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自我锻炼方法

2024-05-16

颈椎病的自我锻炼方法(精选14篇)

篇1:颈椎病的自我锻炼方法

一、改善颈部活动度

(一)颈部左右侧屈训练

1.目的与作用

伸展椎体左右侧方附着韧带肌肉,让颈椎周围肌肉肌力增进,颈椎侧方活动度增加。

2.动作要领

训练的时候先进行深呼吸,在吸气同时颈部往左偏伸,呼气同时回到中立位,右偏侧屈训练同上。以上动作都进行5到6次。

3.注意事项

需在颈椎侧方稳定性好的条件下练习,对于颈部肌肉劳损,颈椎脱位、颈椎退变病人康复非常适合,侧屈程度视颈椎活动度而定,循序渐进。

(二)颈部前屈后伸训练 1.目的与作用

牵张椎体前后方韧带还有肌肉,让颈椎屈伸肌群肌力增进,颈椎前后方向活动度增加。

2.动作要领

训练的时候先深呼吸,在吸气同时颈部侧屈训练部往前屈曲,呼气的时候颈部回复中立位,后伸训练同上。以上动作都进行5到6次。

3.注意事项

这样的动作适合于颈椎损伤脊柱冠状位较稳定的病人,屈曲、伸直型颈椎骨折病人防止此项康复训练,屈伸程度按照颈椎稳定性来决定。

(三)颈部旋转训练

1.目的与作用

伸展椎体周围韧带肌肉,滑润椎体间关节,改善颈椎各方向活动度。

2.动作要领

颈部先往右侧屈曲、外旋,再往后伸展,最后左屈、内旋,以上动作都进行5到6次。

3.注意事项

这样的动作适合于轻度颈椎椎体退变病人,可以让肌肉韧带弹性得到改善,退变的发生得到延缓,不过各方向活动范围以小于正常为好。

(四)颈椎推体旋转运动 1.目的与作用

改善下位颈椎活动度,增进其周围肌肉肌力,滑润椎间关节。

2.动作要领

头颈往右后转,目视右方;头颈往左后转,目视左方。以上动作都进行5到6次。

3.注意事项

进行这个动作的时候需以椎间盘和椎体为整体活动,这样的动作适合于颈椎退变患者或上位颈椎损伤后固定牢靠早期康复。

(五)回头望月 1.目的与作用

极力伸展椎体前部附着还有周围韧带肌肉,让颈部两侧肌群肌力增进,颈椎侧方还有伸展活动度改善。

2.动作要领

头颈往右后上方尽力转,双目转视右后方,似向天回望月亮,以上动作都进行5到6次。

3.注意事项

这样的动作对于椎体活动度较好的早期颈椎病患者很适合,不妨能进一步改善椎体活动度。不过活动范围要循序渐进。

(六)海底窥物 1.目的与作用

极力伸展牵张颈部后部韧带肌肉,让颈椎后部肌群肌力增进,颈椎侧方及伸展活动度改善。

2.动作要领

头颈前伸并转往右下方,双目前下视,似向海底窥视,接着还原往左。左后上方动作同上,以上动作都进行5到6次。

3,注意事项

这样的动作不适合椎体稳定性较差的病人,可用于颈椎骨折术后中后期康复。

二、提高颈部稳定性

(一)缩颈提肩运动

1.目的与作用

让颈部颈夹肌、头半棘肌、斜方肌,菱形肌的肌力增强,颈椎稳定性增强。

2.动作要领

训练开始的时候深呼吸,自然下垂双手,靠颈项肌肉尽量把躯体上干向上移动。接着自然放松。以上动作都进行5到6次。

3.注意事项

可用于颈椎骨折或者是脱位固定稳定后的早期康复。

(二)颈部左右侧屈抗阻训练

1.目的与作用

让双侧胸锁乳突肌的肌力、颈椎侧方稳定性增强。

2.动作要领

训练的时候先深呼吸,在吸气同时颈部往左偏伸,同时以同侧上肢放到该侧头颅顶颞部并施加一定的阻力,尽力向左偏,呼气同时颈部缩回,右偏侧屈训练同上。以上动作都进行7到8次。

3.注意事项

可用于颈椎稳定性增强的后接康复训练。

(三)颈部后伸抗阻训练

1.目的与作用

让颈椎椎体后群肌肉的朋力、颈椎前后稳定性增强。

2.动作要领

训练的时候先深呼吸,在吸气同时把双手交叉在头颅枕部,尽量让颈部后伸。以上动作都进行3到5次。

3.注意事项

患者需在具备一定颈椎稳定性基础上开始训练。进一步让肌力增强,稳定性提高。

篇2:颈椎病的自我锻炼方法

平时办公1.5个小时后,抽出几分钟在办公室喝个水或上厕所。中间再做一做颈椎放松保健操,让颈肩得到放松。

颈椎病的最好锻炼方法2:平常工作、生活不要让脖子受凉;

