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检验员标准

2024-05-01

食品质量检验员标准(精选6篇)

篇1:食品质量检验员标准

基本信息

姓 名: ***

居 住 地: 四川省

工作年限: 一年以上

户 口: 四川

目前年薪: 2万以下人民币

自我评价

本人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容易相处,能承受一定工作压力,注重学习的人。

求职 意向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目标地点: 四川省

期望工资: 面议

目标职能: 质量检验员/测试员

工作经验

/03--至今:四川省**饮料有限公司

所属行业: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品质部 质量检验员/测试员

主要负责矿泉水的品质监控。包括原材料入库验收;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个生产环节指标的检测和控制;成品的微生物实验和入库成品的复查工作。

工作经验

2005/03--至今:四川省**饮料有限公司

所属行业: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品质部 质量检验员/测试员

主要负责矿泉水的品质监控。包括原材料入库验收;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个生产环节指标的检测和控制;成品的微生物实验和入库成品的复查工作。

教育经历

/09--2005/07 **大学**学院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食化) 大专

学习了食品检验、质量管理、标准化慨论、仪器分析、分析仪器、微生物、抽样检验、计量学慨论等专业课程。

证书

2005/09 质量工程师初级证书 合格

2005/02 职业资格证书:食品检验中级技能 良好

篇2:食品质量检验员标准

一、基础知识(22分)

(一)质量检验概述(6分)

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内涵是由一组固有特性组成,是以满足顾客及其相关方所要求的能力加以表征。质量具有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

2、检验是指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判断出各个物品或成批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3、质量检验是指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征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其目的是取得证实产品质量的客观证据。

4、质量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是在产品实现过程形成的。

5、一种产品为满足顾客要求或预期的使用要求和政府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都要对其性能(包括技术、安全和互换)以及对环境和人生安全、健康影响的程度等多方面的求做出规定,不同产品和具有不同用途的同一产品,其质量特性是有所不同的。

6、产品的质量特性都可以转化为具体的技术要求。可以成为质量检验技术依据和检验后比较检验结果的基础。

7、产品质量特性是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形成的,是有产品的原材料,过程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质量决定的。

8、质量检验结果要依据产品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对比。质量检验的结果要依据产品技术标准和相关的产品图样、过程(工艺)文件或检验规程中的规定进行比较,从而对单价产品或批产品质量做出判定。

9、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有鉴别功能、“把关”功能、预防功能和报告功能。

10、鉴别功能是质量检验各项功能的基础。鉴别是“把关”的前提,只有通过鉴别才能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

11、质量“把关”是质量检验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质量波动是客观存在的,使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中间产品不转序,不放行,不合格的产品不交付。

12、通过过程(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到预防作用。

13、前过程(工序)的把关,对后过程(工序)就是预防。

14、质量检验的步骤一般分为:检验的准备、测量或试验、记录、比较和判定、确认和处置5个步骤。(具体见P4)

15、检验的准备要熟悉规定要求,确定检验方法,制定检验规范。

16、测量或试验是按已确定的检验方法和方案,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观察、测量、试验,得到需要的量值和结果。

17、记录就是用规范化的格式和要求予以记录或描述,作为客观的质量证据保存下来。

(二)食品质量检验概述(3分)

1、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2、标准按使用范围的分类(见P5表1-1):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3、标准按性质的分类(见P6表1-2):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4、目前,在食品检验中常用的标准有:

(1)GB/T5009.1-2003~GB/T509.203-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2)GB/T4789.1-2003~GB/T4789.3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3)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4)GB/T5413-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通用检验方法》(5)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6)GB5296《消费品使用说明》

5、常用的食品质量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法、物理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生物分析法。(具体见P6表1-3)

6、食品质量检验员的职责:科学求实、公正公平,程序规范、注重时效,秉公检测、严守秘密。

(三)检验样品的抽样(6分)

1、样品是指所取出的少量物料,其组成成分能代表全部物料的成分。样品必须能够代表整批产品所具有的特性。

2、样品一般分为:原始样品、实验室样品、试样样品。原始样品是指从一批物料中抽取出来的样品。实验室样品是指从原始样品中平均地分出一部分样品,供检验室分析用。试样样品是指从实验室样品中分出一小部分样品,作为检验用。

3、抽样就是从整批产品中抽取一定量的代表样品的过程。

4、抽样的特点:科学性,经济型,随机性,风险性。抽样方法的正确性是指抽样的代表性和随机性。通常只要不是有意识地抽取质量好或质量坏的产品,都可近似地认为是随机抽样。

5、常用抽样的方法:纯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等比例抽样。

6、抽样检验是为了对批(产品)作出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抽样检验有可能把合格批错判为不合格,也可能把不合格错判为合格。抽样检验的错判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7、检验产品的质量一般有两种方法:抽样检验和全数检验。抽样检验适合于:当检查带有破坏性时;当单位产品检验费用很高时;当检查产品批量很大时的场合。

8、采样前,注意抽检样品德生产日期、批号、现场卫生状况、包装盒包装容器的状况。

9、进行微生物检验用的样品,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10、采样步骤:原始样的采集→原始样的混合→缩分原始样至需要的量。

11、采样的数量和方法见表1-5。一般采样数量为0.5-1.0kg(L),包装袋一般每个品种不得少于3个。

12、采集的物料缩分一般采用四分法处理。即将样品压成3cm以内的厚度,均匀划分成四部分,取对角部分至所需量。

(四)食品质量感官检验(4分)

1、食品质量感官检验是指凭借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具体地讲就是凭借眼、耳、鼻、口和手,对食品的质量状况做出客观评价。

2、食品质量感官检验可分为视觉检验、味觉检验、嗅觉检验和触觉检验。(注意事项中的温度等要明确)

