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工作总结材料

2024-05-08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材料(共6篇)

篇1:校本教研工作总结材料

以人为本 调动内驱 完善机制 聚焦载体

——**小学校本教研汇报材料

课程改革工作重心的“下移”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使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愈加突出。多年来我校一直将“以人为本”作为校本教研的核心理念,从关注教师实际的教学问题出发,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下面,我以关键词的形式将我校校本教研文化建设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兄弟校领导做简要汇报:

关键词一:内驱力

教育的问题就是教师的问题。我们深知搞校本教研,老师参与积极性的高低是成功的关键,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将“让我做”变为“我要做”,才能有效保证校本教研质量,形成健康向上的教研文化氛围,因此,我们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校本教研内驱力。

1.抓住结合点,让研究更贴近实际

对于教师而言,只有能够解决她们工作中实际的疑难问题,才能激发她们内在的主动研究和实践的动机及欲望。认识到这一点,我校积极收集老师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共同困惑,如:语文教师提出“如何让低年级孩子爱上写话”;数学教师提出“如何制定与落实教学目标”;英语教师提出“如何让英语走进生活”等。在校本教研中我校带领教师研究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利用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做研究点,这些问题虽小,但由于贴近教学实际,极大的激发了教师参与热情,参与各类校本教研的教师数占全校教职工数的97%以上,部分研究成果获得市级优秀成果认证。

2.找准辐射点,发挥榜样的力量

“畏难”“怕麻烦”是既然在教学中老师们有不解,这时学校就要求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其骨干示范与辐射作用——围绕这些问题上研讨课。如:语文老师围绕 “如何上好古诗”这一主题,执教了《暮江吟》和《江南》,给老师们带来了在执教古诗时要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时要读出画面感、对象感。数学老师围绕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这一主题,执教了两节研讨课,给老师们带来了根据学生年段特点,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通过创设、还原生活场景让教学目标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得以落实的启示。英语老师围绕 “如何让英语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收获英语”这一主题分别执教研讨课,给老师们带来了通过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小学英语生活化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害怕学习英语的启发。

3.瞄准切入点。

正是在校本教研中,我校紧紧围绕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引领教师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开展教研活动,老师们不再觉得做课题是件难事,他们纷纷申报“个人课题”。

通过一年的扎实研究,这些个人小课题在结题时获得了两个优秀,两个合格的好成绩。

学校在一边指导老师开展“个人课题”研究的同时,一边组织老师开展集体课题研究,通过集体课题研究带动老师全员参与科研,引领个人小课题的研究。我校申报的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A类课题《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B类课题《新时期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经过扎实的研究,也顺利结题,其中英语学科的A类课题获得优秀等级。

由于我校在校本教研中研讨都是围绕教师教学实际提出的问题,因而形成了用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促进教师的学习,用在有效的研究中体验成功快乐来激发教师进一步研究的兴趣,逐步培养教师主动学习、自主研究的习惯这一良性循环,老师们逐渐把自己当成了学校教研的“局内人”,而不是“旁观者”或“被管理者”。

关键词二:机制 1.校本制度不断完善。

为了调动全体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真正把学校的教研活动落到实处,提高教研质量和教师的参与面,我校建立健全了诸多教研制度,对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各个环节作出规范化的要求,如:教研活动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研究课制度、年级视导制度等。近段时间,学校还将制定学习制度,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和专业引导,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启动梯队培训制度和课题成果奖励制度,抓好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薄弱教师的培训,夯实教师队伍建设。

2.校本教研常态实施。

在解决老师们的疑惑时,对教研组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学校或组织老师们开展校内课堂教学研讨,或通过校际拉手,共同探讨,或通过以赛促教的形式解决老师们的问题。如:语文学科教师与**小学教师共同开展低年级写话教学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数学学科选取“概念教学”这一主题开展教研,最终在参加由区教育局举办的“如何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概念教学”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为了拓宽教师教学视野,我校还与**小学、**小学针对高效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共同开展了教研交流活动。

3.专题研究扎实有效。

我校目前外来务工子弟占学生总人数的52.8%,大多数老师们都感到课难上,书难教。为此,我校从关注课堂入手,开展“课堂无效教学现象归因分析”专题研究。研究前,校领导多次给老师们进行专题培训。研究中,各学科组对课堂无效教学现象问题库进行梳理讨论后,结合我校课堂教学最急待解决的问题,又确定了“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落实”等为研究子项目。通过同课异构、一课多轮、一人同课多轮等一系列的研讨,让老师们的思想在碰撞中产生了智慧的火花,不断发现自己无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有效性。

