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资金工作汇报

2024-04-18

互助资金工作汇报(共8篇)

篇1:互助资金工作汇报

互助资金富了羊山人

——羊山村互助资金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羊山村地处丘陵山区,全村1257户,33个自然村,人口4796人,其中农业人口近耕地面积6015亩,山场面积1800亩。近年来,我村在县扶贫办的关怀和支持下,已在包村等8个自然村先后进行了互助资金的试点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村的互助资金项目工作全面启动、稳步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互助资金工作进展情况

包村等八个自然村共259户,人口1255人,承包面积仅1382亩,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山村,为改变这些村的落后面貌,适应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在上级领导的直接扶持和指导下,2007年来先后将包村等8个自然村作为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的试点村,村成立了互助资金理事会、监事会,将互助资金工作纳入村委会议程,采取“两点法”筹资,即一是县政府安排专项扶贫基金,二是本着农户自愿的原则,村民每户缴纳100元,共同形成所有权为自然村所有的村民共有的互助资金,并严格按照理事会确定的借款程序放款,申请、担保人、共管小组审批、公示、签订合同等环节严格把关,规范放款。2011年包村等8个自然村累计互助资金总额为302150元,其中上级政府拨付基金260000元,村民自筹25900元,利息创收16250元。

二、工作成效

在上级领导的重视扶持下,村互助资金工作的实施,逐步解决了本村公益事业“事难办,钱难收”的问题,提高了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解决了农民的增收问题,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包村自然村村民钱扬云的苗木基地规模由原来的不足200亩扩大到800多亩,每年苗木销售收入在20到万元;养殖户朱吉安的生猪由原来的年出栏400头扩大到年出栏1000头;沙庄自然村种田大户朱启银,利用互助资金,购置了一台旋耕机,帮助村民耕种,不到一年就收回了成本;养鱼专业户刘得平利用借到的互助资金5000元,购买了精饲料,40亩每亩鱼塘增收400多元。互助资金的实施,给农户带来了真正的实惠,得到了农民的一致拥护,群众无不表示:互助资金富了我们羊山人,在产生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互助资金的实施还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使得7个自然村安装了66盏路灯;5个村开挖了当家塘;购买涵管30多根,60多块水泥板,共建成水跳和捶衣埔10个,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广泛赞誉,村里流传着一手顺口溜“羊山人不算富,户户通上水泥路,羊山人不是吹,走路双脚不沾灰,羊山人不是能,新农村建设率先行。”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村在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足与很大的差距。

1、互助资金项目进展缓慢。协会工作人员都是村干部兼职,工作时间没有保证,加之互助资金项目账务管理难,工作量较大,环节较多,导致部分协会工作进展缓慢。

2、群众存在思想顾虑。互助资金是一项新事物,群众对这项新事物了解的不够多,还处于一种观望状态,并且部分群众小农意识强烈,追求利益至上,会员们普遍认为,既然已入会,就有权借款,否则就要求退股,置协会的章程于不顾。

3、协会借款资金总量不足。在基金额度下,实质性的问题解决不了,并且在户借款额度下,大问题解决不了。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上级领导要求,进一步查漏补缺,使互助资金在我村能够安全规范的运作,我们将从以下几点去抓:

一是继续搞好宣传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民思想认识,动员群众参与,提高群众入会率,同时积极争取县扶贫办互助资金投放额度,努力实现全村各自然村都有互助资金。

二是严格按照程序和章程,确保互助资金的正确使用和安全运行。我村将继续做好互助资金发放和回收工作,既要使互助资金最大可能发挥效益,又要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对已实施试行的8个互助资金试点村的资金账务管理,实行专人专管,严格手续,定期公示,接受村民监督。

总之,我村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大力度,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弥补不足,努力使互助资金这项惠民政策在我村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2011年11月21日

篇2:互助资金工作汇报

认真落实好互助资金试点工作

**县**村扶贫互助社 2011年11月3日

我们**村是2010年互助资金试点村。在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和镇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省扶贫办59号文件精神和县扶贫办具体安排,抓住机遇,提高认识,规范操作,使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很快走上了正常运转轨道。2011年4月建社伊始,便有80人入社,吸收村民互助资金4万元,互助社互助资金总额达到34万元。当年有72人从互助社借款,个人借款为3000元到5000元不等,共32.8万元,为部分贫困村民解决了生产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受到了入社村民和其他村民的普遍赞誉。

一、深入研究,提高对互助资金试点项目重要性的认识 参加全县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动员和培训会后,我们感到,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是国家扶贫工作模式的新探索,没有成型的经验,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一是成立领导组织。我们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选举建立了互助资金筹备小组,落实了责任分工;二是吃透精神。互助资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利用两天时间,集中 学习互助资金文件,经过认真学习、讨论交流,基本吃透精神,通晓互助资金项目实施程序和运作方式。认识到互助资金能有效缓解贫困村生产资金短缺问题,提高贫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能力,关键为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和新型农民提供了财力保证。通过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贫困村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提高生产经营的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可以使试点村在集体经济、社会事业以及村民人均收入上有个更大幅度的提高,可以使贫困户在直接受益的前提下,直接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体的关怀和温暖。三是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我们按照县里制定的工作方案,根据我们村情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可操作性实施方案,确保内容全面、程序合法,措施严密、责任到位,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建立互助社并开展业务。