3、按检验的目的,食品质量感官检验可分为一下3类:差别检验、标度和类别检验、分析或描述性检验,见图1-7.4、检验室与样品准备室完全隔离,并保持舒适的温度和通风。

5、用于感官检验的样品应保证足够数量、适宜的温度和确定的编号。

6、各检验员之间及检验员本人有一致的和正常的敏感性。

7、避免在饥饿或过饱的状态下、使用有气味的化妆品时和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进行食品质量感官检验。

(五)实验室安全知识(2分)

1、使用有毒和有腐蚀性物品(如浓硝酸、浓硫酸)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2、实验室出现事故时,检验员应及时处理。精密仪器着火时,用灭火器灭火。油类及可燃性液体着火时,可用砂、湿衣服灭火。

3、微生物操作应具备无菌操作间。

4、经微生物污染的培样物,必须高压灭菌处理。

(六)相关法律法规(1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与198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计量法》的制定有利于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我国现行的标准化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简称《标准化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实施、法律责任的附则。《标准化法》的制定有利于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

3、《产品质量法》的制定是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更好地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产品质量法》规格了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4、产品质量具体指产品的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维修性、有效性、经济性等质量指标。

5、《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适用于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活动和未经加工、制作的农业初级产品。

6、《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

8、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常用器皿和仪器设备(8分)

(一)常用器皿

1、玻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SiO2,CaO,Na2O和K2O。石英玻璃属于特种仪器玻璃。

2、玻璃器皿不能长时间存放碱液。

3、玻璃仪器用途注意事项,见表2-

2、2-

3、2-4。

4、氢氟酸很强烈地腐蚀玻璃。铂坩埚熔点很高,能耐熔融的碱金属碳酸盐及氟化氢的腐蚀。

5、聚四氟乙烯能耐一切浓酸、浓碱、强氧化剂的腐蚀。

6、瓷制器皿有下列特点:能耐高温、比玻璃坚固、价格便宜,可用于重量分析。

7、银坩埚因灼烧后的质量会变化,故不适合于称量分析。

8、洗净的标准是玻璃器皿被水均匀地润湿,而无任何条纹和水珠存在。

9、沾有油污的玻璃量器。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可用铬酸洗液洗涤。铬酸洗液不可用于洗涤金属器皿。铬酸洗液是用化学纯的重铬酸钾和浓硫酸配制。

10、蒸发皿耐高温但不宜骤冷。

11、研钵放入物质量不超过容积的1/3。

12、在滴定管的下端有一段乳胶管的称为碱式滴定管。在滴定管的下端有一玻璃活塞的称为酸式滴定管。滴定管在注入溶液或放出溶液后,需等待30秒后才能读数。

13、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正。清洗后不可以在烘箱中烘干。

14、干燥器中的变色硅胶变为红色时,需要在烘箱中烘干后再用。

15、容量瓶常用来把某一数量的浓溶液稀释到一定体积的溶液。

16、胖肚吸管常用来从一个容器中精确吸取一定量得液体。

17、洗净的器皿倒置时,水流出后器壁应不挂水珠。比较难洗净的器皿不可以用去污粉来擦洗。对用于痕迹分析的器皿,洗净后需在1:1盐酸或硝酸中浸泡24小时,然后再用纯水冲洗干净。

18、需长期保存的磨口仪器要在塞间垫一张纸片,以免日久粘牢。

19、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所有使用完得器皿要清洗干净,不要在容器里遗留酸液、碱液、腐蚀性物质、有毒药品等以免造成后患。

20、实验室常用的洗涤剂还有:草酸溶液、磷酸三钠溶液、硝酸溶液、尿素溶液等。对于含蛋白质的容器,可用10~20%的尿素溶液用于洗涤。对于高锰酸钾痕迹,可用5%草酸溶液洗涤。

(二)常用的仪器设备

1、天平是精确测定物体质量的重要计量仪器。使用天平时,显示数值回到零,水平仪在中间才可称样。

2、托盘天平如指针不在刻度零点,可用平衡调节螺钉进行调节。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避免天平托盘受腐蚀),应放在称过质量的纸或表面皿上,潮湿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则应放在玻璃容器内。

4、重量分析试验中称量某坩埚的质量等都用直接称量法。

5、称量时添加砝码应从大到小。取放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

6、托盘天平的精度为0.01g;电子天平是定量分析中最重要的精密衡量仪器之一,其精度为0.1mg。

7、电子天平主要由外框部分、称量部分、键盘部分和电路部分组成。

8、在使用前调整水平仪气泡至中间位置,并按要求进行预热。

9、递减称量法简便、快速、准确,在分析检测中常用来称取待测样品和基准物,是最常用的一种称量方法。

10、常用的电热恒温水浴锅有单孔、双孔、四孔、八孔等规格。电热恒温水浴锅的使用方法。P5-5点。

11、电热恒温干燥箱一般由箱体、电热系统和自动恒温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12、高温马弗炉主要用于质量分析中灼烧沉淀、灰分测定等分析检验工作。

13、高温马弗炉的炉膛是由耐高温而无涨缩碎裂的氧化硅结合体制成。

14、组织捣碎机主要由高速电动机、调速器、玻璃容器三大部分组成。组织捣碎机每次旋转时间最多不宜超过5min。

15、使用拍打器时,微生物样品称量后需加入稀释液一起拍打混匀。常用器皿的使用:

1、容量瓶使用前应检查瓶口是否漏水。溶液转移时要使溶液沿搅拌棒流入瓶中。溶液达到2/3容量时,应使溶液初步混匀。加水至刻度1cm处,等待1-2min,用滴管滴入至刻度线相切。

