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你的散文

2024-04-22

另一个你的散文(精选14篇)

篇1:另一个你的散文

另一个你的散文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遇见了另一个你。可我喜欢曾经的你,喜欢那个和我一样多愁善感的你。没有语言,没有动作,你用最美的景色,描绘了一个让人心疼的童话。我喜欢那种伤感,因为感觉我们好像。

记忆里,你的容颜是站在半山腰伤感的姑娘,着一身火红的红装。你眺望群山忧郁的眼神,是那么的迷人。无人能体会你的伤感,就像谁能体会一阵秋风里的凄凉一样。

伤感的你,无人愿意接近,因为,他们都不想徒增一丝悲伤。可我愿意,我想和你一样,描绘一个让人心疼的童话,只是我用的是文字。感受你的.世界和悲伤。不为什么,或许只是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的心理罢了。有人说你一身红装素裹,热情奔放,可我不以为意。

我试着写了很多关于你的诗,可是,却一直无法写出那个一直在我心目中的你。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只是一直从未停止手中的笔。有一次清晨,看到别人把那满地火红的落叶,和垃圾扫在一起的时候,我想为什么要把它们归类于垃圾,扫进垃圾箱里。或许对于人们来说,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此时此刻,我竟莫名的为你感到悲伤,因为,我们刻意的改变了你的一切。忽然明白,我像他们一样,不懂你的悲伤,却把自己的想象,赋予在了你的自由之上。然而,现在的我不会再这样做了,我会选择静静地体会你的伤感,去靠近你。但是,我不会再刻意的去想象。我会默默地看着你的模样感受,去描绘属于自己的那个让人心疼的童话。至于在我心目中的那个你,我想这一生,或许永远无法用语言描述了。

如今突然提笔,只是因为看见了另一个你。不再着一身红装,不再悲伤,没有了那忧郁的眼神。一时之间感到陌生,只是我再也不敢去揣摩去想象了。忽然很想念,想念那个多愁善感的姑娘,想念那个喜欢多愁善感的姑娘的我。可是,我知道那个你不见了。

篇2:另一个你的散文

我们像是童话里的玩偶,又像是戏剧里的木头人,迫不得已,逢场作戏,却又乐此不疲。 我们在对方的`幕后,看着对方的好戏,指指点点,不被人家发觉,却又掩不住,内心罪恶的欢喜。

你以为她对你笑,内心也是对你友好吗?你错了!

等你走到这一步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有个真正互相信任的人做朋友,多么来之不易!

你们一直以为,戏剧性的生活,只存在电视剧中,却不知道,电视剧更是对人生生活的变相反映。

可笑的是,别人给你一个笑容,你竟然以为是阳光普照,温暖了全世界。却不知,平静的海面底下,酝酿着怎样的惊涛骇浪。

篇3:跨入另一个宇宙

蒙特利尔摄影师Robin Cerutti在他名为《镜子》的系列作品中呈现了许多迷人的与水有关的人物摄影。这些摄于清澈池水中的照片, 是从侧面进行拍摄的, 画面经过了简单的旋转后, 产生了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仿佛这些模特并不是要跃入水中, 而是即将跨入另一个宇宙、跨入那扇超现实的“蓝色大门”。

在创造《镜子》系列的这些作品时, 对于光线的拿捏尤为重要。Cerruti选择在阳光下进行拍摄, 并在水面上方加设了特别的小灯, 为模特打上了唯美的灯光效果, 而她们的影子则温柔地落在身后。Cerruti特意让模特的影子投射在她们“脚下”——那并非真实的“地面”上, 令人暂时忘却了水的重力。

篇4:性爱—你的另一个名字是权力

他喜欢在前戏开始不久,待女友的情绪被挑逗上来之后,将对方绑在床头板的木柱上,或是用自己的领带将女友的双手反绑。

文魁发现,当他看着女友无法反抗,而随着自己的爱抚呻吟不止时,他就会血脉贲张、兴奋不已……

在性行为上,喜欢以较为蛮横的方式进行的人,如例子中的文魁,通常有着强烈的权力需求。

这些人往往借着一些方式,如捆绑等,来感受在性行为中的掌控权,而觉得自己很有能力,满足一己的权力需求。因此,“权力的追求”会是另一情色因素。

而有些时候,权力的需求也可能是被动的。

菲菲经常这样幻想:自己是生活在中古世纪的文弱女子,有天坐船旅行的时候,遇到一个强壮的海盗打劫她坐的船只,看到她之后,二话不说地把她抱起来,进入船舱,不顾她的挣扎,把她绑在床上,强吻她,对她上下其手……

她每想到这里就会觉得非常兴奋、非常满足。

菲菲的性幻想也许有些荒谬,但却并不罕见。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带着些许“被强迫”的味道的性行为,是许多人常见的性幻想之一。

甚至有些人会进一步化心动为行动,在亲热时选择“被虐”,例如让对方以鞭子抽打自己或让对方把自己的手脚绑在床柱上,方能感觉到快感。

为什么会如此呢?

这个令人难以启齿的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成因,其中包括了:

*推卸责任

这种因被强迫而产生的愉悦感和“责任感”有很大的关系。因这时我们把责任归属合理化了,认为这种情况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自己无须负起责任。因此与别人进行性行为时,自认不必对这件事的发生负起任何责任,那么许多禁忌就较容易被打破。

*“媚登峰”效应

此外,在被强迫的过程中,因为对方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上,这令受虐被动的一方感觉:自己是那么令人“情不自禁”,令对方性起而冲昏了头,必须以强迫手段逼自己就范。这种被欣赏而渴望的感觉,会令人觉得自己的魅力必然达到登峰造极之境界(所谓的“媚登峰”效应),往往让人觉得“性”不可遏。

但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有些半强迫的性行为举止会增加性快感,但这绝不表示,违反他人意愿的强迫及暴力手段是可以被接受的。

如果误用了这项原则,而侵犯了他人,那就万万不可了。

学勤和老婆结婚多年,床笫之间还算和谐。但也许因为时间久了,变得像在“办公事”,没什么新鲜、刺激了。直到前两天他们在床上时,一向采取传统被动姿势的太太,忽然改变作风主动出击采取了女上男下的姿势,令学勤觉得非常意外而倍感新鲜。事后回味起来,他觉得那是他这几年来最难忘的一次性经验。

有项研究发现:许多男性都和例子中的学勤一样,即使平时因顾着男性尊严喜欢在床上掌控一切,但偶尔也有种“享受给予对方权力”的需要,所以女伴们偶尔采取主动,也会令他们因所谓“被逼地”去做出违反常情的行为,而产生与前面所谈同样的效果。

