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2024-05-16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精选10篇)

篇1: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

果分析

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视,医院感染成为医学界关注的一个日益关注的卫生问题。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组成,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延长住院时间,推迟伤口愈合,同时也会增加其他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骨科手术较为特殊,一般在术中需要使用内固定材料对相关部位的骨骼进行固定,因此接触到外界材料的机会增大,容易引发切口感染,且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导致抵抗力下降,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以及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同时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 引言

目前临床上对骨科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仍属骨科无菌手术治疗,但由于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往往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寻找一种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防治方式,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改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显得尤为重要。

1研究资料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骨科收治的46例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22~67岁,平均年龄在(42.1±3.5)岁,所有患者均为植入内固定物手术,经过临床确诊为手术切口感染,对患者自身因素、手术时间、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消毒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2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

手术切口感染诊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手术切口出现红、肿、热、痛症状,有脓性分泌物。②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③切口裂开,有弄下分泌物流出,切口深处穿刺有脓液。④切口抽出的分泌物实验室细菌培养为阳性。满足①③④中的任意一项则诊断为切口感染,单独符合②不可进行诊断。

3分析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根据统计分析切口感染原因有以下几点:(1)手术环境的影响。对于急诊手术与手术地点,都可以归因于手术环境一类,由于急诊的时间仓促与手术室的功能性较为综合,术前准备往往不充分,会产生感染情况;(2)手术环境中,除菌的低标准,使得空气污染中外源性细菌易于繁殖并在切口处容易种植。手术前与手术后加强人为的除菌隔离,也能有效的控制空气污染;(3)手术部位因素。由于腰髋部以下手术的切口深、操作多、手术难度大、持续时间长,因此,切口感染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其他;(4)手术持续时间。越长时间的手术,切口暴露的实践越长,对于感染的概率就越高;(5)接台手术因素。由于医院手术室资源较为紧缺,连台手术较为常见,因此对于接台手术,中间对于细菌的消毒与空气的更换,就不能做到完全彻底,对于细菌的杀除也很难达标。

4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4.1做好术前病情评估

术前病情评估在减少切口感染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手术前有必要对患者的手术局部或是全身的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对及时有效控制引发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明确详细的手术部位及区域,对患者的皮肤实施护理措施,有效避免皮肤损伤发生术后感染。

4.2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物品的灭菌是控制切口感染的重要对策之一,应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一次性手术用品的管理和放置要严格,注意要避免手术时污染。

4.3做好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维护

保证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手术护士需要在术前把术中所需所有物品备好,动作需轻柔,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时要尽可能清理掉衣外的细菌,使手术室内尽可能达到在手术过程中无菌的程度,尽量杜绝参观,即使是参观者也要与手术医生保持30 cm以上的距离。让参观者尽可能避免在室内来回走动,禁止参观者或其他人员从感染手术间走到骨科手术间,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和防止切口感染的可能。

4.4努力减短手术时间

医护人员们有必要在患者手术之前与之进行沟通交流,交代好患者手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得到患者的信任并给予他们信心,尽可能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从而得到患者的配合,缩短手术时间。主治医师和护士要配合默契,从而高效且快速的完成手术任务;手术物品准备要充分,要对手术相关仪器进行全面了解,可独立解决术中出现的小故障;专人管理手术设备,定期检查并维修,以免术中发生故障。

5结果

46例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的现象,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对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处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共培养病原菌株15例,其中包括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4例大肠埃希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所有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均顺利出院。

6讨论

骨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感染会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影响,对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若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严重,则会导致患者复发率与死亡率等的增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骨科无菌手术过程中,因为手术类型的不同,手术过程就会存在差异,引发手术切口感染。另外,手术患者病情程度、手术方法与手术准备等因素都会对手术切口感染造成影响,而针对以上影响因素采取措施进行护理,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

手术室护理干预主要是在手术各个环节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模式,加强皮肤的清洁、消毒、保护等,达到预防切口感染的目的。多种因素均能影响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切口感染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术前皮肤准备、手术持续时间长短及预防性抗生素给药时间等,因此切口感染的预防要从各个环节进行,只有细致有效的全面护理,才能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从而提高预后以及生存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利,陆恩辉.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手术室护理对策[J].中国药业,2016,25(17).[2]李军.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3]张霞.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3(9).

篇2: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本科毕业生论文

题目: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

生:王瑞

指导老师:周小龙

2015年5月22日

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

【 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方法

搜索并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对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其中手术环境、器械及手术操作尤为关键,护理干预对预防感染起着重要作用。结论 手术室在术中采取预防感染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护理干预

骨科患者多是年老体弱者外伤者,急诊手术也较多,污染严重,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中多伴有辅助检查,加上术中往往要植入一些内固定材料,故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在医院感染发病率中占有 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手术环境、手术人员、手术器械三方面管理来对预防骨科手术感染作一简要综述。1.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全身及手术局部情况

1.1术前访视时,评估患者情况、感染病灶是否及时诊治,如牙龈炎、生殖泌尿系炎、皮肤溃疡、肺炎、甲沟炎、足癣等;

1.2男性患者是否有前列腺炎等疾病,防止术后因尿潴留而插导尿管; 1.3术前晚是否遵医嘱非肠道途径应用预防性广谱抗生素;

1.4评估全身情况,对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是否给予积极的控制,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老年性肥胖等;

1.5仔细检查手术区域,对有局部进展性血管病变、有过局部手术史、感染史、手术疤痕严重者,应正确评估,做好术前皮肤准备,备皮时间应尽可能接近手术时间并避免皮肤损伤,以减少术后感染;