2、移液管移取溶液之间,先用欲移取的溶液刷洗三次。移液管吸液时,不要插入太深,以免外壁粘带溶液过多;也不要插入太浅,以免液面下降时吸空。

3、在调节液面和放出溶液过程中,移液管都要保持竖直,其流液口要接触倾斜的器壁(不可接触下面的溶液)并保持不动,等待15s。

4、使用滴定管前应检查其是否漏水,活塞转动是否灵活。根据滴定管的玷污情况,采用相应的洗涤方法,最后用滴定用的溶液润洗三次。滴定管滴定时,最好每次都从0.00ml开始。滴定管下端的气泡应排除干净。

三、理化检测技术(25分)

(一)检验样品的制备及其处理(2分)

1、样品的制备是指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分取、粉碎、混匀、缩分等过程。样品制备的目的是保证样品十分均匀,使其在分析时取其任何部分都能代表全部样品的成分。

2、样品制备的方法可以根据被检样品的性状和检验要求来定。样品的制备常采用方法有振摇、搅拌、粉碎、研磨等。

3、制备完毕的样品应尽快检验,如果不能立即检验,应妥善保存。一般保存于0~5度。

4、大部分的食品样品不能直接进行检验,必须经过处理后才可以进行检验。

5、常用的样品处理方法有:有机物破坏法(干法灰化、湿法消化)和蒸馏法等

(二)溶液的制备及其浓度表示(4分)

1、检验方法中使用的水,在未特殊注明的情况下,均为纯度能满足分析要求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未指明溶液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为水溶液。

2、中国实验室用水国家标准GB 6682-2000将实验室用水分为3个级别;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三级水PH值(25℃)5.0~7.5。

3、实验室用水,纯度越高,要求储存的条件越严格。实验室用水的使用范围及储藏方式见表3-3。

4、为保证实验室用水的质量能符合分析工作的要求,必须对其主要指标(PH值、电导率、蒸发残渣)进行质量检验。具体:pH为5.0~5.7(25℃);电导率(25℃)≦0.50mS/m。残渣质量不得大于1.0mg。

5、根据国际标准GB15346—1994《化学试剂包装及标志》规定,化学试剂可分为5个等级(标准试剂、优级纯试剂、分析纯试剂、化学纯试剂、专用试剂)其适用范围、符号及标签颜色见P55表3-4。

6、各种实验室用化学试剂要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和检验方法的规定,合理、正确地选择使用,不要盲目地追求高纯度。

7、配制铬酸洗液时,仅需工业用的重铬酸钾和硫酸即可。

8、食品检验通常使用分析纯试剂(AR);对于容量分析常用的标准溶液,应采用分析纯试剂配制,再用标准试剂标定。

9、用来测定物质含量的具体准确浓度的溶液为标准溶液。一般溶液用来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在样品处理、萃取、分离、净化等操作中使用。

10、一般溶液配制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或稀释)、转移、定容、摇匀。

11、溶液的配制过程中,不能把溶质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溶液的配制,定容后经反复颠倒、摇匀后会出现容量瓶中的页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这是不能再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

12、一般试剂用硬质玻璃瓶存放,碱液和金属溶液用聚乙烯瓶存放,需避光试剂储存于棕色瓶中。

13、B的质量分数(wB)是指B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

14、B的质量浓度(PB)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质量。

15、B的体积分数(B)是指混合前B的体积与混合物的体积之比。

16、B的物质的量浓度(CB)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B的物质的量。

17、比例浓度是指溶质(或浓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之比值。包括容量比浓度和质量比浓度。

18、容量比浓度是指液体试剂相互混合或用溶剂稀释时的表示方法。

19、由于稀释时中加入溶剂而不加入溶质,所以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即稀释前的溶质的量=稀释后溶质的量。

(三)容量分析法(9分)

1、通过滴定管将标准溶液滴入被测溶液的过程称为滴定。滴定时,常在溶液中加入一种指示剂,由他的颜色变化作为等当点到达的指标。而指示剂变色的这一点成为滴定终点。

2、容量分析法具有加入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恰好是化学计量关系的特点。容量分析法适用于质量分数大于1%物质测定。

3、根据反应类型,可将容量分析法分为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络合滴定法。

4、一般强酸和弱酸、强碱和弱碱以及能直接与酸或碱起反应的弱酸强碱盐或弱碱强酸盐,都可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其含量。测定酸和酸性物质时,必须用强碱做标准溶液,测定碱或碱性物质时,必须用强酸做标准溶液。

5、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见表3-5。

6、在酸碱滴定中,选择强酸强碱作为滴定剂的理由是使滴定突跃尽量大。

7、氧化还原反应并不是都能用于容量分析。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反应必须能实际进行完全。(2)反应的速度必须足够快。(3)不能有副反应。

8、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主要有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

9、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它的氧化能力及还原产物与溶液的酸度有关。高锰酸钾在滴定无色或浅色溶液时,自身可做指示剂。

10、碘量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利用I2的弱氧化性质滴定还原物质。滴定前加入指示剂,终点为无色到深蓝色。间接法利用I-的中等强度还原性滴定氧化性物质。滴定近终点加入指示剂,终点为深蓝色消失。

11、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分为自身指示剂(高锰酸钾)、特殊指示剂(淀粉)和氧化还原指示剂(次甲基蓝)三类。

12、络合滴定法是将络合剂配制成为标准溶液直接或间接滴定被测物质,并选用适当指示剂来指示滴定终点。

13、用于络合滴定的指示剂有无机络合剂和有机络合剂两类,一般大多数使用有机络合剂。(EDTA)。在络合滴定反应中,EDTA与金属离子只形成1:1配合物。

14、糖类化合物除了牛乳中的乳糖外几乎都来自植物,它在食品中存在的形式主要有三类,单糖、双糖和多糖。

15、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

16、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时以次甲基蓝作为指示剂。碱性酒石酸铜储存在橡皮塞玻璃瓶内。在重复性条件下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能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此法所用碱性酒石酸铜的氧化能力较强,醛糖和酮糖都可被氧化,所以测得的是总还原糖的量,不能以铜盐作为澄清剂,在滴定过程中保持反应液沸腾,不能随意摇动锥形瓶。

