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实验报告一

2024-05-21

统计学实验报告一(精选8篇)

篇1:统计学实验报告一

《统计学》实验报告一

姓名:

专业:

学号:

日期:

地点:

实验项目一 描述性统计、区间估计在EXCEL里的实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EXCEL菜单进行数据的预处理;

2、掌握利用EXCEL进行描述性统计;

3、掌握利用EXCEL进行区间估计。

二、实验要求

1、EXCEL环境与数据预处理的操作;

2、描述性统计,包括统计图表的绘制;数据分组处理;集中趋势描述、离散程度描述、分布形状描述。

3、区间估计,包括总体均值、总体比例、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计算。

三、实验内容

(一)分类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实验数据:餐厅服务质量和价位评价.XLS 顾客服务质量评价的频数表(按性别分)、条形图、饼图、帕累托图

(二)数值性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实验数据:城乡居民储蓄数据.XLS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居民的储蓄存款也在日益增加,数据2.XLS是自1990年~2006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额,储蓄存款包括定期和活期(单位:元)。利用EXCEL,对数据2.XLS作如下分析:

1、城乡居民人民币活期存款的众数、中位数和均值是多少?

2、城乡居民人民币定期存款的方差和标准差是多少?

3、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相比,哪种数据的变动性更大?

(三)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1、成绩分析。实验数据:期末成绩.XLS 假设学生的各门期末考试成绩均服从正态分布,选定一门课程,并给出该门课程平均成绩的置信水平为95%的区间估计。

2、顾客满意度分析。

某超市为了了解顾客对其服务的满意度,随机抽取了其会员中的50个样品进行电话调查,如果有38个顾客对此超市的服务表示满意,试求对该超市服务满意的顾客比例的95%置信区间。

四、实验结果

(一)分类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顾客服务质量评价的频数表(按性别分)、条形图、饼图、帕累托图

(二)数值性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1、城乡居民人民币活期存款的众数、中位数和均值是多少? 中位数: 11615.9 均值 : 18553.6

2、城乡居民人民币定期存款的方差和标准差是多少? 方差 :887955495.6 标准差:29798.58

3、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相比,哪种数据的变动性更大?

活期存款方差 :319632938.5 活期存款标准差:17878.28

因为定期存款标准差:29798.58大于活期存款标准差:17878.28,所以定期存款变动性大

篇2:统计学实验报告一

GDP均值:

人居GDP均值:

中位数、标准差、峰度、偏度:

前五位和后五位的省份:

:2:(1)

()

(3)

篇3:统计学实验报告一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工具语言, 是中学课程中的一门主要学科。我国目前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对英语教学与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英语八级要求学会使用3500个词汇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英语新课标在“目标描述”中对各个级别的课外阅读量也作了具体要求:八级要求为30万词以上。同时, 课程改革英语新教材是以话题为主线的编写方式, 不同的话题需要由不同的语言材料构成, 因此词汇的重现率比较低, 这样的安排不利于词汇记忆。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 如果词汇记忆环节出问题, 学生就会感到英语难学, 逐渐失去信心。而“核心爆破英语”正是抓住了这个关键的问题, 从把词汇学习作为突破口,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结合词汇学习和学生理解、记忆的基本规律, 从学习手段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学业成绩, 我校研究决定开设由北京师范大学安博教育研究院研发的“爆破英语”这一实验课程, 以探索和实践高效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二、实验过程和方法

北师大“核心爆破英语”课程是利用美国硅谷科学家历时十余年的研究成果——“记忆引擎”这一国际专利和智能化平台来驱动的全自动英语学习智能专家记忆跟踪系统。这项高科技技术已在全球申请了专利。“核心爆破英语”课程是国家“十五”重点教育课题的成果, 由于其方法独特、效果显著被纳入国家“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石家庄第一中学是秉承“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 拥有勤奋好学的学生群体和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 在校领导的支持和网络中心的帮助下, 我校高一年级九班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验。

2.1 学前:

进行学前测试并记录每一位学生的成绩。对于学习成绩稍差, 对提高成绩有强烈需求的学生进行爆破英语实验。因此选定了高一 (9) 普通班的60名学生来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之前组织老师学习培训, 学校最终决定由曹九珍、郭亚、李超、王忻瑜四位老师作为此次爆破英语的授课教师, 并由张亮老师作为计算机管理支持。另外将授课时间定为一周两节课 (周一和周五第八节课) , 每课时40分钟。采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网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进度。

2.2过程:

在爆破英语的学习过程中, 各位老师悉心管理, 认真负责。在每一次的学习结束后都对综合学习效果及心理变化进行调查和评估, 及时发现优势, 总结不足。再根据评估结果, 做出调整方案, 制定教学计划。 (见表格1、2)

2.3数据分析:

在学习时间一定的情况下, 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前后的比较, 发现所有学生的单词记忆都有所提高。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 程度也不一样。爆破英语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 每位学生既不影响他人又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控制进度, 充分体现了课程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来说, 进步效果更明显, 所以说爆破英语能够使学生摆脱学习成绩落后的状况。 (见图1)

从必修第一册的学习效果图可以看出, 通过爆破英语实验课程的学习, 学生整体的测试成绩都有所提高。差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 之前的37.50上升到66.14, 中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46.87上升到83.40, 优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72.01上升到93.69。其中对 于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 成绩提高最明显。差等生提高幅度为11.21%, 中等生提高幅度为10.24%, 优等生提高幅度为8.89%。在实验课程的学习中, 每一课时学生平均记忆的单词量为80个, 这与之前学生的自主单词记忆相比较来看, 增加了一倍左右。所以说词汇爆破对于学生掌握单词背诵, 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见图2)

从必修第二册的学习效果图可以看出, 通过爆破英语实验课程的学习, 学生整体的测试成绩都有所提高。差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 之前的35.51上升到69.15, 中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47.23上升到78.88, 优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63.08上升到90.55. 其中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 成绩提高最明显。差等生提高幅度为9.11%, 中等生提高幅度为11.27%, 优等生提高幅度为6.9%。在必修第二册的实验课程学习中, 学生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样的学生,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爆破英语学习之后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重要的是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词汇的主动性明显增强。

