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2024-04-30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共10篇)

篇1: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识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知道行使立法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主要职权;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2、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学习,使学生关心国家的政治生活,提高自己的主人翁意识;通过讲述“生活在法治的国家里”一目,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依法办事、依法律已的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选用:合作教学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解法相结合

教学流程:

1、5分钟时政演讲,学生互动、教师点评;

2、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哪三个方面?本节课,我们就要在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相关内容。

学习新课:

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板书)

教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础,那么,在我国,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

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板书)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中国人民站起来、当家作主,开始于什么时候?以什么事件作为标志?

教师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务。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地域辽阔,不可能每个人都直接去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采取何种方式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呢?

(1)、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形式(板书)

学生回答: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讨论: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的权利与义务;(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教师:对。这种方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可以用个图示来把它清楚地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设计图示)

(学生出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示意图)――略

教师:点评(略)

教师:该示意图表明: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出的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讨论和决定国家大事,从面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性质,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要点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人民选举人民代表属于公民的什么权利?这个权利的实现需具备什么条件?选举“三好学生”等,是否这里所讲的选举?要求?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区别?(是不是只是开会而已――开会只是其工作方式之一;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选举出的代表组成的国家权力机关;)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性质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板书)

教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哪些职权?(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95第一段)

教师:你能举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的实例吗?

示例:如200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10月,十届人大十二次会议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提交

提交审议、通过《物权法》、选举法等,并请学生说出其中的变化。

教师:还有哪些职权?指导学生阅读P94材料;

归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活动:国家大事知多少?

1、现在我国的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职务分别由谁来担任?他们是由谁来任命的?

2、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这些法律是由谁来制定的?

学生活动:略;

教师:

2、生活在法治的国家里(板书)

教师: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1)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板书)

教师:如何理解法治?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请同学们各抒已见。

提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教师:(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有法可依:你觉得我们国家还应制定或修改哪些法律、法规?为什么?

有法可依,是否就可以实现依法治国了呢?――有法必依。你的身边是否有有法不依的现象?该如何改正?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体现了我国公民权利的什么特点?请举几个例子。

依法法国,建设法治国家,首先政府要依法行政。

(3)政府要依法行政。(板书)

教师:引用教材相关内容。

你身边有违法行政的事例吗?

今后,你碰到这类事情,该怎么办?

(4)个人要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再看教材上的漫画《面试》。想一想,这个招聘者为什么只招聘不懂劳动法的人?

学生:议论,商讨

教师:这幅漫画反映的问题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归纳: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离开人民的参与,支持,监督,要实现依法治国是不可能的。

(5)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板书)

教师:为什么在法治国家里,如果离开了人民的参与、支持、监督,就无法实现依法治国?

学生: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实施都离不开人民的参与、支持、监督。法律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法律是否得到真正的遵守、严格执行和公正、公平适用,需要人民支持、监督。总之,没有人民的参与、支持、监督,依法治国就是一句空话。

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人民代表依法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第个同学都要从小树立法治观念,认真学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同时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篇2: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一、选择题

1.2011年3月5日至14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代表汇聚北京,代表人民的意愿,共商国是,审议批准了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的工作报告。这表明()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权力

(3)全国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赋予的权利,讨论和决定给国家的重大事务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1)(2)(4)B.(2)(3)(4)C.(1)(2)(3)D.(1)(2)(3)(4)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是我国的立国之本(4)规定了人民享有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

A.(2)(3)B.(1)(4)C.(1)(2)D.(3)(4)

3.2010年3月1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四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草案提请全体大会表决。这说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最高监督权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最高决定权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修改宪法的权力

4.2010年4月14日下午,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因受贿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强奸罪,数罪并罚被判死刑。法院对案犯的判决反映了()

A.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B.只要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就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C.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D.网络监督是我们的政治权利

5.下列事件能直接体现我国正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是()

(1)全国开展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正式实施(3)我国举办了“2009年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4)某地方政府为逃避法律责任瞒报矿难事故

篇3: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专家认为, 四中全会从党的角度强调法治建设, 非常有必要。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联动关系……推进依法治国, 绕不开这些话题。本文将在这方面进行论述。

