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教研总结

2024-04-11

学校校本教研总结(精选8篇)

篇1:学校校本教研总结

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石桥镇中心小学年度工作计划》精神,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科研兴校、发展创新、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新观念,大力提高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本学期,我校坚持以校本教研为核心,以“规范管理达标校”为载体,全面开展了各级课题研究活动以及校本教研活动,提升了我校教研科研和校本教研的整体水平,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提高了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下面将我校本学期以来的校本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加强了对校本教研的管理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骨干教师为组员的校本教研管理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全面落实全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官庄学校本教研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长:王笃强

副组长:李新钰

成员:唐淑娟、刘静、王林、王忠胜、陈玲。

二、进一步完善了校本教研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执行的有力保障。为了确保我校校本教研活动有序开展,学校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的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校本教研的相关制度,保证了我校校本教研在各个阶段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了师资培训

本学期,为了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校本教研质量,我校对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培训。通过观看优质教学资源,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在“规范管理达标校“活动中,部分教师利用了自己学到的方法上课,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都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四、校本教研具体活动

本学期,我校以几次镇级教研、竞赛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各年级、各学科开展分年级、分学科教研,大部份教师参与了上课,全体教师、领导参与了反思,为校级教研推选出了代表该年级、该学科的真实水平的一堂堂优质课,确保了校本教研的质量。

本学期教研科研活动,我校一共向全体教师展示了质量较高的课堂教学9节次,其中语文课堂教学3节,数学课堂教学3节,英语、美术、科学课堂教学各1节,绝大多数教师无课时,参与了听课,各课题组成员更是做到了全部参与。课堂教学展示节数、参与教师数量以及课堂展示质量为历届科研科研活动月之最。并且,课后各年级组、各课题组有针对性地对每一节课进行了认真反思及小结,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发现了一些不足,为我校下一步的校本教研明确了方向。

此外,镇中心小学组织各种活动,为我校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观摩机会,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听课,为我校的校本教研提供了借鉴。我校还多次派教师外出学习、听课,把全县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带进了我们的课堂,提升了我校校本教研的档次。

五、取得的成绩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配合、努力下,我校本学期的校本教研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六、存在的问题

在本学期的校本教研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极个别教师认识不到位,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个别年级甚至出现了你推我、我推你的现象;年级本位、学科本位的思想制约了校本教研的整合;可用的远程教育资源少,与教材不配套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本教研的开展。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我校的优势,克服不足,力求把我校的校本教研搞得更好。

篇2:学校校本教研总结

一年来,我校在教育局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立足实际,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坚持以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为契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说、听、评”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模式为载体,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不断促进师生发展为根本,进一步探索我校教学质量持续快速发展的教学新路子。现就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做如下汇报:

一、建立制度,明确责任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

2、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现问题修订研究计划。

3、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各科室的校本教研力量,制定了学校教研计划,组织教研组定期学习、交流、研讨。

4、明确了教研组长,教研组长由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二、做好常规工作,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1、狠抓教学常规工作,实现了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等环节健康有序发展。

2、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观看录像、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研讨。正确把握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使全体成员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各教研组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

4、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学习、讲座等活动,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外出学习的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传达。

5、要求教师课后写出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研究性论文、教学案例、经验总结。每学期至少上1节公开课,听课35节以上。

6、加强理论学习与积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重点学习新课标、新观点、新理念,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还要求老师将平日学习到的名言锦句、理论观点、精彩论述等摘抄下来,并熟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实践。

7、有效地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鼓励教师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通过集体备课说课,发挥了群众智慧,共同研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难点、疑点、教学策略、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的各个环节,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同时分管领导参与集体备课,强化备课意识,提高备课质量。

8、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来做好校本研究。①狠抓备课工作。要求教师充分研究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案。②抓好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特别强调教师在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中要注意把传统教学中优点长处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精神实质充分地揉合在一起,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③坚持做好教学反思,把教学心得,收获与反思进行认真总结后与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共同促进与提高。④发现和培养在课堂教学方面创新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总结和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使其在本校的课改实验中起示范作用。

9、认真组织教案、听课、作业、竞赛活动、论文的评比工作。

三、教研工作取得的成效

1、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了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

2、进一步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评价方式的转变以及作业方式的转变。

3、进一步培养了教师之间合作研究精神

4、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得到了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四、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对新课改领会不深,未能正确处理好自己的定位。

2、个别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不深,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3、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活动能力低。

五、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继续抓好教师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验能力。

2、狠抓教学常规工作,以教育科研为龙头,认真组织教师深入进行教学研究。

3、力争更多的资金投入,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借他山之石攻自家之玉。

4、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努力创建校本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今后将继续不懈的努力,力争把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推上上新的台阶。

西营乡中学 2009年1月20日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及计划

西

篇3:浅谈农村学校校本教研

一、学校规模小, 分布散, 生源少的特点

西部山区学校规模小、生源少、分布散是农村学校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制约着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首先,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 农村人口出生率在不断降低, 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 有的学校只有几个学生。其次, 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加剧了生源不断减少, 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将其子女送到城里或乡镇中心学校接收比较优质的教育。即使中心学校组织一些大型教研活动, 因学校规模小、教师少、交通不便等因素开展起来也困难重重。

