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活动材料

2022-07-19

第一篇:校本教研活动材料

校本教研先进材料

立足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发展

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2014年9月

立足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发展

一、基本情况

中牟县青年路小学,现有37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115名教职工,先后获得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校本教研先进单位、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务实的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管理,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回顾几年来的课程之路,我们深刻体会到,着力实施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最好办法,同时也是促使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我校确立了以 “课题研究为载体,课堂观察为抓手、校本培训为平台”的校本教研活动思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追求高效课堂为着力点,通过“课题带动、研训一体、集备共享”等途径,积极探索校本教研工作的新路子,使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步入正确而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组建机构,健全制度,规范校本教研行为

为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督促和推进,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副校长牵头、教导主任负责、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确立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三级教研网络。设六个教研组,16个备课组。以教导处为中心,在教导处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由教研组长、各年级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协调和管理,逐级推进,层层落实,正常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班子成员依据自己的专业分散到各个教研组中,参加教研组活动,发现并解决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学校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情况列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更深入地开展教研活动,学校建立了相关的教研制度,如《领导深入教研制度》、《校本教研保障制度》、《听评课制度》等各种制度,规定校长、教导主任等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深入各种教研活动之中,必须深入教学一线。教研制度的落实和激励,有力地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发展,教师的教研行为逐渐由盲目变为理智,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肤浅变为深入。

近年来我校教师已经逐步养成了以下的教研习惯,即每个教研组每月举行一次校本教研活动,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课,每节课后都要写出教学反思,教研组利用每天下午办公时间进行集体备课,每月撰写一篇教学札记或案例分析,每学期上交一篇精品课教案或说课稿,每学期上交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三、立足现状,结合实际,突出校本教研实效

为使校本教研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真正成为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确定了“立足校情,落实课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 教研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达成了 “两点共识”,不断优化校本教研过程,以求校本教研的实效。

共识一:从现实着眼

校本教研必须立足现状,讲究规范。以落实新课改理念为出发点,查找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确定校本教研活动要研究解决哪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达到什么效果,学期初都做到有计划、有安排,学期中间有落实,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共识二:从小处入手

校本教研重点是研究解决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往往都是“小课题”,小课题是撬动学校教研的“支点”,它能解决制约学校教学的“大问题”。 为此,我们将小课题作为教研的重点,并与课堂观察活动相结合,要求各年级各学科教研组依据观察活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以及教师个人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确定研究的小课题。这样的“小处入手”,易操作,过程短,效果显著,它能让教师体味到校本教研的快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带动学校教学工作的提升。

优化校本教研的过程是教学实践和理论不断互动,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它既要以教师为主体,又不能不借助外部专家的智慧,以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在实践中,我们一是以骨干教师为研究的中坚力量,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合理搭配校内资源,以先进带后进;另一方面业务骨干深入一线, 走进课堂,和老师们共同研究、共同提高。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改革评价制度。首先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一是每期学校至少组织一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活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问题即研究的课题,引领教师进行研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进行书作展评,以加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互相借鉴和学习交流。三是进行体、音、美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抽测,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同时通过活动评选出优质课教师,按等级进行计分,纳入教师期木积分考核,并对校本教研活动中评出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教研组进行表彰,大大调动了教师的教研热情,激发了创新欲望。

四、多措并举,集智研课, 拓宽校本教研途径

1、集体备课,优势互补,提高校本教研效果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利用我校教师多的特点,充分调动集体的智慧进行集体备课。除规定每天下午办公时间(40分钟)为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时间之外,我们在安排课表时,每天的语文、数学课每个年级要求同时上课(特殊情况除外),给足老师们集体备课的时间。集体备课做到每天一名教师作为中心发言人,对第二天的教学思路进行发言,小组集体进行评议后修改形成定稿,课后还要将进行深刻反思。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要求备课组做到“三个一”:一是明确一个目标,即教学目标;二是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如创设什么样的情景导入、设计哪些教学环节、优化什么样的课堂练习等等;三是研究一些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达成共识。备课过程体现流程化,即个人初备(形成初案)→集体研讨(修改调整)→个人补充(二度设计)→教学实践(全面整合)→课后反思(行为矫正)→再教设计(教案共享)。在集体研讨过程中,教研组成员集思广益,气氛民主、和谐、平等,大家畅所欲言,思想与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共同分享集体备课的成果。