二、精心组织,完善对互助资金项目实施的措施 由于互助资金是是新型的扶贫项目,而且系统性大,程序性强,因此我们严格按照村具体实施方案落实。一是大力宣传发动。在村民代表会议的基础上,确定了宣传发动方式和方法,按照责任分工,深入全村各村屯进行宣传,要求宣传到户,把宣传单送到农户手中,带回签收单。我们要求当场向农户讲解互助资金试点项目的目的、意义和操作方法,从而激发村民参与互助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主人翁意识。经过近一个月的宣传发动,全体村民已知晓,大多村民认识到该项目的好处。二是召开系列会议推进。分别召开村干部会、村民代表会、全体村民会、筹备小组会和入社社 员全体大会等6次会议,分别研究制定通过《**村互助资金运作方案》、《互助社理事会、监事会选举办法》、《**村互助资金章程》和《**村2011年扶贫互助社经营计划》等等。在此期间,接收村民交纳互助金,颁发《扶贫互助社社员证》,成为扶贫互助社社员。三是抓紧登记注册。入社人数达到民政部门法定人数后,我们立即携带《**村扶贫互助社章程草案》和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入社村民名单、银行进账单和县扶贫办出具的《审查意见函》,组织到会计师事务所办理验资事宜;起草《**村扶贫互助社登记申请报告》、填写《民办非企业登记申请表》及《法定代表人登记表》等材料,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在县扶贫办的大力协调下,及时取得了得到了验资报告、完成了登记注册、办理了机构代码证并在邮政储蓄银行开设了基本账户。

三、严格把关,确保互助资金试点项目的操作规范 互助资金试点项目点多面广,易使贫困村民直接受益,同时也极易引发矛盾,形成群众上访因素。一是原则不突破。我村互助社不出村、不吸储、不分红;农户加入互助社自愿,退出互助社自由;加入互助社需交纳互助金,经公示确定的贫困户可免交或少交;加入助社以户为单位,每户一人加入。实行一人一票表决制;借款用于农业生产,上学、就医、结婚等等其他借款不予审批。重点支持加入本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村民。二是标准一致。入社村民编入互助联保小组,村民可交纳1-5股入社,每股为100元,入社村民借款可按其入股数10倍掌握。最高不超过5000元。三是制度健全。我们根据实际,分别制定了《**村互助资金章程》、《**村互助资金操作规程》、《**村互助资金财务管理制度》等,并且制作互助社工作图板挂在互助社办公室,将**村扶贫互助社牌子挂在办公室门口。四是加强财务和档案管理。及时建立了财务账簿,设总账1本,现金账和银行日记账各1本,明细账4本。所有业务日清月结,及时登记入账,将重要材料及时立卷规档。

篇3:互助资金工作汇报

1 开展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试点工作的必要性

当前农村在子女教育医疗、人情往来、赡养老人、农资购买等方面开支都非常大, 一半以上农户虽有心干事创业但却无钱落实行动。一方面, 小有积蓄的农户大都选择定期存款这一单一理财方式, 资金使用不灵活、不便利, 有限的资金难以及时投入生产;另一方面农民贷款难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新农村的重大障碍。

2 开展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试点工作的具体措施

2.1 领导重视、制定措施, 保证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规范运行。

建立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是一项创新的事业, 对于临沭县的干部群众来说, 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为做好这项事关农民群众发展大计的工作, 该县专门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县扶贫办会同财政局及各乡镇党委、政府, 集思广议, 精心操作。他们根据上级文件精神, 结合外地先进经验, 充分听取试点村及社会各界的意见, 制定了《临沭县2007年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上报批准, 初步制定了《村民发展助资金合作社章程》、《村民发展互助资金操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努力做到试点工作有章可依, 规范运作。被上级列入合作社试点县后, 临沭县决心把试点工作作为创新扶贫机制的有益尝试、解决低收入农户“贷款难”问题的重大举措和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 精心作好这篇文章。然后, 县政府很快成立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由县长任组长, 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 县扶贫办、财政局、审计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责任包干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将试点工作列入县目标综合考评内容之一。

2.3 广泛宣传发展互助资金的政策和意义。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 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各乡镇的广大机关干部表现出了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政治觉悟, 通过召开召开村组干部会议、村民代表会和村民大会, 广泛宣传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政策和意义, 极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合作社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

2.4 政府确定享受增股和配股的农户。

确定哪些贫困户享受政府的赠股和配股, 是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试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工作人员认真调查、核算, 切实将入社农户的家庭经济状况搞清楚, 把贫困户区分为绝对贫困户和低收入贫困户, 并建档立卡, 做到区别对待, 有的放矢。对建档立卡的绝对贫困户给予赠股, 限增一股;对低收入贫困户给予配股, 限配1股。上级补助的财政扶贫资金全部用于贫困农户的赠股或配股, 股金确定1000元为一股。其他农户自愿入股, 每户最多可入2股。赠、配股的贫困户严格按民主程序, 公告公示无异议后确定。

2.5 村民自发组织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

为壮大资金规模, 降低运作成本, 便于监督指导, 加入互助资金合作社的村联合成立一个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 由本社社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 负责借款的审批、发放、回收等具体事务, 并积极向社员提供信息、技术、营销等服务。

2.6 政府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对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的支持。