篇3:颈椎病的自我锻炼方法

我院名老中医陈中福先生自创了“颈操八段锦”用于此病的康复, 锻炼方法如下:①左右侧屈把肩靠:取坐位, 两手平放在大腿上, 调整呼吸与姿势后, 头部先向左肩侧屈, 意达肩蜂, 稍停片刻 (镇定) , 然后头向右肩侧屈如前, 左右各21次, 动作宜缓和。②回旋双圆活颈项:取端坐位, 双手平放在大腿上, 调整呼吸与姿势后, 头略前倾, 头部由左向右转一圈, 稍停, 然后由右向左转一圈, 再稍停, 共21次。动作宜匀称、柔和。③以头代笔写“米”字:取端坐位, 两手平放在大腿上, 调整呼吸与姿势后, 以头代毛笔, 大写米字, 一撇一捺认真写, 共写5个米字。④左右弯弓射大雕:取端坐位, 调整呼吸与姿势后。两手掌心相对, 右手在外, 提至胸前平乳, 然后左右手摩掌分开, 左手竖食指向左侧方平伸, 右手由掌变拳, 对拉似射弓状, 停在右胸平乳侧, 头转向左看。同样向右侧做一次, 共21次。收式时两掌心相托、平乳、右手在下, 转为两掌心向下, 下压后平放在两大腿上。身体宜平直。⑤犀牛望月往后瞧:取端坐位, 两手平放在大腿上, 调整呼吸与姿势后两手调整为指尖相对位, 身体略前倾, 头与上身慢慢转向左看, 收下颌, 眼向左后上方看, 拧住, 稍停。同法向右侧做一次, 共21次。⑥摇肩扩胸气血畅:取端坐位, 两手上提, 中指尖按在肩峰处, 两肘尖相对, 然后两肘尖向上, 划圆、扩胸、再由下向上相对, 共21次。呼吸宜自然配合。⑦前俯后仰舒经络:取端坐位, 两手平放在大腿上, 以下颌为点, 颈椎为轴作前俯 (收下颌) , 后仰 (抬下颌) , 划纵圆21次。⑧按摩击顶能醒脑:取端坐位, 身体正直:左手掌按颈后, 按摩捏掐, 右手按头顶百会穴, 左右手交替进行。按上式, 左手按颈后, 右手4指轻拍头顶百会穴, 左右手交替进行。收功:两手互搓, 摩面、摩颈, 双手慢慢放下, 凝神、调息片刻。要求做操前静心调息、意念放松、动作柔和、缓慢到位, 每日2次, 贵在坚持。

2005年1月始, 我们将它运用于颈椎病社区康复锻炼,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122例, 均为我院所辖社区居民, 全部病例均符合《康复医学诊断规范》[3]中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并确诊, 按社区健康档案编号奇偶数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男29例, 女33例, 35~70岁, 平均49.22±8.63岁, 病程20d~20年, 平均15.35±5.26个月;观察组男30例, 女30例, 33~73岁, 平均50.42±9.37岁, 病程17d~21年, 平均14.81±6.19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30~75岁;②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③非急性发作期;④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非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骨质疏松及肿瘤、肩周炎、网球肘、尺神经炎及周围神经炎、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及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 精神病患者等均为排除标准。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情志调护及日常生活方式指导等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以上措施外, 教授并规范练习颈操八段锦, 每日2次, 坚持1个月;以后, 每日1次, 再持续锻炼2个月。1月和3月后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评价两组的疗效。

3 结果

3.1 评价标准[4]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与功能评定量包括四方面:症状与主诉、体征、工作和生活能力、手的功能, 总分20分, 以患者实际得分与总分的百分比评定其病情轻重及疗效, 百分比越高功能情况越好。81%~100%为正常或基本正常, 定为Ⅴ级;61%~80%为轻度功能减退, 定为Ⅳ级;41%~60%为中度功能减退, 定为Ⅲ级;21%~40%为重度功能减退, 定为Ⅱ级;0%~20%为丧失活动能力, 定为Ⅰ级。康复护理后进步1级为中;进步2级为良;没有进步为差;达Ⅳ级以上为优。

3.2 两组不同疗程疗效比较 见表1。

经统计:1月后和3月后两组优良率比较, χ2分别为5.01和7.97, P<0.05和P<0.01, 统计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中1月后和3月后优良率比较, χ2为4.64, P<0.05, 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3月后优良率高于1月后, 但统计结果, χ2为2.30,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4 康复护理

4.1 颈椎牵引

使用手摇式颈椎牵引椅, 患者取坐位, 头向前微屈15°~20°, 牵引时间20min, 牵引重量为自身体重的15%~20%, 以无项背疲劳、无痛苦、舒适的牵拉感为宜, 每日1次, 10次1疗程。

4.2 情志调护

由于患者机体活动受限、病程缠绵, 常出现忧虑情绪, 病情较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常产生恐惧心理而辗转求医。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与患者沟通, 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 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职业、接受新知识能力以及心理状态, 针对性地作好心理疏导, 消除不良情绪, 告知患者该病是一种慢性发展过程, 要有长期治疗思想准备, 但也不必过分地忧虑, 只要积极地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 症状必定好转, 并能提高生活质量。

4.3 日常生活方式指导

保持正确的坐姿:对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 指导其尽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 头部略微前倾, 桌椅之间的高度比例要协调, 使头、颈、肩、胸保持正常生理曲线, 以免头颈部过度后仰或过度前倾前屈。勿伏案低头过久, 应经常变换体位, 并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做一些简单的放松运动, 以改变不良的工作体位。

维持正确的睡姿: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与不良睡眠体位和习惯有一定关系, 颈椎过伸或过屈是不良习惯, 所以睡眠时枕头高低适宜, 指导患者制作适宜自己使用的颈椎病专用枕垫, 使颈部保持自然生理曲度, 椎管狭窄的多用屈曲位, 骨质增生者多用后伸位。

养成良好的习惯:行走时挺胸抬头, 两眼平视前方;不要躺在床上看书;避免颈部动作过猛或过度用力, 勿用颈部杠抬重物, 直接压力最易发生颈椎骨质增生;生活中应避免不良姿势, 如单手提重物, 不平衡用力, 长时间弯腰、屈背、低头, 家务劳动[5];颈部保暖, 避免电扇和空调直接对吹局部, 并重视颈部外伤的治疗。

5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 骨质增生, 关节囊松弛, 椎间隙变窄及椎间孔狭窄等, 加上一定的诱发因素, 引起颈部脊柱内外平衡失调, 局部组织痉挛、充血、水肿、粘连, 刺激或压迫相应神经根所致。中医治疗本病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尤其在保守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6]。

颈椎牵引具有良好作用[7]:①解除颈部肌肉痉挛, 以减轻神经根及突出物的充血、水肿;②缓解椎体垂直轴上的压力, 减少椎间盘的压力, 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 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③减轻椎体骨刺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④牵开重叠的小关节或被嵌顿的关节膜。牵引可起到缓解疼痛、舒筋活络和减轻麻木症状, 在很大程度上恢复运动生理功能。

情志调护增强治疗信心:祖国医学认为, 情志因素与机体的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两者相辅相成, 如情志调和则脏腑气顺血充, 情志太过则必伐脏腑。患者因疾病缠绵, 常情志抑郁, 闷闷不乐致肝气郁滞, 久而化火, 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和脏腑功能恢复。良好的沟通和鼓励能使患者充分了解所患疾病并正确对待, 调和情志, 积极主动参与治疗和康复。

