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江镇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工作总结

2024-04-13

下江镇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工作总结(精选11篇)

篇1:下江镇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工作总结

下江镇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实施

工 作 总 结

根据贵州省扶贫办和财政厅《关于开展建立“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立足我镇实际,大胆探索,自去年6月以来,我镇先后公纳村、秋里村开展了试点工作。目前工作进展顺利,各村级互助组织(以下简称“互助会”)运行正常,效果明显,试点村广大农户得到实惠。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3月10日,我镇安排3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已分别落实到公纳村和秋里村两个贫困村,2个试点村总户数497户,共有260户农户入会,其中贫困户123户。互助资金总量为35.2万元,其中财政府资金30万元,贫困户入股5.2万元。

一、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1、领导高度重视。党委、政府以试点公纳村、秋里村为契机,把搞好“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作促进农牧民增收,实现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制定了《下江镇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

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分管镇长任副组长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为使项目实施落到实处,互助资金试点实行包村负责制。

2、搞好宣传发动。为了推进互助资金扶贫项目能够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让广大群众掌握互助资金的有关政策,我们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刷写标语、召开群众大会、举办宣传培训班等形式,从政策依据、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宣传使互助资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调动了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

3、建立村级工作班子。按照试点村的选择要求,我镇从39个村中,选择有一定资源条件、有产业带动、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村风民风淳朴的公纳村、秋里村两个村进行试点工作。在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上,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民主选举3--5名公道、正派、有责任心、有致富能力、已经从事相关产业取得成效的人员任本村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委员。由管委会选举产生主任、副主任各一名。

4、严格资金管理。为规范操作程序,降低资金风险,确保项目发挥效益,根据国家扶贫办有关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根据我镇互助资金实施方案,两个村召开会员大会,结

合本村实际,制定出符合民情民意的互助资金管理办法,出台了互助资金“五不准”,即不准带任务投放资金;不准对外村放贷;不准变为地下钱庄资金;不准用于管理委员会工作经费等支出;不准私分、平分。对项目的扶持对象、立项、农户选择、放款程序、资金使用和管理,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做到有章可循。在资金管理上:一是实行公示制:对项目计划和资金使用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安排计划、资金回收等方面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增加了互助资金透明度。二是实行报帐制:严格按照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进行报帐管理,对村级互助资金管委会的经营活动实行报表管理,每季度定期向县扶贫办报送会计报表。三是实行考核制:按照项目的实施需要,年终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对试点村互助资金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如试点村回收不力或违规操作,要停拔回收,调整到其他村使用。

5、合理规划项目。为确保“互助资金”运行安全,发挥效益,坚持因地制宜,因人选择,进行科学规划,在具体规划中我们重点解决各村贫困农户在增收中“无路”、“无本”、“无法”、“无力”、“无助”五大难题;针对两个试点村的实际,在互助资金的投放前期作了充分论证,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坚持了“四个结合”,一是坚持项目选择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我们按照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要求,紧紧围绕区域

经济发展、围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龙头加工企业选定项目,然后结合农户实际把项目分解到户,形成小规模、大市场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二是坚持项目选择与村情民情相结合。在项目规划中,我们针对不同村的经济发展现状、自然现状和农牧户的实际情况选定项目,使所有项目利于实施、利于农民增收、利于生产条件改善。三是坚持长效与短效相结合。按照先易后难、难易结合、滚动发展的原则,既规划能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效益的种养业增收项目,又着眼长远项目,既解决了贫困群众当前的增收问题,又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确保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四是坚持群众参与和科学指导相结合。在项目规划中,坚持因村制宜、因户施策、量力而行的原则,既满足群众的意愿,又进行科学指导。

二、发展互助资金试点的运行情况

1、运行情况。我镇按照互助资金实施方案的要求,由管理委员会严格按照互助资金操作程序投放,坚持“一访三查一公示”,确保资金投放对象明确,条件具备,项目可行。到目前为止,累计滚动发放互助资金30多万元,涉及种养户260多户,发放周期为两个月到半年不等,利息高低参照信用联社确定的标准,主要用于农牧民春耕备耕生产、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和短期见效快项目等。发放额度为2000元至

5000元不等。本利回收后,利息的50%用于扩大互助资金规模,50%用于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活动经费。

2、试点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建立了“政府推动、自我管理、村民自治的模式”,由政府推动管委会的建立,并组织、协调技术服务机构对管委会活动进行技术支持;管委会实行自主经营,自我服务,民主管理。二是农村产业资金投入进一步扩大。互助资金用于发展特色农村产业,增强了农民借鸡生蛋的意识,缓解了农村发展缺少资金的问题。三是农业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农民增收相对有了保障。我镇实施贫困村扶持资金项目,在加快贫困村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规模,增加农产品数量和质量,扩大优质农产品种养规模的同时,还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问题,多方促进农产品的转移增值,突出龙头带动,搞好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系。四是提高了贫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发展能力。通过项目实施,村民基本能认识到,搞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团结互助,促进农村和谐;有利于培养民主管理意识,促进村民自治,有利于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有利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共同发展,丰富了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内容。

3、工作思路。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是个新生事物,必须统一认识,创新机制,强化监管,方能发挥其在新农村

建设中的助推作用。一是进一步做好跟踪、监管。本着“民借、民还、民管、民用”的原则,不断加大对资金的审批、发放、回收的管理力度,杜绝不良风险发生。二是进一步总结、推广。对互助资金运行中做得好的村,及时总结经验,在其他试点村加以推广,使之成为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三是进一步提升、扩面。将互助资金运行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尝试推广扩大到整个新农村建设其他各项工作中去,包括其他各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基层组织建设等。四是进一步探索、创新。互助资金的运行机制既不同于农行等商业银行,又有异于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走特色之路,是坚持内外结合。不断健全高效便民的运行机制,探索更新的运行模式,借鉴我镇小额信贷的一些成功作法,组建农村联保体系,推动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拓展互助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潜能,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胆尝试和创新,不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镇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刚刚起步,既没有好的做法和现成经验,又没有可遵循的完整法规制度,还存在着缺乏规范的规章制度和法律保险,有的甚至还与现行法规相抵触;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项目的政策性味道较浓,项目没有风险保障机制,实现商业化运作有一定的困难,可持续能力不足等问题。

篇2:下江镇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工作总结

申报2011年贫困村互助资金

试点项目陈述材料

XX镇胜西村位于XX镇东南方,离XX镇2公里,童白公路有2公里纵贯全村,全村幅员面积为3.7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300亩,林地面积1500亩,辖区内9个经济社,420户,总人口1360人,有外出经商60户,共195人。现有360户,1165人常年在家居住,以种养殖为主,全村共有贫困户12户,35人。设党支部一个,共有党员43人。自2007年换届以来,村两委班子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全村水产养殖、蔬菜、林业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现有水产养殖面积800亩,养殖户达到35户,蔬菜、葡萄种植有4户130亩,正打造XX镇水产养殖基地的胜西村千亩名优鱼养殖示范建设。

