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总结

2024-04-14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总结(通用10篇)

篇1: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总结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总结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校领导的引领与指导下,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辛勤的耕耘着。现对我校数学校本教研经验总结如下:

一、坚持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教学实践也是盲目的、空洞的。本学期我们狠抓教师业务学习,引领教师向专业化教育发展。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国家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理论知识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探讨新策略,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每个教师都学习了一本以上的业务知识书籍,并认真写出了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有机结合,每位教师都有严谨、扎实、高效的良好教风,并努力培养学生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能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能认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及时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并依据自己的教学感受做好教学后记。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查漏补缺,培优辅差,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本学期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我们充分发挥团体教研的优势,加强随堂课、互观课的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每位数学老师都上了1节公开课,课后及时召开专题研讨会,针对上课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教研组成员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通过听课、交流、学习,使我们数学组教师开阔了视野,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处理生成与预设等问题有了直观的认识,激发了教师更深层次的思索。通过活动的开展,老师们受益匪浅,启迪深刻。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讨、提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求真务实。

四、存在的问题。

1、对听评课的基本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虽然学了不少理论知识,但是如何把这些理论知识科学合理的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也有待于大家继续研究。

3、有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何把这些理念贯穿与自己的教学之中?

4、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这也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来期主要研究的问题。

五、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与指导。并定期进行经验交流。

2、建立学习制度。并进行学习交流与评比。用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学习。以此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加强学法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以饱满的精神,开拓进取。

2014年春

篇2: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总结

立足本校实际,追求实际效果和注重实际应用,进行教师教学行为及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重点解决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管理以及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二、我们的做法

主要如下:

1、管理机制落实到位。

坚持执行每周领导听课制度,要求每一位领导在听课后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并整理听课要点,并做好要点记录表,在下周一交由教导处或校长室审阅。其次,“教师校本研训一体化‘一三四’模式”同时跟进,坚持每周分科组集中学习,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利用每周二下午语文教研活动时间、每周三下午数学、星期四综合组教研活动时间,主要是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课程标准、提升文化底蕴等,并定期进行测验、总结、评价等。

2、注重提升专业素养。

良好的教师专业素养是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因此,本学期,我们依然把抓教师的专业素养放在首位。共派出多人次参加各级的培训学习。通说这样,使得每一位教师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更关注自身的发展,努力成为能适应新形势,具有创新精神,在教育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现代型教师。本学期也给老师们购买一定量的书籍。读书有具体的要求,有规定看的,有选看的,分自学、集中学,考虑到有部分教师对学习的认识不够,除了加大思想教育的力度,我们主要通过任务式驱动教师们看书。有相应的`考核,进行读书笔记展示评比,读书心得交流等。勤动笔,要求教师注意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这是我们这个学期要求老师门必须进行的常规工作。同时,还鼓励教师们善于将自己积累总结的一些做法写成论文,多向刊物杂志上投稿,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些,都是上学期也一直要求做的,我们认为有效的做法就没必要重复做。

3、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效益。

一 进行有效备课。

集体备课注重三个结合:与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相结合,与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与学校课题研究相结合。设置统一的科组研究时间,积极进行备课制度改革,实行“三级备课”制,总体思路是“提前备课,集体议课,个人整理,注重反思”16个字。即教师提前一周备课,然后教研组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进行个性化修改,课后撰写教学反思,反思要把课堂中的闪光点和失败处、学生的错例、二次教学建议等都记录下来。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

二 立足课堂,以研促教。

课堂教学是抓质量之本,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质量是一节课一节课上出来的,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切实按课程标准办事,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这个学期,领导带头听课,教导处每周进行一次领导听课汇总。我们考虑到六年级是第一届使用新课程的年级,把六年级作为一个重要试点的年级,进行课堂教学的诊断,进行“连环跟进式”的课堂教学研究,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过程,真正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使教师在教学方法、手段、知识结构等方面逐步适合教改要求,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努力使教研活动体现三化:活动时间经常化,活动内容专题化,学习主题的序列化。

三 教研与科研相结合。

在校本教研中,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让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现有的水平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本学期,根据教育局课题管理要求,我校在科研方面人