良好方式减少疾病复发: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和健康责任感, 促进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8]。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局部病理基础加上一定的诱发因素所致, 日常不良生活习惯不仅引起本病并且会诱发, 所以,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建立正确生活方式显得尤其重要。

功能锻炼提高康复效果: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中医“痹证”范畴[9]。多由风寒湿邪留滞经络、肌肉、关节, 使得营卫气血不畅, 经脉闭塞, 出现颈、肩背、臂的疼痛、麻痹等症状。颈操八段锦功能锻炼能舒筋通络、活血化瘀, 使气血调和, 瘀去新生, 经脉通畅, 并增强肌肉力量, 保持颈椎的稳定性。实施教授颈操八段锦进行锻炼, 还可促进医患双方的互动, 促使患者主动参与健康教育活动, 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交流, 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提高疗效, 增强了预防意识, 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效果。表1显示:观察组在实施颈操八段锦功能锻炼1月和3月后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评定, 其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分别为5.01和7.97, P<0.05和P<0.01, 并且3个月锻炼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 在一般康复护理措施的同时实施颈操八段锦功能锻炼, 能明显提高康复效果, 增加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渠道, 使康复活动变被动为主动, 发挥中医功能锻炼的奇效。

参考文献

[1]邱建文.牵引并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 2006, 22 (2) :8-9.

[2]张乾军.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认识及其治疗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6, 18 (2) :18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医政司.康复医学诊疗规范 (上) [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309-315.

[4]湛琅, 蒙小燕, 卢珠倩.康复护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21) :3.

[5]何丽英, 杨云芬, 侯成青.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4, 18 (4) :703-704.

[6]沈莉芬.牵引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7, 15 (5) :61.

[7]谷雨, 张成良, 董向利.综合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7, 23 (1) :66.

[8]李秀珍.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的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 (43) :132-133.

篇4:颈椎病的自我锻炼法

1.揉拿颈部

图1-1

图1-2

要领:正常坐姿,全身放松,左手放在后颈部,如图1所示,用力揉拿左侧后颈部,由下而上、由上而下,3~5遍。换手后同法揉拿右侧后颈部。要慢慢用力,不可用爆发力。

作用:对长时间办公造成的颈部肌肉的紧张具有放松的作用,同时肩和肘关节也能得到一定的伸展,预防肩周炎。

感觉:颈部被揉拿的肌肉有较强的酸胀感。

2.抱头后仰

图2-1

图2-2

要领:正常坐姿,全身放松,双手十指交叉抱于头后上部(枕部),如图2-1所示,头向后用力仰,双手向前用力对抗。头部千万不要向下低,可稍向后仰,至最大幅度时停留20~40秒,要慢慢发力,慢慢放松。不可爆发用力,动作幅度不宜太大,让所有的相关肌肉都最大限度地参与工作,以增强锻炼的效果。

作用:由于人们平时无论工作还是学习,头部前倾使颈曲变直,此法利用杠杆原理使脖子后仰以恢复颈椎的生理弯曲,提高颈后部肌肉的力量,促进颈肩肌肉血液循环,可防治颈曲变直,还具有美颈的作用。

图片示意:红箭头所示为用力点和方向。

感觉:颈部后面的肌肉有酸、涨、热的感觉。

3. 托颌下啃

图3

要领:正常坐姿,左手用掌根托住下颌,如图3所示,下颌用力向下“啃”与掌根对抗,切记头部尽量保持正直。坚持30~40秒,要慢慢发力,慢慢放松,不可爆发用力。

作用:提高颈前部肌肉力量,加快肌肉新陈代谢,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缓解颈部疲劳,防治颈椎病。

感觉:颈部前面的肌肉被拉紧并有酸、涨、热的感觉。

4. 托腮左右傾

图4-1

要领:正常坐姿,左手托住左脸部,如图4-1所示,头向左倾手向右推对抗,坚持20~40秒。头部尽量保持正直。要慢慢发力,慢慢放松。不可爆发用力,动作幅度很小,对抗力量由小到大,以增强锻炼的效果。

图4-2

要领:右手托住右脸部,如图4-2所示,头向右倾手向左推对抗,坚持20~40秒。头部尽量保持正直。

作用:颈部两侧的肌肉收缩得到锻炼,加快肌肉新陈代谢,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缓解颈部疲劳,防治颈椎病。

感觉:颈部两侧的肌肉被拉紧并有酸、涨、热的感觉。

小贴士:以上这组动作长期坚持练习能增强颈部肌肉力量,预防颈部疾患。

篇5:颈椎病锻炼方法

1、说明:此项运动是以颈椎的纵轴作水平扭转以加大颈椎的转动,加强椎体的灵活性,减轻神经压迫症状,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如果头在左右水平方向转动受限,可多做此项练习。

2、动作要求:头从正中开始,慢慢向右转,稍停一会儿,然后慢慢往左转,稍停一会儿。头部转动时,两肩和腰不能转动,尽量做到转动头部至最大程度。左右共做20~30次。

二、头部上下运动

1、说明:此项运动是增加颈椎向前后弯曲度的运动。经常练习能加大各椎体间的间隙和拉长颈椎前后僵硬的肌肉。多做此练习对治疗颈椎病所引起的手臂麻木,或因“落枕”引起的肩部不适有良效。

2、动作要求:头慢慢后仰向上看,然后慢慢低头向下看,都稍停一会儿。尽量做到最大程度,上下共做20~30次。

三、头侧屈运动

1、说明:此项运动是活动颈椎侧面的肌肉和增加颈椎向侧摆动的能力。如果颈椎有疲劳感或肩部肌肉紧张,多做练习能起到缓解作用。

2、动作要求:缓慢做头部侧屈动作,并稍停一会儿。,左右共做20次。

四、头绕环运动

1、说明:此项运动是前几项头部运动的组合,这项运动是每次头部练习时的必做项目。适合于有各种颈椎病的患者,经常运动可缓解颈椎的不适。

篇6:颈椎病的自我治疗方法

每天头部前后左右运动360次以上,然后身体站直肩膀不动头向左右最大限度转动100次以上。刚开始时你会听见颈椎咔咔作响,脖子酸痛不已。长期坚持效果很明显可痊愈。原理是这样的可以把以错位的和变形颈椎复位。同样适用于腰椎。另加一种比较极端的是身体靠墙倒立头顶地可以用手撑。