关键词三:载体 1.聚焦课堂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在校本教研中我校着重抓实“三课”管理:“听”

推门课,促课堂“真改变”。学校行政领导随时走进教师课堂,及时问诊把脉,强化对常态化课堂教学的指导。“抓”视导课,促课堂“真提高”。每学期我校都坚持落实校内年级视导制度,既学校行政领导连续一周 “蹲点”一个年级,坚持听薄弱教师、代课教师的随堂课,促使教师锻造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探”研讨课,促课堂“真示范”。每学期我校各学科都要开展教学研讨课,学校课前执教教师在组内多次磨课、改课,执教后听课教师共同评、议课堂,捕捉教学智慧,解决教学问题,构建教学策略,促使研讨课达到真示范的目的。

2.每月一节

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每月一节”的活动,“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英语节”“数学节”“校园文化艺术节”„„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为孩子们搭建了多个展示自我、张扬特长的平台,更让孩子们收获自信,收获快乐。历年来,从**市至全国举行的航模、车模比赛,我校航模队均夺冠而归,学校多次获省、市“爱科学月”先进集体;获得市中小学女子围棋团体第一名,“漓江之声”一等奖,市“童声合唱”艺术节一等奖,全国各类少年儿童书画比赛优秀集体奖„„

3.书法教育

近年来,我校着力打造墨香校园。通过校园环境、特色课程、主题活动等立体化途径,建设了“两大课程、三个建设、四项评价”,形成了人人学书法,人人爱书法的良好氛围。“两大课程”既开发校本教材——《逸墨书韵》,保证每天练字十分钟;坚持每周一节书法课,低年级开展硬笔书法教学,高年级开展软笔书法教学,所有书法课均由专职书法教师任教,确保每一个孩子真正走进书法。“三个建设”既建设“逸墨园”提供最雅习字环境;开辟“晒字廊”秀教师书写风采;建设“文房雅趣”传播书法文化,让每一个孩子处处感受书法之美。“四项评价”既新增作业书法成绩,开展书法竞赛,评选“逸墨之星”,进行书法考级,激起每一个孩子喜爱书法的兴趣。逸夫的孩子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书法的同时,习字立品、习字习性,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校虽然地处闹市,但学校客观存在师资匮乏,部分教师来源于收编的企办学校的现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因而我校在“以人为本”的校本教研中特色还不够鲜明。今后,我校将加大“草根”研讨与专家引领相结合,教师专业化成长与教师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力度,实现教师由教书匠向学习型、研究性、专家型教师的转变,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

篇2:校本教研工作总结材料

依据合教研发(2011)09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进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促进我校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质量、高水平的师资保障。自本学期开学以来,我校针对本校实际,制定了校本研修方案、实施计划,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学校各教研组、备课组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实施相关活动,使我校校本研修工作有序开展,且初见成效。

二 我校校本教研的一些具体做法

(1)加强引导,规范机制,使校本研修有章可循

我校把重视和加强校本研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大事来抓。由郭顺全校长牵头,副校长秦海江同志具体负责,各级主任密切配合,抓教学研究,制定教研制度,实施方案,指导各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督促和评价学校教研工作。学校各教研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组织教研课题的实施,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形成研究意识,自觉参与,提高素质。

通过一段时间的开展,我校校本教研工作以形成规范化机制。首先是理论学习,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其次是建立对话交流,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专题研讨。三是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例如,确定每星期二晚为教研学习时间,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总结、交流、反思每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通过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教师与骨干教师对话、专题研讨等,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其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观念、思想、行动等直接影响着校本教研的效果,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制定了多种方式保证校本研修的可持续进行。

1、师德修养与队伍建设相结合

我校的校本教研把本次“转观念,抓落实,促发展”师德师纪集中教育活动和教师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一位教师都德才兼备,爱岗敬业。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校本培训中,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际,用实际证明理论,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中体现尤为突出。为此,我们切实组织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根据我校学科特点、师资素质的实际情况,结合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目的的帮助教师搞好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如新教师上岗、班主任工作、教师职业道德、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等培训活动;学科业务学习研讨活动;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题讲座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参观学习、案例分析反思、展示课、观摩课切磋、经验总结、论文展览、热点话题论坛等交流活动。

3、听课评课

我校广泛开展教师之间听课活动。我校明确要求,同一科目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要达到一定节次,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听课之后一定要指出不足和今后改进的建议;还要求教师将本人在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随时记录下来,定期集体研究,摆出问题来,在教研组共同找出解决的办法。