1.6必要时将有关情况向医生报告,争取主动合作。2.手术环境管理

2.1 降低手术室空气细菌指数,提高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是手术中外源性细菌的主要来源。手术室空气的含菌量与手术进行的时间、人员的活动相关。调查显示,层流手术室无参观人员时的手术感染率较低[1]。据王海洪报道[2],手术室细菌降落的数量在手术过程中有明显变化,开始时降落量最大,结束时又出现一个高峰值,这说明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提高空气质量必须做好手术室环境的管理,每次手术前,相关设备要擦拭干净,每台手术后及每天都要进行卫生清洁消毒。还有研究显示,接台次数越多,空气中微生物监测的菌落数越。手术接台间隙撤换布类、物品及送接患者,人员和物品流动引起的尘粉、纤维、微粒都会污染手术室内环境。因此对预计手术较复杂,估计超过3h的尽量安排在第一台。如必须接台的,须遵守先无菌后有菌原则,减少工作人员的走动。接台手术间隙保持净化达到自净时间,稀释室内空气细菌指数。2.2 手术室温度应适宜 手术室温度宜控制在 22°-2 5°。患者体温下降通常直接损害免疫功能,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还使血管收缩而降低局部组织氧分压,[3]从而使手术切口抗感染能力下降[4]。因此术中、术后要采取保暖措施,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维持患者正常体温。必要时使用温热盐水冲洗或保温垫进行保暖。2.3 加强手术室内及周边环境的管理,避免交叉感染手术室涉及的科室及患者较多,手术间内外空气直接流通是空气中悬浮细菌增加的另一重要原因四,故其室内环境和周边环境管理至关重要。对于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与感染伤口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决不允许从感染手术间走到骨科手术间。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严格区分出入通道,接送患者进出手术室应,使用内外对接车。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要分类放置处 理,以免发生交叉感染[5]。3.手术人员管理 3.1 对于手术患者

3.1.1做好手术区域皮肤的准备,重视对手术切口的保护。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皮肤清洁工作,降低患者皮肤表面的细菌数量周瑜报道[6]备皮时间距离手术时间越近越好,而去除毛发的最佳方法为剪毛,无论是否去除毛发,清洁皮肤是皮肤准备中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对于急诊手术,特别有开放伤时,在手术室必须做好患者术前创口的处理,减少患者切口感染的概率。术中重视对手术切口的保护,防止因手术时间长以及附近毛发、皮脂腺等分泌物对切口的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若手术巾铺巾时间超过4 h,应重新更换。无菌巾力求干燥,提倡使用防渗透材质的无菌巾或贴手术膜。侯玉娟等报道[7]含碘手术薄膜对切口位置具有持续抗菌作用。对于骨科切口的冲洗,要选择合适的冲洗液,用0.5%碘伏冲洗切口预防术区感染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冲洗切口。

3.1.2适宜的备皮方法是降低手术切口愈合快慢和切口是否感染等,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备皮方法有剃毛备皮法[8]。清洁皮肤及剃毛备皮后皮肤细菌检出率可降至20%~60%,提示皮肤可以降低皮肤表皮携带细菌数量。且备皮时间与手术时间愈近愈好,国内对于剃毛与不剃毛备皮研究发现,不剃毛备皮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于剃毛备皮组。因中国人体毛较少,汗毛又短于1cm,故手术野未涉及患者头发、腋毛、阴毛时,没有必要剃毛。常用的备皮用具包括刮胡安全刀片、脱毛剂或电动脱毛器。现今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刮胡刀片和电动剃毛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何种备皮用具(刮胡安全刀或电动剃毛器)必须严格消毒。3.2 对于医务人员 研究表明进入手术间的人数在5~1O人,次数在5次以上的空气微生物监测合格率为5 3%;进人手术间的人数控制在 5人以下,且次数控制在3次以内,合格率为100%,提示空气中的细菌多来自进入手术室的人员[9]。因此术中应严格限制进人手术室人数,30m2以上手术间参观人数不得超过人,对于必须器械商跟台时要有资质有备案,督促其无菌操作。进人手术室的人员要严格遵守各类区域的划分,有感染的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手消毒是控制手术发生感染的首要环节[10],手作为一切病原体传播的直接媒介,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11]。正确的洗手以及消毒方法将有效降低医院患者的感染率。改进洗手卫生设施,使用壁挂式皂液装置,灭菌小毛巾,将以往的手消毒碘伏改为消毒效果更好的含乙醇、含氯洗手液。为了强化无菌操作意识,定期请专业人士进行思想教育、操作讲解等,定期检查,进行整改。手术室固定专科护士参加手术配合,熟练掌握 手术步骤及术中合理放置手术器械均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骨科内固定手术、假体置换手术器械较多,常规器械放在便于陕速取用处,植入器械及后期使用的物品按使用顺序放在另一器械车上,并分别用治疗巾遮盖。洗手护士在接触、传递植人物时可用纱布包裹。术者在进行植入操作时要更换手套,并清洗手套上的滑石粉,安放过程中防止植入物与手术野的皮肤接触。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手术开始前将术中所需一切物品带入室内,各种操作动作要轻柔,患者摆放好体位后再建立无菌台,对于术中经常C臂透视,应注意保护无菌台,特别是切口区的保护[12]。提高医护之间的配合技巧,缩短整个手术过程的周期,同样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手段。4.手术器械管理

4.1 手术器械操作应规范化 若管理不到位,科室不过问手术器械清洗消毒过程,则无法保证手术的安全。手术室护士对成套手术器械的了解依赖跟台人员,不利于护士的业务发展和器械操作规范

[13]

