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反思

2024-05-24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反思(通用10篇)

篇1: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优质课的评比活动如期而至。带着几分紧张与期待,我终于完成了比赛,作为年轻的教师,我更多的是怀着学习的心态来参与这次活动的。在观看了部分老师的精彩展示后,特别是听了专家评委们的精彩点评后,感觉思路豁然开朗了许多,对课堂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这次活动真的是成长了许多……,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几点。

1、教学设计。

这节课的内容取材于人教版《必修2》和山东版《必修2》的化学反应速率这一节内容整合,主要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及地位作用,我将教学内容分为两方面:一是知识内容,包括有概念教学,了解其影响因素等;二是学习方法,如对照实验,成果分享,感受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程序与方法等。以此为教学目标,使我在教学设计方面会更具有目的性。

2、教学内容的实施。

(1)概念教学。概念教学要注重概念的形成/生成。结合学生已熟悉的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物理量——速度/速率,引出描述化学反应进程快慢的物理量——化学反应速率。再引导学生对照速度定义,归纳、形成化学反应的概念,然后通过一个简单练习加深巩固。“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导入时,我寻思如何找一个能瞬间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情景。联系到奥运会即将开幕,引用了刘翔110米跨栏的竞赛场景,配上国歌,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陶冶爱国情操,产生自豪感,顺势导出速度,一举多得。结果课堂效果较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然后通过常见的、反应快慢不同的几张图片引导发现——提出问题:如何定量地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学习目标也很重要,因此,我在幻灯片上将其展示了出来。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形成,我想直接提问可能问题跨度会较大,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因此,我做了两手准备。若学生能回答,但不完整,我将参与纠正,归纳,整合结果,形成共识;若出现冷场,我将设计问题梯度,如先对比速度的定义导出问题串: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是位移的变化;在化学反应中会是什么的变化?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物的量如何变化?这个“量”会是什么等,实现概念形成。反思这部分教学,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参与度不是很高。

(2)探究教学。这部分主要对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既然是实验探究,我认为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和方法养成,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合作意识。理论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我的思路这样设计:提出问题——生活生产实际应用中,化学反应速率有些需要加快,有些需减慢,如何有效控制?引出课题——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根据探究过程的一般程序与方法引导:提出假设(可能因素)——方案设计(明确目的与方法)——验证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交流结果)。过程同时渗透方法教学。另外学生活动我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分八个小组八个不同实验,四个探究小课题,分别是温度、浓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完成后,探究相同课题的两组学生先组内交流,再汇总结果集体交流分享。为了使实验探究的成果更具有说服力,我设计了让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寻找论据证明自己的实验结果,这个环节我认为较好。学生分组实验之前我还先演示了一个实验——反应物的性质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定性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对照实验。为学生的下一步实验打好基础。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效果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须改进的地方,反思有如下几点:①课堂组织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验汇报时,学生不够集中,这样会造成成果不能及时共享。②应该充分策动学生积极发言,产生知识冲突或达成共识,形成互评的局面。若能做好相应调整,我想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3、总体反思。课堂教学是一项教育目的性很强的活动。在这堂课乃至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努力提高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中每个问题、每个活动都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价值性。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发现与挖掘课堂教学资源。

(3)课堂实施过程中学会倾听、欣赏、微笑、等待。

(4)注意课堂组织,自己的语言简练、艺术些,学生的表达机会多些,活动丰富些。

篇2: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反思

通过对浓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探究,加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催化剂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自己动手对自己的推测进行验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掌握了知识,非常好。对于实验,考虑到时间的关系,每个小组真正能做的.实验最多两个,所以很多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学生并不能亲眼看到,也只能相信别人的结论,而少了自主论证的过程,如何来解决这一矛盾呢?这值得我们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再不断的改进,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3: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反思

一、吃透教学大纲,不盲目拓展

教师要清楚新课程教学要求中的内容标准,吃透学习要求,明确认知目标,不能盲目拓展,以免加深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厌学。例如,与以往教材不同,新教材增添了有关化学反应方向的内容,即焓变和熵变,但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能初步利用焓变和熵变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即可,至于熵变的准确定义和从定量角度讨论焓变和熵变对化学反应的共同影响不作要求,更不可盲目引入吉布斯自由能。