二、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缺少参加教研的激情

偏远的农村学校规模小, 从而导致师资力量非常薄弱, 教师为了能考出好成绩将其主要精力全部放在课堂教学上, 很多教师都存在“各扫门前雪”的态度, 缺乏合作精神, 教学中的困惑不愿意和其他老师交流, 把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看作是“作秀”, 在一些教研活动中, 部分教师为了不得罪人, 在一些教研活动中也是“水面上一棒”, 在交流中没有教师间的思维碰撞与交锋, 教研活动甚至成为某些教师的负担。

三、缺少教育资源, 缺少专业引领

农村学校严重缺少教育资源,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 仅靠基本教材和教师用书是很难把教研工作搞上去的, 学校教研部门的亲临指导, 单凭学校自己开发教育资源和教研活动也只是形式化, 表面化, 在学校里只要做到“几统一”, 即:统一进度、统一要求、作业, 备课统一。久而久之, 教师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 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其实, 增强校本教研的活力, 与提高校本教研质量和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教师业务素养并不矛盾。一所学校的教研搞得有成效、有活力, 教学成绩和教师的业务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作为农村学校和农村小学教师, 要根据实际情况, 积极主动地和中心学校以及片区学校加强合作交流, 不断形成“同行互助, 校际联动, 片区合作, 资源共享”的合作研讨的教育观。

四、加强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有效措施

如何有效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扩大办学规模, 整合教育资源

根据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 逐步将一些偏远山区的教学点进行撤并, 重点建设乡镇中心学校, 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 加强寄宿学校管理。集中优质教育资源, 集中教师, 中心学校要努力构建教研平台, 充分展示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让这种差异变成教研资源。在中心校构建一支互相信任、互相启发、团结协作的教研机构。教研机构要以课堂为主阵地, 开展听、评、说等系列活动, 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水平和农村学校教师的业务能力。

2. 学校要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舒畅的工作空间, 让教师尝到教研的乐趣

校本教研的关键是培养教师的研究乐趣, 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 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没有任何压力。因此, 校本教研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感受和内在需求, 突出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尊重教师个体, 使校本教研充满生机和活力, 使教师真正进入研究的状态, 在教学中研究, 在研究中生活, 教学、研究、生活融为一体。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是必要的, 但它们决不是校本教研的全部。倡导教师要在教学中进行反思, 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用研究的态度来审视学生、审视课程、研究课堂, 使教师尝到研究本身的乐趣, 激发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热情, 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 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样才能使教师真正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

3. 创设人性化环境, 深化课堂教学, 以教育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 加强学校科研室建设

在深入学习和实践探索中, 教师专业发展应该以“立足校本”, 要坚持“在学校中发展”“在教学中发展”的理念。为此, 我们把教研工作定位在服务教育教学实践, 提高教师素质上, 重视科研工作从加强科研室建设抓起, 进一步明确了科研室的工作职责:学校科研室不但要积极组织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 参与校本研训, 而且要负责普及科研基础知识, 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创新, 还要为校长思考的问题寻求对策, 为校长的决策提供服务。这样, 教研室的工作舞台扩大了, 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了, 较好地发挥了教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2) 坚持科研与教研相结合

学校从分析科研与教研的关系入手, 强调科研室与教导处、德育处等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 加强有效的业务联系, 坚持科研与教研相结合。

(3) 加强校本研训制度建设

学校加强校本研训制度的建设, 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制度、专业引领制度、业务培训制度、检查考核和奖励制度、教师业绩档案制度等, 把校本研训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项工作和环节的管理中, 进一步落实了“三级校本教研制度”。

篇4:加强校本教研 塑造品牌学校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本教研;专业建设;品牌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104-02

收稿日期:2015-01-23

作者简介:申宇忠(1970-),男,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化学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职教学质量评价。(广东 梅州/514000)

近年来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重视和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无论是硬件建设上还是在软件建设上均取得很大改善。实训设备、电教平台、校园网络、教师办公用电脑等硬件建设不断完善,师资结构不断优化,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无论是课题研究或者是实用新型专利研发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突破,教师的专业成长前景广阔。然而,中职学校要树立品牌意识,必须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

校本教研就是要立足于学校,以教师为教研主体,以师生共同发展为宗旨,在学校特定教育资源、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目标下采取的教育研究活动。校本教研在中职学校显得尤其重要,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学校要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树立服务理念和就业创业教育并重的教研理念,技术能力与品德养成并重的理念,明确培养目标定位,拓宽就业通道和升学通道,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下面以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浅议学校的校本教研。