闭眼转头画8字或∞字,随时每次十分钟。

篇7:颈椎病的最好的自我治疗方法

2.颈椎牵引。颈椎牵引是颈椎病较为有效且应用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常采用的方法是应用枕颌带进行中立位持续牵引,牵引重量2~3公斤。牵引疗法适用于各型颈椎病,对早期病例有效,对退行性变化严重的颈椎病患者,应注意牵引的时间、强度和角度。对病程较长的脊髓型颈椎病或颈椎失稳的患者进行颈牵引,有时可使症状加重,应慎用或不用。

3.充气围领和颈围制动。充气颈围和颈围可起到颈椎制动和保护作用,它的应用可减少颈神经磨损、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并有利于组织水肿的消退和巩固疗效。充气围领和颈围一般白天佩戴,卧床休息时除去。当存在颈椎失稳时,特别是起床或躺下时要佩戴好充气颈围或颈围,以免加重病情。但长期应用颈围或充气围领可以引起颈背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所以穿戴时间不宜过久,在症状逐渐减轻后,要及时除去,同时开始加强项背肌功能锻炼。

4.理疗。理疗也是较为有效和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其中以各种热疗最为有效。

5.按摩、推拿。传统的按摩、推拿疗法对颈椎病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不过建议在颈椎X光检查后实施,以免颈椎骨质存在器质性病变时因按摩、推拿出现副损伤,加重病情甚至发生高位截瘫和生命危险。

6.药物治疗。药物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可以起到辅助的对症治疗作用。常用的药物有:消肿类药物、消炎镇痛药物、扩张血管药物、解痉类药物、活血化瘀类药物和营养和调节神经系统药物等。

篇8:颈椎病的自我锻炼方法

关键词:IT人员,颈椎病,恢复,体育疗法

IT人员一般是从事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其主要特征是工作紧张程度高,长期静坐,低头伏案工作,颈部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使椎骨和椎骨间的椎间盘向后突出,压近脊髓或血管,他们是颈椎病慢性疲劳综合征高危人群。本文跟踪调查了从事IT工作人员,对颈椎疲劳的致因及生物力学的原理,进行探讨分析,提出尝试运用体育锻炼恢复方法,对IT人员颈椎病的康复治疗,提出研究和帮助。

1 颈椎病发生的生物力学因素

(1)正常情况下,人的7块颈椎骨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向前突出的颈弓,低头时颈弓的角度将减小,此时每两块颈骨体的受力状况与正常情况不同。

(2)人在长期低头时,颈部要收缩紧张而产生向下的力去平衡头的重力距,长年累月伏案工作,读书,电脑操作等会造成长时间颈部肌肉,韧带紧张和疲劳。

(3)低头时颈后肌群的持续紧张会导致两种效果,一是头部的血液、组织液代谢受阻,原因是供应脊髓,椎骨和相关肌内氧气和养料的血管受压迫。二是肌肉长时保持紧张状态会使肌肉肌腱及腱膜受损。

2 体育疗法的基本原理

2.1 改善血液循环

(1)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组织中大部分的毛细血管都是处于关闭状态的,只有少部分毛细血管是扩张开放状态且有血液通过以维持我们日常生理需要。

(2)人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在血液通过毛细管的数量大约为31-270根/mm3;运动后毛细血管被刺激而扩张,毛细血管开放扩张的数量为1800根/mm3;如配合体育疗法则会进一步增至3000根/mm3[4]

(3)能量与营养物质是外伤,病变组织修复及细胞活动的基础。毛细血管开放量的增多,提高了局部血液灌注量,给局部组织提供了充分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加快了康复的速度。

2.2 增强颈椎的稳定性

(1)正常人体肌肉占人体体重的35%-41%,通过锻炼后,肌肉的重量可增加体重的45%-55%,肌肉中的肌糖原、肌球蛋白的含量也会增加。

(2)经过锻炼后,肌纤维内线粒体的大小和数量会成倍地增加,有助于增强肌肉的耐力。颈部肌肉通过锻炼会变得强健有力,使得颈椎的稳定性得到有效改善。[4]

(3)增强颈肩的灵活性和活动度。颈椎病、肩周炎在颈肩痛患者,多会因关节僵硬而活动受限,运动时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周围的肌肉被不断牵引伸展,提高肌肉活动的协调性和关节的灵活性。

2.3 松解粘连

(1)颈椎病患者由于疼痛而减少了局部的活动,肌肉滑囊关节,肌腱,腱鞘就会发生粘连,进而加重了症状。

(2)体育疗法一方面对肌腱韧带等组织直接拨动及牵拉,可机械将粘连分开,另一方面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液的流动,组织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恢复了组织的功能。

3 体育锻炼治疗颈椎病的方法

在日常体育锻炼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有颈部肌肉静力性训练,前俯后仰,全狮摇头,与颈争力等等,在实践和康复治疗中下列三种体育运动最为行之有效。

3.1 游泳

3.1.1 蛙泳

方法抬头唤气,水下吐气,抬头唤气颈部肌肉背部肌肉紧张,水下吐气时颈部背部肌肉放松,这种练习加强颈部肌肉和背部肌肉的力量。

3.1.2 自由泳

方法人体水中平衡,两手臂交臂的划水,头颈侧向唤气,可加强颈部背部和胸锁突肌的力量,减轻肌肉僵硬,尤其两手臂交臂划水,可平衡颈肩背部两侧的肌力,保持颈椎的稳定性。

游泳治疗颈椎病的益处是人在水中锻炼,没有任何负担,水对人体的肌肉具有缓冲,按摩作用,也不会对椎间盘造成任何损伤。

3.2 排球上手传球

方法:两脚开立于肩同宽,两手自然分开,两手成半圆形,拇指成一字形,两臂上举,头上抬,两手持球在头顶上一个球距离,用拇指、食指、中指柔和地把球传出,可一人自传,可二人对传,这个练习可加强颈、背、腰部的力量,减轻肌肉痉挛,缓解疼痛,并对肩周炎具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3.3 打羽毛球

