缺乏整体规划[2]。现在很多信息系统均是按照此种方式建设。

4.纵向信息系统的建设导致众多的“烟囱”、“孤岛”[3]。在信息化建设的第二阶段,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妇幼保健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大大提高了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但是由于信息系统垂直建设的特点,原本分割的业务部门在信息上沟通更为复杂,形成大量“信息烟囱”和“信息孤岛”。

5.理论研究薄弱,信息标准研究起步较晚。卫生信息系统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标准的建立,造成了众多信息系统分别制定各自标准,却没有国家权威统一卫生信息标准的局面。

6.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短缺。资金、技术和专业人才匮乏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难题之一[4]。在区域卫生信息体系建设中,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一方面区域卫生信息体系建设是复杂的、需要长期建设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予以支持,而政府在这方面的持续性投入往往不足;另一方面,区域卫生信息体系建设涉及到卫生管理、医疗、预防保健、卫生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等多专业学科,专业人才的缺乏也直接制约了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综上所述,卫生信息化建设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众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建立起机构之间的共享机制,体现以人为本的基于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需求日益迫切。

3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架构

3.1 平台系统的功能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医疗卫生人员,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居民和患者。医疗卫生人员为了更好的为居民和患者提供可靠的、可及的、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依赖平台提供的众多服务[5]。在平台提供的这些服务中有些是很基础但又很关键的服务,因此,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功能:个人的身份识别、健康档案索引服务、以人为中心的存储服务、数据交换服务以及数据调阅服务。

3.2系统的总体架构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为区域卫生信息化提供一个以健康档案数据为核心的开发和运行平台,可以通过使用它快速的定制、开发和部署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来满足日益增加的区域电子健康信息共享与管理需求。因此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架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容纳管理个人健康档案的可扩充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构架。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如上图所示,基于健康平台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主要包括硬件网络基础设施层、数据中心层、业务服务层、数据交换层四个层次,还包括贯穿四个层次的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两大体系。

硬件网络层是指支撑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硬件设备和网络平台,其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层主要是实现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存储,需要解决数据存储的结构、模型、内容、数据库管理软件的选型等。数据交换层和业务服务层主要实现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采集、交换与共享,数据交换层是直接与外部系统进行沟通的技术层,业务服务层是基于数据交换层根据数据结构设计各种业务服务组件来完成平台数据的采集,存储与共享。标准规范体系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必须遵循和管理的数据标准,是平台运行和应用的数据基础。安全保障体系是从物理安全到应用安全保障整个平台的正常运营。

3.3硬件网络支撑平台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网络基础设施平台由内、外两大网络部分组成。外部网络对外收集和提供信息(向下级部门采集与提供信息,向上级数据中心报送信息),内部网进行信息管理和系统开发,两网之间用防火墙分隔。外部对内部网络的访问则需要通过地址映射,身份查询等一系列安全检查机制才能进行,访问策略的制定是灵活的,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机配置。内部网络再分子网,依据功能、性质划分,子网间的访问也是受控的。外部网络的安全性主要依靠“虚拟专用网”的功能和路由器上的访问控制表来保障。

对于实时多媒体应用本着中央控制的原则对有条件的用户开放,运维管理中心应具备监视和控制的手段,避免网络拥塞和信息流的非必要的重复性传输。整个平台应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措施与策略,网络管理及安全策略应从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实现网络、应用系统、数据库与主机系统以及安全防护措施和策略的一体化管理,选择适当的防火墙和数据加密技术。系统的网络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

4系统主要模块的实现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的设计是为了实现数据的共享。如何使用户快速的获取系统中的数据,即健康档案浏览器的设计尤为重要。浏览器面向终端用户,以人读为主要目标,应用获取数据可通过交换平台进行,而不是通过健康档案浏览器,但可考虑提供本地化功能(另存为PDF/DOC),可通过浏览器控件方式嵌入到其他C/S系统。整体页面框架应具备Portal模式,具备动态扩展特性,以适应实体索引字段的变化以及实体模板的变化;能完成身份验证、显示内容控制等权限控制;通过集成Active X方式实现DICOM等其他协议的支持。健康档案浏览器的实现涉及总页面框架展现,索引列表模板展现,表单模板展现,图表模板展现等几个方面的技术方案。

4.1 索引列表模块的实现

索引列表模块的技术实现如图3所示。

GRID列表显示模块负责针对实体索引信息的显示(实体数据库索引字段部分),假定前提条件为,实体索引字段都已标准化(字段类型,长度,引用字典);

通过实体索引字段定义配置文件来支持Grid表头与索引字段的扩展,能自适应实体索引字段变化后列表组件的正常显示;

能定义可查询字段,列表组件支持自动查询条件输入以及分页等显示功能。

4.2 表单模板模块设计

表单模板模块设计如图4所示。

表单显示组件负责针对实体XML信息的显示(实体XML部分);

同一实体显示模板支持版本管理,通过实体显示模板定义配置文件来支持同一实体不同记录能有不同的显示方式(假定条件为实体索引表应保存对应模版版本字段,建议实体XML头信息里也应保存模板版本属性);

初期设计支持3种模板实现:XSLT,Freemarker,自定义JAVACLASS;

通过HTML信息里包含Active X控件信息实现对DICOM等其他协议的支持。

4.3图表列表模版技术实现

图表列表模块技术的实现如图5所示。

CHART显示组件负责针对同一病人相关专题统计信息的图表显示,假定前提条件为e HR View所支持的病人相关专题统计已预先定义;

CHART支持模板方式扩展病人统计专题图表显示,每一种专题统计对应一个Chart ID,在模板里定义获取该Chart数据所需要的参数列表以及获取方式、图表显示类型和样式信息等。

CHART数据的获取方式有两种:

(1)一种为直接在模板里定义相关需要获取数据的实体表或视图源,以及需要统计的字段,聚合函数等信息,系统直接根据这些定义来从数据库获取数据。

(2)通过定义获取数据的JAVACLASS来实现该类专题统计数据的获取。

某一种专题图针对某病人的图标模板实例(包含获取数据和模板定义),应能进行缓存处理(内存缓存或持久化),可通过定时或手动的方式刷新缓存图表信息。

5 结束语

区域卫生信息化和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各国的各种探讨和建设实践,为我国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在技术上实现了各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整合、跨系统的医疗信息共享与交换,并实现跨医疗机构的预约与转诊,基本病历资料的信息共享和医生处方、检验结果的互认机制和信息共享,实现了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交互性运营。

参考文献

[1]金新政.卫生信息管理系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

[2]刘莉.区域医疗信息化工程规划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8,11(31):34-35.

[3]张开金.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7.

[4]姚志洪.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进展[M].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2010,9.

上一篇:农技员竞聘试卷(含答案)下一篇: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