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小课题研究

2024-04-18

教师如何小课题研究(通用6篇)

篇1:教师如何小课题研究

教师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1.定义 是指研究者在已有的成功经验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中,选择研究范围比较微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研究切口比较细小,研究周期比较短暂、容易操作且有兴趣、有能力完成研究任务的问题进行研究。

2.区别

大课题:教育行政部门拟定,学校申报、立项,教育部门是课题的拟定者、审核者、管理者和成果鉴定者。

小课题: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科组共同确定、研究,并且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属于校本研究,有一定的规范性。

教学反思活动:教师个体围绕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论述、分析,如写教学日志、传记、构想,课后小结等也属于校本研究的形式,但缺乏规范性。

所以,小课题研究是介于大课题研究与教师反思活动之间的教科研活动,是学校教科研的第三条道路。

3.小课题的特征:(1)研究的是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2)有明确的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范畴、主题。(3)有完整的研究过程,包括选题——资料搜集——制定方案——开展研究——进行总结。

4.特点:

(1)应用性(从实用性看)

小课题研究属应用性的课题研究,皆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者针对中小学教育的具体实践,为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是一个教中研、研中用的过程,教、研、用三者是一体化的,因而相对大课题而言更具有针对性与紧迫性。

(2)双重性(从研究的目的看)

小课题研究不以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和向外展示成果为目的,也不仅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而是以提高教师研究能力、专业性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学者型、专家型、学术型教师的成型、发迹都是从小课题研究开始的。

(3)群众性(从主体看)

大课题:一部分教师、少数几个人

小课题:人人都是研究者,个个都是主持人

(4)广泛性(从范围看)

以教学问题为中心,设计学生素质发展的所有问题。既包括教学也包括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

(5)自主性(从研究的过程看)

大课题是从课题书目中找来的课题;

小课题是教师自主发现的教学中问题,是教师自己遭遇到的课题,是教师手边的问题。

大课题:至上而下、“要我研究”;

小课题:“我要研究”,是教师积极自觉主动,全情投入,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大课题:轰轰烈烈的大会,挂匾仪式

小课题:没有刻意的对外渲染,研究过程静而扎实——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二、如何确定小课题

1.要先有通盘考虑:

题目的确定要基于对小课题研究的整体规划,要针对从自己实践中挖掘出的真实问题。

尤其要琢磨好:(1)目的;(2)方向;(3)内容;(4)重点;(5)方法。

2.要确定(界定)好关键词(要素)

(1)五个关键因素:研究方向、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研究方式或者方法

(2)四个基本要求:明确;完整;准确;简洁。

例:低年级/语文/集中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

学段、年级、学科

内容/重点

明确

准确

完整、简洁

3.要采用表达肯定意见的陈述句(句式)

不采用口号式的题目,例“走近文本”,“我能行”

不采用祈使句式,例“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

标准案例:(1)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2)三年级语文易错生字归因及对策的研究

三、小课题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一)小课题研究贵在“小”:

(1)选择切口小:一个要素、一个环节、一个章节、一个案例、一个方面、一种现象。

(2)研究范围小:从小处着眼,研究的内容一般只针对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展开,如:教师怎样倾听学生的发言。

(3)解决问题小:主要解决教师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因此应当贴近实践、扎根班级、扎根课堂、扎根学生。

例1:新课题背景下作业改革研究(研究过大)

例2:指导小学生背课文的研究(研究很小)

(二)小课题研究贵在“细”:

(1)发现问题须细心:有深入研究问题的慧眼、细致分析疑难问题。

(2)问题转化为课题须细心:问题不是课题,却是课题的基础。有意义的问题才能成为课题,因此教师悉心对问题进行梳理,将问题上升为课题。

例: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普遍有较大困难,记得慢,忘得快,然而,记忆单词是有一定的方法技巧的。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好单词,教师确定了“怎样让学生巧记单词”的课题。

3.研究方案的设计须细心:教师要对研究方案的各个细节进行具体设想,确定研究步骤,预见可能存在的障碍及解决的办法。

例:有一个数学教研组确定的课题是“研究学生讲题的可行性”,教师首先明确研究,梳理出“什么样的题让学生讲”“如何讲”“会有什么样的效果”等问题;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讲题习惯;再者,教师及时作好讲前安排,讲时点评,讲后小结。课题研究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4.研究过程的实践须细心:资料的搜集保存,小问题要细心来“大做”。