2.4方法:

高一学生年龄特点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较差, 因此学校安排了固定的教师进行管理, 每次课程结束后都对学习效果进行测验, 因材施教。另外, 爆破英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动调整学习内容和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 爆破英语实验课程还利用计算机的智能化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优化他们的学习方法, 使每一位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实验总结

3.1 课程学习心得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实验课程, 高一 (9) 班整体的英语成绩有所提高, 并且通过爆破英语的学习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另外单词记忆牢固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也被激发出来, 学生变得乐学, 善学, 并且更加善于学习, 这对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对学习过程的观察和分析, 我们发现, 学生已经可以脱离老师的指导, 自主、自觉地进行词汇学习了, 而且学习效果并不会受到影响。这就说明“爆破英语”课程是一个只要有电脑网络, 就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

“爆破英语”高中课程, 与学生在校学习的英语教材为基础, 可以实现对学校学习的内容的补充和加强, 利用计算机的智能化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优化学习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用这个课程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可以掌握三年课程的核心内容, 而且学生可以在家学习, 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家长也可以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 分享学生学习的乐趣和进步的喜悦, 增进亲子感情联系。

“爆破英语”课程是根据学生单词学习遗忘曲线图来开发记忆的培训课程, 该课程的独到之处在于其学习过程由世界领先的人类记忆管理优化专家系统——记忆引擎来启动, 从而达到人脑所不能达到的超常记忆效果。记忆引擎可以通过记忆物理的方法模拟和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 并确定最佳的复习时间点, 通过最佳时间词汇复现将学生的记忆过程建立在“记忆 - 遗忘 - 再记忆”之上, 进而形成长期记忆, 有效避免了“今天背, 明天忘”的结果, 将知识牢固地锁在大脑中。

3.2爆破英语的优点及不足

3.2.1爆破英语的优点

“核心爆破英语”在教学实践中易于操作, 易于与本校特点融合, 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形成适合本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校本特色。对于学生而言, “核心爆破英语”网络学习操作简单, 快速增加词汇量的同时, 确保以前学过的单词不被忘却从而形成终生记忆。对于教师而言, 我们可以自动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 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 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爆破英语”采用纯正的美语发音帮助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学生在学习到一定程度时, 系统自动激活篇章阅读, 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所掌握的词汇, 系统还内置了词汇学习游戏, 这些游戏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并遵守词汇学习的客观规律, 使词汇学习不再枯燥, 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核心爆破英语”注重学习的模仿性、直观性和启发式;内容生动活泼, 方式灵活多样, 能够因材施教, 激发兴趣, 强化成就感,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该课程讲究适当监控, 激励为主, 宽于理解, 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学生只需一两周就能记完一学期的词汇和短语, 阅读理解能力也会有显著提高。

3.2.2爆破英语的不足

“爆破英语”课程为网络学习课程, 对于计算机网络的需求较高, 如果网速不够, 就会影响到学习网页的打开, 所以为了学习效果, 就必须保证网络的畅通。在学校开设爆破英语实验课, 对学校的教学设备要求也很严格, 对那些家庭条件不允许的学生来说有些不方便。另外, 由于要面对计算机进行学习, 对于成长发育期的孩子们的视力有一些影响, 因此必须要保证每学习一个课时就要放松休息。

这个实验课程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很实用, 对于他们成绩的提高也最明显。而本身成绩不错的学生在词汇学习效率提升和进步幅度方面效果不太明显, 课程该再多一些水平高的练习来帮助优等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2]余文森, 《新课程系列专题报告提纲》[r]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2003年1月。

[3]《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爆破英语学习导刊》第四版。

篇4:实验报告(一)

摘 要:本文提出英语学习中的最大障碍是词汇理解、记忆和应用,合理利用“核心爆破英语”特色课程,解决英语学习的瓶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实现语言能力和学业成绩提升。

关键词:词汇学习;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学习的整合;自主式学习

一、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工具语言,是中学课程中的一门主要学科。我国目前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与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英语八级要求学会使用3500个词汇和 400-500 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英语新课标在“目标描述”中对各个级别的课外阅读量也作了具体要求:八级要求为30万词以上。同时,课程改革英语新教材是以话题为主线的编写方式,不同的话题需要由不同的语言材料构成,因此词汇的重现率比较低,这样的安排不利于词汇记忆。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如果词汇记忆环节出问题,学生就会感到英语难学,逐渐失去信心。而 “核心爆破英语” 正是抓住了这个关键的问题,从把词汇学习作为突破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结合词汇学习和学生理解、记忆的基本规律,从学习手段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学业成绩,我校研究决定开设由北京师范大学安博教育研究院研发的“爆破英语”这一实验课程,以探索和实践高效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二、实验过程和方法

北师大“核心爆破英语”课程是利用美国硅谷科学家历时十余年的研究成果——“记忆引擎”这一国际专利和智能化平台来驱动的全自动英语学习智能专家记忆跟踪系统。这项高科技技术已在全球申请了专利。“核心爆破英语”课程是国家“十五”重点教育课题的成果,由于其方法独特、效果显著被纳入国家“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石家庄第一中学是秉承“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拥有勤奋好学的学生群体和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在校领导的支持和网络中心的帮助下,我校高一年级九班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验。

2.1学前:

进行学前测试并记录每一位学生的成绩。对于学习成绩稍差,对提高成绩有强烈需求的学生进行爆破英语实验。因此选定了高一(9)普通班的60名学生来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之前组织老师学习培训,学校最终决定由曹九珍、郭亚、李超、王忻瑜四位老师作为此次爆破英语的授课教师,并由张亮老师作为计算机管理支持。另外将授课时间定为一周两节课(周一和周五第八节课),每课时40分钟。采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网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进度。

2.2过程:

在爆破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各位老师悉心管理,认真负责。在每一次的学习结束后都对综合学习效果及心理变化进行调查和评估,及时发现优势,总结不足。再根据评估结果,做出调整方案,制定教学计划。(见表格1、2)

2.3数据分析:

在学习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前后的比较,发现所有学生的单词记忆都有所提高。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程度也不一样。爆破英语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每位学生既不影响他人又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控制进度,充分体现了课程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来说,进步效果更明显,所以说爆破英语能够使学生摆脱学习成绩落后的状况。(见图1)

从必修第一册的学习效果图可以看出,通过爆破英语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整体的测试成绩都有所提高。差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37.50上升到66.14,中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46.87上升到83.40,优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72.01上升到93.69。其中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成绩提高最明显。差等生提高幅度为11.21%,中等生提高幅度为10.24%,优等生提高幅度为8.89%。在实验课程的学习中,每一课时学生平均记忆的单词量为80个,这与之前学生的自主单词记忆相比较来看,增加了一倍左右。所以说词汇爆破对于学生掌握单词背诵,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是很有帮助的。(见图2)

从必修第二册的学习效果图可以看出,通过爆破英语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整体的测试成绩都有所提高。差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35.51上升到69.15,中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47.23上升到78.88,优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63.08上升到90.55.其中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成绩提高最明显。差等生提高幅度为9.11%,中等生提高幅度为11.27%,优等生提高幅度为6.9%。在必修第二册的实验课程学习中,学生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样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爆破英语学习之后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重要的是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词汇的主动性明显增强。

2.4方法:

高一学生年龄特点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较差,因此学校安排了固定的教师进行管理,每次课程结束后都对学习效果进行测验,因材施教。另外,爆破英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动调整学习内容和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爆破英语实验课程还利用计算机的智能化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优化他们的学习方法,使每一位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实验总结

3.1课程学习心得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实验课程,高一(9)班整体的英语成绩有所提高,并且通过爆破英语的学习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另外单词记忆牢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也被激发出来,学生变得乐学,善学,并且更加善于学习,这对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对学习过程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已经可以脱离老师的指导,自主、自觉地进行词汇学习了,而且学习效果并不会受到影响。这就说明“爆破英语”课程是一个只要有电脑网络,就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

“爆破英语”高中课程,与学生在校学习的英语教材为基础,可以实现对学校学习的内容的补充和加强,利用计算机的智能化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优化学习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用这个课程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可以掌握三年课程的核心内容,而且学生可以在家学习,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家长也可以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分享学生学习的乐趣和进步的喜悦,增进亲子感情联系。

“爆破英语”课程是根据学生单词学习遗忘曲线图来开发记忆的培训课程,该课程的独到之处在于其学习过程由世界领先的人类记忆管理优化专家系统——记忆引擎来启动,从而达到人脑所不能达到的超常记忆效果。记忆引擎可以通过记忆物理的方法模拟和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确定最佳的复习时间点,通过最佳时间词汇复现将学生的记忆过程建立在 “记忆 - 遗忘 - 再记忆”之上,进而形成长期记忆,有效避免了“今天背,明天忘”的结果,将知识牢固地锁在大脑中。

3.2爆破英语的优点及不足

3.2.1爆破英语的优点

“核心爆破英语”在教学实践中易于操作,易于与本校特点融合,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形成适合本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校本特色。对于学生而言,“核心爆破英语” 网络学习操作简单,快速增加词汇量的同时,确保以前学过的单词不被忘却从而形成终生记忆。对于教师而言, 我们可以自动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爆破英语”采用纯正的美语发音帮助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学生在学习到一定程度时,系统自动激活篇章阅读,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所掌握的词汇,系统还内置了词汇学习游戏,这些游戏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并遵守词汇学习的客观规律,使词汇学习不再枯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核心爆破英语”注重学习的模仿性、直观性和启发式;内容生动活泼,方式灵活多样,能够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强化成就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该课程讲究适当监控,激励为主,宽于理解,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学生只需一两周就能记完一学期的词汇和短语,阅读理解能力也会有显著提高。

3.2.2爆破英语的不足

“爆破英语”课程为网络学习课程,对于计算机网络的需求较高,如果网速不够,就会影响到学习网页的打开,所以为了学习效果,就必须保证网络的畅通。在学校开设爆破英语实验课,对学校的教学设备要求也很严格,对那些家庭条件不允许的学生来说有些不方便。另外,由于要面对计算机进行学习,对于成长发育期的孩子们的视力有一些影响,因此必须要保证每学习一个课时就要放松休息。

这个实验课程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很实用,对于他们成绩的提高也最明显。而本身成绩不错的学生在词汇学习效率提升和进步幅度方面效果不太明显,课程该再多一些水平高的练习来帮助优等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余文森,《新课程系列专题报告提纲》[r]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03年1月。

[3]《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爆破英语学习导刊》第四版。

篇5:统计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步骤总结

(一)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1.实验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实验步骤:

一、统计数据的整理

(一)数据的预处理

1、数据的编码及录入(1)数据的编码(2)数据的录入

2、数据的审核与筛选

3、数据的排序

(二)数据的整理

对数据进行整理的主要方式是统计分组,并形成频数分布。既可以使用函数FREQUENCE进行统计分组,也可以借助直方图工具进行统计分组。

二、统计数据的描述

(一)运用函数法进行统计描述

常用的统计函数

函数名称 函数功能 Average 计算指定序列算数平均数 Geomean 计算数据区域的几何平均数 Harmean 计算数据区域的调和平均数 Median 计算给定数据集合的中位数 Mode 计算给定数据集合的众数 Max 计算最大值 Min 计算最小值 Quartile 计算四分位点 Stdev 计算样本的标准差 Stdevp 计算总体的标准差 Var 计算样本的方差 Varp 计算总体的方差

在Excel中有一组求标准差的函数,一个是求样本标准差的函数Stdev,另一个是求总体标准差的函数Stdevp。Stdev与Stdevp的不同是:其根号下的分式的分母不是N,而是N-1。此外,还有两个对包含逻辑值和字符串的数列样本标准差和总体标准差的函数,分别是Stdeva和Stdevpa。

(二)运用“描述统计”工具进行数据描述

“描述统计”工具可以生成以下统计指标,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为:平均值、标准误差、中位数、众数、样本标准差、样本方差、峰度值、偏度值、级差、最小值、最大值、样本总和、样本个数和一定显著水平下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