4、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我校要求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前提条件,而同伴互助则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通过互动交流,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欲望增强,专业水平和专业意识得到提高,初步具备自我反思与交流协作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了反思,在教研活动中学会了交流,在交流学习中学会了接纳感悟,在接纳感悟中学会了调整充实和提高,在同伴互助中学会了成长。

5、“一帮一”引领

为了使校本研修有一个长效的发展机制,我校推行“拜师制”,即对刚参加工作教龄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由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作导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结对同志相互听课,能够相互学习研讨,青年同志原则上相同内容先听后教,做到心中有数。指导老师经常性地指导青年同志教学,尽快提高其组织课堂能力和艺术。学期结束,要求青年同志写出听课收获,指导教师给青年同志写出评语,教导处考察其成长过程,并建立相应的成长档案。

6、新秀交流、专家讲座

每个教研组每学期要推选两名优秀教师在全校展课交流,并邀请县教研室校本研修工作专家小组进行听评课,选出优秀教师作为本学期的教学新星,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请专家组根据本校研修实际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或举办讲座。同时,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专题研讨,加强教师对理论的理解。通过专业引领、信息指导,使教师能在新观念、新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校本教研,理论素养得到很大提高。

7、课题申报

做好课题申报工作。选题切入口宜小不宜大,要瞄准教科研中的亮点、热点、难点,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和提炼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找准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课题研究以校为本,将课题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将课题研究统一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和科学教学法探索打造中来。最有价值的课题,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生命力,在于给实践以指导,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因此,我校鼓励广大教师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尝试,摸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还有,学校制定了《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其中规定: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或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学校根据不同的档次,给以一定的奖励;鼓励教师参加优质课、理化实验操作等各级各类比赛,对获奖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每学年都进行教研论文评比,对教师教研活动、教研业绩进行考核,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评聘职称、评先进的重要依据之一。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校的校本教研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很多教师不善于从实践中发掘提炼问题,不熟悉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不知道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和科学的总结,仍然停留在凭经验教书,按传统办事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校本教研广泛开展和深入发展的关键环节,而改变这一现状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真正有成果的研究往往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而校本研究的成果又往往表现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而不是以某种论文、论著等可见形式呈现,如何衡量研究所付出的劳动及取得成果,并且在升级、评优等方面体现出来,形成有效激励机制,也是今后校本教研制度建立中应探索一个重点。

上述问题的存在说明,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大量更加艰巨的工作尚待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完成,因此,我们将继续保持开拓创新之锐气,务实求真之作风,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探求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课程改革及教育发展中巨大作用。我们相信,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篇3:校本教研工作总结材料

一是召开教代会,确立“科研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定不移地把科研兴校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战略。以教科所为组织中心,从基本问题出发,对教育教学中若干个问题进行了研究,重点突出了对高效课堂模式、新时期学生发展水平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索。结合国家、省、市各级“十一五”教科研规划,申请立项研究,形成了学校新的教科研发展格局。同时,对“九五”“十五”期间教科研成果进行了整理,加强教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落实和工作提高。我们下一步,还将积极与高校、上级教科研机构建立联系,请专家进校,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科研工作和教学实践,借鉴先进学校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切实落实好教研、科研、教学一体化思想,用教科研引领学校向高端发展。

二是从着眼学校长远发展出发,为了探讨新时期学校战略规划和理论实践,学校组织成立了教育发展研究会。通过聘任,选拔了8名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层次的教师担任研究员,组建了教育发展研究第一梯队,对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实践开展研究,重点关注国家教育发展、课程改革和高考模式新动向,广泛搜集整理最前沿、最新颖、最先进的教育信息,推介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开展多层次的调查研究、教学研究、学术研究,打造精英科研队伍,谋划学校未来发展模式,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策略支持和研究平台。

三是立足校本实际,强化教学研究,学校成立了教育教学研究会,由资深教师组成,重点对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调研,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指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探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搜集典型教学案例,负责教学改革的指导和深化研究,从而加强了对教学管理宏观调控和教研整合,强化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实行了首席教师聘任与管理制度。学校聘任了29名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为首席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进行帮扶指导,并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度,通过首席教师的导师引领、辐射带动,滚动培养高层次的骨干教师队伍,并进一步推进了教学研究工作,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教学研究领导小组,全面协调指导各项教研活动开展,将各项教研活动纳入一体化管理,从而完善了管理机制,使校本教研扎扎实实开展起来。