胜西村两委班子年富力强,有专门电脑操作人员,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多年来出色地完成了镇党委、镇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多年被评为“先进集体”,村上组织了一支极富战斗力的“村民一事一议”议事机构,所有公益事业都通过“一事一议”进行民主决策,有健全的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制度。投资7.5万元,修建了占地400平方的村两委办公阵地和50平方的村卫生室。

目前全村产业结构调整初现成效,以水产养殖、蔬菜、葡萄、藤椒为龙头的种养殖业规模发展,但由于目前的金融政策、农民还有小额、短期资金借款需要,但根本无法贷款和借款,这将严重制约着全村经济发展,这次镇政府将区上“申报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会议精神传达后,村两委及时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召开了大会,传达了上级会议精神,会后干部群众积极性很高,纷纷要求争取该项目,为我村经济发展提供经济保障。据初步统计,全村有200余户常年在家的农户,十分愿意入围。村社两级干部自愿对全村贫困户进行“一帮一”的办法,进行帮助扶持,力争在近年内全村贫困党员脱贫,并建立互助联保小组,确保资金安全,使全村经济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力争三年内全村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00亩,产值1500万元,其他产业上档升位,农户增收明显。

篇3:下江镇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工作总结

1 开展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试点工作的必要性

当前农村在子女教育医疗、人情往来、赡养老人、农资购买等方面开支都非常大, 一半以上农户虽有心干事创业但却无钱落实行动。一方面, 小有积蓄的农户大都选择定期存款这一单一理财方式, 资金使用不灵活、不便利, 有限的资金难以及时投入生产;另一方面农民贷款难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新农村的重大障碍。

2 开展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试点工作的具体措施

2.1 领导重视、制定措施, 保证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规范运行。

建立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是一项创新的事业, 对于临沭县的干部群众来说, 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为做好这项事关农民群众发展大计的工作, 该县专门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县扶贫办会同财政局及各乡镇党委、政府, 集思广议, 精心操作。他们根据上级文件精神, 结合外地先进经验, 充分听取试点村及社会各界的意见, 制定了《临沭县2007年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上报批准, 初步制定了《村民发展助资金合作社章程》、《村民发展互助资金操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努力做到试点工作有章可依, 规范运作。被上级列入合作社试点县后, 临沭县决心把试点工作作为创新扶贫机制的有益尝试、解决低收入农户“贷款难”问题的重大举措和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 精心作好这篇文章。然后, 县政府很快成立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由县长任组长, 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 县扶贫办、财政局、审计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责任包干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将试点工作列入县目标综合考评内容之一。

2.3 广泛宣传发展互助资金的政策和意义。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 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各乡镇的广大机关干部表现出了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政治觉悟, 通过召开召开村组干部会议、村民代表会和村民大会, 广泛宣传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政策和意义, 极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合作社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

2.4 政府确定享受增股和配股的农户。

确定哪些贫困户享受政府的赠股和配股, 是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试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工作人员认真调查、核算, 切实将入社农户的家庭经济状况搞清楚, 把贫困户区分为绝对贫困户和低收入贫困户, 并建档立卡, 做到区别对待, 有的放矢。对建档立卡的绝对贫困户给予赠股, 限增一股;对低收入贫困户给予配股, 限配1股。上级补助的财政扶贫资金全部用于贫困农户的赠股或配股, 股金确定1000元为一股。其他农户自愿入股, 每户最多可入2股。赠、配股的贫困户严格按民主程序, 公告公示无异议后确定。

2.5 村民自发组织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

为壮大资金规模, 降低运作成本, 便于监督指导, 加入互助资金合作社的村联合成立一个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 由本社社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 负责借款的审批、发放、回收等具体事务, 并积极向社员提供信息、技术、营销等服务。

2.6 政府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对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的支持。

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成立后, 县镇农业、畜牧、科技、信贷等部门积极为试点村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对试点村发展产业的资金、技术、信息、法律等需求提供帮助、指导, 组织试点村农民参加信贷、科技、法律知识培训和农民互访等农业生产经营学习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开展跟踪服务, 了解合作社运作情况, 指导合作社立足当地实际, 扶持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并监督合作社互助资金的安排和规范动作。

3 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的意义及试点工作经验总结

3.1 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试点工作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建立合作社发展农业生产, 增加农民收入本身就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意。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也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两者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在组织新合作社试点的同时, 也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

3.2 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 落实了农民致富的资金问题, 改变了当前农户想富不能富, 致富无门路, 无资金的现状。

篇4:下江镇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工作总结

平顶山市扶贫办副主任周卫东、叶县扶贫办主任潘德明等领导陪同参观了叶县西刘庄村资金互助社。潘主任详细介绍了全县互助资金项目管理运行情况,从选村、宣传动员、建立理事会、建立制度、严格借还款手续、公告公示以及加强监管等方面讲解了开展互助资金项目操作过程。西刘庄村刘支书将多年开展互助资金项目的实践经验和做法做了介绍。座谈会后,观摩人员仔细查看了西刘庄村互助资金项目操作版面和文件材料,对相关疑难问题边咨询边记录,会场内热闹非凡,直到大家没有问题座谈会才结束,所有人员满意而归。

通过学习,我们学到了选材要“准”、执行各项制度要“严”、日常管理要“细”、 百姓了解政策要“透”等经验,掌握了项目操作流程,为全面开展互助资金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叶县经验,把开封市互助资金项目做好、做强,不断促进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尽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为开封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篇5:下江镇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工作总结

南江县扶贫办:

按照市、县关于开展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要求,经召开会议宣传发动、逐户征求群众意见、村民代表充分讨论、政府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在鸡公嘴村开展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于后:

一、基本情况

鸡公嘴村位于兴马乡东部海拔1000余米的高山区,距乡人民政府驻地5公里,村辖5个农业合作社,幅员面积7.2平方公里,有坡耕地面积810亩,现有农户164户583人,其中绝对贫困户45户,低收入贫困户56户,贫困人口461人,占全村人口总数的79.1%,系全县1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之一。

二、条件和理由

1、已纳入重点村建设。按照市、县关于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要求,该村2007年已被列为扶贫重点村。