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成立后, 县镇农业、畜牧、科技、信贷等部门积极为试点村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对试点村发展产业的资金、技术、信息、法律等需求提供帮助、指导, 组织试点村农民参加信贷、科技、法律知识培训和农民互访等农业生产经营学习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开展跟踪服务, 了解合作社运作情况, 指导合作社立足当地实际, 扶持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并监督合作社互助资金的安排和规范动作。

3 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的意义及试点工作经验总结

3.1 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试点工作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建立合作社发展农业生产, 增加农民收入本身就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意。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也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两者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在组织新合作社试点的同时, 也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

3.2 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 落实了农民致富的资金问题, 改变了当前农户想富不能富, 致富无门路, 无资金的现状。

篇4:互助资金工作汇报

平顶山市扶贫办副主任周卫东、叶县扶贫办主任潘德明等领导陪同参观了叶县西刘庄村资金互助社。潘主任详细介绍了全县互助资金项目管理运行情况,从选村、宣传动员、建立理事会、建立制度、严格借还款手续、公告公示以及加强监管等方面讲解了开展互助资金项目操作过程。西刘庄村刘支书将多年开展互助资金项目的实践经验和做法做了介绍。座谈会后,观摩人员仔细查看了西刘庄村互助资金项目操作版面和文件材料,对相关疑难问题边咨询边记录,会场内热闹非凡,直到大家没有问题座谈会才结束,所有人员满意而归。

通过学习,我们学到了选材要“准”、执行各项制度要“严”、日常管理要“细”、 百姓了解政策要“透”等经验,掌握了项目操作流程,为全面开展互助资金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叶县经验,把开封市互助资金项目做好、做强,不断促进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尽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为开封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篇5:县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自查报告

市扶贫办:

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我县自2007年以来,11个乡镇的30个贫困村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互助资金试点村”。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规范试点程序,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完善财务管理,强化督促检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及时查找解决试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整改和规范工作,确保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自启动以来,全县上下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按照省、市安排部署,坚持积极稳妥、创新模式、全力推进,在全县11个乡镇30个村共成立扶贫互助资金协会30个,协会共有资金602.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15万元、市县联村部门注资78.4万元、吸收农户资金2.99万元、占用费收入5.8万元。互助资金协会共有会员401户,其中:贫困户265户,累计发放借款402户(次),发放贷款324.2万元,其中:单笔最高借款额10000元,最低借款额3000元。

在借款投向上,以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为主,重点扶持了蔬菜大棚种植、舍饲暖棚养畜等特色农业产业,互助资金有力的助推了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总体上来看,我县互助资金试点项目,资金使用安全,项目进展顺利,运行情况良好。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机构。县扶贫办把搞好“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制定了《开展建立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到县民政局对互助资金进行注册,办理了互助资金专户。村上采取召开了股东大会的形式,从股民中民主选举产生了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名、会计1名、出纳2名组成“互助资金”理事会,负责借款的审批、发放、回收等具体事务,并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成立了由3人组成的监事会,负责检查、监督农村互助资金理事会开展工作。

(二)强化操作程序。制定出台农村互助资金管理章程和资金操作规程,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农村互助资金运作程序,为农户提供灵活、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三)加强资金管理。互助资金全部存入农村信用社,资金由村民民主管理、共同参与,民主决策、共同监督,采取村内互助、有借有还、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办法。资金不得对

帮助、效益多样的新模式,能够使扶贫资金的作用持续放大,资金使用效率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存在问题

(一)协会章程不完善,需进一步修改。协会通过半年时间运行后,显露部分协会章程与村情发展不相适宜,需做进一步修改,如为了鼓励产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等发展,促进项目村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带动项目村经济发展,对放款占用费应适当下调,借款额度适当提高。

(二)宣传工作不到位,入会率较低。由于扶贫互助资金在我县启动,各乡(镇)村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对于群众来说还是新生事物,尽管我们采取各种途径加强宣传、动员,但群众仍然存在着担心和疑虑。

(三)互助资金运行困难。个别村干部对互助资金认识不清,致使互助资金滞留在村专户账上,不敢放贷,害怕放出去收不上来。我们建议市上放宽互助资金监管权限,允许县上按照项目村互助资金运转情况在全县范围内调配使用,把未运行互助资金的村滞留的95万元调配到运行良好的村。

(四)协会运行不规范,档案管理需规范。尽管县扶贫办组织各协会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进行了业务培训,并多次进村逐协会对建立台账进行了精心指导,但由于协会财务人员文化较低,没有专业技能,建账不合理,没有按要求入档。

五、几点建议

(四)加大业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建议结合“雨露计划”项目,开办“互助资金项目培训专业”短训班,对乡、村从事业务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工作人员不断掌握国家扶贫互助资金方针和政策,进一步提高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管理水平。

篇6:下江镇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工作总结

工 作 总 结

根据贵州省扶贫办和财政厅《关于开展建立“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立足我镇实际,大胆探索,自去年6月以来,我镇先后公纳村、秋里村开展了试点工作。目前工作进展顺利,各村级互助组织(以下简称“互助会”)运行正常,效果明显,试点村广大农户得到实惠。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3月10日,我镇安排3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已分别落实到公纳村和秋里村两个贫困村,2个试点村总户数497户,共有260户农户入会,其中贫困户123户。互助资金总量为35.2万元,其中财政府资金30万元,贫困户入股5.2万元。