强化三个实体建设,创建优秀团队组织

首先是年级的管理。年级是学校的中层部门,也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部门,年级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地位。我们通过召开教代会,制订了《高密一中全员聘任方案》,对年级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年级职责共分十二条,重点包括教学工作和教研活动的组织,学生的教育、安全与管理,教师的聘任、考核和管理等等。同时,建立健全了目标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体制,按照“质量结合,以质为主”的分配原则,实行年级工作量工资总额包干制度,对教师个人业绩考评与年级整体业绩考评实行挂钩式综合评价,个人发展与集体进步紧密关联,树立了年级一盘棋思想,推进了以年级为单位的教研活动和教学改革,增强了年级整体竞争实力,也促进了教学工作的提高。

其次是对教研组的管理。教研组是以学科为分类的基层科室,负责本年级本学科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为加强教研组工作的实效,强化教学常规落实,我们制定实施了《高密一中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把教研组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制度化管理。我们规定,教研组必须每周两次集体备课,并规范了集体备课的程序、内容、方法,实行集体备课主讲人制度,重点对教学目标、难重点、三易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以及教案、学案的编写、检测题命制、课件的制作进行研讨,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统一使用导学案、练习题、作业题,统一组织过关检测及讲评。对教研组长明确了工作职责,教研组长每月一次进行述职,汇报开展教研活动情况及工作实效。在考评方面,将教研组整体教学成绩与个人教学成绩挂钩,实行综合评价,作为评优奖励、职级聘任的主要依据,引导广大教师通力协作,凝聚集体智慧,打造优秀组织团体,有效地提高了教研组工作水平和竞争实力。

最后是对班级作业组的管理。班级作业组是以班级为单位联结的任课教师工作团队。对一个班级而言,教学成绩直接取决于每位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而班主任则是主要负责人。我们同样规定,班级作业组必须按规定开展教研活动,我们称之为班级作业组集体备课。按照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我们每月组织一次班级作业组集体备课,由班主任主持,召集本班级所有任课教师对本班学生进行学情分析,一是要统一教育目标,协调各科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分析学生各科学习发展情况,研究分层次教学和个别辅导;三是交流优生优培和希望生转化措施,研究学法指导;四是诊断学生在思想、学习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办法;五是结合学生评价,对各科教学提出建议等。班级作业组集体备课及实效,班主任要在每月一次的述职报告中进行汇报。对班级作业组的评价,也是结合教师个人成绩与班级整体成绩进行综合评价,以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顾全大局,协心同力,努力提高班级成绩,实现了一体化管理思想,这样,各个班级作业组与教研组一起构成了合作与竞争的良性运行机制。

在这个基础上,学校将年级、教研组、班级作业组三个实体再度整合,实行三者捆绑式评价,教研组、班级作业组成绩与级部成绩互为依托,个人业绩与集体业绩密切关联,形成了层层组合共同体,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校本教研,不断强化团队意识,促进了全员进步,共同发展。

加强教学研究和落实,努力构建多元办学模块

一是以高效课堂三段教学法为总课题,在全校开展了“三节课”为主要形式的教研活动。“三节课”是指全员公开课、推门诊断课、骨干教研课。全员公开课主要在年级层面举行,全员参加,开放课堂,资源共享,互相借鉴,互评提高;推门诊断课由年级评课小组和学校课堂教学研究指导小组采取推门听课的形式对教学落实情况进行诊断性听课,对不符合高效课堂教学标准的教师实行集中听课、连续跟踪听课等方式,帮助其矫正问题,改善教学;骨干教研课,是指骨干教师举行的示范性观摩课,提供典型教学案例进行研究。“三节课”的开展,有效地落实了“精讲精练,少讲多练,有讲必练”的高效课堂十二字要领,形成了“学案导学、当堂训练”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二是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在教学工作中,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层次的需要,实行A、B、C三个等级教学,不同等级有不同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作业和测试,允许学生选择,实行弹性管理,对特别优秀的学生,我们专门为他们开通了绿色发展通道,实行绿卡制管理,学校所有教学设施,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资料室都对他们开放并专门为他们装备了开展自主性学习的自修室,落实了特长生导师制度,这些学生可以脱离常规课堂教学,到自修室按照和导师共同制定的学习计划,参阅各学科教学资料进行拓展性学习,使优秀生得到最优化发展;对边缘生实行了全方位承包制和纠偏补弱、个别辅导制度,努力关照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和自习的效率。

三是从基础年级开始,调整了音体美教师聘任办法,大力加强音体美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允许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项目,并加强了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同时,落实了教练员责任制度,努力培养音体美特长学生,使一大批优秀的特长学生脱颖而出,考入重点大学。