5.研究成果的形成须细心:论文、调查文集、调查报告、活动资料集粹、教师成长案例。

6.研究成果反思须细心:细心分析利弊得失,细心分析实际解决问题的效果。

四、小课题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观察法

访谈法

个案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是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观察。

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让调查对象作答,以搜集调查对象对教育问题或现象的态度和看法的调查。

个案研究法:是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

五、小课题的研究方法设计

1.课题的来源(问题提出):说明课题的起因

2.研究内容: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3.研究目标:做到什么程度

4.研究方法:用什么方法研究

5.研究过程:分阶段、分步骤怎么做

6.研究结果:分析、总结经验

六、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第一,发现问题。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题目的讲解,差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在教育教学中出现失败的时候,一定要多想想是什么问题造成的。要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之后,就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在于你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法是靠拍脑袋想出来的,还是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进行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让教师在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小课题研究最关键的一步。借鉴别人经验的方法很多,读相关专业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向老教师学习,然后通过分析综合,确定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用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这是把理论运用到实践。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因此,你寻找到的方法可能效果并不好,需要再返回到第二步。一定要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既不要幻想马到成功,也不要因为再一次失败而沮丧万分。

第四,要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教育叙事,写自己这一过程的心路历程,谈谈体会,还可以写成教育案例,形成典型经验。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

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这是第二次从理论到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改进。

我的主张:

做喜欢做的研究

做能够做好的研究

做有效性的研究

做小课题的研究

因此要求教师具备:研究的意识、研究的激情、思考的习惯、研究的技能

七、小课题研究成果表达

比较正规的表达方式:报告式或叙事式。

1.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包括:题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的分析应用。

2.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包括题目:

引言:说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

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

八、小课题研究的条件:

1.教师的研究意识要强

这里所谓的研究意识是指教师建立在充分认识教育科研意义基础上的问题意识、探究意愿。由于小课题研究是一个由上而下而非自上而下的过程,即小课题研究更多的是无外在因素督促下的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所以教师是否进行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能否持续一贯地进行,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较为强烈的研究意识。教师的研究意识越为强烈,越有可能积极投入小课题的研究。如果教师缺乏一定的研究意识,就会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熟视无睹而不可能进行小课题研究。如果教师具有较为强烈的研究意识,甚至将教育科研看作一种生活方式。

2.教师应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

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确立和更新教育观念,而教育观念的核心和关键之处是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观。教师对教育价值论、目的论(如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越为充分,其教育价值、目的主张之间发现两者的落差,从而在这种落差间发现有待研究和解决的、真正的教育教学问题。这样,教育理论的学习就为教师从各种问题中甄选和厘定值得研究的小课题提供了前提。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的储备,教师就难以从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

3.学校应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

对于小课题研究,运用一定的行政手段如学校最高管理层或学校教科室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进行动员,布置等是必要的。但如果学校只是依靠行政指令的方式来推动小课题研究,那么,其成效将大打折扣。因为单纯用行政手段去推动小课题研究,易于使教师感到开展小课题研究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而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而教师的被动应付行为,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化将大大地贬损研究的效果,这正是任何课题研究,包括小课题研究之大忌。

学校应尽可能少用行政性指令去推动小课题研究,而应更多地从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入手去推动小课题研究。对教师开展的小课题研究,不作统一时间、统一步调的规定,以及教师研究什么课题、用什么方法研究、以什么形式结题,让教师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是为教师营造小课题研究的良好环境的最基本的要求。

为教师营造小课题研究的良好环境,学校应从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出发积极引导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对自觉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卓有成效者进行表彰,以调动其他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4.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一般而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越是围绕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则越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为越是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活动,对教师素质要求的越高,同时也对教师的挑战越大,而当教师对这种挑战和对挑战的反应进行反思时,越可能产生认知冲突,所以越有可能发现需研究的小课题。但时下在学校较为普遍存在的以提高学生考试分数、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标的应试教育,不仅使学生片面发展,而且阻抑了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等教育科研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阻碍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由于倾心于提高考试分数,追求升学率,已严重弱化了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意识,已使教师无心,无力于开展教科研活动。可以说,目前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考分、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已成为抑制教师教育科研的自觉性、积极性的最大障碍。

很难想象,一所一心一意、目不旁观、心无旁骛、全力应试的学校,教师会开展怎样的教科研活动?学校背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企望提高教师教育科研,包括小课题研究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真可谓是南辕北辙。