17、食品中总糖通常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等)和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单糖的蔗糖的总量

18、蔗糖是葡糖糖和果糖组成的双糖,没有还原性,不能用碱性铜盐试剂直接测定,但在一定条件下,蔗糖可水解为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和果糖,因此,可以用测定还原糖的方法来测定蔗糖含量。

19、蔗糖测定时,费林溶液体积、酸的浓度以及用量、水解温度和时间都不能随意改动,到达规定时间后应迅速冷却,以防止果糖分解。

20、糖的测定时,费林溶液必须经过标定才能使用。还原糖的测定一般包括:样品处理、费林氏液标定、预滴定、精确滴定等步骤。

21、通常糖的测定方法有:密度法、折光法、旋光法、直接滴定法、色谱法等。

22、蛋白质的化学元素C、H、O、N,其中含氮是蛋白质区别于其它有机物的主要标志。蛋白质的测定分两大类:一类是利用蛋白质的共性,即含氮量,先测定含氮量后再乘以系数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另一类是利用蛋白质的特定基团来测定。目前蛋白质测定最常用的方法是凯氏定氮法(酸碱滴定法),是通过测总氮量来确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不同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一般为13-19%。

21、蛋白质测定所用仪器:凯氏烧瓶、调节电炉、定氮蒸馏装置。(水蒸气发生器为2L平底烧瓶)。

22、蛋白质消化:浓硫酸的作用:脱水作用、氧化作用;硫酸钾的作用是:提高消化温度;硫酸铜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指示作用(消化完全指示:蓝绿色;蒸馏时碱性反应完全指示:变深蓝色或产生黑色沉淀)。注意:加入硫酸钾越多,会使消化温度升高,测定结果偏低。

23、用凯氏定氮法通过测总氮量来确定蛋白质含量,包含了核酸、生物碱、含氮类脂、卟啉、以及含氮色素等非氮蛋白质含氮化合物,所以测定结果称为粗蛋白。

24、用硼酸吸收时用标准盐酸滴定,指示剂用混合指示剂。即用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0.1%甲基蓝乙醇溶液混合指示剂或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混合指示剂。用硫酸或盐酸吸收时用标准氢氧化钠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

25、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时,常用的换算系数有:5.70(面粉)、5.95(大米)、6.25(一般食品)、6.38(乳制品)、5.71(豆制品)。用凯氏定氮法最终测定的是总有机氮,而不只是蛋白质氮。

26、蛋白质测定方法有:凯氏定氮法、福林-酚试剂法、双缩脲法、紫外吸收法和马斯亮蓝染色测定法。

25、植物油在阳光、氧气、水分、氧化剂及微生物的解脂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甘油二酯、甘油一脂及相关的脂肪酸,进一步氧化形成过氧化合物、羰基化合物和低分子脂肪酸的过程称为油脂的酸败过程。高的酸价意味着精炼油的质量差,或者在储存或使用过程中发生脂的分解。

26、酸价是指中和1g油脂中存在游离脂肪酸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27、所用的乙醚-乙醇混合液为粉红色(中性)。

28、酸价较高的样品可以适当减少称样量,酸价较低的样品应适当增加称样量。

29、如果油样颜色过深,终点判断困难时,可采用百里酚酞作指示剂,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0、油脂氧化酸败的检测指标为过氧化值会增高。三氯甲烷有毒,混匀操作要在通风条件下进行。

31、在测定油脂中过氧化值时,用淀粉作指示剂(现配现用),计算结果应保留2位有效数字,相对相差≦10%。表示过氧化值的单位有:meg/kg、g/100g、mmol/kg、%。

32、测定过氧化值所用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0020mol/L,其保存期2个月。

33、影响过氧化值测定的因素:(1)样品中过氧化值含量较低(2)样品量较少,(2)KI受空气氧化。(4)室温下温度波动使测定结果相对偏高。

(四)质量分析法(7分)

1、质量分析法是通过称量物质的质量来测定被测组分质量分数的一种方法。

2、三种质量分析法的原理和应用,见P86表3-21。

3、水分含量是产品的一个质量因素。不同的食品,其水分的含量也不同。对于同一样品,因所采用的方法不同,测得的水分含量也是不一样的。食品中的水分因蒸发或吸潮而变化。

4、食品中水分存在形式有三种:自由水(游离水)、结合水(结晶水)、化合水。

5、食品中水分测定一般采用挥发法(如: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和蒸馏法)和卡尔-费林法。一般水分含量的测定温度为1000C。

6、直接干燥法原理:在一定温度下,食品中的水分受热以后,产生的蒸汽压高于空气在电热干燥箱中的分压力,使食品中的水分蒸发出来。适用于在100~1040C下,不含或含其他挥发性物质甚微的试样。

7、水分分析法是在一定时间和温度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以控制样品的分解。样品的颗粒大小、均匀程度、样品数量及其表面积都会直接影响干燥过程中水分去除的速度和效率。

8、直接干燥法注意事项:浓稠液体,一般称量后加水稀释,否则表面易结块;为减少称量误差,应控制称量时间,建议每批称量器皿不超过12个。

9、铝皿(称量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恒重。从烘箱中取出后必须放在干燥器中冷却后再称重。干燥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为恒重。