2、产业基础已基本形成。该村银花种植历史悠久,农民实践经验丰富,近年来,该村大胆创新,组建协会发展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以支部为保障、协会为桥梁,信合为动力的“支部+协会+信合”的南江金银花产业发展新路子,通过健全制度,模范运作,现有协会会员141户,规模发展金银花700余亩,年产银花达到2万kg,增育会员大户20户,夯实了该村群众的脱贫致富基础,银花收入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全村有黄羊养殖户15户,黄羊养殖量达500只,生猪饲养达到1500头,年出栏生猪1000头。

3、农民入股参会的积极性高涨。村风民俗淳朴,该村以社为单位召开了群众会,通过宣传发动,自愿参与农户达143户,占总农户的87.2%。预计可筹集股金14万元,争取扶贫配股资金15万元,并根据群众意愿确立了做大做强银花产业,带动黄羊生猪等相关产业发展,加速整村扶贫步伐,实现强村富民目标。目前,全村164户农户要求参与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开发和建设重点村的积极性高涨。

4、支部、村委班子团结。历年来多次被县乡党委评为“五好”村党支部,能积极带领群众发展生产,该村已具备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能力。

5、基础条件已改善。去年以来,该村抓住村通工程项目实施的大好时机,规范整治村社道路6.5公里,紧紧抓住小微水建设的契机,已建成微水池25口,维修渠堰1300米,全村通电农户达100%,通闭路电视和电话,在近几年里,已实施“三通、三改、三建”农户83户,这些基础条件的大大改善,给村级互助试点和重点扶贫村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组织领导

1、成立班子。为开展此项工作,乡成立开展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负责整个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村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任组长,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2、组建协会。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成立骨干产业协会,负责产业和产品的生产、经营、销售,使项目效益更好。

3、健全制度。按照开展试点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组织领导、资金使用、技术服务、质量监督、检查验收等各项工作制度,并逗硬执行,确保试点工作有序进行并发挥最大效益。

特此报告

二00七年五月三日

篇6:下江镇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工作总结

2009年8月25日

同志们:

全县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推进暨培训会在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完成了会议议程,通过学习、培训,大家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坚定了信心,达到了预期目的。会上,县扶贫局陈局长作了重要讲话,陈局长在讲话中通报了我县前一阶段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对下半年的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作了安排部署,重点突出,要求明确,任务具体,操作性强;永乐镇中合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介绍了他们的试点工作经验,该村在县培训会议之后,两委会高度重视,措施得力,进展较快,目前已进入借款申报工作;永乐镇信用社同志就互助资金协会的财务管理、会记科目设臵、账务处理等具体业务进行详细的培训;扶贫局苟康超同志就互助资金监测报表作了详细讲解。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主题突出,任务明确。下面,我就这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讲点意见。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村级扶贫互助资金是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以村民自愿缴纳的互助金为依托,以无任何附加条件的社会捐赠资金为补充,在贫困村建立的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生产发展资金,是适应形势变化,应运而生的又一种新的扶贫到户模式。目的是探索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新机制,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提 高贫困村、贫困户自我积累、自我管理、互助互济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此项工作是一项新事物,情况复杂,政策性很强,在运行过程中,主要依靠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运行质量的好与坏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因此我们在座的各位互助资金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政策规定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仅快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互助资金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做好会议传达,争取党委、政府重视

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目的、意义和指导原则,明确了这一新扶贫项目的政策规定。相关乡镇扶贫社和各互助资金协会,要切实把会议精神传达好、落实好。一要领会精神,做好会议精神的汇报。扶贫社主任回去后,要及时向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做好汇报,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提出工作的设想和打算,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二要广泛宣传,统一思想。各村要将会议精神广泛向群众宣传。要采取召开村组干部会、群众大会或进村入户等方式,把会议精神传达到村组院落,传递到千家万户,达到自上而下思想统一、认识明确、行动一致的目的。

三、精心组织,抓好当前工作。

1、抓差补缺,完善运行前的相关准备工作。据我掌握,一是目前个别村互助资金协会的工作人员还未按程序配齐,优其是部分监事会成员,是临时指定的,这是不附合规定程序的,必须进行补选;二是个别村至今互助资金协会的办公场所没有落实好,没有必要的办公桌椅,各项管理制度未上墙;三是还有部分互助金协会没 有在当地信用社开立资金账户,有的虽开了账户,但未将收缴的互助金存入账户,各协互要将开立的存有会员基准互助金的账户复印件报县扶贫局。希望各乡镇、各村来个回头望,按照五有标准,缺啥补啥,仅快完善运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正式运行打好基础。

2、深入细致,做好项目选择和借款申报工作

这次大家回去之后,各协会也要召开会员大会,对协会会员进行一次配训,要给会员讲清楚,如何选择借款项目,如何申报借款。会员选择借款项目,应该选择哪些市场前景好、适合本户发展的项目,特别要给会员讲清的是:不是入1份基准户助金就必须贷3000元,入2份就必须贷5000元,而是各户要根据本户借款项目实际情况,确定借款数额,各协会在审批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3、规范运作,做好风险防范

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和工作进展情况要在4月20日前书面上报县扶贫开发局。

篇7:下江镇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工作总结

2009年,我县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县,我县高度重视,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指导意见和省市扶贫办的要求,10个村按照资金运行规则,积极动员群众入社,当年底10个互助社全部民政注册,开始运行。接到省市交叉检查的通知后,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各村进行了自查,并召开乡镇、村、互助社成员参加的培训会,进一步学习指导互助金的使用管理方法。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一、互助资金项目开展情况

截止目前,10个互助社入社农户总计达到779户,占常住农户数的近20%。其中入社贫困户363户,占入社总户数的47%;财政资金150万元,社员缴纳互助金63.8万元。互助社累计发放借款109万元,回收借款68万元;还款率为62%(含提前还款),没有逾期还款。收取占用费4.7万元,社均0.47万元。互助金扶持农户总数632户,其中扶持贫困户429户(次),户均增收1500元左右。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搞好宣传

为切实将试点工作搞好,县成立了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管副县长任组长,扶贫办、财政局长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办。试点乡镇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把此项工作当作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县扶贫办负责整个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培训、指导和管理,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的管理及运作,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试点村的组织实施,村委会具体承担试点村的实施工作,负责宣传发动,动员本村村民加入互助社,互助社社员民主选举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定了互助社章程,按程序和详细实施方案,组建技术服务小组。