。因此,在手术开始前认真检查外包装有无破损、潮湿现象。贵重植入物开启前巡回护士要与手术者再次核对型号后再开启。植人物未立即使用的要用治疗巾包裹,放置于安全处。

4.2 各种手术物品的灭菌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 应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并结合科学的监测手段,才能保证达到灭菌效果。对能耐热、耐湿、耐高温的器械、敷料等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一次性使用的原则。4.3 建立一套完善的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严格控制外带物品,如器械商外包装袋等,以减少手术室的污染。严格监测外来器械的质量,特别要加强对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和包装灭菌的管理,外来手术器械在各医院之间频繁流动使用,其感染危险性比普通手术器械大得多,所以应将其管理与医院供应中心结合起来,在清洗和包装外来手术器械时,每个环节都严格按规范执行。对每一件器械和灭菌包装 盒都进行清洗后的清洁质量检测,并对每锅次灭菌 外来器械进行快速生物监测合格后才发放,确保器械的清洗质量及灭菌质量[13-14]。5.小结

手术室担负着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任务,是最有可能感染的高危险科室。由于骨科手术患者及手术本身的特殊性,导致感染的因素来自多方面,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一系列控制预防感染措施。其中对于术中的护理干预特别重要[15],所以加强 手术室各个方面的管理,做好防止骨科切口感染的护理工作,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致谢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周老师及班主任朱老师。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他们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的毕业论文,周老师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本论文的完成,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及班主任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感谢郎溪电大对我的培养、感谢电大所有老师及同学对我的帮助,最后要感谢论文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静.层流手术室环境管理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7):672

[2] 王海洪.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探讨[J] .中华民族民间医药,2012(1):5 8 .

[3 ]谢张黄.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潜在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4):457-458.

[4] 李忠菊.术前术中预防骨科感染的护理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19-20.

[5] 王莉.手术室切口感染防止的护理干预[J]. 中外医疗,2012(4):157 .

[6 ]周瑜.术前皮肤准备的改进与切口感染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8):1792-1793.

[7] 侯玉娟,陆娟,扬太明. 含碘手术膜在植入物手术中的效果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l(16):3425 .

[8] 王菊吾.手术前备皮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2)

[9] 任华.骨科手术清创冲洗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22-524.

[10] 付素梅.手术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 .中国当代医药,20l1, 31:88 .

[11] 许艾珍,谭爱平,陈秋辉. 骨科手术过程中护理配合体会[J] .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6-97 .

[12] 杨久顺. 浅谈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与预防[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 2(6):119.

[13] 钱黎叽,王雪晖.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56-466.

[14] 陈慧,黄浩.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流程的应用探讨[J] . 中国护理管理,2008,8(2):63-64 .

篇3: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的临床骨科患者进行切口感染选择,其一年内的480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2.29%),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手术室护理中,对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对比过去传统手术护理后的患者感染恢复状况。经数据分析,所有患者的症状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1.2.1 手术室环境因素:

手术周围环境是影响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在手术过程中,如果空气被污染,手术中外源性细菌则成为了感染的主要来源,而人员的流动是造成此类污染的主要根源。根据相关调研报告指出,在手术中,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和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而据我院在过去的研究报道中,也表明了这研究理论的真实性。同时手术室低温度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手术切口的愈合,如室温低于20℃,那么患者就会出现低体温症状,这样切口的感染率将成为正常温度下的3倍,对今后的住院时间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2.2 手术时间因素:

本次研究报道中,所有感染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要远远高于总体手术时间的平均值。其原因在于,在手术过程中,时间过长,黏性细菌的附着时间越长,其滋生感染的概率就越大。

1.2.3 患者营养供应不足:

营养供应不足,可能导致血浆蛋白浓度不足,这样抵抗力下降,也是引发患者手术后易感染的主要条件之一。

1.3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护理中,针对本次实验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率。具体操作如下:

1.3.1 手术前的准备:

按照层流手术室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术前30 min开启层流系统,使其手术间达到自净状态。准备好各种用物,确定手术有效进行。术中严禁无关人员在手术室内走动,并禁止人员随便出入手术室。

1.3.2 有效手术配合缩短手术时间:

手术过程中,主动积极配合手术医师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前应和患者进行有效交流,确保在手术中,能够减少对手术的恐惧心理,耐心的对患者进行讲解,并积极配合手术,在对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减少手术中与患者的不配合而导致的手术时间延长。

2 结果

手术患者的感染率为2.29%(11/480),根据手术类型以及手术地点和手术部位等进行了通缉分析,总结出了在骨科无菌手术过程中,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经数据分析后,得出研究结论,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经对比后,有显著差异,表明,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和缓解切口感染,且提升感染后的恢复速度。

3 讨论

在本次的临床数据研究中,通过对480例中11例患者的临床诊断症状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主要的感染易发因素就在于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类型以及手术形式四个大方向上。其具体表现研究结论如下。

手术时间:手术室属于特殊环境,手术时间越久,患者的手术部位接触细菌的可能时间就会越长,若时间过久,那么就会增加细菌滋生的可能性,在应对骨科的手术的患者分析研究中,针对患者的身体局部抵抗力问题,通过手术的延长时间进行抵制性的细菌聚集控制,同时会造成操刀医师的过度疲劳,也会影响无菌操作[1]。

手术部位:经本次研究证明,在手术中,某些部位相对而言更容易感染,受到患者的自身因素影响,其切口应当格外注意。下肢愈合速度比较慢,也成为了感染高发部位,而躯干头部的愈合速度快,这也降低了感染的概率。

手术类型:经对比,本次试验中急诊手术的感染率要高非急诊患者,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急诊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准备时间仓促,没有考虑全面患者的病情状况,从而无法有效的控制感染的概率。

接台手术问题:在本次研究中,接台手术的间隙成为了消毒误区,部分纤维和粉尘均会伴随人员的流动而出现在手术环境中,从而增加了污染手术环境的可能性,这样也就导致了手术中,出现感染概率偏高的重要因素[2,3]。

综上所述,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中影响因素较多,为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必须要强化护理干预,优化手术操作,以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并探讨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在我院骨科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实施治疗的无菌手术患者中选取480例,对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及感染因素分析,分析其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本次选取患者共出现11例切口感染患者,发生率为2.29%,手术类型、手术地点以及手术部位等均对患者切口感染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结论 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中影响因素较多,为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必须要强化护理干预,优化手术操作,以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潘琼华,唐会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297-299.