10、对于测定半固体和液体样品,须预先在铝皿中放入海砂及一根小玻棒,而且需经过拌匀、沸水浴蒸干、擦去皿外水后再放入烘箱中干燥。

11、水分测定方法通常分为二大类: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利用水分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来测定的方法。

12、灰分是指食品中有机物被灼烧或被完全氧化后乘余的无机残留物。灰分含量代表食品中总的矿物质含量。灰分是标示食品中无机成分总量的一项指标。

13、一定量的样品经碳化后放入马弗炉内灼烧,使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以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及水的形式逸出。食品中灰分测定常用灰化方法有:干法、湿法、低温等离子、微波。

14、灰分的处理过程分为两部分:炭化和灰化。炭化完全——在电炉上加热至无黑烟冒出。灰化完全——在马弗炉中灼烧至无炭粒(灰白色)。在灰化过程中,坩埚的选择是关键。使用过的坩埚经刷洗后,可用废盐酸浸泡10~20min。

15、灰化温度一般是5500C。如果在500~5250C的低温条件下灰化,由于易挥发盐损失的降低,可导致灰分含量稍高。

16、对于含糖、蛋白质、淀粉高的试样,可在炭化前加数滴纯植物油或辛醇。对含脂肪量高的食品可在炭化之前先除脂肪。

17、测定食品中灰分量时,坩埚恒重是指前后两次称量之差不大于0.5mg。计算结果应保留3位有效数字,相对相差≦5%。

18、灰分按其溶解性分为: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见P94表3-26。

19、用总灰分测定样品中酸溶性灰分时,与水溶性灰分测定不同的是用0.1mol/L盐酸取代水来溶解。

20、脂肪是指在室温下呈固态或液态的甘油三酯。脂类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此性质作为其与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分离的基础。食品中总脂肪测定时,样品需要干燥后,用溶剂进行萃取。

21、食品中的脂肪一般不易被人体所吸收,只有牛乳中脂肪(呈乳化状态,以脂肪球的形式存在)易被人体所吸收。

22、食品中脂肪的存在形式:游离态和结合态。食品中总脂肪含量一般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测定。用萃取法测定脂肪时,关键是选择理想的溶剂。所用的溶剂应进行空白实验。

23、脂肪常用的测定方法:索氏抽提法、酸水解法、罗兹-哥特理法、盖勃法。适用范围见P98表3-29。罗兹-哥特里法用来测定乳脂肪。

24、索氏抽提法原理:将经前处理而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回流提取。

25、索氏抽提法注意事项:装样品的滤纸筒一定要紧密,不能往外漏样品,否则重做;放入滤纸筒的样品不能超过回流弯管,否则乙醚不易穿透样品,使脂肪不能全部提出,造成误差;提取时水浴温度不能过高,一般使乙醚刚沸腾即可(约45℃),回流速度以8~12次/为宜。所用的乙醚应无水、无醇、无过氧化物。

(五)电化学分析法(3分)

1、电位分析法是一种在零电流条件下,测定两电极间电位差的分析方法。它与溶液的颜色浑浊度无关,在测定过程中不需要指示剂。

2、将两个溶液用一个装满氯化钾饱和溶液和琼脂的倒置U型管(盐桥)连接起来,再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这种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3、原电池是由两个电极(电对或半电池)构成的。在25℃时,将标准氢电极电位规定为0。在25℃时,当所有溶解态作用物的浓度为1mol/l,所有气体作用物的分压为101.32kPa时的电极电位为标准电极电位。

4、电位滴定法是通过测定化学原电池的电动势变化来确定终点。

5、电极电位随溶液中金属离子活度不同而改变,这种电极称为指示电极,如玻璃电极。电极电位已知并恒定的电极称为参比电极,如甘汞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常用做测定溶液pH值的参比电极。指示电极就是电极的电位与溶液中某种离子浓度的关系符合能斯特方程式的电极。

6、pH计是由电位计和电极两部分组成。测定电池的电位差即可求出溶液的pH值。按照测量电动势的方式,pH计可分为:电位计式和直读式两种类型。

7、当pH计接通电源后,必须经过预热30min后才可使用。通过分别测定pH=4和pH=7的标准溶液的电位,可计算出斜率。

8、无论校正或测试,电极必须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干水分,以免交叉污染。校正以后,切勿再旋动定位调节器,否则必须重新校正。

9、一般基准缓冲溶液的pH值为:3.999、6.878、9.227(20℃)。

10、新的或久放未用的玻璃电极使用前应在水中浸泡一昼夜(24小时),平时也应泡在水中。

11、玻璃电极安装时应高于甘汞电极,避免烧杯底与球膜相碰,损坏电极。

12、甘汞电极中充以饱和氯化钾溶液,溶液中应保留有少量结晶。

13、我国标准计量局颁发了6种基准PH缓冲液及其在0-95℃的PH值。

注意:测定溶液的PH值时,待测液、校正液的温度与电极温度应相近或相同,当溶液的PH大于10时,要用231型锂玻璃电极测定。

14、电导率是用数字来表示的水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

15、电导率仪的工作原理:在电解质的溶液中,带点的离子在电场影响中,产生移动而传递电子,因而具有导电作用。

16、电导率仪是利用两个电极插入溶液中,测出两极间的电阻来测定电导的大小。

17、电导率仪的工作原理是测量Em值大小,来测量电导率K的大小。电导率仪的电极截面积越大,两电极间的电阻越小。对于一个电极而言,它的截面积与间距都是固定的,电导是电阻的倒数。