二、发挥学科特点,借助实验,突破难点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化学家戴安邦曾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学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本专题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做好探究实验,演示实验,根据需要适当补充实验,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例,我们可补充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取40ml 3mol/L硫酸溶液于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ml 0.1mol/L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5ml 3%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均匀。

实验现象:开始几分钟内,溶液颜色几乎没有变化,然后,颜色迅速变浅,直到完全褪色。

原因分析:反应速率呈现先慢后快的现象,主要有“温度升高”和“存在催化剂”两种可能,在这里主要是生成了有催化作用的物质。

又如,外界条件改变会影响化学平衡,可补充实验如下:

实验过程:取一针筒密封有2NO2 (g)葑N2O4 (g),先压缩体积再增大体积,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压缩加压时颜色先变深后变浅,但是比原先深;减压时先变浅后变深,但是比原先浅。

原因分析:加压瞬间体积减小,NO2浓度增大,颜色加深,但压强增大导致平衡向体积数减小的方向移动,这是平衡对外界条件的改变作出的反应,所以颜色再变浅,但是比原先深,是因为移动只能减弱这种改变,而无法抵消这种改变。另一改变道理一样。

在教师点拨下,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实验的方法可突破难点,有效获取新的知识。

三、重视图表,利用数据结论,促进理解

新教材特点之一是图表多,我们不可忽视图表功能,草率了事。例如在教材中介绍哈伯对合成氨的研究中,展示了不同温度压强下合成氨体系中氨的物质的量分数的立体柱状图,直观形象地表示出不同条件下达到的平衡状态中氨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同。而三维坐标的数据表明了各种情况下氨的含量如何变化,也就是说条件对化学平衡有一定影响,如何选择合适的合成氨的工艺条件可进行分析。教师应利用好这些资源,引导学生补全完善数据,启发学生讨论数据的启迪,总结出有关规律。再如在表2—6中NO2与N2O4相互转化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关系进行分析,我们可得出一定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为一定值的结论。它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或反应方向途径无关。对表2—8和表2—9细心阅读分析,我们又可总结出可逆反应平衡常数的使用条件是应注明温度,且书写化学平衡表达式应注意以下几点:1.与化学方程式书写有关,即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的倍数有关。2.纯液体、水和固体的浓度不必写出。运用图表这种直观手段,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核心知识讲解透彻

核心知识讲解应透彻,不能停留在表面,以免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本专题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达到理解应用的能力目标。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探究浓度对平衡的影响时,以2H++2CrO42-=Cr2O72-+H2O为例,从两方面分析:1.从反应速率角度分析,增加其一反应物,如H+的浓度。瞬间导致正速率增大,逆速率不变,则正速率大于逆速率平衡向正移,移动结果使H+的浓度比瞬间变化时减少。生成物浓度是增加的,正速率又渐渐变小,逆速率逐渐增大,最终相等,达到新平衡。2.从K角度分析,由于温度不变,K是定值,从K的表达式知道,当H+的浓度增大,Cr2O72-的浓度应增大,或CrO42-的浓度减少,才能保证K值一定。笔者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交流得出正确结论。总结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时,我们要明确“减弱”的含义是:平衡移动后,结果变化的方向不变,即只是“减弱”,不是“抵消”。

五、整合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我们可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史实,或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有效突破教学难点。例如碰撞理论,传统教学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难以想象,现在可用相应的课件来演示,化不可见为可见,学生直观、生动、形象地了解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兴趣。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能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六、注重解题方法指导

(一)层层递进,辩证看待。

例:3H2 (g)+N2 (g)葑2NH3 (g)。达到平衡的判断依据有:第一,从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量”看:1.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一定。2.各物质的质量或质量分数一定。3.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一定。4.总物质的量或恒容时总压力一定。但是,对可逆化学反应,如H2 (g)+I2 (g)葑2HI (g),第4点不作依据。第二,从正逆反应速率看:1.单位时间内消耗n mo的N2,同时生成3nmol的H2,即正逆反应速率等。2.单位时间内消耗3nmol的H2,同时消耗2nmol的NH3,即正逆反应速率等。3单位时间内断nmol N≡N键,同时生成3nmol H-H。第三,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看,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对于气体体积数变化不为0的反应是依据,对于气体体积数变化为0的反应则不作依据。第四,任何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其他不变),可判断达平衡。