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我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社会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保证国家的一切工作都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依法行政, 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就要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国提出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要加强党的领导, 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申请权、申诉权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要加强党的领导, 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查手段的司法监督, 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 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要加强党的领导, 切实解决执行难, 制定强制执行法, 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加快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法律制度。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依法治国要与人民当家作主联系在一起, 通过人民群众的力量, 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 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 重点监督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立案、羁押、扣押冻结财物、起诉等环节的执法活动。司法机关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规范媒体对案件的报道, 防止舆论影响司法公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依法治国要与人民当家作主联系在一起, 通过人民群众的力量, 依法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严禁司法人员私下接触当事人及律师、泄露或者为其打探案情、接受吃请或者收受其财物、为律师介绍代理和辩护业务等违法违纪行为, 坚决惩治司法掮客行为, 防止利益输送。对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的司法人员、吊销执业证书的律师和公证员, 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 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依法治国要与人民当家作主联系在一起, 通过人民群众的力量, 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 绝不允许法外开恩, 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衙门作风、霸道作风, 坚决反对和惩治粗暴执法、野蛮执法行为。对司法领域的腐败零容忍, 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二、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联动关系的主要方面

(一)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 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发扬人民民主, 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 坚持依法治国, 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二)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 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 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有关学者认为, 法治方面的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一段时间里, 改革给人的印象是, 改革难免突破法律, 等这项改革成熟之后, 再把改革的经验规定到法律中, 这被称为“先破后立”。专家分析, 这与法律法规的滞后和不健全有关, 部分改革不得不以突破法律的方式推进。2014年2月, 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二次会议上说,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 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负责人表示, 党中央有了政治决策之后, 要先立法后推行, “先立后破”, 确保一切改革举措都在法治轨道上进行, 不允许再存在法治轨道之外的改革试点。实际上, 去年授权国务院在上海自贸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放开“单独二孩”、废止劳教制度, 都是通过立法实现的。可以说,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 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 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依法治国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 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 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 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严格依法办事, 保证法律的实施, 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三、结语

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 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制度对反腐的重要性。在年初召开的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 国家主席就要求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可以见得, 要加强依法治国, 就要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力量, 推进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联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志明.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发展历程[J].宁夏社会科学, 2009 (3) :9-12.

[2]崔英楠.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关系[J].新视野, 2011 (1) :76-78.

篇4: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如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的新举措和新内容,为今后的人大工作拓展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二是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三是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四是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五是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六是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七是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八是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最大的制度平台,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理想路径,是发展我国民主政治的安全通道。笔者认为,各级人大在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须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只有创新,人大工作才能有新的发展,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各级人大应当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精神,不断提高创新人大工作的新机制。首先,创新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要牢牢把握、自觉维护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精神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原则,确保人大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开展。其次,要及时将基层人大工作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好的做法总结提升、深化细化,形成制度和规定。最后,必须把创新人大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围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进一步探索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此,须认真做到“四善于”: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的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人大代表是践行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主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是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坚持、完善和发展这一制度的坚实基础。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对于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更好地促进依法制约公权,保障人民广泛享有国家权利这一重要法治原则的实现。人大代表通过参加立法活动,把党的意志经过法定程序转变为国家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为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提供依据。通过监督法律法规实施,保证宪法和法律得到遵守和执行,推进经济社会生活法治化进程,使“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文明执法。