而只有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才会强化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意识,教师都会有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自觉性、积极性,小课题研究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学校要为教师营造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良好环境,莫过于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小课题研究是一种“面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获得真发展”的行动研究;是一种小步子推进、小环节切入的小问题研究;是一种源于实践、服务实践,在实践中研究,注重实用的实践研究;是一种低起点、低要求、重心放低的草根研究,是一种易接受、易操作,容易见效的应用研究;是一种贴近生活、贴进教师、贴进工作实际的田野研究。

篇2:教师如何小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这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不少老师一方面认为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的研究与探索;另一个方面对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不了解,有的甚至连课题方案都不知如何撰写。

其实小课题(又叫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是一项新事物。其研究方案如何制定,研究报告如何撰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课题的表述(课题名称)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3.课题提出背景4.研究目标5.研究方法6.研究步骤7.成果形式

一、如何选题

我们知道“小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差,有的类型的题就是不会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不理解?有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个人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立即用于在教学中去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课题不大,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几个学生,通过调查会很快获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就会找到差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把这些办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收到成效。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结果会很快在实践中应用,这就是“小课题研究”。教师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要有问题意识,并且要能把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

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下列要求:

1.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教师个人(或同备课组的两到三人)开展研究。

2.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

3.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4.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

5.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二、撰写注意点

1.课题名称(课题的表述)

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问题。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整个课题的形象和质量。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如:“游戏走进低年级语文课堂的研究”、“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

教育研究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进行研究时必须先对之明确界定,以避免不同人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而带来的混乱。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要对课题名称中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中年级数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与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课题提出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课题方案,首先应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要达到的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这样一个问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涉及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不太重视计算能力的提高,重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基本技能的训练,造成了学生计算能力的低下。

4.研究的目标

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是不同的。研究目的回答的是“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而研究目标阐述的是通过这样的研究,要达成哪些预期的效果。

5.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措施

此部分要详细写明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措施,即把课题研究的内容细化为各个小问题或具体内容,并针对各部分内容设计研究方法、途径和策略。在方案设计时,要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不同,操作方法应有不同的侧重:①对于总结性的课题,要根据自身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或案例设计一套可操作性的模式和策略;②对于问题性的课题,要着力分析问题的成因,阐述问题解决中所运用的方法以及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对问题解决中的方法、过程详细阐述;③对于应用性课题,即优质教育教学模式、方法的应用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应用,首先要着眼于使这些模式、方法与理念的本土化改造,以适合于所在学校的实际

情况,然后再对这些方法、模式或理念进行分解和具体化,形成本地区可操作的模式与策略。

6.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即课题研究选取哪个集体或部门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否有对比对象,两者的基础情况如何(两者的基础必须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才有研究的价值)。研究时属于横向对比还是纵向对比。

7.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1)前期准备阶段:

调查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数学课的兴趣爱好的程度。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

A.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通过摸底测试等途径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针对学

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并备好每一课,在数学中落实好计算的训练。

B.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分层次进行作业布臵。既要关注能力相对好的学生更要

关心能力相对低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C.在班里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探索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3)研讨总结阶段:

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进行前后

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8.成果形式

篇3:中学教师应如何开展小课题的研究

一、“小课题”的选题

1.选题范围要小。

“小课题”是范围非常小的课题, 是针对教师日常教学中发现的实际问题, 如果选择课题的研究范围比较大, 则单靠自己是无法独立完成的。 因此, 选题范围一定要小。 例如, “十二五”我校参加的国家试点课题研究项目, 我们研究的是总课题中的一个子课题, 而分到课题组的是子课题中的子课题。 《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研究》、《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寻找规律, 巧用规律》、《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研究》等, 这些课题由于研究范围有限, 通过个人操作就能够完成, 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是组织“小课题”研究的选择目标。 当然在选题时一定要注意课题研究内容符合自己的学科特点, 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2.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线教学工作者所选择的小课题内容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符合教学实际, 研究出的教学成果才能较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一些范围大、理论性强的课题研究对教师来说就不太适合了, 不但研究难度大, 而且实际操作困难, 实用性不大, 这样就不符合研究的初衷。 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法指导探究”, 这样的课题研究目标范围大, 达成难, 操作难, 需要整个语文组完成, 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 就不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方法探究”具有可操作性, 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3.与个人实际情况相符, 不要好高骛远。

