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安静的地方的散文

2024-04-24

有一个安静的地方的散文(精选18篇)

篇1:有一个安静的地方的散文

有这么一个地方抒情散文

虽说车行在乡间公路上,但不知这条公路通向何处。

打开车窗,风儿敞进,车外炎炎,车内清爽,四顾郊野,满目葱茏。夏半时节,到处都是绿的,绿的人赏目,绿的人心动。叶子,绿到了极致,庄稼,绿到了繁盛,草芥,绿到了顶点。生来夏花格外美,青果微黄沁清香,草穗飘拂坦荡荡,大田庄稼翻绿浪。一切都在绿色的衬托下,都在绿色的掩映里,都在绿色的裹挟中。

水泥路的村村通到了尽头,黄土的乡间路才开始。

这乡间路,一段板结、一段浮尘、一段沙石、一段坑洼,一汪积水,凹陷着车辙痕,清晰着畜蹄印儿,零洒着羊粪蛋儿,少许的牛粪片儿。路边,车前草长得叶大穗长,黄土路漫黄,草翠绿镶边,忽直忽弯,忽隐忽现,高低起伏,缓油抵挡,艰难前行。

一片树林到了,车泊在青草地上。

树叶婆娑,清凉遍洒,炎热全消。仰视,树木枝叶繁茂透过缕缕阳光,平视,树干黢黑疏密有致不见边,俯视,绿草茵茵铺满地表望无际。耳听,各种鸟鸣声声,麻雀、喜鹊、斑鸠、啄木鸟、野鸡、野鸽子……现身影各展歌喉,感觉,蛛网不断缠臂,蜘蛛、牛虻、蚊子、花大姐、蠓虫、蜜蜂、蝴蝶……闹嚷嚷目不暇接。草地密的看不见地皮,白的、粉的、紫的、黄的、红的草花,有些显摆的点缀在草丛中。草地上闪烁着跳跃的阳光,草丛中飞舞着自然的生灵,阳光把草地映的忽绿忽黄,草虫烦煞人咬的忽疼忽痒,树叶静止复摇曳,鸟鸣远去近又来。耳听鸟语,嗅闻花香,眼见碧绿,享受清凉。

一袭小马扎,两瓶矿泉水,风翻几页书,嚓嚓镁光闪。非常惬意,惬意非常。多少年没见过这样的景色了,多少年没近距离接触这样的美景了,天籁之音绕耳,天生美景在目,天作之合宜人。

流连留恋,踱步向前。

天晓得出树林不远就是一片浩瀚的`蒲草芦苇荡。看样子蒲草与芦苇是天生的好搭档,蒲草丛丛簇簇相连,芦苇密密匝匝成片,水鸟在茂密处鸣叫,呼沓沓飞起来几只灰色红腿的大水鸟。这儿一个水洼,蒲草环绕展弧线,那儿一处坑塘,芦苇划水荡涟漪。

美的最是风儿徐来的时候,芦苇沙沙响,蒲草轻轻摇,柔声细语,似嗔似矫;

再美的是阳光照射的时候,蒲草正面黄,芦苇背面绿,黄绿相间,百般柔媚。

多腿儿的小虫在水面疾速划出一串涟漪,成堆儿的小蛙在水边隐现身形熙熙攘攘,水草有的伸展有的拉直,水面一会平静一会冒泡,走近的是塘埂水洼偏高处,离远的是水中塘墩不可及。脚下湿滑裤腿沾泥,脚窝渗水亦步亦趋,淡淡的苇叶香,甜甜的蒲草味,那通向深邃的小径让人觉得深不可测。

这个地方,是盲目间来得,这个地方,是梦幻里想见。夏来寻觅此番美景,秋来再看蒲棒芦花,可能那片树林也是金黄叶,枫叶红,走着,品着,想着,只要再来就一定能看着。

篇2:有一个安静的地方的散文

总有一些风景让人留恋,总有一些亲人让人牵挂。在那遥远的地方,那曾经的亲人,慈爱的老父亲,用一生的岁月,一世的爱,关爱着孩子,温暖着孩子,但却郁郁而终,让人叹息。

坐在风雨桥上,望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倾听点点滴滴的笑语,给人安慰,让人欣喜。回首过去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知道在那遥远的地方,那些春景,是否还在。那个亲人,是否安好。那些容颜是否还有人想记起,那些故事是否有人叙述。

有月光的夜晚,总喜欢在村里瞎转悠。因为离开家乡很久了,静静在乡间小道漫步着,细瞧那些林间的飞鸟,是否变得陌生,静观那破旧不堪的房屋,是否布满尘埃,挂满蜘蛛网。不曾想,曾经这里居住着一个年迈的老父亲,用一生最美的时光为儿子打下家业,用爱温暖孩子一生,但百年归老之时,却是这般冷清,因为儿子不孝,曾经的努力,曾经的辉煌,离去后,一丝不存。犹如一片浮云,一阵风,飘去后,就再也寻不到那种感觉。

时间都是无情的,悄悄划过我们的身旁,偷走我们的岁月,剪断我们的梦想,却没问过我们愿不愿意。这个年迈的老父亲,就是我的.三爷爷,他为儿子操劳一生,张罗婚姻,置办家具,奔走一生,忙碌一生,却没有得到儿子的丝毫理解,点滴安慰。

在岁月之河中,活着都是身不由己的,命运很多时候都自有安排。在家乡,三爷爷是一个老知识分子,热爱文学,喜爱阴阳学说,但由于生活原因,最终也没走上文学之路。心疼儿子,一辈子的心血都留给儿子,一头牛,几顿粮食,但到离去也没得到儿子的安慰。

曾经有一个暑假,走了很久,天色暗下来,月亮挂满村庄,才走到家门口。无意间,闻到一股旱烟的味道,原来三爷爷一个人坐在皂荚树下叹息。他告诉我,我叔叔回来了,性格大变,变的无法理论,眼里容不下任何人。离开家十五年了,杳无音信,苦了家人,荒废了青春,害了自己。十五年的时光,三爷爷从中年变成老汉,从希望变成失望。所有梦想和激情都浪费在黄土地里,。那个夏天,听说三奶奶夜夜牵挂着儿子,待到叔叔离去不久,茶饭不思,郁郁而终。

可是,对于每一件事的发生,我们都无法把握。在那天深夜,叔叔喝了很多酒,像一个疯狗一般,把三爷爷准备的粮食,偷偷卖掉,那些老祖宗留下的家具,全部烧毁。全村人看在眼前,却无能为力,三爷爷睡在我家,才躲过了一劫。但他对叔叔的关爱却没有变过,反而认为自己哪里错了,让儿子不高兴,还是依旧晨出幕归,忙里忙外,为儿子张罗婚事,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

人脾气上来谁也把握不住。至从那次以后,叔叔经常对三爷爷拳打脚踢,任意辱骂,村中人都来劝,他也不听,反而认为三爷爷有错。那段时间,三爷爷在外忙碌,在家还受气,不久大病一场,老了很多。叔叔在家,好吃懒做,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管。三爷爷不忍那些田地荒废,春风来的时候,仍然拄着拐杖,坚持下地干活,月亮出来,才慢慢回来。

上天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赐你花香,赠你玫瑰,必定也会有强风暴雨,月圆月缺。那是春节的时候,家家都在放鞭炮,而叔叔却在村里闲逛,把自己当成英雄,喝了点酒,用一把刀刺伤了别人。就在当天夜里,那个人顾了一些朋友,冲进三爷爷家里,乱砸一通,打了叔叔一顿,血流一地,独自呻吟。三爷爷向对方跪下,才留下他的性命。三爷爷细心照顾他一个多月,端饭送屎,时常陪叔叔聊天,才让叔叔度过那段艰难的岁月。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那件事后,叔叔对三爷爷照顾不多,有时候三爷爷下地干活,他几乎没准备饭菜。春去秋来,由于三爷爷多年染病,又是寒冬,旧疾复发,一病再也没有说过话,呆呆望着窗外,指着月光,几天后就去世了。三爷爷的离去,叔叔大哭,却无人懂得他为何伤感,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在遗憾中度日,在孤独中行尸走肉,郁郁而过。而曾经再也回不去,那些人,那些情,一辈子也还不了,那些遗憾,将随他一生,挥不去的阴影。

人生最痛苦的事就是生不逢时,自己想做的事没完成,三爷爷逝去后,给叔叔留下一大笔钱,但他却几天就用完了。子欲养而亲不待。三爷爷奔忙一生,劳苦一生,好生活都没得享受,好岁月没得静赏。一生就已匆匆走完,看着那孤独的坟墓,不知道是否会让叔叔有所感悟,他不知道,那些人,一旦离开再也不会回来。

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小小的村庄,阳光温柔,春水变绿,清风拂过,给人清凉。但那老父亲却永久沉默,望着他不成器的儿子,遗憾而睡。