所以许多男性私下都表示:主动久了,偶尔也愿意变成被动的一方,换换感觉,其实很令人兴奋。

篇5:另一个自己的散文

这些年,因为身体的缘由,习惯了早睡,每天晚上,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九点多就休息了,所以,写字和审核文章就只有利用白天上班的空闲时间。前些日子,有一天上午,在网络上打开了自己的文字,正在回复朋友的帖子,因临时有事,出去了,忘记了退出来。回来时,有几个同事围着电脑正看得津津有味,看见我,满怀疑惑地问:林儿,那网名是你吗?那网名写的文章,是你写的吗?简直不可思议,你会写出那么柔软的文字来,真是另外一个你……

同事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站在那儿,微笑着不语,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其实,在网络里写字,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很少知道,对我而言,写字,只是现实生活的一些补充。同事们知晓了,也无所谓,只是,这些夜晚,我一直在想同事们说的一句话:真是另外一个你。细细思来,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确实,文字于我,是另一个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全然不同。

在现实里,这些年,主要从事客户经理工作,每天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所以,平时,不得不去涉猎一些与心理学、金融、政治、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因为,平时主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维护和挖掘中高端存、贷款及理财客户,知识面广一点,能增加自信心,才能沉静地去与各种各样的客户交谈与周旋。

其实,做这些工作,很是辛苦,也比较费心,压力自然很大。人的压力大了,自然是要释放的,如果不释放,人会崩溃。而释放的方式,却完全因人而异,大多朋友与同事们,喜欢去KTV喝酒、唱歌、蹦迪,借以发泄工作上的压力,他们喝酒、唱歌、蹦迪时的样子,全然没有了职业女性的形象了。而我,是不喜欢那些喧嚣与嘈杂的场所的,能推脱的应酬我都会尽量推掉。我是一个喜欢安静与独处的人,所以,释放工作上的压力,就选择了文字,总觉得,文字里的世界斑斓而静寂,能让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能让自己的灵魂清澈明透,能让自己的脚步从容而淡定,能让自己做回真正的自己。

在我的理解里,文字里的世界,是包括读文字与写文字两个层面的。从小,我是一个有些内向的人,而这种性格,是很适合读书的。学生时代的读书,纯粹是为了跳出“龙门”,那种读书,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文学作品的涉猎,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缘于高中时选学的`文科,自然是喜欢文学的,一路走来,也买了许多的书籍,所以,如今家里有一个很大的书柜,收藏了许多名著与一些杂志。

每天夜晚,当朋友们在KTV疯狂的时候,而我却窝在家里,闲淡地看书,写字,或听歌。这些年,网络文学很是盛行,而我,还是习惯于看纸质的文字。总觉得,网络上的字少了些什么,看着不太真实,细思量,是网络上的字,少了一些墨香。在我的意念里,纸质的书,是有墨香的,那种香,有种说不出来的味道,那种香,是能渗透到灵魂里去的。每每触摸着那些字,我总有一种恍惚,仿若,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曾与那些写字的人擦身而过,他们的影子,一直在眼眸里回旋着,似曾相识,只是隔了一张水墨濡湿的厚度。那种感觉,很是丰腴与美妙,是无法用文字去描写的。

读高中和大学时,最迷恋的文字是古诗词,所以,家里收藏着大量的与古诗词有关的书。而古诗词中,最喜欢的还是婉约派的,其中,对易安的诗更是倾爱有加,喜欢易安诗词中流淌着的意境,还有字里行间飘浮着的疼痛、伤感和铭心的思念。

一直觉得,是因了古诗词的影响,我的骨子里是忧郁的,而更因了人生里的一些历经,忧郁中还浸染着些许疼痛,所以,我的文字,常常落满了一些隐隐的伤感、淡淡的疼痛和蔓生的孤寂。这些伤感、疼痛与孤寂,是无法与现实中的人分享的,即使,有知心的朋友,而他们,也是无法完全感悟我的心绪的。所以,我是不喜欢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倾诉内心的心事的,于是,我就选择了文字,把文字当成另一个自己,把文字当成自己的朋友,用文字去释放现实中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压力与无奈,在文字里,自己与自己对话,让懂的人懂,让不懂的人悟,继而从我的文字里找到心灵的共鸣。能让自己的感受在利益自己的同时让读者受益,实在是一种慰藉。

在网络里,我是一个很安静与淡定的人,喜欢一个人在缄默中行走,用浅淡的文字,去细琐魂灵深处那些隐约的温软,让染了疼的思念在微凉的指尖上绽放出花朵,那些花朵,在无数的静夜里,淌落一地的清冷,蔓延成一片斑斓的静寂。而这份静寂,恰是我在喧嚣与纷乱的尘世里,寻得的一份清幽与宁静,让红尘的爱,在文字里成殇,让零落的泪,在光阴里凝结,让浮华的心,在文字中沉淀。

在文字里行走,心会慢慢地安静下来,让自己的心境,澄澈如月,使自己在红尘里历经千山万水的跋涉和千疮百孔的磨砺后,心依然能感染到风中枊絮、漫天雪花飞舞的曼妙,让满面的尘埃,在云淡风清里散落,还自己一颗干净的心。

也许,文字于我,是生活里的补充,更是生命的坚守。文字中的另一个自己,注定了今生,在文字里纠结、与文字为舞。

篇6:遇见另一个自己散文

我始终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你另一个自己,而这个人,是她。

前世的500次回眸,才会换来今生的一次相见。如果按这样来计算,我们前世的回眸未免太多。初见时,她一身花衣裳,圆圆的脸,头发盘成丸子头,肉嘟嘟的,让人有一种想要掐的冲动。后来,因为我的一次不小心,踩了她的白球鞋,我回头匆忙地说着对不起,她笑着说没关系。猛地抬头,那个微笑映入眼帘,顿时,灿若旁人。

后来,我们成为了朋友。长时间的接触,我发现,她比我现实,比我理智,我一再的说笑,笑她笑她像我妈一样啰嗦,她依旧微笑地抚摸着我的头发,说:“乖,丫头。”

后来,我们升入中学,幸运的是,我们依旧同班。每天雷打不动的下课时间更是变成了我们的打闹时间,日子一天天嘻嘻哈哈的过去,倒也不无聊。只是因为几次的月考失利,老班请我去办公室喝茶,大概意思是让我选择合适的人交朋友,我知道,老班特指的是她。心,像被人用细针戳了一般难受,鼻涕和眼泪更是止不住地往下流。办公室与教室的一步之遥,却被我走出了新的境界。

她在等我,手里握着纸巾,教室空了,都去上课了,平日里那些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散落在各个角落,只有她。

那节课,我旷了一半,我们在厕所里互相倾诉苦衷,关于人生,关于未来,关于那些似乎很久远的事。阳光洒了进来,透过缝隙,照在我们的脸上,暖黄色的光.