“小课题”研究要切合个人实际, 因为学科特点不同, 每位教师的研究专长不同, 知识量、教学能力也有区别, 有的老师擅长写作, 有的老师擅长实际操作, 有的老师则在汇总和方法研究方面比较擅长。 因此, 在选择课题时范围要尽可能选择自己学科教学实践和本校实际情况, 要与自己的特长相结合的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 才能发挥课题研究时自己所长, 未来的研究成果才有自己的教育实践, 才能很好地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小课题”的实验操作与研究

1.制订详细的研究方案, 研究过程和方法。

在小课题正式开始研究之前, 与大课题研究一样, 首先要制订研究计划和一个详细的研究方案, 然后确定好时间和研究进度。 最重要的是过程和方法, 因为课题的研究成果来源于过程, 因此在后期研究中要按进度有序进行。

2.课题研究需要坚持不懈。

研究计划和方案制订好之后, 就应该有序地进行课题研究, 不能拖拉与懈怠。 其实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会发现, 某一过程中断或拖拉, 就很容易松懈下来, 越拖越多, 欠账以后, 后面的研究就很难完成。 所以, 要加强自身约束, 克服惰性心理, 踏实、持久地开展研究工作, 这需要坚韧性和研究反思。

3.合理分配时间, 要挤出时间开展课题研究。

对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 教学工作是最重要的, 我们不可能脱离教学。 而教学是要花费很多时间的, 因此用来课题研究的时间很少, 需要挤出时间进行研究。 我们研究的课题大部分是小课题, 很多内容也都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有或多或少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只要不拖拉和懈怠, 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是可以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的。

4.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详细的记录。

课题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材料的积累, 而记录和整理是课题研究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它包括课题计划、方案、研究过程记录、相关的论文和体会、阶段总结报告等材料。 最终的研究成果不是体现在华丽的词语, 而是在于研究过程中详细的材料积累和记录, 它是研究心得、研究结论重要的依托。 因此, 课题研究教师要注意收集资料, 将收集来的资料分类、归档。

5.依据课题研究实际过程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一般情况下, 课题的研究分为几个时间段, 研究教师都要对每一时间段内研究的得失认真进行总结, 根据前一阶段的研究得失从而改进后面的研究计划和过程。 课题研究结束后, 首先要将积累的材料和记录、 阶段总结拿来, 认真筛选和研究, 撰写符合实际的严谨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和论文不需要华丽的词语表述, 怎么做就怎么写。 只有通过平实的、经过实践的研究报告和论文才能令人信服, 才能真正体现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 这样的研究报告和论文才有学术价值, 才有利于学术的交流和推广。

三、成果形成后的完善与运用

课题研究结束后, 结题了, 形成成果了, 就认为课题研究完成了, 并把它就此束之高阁, 其实不是这样的。 因为每一项课题研究都有一定的时限性, 特定的时间内研究成果是无法做到完美的, 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而我们就是要在推广成果的同时, 根据研究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不断深入研究, 达到更深层次的研究成果, 以便服务于教学, 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篇4:高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小课题

关键词:数学小课题;创新;原則

数学小课题写作的意义

新课标在我省已正式开始实施了,其要求各门学科都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写作数学小课题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写作小课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协作、交流、沟通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写一篇好的小课题报告,需要课题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参与,查阅资料,统计数据,还要有比较好的文采.

数学小课题的生成

数学小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小课题研究要在教师指导下,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 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要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

1. 教师要充分开发教材资源

?摇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的小课题研究内容. 在小课题研究开展的初期,为了保证所选课题有研究的价值,实施时切实可行,由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开发资源、设定选题是一个较为便捷的途径. 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材设计富有创意的小课题,如“购房贷款决策、用向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数列通项公式求法归类、高中数学中恒成立问题”等.

2.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小课题

由学生提炼的前提必须是学生在进行了一段小课题的研究后,渐渐地养成了“学数学看生活,生活中想数学”的思维习惯. 学生观察生活的角度与成人不尽相同,来自他们的灵感更鲜活,他们在生活中引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小课题研究的目标. 比如,大商场经常开展促销活动,学生随家长在购物中就会遇到这样的疑问:商场的促销活动,我们真能占到便宜吗?当学生提出这个疑问后,教师和学生经过推敲,形成专题:“买一百送五十——商家的秘密”,并以这个为主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学生的兴趣浓厚,并且操作性强. 还有的学生发现一些大型超市的问题,经过大家的归纳,形成研究课题:“超市商品小调查”. 在学生的慧眼观察下,小课题研究的范围开阔了,如:“运动与身高”“植物园里的数学问题”等成果显著的小课题涌现了出来.