(二)巧用极值,化繁为简。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不能进行到底的,但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可进行假设,使问题简单化。如在容积不变的反应容器中,我们通过调节体系温度,使A (g)+2B (g)葑2C (g)达到平衡时保持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12mol,现通入6.5mol A, Xmol B和2mol C,欲使起始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X的取值范围为%%%%。

解析:依题意得:6.5+X+2<12, X<3.5,设2mol C完全转化为A, B,则(6.5+1)+(X+2)=12, X=2.5。因C实际不能完全转化,故X又应大于2.5,即实际上C转化一部分满足总物质的量为12mol。答案:2.5

(三)类型总结,举一反三。

如化学平衡图像题有些学生感到棘手,学生只要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和思路,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解题思路如下:1看懂图像,一看面,即看横坐标和纵坐标。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和变化的趋势。三看点,即看线是否提通过原点,两条线的交点及线的拐点。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和等压线。五看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2.联想规律,即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3.作出判断,依题意仔细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富于联想,建立解题模型。

例:在相同容积的4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同一种可逆反应,2A (g)+B (g)葑3C (g)+2D (g),起始时甲乙丙丁4个容器所盛A, B的量分别是2mol和1mol, 1mol和1mol, 2mol和2mol, 1mo和2mol, 4个容器中A的转化率的大小关系是%%%%%。

解析:用虚拟法比较丙和乙,丙设想为乙的两个平衡体系,再加压,则平衡左移,故A的转化率的大小关系是甲<丙<乙<丁。本专题中等效平衡的建立是难点,富于联想,创造性地建立解题模型极其必要。

(五)学会反思,培养反思习惯。

篇4:《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

这节课的内容分为两大块,即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结合本节内容及其地位作用,将教学内容分为两方面:一是知识内容,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二是学习方法,如,分组实验,对比实验,感受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实施

1.概念教学

让学生结合熟悉的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引出描述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化学反应速率,再引导学生对照速度定义,归纳、形成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通过教材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引出课题。直接告诉学生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等,作为判断依据。反思这部分教学,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概念的形成略显仓促。

2.探究数学

这部分主要是对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理论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回归教材上的图片。比如,妈妈做的美食在夏天变质得快些,在冬天变质得慢一些等,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类似这样让学生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些实验让学生分组做,从中得出结论。反思如下:(1)学生分组积极性高,气氛活跃,能较好地达到实验目标。(2)学生的实验只能验证部分情况,有些需要结合现实生活情况。我想若能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做实验求证,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总体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项教育目的性很强的活动。在这堂课乃至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努力提高以下几点:(1)教学设计中的每个环节都要有目的性和价值性。(2)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与挖掘课堂教学资源。(3)课堂实施过程中学会倾听、欣赏、微笑、等待。(4)注意课堂组织,自己的语言要简练,让学生多表达,丰富课堂活动。

篇5: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反思

在进入本课堂的内容之前,老师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爆炸,溶洞)来提出问题。哪个反应快慢?来引出今天要讲的化学反应速率。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引出反应速率后再以提问的方式把学生带回课本,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内容来回答有关反应速率的定义、表达式和单位。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然后再通过简单的计算题来教学生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进行运算。印象较深的是,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利用学生的错误回答深入到对化学反应速率定义的理解。再次强调化学反应速率是对于浓度的变化量。然后正确的和学生讲解三段式的解法。让学生求其他的反应速率,通过学生自己在求解的过程中发现计量系数之比和浓度变化量之比的关系。

再引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通过日常生活中要想牛奶不变质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从而得出是改变了温度的因素。通过课堂的气氛可以看得出来,这样的教学是较成功的。老师在将要讲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都可以利用生活的知识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上老师的步伐。