一、当前校本教研现状

目前我校校本教研仍未形成一套科学的机制来适应学校发展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整体规划设计,“责、权、义”不够明确。二是专业组设置不够完善,教研活动较为分散,教师参与面狭窄,资料积累少,未能有效整合资源以适应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良好的教研氛围仍未形成,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不够大。三是没有建立相关的考评机制来确保校本教研的可持续发展,此项工作尤其重要。譬如:有些专业师资较强,但教师们无论是教学还是教研工作均显得意愿不强,内生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部分年富力强的教师认为已拿到高级职称自我满足而缺乏奋斗目标,再者是学校在考核评价机制方面仍未完善等因素造成此类现象的存在,对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颇受影响。针对当前学校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明确提出了要通过加强校本教研等内涵建设,全力打造品牌职校的新理念。

二、结合学校实际,有效开展校本研究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是要教学管理团队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做好师资队伍规划,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注重顶层设计,要将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发展第一推动力,建立有序、高效、科学的校本教研制度,为校本教研提供制度保证。第二是为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落实科研经费,每年按一定比例的科研经费投入,确保校本教研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是有效整合现有资源适应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如鼓励部分文化基础课教师在原任教学科基础上尝试向相近学科转型,这样既可以缓解个别专业师资紧缺状况,又可以避免个别课时较少的教师趋于边缘化。第四是各专业组根据本专业特点就有关专业开办,课程设置,课例研究,教学方法,课堂评价制度,教学管理,实习就业,招生举措等课题,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真正做到:整合资源、科学论证、精心设计、务求实效,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三、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德育工作的校本教研

中职学校的学生不少遭受过许多挫折:有的家庭经济困难,有的是单亲家庭,有些是以前失足少年等。他们往往是失败多于成功,自尊心和自信心明显不足,心理较脆弱,经不住更多的挫折和打击,一些不良的日常行为难以纠正过来,学习动力不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迫切需要教师爱心呵护,这就要求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开展校本研究。从专业特点到班级管理,对每个班的学生中存在单亲家庭、经济困难、曾经失足等要研究清楚,要教育感化、改变好这些学子,此项工作在中职学校中尤其重要,既是师生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创建德育品牌的有力保障。

(二)教学工作的校本教研

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正所谓:“因材施教、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各专业组要认真开展教学工作的校本教研,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教师技能提升、竞赛辅导、教学内容改革、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领域重点开展研究。条件许可情况下有针对性聘请专业名家来校作专题讲座,提升校本教研的层次水平。

加强校本教研 塑造品牌学校

四、校本教研活动的具体形式

1.校本教研主要立足于学校各专业组。各专业组要建立由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研团队,在学期初拟定校本教研的工作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本专业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坚持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按计划拟定的专题进行研讨,形成广泛共识的整理好材料,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推广。

2.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加强听课评课制度,教学相长,并参加督导评课活动。

3.做好结对子帮扶计划,培养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4.开展业务讲座。各专业组根据本专业特点开展业务讲座,选定教师主讲(如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被选定的教师要精心准备,其他教师积极参与探讨。

5.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确保学习成效。每位教师要认真学习和运用教育教学新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更新育人理念。每学期认真做好不少于5000字的业务学习笔记;听课不少于10节,并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

6.重视科研工作。教师应结合工作实际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或心得体会,鼓励有条件的参与各级课题研究,结合学校专业设置情况设立学校级别的科研课题,由学校规划课题题目或课题范围,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大力倡导科研兴校,要求教师撰写论文每年不少于1篇。

7.建立学校层次的教研平台,创办《教研园地》,加强教研信息交流,做到总结提高,促进各专业协调发展。

中职学校校本教研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既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达到总结经验,提高质量,又能提升教师素质,是创建品牌学校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袁银初.浅谈中职学校的校本教研[J].九江职教研究,2009(2).

篇5: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的校本教学研究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改课堂教学新模式为研究的主体,开展较为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组织全体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积极学习、交流与协作,群策群力,共同研讨,总结推广教师们的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全校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促进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本学期我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教研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树立校本研究的全新理念。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观念。实现以校为本,就必须树立校本研究思想,建立教学研究的各项机制,走科研兴校之路。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把教育理论和课改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只有这样的校本教研才是切实有效的。

二、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本学期,我校以冯仲玉校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以主管教学的龙桂秀副校长、教科室、各科教研组长为具体教研的实施者和指导者。就学校的教师现状和教研现状进行评估,由全体教师集体讨论,制定了校本研究的工作计划,并把有关实施工作纳入了学校的行事议程。建立教研互动制度,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确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教导处、学科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的合力。形成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巩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职能建设。结合本学期的教学质量,组织了大量的听课评课活动,冯校长带头次次参与听课、评课、讲座和指导等。听了大量的“推门课”,对照新课改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在评课的当中,克服了那种说套话、说好话对提高教研目的毫无帮助旧习惯。而是能够结合课改理念、新课标的要求,提出较有实效性的评课意见,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我校的张红艳、张帆老师在县级数学比武课、说课中取得了好成绩。学校教研组的着力点,不仅仅是备课的职能,要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理论和安排教研活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和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分工合作,共同成长。结合教学质量年实际,安排了大量的校内公开课。人人上课,人人评课,扎扎实实地进行。充分地发挥教师个人的作用。我校提出要求,在教师参与集体学习之外,应挤出时间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不断增强研究的意识。每位教