3. 开发困扰学生的问题

离学生越近的、经常困扰学生的问题,学生势必要想方设法解决它,这类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内容.如“书写规范与隐含失分、开放型题及其思维对策”.

数学小课题的特点

1. 专题性. “小课题研究”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围绕一个个小专题的提出和解决所展开的学习活动,是以“问题”为重要载体的,而且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具备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 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自己选择和确定;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延伸,也可以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某一自然或社会现象的探索.

2. 应用性. 主要是指研究这个问题,能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选定的课题要具有实用价值,

3. 开放性. 由于要研究的课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和现实世界,而且学习方法、途径也各异,最后形成的结果也必然千差万别,故“小课题研究”必然是开放性的,无论在时间、地点上,还是在内容、方式上都是多元丰富的,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自主学习过程.

4. 主体性. “小课题研究”是以学生自主独立探究为基础,以互助合作的方式为前提的. 在学习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到结论的得出,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5. 实践性. 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看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数学“小课题研究”强调的是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因此,学生必须亲身参与实践,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6. 可行性. 根据学生的研究水平和实际能力,设定一些他们能力范围内的课题. 课题要有梯度、有难度,不能太难以至无法解决,不能太易以至触手可及,要经过他们的适当努力能够完成.

数学小课题研究的目标

1. 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从认知心理的角度看,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小课题研究”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展开,以解决问题而结束. 在整个过程中,如何多渠道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尤其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如何自主收集和处理加工信息是个关键.

2. 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小课题研究”中学生围绕某个感兴趣的主题展开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去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知识,每个主题所包含的知识并不是唯一的、确定的,而是一种动态性的知识,所以学生尽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多种角度进行发散性、批判性思考,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

“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 一般来说,学生在课题学习中的成果往往是个人或同伴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达不到原始创新. 因此,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来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4. 认识自我

?摇在进行小课题研究之后,学生们在研究的过程中知道了自己擅长做什么,哪方面知识是自己急需掌握的,他们开始要求自己主动学习. 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达到了认识自我的目的.

5. 学会沟通与合作

“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人际沟通与作用的过程,要完成一个课题,不仅需要自身的积极探索,更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相互帮助,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至关重要.

数学小课题指导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則

1. “小课题研究”的内容背景应该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生活作用,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或探究欲.

2. “小课题研究”内容应尽量结合实际问题,在认识、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 “小课题研究”的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探索、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4. “小课题研究”的内容要注重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打破传统的学科限制,允许在数学课程内容中研究与数学有关的其他问题.

如:(1)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2)计算器对运算能力的影响

(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

(4)本市主要十字路口人行道宽度的科学设计

(5)生活中的数学——贷款决策问题

(6)商品促销中的打折与分期付款问题

(7)三角函数的应用问题

(8)存款方式与收益研究

(9)用向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10)中国数学发展史——宋元数学

(11)登高望远——数学中的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2)书写规范与隐含失分

(13)开放型题及其思维对策

篇5:教师如何小课题研究

今天我讲的谈不上业务讲座,因为我也和大家一样,也在学习中,只不过先学一步,所以今天在这里我将我学到的有关科研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大家做以交流。也许我所讲的内容并不能给大家带来多大的帮助,但只要大家能通过今天的交流,对科研方面只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小课题研究》。为了让大家高质量的开展小课题研究,真正做好这项工作。我先简单地说一说我校的科研课题。上学期,我校申报并立项了课题《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与矫正策略》。要想不流于形式,大家首先要真正了解此课题,明确课题的意义,知道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大致包括哪些。在此我列举几个:比如记忆习惯、演讲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不耻下问的习惯、定计划的习惯、预习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建错题集的习惯、提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早睡早起的习惯、做完作业后,整理桌上学习用品并收拾好自己书包的习惯、认真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每天记录作业题的好习惯等。

众所周知,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这学期我校将重点开展习惯课题实践研究活动。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课题研究