一、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1、领导高度重视。党委、政府以试点公纳村、秋里村为契机,把搞好“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作促进农牧民增收,实现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制定了《下江镇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

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分管镇长任副组长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为使项目实施落到实处,互助资金试点实行包村负责制。

2、搞好宣传发动。为了推进互助资金扶贫项目能够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让广大群众掌握互助资金的有关政策,我们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刷写标语、召开群众大会、举办宣传培训班等形式,从政策依据、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宣传使互助资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调动了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

3、建立村级工作班子。按照试点村的选择要求,我镇从39个村中,选择有一定资源条件、有产业带动、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村风民风淳朴的公纳村、秋里村两个村进行试点工作。在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上,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民主选举3--5名公道、正派、有责任心、有致富能力、已经从事相关产业取得成效的人员任本村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委员。由管委会选举产生主任、副主任各一名。

4、严格资金管理。为规范操作程序,降低资金风险,确保项目发挥效益,根据国家扶贫办有关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根据我镇互助资金实施方案,两个村召开会员大会,结

合本村实际,制定出符合民情民意的互助资金管理办法,出台了互助资金“五不准”,即不准带任务投放资金;不准对外村放贷;不准变为地下钱庄资金;不准用于管理委员会工作经费等支出;不准私分、平分。对项目的扶持对象、立项、农户选择、放款程序、资金使用和管理,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做到有章可循。在资金管理上:一是实行公示制:对项目计划和资金使用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安排计划、资金回收等方面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增加了互助资金透明度。二是实行报帐制:严格按照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进行报帐管理,对村级互助资金管委会的经营活动实行报表管理,每季度定期向县扶贫办报送会计报表。三是实行考核制:按照项目的实施需要,年终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对试点村互助资金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如试点村回收不力或违规操作,要停拔回收,调整到其他村使用。

5、合理规划项目。为确保“互助资金”运行安全,发挥效益,坚持因地制宜,因人选择,进行科学规划,在具体规划中我们重点解决各村贫困农户在增收中“无路”、“无本”、“无法”、“无力”、“无助”五大难题;针对两个试点村的实际,在互助资金的投放前期作了充分论证,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坚持了“四个结合”,一是坚持项目选择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我们按照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要求,紧紧围绕区域

经济发展、围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龙头加工企业选定项目,然后结合农户实际把项目分解到户,形成小规模、大市场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二是坚持项目选择与村情民情相结合。在项目规划中,我们针对不同村的经济发展现状、自然现状和农牧户的实际情况选定项目,使所有项目利于实施、利于农民增收、利于生产条件改善。三是坚持长效与短效相结合。按照先易后难、难易结合、滚动发展的原则,既规划能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效益的种养业增收项目,又着眼长远项目,既解决了贫困群众当前的增收问题,又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确保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四是坚持群众参与和科学指导相结合。在项目规划中,坚持因村制宜、因户施策、量力而行的原则,既满足群众的意愿,又进行科学指导。

二、发展互助资金试点的运行情况

1、运行情况。我镇按照互助资金实施方案的要求,由管理委员会严格按照互助资金操作程序投放,坚持“一访三查一公示”,确保资金投放对象明确,条件具备,项目可行。到目前为止,累计滚动发放互助资金30多万元,涉及种养户260多户,发放周期为两个月到半年不等,利息高低参照信用联社确定的标准,主要用于农牧民春耕备耕生产、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和短期见效快项目等。发放额度为2000元至

5000元不等。本利回收后,利息的50%用于扩大互助资金规模,50%用于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活动经费。

2、试点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建立了“政府推动、自我管理、村民自治的模式”,由政府推动管委会的建立,并组织、协调技术服务机构对管委会活动进行技术支持;管委会实行自主经营,自我服务,民主管理。二是农村产业资金投入进一步扩大。互助资金用于发展特色农村产业,增强了农民借鸡生蛋的意识,缓解了农村发展缺少资金的问题。三是农业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农民增收相对有了保障。我镇实施贫困村扶持资金项目,在加快贫困村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规模,增加农产品数量和质量,扩大优质农产品种养规模的同时,还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问题,多方促进农产品的转移增值,突出龙头带动,搞好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系。四是提高了贫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发展能力。通过项目实施,村民基本能认识到,搞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团结互助,促进农村和谐;有利于培养民主管理意识,促进村民自治,有利于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有利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共同发展,丰富了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内容。

3、工作思路。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是个新生事物,必须统一认识,创新机制,强化监管,方能发挥其在新农村

建设中的助推作用。一是进一步做好跟踪、监管。本着“民借、民还、民管、民用”的原则,不断加大对资金的审批、发放、回收的管理力度,杜绝不良风险发生。二是进一步总结、推广。对互助资金运行中做得好的村,及时总结经验,在其他试点村加以推广,使之成为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三是进一步提升、扩面。将互助资金运行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尝试推广扩大到整个新农村建设其他各项工作中去,包括其他各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基层组织建设等。四是进一步探索、创新。互助资金的运行机制既不同于农行等商业银行,又有异于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走特色之路,是坚持内外结合。不断健全高效便民的运行机制,探索更新的运行模式,借鉴我镇小额信贷的一些成功作法,组建农村联保体系,推动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拓展互助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潜能,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胆尝试和创新,不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7:互助资金工作汇报