篇6: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反思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反思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节课我采用的形式是学生分组实验进行的,本次分组实验在高二文科班进行,最近我们高二化学文科班主要进行的是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上课的形式主要是以讲解学业水平测试的题目为主,课堂形式单一教学效果比较差,为了调节一下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有一个目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会使用胶头滴管滴加试剂、使用试管夹、用酒精灯加热、固体药品的取用等一些基本的操作,为学业水平测试实验操作做好准备。我利用星期天晚自习进行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的过程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动手操作,实验小组分为两人一组进行,每一位学生都能实际操作;考虑到班额太大实验药品的用量也非常大,这次的24组实验按影响因素分为:探究温度对铝与盐酸反应的影响、不同浓度的酸与铝的反应、铝、铁、铜与盐酸的反应、固体石灰石粉末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四组实验,每一排的八名同学做不同的影响因素,八名同学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我这样设计一方面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观察描述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节约了药品,使老师的准备实验的工作量大大减少。探究影响因素还应该加上双氧水分解反应中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这一实验中氧气的检验现象非常明显,能大大增加学生的兴趣,对氧气的检验印象深刻。

各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完成自己面前的实验,一节课每组学生只做了一个实验,课堂上的大多数时间都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每一排八个同学之间没有交流讨论,由于我这节课没有提前给同学印制实验报告表,同学们做完实验没有将实验现象描述的过程,也没有从其他角度分析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从整个实验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描述交流的能力这方面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学生本次实验多数同学的只是看看热闹。在实验的过程中探究的因素不同,每组实验仪器不同,只有探究温度的那几组摆放有酒精灯和试管夹,有的同学好奇心比较强而且没有安全意识,用手直接拿试管进行加热,并不按要求完成自己探究的因素。所以在以后的实验课上每一小组的实验药品仪器一定要摆放齐全,让学生能对实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学生的初次动手实验可设计参考实验,学生完成老师的参考实验后,可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探究实验,比如这节影响因素的实验,可让学生完成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提问相同浓度盐酸不同的量对化学反应速率如何影响,固体石灰石的量与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应的速率。

篇7:《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学生只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是整体性的质变过程。结合现代教学理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围绕“收获者”即学生为中心展开,体现“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基于以上思想,本节教学设计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选自苏教版化学2专题二第一单元第一节,是必修二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不仅要从定性角度对它进行考量,还需要从定量角度进行分析。本节课就是从定量的角度,提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更深入和全面。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打下基础,是化学反应平衡的重要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

【学情分析】

高一第二个学期的学生已经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了定性的了解,但是还不知道如何定量的描述化学反应快慢。学生的抽象思维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是很完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达式,认识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实验现象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化学实验的喜悦,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

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等方法

【教学用具】

仪器: 烧杯、试管、砂纸、酒精灯

药品:镁条、铁片,0.5mol·L-1盐酸,12%过氧化氢溶液,4%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0.2 mol·L-1氯化铁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每天过来上学,有的同学起得早,到学校也早,有的同学起得早,但到学校就比较迟,这个跟每个人的速度有关。那么,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是否也有快慢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

【教师】请同学们说说看,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哪些是进行比较快的?哪些是进行比较慢的? 【学生】。。。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几张图片

【ppt】炸药爆炸、金属锈蚀、溶洞形成、溶液中的离子反应、镁条燃烧、食物腐败、塑料老化„„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来真实感受一下化学反应的快慢

【演示实验】相同大小的镁条和铁片与等量稀HCl反应,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都有气体放出,但镁条与盐酸产生气体更快。

设计意图: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一开始就演示一个实验,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介绍概念,展开新课

【提出问题】如何判断这些化学反应的快慢?你能举出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有哪些定性的观察方法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冒气泡的快慢、颜色改变、固体的减少、浑浊程度、温度变化等

【教师】那么化学反应速率应该如何定量表示呢? 【对比】在物理上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化学上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呢?