人参与了小课题的研究,可推的管理进入了规范化、精细化,具体就是:①将课题实验与校本教研紧密结合,在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方面下功夫,使教师在经验加反思中迅速成长。②将课题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注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使教师能运用评价标准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做出分析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③将课题同信息技术相结合,及时吸纳、传输课程改革和课题的信息与研究成果,引发对课题的争鸣与交流,使课题研究在交互式、对话式等互动培训

四、注重日常检查和考核、评价。

按照计划每周除了常规的教研组活动,每月我们还要进行一定的检查和考核,这个学期,每个月教导处都专门抽查校本教研的各种活动或资料的检查,对做得好的给以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指出和提供支持。分别进行了“我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交流活动、新课标知识考核、我最喜欢的教育教学名言交流活动、教师钢笔字暨读书笔记评比、‘连环跟进式’课例评比活动等。通过一系列活动给教师们搭建平台,展示自我,让大家在学习交流中一起成长。

篇3: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总结

一、存在问题与相应分析

由于学校之间存在客观差异,校本教研的水平也相差很大,因此,其存在的问题也会大相径庭。但从总体上说,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

(一)复杂性认识不足,成效期望过高

一个学校数学教师群体的情况常常是复杂的。如果是18个教学班规模的学校,数学教师的数量在10个左右。但这10个人的情况也相当复杂,他们的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等往往不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态度也不同。有积极主动参与的,也有应付了事的,还有消极对待的。如果学校规模超过18个教学班,数学教师人数还会增多,教师之间的差异可能就更大。而规模比较小的学校,又常常缺少同年级同伴交流与研讨的教研氛围。而对于校本教研的成效,人们常常期望比较高。比如,有希望通过校本教研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也有希望通过校本教研能够出研究成果并可以获奖的;还有希望能够解决学校中老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等等。许多教师对所在学校的教研活动的满意度不高,这与他们对校本教研成效有着较高的期望值密切相关。

(二)思考性启发不强,问题意识匮乏

培养有思考力的下一代是教育的重要使命,教师自己具有思考力自然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事实上,教师的思考是教学工作的迫切需要,教师的思考也是自身成长的一个过程,我们希望思考的是教师职业的一种状态。一个有成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应该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力。理想的教研活动,不仅能使教师获得某些具体的操作技能,而且能够启发他们对教学问题的思考。目前许多校本教研活动在教师思考方面显得启发性不强。一个比较鲜明的现象就是有些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问题意识匮乏,甚至于没有问题。而教育研究是从问题出发的,一个不能发现、提出问题的教师,不可能进入研究的状态,也不可能增加自己的“学问”。因为,学必始于问,问必增于学。校本教研需要在增强教师问题意识、提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化大力气。

(三)过程性强调不够,全员参与度低

强调过程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校本教研活动从本质上说是教师教育活动。这种活动也应该强调过程,而不应该只关注结果,也不应该只关注开展活动时的那一段“过程”,应该十分重视活动的准备过程。目前,比较常见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是听课评课,这样的活动以课例为载体展开,突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这是这类活动的优点。但常常是上公开课的一个或几个教师比较投入地经历了课前“研究一节课”的过程,如认真研读《标准》与教材,进行教材比较研究,做已有教学设计综述等等。而其他教师听课前投入比较少,甚至没有投入,有些可能在开始听课后,才知道这次教研活动研究的课例,对于这部分教师来说开课前“没有过程”,校本教研活动是从开始听课这一刻开始的。而上公开课的教师总是少数,这样就整个活动来说,全员参与程度就比较低。由于听课前对研究的课例没有多少思考,因此,听课后的交流就显得相对肤浅,交流的深度不够,这样的教研活动有效性较低。

二、策略思考

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应该在秉持“只有不断投入,才能不断发展”的理念下,以课例为载体,建立“阅读·思考·交流·发展”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新范式,建立这样的范式是希望通过系列活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较好地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精心选择教学课例

精心选择教学课例并进行研究,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又可以对同类课的教学提供参考。以课例为载体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活动的设计者要精心选择典型课例,力求以点带面,触类旁通。例如,通过对“圆的认识”这节课的研究,不但让教师们明确如何进行“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而且能够提升对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概念课的教学能力。同时,还能提高教师的研究素养。在具体操作中,选择不同的课例进行研究时,会有一些共性,可能会涉及到同一个研究的范畴,如课例长方形认识、与圆的认识都属于概念教学,在讨论与交流时,在内容上会有一些重复,这是正常的,参与校本教研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复习,以达到真正把握一类课的教学方法。