方法:一手持球拍,注视前方,手臂上举、抬头、打对方高远距离的来球,打过球后低头,来球时抬头,来练习颈部,肩带部位的肌肉,对颈椎病引起的颈背疼痛、手、脚麻木,治疗效果明显,并对IT人员长期静坐视力下降都具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通过对颈椎病跟踪调查显示,以上三种体育锻炼治疗颈椎病,通过二至三月治疗,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达到98%,从年龄结构上看,20-35岁治疗效果明显好于35岁以上的患者,这可能与病史的长短和颈部疲劳和损伤程度有关,由于IT人员工作紧张程度高,锻炼时间受到限制,一般周锻炼3-4次,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练习强度小—中等,脉搏掌握在90-120次/分就可以了。在运动项目选择上,可因人而易,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项目,一定要持之以恒,效果就会明显。

4 结论

(1)体育锻炼治疗颈椎病,只适合于症状较轻和恢复期的患者,并加强医务监督,一旦有病情加重的症状应及时停止练习。

(2)跟踪治疗表明,通过一般时间的体育疗法,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改善了颈部血液循环,减轻了颈部肌肉的黏滞性,增强了颈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3)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可以保护颈椎的稳定,提高骨质功能,同时可以缓解疼痛,加快代谢物的排泄,促使局部肿胀吸收及神经肌肉活动功能的恢复。

(4)只要运动量安排由小到大,循环渐进,坚持持之以恒,不仅能够巩固疗效,而且还能减小复发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颈椎病防治140问[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1.

[2]胡振浩、张溪、田翔职业体能训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3]体育与健康[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7.

[4]李小明颈椎病体疗及其他综合治疗静力学疗法[J].国际医药卫生报。2005,11(4).

篇9:呵护颈椎的锻炼方法

颈椎病危害性这么大,但其实可防可控,只要未雨绸缪,主动呵护颈椎健康,颈椎病能耐我何?

颈椎病最怕抬头运动

脊柱各段因人体生理需要,均有一定的弯曲弧度,称为生理曲度。颈椎生理曲度的存在,能增加颈椎的弹性,减轻和缓冲重力的震荡,防止对脊髓和大脑的损伤。但经常低头伏案,会使得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变直,引起颈椎很多变化(如松动、增生、肌肉紧张等),从而刺激周围神经或血管,导致颈椎病。

也就是说,长期低头是引发颈椎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可以通过游泳、打羽毛球等“抬头运动”来对抗长期低头给颈椎带来的损伤。

游泳:水中浮力可减少颈部的压力,游泳过程中头常向上抬,颈肌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打羽毛球:头常后仰,挥拍动作又能带动肩颈肌群同时得到锻炼。

放风筝:除了需挺胸抬头,还常要左顾右盼,有利于锻炼颈部的肌张力,可预防颈椎的退化和颈部韧带的老化。

巧锻炼,强健颈肌

颈部肌群的作用是:拉紧颈部皮肤;使头部左右转动或前屈后仰;上提胸廓帮助吸气,协助吞咽与发音。通过以下锻炼加强颈部肌肉,对改善颈椎病作用显著。

1.负重颈屈伸

头戴挂有重物的专用锻炼帽,两脚开立同肩宽,上体略前倾,背不能驼,两手按膝。头向前屈,然后用颈肌的力量,使头部上抬后仰,至不能再仰为止,稍停,然后用颈肌控制住重物,头部徐徐回至前屈位置,颈肌放松。然后重做。做动作时,上体要保持不动,只靠颈部屈伸。头部上抬时吸气,前屈时呼气。

2.仰卧颈屈伸

仰卧于长凳之上,头部伸出凳端,颈肌放松,使头部尽量下垂。然后用颈部肌肉的收缩力使头部抬起,下颏紧贴前胸,稍停,头部再徐徐后倒,放松颈部肌肉。然后重做。做动作时,背部不应离开凳面,完全靠颈部肌肉的收缩力完成头部的上抬和下垂,动作应缓慢、平稳。头部上抬时吸气,下垂时呼气。若想提高锻炼效果,可双手扶重物(小杠铃片或沙袋)置于额部做。

另一种方法:背靠墙坐着,以头枕部向后顶墙,头和身体不动,只是肌肉紧张收缩,称作肌肉的等长收缩,俗称“绷劲儿”;或者双手交叉放在头枕部,双手向前使劲儿,头枕部向后使劲儿,相互对抗“绷劲儿”,头颈也不动。锻炼时,颈项部的肌肉持续紧张3~5秒,放松休息3~5秒为1个周期,也就是1次。这样,每天锻炼30~50次,分3~5组完成。

也可以仰卧在床上,去枕,头枕部用力向后顶床,抬起肩背部,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放下肩背部休息3~5秒,一抬一放为1个周期,以达到锻炼颈背部肌肉的目的。同时还能有效地锻炼腰背部的肌肉,对慢性腰腿痛的患者也有益处。每天可锻炼50~100次,分3~5组完成。

如果是电脑桌前的上班族,也有简便易行的颈肌锻炼方法。具体做法是:双手十指交叉放在颈部,头用力向后伸,手用力阻挡,对抗用力,头虽没动,但通过两个方向力的较量让相应的颈部肌肉进行收缩;同样,我们还可以用手抵住头的左侧,头向左偏,手与头相抵抗,片刻后再反方向做。也可以左右旋转一下颈部,用手揉按一下颈部肌肉,这种运动可以让颈部紧张的肌肉放松一下,对颈部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肌肉锻炼的次数和强度,以锻炼后颈部舒适没有酸痛为度。而且应当注意,如果有颈部酸痛、发僵、不适等情况不要练习;如锻炼后感到颈部酸痛、不适、发僵等,应适当地减少锻炼的强度和频度,或者停止锻炼,以免加重症状。