【板书】

1、概念: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教师】化学中因很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因此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物质的量浓度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量来表示。

【板书】

2、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3、表达式: 单位:mol/(L·min)、mol/(L·s)、mol/(L·h)【教师】我们通过几道练习来熟悉一下这个概念 【ppt】习题 【教师】通过习题,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同一反应, 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计量系数之比

设计意图:布鲁纳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是学生已经知道了的知识。有效的知识回顾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预热。而通过给出新概念→自学总结→巩固练习的方法,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

环节三: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有快慢,那么化学反应速率跟什么因素有关? 【讨论】决定某化学反应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外界条件能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即内因和外因是怎样的关系?

【教师】通过最开始的实验,我们其实可以确定,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教师】外因呢,我们则通过实验来探究

【实验探究】

1、取两支大试管,各加入5ml 12%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中一支用水浴加热,观察比较

2、取两支大试管,各加入5ml 4%的过氧化氢溶液,用药匙向其中一支试管内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变化

3、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加入5ml 4%、5ml 12%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各加入几-1滴0.2 mol·L氯化铁溶液,观察气泡生成快慢。【教师】请一位同学说说看实验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ppt】书本上的表2-1 【教师】总结出结论

【板书】外界条件影响:温度、浓度、催化剂、压强、固体反应物接触面积等。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也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环节四:课堂小结,复习巩固

【ppt】简单总结回顾 【ppt】习题

设计意图:利用最后的黄金两分钟时间,对整个教学内容做一个简单回顾,并通过几道习题加以巩固,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 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3、表达式:

单位:mol/(L·min)、mol/(L·s)、mol/(L·h)

4、同一反应, 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计量系数之比 aA + bB = cC + dD V(A): V(B): V(C): V(D)= a : b : c : d

5、决定因素(内因):化学反应速率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篇8: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反思

一、研究对象和适用范围

化学反应速率研究的对象是所有的化学反应,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故外界条件 (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有关结论, 适合于所有的化学反应, 而外界条件 (同上) 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有关结论, 仅适合于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

二、二者关系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有关结论与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有关结论之间, 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 后者是前者在解决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问题中的应用和延伸。

三、图像剖析

在学生明确以上两点的前题下, 再结合图像剖析。

1. 浓度的影响

(1) 增大浓度。增大浓度, 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对可逆反应而言, 不管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还是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都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但对过程的影响却不同。下面图形分别表示不同情况:

图1表示某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 经过时间t1达到了平衡。在时刻t1之前, 由于反应物的浓度始终大于生成物的浓度, 故v正始终大于v逆, 从反应效果看,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在时刻t1时, v正=v逆, 反应达到了平衡。

图2表示在图1表示的已达到平衡的体系中, 在时刻t2突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此时v正突然增大, 而v逆不变, 由于v′正>v′逆, 故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经一段时间到时刻t3时, v′正=v′逆, 反应再次达到平衡。但此后, 由于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且大于原平衡时的它们的浓度, 故v′正=v′逆>v正=v逆。

对于图3, 依照对图2的论理, 可知其表示在图1表示的已达到平衡的体系中, 在时刻t2突然增加生成物的浓度的情况。 (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己分析)

(2) 减小浓度。减小浓度, 会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对可逆反应而言, 不管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还是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都会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但对过程的影响却不同。下面图形分别表示不同情况:

图4表示在图1表示的已达到平衡的体系中, 在时刻t2突然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则此时v正突然减小, 而v逆不变, 由于v′正

对于图5, 依照对图4的论理, 可知其表示在图1表示的已达到了平衡的体系中, 在时刻t2突然减小生成物的浓度的情况。 (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己分析)

2. 压强的影响

对不可逆反应而言, 如无气体参加反应, 压强的变化不会影响其反应速率。对有气体参加的不可逆反应及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而言, 影响机理与浓度的影响机理相同。 (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己画图分析)

3. 温度的影响

(1) 升高温度。升高温度, 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对可逆反应而言, 温度升高, 即加快正反应的速率, 又加快逆反应的速率, 但对不同热效应的可逆反应有着不同的影响过程。