三、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测定

(一)直线趋势的测定

1、移动平均法测定直线趋势

2、最小二乘法测定直线趋势

(二)曲线趋势的测定

(三)季节变动测定

1、月(季)平均法

2、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测地归纳季节变动

实验数据:

2.实验二:

实验步骤:描述数据的图表方法

(1)熟练掌握Excel 2003的统计制表功能(2)熟练掌握Excel 2003的统计制图功能

(3)掌握各种统计图、表的功能,并能准确的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加以应用 实验数据:

二、实验心得报告

成绩:

(一)心得体会

16个课时的课以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学操作实验,加深了对统计学各方面只是以及对EXCEL操作软件的应用了解,同时能更好的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另外,观察者以数据的形态简历一个用以解释器随即行和不确定性的数学模型,一只来推论研究中的步骤及字母。

统计学一腿短为特征的方法论科学,由部分推及整体的思想贯穿于统计学的始终。具体的说,他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应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用统计来认识事物的步骤是:研究设计到抽样调查 到统计推断到结论。这里,研究设计就是制定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计划,抽样调查时搜集资料的过程,统计推断哈斯分析资料的过程。显然统计的主要功能是推断,二推断的方法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因为是用部分资料来推断总体。增加定义: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科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性质的科学,起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

实验过程中,遭确认excel安装设置成功的前提下,首先进行的就是对统计数据的输入与分析。这个输入过程并不轻松,既要细心有药用心。不仅仅是仔细的输入一组数据就可以,还要考虑到整个数据模型的要求,合理而正确的分配输入数据。因袭,输入正确的数据也就成了整个统计学实验的基础。

数据输入就是统计数据的描述与分析,这是整个统计实验关键中的关键,对统计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均值的描述可以让我们队其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大体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的概率分析,抽样分析,方差分析,回归问题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等则更具体和深刻的向我们解释了统计数据的内在规律性。在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过程中,excel软件的数据处理功能得到了极大地发挥,工具栏中的工具和数据功能对数据的处理时问题解决起来时事半功倍。

这次为期不长的统计学实验课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历,它对我的学习以及就爱你刚来工作生活中都有很大的帮助。其一,我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理论和实际是不可分的,在实践中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与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锻炼得以提升;其次,本次试验开阔了我的视野,是我对统计在现实中的运作有所了解每页对统计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统计在现代化管理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在现代化国家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统计学广发吸收而活融合相关学科的新理论,不断考法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门神画和丰富了统计学传统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并拓展了新的领域。今天的统计学一展现出强有力的生命力。人嫩的日常生活和一切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统计。英国统计学科学家哈斯利特说:“统计方法的应用时这样普遍,在我们的饿是哪个或和习惯中,统计的影响是这样巨大,一直拥挤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甚至有的科学还把我们的时代叫做统计时代,先问意见,可以说统计学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是哪个或中,因此,学号统计学及能流应用excel进行实际统计操作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实验二的实验操作与学习,我本着较熟练地掌握EXCEL在描述统计中的基本操作内容,利用EXCEL软件计算描述统计特征值以及绘制统计图形的目的进行学习和操作。这一次实验操作让我熟练掌握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利用EXCEL的统计函数与宏程序求解统计分布特征值;掌握利用直方图工具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方法。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进行了如下操作内容:

1、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

2、利用EXCEL函数进行描述统计特征值的计算;

3、利用宏程序进行描述统计特征值的计算;

4、利用FREQUENCY函数进行频数统计;

5、利用直方图工具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实验目的】

较熟练地掌握EXCEL在统计整理和统计描述中的基本操作内容,利用EXCEL软件计算描述统计特征值以及绘制统计图形。

【实验软件】

EXCEL 【实验要求】

要求熟练掌握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利用EXCEL的统计函数与宏程序求解统计分布特征值;掌握利用直方图工具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方法。

【实验内容】

1、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

2、利用EXCEL函数进行描述统计特征值的计算;

3、利用宏程序进行描述统计特征值的计算;

4、利用FREQUENCY函数进行频数统计;

5、利用直方图工具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实验过程】

1.输入实验数据: 某企业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

108 110 112 137 122 131 118 134 114 124 125 123 127 120 129 117 126 123 128 139 122 133 119 124 107 133 134 113 115 117 126 127 120 139 130 122 123 123 128 122 118 118 127 124 125 108 112 135 121

2.计算:(1)

组距分组

Excel的FREQUENCY函数进行频数统计时采用的是“上限在内”原则,为符合统计分组的“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分组时相邻组的组限不应重合。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分组:105-114.9,115-124.9,125-134.9,135-144.9。

(2)

频数

使用FREQUENCY函数,进行计算。FREQUENCY(B4:B53,D4:D7)频数分别是:8、22、16、4(3)

频数分布直方图

点击“工具”菜单,然后点击“数据分析”,在“数据分析”中选择“直方图”。在“直方图”中的“输入区域”输入“B4:B53”,“接收区域”输入“D4:D7”,结果如下:

(4)特征值计算

在相应方格中输入命令,得到各特征值。

COUNT(B4:B53)并回车,得到50个数据中的单位总量50。SUM(B4:B53)并回车,得到50个数据中的标志总量6149。MAX(B4:B53)并回车,得到50个数据中的最大值139。MIN(B4:B53)并回车,得到50个数据中的最小值107。

AVERAGE(B4:B53)并回车,得到50个数据中的平均值122.98。MEDIAN(B4:B53)并回车,得到50个数据中的中位数123。

GEOMEAN(B4:B53)并回车,得到50个数据中的几何平均数122.7222。HARMEAN(B4:B53)并回车,得到50个数据中的调和平均数122.4633。AVEDEV(B4:B53)并回车,得到50个数据中的变异统计的平均差6.2616。STDEV(B4:B53)并回车,得到50个数据中的变异统计的标准差8.026716。VAR(B4:B53)并回车,得到50个数据中的变异统计中的方差64.42816。KURT(B4:B53)并回车,得到50个数据中的变异统计中的峰度-0.40871。SKEW(B4:B53)并回车,得到50个数据中的变异统计中的偏度9.94E-05。当然,如果在计算特征值的时候使用宏程序,则可以使过程简便很多。步骤如下: 点击工具栏“数据分析”,再点击“描述统计”,在对话框的输入区域和输出区域分别输入相应区域,并选择输出“汇总统计”和“平均数置信度”,在“K个最大值”和“K个最小值”选择中,选择系统默认值“1”,表示选择输出第1个最大值和第1个最小值。然后按确定,可得到如下结果;