2、依托课堂观察 优化校本研修 促进专业发展

在近几年的校本教研中,我们青年路小学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即“以同伴互助为抓手,校本研训一体化”。我们深刻认识到基于同伴互助式的课堂观察正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依托课堂观察,优化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期初教导处就制定详细的课堂观察活动实施方案,召开教师专题会议,安排学期课堂观察活动。教师分学科分年级建立课堂观察共同合作体,每个合作体根据学校总体安排,结合本组教师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学中的困惑及学生年龄特征等,确定本教研组每次活动的观察视角,制定活动计划,设计观察量表。每个教研组保证每月一次(单周语文、双周数学)课堂观察活动,并且每次活动都提前一周上报教导处,明确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的具体时间,学校下周工作安排中清楚显示课堂观察活动具体安排,以便老师们相互学习。学校课堂观察活动领导小组深入到每个教研组参与课堂观察活动的全过程,依据“青年路小学教研活动情况评价表”从课前会议、学习过程、课后会议、观察材料四个各方面,对每个教研组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计入教师积分。同时,通过听课选出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较好的课例,以校内“公开课”、“研究课”和“示范课”的形式组织学习观摩。

通过课堂观察活动的开展,老师们知道如何运用来自课堂教学的数据和信息评判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教学的实践与教学观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有效的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另外,教研组除了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外,组内还经常开展“同课异构”、 校内开展“同学科开放课” “优质课展评活动” 、“课题研究汇报课”等为主的研讨类型。类型全、形式多的研讨活动,给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提升了教研组群体教研水平,促进了教研与科研的有机整合。研课的系列化、规模化营造了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参与氛围,富有浓浓的教研气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活动中受益。

3、抓好课题研究,充分发挥课题引领作用,努力提升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参与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历来都非常支持、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立足校本实际,立足学生实际,立足课堂,积极开展小课题的研究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几年来,语文学科承担了《“导读--感悟”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运用多媒体“作文指导课” 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拼音五步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研究;数学学科承担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计算课“尝试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以学定教,四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等教学模式的研究;思品学科承担了《“四步五环”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英语学科承担了《“实效互动”在对话教学中的尝试与研究 》教学模式的研究;科学学科承担了《双主.三环七步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些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修改完善。如今,我校已逐步形成了分学段、分学科、分课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基本上达到了科科有模式、人人有风格、课课有特色。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亲历学习的全过程,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教育科研的基本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师的专业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五、加强业务理论学习 努力提高教师教研水平

在实际的教研活动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在课堂观察活动中,个别教师只能发现浅层面的问题,探究的问题没有深度,观点阐述不够深刻,缺乏理论支撑,影响了课堂观察活动的实效性。为此,我们非常重视教师的业务理论学习,最大限度地为老师们提供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

几年来,我校通过视频、面授等途径,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先后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程纲要编制、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作业建设指导意见、如何叙写学习目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方法、学科教学理论等内容。观看了各级优质课大赛视频和新教材培训视频,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了课程标准答辩、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说课比赛等活动。组织各学科教师编写学期课程纲要,高年级语数教师编写导学案,数学学科校本课程《趣味数学》。为营造学习氛围,学校为教师订购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要求教师每周撰写不少于500字的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通过学习让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向,掌握新的教育方法,更好地落实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我校还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先后分批派骨干教师到洋思中学学习,到洛阳、开封聆听教育专家魏书生做报告。通过学习,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接触到外面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专家的讲座,点燃教师们主动学习的热情,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兴趣基础。

总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的校本教研水平得到了整体提高,达到了“三个转变”、“三个结合”、“四个注重”。“三个转变”即教师对待教研的态度由等待观望转变为积极参与;个人教研转变为团队协作;课题来源由学校拟定转变为来源于一线,来源于教师。 “三个结合”即校本教研与常规教学相结合;校本教研与课改实验相结合;校本教研与师资培训相结合。“四个注重”即课堂教学注重了角色的彻底转变;注重了情境的创设;注重了参与式合作学习的运用;注重了学生自学自悟的主体性落实。