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

曾经没有目标,对待人和事,都随遇而安,漫无目的,是我。而她早已计划好未来的种种,考什么样的高中、大学,找什么样的工作。

曾经我面对一切都唯唯诺诺,不去把握机会,而她在一切来临时,早已把机会把握在手中。

曾经我就算有了目标,也从未去努力,而她早已我只奋斗拼搏。

我们的性格,长相都不同,但她却是另一个我,和我相对的人。

篇7:另一个你的散文

02

Q同学真的是一个很好很好的女孩,从和她玩的好开始,她真的是那种大忙小忙都帮,班级里有人有些忙需要帮总是叫她,所以她的人缘也特别好。但有时候她帮的一些忙占用了她的时间,高一的时候我和其他的舍友都在和Q同学说,有时候一些没有必要的忙你可以不帮,你要学会怎么拒绝别人。有时候真是觉得她真的是操着一颗老妈子的心啊,操劳的命啊!因为她的一直付出也让我养成了了对于她一味汲取的坏毛病,也许是我们对她一直在灌输要学会拒绝别人,慢慢到了高三她也有了转变,其实她是一个很犟的人,也是一个想法很独特的人,所以习惯有求必应她的我,和她有过几次矛盾,但也在产生矛盾的一两天里化解了。

03

高中三年下来我有一群很好的朋友,但最好的绝对是Q同学,上个月我出了一场车祸,在住院的时候经常来看我,连我妈都总说我找了这么好一个朋友,在这之前我妈还和我姨妈一直推荐Q同学给我哥,但现在她当我嫂嫂已经没戏啦,哈哈!在我出院前几天她去学校了,发消息叮嘱我说有事一定要和她说,还发了一首歌《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感动啊,真的很感动,有这么好个朋友绝对是上辈子烧了香。

04

我是属于爱说生活中小事的人,碎碎念,也是一个有纠结症的人,她真的是我十几年来生命里最乐意听我说的人,也帮我做了些决定,我也是个对于社交软件上的聊天功能不怎么实用的人,因为我不太会聊天,我小学初中都有玩的好的朋友,但是也许是我的不善交流所以关系也慢慢的淡了,但是和Q同学好友关系一直维持到了现在。

05

幸亏总是照顾着别人的Q同学找到了一个会照顾她对她好的人,她善良的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善良的对待她了。

篇8:《荷塘月色》的“另一个”

由于文本开头就有“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结尾又有“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及文章写作时间和地点——“1927年7月, 北京清华园”, 因而很容易让读者产生一种直觉的判断:此文的写作背景与“四一二”反革命事件有关, 因而“颇不宁静”是直指当时的社会政治。然后再给作者戴上一顶“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的帽子, 这样又会很容易得出本文就是抒作者面对当时社会想超然于外而不得之情。但真是这样吗?

1.“颇不宁静”为何因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 朱自清说的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而不是这几个月心里颇不宁静。1927年4月12日, 对每一个进步人士来说, 都是一个梦魇般的日子, 当然对朱自清也不例外。但是, 到1927年7月, 梦魇还有吗?就是还有, 那恐怕也淡漠了吧, 不至于刚好造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吧!

那么不宁静到底为何因呢?首先, “宁静”不仅仅就是“安静”, 而或是一种闲适, 或是一种文人式的孤独, 或是一种独处的妙处, 是一种和朋友的交心。我们千万不能简单地认为本文所写的是作者因为睡不着觉而去找个安静的地方散散心。其次, 不宁静不等于抑郁。《教师教学用书》上说:“作者是想摆脱抑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1]非也!笔者认为“颇不宁静”是被作者所扮演的“角色”所累而产生的心烦意乱。

为具体说清楚, 我们最好还是还原到“当时”。孙绍振先生在《作品解读观念与方法的操作性问题》[2]一文中, 做了精细的考证。总体说来, 朱先生当时不宁静, 社会性的原因少, 家庭性的原因多。笔者把其归结为“角色”原因所致。我们知道人活于世, 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样的, 就当时的朱自清来说, 他不仅仅是个进步人士, 是个教育者, 更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俞平伯等人的朋友。对工作, 朱先生一直是兢兢业业, 很受学生的欢迎, 但所得薪酬难以满足家庭的开销。我们在《背影》里感受了其父爱的伟岸, 但是我们还要知道, 朱自清和父亲及庶母的关系总是很僵化, 而僵化大都由经济所致。而朱自清自己的小家庭, 因为要给父母多寄钱, 所以经济上往往又是捉襟见肘。1927年的暑假, 朱自清本想回家和父亲和解, 但是又怕重演1922年的噩梦 (本想和父亲和解, 结果关系闹得更僵) , 所以一直犹豫不决而不胜烦恼。因为烦恼, 所以不宁静。笔者认为, 这就是文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主要缘由。说是主要缘由, 是因为朱先生的当时颇不宁静, 一定不仅仅会是一种原因所致。面对社会, 他有良知, 怎不心烦;面对妻儿, 他很尽责, 怎不意乱——因为难以让妻儿过上惬意的生活;想起父母, 僵化心寒;想起朋友, 不在身边——心里话儿和谁秉烛夜谈!在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的朱自清, 因为都想演好, 故而好累好烦。但这就是生活中的“自我”。在现实中, 他难以逾越!

在现实的生活中, 更不要说被自己所演好的角色所累所烦, 就是对于自己的角色无所谓, 我们有时也会有俞平伯先生所说的“没来由的盲动”, 难道你没有这样的体验吗?我们时常不也会被莫名的烦恼所累而郁郁寡欢吗?面对此种烦恼, 我们也会不时地自我私语, 在《荷塘月色》中, 谁又能否认, 这就不是朱自清的一种自我坦露, 自我私语呢!

弗洛伊德认为, 人格的发展, 是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斗争、相互协调的结果。在个体发展过程中,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遵循至善原则。本我中的一切, 永远都是无意识的, 但它往往就是摘下面具的自我。很多时候, 我们白天都是生活在一片“面具”的世界里, 因为我们想在这样的世界里展现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当然展现良好的自我形象, 不仅仅只是在白天, 也包括在妻儿等他人面前。但是那个尽力展现的自我往往不是真正的本我。而且因为要尽力展现, 所以往往活得很累很烦, 这就是现实的痛苦, 朱自清也不例外!而且越是要尽力展现, 越是离本我越远, 这只会更累更烦!笔者认为朱自清当时就是陷入了这样烦恼的深渊。因为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因为要面对现实, 所以很不宁静。而这些又大多是因为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所致, 而对这些烦恼, 像朱自清这样忠厚而又拘谨的男人, 是不愿意在自己妻子面前倾诉不止、唠叨不完的。同样, 在朱自清这样的男人看来, 爱妻儿, 就更不应该把自己的烦恼和妻儿“分享”了。更何况, 那些不胜的烦恼也有来自社会等因素呢, 和妻子倾诉, 会有用吗?

