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的女人

2024-05-13

当家的女人(精选三篇)

当家的女人 篇1

漫漫暑假,不仅要自己动手实践,为家里解决问题,还可以自己当一回家,为妈妈分担家务。从中,自己也体会成长。

我喜欢去超市。每去一趟,总能收获到喜欢的东西。但这次不一样,我要学着“当一回家”。第一次关心了一下家里平时吃的蔬菜、肉类、鸡蛋等的价格,不问不知道,一问还真吓一跳:1斤猪肉十几块钱,1斤鸡蛋6块钱,西红柿小两块钱1斤,豆角也一两块钱1斤……妈妈说,每次进超市,稍微买点一家人吃的用的,就一二百元了。

是这样啊!我光看妈妈买东西回来,没算过账,一个月下来,不少钱哪!我暗想:以后可不能剩饭菜了,不能浪费了。

前不久,妈妈把脚扭伤了,我成了她的“小跑腿”,帮着拿东拿西,妈妈说:“可指望上你了!”小姨外出探亲,带回来一等的免洗口蘑和上好的莜面,妈妈说:“咱们给家里人做顿口蘑肉臊子蒸莜面吧!你帮忙好不好?”我听了直点头。

妈妈提前用凉水泡好了口蘑和木耳。我在妈妈的指导下,把木耳洗干净,把口蘑挤了水,都放在一个盘子里。妈妈把它们切成小块,让我把肉馅放进一个大大的碗里,又把蘑菇、木耳丁放在上面,再放一些葱花,然后妈妈加上调料,放到锅里蒸熟。闻着就有食欲。莜面用开水和好,我还帮着做了猫耳朵呢,妈妈手快,一会儿就搓完了,上笼屉蒸熟,蘸着肉臊子汤一吃,真美呀!家里人都吃得很香,我和妈妈好有成就感哪!

把女人当家电的男人们 篇2

听到最经典的一句话:女人像车,男人常常想把她弄得响响亮亮;可女人也不要太像车,男人在车里跟女人温存,可不想太过响亮。

但在一些踏实点的男人看来,每件家电都像一个女人。有些老老实实,不卖外形,耐用结实,像电饭煲。有些,潮流玩物,过期out,得时常更换,像手机。

逛家电店,永远比逛时装店有趣的原因,是一种洒满全店的幸福感。每一件家电都那么贴心,造型炫亮,摩登线条,干干净净,简直就等同于德波顿笔下的幸福建筑,在合适的空间角度中散发一种家具的美感,空间的配合,总结为一种家的所属。

不过,单单站在电器店家电前,幻想电器与家人爱侣的关系比喻也是很称心的。譬如说:扩音机。

太多女人以为自己是一台存满了音乐的iPod,随时可点播男人最心爱的声音。但实际上,对很多男人而言,她们只是扩音机。就是说,对于男人来说,听到的只是它令音乐变得超大声的功能,而非音乐内容本身。又或者;冰箱。

先说一点罪恶快感,每次在店内看着超大的冰箱,我首先想到的是:噢,这能把整个人放进去。无论有什么意外要躲进去,大冰箱始终有安全感。女人像一个冰箱的话,意味着她肚大能容,大方得体——起码不像先进电饭煲,个子小小,但按钮多多,你永远搞不清究竟是用恒温常温还是微温粥饭米钮式来配合20、30、40分钟的模式:我只是要一碗热白饭啊。

所以,总结各样家电与女人的比喻,女人最好像洗衣机。它无声无色包容男人一切的污垢,外表干净起码把污渍藏到内里。给它洗过的男人,光光鲜鲜的又恢复原状。最重要是,纵有10个按钮,但其实你要的,可以简单到一个开关。它是家电中最老实平凡的。不放在生活厅抢眼球,不放到卧室温存。大部分时间安安分分,不需要特别想到它但却总想到它,甚至需要它。它不会因为时代风气乱转而外形款色季季新颜色异彩年年换。它,就是它。

对不少男人而言,洗衣机是家中妻子的最理想状态,是臭男人最后可依靠的东西。无论多污,洗衣机每每让人有洗完之后,一切重新开始的感觉。

但不会有人说女人像洗衣机的。因为一点都不浪漫。女人听来也不觉是赞美。

错。挺浪漫的。

可它不会是王家卫式的浪漫,对一只加菲猫或一架飞机模型说话那么不着边际,那种虽足够经典,但不像是现实真人会说的话会面对的情景。女人如洗衣机这理论,它其实更多是刘镇伟式的,有点荒谬,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但其实是最真切的感情,要经历风浪过后才感悟的浪漫:

那个商丘小语“当家的” 篇3

李斩棘老师个子不是那么伟岸, 但内心却非常强大, 从与她交往的任何一个人对她的言行举止上都能感受到对她的尊重。

作为商丘市教研室的教研员, 自主的时间很多, 自由的时间也很多, 可做可不做的时间更多, 但是李老师却从来没有让时间从自己的指缝间悄然流逝。她总是在想着整个商丘市小语的工作, 总是想着能尽可能多地给每一位商丘小语人以更多的帮助。我这几日去做讲座也给她的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本不属于她的职责范围, 但因为我是她邀请的, 师院的领导们就放心地让她陪着我, 这自然给她的教研工作带来了另外的不便。

通过与她的交流, 我感受到她是连轴转的:全市的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要安排, 哪个区县的教学教研状况是如何的, 她都了然于心。她对于一些薄弱的教学地区总是忧心忡忡, 总是与我说着许多的设想。这次我来到商丘, 本是为了给国培班的老师们做一次讲座, 但是李老师在与梁园区教研室的巩主任说到此事时, 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说要让我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便安排了我给全区的三至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做国培班教师的讲座, 足以看出她的用心。在教学研究工作时, 她还想方设法指导本市的老师们的业务, 走内涵发展之路。我听得最多的是她与老师们在一起进行的一些教研活动的事情, 特别是外出参赛时的磨课、议课等工作事宜。那份对小语工作的执着流露于言语之间。

李老师始终不忘给予一线教师帮扶。在商丘的几日里, 我与她在一起的时段内, 她的手机始终响个不停, 大多都是老师们的来电, 有求助教学的, 有请教问题的, 有商量事情的……她始终没有厌烦, 总是那么和风细雨地与别人沟通着, 脸上也始终洋溢着笑容。我想通话的对方也能感受到李老师春风般的温暖。

除了教研活动之外, 出乎我意料的是李老师还承担着全市的教科研工作。因为我们这里教学、科研是分开的, 她真正是“教科研”不分家了。谈到教科研, 李老师也做了许多工作。她利用自身是市教研员的身份开展了许多教科研方面的引领工作, 比如常常深入到各个区县, 通过讲座的形式对一线教师进行教科研工作方面的宣讲、指导工作。她告诉老师们:要将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有机地融为一体, 那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学, 她的《有效教学与课题研究》便是一个实证。我虽没有亲耳聆听过她的课, 但却能从她的PPT中感受到内容的丰富, 感受到李老师的那份认真、专一。

上一篇:与时俱进的领导经典下一篇:管理影响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