几年来,我校教师获奖的论文、案例反思及其它作品已有100多篇,其中国家级20篇,省、市级70多篇,《中牟教研》发表共20余篇。30多位教师所研究的课题,经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认证,现已顺利结题。上学期又有28位教师研究的小课题经教科研部门评审,同意立项。学校还成功地承担了中牟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观摩活动,活动中我校展示的“低年级语文 ‘随文识字’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先后有40多节课被评为不同级别的优质课,学生2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赛事中获奖。从取得的成绩中,我们体味到了校本教研给我们带来的惊喜,感受到了校本教研带给教师的变化,带给学校的变化。在今后的校本教研探索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创出——条更加适合我校发展的校本教研之路。

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2014年9月

第二篇:校本教研汇报材料

注重实效

扎实推进 全面提高校本教研水平

——五大连池市和平中心校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研究的活动,即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研究推广和成果转化,以达到改善课堂生态、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近年来,我校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注重实效,扎实推进,努力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的方法和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我校校本教研的一些体会与做法,向各位领导及同仁做一简要的汇报。

一、加强领导,完善校本教研的组织制度建设。

为了切实将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我校结合全镇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以中心校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分校校长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组建了八个校本教研小区,构建起了信息畅通的校本教研网络。我们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采纳基层领导、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做到领会实质,挖掘内涵,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并根据学校现有实际时行定位,确定出校本教研主题,出台校本教研管理组织制度和实施方案。在管理工作中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共建,双向并举,突出实效。

二、 学习借鉴,强化校本教研的素质能力培养。

在准确把握校本教研的方向和重点的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积极创造条件,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以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着沿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

1、深化学习活动,提升教研素养。我们先后组织全镇教师认真学习了课程论、教学论和国家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校本研究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同时,我们还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张向奎的《教育心理学》、马云明的《课程与教学论》,引导教师研究卢威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名著以及肖川、魏书生、窦桂梅、朱永新等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把每

- 1

互补与整合,借助集体备课这一载体,由同年段的多名教师上同一课题的课,让教师体验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和不同教学风格所带来的不同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在比较中由教学程序的“执行者”向教学“研究者”转变,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

3、集体备课。反思以往的备课状况,我们逗留在三个误区:一是重“形式”轻“实效;二是重“教法”轻“学法”;三是重“预案实现”轻“教学生成”。这样的备课形式显然难以适应当前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校成立了中心教研组,建立了两周一次集体备课制度。备课中通过对典型课例的分析,备课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畅谈个人见解,博采众长,形成“共案”,然后再根据教师自身和班生特点做增减,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体现了同伴互助、优势互补,提高了备课质量,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求教师,课后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以书面形式形成“教后案”。

四、课题研究,深化校本教研的内涵发展。

1、科学筹划,专家引领。我校利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良好背景,规范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根据学校发展所急需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选择科研课题,制定科研培训计划,边研边训,即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通过网络下观看专家讲座录象,聘请五市二中校长杨林同志来我校做学洋思、促教改专题讲座,结合小教部教研员的以课代训及时捕捉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准确把握研究方向,促进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2、广泛参与,探索吸纳。挖掘学校教育研究资源,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我校的省级子课题《教师心理危机对中小学生影响的研究》已通过省级验收,黑河市“十一五”课题《乡镇学校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和《分层异步导学的研究》正处于研究阶段。通过对课题的听、说、议、评等教研活动,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与研究的平台,为教师在校本教研和教育创新上增添了强劲动力,找到了新的途径。

3、成果共享,拓展领域。学校借助课题研究阶段总结,积极有效地推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通过课题研究的教案、典型课例、实验反思和行动研究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以报告、讲座、课堂教学观摩等形式推广研究经验,发挥课题研究辐射功能,以达到资源共享,从而激发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科研

- 3

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构建、再造与批判能力,使教师在评价、思考状态下养成了良好的反思习惯。

2、矫正反思过程中的不良倾向。教学反思是随课改而生的一种新的教学行为,教师在理解执行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常常出现重数量轻质量、没有触及课堂实情、没有深刻内心体会、泛泛而谈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定期查阅、调研教师的教学反思手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不同层面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强调教师要以自身的真实体会作为反思素材,以课堂有效教学为目标开展反思。为鼓励、表扬典型教师,我校定期在每次常规检查中把好的教学反思汇编成册,以供交流和分享。