四是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积极开发学校课程,开设了20多门特色课程;针对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创建了奥赛班;积极开展了科技创新、电脑机器人制作以及各类竞赛活动,每年组织一次体育艺术节,学校专门配备了创意设计室、电脑机器人实验室;还组建了奥赛辅导教研室、特长教研室,指导开展奥赛辅导和选修课、活动课,努力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为他们多元发展架设起了成功的立交桥。

五是加强了实验班教学,落实了实验班班主任、任课教师招标聘任制度和教学目标责任制度,对实验班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加大了对实验班特优学生的培养力度,高目标、高层次、高质量地打造实验班教学品牌,使实验班成为教学的示范和亮点。

篇4: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创新初探

关键词:教研模式;创新内容;日常教学;交流学习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小学教育是其他教育的保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在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就需要对小学数学进行校本教研,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创新,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整体教学水平。下面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的校本教研问题进行概括与分析。

一、改革小学数学的教研模式

传统的教研方式都是分散式的,有时只是形式上的教研,并没有集中教师进行合理的教研工作。在进行教研工作时要改变这样的教研方式,要设立数学教研组,注重对教研组教师的合理调控和指导,并要对数学备课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规范。在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就要让所有进行数学授课的老师参与到教研当中,教研组的组长根据具体的情况通过教研对教师进行合理的指导,让他们更加有效地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如,有的老师在对分数加减法时直接授课,在讲授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通分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教研组长如果发现教师有这样的问题,就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通分,再进一步讲授加减法的知识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教研模式的改革,对提高教学效率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创新小学数学的教研内容

在以前的教研活动中大多数都是以“走过场”的方式进行,其中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内容,要进行有效的教研,达到教研目的就要对教研的内容进行丰富以及创新。在进行教研之前首先要确定研究的课题,要组织所有的数学教师一起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把所有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进行探讨。如,对“负数”教学这一课题进行教研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可能无法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这样就可以由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无法很快有效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教学难点的分析,加深教师对这一授课内容的认识,让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授。

三、以日常教学为切入点

进行校本教研的基础资料就是老师日常授课和教学的内容,所以,在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要以日常的教学作为切入点,从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出发,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困惑,进而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完备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如,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问题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观点不太统一,有的老师认为授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和比较来进行;有的老师则认为应该是在计算、概括和应用的学习过程掌握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以这一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为教研的切入点展开教研活动,让参加教研的教师进行探讨,找出最适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问题的授课过程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

四、以交流学习为途径

在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取其精华来与自己的教学方法相融合,把自己教学过程中不恰当的部分进行合理的替换和改正,从交流中得到教学经验,进而进行有效的教学,由此可见,交流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在对“应用题”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交流学习的方式进行教研。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在解决应用题时,应该运用常规的解题方法进行,不运用“单位1”或者是设置未知数的方法;而有的老师认为,在对这一内容进行授课时设置未知数的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时就可以让这些老师进行交流,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通过授课过程中对问题的总结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来设计出最好的授课方案。所以说,交流学习是校本教研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对教研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校本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改革数学教研模式、创新数学教研内容等措施有效地达到教研的目的和教学的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文博.小学数学的校本教研问题[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3).

[2]姚晖.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实效性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0).

篇5:校本教研工作交流材料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我校从2003年起,本着“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从实际校情出发,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学校教科研气氛活跃,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和学生成绩显著提高,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同,下面我将把我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一些做法作简要的汇报。

一、校本教研形成制度化。

1、学习制度

在时间上,周二第八节是年级组教研时间,周三第八节是教研组教研时间,周四是学校集体教研时间。

在内容上,主要开展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方面的内容。

在形式上,主要以课题研究与实验、集体备课与评课、试后学情分析、观摩专家讲座及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的示范录象课,以及下发的有关课改内容的学习资料等。

2、听、评课制度。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听、评课16节以上,平均每周一节,教研组长、年青教师(参加工作未满3年)要至少在20节以上,听课后要与讲课教师及时交流,取长补短。学校领导也采取随机听课方式对教师日常上课情况进行摸底、了解,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0节。

3、教师献课制度。

随机听课制度,我们了解教师日常上课情况,那么教师献课制度,则使我们看到了教师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说展示了他本人的学科教学水平,我们要求所有教师每学期献课一节,只要是上课教师都要参与献课,不论岁数大小,不论是否领导,这样在每个学期都要掀起一个比、学、赶、超的教研高潮。教师献课时,学校的听课小组及与此学科相关的学科教师都要参加听课,我们头一天就公示出第二天要献课教师的名单、节次及上课的班级、地点,这样听课的教师就提前调整好自己的课节,准时参与听课,而且我们要在听课后的第一时间内要对教师献课组织评课,所有参与听课的教师都要评课,要求评课要公正、客观、简练,时间充裕时,要以座谈形式;时间紧张时,听课教师以书面形式,将评课材料交到听课小组受中,听课小组汇总后反馈到献课教师那里。