根据自治区扶贫办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开发区一站、五站、四站村实际情况,现对开发区一站、五站、四站村开展建立“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工作制定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站村:位于隆湖开发区一站,一站村所辖4个村民小组(场部组、渠北组、渠南组、西沙窝组),人口6786人,1673户,劳动力3992人,耕地3458亩。

五站村:位于隆湖开发区五站,五站村所辖3个村民小组(五站组、新东组、东北渠组),人口3967人,1089户,劳动力2330人,耕地3577亩。

四站村:位于隆湖开发区四站,四站村所辖5个村民小组(四站组、八分沟组、四东组、四西组、乌兰组),人口6080人,1530户,劳动力3571人,耕地5589亩。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总结经验、探索路子、培育典型、示范推广”的总体思路,积极稳妥地开展建立“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通过在贫困村

建立“互助资金”,努力解决贫困农户发展资金短缺矛盾,有效缓解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积极支持贫困村和贫困农户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实现开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三、基本原则

根据建立“互助资金”的宗旨、目标和要求,要在建立和运作“互助资金”的工作中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围绕“一个目标”,即增加贫困农户收入。本着“公开透明、民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原则,大力组织广大贫困农户积极加入“互助资金”,积极引导他们围绕不同产业发展,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快、效益好、能增收的产业与项目。按照“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原则,通过借用“互助资金”自主发展生产,促进农户自主经营性增收和“互助资金”盈利财产性增收。

二是突出“两个紧扣”,即紧扣扶贫宗旨、紧扣互助互济。要保证大多数贫困农户都能加入和长期使用“互助资金”,并在建立和使用“互助资金”过程中大力彰显“互助互济”精神,努力营造农村和谐发展的氛围。要切实保证“互助资金”用于贫困农户发展生产,不得用于非生产经营活动。

三是做到“三个限制”,即参加“互助资金”限本村村民;赠股限于建档立卡在册的贫困户;借款限于已参加“互助资金”的本村民。要保证“互助资金”的建立和运作都能

在政策规定和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得超越本村范围吸纳股份和借用“互助资金”;不准少数人占有和高额度使用“互助资金”。

四是提供“四项服务”,即提供资金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法律服务。村级互助组织要在开发区管委会和农业办公室的指导下,“互助资金”的运作与本村产业发展紧密地衔接起来,既保证“互助资金”按照政策要求和操作规则运行,又要为群众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积极热心地帮助贫困群众选好项目,用好资金,科学发展,增加收入。五是坚持“群众自愿”,即贫困农户入股自愿、退股自由。本“民有、民管、民用、民受益”的原则,村级互助组织在建立“互助资金”时,要充分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坚持民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不搞强迫命令,也不设置任何限制条件,力争使更多困农户加入“互助资金”并能受益;入股农户因特殊原因要求退出“互助资金”应按规定准予退出。

四、“互助资金”构成

一是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包括市县区财政)补助每个试点贫困村一定数额资金,作为建立“互助资金”的配股基础资金。

二是鼓励贫困村村内农户以自有资金入股,补充扩大“互助资金”的规模。

三是可以接受社会各界,包括各级“对口帮扶”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帮扶、捐赠资金,与“互助资金”整合使用。

四是“互助资金”滚动发展中的部分盈利收入滚入本金,逐步加“互助资金”总量。

五是对于来自不同渠道的支农资金,开发区管委会在与相关部门协商同意后,也可以整合用于“互助资金”使其发挥“集合”效应。

六是积极争取国际非政府组织、慈善机构等以扶贫为宗旨,无附加条件的项目资金与“互助资金”整合使用。七是借助“互助资金”运行机制和信用平台,采取与商业银行协作、财政扶贫资金和其它资金贴息的办法获取贷款,逐步扩大“互助资金”规模和覆盖面。

五、“互助资金”规则

(一)农户加入和使用“互助资金”限于本村村民,实行农户自愿入股和政府配股、赠股的办法。入股者使用“互助资金”,不入股者不配股、不赠股、不使用互助资金。(二)每股股金1000元,每户最多可入3股。配股比例不得低于6:4,即政府每股配600元,农户每股入400元。一般贫困农户,政府配股600元,农户每股入400元;绝对贫困户,政府配股600元,赠股200元,农户每股入200元;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可以入股,但不配股。

(三)“互助资金”在运作中的盈利收益35%滚入本金,40%用于农户入股分红,25%提取公积金,主要用于村级互助组织管理费支出。

(四)农户借用“互助资金”的额度最多3000元,第一次借款期限最长一年,第二次借款时,视农户的信用度和项目情况可适当延长使用期,但须按规定由农户提出申请,经村级“互助资金”管理管委会批准后方可延期,延期时间不得超过2年。

(五)“互助资金”采取有偿使用的办法,农户借款须交纳一定占用费。占用费率由村级“互助资金”管委会根据群众意见确定,原则上不高于农村信用社同期贷款利率。

(六)参股农户根据自主发展项目的实际需求,可以短期借用“互助资金”,也可以开始少借,中途再借;也可以一次性还款,也可在规定期限内分期还款。

(七)农户使用“互助资金”须先提出书面申请,经村管委会审查并张榜公示。群众对借款额度、资金用途无异议后,借款农户与管委会签订《“互助资金”借款协议》;农村信用社凭《“互助资金”借款协议》将农户借款打入“一卡通”,农户可根据生产需要随时提取使用。