3、加大执行与行为跟进力度。针对教学反思中凸显出来的有深度、有价值的观点,无论是个体的,还是普遍性的,一经印证认可,便将其列为校本教研的热点问题,引发争辩,达成共识,一旦意见统一就形成我校业务常规要求,敦促落实整改。为强化跟进执行力度,学校还组织各教研组做好跟进执行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与总结,树立典型,推介经验。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由于我校注重加强校本教研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使教师队伍得到迅速成长,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年稳步提高,办学特色得到了不断增强。现拥有地级骨干教师8名,区级评优课、研究课4节,先后有80余篇论文、案例赢得了黑河市级以上奖励,有四节录像课荣获市级

一、二等奖,中心校还被评为市教科研先进集体,中心小学被评为市一类学校,五名老师被评为黑河市级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几年来通过校本教研所形成的各类儿童作品,如:绘画、剪纸、手工等作品达3000余件,在2007年迎国检时,受到国家督学于芳同志的高度评价。

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虽然我们在校本教研开发利用上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距兄弟学校所取得的成绩还相距甚远。我们决心:在今后的校本教研开发和探索中,努力学习,积极吸纳外地的先进经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把我校的校本教研开发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为我市的校本教研开发做出应有的贡献。

- 5 -

第三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先进集体的事迹材料

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不断提高办学品位

在学校工作中,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更主要的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就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它是教师成长的一只方舟。因此,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是我校在借鉴外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两项工作的汇报。

一、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几种做法

(一)、加快课程改革步伐,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此我校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坚持以辅差培优的方式,培养年轻教师;坚持“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思路,激活课堂。始终立足课堂、放眼课外、优化教法、渗透创新、深化教改,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个老师自命课题,上“诱思探究”研究课,将诱思探究理论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此课堂教学大赛中,涌现出了一批理念新、基本工扎实的骨干教师。二是结合课改,加强教研活动。利用高一课改的有利时机,教研室每月召开二次研讨会,加强了大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开展了学科周活动;同时又派出许多教师到外校听课学习;我们与山东淄博三中、佳木斯一中结对子,邀请了佳木斯一中校长到我校讲学,淄博三中为我校赠书,派部分教师到郑州四中、安徽、西安等地参加全国“诱思探究”研讨会,并在我校成立了“诱思探究”理论学习小组,有效的推动了我校教科研活动的开展。许多教师的论文已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受到好评。三是狠抓高

三、初三的教学工作,积极组织各类竞赛活动,为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夯实了基础。面对高中考,我校采取高三月考、联考,高考、中考直通车辅导;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抓特征,找差距;请有经验的教师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等形式,高考升学率逐年有所上升。

(二)、科研兴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教科研工作则堪称这条生命线上不可或缺的源头活水。为了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势地位,在老师中牢固树立科研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加快教育科研步伐,增加跟踪前沿知识的能力,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以刚启动的高中课程改革为动力,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结合本校教学实践,深入探讨“诱思探究教学论”这一课题。校领导结合“课改”学习,组织教师努力探索,提倡精导巧练,优化教学过程。

高水平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挑战。素质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领导更加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实施“师表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继续教育工程”。开学初,学校公布了《骨干教师评聘条例》,将一批事业心强、业务精、教学效果好的把关教师评为学校骨干教师,此举极大地鼓舞了全校教师的敬业奋进的士气和为教育事业拼搏的热情。“青蓝工程”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只有青年教师接上班,学校工作才有后劲,教育、教学才能持续发展。为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学校采取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方式,着重在组织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课堂教学经验方面给予青年教师指导、帮助,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并定期组织全校公开课、观摩课、实验课等,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机会,力求给青年教师以最广阔的提高素质及发挥才能的空间,有许多青年教师成为校、区级骨干教师,还有不少青年教师成为区科研课题组的成员。教育科研工作既能提高教师群体素质,又能提高办学品位,丰富了办学内涵,通过教育教学的不断研讨,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创新精神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为___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分科教研,合作交流。

学校调整教科研体系,完善了以教科室、教导处为龙头、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各教学班为教改基地的实验体系。实行分科教研,合作交流。

(1)分科教研的主要内容

一是针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二是通过听课交流、听课指导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三是根据学校提出的研究主题开展研究。

(2)合作交流的几种方式

(四)、任务驱动,保证质量。

(1)教研组定期活动(每周一次)与分散活动。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鼓励教研创新。

(2)教研组每月一次教研公开课,进行案例分析,使评课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

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思想如何渗、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

课中反思: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反思调整教学策略.