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本教研课,听课不少于20节,校长及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等不少于30节。

三、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

1、抓实集体备课活动。教研组长全权负责,实行年级组写出集

体备课申请,在年级组长带领下,组织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统筹安排,严格把关,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教师积极认真地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各教研组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过程中做好资料的整理和记录工作,主备稿交教导处,以备期末评定。加强集体备课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每次活动备课组长都要让老师明确重点。做到坚持“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钻透“三维”,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优化“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精选“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定时、定内容开展集体备课,增进平时的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题,以新理念指导教学,采用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方式,活动时,中心发言人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方面介绍教学设想,然后,全体成员再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及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参与式讨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然后由一人主教,备课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次进行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

2、抓好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课活动。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本学期教科室组织各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讨课活动,以四、五年级为主各科进行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课,其他年级同样进行了相应的教学研讨公开课。通过专题研讨课的研究,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内涵的理解,了解并研究了一些适合我校顺利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3.开展名师示范课活动。我校拥有一批省、市、县、校学科带头人和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为了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本学期教科室安排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三人向全校教师上了一节示范课,五月份数学组举行了观摩课、六月份语文组进行两次教学观摩活动,这三次观摩课都上得十分成功,充分展示了新课改的特色。上课教师娴熟的教学艺术,扎实的教学功底,高效的教学效

果给全校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广大教师较多的启迪。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三次以上,培养教师们新课程理念的素养;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学研讨课活动,促进教学相长。为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本学期我校四、五年级举行了新课堂教学开放活动,加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管理与发展趋势,让家长了解课堂教学和课改动向,从而更好的配合学校,共同关注孩子使他们能健康活泼的成长;为搭建城乡教育联系的桥梁,缩小城乡教育发展之间的差距,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与沟通,为农村地区教师送去教育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进一步推动全市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推动芷江教育均衡发展,本学期3月29日我校进行一次“送教下乡”活动,我校的尹爱华和屈青香老师到麻缨塘学校“送课”。4月21日学校又与同样进行课改的兄弟学校——罗旧中学开展了“手拉手”教研活动,两校教师相互交流解决了一些课改实践中的困惑,使新课程理念在两校的教学中得到更好地贯彻和执行。

5、重视教学反思,提高教研水平

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

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教师教案每课时总结一句话,每学期写教学反思不少于5篇,每学期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一份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等学习报告。

四、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学习理论,更新观念。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我校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走出去”是河西小学更新教师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方法,我们除派出大量教师参加市、县各种教研活动外,还派出大量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新课堂教学改革。2011年3月冯校长亲自带领我校三十多名教师到岳阳许市参观学习,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新理念,及我校课程改革样板校建设带来新思路。参观学习完毕回到学校后,由冯校长、龙副校长及教科室负责人两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

改培训,让学校所有的老师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我校四、五年级各科教师立刻投入到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中,形成了具有河西特色的新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2、为促进年轻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努力营造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系统文化,激励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逐渐形成一支基础扎实、专业精湛、素质优秀的教育教学人才队伍,推进全校教育教学工作快速、和谐发展,学校坚持开展拜师结对活动。

3、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和班主任工作培训。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本学期,我校安排了计算机教师对全体教师继续,有计划地开展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要求每位教师通过培训,必须学会编辑打印资料,学会上网搜寻教学资源,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电子表格。5月份组织教师进行网络应用能力、文字编辑和制作电子表格考核,使每位教师都能比较熟练运用网络,为教学提供便利,不断引导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五、做好课题申报,提升校本教研

激烈的市场竞争牵动着教育。引起教育竞争的今天,个性化学校的发展成为学校生存的生长点。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灵魂,教育科研只有扎根于教育实践的土地上才能枝繁叶茂。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必须有一个统领的核心课题,才能更加明显地提高成效。我校4月份申报了省级课题《培养学生从小树立廉洁观》,希望本课题能申报成功,为河西小学的校本教研得到一个新的提升。

校本教研真正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促进我校老师教学探索与科研的有效进行,使教师们找到了另一种价值。它已成为我们教师的自觉行动,我们在这其中获得的是欢乐、自信与成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不断完善,在课改的浪潮中努力拼搏,让校本教研服务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篇6:中心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强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凸现出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势头,促使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发展。下面就我镇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一、有力的领导小组是成功的前提

在开校初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副书记为副组长、教研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有力的督促和推进了校本教研的工作进程。在开展工作中,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工作当中,全力促进素质教育,围绕科研氛围的营造、教育理论的宣传、常规教研的落实、考试改革的研究等重点工作,开拓创新,真正突出以校为本的教研。