设某一可逆反应, 其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在时刻t1达到平衡。经过一段时间, 如在时刻t2使反应体系的温度突然升高, 则v正和v逆均突然增大, 但v正增大的更多, v′正>v′逆, 故原平衡被破坏,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经一段时间到时刻t3时, v′正=v′逆, 反应再次达到平衡。但此后, 由于体系的温度高于t2之前的温度, 故v′正=v′逆>v正=v逆。其过程如图6所示。对于图7, 依照对图6的论理, 可知其表示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情况。 (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己分析)

(2) 降低温度。降低温度, 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对可逆反应而言, 温度降低, 即减慢正反应的速率, 又减慢逆反应的速率, 但对不同热效应的可逆反应有着不同的影响。在下列图中, 图8表示正反应是放热的情形, 图9表示正反应是吸热的情形。 (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己分析)

4. 关于催化剂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正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负催化剂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对可逆化学反应来说, 无论是正催化剂还是负催化剂, 都是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 故催化剂不影响可逆反应已建立的化学平衡。下面的图10表示对在时刻t1已达平衡的某一可逆反应, 在时刻t2时加入正催化剂的情形;图11表示加入负催化剂的情形。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分析、小结, 特别是通过借助图像进行剖析, 学生极易弄清这两部分易混淆的相关概念和结论, 对这两节的难点有了质的突破, 教学效果显著。

摘要: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的掌握, 特别在理解外界条件 (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 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方面, 学生往往感到困难且极易混淆, 本文就这方面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可逆反应,温度,浓度

参考文献

篇9:“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教学反思

关键词: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是教师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都非常重视教学反思在自己教学中的作用,现在很多教师也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这种反思能揭示教师教学行为背后隐含的规律和教学理念,能够促使教师将教学理论、专业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对一堂课进行多方位的反思是提高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这节内容在旧教材中是化学反应平衡一章的一部分,是化学平衡的基础和铺垫,在新人教版的课本中独立出来成为一节,这样教学内容被分解而减少,教学难度降低。因此,对该节在教学前的难度定位应基于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认识、理解和体会,不应引申太多。也因为知识点减少导致课堂容量减少,所以教师可以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完成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已经储备了物体的运动速率这一概念知识,对“速率”这一概念表示的物理意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化学中的反应速率概念和物理学中的进行对比,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找出两者的相似处与不同点,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强化他们运用类比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鉴于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知识结构的情况,在“化学反应速率”这一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避免灌输式的概念教学模式,应基于学生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通过概念的描述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最后得出结论,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在前期的备课中,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做到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有一个清晰而理性的思考与安排。

前期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应变的重要性,设计一些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和学生可能提出的偏离教学主题较远的问题,提前准备应对措施,及时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教学主题上来,以使教学沿着预设的轨道运行。在教学“化学反应速率”这一概念时,教学前虽然构思了学生的思考、交流、提问及学生间讨论等可能的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对物理学中“速率”的概念掌握不是很熟练而导致交流、讨论不活跃时,教师应该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思考;怎样解决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争议以及如何合理分配各环节的教学时间。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迅速做出反应,避免产生干扰教学主题的因素,并把握学生思维中出现的闪光点,使教学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

教学活动结束后的反思工作能使教师发现教学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提高后续教学的质量,发展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本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首先是成功之处。“化学反应速率”是一节概念讲解课,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会使课堂死板,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而采用类比法和活动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完成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还培养了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未知领域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增长了知识,体现了集体合作的力量。其次是不足之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类比法,不能言简意赅地得出结论,很多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仅停留在课本的文字上,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自己通过观察、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影响了探究活动的效果。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注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活动的过程,也疏忽了对部分参加讨论不积极的学生的引导和随机点拨,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好。

为了总结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以上反思的基础上,笔者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改进:先通过一段简短生动的拟人动画视频,展示物理学和化学中的速率,然后以分组讨论的活动形式,根据每个小组的人数,提前准备相应数量的问题,并对应到个人,使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務,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活动的效率。例如,每个组有四名同学,一名同学负责回忆并整理物理学中速度和速率的概念,另一名同学整理新学习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其余两名同学找出这两种概念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并领导和综合本组同学观点,形成结论,推举一名同学发言讨论。另外,教师还要提供一个探究活动的深度标准,以使学生发言围绕主题。这一点可以通过提前预设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结论及时做出点评,有效引导,使学生的思维逐步向结论靠近,并在点评中使之体会类比法的意义。