课后反思:上完课后,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

(×)每学期一次课题汇报。总结阶段性成果、交流课题研究经验、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5)每学期举办一次“学术沙龙”。学校不限主题,教师自主发言,可以是本学期的经验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个教育问题的理解。

(6)每个月举办一次读书论坛活动。贵在交流学习,督促教师读书。

(7)每学期办一次专家讲座或教学指导活动。专业研究人员以其开阔的视野、前瞻的理念、渊博的学识,参与“校本教研”,能使“校本教研”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进行,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校的深层次发展。学校适时的聘请专家来校进行教学指导(先后聘请了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傅东樱教授、宁夏大学谢保国教授、银川九中陆三柄老师、中卫中学有名数学老师蒋老师等),教师们可在与专家的互动中,在真实的课堂、参与、交流、研讨中,实现真正的提高。

二、我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几种做法

1、内容讲究实效

校本培训工作应以学校整体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本,注意培训的系统性,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实用、有效”上作文章。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发挥被培训者的主体作用,使参加校本培训变为教师自身的发展的需求。其次,针对教师现状,充分考虑教师已有的教育经验,不做重复的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提高教师素质是学校工作的长期任务,为适应教育的发展,学校应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培训内容,一方面着眼于课程、教材、教法、管理中的问题,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以问题的提出为根本,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本着学校缺什么专业教师就培训什么教师,教师缺什么素质补什么的原则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2、形式灵活多样

校本培训工作主要是以教师的在岗培训为主,因此要做到灵活多样。我校的培训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要求教师每年定一本教育杂志和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专着,并把自己认为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摘录下来,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集中培训或请专家来校作×次专题讲座,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二是信息交流和人员交流相结合。学校除把其他学校的教改信息传送给教师以外,还选派教学骨干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本学期我校启动了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包括中层领导在内的全体教师到家外地名校参加一周的轮训,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自我钻研与集体研讨结合,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围绕学校的主导课题,确定好自己的教研小课题,采取分散研究,集体研讨的形式,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三、努力方向

建立教研组、教师个人开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激励和保障措施,加强×+×.×的教师培训工作,强化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篇:校本教研先进学校材料

黄店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先进学校材料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教育改革的主战场。学校教育的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实行校本教研这一重要举措。

校本教研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研究的方向,是促进老师专业理论和教师专业技能的一种手段。

校本教研是教师的学习、工作与研究三为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的个人学习行为。

校本教研不仅仅是老师们的个人行为活动,也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自己学校教育特色的主要途径。

抓好校本教研工作,走校本教研之路,是推动教研工作向深入发展的重要举措和保障,是教研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校本教研工作,制定了相关的教研工作制度,也使得校本教研的工作得以有序开展,校本教研的成效不断显现。

本学年,我校依然坚持以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为主要载体,营造了浓郁的“展示教师风采、共享教研成果”的校本教研氛围,;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促使学校教师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文化修养、课堂教学等方面打下深厚的基础,并能带动和指导其他教师进行专项课题研究。

同时学校还做好年轻教师的业务素质拓展工作,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

我校积极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校本教研培训,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使人人都能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学校还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研修活动,鼓励老师走出去听课,到校本教研取得较好成效的学校学习。当然学校也在学校内部举办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我校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科研的工作重点,加大教研力度,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充分利用课余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加强了教育教学指导和研究,开展网络教研。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对网络教研团队成员的培训,每次外出学习,首先派教研组成员参加。回到学校后,给全校的老师做示范课,汇报学习成果。

这样的学习形式大大提高了老师们参加网络教研的积极性也开阔了老师们的眼界,更新了教育理念。

学校还为每个老师办公室安装了电脑和打印机,以确保老师随时网上进行培训,随时查阅资料。

学校在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网络教研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的培训,促使大部分教师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除此之外,学校还举办教师新课标培训会、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集体备课等形式会议的,为教师的不断学习创造机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与学科课程比赛,促使教师们从比赛中寻找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同时从其他老师身上获取经验和启发,最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样老师与老师之间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我校在科研兴校方面抓好 “两转变、两确立”的过程。即由科研少数人向全员化转变,确立了人人参与的意识;由个人向集体合作转变,确立发挥集思广益的群体合作精神。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创设氛围,让教师充分认识到了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们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及科研能力。下面我将我校的具体做法和特色做简要的介绍。