4、汇报课与示范课制度。

凡是新参加工作教龄未满3年的教师,或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更改所教学科未满2年的教师,我们要求每学期上2节以上汇报课,由学校听评课小组和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听课,课后要对该教师的课进行详细的评估。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每学期要上1节示范课,新教师及相关学科的教师要参加听课。

5、公开课制度。

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校级公开课,参加校级公开课的人选就是从献课教师中择优选出来的,人员3—5名,时间在6月和12月中下

旬,校级公开课要求全校教师都参加听课,课时都安排在第八节的校本教研时间,学校要对所有公开课进行录象、备案,而且要对承担校级公开课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

6、学情分析制度。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素质得不到提高,教研所做的一切只能是空谈。因此,我们更注重对所教授对象的分析,教研组、年级组教研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在课堂、自习、作业完成、单元测试中的表现,年级组要从横向来分析本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教研组则要从纵向分析本学科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讨论、研究后要拿出一个具体的措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

7、年终量化考核制度。

学校把教师的校本教研情况,经过量化后纳入到了年终教师考核中,使校本教研得到了更好的保障,由教导处记录教师的日常教研情况,如:对教师的听课节数、献课的质量,是否上公开课,教学经验论文发表情况,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学习心得、笔记的完成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登记,然后在年终时向学校提供原始的数据,学校将根据这些原始的数据合成具体分值,记入本人的年终考核成绩中。

二、建立三级教研体系。

一级:教研组教研。

周三第八节是教研组教研时间,教研内容有集体备课、学情分析、科研课题研究,每个教研组都要结合本教研组的特点,在学期初要确定一个校级的科研课题,这样就做到了带着问题教研、带着课题教学、带着任务工作的教研目的。

二级:年级组教研。

周二第八节是年级组教研时间,教研内容有学情分析、集体评课、集体学习等,重点是学情分析。

第三级:学校教研。

学校每周一次集体教研,教研内容有:探讨年级组、教研组中未解决的教研问题,围绕一个教学主题展开讨论,共同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共同观看优秀教学观摩课,集中培训现代信息技术等。学校还根据需要每学期要开展2—4次时间为半天或一天的专题培训或讲座,一般是在周六或寒暑假前,没有占用正常的工作时间。

三、教研与科研相结合。

“教研有目的,人人有课题”,这是我校校本教研的基本作法之一。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科研课题,以科研促教研。为了更好地做好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于2005年10月,学校专门成立教科研办公室,任命有丰富教育、教学、教研经验的安国庆同志为教科研主任,专门管理学校的教研和科研工作,使这项工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我校现有国家级科研课题一个:《全国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开展“三语”教学的创新研究》,省级科研课题一个:《农村初中普、职教整合研究》,学校80%以上的教师都参与到了这两个课题的研究中,并取

得了一定的成果,再加上各个教研组结合本学科特点确定的校级科研课题,学校每位教师都有一个研究任务,这样就更好地做到了校本教研有的放矢。

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建立教师间的帮教关系。我校有省级骨干教师一名,市级骨干教师4人,县级骨干教师11人,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每学期开展一次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要求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每学期结成帮教对子,指导他们的备课、上课和献课,同时,还要带动和培养青年教师积极投入到教科研中,每当开展校级公开课或是需参加县、市级优质课评选时,我们都要组织这些学科骨干教师参与听课、指导,帮助上课教师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小到导语的设计,大到教学过程的设计等,他们都投入了相当大的热情,“一个好汉三个帮”,在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努力下,这些讲课教师的课都受到了好评。

除了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间结成帮教关系以外,我们还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和新参加工作的教师结成帮教对子,帮助新教师更快、更好地进入教师角色、胜任教学工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加之现代信息技术逐渐走入了课堂,这样,我们把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接收掌握比较快的年青教师,与年龄稍大的教师结成互助对子,帮助、指导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和网络操作技能。这样就形成了“以骨干带普通”、“以老带新”、“以小帮老”帮教网络,形成了你帮我,我帮你的互帮互助的教研氛围。