(二)组建互助社,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程序 一是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组织群众以户为单位申请加入互助社,缴纳互助金。入社要填写申请表、筹备组或(理事会)开具互助金三联单收据等。二是组建5—7户为一组的联保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签订联保协议,社员亲笔签名并按指印。三是召开社员大会,选举产生互助社理事会、监事会各3人组成,通过互助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四是统一在县民政局注册,在邮政储蓄银行设立专门账户。五是严格放款、收款程序。社员借款时需要个人申请并填写《借款申请表》,所在联保小组填写小组借款申请审批表》,每位成员在表上亲笔签名,理事会按程序进行审批。借款社员与理事会签订《借款约据》,社员按约据分期偿还本金和占用费。六是严格坚持资金运转的各项规定,通过培训、电脑检测、手工账查对、入村检查等方式防止出现超额度、超比例借款等各类容易违规的问题。七是坚持公示制度。社员缴纳互助金、联保小组组建、理事会选举结果等重要事宜必须公示。互助社放款前,要求每一个互助社必须在村显著位置设立一个公示栏,对每月借款还款情况进行公示。

(三)搞好培训,提高理事会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为提供管理人员水平,确保互助资金真正发挥效益,通过举办互助社启动、参与式方法运用、放还款程序、互助资金管理、财务管理、手工记账、电脑记账、项目监测等各类培训班,针对会计、出纳手工记账、电脑记账水平普遍偏低,集中讲课难以迅速见效的实际,在集中培训结束后,要求10个贫困村每月安排一天集中记账日,让所有放款互助社的会计、出纳集中到乡(镇)里做手工账和电脑账、县扶贫办派专人现场手把手地指导。通过各种培训班和实地指导,10个放款村理事会成员管理技能得到了逐步提高,保证了互助社的健康运转。

(四)加强监管有序,促进互助资金良性运行 一是健全体系,强化监测。在互助社内部设立监督小组,代表全体社员监督执行小组履职情况。村两委、乡镇、县级及县级以上扶贫、财政部门作为项目外部监测机构,监督项目的运行情况。二是坚持经常性的督导。每月对互助社进行一次实地检查指导,对经查出的问题,当场指导纠正,找出问题存在的症结,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保证了全县所有互助社在预设的轨道上健康运行;同时坚持月报制,做好统计上报工作。三是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坚持参与不干预、服务不包办的原则,县、乡、村、对互助社实施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实施虽然在我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该项工作刚刚起步,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参加资金互助的多为贫困村的贫困村民,文化水平低,经营管理能力差,难以从深层次上解决集中统筹资金与分散发放资金的经营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等问题,很有可能影响持续发展能力。二是资金存在一定风险。扶贫互助社大多数的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知识缺乏,扶贫互助社资金管理难度大;一些农户对互助资金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容易造成亏多赚少,偿还困难。三是我县开展互助资金试点项目不到一年时间,缺乏经验,对社员还款能力和还款愿望把握不准,互助社有“惜借”现象。

四、建议下步工作打算

1、扶持保护互助社实现可持续发展。互助社由于互助资金项目运行刚刚起步,缺乏工作金费,县扶贫财政部门帮助解决了必须的表册、帐据等,解决了办公所需。我们将从实际出发,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加强管理力度和增加经费投入,坚定不移地发展下去。

2、适当提高借款标准。扶贫互助社现行规定单笔借款一般不超过5000元。从实地检查情况来看,这个标准的借款额度较低,仅够买几头仔猪、修半间猪圈等小困难,要真正扶持农户发展产业,早日脱贫致富,借款额度还应该提高。

篇8:下江镇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工作总结

随着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新政的颁布, 各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开展的如火如荼。截至2009年末, 银监会已核准开业17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其中村镇银行148家, 贷款公司8家,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16家。存款余额269亿元, 贷款余额181亿元, 其中农户贷款5.1万户、65.5亿元, 小企业贷款0.5万户、91.2亿元, 分别占其贷款余额的36.2%和50.4%。初步起到了将社会资金引向农村地区、支持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江苏省来看, 截至2009年末, 已经挂牌营业的村镇银行10家, 开业小额贷款公司95家, 目前省内还没有经银监会批准成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然而资金互助组织以其贴近农民生产、生活, 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农民自发组建的资金互助社多不胜数。有别于银监会框架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 江苏省内已有的资金互助社多为农户及农村微型企业自发开展的资金互助。王苇航 (2008) 认为以农民为主体的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能有效克服小农经济与现代市场之间的体制不对称及银行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缓解农民日益增长的信贷需求与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矛盾, 弥补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缺失。[1]Banerjee等 (1994) 认为在欠发达经济体中, 合作制往往比传统正规银行制度绩效更好。他们提出两种假说来解释合作金融组织较传统银行的优势。其一是长期互动假说 (long term interaction hypothesis) 。这种假说认为, 在传统银行中, 社会约束力是无效的, 而在合作社中却是可行的 (Besley, Coate, 1992) 。[2]社员间通过长期不断来往, 可以维持合作关系, 即通过建立“重复博弈”可以有效减少机会主义的出现。另一种假说为共同监督假说 (peer monitoring hypothesis) 。这一假说是从斯蒂格利茨的理论 (Stiglitz, 1990) 引出的, 即合作组织可以提供引导借款人进行监督的有效机制。社员要比银行拥有关于借贷者的更多信息, 社员之间的自我监督比金融机构的监督更加有效。[3]

这样的体制优势, 使得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能缓解农民因缺乏有效抵押物而贷不到款的局面, 对农村正规金融是一种有益补充。但从合作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来看, 合作制似乎并不适应中国的“土壤”。江苏省射阳县的农民资金互助社由于经营管理不善, 被冠以“山寨银行”称号, 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而更多的农民资金互助社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面临资金来源不足、政府干预的两难、内部治理和内控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那么农民资金互助社的运作模式究竟是怎样的?它是合作制组织还是 “山寨银行”?鉴于农民资金互助社的试点在主管部门、运作模式、风险管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本文在区分“农村资金互助社”与“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基础上, 以江苏省试点的“农民资金互助社”为研究对象, 将其运作模式进行归纳总结, 提出不同运作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以期为其他地区的试点提供有益借鉴。

二、“农民资金互助社”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区别与联系

在农村信用社偏离合作制轨道、农村合作基金会被取缔、农业银行商业化的大背景下, 农民自发开展资金互助, 于是资金互助组织应运而生。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有效缓解了农村“微型融资”的严重不足, 并逐步得到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

以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例, 它由闫家村8户农民于2003年自发组织建立。其后, 资金互助的模式在全国各地被复制推广, 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在农村金融市场开放的大背景下, 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于2007年3月经银监会批准获得“金融许可证”重新开业。

银监会框架下的新型合作金融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我国政府促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产物, 是在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民间内生自发金融创新产生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 也是在中国现有正规金融制度安排之外所产生真正、正式的合作金融制度安排 (何广文, 2007) 。[4]“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农民资金互助社”制度化、正规化的产物。

资料来源:李树生, 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创新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8年。