一、建立健全的校本教研组织,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1.健全组织

成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教研及培训工作的监督和领导。

长:王建峰

副组长:郭国亮、王建璐

员:李巧珍、赵晨红、王保红、张鹏、石亚楠、吴婷、朱自然、王莹

2.完善制度

以王建鋒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制定了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如:《黄店镇中心小学高效课堂评估细则》、《黄店镇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制度》、《黄店中心小学课堂观察制度》、《黄店中心小学听课、评课制度》、《黄店中心小学教师外出听课制度》、《黄店中心小学教学精细化管理制度》、《黄店中心小学优秀教师培养制度》、《黄店中心小学优秀教师职责以及考核制度》,《黄店中心小学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等。学校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质量,营造出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

学校注重过程性管理。在过程性管理中,一个是课外管理。即对教师的备课、辅导、作业的管理,实行由教研组长为主的评估体系。二是课内管理。是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好40分钟,形成自己的高效课堂。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向课程要质量。努力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让学生有自己的时间来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三是学习效果管理。在学习效果管理中,采取当堂检测教学效果以及阶段性的教学效果检测。通过检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减少问题的堆积。四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管理。实行学生评教制度,教师是否关爱学生,是否与学生关系融洽,在工作上是否尽心尽责。每期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针对突出问题由学校领导对老师进行指导和开导。

通过学校管理规范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融洽了师生关系,形成了和谐的教育教学局面,为校本教研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使每位教师都树立教育科研意识,必须从理论上更新自己,积极转变已有理念,接受新理念,才是立足课改的根本。教师首先应该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以全新的眼光看自己、评价学生。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为此我们各教研组成员积极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相关报刊杂志,系统的研读了《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课程改革新视野》、《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等理论书籍,领会新课改精神。读书是事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我校还要求每位教师坚持撰写教育随笔,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现在,老师们拿起了那支笔,开始书写自己的心历路程,开始梳理自己的成长记录。他们开始研读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书籍,开始关注学生们的成长,学习和生活。

每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可行的教研课题以及研究计划。学校开展的大量的研修工作,也有利于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的专业素质。

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老师们切实的了解和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做到教学理论和实际运用相结合,高效课堂和实效训练相结合,有效的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多次被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3.时间保证 我校将周

三、周四下午后两节分别定为语文、数学教研活动时间,从时间上保证教研活动的有序开展。

4.加强校本教研的管理

学校要求教研组和个人严格按学校管理制度做好自己的各项工作,注重日常教研活动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做好学校教研工作档案和个人档案资料的积累工作。每项具体的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活动总结。

5、科研经费有保障

我校每年都拿出一定的科研经费要保证学校科研工作以及其它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和顺利进行。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1、集体备课——为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新教育观念,各教研组积极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课题研究,在示范课、公开课上下工夫。首先打破传统备课模式,实行分单元备课,组内教师对组员的备课进行研讨,实现资源共享,然后由个人各自编写简案,再在实施教案前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这样既发挥了个人的特长,又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使教学审计更有系统性,可行性和操作性,实现备课任务少而精。在教育教学时善于发现问题,写好课后反思,及时记录教案的实施情况,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目标实施后的系统反馈作用。针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寻找对策进行解决。个人在短期内能解决的,列为个人研究问题;在组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的,根据教研组的特点列为研究问题,在集体备课中也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每次的集体备课,就是大家共同学习研究的平台。促进教学思维的碰撞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每个星期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教研组长为负责人,达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的目的。

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首先以备课组长指定一位教师为这次集体备课的发言人,说这一次备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然后将这些发言内容形成书面材料发放到参会老师的手里。其次,各参加会议的教师针对发言老师的阐述,提出这次教学设计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最后结合发言人以及各教师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确定本课的教学思路和实施方案。备课组长在确定本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案之后确定本课的授课教师以便检验本次集体备课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课后在经老师评议修改形成最后的方案交给教导处存档。

集体备课也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制度以摆正集体备课的正常开展和有序进行。一是严格考勤,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和教师的参与面。二是教研活动公开公正。每次集体备课教导处都要对集体备课做一定的记录,作为评估的参考依据。三是跟踪调查。教导处随时进行推门听课活动,已检查集体备课的落实情况。四是衡量成绩。教导处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做一定的参考依据,以分析集体备课取得的成效。