做好新形势下人大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与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的关系。我们只有从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充分行使好国家权力机关职权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去促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的统一,人大代表的作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开展代表培训、提高代表素质与组织代表活动、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的关系。开展代表培训和组织代表活动是当前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代表履职素质和能力的两项基础性工作。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为代表履职提供服务和保障与充分调动代表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优越的条件和到位的服务保障是代表发挥作用的重要客观因素,充分调动代表积极性、能动性则是主观因素。更多的例子表明,只有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有机结合,代表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四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会议期间代表履职与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关系。会议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径,也是人大代表行使职权的主要载体。会议期间是代表受人民的委托,依法执行代表职务、行使代表职权最重要、最集中的时刻,也是社会对代表最关注的时刻,代表的履职表现直接影响着人大及其常委会整体功能的发挥和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但通常情况下,一年一次人代会,会议次数少且会期短,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在时间上受到局限,大部分的人大代表执行职务活动是在闭会期间进行的,两者共同构成了代表执行职务的整体。会议期间代表执行职务,要紧紧围绕代表大会的工作任务,用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议权、提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权、选举权、质询权、罢免权、表决权,认真听取 “一府两院”和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计划财政预算报告,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审议各项报告,以便大会集思广益,使会议的决策最大限度地体现集体的意志和智慧。闭会期间,代表活动要把建立健全代表小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放在基础性位置,综合运用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同原选举单位和选民的“两联系”;集中视察、专题视察、持证视察;调查研究、评议、执法检查等活动形式,确保代表活动的经常和持久开展,不断提高代表活动的实效。endprint

三、完善选举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是我国选举制度的核心。从1953年第一部《选举法》制定实施以来,我国人大选举制度在政府和政治领导人的产生以及赋予其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代表民意、集中民意、表达民意,对当选者及其承诺政策实施预警监督,缓和社会矛盾、解除社会危机、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但是也要看到,选举制度无论是在制度上还是工作上,都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候选人提名制度相关规定比较笼统,群众参与不够充分;一些地方对候选人的介绍不够全面,使许多代表特别是来自基层的代表对候选人难以全面了解,存有“选前不识人,选后人未识”的现象;差额选举比例较小,代表选择余地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代表行使选举权;有的地方投票环境不宽松等。这些都是在完善选举制度中应当着力解决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加快完善选举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一是进一步提高和扩大直接选举的层级和范围。我们不能否认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最终也一定要实现全国范围的直选。直选的范围应该逐步扩大,稳步扩大。自下而上地扩大会比较好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二是完善现有的选举制度。要更加充分地尊重和保障选民和代表的选择权,适度引入竞争机制。选择性和竞争性是选举的内在属性。选举人与候选人之间是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选举人自主选择候选人,候选人之间是平等的竞争的关系。我们要尊重选举的规律,依靠健全法律和制度,循序渐进地完善我们的选举制度。三是把差额选举真正落到实处。实行差额选举是搞好选举的关键之一。真正实行差额选举是健全制度、实现选举人意志和提高选举民主程度的重要措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差额选举,党推荐的候选人也要通过选举,接受选民和代表的选择,从而体现对人民意志的尊重。因此,真正实行差额选举,有利于加强群众对干部和代表的监督,增强他们的对下负责意识和群众观点,而且还有利于发现和选拔人才,把“人民公认”的人选进各级领导班子。我们必须按法律的规定真正落实差额选举,对此忧心忡忡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党的领导原则的前提下,真正落实差额选举,根本不会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反而有利于增强政治活力,增强党的生命力。

四、充分发挥和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职能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法治的公正实施必须要监督公权力,对公权力的监督体现在八大监督上,其中之一就是人大的有效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对其他国家机关进行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来说,它是最高层次、最有权威的监督;同样,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同地方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的监督相比较,也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以及它们的监督机构,都必须置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之下。由于国家权力机关是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监督权的,所以这种监督具有至上性和不可侵犯性。

要做好人大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必须认真学习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精神,准确把握人大监督的本质和特点,在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好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必须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体作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是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实施监督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其作为监督主体的作用,保证好、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必须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内设工委的协助作用。常委会内设的财政经济、城建环保、教科文卫、内务司法等工作委员会是为常委会监督实施保障服务的重要工作机构。要结合贯彻实施监督法,认真总结经验,规范监督程序,注重监督实效,充分发挥内设工委的作用,积极探索加强人大监督的新途径、新方法。三是必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人大监督中的重要作用。要把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作为加强人大监督的重要途径,不断推进代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要保证代表参与管理地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要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健全完善交办、办理、督办机制,采取组织代表集中视察、组织代表民主评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听取办理工作情况报告等多种形式,促进有关方面提高办理质量和效率;要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加强代表联系工作。在制定监督计划时,要认真研究代表建议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并作为确定监督项目的重要依据;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要高度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不断提高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对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认识,积极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参与人大监督工作,健全完善监督事务公开机制。积极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五、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