(八)“互助资金”实行农户责任担保制度,采取五户联保,或以4—6个农户为组担保,农户自由组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互监督,保证资金安全运行。

(九)“互助资金”的操作必须公开透明,农户入股、政

府赠股以及资金投放、回收、占用费分配等情况都要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群众和主管部门的监督。

(十)农户入股“互助资金”2年以后,确因特殊情况需收回入股资金,可与本村愿意扩大股权的农户协商,向村管委会提供达成的协议书(书面),由村管委会研究同意可股权转让;农户如自愿要求退股,经村管委会研究同意,只退个人入股资金和应得红利,政府配股、赠股部分用于扩展其他农户入股。

六、实施步骤

(一)组织培训阶段(4月15日—16日)。认真组织开发区相关参与人员和试点贫困村干部学习领会相关政策精神,准确掌握建立“互助资金”的目的、原则和要求,明确“互助资金”管理、使用的操作程序等,并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保证建立“互助资金”的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二)发动群众阶段(4月17日—19日)。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开展“互助资金”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互助资金”使用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入股村民的权利、义务。通过宣传发动,让广大群充分认识“互助资金”的便捷性特点和利民性、成长性优势,熟知“互助资金”使用管理原则,充分调动贫困农户参加“互助资金”的积极性。

(三)成立互助组织阶段(4月20日)。召开全体村民大

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由全体村民选举自己信得过、公道正派、有责任心、懂得经营的村民组成“互助资金”管委会。管委会一般由5人组成,任期2年,主要负责农户发展项目的审定、借款审批、资金投放和借款回收、盈利分配等事务;为使“互助资金”运作更好地衔接本村产业发展,管委会至少有1名村两委班子主要成员参加。根据群众意愿,也可成立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管委会对“互助资金”的运作合规得当,向全体村民负责。

(四)制定管理章程阶段(4月21日—23日)。“互助资金”管委会要按照“互助资金”工作原则,组织村民共同讨论制定村级互助组织章程和“互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在自治区《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本村实际进一步细化操作规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之成为全体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保证本村“互助资金”合规运作,安全运行。(五)建立“互助资金”阶段(4月24日—5月15日)。国家和自治区安排用于建立“互助资金”的财政补贴资金要将存入在当地农村信用社,为试点村开设的“互助资金”专用账户。在开展宣传发动和组织试点村建立章程、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互助资金”的规定程序。积极引导贫困农户入股参加“互助资金”,并使农户入股资金存入村级“互助资金”专用账户个人名下。

(六)发放借款阶段(5月16日—6月初)。村级互助组

织在建立“互助资金”后,要积极引导群众选择适合自主发展的增收项目,受理农户借款申请;在15天内完成项目审定、借款审批和张榜公示,并与借款农户签订《“互助资金”借款协议》;20天内要使借款农户在农村信用社凭“一卡通”领到“互助资金”借款。不得拖延放款,影响生产。(七)按期回收借款。借款到期前两周内,互助组织要将《还款通知书》及时送达借款农户,农户据此到农村信用社还款,并凭信用社出具的还款凭证到村管委会核销借款,申请下一轮借款。信用社将农户还款存入“互助资金”专户。互助组织在10天内完成农户下一轮借款的项目审定、借款审批和张榜公示,并与借款农户签订《“互助资金”借款协议》;15天内要使借款农户在农村信用社凭“一卡通”领到新一轮借款。

七、“互助资金”退出原则和程序

一是“互助资金”发生损耗,由互助组织成员承担、分摊后,除运作成本,按入股比例退还村民缴纳的入股资金,剩余资金收回财政。

二是“互助资金”有盈余的,扣除运作成本,按入股比例退还村民缴纳的入股资金和“互助资金”收益后,剩余资金收回财政。

三是财政收回的“互助资金”继续用于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具体试点项目由县级扶贫、财政部门按照自治区扶

贫办《意见》要求另行安排,并及时上报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备案。

八、实现目标

(一)通过在贫困村建立“互助资金”,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对农户发展生产的直接投入,有效地缓解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的困难,创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和扶贫开发模式。

(二)积极探索“互助资金”与农村生产、技术、销售等环节有效结合,促进贫困村各种生产要素、社会要素的整合,提高扶贫群众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通过建立“互助资金”,提高贫困农户自主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组织的能力,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和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四)“互助资金”的优势作用充分显现,贫困村多数群众从中受益,贫困农户借用“互助资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经济收入逐年增加。

(五)大多数贫困农户能够参加“互助资金”并得到借款;资金闲置率低,利用率达到90%以上;还款率100%,按期还款率达到90%以上;村级互助组织对“互助资金”的管理逐步规范。

(六)贫困群众自主发展经济的能动意识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发生改变;自我发展能力、民主管理能力、综合素质逐

步提高,信用意识明显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开展建立“互助资金”的工作政策性强、操作难度较大。开发区成立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

组 长:刘 虎 大武口区委常委、政府副区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副组长:芦 君 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