各备课组、教研组在每周的学科组教研活动中,以月为单位,在一个月的活动中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每次以某个年级为重点,有针对性的,有主题的集体备课。

(2)开展一次学生作业展评互学活动。活动中对有问题的学生作业布置,提出改进的建议,规范作业的布置,对好的作品提出肯定。

(3)开展一次专题研讨学习活动。每位教研组成员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专题学习研讨活动。活动内容可以是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也可以是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独到的见解,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各种活动必须做到有计划,有活动过程记录以及活动总结。

(4)观看名师课堂实录,并就所看的内容进行交流,谈各自的收获和体会。网络管理员经常把网上的最新教研信息、优秀课堂实录等教学资源下载下来,组织教师观看学习研讨,为我校的教研活动架起了一座桥梁,为教师提供了开展教研活动的条件和平台,使我校教研工作进行得有声有色。

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节省了时间,也减轻了老师繁重的工作量。为老师专心研究教法学法,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提供了空间。

2、课程案例研讨——注重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每个教师都确定了自己相应的研究子课题,深化课题研究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使课题研究更有实效性和指导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确定的校本教研主题上一节汇报课,课前进行说课以及自己的整体思路,会后说一下自己的教学反思和教育心得。

学校即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特别注重教师的教学反思,要求课课有反思,章章有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反思自己上课的教学得失,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二是反思在本节课上的教学环节的疏忽和遗漏,多从自身找原因,以便自己能更好更快的成长;三是发现自己本课设计的闪光点和独特见解,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四是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以便自己在下次的教学中采取其它有效的教学策略;五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上课的反应以及自己的发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便促进自身更好的成长;六是撰写教学案例,根据自己的日常教学实际选取成功的教学案例,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同组教师共同研讨交流,针对这次课程说出本课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3)执教教师根据老师给予的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充实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便取得更加高效的课堂效果。

3、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1)领导小组亲自参加指导教研活动,认真倾听组员的讨论,围绕研究课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终确定自己的科研主题。各立项课题研究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研究方案,有条不紊的开展研究进程,在研究中做到有研究计划、有经验总结;每次活动有目标、有重点、有布置、有反馈、探讨、有总结,撰写科研论文。

(2) 在搞好学校日常科研工作的同时,继续加强本校的特色研究。继续开展“农村小学语文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研究”。我们一直坚信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对语文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的两个实验班,一个班级坚持给学生推荐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课外读物,另外一个班级则只是进行常规的教学。经过试验,阅读课外书的班级的同学的表达能力以及思维的开阔程度明显高于不阅读的班级。

(3)在校内对我校目前研究情况较好的课题进行交流和推广。

(4)进一步做好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及时做好平时研究过程的记录,留下研究过程的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完善各类教学研究的管理档案。

4、校本教研——新课程的开发 本学年我校确立了传承国学经典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制定了详尽的国学课程实施的方案的计划。一是学校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了国学诵读读本;二是每天的早上预备以及下午预备是我们的国学诵读时间;三是每周上一节国学课;四是开展国学诵读比赛;五是开展弟子规韵律操比赛。

学校开展此项国学校本课程以后,学生定期接受我国传统国学教育的同时,也将这种优秀文化一步步传承。

教研活动使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进取、也让教师们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我们也将继续加强学习和研究,勇于将自己的科研构思运用于实践,让我们的教育科研之路越走越远,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我们的教研工作在忙碌中找到了充实,在总结中得反思,在反思中收获经验。同时也在教研工作中,看到了我们每位老师的善良与真诚,听到了一个个具有指导性的建议,一句句温馨提示的话语,都会让我们的内心为之感动。

正是这融洽的教研氛围,使老师们在合作中建立了良好的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形成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和谐教研团体。我们将继续加强学习,加强研究,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特色中促发展。

第五篇:英语教研组校本教研材料

校本教研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了平台——横梁中心小学英语教研组 目前外语课程改革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外语课程设置既有国家统一性,又有地方和学校的灵活性,注重学生的生存能力的发展,而现行的新标准英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材中语言不够真实和贴近学生生活,有些教学内容或重复或各学段之间相互脱节;有些内容地域色调浓厚,不同地域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从而感受不到语言的真实性等。因此,我们更注重英语教学的实用性,能更好的结合我校的英语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英语多元能力的发展。 校本教研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探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以解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遇到的问题和教师实际所需的提升,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了使我校英语教学质量整体稳步提高,教研组认真理顺教学、教研工作程序,