(二)适时提供阅读资料

阅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就目前的多数教师而言,真正有阅读习惯的人并不多,有阅读数学教学专业期刊或书籍习惯的教师则更少。有些学校也布置教师读书并写出读后感,这些都是好的做法,但仅有这样远远不够。要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教研活动的设计者应该围绕典型课例,提供资料让教师阅读。资料的提供可以从几句话开始,逐步过渡到一篇文章,再过渡到专业书籍。不要一开始就提供数学教育的专业书,否则,教师可能因为阅读困难、没有兴趣而不读。校本教研的组织引导者要先行阅读,并有选择地进行提供。如对“圆的认识”教学的课可以有不同的开头,组织者可以在杂志上摘录不同的开头方式提供给教师阅读。这样的短文可读性相对好一些。每次提供给教师阅读的资料,一共多少个字可以有一个统计,以便每个数学教师都清楚一个月的阅读量,这样可以不断强化“阅读数量”的观念,虽然阅读量大的人不一定比阅读量少的人聪明,但对于个体而言,阅读量的大小与他的发展速度自然紧密相关。

(三)恰当设计思考的问题

就目前的多数教师来说,要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校本教研活动的设计者,在围绕课例提供阅读资料的同时,还十分需要紧密结合阅读的资料提出问题。也就是说,在提供阅读资料的同时也要提供给教师思考的问题。而设计者提供的这些问题应是教师通过阅读及思考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可以是选择题、是非判断题、论述题等等。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数学、数学教学以及本校教师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可以多一点,以便供教师选择部分解答。问题的设计要能适应不同水平的教师,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能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提供给教师思考的问题,不仅可以要求他们想一想,还可以要求他们写一写,这样,参与数学校本教研活动的每一个人,在集中交流前都已经有了书面的准备,效率也就能提高了。同时也可以要求教师平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提供给全数学组的教师思考。但要提出恰到好处、难度合适的问题,又是一件困难的事,因此,不断实践反思每一次校本教研的情况,会对后续的活动提供有益的经验,以便能够真正实现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有效创建交流平台

由于每一个参与活动的教师都事先进行了准备,并对问题进行了书面解答,因此,教师集中进行教研活动时,可以从书面语言开始,也就是可以先让他们交换资料,阅读其他教师是怎样解答这些问题的。书面语言的交流是进一步阅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读到同伴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读到自己的同伴怎样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同伴写出的文字可能会更亲切。在书面阅读的基础上,再进行口头交流。可以根据问题的顺序逐一交流,也可以选择部分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对话。如果学校规模比较大,数学组的人数比较多,也可以先分年级组进行口头交流,再大组集中交流;还可以让不同的年级组准备不同的问题,在大组交流时,年级组就报告他们组重点准备的几个问题的解答。在口头交流开始前,要指定一两个人对交流进行记录并随时归纳观点与问题,到活动的最后,记录人要对这次活动进行综述,归纳形成的共性、存在的分歧和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进行面对面交流时,不但每个教师的观点要明确,而且还要能够欣赏同伴的不同观点。如果在交流过程中有争议,那么这种争鸣的学术氛围教师都要加以珍惜与呵护。唯有这样,学术才能繁荣,教师才能发展。

在阅读、思考、交流的基础上,也可以围绕所研究的课例进行开课与评课。在整个活动结束后,要指定专人整理资料,并进行归档,作为永久性档案进行保存。这样系列地展开教研活动,可以为学校积淀数学教学的校本课程资料,为学校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4: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创新初探

关键词:教研模式;创新内容;日常教学;交流学习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小学教育是其他教育的保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在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就需要对小学数学进行校本教研,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创新,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整体教学水平。下面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的校本教研问题进行概括与分析。