二、健全制度,保障到位

校本研修,难在落实,贵在坚持。中心学校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学校长期工作目标和学校整体工作规划,形成了校本培训工作专题研究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校本培训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深入推进校本培训工作的行动策略。进一步完善《双沟镇校本研修工作中长期规划》,每年初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双沟镇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指导全年校本培训工作。各校制定完善《双沟镇校本培训制度》、《双沟镇教师外出研训制度》、《双沟镇校本培训考核制度》,规范校本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各学校还组建了由处室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化校本培训队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不断提高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平,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各级教育法规文件,不断增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让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统领头脑,让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自主发展提高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意识。在年初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教师外出研修和外聘专家的经费足额到位。

中心学校坚持每月对各校的校本培训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学校月工作考核中,每月检查中要求各校做到五有:学校有培训安排内容、有培训记载、有培训资料、教师有培训笔记、有培训体会,使我镇的校本培训走向了制度化、科学化、可持续化

三、以研代训,注重实效

1.扎实开展优课校本培训为了提高各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使全镇教师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提升教学效益,我们对全镇教师进行信息化校本培训。培训活动以中心学校学校信息主任为主、各中小学熟悉电脑技能的年轻教师为辅建立培训小组,保障了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培训过程中,注意做到“三个重视”,即重视教师在讲座中所咨询问题的及时解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主讲人边讲边指导操作;重视培训交流研讨。本着“边培训、边研究、边行动、边总结”的思路,在培训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有效的运行机制。

2.指导新进教师课堂教学

为全面了解新教师的工作状况,切实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深入到各中小学,深入课堂后指导新进教师课堂教学,从课堂教学和教学研讨的角度给予了新进教师课堂教学中肯的评价和细致的指导,提高新进教师素质。

3.集体备课和教研组磨课:

4.校际交流活动

(1)结对帮扶常态化。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镇小到肖坡小学、镇二小到佘营小学,双南小学到

陈湾小学、回民小学到八里岔小学,佘营小学到郝营、陈湾小学到陶王岗小学.)、各校选派2名骨干教师到帮扶学校上一节示范课,指导教师如何上课,说课,评课和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通过交流互动,促进了两校交流往来,给各学校的老师带来了身边的优质示范课,对照查找自己的差距,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教研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认真组织“送教下乡”活动

为了加强城乡教育教学交流和城乡教师互助,促进襄州区课改的均衡发展,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一年来,我镇邀请城区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5次,还组织我镇骨干教师、名师“送教下乡”近12次。

四、提高认识,丰富校本教研含义

学校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并进行分析,最终解决。正基于这点,我们组织教师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研究潜能和意识,不断提高研究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做到了相互学习、共同切磋、分享交流、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五、多渠道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校内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

。此外我们还实施了基于网络的开放式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教研等,开发全、新、精、活的教学思想,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案,为教师发展导航、鼓劲、解惑、铺轨。

2、自主研修与骨干点拨相结合。我们进一步规范了《教师培训学习制度》。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相关课改材料,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功练习,认真学习骨干教师教学思想,并在骨干教师的点拨下矫正自己的教学思路。校规定不足三年工作经历的均视为新教师,新教师必须虚心接受骨干教师的课后点评,骨干教师对新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等方面都要进行悉心指导和耐心帮助,以达到一年适应,三年成熟,六年成为骨干培养目标。

3、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年来,各校累计参加国家省市区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达150余人次,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与此同时,各校每年都聘请区教研室的各科教研员来学校指导业务,聘请县内名教师以及送教下乡讲师团成员到校现场做课、指导课,现身说法,传授经验,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引领。

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使我镇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同时也造就了多名市、区优秀课教师,学校的上级满意度、社会知名度、家长可信度和学生认可度得到明显提升。

双沟镇中心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师德师风先进单位、校本培训先进单位。

篇7: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乔营子学校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乔营子学校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校校本教研工作以中心小学工作意见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坚持理论联系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强化教研组织建设,以教科研“手拉手”活动为抓手,扎实抓好“十二五”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大力推进教育科研进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巩固教科研成果,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及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规范管理,构建校本教研平台。

规范校本教研管理是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措施,只有强化管理,才能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只有改进考核,加强评价激励,才能调动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动性。

1、构建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平台。要求教研组做到“研”有计划,“研”抓落实,“研”有总结。教研组之间定期地开展学习、备课、上课、评课活动,进行常规督促、经验总结等交流活动,并借助教研的契机深化学校校本教研。

2、加强各学科教研组的管理工作。一是教研组活动制度规范化,做到主题突出,内容落实,时间保证,人员到位;二是教研组教研过程合格化,认真抓好起始、中间、终端三个环节;三是重视对教研组工作定期检查。

3、建立完善的教研日活动制度。学习是教科研的源头活水,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从职业的疲惫感、倦怠感中脱离出来,继续前进;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同时教师也只有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才能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了让年轻教师能在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中更快地成长为优秀教师,以建立起一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师资队伍。我们根据老师们课表安排,每星期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内容有新课标学习、上课、评课、案例分析等。这种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切磋,增强了凝聚力,使教学研究超越了教研组活动形式的时空,深深根植于日常教学的沃土。