[2]史玉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手术室护理干预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2):1796-1797.

篇4: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无菌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探讨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手术切口感染患者30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30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手术的类型、地点、部位、时间及是否进行接台手术等。结论: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中,为了使骨科无菌术患者切口的感染减少,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策。

关键词: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44-02

通常情况下,骨科无菌手术均是重建手术或者是修复手术,一般要有内固定物植入,如果术后切口受到感染,则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使手术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严重的会威胁到生命[1]。为了对我院的骨科无菌术患者切口感染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对策,以减少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本院回顾性分析了骨科收治30例切口感染的患者,現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5月~2013年3月进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900例,其中确诊切口感染的患者有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

1.2 方法

调查所选择的30例患者的切口感染病案。查阅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资料,如手术的类型、地点、部位等,对其进行分析与分类汇总。

2 结果

所抽取的900例骨科无菌术患者中,30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占3.3%。其主要的因素见下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引起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手术类型、地点、部位、参观人员等,且它们间的关系非常明显(P<0.05)。

3 讨论

3.1 分析主要因素

3.1.1 手术部位

由于患者受到手术本身侵袭性操作的影响,降低了其抵抗能力,这是骨科无菌术切口感染产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的腰髋部及以下部位的切口感染为达66.22%,与文献的报道一致,其主的原因就是手术本身的侵袭性操作比较多、手术比较难、切口比较深及切口在外暴露时间过长等[2]。

3.1.2 手术时间

手术室中有很多细菌是直接落入的,且30%的切口细菌感染均是由此引起[3]。手术时间越长,则就会有更多数量的细菌落入切口,从而也使手术与其各器械受到污染。此外,手术时间比较长,且患者的创伤面积比较大,并伴有出血等症状,使患者的局部或全身抵抗力降低,从而增大了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病率。

3.1.3 接台手术

相关的研究表明,空气中微生物监测的随接台次数的增多而增加。在进行撤换布类、物品或接送患者时,由于人员、物品的流动,致使纤维、微粒产生,这些都会使手术的室内环境受到污染。

3.2 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策

3.2.1 手术间与物品的准备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之一就是各手术物品的灭菌[4]。为了使灭菌的效果良好,要将正确的灭菌方法与科学的监测手段结合起来。针对一些耐热、耐高温及耐湿的医疗器械等,均可通过压力蒸汽进行灭菌,对于其他的物品,应坚持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原则,灭菌时要尽可能地采用低温等离子或者是环氧乙烷等。第一台要尽量安排一些手术预计比较复杂、时间在3h以上的,在层流手术间进行,接台次数减少。对于非层流手术间,每天都要进行3次常规的消毒,且在每台手术过后,再进行30min的消毒。如果必须要接台,要控制手术室内的人员流动。接台手术间最少有10min的自然通风,以便室内的空气细菌向外扩散。接台手术只有在先无菌后有菌的原则下才能进行。对于器械的外包装袋等的外带物品要严格限制,避免手术室内受到污染。

3.2.3 人员流动的控制

在手术开始前,手术护士必须把所有有用的物品全部带到室内,且操作要轻,患者的翻动也要减少。参观的人员也要限制,以避免在室内有过多的人来回走动,而对于从感染手术间走到骨科手术间的情况是决不允许发生的,参观的人员要距离手术医生30cm以上。

3.2.3 手术时间的缩短

在进行手术前,有关的护士人员要做好患者的沟通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使患者的恐惧感消除。手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要向患者说明,以得到患者的配合,以避免由于患者的不配合,使手术时间受到拖延;医护人员间也需要配合好,对于外科医生,要将其的手术习惯进行建档,使手术室配合的默契程度提高,对此,还可以增置一些比较特殊的医疗器械,以便手术顺利进行。对于由于手术台上的物品不全或者医护没有配合好而延长了手术时间的情况,要尽量避免;骨科中一些常用设备的流程、保养等,要熟练掌握,对于那些非技能、非方法的小故障,能够快速处理。对于手术设备,要有相应的检查登记制度,且要有专人管理并按时检查登记,使医疗仪器完好无损,从而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总之,引起骨科无菌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手术部位等,在进行患者的骨科无菌手术时,医护人员要默契配合,掌握好手术时间,对于术后的切口护理工作也要做好,减少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何耀琴,吴红丽,陈谷霖,于建武.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11):152-153.

[2] 刘文英,刘媛,张楠楠,闫桂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13):178-180.

[3] 茅国峰,孙桂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1(04):163-165.

篇5: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摘要:手术室作为外科手术的场所,对预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手术室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率。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切口感染;护理干预;预防

手术室作为外科手术的场所,对预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手术室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 率[1]。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造成外科伤口感染病原菌的来源

①患者内生性菌落;②手术环境;③医护人员互窜手术间;④由器械、手术物品植入手术伤口;⑤不规范的操作。

2外科手术伤口感染的干预措施

2.1患者术前准备

2.1.1术前备皮 在手术之前做好备皮工作,若患者自己用剃刀刮,那么就很容易造成患者的皮肤出现细微表皮损伤、疼痛、刮痕[2],进而会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出现伤口感染。因素,如果患者的毛发不会干扰到术后敷料、负极板、手术薄膜的粘贴及手术切割,最好还是不要去除毛发。

2.1.2术前沐浴 为了降低患者皮肤菌落数量,手术之前1d患者应该洗澡,还可以用消毒剂沐浴。

2.1.3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在手术之前应该慎用广谱抗生素,若患者的手术时间过长,那么可以追加抗生素[3]。