有道是: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形式,它是通过对所选择的课题的计划设计、借助科研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探索,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大家可能早有耳闻,一提到课题研究,一些教师就觉得头疼,其实,过去我也这样,觉得科研都是专家们的事,与我们没什么关系,咋研究不都是一回事,结果不都是一样,走形式、走过场。开题时轰轰烈烈、中间无声无息、结题时抄抄写写、材料东拼西凑。也有一些教师把科研当成是一种负担,认为我们教师一天到晚这么忙还搞什么科研。还有一些教师以为交几篇论文、随笔就是搞科研了。一直以来科研就给教师们造成了一种误区。其实这样想就错了,科研、教育教学实质上是一个问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犹如“鱼离不开水”、“瓜离不开秧”一样,所以科研离不开校园和课堂,没有每天的教育教学,就没有科研。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实质上每天都在搞科研,只是没有对教育教学中的研究过程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说的多、做的多,写的少、留下的记录少。只是没有规范并及时积累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教育教学中的成败,及时推广应用而已。比如:我们教师每天面对教育教学,每天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且你们都采取相应的策略把它解决了。(例如:有的学生调皮捣乱,教师在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还有的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会,让学生愿意学,所以在平时备课时积极钻研教材、研究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想尽办法尽量让学生都能学会、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最终学 生在你们的引导教育下,乐意学习、参与的积极性高、成绩也上来了。如果你们能把这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法、教法和成功失败的感悟都能及时记录下来,这就是一个很成功的课题研究。当我们看到学生们的进步,老师们高兴了,快乐了,这足以说明科研是一件快乐的事,并不是负担。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完成任务去搞科研就没意思了,反而真的觉得是一种负担;如果为了解决问题去做科研,会觉得科研很有意思,并且也觉得很有收获。

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对第二个问题就很清楚了,就是教师为什么搞科研?

二、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为什么搞科研)。

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2、提升教师的基本能力。

3、从经验性走向研究型教师。

4、促进了教师发展和收获。

三、何为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与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属于校本研究的范畴,过去大课题的研究基本是学校领导专署,一线教师根本没有机会参与研究,现在课题研究的中心下调,一线教师也可以参与大课题研究,这是个十分难得的机会,过去的一线教师一直到退休也无缘参与。但是对于刚参加工作的一线教师而言,可以没有大课题,但必定要做好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的特点可以用“小”、“近”、“实”、“真”来概括,“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类似于“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比如“数学应用题问题的研究”,“学困生转化研究”,“提高学生对数学错题进行自我分析诊断能力的研究”;“实”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类似于“怎样记住学生的名字”,“怎样排位”等;“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写真文章、真实践。

四、小课题研究的步骤:

选题(定题)—申请立项—撰写实施方案—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结题

1、选题(定题)

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起点,确定有价值意义的课题,对整个课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选题非常重要。凡是研究的课题必然是问题,但并不是每个问题都是课题,如有些问题借助他人经验和帮助,查阅资料一目了然就可以解决,就不是课题。还有学校的硬件问题,不是个人解决得了的,也不是课题。所以选题非常重要,课题来自问题,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再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最后结合实际,确定研究课题。选题并不是越时髦越好;越热门越好;越大越好。其实,时髦的、热门的、大的不一定是对的、好的。小课题研究的特点是热中求冷,同中求异,小题大做。选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解决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问题;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等。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呢?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即促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策略研究。

(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小课题。

(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时,需注意可操作性。

(6)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

(7)创新工作生发出课题

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研究的取向主要为发现新规律、探索新方法、阐述新关系。

2、搜集资料

资料搜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搜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3、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

小课题研究,教师不仅要撰写详细、规范的研究方案,还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从而突出研究重点,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必须明确课题要解决什么教育实践问题,该课题对教育教学质量有哪些方面的改善。

4、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

(1)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也叫课题研究计划。是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2)课题研究基本内容。

1)课题名称。(准备研究什么,语言要规范,醒目、准确)。注意:课题表述要用陈述句,不要以论文题目出现。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问谁呢?另外课题要界定好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品等,让人明白。如:《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的研究》应说明是中学还是小学,还可以明确说明低年还是中高年级。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包括现实、理论两方面。)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必须写,要分析现状)。4)、研究的理论依据。(可写可不写,因题而易。)

5)、研究对象与范围。(我校课题研究全校1—6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的策略与方法,教师可根据你所任学科选择所教班级学生。)

6)、研究的内容(回答要研究什么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我校大 课题,找出一个相关的点开展小课题研究,确定研究的内容。)

7)、研究的方法(回答怎样解决问题、手段)

介绍科研方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发、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