一、改革小学数学的教研模式

传统的教研方式都是分散式的,有时只是形式上的教研,并没有集中教师进行合理的教研工作。在进行教研工作时要改变这样的教研方式,要设立数学教研组,注重对教研组教师的合理调控和指导,并要对数学备课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规范。在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就要让所有进行数学授课的老师参与到教研当中,教研组的组长根据具体的情况通过教研对教师进行合理的指导,让他们更加有效地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如,有的老师在对分数加减法时直接授课,在讲授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通分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教研组长如果发现教师有这样的问题,就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通分,再进一步讲授加减法的知识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教研模式的改革,对提高教学效率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创新小学数学的教研内容

在以前的教研活动中大多数都是以“走过场”的方式进行,其中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内容,要进行有效的教研,达到教研目的就要对教研的内容进行丰富以及创新。在进行教研之前首先要确定研究的课题,要组织所有的数学教师一起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把所有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进行探讨。如,对“负数”教学这一课题进行教研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可能无法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这样就可以由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无法很快有效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教学难点的分析,加深教师对这一授课内容的认识,让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授。

三、以日常教学为切入点

进行校本教研的基础资料就是老师日常授课和教学的内容,所以,在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要以日常的教学作为切入点,从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出发,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困惑,进而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完备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如,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问题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观点不太统一,有的老师认为授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和比较来进行;有的老师则认为应该是在计算、概括和应用的学习过程掌握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以这一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为教研的切入点展开教研活动,让参加教研的教师进行探讨,找出最适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问题的授课过程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

四、以交流学习为途径

在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取其精华来与自己的教学方法相融合,把自己教学过程中不恰当的部分进行合理的替换和改正,从交流中得到教学经验,进而进行有效的教学,由此可见,交流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在对“应用题”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交流学习的方式进行教研。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在解决应用题时,应该运用常规的解题方法进行,不运用“单位1”或者是设置未知数的方法;而有的老师认为,在对这一内容进行授课时设置未知数的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时就可以让这些老师进行交流,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通过授课过程中对问题的总结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来设计出最好的授课方案。所以说,交流学习是校本教研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对教研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校本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改革数学教研模式、创新数学教研内容等措施有效地达到教研的目的和教学的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文博.小学数学的校本教研问题[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3).

[2]姚晖.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实效性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0).

篇5:小学数学教研组校本研修总结

一、坚持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教学实践也是盲目的、空洞的。本学期,我教研组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教研专业人员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离经验,在多媒体教学上,学校更是大力推广,做课件、用课件,用好课件的思路在教学中广泛使用,效果显著。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有机结合,每位教师都有严谨、扎实、高效的良好教风,并努力培养学生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能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能认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及时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并依据自己的教学感受做好教学后记。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每月计算题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查漏补缺,培优辅差,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本学期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我们充分发挥团体教研的优势,加强随堂课、互观课的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李梅燕、王艳两位数学老师上了2节同课异构的公开课。这两节课的课堂气氛:虽活但乱;调空能力:因势利导,巧妙融合,井然有序。因此,两位老师以学生最容易理解的直观图形为重点突破口,先通过主题情境图,在节日里教室的设计活动经验,激发思维冲突,引导学生将认识找规律,这学习找规律做铺垫。在学生初步建立表象之后,老师又组织了学生在生活里找一找,有了对规律深刻把握。巩固练习两位老师给了一组花,叫学生涂上有规律的颜色。两位教者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安排扎实、开放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主动思考、从容对话,使学生在经历数学思维挑战的同时,不仅扎扎实实地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还经历了情感与态度的的润泽和熏陶,获得和谐的发展。

课后及时针对上课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研组成员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通过听课、交流、参观、学习,使我们数学组教师开阔了视野,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处理生成与预设等问题有了直观的认识,激发了教师更深层次的思索。通过活动的开展,老师们受益匪浅,启迪深刻。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讨、提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求真务实。

四、存在的问题。

1、对听评课的基本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虽然学了不少理论知识,但是如何把这些理论知识科学合理的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也有待于大家继续研究。

3、有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何把这些理念贯穿与自己的教学之中?