心中的郁结, 对文人来说, 不倾诉是无上的痛苦!那么向谁倾诉呢?诉诸笔端是很好的选择!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情境。同时, 对文人来说, 倾诉的对象, 往往还有两个——自然和朋友!自然就在眼前——“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 在这满月的光里, 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但和自然倾诉, 快乐自在毕竟有限, 最好还是和高山流水般的朋友一起畅谈, 那才过瘾。但朋友不在跟前, 在故乡, 在江南!所以文尾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当然江南不只是有朋友, 还有父母和孩子等。

所有这些, 就是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 自我的因素多, 当然, 社会的因素也不排除有, 但很少!

2. 在自然中寻找到的“另一个”自我

上文已说过, 生活在面具下, 每个人都很累。而此刻朱自清暂别妻儿, 来到了“今晚却很好”“恰是到了好处”的自由天地里。因为在这里先生可以毫无顾虑地摘下面具, 得到一种解脱, 找回一个本我。因为在这里“路上只有我一个人, 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 也爱冷清;爱群居, 也爱独处。像今晚上, 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 什么都可以想, 什么都可以不想,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 一定要说的话, 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请注意在“我爱热闹, 也爱冷清;爱群居, 也爱独处”这句话里, 作者用的是“……也……也”句式, 但我们不能把热闹和冷清、群居和独处理解成同一层次的关系, 而应理解为更爱冷清, 更爱独处。因为这两句是为今晚一个人的冷清和独处起势的。同时, 笔者认为, 与其把这内心独白的第三段看成是文章的过渡段, 不如把此段看成是后文的总括段:4~6段是融情于景, 7~10段是思绪驰骋。

因为作者“颇不宁静”, 因为心烦意乱, 所以想找一个宁静的港湾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以此来摆脱白天的劳累和烦乱。景随情生, 情随景生, 情景互融, “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的四面”, 都让作者陶醉其中。因为作者想追求“另有一番样子”, 因为作者想“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因而即使是“阴森森的”, 甚至“有些怕人”, 但“今晚却很好”, 好似“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在荷香月色中, 作者感到自己是个真正的“自由的人”——“什么都可以想, 什么都可以不想”, 找到了“独处的妙处”, 因而彻底解放了。多么难得的偷闲啊!相得益彰的是, 因为心情解放了、自由了, 即使往日平淡的荷塘, 也是充满歌声, 如奏名曲, 如见风致, 如显风姿, 多富有诗情画意啊!“文章中外在的美好都是为了表现内在的、自由的、无声的、一个人静静的、不受干扰的甚至孤独的情怀。从心理上来说, 外部的寂寞和内在的安宁达到了和谐, 也就是‘恰到好处’, 而这就使散文构成了诗化的意境。这种诗化的宁静的境界, 因为是孤独的, 才是自由的, 因而是美好的。”[3]在这物我融为一体的情境中, 还有什么烦恼, 还有什么不敢想, 不能为!快乐的“本我”尽情地显露出来, 朱先生畅快, 我们读者也是畅快!好一个另一个天地, 造就了好一个另一个自我!人有时候真得需要在宁静的孤独中思索自己, 找回自己啊!

在物我一体的情境中, 作者是怎样让思绪驰骋的呢?因为一来眼前是莲, 二来江南在作者心底始终有着“童年般的回忆”, 且这几天时时在想着江南家中的事, 所以最容易联想到的当然是江南采莲了, 此为接近联想。面对如此美丽的莲, 谁不想据而有之呢?“采莲”不觉油然而生。“莲”者, “恋”也!在采莲的时节, 平时被“繁文缛节”所束缚的“妖童媛女”们, 现在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 甚至可以畅快地谈情说爱了。好“一个热闹的季节, 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啊!他们此时的放纵, 多么像从“日日”里解放出来的此时的“我”啊!此时此刻, “我”自由了, 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找到了另一个自我, 什么都可以想, 什么都可以不想, 随心所欲, 乐哉优哉!但任何的想象, 都是梦想和现实的交织。我们读到这儿, 好似感觉到先生脸上无形中绽放了笑容。但是随之又自嘲般地摇摇头, 笑了笑。时过境迁了, 那种男欢女爱的季节已经不属于“我”的季节了。

他们为何有那么多有趣的事儿呢?我的生活为何有这样多的烦恼!此为对比联想。那么“我”的热闹又在哪里呢?哦……“我”的热闹在那江南, 那里不仅是我的故乡, 更有我的老友, 和他们一起畅谈, 一起嬉戏, 是多么快乐的事啊!这不正是作者到底又惦记着江南的一个缘由吗?

分享不到他们的快乐没关系, 自己的思绪却已无法阻止, 无意中又想起了《西洲曲》。“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莲子”者, “怜子”也。“怜”者, 爱也, “子”者, 你也。一个而立之年的男人烦恼是如此之多!“我”不也是想得到别人的疼爱吗?妻子?负担已是很重, 自己都不能给她快乐, 还要从她那里得到快乐, 岂不太自私!父母?在孤单寂寞之时, 很多男人都有一颗脆弱的心。以朱自清当时的情境, 怎会没有此颗心?即使年岁再大, 都会有渴望得到父母之爱的常情。可是, “我”眼下呢?父亲啊, 你何时才能理解“我”呢?儿在外, 心思家啊!“莲子清如水”, 一颗爱你的心, 是那样的纯洁, 毫无私念。可是, “水”又在何处呢?眼前, “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 江南, “我”的故乡, 那里, 也许就有滋润“我”枯竭情感的甘露!“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如果你没走进朱先生当时的内心世界, 你会觉得他当时的这些思绪, 简直不可思议。一个30多岁的男人, 还想入非非, 还不时躁动, 还在思念故乡, 还在贪恋父爱。但是朴素忠厚的朱先生, 就是这样简单, 多么想从现实的烦恼中走出, 得到滋润自己情感的雨露, 做一个自由的自我, 永远做一个快乐的本我。但“这样想着, 猛一抬头, 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 什么声息也没有, 妻已经睡熟好久了”, 自己又不得不钻进那扇束缚自己的门了!哎!“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 帘外月胧明……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是啊, 知音何在?