十八大提出“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三中全会公报要求“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法治化的公共财政。一是征税权必须回归人大,体现人大在财政决策方面的权威。二是建立和完善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公共财政的法律和制度,并且得到严格的执行,对违规操作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三是公开透明,把公共财政完全置于阳光之下,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四是可以再行考虑审计机构的归属和具体设置问题,以利于从机构的设置上保证人民财富的合理使用。

六、建立健全宪法监督制度

民主政治是宪政,法治是宪治。没有健全有力的宪政保障机制,再好的宪法也只是一纸空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我国宪法监督机关。实践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务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查研究,而且其人员成分多样,素质层次不一,难以胜任宪法监督对专业化和技术性的要求。从当前趋势看,可行的做法应当是从建立宪法监督的专门机关着手,使违宪审查专门化和制度化。根据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以在全国人大下设宪法监督委员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受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宪法监督委员会不仅可以审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规章,更重要的是,可以依法审查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一府两院”及其组成人员行为的违宪性,并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报告和处理意见。通过对其行为合宪性进行监督,协调其工作,保证“一府两院”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还可以受理人民群众对“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

七、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一是通过每届任期的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人大常委会在编制立法规划和立法工作计划时,应当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力通过立法推动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立法,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论证评估,对各方面提出的立法需求进行通盘考虑、总体设计,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和系统性。二是加强和改进法律起草机制。建立由全国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参与起草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等重要法律草案制度。探索和逐步形成由立法机关主导,有关部门参加,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起草法律法规草案的工作机制,有利于使各方面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也有利于加快立法进度、提高立法质量。三是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立法工作队伍。这就要求我们下大气力在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等方面加强立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立法工作人才选拔任用、激励保障等机制,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在立法中既要讲稳定,又要讲发展,正确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关系。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有法有据,同时立法要主动适合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一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举措,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对一些尚未实践的重大举措,要按照预定程序作出授权,先行先试。宋朝王安石有一句名言:“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可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重要性,而提高立法质量则是立法的关键。

篇5: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师大附中 岳德峰

学习目标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

3、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权威。教学重点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学难点

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学习方法:材料法 讨论法 讲授法等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秋时期,鲁国国王出巡,遇一羊群失窃案,久查未决。忽有人来告发,使案成功告破。国王下令奖赏告发人。该人却要求开恩,从轻处罚窃羊贼,因为那人是他父亲。“什么?你竟敢告你父亲?”国王怒道。“我是遵守国法啊。”告发人辨道。“我刚大谕群臣,为子不孝父母者与为臣不忠君王者同罪,告父即不孝,不孝即不忠,不忠即犯国法,犯法则当诛!”国王说道。可怜的告发人被揪出去杀了。

请思考:国王的判案是“人治”还是“法治”?

二、【讲授新课】

幻灯片显示:1997年10月,中共十五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1999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法治与法治国家予以宪法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

幻灯片显示:“四黑四害”,是指目前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制假售假、收赃销赃、涉黄涉赌涉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俗称“黑作坊”、“黑工厂”、“黑市场”、“黑窝点”。广大群众认为,这“四黑”就是新的“四害”:害百姓、害家庭、害社会、害国家。我们是借用老百姓通俗的说法,将其归结为“四黑四害”。◆请你谈谈“四黑”有什么危害? ◆你认为解决“四黑”问题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

2、依法治国意义(作用、重要性)。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请你对它进行解读。(谈谈你的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幻灯片播放视频:《高音下的强拆》

4、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意义、作用、重要性)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幻灯片显示:漫画《面试》

5、依法治国对公民个人有哪些要求?