小贴士

春夏更要注意颈部保暖

篇10:适合每个人的自我诊断颈椎病方法

颈椎病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我们每个人在平常能够做到疾病的自诊对于健康是非常有利的事情。而颈椎病是一种可以进行自我诊断的骨科疾病,大家自己在家中就可以进行颈椎病的自我诊断。那常见的颈椎病的自我诊断方法有哪些呢?下中安医院专家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

1、闭眼时,向左右旋转头颈,引发偏头痛或眩晕者(大多为椎动脉颈椎病),是常见的颈椎病的自我诊断方法。

2、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或(与)下肢肌力减弱及肌体疼痛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或是合并颈椎椎管狭窄症)。这是颈椎病的自我诊断方法之一。

3、低头时,突然引发全身麻木或有“过电”样感觉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尤其是合并有严重颈椎椎管狭窄症者)。

4、后颈部疼痛,用手向上牵引头颈可减轻,而向下加压则加重者(大多为颈型颈椎病)。这也是常见的颈椎病的自我诊断方法。

5、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包括手部)放射性疼痛或/与麻木者(大多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常见的颈椎病的自我诊断方法有所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安医院专家提醒大家一旦患上颈椎病一定要立即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中安医院是一所专业治疗风湿、类风湿骨关节病的专科(连锁)医院,目前在全国有26家分院,治疗类风湿采用“绿色布克多维疗法”,该疗法是中安医院独创的一套治疗关节类疾病的新型中医疗法。中安医院作为一个专业的风湿病医院,具备一流的专家团队、设施,采用先进的治疗方法。

--------------------------

中安医院官网:

全国免费电话:4-0-0-8-1-1-2-2-0-2

在线QQ客服:1372794483

篇11:颈椎增生的自我治疗方法

如果枕头过高,仰卧时使头颈部过度前屈,会使颈椎生理弧度改变,久而久之,颈部肌肉就会发生劳损、痉挛,加速椎间关节的变形,并促使骨刺形成,导致颈椎不稳定等问题。低枕或无枕使头颈部长期处于过度仰伸状态,导致颈椎前凸曲度增大,同样也会改变颈椎生理状态;而且因头部的静脉无瓣膜,重力会使脑内静脉回流变慢,动脉供血相对增加,从而出现头涨、烦躁、失眠等不适症状。

枕头形状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因为这种形状可利用中间的凹陷部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也可以对头颈部起到相对制动与固定作用,可减少在睡眠中头颈部的异常活动。枕头的长度一般以超过自己的肩宽10-16cm为宜。

过硬的枕头,会使枕头与头部的接触面积缩小,压强增大,头皮不舒服;但如果枕头太软,则难以保持一定的高度,颈肌易疲劳,也不利于睡眠,并且头陷其中,会影响血液循环,使头部麻木。

睡觉床铺的选择

各种床铺各有其优缺点,而且与个人居住地、气候、生活习惯、经济状况有关。但单从颈椎病的预防角度说,应该选择有利于病情稳定,有利于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为佳。因此,选择一个放在床板上有弹性的席梦思床垫为好。它可以随着脊柱的生理曲线变化起调节作用。

改掉陋习抬起头

看电视、电脑、手机等都尽量减少时间,随着电子化时代的到来,很多人已经完全依靠智能手机以及电脑来进行娱乐,带来便捷的娱乐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陋习,从而引发多种疾病的发生,颈椎病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所以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且不可久坐或者低头看手机,注意保护颈椎!

颈部的适度活动

头颈部活动的锻炼要根据年龄段来区分,中青年人群如果没有颈椎问题可以适当进行颈部活动,尤其是办公室久坐的白领一族,但是也要注意动作适中,头颈部摆动角度不宜过大,速度不宜太快;老年人或是有颈椎问题的人群,则不太适合头颈部活动,因为这些人血管功能退化,过度的摆动会令血管扭曲,造成供血不足易导致头晕眼花,因此头颈部锻炼还要“适龄而行”。

颈椎有问题的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颈椎病患者选择运动项目时,宜慢不宜快。避免参与有肢体冲撞类的活动,如足球、篮球、排球,这些运动会造成颈椎损伤,加重原有症状。蛙泳是最适合颈椎病患者的活动项目之一。在游泳的过程中,人漂浮在水面上身体不承重,而且蛙泳独特的动作最适合人体生理曲线,对颈椎问题有良好的缓解作用,但是切记不要在太凉的水中活动,过冷刺激会令肌肉损伤。另外,太极、散步、瑜伽都是较为适宜的项目,需要提醒的是瑜伽练习需要良好的身体柔韧度,有颈椎问题的人要量力而行。

采取适度热敷

颈椎病该类病症是会给患者带来颈部酸痛,活动障碍,头晕头痛等症状,有许多的患者想经过热敷能够治疗颈椎病,那么,颈椎病能否热敷?

篇12:颈椎病的自我锻炼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是随机抽取于2010年4月至20l1年5月我院骨科和康复科患者, 颈椎不稳患者60例。其中30例为试验组, 这组人员采用针刺+理疗+颈肌锻炼。另外30例为对照组, 这组人员采用针刺+理疗。在实验组中, 患者年龄最大的65岁。年龄最小的21岁。男性16例。女性14例。而在对照组中, 患者年龄最大的67岁。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的20岁。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的统计分析见表1。

1.2 临床表现

实验组, 椎动脉型5例。交感型2例。神经根型23例。对照组, 椎动脉型4例。交感型1例。神经根型25例。

1.3 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对其进行诊断的标准主要是全国第三届以及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和内容, 进行影像学检查, 对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进行结合[1]。

颈椎不稳的X线诊断标准:诊断是否存在颈椎不稳定, 可以依照如下几个条件进行判断:即椎体后缘连线与滑移椎体下缘的连线的交点至滑移椎体后缘之距离≥2mm或椎体间成角>11°或椎体滑移 (向前+向后) >2mm为不稳定[2,3,4]。