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

学校多年来,一直都非常重视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早在2000年就建成微机室;2001年就以拨号上网的方式接入互联网;2002年我们又建成了电教室,就开始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课堂教学的尝试;2003年购买了101远程教育初中阶段的教师版使用权,学校又先后购买了打印机、一体机、扫描仪、录相机等教学辅助设备。2005年辽宁远程教育工程的开通,更使我们农村学校的教育信息技术得到史无前例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校本教研在形式、内容、效率和效果上都得到了丰富和改善,学校目前有三个教学资源库,一是新课程主题资源库,一个远程教育卫星资源库,一个是学校自建的教学资源库,其中包括优质课录相资源,各学科课件,优秀教学设计,各学科试题,教学经验、论文等,在加上互联网上的海量的教育教学资源,使传统的校本教研注入了新的形式和内容,在人与人之间教学研究基础上,增加了人机间的交流,在教研中,老师们遇到了难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便捷地获取所需教学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好地提高了教师的备课、上课质量。新一轮的关于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教研内容,使教师们学电脑、用网络,制课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研热情高涨,提高了教研的科技含量和教研效果,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走出去、请进来,多渠道学习先进经验。

闭门造车,终究会鼠目寸光。我们始终重视学习外地教育教研的先进经验,2003年秋,新课程改革在我县部分学校开始实验施行时,我们也同步开展了以新课程、新理念,指导现行课程的教学实验活动,学校花千余元,先后购买了南京、上海、大连等国家课改实验区的新课程教学光盘,组织教师观摩,又借助举办县级新课程汇报课的时机,组织教师到一中、三中、国英等学校听课学习。2004年学校又承担了北片县级优质课的评选活动。2005年在县教师学校的帮助下,又请来了县蒙初优秀教师送教下乡到我校,使我校教师多次得到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2005年和2006年我们又两次请来了165中学的优秀教师为我校师生上了一节语文课、两节数学课和一节体育课,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省级重点中学的较高的教学水平。同时我们也于2005年7月和2006年10月两次到165中学去交流学习,我校有11名教师与165中学的教师结成了帮教互助对子,经常就教研中的难题开展交流。最近,我们还计划去观摩学习他们校本教研过程,来更好地促进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发展。

篇6:小学校本教研工作交流材料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交流材料

科研兴校,质量立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题。我认为,对小学教育来讲,科研是成功的玄机,科研是发展的基石,科研是立校之本。实践证明:“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提高质量离不开科研”。只有实施科研先导型的办学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办学品位、办学效益。几年来,我始终把教科研工作视为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金钥匙。带领广大教干教师紧紧围绕“更新观念、健全组织,建立机制,培养队伍,选准课题,规范管理”这条主线,坚持“科研先导,突出特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走出了一条“靠科研求发展”的办学路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更新观念,形成共识

树立适合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规律的新理念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前提,也是教育科研的必备条件。

我认为,抓科研和抓素质一样,要从战略高度来抓教育科研,要有长远眼光,我们的做法是“提出一个口号,树立一个意识,转变四个观念”。

1、提出一个口号——“科研是我的事业”

从学校实际出发,我们走教研和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从日常教学中的难点、疑点、热点问题入手,组织教师研究、讨论。让每位教师认识到:科研是什么?是发现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发现就是科研;是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反思就是科研;是质疑我们手中的教材,质疑就是科研;是审视我们留给学生的作业,审视就是科研;是探讨我们不能独立解决的难题,探讨就是科研……科研是我的事,是你的事,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业。

2、树立一个意识——科研兴校意识

首先是学校领导班子更新观念,统一认识,“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教育家苏霍姆林思基的这段话,是学校领导班子的共识。

校领导班子围绕“学校大发展、出路在哪里”这一根本性的问题进行调查、思考、论证,最后达成共识:“学校要发展,质量要提高”,必须走“科研兴校”之路。

其次,我让全体教职工接受“科研兴校”,形成“科研使人有为”的认识,培植“科研兴教”理念。为此,我们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参观学习等,使全体教师认识到: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教育纳入持续发展的轨道而不断创新,只有通过科研才能活获得生机,寻求发展;“参与教育实验”是教师进步的阶梯;具有独立开展教育实验的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使全体教师明确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既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全面育人的需要,也是每个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3、转变四个观念——变单一的高分观念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观念;变单一的学科课程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观念;变学生是教学和研究的对象为学生是学习和科研的主人的观念。

向“科研要质量”已成为全体教师努力的方向,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教科研的氛围已在校内形成。每个老师都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创新,投身教育实验,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才能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