篇3:有一个安静的地方的散文

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日前在杭州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文学创作讲座, 在讲座中, 王一梅说:“现代生活节奏很快, 家长们都很忙碌, 在匆忙的节奏中, 人容易变得浮躁。”王一梅认为, 家长要让孩子坚持“读”书, 用看书的方式, 将自己的内心沉静下来, 在字里行间, 去发现文学的美丽, 尤其是文学的内在美。在日积月累的读书习惯中, 让孩子能够被文学所吸引, 能够主动走进儿童文学的世界, “我很感谢我的母亲, 她培养了我从小坚持读书的习惯。我觉得每个孩子的内心都该有个安静的角落去读书。”近年来, 王一梅的作品有了一些突破。她说, 以前的创作会更倾向于幻想世界, 关注的是自己的内心想法。而现阶段, 她创作了一些具有现实世界意义的作品, 同时也在写小说。“就作家本身而言, 都会挑自己熟悉的领域去进行文学创作, 从我的经历出发, 我可以从事教师领域、大学生群体等等方向的创作, 但至今为止, 我一直觉得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王一梅说, 儿童文学, 是最直接明朗、纯真的, 表现的都是真善美的世界, 写的都是人类的最初状态。每当沉浸在创作中时, 总能唤起自己美好的童年回忆。

篇4:“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这支歌是唱西双版纳的,曾经有位老摄影师对我讲起过它的美丽和神奇,那宁静的傣家竹楼,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还有那大片大片的,凝着绿色之魂的、莽莽苍苍的热带原始雨林,这一切,都勾起了我对她一往情深的迷恋。我想,也许会有一天,一个带着向往和惊讶神情的汉族姑娘,是怎样地在美丽的夕照中,来到一座傣家竹楼歇脚的。

当我真的飞越重重大山,来到西双版纳这美丽而神奇的地方时,雄奇的大山和澜沧江的湍流,使我感受到了高山峡谷中大江的奔放、凝重和清丽。妩媚的美和深沉的力,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奔流不息的澜沧江,用她甘美的乳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哺育了傣、瑶、哈尼、布朗、基诺等十几个勤劳、勇敢、美丽的民族。

别具一格的民居

曾经有这么一首动听的歌:“不愿走,你别走,请你住进小竹楼。”这可当得上傣族故事集、风情录的民居——干栏式竹楼,曾让我非常的向往。每到一处,我就细细留心各式各样的竹楼:竹制的、木制的,供人居住的,给人观赏的,坦露在街路边成行成片的,掩映在绿荫中小巧精美的。西双版纳气候炎热,潮湿多雨,这种干栏式竹楼具备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理特点,傣族、哈尼族、基诺族和部分其他少数民族,住的都是这样的民居。民居多在山岭间的平坝地,常年无雪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达21℃,没有四季的区别,只有雨季与旱季的不同,这样的自然条件创造了合宜的干栏式住房,因住房多用竹子建造,所以称为“竹楼”。(据悉,西双版纳政府在2008年已经立法,开始保护这称为“西双版纳民族之魂的”傣家竹楼了。)

按傣语的音译,竹楼是“凤凰展翅”的意思。传说是傣家人得了凤凰的灵感而建成的。美丽的传说是这样的:很久以前,傣族的竹楼系建房始祖帕雅桑目底首先创建。这位建房始祖,最先是受到海芋叶、芭蕉叶可以挡雨的启示,用树叶建盖了一间平顶叶屋。但平顶叶屋根本挡不住雨,人们住在屋里照样遭受风吹雨淋。尔后,他又在猎狗坐地淋雨姿势的启发下,建盖了一种称为“杜玛些”的狗头窝棚,将平顶屋面改为偏厦,这种屋子可以避雨,但仍不能避风、避湿,大雨不时飘进屋内,屋内的地面上泥水横流,不便居住。帕雅桑目底决心重建一种既能遮雨,又能挡风,又可防湿的住房。他不断地建,不断地拆,但始终没想出一个好的建房方案。一个风雨交加的早晨,他突然发现有只金凤凰飞来落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低头垂尾,两翅微张,双脚立地,做出一副欲飞之势。帕雅桑目底在金凤凰的启示下,突然想出了建盖高脚竹楼的主意,按凤凰低头垂尾张翅之姿,建盖了“烘亨”竹楼。后来演变为现在的竹楼。 传说,也许揭示的是傣家人从远古到现在居住房屋样式的演变,无论怎样,总包含了傣家人对先祖的崇拜和热爱。

传说为傣家竹楼增添了几分神采,这种两层的高脚竹楼,也称得上是傣家造型艺术的佳作。除开房顶,柱子、椽子、楼板、楼梯全用竹子制成。每座竹楼至少由16根柱子支撑,外形像一顶巨大的帐篷支在高柱上。上竹楼需要脱鞋,楼上四周用竹篾围住,屋内隔成两半,门外的走廊一头搭着梯子,一头接着阳台,既简便清雅,又富有诗意。竹材易于加工,粗竹做房屋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木板或用竹篾,屋顶铺草。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空四周不用墙,供饲养牲畜与堆放杂物,也在这里进行室内春打粮食等农活。楼上有堂屋与卧室,堂屋里设有火塘,是烧茶做饭,一家人团聚的地方。堂屋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前廊有顶,是主人白日工作、吃饭、休息与待客的地方;晒台露天无顶,多在楼的一角,是主人盥洗、存放水罐和晾晒衣物和农作物之处,这一廊一台是竹楼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样的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迅速,下面与地面架空,四周墙壁透气,所以整座竹楼一防潮湿,利于透气散热,二可避免虫兽侵袭。

傣家的竹楼,与西双版纳盛产种类繁多的竹子有关。有粗如水桶的巨竹,挺拔茁壮的龙竹,黄绿相间、色彩斑斓的黄金间碧玉竹,婆娑袅娜的凤尾竹,煮竹筒饭的香竹,做扁担的黄竹,带甜味的甜竹,苦如胆汁的苦竹……用它们来建筑家园的勤劳智慧的傣族人民,世代居住在这冬暖夏凉、整洁清爽的竹楼里,送走了无数个春光秋月,夏雨清风。

古朴迷人的水井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人们把傣族称为“水的民族”。傣族人爱水、恋水、惜水、敬仰水,水成了他们表达爱慕和祝福的吉祥物。在泼水节的日子里,我领略了这个温和而聪慧的民族是怎样的狂欢;还听说,1961年,连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在这里身着傣服,将一滴滴饱含深情的圣水洒向各族人民,因此,在泼水节这一天,被从头淋到脚的客人,谁也不会为此而嗔怪的,傣族人对水和水井的珍爱,无异于生命,老一辈人甚至认定,傣乡的水井是有井神的呢。

傣寨边的水井建筑,实在是古朴又迷人,与内地常见的水井大不相同。据我所见,有塔式建筑,房式建筑,圆柱形建筑和房塔综合建筑。井身的造型多以傣族崇敬的大象、孔雀和佛塔来装饰,塔尖串串银铃,清风掠过,叮咚悦耳;塔外壁镶嵌着各种各样的珠宝和明镜,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亮,这井边也就成了傣族姑娘梳妆打扮的好场所。还有的井罩上东西两面是白色的雕像,北面是开屏的孔雀舞姿,这独具匠心的水井建筑,足见傣族人对水的一片深情。每逢到了“祭井日”,他们还要把井罩建筑彩绘一新,敲响铓锣和象脚鼓,欢歌起舞。

“傣家跟着流水走”,这句话足以表达傣族人民对水一往情深的依恋。他们自古以来就信奉“有树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人才能生存”。于是丰富的流水就成了傣族建寨的首要条件,所有傣族村寨,无一不傍水而居,而水井也是傣族村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尤其是早晨、中午、傍晚这三个时段,人们像成群的蝴蝶汇集在水井旁,使水井成为傣族村寨最亮丽的风景线。

在到景洪的橄榄坝,我看到这里是古井保留较多的地区之一。井边摆着傣家人取水的长杆竹筒,清幽幽的井水,喝一口沁人心脾。而曼燕寨的古井,是帽上加塔的建筑,掩映在百年菩提树和绿色的椰林中,井边不远处是一座佛寺,也自有一番迷人的景色。

傣族佛塔与佛寺

在西双版纳,听到傣族民间有这样一种传说:佛主(释迦牟尼)涅1千年时,世上降生了一个叫帕雅苏克的人。这人一生都忙于建佛寺和佛塔,要在世间建佛寺84000座,佛塔84000座。据说西双版纳的第一座佛寺就是他动手建的。难怪全民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村寨,佛塔佛寺特别的多,享有“塔乡”的美誉呢。这叫人想起,唐僧师徒取经去西天的路上,也曾遇到过驱妖镇邪的佛塔,众师徒虔诚扫塔,情意殷殷,有歌儿唱道:“塔铃儿响声声,知是宝塔第几层,一片片禅心悲众僧,驱散妖雾乾坤净,换来晴天月儿明。”佛

塔,在傣乡是镇妖降魔,保佑平安的象征。传说古代有个恶魔常常兴风作浪,把灾难带给人间,佛祖巡视传教得知,便降住妖魔,并建佛塔将其压在山下,百姓得以平安。

傣族全民信奉佛教,所以几乎村村都有佛寺,与此相关的禁忌也多。例如当地规定佛寺的对面不许建民房,民房楼面高度不得超过佛寺中佛像坐台台面之高。由于经济上的悬殊差别,百姓的住房本来在大小和质量上无法与头人相比,但在建房上还是做了许多规定,例如百姓住房不许建瓦房,廊子不许有三间,堂屋不能用六扇格子门,楼梯也不能分作两段,只能做一段直上直下,楼上、下的柱子不得用整根通长木料,柱下不许用石柱础,房屋不许做雕刻装饰等等。在这样的限制下,使本来就很简便的竹楼更不能在技术上得到改进,大量竹楼不能保持较长的寿命。