2007年初, 银监会先后出台《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示范章程》, 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设立、运营、组织机构设置、监管等多个方面做了详细规定。这两项政策的出台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规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银监会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监管与商业性金融机构过于类似, 推广成本过高, 导致其发展缓慢。截至2010年8月, 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全国仅30家。相比之下, 农民资金互助社或在民政部门以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形式注册, 或在工商部门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注册。农民资金互助社在外力推动下发展迅猛。但政府部门的介入使其向农村资金互助社转化的路径被切断。未能纳入银监部门监管体系的农民资金互助社在管理、运营、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三、江苏省农民资金互助社试点概况

1.基本情况

江苏省农民资金互助社的试点最先于2006年在盐城展开, 近年来, 徐州、连云港、扬州、淮安、南京等地也先后启动试点工作。各地资金互助社在主管部门、运作模式、风险管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笔者在考察了省内各地的农民资金互助社后, 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类:

一是扶贫式的资金互助组织 (官方称为“发展互助资金”) 。该类资金互助组织主要集中在苏北贫困地区。其资金来源仅限于在一个村的区域内吸收的社员股金以及政府专项扶持资金和社会捐赠等 (包宗顺, 金高峰, 吕善正, 2010) 。[5]2006年, 在14个省份开展了“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夏英, 宋彦峰, 濮梦琪, 2010) 。[6]

三是在外力推动下, 通过复制已经成熟的资金互助组织的经验而形成的, 社员间经济上的联系较弱或没有生产合作社的基础。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发起人基础股金、一般社员基础股金和社员互助金。本文根据社员关系的疏密, 将以上三类农民资金互助社归纳为两种模式, 分别称为“单一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和“多重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

(1) “单一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

它是由居住于同一社区或工作于同一地点的人们依其共同需要所组成的, 这里的“社区”以一个村为宜, 要求这一社区内的群体相互熟识且具有较为密切的生活、生产关系。上文中前两类资金互助合作即属于该类。由于以生产合作社为依托的资金互助附属于专业合作社, 并未单独成立资金互助社, 本文仅以扶贫式的资金互助组织作为“单一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的代表, 与“多重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进行对比分析。

(2) “多重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

它是指其入社条件不再局限于居住在同一社区或工作于同一地点的人, 入社的限制比“单一群体”宽松。盐城地区绝大部分资金互助社属于这种模式。

2.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

本文从组织目的与主管部门、组织机构与经营场所、社员关系与社员规模、互助金规模与性质、资金来源与管理五个方面进行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单一群体”模式以沭阳县万匹乡三圩村发展互助资金会为例, “多重群体”模式以盐城阜宁县板湖镇农丰资金互助社为例。

三圩村发展互助资金会于2008年8月成立, 入股农户数152户, 入股金额31.75万元, 上级财政补助15万元, 资金总额达到46.75万元。截至2010年10月该互助资金会入股会员扩大到452户, 资金总额达到186.8万元。板湖镇农丰资金互助社于2009年11月由10个发起人发起设立, 每人分别出资4万元。至2010年6月,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该资金互助合作社共吸纳社员1021人次, 吸纳社员互助金1094万元, 累计发放贷款759笔, 发放贷款总额806.8万元, 贷款利率9.1125%~9.95625%, 最长贷款期限10个月。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如下所述:

其一, 组织目的与主管部门的区别。“单一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的设立旨在帮助贫困人口发展生产, 增加收入, 提高经济薄弱村、贫困户自我积累、互助互济和持续发展能力。其主管部门为县及县以上扶贫、财政部门。截至2010年10月, 三圩村发展互助资金会贫困户社员占62.61%, 其入股金额仅占14.72%, 但借款金额占61.49%, 贫困户借款户数占总借款户数的67.61%, 充分显示其扶贫性质。“多重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是在农民自发开展资金互助合作的基础上, 由市委农办负责引导、规范的新型合作组织, 以服务社员为旨, 谋求社员共同利益。但在调研过程中, 笔者发现盐城地区的大部分资金互助社都偏离了其组织目的, 具有明显的营利性倾向。

其二, 组织机构与经营场所的区别。“单一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在组织机构上设有“三会一组”, 即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领导小组。会员大会是三圩村发展互助资金会最高权力机构, 其下设立理事会、监事会, 分别承担日常运行、管理和监督。另外, 根据试点要求, 三圩村发展互助资金会还设立了由1名组长、5名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 为资金会的发展出谋划策, 其办公地点就在本村村委会内, 只有简单的办公桌椅。“多重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同样设有“三会”。农丰资金互助社的社员代表大会是该社的权利机构;理事会是该社的执行机构, 理事人数4人, 均为发起人;监事会是该社的监督机构, 监事人数5人, 均为发起人, 监事长是板湖镇经济服务中心主任。从机构设置上可以发现, 该社的“三会”均被10个发起人控制。在社员大会流于形式、对发起人缺乏有效约束机制的情况下, 该模式资金互助社的风险隐患令人担忧。且其营业场所均按银行标准装备, 有自己的门面, 并安装有防弹玻璃、摄像头等安全防护设施, 看起来就是一个“小银行”。

其三, 社员关系与社员规模的区别:“单一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在同一社区 (主要是以村为单位) 内吸收社员。三圩村发展互助资金会在章程中明文规定入社人员必须是本村常住村民。在农村中, 村庄的范围比较小, 且边界比较确定, 大家世代居住在同一空间, 因此, 该模式资金互助社的社员规模较小、社员间具有共同关系, 有利于合作组织体制优势的发挥。三圩村发展互助资金会成立时入股农户数仅152户, 截至2010年10月入股会员增至452户, 约占全村总户数的40%, 即使规模不断扩大, 全村一共也就1120户。“多重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吸收会员不限于同一社区, 一般在整个乡镇吸纳会员,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甚至遇到过有资金互助社吸纳市区社员的情况。板湖镇下辖18个村 (居) , 人口5.4万, 总面积为72平方公里, 农丰资金互助社在全镇范围内吸纳社员, 社员间基本上互不相识。截至2010年6月,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该社已经吸纳社员1021人, 但仅占板湖镇总人口的2%左右。如表1所示, 与三圩村发展互助资金会相比, 农丰资金互助社的社员规模、互助金规模、人均互助金都远远超过它。