说明:以上这些方法在研究中不一定都用,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方法。

8)、研究的步骤(回答怎样做的:即课题研究的过程)体现对课题认真思考后,确定的研究的时间、顺序的安排。一般分三大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题阶段。具体说明(略)。

9)、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做得怎么样)以论文、研究报告、教学随笔、反思等形式。10)、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1)、经费预算(资料费、刊物费等如何解决与分配问题。)

5、实施研究

教师实施研究、积累研究过程资料。研究过程为: 第一步理论研讨:

(1)教师自主学习。实验教师根据确立的课题,搜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专题理论研讨。课题组每位成员都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谈对问题的认识,梳理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方法。最后,确定实践研究的课例、做课教师等。

第二步进行课例研究:

(1)独立备课。教师首先针对研究的问题和理论研讨出假设方 法,自主进行教学设计。

(2)集体备课交流。交流必须围绕确立的课题进行。主备人首先要在精心钻研课标,吃透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说明自己设计了哪些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要验证哪些假设的方法,这样是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预计在实践中会产生怎样的效果等。辅备人可以就主备人的环节设计、教学方法、理论依据等一方面有感而发,也可以从全方面发表见解,对主备人的发言起到完善、修正的作用。在教研组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由做课教师整理出详细的教案。

(3)课例实践。即上带题课,教师通过课例实践,看一看解决问题的法是否适应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并反思本次课例实践的研究效果。

第三步进行反思总结:

(1)做课教师反思。做课教师结合自己的课例实践,发现问题解决的效果,提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实际操作方法。

(2)课题组成员理论结合实践,以整个研究过程为载体,反思问题解决的效果,提出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方法。

(3)总结方法,验证推广。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树立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实际操作方法。实验教师可以就此总结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报告,或撰写研究论文等,以备在更大的范围内接受教师们的审视。

(4)个性化设计。根据大家反思总结,同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班级 实际,对祥案进行个性化设计,以备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验证操作方法的有效性。

6、阶段性小结反思

实验教师在研究中期要写出阶段性的小结反思,学校要对教师的研究现状进行督导、检查。

7、结题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附件包括支持研究的课题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1)准备结题:教师提前半个月向学校教科室提出结题申请;(2)教师及时整理研究过程性材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结题报告;(3)教师将所有材料装入“小课题研究档案袋”上交学校教科室;(4)学校领导对教师研究课题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每位教师的研究情况进行量化考核,纳入教师岗位责任目标考核中。

总之,愿我今天的讲座真正能给大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同时祝各位教师在教育科研中走向成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育科研中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幸福,而不是让科研成为浪费我们时间的事情。

最后有三句话与大家共勉:

1、学会学习,永远与理论相伴。

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决不仅仅是指导实践那么简单和笼统,教育理 论能够将老师个人的观点和具体的经验性信息整合为一整套的思维框架,使教师的认识更深刻,意蕴更博大,鉴别能力更强;教育理论还能赋予教育事实以意义,并将它们置于恰当的视角,作为读者的教师可以由此明确研究的问题,并以此为起点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寻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或改进问题的方法。

2、学会反思,让反思成为您的习惯。

著名教授叶澜: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3、学会用心,做一个善于积累的人

篇6:教师如何小课题研究

这个月,我们开展了《一线教师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学习。通过学习,让我耳目一新。作为教师,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于培养我们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促进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非常积极的现实的意义。下面我就这次的学习内容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首先,我觉得所谓的小课题其实是与大课题相对而言的,指的是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小课题的特点是“小”、“近”、“实”、“真”。“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类似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科实验习惯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比如“学科规律教学的研究”,“学困生转化研究”,“提高学生对错题进行自我诊断能力的研究”;“实”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多一点实实在在的关注,比如“加强学生解题技巧指导的研究”、“习题教学研究”等;“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

其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不能跟风,选择的课题应该越小越好更重要的是 要是自己熟悉的内容,还有就需要课题一定要有价值。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问题的讲解、后进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课题的价值有赖于有效的反思。

还有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小课题研究寻找方法其实也就是一个借鉴的过程,就是要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小课题研究非常重要的一步。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最后就是要把解决过程总结出来,并且应用与教学。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一定要努力把它写出来。这曾是我最匮乏的部分,而听了讲座后才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难,总结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更可以是“教育教学反思”。在把这些反思和心得应用于平时的教学当中,这样更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与水平。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个一个小问题、实问题的同时,把好的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也让自己成长为专业化、科研型的教师。

上一篇:护士同工同酬下一篇: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