18、当被测溶液的电导率在10-10000μS/cm范围,则使用DJS-11型铂黑电极。当被测液的电导率大于10000μS/cm,使用DJS-10型铂黑电极。

19、如预先不知道被测液的电导率大小,应把量程选择开关K板在最大电导率测量档,然后逐档下降。

20、关于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打开电源开关前,先把表针指向零;选好量程,再把开关扳到测量的位置,然后读数;当量程旋钮在红色档上,应读红色的刻度,当量程旋钮在黑色档上,应读黑色的刻度;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当使用1000μS/cm档时,校正必须在电极插入插孔和浸入待测液中的情况下进行

21、测定电导率所用的玻璃器皿,应用硬质玻璃或硬质塑料制成。

22、电导率仪的电极引线不要受潮,否则将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23、盛放待测溶液的烧杯应用待测溶液清洗3次,以避免离子污染。

五、数据处理(22分)

(一)法定计量单位(3分)

1、计量就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包含着单位和量值两个含义。单位为计量单位。

2、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从1986年7月1日起施用。

3、《计量法》规定: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主体,国家选定的作为法定计量单位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国际单位制单位相同的法律地位。

4、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有7个: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发光强度-坎德拉(cd)。

4、食品中常见的计量单位:物质的量(摩尔)、密度、相对密度、压力、时间、黏度、摄氏温度等。见p193表5-1。

5、法定计量单位使用规则:单位符号用小写体、一律不用复数形式、单位名称或符号应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应拆开。不得重复使用词头。

6、食品中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质量单位:kg、g、mg、ug。容量单位:L、m3、mL、uL。浓度单位:kg/L、mol/L、g/100g。热量单位:J。温度单位:0C。

7、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质量单位,更不是浓度单位。Ppm曾是浓度单位,但现在已不再使用。

(二)误差(5分)

1、误差是指某特定的给出值与真值之差。误差是一个差值,而不表示一个区间。误差是客观存在的。

2、随机误差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偶尔变动而引起的单次测定值对平均值的偏离。随机误差决定结果的精密度,测定结果用标准偏差来表示。

3、系统误差是“在重复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值的真值之差”。系统误差决定着结果的准确度。

4、绝对误差系指某特定量的给出值与真值的差值。由于真值很难确定,故算术平均值作为真实值。

5、相对误差系指某特定值的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

6、相对相差系数指某特定值的两次测量值之差与其算术平均值之比。

7、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中的系统误差大小,反映测得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8、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反映在同一试验中,每次测得的结果与它们的平均值接近的程度。精密度低,所得结果不可靠,但是高精密度也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三)有效数字(3分)

1、有效数字系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表示数字的有效意义。如仪器上能够测得的数字。“0”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数字定位,另一种是有效数字。

2、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加减法的运算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为准;乘除法的计算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为准;常数值不参与有效位数计算。

(四)数值修约与判断方法(4分)

1、根据有效数字的要求,弃去多余的数字,叫做数值的修约。数值修约是运算的基本要求。只有通过正确的数值修约才能得出准确的运算结果。不许连续修约。

2、修约规则遵循“四舍六入五留双”。

3、在标准中规定以数量形式考核某个指标时,表示符合标准要求的数值范围界限值,称为极限数值。判断检测数值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应将检验所得的测定值与标准规定的极限值作比较。比较方法有全数值比较法(不经过修约)和修约值比较法。具体见P198表5-2和表5-3。判断结果以符合或不符合标准要求表示。全数值比较法相对严格。

4、标准中各种极限数值未加说明时,均指采用全数值比较法。

(五)原始记录(5分)

1、原始记录为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的活动的一种证据文件。可为可追溯性提供文件和提供验证、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证据。

2、原始记录分成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两种。原始记录表格要求:安全保护、保密、时效性等。

3、原始记录必须包含足够的信息,必须在检测过程中现场填写,不允许在工作完成后补写。填写准确、修改规范。

篇3:食品质量检验员标准

一、食品安全的检验标准

影响检验结果的原因是分析方法标准, 它是检验食品污染的依据, 也是食品检验的尺度。食品污染检测是进行污染物检测的基础, 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关键。食品污染检测技术的研究在国际上非常受重视。国际社会以此为基础制定先进、科学的分析方法标准。而食品标准样品作为检测质量保证的标志也得到了全世界各个领域专家的一致认同。

二、食品安全检验的主要方法简介

(一) 气相色谱法。

以一种样品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作为分离的基础。气象色谱法是一种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它已成为食品检验中必不可少的检验方法之一。在保健食品, 水, 食品添加剂和普通食品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中占125项。设计项目有防腐剂、溶剂残留、甲醇及高级醇类、脂肪酸、水中多种有机有害物质等。

(二)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液相色谱为基础的前提下, 以高压下的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过程即为高效液相色谱。经典的液相色谱就是通常说的柱层析。在六十年代, 高效液相色谱法开始发展起来,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应用到食品分析上。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GB/T5009-1996把高效液相色谱法收入。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用来分析测定世界上80%的有机化合物。

(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该方法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由于这种方法可以直接的证明无芳香结构和共轭体系存在于分子中, 所以它为物质的定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人眼可见光的波长在400~760mm范围之间, 而紫外线的波长在200~400nm范围之间。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即为波长范围在200到760mm区间的电池辐射产生的分子吸收光谱, 可见分光光度法利用这种光谱做个物质的定量定性分解, 并得到广泛的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是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达10-4~10-7g/m L或更低。

(四)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是一种基于原子对特征光吸收的一种相对测量方法, 可用于分析70种以上的元素, 常见的有Pb、As、Hg、Cu、Al、Cr、Sn、Ni、Zn、Mg、Fe。灵敏度高, 对于无火焰原子吸收法, 绝对灵敏度可以达到10-10~10-14g, 对于火焰原子吸收法, 其灵敏度一般为μg/m L~ng/m L。能用来进行常量分析, 亦可用来微量甚至痕量分析, 且需求量很小。