成 员:邢东娟 大武口区纪委副书记、开发区纪工委书记 党军科 开发区农业办公室主任 罗喜君 开发区财政局局长 陶长鹏 隆湖信用社主任

做好试点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小组成员要明确责任,紧密配合,精心组织,不断地加强试点工作的指导。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协作,积极为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提供良好的资金、信息、技术、法律服务,大力引导群众选好项目,自主发展生产,切实增加收入,确保“互助资金”试点成功。

(二)积极宣传动员群众广泛参与。采取种形式,加大对“互助资金”的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互助资金”,不断提高入股参与率,确保“互助资金”在解决民生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在

高度集中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三)建立健全“互助资金”管理各项制度。制定村级互助组织章程和“互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在自治区《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本村实际进一步细化操作规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之成为全体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保证本村“互助资金”合规运作,安全运行。

(四)加强“互助资金”的管理。村级“互助资金”要按照就近便民的原则,在当地农信社开设账户,实行专户管理;村级“互助资金”管委会加强与农村信用社在业务上的联系与配合,尽力缩资金结算和农户借款周期;互助组织要根据农时和农民生产经营需要,及时召开农户借款审定会议,保证农户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借款,借款农户需要改变资金用途,或要求退出“互助资金”要及时开会议研究审批;对无故逾期不还款的,要参照农村信用社有关规,在规定占用费率的基础上加收占用费,并对应《经济合同法》等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段确保广大群众利益不受损失。

(五)强化监督检查。农业办公室、财政局、纪工委要加强对“互助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实行全程监测、监督,及时掌握资金运行情况,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对于不能正确和正常履行职的村级“互助资金”管委会及其成员,要及时进行调整。要建立和完善“互助资金”运行情况报表

篇8:互助资金工作汇报

一、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的基本情况

2006年, 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滨海县自2007年10月到2008年12月, 相继开业运行5家村级资金互助社。目前, 这5家村级资金互助社资金总规模为205.64万元, 其中财政扶贫资金配股75万元, 农户交纳互助资金130.64万元;加入互助社农户总数为781户, 其中贫困农户数232户, 首笔借款额度为3000元, 最高借款额度为10000元, 期限以短期为主, 最长不超过1年, 收取贫困户资金占用月费率为0.6%, 一般社员资金占用月费率为0.8%, 还款方式以到期一次性还款为主。资金占用费收入首先按银行存款利率结算给入社农户利息, 然后按规定提足风险准备金等费用后, 再进行股金分红。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 滨海县贫困村资金互助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发展经济所需的启动资金问题, 该县5家互助社所投放的165.10万元互助金全部是用于农户生产发展上, 主要用于生猪养殖、草鸡养殖、蔬菜大棚建设以及购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 有力地促进了5个村的农民增收, 使107户贫困户在08年脱贫。其次,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户的信用建设。因为该县各互助社借款都要有2名以上社员担保, 这样, 不仅增强了借款农户的还款信用建设, 同时也提高了担保社员的担保信用建设。第三, 为农民提供了一条自我教育的途径, 有助于农民的能力建设, 如借款时, 农民需提出明确的发展项目, 担保人先要对该发展项目进行研究, 然后资金管理小组评估, 看其是否可行。这有助于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第四, 促使全体社员合作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在借款期间, 担保人和其他社员为保障资金的安全和有效运转, 从而维护自己的利益, 就会督促借款农户还款行为, 尽力帮助借款农户解决生产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千方百计帮助借款农户找到好的产品销路。

贫困村资金互助社有效缓解了贫困地区金融网点少、农民贷款成本高等问题, 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弥补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网点覆盖率低, 竞争不充分等问题, 改进和加强了农村金融服务。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成立起到了与现有农村金融机构互补市场作用, 建立多层次资金融通体制, 满足农户多层次融资需求。

二是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2007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 标志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农村信用社向商业化加速改革, 农村合作金融出现真空,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设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将建立起适应合作经济发展要求的合作金融体制。

三是有利于建立农村商业银行资金回流农村机制。如前所述, 商业银行面对的是分散的农户, 并且受交易额小、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对称和缺乏抵押品等因素制约加大了经营的成本和风险。而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建立在农村的熟人社区内, 能有效利用信息对称降低经营成本和风险。这种情况下, 商业银行将信贷资金以同业拆借的形式批发给农村资金互助社, 将交易成本和识别风险转移给农户内部市场, 这样就实现了商业银行面向农村市场规模经营问题, 实现商业银行经营利润, 保持可持续发展。

四是有利于优化银行体系结构, 降低系统性风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国内银行业的大多数金融资源和业务。并且,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与供给具有很强的同质性, 系统性风险极易爆发。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适当发展将会有利于改善银行体系结构, 有助于在完善银行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分散系统性风险。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可以分流过度集中于大、中型银行机构的社会资金, 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资金市场, 可以较好地分散来自经济与金融层面的冲击, 进而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

五是可以有效地遏制民间非法金融的蔓延和发展。据当地人民银行监测, 2009年农村民间借贷年率最高达到30%, 远远高于国家法定利率。民间融资之所以有较大盈利空间,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村资金融通不畅, 很大一部分农民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培育和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 一方面可将民间融资纳入国家正规的金融渠道之内, 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提供一个比较现实的通道, 提高民间的规范化、组织化和机构化, 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高利率的农村民间借贷失去需求的空间。