西双版纳的佛寺由维罕、哄和波苏三个部分组成,维罕(佛殿)是佛寺的主要建筑。雕梁画栋,雄伟壮观的维罕内供着佛祖释迦牟尼的巨型雕像。哄又分为哄坦(藏经室)、哄暖(僧侣卧室)两种。波苏(佛亭)是佛寺的一种外形似塔的附属性建筑,它代表着佛寺等级的高低,凡历史悠久,等级较高的佛寺则建有波苏。波苏还是僧侣议经,推算宗教节日,举行忏悔和晋升佛爷之地。在版纳,每个傣族村寨都建有佛寺,进门是一定要脱鞋的。因为笃信小乘佛教的傣族人认为,佛寺是神圣的洁地,穿鞋进寺就亵渎了佛,是对佛的不尊重。于是,在曼舂满佛寺,脱鞋进寺的一刹那,仰望维罕那高高的重檐飞角,我这汉族女子,也不由得产生了敬意。

诗情画意傣家寨

来到西双版纳,让人感到最富诗情画意的,莫过于傣寨风光了。画家、摄影家喜爱它的旖旎风光,文学家、艺术家捕捉它的迷人情趣。寨子临水依山而建,四周竹林环绕,果木成行,寨头有一棵几人合抱的榕树,枝桠茂盛,藤条交错,傣家人把它看作“神树”。那幢幢竹楼掩映在青树绿竹之中,小巧玲珑,造型别致;古老而巨大的菩提树下,有着一座庄严的建筑精美的佛寺,金光闪闪,幡联飘拂,阵阵热带花儿的幽香随风送来,一片清幽恬静。寨子中心视觉开阔,有高大的榕树与菩提树,还有用来写经的贝叶树,以及香蕉、椰子、槟榔、芒果树,给寨子洒下一片片浓浓的绿荫。还搭有一个一米多高的土台,叫“寨心”,人们是不能随便去碰的。因为按傣家人的习俗,“寨心”是人们最尊重的地方,是有神灵的。

傍晚的橄榄坝傣寨,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候,远山含晚照,近水映夕阳,凤凰树托起一片轻柔的落霞,灿若红绡,置身于澜沧江边的我,真想能逢上一群江边沐浴归来的姑娘,带着轻风、水汽和微笑,在绚丽多彩的晚霞背景里,显出舞蹈般动人的剪影,娉娉婷婷穿过凤尾竹丛,走向自家的竹楼。于是,我便与她们同去领略那竹楼中的故事,围着竹楼上摇曳的火光,听傣家歌手唱那古老而又深情的“赞哈”。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西双版纳密林里有一只歌喉婉转动听的鸟名叫“糯可洛”,它的歌声使一位美丽的傣族少女听得如痴如醉。嫉妒的头人射死了这只鸟,姑娘怀念它,学着它的声音,唱出了傣家人的悲愁和欢乐,于是姑娘成了傣家人的第一个赞哈。“没有赞哈,就等于菜里没有放盐巴”,这成丁傣家人最爱说的一句口头禅。

傣族简介

我国傣族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拄祜族佤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附近其他县,人口约150万。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漫长的历史中有多种称谓,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

旅游小贴士

别具风情如“凤凰展翅”的傣家竹楼是位于中国云南省最南部曲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名片,它距离省会昆明约550余公里,乘汽车9小时可到达。每天也有从昆明到曲双版纳的直达航班,空中飞行时间约50分钟。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十分方便。

篇5:有一个地方叫家网络散文

《有一个地方》

有一个地方,可能小的不起眼,却时常让人牵挂;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坎坷不平,走过了就在心里常住下。

这个地方她不是太热闹,也不是很繁华,却从不寂寞,让人难以放下。她就静静地流淌在我们心中,让我们想起就激动万分,想起就泪洒天涯。这个地方,她就是温暖的家。

是我们曾经出生的地方,承载着童年的欢乐与忧愁,承载着漫漫的思念和期盼,承载着泪水与欢笑,承载着爱和默默地关怀。

这个地方,对于我们每个人,意义不同,不同凡响,会让我们浮想联翩,不能忘怀。因为这个地方,是我们永远的根,有我们爱着的爸爸妈妈。

无论我们在哪里,漂泊流浪,天南地北;不管我们走的多高,多远。在我们的心里,都装有一个归家的梦幻。梦的天边,就是那个熟悉的小屋,还有门前开着的槐花。

我们在外打拼,不管多累多苦,多么艰难,人前欢笑,人后伤心。可是,只要想到那个地方,听到乡音,接到家里的电话,心就会柔软,就会热乎乎的。我们一生念念不忘的就是,回家!回家!

童年长长的小路,是儿时记忆最美的风景;路旁等待的妈妈,是游子心中最温暖的一幅画。还有父亲的叮咛,乡亲的微笑;雨中的油伞,袅袅的炊烟。就那样铭刻在心头,成了岁月里,一幅抹不去的,美丽的彩霞……

《有一个纺车》

我见过火车,汽车,电动车,自行车。可记忆里最深刻的,还是妈妈手摇的那个纺车。尽管现代的车,变了很多,很多,可吱吱呀呀的声音,一直回响在心窝。

妈妈就那样坐在屋里,一边微笑,一边轻轻地摇着纺车。轮子不停地旋转着,手中的线长长的,就像岁月,一段接着一段。妈妈摇过了青春,摇走了日月;摇来了晨曦,摇去了小河;摇去了妈妈一头的黑发,摇给妈妈满脸的皱褶。

童年的日子真难忘,留下深情的一首歌。回忆勤劳的妈妈,炕前的纺车。她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温柔,成了生命里,长长的车辙。

是啊,现在的车,有很多很多,各式各样,可我还是最难忘妈妈的纺车。妈妈的歌声,仍在耳边飘荡;记忆里的纺车,让我们刻成了神话里的传说。

家乡的路啊,爸爸妈妈走过,我也走过;还有门前的白杨,小屋的灯火,在回忆里闪烁。姊妹的祝福,田野的瓜果,乡邻们的快乐。那一幅幅画面,是梦中远方的辽阔。

大雁啊,慢点飞,请带去我轻轻的诉说;小船啊,慢点跑,请划走我的寂寞。我的亲人,可爱的家乡,温暖的纺车,村头的大树,是我心中永远的歌……

《有一个小院》

灰色的旧木门,玉米杆的围墙,落了一地的瓜蒌花,高大挺白拔的白杨。厨房边上,一棵壮实的梧桐树,树旁挖有一个圆圆的地窖,用来存放蔬菜和红薯瓜果。

记忆里的小院,常常被妈妈打扫得一尘不染。爸爸在城里上班,只要一有空闲,就忙着收拾房顶,垒瓦砌砖。圈里的小猪哼哼起来,它们饿了。散养的小鸡嘎嘎叫着,有的需要喂食,有的提醒自己下了蛋。

母亲拌好了猪食,鸡饲料。这边,爸爸一使劲,把桶提起,倒进猪槽,小猪开始一边吃着,一边欢唱;那边,妈妈用旧瓷碗,一边咯咯地唤着鸡,一边往里面倒饲料。鸡也是一边点头,一边冲妈妈微笑。

洗完手,换上围裙,就看到妈妈厨房炉灶里,开始升起了火,风箱在扑哧扑哧地响着,一股袅袅的炊烟,从屋顶悠然升起,冉冉飘向了天空。

院子里,一张摆好的小方桌,几只小木凳。桌上一只老茶壶,一个旧茶碗。妈妈从厨房喜滋滋地走出来,为茶壶放进茶叶,续进水,回到了厨房。过一会儿,爸爸端起茶壶,将泡好的.茶水倒进茶碗,一口接一口地品起来,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袅袅的炊烟》

那个袅袅升起炊烟的地方,是家吗?四姐把灶火烧得通红,风箱一声接一声的高声欢叫着。

帅气的哥哥,抱来一大捆木柴,堆在了房后。高大的父亲,举起了手中斧子,一下又一下使劲地砍,我在一旁拍着手,喊着加油。

大姐,二姐,三姐,都要回家过年了。就把一路的寒风,留在门外,让家的温暖,溢满每人的心怀。

母亲开心地往锅里,倒进去一大碗切好的肉片,滋啦啦的声音,在院子飘荡。父亲笑了,哥哥笑了,我也笑了。不一会,肉的香味,惹得我和哥哥口水直流。

过年了,过年了,穿上新衣,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觉真好。父亲把玉米杆院墙扎得更牢固,我和哥哥在堂屋摆好了桌子凳子。窗花上的剪纸喜庆地闪耀着,墙上的年画金鱼想要跳下来,门上的对联笑红了脸。