其四, 互助金规模与性质的区别。“单一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入社最低股金略高于“多重群体”模式, 如三圩村发展互助资金会最低股金为500元。但限于其只在同一社区内吸收社员, 且贫困户社员居多, 其总的互助金规模仍远低于“多重群体”模式。社员的互助金参与年末的盈余分配, 不享受利息收入。“多重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中社员存入互助金有利息收入, 文件规定利率参照银行同期同档次存款利率执行, 但实际操作中, 很多资金互助社为了吸引存款, 利率往往高于银行同期同档次存款利率。调研过程中, 笔者遇到的经营不规范的资金互助社, 一年定期的互助金可以拿到8.25%的年息。该模式资金互助社最低入股金额为100元, 但其社员规模庞大, 且具有营利性倾向, 以高利息吸引互助金存入, 故其互助金规模都很大。合作组织的股金与一般金融机构存款具有明显的差异。“多重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的互助金的取出非常容易。可见, 该模式资金互助社的互助金实际上是变相“存款”, 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合作制的轨道。

其五, 资金来源与管理的区别。“单一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会员缴纳的互助资金、财政投入的扶贫资金、帮扶单位、社会各界支持的资金和获得的资金占用费。三圩村发展互助资金会在2010年10月社员资本达到186.8万元, 其中上级财政补助15万元。该模式资金互助社资金管理严格, 这些资金管理要求使得该模式的资金互助社风险得到了有力控制。“多重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资金来源渠道与“单一群体”模式类似。但与“单一群体”模式相比, 该模式获得的财政支持很少。板湖镇农丰资金互助社仅在开办之初获得当地政府2000元的财政支持。

资料来源:由笔者自行归纳整理。

综上所述可知, “单一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更符合合作组织的特征, 熟人社会充足的社会资本、互联合约、抵押担保等机制使“单一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有效实现了风险管理与约束。“多重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则具有明显的商业性倾向, 更像“小银行”。笔者认为对待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 不应该用合作理论框死它。“多重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活了当地农村金融市场, 一竿子把它打入“山寨银行”的行列是不合适的, 应该针对它的具体问题, 进行正确引导。

3.存在的问题

综上分析, 江苏省内这两种模式的资金互助社在试点过程中渐渐暴露出管理水平低下、社员合作意识模糊等共同问题。此外, 两种模式各自特有的问题也渐渐显露。

对于实行封闭运营的“单一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来讲, 它可以发挥合作组织的制度优势, 利用熟人社会的“重复博弈”, 形成相互监督机制, 且其规模较小, 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该模式资金互助社最大的问题在于资金来源不足。“单一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在贫困村开展试点, 其入会社员的资金实力较为薄弱。资金互助社的制度安排决定其只能吸收社员股金, 社员的股金又受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程度不高及农民收入水平低等影响, 导致资金互助社资金来源不足, 社员的贷款需求远远大于资金供给。虽然有15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 依然无法满足社员的贷款需求。

对于“多重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来讲, 它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风险防控能力差。一方面, “多重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吸收社员不局限于同一社区, 基于熟人社会的约束机制无法发挥。另一方面, 该类资金互助社发展迅猛, 资金规模一般都在千万元以上, 发放的贷款最高可达20万元。与此对应的管理水平却没有随其资金规模的上升而提高。其管理人员一般都没有金融从业经验, 缺乏金融安全防范意识。另外, 其主管单位市委农办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没有专业的金融人才, 缺乏金融监管经验。农民资金互助社只有转为农村资金互助社才能纳入银监会的监管体系。但目前江苏省内的农民资金互助社可以说是当地农办“亲手养大”的, 不可能轻易转手给银监部门;同时, 银监部门认为农民资金互助社运行不规范, 存在很大的风险, 也不愿接手这个“烫手山芋”。这样农民资金互助社转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路就被堵上了。

四、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 在提高农民资金互助社管理人员素质、强化资金互助组织教育功能的同时, 更应重视两种运行模式各自突出问题的解决。

1.针对“单一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 可以与当地农信社进行“垂直合作”

“单一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范围控制在一个村内, 社员之间具有高度的同质性, 具有密切的生产、生活关系。根据共同监督假说 (peer monitoring hypothesis) , 合作组织可以提供引导借款人进行监督的有效机制。社员要比银行拥有关于借贷者的更多信息, 社员之间的自我监督比金融机构的监督更加有效。农信社可以批发贷款给资金互助合作组织, 一方面缓解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资金来源不足问题, 另一方面可有效利用合作组织的信息优势。为了形成社员间的监督机制, 合作组织可以从以下方面为其成员提供互相监督的激励。

第一, 合作社的任何逾期贷款, 合作社其他成员要承担全部或部分责任。

第二, 每笔贷款中的一部分资金应来自于其他成员, 如果贷款者违约, 合作社其他成员也将蒙受损失。

第三, 提高由其他成员提供资金的那部分贷款的利息, 以增加成员间的利益相关度, 保证收回贷款。

另外, 当地农信社作为各村级资金互助组织的开户行, 可以有效调度各村级互助组织的剩余存款, 贷给资金不足的组织。

2.针对“多重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风险防控能力弱的问题, 主管部门可以参照银监会体制下的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管理办法, 进行规范、引导

“多重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吸纳社员的地理范围一般是一个乡镇, 其社员规模也比“单一群体”资金互助社大得多。大型合作社的监督成本更高;合作社成员分散在城镇各处, 不可能朝夕相处, 熟人社会的内在信息对称机制弱化。另外, 社员规模大了以后, 就会出现“搭便车”现象, 不利于社员监督的有效实施。在农民资金互助社转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路被堵上的情况下, 可以借鉴银监会体制下农村资金互助社在运作和监管等方面的经验。

一是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对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发起、设立、运营、退出做出明确规定, 规范其发展。

二是加强对发起人的资格审查、约束机制。“多重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商业性倾向明显, 发起人较一般社员享有更多的利益, 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监管部门除了严格把关其资格审核外, 应建立一套对发起人的约束机制, 例如, 可规定发起人对资金互助社承担无限责任等。

三是加大贷款审查力度。“多重群体”模式资金互助社投放贷款的额度较大, 应加大其贷款审查的力度, 保证资金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苇航.关于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 2008, (08) .

(2) Besley, Timothy, and Stephen Coate.Group Lending, Repayment Incentives and Social Collateral[J].Journal ofDevelopment Economics, forthcoming, 1994, (04) .

(3) Stiglitz.Peer Monitoring in Credit Markets[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IV 1990, (66) .

(4) 何广文.农村资金互助合作机制及其绩效阐释[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 (04) .

(5) 包宗顺, 金高峰, 吕善正.当前农户信贷供求与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基于江苏的调查与分析[J].江海学刊, 2010, (03) .