公民要自觉学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三、学生谈收获小结,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网络

四、【达标检测】

同学甲认为:行使权力不能超越法律,所以“法>权”

同学乙认为:离开了权力,法律无法执行,所以“权>法” 你同意哪种说法?并说明理由

篇6: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一、说教材

1、第四课整个一课在初三政治课都是处于一个核心地位,第二节也是如此;

2、教材介绍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问题。

二、说教法

把握“紧抓教材”的原则,争取更多的学生更简单地理解课本内容。

三、说学法

试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更加生活化的语言,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四、说教学程序(教学线索)

人民怎样当家作主→作为国家的主人,你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应该怎么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介

复习初二已学过的知识课本P94内容表格化

篇7: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1、思想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这种本质上的确定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不能仅定位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应该侧重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要达到这一目标要通过回归生活方式来实现,这个生活指的是社会生活,要做到教育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点拨讲解疑难问题,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等方面。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地教师决不代办,要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情分析】

在我国,人民怎样管理国家的`?怎样实行依法治国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很清楚,甚至有的认识还是错误的,所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教学目标】

1、情感价值态度观:认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自觉拥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人民是怎样实现当家作主管理国家

3、知识与技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及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依法治国的含义、要求和意义。

【教学重点】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意义

【教学难点】

人民是如何实现当家作主和如何推进依法治国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阅读归纳法 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出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长龙图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最根本要坚持“一个统一”,引出大课题。

教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今天,我们在学习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基础上,走进政治建设。在我国发展民主政治最根本的要实现“一个统一”——把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二、学习探究 明理导行

探究问题一:人民是怎样实现当家作主的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矛盾,引出探究问题

出示:龙井市举办梨花节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梨花节的决策过程,激发思维矛盾,引出探究问题一。

教师说: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看看这是我们龙井的什么节日?出示图片。

教师说:阅读这段文字,提炼出龙井市决定举办梨花节经过一个怎样的决策过程?(一生阅读之后找一生提炼决策过程)

教师激疑: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有权管理国家。你作为龙井人,参与过事务决策吗?为什么人民代表可以参与管理呢?(停顿)下面我们一起探究问题一:人民是怎样实现当家作主的?

教师布置任务:同学们阅读教材74页第一段文字,完成图示内容。(找一生完成)

教师提问:

1、是谁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呢?

2、人民代表是怎样产生呢?

3、人民代表通过哪些国家机关行使职权?

4、归根到底是谁在管理国家?

教师总结:龙井市举办梨花节为什么由人大代表提议,再经人大会决定,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把人民管理国家的这种方式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也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完成板书)

过渡:人民代表通过国家机关来行使职权,国家机关之间会存在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观察中央国家机构图,总结出来。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中央国家机构的关系

出示图示,学生观察总结

过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职权呢?请同学们阅读75页正文归纳出来。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学生阅读归纳,教师出示图片资料,学生辨别。

教师总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如此之高的职权,由此可以看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四)连连看

用连连看的形式区分易混词语

(五)王维忠

同学们边读边思考,王维忠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学生阅读并表达思想情感

设计意图:在探究一这一环节中,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阅读归纳法两种教学方法,将时政资源、乡土资源等生活资源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丰富充实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病魔使王维忠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议案给我们启发,他积极倡导完善国家法律,这对于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有什么作用呢?(保障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探讨第二个问题:

探究问题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国策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76—77页正文,完成自主学习八个习题,将书中具体位置标记清楚就可以。

(二)成果展示

同学们将困惑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过渡: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前段时间的瘦肉精案让人触目惊心。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边看边想一想: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三)合作探究

1、公安部重拳打击瘦肉精犯罪活动

同学们可以从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和公民等角度考虑,前后左右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教师总结:要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而且缺一不可。同时还要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过渡:在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出现了很多新鲜事物,我们去看一看。

3、网络问政和听证会

出示图片和资料(学生读材料)

教师设疑:同学们结合77页小字内容,讨论两个问题。

教师总结:广大公民积极参政议政,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机关依法行政,目的还是执政为民,也体现了人民是国家主人。所以不管是网络问政还是参加听证会都说明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个道理。

(四)知识梳理

教师说:下面我帮助大家对依法治国梳理一下知识体系。我们学习了依法治国的含义,解决了什么是依法治国的问题,这是是什么what;清楚了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解决了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的问题,这是为什么why;学习了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解决了怎样推进依法治国的问题,这是怎么样how。我们是用3W的方法来认识依法治国的。今后认识一个事物从3W方法入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借鉴。