4、建立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制度。要求教师在自选课题研究结束后,对该课题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反思,并形成材料,不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也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师教学反思进行检查,及时反馈检查情况,要求教师及时调整不足,确保了实效性,同时也将此工作纳入教师考核。

二、开展培训,提高校本教研素养。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校本教研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能否真正让教师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是事关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我校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出建设学习型学校,争做学习型教师的口号,并拟定了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开展了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培训活动,促进了教师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培养能力。

1、培训工作日常化。我们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规定每单周五下午第四节课为全体教师业务学习时间,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2、培训内容广泛性。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翔实。具体有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实验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

3、开展反思与交流,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一是采用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的方式,要求教龄未满5年的教师必须拜一名老教师为师,全面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要求结对子教师每周互相听课不少于2节,并定期汇报交流教学情况。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4、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骨干教师是一个学校的财富,如何使这笔财富增值,是学校领导应关注的问题。一年来,我校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方面,进行了尝试性工作。组织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主持一次专题研讨会,指导一位青年教师,参加一个研究课题。在各方面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篇8:学校校本教研总结

一、何谓校本教研设计

校本教研设计就是教研活动组织者对某一次校内教研活动进行全面的策划和准备工作。具体来说, 校本教研设计主要包括了解教研主体、制订教研目标、分析教研主题、选用教研形式、运用教研策略、设计教研流程、评估教研效果等方面。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中心”, 在校本层面上, 教研设计的第一实施者是学科教研组长, 而主体则是组内的教师群体, 特别是专业发展需求较为迫切的教师, 校本教研设计应当以这部分教师为“中心”。

教研活动本身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 所以这一点决定了校内的教研活动设计应当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为目标, 而设计本身是针对此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1]形象地说, 教研活动好比一堂教学实验课, 教师是课堂里的学生, 教研组长或者相关教研管理人员是这堂课的引领教师, 而校本教研设计就是如何最科学地让扮演“学生”角色的教师带着问题和平时收集的材料走入课堂, 进行学习、呈现、分类、集合、质疑、假设、分析、论证, 寻求解决方案, 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

二、开展校本教研设计的必要性

(一) 开展校本教研设计是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的需要

有些教研活动让人感觉效果平平, 研修完了仍然没有清晰的结论和可借鉴的课堂教学操作方法。这往往是因为教研活动中重“展示”, 强调了“传授”“模仿”, 却未有效地激励教师群体进行思考和参与, 使得教研活动的主体处于一个被动“输入”的阶段, 不能很好地吸收与内化研修的知识, 不可能将所学知识“输出”到教学实践中。

有针对性地解决或缓解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 是教研活动本身的目标, 而科学的教研设计, 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研目标。策划是一切活动的起点, 只有有效的设计, 才可能有有效的活动。有效的教研设计是指向问题解决的设计, 是从需要出发来增加参与性的设计, 是能让教师群体从经历上升为经验的设计。这个设计的重点在于对于教研活动过程的关注, 提高教师的质疑意识、创造意识, 从而把“研究”落到实处。

(二) 开展校本教研设计是完善校本教研研修机制的需要

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渐进”型的建设。然而, 有些教研管理部门或者教研组长仅凭经验或者感觉开展活动, 对外界名目繁多的活动进行盲目模仿, 脱离本校实际情况, 从而使教师丧失教研活动的新鲜感, 不能从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使校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此外, 有些教研部门疏于对活动进行评价, 导致教师失去参与的动力, 甚至使校本教研活动趋于平淡。

如何避免校本教研走入上述恶性循环?虽然校本教研机制因校而异, 各校的规定和做法不尽相同, 但是科学的教研设计为校本研修机制提供了统一路径的可能。教学要做到标准先行、评价先行, 那么教研也是一样, 教研设计为教研活动提供了一定的标准, 也为教研管理部门提供了活动评价的实质依据。从一个不仅具有实施过程, 还兼具目标和评价标准的方案出发, 教研管理者通过监督、调查、观看、访谈, 就能对活动本身成功与否进行具有形成性特点的客观评价, 在科学评价的激励下, 教研活动才能永葆其生命力。

(三) 开展校本教研设计, 是增进教研活动组织者教研智慧的需要

教研活动的组织策划, 从某一个层面上直接反映了教研组长的教研智慧。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 笔者对“唠嗑会”形式的教研活动并不陌生。虽然活动中总是谈到各种教学问题, 可是讨论缺乏组织和秩序, 思想的火花也没有及时得到记录, 他人的经验未成功地得到推广, 即便是传统的“备课—磨课—观课—评课”这样的最常见的教研活动形式, 如果不经过精心的设计, 千篇一律, 就很难激发教师的内驱力, 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大打折扣。