篇9:下江镇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工作总结

一、我县互助资金试点的准备情况及运行模式

为确保试点工作的成功,我县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审慎确定试点村,把民风好、村领导班子战斗力强、有支柱产业发展潜力的陈淋子镇孙滩村、赵岗乡石堰村、往流镇邓圩村等10个村确定为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村。二是组织10个试点村的支部书记(村长)外出参观学习,现场观摩了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操作流程,了解其财务管理办法,增强了做好试点工作的信心。三是各试点村通过宣传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动员村民加入互助资金组织。成立了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为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四是各试点村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章程、操作规程、试点工作方案、财务管理办法等,为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五是鼓励村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入股、捐资,为试点工作提供了资金支持。

严管互助资金,严把投放关。资金来之不易,数量有限,管好用好十分关键。在互助资金的投放方面,要求各试点村必须严格按照“农户申请——管委会公告一股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一股民担保——扶贫财政部门备案”的程序核批资金。在资金回收方面,树立管理就是投入的观念,要求各试点村管委会人员要“耳勤、腿勤”,以确保资金及时回收。一个“农户入股——成立合作社一从合作社贷款——还款——再贷款——再还款”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就此产生,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崭新的、全方位的,是农村金融服务领域里的一场革命。

二、互助资金的运行效果

在互助资金的支持下,各试点村的支柱产业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孙滩村的矿笆编制业发展迅猛;石堰村、黄岗村成立了“固始鸡养殖合作社”;邓圩村畜禽养殖业规模扩大,试点的实行,使群众脱了贫致了富。目前,试点村群众贷款发展生产的热情很高,一个“农户贷款——发展种养加项目——成立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互助资金的支持下,逐步成长起来。这一模式突破了农村分散生产的局限,促使农业资源由分散走向集中,引领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

三、互助资金运行过程中的经验、问题与思考

通过近一年的运行,使我们认识到,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领导班子:要有一个新视野,互助资金要用于引导生产要素从分散走向集中的项目上,要鼓励支持创新生产模式、投资模式,要加强制度建设。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互助资金来源渠道窄,只有国家投资和村民入股两个途径;二是总量不足,加上村民八股才只有30万元;三是贷款额度小,单笔3000~5000元贷款满足不了生产需要;四是扶持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最好能延伸到种、养、加项目以外的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领域。

篇10:下江镇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工作总结

贫困村互助资金(以下简称互助资金)是指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村民自愿按一定比例交纳的互助金为依托,无任何附加条件的社会捐赠资金为补充,在扶贫开始工作重点村建立的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生产发展资金。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是为了创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贫困户增收,提高贫困地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村民尤其是贫困群众可持续发展。

2009年,按照国家、省、市、确定的互助资金试点村筛选原则,竹山县秦古镇荆竹村、大庙乡黄兴村、得胜镇圣水村被列为省互助资金试点。试点启动以来,在县乡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三个村按照试点要求成立了扶贫互助社,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县民政部门依法进行了登记注册。三个村共发展入社社员233户,其中贫困户119户,贫困户入社率达到51%;三个村共筹集互助资金471600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5万元,社员入社缴纳资金21600元。截止目前,社员累计借款38.85万元。从多次检查结果看,三个试点村理事会、监事会工作认真负责,能够严格按章程办事,资金运作规范,管理精细,效益明显,能够担当起领导社员发展致富的重任。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这种扶贫模式简便易行,能够快速到户,扶贫效益明显。

一、进展情况

1、健全组织,制定章程。试点所在的乡镇高度重视,党委书记亲自参与,安排专人负责,成立筹备组,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县直相关业务部门加强指导。县扶贫办、财政局参与扶贫互助社从筹备到实施的全过程,利用有效形式,宣讲政策,发放资料,现场答疑,并监督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为了真正体现社员们的意愿,“两会”选举采用了直选的办法,理事长、监事长、会计、出纳都是海选产生。老百姓非常看重扶贫互助社,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各互助社的《互助资金民主监督制度》和《扶贫互助社章程》,《互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理事会、监事会职责》等制度章程都是由社员大会讨论通过的。县民政部门按相关规定依法进行了注册登记。目前,三个试点村理事会和监事会都依据各自的分工,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和带领社员们发展生产,致富奔小康。

2、瞄准对象,重点重扶。贫困村扶贫互助社成立以后,瞄准扶持对象是关键。一个社资金量不大,不把握好政策,不瞄准对象,不依据章程办事,资金往往会跑边,而真正的穷人借不到款,享受不到扶持,扶贫互助社流入了形式。为防范于未然,三个试点村理事会和监事会在社员大会上郑重承诺,一定管好用好资金,严格执行“几借几不借”规定,资金重点向贫困户倾斜,并明确写进章程中。大庙乡黄兴村、得胜镇圣水村社员大会上还一致通过贫困户入社除不交一分钱,还享受资金占用费等优惠待遇。试点一年来,三个试点村贫困户社员借款达到一半以上,不符合借款的对象没有借走一分钱。从掌握的情况看,三个试点所发放的资金是安全的,借款户将资金都用在生产发展上,没有一例借来的资金喝酒赌博了。发放的资金也都能够按期收回,没有流失的风险。

3、强化监管,规范运作。县扶贫办、财政局联合对试点村《扶贫互助社章程》、《互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监督,对台帐的建立、票据的使用适时进行指导和完善。先后对所在乡镇财政所所长、会计和扶贫助理以及村理事会、监事会成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与乡镇财政所签订了资金安全使用监管责任书。规范操作程序,明确了乡镇财政所对互助资金实行专人专账帮助和指导各互助社管理,对资金运行规程进行了统一要求。乡镇党委政府、财政所密切关注资金动向,做到该放的放,该收的收,该管的管,并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与此同时,县扶贫办和财政局还定期不定期的对三个村资金使用情况及借款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较好地解决了资金既敢大胆使用,又能保证安全的问题。用活了政策,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主要成效