大门响了,三个姐姐回来了,我和哥哥打开了门。姐姐笑盈盈地站在门前,手中的兜兜,不知又会变出什么好吃的,新衣服,我和哥哥,兴奋地直扑向姐姐。

厨房里,雾气缭绕,四姐帮妈妈揭开了蒸笼,两个人的手,被轻轻烫了一下,直往手上吹气。一个个炫白的馒头,裂开了嘴角。顿时,馒头的香,菜的香,肉的香,还有亲情的馨香,就这样缠绕在心头,挥之不起。 让我的眼里起了雾,不肯散去。这时,欢笑声直冲房顶,直达心间,此起彼伏……

《真的很想你》

真的好想你,在这漫长的冬天。想你在厨房做饭的身影,想你举起手想打我,却不忍我的情景。想你笑着骂我丑女子,想你坐在灯下帮我学习画画。

真的好想你,伤心的泪悄然落下;想你坐在院里洗衣服,想你拿着铁锹种花;想你慈祥的目光和微笑,想你温柔地帮我把眼泪擦。

三十年的时光过去了,我又怎能把你忘怀。你给过我的爱,你承诺过的话。你说秋天要带我去看菊花,给我买新衣,伴着我长大,希望我能考大学,参加工作。然后,再看着我,漂漂亮亮的出嫁。

可冬天刚一来,花儿还未开,树上的叶子没落完,你说走就走了。为什么说话不算话,为什么不看着我长大,想想心里就好痛,写写我又哭啦。

妈妈我好想你,想的你夜里睡不下。想着你声声叫着我乳名,想着你站在门前等我回家;想你着为我缝新衣裳,想着你为我梳头发;我好想牵住你的手,把那个“爱”字说出口。

真的很想你,在这美丽的冬季。写下的字字句句都是思念,也表达不完女儿对母亲的情感;今天的阳光好温暖,多像妈妈你温柔的笑脸。

篇6:做一个安静的人散文

在这纷扰的尘世,能保持一份静心是非常难得的,安静是书中的几行小字,是茶中的一缕清香,是画家笔下的一处山水,是心灵深处的一缕清音。

心静的时候你可以听到山涧的泉水,水流潺潺的声音,你可以听到路边的花开簌簌的声音,你可以感觉到身边的风是柔柔的,你可以闻到空气中淡淡的花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世间的美景万千都比不上心中的风景。一个安静的人,定然是心中有美景的人,他们懂得紧紧的抓住灵魂,不做身体的奴隶,懂得去欣赏沿路的风景,也懂得享受生活中一枝一叶。

安静的人喜欢在书中寻日月,写几行小字,让一笺心事流淌于墨香中,读几篇美文,享受文字中的细雨清风,一颗心,便能穿过寂寞,宛若与灵魂重逢,酒不醉人人自醉,书能香我何须花。淡淡的时光里,最难得的,是那颗淡然的心。

安静的人也喜茶,闲来泡一壶茶,看着枯黄的茶叶在沸水中翻腾,就有如人生的浮沉,待尘埃落定,一切都随风,将经年的往事,折叠在一盏茶香里,唯留一处清幽,在一壶春色里,让那缕淡淡的香,溢于唇齿间,辗转于生命中。

偶尔也会忘记琴棋书画诗酒花,向往耕读生活:旱田几亩,种粮种菜,种竹种兰草;水田几分,养鱼养虾,养蓼养荷花,看楼头的`燕子,飞到谁家,返璞归真,共岁月小清欢。

如果一个人能在心中种植一处安静,就能适时摆脱生命外表的喧闹与不安,因妥帖而睡得安稳,因宁静而生暖。内心的安静可以是闲来一本书,一盏茶,看月圆,赏春花,心如简,淡如菊,聆听花开的声音。也可以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内心独有的那一份自恃,在纷扰的红尘中,心中默守的那抹清凉。

余秋雨说,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都是驿站,为了将来起程不再那么迷惘。

活着,不必和自己较劲,如果你总想驾驭生活,命运终会让你变得随和,如果,你总想追赶时间,你定会变得疲惫不堪,善待自己,让心变得不再慌乱,让脚步走得踏实安稳。生命中,可以没有春日枝头的娇媚,也可以没有绚丽的夏花,但一定要有秋日的静美,和冬日里的那份安静和质朴。

人生最好的丰冨,是内心的安静和平和。安静,并非要到深山老林无人处,才能得到静心,就像修禅,未必都要到山中寺宙,出家剃度一样,一个安静的人,即便是在人山人海中,繁华喧闹中,内心依然会有一份自恃和清凉。

喜欢安静的人,经常处于尘世喧嚣之外,这并非是一种逃避,而是避免不必要的干扰,让心中有更有定数,为的是更好的来判断事物,于纷扰中走出一条捷径来。世间之事皆有定数,但凡大事,定要做到不乱,一个安静的人,必携有一颗淡然的心,于安静的意境中,开出莲花来

生活的起落间,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每一天不可能都是艳阳高照,命运也不会把所有的美好都给你,偶尔也会有阴云来袭。安静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头脑保持清醒,步伐稳健,内心不会慌乱,他们遇到事情沉着冷静,善于分析,懂得思考,不会让不良情绪来影响自己,她们会乘着智慧的羽翼,在悬崖缝隙中,走出一条路来。

一个安静的人,不会被名利所诱惑,有着一颗恬静的心,他们不比较,不依附,把名利得失看得很淡。以一颗随遇而安的心行走在红尘中,不求做抹上最艳丽的那朵花,只求做深山里的那朵菊,用一颗平和的心,对待所有。看淡不是不求进取,也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没有追求,而是平和与宁静,坦然和安祥,离尘嚣远一点,离自然近一点。

安静的人,内心会有一种深邃的澄澈,如静水深流,静,就是生命的完满,水,就是生命的本源;流,就是生命的体现;深,就是生命的蕴集。喜欢安静的人,定有一颗随和的心,为人处世不张扬,态度柔和,胸中自有万千丘壑,为人处事谦逊,懂得修身养性,大凡是成功者,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生命中多少风景,终不抵内心的自在和轻松,繁华落尽,我心中仍有花开的声音,任尘世嚣闹,世事纷扰,皆与我无关,那份干净与满足,最得风流。

罗素说,所谓的幸福生活,一定是指安静的生活,缘由只在安静的气氛中,才能够产生的乐趣。做一个安静的人,定是快乐的。

篇7: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安静而孤独

1、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2、相信爱情的人,迟早有一天会遇见爱情。

3、为什么有的人明明相爱,却又互相伤害呢?就是因为相爱,才会有那么多的执着、期望和要求,总希望他变成我所想的那样,于是也难免会失望、哭泣和怨恨,渐渐就不爱了。――张小娴

4、不到没有退路之时,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强大。

5、这个世界上原本就不存在天造地设的一双,只有付诸努力成为越来越适合彼此的对方。

6、人总在变,有人选择为生活改变,有人选择改变生活。

7、有人说,遇到对的那个人,不是强烈的动心,而是长久的安心C你知道,“他不会走”,无论你多么落魄多么不修边幅,他也不会走。你无需装得多么优秀,多么可人,他喜欢的就是你现在这样最自然的样子。

8、没有爱的生活就象一片荒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要“学会爱别人其实就是爱自己”,让爱如同午后阳光温暖每个人的心房。

9、我们把童年丢了,把青春掉了,去换取一个名叫成就的东西;我们把父母扔了,把自己丢了,去寻找一种叫爱情的东西。

10、真正的原谅,不是删除记忆,而是可以接纳那些“曾经”安稳地生活在你的记忆里。

11、喜欢发呆的人,心里藏着另一个纯净的世界。

12、总有一些时光,要在过去后,才会发现它已深深刻在记忆中。

13、人的生命,似海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14、爱过一个人,是会因为他的幸福而真心欢喜的;只有爱着一个人,才会因为他的幸福里没有自己而难过。

15、一男一女,两个正常人,能心平气和地长久相守,是人世间最大的奇迹。――冯唐

16、不畏将来,不念过去。

17、爱情是生活里最闪亮的那一部分。用一俗气的比喻,是一桌菜里放的那半勺盐。没有盐,什么都没味道,时间长了,还会得病。但要真是有些日子没盐,寡淡的日子还得照过。

18、想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华丽的跌倒,胜过无谓的徘徊。

19、爱是人生中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

篇8:一个好玩的地方

记忆中,小井就是一个好玩的地方。闲来无事的时候,我便趴在井沿上,一个黑糊糊的影子便倒映在井里。我扭头,它也扭头;我冲它咯咯地笑,它也冲我咯咯地笑,一遍一遍,真是好玩。

爸爸总爱用那笨重的小木桶在小井里取水。他轻轻地给小木桶系上绳子,缓缓地打个结,悠悠地将小木桶伸进井里,“咚”地一声,小木桶终于挨着水面了。然后,爸爸用那破旧的葫芦瓢舀起井水给蔬菜喝,一个坑喂一瓢水。他挪一下脚步,我便紧跟上前。井水浇绿了老爸种的白菜、萝卜、韭菜,也滋润了我那贫脊的童年。