三、思想感受

1、学生谈启发。学习完这节课,相信同学们会有一些思想感悟,谈谈看。

2、教师谈启发。我把我的感受用一副对联分享给大家,我们一起读一下。

上联:关心国事 参政议政 恪守职责;下联:学习法律 守法用法 造福社会;横批:当家作主。

四、结束

篇8:关于人民法治信仰路径的探析

一、创新普法宣传内容和方式

传统的法制宣传侧重于法律知识的讲解而且方式比较单一, 相对于普通人民来说专业性和理论性比较强, 不利于人民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和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熏陶。普法宣传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是引导人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从而逐渐树立人民法治信仰的重要前提。创新普法宣传内容和方式, 真正使法治思想根植于人民心中、融入人民社会生活主要需做到:第一, 注重法治宣传内容的生活化和针对性, 法治宣传内容要注重与人民的日常社会生活相结合,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 比如对深刻的法律知识可以用人民身边的事例进行举例讲解, 让人民在听故事的氛围中理解法律常识;同时针对不同的群体要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 在学校要针对学生对其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重大事故应对方法教育,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教育等等;在基层, 要对普通老百姓对其关心的诸如征地补偿、房屋拆迁、民事纠纷等问题进行法律讲解;在机关单位, 要就目前存在的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脱离群众等问题讲清楚其法律后果, 增强公职人员的法治意识等等。第二,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法治宣传。首先, 运用现代社会多样化的宣传媒介, 如报纸、电视、手机、网络等各种形式, 努力打造法治文化宣传平台, 让法治宣传无处不在;其次, 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法治宣传, 如法治图片、法治宣传栏、法治文艺节目、普法栏目剧等各种形式进行普法教育, 让法治宣传走进生活;最后, 对法治的宣传要采取正面和反面两种方式, 使人民体会到守法的重要性和违法的危害性。

二、改进法律教育途径和形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从青少年抓起, 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可见, 法律教育对推动全民树立法治意识有重要作用。目前, 我国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仍基本停留于学校课堂教育, 而且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教育途径相对较少。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 必须改进法律教育的途径和形式。具体来说, 在学校教育中, 要改变传统的法律知识灌输的形式, 适当让学生举办一些与法律相关的辩论赛、知识竞赛、节目表演等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法律知识, 同时, 要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引导, 对社会中现实存在的许多涉及法律的问题进行正反面分析, 让学生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的同时具备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使法治思想深入学生的内心, 内化为他们的价值取向, 外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好的教育, 法律的教育在注重学校的教育的同时不可以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成员不仅要给孩子树立知法守法的好榜样, 而且要在家庭生活中注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法律教育, 在如何看待身边发生的法律事件上, 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要从孩子的实际生活中讲清楚违法的危害;净化教育空气, 是法治教育不可或缺的, 必须注重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的治理, 尽量减少其接触负面影响。

三、确保执法和司法公平公正

人民对法治的信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的实施, 执法司法作为重要的法律行为, 其实施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在对法律尊严捍卫的同时, 能够增强人民对法律的信仰。确保执法和司法公平公正, 发挥法治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的功能才能让人民体会到法治的力量。要在提高执法和司法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基础上, 坚持严格执法, 对侵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利益的违法行为及时惩治, 对遵法守法行为予以鼓励和支持, 让人民感受法治弘扬真善美, 打击假丑恶的作用;坚持公正司法, 坚决反对徇私枉法, 对每一个司法案件都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 使善者得到应有的回报, 使恶者受到应有的惩罚, 让人民真正感受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以法律的威慑力让人民提高对法治的信仰。

四、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守法

党员干部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 他们的法律行为对全社会人民的法治信仰起到重要引领作用。要坚持把党员干部带头守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工作, 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具体来说, 第一, 注重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培养,

把宪法和法律列入党校、干部学院等的必修课, 加强党员干部的法律知识教育, 把法治建设纳入党员干部的政绩考核范围, 促进党员干部自觉遵法守法, 使党员干部树立如合法性思维、责任后果思维等法治思维, 让他们懂得“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 不断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第二, 要加大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成本, 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坚持从严治党和依规治党, 在惩治违法违纪的法律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法, 加大腐败的惩治力度, 使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 始终牢记法律的红线不可逾越、法律的底线不可触碰。在培养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惩治违法违纪行为的过程中, 促使党员干部主动学法、守法, 以实际行动给全社会人民起到表率作用, 提高全社会人民的法治信仰。