篇10: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设计(二)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提高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教学重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难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教学方法 诱思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阅读教材引入]本章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章的意义 两个问题: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问题。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问题。

意义:是学习化学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并能指导化工生产。[图片]古代建筑物受到腐蚀

[讲述]从片中我们知道,古代建筑物在本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的原因是酸雨。为什么会使腐蚀的速度变快呢? 这就是我们第一节要研究的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板书]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指导实验][实验2-1]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大理石反应。

现象:在加入盐酸的试管里,大理石与盐酸迅速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而加入醋酸的试管里,反应缓慢,只有少量气泡产生。

[讲解]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不一样,如何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呢? 结论:不同的化学反应有快有慢。[板书]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达式:略

[设问]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数值是否一样呢?让我们看下面的练习。

[投影]练习:在给定条件下,氮气与氢气在密闭容器中合成氨。起始时加入氮气和氢气且浓度分别为1.0mol/L和3.0mol/L,2秒后,氮气的浓度为0.8mol/L,氢气的浓度为2.4mol/L,氨气的浓度为0.4mol/L。分别用氮气、氢气和氨气的浓度变化表示的这2秒内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有什么关系?

[计算、思考]

3H2N22NH3起始浓度mol/L 3.0 1.0 02S后浓度 mol/L 2.4 0.8 0.41.0mol/L-0.8mol/L2S3.0mol/L-2.4mol/L2S0mol/L+0.4mol/L2S

V(N2)=V(H2)=0.1mol/(LS)0.3mol/(LS)V(NH3)=0.2mol/(LS)[总结]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浓度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系数比,应指明是用那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实质是平均反应速率。

[过渡]下面来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补充实验:

在三只试管里分别放入5mL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分别加入长短、粗细大致相同的铜丝,铝丝,铁丝。

[讲解]铜是氢后金属,不能置换酸中的氢,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铝的反应速率快,说明物质的性质即内因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那么,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是如何影响呢?

现象:铜丝与稀盐酸不反应;铝丝比铁丝溶解的快,气体生成的快。[板书]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指导实验][实验2-2]大理石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并给其中一个加热。[实验2-3]H2O2的分解反应

(2-2)现象:在加入1mol/L盐酸的试管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在加入0.1mol/L盐酸的试管中气泡产生得很慢。加热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2-3)现象:在H2O2中加入MnO2粉末时,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在没有加入MnO2粉末的试管只有少量气泡。[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验,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有那些?是如何影响的?

[回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有浓度、温度和催化剂。浓度越大、温度越高、使用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板书]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设问]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为什么?

[回答]对于气体来说,当其它条件不变时,体积与所受的压强成反比。如果气体的压强增大,体积就缩小,则浓度就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就加快。

[板书]

2.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阅读]P37最后自然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还有什么? [设问]为什么在补充实验中选择长短、粗细大致相同的金属? [回答]因为固体颗粒的大小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追问]怎样影响?

[回答]颗粒越细,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留疑]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原因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 2.表达式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2.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课堂练习] 1.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汽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外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A.v(NH3)=0.010mol/(L·s)B.v(O2)=0.0010mol/(L·s)C.v(NO)=0.0010mol/(L·s)D.v(H2O)= 0.045mol/(L·s)

2.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采用不同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A.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mol/(L·min)B.用NH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mol/(L·min)C.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mol/(L·min)D.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mol/(L·min)3.增大压强,能使下列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

B.CO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O2和H2 C.将CO2通人石灰水中 D.Na2O溶于水

4.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2O3+3H2=2Fe+3H2O,采用下列措施不能改变反应速率的是()A.增加Fe2O3投入量

B.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增加通人H2的量 C.充入N2,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 D.充入N2,保持容器内体积不变 [答案]

1.C;2.C;3.B.C;4.A、D 探究活动

上一篇:厦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研究下一篇:对农村淘宝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