教研组长在教研设计中如何切准问题, 如何制造悬念, 如何关注焦点, 如何激发现场的气氛, 创造民主对话的环境, 最终促进教师的有效生成, 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教研这堂课中, 教研组长必须要走科学的设计之路, 才能增进自己的研修管理智慧, 从而进一步去思考如何来构建自己组内兼具“学术”和“生活”的教研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 所谓“教无定法”, 教研活动的方法自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文所谈论的校本教研设计, 并不是要将所有教研活动归结到同一模式下, 而是通过“问题—策划—践行—反思—跟进—评价”这样的过程尝试, 冀望做到教师群体生成教学收获, 教研组长增进教学智慧, 学校管理部门完善研修机制, 从而“三位一体”地实现教研活动的真正有效性。[2]

三、开展校本教研设计的策略

开展校本教研设计, 必须从教师的需求出发, 以教学问题为抓手, 以研修活动为载体, 以改进教研活动形式为重点, 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教育生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终极目的。

(一) 调查教师需求, 提出问题

正如一节课要作学情分析, 设定问题一样, 一次充分准备的教研活动, 也必须对教师情况进行分析, 调查他们的教研需求, 确定一个他们都有意向参与的研修主题。如果教师意识到此次教研活动将有可能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带来益处, 那么他们的活动参与度将大大提高。

在操作层面上, 调查的方法有多种。教研组长可以针对教研组中教师研修需求设计调查表格, 来了解备课组或者教研组的人员构成 (见表1) 。

调查教师需求的基本模式是“公开征询—集中探讨—优先筛选”。[3]当组长汇总了组内教师研修需求的情况时, 应当组织教师进行讨论, 确定哪些是更具有共性、更需要从教学改进层面来解决的问题, 来作为此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关于教研主题的确定, 本身就可以做一次教研活动设计。教研组成员也可以到学生中进行调查, 通过“学情”来体现“教情”, 从而使研究小组讨论最值得研讨的问题, 确定研究主题。

(二) 选取适当的活动形式, 争取专业人士支持, 形成教研活动方案

形式是为目的服务的。选择合适的教研活动形式必须和教研目标相结合。把握好活动的机制, 才能实现以研促修的目的。以下是一些适合不同类型教研活动的形式。[4]

1. 理论学习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一直是教研的载体之一, 但是理论学习必须得到观念的更新, 必须体现“机制的创新”。这就要求培训内容尽量和教学实际接轨, 让教师主动参与, 切忌将校本培训变为新的强制性学习。笔者建议教研组利用寒、暑假期向组内成员布置有关阅读任务, 在学期中开展“读书交流会”, 条件允许时, 可以邀请校外理论方面的专家与组内成员就读书交流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细节交流, 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2. 课例研究

课例是课堂教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以改进课堂教学为直接目的的, 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课例研究是被实践得最多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传统的“备课—听课—评课”也是课例研究的体现。在操作方法方面, 研究组应注意运用科学的观课分析技术, 关注细节, 特别应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性、代表性事件, 以学生是否获得作为指向来判断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一个好的课例, 应有教学主题、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在研究方式方面, 研究组可以采取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较为有效的课例研究方式。

3.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范围比较大, 是对于课堂教学的系列行动研究, 它往往采用系统、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策略。一般来说, 课题研究需要教研组集体的努力, 需要一个周期的时间。课题研究需要规划, 需要综合理论学习、课例改进、教学反思等多种教研形式, 是专题化、系列化的行动和总结。笔者建议教研组在某个教学专题有所实践和积累之后再开展此项活动形式。

4. 教学沙龙

所谓“沙龙”, 形式本身就是倡导开放、宽松的交流环境。教学沙龙上, 教师之间可就教学实践展开讨论和交流, 进行思想碰撞, 共享经验。例如, 笔者曾在某次期中考前组织各备课组长开展一次教学沙龙, 讨论如何“命题”, 由于这和大家的教学实际息息相关, 于是大家在沙龙上进行了很好的沟通, 当场就达成了很多共识, 笔者对沙龙中形成的共识作了记录, 从而与各备课组长共同形成了校内命题标准的雏形。

5. 资源共建和网络教研

资源共建虽然属于教研策略的一种, 但笔者认为可以用活动的形式来体现。资源共建的目的是搭建共享平台, 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团队分工合作是资源建设的主要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资源管理也日趋电子化, 因此, 笔者建议利用网络平台, 合作建设资源。例如, 本校正在着手建立“School-Based English Curriculum (校本英语课程标准) ”。这一课题有两个要求:一是各备课组教师分担一块任务, 二是教师必须时时更新自己的成果, 让其他人看到内容以作参考。因此, 网络博客便成为最适合此项课题的研究平台。除了博客这个阵地, 学校还利用远程培训、主题学习网站或者论坛、即时对话群、视频会议等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研, 从而构建起组内教师与某个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教师的互动交流。事实上我国教育部正在推广的各季度“CERSP新课程远程研修”就给网络教研搭建了一个高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一线教师群体不仅可以得到与国内权威专家直接面对面地交流教学困惑的机会, 也可以从全国各地同龄人的教学心得中窥视专业教学的发展, 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6. 教学技能比赛