一、在实践探索中对教学工作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理顺教研工作程序和完善教学常规。

1)学期初各个老师要进行对上学期工作的反思,提炼好的做法,不足之处供大家探讨,在大家对小学生阶段学生较大变化的规律和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阻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制定好学期目标和教学思路。

2)发扬同伴的互学互助精神。教学中我们以老带新,也可以是教过多年新教材的青年教师带教,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3)按照学校工作要求和具体目标,做到责任明确,形成常规制度。教研组给与认真、细致的指导和定期的工作检查、反馈,以帮助教导处高效开展工作。

二、在日常教学的反思与研讨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从教学实践的第一线中总结和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通览全套教材,明确其地位和作用、明确其指导思想和知识体系、明确学生参与知识学习全过程的脉络和布局。做到对教学工作要有超前性,备课工作要有前瞻性,对教学工作心中有数,很好的把握教材的意图和学科教学的双基要求,使教学的随意性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要了解学情,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有效的教学对策,做到 “吃透两头、精讲精练、培养习惯、指导方法”。还要加强集体研究,坚持以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学法为主,始终贯彻重基础、技能,重学生学以致用,以提升综合能力。

2.“聚焦”课堂教学,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尽管老师们能够接受比较新的教育理念,但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上要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完全统一到新课改理念中来还有些差距,根据我校教育信息化开张的步伐,加上我组青年教师多、又面对新教材、新教法等特点,发挥每位老师的优势和集体合力的作用,共同参与各种公开课、亮相课、竞赛课和示范课等活动,使我们的每一节公开课都成为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目的是教师通过开课、听课、评课和反复的磨课,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内容和容量的把握、课时的处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还能在磨课中体会他

人的教学风格,悟出一些道理,开拓自己的思路。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为目的,从教学中发现问题,探究一些带有普遍性、探索性、可提炼的东西,形成较稳定的、可借鉴的教法。

现代信息技术怎样有机地渗透到课堂中,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启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能力等方面,能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教材设计背景,同时可以体验英语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将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以调动兴趣,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形成课堂内的教学互动,这给教师们带来一点教法和学法有机结合的灵感,也是英语教学质量逐步上升。

三、促进教学研究,提升学科专业水平

我们用行动研究的方式来促进教师课堂能力的提高。如:现场说课、课堂的点评,检查教师规范的落实等等。当大家认认真真准备的课被否定时,大家都很难过,但每次震痛之后,经过老师们自己的层层反思,通过对教材进一步的领会,真正理解了一些思路和想法,从而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才体会到我们就是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四、落实各项评价活动,充实课题活动工作的开展

(1)三年级开展手工制作比赛:结合Let’s make部分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比赛,老师用简单英语发指令,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指令完成手工制作。评委(老师或学生代表)对各组手工作品进行评价,并在年级中展示手工作品。

(2)

三、四年级的英语朗读:开展班级英语课文朗读比赛。由老师选定一篇对话, 学生进行准备。在班中初赛挑选出5—6人参加级的

朗读比赛。在初赛与决赛中老师都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

(3)四年级开展英语书写竞赛:结合字母书写教学开展书写竞赛。活动中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内容的书写。在学生书写过程中老师对学生书写姿势及习惯进行关注与评价,并结合学生书写比赛的作品对各位学生进行英语书写评价,并评选出

一、

二、三等奖进行表扬。

(4)五年级、六年级的知识竞赛:属于测试型评价。以试卷形式进行比赛,老师对学生做题表现与完成效果进行评价,同样也评选出

一、

二、三等奖。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术素养的提高,为教师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发挥教育智慧提供良好的空间。同时也利于严谨工作作风的养成,课题研究讲究科学性,严密性,而这种特性有利于教师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从而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只有把校本资源开发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作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共同体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教师的自身发展不仅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尤其在新课程对我们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如何提高英语教师本身的语言素质能力,课堂调控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校本教研的土壤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历练与完善,终会结出丰硕成果,带给我们每一个人丰收的喜悦。

上一篇:系部月份工作计划下一篇:乡村党建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