2.2保持手术室干净 ①手术室准备:手术室医护人员在手术之前30min要用空气净化系统来对室内空气进行持续净化,连台手术时要后做有菌手术,先做无菌手术。预防切口感染会受到手术室空气的消毒效果直接影响,空气细菌培养工作,手术室都应该常规做1次/月;手术室内的环境要合理布置,要让其易于擦拭、不积尘、表面平整。②要控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数量,禁止手术人员互窜手术间,手术操作人员不得在手术过程中接听手机电话、进行与手术无关的交谈等[4];③100级手术间--适用于心胀手术、脑外科手术、全身烧伤手术、关节置换手术、器官移植手术、感染率大的手术;1000级手术间--适用于眼科、整形外科、骨科、普外科的Ⅰ类手术、肝胆胰外科、非全身烧伤;10000级手术间--适用于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耳鼻咽喉科、普外科除Ⅰ类手术;100000级手术间--适用于门诊,急诊、感染手术。必要时为了对患者恐惧紧张的情绪进行缓解,可以适当地在手术室内播放轻音乐,让他们能够配合医护人员[5],顺利进入麻醉阶段。

2.3加强手术中配合 ①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接听电话,或者谈论与手术完全不相关的话题;②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器械出现螺丝缺失或松动,但是没有及时向科室领导或者主刀医生汇报;③年轻护士很难有效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④在手术之前不给予患者进行解释和讲解,让患者内心的恐惧心理加重;⑤不能在指定容器中排入输液废气,甚至还有可能由于工作不谨慎,在患者脸部位置溅上液体[6]。

2.4规范操作

2.4.1手套 手术室医护人员都应该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不使用有粉手套,对于关节手术,应该戴双层无菌手套。

2.4.2手术衣 医护人员应该使用背后遮盖式手术衣,在手术间进行穿手术衣工作,如果发现有血迹渗透或者污染现象,应该在第一时间予以及时更换[7]。

2.4.3外科洗手 ①传统的外科刷手方法,易造成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影响医护人员的洗手遵从性,影响外科洗手效果。②选择理想的外科洗手液,无水洗手液是一种广谱、快速的皮肤消毒剂,无须刷手,直接擦拭[8]。对皮肤没有刺激性和毒性,同时具有持久的抗菌活性及大量的护肤成分。③手术室医护人员要正确地洗手[9]。

2.4.4手术部位皮肤消毒 ①要全面进行消毒,作切口细菌培养监测1次/月,不要有盲区;②消毒范围以切口为中心向外20 cm,消毒顺序从上至下、由内至外、以手术切口为中心;③局部擦拭手术部位皮肤2遍,擦拭药剂为2500~5000 mg/L的消毒液。

参考文献:

篇6: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和控制措施。方法:收治急诊外科患者21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消毒预防切口感染,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预防护理和抗感染措施。结果:研究组感染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可给予合理的预防护理控制措施,避免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状况。

关键词 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预防;护理

创伤疾病患者发病突然,不同程度地受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疾病病症相对较为复杂,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若采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进行治疗,细菌会通过手术过程侵入到血液,增加了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性,因此,临床中应针对此状况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护理控制措施进行干预u-。本文选取我院210例急诊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干预,意在探讨、分析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和控制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急诊外科患者210例。所有患者人院时均接受各项检查进行确诊,各检查结果均显示患者符合临床中急诊外科创伤患者[2],并均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将所选患者按人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5例。对照组男59例,女46例;年龄22~64岁,平均(45.34±2.38)岁;其中上肢创伤59例,下肢创伤46例。研究组男56例,女49例;年龄23-65岁,平均(46.93±2.45)岁;其中上肢创伤57例,下肢创伤48例。患者未合并其他疾病,并知晓本次研究方案,可积极配合。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护理消毒方式,创伤部位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清创液等进行清理,常规处理手术切口。研究组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再给予预防护理和控制措施。①术前:人院后,及时处理创伤处,医生查看创伤位置后,用器械检测创口,创口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清创液进行清洗,术前,各医护人员需做好术前准备,术前l d?淦ぃ?使皮肤保持干净,勿刮损,同时医护人员需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尤其是手部,可使用碘优进行消毒处理,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肺部感染率降低。②术后:各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各项体征变化情况,包括伤口感染、疼痛等状况,若敷料有脱落或渗漏状况,及时更换,密切关注患者肢体温度、肿胀、皮肤颜色等状况,医护人员给患者换药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做好消毒工作。若患者出现感染状况,可口服四环素片,0.25~0.5 g/次,间隔6h服用1次;同时服用吡哌酸胶囊0.5g/次,4次/d。

指标判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过程中,各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患者各体征状况,包含切口感染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切口位置若出现痛、肿、热、红等均为感染状况;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进行评定,包含生理智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等方面,分数越高则表示越良好[3]。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数据均由专人进行整理并分析。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用x2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n(%)来表示;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s)来表示。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发生感染6例(5.71%),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4例(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670,P=0.0000)。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讨论

外科创伤为急诊科的常见病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升高,建筑行业和交通方面的迅猛发展也导致大量意外事件的出现,急诊科创伤的发病率迅速增长,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急诊创伤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创伤发生后,医护人员需及时完成病症检查、清理创口等工作,把握救治最佳时机,确定治疗方案。此类患者在疾病形成时和送诊途中,创伤位置受到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而在治疗过程中,手术切口往往与患者创伤口重合。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引发创口感染的可能性较大。而一旦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术后切口的恢复和愈合都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由此可见,对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采用相应有效的预防护理和控制感染的措施相当重要。

本研究中列举的210例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在常规消毒护理的基础上另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干预。从感染发生率来看,研究组(5.71%)明显低于对照组(32.38%);从生活质量评分来看,研究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在术前、术后给予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护理和控制切口感染是十分有效的。