有时候,小井的石罅间会溜出几只大螃蟹,它们冲我挥舞着肥硕的大钳子,比京戏里的挂帅将军还威风。我悄悄地跟上前去,用树枝按住它的后背,它那张牙舞爪的样子着实令人害怕。我手忙脚乱地把它赶进竹篓里,任它四处爬来爬去,弄得竹篓哗啦啦地响。就这样,我和石罅间的螃蟹较劲,于是爷爷的酒杯边便有了开心的下酒菜。

浅浅的小井,一度使我家的粗瓷饭碗盛满滋味。每逢酒足饭饱之后,妈妈便端着盛满餐具的木盆,坐在小井旁边,我便学着爸爸舀水的样子,悠悠地放下木桶,使劲一荡,便盈满了水。湿漉漉的木桶边缘挂着串串水珠,一滴又一滴的水声,清晰而富有节奏。清澈的井水滑过我家的瓷碗,细微的碰撞奏起一曲优美的小调。筷子发出清脆而又铿锵的响声,甚是欢快。

黄昏,我坐在井沿上,用手轻抚着青石板,岁月已将它打磨得平整,一股清凉迅速在指间蔓延开来。抬头眺望远处逶逶迤迤的山脉,夕阳的余晖仿佛给它镀上了一层金边,闪耀着金灿灿的光芒。站在盛开樱花的树下,我回眸望去,感觉整个庭院仿佛充满了潮湿的白霜。

浅浅的小井,一个多么好玩的地方。

学校:湖北秭归县第一中学

篇9:诚品: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心念在能力之上,生命在事业之上,希望借由多年来经营文创与美学的经验,把诚品苏州店打造成一个文化的心灵港口,不僅是阅读的场域,更是一个传达温度和故事的地方。”根据相关部门的了解,诚品书店有十五万种书籍,共五十万册。外文书籍五万种,包含日文、英语等语种共十五万册。

经诚品儿童馆工作人员的介绍,苏州区儿童馆内大约有两万册左右的书籍。有别于台湾当地对于儿童早期阅读的十大分类,细数苏州区各展架的呈现书册,有绘本研究、中文绘本、阅读与写作、中国经典、儿童文学、少年文学、知识漫画、儿童美术、儿童生活、儿童流行等,明显区别于中国大陆书店的别致之处是:美学馆、下课读书会等动静交替地提升儿童阅读空间,拓展儿童思维理解能力。

诚品苏州区儿童馆将儿童阅读区域分为四大主题版块:0~6岁儿童早期阅读类书籍、儿童知识类书籍、儿童文学类书籍以及儿童绘本类书籍。

学龄前儿童书籍以浅显易懂的游戏书、有声读物等多种语言方式呈现;儿童知识类主要以中国大陆出版社的自然、科普和数学类的图书居多。

儿童文学类的书籍在中国大陆出版社的世界经典图书、外文原版书册以及西方easvreading books桥梁书的亲子阅读构架中,帮助读者建立良好的阅读关系。同时,对早期儿童阅读的习惯培养进行扎实的文化耕耘。

诚品绘本类书册为中国大陆儿童文化产业带来更多的创新理念,台湾诚品书店热卖的绘本《小熊小熊在哪里》《动物方城市》(电影原著绘本)等。苏州诚品台版绘本主要呈现其热卖的儿童绘本,前阶段热销完毕的《绿野仙踪》,近期主推的英文版迪士尼公主系列《白雪公主》以立体书的绘本表现形式融入了认知、语言、社交、情绪情感等方面,构图复杂,绘画内容也趋于形象具体化;设计构造上运用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促进儿童心智的发展。

意大利、新西兰、日本和印度四个国家对儿童绘本发展的新实价的典范,M.Corraini和Tara Books出版社的新象体现在纯手工制作及适合儿童阅读习惯和美学鉴赏的培养,每个细节兼具艺术性、创意性和趣味性。

篇10:一个洒满爱的地方散文

上帝创造了人类,赐予你幸福,从你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到你会哭了,你会笑了,你会跑了……人生旅程就此开始,茁壮成长。是凡夫俗子免不了就会生病,投医问药,医院成了我们不想去,但又不能不去的地方。有朋友对我说,他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紧张,就害怕,因为他们怕打针、吃药,多难过呀。这让我想起了儿子小时候,为吃药,可以说是用尽了办法,但他还是对你嗷嗷大哭,看他可怜,就是不肯吃药。毛毛头也知道,药是苦的。那时,我们作为父母恨不能替他把药吃了,病好快点好起来,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话说回来,我们毕竟不是医生,遇到病人不太会照顾,特别是针对特殊的病人。

我是一个女人,小时候体弱多病,没少和医院打交道。感冒、发烧、骨折等等,让父母操透了心。工作后,一次意外事故,让我伤到了胃。近二十年来,时好时坏,一直在受折磨。这周的6月23日,我去吴江一院做了肠镜检查。实际上我早该做了,就是胆小,怕痛。实际上,做肠镜没我想像的那么可怕,等我醒来,检查已结束,怀疑自己像没做过一样。

医生是天使,没错。天使是温柔和高尚的,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个好的品性。我们需要你们,更不能少了你们,是你们用春风般的抚慰和高超的医术,为我们送来了温暖,驱除了病魔,重获了新生和活力。

我的老胃病,真是折磨人。我只身赴上海做了胃息肉摘除手术。相隔四年,胃又出了状况,如雨后春笋般又长出了息肉。吴江一院的医生细心检查发现,胃部居然长出一公分的息肉,建议我马上做切除手术。我在上海中山医院手术后,胃还是日夜的疼痛,吃不进一点东西,全部呕吐出来,每天晚上打止呕针也解决不了问题,医生对我束手无策。后因上海大医院病床紧张,只住三天,被迫出院休养,那是在春节前,也想家了。

回家虽好,病痛仍旧无法解决,每天折磨到快崩溃的地步,朋友、老师劝我赶紧上医院继续治疗。无奈只能“二进宫”,医院收留了我,不嫌我上海没治好到他那里去。为我配备一名主治医生,为我服务,有问必答。每天柔声细雨的关爱,无微不至的照顾,慢慢的病情有所好转,不怎么痛,但还是呕吐。一院医生知道情况后,说他们从上海请来专家医生,让我去咨询。医生是一院请来的专家,也是吴江家乡人。他看了我的片子后,对我说,他准备帮我用一种西药,虽有点毒性,但临床用来效果不错,让我试试。我半信半疑,听了医生的建议。大约用了一星期后,效果明显,胃舒服多了,也不呕吐了,能吃一点流汁了,想到能回家过年了,我是从心底里感谢一院的医生,家乡好,家乡的`医生更好。

感谢上帝,是一院让我重获新生,有了活力,不再是以前的“林妹妹”。那时我记得,从上海出院才81斤,那是在冬天呵,随时有被风吹倒的可能,真所谓“弱不禁风”。

篇11: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作文

金黄色的沙滩,亮白色的沙滩,光着脚丫子跑上去,痒痒的。抓起一把沙子往脚背上洒去,又软又舒服,好似柔软的、光滑的被子,粗糙中饱含着细腻,潇洒中不缺细致。凸起来的沙包上,那神秘漆黑的小洞是沙蟹的家。有时把手伸进洞中,调皮的沙蟹还会偶尔用大钳子夹你下,又痒又痛。时不时的你会发现离开洞出来晒太阳的小沙蟹,你可别小看了这些小家伙,它们的鬼点子可多了。你一靠近,它们就尽快地爬走,或挖洞。别忘了,你只有两条腿,它们可有四条腿,不,不,有八条腿呢。

碧蓝的海水,翡翠般的海水,冲击着你,拍打着你。绿色的一条,蓝色的一条,宛如围上了一条围巾。白色的浪花啊,白色的海潮啊,恰似一朵朵白莲花,一块块白玉,一片片白雪。如此美丽,如此梦幻!那五颜六色的鱼儿,摇摆着轻纱般的尾巴,欢乐地跳跃,快活地游着。长的、短的、瘦的、胖的,各式各样的鱼儿,一条一条的,成双成对的,一群一群的……给海南岛平添了几分妩媚。

那在沙滩玩耍的人们的欢笑声,缓缓地流入海水中,刹那间,海水的声音也变成欢乐的笑声。孩子们在沙滩上跑来跑去,有的孩子还获得了战利品——小沙蟹。大人们也带着孩子扑入了碧蓝的海水。

玩累了,鱼、虾、蟹、贝……各种大餐都涌上餐桌,人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准备下午再大干一场。

篇12: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作文

正午时分,我踏上前往玻璃桥的木制通道,通道上装点着色彩艳丽的小花,阳光下正开得烂漫。往上走,渐觉凉意漫延,周围的一切发生了改变。太阳放下了手中的`利剑,戴上了墨镜,温和而舒适。四周烟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穿过加湿区,继续往上走,开始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高大的松树。树上无果,阳光从缝隙中洒下,给大地添置了一扇百叶窗。

午后二时,经过2小时的攀登,我们终于触到了玻璃桥的登陆台。一步,二步,我小心翼翼地走上桥,站在桥的正中央,俯视下面的花草树木,人山人海。一大片一大片的彩色遮阳伞,给清一色的山间带来别样的生机。平视前方,山间全笼罩着一缕烟雾,如同白丝带在尖顶舞蹈、盘旋。