一年来,在互助资金的大力支持下,三个试点村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特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增强了发展的后劲。3个村新增茶叶面积300多亩,提档升级300多亩,新发展烟叶面积300亩,新增生猪6000头、家禽5000只。据测算,社员户平可以增收300元以上,明显高于未入社的当地群众。大庙乡黄兴村互助社成立以来,把贫困户社员增加收入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对这部分人的支持,在发展产业上做文章,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年时间,该村新发展烤烟面积300亩,产值达60多万元;新增耕牛20头,良种母猪30多头,羊100多只,猪300多头,产值达40多万元,两项可增加收入100多万元。该村社员黄治先借款1万元,种植烤烟60亩,今年预计收入可以达到8万元以上,比去年增长了3万元。社员黄森先借款1万元种植烤烟40亩,今年预计收入8万元,比去年增长了3万元。得胜镇圣水村是茶叶专业村,群众都以种茶为主,过去因缺资金投入,收入低,效益不明显,成立互助社后,大部分社员借款购肥投入,茶叶产量成倍增加,品质明显提高,社员收入比往年大幅增加,互助资金推动了茶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该村社员师利国借互助资金3000元,用于畜牧养殖,2010年元月购母牛一头,种羊2只,目前牛存栏4头,羊存栏8只,预计年底出售牛2头,羊4只,可创收6000元以上。社员刘志海借互助资金3000元,种植莲藕,按目前长势和效益分析,预计可创收2万元。秦古镇荆竹村有社员34户,理事会发放借款21户,其中20户发展茶叶。社员胡锦重借款5000元,买了一台茶叶修剪机,其余钱购了2000饼肥,今年茶叶收入达到20000元,比去年增长1倍。社员饶正良借款5000元,发展牲猪30多头,成为当地有名的养殖户,一举甩掉贫困的帽子。社员饶子良借款5000元,流转土地30多亩用于发展茶叶,明年见收后也可望一举摆脱贫困,步入小康。调查中,试点村社员普遍反映互助资金对他们生产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光是有了钱,更增强了他们生产发展信心和希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试点的效果看,互助资金明显的发挥了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资金量偏小,满足不了社员发展需求。一个村财政扶持资金是扶持15万元,社员自筹1-2万元,要借的人多,需求量大,有点杯水车薪;二是政策宣传有待进一步深入。由于资金投放有限,借款的人多,存在有部分社员已缴纳入社费却借不到钱的问题,导致部分群众对互助组织持观望态度。三是资金监管有一定难度,卡的过严资金借不出去,不能方便群众,发挥效益。不严又怕资金放出去收不回来,乡镇财政所资金监管压力大。

扶贫互助社是扶贫开发的好形式,也是新生事物,为了把好事办好,使贫困群众真正受益,我们将在认真总结2009年试点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稳步扩大试点。同时,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把握政策,加强管理,规范运作,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重点支持产业发展,让这一政策充分惠及贫困人口。

篇11:下江镇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工作总结

根据陕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陕西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监管局关于印发《 陕西省贫困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陕扶办发[200913 号)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贫困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积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的新机制,新模式,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困难问题,提高贫困村,贫困户自我持续发展能力没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周家山镇留旗营村县城以北,村委会距县城1.5 公里,于2002 年由青春,李家坝,留旗营三个村合并而成,10 各村民小组570 户,1880 人,男女劳动力共1210 人,耕地面积2385 亩,其中水田980 亩,旱地1405 亩,人均1.26 亩,林地面积19000 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2018 亩), 2008 年底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890 元,全村由三个自然村构成,平川,丘陵,浅深山皆有,人口居住分散,土地瘩薄,发展经济势头差,位于青春,李家坝 片区的7 一10 组地形地貌较为复杂,村内有着丰富的林地资源。由于村民们居住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制约了村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村民靠天吃饭,交通条件差,贫困面大,信息不灵,找不着致富项目,缺乏发展扶持资金。2002 年并存以来,在各级政府,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完成通村公路道路硬化6.8 公里,总投资184 万元,其中群众集资投劳60 万元,整修拓宽村组道路2.8 公里,09 年6 月底完成该道路硬化任务。经济发展上主要以中药材,养殖业,干鲜果三个方面产业,至2008 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 190 元,人均产粮350 公斤。

二,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农业增收,农民增收,以基础高产建设为切入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和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充分挖掘农村经济发展潜力,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哥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改进和完善社会公益事业,使群众收益大幅度增长,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三,宗旨,目标,原则 1,宗旨 积极探索和完善财政扶贫奖金使用的新机制,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提高贫困村,贫困户自我积累,自我管理互助互济和持续发展能力。2,目标

① 帮助贫困户建立互助奖金组织,放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量,缓解贫困村发展生产奖金短缺问题,创新扶贫模式,实现可 持续发展。

② 探索建立扶贫资金与农民生产经营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促进贫困村各种生产要素整合,提高贫困村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③ 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培育合作组织和新型农民。

④ 紧紧抓住重点村启动的大好机遇,充分管理,用好用活互助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我村以中药材,养殖业,干果三个方面运作,发展天麻15000 窝,良桑1030 亩,魔芋800 亩,发展养大毓大户四户,核桃1200 亩,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确保每年人均纯收入净增巧%,年人均收入增加巧O 元,对中,省投入定额资金20 万元,做好管理,积极动员贫困村民入股入会,力争三年时间全村60 %以上的农户自愿入会。3,原则

① 互助资金由贫困村级建的互助组织管理,互助组织设在行政村内,不得跨行政村设立。鼓励互助组织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为营利性组织。

② 农户加入互助组织自愿,推出互助组织自由。

③ 加入互助组织需要交纳互助金。

④ 加入互助组织以户为单位,每户一人加入,实行一人一票表决制。

⑤ 互助资金在互助组织内封闭运行,有借有还,周转使 用,不得私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⑥ 坚持贫困户优先扶持原则。

⑦ 互助组织不得吸储和从事其它未经许可的金融和经营活动。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成立组织机构,深入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开好“两委会”党员干部会,村民代表会,广泛宣传动员,扶贫村互助资金组织对农户发展的重要性的必要性,把工作 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统一党员干部思想,使党员干部都成为互助基金协会会员。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吸收会员,做到有钱的以钱入股,无资金有信誉度的贫困户以互助资金配股,成立互助基金协会,制定协会章程,发展方面,民主选举协会理事会,监事会,设会计、出纳各1 人,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第三阶段:开展协会工作,确定扶持项目,重点是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生产资料的投放,树立典型,以点代面,全面展开,做好扶贫互助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户专帐管理,定期向上级指导部门报告,配合审计部门做好资金的审计,做好互助协会的退出事宜,每年清理财务,实行张榜公布。

五、方法措施、广泛发动全村村民积极参加互助资金协会,以协会

为平台,以扶助资金为依托,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提高贫困户收入为突破口,以提高村民生产水平为目的。2、积极发展主导产业,坚持生态优先为前提,确保退耕还林成果,确定长抓果,短抓药,庭院经济畜牧业的发展思路,确保村域经济发展有支撑及支柱点,为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我村互助资金的安全运行,达到国家扶贫,资金用途的目的,使农户广泛受益,基金循环滚动壮大发展。、切实加强扶贫互助资金的领导,两委一班人,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夯实责任,按照发展项目,完成质量,时间、效益,实行奖罚。

2、加强与上级各有关部门及社会的联系,争取有力的支持。

3、制定出科学规范的实施办法,适应市场规律。、搞好技术服务、培训,不断提高会员的理事能力,增强脱贫致富的科学意识。

5、村两委主要领导对互助资金的管理负有领导及组织责任,如产生不良后果将负法律责任。

上一篇:我的暑假优秀作文400字下一篇:考军校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