综上所述,对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给予合理的预防护理及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切口愈合良好,临床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勇.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及预防[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3):134-135.[2]代辉,谭庆丰,向毓明,等.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控制[J].医学信息,2012,25(12):350-35l.[3]吉芸英,赵纳幸,朱静,等.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外周血炎性指标测定的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7):4104-410

篇7: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2003年1月~2008年12月骨科无菌手术患者3 000例, 根据术后临床表现及切口愈合情况确诊切口感染29例, 男18例, 女11例。将29例切口感染病案进行了调查。查阅了与手术有关的资料, 如手术类型、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是否接台手术以及参观人员等, 并进行了分类汇总和分析。

2 结果

3 000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中共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9例, 感染率为0.97%。手术相关因素见表1。

由表1结果可知,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类型、手术地点、参观人员、手术部位、是否接台手术等情况有显著关系 (P<0.05) 。

3 讨论

3.1 相关因素分析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类型、手术地点、参观人员、手术部分、是否接台手术等因素相关。

3.1.1 术前准备不充分

急诊手术由于时间仓促, 术前准备多不充分, 不能全面评估患者情况, 对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也不能给予积极的控制, 因而切口感染机会也相应增加。

3.1.2 手术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是术中外源性细菌种植的主要来源。本次调查显示, 层流手术室感染率和无参观人员的手术感染率较低, 这是因为层流手术室能有效减少室内的细菌浓度, 减少感染风险;而严格控制手术参观人数, 也能有效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空气污染。据文献报道, 手术室菌降落的数量在手术过程中有明显变化, 开始时降落量最大, 结束时又出现一个高峰值[1], 这说明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3.1.3 手术部位

手术本身的侵袭性操作使患者的抵抗力下降, 是造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 本次调查腰髋部及以下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占75%, 与文献报道相符, 其原因与腰髋部手术切口深、侵袭性操作多、手术难度大、切口长时间暴露且牵拉操作多、组织损伤重有关。

3.1.4 手术时间

手术切口的细菌污染30%是由于手术室中细菌直接落入而引起[2]。时间越长, 落入切口的几率和数量就越多, 造成手术及各种医疗器械遭受空气污染的几率也增大。同时, 由于长时间手术, 患者多伴有创伤面积大、出血及局部血肿等, 从而降低了全身和局部抵抗力, 患者切口感染率增加。3.1.5接台手术有研究显示, 接台次数越多, 空气中微生物监测的菌落数越多[3]。手术接台间隙撤换布类和物品及送接患者, 人员和物品流动引起的尘粉、纤维、微粒都会污染手术室内环境。

3.2 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 可采取一系列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 以减少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

3.2.1 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全身及手术局部情况

术前评估患者情况、感染病灶是否及时诊治, 对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是否给予积极的控制;仔细检查手术区域, 做好术前皮肤准备, 备皮时间应尽可能接近手术时间, 并避免皮肤损伤, 以减少术后感染。必要时将有关情况向医生报告, 争取主动。

3.2.2 物品及手术间的准备

各种手术物品的灭菌也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应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 并结合科学的监测手段, 才能保证达到灭菌效果。对能耐热、耐湿、耐高温的器械、敷料等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其他物品也尽量采用如环氧乙烷、低温等离子等灭菌方式, 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原则。对预计手术较复杂, 时间估计超过3 h尽量安排在第一台, 使用层流手术间, 减少接台次数。非层流手术间除每天常规消毒3次外, 每台手术后再消毒半小时。如必须接台的, 手术室应限制其他人员进出该手术间, 以减少工作人员的走动。接台手术间隙自然通风至少10 min, 稀释室内空气细菌指数。接台手术须遵守先无菌后有菌原则。严格控制外带物品, 如器械商外包装袋、患者外衣等, 以减少手术室的污染。

3.2.3 控制人员的流动

手术护士必须在手术开始前将术中所需一切物品带入室内, 各种操作动作要轻柔, 并减少对患者的翻动。严格控制参观人数, 尽可能减少在室内来回走动或从一手术间走到另一手术间, 决不允许从感染手术间走到骨科手术间, 参观者与手术医生保持≥30 cm的距离。

3.2.4 缩短手术时间

(1) 手术室护士应在手术开始之前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并进行恰当的指导, 以减少患者恐惧。讲解术中注意事项,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健康教育, 取得患者配合, 减少术中因患者不合作而导致的手术时间延长。 (2) 医护配合:建立外科医生个人手术习惯档案, 提高手术配合的默契及熟练程度, 根据外科医生个人手术习惯档案, 可增配特殊器械, 方便医生顺利完成手术。尽可能地避免因手术台上物品准备不齐而延长手术时间及配合不默契而导致的手术时间延长。 (3) 要熟练掌握骨科常用设备的使用流程、维护保养, 出现小故障的排除技能知识、排除方法, 以便及时排除术中出现的小故障;建立手术设备检查登记制度, 手术设备专人管理, 定期检查并登记, 确保仪器完好备用状态, 减少术中可能发生的故障。

参考文献

[1]程少霞, 蒋敏, 刘标英, 等.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污染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 2008, 22 (7) :1852-1853.

[2]王义生, 王孔献, 谢金则, 等.骨科术后感染[J].中华骨科杂志, 1991, (1) :58-60.