4、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这也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来期主要研究的问题。

五、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与指导。并定期进行经验交流。

2、建立学习制度。并进行学习交流与评比。用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学习。以此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加强学法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以饱满的精神,开拓进取。

篇6: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计划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上级领导要求和学校发展的现实要求,这一学年了我们科组加大了对校本学习和科研的力度,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结合市教研室打造精品课程的契机,在校本研究中关注课程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逐步为把我们的数学课程形成精品系列课程而努力。

二、教研活动要点和措施

配合学校课题组认真落实开展科组课题研究工作,真正做到以课题研究促进科组教研,以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师的教研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研活动方面做到三化,教研活动经常化;教研活动专题化;教研活动系列化。做到教研和科研相结合,新的理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校本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实现如下的目标:1.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本,探究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和困惑,促进教师专业学习和学科研究能力。

2.综合科组各教师的力量,利用集体备课、说课、公开课展示、全体评课、教学实例、教学反思,打破个体自给自足的基本空间,激活科组成员的智慧,形成集体研讨的学习氛围。

3. 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优质化。

三、教研活动流程。

校本教究既然是一种研究,就得遵循或体现研究的基本规范或基本程序,从而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结合我们数学科组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现状,我们制定了如下的教研活动流程:

科组确定教研计划

反思教学问题

年级组开展集体备课

反思总结再研究

公开课展示了解教学效果

教学试教后进行再商讨

教研组审核通过教学设计

篇7:小学数学校本教研交流材料

共华中小郭期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我校本着“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从实际校情出发,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又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

三、注意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打好计算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每位同学都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首先,掌握方法。如:运用数的组成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减法,想加法;转化为整十数加减一位数;转化成20 以内的加减法;把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转化成一位数减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然后再转化成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能,不断提高口算能力。

四、在教学中,要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要想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加强计算教学和计算练习,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教师还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见成效的。在计算教学中,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全班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篇8: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总结

小学数学教研中, 也需要我们时常就课堂教学进行“复盘”。一节课上完后, 我们应该以课堂实录为依据, 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复盘”, 从而对自己这节课教学目标的设定及达成、课堂教学的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的实际效果等方面进行审视和反思。近年来, 我们数学教研组就尝试在校本教研中运用“复盘”的活动形式进行听评课, 重点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设置进行了具体地探讨。

一、“复盘”审视出目标设置的主要问题

通过“复盘”, 我们发现在教目标的设定上, 经常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 方向走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 部分老师往往只重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和能力”, 却忽视了其他“二维”目标, 这样就远远的偏离了课程目标的定位和轨道。

2. 主体不清。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应该达成的目标, 但不少教师却把教学目标定成了“教”的目标,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物体的形状”一课, 某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中就有这样一条:“通过在玩中学, 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从“使学生……”的表述来看, 教学目标的主体还是教师, 而不是学生。

3. 要求过高。

如三年级下册的“年、月、日”的教学, 课标的要求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但在实际教学中, 有老师设计的目标却是“能准确计算事件所经过的时间, 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样的目标就超出了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 还会有老师让学生训练所谓的情境推断题, 班级上的大多数学生都感到困难。

4. 范围过大。

有的老师的教学目标, 在内容上和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的表述差别不大, 每节课都要兼顾到三个维度, 每个维度又都要达成具体的、烦琐的要求, 目标的表述看起来很全面、很具体, 其实很笼统, 重点不够突出, 虽说是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实际上可以说是整个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设定大而化之, 不能突出本节课的个性特征。

二、“复盘”透析出目标设置失当的原因

一是由于对学生主体性的轻视。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 但在具体的目标设计中, 教师仍习惯于过分强调自己的理解, 而不顾学生的实际, 与小学数学的课程目标也很难相符。由于教师的素质各有千秋, 个人在目标设计中往往还不能立刻觉察到。这就需要备课组的同行们的提醒与帮助, 首先从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准确表述目标内容做起, 进而逐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到“心中有生, 目中有人”。

二是由于对课标相关概念的理解不深入。由于对课标学习不够, 研读不深, 对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时目标等相关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 对其中的区别也不是很清楚, 这样就导致了目标表述含糊不清, 或要求过高, 或范围过大, 或过于烦琐等。也有部分教师, 对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也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 只是照搬教学参考书来应付、将就, 根本谈不上对课标教学要求的独特理解。

三是由于目标陈述的基本功不扎实。目标的设定中, 如何陈述是很重要的环节。有些老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之间的关系理解本来就不准确, 对它们如何在课堂中进行落实也没有自己的思考, 所以就经常会造成三维目标的割裂, 往往是只顾一点, 不及其余;在目标的表述上, 用语不讲究、不规范, 层次又不够清晰, 对怎样考量目标是否达成也没有经过认真地思考。