也许我们真的不愿看到, 朱先生又回到了现实!“另一个”自我又随之而去!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 (必修) 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篇9:允许你的眼里看见另一个世界

熟悉韩国辉的人,都把他归为文艺大叔之列,这种外焦里嫩的“老男孩”既富人生阅历,又骨格清奇。从书名来看,韩国辉摆明了一副要和他眼里的种种丑陋的、怪诞的世相“开撕”的架势,看似奉劝,实带挑衅,而摇滚大叔左小祖咒为这本书配的图画也添油加醋,既有童趣,也有漫画那种独有的隐匿的嘲讽意味,撩人无比——两个大叔的跨界合作,文与图的媾和,令这本书呈现出别样的文艺气质。

作为旅游卫视的掌门人,韩国辉自然会大谈特谈旅行之妙趣。最重要的是,在他的嬉笑怒骂中,直接刺入“旅行”的本质——文化交流。既然是异质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突,比如,A国人会对B国人持有某种不太友好的刻板印象,这种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偏见、摩擦其实也是旅行的一部分,恰是它们,给旅者带来了新鲜,让他们脱离常规,获得了短暂的失序带来的眩晕感。有色眼镜可能会造成视觉上的失真,但反过来想,可能又因为有了这些有色眼镜,才使得世界在我们眼里的成像总是五彩斑斓。正如韩国辉在书中所说,旅行是作为陌生人介入另一个地方的生活,像一个好奇者,去窥视别的地方的不同之处。韩国辉用他的笔,勾勒出每一座城市的气质,最重要的是,当地居民的语言、信仰、生活习惯等,分外活色生香。

这些年,见诸报端的国人出行的种种陋习总是让人啼笑皆非,韩国辉现身说法,也在书中矫正人们那些跑偏的不正确理念,匡扶旅行的要义,學会掌握旅行的节奏,真正咀嚼其中的快乐和营养。韩国辉想告诉我们,路,不仅在脚下,也在心里,它是一种隐喻、一种被概念化的感觉,是一种对事物的理解:人生、过程、付出……“行者也是风景”,最终,看了再多的风景,也要学会观望自我。

篇10:致另一个自己的网络散文

许多时候,你会感觉到另一个自己的存在吗?它时而邪恶,时而正义。

一直都搞不清楚,它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若是存在,它在那里?若不存在,为什么时常会有那么清晰的感受。

是梦幻,还是虚幻。或者,是自己神经质。

也许不止一个,有很多个不一样的自己。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我。很多时候,已经迷失了。

也许有人会说:“刀哥,你得了魔怔。”

我说:“也许是,或者说是吃多了没事做,瞎想。”

不管你们信,还是不信。有的时候,会有一种遇见未来的感觉。比如,这几天发生的一些事,好像就在之前的一个梦里见过。虽然记不很清楚,但那种感觉是存在的,有很强烈的存在感。

难道说,这是一种穿越?是不是我们都有这样的一个功能,而自己不知道罢了。

心理医生会说:“这是臆想症,只是想象的东西,不是真实的存在。”

是的.,越是想去把那些零星的碎片拼凑清晰,越是觉得头昏脑胀,越是迷糊了。

还有人说:“让自己在忙碌中,就不会有那么多臆想了。”

这或许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转移注意力。让自己的身心投入到其他地方,对于之前着迷的东西就会暂时放下,给大脑一个新的空间,走出那片迷失的森林。

不知道,该如何来描述这一种感觉,脑海里有几句诗,我把它们记下来:

你代表的是邪恶,还是恐惧

时常在午夜时分,爬出我的心底

一个人,独自在小屋里

时而手舞,时而足蹈

不远处,似乎有一双冰冷的眼睛

像是狼眼的深邃

恰似鹰眼的锐利

死死封锁着小屋里的一切

就算是一只快要饿死的蚊子

也别想逃出去

而我,却毫无知觉

是谁,带走了我的魂

只剩下躯壳在这里

一场暴风雨后

一切都将回归平静

而这颗不安的心

还会随着树叶上滴落的小雨滴

一起,滴滴答答走往最后的征程

一切都只是一场宿命

还是秘境疑惑是自己得了魔怔

写完这几行诗句,脑海还是在想着那“另一个自己”的事。或许,我不该那么较真,不该去刨根问底,截止目前为止,任何科学也未能解释这一现象。还好,它不会太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

那种预知未来的特殊功能,也许别人也有。或许这只是一个臆想而已。

是啊,我自己把它们搞得太复杂,最后把自己迷失了。

对了,应该简单一些好。简简单单的生活,多美好的一件事啊,为什么要自寻烦恼?

篇11:我的另一个名字老师散文

很多事,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的,就都忘记了。直到有一天,突然碰到一个人,有些记忆就轻盈盈的走过来,让你又一次清楚地触摸到了生命的灵动,看见走过的路上还留着一些清清浅浅的痕迹。于是,在某个鸟儿宛转啼鸣的清晨,在某个太阳斜挂在天空的黄昏,在某个宁静的只能听见自己呼吸的夜晚,你会突然被自己感动,然后一个人静静的坐着,微微地笑。

当老师已经好多年,教过的学生一拨又一拨。一拨长大了,又一拨正在长大。忙忙碌碌走过许多个春夏秋冬,曾经不谙世事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蓦然碰见一个,早已叫不出她的名字,她却一边叫小宝宝问我好并郑重地告诉孩子我是她的老师,然后清楚的看见她那长不大的依恋在眼睛里闪闪烁烁。他也会给我炫耀藏在身后的俏丽的姑娘,并强制姑娘和他一起为我鞠躬。于是我清楚的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老师。

前天去买西瓜,卖西瓜的老伯格外热情,拿起这个敲敲,拿起那个听听,好一阵子才选好一个,说:“拿着吧,准没错。”后又补了一句“我是杨明明的爸爸。”哦?杨明明的爸爸?待买西瓜的人稀疏些,我问:“杨明明学好了吗?”“学好了,在新疆一家公司打工,干得很好,还当部门经理呢。”老人满脸得意的神色,我突然觉得心情格外舒畅。

关于那个调皮的男孩的许多事突然就清晰起来。有七八年了吧,当我接手那个班级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告诉我,杨明明是个刺儿头,遇到他我非哭不可。同事这么一说,反而挑起了我的斗志,我自信的许诺,不出俩月,准保拿下他。

他是一个长得非常帅气的孩子。上五年级,已经高过了我,浓眉大眼的,看一眼就让人喜欢。他看见我时,冲我笑了笑,我也冲着他笑了笑。我相信那一刻他从我的微笑中看到了的真诚。

我的课上,他坐得很端正,听得很认真。我努力的从他的作文中寻找闪光的句段在全班朗读、分析。他的周记,是我们两个人的作业。他的每一篇文字后,都有我写的信。我肯定他的进步,指出要努力的方向,我还不遗余力地夸奖他。一天天过去,他眼中的笑意越来越多,只是仍然有其他老师不止一次的给我报告他的种种劣迹,我也一直据理力争,告诉他们杨明明真的是个好孩子。