篇8: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79-01

消化道手术属于污染手术,腹部切口感染是消化道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延缓术后康复进程,还可降低机体免疫功能,甚至引发全身严重感染而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通过护理干预降低切口感染几率对术后康复十分重要[1] 。本文分析了护理干预对预防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126例消化道手术患者,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严重低蛋白血症、术前已发生感染、未成年人、精神疾病、智力障碍、严重视力、听力或语言障碍等患者。

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共计63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5例;年龄25岁~76岁,平均年龄(54.25±11.64)岁;体重50kg~86kg,平均体重(64.26±12.74)kg;其中胆道手术15例、肠道手术20例、胃部手术12例、阑尾手术13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5例、大专14例、高中20例、初中15例、小学6例。

实验组患者共计63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7例;年龄23岁~75岁,平均年龄(53.74±11.56)岁;体重49kg~87kg,平均体重(64.52±12.68)kg;其中胆道手术13例、肠道手术19例、胃部手术14例、阑尾手术14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4例、大专15例、高中22例、初中14例、小学5例。

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术前指导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进行备皮。术中配合麻醉师和手术医生操作。术后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抗炎等后续治疗。

实验组患者加强预防性护理干预。根据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对血红蛋白较低者及时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以确保手术时患者处于良好的免疫状态。术前0.5h静脉滴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术前对手术室彻底清洁,采用含氯清毒剂进行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手术开始前0.5h~1h开启层流手术[2] 。

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对术区皮肤进行消毒时先采用医用酒精脱脂处理,再采用碘伏消毒,待碘伏完全干燥后铺巾并贴好皮肤保护膜。进行腹腔探查后立即放置洁净袋和保护器,在切开消化道前保护好切口周围的组织、器官免受污染。如手术时间过长,应在术中适当追加抗生素[3] 。

术后应用抗生素时应短程、足量使用。经静脉输注血液制品、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等加强营养支持。术后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待胃肠功能恢复后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等食物,对于不能进食者经鼻饲管给予要素饮食,从而保证患者切口愈合所需的热量和营养,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4] 。做好切口护理,减少腹带的使用,定期进行切口换药,帮助患者擦身、更换内衣时注意保护切口。使用抗返流引流袋,更换引流袋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注意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性。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如患者自述切口疼痛加重,出现红、肿、压痛或有波动感,伴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计数增高时考虑发生切口感染。感染早期给予抗生素局部封闭、局部热敷、红外线灯照射理疗等促进炎症吸收。如有脓肿形成,应技术穿刺抽出脓液或拆除切口缝线引流,以清除坏死的组织,彻底清洁创面,增加更换敷料次数,保持切口敷料干燥[5] 。

1.3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切口感染率

实验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普外科消化道手术后伤口发生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这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有关。同时高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也是引起消化道手术后伤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在围手术期不仅需要对手术切口进行护理,还需纠正机体营养不良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以降低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对消化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预防性护理,通过术前纠正低蛋白血症、严格消毒手术室环境、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认真消毒手术区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术后做好手术切口护理、加强营养等预防性措施,有效控制和预防术后切口感染[6] 。

本研究中接受预防性护理干预者术后仅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59%,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者的9.52%,这一结果提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并发症的风险。所有切口感染患者经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均痊愈,未引起全身感染等严重不良后果。接受预防性护理干预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率高达100.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干预者的88.89%,这一结果提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质量可影响消化道手术效果,尤其在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建辉.护理干预对消化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112~113.

[2]陈朝芝,黄启玲,陈霞.护理干预在行消化道手术病人切口感染预防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1,9(3):758~759.

[3]王江丽.导致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67~68.

[4]胡凯燕.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0):1908~1910.

[5]冯征葵,郭柳波,梁群娣.消化道手术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3):229~230.

篇9: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实施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中抽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8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16-7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8.5±6.6)岁。参照组48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15-7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7.9±6.8)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抽取的96例骨科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类型及参观人员等可能对切口造成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统计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后发生感染的几率。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收集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4.0软件统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研究中的计数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

96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16例,占16.7%。导致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率与参照组相比,明显低于参照组,明显具有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3.1 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3.1.1 手术时间

手术室内的细菌是导致手术切口受到细菌污染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细菌落入手术切口几率和数量就会增加,并且增加了医疗器械受到污染的几率[3]。同时,长时间的手术,患者的创面大,出血及血肿的几率也逐渐增加,这就使患者的机体抵抗力降低,进而增加了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

3.1.2 手术地点

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与接台手术具有一定的关系,接台次数多,空气中微生物的菌落数也就越多,手术接台需要撤换手术器械及物品,接送患者,这会增加空气中的纤尘和微粒,对手术室环境造成了污染[4]。

3.1.3 手术部位

手术部位与切口感染具有相关性,肢体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差,就会使切口愈合的时间延长,增加了感染的机会,而且关节部位受到活动量的影响,愈合时间也会增加,进而增加了感染发生的几率。腰髋部手术切口深、需要大量的侵袭性操作,对组织造成了损伤,这就增加了感染的发生[5]。

3.1.4手术类型

与平诊手术相比,急诊手术的时间紧迫,手术准备和病情评估部完全,这就降低了控制各种原发病的力度,增加了切口感染的几率[6]。

3.1.5参观人员

空气污染也会导致发生感染,是否有参观人员与感染发生具有关系,参观人员多,流动大,就会增加了空气污染的几率,进而增加了感染[7]。

3.2 手术室护理干预

本次研究中,参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式如下。

3.2.1 术前干预

在患者实施手术前,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检查患者的手术区域情况,做好手术前皮肤的准备工作。为防止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要观察患者手术区域的皮肤是否有损伤或污染的情况,如果有,要进行紧急处理,并及时上报给医生。

3.2.2 手术室内的准备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要做好手术室的准备工作,保证手术物品是经过消毒灭菌的,并且保证灭菌效果符合规定的标准。手术室内的灭菌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每天进行3次常规的消毒。层流手术间在手术开始前30min到40min开启空调进化系统,而且在每台手术结束后,要进行30min的空气进化工作后才能接台。此外,为减少对手术室内造成的污染情况,要严格限制患者的外衣、器械的外包装袋等外带物品进入手术间。同时也要合理安排手术,骨科手术最好安排在层流手术室中的千级或百级手术间。