1.4 治疗方案

1.4.1 治疗方法

将参加治疗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其进行分别治疗6个疗程, 2个月的治疗时间。试验组进行针刺+理疗+颈肌锻炼, 而对照组进行针刺+理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观察, 观察内容有:颈椎体间角度、滑移长度以及症状积分。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在3个月过后再进行复查, 最终进行数据分析。

注:两组年龄Levenes Testt’or E月ua]ityofvarianees的统计量F=0.650, 双侧P=0.423, t=0.443;病程统计量F=0.834, t=1.225, 双侧P值-0.22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1.4.2 疗效判断

通过上述的方案进行连续治疗。根据X线诊断标准以及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对患者进行诊断。6个疗程2个月的治疗试验结束之后,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体征总积分以及症状等都存在着比较显著性差异 (P<0.05) 。因此可以看出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讲, 这两种方法都能改善其临床症状。用统计学方法将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对比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 且有统计学的意义。临床治疗效果, 显效率= (优+良) /N, 有效=可/N, 总有效率= (优+良+可) /N。

2 结果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 进行实验前以及2个月时间6个疗程后对其进行颈椎过屈过伸位X线片拍摄, 对椎体改变最明显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即:收集椎体水平位移 (Horizontal Dis Placement, HD) 和角度位移 (Angle Displacement, AD) 。同时3个月后再次对颈椎过屈过伸侧位进行X线片拍摄, 以此收集HD和AD值。对治疗前后的体征积分进行收集和比较, 同时对治疗效果做出诊断分级 (表2~4) 。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总疗效:试验组29例, 临床显效22列, 有效9例, 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30例, 临床显效17列, 有效10例, 总有效率81.82%。两组疗效比较, 经秩和检验, Test statisticsa表Mann-Whitncy U=475.500、Wileoxoo W=1070.500, 检验统计量Z=-1.117, 双侧近似P值=0.264>0.05, 无显著差异。

注:与本组治疗前后比较, △P<0.05;与实验组比较, △△P<0.05;组间比较P=0.269>0.05, 两组间症状改善无差异

注:Test statisticsa表Mann-Whitncy U=404.500、Wileoxoo W=999.500, 检验统计量Z=-2.040, 双侧近似P值=0.041>0.05, 有显著差异。说明颈肌锻炼能有效减少复发率

3结论

通过两组颈椎病患者的治疗前后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失稳性颈椎病通过颈肌功能锻炼, 可能改善和巩固患者的临床疗效, 同时还能够减少颈椎病的复发率。 (2) 失稳性颈椎位移和角度可以通过颈肌功能锻炼进行改善, 且其改善效果较为明显, 同时经过颈肌功能锻炼可以加强颈椎的稳定性, 可以有效的预防颈椎失稳的进一步加重。

参考文献

[1]彭金淦, 贾连顺, 侯树勋, 等.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J].颈腰痛杂志, 2011, 22 (1) :1-4.

[2]秦鸿利, 王志杰, 翟云起, 等.颈椎病小龄化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 2011, 17 (11) :33-34.

[3]刘强.脊柱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J].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8.

篇13:功能锻炼操 防治颈椎病

导引在现代称为功能锻炼,通过增加筋肉力量,增强关节稳定性,提高自身保护能力,抵抗急慢性损伤能力,逆转病程演变,在颈椎病的预防、治疗、康复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的锻炼方法如五禽戏、八段锦等,往往耗时多、难掌握,而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压力大,节奏快,常常没有时间去练习。为此,根据颈部运动解剖规律,结合多年临床应用经验的整理提炼,孙树椿总结出一系列简便易行的颈项肌功能锻炼操,强调静力收缩的运动锻炼方式,从而更快捷有效地达到锻炼目的。

现将常用锻炼操介绍如下:

预备式:身体自然站立,双眼平视前方,双手叉腰。

1、回头望月:头颈向左(右)后上方伸展至极限位,好像仰望天空中的月亮一样,之后尽力向该方向牵拉,保持3-5秒。还原。

2、往后观瞧:头颈向左(右)后下方伸展至极限位,眼看右(左)后下方(脚跟),之后尽力向该方向牵拉,保持3-5秒。还原。

3、侧耳贴肩:头颈尽力向左侧(右侧)屈曲,左(右)耳向左(右)肩方向靠拢至极限位,之后尽力向该方向牵拉,保持3-5秒。还原。

4、前伸探海:头颈向左(右)前下方伸探,眼看前下方地面,之后利用头部的自然下垂、下颌的向前探伸,尽力向该方向牵拉,保持3-5秒。还原。

禁忌症: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部活动容易出现眩晕者,以及有急性神经根性症状的患者应慎用。

篇14:防治颈椎病的自我疗法

颈椎病是一种颈椎部位产生骨质症状的综合症, 是颈椎骨关节炎和颈椎间盘脱出症等疾病的总称, 是一种困扰大多数人的生理疾病, 尤以从事伏案工作或有颈部受损史者、老年人居多, 它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颈椎病的症状有很多, 而且发展方向也很广, 主要症状表现在颈部强直、疼痛, 或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颈脖子僵硬、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受限, 造成头痛、头晕、颈部僵硬、背部沉重、手指麻木等不适症状。

2、颈椎病的治疗机理

颈椎病发病率很高, 但约60%的病人都可通过门诊保守治疗即非手术治疗达到治愈或缓解, 患者可以通过自我运动保健来缓解症状。治疗颈椎病如果口服药物, 药物一般通过肠胃吸收、消化、分解, 最后通过血液循环, 才可将药物输入送给局部, 整个过程需要通过层层屏障才能到达病灶部位, 然药效已所剩无几, 且临床应用这些方法只能缓解疼痛症状, 而且口服药对肝、肾、胃肠损伤很大。因此自我疗法在治疗颈椎病有积极的作用, 现阶段治疗方法主要有运动、推拿、牵引、理疗、中药外敷剂、休息保健等等。

3、颈椎病的自我疗法

患有颈椎病要尽快就医治疗, 除了配合医生的治疗外, 患者能掌握一些颈椎病自我治疗方法, 那么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简单的颈椎病治疗, 延缓颈椎病病情发展。