因为我班的孩子与五一班的孩子发生了冲突,因为我保护我的孩子们,五一班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男孩子斜叼着一支烟拦住了我,却扔下一句:“杨明明说你是个好老师,叫我不要惹你,否则他跟我拼命。要不,我跟你没完!”然后扬长而去。接着发生了一些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事,公安局来人调查杨明明,学校也给我施加压力,虽然我一直坚持一定会教育好他,但杨明明还是辍学了。我多次去他家里看他,他却躲着我不见。只是有孩子告诉我他一直躲在我上班的路上看我。那段时间,我非常难过,为自己没能教育好一个孩子而深深的懊悔,我给每一个可能见到他的学生捎话,希望他一定做个好人。以后,就再也没有关于他的任何消息。从此,看见警车,我就莫名的恐惧,害怕会在车里看见他的身影。

他当部门经理了?呵呵,我觉得自己都要笑出声来了。

无独有偶,下午和先生给儿子的书包修拉链,看见一个帅气的小伙子看我半天,我没理。他却抓住我的手臂,惊喜的喊:“老师,你不认识我了?”然后拉着他怀孕的妻子没完没了的说,说起小时候许多捣乱的事,说起我揍他的那段“甜蜜”的经历。

还想起那次朋友聚会吃饭时,台上跳舞跳得最棒的俏女孩奔过来喊我老师,谈起我教她时许多开心的事。并告诉我我已经想不清模样的许多孩子现在的情形,告诉我他们在一起时经常谈起我,告诉我他们一直都想念着我。

许多事,我已忘记,他们却清楚的记得。

瞧,又有一个小女孩走过,稚嫩的喊声“老师”,高高的举起手臂敬着队礼。

哦,我庆幸,我是老师。我庆幸,我有那么多孩子!

我来抱抱你(外一篇)

前些天,布置一篇题为“XXX,我想对你说”的作文。批阅这次作文的时候,好几次竟然忍不住自己的眼泪。一篇篇文章,稚嫩的文字,词章谈不上讲究,甚至语句也不通顺,但是,孩子深情的呼唤满溢字里行间,让我忍俊不住的难过。

她说:“妈妈,我太累了,一天要写好多好多的作业,星期天还要上补习班,我多想快快乐乐的玩一会儿,求你把星期天还给我,好吗?”

他说:“老师,我真的好委屈,那次您批评错我了!”

他说:“爸爸,戒烟好吗?看着电视广告上被烟伤的千疮百孔的肺,我好害怕啊!”

她说:“爸爸妈妈,为什么又要偷偷的生个男孩呢?难道我真的让你们那么讨厌吗?”

他说:“爸爸妈妈,别吵了,你们要是真离婚,我也不想活了.......”

她说:“讨厌的股票,见鬼去吧!还我爸爸!”

她说:“妈妈,为什么不经我的同意就扔了我的百宝箱?那里面装着我的快乐。知道吗?你把我的快乐丢了!”

他说,她说......

只觉得心底的某一根琴弦被拨响了,良久,有泪从眼睛滚落。阅读一段段文字,一颗颗不加任何修饰的童心就这么生动的摆在我的面前,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10岁的孩子们啊,你们明亮的眸子里,为何,藏着这么多的忧愁?为什么,在最明媚的童年时光里你们竟然有这么多的困累,承受着这么多的煎熬?你们真的让老师好心疼。

“孩子,如果老师委屈了你,请你原谅,老师一直都是深深的爱着你的。”

“孩子,把你的文章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变。”

“孩子,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如意,勇敢的面对,快乐总比苦恼多!”

“孩子,爸爸妈妈一直都是深深的爱着你的,爱有许多种方式,试着去理解,你会明白很多!”

我字字句句的读,认认真真的评,狠不能把我所有的爱都给他们,好让他们快乐,我突然好想抱抱我的孩子们。

在班会课上,我郑重宣布一项决定:感觉累的时候,请告诉老师,我会抱抱你;有点滴进步的时候,我会抱抱你!不开心的时候,请告诉老师,我会抱抱你。

孩子们总是有很多的惊喜送给我,而我总是把这份惊喜放大好多倍后,再夸张的讲给他们听。比如,课文读得好一些,比如写字有了进步,比如敢于质疑老师了,比如从不主动发言的主动站起来了,我都会走到他跟前,张开双臂,像抱瞳儿一般抱抱他们。孩子总是不善表达的`,只是笑已经满满的写在眼睛里,写在红彤彤的小脸上。

今天,15分钟内,全班同学背过了昨天学习的比较难的一篇课文。我说:“我抱抱所有的人吧”,于是张开双臂做个拥抱的动作。看他们不满意,我又说:“谁想让我抱抱就主动站起来。”先是两三个人,几秒钟后,全班孩子一个不剩的全站起来了,情感的潮水猛烈的冲击着我的胸膛,真想放下书本,只和我的孩子们抱在一起。冷静片刻,我跟他们商量:“课总得上吧。等下课,到老师跟前来,我一定好好抱抱你。”下课后,孩子们在我身边排成了一条长龙,我与每一个人紧紧拥抱,他们也紧紧的抱我。这时的我,满满的享受着为人师的满溢的幸福。这一刻,我觉得,所有的困累都离我而去,只剩下满足和自豪。

当然,孩子闯祸也是经常有的事。张帅是个很调皮的小男孩,人如他的名字一样,帅帅的小模样很惹人疼爱。他是典型的问题孩子。二、三年级就有偷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那时,禁不住老师或柔风细雨的说服或严厉的批评,好多事就自己招了,总以为他已经改了,所以也没往心里去。可是,前天一家长打电话告诉我他威胁同学李嘉乐,逼着要钱,导致李嘉乐偷妈妈的钱给他。叫他来,谈心,竟然万般抵赖,一个小时内交代了三种不同的结论。经过两节多课时间的反复盘问,事情才算水落石出。

我的确有些恼火,我的宽容竟然纵容了他,让他变得更加狡猾。在是否把这件事告诉全班同学的时候,我犹豫过,生怕会因为我的不慎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可是细想想,这么大的错误,和风细雨的说服也许作用不大,那就索性撕裂他的尊严,让他心灵受伤。当我把这件事告诉全班同学的时候,张帅哽咽着几乎要哭出声来。看到孩子眼泪的一瞬,我的心软了。我强忍着没有替他擦眼泪,任他长时间的流泪。我只是让全班的孩子每人给张帅写一封信,让张帅也给全班同学写一封信,在下周的班会上互相读给对方听。