(五) 微机极谱法。

近些年来, 极谱分析作为一种高效的方法得到很大的发展。它具有设备简单、重现性高、分析速度快、准确率高以及灵敏度高的特点。且它的使用试剂为常用的酸、碱、盐和络合剂。在重金属、糖精、食品中色素等成分的研究工作中极谱分析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六)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并逐渐发展起来了一种新型的光谱分析技术, 即原子荧光光谱分析。它可同时分析多种元素, 而且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等特点, 是一种很好的痕量分析技术。氢化物发生进样的原理基础是当砷、锑、铋、锡、硒、碲、铅、锗等与合适还原剂, 如硼氢化钠等发生反应时可形成气态氢化物, 汞可生成气态原子态汞, 镉、锌可生成气态组分。食品卫生、饮用水、矿泉水中重金属检测的国家标准方法已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技术;环境保护、水质分析、地质等领域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技术有了很多的应用。国内众多分析测试实验室已将原子荧光光度计纳入常规测试仪器。

(七) 其他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食品质检系统不断完善食品的检测手段。目前已具备对食品中所有质量安全指标的检测能力, 拥有了气———质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一批世界领先的仪器设备。例如: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准确检测饲料、肉制品中“瘦肉精” (克伦特罗) 含量。

三、分析

由于人民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日益增高, 全世界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 食品安全监测标准样品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 范围界定的模糊性。

人们已经十分清楚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但是对于哪些工作属于食品安全监测范畴, 食品安全监测标准样品包括哪些领域的标准样品等问题还比较模糊。

(二) 对标准样品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没有统一规定。

这样致使很多实验室或者研究单位使用自身保留的标本进行对比, 这样不仅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 还出现不同实验室的结果差异的不可比性。

(三) 食品安全检测的研究和复制工作有很多困难。

因为安全检测标准样品的稳定性差, 且对制备和包装保存技术的要求很高, 这大大增加了检测的难度。

(四) 生物类标准样品几乎没有研制出来。

生物类处于空白的状态, 而转基因产品、食品添加剂、农兽药残留等领域标准样品的研制技术相对比较成熟, 体现了食品安全监测各个领域标准样品发展极度不平衡。

四、展望

目前食品安全检测有些方面基本还是空白, 有些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就。针对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 我们应该重点从动植物检疫、转基因、食品微生物等领域入手, 对标准样品的研制狠下功夫;同时为了保证其研究和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加大对标准样品研究的扶持力度。

总之, 食品安全已经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而且标准样品作为检测质量保证的标志也得到了全世界各个领域专家的一致认同。因此, 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样品的研制得到人们的关注也在情理之中, 对它的研制也显得尤为必要, 未来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龚英亮.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研究[D].安徽大学, 2007

[2].王耀忠.食品安全监管的横向和纵向配置——食品安全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 2005

篇4:浅析食品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关键词:食品标准 检验检测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2-0017-02

食品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是整个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重要的技术支撑,对促进和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省食品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省、市、县三级检验检测机构为中心,以流动检测车、快速检测仪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网络体系。但从总体上看,我省现有食品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一些影响食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1 食品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方面表现出来的几个先天不足

(1)是标准体系落后,尤其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不高,如检测方法不够,多残留检测方法较少,快速筛选的检测技术不成熟,缺乏超痕量分析等高技术检测手段,样品前处理技术过于传统等等。

(2)是检验检测机构重复设置是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交叉重叠的“并发症”。各地、各部门都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用于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质监、工商、卫生、农业、检验检疫等部门都有自己的检验检测机构,但检验检测机构设置没有统一规划,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甚至一些机构只是低水平的复制。单从地方检验检测机构来看,单位之间硬件基本雷同,检验检测同质化倾向非常明显,开展的项目主要是常规项目的检测,但对于花样不断翻新的假劣食品而言,又力不从心。

(3)是检测资源浪费、检测信息不能共享已影响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开展。食品安全的特殊性要求进行分段监管并需做好相互衔接的补充,实现无缝隙监管,以确保上市食品质量安全。分段监管的框架下,任何一个环节发现不合格的食品都可能涉及其他环节的监管部门。生产环节检出不合格产品应当查明其流向,及时通知企业召回,并由工商、卫生等部门在市场监管中进行清查,且部门之间应及时通报;终端环节发现不合格产品应当追溯至生产企业,其间也离不开部门之间的配合。

2 我省食品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突破点、重点和难点

(1)食品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突破点:资源整合。首先是整合软资源(包括立项计划、经费和信息等)。删除重复、不合理的计划,增加薄弱环节检测和检测批次,提高检测科学性;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为食品安全执法、风险评估、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食品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重点:重点或国家级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建立健全检验检测机构系统,做强做大检测品牌,建立以省、市、县和企业四级检验检测机构为主体的检验检测机构系统。做到区域分布均衡,重点实验室具较高技术水平,能够跟踪国内外食品最新发展动态,对潜在危害提出前瞻性预测及应对措施;地域性实验检测系统能够开展本地食品安全一般常规项目和快速检测工作;企业机构按照国家规定开展产品出厂检测。

(3)食品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难点:信息管理支撑系统。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网络信息系统,信用评价和责任追究系统属于对保障食品安全工作高效运行和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整体功效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食品标准缺少信息化和公开透明化。而且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存在数量偏少、标准陈旧、与国际接轨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等国家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已达80%,日本国家标准有90%以上采用国际标准,而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为60%。我国食品标准太多太乱,卫生标准、质量标准、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各标准间重复交叉、层次不清,而且同一个产品甚至有几个互相矛盾的标准,日前曝光的“农夫山泉水标准事件”就是一个真实写照。