3.至此,整个实验就结束了。

本次实验操作,我能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完成习题作业,并且完成的质量较高,使自己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能与实践相结合。在此次实验操作,我还是太过于依赖教材,没能在掌握教材要点之后再进行操作,这是我在今后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该提高和改进的地方。我相信在今后的实验操作课中,我将如此次操作一样认真,并且逐步改正自己的不足,争取越做越好。

(二)意见和建议

总的来说,在短短16节课中,老师就将统计学原理实验课程中所有要求掌握的八个实验为我们细心讲解了,但是,由于课时短,课程容量大,我们消化吸收的比较缓慢。希望以后的学习中能有充足的学习了解时间。

对哟我们自身来说,在学习当中,总是容易分神,对枯燥的数字总是缺乏兴趣。希望老师能达利调动我们对统计实验操作的兴趣,是授课方式多元化。

篇6:统计学实验报告

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掌握在EXCEL、SPSS中如何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图表展示。

二、实验环境:

Microsoft EXCEL; 加载EXCEL 宏:数据分析工具;SPSS分析软件

三、实验内容:

1、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个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差;E.较差。调查结果见1.1。

(1)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2)用Excel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

(3)绘制一张条形图,反映评价等级的分布。

2、为了确定灯泡的使用寿命(单位:h),在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只进行测试,所得结果见1.2。

(1)利用计算机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排序;

(2)以组距为10进行等距分组,整理成频数分布表;(3)根据分组数据绘制直方图,说明数据分布的特点。(4)制作茎叶图,并与直方图作比较。

3、甲乙两个班各有40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的分布见1.3。

(1)根据上面的数据,画出两个班考试成绩的复合柱形图、环形图和图饼图。

(2)比较两个班考试成绩分布的特点。

(3)画出雷达图,比较两个班考试成绩的分布是否相似。4、1997年我国几个主要城市各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数据见1.4,试绘制箱线图,并分析各城市平均相对湿度的分布特征。

四、实验结果

1、(1)顺序数据

(2)

频数分布表

等级

A B C D E 合计

频数 14 21 32 18 15 100 频率 0.14 0.21 0.32 0.18 0.15 1

累积频率 0.14 0.35 0.67 0.85 1

(3)条形图

单击插入—图表—条形图—选定图表区域—确定

频数EDCBA05101520253035频数

2、(1)已排好序

(2)

分组

650-659 660-669 670-679 680-689 690-699 700-709 710-719 720-729 730-739 740-749 合计

302520151050频数 2 5 6 14 26 18 13 10 3 3 100 频率 0.02 0.05 0.06 0.14 0.26 0.18 0.13 0.1 0.03 0.03 1(3)直方图

单击插入—图表—直方图—选定图表区域—确定

频数频率650-659660-669670-679680-689690-699700-709710-719720-729730-739740-749

数据分布的特点:灯泡的使用寿命大都集中在680-729。

(4)茎叶图

利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制作 选择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 Explore 进入主对话框,将变量选入Variable(s); 点击OK

V1 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1.00

65.8

5.00

66.14568

6.00

67.134679

14.00

68.11233345558899

26.00

69.***66677888899

18.00

70.***889

13.00

71.0022335677889

10.00

72.0122567899

3.00

73.356

2.00

74.17

1.00 Extremes

(>=749)

Stem width:

Each leaf: case(s)

3、(1)条形图 插入—图表—条形图—选定图表区域—确定

20***6420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人数 甲班人数 乙班

环形图 插入—图表—圆环图—选定图表区域—确定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饼图

插入—图表—图饼图—选定图表区域—确定

人数 甲班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甲班成绩中的人数较多,高分和低分人数比乙班多,乙班学习成绩较甲班好,乙班高分较多,而低分较少。

(3)雷达图

插入—图表—雷达图—选定图表区域—确定

优20不及格100良人数 甲班人数 乙班及格中

4、箱线图

选择Graphs 选择Boxplot;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Simple,在Data in Chart Are中选择Summaries of separate variables,点击Define返回主对话框。在主对话框中将所有变量选入Boxes Represent。点击OK。

篇7:统计学实验报告例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统计学实验报告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统计学的应用正确和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那么你们知道统计学的实验报告要怎么写吗?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仅供参考。1:实验课程:指导教师:专业班级:学...统计学的应用正确和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那么你们知道统计学的实验报告要怎么写吗?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仅供参考。

1:

实验课程:指导教师: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

统计学实验 A 陈正伟 13 统计 冯瑞 2013121110 _

通过统计学(时间-到时间)实验报告如下:

一、季节比率;(一)过程:

(1)计算年内同季的平均数(2)计算总的季的平均数

(3)用季平均数除以总的季平均数得到季节比率(二)结果:

某地区旅游业产值季节资料

(三)分析:

(1)由图表可以看出第一季度为旺季,第二、四季度为淡季,第三季度为平级;(2)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是由旺转平,第四季度到第一季度是由平转旺;

二、动差、偏度系数、峰度系数的计算;(一)过程:

(1)由动差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一阶中心动差、二阶中心动差三阶中心动差和四阶中心动差;(2)计算标准差,以变量的三阶中心动差除以标准差三次方,计算偏度;(3)以变量的四阶中心动差除以标准差四次方再减去 3,计算峰度;

(4)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图表”,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折线图”,填写数据区域,完成每人每月生活费收入情况折线图(二)结果:

(三)分析:由数据和分布图可看出大部分人的生活费收入在 90-130 之间,偏度趋近于 0 可知图线为正态分布,峰度>0,说明户数分布的比较紧凑 三、趋势性的绘制;(一)过程:

(1)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图表”,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折线图”,填写数据区域,完成“非典”病例每日治愈情况统计表

(2)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图表”,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折线图”,填写数据区域,完成“非典”病例每日新增情况统计表;

(3)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图表”,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折线图”,填写数据区域,完成“非典”病例每日死亡统计表。

(二)结果:

(三)分析:

(1)8 月 26 日-10 月 2 日,“非典”病例每日治愈人数有所增加;(2)8 月26 日-10 月 2 日,“非典”病例每日新增人数平缓并有所下降;(3)8 月 26日-10 月 2 日,“非典”病例每日死亡人数变化较大,无明显增多 四、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一)过程:

(1)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图表”,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散点图”,填写数据区域,绘制出散点图;

(2)计算相关系数:①分别计算出 x,y 的平均数,标准差和 x*y 的平均数;②通过公式求出回归系数 b、a;③得到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3)单击散点图内任意数据点,单击右键,选择“添加趋势线”,并在设置中选择“显示公式”

(二)结果:

(三)分析:

由绘制的散点图可知,x,y 的取值中基本无极端值,它们成线性关系。

五、变列数量的编制:

(一)过程:

1、将学生成绩进行重新排列,等距分组,并计算每组的频数、频率、累计频数、组中值。

2、计算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比较三者的大小。

3、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图表”,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柱形图”,填写数据区域,完成学生成绩统计表;

4、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图表”,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折线图”,填写数据区域,完成学生成绩频数统计表。

(二)结果:

(三)分析:

由“学生成绩图”可知,70-90 分学生人数较多

六、移动平均剔除法 (一)过程:

1、计算 12 个月的移动平均数,再计算中心化移动平均数;

2、将观察值除以对应的趋势值得到季节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相对数; 3、将几年同月加总求月平均数,消除不规则变动的影响;

4、将 12 个月的平均数加总算出总的月平均数,然后计算季节比率。

(二)

结果:

(分析):

1、七月份空调销量最多;

2、七月以后销量逐渐递减,次年一月到七月销量逐渐递增。

2:

一、实验主题:大学生专业与实习工作的关系 二、实验背景: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学生已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群体,高校毕业人数日益增加,社会、企业所提供的职位日益紧张,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日益沉重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企业需求的职业,而这种职业与自己在校所学专业根本“无关”或相去甚远,大学毕业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现象非常严重。

专业对口是个广义的概念,就是说你所学的专业与你所作的工作相关,比如你专业是会计,工作后你到了一个企业做会计,或者到银行做柜员,这都是与经济相关的,这就是对口。如果你学机械设计,但工作后却做了统计员,业务员等于你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这就叫专业不对口。专业不对口导致毕业生所学知识没有用武之地,所以这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实验目的:

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研究此问题有这几点目的:①了解当代大学生实习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的情况,当代大学生对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现象的态度。

②分析大学生就业结构和专业对口问题,了解当今大学生专业对口情况,为以后大学生选择专业、选择工作岗位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借鉴。③寻找导致专业不对口的原因,以减少社会普遍存

在的人力资源的浪费。

四、实验要求:就相关问题收集一定数量的数据,用 EXCEL 进行如下

分析:1 进行数据筛选、排序、分组;2、制作饼图并进行简要解释;3、制作频数分布图,直方图等并进行简要解释。

五、实验设备及材料:计算机,手机,EXCEL 软件,WORD 软件。

六、实验过程:

(一)制作并发放调查问卷。

(二)收回并统计原始数据:收回了 102 名大学生填写的调查问卷,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三)筛选与实验相关问题: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专业:

3.您的实习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是:()

A.是本专业的工作 B.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C.与本专业没有关系

4.您认为实习工作与专业对口之间的关系是:()A.实习工作应该与专业对口,锻炼自己的专业素养

B.无所谓,只要能学到东西就好

5.您认为实习与第一份工作有关系吗? ()

A.有关,很多人就是在实习单位就业的 B.有关,实习经历对找工作帮助很大

C.没什么关系,帮助不大 D 不好说,这个问题得因人而异(四)对以上问题的调查数据进行图形分析:

1.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

由以上饼状图可以看出调查对象男生比例远远高于女生比例

2.调查对象的专业分布

由上条形图可以看出调查对象的专业分布多样,分布不均,具有抽样调查的普遍性。

3.调查对象的实习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关系

4.调查对象认为实习工作与专业对口之间的关系是

5.调查对象认为实习与第一份工作是否有关系

七、数据分析及结论:

篇8:统计学实验报告一

周忠继、顾明远、周满生、王珠珠、刘雍潜、钱培德、谢锡金

梁宁建、倪文锦、许庆豫、杨季文、袁爱玲、祁永华、岑绍基、林小苹 (排名不分先后)

组织实验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上海、江苏、江西、湖北、北京、福建、香港等省市区电教馆或相关教育教研机构 (所有幼儿园子课题单位参与者)

参加研究人员

李宁、金俊清、高巍奇、梁亮、程五一、周励群、卢璧锋、周秀君、孟素琴、郑莹、陈仰娟、洪雪娟、林枫、胡笳、张素娟、严凤英、杨鸿、杨冬梅、夏红艳、吴鸿伟、周夏森、吴卓佳、陈智峰、杨磊、李建志、于媛媛等

参加研究单位

苏州大学纵横研究所、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总课题组秘书处资源库技术组

执笔人:林小苹, 现任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纵横系统教学应用研究室培训及联络主任,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专家兼秘书长。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学会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上一学年的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班的幼儿不仅在识字量、阅读能力的进步方面超过对比班的幼儿, 而且在学习兴趣与专注力方面也优于对比班的幼儿。现阶段我们继续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将各个学习内容游戏化。如在口诀学习中, 将纵横码自编笔形动作配合木头人游戏, 让幼儿在游戏中记住与笔形相关的动作。在笔形的学习中, 我们灵活运用笔形口诀配上各种游戏, 如找朋友、抽签、看谁找得多等加以巩固。此外, 针对幼儿喜欢上机操作的特点, 我们对上一学年制作的教学课件进行了改进, 在Flash课件及各种小游戏的多个环节中增加了各种音效提示, 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纵横信息数字化的学习过程, 不该仅是一种现代信息工具的掌握过程, 更应该是主动学习、自主探索能力形成的过程。因此, 教师在纵横码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幼儿学会纵横码输入法, 更应该让幼儿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达到这个目的, 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学期的每次纵横码课, 我们都会在课堂上为幼儿提供很多的探索途径, 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让幼儿在轻松自在又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实现“学会学习”的目的, 并对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比如, 在平时的练习中, 让幼儿自己尝试输入, 并引导他们在输入时发现不同的方法, 同时也注意引导幼儿之间相互交流, 让他们互相看看大家都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输入, 或者让幼儿自由结对, 相互约定, 看谁的方法最快、最有效。