3.2.3 减少人员的流动

在手术实施前,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要做好手术的准备工作,手术需要的物品要准备齐全。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实施的护理动作要轻柔、规范,并严格控制手术参观人数,参观人员与手术医生的距离要超过30cm,在手术室内或手术间要减少不必要的走动,禁止从感染手术间进入骨科手术间。

3.2.4 控制手术时间

患者对于手术伴有恐惧感,在患者实施手术前,护理人员在访视患者时,不仅要了解患者的病情,还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手术的过程、手术的效果及预后,针对患者的心理恐惧,要给予疏导,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手术,避免患者在手术中不配合造成的手术时间延长。此外,医护人员要加强配合,护理人员要熟知医生个人的手术习惯,在手术前根据医生的个人习惯,增加配置特殊器械,方便医生能够迅速完成手术,避免因手术物品准备不全导致的手术时间延长或与医生之间配合不默契发生的手术时间延长。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骨科手术器械、常用设备的使用流程,并且能够对器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同时还要具备排除设备小故障的技能知识,从而能够及时排除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小故障。建立器械设备检查登记制度,设备由专人进行管理,定期检查并做好登记,保证设备完好备用,减少在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故障。

综上所述,骨科无菌手术中,导致切口发生感染的情况与手术时间的长短,手术的类型、手术的部位、手术的地点以及是否有手术参观人员有一定的关系,而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方式,能够减少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

摘要:目的 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析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 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实施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中抽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8例,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参照组48例,采用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比较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96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16例,占16.7%。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发生手术切口3例,参照组13例,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明显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在骨科无菌手术中,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类型及参观人员等,而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方式,能够减少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

关键词: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涂国霞,郑凤环,吴艳媛等.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4(4):410-411.

[2]潘琼华,唐会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6(12):297-298,299.

[3]雷新华,贺云香.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1(1):50-50,52.

[4]曹志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164-164.

[5]李秀鱼,魏华林.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13(7):4456-4456.

[6]韩小佳.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28(10):1787-1787,1790.

篇10: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76-02

临床骨科经常采用手术治疗方式,而骨科手术多存在开放性伤口,进而增加了切口感染发生率,所以回顾手术治疗效果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存在密切关系[1]。为对回顾手术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明确,本研究将选择我院收治500例骨科手术患者,对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500例骨科手术治疗患者,其中包括240例女患者、260例男患者;患者年龄范围19~62岁,平均年龄为(37.4±7.9)岁;310例患者为Ⅰ类切口,124例患者为Ⅱ类切口,66例患者为Ⅲ类切口。

1.2方法 查阅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分析患者是否发生切口感染、是否有参观人员、手术持续时间、切口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原发疾病、年龄、性别。

1.3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对本次全部相关的调查数据予以整合处理,当中,(±s)表示计量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通过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以P<0.05表示。

2结果

500例骨科手术患者中9例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9%;男性患者感染率为1.9%,女性患者感染率为1.7%,感染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患者感染率为3.5%,手术时间1个半小时到3小时之间患者感染率为1.6%,手术时间小于1个半小时患者感染率为0.8%,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1个半小时患者和1个半小时至3小时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部位在腹部之下患者感染率为2.9%,手术部位在胸部以上和上肢患者感染率为0.8%,手术部位在腹部以下和下肢患者感染率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Ⅲ类手术切口患者感染率为6.8%,Ⅰ类切口、Ⅱ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7%、1.4%,Ⅲ类手术切口患者感染率更高;年龄超过60岁患者感染率为3.2,年龄小于等于60岁患者感染率为0.9,年龄超过60岁患者感染率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

3讨论

骨外科手术主要为外伤急诊手术,并且多为开放性损伤,创口通常被严重污染,因此更易发生感染。骨科手术中手术切口感染较为常见,发生切口感染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增加[2]。所以在骨科手术治疗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对于减少手术切口感染、提升骨科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3]。同时骨科无菌手术以重建手术和修复性手术为主,并且需要进行固定物植入,术后感染还会使患者痛苦大大增加,更有甚者造成患者肢体残疾[4]。

本研究中,手术部位为腰腹以下和下肢患者、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患者、手术切口为Ⅲ切口患者、年龄超过60岁患者具有更高达额感染率。这是因为老年患者的器官组织功能下降,进而出现免疫力下降,并常常患有糖尿病等对伤口愈合产生影响的疾病,加上术后缺乏运动、营养补充不够,进而更易发生切口感染[5]。手术时间延长会增加切口感染率,则是因为手术时间长的创面损伤严重、切口更大,加之在空气中过长时间暴露,引起切口部位发生细菌定植,进而增加切口感染。另外手术部位在腰腹部以下和下肢患者切口感染率更高,这是因为该部位手术通常具有较多损伤性操作、较深手术切口、较大手术难度等[6]。

综上所述,为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医护人员应当在术前开展备皮、手术用品准备工作,进而有效减小手术时间。同时积极治疗老年患者各种合并疾病,使其全身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促进其抵抗能力的增加。骨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需要对每个操作环节进行强化,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对手术时间进行有效控制,进而促进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7]。

参考文献:

[1]许晓秋,张栋.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危险因素的回顾性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9(2):109-111.

[2]蒋晓艳.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5):927-928.

[3]赵松涛,段泽敏,方庆山等.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潜在因素及预防措施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4):122-124.

[4]王振杰.骨科手術切口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4):4891-4891.

[5]孙竹清,蒋珊红,刘为民等.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与预防措施[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11):65-67.

[6]张文凤,黄和文,赵广平等.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母婴世界,2016,(3):72.

上一篇:应聘导游面试自我介绍下一篇:产品认定备案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