我会用很长的时间去耐心的帮助他修复伤口的,我要帮他一点一点的把自尊捡回来。我一定要尽全力把他锻造成为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男子汉。那怕他会因为今天的伤心一辈子恨我。

也许,和其他的老师比,我的教学能力不是最强的,但是,我一定努力用自己的满腔柔情呵护、关爱我的每一个孩子,尽自己的全力让我的孩子们快乐成长。

篇12:在写作里,遇见另一个自己散文

不知不觉,已在简书重拾写作九个月。九个月来,成绩平平,没有写出爆文,粉丝没有暴涨,更没有巨额赞赏。但我依然在写。

写了这么久,发现自己还是仍然在意阅读量,在意文章发表出来有没有人产生共鸣。依旧能因为一条评论,两个关注,三个喜欢,而欢呼雀跃。

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我不想再因为这些数字而捣乱自己的步伐。

今晚看了简书寄来的《爱上写作》,前几篇都在说为什么要写作,可以写什么 ,以及如何写作。每一篇文字,都是那个作者的心血。他们把自己对写作的感悟写出来,他们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

但别人的经验永远都是,仅供参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做法。照搬别人的经历、经验,是不现实的。没有谁的成功是复制得来的。

看过一本本教写作的文章书籍,听过一场场关于写作的分享会,到最后总结出来的无非是八个字:多读多看,多写多改。

那些所谓的大神,哪个不是经过千锤万击,最后才成为他们自己的。

于是,我开始真正地思考我为什么写作?

最早的时候,是老师让我们写作文,是因为不得不写。后来,主动地写日记,是因为有想要记录的心情,想要写下的故事。那些无法对外人说的心情,都被悄悄藏进,那厚厚薄薄的日记本里。

再后来,以为自己在写作上有那么一点点才能,便想从写作里得到些什么。于是,开始为了获奖而写作,为了让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印在报纸书刊上而写作。

可是,这些好像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我开始回顾我自己,我开始探索驱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原因是什么。

小时候,我是个十分胆小的人。胆小到什么地步呢?在一年级入学前,被面试老师询问,我都不敢说话,连自己的.名字都说不出来。以至于那个老师以为我不懂得表达,便让我回幼儿园“重造”。

而这一年时间的“重造”,让我比周围的同学都大。这一度成为我自卑的原因,我不敢告诉他们我的实际年龄。我不想成为那“与众不同”的一类人。

胆小和自卑,导致了我不善于与周围的人交流沟通。每到一个新的环境,我都渴望藏好自己。没有人主动与我说话,我便没有人说话。

性格里的弱点,是很难改变的。直到现在工作了,也是一样。慢热的我常常被冠上“安静”“不说话”的标签。

但事实上,我多么想要表达自己呀!一旦有人愿意与我深交,我便会秒变话痨,拉着她说个不停。那些愿意靠近我的人,我都把他们当宝贝,除非他们主动离开,否则我不会推开他们。

突然想起,前两天看到蒋方舟在《奇葩大会》里说到,她不想再讨好别人了。我才发现,我曾经是个讨好型人格的人,或许现在也是。

那些嘴上说不出来的话,就把他写下来吧!把不敢与人语的梦想,埋藏在文字里。在文字里,构造一个自己的理想世界,去文字里寻找不一样的自己。

或许,让心平静下来,安安静静地写字才是最纯粹的。不再关注不属于我的,不再期盼未曾拥有的,也不渴望能与什么样的灵魂碰撞。

当然,如果你要来,我也不阻拦。

就像前些日子,我写下了《不是生活太无聊,只是你还不够有趣》,也不曾预料它能给我带来什么。直到陆陆续续获得很多个喜欢,有很多人留下发自内心的评论。甚至有人简信我,感谢我的文字把他从昏沉的梦里唤醒,激起他对生活得热情。

我才知道,原来我的文字,也可以对别人产生影响,哪怕只是一点点,我都觉得倍感欣慰。也许大多数人写下评论后,依旧按部就班,早九晚五。但只要有一个人,因此开始新的尝试,新的生活,那就值得雀跃。

安安静静地写字吧,不去在乎别人的眼光。潇潇洒洒地走路吧,不再跟随别人的步伐。自由自由地生活吧,不去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篇13:从另一个侧面看范进

课文后面的“思考与练习”中说“你怎样评价范进这个人物?”我在预习时布置学生完成这题, 在未进行任何指导的情况下, 让学生自由地阅读, 自由地归纳, 在课堂上让大家讨论, 其结果就与我们的传统认识有很大的不同:

1. 意志坚强, 不达目的不罢休。

范进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他考了多次, 连一个秀才都考到老了才弄到, 自己家里穷得连锅都揭不开了, 他还要去参加乡试。他去参加乡试, 没有盘缠, 去向丈人借, 丈人不但不借还骂了他一顿, 教育他说:“趁早收了这心, 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 每年寻几两银子, 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他还是不听丈人的训导, 自己偷偷地跑去参加乡试, 他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 自古无场外的举人, 如不进去考他一考, 如何甘心?”他不去考一考就不甘心, 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坚强意志。他丈人没借给他去参加乡试的盘缠, 他“向几个同案商议”另想办法, 瞒着他丈人去参加乡试。在考完试, 出了场就回家, 不像其他的人还去游玩闲逛, 他为的就是家里已经饿了两三天了。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他都坚持去考, 结果就考中了举人。

2. 礼貌待人, 谦虚为人。

他一般对人都要拱手作揖, 在中了秀才后丈人还要教导他说:“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 扒粪的, 不过是平头百姓, 你若同他拱手作揖, 平起平坐, 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 连我脸上都无光了。”说明他平时对家门口的人都是“拱手作揖”, 热情问候, 自己并不“装大”。在丈人对他进行一番粗暴无礼地“训导”后他还是说:“岳父见教的是”, 并不辩驳。他丈人这样傲慢无礼地对他, 在他最关键的时刻不借他考试的盘缠还骂他, 但他中举人后仍然对他丈人十分尊重, 还赠送六两多的银子给丈人。他在中了秀才后, “次日, 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说明他对相邻们有一个起码的礼节。不是那种中了秀才就看不起相邻的势利之徒。

在中举后, 张乡绅来拜会他, 他仍然能够得心应手地以礼相待, 与张乡绅平起平坐, 而无半点拘束感。说明他懂礼貌, 不感到自己的卑微, 他对人处事不卑不亢。

3. 忍辱负重, 胸怀大志。

在亲戚都不帮的情况下, 可见周围的人就更不同情他了。对来自周围人们的侮辱、轻蔑和嘲笑都默默接受下来, 不敢有丝毫的反抗。例如, 在他中了秀才之后, 胡屠户依旧说他是“现世宝”, 他居然“唯唯连声”, 不作辩解;为参加乡试去借盘缠, 又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 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屈辱之至。他都忍着, 为的就是将来能飞黄腾达, 为的就是能考上一个官, 改变这个现状。