三、“复盘”在教学目标纠偏中的作用

上述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是比较多见的。而在校本教研中采用“复盘”的活动形式, 则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由于下课后要“复盘”, 所以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就必须记得更认真, 观察得更仔细。这样复盘时才能找到准确的事实做依据。通过复盘, 上课的老师对照自己的目标设定, 在备课组同行的分析、帮助之下, 判断学生一节课的学习效果, 有了充分的事实依据:哪个目标的设定明确清楚, 达成的情况较为理想;哪个目标的表达较为含混, 达成与否还不好检测;哪个目标对这节课而言还不是很具有针对性……这样, 上课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 内容更加丰富了, 依据也更为合理了, 经常这样上课, 这样复盘, 教师会不断地积累经验, 吸取教训, 使教学目标的设定越来越准确、合理。

“复盘”还加强了备课组研讨的学科氛围。复盘的过程中, 不仅是听课者在评说目标的设定与达成, 上课老师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表明自己当初的设想, 表达自己在课堂教学某个环节的感受与体会, 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 无论是上课者, 还是听课者, 都加深了对教学目标设定的理解与感悟, 对教学目标达成的评价也更加趋向科学化。复盘, 有效地激发了学科组老师参与听评课的热情, 让我们数学备课组教学研究的氛围越来越浓, 我校数学教学的质量也得到了稳步提升。

篇9: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创新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性阶段,这一阶段教学效果的好坏将对未来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教学中,数学是重要的学科,通过数学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更加快速敏捷的思考问题,强化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得到创新,从而促使教学效果得到顺利提升。

一、学校校本教研的意义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对于学校而言,教学就是其中心以及核心工作,这一情况也就决定了校本教研的作用和地位,校本教研有助于新课程的创新开展,能够促使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强化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实现学校的积极、健康发展。当前很多学校都将校本开发、管理等工作作为自己的工作,[1]彼此间缺乏联系,整体性不强,认识上不到位,使得校本无序的现象比较严重,对于小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应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对学校进行积极指导和引导,使学校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将校本教研作为中心环节,将校本教研与校本的开发、管理、培训等相结合,强调学校中校本教研的重要作用。

二、小学数学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创新方法

1、建设高素质水平的教师队伍

教育工作需要由教师推行,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建设高素质水平的教师队伍,教研员需要承担这一工作。

选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将事业心强、又热爱教学的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并给予他们锻炼的时间和机会,使其积极参与到县市活动中,更好地为教学改革作出贡献。

积极培养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教研员的职责:带动学科骨干引领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磨练自己各项教育教学技能。成为充满教学智慧,洋溢教学热情,挥洒教学魅力,“享受教育”的现代型教师。同时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与师德修养,现代化教育理论水平,专业水平,课程整合能力,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能力,让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学校要本着注重能力、讲求实效、更新观念、形成特色的原则,不仅在工作中关心青年教师,更要在生活中关心他们,调动他们的热情,释放他们的活力,让他们始终成为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前沿、最具活跃的群体。促使他们逐步形成学科教育教学的个人风格和特色,使他们在各方面尽快适应新形势下教学工作需要。

2、对教研内容进行优化

坚持科研为龙头,将课题实施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要把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教材教法研究中的问题等方面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并引导教师自觉地将日常教学工作有教育意义的“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做到“研究内容来源于教学,研究过程植根于教学,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同时在研讨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预设问题的研究,还要努力寻求解决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小学数学校本教研中,为了实现良好的校本教研效果,就需要教研员明确研究的课题,充分发挥整个教研工作的辐射作用,确定统一的核心数学课题,使得科研水平得到提升。因此,教研人员需要每年共同探究确定核心的数学课题,对所有学校的教研活动进行统领,学校的教研组依据这一核心课题制定子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创新学校的备课内容以及形式,这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教研人员需要加强研究,使得以往学校数学备课的形式发生变化,指导教师制定备课记录卡,比如课题内容、课时、教学的目标、重难点、过程、方法、反思、备课组长的审查意见、教研组长的审阅等,[2]明确备课中心的发言人。并组织学校教师进行集中备课,使所有教师都能够参与到教学研究中,能够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积极推进制度建设