(广东省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博文学校幼儿园严凤英)

在纵横信息数字化活动中自然渗透兴趣识字

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调动起幼儿识字的兴趣, 不断激发幼儿去感受识字的乐趣, 只有这样, 幼儿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的过程能直观地显示汉字, 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几乎能百分百地直接接触汉字, 有这样良好的识字氛围, 再加上要求幼儿回家要和家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所以课题组决定通过以幼儿园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为主、亲子活动为辅的途径来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

1.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多途径渗透有趣识字

(1) 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的每个阶段挖掘可供幼儿识字的所有机会和资源。

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 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到输入法的运用等阶段, 都有机会对幼儿进行识字教育。如在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时, 可以结合学习, 认识“计算机、鼠标、键盘”等词组。在学习笔形时, 可以让幼儿在“字宝宝”中找出“笔形娃娃”, 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字。通过以环境为途径来学习汉字, 让幼儿在耳闻目睹中形成记忆。

(2) 纵横码教学活动过程中巧妙出现汉字渗透识字教育。

在每次的教学活动中, 利用各个环节, 不失时机地向幼儿进行识字教育。我们将要幼儿做出指令的字、词组的编码写在纸上, 当要求幼儿安静时, 出示写有“34502”编码的纸, 引导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字、词的编码, 幼儿利用纵横码猜出是“安静”时, 他们会很自觉地安静下来。再启发幼儿说说在日常生活中, 哪些地方可以看到这两个字。还有如“排队”、“朗读儿歌”、“接龙游戏”等, 让幼儿认读并作出相应的反应。通过这样的方式, 引发幼儿对汉字的好奇, 让其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汉字, 习惯看字和听成人读字, 逐步形成爱认、爱问的习惯, 让幼儿在头脑中建立与相应汉字之间的“指令”联系, 轻松认读汉字。

2.家园配合, 共同交流, 促进幼儿识字水平的提高

研究过程中, 我们非常注重家园间的共同教育, 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师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 让家长懂得:父母陪孩子说话、给孩子读书, 是实现孩子自我识字和读书的重要环节, 同时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语言及识字的现有水平, 把握教育的尺度。在指导家长的过程中, 我们也提出了两个相应的要求:注意方法, 培养兴趣, 与教师形成教育的相同步伐, 不以单一的识字量为目标, 着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识字量,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方法上, 教师为家长提供一些有趣的操作课件或教授一些方法, 让家长根据课件, 多采用游戏的方法, 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文字, 每天和幼儿共同阅读, 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识字环境和氛围, 让幼儿随时随地广泛接触汉字, 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地认识汉字。我们坚信:只有家园密切合作, 才能共同创造更好的机会锻炼孩子识字和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广东省潮州市绵德幼儿园郑莹、陈仰娟)

快乐纵横专项研究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通过纵横活动, 让幼儿学会思考, 学会眼、手、脑并用

幼儿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不仅要动手, 还要动脑, 这就要求幼儿要眼、手灵活, 手、脑并用。为了达到目标, 他们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反复动手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熟练地打出需要的字和词组。因此, 纵横活动的开展, 为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幼儿在活动中既学会了思考, 也锻炼了手、脑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例如, 在游戏“淘宝大比拼”活动中, 教师特意把单字、词组设计成游戏。把“字宝宝”藏在分类箱里, 让幼儿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 如“老虎找什么”、“老虎在哪里”等, 幼儿寻找相对应的箱子, 点击打开找出教师要找的图片, 再点击图片, 在出现的四组结构相似的词组中, 找出正确的“字宝宝”。幼儿在第一次玩的时候速度很慢, 很多幼儿还不能很熟练地记住“字宝宝”的结构。第二次活动的时候, 幼儿的思维明显快了, 而且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态度。

2.纵横输入法的应用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我们在课件中加入了文本输入框、撤消文本数据等功能, 使教学更方便、快捷。例如, 在“减袋总动员”活动中, 让幼儿设计并输入绿色环保的口号, 幼儿能快速地将想出来的口号输入到课件界面中, 进行讨论、对比。“快乐的小气球”活动中, 主要让幼儿学习红、黄、蓝等表示色彩的字, 我们在课件界面中输入了儿歌《美丽的气球》, 并将彩色字的地方设置了撤销文本数据和可再输入的功能, 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儿歌, 幼儿随着课件中各种颜色气球的出现, 主动填上相应的字。可见, 这样借助信息技术的的手段, 幼儿能主动、快速地理解相关的知识体系, 并激起求知欲望。

3.有利于培养幼儿对事物发展积极探索的态度, 增强创新意识

幼儿的成长需要不断获得新的信息, 有趣的教育游戏能激活幼儿的思维, 把幼儿带到未知领域。幼儿在人机互动、多种感官参与的过程中能呈现最佳学习状态, 并对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兴趣, 诱发内趋力, 获得知识信息, 促进认知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例如, 我们的课件《纵横王国》, 从刚开始的数物对应到后来复杂的建造火箭、火箭发射、动画艺术笔、动物涂色等游戏, 不仅让幼儿认识了0到9的数字, 也给了幼儿很多的想象空间。幼儿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快乐的学习。在课件《认识手和手的发散字》、《谁来保护我的宝宝》、《好饿的毛毛虫》、《祖国, 你好!》中, 有游戏“手的好朋友”、“保护宝宝”、“帮动物找朋友”、“中国地图拼图”等。在“保护宝宝”里, 幼儿将各种动物宝宝运送到不同的“国家”, 幼儿通过与屏幕互动, 展开故事并巩固各种保护动物的方式;“帮动物找朋友”中, 幼儿帮助台湾的动物朋友找到自己的家;“中国地图拼图”让幼儿给各省找到恰当的位置。活动中, 幼儿全身心投入, 给他们一种全新的互动体验, 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