3.1、运动

对颈椎病患者来说, 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既是一种治疗方法, 又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巩固疗效的手段。各型颈椎病患者的全身各部肌肉可因神经营养失调或废用等原因而发生明显肌肉萎缩, 并引起肌肉劳损和肌肉筋膜类等症状。而患颈椎病人, 由于颈椎老化及退行性改变, 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运动锻炼在某种程度上要比药物治疗好, 因颈椎部是整个脊椎活动范围最大的部位, 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极少有机会活动到最大幅度。通过运动锻炼, 每天早晚一次, 每次10分钟左右, 可使患者的颈部生理功能得以增强, 症状得以消除。具体方法如下:左顾右盼:取站位或坐位, 两手叉腰, 头颈轮流向左、右旋转。每当转到最大限度时, 稍稍转回后再超过原来的幅度, 两眼亦随之尽量朝后方或上方看。仰望观天:取站为或坐位, 两手叉腰, 头颈后仰观天, 并逐渐加大幅度。稍停数秒钟后还原。颈臂抗力:取站位或坐位, 双手交叉紧抵头后枕部。头颈用力后伸, 双手则用力阻之, 持续对抗数秒钟后还原。转身回望:取站位, 右前弓步, 身体向左旋转, 同时右掌尽量上托, 佐掌向下用力拔伸, 并回头看左手。还原后改为左前弓步, 方向相反, 动作相同。左右交替进行。环绕颈部:取站位或坐位, 头颈放松转动, 依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通过锻炼, 颈椎周围的关节囊、韧带、肌肉等组织活动增加, 肌肉不易发生粘连、僵硬减少, 因而应鼓励病人积极进行医疗体育锻炼。

3.2、推拿

推拿法治疗颈椎病, 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 仅凭推拿医生或自己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 沿经络循行的路线, 气血运行的方向, 施以不同的手法, 达到治疗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禁止推拿, 否则会使神经根部炎症、水肿加重, 疼痛加剧。在早期, 除了脊髓型颈椎病外均有帮助, 可隔1-2天治疗一次, 以3-5次为准。注意过多过重的推拿可带来损害, 应慎重。手法:食指与拇指拱成钳状, 夹住颈椎反射区位置, 向前拉伸, 然后向左、向右旋转, 再向前拉伸。连续做完上述动作算一遍。力度:中等。次数:用于预防, 每天早晚各数一次, 每一次8-10遍;用于治疗, 每天可做三-四次。

3.3、牵引

牵引法治疗颈椎病: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 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 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 牵引期活动受限, 颈椎牵引时既可限制颈部活动, 又能使颈部肌肉充分松弛休息, 使排列紊乱或脱位的椎体间关节恢复正常。牵引治疗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便于操作, 容易与其他疗法配合进行。一般情况下, 症状较轻的颈椎病患者可在家中进行牵引。牵引时, 患者可取坐位, 牵引的重量应从3-5千克开始, 然后逐渐增至8-12千克或更多 (但不宜超过患者自身体重的四分之一) , 可每日牵引1-2次, 每次牵引15-3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 颈椎病患者在首次进行牵引治疗前, 一定要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 只有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 方可进行牵引治疗。

3.4、理疗

理疗法治疗颈椎病:理疗法是物理疗法的简称。就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 如声、光、电、热、磁等作用于人体, 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在颈椎病的治疗中, 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 对减轻因肌肉筋膜炎和肌肉劳损所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效果, 也是较为有效和常用的治疗方法。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即离子导人法、超短波法、石蜡疗法, 其它如炒粗盐及热水袋热敷、电褥子等。理疗可以消除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为炎症水肿, 改善脊髓、神经根及颈部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状态, 缓解颈部肌肉痉挛, 增强颈椎牵引效果, 并改善颈部软组织血液循环, 延缓或减轻椎间关节, 关节囊, 韧带的钙化和骨化过程, 增强肌肉张力, 改善小关节功能。在理疗的同时可以外用止痛搽剂。如:松节油和冬青油软膏及正骨水等。

3.5、保健休息

颈椎病的自我疗法最有效的就是适当增加保健休息时间, 利用休息和活动时间增强全身的血液循环, 消除局部肌肉疲劳, 预防和缓解颈椎的劳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容易将颈椎长期规定在一个方位, 导致具备毛细血管堵塞和局部疲劳, 影响颈椎供血不足, 时间长了颈椎就会出现问题。因此一定要注意坐姿, 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并适时改变头部竖立形态, 这样才能有效避免颈椎病的发病率;通过枕头的帮助, 形成正常椎位, 以减轻颈部的负担。睡觉时使用合适的枕头, 仰卧者枕高一拳、侧卧者枕高一拳半约10厘米左右, 枕芯以木棉和荞麦皮为好, 适当装填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弹性;在保健休息时还可以使用保护围领即颈托, 一般外出或工作时用, 其作用不是固定颈部, 而是限制颈部的活动, 特别对颈椎不稳者效果更好。

4、防治颈椎病的自我疗法禁忌症

1、颈椎有骨折、脱位等颈椎明显不稳定现象。2、颈椎有结核、肿瘤等导致骨质破坏现象。3、颈椎局部或全身患有严重感染现象。4、颈椎有极严重的骨质疏松现象。5、颈椎病人有严重凝血机能障碍, 易于导致出血性疾病者。6、体质极其虚弱, 易于在手法治疗中虚脱者。7、其它各种对颈椎推拿不适应现象。

5、防治颈椎病的预防和建议:

除了根据自己的病情积极有效地进行采用以上自我疗法外, 对治疗自身的颈椎病还应做到以下几点:1.不可以让颈部过于劳累。2.必须有充足的睡眠。3.减少不必要的颈部损伤。4.保证良好的坐姿。5.纠正不适当的睡势。6.注意颈椎保暖, 不要让颈椎直接处于电扇、凉水、空调等低温条件下。7.平日加强身体的锻炼, 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秦勇, 付伟平主编.运动与保健[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8.6.

[2]姜宏.穴位指压推拿治疗腰腿痛的镇痛疗效观察与研究[J].颈腰痛杂志, 2006, 6.

上一篇:新版采油中级工试题下一篇: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