继续前进,忽闻水声哗啦,一个洞口出现在树林中。水流从洞顶飞流直下,虽不是很大,但也算得上壮观。水花在奔腾的水流中蹿来蹿去,仿佛鱼儿在水中欢呼雀跃。进入洞口,一股凉爽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午后三时,准备返回。从山顶往下走,凉爽之感渐渐消散,眼前也不再是朦胧一片,但太阳也没上山时那样猛烈了。

突然间,一个神奇的生物从我眼前划过,接连又是一只,二只,定睛一看,原来是蝴蝶。其中一只停在花上,我仔细观察,顿时异常吃惊。

只见它白色的翅膀上点缀着黑曜石般神秘的色彩,阳光下能反光。看着她动人的身姿,是那样的优雅,我不禁连连称奇。

天色渐暗,天边出现一道红霞,炫染了整片天空。是时候该回去了。

篇13:《一个干净的地方》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文体风格,叙事视角,修辞手法

一、引言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发表于西班牙内战时期。小说中只有三个主要人物:一位孤寂苦闷的老人、两位侍者:一个年轻, 一个年长。小说的背景是一战后的马德里,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创伤, 使人们生活在无意义的虚无世界里。这篇小说体现了海明威一贯的言简意赅风格, 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写作技巧, 鲜明地呈现了由战争所带来的精神空虚, 表现了人们对一个光明、有序世界的向往。

二、艺术特征分析

1、言简意赅的风格

在该篇小说中, 作者运用了简洁生动的场景描写, 简短而真实的对话、以及独特的内心独白, 经典地体现了海明威的简洁文风, 并为读者理解小说主题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在小说的开篇, 作者仅用几句话就明确表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短暂的时间跨度、较少的语句和简明的叙述, 生动地呈现出三个主要人物的生活态度。读者可以感受到咖啡馆的安静气氛以及那位买醉老人的孤独苦闷。

通过简洁的写作风格, 海明威揭露了处于虚无世界中的人们所具有的精神世界, 他们孤寂无助, 但依然保持高贵、优雅的行为方式。

2、叙事视角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 他擅长第三人称叙事视角, 并与故事中的人物保持距离。这样就好像叙述者消失了, 所有的事件和情节都是通过人物的行为、心理活动以及对话来展现的。

在这篇小说中, 作者就像一位旁观者, 淡化了故事背景, 通过两位侍者的简短对话叙述了这位买醉老人的孤寂和空虚。在两位侍者的对话中, 叙述者省略了类似“谁说”以及“谁问”的字样, 缩短了读者与故事人物的距离。叙述者置身于故事之外, 客观地观察着故事场景。在该篇小说中, 作者既没有提到故事发生的时代也没表明小说人物的名字和国籍。这种叙事视角使小说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作者似乎在暗示如此的孤寂生活和失落空虚会存在于任何时代、任何地点, 并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具有普遍意义。

3、修辞手法

3.1对比

在文学创作中, 对比是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在这篇小说中, 海明威巧妙地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

文中故事发生在午夜, 然而故事中的人物却在寻找“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这样一个明显的对比体现了小说的主题:在一战之后, 伴随着美国梦的破碎, 许多人的精神追求面临危机, 他们生活在一个虚无的世界中, 渴望被他人关心和理解, 并寻找一个心灵港湾。

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各自代表人生的三个阶段并形成了在人生态度上的对比。年轻的侍者拥有大好的青春时光, 他想早点回家陪伴妻子, 对店里的老人没有同情和怜悯。而年长的侍者有一定的生活阅历, 所以他可以理解老人的心境, 同情老人的苦闷。他不愿意过早打样, 就是想为这些有心灵创伤的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心灵家园。两位侍者对老人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他们在生活态度上的差异。而这位老人, 虽然很富有, 但他孤单空虚, 只好来咖啡馆买醉, 试图逃避心灵空虚。同时, 老人深夜买醉的行为与他付给侍者小费时的高贵优雅形成了对比, 这也体现了海明威式英雄的典型特征:在生活的重压下依然保持优雅。

3.2 重复

在年长侍者的内心独白中, “nada”一词重复了二十多次。这是一个西班牙单词, 意味着强烈的虚无感, 该词的多次重复加深了小说的主题, 反衬了一战后的情形:人们对生活信仰的缺失、孤单麻木的生活状态、以及无法摆脱这种精神空虚的无助。

此外, “干净”和“明亮”也在文中多次重复。买醉的老人代表着被战争打垮的那代人。他曾经试图自杀来逃避空虚, 然而他也极度渴望平静与安宁, 所以他在咖啡馆这样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抚慰心灵创伤。文中的“干净”和“明亮”指代一个平静的心灵家园, 在那里人们可以逃避生活空虚、慰藉心灵, 同时也代表一种平和安宁的心态。

三、结束语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海明威最经典的短篇小说之一, 也非常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思想。面对现代生活中的“虚无”, 人们试图寻找光明和秩序, 需要勇气来对抗生活中的苦闷孤单, 这也正是海明威想要在文中表现的思想。

通过言简意赅的文字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海明威精彩生动地呈现了虚无世界中人们的尊严、人性以及生活信仰。读过这篇小说之后, 读者会更好地欣赏专属于这位伟大作家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赵敏, 成应翠.世界上最著名的短篇小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2]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M].王峻岩, 等译.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8.

[3]杜寅寅.海明威作品中文学极简主义的体现——以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对话部分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06 (01) .

篇14:台湾:一个处处有故事的地方

台北有两家以“故事”命名的场馆——台湾故事馆和台北故事馆,据说美妙有趣得很,该馆的思路是以人性、温暖、个体、动态的方式,保存台湾、台北前世今生的日常生活记忆,是活的记忆,而不是被钉在墙上的风干的记忆,或被零落拆散的湮灭的记忆。

一个处处有故事的地方,是容易让人产生家园感和认同感的,尤其当它承载了文化传统之根脉的时候。

看台北的街名:士林路、信义路、辛亥路、民权东路、酒泉路、罗斯福路……中国的传统价值、历史风云、故土乡愁与西方印迹,通通化作繁体汉字所标识的空间符号,穿行于这些街巷,我不能不感到此地历史的完整与文化的兼容。

在台湾学会了一个文物学词组——“古迹活化与再利用”。大意是把残存的古迹按原貌修整后,依其自身特性赋予某种日常文化生活功能。这是台湾文博人士借镜西洋并结合本土而形成的文物保护思路。台湾古迹历史短。因此对之分外珍惜。譬如,原是金矿工人聚居地的台北县九份镇,现竟被辟为专门的观光小镇。镇街的狭促一如当年,但是里面却林立着货品各异的手工艺店铺,弥漫着风格化的怀旧风情。因影片《悲情城市》而驰名、已有一百多年采金史的金瓜石矿区,则产业化为“黄金博物园区”——在以金瓜石矿业历史和黄金为主题的黄金博物馆外,完好保存的日据时代的木板地、机车轨、恢复旧观的太子宾馆、日式宿舍群,诉说着此地昔日的沧桑。矿体的地下坑道绵亘六百余公里,第五坑道被专门辟作体验坑道——我被要求戴上安全帽,领了上工卡,宣誓“保证安全”之后。便以“矿工”身份“下坑”。沿途可见真实管道、矿工雕塑。可听见感应式的对话解说,算是重回当年一场。

而文化和建筑规划的中西融合则更比比皆是,宜兰县的“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最让我叹赏。这是一座占地24公顷,散落着多个场馆的优美园区,由一群台湾中青代的顶尖建筑师设计——流水,绿地,黑瓦、红墙、棕色的木质栏杆、因蜿蜒而显幽长的街巷……空灵、温润、错落有致、借自传统民居和二十世纪初台湾街屋的形式元素,被风格化地重新组合,出落成了一个“明快的东方”。如此美好的地方。主要是为了推动民间艺术保存与传习计划,抢救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而设的,秉承传统戏曲、音乐、手工技艺的传艺师,以及研习它们的学员,在此有宿舍,有奖助金,有图书馆,有习艺场馆,如此优越条件,自会吸引后来者承传学习的兴趣。外来的游人和本地居民若对手工技艺有好奇,也可在民艺街坊花点钱,一试身手。

似乎,这里的每一座城市都被”过剩”的匠心巧妙安排、精心设计过,但又处处自在天然、各得其所。它们是实用的,也是审美的,人类精神的蓬勃气韵,在此并未受到物质目标和功利意志的过份挤压。相反,物质的繁荣,似乎只是为了把城市成全为一个个更柔和、人性而智慧的精神家园。

每参观一个地方,都有当地的志工(咱们这儿叫义工)作讲解。常听到志工们这样情不自禁的开场白:“因为热爱我生活的这座城市,也愿意多了解她的历史文化。所以我来这里给各位作讲解。”眼里的笑意是真切的,告诉我这样的开场绝非客套。