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民守法”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而实现“全民守法”的重要前提是培育人民的法治信仰。本文就让法治成为人民信仰从创新普法宣传内容与方式、改进法律教育途径和形式、确保执法和司法公平公正、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守法几个方面对其路径进行论述。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信仰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

篇9: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只有不断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真正建设成为国家权力机关;建立深入广大基层的决策机制,真正把人大建设成为紧密联系群众的代表机关,才能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载体,作为处于国家机关核心地位的人民代表大会更应该把人民民主视为自己的生命、视为自己的根本,更应该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自身工作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这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

想要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要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真正建设成为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的组织形式和最有力的制度保证。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審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定要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一定要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力行使到位,一定要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责任恪尽到位。要真正认识到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优劣、功效的大小,关系到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关系到人民群众政治需求的满足。人大工作者如果把人大机关视为“赋闲机关”“二线机关”“边缘机关”,不依法行使权力,不依法履行职责,不依法发挥作用,那就会使宪法和法律的有关权力机关的规定,变为一纸空文,就会使人民丧失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就会影响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我们的党历来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创立和发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自己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的重要平台,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渠道,把自己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全社会一体遵行的国家意志。如果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发挥不好,那就会影响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目标的实现,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作为人大工作者,一定要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走向现实,让人大及其常委会真正做到位尊权重,真正成为权力机关,这既是党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盼。

要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疏通民意表达渠道,搭建民意表达平台,编织民意表达纽带,真正把人大建设成紧密联系群众的代表机关,无论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还是人大代表都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民情、熟知民意、汇聚民智,让民意支配自己的行为。人大常委会要切实改变机关作风,让人大常委会机关成为群众来信来访的绿色通道;在决策和监督过程中,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辩论会,听取群众和专家学者的意见;要充分发挥代表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让代表真正成为人民意愿的表达者、人民权力的受托者。

要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把基层人大建设好。乡镇人大是我国最基层的人大,是各级人大中惟一没有常设机关的一级人大,是各选举单位直接选举的代表直接行使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力的一级人大。把乡镇人大的法定地位维护好、法定权力行使好、法定责任履行好、法定作用发挥好,最容易、最便于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人大制度的优越及人大制度的必要,同时也可以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民主实践的锻炼。目前,乡镇人大工作虽然有了明显的发展进步,但与县级以上各级人大相比,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乡镇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少、机构不健全,多数只有一个乡镇人大主席;工作经费不足,难于开展代表活动;人代会会议不规范,内容不统一,时间安排短,有选举任务的正式会议也只安排一天,没有选举任务的正式会议只安排半天,多数代表连发言和提出议案、建议的时间都没有,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也很少。存在的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农村公民民主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定要高度重视乡镇人大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健全乡镇人大组织,规范乡镇人大活动,发挥好乡镇人大作用。

要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加强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会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要保证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省、市、自治区人大要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分别制定村民和居民委员会选举条例、村民和居民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条例、村民和居民民主监督条例等实施性法规,保证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经受直接民主的锻炼,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民主本领,提高他们有序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力,为进一步更大范围的直接民主奠定基础。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党始终不渝的目标,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要的、根本的价值追求。人民民主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必须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过改革开放35年艰苦卓绝的努力,进一步支持和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不断提高,人大及其常委会所担负的任务会越来越重,我们必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高层次的人民当家作主。

责任编辑:张博雅

篇10: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教学设计

广东省中山市沙溪初级中学:何晓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依法治国的内容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 依法治国的要求和意义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教学难点:

1、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区别

2、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观一观、找一找、思一思、说一说”的教学流程中不知不觉获取新知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开场语)我们今天学习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提问:同学们,通过初二的学习你知道我们作为未成年人有没有权力参与政治生活呀?学生答:有。那么通过行使什么权来参与政治生活呢?(监督权)

投影小泽向市长反映非法经营的网吧的材料,思考这个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参与政治生活是对国家应尽的责任(这就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表现,也就是说参与政治生活并不是很神秘,也并不是大人们的事。同时说明我们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二、讲授新课

(幻灯片展示):宪法第二条规定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学生思考):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什么不属于公民呢?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在哪里?权力和权利的区别又是什么呢?(让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既然权力是属于人民的,那么人民是怎样行使权力的呢?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一)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视频):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学生从视频中找关键词)(学生思考):

1、“大会”指的是什么?