二、贫困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法律地位不明确

目前, 国家尚未出台组建互助社的政策文件或法律法规, 致使互助社开展业务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以滨海县为例, 虽然互助社得到了当地农户的一致赞成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但至今未在任何行政部门注册, 其法律地位尚未明确。因合法身份不明, 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如相关业务得不到国家政策和法律保护, 如果发生债权债务纠纷, 互助社无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国家政策不明朗, 互助社发展缺乏规划性和长足性;无法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开设账户 (目前采取变通措施, 把互助金存在农村信用社, 也有部分互助金存于私人活期存折) 等等。

(二) 监督管理存“空白”

互助社业务是由县扶贫办、财政部门主导、乡 (镇) 、村积极推动并组织开展, 日常业务监管由县扶贫办承担。目前国家对互助社的监管主体和具体的监管细则还没有出台, 因此, 监管力度、监管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县扶贫办相关人员的个人认知和实时把握上。同时, 对其资金经营的安全防范措施, 贷款业务操作流程等方面监管存在“空白”。

(三) 业务开展有障碍

从调查情况看, 互助社符合“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合作社基本原则, 主要以会员加入的股金为资本, 主要服务对象是互助社社员, 主要的运作目的是帮助解决贫困会员因为小额、短期、频率高而出现的贷款困难, 弥补部分农民流动资金的不足。对于流动资金较多、生产规模较大, 基本不需要贷款的农民来说, 由于大家在合作社内共同经营同一品牌或同一行业, 拿出钱来参加互助社也是对自己经营风险的一种防范。但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 导致互助社的资金用途单一, 在互助社借的钱必须共同用于发展某一特定的行业或农副产品, 即“买油的钱不能用于打酱油”。

(四) 持续发展受制约

互助社主要是为社员服务, 并以入股资金为限封闭运行, 无信用放大的权限。目前互助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社员股金、财政注资和部门专项资金, 如果没有其他资金的介入, 互助社的可持续发展将出现困难。由于受自有资金的制约, 只能解决部分农民临时性的小额资金需求, 对于产业更大规模发展的资金需求, 显得力不从心。因此, 受服务对象和资金总量的限制, 借贷规模难以扩大,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和壮大。

(五) 管理水平待提高

调查表明, 部分互助社缺乏严格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 会员的进入和退出没有严格的条件与约束, 随意性较大, 影响了互助社的稳定发展。同时, 由于互助社设在行政村内, 有一定文化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已外出打工, 互助社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金融知识欠缺、责任心不强、整体素质不高, 难以适应互助社良性发展之需。

三、稳步推进资金互助社工作的建议

滨海县的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起步较快, 加上当前国家金融政策的放宽与支持, 如果加以规范引导和政策扶持, 条件成熟的可参照有关设立条件发展成农村资金互助社, 那么, 互助社的发展前景会更广阔, 在缓解农村资金供给压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将更大。

(一) 立法明确地位, 引导其发展

目前, 互助社的业务开展主要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但该部法律并未明确互助社的金融功能。为此, 建议尽快出台《民间金融法》, 规范管理农村互助社等金融组织。对农村互助社金融组织的性质进行明确定义, 确立其合法地位, 让其“归位”、“正名”。同时, 对其设立程序、组织机构、业务范围、监督管理、终止清算等予以明确规定, 为互助社业务发展筑造合法平台, 促进其规范、良性发展。

(二) 提供优惠政策, 扶持发展

由于互助社的业务经营范围仅限于本行政村内的会员, 且资金来源有限, 因此, 其后续资金成为互助社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对此问题的解决可考虑建立与正规金融机构对接机制, 解决互助社的资金来源。可推行三种模式:一种是“政策性银行+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模式。即将国家对“三农”的部分资金投入 (如农田水利改造资金、扶贫开发资金等) 通过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转贷 (或委托) 给农民。第二种是建立“商业银行+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财政”模式。即商业银行通过将适合的信贷产品批发给互助社, 形成规模市场, 取得规模效益;财政通过给予互助社必要财政贴息或减少开办费用解决成本。第三种是人民银行给予政策支持, 适当投放支农再贷款, 缓解互助社的资金供给压力。

(三) 科学管理,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引导互助社树立依法、合规和审慎经营理念, 逐步完善治理结构, 充分发挥社员 (代表) 大会和监事会的作用, 防止少数人控制互助社经营, 造成信息不对称和经营风险发生。坚持自愿入股原则, 尊重社员对经营管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建立健全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等制度办法。为有效防止经营出现风险造成存款损失和由于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造成贷款损失, 可以多向合作的方式推动农业保险转移风险和通过联合经济提高抗拒市场风险能力。同时, 要创造条件加大对互助社管理人员的培训, 使其能够真正成长为“守法纪、明政策、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复合型人才, 为互助社的健康发展提供人力保障。同时, 为保证互助资金的使用安排, 各合作社必须严格执行审批权、拨付权、使用权、监督权的“四权”分离制度。在互助社自身成立监督小组的前提下, 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既要参与监管, 又应邀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 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成员的利益, 促进资金互助合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9, 01.

[2]陈岷.重视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制度建设[J].中华合作时报第2394期.

[3]刘勇.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与发展模式研究——弱势金融的一个观察视角[J].中国财经, 2007.

[4]新浪网:2007年新词语 (经济类) [M].农村资金互助社, 2008-04-11.

上一篇:写给领导的答谢词下一篇:工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