我们接触的志工有退休的政府职员和教师,也有中青年知识者。他们或幽默风趣,或引经据典,或言简意赅,脾气个个好。参观传艺中心的展示馆时,正逢东南亚的民间乐器展、泰国、缅甸、菲律宾、越南诸国奇形怪状的丝竹管弦陈列两厢。老志工击打着一架竹制的乐器样品,随着音节跳荡,慢悠悠一语道破:“东方的打击乐器是演奏旋律的,西方的打击乐器则是确定节奏的。”参观了文昌庙,又转到庙对面的露天戏台。我们困惑于它何以如此之高,老志工有解:“按照古制,庙前戏台是演戏给庙里的神看的,人看戏是借了神的光。所以你看,这戏台和文昌帝君的底座一样高呢。”

志工们无偿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虽然未必希求回报,但是每个城市的“志工银行”却确立了互助和回报的机制——你为社会所做的奉献都记载在“银行账号”里。待你年老体衰或需要任何帮助时。会得到相应的照顾。这样便形成一个既鼓励奉献美德又保障生存安全感的心理和现实机制:现在的受助者会因过去曾经助人而心安;现在的助人者亦可免于未来灯尽油枯之虜,放手做去。城市,因这些无处不在的志工身影而温暖多情。

随处可见的露天演出也散发着城市的温情。在高雄历史博物馆前,我看到了如雷贯耳的古典布袋戏,台前观众二三百,津津有味地看着,也许这是让传统戏曲免于衰亡的一个重要手段吧。文艺演出,文化场馆的门票都很便宜。台北故宫的门票100台币,相当于25元人民币而台湾人平均薪水却相当于大陆人的2~3倍。故宫所藏甚丰,有定期轮展制度,不时更换新的展品。不单是外地游客,台北人自己也会常到这里观赏更新的展品。文化消费的低廉,使台湾的城市处处皆有文化生活,市民知识因此而日进。

当然,城市文化也不能全由普及性文化构成,一个城市的精神活力,主要靠创造性的、不安份的文化点燃,尽管这样的文化是缺少商业竞争力的。现任台北文化局长廖咸浩博士有一个颇为精辟的观点:在商业社会中,政府的角色应是制衡市场,扶植弱势文化。所谓“弱势文化”乃是和主流商业文化相对而言。尤指超越大众、曲高和寡、因而难见经济效益的高雅、前卫、小众的创造性文化。政府如果不拿出资金和空间扶植它们,任其在商业浪潮中自生自灭,那将是失职的。台北诸多富于创造力的文艺团体——大到声名赫赫的云门舞集,小到专做前卫戏剧的牯岭街小剧场都受到文化局不附带任何要求的资金扶助。探索性艺术在此受到鼓励,比如以奖掖艺术电影为宗旨的台北电影节,现在的风头已堪与商业性的“金马奖 电影节相抗。

创造性文化乃是城市的灵魂,对它尊重,呵护和扶持的程度,衡量着城市管理者的理性。

篇15: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作文

早上,漫步在漓江旁,你前面会出现一片茫茫云雾的海洋。放眼望去,在云雾环绕的象鼻山像巨象呆呆地站在漓江里饮水。看,远处有着一座独立的山,那就是独秀峰了。呵!那是梦境还是仙境?

沿着江边漫步,一大堆再晨练的老人便映入了你的眼帘。看,这几个老人正在打太极拳;这几个老奶奶正在跳扇子舞呢;这几位老爷爷正在练剑……看,这就是江边的一大亮点啊!

晚上,一定要到榕湖湖畔去看看。

一到榕湖,你便会听到一阵阵优美的歌声,向湖中心望去,美丽的喷泉就会映入你的眼帘,一会变成红色的,一会变成绿色的,一会又变成黄色的……,如果,你想问我哪儿看喷泉最美丽,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走过九曲桥,穿过树丛,坐在石头上,看到的景色绝对是最美丽的。如果喷泉喷得高的话,就会有一阵小水珠向你冲过来。

喷泉旁有一座美丽的桥,那就是玻璃桥了(水晶桥)。一盏盏彩灯打上去,就能把它的美丽展现出来了。走过了那“遥远”的一边,还会听见富有民族特色的彩调哦!这会让人们留恋忘返。

篇16:有那么一个地方的高二作文

也许只是用痛苦,用磨难,用不甘铸造了一场梦,我这个筑梦者,迷醉自己,不愿醒来。

21年了。见证了希望的破灭,梦想的颠覆,快乐的丧失,以及人性上的扭曲。一度,以为自己是病态的。呈现出的模样,药石无医。一度,我以为,生命就将消失。像一片羽毛,一滴清水,亦或者是一粒尘埃。2013年过去了,真好,痛苦又挨过了一年。接下来,2014年,我该期待什么呢?不过又是新一轮的绝望罢了。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一个花季少女的心,苍老到了什么程度。

是秋风中的落叶,是黄昏时的夕阳,是晨曦交替时的星光,还是田野中、马路边、山涧中无人问津的狗尾巴草。或许,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孤独寂寞,渴求温暖,害怕被抛弃的人。是一颗伤了又伤的心,是一张空洞昏暗的笑脸。

很多时候,问自己。为什么要笑。是觉得开心,还是感知到了幸福?又为什么要哭,是觉得痛苦,还是喜欢落泪?

什么东西,能让自己的心产生起伏的涟漪。又得什么样的状态,才能让自己看起来正常一点。五月份了,曾经彻骨的寒凉,放佛已经离我很遥远了,好像也能平淡的忆起那时的是是非非,是该说自己本就是一个薄凉的人,还是该说自己本就是一个情重的人。我准备好了,用这颗寒冷的心,来面对炎炎夏日了吗?还是准备在这炎炎夏日中,用这丝冰凉避暑?

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该是一颗生长在角落的蘑菇,不被问津,不被打扰。潮湿昏暗的环境,造就了自己的成长。以为自己弄丢的是快乐,其实什么都没有。作为高等生物存在的我,却感受不到低等生物的快乐。所以,我喜欢看悲剧,喜欢在那些虚假的痛苦里寻求活下去的希望。总觉得,那是前进的动力。

喜欢文字的乖巧,任我揉搓捏扁,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喜欢文字的宁静,无论怎么叫嚣,还是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被改变。

喜欢文字上善若水的包容。整个世界就在其中,宇宙和尘埃同时存在。

篇17:给心灵找一个休假的地方抒情散文

在心灵的某一个地方,总是会有一些冀望……

或者是充斥于心的,总是静静有一些期待……

并且总是相信,假使年龄的叠加,岁月的渺逝,而心性的`顿悟,总会倍增在手中。

而去日倏忽,在生活的日子里,有时仿佛是假若烧酒,送去炉内的是稻菽之五谷,而在收获之时,酒炉出口酝酿滴落的,往往不是醇香的澄酿,即便等同于酒红的颜色,品来,却是苦涩。

有时直若播种,春种夏浇,耕耘除芜,而至秋收,不见相随时日的累积,在枝头采撷得到丰硕的果累。付出的和收取的不见等同。

有时总是在低头行走,忘记了时或应该抬起目光,抑或看看手中已就在握的持有,应该暂且留住,暂且稍微歇息一下,念念存记,以备不时。

总以为有一些人,一直在那里,在远方,在身后,或者在身边,一直在等待着你,在陪伴着你,在为你守候。

之于每时,每日,每月,而至年复一年,往往只是往前行走,背囊中的盛载,只是风尘和灰蒙的模糊旧志。

有时,总是漫不经心,不是在启程之时忘记了备水,就是在孤灯之下遗忘了黑暗,待到回头一看,风景,其实已经山过万重,而没有在手中作过片刻停留。

漫卷文字,难以整理成册,满腹心事,难道所以。而拥有,亦未紧跟岁月的更始越来变得凝练或是宏远。奈何,惟无处新辟,无去重继。

及此,每每歇下来,停坐在行程的岸边,待到花去冬来,方知落花可以随流水东归,芬芳可以相随西风仙去,祝福可以相随时过黯淡,诺言可以相随去日蒙尘,海盟可以相随境迁消逝。

所以总是总是扬帆之时忘记了风向,无知起身向左,惶惑旧事重提,从头来过。一成不变的,是额头日渐增多的波折皱纹,是心头怅然若失的城南旧事,堪比青梅已作黄酒,竹马倒卧床前。

云且住,心稍歇。

唱风刮过,怅云飞去,在莽撞生活过,抑或是生活中,为何不给心灵放个假,让心灵稍稍歇息一下呢?……

在彩云的下面,在青山的怀拥中,在溪流的清净里,在你的眼神的温柔里,给心灵安置一个去处,让心灵休一次假吧……

篇18:有一个安静的地方的散文

“空间批评吸收了文化地理学和文化研究的成果, 关注文学作品中空间的文化和社会内涵。亨利·列斐伏尔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空间模式, 即实践空间/感知的空间、空间表征/构想的空间和表征空间/生活的空间, 运用在文学作品的解读中就是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2海明威的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虽然短小, 却细致地展示了主人公所处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 以及主人公的个体心理空间。本文旨在从空间批评的角度, 探索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个体心理空间所反映出的主人公寻求存在的空间的诉求, 以期更为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意义, 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海明威的创作目的。