具体做法是,采取定期集体辅导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通过座谈会、专题科研方法辅导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来培训教师。期末对教师的新理念、新课标和教育科研理论进行测试,真正把理论学习和科研实践落到了实处。通过学习,广大教干教师提高了认识,转变了教学观念,促进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建章立制,健全组织

为保证这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我校先后制定了《教科研工作管理条例》、《课题研究管理办法》、《教科研工作奖惩条例》、《教科室人员职责》等规章制度。并有专门的教科研管理档案。为鼓励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我校“四制改革”对这项工作也作了专门的规定,教师综合积分评定设置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一项。

为高效、有序开展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学校不断完善教科研组织管理网络。

1、在学校教科室的基础上,拓展功能,成立“教科研发展中心”。除了教育科研,还须为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决策,让具有领导管理能力和较高素质的教师主持工作,同时聘请不同学科的教坛新秀为教科员;明确教科员的职责,让他们在教科研活动中担当主角。

2、以教科研发展中心为主体,与教研室、教研组、年级学科组构成职能互补,协调畅通的教科研管理网络,并建立了“罗西中心小学教科研信息网站”,档案管理实行了网络化。

3、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并配备了独立的教科室,教科室主任1人(教育局任命教干),教科员6人(兼职),具体负责全处的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和实施及管理。教科室配备专用电话、微机、激光打印机、彩色打印机,并上了ADSL宽带网,建立了学校自己的教科研信息网,让学校的教育科研踏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教科室还专门建立了电子档案(从2004年1月起),对科研资料进行专项归档,对教师的教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存档。

三、以重点课题为龙头,拉动新课改

1、进行“备课改革”实验

随着教学管理的不断深化,我们在改革原来备课形式的基础上,把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理论――人本管理思想引入教学管理。我们认为,在备课管理实践中,必

须根据人本思想,采取科学措施,培养教师的个体精神,并在要求上尽可能结合教师的个人素质、教龄年龄等,使要求与个人的特点能力相适应。

在备课改革上,我们抓了三个环节:一是个人初备探思路,教师是研教的主体,教师依据要求进行个体先周初备,发挥个体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集体备课定思路,间周周六,教师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备课交流,修改教案,旨在改进提高教案的质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辐射作用;三是备后测试研思路,周六集体备课最后一节课,我们对各学区各年级教师进行抽查,分学科闭卷测试前两周教材教法。测试只带教材,单人单桌,允许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突破、程序设计等写在课本上,同时未被抽到的教师说课。备后测试和说课促进了教师备课的积极性、实效性.通过测试题的讲评分析,拓宽了教师研教思路。

我们规定教师所教学科必须备课,备实用教案。考试学科每学期初教师必须备大纲、全册备课,单元备课和学科教学模式。语文每一单元、数学每一小节备一课详例,要求环节齐全,体现教师的新教学观念和思路,体现教师的备课能力。考查学科采取备简案(程序教案)或根据本人授课能力写在教本上,必须备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有些练习题及辅助训练可在课上设加页。在教师备课管理上,我们采取“互动式备课研讨”检评方式,把教师从备课检评的后台推向前台,给教师提供了教学研究的广阔空间。有15位教师的备课被评为市区“优秀教案”。此项改革引起了上级教育教研部门领导的关注,这项市级课题已顺利通过了市教科所的结题鉴定,科研成果在全市推广,并获得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加强“语文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

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书本、轻实践的弊端。为了落实语文教学的目标,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评价进行了改革,注重对学生知识积累,阅读背诵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编发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积累手册》。每学期末,教科室组织评委分低、中、高三个年级组同时对全处学生,进行了专项技能考核。考查内容分阅读、背诵、口语交际、写作、综合能力等几方面。我们采用较科学的量化测量手段,有力地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这项改革在市教科所专门立项,是“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此项改革走在了全区教改的前列。此项成果也在全省“评价改革会议”上交流,受到与会专家和代表的肯定,并获得一等奖;此项市级课题已经于2004年6月份顺利结题,获获得市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同时被省教科所审定为“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实验基地”和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3、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

我校被省教科所审批为“创新教育”实验基地,课题“自主合作学习”自2000

年在市教科所立项以来,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严格按实验计划开展实验工作,定时召开研讨会,讨论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组织全体实验教师编写了《我的教育故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专辑)。阶段总结成果在全省“创新教育”会议上交流,并被评为一等奖;《回声》课堂教学案发表在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张志勇主编的《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一书;有16位教师参加区课堂教学改革讲课比赛获一、二等奖或上公开课。目前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已推广全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这项课题实验已按时结题。

四、科研工作果上枝头

上一篇:《音乐小屋》下一篇:描写故乡秋天景色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