教研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积极改革校本教研的运行机制,将理论思想作为指导,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提升。应要求学校通过各种措施强化教师的校本教研意识,提升教师的认识与理论。联系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座,提高教师对于校本教研的认识,使其能够在工作中有效地落实校本教研。

教研员,应深入课堂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分析,定期收集学校、教师反馈的意见,并建立专门的文件夹进行储存,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探讨。找到自己和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对问题进行督导,强化学校教师的整体水平。

4、深入学校发挥教研员作用

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学中教师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长期处于教学第一线会形成自己的教学惯势,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他们都是将简单直接的理论教给学生,并且已经满足当前的教学成绩,[3]对于实践理论研究不足。相比于教师,教研员的教学理论以及科研操作中都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有一线的经验,对于学生比较了解,作为教研员应经常深入学校,了解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与教师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使教研员能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结束语:

校本教研是为了更好地优化学校教育,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教学研究成果。让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能够很好的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帮助教师实现高效的教学水平。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有助于學生创新思维以及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教研员要高度重视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实现教师与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乐平. “阅读·思考·交流·发展”主题校本教研新范式——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寻求[J].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1,05:9-11.

篇10:数学教研组校本培训总结

一、转变思想,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每个时代对教育工作者都有每个时代的要求,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目的教育观念,已流传了千年,虽然有它的积极意义所在,单已远远不能与我们这个知识发展一日千里,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相适应。只是经济的蓬勃兴起,不仅需要教师去“传道授业解惑”,交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可以说,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在这一点上级部教师均达到共识。

1、统览教材,整体把握。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为了使每位教师不再盲目的教学,开学初,我级部组织教师集体分析教材,认真听取每位教师的发言,领会了教材的编者意图,对教材均有了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级部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精心设计每个环节,找出最恰当的处理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每节课不仅得到自己的满意,同时受到学生的喜欢。

2、集体备课,共同提高。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充分发挥一切客观优势 ,并将其优势真正融于课堂之中,我们级部对集体备课做了详细安排,并按计划进行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前,要求教师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分析教材的内在联系,找出重难点,并设计合理方法来突破重难点。集体备课过程中,由中心发言人先挖掘教材,而后针对备课中的关键处展开讨论,并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措施,还要落实到实处。在实践中,使每位教师互倾教学心得,互帮互助。

3、运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取得其他辅助手段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合理运用课件,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问题;同时,运用课件还能够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寓于具体形象中,能更好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组把计算机辅助教学融于各自的教改实验中。为了使计算机真正用到课堂,发挥其最大优势,要求每位授课者在录相课中均要运用计算机及课件。每位教师还积极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微机课件制作培训。现在教师已能灵活运用微机,并能精心设计教学课件,而且制作新颖,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

4、加强技能、终身学习。为了不断充实自己,我们级部倡导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并定时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每位教师记学习笔记达两万余字。平时,我组教师抓住难得的学习机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参与听课,并对每一节课展开讨论,及时记录心得、反思、感受,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内外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素质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要着重解决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在于强调课堂教学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并树立“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观念。

(一)开放式课堂.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也是小学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改革课堂教学就成为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所以,这一阶段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放到重要位置。因此,我们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想、敢说、敢做,把上课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虽然我们级部的老师面临学生多、任务重等困难,但却克服种种困难,毅然投入改革。

1、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好动,是孩子的特性,如何能让这个特性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是我们老师们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把学具教学吸收进来,根据教材的抽象程度,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难点。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拓宽了学生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2、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保证。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一半。凡取得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教师采用树立榜样、多鼓励、多表扬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习惯,如:认真书写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提问的习惯等等。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书写,我级部多次开展了作业展览活动。此活动的开展极大调动了学生认真书写的积极性。此外我们教研组还开展了多项集体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口算比赛、计算比赛、实践应用比赛等。

3、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

传统的师生关系重于“师道尊严”,很多教师教育学生要“为师命是听”。学生在教师面前唯唯诺诺,不敢说,不敢想,久而久之,本性活泼的个性变得压抑沉闷,海怎能够创新?教师要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知服人,树立起学生是一个真正大写的“人”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社会。

上一篇:边巡边改问题整改报告下一篇:工青妇联合党支部中心组学习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