3 食品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需要采取的措施

(1)健全技术标准体系。食品检验检测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判断食品卫生、质量合格与否的主要手段,在食品质量安全评价、市场监管和产品贸易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技术支撑责任,对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提高食品生产水平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一个国家的食品检验检测水平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社会稳定。建立以食品安全为主导的统一的国家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不仅在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和产品贸易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发展我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维持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

(2)尽快建立检验检测信息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此平台上建立并健全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电子档案,建立检验检测信息共享机制,以利于相关监管部门在第一时间掌握食品检验检测信息,为有效监管提供有力支持。

(3)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一继续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对上岗人员进行定期的全方位培训;继续加强对乡镇、县级检验检测机构人员的在岗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检测水平;鼓励高等院校设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专业,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和研究方向。

篇5:食品质量检验员标准

单位 :姓名 :分数 :

一、填空题(共25分,每题1分)

1.样品的采样量应至少满足的需要,满足的需要,满足的需要。

2.用纯水洗涤玻璃器皿时,使其既干净又节约用水的方法原则是。

3.按溶液的状态不同,溶液可分为溶液、溶液和溶液。

4.电子天平的称量依据是原理,天平开机后至少应预热min。

5.进行滴定时,滴定速度以为宜(或)且不可成放下。滴定时锥形瓶或锥形瓶都是不规范的。

6.原始记录错误的地方用小刀刮、用橡皮擦都是不正确的,这是忽视了原始记录的性、性。应在要更改的数据上,要保持原来数字,在近旁书写正确数字,更改率每月应小于。

7.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值,计算时应保留位有效数字,报出结果应取 位有效数字。

8.滴定管读数时,无论是在滴定架上还是手持滴定管读数都要保证。

9.某溶液的PH值等于6,该溶液中(H+)是(OH-))的倍。

10.我国标准从性质上可分为和两类。

二、判断题(共15分,每题1.5分)

1.为了满足检验的需要,使样品更具代表性,采样量越多越好。()

2.饱和溶液一定是浓度大的溶液。()

3.增加平行试验次数可消除偶然误差。()

4.企业有权不采用国家标准中的推荐性标准。()

5.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可读至五位小数,报出时只能报四位小数。()

6.配制K2Cr2O7标准溶液可直接配制而不用标定。()

7.在标准中未指明极限值的判定方法时即表示用修约值比较法。()

8.在分析工作中过失误差是不可预料的,因此也不可避免的。()

9.11.48g换算为毫克的正确写法是11480mg。()

10.实验室发选择现有人触电时,首先应是触电者脱离电源,若伤者呼吸困难应进行人工呼吸,并注射强心剂和兴奋剂,使其呼吸正常。()

三、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1.两种物质在反应中恰好作用完,那么他们的()

A.体积一定相等B.质量一定相等C.摩尔质量一定相等D.摩尔是一定相等E.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2.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溶质溶解速度的有()

A.研磨B.搅拌C.加热D.过滤E.振荡

3.洗涤下列器皿时,不能用去污粉刷洗的有()

A.烧杯B.滴定管C.漏斗D.比色皿E.容量瓶

4.在进行比色测定时,下列哪种方法是错误的()

A.将外壁有水的比色皿放入比色架B.手捏比色皿的毛面C.手捏比色皿的透光面D.用滤纸擦比色皿外壁的水E.待测溶

液注到比色皿2/3高度处

5.下列数据为四位有效数字的有()

A.0.03200B.0.020C.3.2×104D.99.8%E.100.02%

6.下列情况何者属于分析人员不应有的操作误差()

A.滴定前用标准滴定溶液将滴定管淋洗几遍

B.称量用砝码没有检定

C.称量时没等称量物冷至室温就进行称量

D.滴定前用被滴定溶液洗涤锥形瓶E.所有滴定管没有校正值

7.如标准中要求某项杂质的含量≤0.03%,而实测结果只有0.001%,应如何报出结果(标准中规定平行测定两次结果之差不大于0.01%)()

A.报出0.001%B.报出<0.03%C.报出<0.01%D.报出0 E.报出微量

8.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的是()

A.淀粉B.葡萄糖C.蛋白质D.NaClE.CH4

9.用于配置标准溶液的试剂和水最低要求分别是()

A.优级纯B.分析纯C.基准试剂D.化学纯E.三级水F二级水 G.一级水

10.在气相色谱中,定性的参数是()

A.保留值B.峰高C.峰面积 D.半峰宽E.分配比

四、计算题(共20分,每题5分)

1.某显色溶液在一定波长下测得的溶液吸光度为0.500,其百分透光率为多少?

2.某分析员用基准试剂标定一标准滴定溶液平行测定四次的结果如下:

(1)10199(2)1.0203(3)1.0207(4)1.0202(单位:mol/L)请计算四次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

3.为使 c(HCl)=1.003mol/L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数的3倍恰好等于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问需称取样品多少克?

4.某硫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0523g/mL,换算为物质的量浓度c(1/2H2SO4)=mol/L

五、综合问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1.在打开试剂瓶时注意事项?

2.叙述凯氏微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原理?

3、监督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篇6: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研究论文

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对于食品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但是,在食品理化检验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主要包括以下因素:①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②实验器材;③设备性能;④实验环境。对此,要想保证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就必须严格控制以上几个因素。如今,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性。虽然我国相关部门也认识到了食品理化检验的重要性,加大了食品理化检验方面的资金投入,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食品理化检验中还是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虽然我国设置了专门的食品理化检验机构,但是食品理化检验管理环节比较薄弱,各个食品理化检验机构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导致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依旧得不到保证,而且我国开展食品理化检验的时间比较短,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先进的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这些都制约着食品理化检验工作的开展[2]。

上一篇:2018年幼儿园中班期末总结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故事教案:小鸭找朋友含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