一、物理空间

文学作品中的物理空间, 又称为景观空间, 常以景观和建筑的形式出现。景观是故事发生的场所, 因而物理空间是一部小说不可或缺的要素。为了反映战后人们所处的焦躁、忧虑和虚空的精神状态, 海明威在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景观, 其中最为重要的包括西班牙咖啡馆、家、酒吧等三个景观空间。小说中的景观空间不仅仅是作为承载与叙述故事内容的“容器”, 而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空间隐喻, 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

西班牙露天咖啡馆是《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发生的主要场所。这个咖啡馆有灯光而且干净, 自杀未遂的耳聋老人愿意在这里喝酒且迟迟不肯离去, 有失眠症的年长侍者喜欢在咖啡馆里待到很晚, 甚至者愿意为老人推迟打烊的时间。在作者心里, 咖啡馆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空间场所, 更是一个可以让人保持尊严的地方。“‘干净’, 象征人的平静状态, 以及对自我的坚定把握”3;“明亮”来自于“光”, 而“光”又象征着安全、美德和真理, 因而光亮能让人保持清醒、感到安全。这个“干净明亮”的咖啡馆已不再是单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场所, 作者赋予了它精神层面的内涵, 使之成为了老人和年长侍者寄托精神、寻得存在感的空间, 折射了作者反映现代社会中人们虚空的存在状态的创作目的, 值得读者反思。

短小精悍、简洁明了素来都是海明威作品的一大特色, 这一写作特色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亦有所体现。在故事中, 海明威并没有用过多笔墨描述家这个物理空间, 而是通过故事的三个主人公对家的态度来反映家这一物理空间。故事中, 老人不愿意买啤酒回家喝, 而宁愿在咖啡馆里买醉到深夜, 甚至是企图在家中自杀;年长侍者喜欢待在咖啡馆里, 下班后也不直接回家, 而是去酒吧喝酒;年轻侍者急切地想要回家, 却因年长侍者的话“你不怕不到你通常的时间就回家吗?”而产生了片刻的质疑。家对于三位主人公而言已不再是可以放松自我的场所、寄托心灵与精神的港湾, 而只是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场所, “房子”二字似乎可以取代“家”。冰冷的家并没有给主人公以温暖, 却是主人公寻不到存在感、想要逃离的地方。

酒吧这一景观空间出现在故事的后半部分。年长侍者在咖啡馆打烊后, 走进了一家酒吧。在应有尽有的酒吧面前, 年长侍者感到发慌, 他点了一杯“虚无缥缈”, 却被称为“神经病”。酒吧这一景观空间本是一个光亮繁华、供人娱乐释放的场所, 却令置身其中的人感到慌张, 折射出了现实世界中物理空间的异化与荒诞。

二、社会空间

“社会空间是小说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总是要走进社会, 同社会进行交流, 不同人物在社会交流中形成一部作品的社会空间。”4“社会空间是对物理空间的升华, 不仅包含相应的物理空间, 更注重在物理空间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进一步揭示社会空间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不同思想之间的交锋与冲突。”5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在描述咖啡馆、家、酒吧三个物理空间的基础上, 反映了三组较为典型的社会关系, 分别为年轻侍者与老人之间的关系、年轻侍者与年长侍者之间的关系、士兵及女郎与警卫队的关系。

年轻侍者与老人之间的关系是小说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组社会关系, 它反映社会空间中人与人的对抗关系。对孤苦伶仃、满心绝望的耳聋老人, 年轻侍者并没有做到侍者对顾客应有的耐心, 也没有表现出常人对社会弱势群体应有的同情与怜悯, 而表现出来的是对老人的物质条件的羡慕, 对老人所作所为的不理解, 对老人在咖啡馆喝酒到深夜的抱怨。年轻侍者对老人的态度反映了一战后社会中冷漠甚至是对抗的人际关系。

年轻侍者与年长侍者之间的关系是推进小说主题发展的一组社会关系, 它反映了社会空间不同思想之间的交锋与冲突。“年轻侍者是一个物质至上、自私冷漠、浮躁的人。”6他有青春、信心、工作, 还有在家等待他的妻子, 便觉得拥有一切, 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幸福的虚无, 更没有意识到一切所得皆有可能转瞬即逝。他无法理解富有的老人为何还会自杀, 更看不到老人精神上的绝望。年轻侍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物质主义者, 迷失在了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年长侍者是一个头脑清醒、富有同情心、重视精神财富的人。他不再年轻, 也没有自信, 有严重失眠症, 但是他对这一切都非常清楚。他喜欢他的工作, 在那个干净明亮的咖啡馆里, 他找寻到了自我的存在感, 然而离开咖啡馆, 他又陷入了虚空之中。生活的阅历使他非常明白耳聋老人的境遇, 对他充满了怜悯之情, 但又无能为力。毫无疑问, 年长侍者是一个精神至上的人, 浮华的社会现状并没有让他迷失。年轻侍者与年长侍者是两种不同的人, 他们的关系反映了社会空间里物质为上与精神至上的两种思想的交锋与冲突。

士兵及女郎与警卫队的关系表面看似无关紧要, 实则不可或缺。深夜, 士兵带着没有戴帽子的女郎在大街上闲荡, 两人一个违反了军队纪律, 一个违背了社会伦理道德, 双双挑战了社会的权威, 但也面临着被代表权威的警卫队抓捕的风险。士兵及女郎与警卫队的关系揭示社会空间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以及不同力量之间的抗衡。

三、个体心理空间

心理空间揭示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发展, 反映人物的心理诉求。“福柯和列斐伏尔都把空间看成某种意识形态的产物, 反过来, 空间又表现、生产、强化这种意识形态, 并且是意识形态转化为实际的关键, 因而空间对于生活其间的人来说具有决定意义。”7小说中的人物经历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 对人物的成长和性格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并使他们的心理空间发生变化。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 耳聋老人、年长侍者、年轻侍者三位主人公置身于上述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之中, 其个体心理空间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 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老人的心理空间毫无疑问是孤寂空虚的。小说开篇即介绍老人:“这个老人喜欢坐得很晚, 因为他是个聋子, 现在是夜里, 十分寂静, 他感觉得到跟白天的不同。”因为耳聋, 所以他喜欢坐到很晚, 直到深夜, 才能感受到世界的不同, 老人的世界首先是寂静的。他很富有, 却曾试图自杀, 说明他的心理空间充满了绝望、痛苦以及无奈。自杀是老人反抗虚空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方式。

年长侍者的心理空间是虚无的。年长侍者始终保持着头脑清醒, 既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 也清楚自身的处境。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份清楚, 年长侍者对自身所处的异化世界里的一切充满了无力感。他对耳聋老人的境遇充满了同情, 但又无能为力, 哪怕只是为耳聋老人推迟咖啡馆打烊的时间都因年轻侍者的阻拦而失败。下班后, 年长侍者走进了一间酒吧, 向侍者要了一杯“虚无缥缈”, 彻底陷入了虚空之中。

年轻侍者的心理空间是迷茫的。年轻侍者拥有青春, 有信心, 家里有妻子在等他, 所以他觉得自己不孤独。一切都看似幸福, 而他却经不起年长侍者的一句玩笑话的考验, 对于妻子对他的忠诚他并不自信。年轻侍者处于虚空之中而不自知, 只是一味追求物质, 无法理解耳聋老人虚无至绝望的精神危机, 他的内心世界毫无疑问是迷茫的。

结语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 集中反映了战后人们所处的焦躁、忧虑和虚空的精神状态。”8囿于战争创伤中的人们, 无法在家中找到温暖与存在感, 异化与荒诞化的酒吧也令人慌张, 而“干净明亮”的咖啡馆却成了老人和年长侍者寄托精神、寻得存在感的空间, 因而有了精神内涵。战后人与人的关系折射了一种扭曲、异化、冷漠、虚无缥缈的社会空间形态, 而三位主人公的心理空间也几乎都是虚空的。列斐伏尔曾说过:“哪里有空间, 哪里就有存在。”9生活在虚无之中的他们, 没有生活目标的他们, 灵魂无处安放的他们, 并没有因孤独、空虚的现实而消极沉沦, 而是积极地找寻精神的寄托, 寻找存在的空间, 保护自己的尊严。对他们而言, 干净明亮的咖啡馆毫无疑问是一个良好的选择。干净明亮的咖啡馆代表了秩序, 给人以希望, 让绝望中的人的心灵得以栖居, 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生存空间。

注释

11.杨仁敬.美国文学批评语境下的海明威研究.[J]外国文学评论, 2010 (2) .P230.

22 .5.朱军宏.追寻自由和爱的空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空间批评.[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3.

33 .王茹.海明威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写作风格.[J]学术交流, 2012 (8) .P185.

44 .赵炎秋.文学批评实践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7.P426.

56 .胡敏娜.虚无世界的众生百相——《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人物形象分析.[J]前沿, 2012 (11) .P196.

67 .余新明.小说叙事研究的新视野——空间叙事.[J]沈阳大学学报, 2008 (2) .

78 .胡佩佩.《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存在主义解读.[J]文学界:理论版, 2012 (4) .

上一篇:关于往事的随笔:又见刺梅花儿开下一篇:横堤小学推广普通话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