4.让幼儿在锻炼意志的同时, 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纵横学习活动是一项细致的工作, 需要一步步有顺序地进行。活动中, 困难随时会出现, 失败常常会伴随, 如有些字、词组的取码不太明确, 幼儿难以掌握, 有时候很长时间都打不出来, 而这时正是培养幼儿意志品质的大好契机。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 耐心、细致地启发幼儿怎样取码, 使他们在一遍遍的反复练习中养成一丝不苟、坚持到底的优良品质。

幼儿初步学会输入, 亲自上网尝试搜索喜爱的卡通图片、尝试使用QQ聊天工具等, 这些都是非实验班幼儿力所不能及的。他们不仅能看到和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还能增强自信心, 促使他们树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

通过课题研究, 幼儿收集、交流信息的能力也大幅提高!在学习中, 他们积累了很多的词汇, 能自己上网搜索资料, 通过自身的感知、探索、体验和交流来获取信息, 拓宽了知识面, 开阔了视野。幼儿的潜能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开发, 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广东省潮州市兰英第二幼儿园洪雪娟)

快乐纵横专项研究:以游戏教学为支撑点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最乐于接受和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在实践中我们亲身体会到游戏对幼儿学习所产生的神奇魔力。因此, 我们以“游戏”教学为支撑点, 引导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学习纵横码的快乐, 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1.指法游戏

掌握正确的键盘指法是学习打字的基础。由于幼儿都是初学打字, 手指反应慢, 掌握正确的指法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我们采用指法练习与认识键盘、掌握笔形同步进行的方式, 设计有趣的指法游戏, 帮助幼儿由慢到快地逐渐熟悉指法。如游戏“快快跑”, 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设计了两种玩法。玩法A:教师念出4个数字组成的数据组, 幼儿用心倾听, 并在键盘上敲打出来, 看谁又快又准。玩法B:教师出示数字卡, 幼儿在键盘上敲打出相应的数字键, 看谁又快又准。这样一来, 幼儿既熟悉了键盘, 又掌握了笔形。

2.编码游戏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 在背诵纵横码口诀“一横二竖三点捺, 叉四插五方块六, 七角八八九是小, 撇与左钩都是零”时, 很多汉字不认识, 于是我们把这些数字结合笔形编成纵横操, 结合手势, 让幼儿整个身体都跟着动起来。在幼儿做纵横操的过程中, 结合音乐, 让幼儿边听、边练、边记, 效果很好。但因为幼儿年龄较小, 逆向思维较差, 他们结合音乐在短时间内能整体背熟纵横码口诀, 可如果分开提问, 幼儿就需要从头来回忆。根据这些实际特点, 在学习笔形代码口诀时, 我们设计了很多小游戏让幼儿巩固笔形代码和笔形口诀。“找朋友”的游戏是把笔形和代码配对;“坐火车”游戏中, 幼儿模仿坐火车时找座位, 把笔形和代码配对。用形式多样的游戏提高幼儿学习纵横码的兴趣, 使其学会如何操作小键盘, 熟悉笔形代码口诀。

3.词组游戏

词组的击键码数比单字的码数多, 但在一般的文章中词组含量比较高, 所以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提高输入速度, 练习词组是非常必要的。幼儿的识字量有限, 对词组的认识也不多, 可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 幼儿基本上掌握了常用词组的输入方法, 能把不认识的词组用纵横汉字输入法输入。为了扩大幼儿的词组输入量, 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设计制作了很多适合幼儿的教学课件, 以游戏化的教学形式, 帮助幼儿快乐学习“纵横码”。比如, 课件《旅行去》, 以“去北京”为主线, 点击按钮出现从上海到北京的地图, 让幼儿观察从上海到北京要经过哪些车站, 结合识字教育, 找出自己认识的汉字, 并发现这些地名都是二字词组, 教师随之讲解二字词组取前三码的规则, 即33规则。点击下方的火车头出现“上海”的站牌及一个输入框, 请幼儿示范如何用纵横汉字输入法输入二字词组, 如果输入正确, 课件中伴有“你真聪明”的语音提示, 否则就是“好象不对哦”, 每输入正确一个地名, 小火车就会前进一站, 直到北京。练习二字词组的输入方法, 让幼儿通过声音提示知道自己输入的是否正确,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4.儿歌游戏

由于幼儿年龄小, 其生理、心理发育均未成熟, 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和形象性。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组织幼儿把学习字词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把“纵横码”教学和儿歌教学结合起来, 创设轻松的情境, 让幼儿愉快学习, 有效地提高学习“纵横码”的兴趣。儿歌有的是二字词组、三字词组, 还有的是四字或多字词组, 幼儿在练习输入时, 既要熟练掌握词组的输入规则, 又要学会如何拆分句子, 挑战是相当大的。拆句对幼儿来说确实有点抽象, 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活动中不断创新, 尽量做到具体化、形象化, 利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讨热情, 有效开启幼儿各种认知能力。我们充分利用纵横码的“欢乐纵横”儿歌学习软件, 让幼儿学会拆分句子, 边学纵横码边学儿歌, 增加词汇量。如儿歌《大苹果》:“大苹果, 红艳艳。甜味里面有点酸。”开始先让幼儿学着自己拆分儿歌。儿歌的前两句可以用三字词组的222规则输入, 后一句则较难, 可以分为“甜味里面有点酸”, 或是用多字词组的规则, 把后一句分成“甜味里面有点酸”。然后幼儿就能用所学的输入规则进行儿歌输入, 有效提高了幼儿学习纵横码的能力。

上一篇:卓越绩效自我评价下一篇:给学生家长的新年祝福语