2、“代表”指的是什么?怎么产生的呢?(学生从P74找,学生回答)结构图展示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

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

政、审判、检察等机关(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

特别说明:

①人民用直接或间接方式选出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的监督。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写进了我国的宪法。④行政、审判、检查机关相互独立、各司其职,互相监督。(老师提问,学生交流后回答)你知道的行政机关有哪些?

(图表展示):就本地区为例子通过图表展示我国选举的直接或间接的选举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县级以下是通过直接方式选举产生代表,县级以上是通过间接方式选举产生代表。(在此老师要重点强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最高权利最大)。

结论: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是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写进了我国的宪法。

(学生思考P74第二自然段找,并回答):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温总理为什么要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受它监督?)------图表展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再次强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权力。

(老师归纳)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如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提出质询、组织调查)

(过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那么,它的职权有哪些呢?(学生先看书P75,然后根据我提供的材料对号入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看学生是否对正确)

(学生思考): 下列事件表明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什么权力?(给出了立法权、修改宪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的几个材料,让学生对号入座)

4、全国人大的主要职权有哪些?(学生归纳)

在这里给出了一道单项选择的练习题,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区分立法权和决定权。用这张幻灯片,区分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几个概念,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当家作主)区分下列概念

(一):人民国家的主人当家作主

1、人大代表: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2、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过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就可以随意行使权力吗?

视频二:文强案(学生思考:文强被依法判处死刑说明我们生活在怎样的国家里?)

(二)生活在法治的国家里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的主体------人民

(学生思考:找P76)

1、什么事依法治国?

2、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重要性)(学生结合文强案思考如果我国不实行依法治国会怎么样呢?从中找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学生思考)所以文强一定要被判死刑。为什么我国法律一定要判他死刑呢?(文强案现象给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那么给国家带来了哪些危害?

社会的危害又是什么?

给人民带来哪些危害?(围绕这几个方面学生交流后畅谈,老师只起引导作用。重点提出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学生思考)

3、通过文强案我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我们该怎样建设法治国家?)这里学生会从书上找到只言片语,比如:执法必严之类的,那么就引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接着联系“文强案”以案说法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及其重要性是什么?

请回答

文强犯了什么法?刑法、行政法等-----体现了依法治国的什么要求?(有法可依----前提)

请回答

文强为什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没有按法律的规定去做事,没有依法行政。----体现了依法治国的什么要求?(有法必依----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请回答

司法机关以事实为准绳,以法律为依据,秉公执法体现了依法治国的什么要求?(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关键)

请回答

文强最终被执行死刑,这体现了依法治国的什么要求?(违法必究----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学生归纳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学生齐答)

(过渡)我国依法治国就要实行这些基本要求,那么除了国家坚持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外,其他部门或者我们个人等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从一切国家机关、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公民个人或者我们这几个角度进行思考。结合课本P76----P77),(2)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又有哪些呢?(学生交流后回答)(老师点拨)建设法治国家光靠法律是否可以取得非常成功的效果?学生在初二时就接触过相关的内容,所以学生在这里自然就想到了还要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就是还要结合以德治国,坚持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这样才能建设好我们的法治国家。因为我国道德和法律是互补的。(教师归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国家:坚持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一切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重要性)(再次结合“文强案”强调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P77勾画)

(3)公民个人:P77(4)坚持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

区分下列概念

(二):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三、小结延伸

本节课学了两部分的内容,一是人民怎样当家作主的,二是我们生活在法治国家里。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了我们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建国以来我国各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得起各种风浪、克服各种困难的可靠保证。经济的繁荣、文明的发展、国家的稳定都离不开法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希望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能够有所思考、有所收获,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严格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国家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教学反思

上一篇:小学推普周活动下一篇:新员工培训制度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