教学技能比赛是大多数学校都在开展的教研活动形式之一。研究组在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时可以采用以各级优质课和教坛新秀课为风向标的课堂教学竞赛、说课比赛、论文评比、现场命题比赛、教学案例评比、课例评点等各种形式。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竞赛不可避免地具有功利性, 这就需要各校教研管理者认真考虑如何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教学技能比赛的优势, 避其劣势, 使这种活动形式更好地服务于校本教研活动。

上述这些教研活动的方式是校本教研设计中的“核心部分”, 如何选择则需要通过事先的教师调查来决定。从表1中可以发现, 这位英语教师对于教研活动的形式均做了多选, 而本校研究组通过后期的样本集中分析并进行科学的筛选, 较清晰地发现教师的共同需求, 从而开展适当的主题教研活动。这样的活动能在第一时间为教师所认可, 调动他们的思考积极性, 从而为活动中教师的“生成”作好厚实的铺垫。

不仅如此, 教研活动设计中, 还应充分考虑资源因素。教研的核心是“人”, 教研组长和学校教研管理部门要将“教师”和“专家”通过活动的设计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帮助他们寻求专业人士的支持与帮助。

校本教研设计的直接体现是教研活动方案的形成。在调查的基础上, 确定目标和主题, 拟选形式, 完成“教案” (见表2) 。

(三) 及时开展教研设计评估

在表2中的结尾是教研组长对于本次活动组织的自评。事实上, 要对教研设计开展评估, 教研组长首先应明确教研活动的内涵。教研活动不是组织策划者为参加者提供解决教学问题准确回答的活动, 而是组织者搭建平台、营造氛围, 为参加者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提供专业支持的过程。[5]教研组长来检验自己组织的活动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教研活动是否为教师成长和进步担任了“引领”“扶手”的角色, 教师在研修活动后是否形成了能帮助自身改进教学行为的理解和建议, 并付诸实践。为了更好地评估教研设计, 笔者建议教研组长在活动后期设定“是否有观念转变”和“是否有行为跟进”两个标准。

(四) 优化设计, 促进有效教研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螺旋式的进步。研究组在进行教研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并且在完成教研设计的多方评估之后, 一定要进行总结, 看看是否还有没能解决的问题, 或者有无更优的操作方法, 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设计, 更好、更有效地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

(五) 成功的教研设计策略

1. 活动前给组内教师布置任务, 确保教师的参与度

主题集中研修之前, 教研组长应给教师布置“预习作业”, 并对其进行监督;找准问题的针对性之后, 就应考虑教师的充分“参与度”。校本教研设计一定要避免现场活动陷入资深教师“话语霸权”的漩涡中, 应让青年教师在活动前收集相关的资料, 分析数据, 从而使他们在活动中言之有据, 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 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2. 教研活动现场的调控

教研活动现场的调控与教研组长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密切相关, 它要求组长兼具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个人魅力。教研现场的调控中, 评价手段的运用非常重要, 幽默感也是要素之一。调控能力是策略运用的一种体现, 教研的“会堂”和教学的“课堂”可以互相印证。如何热身, 唤醒教师的学术思考?如何引导教师将注意力指向问题的焦点?如何运用铺垫技巧, 搭建支架?这些都是值得教研组长群体进一步去研究的议题。

3. 及时记录教师的教研心得

讨论活动的直接指向是如何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 充满了教学思想生成的可能性。对这些现场生成的记录将是教研活动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

4. 行为跟进策划:教研活动的延伸

教研活动的设计绝不应该终止于研修讨论结束的那一刻, 而应当继续策划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 将其作为研修活动的延伸。

5. 准备合适的教研环境 (包括场所、人员、资料)

教研组长不但是学术的引领者、活动的组织者, 而且是教师群体的服务者。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对于研修活动而言, 教研设计者应该围绕教研主题, 充分考虑校本教研的各种客观因素, 如选择怎样的观课课堂, 邀请哪个领域的专家学者, 是否邀请校级教研部门领导参加, 使用哪些信息技术资源, 甚至包括研修活动经费的申请等。[6]

综上所述, 校本教研设计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在教研活动中,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建立设计意识, 同时, 在教研设计活动的开展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活动前开展调研, 充分了解教师的需求, 从需求出发再来制订合适的主题。

2.要求书写“教研方案”, 兼顾目标、过程和评价, 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 对环节灵活增减, 注重“实践—评价—再实践”的螺旋上升过程。

3.活动中要调控话语权, 灵活把握教研活动的策略, 重视后期活动的行为跟进。

参考文献

[1]王洁.源于教师的需要, 关注教师的投入——校本教研的策划与准备[J].基础教育课程, 2007, (7) .

[2]何晓波, 黄朝东.遵循认知规律, 遵守基本规范——校本教研“六步法”例谈[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06, (9) .

[3]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3.

[4]张丰.如何组织策划学校的研修活动[J].教书育人, 2008, (23) .

[5]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现象学意识[J].教育研究, 2003.

上一篇:高三以走出困境为题作文下一篇:周思敏《你的礼仪价值百万》全部培训视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