4. 屡败屡试, 相信自己。

范进怀着对功名的热切期望不断地应试, 又不断地失败, 除了周围人们的轻蔑和嘲弄外, 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他在别人的嘲笑中考上了秀才, 人们都认为, 他头发花白了, 很是可怜, 宗师怜悯他, “舍与”他一个秀才。但是他并不就此罢休, 回来后, “约了一班同案的朋友, 彼此来往。……做了几个文会。”在中了秀才后, 他并不是寻一个馆赚钱过日子, 也不是那种无所事事地闲逛的人, 而是为乡试做准备。即使别人认为他的秀才是宗师看见他老, 不过意, 舍与他的, 他也不相信, 他认为自己文章火候已到, 宗师也是这么说的, 就应该去考, 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 关键是自己去奋斗, “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于是他就排除一切困难去参加乡试, 果然一考就中了举人。

篇14:另一个你的散文

他说,告别之时,世界仿佛都已塌陷;她没有说,三个月之后,你已抱得如花美眷。他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她没有说,我的念念不忘,不过是试探。

你看到黑天鹅轻盈迷人地在舞台上旋转,又何苦非要见藏在绸缎舞鞋里那双伤痕累累变形的脚?

有时,沉默不言,并非不知道,只是不屑,是懂得,是悲悯。

分手后,一年半载见上一两次,她真的不知道在他心里,自己是旧爱还是老友。情谊还在,牵挂还有,不至于绝然不见。她思忖着他的时间选择:太太出差或者休假了,不用找理由晚归,也不必把约会(如果算是约会的话)控制在恰当的时间内。是的,他依然关心她,她也会跟他聊那些不太会跟别人聊的事,他们也许都还懂得对方,仍旧默契,只是,彼此间隔着一个人的距离,不能触摸,无法跨越。

有些事可以无所不谈,有些话却永远不说。她肯定,如若要取舍,被弃之不顾的一定是自己。她曾经认为他跟别的男人不一样,后来她看到,他与他们并没太大差别,在扑面而来的琐碎日子里,慢慢融入芸芸众生,又有挣扎和不甘。最好有那么一点爱情,不要太多,也不要太重;能给平淡的生活一点小刺激,却万万不能成干扰;可以在瞬间激情燃烧,又随时能抽身而退。

这已不是她想要的爱情。看着他消失在夜色深处,她想,或许该发条短信,晚安,或者别的什么。其实她很想说,谢谢你曾拒绝我。在人生的各种可能中,你的拒绝封堵了某个路口,当我转身而去,看到了另外世界的色彩斑斓。

情路上,总有一些人拒绝我们,也总有一些人被我们拒绝。总有些不忍放手,愤怒怨怼,失落沮丧,等岁月缓缓走过,突然有一天,在告别的那个路口,你会淡然释怀,甚至心生感谢。

她很想坏坏地问:“当你太太使用高档化妆品,享受日本温泉之旅,体验新款手机防抖功能时,你还会像当年教育我要‘朴素’一样语重心长?”在他眼里,她是高傲的大小姐,他对她的“奢华”认为理所当然。后来她明白,不满的根源在于,那份好生活是她赚的,而非他的“赐予”。他需要以绝对的强势,掩饰自卑怯懦。

他将她曾经送的包放在桌上,拿包的手上没有婚戒。她不动声色地看着这一切,猜测他把戒指放在了哪个衣兜里,心里笑着提醒自己:别太过刻薄。

顶级酒店的下午茶,如此蔓妙美好,她配合着他的气度不凡,除了黑色皮鞋里探出的浅色袜子和衬衫袖口露出的深色保暖内衣外,一切都无可挑剔。她听着他的恢弘计划,听他漫不经心地说刚刚升职,成为机关大院里最年轻的副局长,像欣赏漫画一样看他的辉煌。她突然很庆幸,自己被“推出”了这样一个奋斗者的人生轨迹。她更愿意从容地看一路风景,而不是竭尽全力往成功的巅峰拼挤。她曾经执着地要站在他的身边,现在知道自己当不了一个大家庭的长嫂,担不起一个家族,一个村,甚至一个县的重托!

曾经,那般不愿放手,如今回首,已然知道,“那些转错的弯,那些流下的泪水,终究成全了现在的自己”。

有些事注定成为故事,有些人注定不再相见。

偶然地,在听音乐会的时候,她会想起他站在舞台中央,指挥合唱的样子。他拉小提琴的沉静,抢篮板球的矫健,还有外套搭在肩头背对斜阳的灿烂笑容。在青春岁月里,他一直是她的激励,安慰,还有痛。她坚持每一次早操晨跑,只为看到他领队时的背影;她费尽心思地参加合唱队,只为看他指挥时额头前甩动的一绺黑发;她观看每一场的篮球比赛,只为追逐他球场上奔跑的脚步;她找遍整个图书馆,只为一本他随口提及的小说;她按着古典音乐指南上的目录,倾听每一位作曲家,好有机会在他说出某个乐曲时插上一句……她是如此痴迷,如此努力,只为能够踮起脚来,和优秀的他站在一起。

她要给他一个惊喜,在那些个刻苦攻读的夜晚,想象中的相见给她最大的慰籍。当她终于拿到他所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她兴高采烈跑到他的宿舍门口,她看到了另一个长发飘飘的女孩儿。

她依然会在校园里寻找他的身影,关注每一条跟他相关的消息,她努力让自己的名字和他一起出现在奖励名单、优秀校友录上,从最初的心有不甘,到慢慢学会和心中的他相处,一切都成为年少的记忆,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如果某一天再见,她希望自己依然是一个卓荦优雅的女子,不因岁月而平庸。只是,她没有去寻找再一次的相见,甚至有意无意躲着各种校友聚会,她害怕风尘模糊了他一直年轻的面容。

不管是“那些不忍放手的,念念不忘的,最終都定格成了风景”,还是“如果过去还值得眷恋,别太快冰释前嫌。谁甘心就这样,彼此无挂也无牵”,都感谢那些曾经拒绝我们的人,他们给我们更丰富的人生可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洞悉人性的明媚和幽暗。

“指缝太宽,时光太瘦,蓦然回首,惊觉岁月忽已晚”。这一刻,或许心中有泪,却无语无言。如果错过你是我的错,人生何妨“将错就错”?

(摘自《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我的遵纪守法小故事下一篇:班主任培训资料:班主任的家访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